艺术素养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9:10

艺术素养心得篇1

关键词: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师资队伍;普通高校;以人为本

一、前言

艺术素养是具备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水平以及表现艺术的综合水平和能力,随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在时间中逐步成熟,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表现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艺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声乐教育以培养掌握音乐理论和具备基本音乐表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声乐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006年秋季,我国开始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仍不尽人意,学校对声乐等艺术课程的忽视、学生的茫然都导致了艺术教育课不能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当下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具体措施。

二、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

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发展历史较长,但是受重视却是今年来的事情,1998年到2006年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则》、《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文件,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高校的艺术教育,努力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相应提高了,但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下,学校和学生对艺术教育都显得有心无力,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之于考试科目要低得多,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学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据调查显示,在大学之前,有5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培训,在喜欢音乐的同学中,只有2.6%的同学能识谱,能熟练运用乐器的只有0.2%。进入大学校园后,学校仍不能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艺术课程设置得较为单一,艺术活动相对较少,学生接触艺术的范围较狭隘,26%的同学在一年之中只能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49%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活动。学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措施,而调查现实,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都较差,同时很多同学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艺术素养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从长远看,大学生艺术素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下大众文化的盛行为草根明星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艺术总是迁就大众,这使得艺术毫无自己的原则,逐渐变得低俗,抛弃了提高大众艺术欣赏力的使命,而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

艺术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建筑、戏剧、舞蹈、电影和曲艺等,是社会生活反应于大脑的产物,优秀的艺术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反映、批判社会、教育、鼓舞人们的作用。因此艺术教育不仅只为了娱乐,通过艺术教育,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传统教育只注重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在课堂获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类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较为机械、学习内容较为狭窄、学习独立性较差。新课程观认为“声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一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通过声乐等艺术教育,教师和学生一同体验,学生不仅能从传统课堂获得所需知识,还能在艺术课堂轻松获得除传统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鉴赏能力即是指对外界事物欣赏评价的能力,包括对对象的美丑识别,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深刻理解,并能根据自己认识给予恰当的独到的审美评价。“感受与鉴赏”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声乐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教育在教育层面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两个方面。在高校的艺术素养教育中艺术欣赏相较于系数创造更普遍,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创造会加深学生对美丑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即是人在活动中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接触的社会范围较中学时代要广很多,对社会也充满了好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艺术课程的开设促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相投的朋友,与之相互激励。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各种艺术类课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审美品格,拓展学生的思维。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大脑相应区域的开发,这种不同脑区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提高打下了基础,促进学生健全思维的形成。

艺术素养心得篇2

【关键词】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自20世纪末,素质教育在我国作为教育的重要课题被提出,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开始转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们发现,“满腹经纶”不代表“能力超群”,很多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急需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正素质全面的人才。“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①运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不可替代。

一、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是开发人的智慧,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训练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多元综合的教育”②,它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审美、交往等素质的全面发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将素质教育理念化、政策化。《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此,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得以实施。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④,在普通高校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美育重要手段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终极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总体目标,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则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手段。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一种手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被认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源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艺术教育不只与美育相关,也与智育、体育、德育等相关,这种超越性和综合性就是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艺术教育的功能已日益突显,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在辅助德育、开发智力、陶冶精神、传承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在此,笔者仅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一些论述。

1.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美育”,即“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⑤它是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

21世纪需要的新型科技和应用人才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同时应是会求知、会劳动、会做人、会生活、会审美、会持续发展的人,这也是新时期国民必备的素质。当今高校的专业性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将来对美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削弱生活质量。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⑥因此,要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担当着重任。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将文理全然分开对培养人才的弊端,继而转向注重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上来。一首好的音乐、一副好的美术作品,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审美标准。艺术教育就是以它独特的形式,加之适当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对聆听美的耳朵,一颗欣赏美的心灵。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也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艺术教育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

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对人的情感起到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艺术将情感宣泄合法化、合理化,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⑦“人的心情愉快了,内心就会平静,情绪相对稳定,艺术对人的精神因此起了调剂作用。”⑧长期接受艺术的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更丰富、和谐与完美,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以音乐教育为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听音乐能帮助牢固地掌握其它课程,并减轻课程负担过重造成的疲劳。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中起缓和作用,同时又促进其它课程的掌握和深化。”⑨艺术教育的这种精神陶冶作用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尤显重要,学生在被专业技能包围、讲究思维严密的学习环境下,艺术教育可使他们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压力得以缓解,艺术教育这个“精神家园”为其情感的满足、精神的需求开辟了途径。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智力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就曾提出过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灵感,历史上不少有重要发明的科学家,都是在灵感的启发下发现科学。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教育,它传达的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门非具象的学科。艺术的这种抽象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的感受与理解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艺术课堂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需要想象,艺术活动中演员们的表演是在“二度创作”,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活动更是他们“创造欲”的萌芽。一个从艺术中受到启发的科学工作者,他的“创造欲”必然会点燃他发明创造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高校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任重道远。

科学与艺术是相汇相通的,牛顿曾说过:“艺术和科学在山脚分开,在山顶汇合。”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艺术教育可以使感知、记忆、想象、注意等多种智力能力得以提高。

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是钢琴家,物理学家玻恩是钢琴家,物理学家开耳芬是军号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在我国,教育家孔子会弹古琴,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很好的小提琴手,数学家华罗庚很爱拉二胡,力学家钱学森是一位钢琴好手。爱因斯坦在幼年时就曾得到他母亲耐心细致的音乐教育,这对他的学习和事业都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后,深有感触地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4.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11普通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现代化社会中,坚毅乐观、健全完善的人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教育在道德情感的培育方面起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当学生细细品味一部爱国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不仅是在接受艺术的熏陶,更是受到了一次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除了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的人格还包括了乐观、豁达、坚毅、耐心、细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艺术提供了一条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渠道,它以视听觉为前提、以时间和空间为纽带、以想象力为基础,能从多角度协调人的冲动、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豁达坚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一曲《命运》,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与悲惨中与命运所做的不懈抗争,那种勇往直前的坚毅个性让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坚强和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此外,校园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也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开辟了最佳途径。合唱就是一种需要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自然、和谐之音。合唱演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声音的协调性。团体艺术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提高他们与人沟通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学生接触范围也得到了相应扩大,不同专业背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艺术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学生们能从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与人交往、合作与表达等能力,同时接纳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形形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接受良好的人格培养的过程。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也应紧抓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格的宗旨,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重艺术体验、轻艺术技能讲授等原则,切实推进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信.[J]中国教育报,2000.12.25

[2]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艺术素养心得篇3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文章以艺术专业为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指出了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审美观念及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英,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失衡[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艺术素养心得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

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当前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建立全新的认知,对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情感教育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的情感当中去,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引导心理、行动的变化,具有情感教育的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审美能力的提升

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得以提升。艺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一艺术形式的专业领域,艺术技巧和能力同样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而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当中,艺术教育所潜藏的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始终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除了培养艺术技巧和能力之外,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达给大学生,其中包括对“正能量”的赞扬和“负能量”的批判,让大学生能够从中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

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需要。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大脑的开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有效弥补了以往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势,将艺术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得以体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体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待于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非艺术类高校未能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当中仅仅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所展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艺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价值未能有效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出发,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了专业学习当中,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时间去学习,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艺术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样是最主要的原因,加上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有待改进。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推广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艺术环境的创设,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轻松愉悦的展开。高校要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为艺术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让大学生从中受益,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以显著提升,对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深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开展,大学生对于艺术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学生的艺术潜力挖掘不够。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形势下,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时的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充分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

艺术教育的标准化发展,容易将其固定在某种模式当中,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首先确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次为参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设置,分成多个类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一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

四、结论

艺术素养心得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指美术,舞蹈,音乐,戏剧……。学校的艺术教育从狭义上讲,主要落实在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中,以及二者与舞蹈相结合,适当穿插表演或其它项目。从广义上来说,艺术教育还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凡是能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都就是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学校德智体各项工作的进步,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其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艺术教育正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艺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武断一点说,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使人的创造性活动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盲区,因而也成为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下面就以我校对艺术教育做法的尝试,谈谈我的一点个人领悟:也就是怎样在学校教育中搞好艺术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呢?

一、抓住艺术教育主阵地,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艺术课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小学生正处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而艺术课正好在这时候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艺术课的深入学习,其思想上的真善美会得到熏陶和感染,时间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众所周知,环境因素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而音乐可以通过感人的旋律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美好的感觉,深化人的思想,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营造适宜的音乐氛围对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大有益处的。艺术课堂比如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时可以播放一段轻音乐,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例如:欣赏中外美术作品时,边听音乐边欣赏。若是欣赏中国书画作品时,可以听听古筝等名曲;若是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可以听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交响曲,还可让学生根据绘画的音乐内容自编舞蹈,过后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同时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感受。同样,在音乐课中也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出你想像到的画面。长时间的艺术熏陶,就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新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效果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教育目的。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新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机与创造力。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美术、音乐等的创新思维,树立创造的自信心,破除固有思维观念。

二、纠正艺术教育认识误区,创设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

不要把艺术课看得过分学科化、科学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思想解放出来,把身心解放出来。我们很多人以为艺术教育就是音乐课、美术课,把艺术课等同于艺术教育。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音乐课、美术课或艺术课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是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推进学生素质方面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学校要想全面贯彻艺术教育,并且要用它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我认为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必须融入其他艺术活动、创设开放的情境,才能最终实现以艺术教育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只有创设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有感受、会欣赏、体会深刻,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开放式的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孩子们开放性的思维,这对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以艺术形式展现学校和学生活动,加强艺术教育实效性

学校艺术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我们学校把艺术教育融入了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丰富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加强了艺术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学校的艺术节为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提供了学生展示平台。学校每年的艺术节,让孩子们才艺得以锻炼的提高,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其次,学校专门开设了巴乌、葫芦丝课程。我校请专人教学巴乌、葫芦丝课程,并组织巴乌、葫芦丝校队。“民族乐器进校园”让我校的艺术教育在全县独树一帜。再次,自我创编的校园课间操,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校组织音体美等老师创编校园课间操,这套课间操内容丰富:有广播操、跳绳、踢足球、竹杆舞、健美操、乒乓球、旋转跑步等。最后,合唱队的组建,兴趣班的开设,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等一切可利用的校园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艺术教育的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修养,知识面有所扩大,其素质自然得到提高。

四、强化艺术教育认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对学生而言,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几种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教育的贯彻。以前人们总是把艺术教育单纯的看成是一种“特长”教育,一种“本领、技能、技巧”教育,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强化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就是不单纯地把训练吹、弹乐器,画画,书法和跳舞等技能作为艺术教育,而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的发展。

总之,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应该是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来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所以说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儿童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艺术素养心得篇6

(一)艺术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的关系

传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填鸭式教育,即通过讲事实和摆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道德素质。艺术教育则恰恰与之相反,即可以借助艺术这种媒介将道德素质教育中的说理性的内容和道理用简洁、明朗、生动的方式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够导致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之后收到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比如对于爱情的忠贞这一素质教育的讲授,若是单纯的摆道理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是,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为了救吉卜赛姑娘艾丝美拉达宁愿用舍弃自己生命的方法来诠释伟大的爱情及对爱情的忠贞,这就一下子让受教育者心领神会及印象深刻了。艺术教育通过这种自由的方式,不仅使接受者将原本概念化的东西明朗化,也使受教育者很快收到了学习的效果。

(二)艺术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1.艺术教育有利于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

众所周知,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机能,右脑具有形象机能。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升学而考虑只是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则忽视了美育等方面的传授,因此导致学生的左脑得到了开发而忽略了右脑的开发。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媒介,使人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直接感知美的事物,从使人们的审美境界得以提高,这对于右脑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于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艺术教育有利于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艺术教育含有许多科学文化内容,比如有关历史的、哲学的、语言的等等。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等。艺术教育利用艺术这种媒介,将一系列社会知识生动具体的传授给受教育者,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三)艺术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比如常常倾听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避免各种慢性疾病等。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经常接触音乐会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蠕动产生有利作用,进而促使人身心健康。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能够影响着身体素质教育。例如,在观看芭蕾舞、艺术体操表演时,观察者往往会注意到表演者的体态、动作、步伐等显示出的优美感,进而会主动学习这种有教养的行为,这必然会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四)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提高人们的素质。例如,一个从来不会画画的人不会感受到线条、色彩、构图的审美韵味,但是开始学画后经过施教者的讲解和引导,往往能够感知到这种形式美。

二、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和完善

(一)陶冶丰富情操,培养完满人格,提升道德素质

由于艺术教育是通过对艺术品的鉴赏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侧重于意象对心灵的净化,所以说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完满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因而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感和培养完善的人。

1.艺术教育借助艺术媒介提升人的道德素质

艺术教育中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是借助艺术这种媒介的,因而艺术教育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以情感人”。艺术教育在提升素质教育的时候,因为有了深厚的情感作为基础,所以能够使人们在感情的引导下主动追求完美、厌恶丑恶,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塑造。比如,当学生在欣赏《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油画时体会到艺术家带给自己的震撼,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使学生在这种艺术情境中陶冶了丰富的情感,提升了道德素质。

2.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家本人提升人的道德素质

艺术教育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不仅仅要借助艺术这种媒介,艺术家的高尚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产生影响。肖邦怀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在音乐创作中,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病痛,只知道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这种对和平的追求,对战争的鞭挞,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二)开拓学生视野,沟通多元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通过艺术品这种媒介,留下了他们对文化的独特见解。因此,借助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形象的接触到除了本国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生活,从而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使学生在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增强合作能力。比如,明清时期是小说史的繁荣时期,这些小说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能够使学生形象生动的想到明清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广阔;对古罗马文化时期的建筑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也可了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不同,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2.艺术教育有利于文化和艺术的传播

不论是在听一首优美的旋律,还是在欣赏一幅名画,都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尝试了解艺术的门类、风格等,也需要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知识。艺术教育往往就是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传达自己学到的不论是风俗、社会还是历史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传播。

(三)增强人的体魄,洗涤心灵创伤,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体能教育,也包括心理层面的教育。

1.艺术教育与体能教育

体能教育就是指增强人的体魄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修养、强健体魄。通过学习艺术教育中的体态的优美,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修养,强健体魄。像专业的京剧表演者,他们学习京剧身段,不仅通过优美的动作、灵巧的身姿来达到动作没、造型美的要求,也可以使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养成优美体态,让人们一看就充满着一种别样的精气神,当然通过锻炼身段,也可以帮着他们强健体魄。

2.艺术教育与心理层面的教育

心理层面的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例如,听一首欢快的曲子,可以让自己融入歌曲之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统统抛开,可以在艺术情境中得到解脱。艺术家的坚强表现也能够帮助意志低沉的人走出困境,使心灵得到洗涤。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仍然坚持音乐创作,《第九交响曲》就是他凭借这顽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感悟创作的。在欣赏《第九交响曲》时,人们会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感受到贝多芬坚强意志带来的震撼,从而使自己鼓起勇气走出困境,变得更富有进取精神。

(四)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素质

艺术品是艺术家按照审美规律创造出来的,反之,人们又能从艺术品上受到审美能力的教育,因此会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一般地讲,观赏艺术品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积累欣赏艺术品的能力,越能够培养艺术素养。因此说,多欣赏一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最具典型的艺术品,有利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欣赏情操。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讲的一样,艺术教育能带给人以高尚的影响,通过美的教育和美的影响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构成大学生的心理动力,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说,“艺术教育能够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素质,从而使得学生自己觉得的完成审美境界的塑造”。

(五)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质

艺术教育能够给予受教育者一种审美能力,将这种审美能力融入到劳动素质中,对于改善劳动素质的质量和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将艺术教育中的审美素质融入生产劳动之中,可以调节生产者的情绪,是生产者的心情明朗,有利于劳动者对劳动技术的把握,有利于创新能力的产生,有利于技术的艺术化,有利于将劳动技术活动引上自由发展的道路。因此说,艺术教育能够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质。

三、素质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带动作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业余爱好者在画画时总是在画布上罗列出一个个的细节,而专业的画家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画面的整体关系,在这个大关系的带动下才精心勾勒出细枝末节。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属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也有着相通之处,因此说,素质教育对艺术教育起着带动作用。例如,要想通过一件艺术品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整的人格,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就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完满的人格,很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接受完美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教育的创作者怎么能够创作出一件令别人启迪心灵的作品。再比如,一件件创作出来的雕花桌椅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艺术与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的紧密结合,但是创作者若没有扎实的技能和高超的技术,没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又怎么能够将头脑中关于艺术的想象变为现实。因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对于艺术教育有带动作用。

四、现阶段学校利用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能代替素质教育。比如说有一些学校仅仅开设了诸如美术、音乐一样的艺术课程就认为是进行了素质教育,这种随随便便用兴趣班来搪塞素质教育的做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开设兴趣班只是进行了素质教育中单一的一面,并不能真正地做到实现素质教育。

(二)实施上的不足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有一些高中学校因为升学率的原因,甚至都没有开设艺术欣赏课;某些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事实都显示出现阶段学校利用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不足。归结起来就是:没有高水平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统一;教学设施不健全等。

五、加强艺术教育,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求大胆的探索,改善教育模式,真正达到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要加强艺术教师的素质水平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艺术教师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为了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增加艺术教师的数量。学校也可以聘用一些兼职讲师来进行讲授艺术教育课程,使人尽其才。另外,教师的年轻化,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学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教材有利于艺术知识的传播,它们是艺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指导着艺术教育,从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积极改善教学设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差,那么就会阻碍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学校多添加一些图书资料,多为学生放映一些录像带、幻灯片等,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进行,进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培养。

艺术素养心得篇7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找精神食粮,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精神生活提高的前提保障。

一、美育的发展与改革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艺术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为基础,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的教育。国务院文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为培养这种新型素质的人才,艺术课程的建设被重视,艺术教育不断向综合方向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展现出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震慑学生的心灵、人格、心理与审美能力。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美学教育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即感官教育。实施时,并非只是灌输给学生理性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应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心理素质和品格。

1.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训练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审美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对艺术品的鉴赏来体现。不是所有人在欣赏艺术品时都能获得审美经验,这与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有关。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往往以实用功利目的占优势,只注重表象而非内在。而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则是审美态度占优势,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体验到艺术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在精神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毫无疑问,我们更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审美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现今时代的迫切要求。

2.审美力的培养有助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君子把艺术当作一种人文修养,只有采取游的态度,艺术的“文”才能与人的“质”同形同构,使人成为文质彬彬的人。当然,也有人曾产生置疑,认为艺术修养的提高可能会导致道德水平的降低。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担心。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艺术修养的提高不可能导致其道德水平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可以使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以此美化人们的心灵,使之成为“君子”。

3.审美力的培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

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给人一种快乐的情绪,丰富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得以积累经验,这种经验的累积是建立在审美直觉基础上的。当人获得一定量的经验后,审美过程就会变成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人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精神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提高。只有将艺术品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才能塑造出美的灵魂,才算的上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把握到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

三、在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审美本质属性能否实现?在学校教育中能否取得应有地位?能否塑造出审美的人?”这都要依靠艺术教师。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艺术教师对学生在精神思想上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审美能力,从而将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努力把静态教学变成动态教学,展开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第一印象――首先,美术教师的引导是关键。要选最适合学生欣赏水平的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将其引入特殊的审美心理状态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态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要营造一种审美情境,使气氛活跃。最后,要用生动的对话激发学生的观看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充分感知作品,产生联想。(2)对作品的特征和要素的识别――引导学生注意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形式等,并从这些要素中识别出其表现出的意韵,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要素和性质的知觉。(3)把握艺术再现――把握具象艺术所再现的东西及抽象艺术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关键。(4)把握艺术表现――风的怒吼、树叶沙沙耳语、流水潺潺歌唱、浮云匆匆而过,这些都包含人类情感,所以看上去也具有表现性质。加强艺术背景、艺术史对审美理解的作用。(5)把握艺术的含义――引导学生把握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通过讲解使学生进入更富有想象力的层次,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

随着学科间的大融合,美育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审美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余连祥.丰子恺的审美世界[D].学林出版社,2005.

[2]尤鲍列夫.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3]董学文.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0(04).

[4]杜天力.审美价值论纲[J].文学评论,1992(06).

艺术素养心得篇8

关键词:艺术类,综合素质,培养,理论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正处在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随着社会活动、艺术实践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心理上也相应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专业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明显偏低(尤以前3项差异更显著),而稳定性、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怀疑性、忧虑性等则偏高。因此,普遍存在着缄默、喜欢独来独往等个性特征;由于偏重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因而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往往沉溺于艺术世界而对人情世事的关注、了解和能力较缺乏;其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较高,则可能与专业的学习、培养和熏陶有关。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如何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建构社会规范之间,在承续传统与展望未来之间保持固有的均衡;如何让艺术类大学生既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又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的要求,这是艺术类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好养成素质教育

第一,应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二,应加强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和修养教育。这是由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其他专业这一特点决定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在自由度较大的画室或者空间很小的琴房中接受教学的,容易造成学生散的错觉,养成学生日常散慢的习惯。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应强化学生纪律意识,使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习纪律。同时也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做到服饰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发长发,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待人有礼,说话和气,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等良好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其次,抓好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及文化理论素质教育。

1、专业素质教育包括艺术审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等艺术素质,并且这些艺术素质应该是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的艺术素质,如果忽略(或者失去)特有的艺术素质修养,那么他们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了,这样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涵义。正因如此,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艺术欣赏能力。对于一件艺术品,每个人在接触的第一瞬间,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了欣赏,但这种欣赏一般是无意识的,是表象的、直观的。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简单的直观的欣赏能力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保持爽朗、大度超然和良好的欣赏心态,欣赏作品时,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独有的认识和感觉。也就是说,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应该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性与综合欣赏的高度,然而这种高层次的欣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平时艺术修养的不断积累。

(2)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也是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总是以外在的物化形式展现在欣赏者面前。而外在的物化形式,则是表现力的体现。比如说,有些演员唱歌时不注意情感的抒发,不去表现,只是机械的唱旋律,这样就显得呆板、没有投入进去,收不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而很多歌唱家在演唱时,他们在正确发声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内在的情感,做到了声情并茂,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所以,艺术表现力是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表演上还显稚嫩的大学生来说,加强艺术的表现能力和修养显得更为重要。

(3)艺术创造力。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继承和学习,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传统,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成果。然而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继承和学习,而在于创造。即学生个体学习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能生产出一定的艺术作品,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因此,艺术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2、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较其他专业学生要差,因此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拓展知识面、加深文化功底显得十分必要。

(1)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的严格约束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年学生身上也不例外,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严格监督、考核,才更容易收到满意的效果,严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

(2)文化理论素质教育应该把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拿英语学习做例子,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完全可以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排练一些英语短剧;节目制作专业在观摩作品时可以涉猎一些原版的外文影像资料;广告、动画、服装设计等专业也不妨引人一些国外的前沿作品、设计思路和行业背景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强化了英语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可谓一举多得。

(3)营造浓厚的文化课学习氛围。一些专业课教师也难免会存在不重视文化课的心态,因此,从教师到学生共同转化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文化课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卫生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养成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抓好专业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楼设琴.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5,(3).

2.覃玉荣.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2000,(2).

3.蔡晔.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艺术教育,2005,(3).

4.吴守良.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质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3),175-177.

艺术素养心得篇9

[关键词]艺术素养大学生意义

大学生是接受大学教育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拥有新思想、新思维、新技术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群体。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由未完全成熟向完全成熟过渡的发展阶段,也是各种心理矛盾最普遍、最突出或难以把握的时期,是人一生中情感最不稳定、易冲动的时期。现阶段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有成熟的一面,但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表现。而未完全成熟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发展,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智力开发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没有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的效能就不能得以最大化。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一、艺术素养的含义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基于艺术的认知及规则而建立的稳定性审美力和价值观。即一个人应具备的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建立广泛联系的艺术感悟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品位,且能够不需要外部作用或他人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地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迁移或体现。艺术素养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与人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互交融。显然,这里言及的艺术素养非艺术家所必需的艺术素养,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建设者应具备的艺术素养。这一素养至少包括三个层面: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以艺术认知和艺术基本规则的建立为主;基于教育对象和课程性质而建构的课程内容体系,并以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获得为主;透过艺术教育所要达致的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能力,并能自觉体现和迁移。

二、艺术素养和大学生的关系

具有某种素养,是指具有某种价值观,并在价值观的作用下,遵循相应的规范,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符号系统的能力,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性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个有素养的人,在做出个人决策,或参与公众事务、从事相关工作中,能够运用并遵循多元尺度,即科学的尺度、人文的尺度和艺术的尺度。科学的尺度归根结底是真,艺术的尺度归根结底是美,人文的尺度归根结底是善。

在个体身上,各种素养往往以一个整体表现出来,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人们把它分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即人的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求真,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强调客观规律,给人以理性和理智;艺术求美,诠释美的规律和境界,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增强人们的爱美、审美之心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给人以感性和激情;人文求善,主张抑恶扬善,倡扬生命关怀,仁爱之心,既具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给人以感悟。科学、艺术和人文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原本就是融为一体的,而且真中有美、有善,善中也有真、有美,同理,美中亦存真、存善。换言之,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既不能没有科学和艺术,也不能没有人文。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弘扬科学、艺术、人文,求真、求美、求善的精神。所以,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从科学、艺术、人文的融合走向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实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三、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看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科学、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确是不同性质的两大学科体系。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与艺术是交织在一起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与艺术仍然相互胶着,同属哲学体系。如果说现代科学源于16世纪,那么,当时的许多艺术家就是伟大的科学先驱。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不同类型知识经验的存在价值、功用、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诠释的对象)逐步明晰并具体化。随之,学科体系、门类、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明确,科学与艺术就此分道扬镳,并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质。简单地说,科学的本质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艺术的本质在于揭示人类情感世界的奥秘。前者讲逻辑,求真,注重客观的精确性,排除多义性;后者讲形象,求美,关注审美性,接受多义性。

从学科发展和知识掌握的视角来看,学科划分越细、研究越前沿或越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那么学科的目的性和学科间的融合性也就愈强。就科学与艺术而言,许多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杨振宁先生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二者的共性在于其本源是一致的,即自然,自然孕育了人类,发展了人类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所以二者均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认为,科学与艺术的目的是相同的,方法也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学同属哲学范畴的不同侧面,都是抽象的精神,是非物质的。

概览科学与艺术的过去、现在以及对二者未来的展望,科学与艺术虽分属两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每个体系又有诸多分支学科,伴随各自分支学科的增加,以及增加的速度越快,二者的联系与结合就越紧密,就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艺术领域中的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装置艺术、摄影艺术等就与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密不可分。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其突出特点不全是智商,还有高品质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情商,他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这大都与他们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或所具备的艺术素养有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加强调两者共处一个平台之上的、系统的知识整合、技术整合和文化整合,其整合的基础和条件就是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自然融合,从而使学科教育效能得以最大化。这种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内化到人身上,并能源源不断地、稳定地输出,这便是综合素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就个人而言只有科学是不够的,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而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思维的发散、创美冲动的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的确立,高雅审美品位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进功能。因此,艺术素养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帆.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2).

艺术素养心得篇10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生 艺术教育 合格教师 培养

高等师范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基础师资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师资的历史重任。高师院校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素质,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人才培养的水平。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教学人才的高师院校,如何加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是当前高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在素质教育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高等师范教育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新一代的教师。而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高师院校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从狭义上讲以传播专业技艺为主,为培养艺术家和专门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二是从广义上讲以传播艺术审美经验和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为目的普及教育,即通过艺术知识的讲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着重进行情操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所谈的艺术教育就是广义上的艺术教育。在21世纪素质教育得以普及的今天,加强高师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加强高师学生艺术教育关系到21世纪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要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具有创造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保障。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融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为一体,集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为一身。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高师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塑造高尚人格,提升整体素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加强以人文素质为目的的艺术教育,从而培养出既一专多能又充满爱心;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勇于献身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新一代教师队伍;既是21世纪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

2.加强高师学生艺术教育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小学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不但需要在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材体系、教育场所和实施条件等方面有所保证,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大批立志献身于基础教育、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高师院校培养的教师相当一部分要从事中学教育,他们所面对的学生正是求知若渴、富于创造、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模仿、喜欢追星的年纪,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的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中学生们也不会再盲目地“追星”,不会再掀起“流星花园热”“小燕子热”。试想,如果我们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资,均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他们在教好各自课程的同时,不断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将形成怎样的整体合力和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为普及艺术教育和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前发展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3.高师院校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文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都必须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并把它纳入课程体系。2002年9月教育部也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高师院校中的相当一批院校将艺术教育当成软任务,象征性地开设一两门艺术选修课程。甚至一些高师院校(如刚升本的师院)至今没有建立相应的艺术教育机构,没有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笔者曾经对高师院校非艺术专业1—2年级学生进行过关于艺术水平及艺术教育愿望的调查:在1—2年级的学生中98%的不识简谱,系统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或掌握一种乐器的学生几乎等于零;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舞蹈、绘画、摄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而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表示十分愿意接受较为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希望在高校期间培养自己至少一方面艺术能力的大学生占到95.6%。艺术教育的不足,使我们培养的高师学生在成熟心智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健全、高尚情操的确立、审美素养的提高、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果长此以往,我们怎能培养出献身祖国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资?高师院校学生艺术教育的严重缺失与高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切渴望所形成的反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提升高师院校学生艺术素质,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对弥补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艺术师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一部分将成为农村中学的教师,而农村中学中的大部分学校,因为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学生必要的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无法开设。如果我们培养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一专多能,在教好学生专业课程的同时,担负起中小学学生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为农村的中学生们送去歌声,使农村的孩子感受到艺术无尽的魅力,不但可以缓解农村中小学因音乐、美术教师严重短缺而造成的学生艺术教育空白,也能使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们受到必须的艺术熏陶和启蒙。湖南科技大学在培养师范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目标上,确定了“面向农村中学,培养一专多能师资”的教育指导思想,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深受农村中学的欢迎。

二、当前高师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却存在着重视艺术教育不够的问题。而一些开设了艺术教育选修课的高师院校,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的问题。简单地把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画等号,对艺术教育的规律、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大学艺术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二是所开设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少。除个别院校开设有一定数量的艺术选修课程,大部分高师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开设少量的艺术选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也只选修1—2门艺术教育课程,课程的开设也只限于大学一年级的1—2个学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和期待。三是艺术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和规范。在美国为了加强艺术教育,在联邦政府领导下系统研究由四门(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艺术教育的全国性权威组织研制、编写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教育的益处,艺术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艺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并通过立法程序,将艺术写进联邦法律,规定艺术是一门核心科学,在教育中有与英语、数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同样的重要性。而我国的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课程体系不健全,教材使用不规范,缺乏长远性的建设规划。四是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短缺。在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很多院校一般由音乐系、美术系或中文等系的教师兼任,在教学时数、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当前,针对高师院校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深入研究高师院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和规律,制定科学、完备的教学规划体系。在确立“以人为本”、培养社会需要人才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高师院校素质教育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合格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体地说,在艺术教育学分的分配上,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的评定上、艺术教育课程在学生全部课程体系的构成比例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规范,进一步确立艺术教育在合格师范生目标培养中的地位。

2.加强课程体系设置建设,规范教学环节,发挥课堂教学在艺术教育理论传播、艺术欣赏方面的作用。在充分研究高师院校学生艺术教育价值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高师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大纲,编写出适合师范院校学生使用的各类教材,以此规范教学环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安排选修课、必修课程。建议在高师院校学生整个学制中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必修课程,重点加强艺术基础理论教育。在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程,以发挥学生艺术兴趣、发挥其艺术特长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技能。在艺术教育的门类上,设置的主要课程应包括:视觉艺术(文学、作品、绘画、舞蹈),听觉艺术(语言、音乐、歌曲)、综合艺术(戏剧、影视作品)、造型艺术(雕塑、建筑)等,并逐步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

3.发挥学校作用,引导好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高师院校校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活动为主,在艺术教育实践环节中,学校的指导、引导地位不强。高校艺术教育应首先在确立学校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像一些院校那样,让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流于自发性、随意性。首先,发挥学校总体指导作用:如成立学校各种艺术团,并积极组织、奖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内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及比赛,不断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定期组织艺术教育讲座,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品位。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其次,学校应加大艺术教育投资力度,做好资金、场所、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没有学校在物质方面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作保障,很难使学生的艺术教育收到成效;再次,学校的有关组织如:校团委、学生处等,应在积极引导、辅助大学生社团组织艺术活动方面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艺术追求,引导、帮助他们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是高师院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将艺术理论转化为艺术修养和技能、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的重要环节。

4.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除引进专业艺术教育师资担任专职艺术教育课程教师外,高师院校在艺术教育师资方面,有可利用的有利资源。学校在统一调配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使学校的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和专家兼任相应的公共艺术选修、必修课程,以解决艺术教育师资不足问题。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艺术人才资源,请当地或社会上的艺术人才、艺术家来校兼职,不但能补充师资不足,开阔学生眼界,还可以弘扬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一举多得。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建议》中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明确指出:“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论述为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努力方向。在新的世纪,加强高师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前发展、普及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程,必须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J].人民音乐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