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估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00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1

【关键词】信用资产;价值评估

一、信用资产概念

信用是一种远期支付承诺,它以货币单位表示未来经济的价值。在不存在资源交换时,它不以现实资产的形式存在,只有当发生资源交换时,它才能通过资源体现出价值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的不断增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开始从单纯的产品本身向无形资产价值的开发和利用转变。企业信用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通过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源的合理结合,可以产生高效的生产力和强势的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

二、企业信用资产评估要素

(一)企业信用资产的成本

成本是任何一项资产价值构成的基础。对于有形资产来说,其成本主要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信用资产的成本主要指原始成本,如为建立和发展企业信用而产生各项费用,而不存在重置成本。因为企业信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即使要把某些成本费用看成重置成本,也只能算作是未来信用资产的原始成本。

企业信用资产的成本分析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考察。显性是指企业为建立和培养信用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隐性成本是指企业为恪守信用而付出的损失或减少的收入。但两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显性成本可能会产生漏记、错记。隐性成本则由于并不实际记录在企业账目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导致企业信用资产成本的记录出现不完整。但不可否定的是根据企业历史资料,统计企业为保持和提高信用水平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对于企业信用资产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企业在信用方面增加投入,则新增加的企业信用资产必定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

(二)企业信用资产的效用

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企业的效用,即能为企业获利。有形资产以实物形式存在,其效用大小可以根据实物鉴定。而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其在物质实体上的表现是诸如专利证书、许可证、注册商标证书和转让合同等具体的书面文书,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可以用其实际效用来体现,即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实际作用。这种实际效用一般是指该资产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的大小。无形资产的实际效用比企业文书更是其实际价值评估的依据。

企业信用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实际效用表现为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或预期盈利能力。它不仅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更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甚至帮助企业起死回生。

(三)企业信用资产的寿命

无形资产一般都有明确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有重要影响,超过有效期其作用就会消失。但是信用资产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它会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三种: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和预测法。对于信用资产,既要考虑到其作用的长期性,又要结合外部信用环境变化的影响,综合考虑后采用专家法进行评议和确定。

(四)企业信用资产的环境影响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可以作为不同经济主体的共同财富同时享用。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竞争性,各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也会产生互斥,防碍企业获得高额利益。信用资产也如此,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不仅受企业自身信用状况的影响,同时受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经济主体信用状况及水平的影响。因此,对信用资产进行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同行业企业拥有的信用水平和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等因素。

三、企业信用资产评估方法比较

(一)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或重置价值法,是指从待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复原重置成本或更新重置成本中扣减其各项损耗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可表述为: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式中,对于不可重置的资产来讲,也可以采用原始成本或替代资产现值来代替重置成本。

信用资产作为特殊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构成要复杂得多,可把它的原始成本作为估算其价值的基础,公式调整为: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原始成本-资产各种贬值

由于信用资产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计量的不足之处,企业信用成本费用的收集和计量存在很大困难。信用资产的贬值与有形资产也不相同,只能通过环境经济性方面分析,即环境经济性贬值。

通过以上分析,成本法可以作为企业信用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但不宜作为主要依据。

(二)市场法

市场法,即现行市价法,是以市场价格作为资产评估的价格标准,来确定资产评估价格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

市场法评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有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参照物及其与被评估资产可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搜集到的。

由于信用资产交易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尚不繁荣,所以在当前条件下利用市场法对企业信用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有很大困难,信用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收益法

收益法,也称权益法或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法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应用更为广泛。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无形资产评估值;―第t年增加的收益额;―年份;n―剩余使用年限;i―折现率。

使用收益法时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资产可以投入使用;资产经营的未来收益能够且必须用货币金额来表示;资产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收益也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的。

运用收益法对资产进行评估是以资产投入使用后能够连续获利为基础的,如果在资产上进行投资不是为了获利或者投资后预期收益很少且又不稳定,则不能采用收益法。

四、企业信用资产评估方法与评估思路

(一)企业信用资产评估方法

通过以上对三种资产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信用资产进行评估是合适的。因为信用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并且这种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且剩余使用寿命可以预测。

(二)企业信用资产的评估思路

通过对信用资产的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信用资产评估的思路方法:

(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超额收益进行分割。

首先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整体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进行分割,分离出企业信用资产的收益。可以把无形资产收益作为目标层,把商标品牌、技术含量、人力资源、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五类作为方案层,把价格优势、销量增长、成本降低和竞争力提高作为准则层,从而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各层次之间关系构造出某元素与相邻层有联系的所有元素的比较判断矩阵:

aC1C2…Cn

C1a11a12…a1n

C2a21a22…a2n

……………

C4an1an2…ann

其中:

接着进行层次单排序:

a中每行乘积:

m次方根:(下转第90页)(上接第88页)

规范化,得出归一化后各因素权重:

一致性检验:,查出Ri,计算一致性比率,当CR

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

由单排序得到准则层各元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同理可求出p层各元素对C层的权重向量:

方案层对总目标权重由得出。

同样采用方根法求出p层对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信用资产要素对企业信用收益的影响程度,确定企业信用资产使用效率,得出信用系数L。

(3)收益现值法对企业信用资产进行评估。

根据信用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和折现率,通过公式算出信用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网生,崔苏卫.企业信用的效益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07):17-18.

[2]SveibyKe.theneworganizationalwealth[m].Berrett-Koe-hlerpublishers,inc,1997.

[3]卢俊.企业信用资产研究综述及展望[J].经济视角(中),2011,9:89-90.

[4]王全在.关于资信评估体系的设计[J].前沿,2003,11.

[5]JohnB.Caouette,edwardi.altman.managjngCreditRisk:thenextFinancialChallenge,1998.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大企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便难以避免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为了规避企业在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从而保证企业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如何判断企业在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及问题类型成了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简单概述,就如何分析此类问题相关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企业资产评估工作的优化以及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评估;财务;问题

社会发展带动科技发展,但从企业发展过程中看,判断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所面临的问题类型及处理措施是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例如:资产评估便是维系企业一部分正常发展活动的一种技术手段,无论是从企业评估收购还是在加强财务人员能力上,资产评估都具备一定地位。从使用条件及范围来看,我国一般资产评估主要为以下四类方法,其一收益现值法;其二清算价格法;其三现行市场价法;其四资本重置法。其工作机理为: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坚持公开公平、科学严谨的原则,采取客观合理的估算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估值的服务。为此,如何判断在企业资产评估中所面临的问题类型及相关问题处理措施均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然而,从我国目前在企业资产评估技术手段来看,因受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从而使资产评估技术手段方法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更新,这样不仅使企业在评估收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还使企业投入的人力及资金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成本。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考虑,本文对“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一、资产评估相关内容概述

资产评估指针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一种估值计量行为;而企业资产评估则指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坚持公开公平、科学研究的原则,采取客观合理的估算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估值的服务。从使用条件及范围来看,我国一般资产评估主要为以下四类方法,其一收益现值法;其二清算价格法;其三现行市场价法;其四资本重置法。因我国针对于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我国在处理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财务会计问题,均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例如:在企业进行收购过程中,收购方无法针对被收购方企业进行合理化价值估算,双方因收购价格无法达成统一,而造成交易无法正常进行,此时即需要第三方坚持公开公平、透明化等原则对被收购方企业进行合理准确的资产估算,最终促使双方交易正常进行。因我国目前资产评估手段较为单一,如何有效评估,如何使评估结果精确度高,使最终评估价格交易双方都易于接受,完善完整的被评估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表信息均为在实践评估工作中做出了有力地技术数据支持。企业资产评估离不开企业财务会计数据支持,企业财务会计也离不开企业财产评估的监测,两者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联系。

二、企业资产评估中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产评估,能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在我国的企业资产评估中,存在着诸多沉珂弊病,资产评估环节较多,且只有正确认识资产评估对企业效用的认知,提供完整客观的企业会计信息,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公正资产评估。正确认识分析我国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做好企业资产评估的第一步。

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首先,在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估,使评估结果精确度高,最终使双方交易顺利进行,完整完善的被评估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表信息均是此项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支持。其中被评估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数据库,企业资产评估是以此为基准而进行估算价格上的调整。而虚假或误差的财务报表数据则影响了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对于企业资产的正常判断。例如:在企业进行收购过程中,被收购方企业会计计价数据出现误差或错误,评估机构或评估人无法针对错误或误差计价数据进行资产评估,而使双方交易失败,或无法使收购方企业规避所造成的收购风险等。所以确保财务会计部门提供正确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不仅仅能促使企业资产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约束了财务会计部门的投机取巧。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突出,且此问题会大大约束企业资产评估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因此,有必要及时解决此类问题。

2.评估意识建立及评估资本投入问题分析结合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前期评估意识建立不强,缺乏针对企业在资产评估上的认识。特别是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人员,因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错误地认为资产评估手段对于企业发展毫无作用,认为此类资金投入根本没有必要,此类资本也无法促进企业发展,反而增加了成本。例如:在企业自主进行资产评估过程中,部分财务会计部门人员或具体经办人员,因前期评估意识不强所造成工作上态度敷衍、“走过场”及信息马虎,最终都将影响企业进行自主资产评估的进度,也不利于企业整体财务会计水平及风气改善。所以,便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评估资本投入等方面的问题。

3.评估系统健全性问题分析目前,针对我国资产评估过程中手段单一、评估系统不健全及评估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建立健全规范的资产评估系统内,尤其针对部分企业改组、重组过程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现有资产评估体系,是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某国企在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过程中,促进中小发展劣势企业向龙头企业转移,小到企业间资产评估标准的不统一,大到企业间财务管理制度不平衡,甚至企业间所有制的转化问题,均可能是企业已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矛盾。重视企业在转型时期,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工作。从资产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有形资产;其二无形资产。最后,准确客观的评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建立健全规范的评估系统及核定标准,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资产评估中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对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之后,发现了三个较为主要的问题,都是在与企业对资产评估认知与其评估标准上的问题,这类产业虽然在逐渐兴起,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准则,未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资产评估体系,就此思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鉴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需要从两方面来对信息的科学性进行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个人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加深其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个人对于企业资产评估所需信息的敏感度和综合鉴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敏锐地鉴别出企业提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确保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通过咨询查证牢牢掌控住企业真实运营经济状况,继而对企业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估裁定,依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解读,赖帮助企业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2.提高企业资产评估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资产评估的推广传播,促进企业的正确认知,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企业资产评估对于企业长期良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人员的对于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前提。评估人员对于有形无形资产划分认知的标准,对于企业运营状况的正确解读,对于企业发展风险的正确预知,是一个合理的资产评估方案应有的科学有效性的体现,企业对于评估人员的这些能力应该进行着重的培养。

3.制定企业合理资产评估标准在对资产的评估对比中,应建立统一合理的资产评估标准,对于能够纳入资产评估的类别和评定的标准,依据企业差异进行详细明确的阐述,以书面条文的形式颁布出来。在处理企业兼并的资产评估问题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重置成本的方法为主,辅以收益现值法进行客观评估,当然,企业的无形资产无法折算为成本,需要采取其他的策略进行估定。

4.完善企业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体系我国企业资产评估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资产评估法律监督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资产评估,首先得保障公平公正公开,在评估过程中不应该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存在,评估人员也应秉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避免发生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资产评估法律监督体系的建立,将能有效预防资产评估不合理的情况,保障企业资产评估的公平准确性。

四、结语

企业资产评估,本身便是为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性的公益服务项目,能够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克服自身财务管理弊病,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评估公司现有资产和未来预期资产,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保障企业能在和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稳定快步的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较为突出,总结起来包括:(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2)评估意识建立及评估资本投入问题;(3)评估系统健全性问题。针对以上三大问题,便需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本次研究中提到的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其二,提高企业资产评估的财务管理水平;其三,制定企业合理资产评估标准;其四,完善企业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体系。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旖旎.资产评估方法在财务会计公允价值确定上的应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26-27.

[2]黄晶.国营企业财务会计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外资,2012,04:109-110.

[3]刘晓静,王慧彦,李志伟,王立卫,孟凡超.工业企业大震灾害下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基于财务会计资产项目[J].自然灾害学报,2012,04:125-131.

[4]孙进安.浅析国企改制资产评估的相关会计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4,03:113.

[5]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J].会计研究,2014,05:19-28.

[6]王亮.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及会计问题分析[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92.

[7]单颖华.关于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02:44-46.

[8]李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商业经济,2013,03:103-105.

[9]李佳威,高兵.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50-152.

[10]刘新香.有关企业资产重组中问题的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18:123.

[11]王小荣,陈慧娴.企业并购重组中评估定价与成交价,谁被资本市场接受?--来自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9:55-62.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信评估;体系设计

1企业资信评估分析内容的国内外比较

1.1国际上通常的分析内容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达和资信评估业的长期发展,美国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资信评估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密的方法与体系,企业资信评估所考察的内容有:

(1)对企业领导者的分析。

(2)对企业法律地位的分析即有关登记注册问题,法人代表、土地等一切与企业有关的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3)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包括筹资能力、负债能力、资金效应等。

(4)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析,主要考察职工结构、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分析、投入产出综合对比(包括人均费用、人均创利等)。

(5)对企业市场状况的分析,主要考察分析销售市场竞争状况企业产品价格政策、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情况。

以上内容在对每一个企业进行资信评估时都必须涉及,但通常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其划分也有所不同。以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为例,它把分析任务划分为几个范畴,确定企业的资信等级。但是,标准普尔设定的分析变量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以确保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企业业务分析和财务分析来联系的,没有一个公式能把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个资信等级。

1.2我国的基本分析内容

我国企业资信评估的基本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素质、资金实力、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

(1)企业素质:主要指经济性质、企业领导群体的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竞争能力等。我国企业资信评估比较重视企业的基础素质,但此类定性变量的量化方法仍有待于探讨。

(2)资金实力。主要考察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资本构成情况,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应对债务危机最基本的能力。

(3)经济效益。主要考察企业获利状况和获利能力,利润增长情况及市场预测前景等。这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企业评级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4)发展前景。主要考察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与措施,行业地位、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及发展趋势。

可见,美国和我国的企业资信评估的分析内容有很多共同之处。前者分析的第1、2项内容同我国对企业素质考察的内容基本一致,方法也基本一样,在国外称为主观性评估,我国称为定性分析。前者分析的第3、4、5项和我国的资金实力、经济效益的考察也有共同之处,在国外称为客观性评估,我们称为定量分析。

2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的建设方面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并不能不加选择地在我国企业资信评估实践中照抄照搬。同时,虽然我国目前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其不足是一方面比较片面,更多地采取以财务指标分析来代替企业资信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针对性不强,不能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如上市公司)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同时某些定性指标的数据采集和评价方法在实践中仍然没有满意的解决方法。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信评估而言,有必要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成熟做法,建立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

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的具体指标及含义:

本着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量化五项原则,在对国内外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的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拓展能力等四个方面13个指标,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从不同侧面反映上市公司的资信水平。

(1)获利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上市公司获利状况和能力,这是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十分关心的指标群,在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获利能力越好,企业资信等级越高。

(2)偿债能力指标。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指上市公司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的能力。

(3)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体现各种资产运转能力。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越高,其资信水平也相对越高;反之,则越低。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4

关键词:存货;价值评估;存货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21

随着企业资产评估工作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企业利用综合价值评估来实现存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已经成为常态,在科学的存货价值评估体系下,企业能够准确制定存货管理计划,实现存货成本的有效控制,也体现现代企业管理战略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企业存货价值评估重要性

存货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准确的了解企业的存货价值情况,才能够使企业开展相关活动,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所以综合价值评估工作是存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在评估过程中,企业通过相关信息,能够了解与存货管理发生联系的相关会计业务工作运行情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运行情况的了解更加充分,总体来看只有在科学开展综合价值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有效了解自身的存货实际运行情况,同时通过价值评估审计等工作的开展,了解企业现阶段资产评估工作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产生帮助。

2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存在问题

2.1评估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企业对存货价值评估的重视程度不足,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存货管理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满足出入库信息的对称、使企业存货管理不出现重大问题即可,但是随着财务管理对企业运营发展影响程度的提高,企业存货价值的有效评估,能够使企业利用有效的决策开展存货管理活动是存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综合收益的增长,在存货价值评估重视不足的基础上,企业存货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评估报告以后,管理者对评估报告也没有有效使用,使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最终造成企业管理者对存货的实际价值了解不够充分,存货决策开展存可能存在偏差,最终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提高。

2.2存货信息不够充分

存货信息是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是现阶段企业能够提供给存货价值评估的有效存货信息不充分,一般只有存货的账面价值,对于存货评估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支撑不足使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只能通过评估工作人员的,观印象来进行评估,造成存货信息不充分的原因较多,包括现阶段对存货信息收集不够重视,各部门也没有根据自身的存货使用情况,积极向财务部门提交相应的存货信息,使综合价值评估工作开展受阻,同时在信息收集工作过程中,信息收集只有在存货进行盘点活动过程中才能够进行,而企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存货的综合盘点,在盘点过程中存货信息进行更新,该信息收集模式无法满足存货价值评估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使存货价值评估工作水平提高,应该加送货信息收集工作。

2.3信息技术应用较差

总体来看,在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协助进行价值评估的主观积极性不强,虽然大部分企业都通过财务管理软件来协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但是总体上看,财务管理软件仅仅是进行核账、销账、对账等基础工作,对存货价值评估的帮助不够充分,部分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水平难以支撑存货价值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来说,如果信息技术应用较差,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完全通过人工来进行,或者评估结果的客观性遭到制约,同时存货价值评估的效率也难以保证,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存货价值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2.4评估审计需要健全

评估审计工作能够协助企业管理者发现存货价值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在有效的审计机制约束下,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也可能更加合乎规范,但是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评估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一般情况下,企业将审计工作转交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也是存货价值评估的活动部门,这就会形成财务部门自我审计的方式,使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发现存货价值评估工作中开展存在的不足,同时在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往往也没有针对存货价值评估情况针对性的出具审计报告,企业管理者无法根据审计报告来判断企业存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审计作用发挥较小,企业应该利用科学的审计模式来提高存货,价值评估效率。

3浅议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完善的发展建议

3.1提高评估重视程度

为了使企业存货价值评估水平提高,首先应该提高对评估的重视程度,只有具备科学的评估意识,才能够使评估工作有效开展。在企业管理者角度,要颁布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整个企业内明确存货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在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协调各个部门来进行评估工作,对于不配合存货价值评估的部门,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通报批评,或直接进行薪酬福利处罚的方式,提高存货价值评估在企业内的权威性;在财务工作人员角度,财务人员应该注重存货评估的重要性,由于财务部门是直接开展评估工作的部门,当财务部门提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但能够使评估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为了满足评估需求,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有更专业的评估行为进行支撑;最后,普通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评估的重视程度,如果企业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存货情况,使存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收益的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所以员工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存货价值评估工作,主动提供存货价值评估的相关信息,最终实现整个企业形成科学的存货价值评估理念,为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3.2充分收集存货信息

充分的存货信息是企业开展存货价值工作的基础,根据上文介绍不难看出现阶段部分企业对存货,信息的收集不够充分,使存货评估工作开展存在偏差,为实现存货价值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应该寻找有效途径来进行存货信息的充分收集,信息收集应该从三个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应指派专职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存货信息的收集工作,在过去由财务与存货部门协同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工作习惯,所提交的信息可能无法被对方所利用,最终造成存货价值评估没有有效的信息进行支持,所以通过专职管理的方式使存货信息收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为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其次,应保持存货信息的实时更新,对企业来说,由于日常营活动使存货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如存货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盘点来进行信息收集,很可能使存货价值评估与实际存货价值出现较大偏差,所以企业应该做到存货信息的实时更新,使存货价值评估工作能够真正为企业当期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帮助;最后企业应该做好信息的归档工作,在存货价值评估开展过程中,根据存货信息的历史变化,为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提供帮助,最终实现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更加科学。

3.3利用信息技术评估

信息技术应该成为企业存货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财务管理软件的方式,其协助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利用财务管理软件使核算、评估等相关工作开展更加客观,同时利用软件的数据分析技术也能够使相关工作开展事半功倍。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工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企业的历史存货信息与当期存货信息输入到财务管理软件,利用管理软件对企业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企业根据财务管理软件的评估结果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利用人工与信息技术双重评估的方式,使存货评估更加科学,为实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估,企业应该保证相应的信息技术建设投入,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信息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存货管理情况,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利用信息分析技术使综合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帮助,特别是大型上市公司,由于分支机构较多,利用财务管理软件等信息技术评估模式,能够使信息更加对称,同时使评估结果能够及时上传到总部,打破过去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终实现存货价值评估综合水平的提高。

3.4加强评估审计工作

评估审计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存货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存货价值信息的变化,利用有效的审计方式,规范存货价值评估的相关行为,使存货价值评估水平得到提高,为加强评估审计工作,首先企业应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转变过去由财务部门兼职进行存货价值审计工作的现状,由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审计业务的相关知识掌握可能不充分,使审计工作最终造成流于形式的情况,而且存货价值评估是由财务部门开展的,由财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将会造成内部人审计的工作方式,最终造成审计结果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帮助,在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以后,还应该保证审计的专业性,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培训专业审计工作人员的方式,对存货价值评估工作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的专业性提高同时,审计结果也更具有权威性,能够得到财务部门存货管理部门的认可;最后企业应该完善审计报告的编制,存货价值评估审计工作最终输出的报告能够协助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中,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必要时也应该对评估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利用有效的问责机制来规范评估行为,使评估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结束语

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对企业存货管理产生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根据本文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企业对于综合价值评估重视不足,审计工作开展不够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企业存货价值评估工作的有效性,会使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工作人员对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了解不充分,可能造成存货不足或过度增加存货的不科学行为,最终使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协助企业有效的开展存货价值评估工作,利用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协助企业开展存货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敏.基于汶川地震的企业存货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月刊,2016,(12).

[2]冯丹贵.客车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6,(26).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5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局限;适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58

1研究背景

在以往企业并购活动中,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价值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VBm)的思想得到广大专家和学者的推崇,企业价值逐步成为并购决策的一个关键的指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地位和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相关学者在研究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及局限的基础上,意识到单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难以满足复杂的评估实践需求。虽然有不少观点提出了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估值,但仍未就最后如何整合运用各种估值方法评估出的结果达成共识。

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价值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公平市场价值、投资价值、清算价值等。客观来讲,企业价值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按照2005年中国资产评估师协会颁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或部分权益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企业价值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其一是评估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也称公司股价);其二是评估企业股权(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可能是全部股权,也可能是部分股权;其三是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也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更侧重与未来通过未来经营实现的收益,因此对企业获利能力将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评估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一系列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全部或部分价值进行估价的过程,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

2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方法分析

2.1基于资产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基于资产的企业价值评估又称为成本法,是指将合理的评估企业各项资产减去负债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替代原则”,即任何一个理智的潜在投资者,在投资一个企业时,所愿意支付的对价不会超过他按被投资企业现有的资产组合及功能去重建的现时重置成本。

基于资产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虽可细分为三种(资产加和法、超额盈利资本化法、清算价值法),但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资产加和法。

运用资产加和法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的实质就是将企业的整体资产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对各项资产、负债根据各自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然后用总资产评估价值减去总负债评估价值来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

2.1.1资产加和法优势

资产加和法是将企业的整体资产分解后,根据各项资产、负债特点分别评估。有利于了解各项资产、负债的价值,能够在企业并购谈判或对外融资中提供相关依据。

有利于提高评估质量。运用资产加和法对企业价值评估需要评估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有彻底的了解。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配合,将评估工作做得更细致,有助于提高评估质量。

2.1.2资产加和法缺陷

需要对每项资产和负债各个项目进行透彻评估,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评估成本。企业所属行业将影响企业资产状况,资产类别复杂将导致评估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最终的评估结果通过企业资产总价值减去企业负债总价值来反映,忽略了整体的协同效应所带来的价值。运用资产加和法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其结果实际是用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来体现的,而资产负债表难以体现各项资产的组合情况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协同相应还是正协同相应。

更重要的是,资产加和法评估出的企业价值更多的是对过去经营结果的总结,未能够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2.2基于价格比率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基于价值比率的企业估值方法,即市场法。市场法的基础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与被评估企业相似的参照企业,分析其经营和财务状况,计算恰当的价格比率,并将价格比率运用于被评估对象,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较为常用的价值比率有三个:价格与收益比率、价格与账面价值比率、价格与营业收入比率。基于市场法的价值评估步骤:

选择合适的价格比率模型:选择时,首先考虑哪个指标与股票价格有较高的相关程度,然后则需要确定相关价格比率基数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参照公司应该考虑的因素有:(1)所从事的行业及其成熟度;(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率;(3)企业的组织构架及规模;(4)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5)运营风险及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收入及收益趋势、利润水平等);(6)股票交易情况的及股票价值信息的可获取性。

2.2.1市场法优势

首先,市场法中许多需要运用到的数据和参数较容易获得并保证其质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其次,对比与需要较多前提假设的收益法而言,市场法建立的基础是价值乘数及可比企业,评估步骤相对快捷。最后,市场法衡量的不是内在价值而是相对价值,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所处的市场行情。

2.2.2市场法缺陷

第一,每个企业管理水平、经营风险、成长性不尽相同,单纯依据可以公司的乘数简单估算企业价值,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第二,当前市场情况下,该企业所属行业的整体价值被高估或低估时,根据市场法评估出的企业价值也会相应的高估或低估,难以反映真实价值。第三,市场法运用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相关信息才能够充分获取。

2.3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2.3.1收益法优势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思路符合企业价值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和的观点。同时,收益法从投资的根本目的出发,针对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被评估企业的未来投资回报进行评估,更能体现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2.3.2收益法缺陷

收益法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其运用需要对一些重要参数在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主观性较强。需要预测的主要参数有未来收益、未来收益的期限、折现率。

从以上分析可知,收益法中的数据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未来发展预期做出的,而后续处理都是以这些预测的数据为基础对企业的价值做出评估。那么,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将决定了评估结果的可靠程度。

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3.1现行的评估方法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现阶段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侧重于在历史财务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估价。虽然也涉及到一些对未来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的前景预测,但还是从以往的财务数据为主要参考的,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以往公司所取得的经营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从长远观点看,非财务指标可以比短期的、历史的财务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对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创新能力、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等非财务因素的关注度并没有真实体现出其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3.2评估过程复杂、计算链条长、周期长、成本高

就目前各种评估方法而言,评估的步骤和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对极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等因素推高了评估成本。此外,要全面的对企业的价值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评估过程有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影响,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样的影响。

过于复杂的评估模型、高昂的评估成本使得多数中小企业敬而远之,制约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运用。

3.3重要参数没有权威数据来源或衡量标准,主观性较大

在评估过程中,人们需要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人为修正,然而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判断,因此经常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估价结果出现较大的出入。

例如,收益法是建立在企业未来发展情况预测的基础之上,因此权威的数据对其预测的准确性和估价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关键性作用。企业未来收益及收益期限受宏观经济、所属行业、企业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

3.4尚无较为完善的理论对评估结果进行整合

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侧重点,从而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成本法侧重于评估企业过去经营状况体现在现时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市场法则是估算出现时行情中的企业价值,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可能性;收益法着眼于预测的企业未来收益折现后是否大于当前投资成本,其风险存在于主要评估工作建立在预测数据准确程度的基础之上。

经过比较分析,三种主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都各有适用范围和局限,组合起来却有一定的互补性:成本法侧重于评价企业过去经营状况;市场法反映当前市场行情;收益法体现未来发展前景。

4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相关建议

4.1简化指标体系,推进指标分类化、体系专业化

目前的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庞大而复杂的信息计算处理的基础之上。分析计算的信息量大、计算链条较长及方法复杂的因素使得评估方法受到较大局限,增加了评估结果失真的风险和评估成本。简化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而指标分类化、体系专业化的推进则解决了简化指标体系后评估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4.2完善评估结果整合体系,提高评估结果准确性

通过上述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的分析,不妨根据三种方法的互补性,现提出一种设想: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先分别用三种方法评估出企业的价值,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方法评估出的企业价值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用综合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同估值方法得出结果的权重,使评估范围更全面,评估结果更准确。减小了采用单一估值方法产生错误所带来的风险。应对不同背景的企业比单纯一种估值方法更具灵活性。

综合评估法虽然体现出其优势,但仍需考虑到几个问题:(1)对比仅使用一种估值方法而言,综合估值法还需要考虑权重分配的合理性会影响到评估结果;(2)综合评估法比单一估值方法对信息量的要求更巨大;(3)综合评估法需要更大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关注起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等。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6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问题对策

一、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资源不够充分,信息资源质量不高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需要一个整体的系统程序,而目前在我国,纳税机关在纳税过程中,在内部的纳税管理以及纳税机关上下管理级别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无论是纳税机关的内部,还是纳税机关与其他部门如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之间,都缺乏必要的信息分享,导致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用效率低下。

信息资源不够充分,信息资源质量不高。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大多数都是民营的私人企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往往财务不健全,而且其提供的信息也容易失真,导致在对外商投资的纳税评估中的信息不准,数量上也不达标,信息质量不高。

2、法律依据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律依据不够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进驻到中国来投资办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其纳税评估的法律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1)目前,我国颁布的《征管法》及其实施细节,还没有对纳税评估做出具体的,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也没有直接确立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导致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始终没有上升到法律环境中。

(2)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中,对相关信息的调查和核实还缺乏必要的法律程序。从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纳税评估的法律环境分析来看,我国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还没有对相关部门以什么程序,如何调查等问题做出必要的,详细的说明,导致在对其纳税评估中,程序混乱,个人行为缺乏制度约束,弹性较大。

(3)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后的结果处理中,尚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多数只是针对纳税评估过程中的规定,而对其评估结果的处理的法律法规则较少,导致结果处理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反馈和纳税评估工作的改进。

3、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是按照相应的纳税指标来进行的,而这些评估指标则是通过对纳税评估的测算而形成的,这种具体的测算主要是测算行业的内平均值,进而对纳税评估的测算结果和行业峰值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我国现有的纳税评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纳税评估规定了评估指标,事实上,这些指标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些指标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出纳税评估的结果。因此,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指标,还有待完善。

二、外商投资纳税评估的对策

针对前面提到的关于外商投资纳税评估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和对策。

1、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依赖于信息资源。因此,要想得到准确真实的评估结构和评估信息,就必须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纳税机关内部个层级,各部门要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纳税机关和其他部门如国税、地税以及银行等部门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内外结合,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

2、提高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的信息获取还不够,从数量上来说还不达标,另外,评估信息从质量上来看,也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加强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建设,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

3、完善法律依据

首先,确立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给予准确的说明。其次,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之上,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对评估信息的调查和审核提供一个适当的法律法规环境,保证相关部门在对有关信息进行调查审核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最后还要颁布相应的法律,对相应的纳税评估结果的处理作出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要做到有法可依。

4、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指标

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是一句一定的指标来进行的,因此,一个纳税评估结果准确与否,就必须依赖于指标的完善度和准确度。完善评估指标,就要求加强对纳税评估的测算,完善纳税评估测算方法;由于行业峰值是一个变动值,因此,在完善指标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对行业峰值的各个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各因素,局部与整体的结合,弥补指标的缺陷,做到纳税评估的真实有效。

5、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其工作还是依赖于纳税评估工作人员,因此,该工作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

6、建立和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的监督体系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评估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一方面,纳税机关内部要加强监督体制的建设,做好内容人员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企业与纳税机关,纳税机关与其他部门如银行部门、工商部门等加强交流,共享信息,相互监督,保证对外商投资评估工作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对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的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纳税机关及其相关评估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相信随着不断的发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会做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聂建平.浅议我国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j].大众商务,2009,99(3):80—80.

[2]刘昱宏.关于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0,04:33—34.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7

【关键词】企业资信评估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在我国,企业资信评估刚刚起步,其程序有待规范、有待完善、标准有待统一,而且我国加入wto的时间日趋临近,因此,进一步深入企业资信评估问题很有必要。

一、开展企业资信评估的意义

1.有利于信用投资者开展决策和节约资源。我们这里说的信用投资者包括商品推销商、银行等机构及其他提供信用资金的投资者。在市场条件下,无论是商品推销商提供商业信用,还是银行提供的银行信用,或民间提供的民间信用,均存在有风险,即存在信用投资不能收回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为了降低或避免风险,信用投资者向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信用资金时需要作出决策。决策较为复杂,对企业等客户—一作出信用决策既费时又费事,很不经济。如果企业等信用资金的使用者由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进行资信评估,那么,这不仅对信用投资者开展信用决策十分便捷,而且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均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2.有利于企业提高信誉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普遍开展资信评估的条件下,那些履约能力强、可信任程度高的企业,一般会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因为在评估中他们将获得好的市场信誉,从而更加提高知名度使其获得持续。而那些履约能力差、可信任程度低的企业,一般不会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资信评估。无论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信评估对企业是一种鞭策,这既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市场信誉,又有利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企业资信评估也不例外。如果不开展企业资信评估,那么,资信评估的和方法就必然长时间地停留在研究阶段而得不到提高。显然,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企业资信评估,在实践中经验、发现问题,其理论和方法才能得到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二、影响企业资信状况的因素

企业的资信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社会各界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尚不一致。我认为评估企业资信状况应考虑的因素应包括:1.资金实力。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强,那么,它按期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可能性就大,资信状况就好。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财务指标较多,这里主要选择两项:(1)流动资产比率,即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不同行业的企业,这项指标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流动资产比率高,表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强、资信状况好。(2)所有者权益比率,即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权益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在通常情况下,所有者权益的比率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强、资信状况好。

2.营运能力。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强,表明其运用资金的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按期偿债的可能性大,资信状况好。这里主要选择以下两项营运能力指标:(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它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营运应收账款这项资金的工作效率高,即企业占用一定数额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实现的利润多,或企业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及实现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少,从而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改善企业的资信状况。(2)存货周转次数,它是主营业务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营运存货这项资金的工作效率高。要提高存货周转次数,企业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实现增加主营业务销售成本;二是减少存贷资金占用。以上两方面的措施均有利于企业增加偿还债务资金的来源,从而使其资信状况得到改善。

3.盈利与获现能力。一个企业的盈利与获现能力强,在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和获取的现金就多,按期偿债的可能性就大,资信状况就好。反映企业盈利与获现能力的财务指标较多,这里主要选择以下四项:(l)营业净利润率,即企业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2)资产净利润率,即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3)资产获现比率,即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功经营、投资现金流出流人的比率,即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其现金流出量之和的比率。前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后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获现能力。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就大,但这种可能性不一定变成现实;一个企业的获现能力强,它不仅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大,而且这种偿债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也大。不难看出,一个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都很强的企业,其资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

4.履约情况。一个企业近年来的履约率高,均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那么,它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也将会严守信用,保持良好的资信状况。这里选择以下两项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的履约情况:(l)到期贷款偿付率,它是年度内已偿付到期贷款与年度内到期贷款总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的履约率高、资信状况好。(2)到期应付账款支付率,它是年度内已支付到期应付账款与年度内到期应付账款总额的比率。这项比率高,表明企业的履约率高、资信状况好。

5.发展前景。一个蓬勃向前发展,预期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前景好的企业,它的偿债能力强,资信状况相对好。这里选择以下作为衡量企业发展前景的定性指标:(l)主要产品的产销前景。具有高新产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会不断上升,产品的产销数量会不断增加,那么,该企业主要产品的产销前景看好。(2)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前景。具有高新技术研究队伍、新产品开发能力、新材料应用能力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企业,应该说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前景是好的。(3)企业形象及影响力。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周到、厂区及周边环境优美、领导及职工的团队精神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其市场地位高、形象好、影响力大,一般来说,它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好的。

三、资信级次的划分

企业资信状况通常用资信级次来表示。因此,如何划分企业资信级次是资信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它既关系到资信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又关系到资信评估是否切实可行。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资信级次多一些为好,这样比较符合实际,资信评估结果比较客观。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有人把资信级次划分为10级,而每一级次还要用正、负号加以区别,这实际上就等于把资信级次划分为20级。资信级次的这种划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本人认为可适当简化。实际上,企业资信级次的因素较多,其中许多因素虽然可以量化,但它们并非常数而是变量,而且有些因素(如企业前景)只能由评估人员主观判断。因此,企业资信评估的结果难免会受到资信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把资信级次划分过细过多不一定就,而且可能产生由于资信级次划分过细而导致上下资信级次之间的界限模糊。根据上述,我国企业的资信级次可以分为以下9级:

一级为“n”。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极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极好、市场信誉极佳。

二级为“aa”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很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很好、市场信誉很高。

三级为“a”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较强、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较好、市场信誉较高。

四级为“BBB”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欠佳、市场信誉尚可。

五级为“BB”级、六级为“B”级、七级为“CCC”级、八级为“CC”级。这几级资信级次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非良性循环状态、盈利能力与获现能力很不稳定且有时表现为负数、履约情况和发展前景较差或很差。

九级为“C”级。这一资信级次的企业,经常出现亏损或亏损严重、促使其发生良性循环的因素极少,濒临破产或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四、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

,上有关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方法不尽一致。企业资信级次的评定方法即企业资信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这里我们采用表格分步骤进行。

1.企业资信评估表。资信评估表在企业资信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格式及如下:

企业资信评估表

2.企业资信评估的步骤。从企业资信评估表设计的格式和内容来看,企业资信评估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值”。这里,“实际值”应根据企业近3至5年的财务报表及有关会计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必要时也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关于企业发展前景这项因素的“实际值”,应由有关专家、业务人员和领导参照表中“最高分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评定。

(2)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标准值”。从上说,标准值是“aaa”纽资信企业各项影响因素及财务指标的最佳值,但在评估工作中应根据被评估企业所属行业或社会上同类企业3-5年相应数据的最佳值分析确定。“发展前景”是一项定性因素,在这里不需要确定“标准值”。

(3)确定或分配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及财务指标的最高分数。各项影响因素的最高分数均确定为100分,而各项影响因素下的具体财务指标的分值应根据重要程度分配确定,也可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确定,分配情况见企业资信评估表。

(4)确定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权数。按照企业资信评估方法设计的要求,“aaa”级资信企业实际得分的最高值为100分,因此,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权数之和应为“1”,而各项影响因素的权数均在“0”与“1”之间。各项影响因素的权数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确定,具体分配情况见企业资信评估表。

(5)计算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分数并确定企业资信级次。

计算影响企业资信级次各项因素的实际分数如下:

上式中各项因素中某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大于其标准值时,应以标准值作为实际值,即实际值只能小于或等于标准值,而不能大于标准值。

计算企业资信评估实际分数并确定: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8

关键词职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体系建设

一、前言

在知识型社会中,职工几乎等同于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开始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强职工队伍的竞争力量。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职工的要求会产生一些变化。此时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开展职工培训活动,则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构建职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体系的方式,实时检验培训结果。当发现培训结果与自身发展要求存在偏差时,高层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进行调整。

二、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企业管理人员观念问题

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不重视职工培训及培训评估工作。他们认为职工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水平的提升是通过实践操作得来的。开展培训任务的作用并不明显。[1]

(二)评估方法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中应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事实上,不同培训任务的评估标准各不相同。例如,当企业利用相同的评估方法得出第一种培训任务有效,第二种培训任务效果不明显的结论。该结论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此时,企业按照评估结果取消第二种培训任务的行为在无形之中为企业造成了诸多损失。

三、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机制体系建设

对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体系建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评估目的确定

在正式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之前,需要将评估目的确定下来。例如,可以将评估目的设定为根据培训效果更新培训方案,以此提升培训方案与企业发展要求之间的契合度。

(二)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系统的构建

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提升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效率,应该借助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等构建出一个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系统。在前期阶段,需要将企业的职工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参数输入系统中。[2]当培训工作完成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收集上述数据与培训前的数据进行对比,最终获得职工培训效果数据。

(三)评估方法的选用

可被应用在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中的评估方法种类较多。不同评估方法在适用范围方面c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职工评价对象选用适宜的评估方法,以此保证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四)评估层次的划定

结合我国企业以往的职工培训评估工作可知,企业通常应用相同的方法开展职工培训效果评价工作。事实上,由于不同培训任务的难度不同,统一评估方法的应用无法获得准确的评估效果。对此,需要按照职工培训任务的难度,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工作。企业职工的评估层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估。例如,面向新入职的职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企业管理制度培训等。该层次的培训难度较低,因此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法开展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第二,技术与技能的评估。这种培训任务的作用在于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可被应用在该层次培训任务中的评估方法主要包含技能实操法、笔试考核法等。[3]第三,解决客户投诉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等高难度水平的评估。可被应用于这类培训任务效果评估中的方法主要包含比较评价法、绩效评估法等。

(五)收集评估数据

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稻莸氖占需要充分结合不同评估层次所应用的评估方法完成。为了保证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企业需要加强对顾客满意度、职工流失率、生产设备故障率(培训任务开展前后对比)等参数的收集。

(六)得出评估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职工培训效果主要与以下几种要素有关:第一,企业应用在培训活动方面的成本,如支付给专业培训机构的费用、租用培训场所的费用等;第二,被培训职工在后续工作中的表现,为企业作出的贡献等。如果企业花费在开展培训活动方面的成本高出被培训职工作出的贡献(量化为成本参数),则可以认为培训效果不佳。当职工的原始数据收集完成之后,需要通过未培训时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份完善的评估报告。报告主要由培训活动的基本信息、成功完成培训且考核合格的职工数量、考核不合格职工数量、培训项目的有效性等内容组成。[4]如果结果显示企业所开展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水平较高,则可以保留该项目。如果结果较差,则应考虑更换其他培训项目。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职工,企业应给予其二次培训机会,如果第二次考核结果仍旧不合格,可以给予职工相应处罚。如果某培训活动中考核合格职工数量不足40%时,则应该判断培训任务或考核标准是否合理。

(七)反馈优化

当得出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之后,应该将其分别传输至被培训职工、培训讲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工需要根据自身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地约束自己。培训讲师需要根据整体评估结果对培训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决定是否变更培训项目。[5]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中主要存在评估方法单一、管理人员不重视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等问题。为了合理验证评估活动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可以按照确定评估目的、构建评估效果信息管理系统、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对培训项目进行分层、收集评估数据、得出评估结果、反馈优化的流程,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体系。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作者简介:王若昕(1983―),女,陕西神木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培训管理。]

参考文献

[1]田海燕.呼和浩特供电局班组长培训项目效果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马飞.个性化培训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运用问题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3]潘伟.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9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融资决策会计操纵

一、引言

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另一企业,并使后者丧失法人资格。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改建为一个企业,参与合并的所有企业解散,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控股合并是指一家企业买人或取得了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控制权,参与合并的企业形成母子关系,并继续保留法人资格。在会计实务中,处理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人们普遍认为,权益结合法较购买法容易操纵财务指标,因此,合并会计准则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相关的合并会计处理,旨在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造成的会计操纵,尽可能地避免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实现自利的经济后果。从理论上讲,在购买法下购买方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然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企业资产评估的结果,资产评估需要使用评估假设,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市场尚未成熟,很难科学合理使用评估假设,各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仍然难以确定。从法律监管看,对重组资产评估目前尚未系统立法,有些重组行为无法可依(陈信元等,2003)。在实践中,企业价值评估更多的依赖于评估机构的职业判断与技术处理,而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又有其利益趋向,基于部分评估结果作价入账的购买法,就存在会计操纵的可能性。企业合并有利于企业从市场获取资源,特别是获取市场融资。我国国内融资对企业有较高的要求,对财务指标也有各种定量的限制。为了从市场获取资金,企业合并需要向市场传递积极的财务信息,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存在利用购买法操纵财务指标的可能。

二、企业合并融资决策中购买法操纵分析

目前我国融资市场特别是银行融资中,除了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持续经营、发展前景、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的素质等有一定要求外,更侧重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公司ipo时要求公司发行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30%;发行公司可转换债券要求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银行融资审批需要融资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公司连续几年净利润逐年递增并达到一定的留存收益等。在这些财务指标监管要求下,就可能出现利用购买法达标的会计操纵。现模拟aB公司财务数据(表1),分析企业合并中会计操纵。假设a、B公司均为股份有限公司;a、B公司的合并为吸收合并,并设定a公司为存续公司(购买方);B公司股东以与a公司相同的比例换取合并后a公司的股本6000万元;a、B公司不存在会计报表合并应抵消与调整的项目;a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有数年良好盈利记录;B公司盈利能力较弱,留存收益为负数。B公司合并的评估基准日为200(年12月31日(仅列示分析相关重要项目)。合并后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表2)

(一)合并后购买方的设定对企业资产规模及留存收益的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在吸收合并中,购买方是企业合并后存续的主体;在新设合并中新设企业为购买方;在控股合并中母公司为购买方。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中,为了获得现实的经济意义,购买方的设定必然会取决于企业合并的动因。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中,购买法处理下的合并企业财务报表中,购买方的资产、负债以账面价值入账,被购买方以被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被购买方的留存收益不能并人购买方。市场融资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及留存收益都有相应的比例要求,出于实现企业合并的增值最大化,达到市场融资的财务评价要求的动因,企业合并就会设定对融资有利的主体作为购买方。假设合并前a公司总资产为4800万元,净资产2980万元,资产负债率37.9%,留存收益13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000万元;整体资产规模较小,虽然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且负债率不高,但可用于偿债的资产账面价值较小,融资空间有限。B公司总资产为7080万元,净资产4900万元,资产负债率30.8%,留存收益-1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030万元;整体资产规模较大,虽然负债率不高可用于偿债的资产账面价值较大,但留存收益为负数,企业的累计亏损给市场传送了不良的经营状况信息,融资局限更大。

假设参与合并公司的资产、负债评估增值幅度相当,那么设定的购买方不同,合并后公司在资产规模、收益情况等方面的财务评价会存在差异。本模拟合并案中,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B公司为被购买方,合并后,公司的总资产为17080万元,净资产为129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4%,留存收益为13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0900万元。假设设定B公司为购买方,a公司为被购买方,合并后公司的总资产为14375万元,净资产为1062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8%,留存收益为-1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8430万元。显然,本案中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各项财务指标均较优。合并前B公司的资产规模较大,经评估后的总资产、净资产、固定资产的增值额等较a公司高,以B公司的公允价值入账,使得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可用于偿债的资产的价值较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显著降低,合并后公司融资空间明显增大。而B公司的留存收益为负数,如果反映在合并后公司的报表中,对融资不利,设定B公司为被购买方,B公司的累计亏损将不能转入合并公司,合并后公司只反映a公司的累计盈余,损益表也将保持a公司的盈利记录。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更利于达到融资的财务评价要求。在本模拟合并案中,通过对合并后购买方的技术性设定,使得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不再反映亏损记录、利润表持续盈余,财务报表传递的是公司更为积极的信息,给公司融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指标的操纵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合并报表时被购买方企业的人账价值、合并商誉的确认都有赖于合并企业在购买日确定的评估价值。虽然在评估过程中使用科学的估价模型,但向模型输入的变量必然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导致评估结果受到评估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观偏见的影响(徐平,2005)。主观判断影响的企业价值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我国目前评估中介机构风险意识不强,主观判断下的评估结果往往会体现委托人的主观意愿,在合并企业的主观影响下,为了使评估结果趋近于企业合并的动因,就会产生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指标的操纵。企业合并购买法处理下,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以评估

的公允价值入账。被购买方评估的公允价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合并后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指标,其影响甚至是反向的,如评估值高了,有关偿债能力的指标改善了,盈利能力的指标却受到负面影响。融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在不同的融资方式(或被融资方)下,对两种指标的要求有轻重之别,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可操纵性,合并企业总是会迎合融资要求,以关键指标为重,均衡相关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相应的操纵。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入账价值的多少,不仅影响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还将影响到合并后公司的折旧、摊销成本或费用。评估价值过高,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偿债能力提高,但合并后公司将负担的营业成本及费用相应上升,影响将来的盈利能力,而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考核企业市场融资的必备基本条件,只是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各指标的侧重不一,所以评估增值额的大小有着现实的操纵意义。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评估,通常采用市场比较法或重置成本法,并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陈新程度和损耗。然而固定资产公开活跃市场价格的获得、固定资产的陈新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主观判断,容易产生迎合融资条件的评估结果。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其复杂程度更高,按照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可确认的无形资产非常有限,某些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巨大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并不能形成账面资产,但却是合并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商标、专利技术、特许权、客户资源、市场网络等。目前实务中,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一般采用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必须取得未来特定时间内的预期收益、折现率、收益年限和收益分成率,而这些要素的确定本身就具体较高的不确定性,也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评估值容易失真,更容易被合并企业的主观意愿操纵。本例中企业的合并动因是整合出有利于市场融资的财务指标,以求得迎合融资条件的均衡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可设定抵押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数额,同时也会影响合并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对企业而言,从市场获得融资额度的大小可能更为重要,所以企业合并后的整体规模或者说可设定偿债的资产规模对企业合并的影响更大。如本例中B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适当,固定资产增值额4870万元作价入账,合并后a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增至11400万元,净值增至10900万元;评估无形资产以1000万元作价入账,合并后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为24%。这些操作增加了合并后a公司的可偿债资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扩大了融资空间,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合并后公司的营业成本和相关费用。B公司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额的大小操纵,是以合并后a公司融资可承受的影响收益的成本为限的。当然,为了减少评估增值对利润指标的影响,a公司在合并后还可能利用评估判断,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变更折旧及摊销年限,摊薄每年计人成本的折旧或摊销额;或将部分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2)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评估入账价值的大小,将影响合并后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利润指标。流动资产的评估大多借鉴市价或折现价值,经过对销售费用、合理利润、收账费用、坏账估计等调整后确定。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特别是存货的价值实现,会受到不同的约束,所认定的约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约束的认定有赖于评估机构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使得评估结果可能来自于合并企业的合并动因。在本例中,B公司操作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评估减值320万元入账,存货以评估减值300万元入账,待摊费用计人B公司当期损益。合并后如果公司收回往来款项或销售存货,将以利润实现而增强合并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合并前a、B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54%、1.40%,合并后a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26%;合并前a、B公司速动比率分别为1.10%、0.78%,合并后a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82%,偿债能力指标较合并前变化不大,由于公司评估操作数值适当,对公司的信用评级影响有限。

(3)负债。负债项目评估入账价值的多少也将影响合并后公司偿债能力指标与未来的盈利能力。负债类项目的评估一般采用折现价值或账面价值,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评估需要取得适用的数据和企业内、外部的交易信息,或有负债的确定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而复杂环境中企业确切数据或信息可能根本无法获得,其确认也多依靠主观判断。在本例中B公司操作评估,将工资、福利费的计提增加120万元,其他负债类项目评估时不作减少,合并后公司可能减少劳资成本,也可能因负债的不予支付而增加收益,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4)商誉。企业合并具体会计准则中,定义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为商誉,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产生于购买方对被购买方企业整体价值的确认,建立于被购买方企业价值评估的数据基础上,是对被购买方未来可带来的超额收益的一种认定,当然也离不开评估的主观判断。商誉减值测试有可能会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影响企业的盈利指标,但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来自于主观的职业判断,亦存在可操纵的空间。为简化数据处理,本例未设定出现合并商誉。

上述a、B公司的合并会计处理中,主要围绕增加资产规模,尽可能增强盈利能力等对融资影响最大的财务指标作相关操作。企业融资信用等级的财务评定部分,是对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企业,其融资要求的企业偿债能力或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企业合并购买法的可操纵性,使得企业可能尽量取得对企业融资关键指标的优化,而对非关健指标则以影响尽可能小为目标,取得一种综合的平衡。

三、结论及启示

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篇10

1.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定义和重要性

对事件的识别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熟悉影响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但事件识别无法清楚了解这些事件蕴含着怎样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事件的同时,更应分析这些复杂的事件蕴含了哪些“风险”,即风险识别。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将不确定的事件转化为清晰的风险陈述,在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2.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内容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利用风险检查表来系统地识别风险;

(2)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在企业会议上针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

(3)将已知的风险编写成文档,可以方便以后查阅。文档内容从风险陈述和相关风险的背景两个方面来写,风险背景中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

3.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方法

企业会计信息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很多,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加强与部门经理的讨论沟通,多进行员工调查,或咨询保险人和风险管理咨询顾问等方式,以此识别各种潜在风险。财会管理者在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方法时,首先要全面了解部门、企业以及影响企业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等“事件”。有效识别面临风险的各项财产以及造成潜在损失的原因,考虑对这些财产进行计量的方法。综合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

二、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管理分析

1.会计信息风险评估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评估即对会计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可能发生的威胁和影响的评估。企业财会部门利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考虑潜在风险对会计目标达成的影响,以确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范围。风险评估时管理者首先应考虑到企业资产及其价值的潜在威胁,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薄弱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不能量化的或不能进行定量评价,实践中没有实用性的风险采用定性的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关注事件带来的损失,而很少关注事件发生的频率,主要是通过事件面临的威胁和脆弱点来确定事件的风险等级,评估中也没有具体的数据,以期望值来设定风险的影响值和概率值。当单纯的期望值不能区分风险值间的差别时,就需用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主要是利用威胁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称为aLe。通过aLe可以计算出风险等级,以对此做出相应决策。不同规模的企业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不同,比较小的企业财会部门的风险管理决策主要来自经验判断,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使用历史数据法、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使用正态分布模拟损失分布等。

2.会计信息风险应对

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应对中,首先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判断威胁事件的薄弱点,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正确的保护措施。其次,也应该考虑到费用问题,确保应对措施的费用在财会部门预算范围之内。根据应对措施的费用和部门的实际预算选择合理的方式,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常见的风险应对方法有规避风险、减轻风险、承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风险的发生是随机和不确定的,因此风险应对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会部门应使用动态的方法应对风险,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体系。

3.会计信息风险监控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监控是财务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单独评价两种方式实现。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实行持续监控,依靠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的有效性进行单独评价。持续监控是财务部门对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财会部门在工作中如发现风险管理的缺陷应立即向上级汇报,以采取相应措施弥补。通过日常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规避风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进行个别评估,探讨财会部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重视对事件缺陷的挖掘与汇报,建立可靠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一些敏感或非法的信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