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病的症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3:10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1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7-0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以下以Dop指代)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近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48%~72%[2]。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也常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且其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3],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可达20%~6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更明显高于普通人群[4]。Dop一般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或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容易忽视;久病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产生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干预治疗主要为综合防治,现综述如下:

1生活方式干预

1.1饮食控制包括:1)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量;2)多食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3)适量蛋白质;4)少盐饮食;5)戒烟限酒,少饮浓茶及咖啡;6)选择适宜的烹调方式[5]。

1.2合理运动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研究表明[6],运动治疗主要通过增加机械应力效应、影响性激素水平及提高钙吸收利用效应等多种途径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

2西药干预

2.1降糖药物对于Dop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骨质疏松[7]。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研究表明[11]其能够促进原代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减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害,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具有骨保护作用。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8]。

2.2促进骨钙形成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类两者联合应用可以降低骨折风险[9]。近年研究发现[10],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对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反之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抑制骨吸收类药物阿仑膦酸钠为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研究表明[11],既可以减轻Dop的生理病理改变,又可明显减轻疼痛情况,且长期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与钙剂或维生素D类联合使用时,疗效更优于单独使用[12]。

鲑鱼降钙素,其生物活性较哺乳动物降钙素强30-60倍[13]。临床试验证明[14],其或与钙剂联合使用,能够升高骨密度、血骨钙素,有助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过程,且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5]。

3中医药干预

Dop依其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消渴”范畴,再依其骨关节疼痛,易骨折,导致肌肉萎缩等症状可归入“骨痿”、“骨枯”、“腰腿疼”范畴。

3.1诊治原则李氏等[16]认为,Dop的病理基础为痰和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苏氏[17]认为本病分虚气流滞、络脉不充和瘀浊痹阻、络脉不通两端,以滋肾通络法为纲组方治疗。舒氏等[18]认为此病本虚标实,以肾亏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采用温阳益气活血之法治之。刘氏[19]认为Dop以气阴双亏、阳虚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治以脾肾同调、阴阳并补为原则。

3.2单味中药苗氏等[20]认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和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数活性和分化。李氏等[21]实验提示葛根素有明显的降糖和降脂作用,并能够恢复破骨与成骨活性的平衡,维持正常骨量和骨的生物学质量。卢氏等[22]发现中药葫芦巴种子的活性成分葫芦巴总皂苷(tFGs)具有降糖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

3.3成药治疗通过临床实践提示多种中药专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舒氏等[23]运用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功效的骨疏灵颗粒(由淫羊藿、川牛膝等组成)。玉氏等[24]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法,运用中成药西红康(由生黄芪、炙大黄等组成)。于氏[25]运用补肾活血的糖骨康(由熟地黄、山茱萸肉等组成),提示其具有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3.4其他疗法针灸、推拿、外敷等。中医传统疗法在改善骨质生理病理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姚氏[26]以调理任、督二脉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局部取穴电针疗法,对病程较长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优势。王氏[27]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金氏等[28]运用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效的密骨丹穴位透皮贴剂(由补骨脂、骨碎补等组成)穴位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4总结与展望

中西医治疗Dop各有所长。临床实践和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中医疗法能通过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尚存在缺乏大规模的中医辨证规范性流行病调查;临床实践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观察周期短;及由于中药复方配伍的多样性,单味药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药干预标准化困难等的问题。而西医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且西药存在着可影响肝肾功能、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因此,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地结合,将更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参考文献:

[1]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LiueY,wactawskiwJ,DonahueRp,etal.Doeslowbonemineraldensitystartinpostteenageyearsinwomenwithtype1diabetes[J].DiabetesCare,2003,26(8):2365-2369.

[3]Vestergardp.Discrepanciesinbonemineraldensityandfractureriskinpatientswithtype1andtype2diabetesametaanalysis[J].osteoporosint,2007,18(2):427-444.

[4]SchwartzaV,SellmeyerDe,StrotmeyereS,etal.Diabetesandbonelossatthehipinolderblackandwhites[J].JBoneminerRes,2005;20(4):596-603.

[5]李查汉.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10):163.

[6]吴毅,吴军发.运动疗法对代谢性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3):221-224.

[7]朱翠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5:46-47.

[8]ZhenDH,ChenYR,tangXL.metforminreversesthedeleteriouseffectsofhighglucoseonosteoblastfunction.JDiabetesComplications,2010,24:334-344.

[9]YoonKLoke,mBBSmD,SonalSingh,etal.Long-termuseofthiazolidinedionesandfracturesintype2diabetes:ameta-a-nalysis[J].CmaJ,2009,180(1):32-39.

[10]杜兴旭.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2(6):42-43.

[11]范振迁,郑少雄.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与糖尿病[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3):149-152.

[12]张俐,许秀萍,张嘉利等.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576-579.

[13]谢树.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568.

[14]李晓林,罗新乐.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11-113.

[15]宋利华,王庆辉.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37-238.

[16]任志玲.鲑鱼降钙素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2):1810-1811.

[17]李真,魏玉玲.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J].中医药学报.2008,36(1):42-43.

[18]苏玲,徐磊.滋肾通络法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5-1136.

[19]舒仪琼,方朝晖,鲍陶陶.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49-50.

[20]刘素荣,程益春.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64-767.

[21]苗波,王建波,朱杨等.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代谢及骨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659-1662.

[22]李永华,潘寒松,梁一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848-850.

[23]卢芙蓉,秦铀,熊鹏程.葫芦巴粗提物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密度的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1):17-18.

[24]玉山江.艾克木,哈丽达.木沙.西红康干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01-1002.

[25]于文浩,张颖.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45-46.

[26]姚岚.通调任督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97-298.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2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0-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减低,从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是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人类最普遍的骨骼疾病,全世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疾病中已上升到第6位[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op是一种与激素、年龄、运动、饮食、体重和种族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缺乏运动是加速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2、3]。早在1989年wHo就明确提出op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1992年北京国际o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4]。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将其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与只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相比,以探讨运动疗法的疗效。旨在寻求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5月一2013年4月选择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四个社区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50名,共200人,年龄55~87(平均65.31±9.72)岁。其中男73例,女127例。

入选标准:(1)年龄55岁以上;(2)符合国际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具体标准:骨密度(BmD)下降达到或低于峰值骨量-2.5SD者为骨质疏松;(3)伴有周身骨痛、腰背痛、肌肉痉挛等症状;(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风湿病等内分泌性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干预前的骨密度值、疼痛分和临床症状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组将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成两组,各100例。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的为干预组,只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为口服元素钙和维生素D或口服福善美,注射钙制剂。

1.2.2干预方法由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对干预组病人进行运动疗法具体指导。所有运动均为有氧运动,运动训练每周锻炼5~7次,每次45~60min。尽量在阳光充足下锻炼,室内外结合。坚持适量、全面以及微超量恢复性训练原则。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且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强进行小量的超量恢复训练。运动强度以低中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推手等活动为宜。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如局部症状突出,在坚持全身整体运动的同时也要结合局部运动。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性质的运动:如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运动受限,不得不卧床者,要扶病人坐起,协助其依次活动肩、肘、手指、髋、膝和踝等关节,达到运动目的。如下肢无力者,可做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反复放松、绷紧大腿小腿肌肉方式进行锻炼;如腰背疼痛者,可结合腰背肌肉锻炼立正姿势,足尖慢慢踮起,足跟抬高,挺胸抬头,然后足跟向下着地,反复锻炼。

1.2.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包括(1)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记分法: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中医症候量表测量。量表包括6条自评条目:周身骨痛、腰背酸痛、抽筋、下肢无力、乏力、出汗。对前三项实行0、2、4、6四级记分,对后三项实行0、1、2、3四级记分。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症状选出最适合的分值,总分27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2)腰背四肢疼痛分级评分法:根据疼痛的程度分为5级:依次为负重后疼痛,记1分;活动痛,记2分;休息痛,记3分;运动受限,记4分;服止痛药,记5分。每级又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依次记0、1、2、3分。二者分值相乘,最高积分15分,无疼痛记0分;(3)骨密度:双能X骨密度仪(DXa),对病人治疗前、后(每年一次)分别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每6月一次)分别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测定。

1.3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双人双机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200人中男性73人,占36.5%;女性127人,占63.5%。年龄55~65岁66人(33.0%),66~75岁63人(31.5%),76~85岁48人(24.0%),>85岁23人(11.5%)。本组妇女中自然绝经者163例占81.5%,其余37例为子宫和/或卵巢切除者占18.5%。4个居委会居民在年龄、性别、生育史及绝经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例占12.0%,初中及高中140例占70.0%,初小及文盲36例占18.0%。见表1。在从事的职业中,脑力劳动46例占23.0%,服务及体力劳动122例占61.0%,家庭妇女32例占16.0%。见表2。提蓝居民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情况优于其他[5],但对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与增龄相关的一种缓慢骨丢失。最常见的特征为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和易致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6、7],是一种影响生命质量的常见病。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及腰背疼痛,肌肉痉挛,下肢无力等症状。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由于临床应用各药物只分别作用于骨重建的某一环节,需同时应用,且价格昂贵,老年人吸收利用率差等因素,非药物运动疗法开始得到重视和肯定。

3.1缺乏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骨密度比缺乏运动的同龄老年人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他们继续补充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其可能的机理:缺乏锻炼,骨内血液循环减少导致骨内基质和矿物质减少;户外运动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食欲降低,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缓冲肌肉酸质的钙不足。这些均使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造成骨量丢失增多。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尤为多见,据国内外临床观察统计显示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8];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骼,肾与骨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骨髓”,“肾虚,腰脊痛”,出现腰脊痛、骨髓酸痛、膝软乏力、筋骨挛缩、倦怠汗出等症状缘于肾精亏虚、骨失濡养。疼痛多伴软组织抽搐,夜间腓肠肌痉挛。国外学者认为,疼痛是由骨量丢失减少,椎体压缩变形,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脊柱变形前曲,腰背肌为纠正脊柱不良姿势,加倍收缩,从而使肌肉疲劳甚至痉挛所致[9]。老年人往往因为疼痛、乏力和运动协调平衡能力下降易于摔跤的恐惧,不愿运动。而长期缺乏运动,肌肉收缩对骨刺激应力减少,骨量不足,可使正常骨代谢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钙溶出,尿钙排出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萎缩和骨质疏松症。

3.2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运动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可缓解因年龄增长而丢失骨质的过程,从而保持骨的正常形态。其机制在于: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运动增加了骨皮质血流量,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增加,促进骨形成;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钙含量;运动还可以在增加骨质的同时,增加骨组织对血钙利用。另外,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促进体内钙吸收。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

3.3运动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运动对骨的生长和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虽已得到肯定,但其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对骨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适宜进行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及疗效研究甚少。

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进行对症运动指导,鼓励其在家做肢体活动和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条件下的户外运动。根据骨质疏松症病人病情和具体症状的不同,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活动大肌肉,再活动小肌肉,最终做到尽量多的肌肉得到活动,使其相应的骨骼受到一定的生理压力;逐步进行微超量恢复性训练治疗。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参考运动的适宜心率=170一年龄),以病人感到轻度疲劳、汗出、心率不超过本人最大心率的80%,休息后可恢复,全身各部位无明显酸痛不适为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坚持一段时间后,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

总之,骨质疏松症主要累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约1510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两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因而迫在眉睫。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维持中老年时期的骨量、减小骨量丢失速度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核心和避免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10]等三方面内容来进行,防治骨质疏松任重道远[11]。根据患者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干预,从而更有利于患者采取预防骨骼健康的行为,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致谢:论文资料的积累得到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里委会干部的帮助,论文的写作得到上海市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鲍勇教授的关怀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操良玉.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94.

[2]高素霞,孟和.运动缺乏病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82.

[3]王法全.骨质疏松与力学[J].力学与实践,2004,26(3):94.

[4]何成奇,熊素芳,易文远。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4):10-12.

[5]姚保富,许祖芳.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2,10(11):1767-1768.

[6]章振林.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方向[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1―362.

[7]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等.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6-370.

[8]张宝慧.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804.

[9]marcusR.post-menopausalosteoporsis.BestpracticeandResearch[J].ClinicalobstetricsandGynaecology.2002,16(3):309―327.

[10]夏泰.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其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9):719―720.

[11]章振林.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53―2955.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3

糖尿病不仅可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还可引起钙质流失及骨代谢异常,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是骨折,骨折会导致病人残疾及早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而生活难以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正常情况下,骨形成和骨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任何扰乱此平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各种类型的代谢性骨病。

糖尿病人比健康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据统计,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超亿,大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髋部骨折、腕部骨折以及无明显症状的脊椎骨折,绝大多数是由于骨质疏松所致。糖尿病人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人高2~6倍,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约有15%~20%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临床表现与诊断骨质疏松症被医学界称为“无声的杀手”,就是因为它是在不知不觉发生的,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疼、腰弯背驼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稍遇外力即易发生骨折。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腰背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过骨密度仪检查发现骨量减少则可确诊。

国际公认的测量方法,以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为参考点来评价骨折的风险。现在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用t-Score(t值)表示,t值≥一1.0为正常,-2.5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1.积极治疗原发病一糖尿病。这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最重要手段。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病人尽可能地采用胰岛素治疗。

2.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应注意纠正以上不良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过度节食会导致钙、磷等矿物质摄人不足,应多吃富含钙的食品。另外,要尽量多晒太阳,日光照射可使身体自已生成维生素D。坚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对糖尿病患者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而且有助于强健骨骼,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协调能力,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跌倒骨折。

总之,合理的膳食、充足的阳光、适当的运动,三者互相结合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3.适当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分为“基础药物”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两大类。前者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以弥补因饮食结构不当或日照不足所致的缺乏;后者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雌激素等等)和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4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症才明确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对骨质疏松症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多发于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根据2010年北京一项4672人参加的关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调查,60岁以上人群该病发病率女性高达33.92%,男性为17.54%;80岁以上发病率并无明显性别差异,均高达60%~70%(见表1)。

表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年龄(岁)女性(%)男性(%)

40~1.863.65

50~5.459.74

60~17.5433.92

70~36.3160.92

80~60.0071.15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②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③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④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一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审查和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以帮助诊断致病的原因。

2.了解骨的存量――检查骨密度。

3.了解骨量的流失速度――生化指标测定。

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这个方法可准确地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笔者选择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失重引起骨质疏松两种骨质疏松症,总结前人工作成果,进行中医药辨证与干预措施的比较。

1 病机辨析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多发于绝经2年以上、70岁以下的妇女。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腰痛”、“骨痹”、“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该病形成之根本。肾乃先天之本,《医学精义》中提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足则骨强”。而“女子七七,天癸竭”,即绝经后,肾气日衰,元气虚少,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失调,经气不利,水谷精微得不到充分吸允,恶性循坏,进一步加重肾精的流失,人体加速进入衰老阶段,直至骨痛齿脱,筋骨失养而枯。正如《内经·素问》中所提到的“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动不正,而无子”。通过临床观察,也佐证了肾、骨间的紧密联系。如魏氏等[1]通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产次、绝经年龄年限等的相关性,比较非肾虚证组与肾虚证组pmop发病率,证明了肾虚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肾虚与机体的衰老包括骨衰老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肾虚衰老的实质可能是机体以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为轴心的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以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特异功能减退状态。

  脾虚为该病形成之诱因。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骨之生长发育必然受到脾脏影响。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四肢百骸无以充养。《灵枢·本神》有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若饮食失调,久病卧床,四肢少动,经脉失和而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则会发为骨痿或其他并发症。绝经后妇女脾胃运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脾主肌肉,脾气不足无以运化,则肢体失养,形体消瘦,肌肉痿弱不用,肉痿而髓空,骨失充养致骨痿。同时,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方不断成熟和充盈。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而易致肾虚,肾气虚则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而难以温煦脾阳,必致运化失常。两者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若二者不能相济,则易脾肾两虚。

  肝失疏泄为该病形成之关键。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可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肝失疏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从排卵、月经、妊娠到哺乳都与肝主疏泄紧密相关。肝失疏泄,不仅影响情志和脾胃,还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或绝经期提前。而肝肾同源,肝肾阴阳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通,相互制约。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阴不足,可致肾阴亏虚,而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因此,肝失条达引起肾精亏虚,骨髓失养,骨质脆弱,易发骨折。很多研究也表明,肝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养血调肝对该病的治疗有帮助。

  《医林改错》有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绝经后妇女肾气日衰而元气虚少,无力鼓动血脉而致脉络瘀滞不通。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脾统血,《景岳全书》曰:“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脾不摄血,妄行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则形成瘀血。气虚而血瘀,瘀血则阻络,筋骨失养,四肢无力,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瘀血阻络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病理研究上,眭氏等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ll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1.2 长期失重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长期失重导致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在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突出的阻碍力量。失重使骨骼处于无负荷、无应力刺激状态,失重性骨丢失是一种局部机理起主导作用并受多层次调节的复杂变化过程,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基本原因。航天飞行的骨质丢失并非在所有骨骼上表现均一,而是集中表现在承重骨,骨骼的反映表现出较明显的对太空环境的生理性适应。主要原因为无重力负荷状态使骨正常代谢失调,同时受到肌肉收缩力刺激减弱、流体静压消失、血液头向分布、血流变化导致骨供血不足等影响,而导致骨质进行性丢失、骨折和异位钙化。非承重骨虽不及承重骨明显,但也有所反应。提示除局部应激性外,内分泌也受到影响。或者说失重导致骨质疏松也是全身综合变化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长期失重状态可对前庭、骨、肌肉、心血管、血液、肾脏和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单纯用激素或药物不易防治的原因之一。

  如何挖掘中医学进行病机分析并做出合理有效辨治,很多中医工作者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从症状表现上来看,出现骨质流失速度极快,易骨折,肌肉萎缩性改变,水、电解质流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情志不畅,血液头向转移且粘度大,免疫力下降等。据此辨证,有学者提出了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筋骨失濡的可能病机。“肾主骨”,因此,骨质的丢失必然和肾的虚弱紧密联系。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佐证了肾水泛滥而肾气自虚,最终肾精亏虚的说法;脾属土,远离地面,乾坤扭转使脾气虚弱,难以上下交通,灌溉四旁,以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血液头向移动且粘度大符合血虚血瘀之说,而环境改变带来的情志不畅和肝郁气滞相互作用,进一步减弱了对血流的调节功能。有学者尝试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论及气血论展开思考,推测人乍入太空,外界阴阳变化使体内阴阳失序,肾脾二藏五行调控不利致脾之充养督摄失职及肾精流溢虚其本位,最终肉痿肢弱、骨消髓减。目前,中医学界没有对该病的病机辨证及论治达成一致意见,尚处于初探阶段。中医理论体系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且“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灵枢·寿腰刚柔》)。疾病的发生发展源于阴阳失调。因此对待任何疾病,无论了解与不解,调整阴阳,使其恢复相对平衡的原则不会变。基于此,本课题组也在尝试从阳主阴从的角度,考虑在太空环境下,由于远离地面,缺乏阴气收敛交融,阳气发散之性无所束缚而自由外溢,阳走卫失,阴营不固,最终阴阳俱虚。对此,大胆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由于病源少,取证难,中医学界主要通过国际公认的动物后肢卸载或人体-6°卧床进行失重造模。本课题组也正在尝试通过以方验证,以药测机的手段对该病进行认识上的深化,这是值得期待的,不过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资料积累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在该病的辨证上还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争论之声。

1.3 两者比较

  两种骨质疏松症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发病机制的比较可为对抗措施的提出和开发开拓思路。两者均以骨质丢失、易骨折、肌肉萎缩为主症。发病的根本原因都是肾虚。但从发病对象上来看,航天员多为青壮年男性,这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全然不同。从直接原因上看,女子绝经后出现肝郁气滞为影响骨质之突出因素,全身脏器衰老功能减退为诱导,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失重性骨质疏松则由承重骨失去机械应力刺激,阴阳倒转脾肾失职直接引发。从发病部位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全身骨量的明显减少,而失重造成的骨质疏松则主发于承重骨。从伴随症状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绝经期前后的相关症状,多有疼痛,也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减退;失重性骨质疏松患者则伴有水、电解质大量流失,头晕,烦躁,消化不良等症。从病程上看,失重骨丢失最为迅速,少则几日,多则十几日便开始出现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自绝经后骨质以每年两三个百分点的速度加速丢失。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合理的钙和维生素D平衡膳食摄人,减少生活中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日晒较少等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适当进行负重锻炼可维持并增加骨密度,增进肌肉力量和平衡,可降低发生骨折的危险。在中药治疗方面,众多学者则注重补肾健脾、疏肝养血。

  与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相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如常选用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肉苁蓉等。现代研究发现,多数补肾中药含有的甾体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影响垂体促性腺功能及卵巢生殖激素代谢;这可缓解绝经所带来的快速生理变化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对抗骨质的快速丢失。季氏等用摘除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淫羊藿总黄酮不同剂量连续给药3个月,骨钙、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等明显提高。表明淫羊藿总黄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防止作用。葛根异黄酮也被证明可明显提高摘除卵巢大鼠骨矿盐含量和结构强度。中医学界也基本认可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斐然。女子绝经所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并非单纯补肾可以解决,根据烦躁、疼痛等特点,还要辅以舒肝活血的药物。总之,对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要把握标本兼治,既要以滋补肝肾为重点,又要兼顾活血止痛,健脾益气乃至补充营养。

专方验方方面,丁氏[10]运用补肾健骨胶囊(熟地黄、淫羊藿、煅牡蛎、泽泻、山茱萸等)对去卵巢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载荷、硬度、骨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显着好于模型组,说明该药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可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避免骨折的发生。林氏等[11]研究表明,健骨颗粒(煅狗骨、淫羊藿、山茱萸、党参等)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骨密度,提高血清雌二醇、降钙素水平。王氏等[12]实验研究表明,用补肾方剂密骨灵(人参、鹿角胶、熟地黄等)可提高切除卵巢大鼠生物力学性能。临床方面,战氏等[13]观察补肾养血汤(熟地黄、鸡血藤、牛膝、淫羊藿、当归等)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X片、血清磷酸酶、钙等有显着差异,总有效率90.0%,大于对照组(葡萄糖酸钙60.0%)。邹氏等[14]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同样显着,总有效率86.67%,改善了患者的骨密度。陈氏等[15]通过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肯定了补肾中药可显着增加患者下肢骨密度。张氏等根据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对100味中药进行了统计,发现补肾药使用频率及种类最多,其次为健脾、益气和补血药。这不仅说明了当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手段,同时证明了肾虚对骨质疏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及补肾之外兼顾其他的治疗原则。还有学者[17]通过meta分析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结果表明,中药疗效确切,且好于西药,虽有一定局限性,却表现了中药在该领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

2.2 失重导致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研究

  从根本上说,建立人工重力环境是对抗失重最好的方法,但就目前而言,这只是一种设想。当前对航天员废用性骨质疏松广泛应用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体育锻炼、改变体液分布和药物防护。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整体论治的观点使其在治疗该病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我国在应用中草药进行航天药物防护的研究上,从单药到简单合剂再到复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沈氏等[18]比较丹黄钙和参川熟两组合剂,发现均可改善模拟失重鼠的骨骼肌肉及血循环。这为今后在该领域深入进行复方研究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李氏等[19-20]研究的强骨抗痿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益气的功效。通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生化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其对尾吊大鼠以及模拟失重状态下成骨细胞有抑制骨丢失的作用。马氏等[21]用续断、红花等组成活血补肾复方,干预失重骨丢失,发现大剂量组对改善骨矿含量有较好作用。本课题组针对此症总结出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的可能病机,并研制了科研处方五加补骨方(刺五加、黄芪、当归等)。经实验验证,对2周及3周模拟失重大鼠均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承重骨丢失,促进骨形成及矿化,提高BmD及力学性能,对抗肌肉萎缩,增强股骨Ⅰ型胶原合成,改善钙化环境[22-23]。本组又从阳主阴从的角度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尝试通过扶阳固阴、阴阳双补的方法进行科研处方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3 结语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调畅情志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要点。在中医药治疗上,两者均以补肾为首要方法。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多从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肝调血,效果良好。治疗失重性骨质疏松目前没有统一方法,但无论辨治如何,都离不开“肾主骨”的理论,也可以借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继续寻找有效的中药。为航天事业提供医疗保障。总之,中医药就两种病症研究比较广泛,后一种则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航天医学的不断发展,它也必将成为新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魏绍斌,杨家林.绝经后骨质疏症与肾虚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16(6):337-338.

[10]丁桂芝,曾天舒,周勇,等.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

[2]刘燕萍,马建华,冯尔宥,等.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69-371

[3]王玲,吕晓东.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o):629-630

[4]战美玲,杨艺飞,张静,等.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2):37-38

[5]邹崇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267-268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6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疾病均属于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糖尿病患者,较易表现出的一种并发症便是出现了骨质疏松的情况。近年来,患有两种疾病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针对此类患者,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较易表现出误诊的现象。对此研究有效方法进行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疾病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表现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对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作为a1组;同期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作为a2组。在a1组的72例患者中,男33例,女3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61±5.05)岁;在a2组的72例患者中,男35例,女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69±5.06)岁;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糖尿病诊断标准①患者FpG水平(空腹血浆葡萄糖)不小于7.0mmol/L。②对患者实施oGtt试验过程中,患者的2h血浆葡萄糖水平不小于11.1mmol/L[2]。

1.3临床表现针对此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此外表现出腰背酸痛症状或者表现为周身酸痛症状,在手持重物后,患者表现出疼痛严重的情况或者表现出活动受限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患者难以翻身或者坐起。患者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身长缩短以及驼背症状。较为常见的疾病并发症便是出现骨折现象。

1.4选择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选择标准:针对a1组患者,满足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相关诊断,患者首先患有糖尿病疾病,之后患有骨质疏松疾病。针对a2组患者,满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相关诊断,未患有糖尿病疾病。患者的年龄全部不小于70岁,在近期未选择维生素D以及钙片等实施治疗。所有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将因为选择激素治疗或者患有内分泌疾病造成出现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脑部疾病、肝脏疾病、心脏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短时间选择维生素D、选择钙剂、选择糖皮质激素以及选择雌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进行排除[4]。

1.5方法于清晨要求空腹,对患者的肘静脉血进行抽取,剂量为8ml,对患者的血清进行分离,放置于冰箱中(-30℃)进行保存。按照常规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生化指标、患者的血磷以及患者的血钙等进行测定。选择eLiSa法对患者的BGp指标进行测定,选择Cobas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的pinp进行测定[5]。

1.6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t检验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

2结果

针对年龄小于80岁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n-miD(n端骨钙素)以及CtX(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几方面,a1组与a2组表现出显著差异(p

3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属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同血糖二者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其针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能够进行充分反应,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能够进行有效反应。n-miD能够有效被列为骨形成敏感指标。CtX作为骨Ⅰ型胶原降解产物,属于骨中重要的胶原成分。属于骨吸收的一种标志物。当此种标志物增高,表明患者的骨高转换状态以及骨丢失速度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加快。对此n-miD以及CtX能够有效被列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鉴别诊断指标。

本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对n-miD以及CtX两种指标进行监测,针对两种疾病可以进行有效鉴别。

总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疾病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二者之间表现出相关性,临床较易出现误诊现象,通过对n-miD以及CtX两种指标进行监测,能够有效进行疾病鉴别诊断,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真.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102-106,

[2]林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初探[D].福建中医学院,2013:999-1002,

[3]李兴龙.补肾化瘀壮骨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99-103,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7

【关键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98-0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已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跃居为21世纪的第5大疾病[1]。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统计,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3],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也越来越规范,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现将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现状

1.1依从性的定义

“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按执行医嘱类型分为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依从性等[4]。而药物治疗依从性则是指患者药物治疗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

1.2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

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骨痛及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故依从性差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难点,用药依从性对病人的药物治疗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一项调查10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研究显示,用药依从性好的36例,占33.3%;依从性差72例,占66.7%[5]。国外也有相关研究显示[6-7],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仅为16%-24%。比利时一项对于双磷酸盐的研究发现,药物依从性每下降1%,髋部骨折发生率就增加0.4%[8]。英国的一项研究亦得到了相似的结果[9]。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降低,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2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2.1社会人口学因素

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等。有调查显示,年龄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10],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听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随之下降,服药的种类也因患病的数量增加而增多,往往长期服药会使依从性不良越发明显。杜艳萍等[11]根据对20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药物依从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其停药率是教育程度较低者的0.43倍。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并能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因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的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过程,患者因不能承受药物治疗的费用,尤其是昂贵的进口药物,而导致无法遵医嘱服药。因此经济承受力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之一。张慧茹[12]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戴俊民等引进morisky推荐评价服药依从性的4个问题,主要针对服药时间、服药量、服药次数以及是否长期坚持进行提问。结果在102例患者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70例,其中因为价钱昂贵而停药的有6例。

2.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魏小务等[13]提出,患者治疗依从性是防止骨折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尚无一个简单方法解决,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丹麦一项针对71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自身DXa结果认识的调查发现,通过将骨质疏松症患者DXa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交由其本人及家庭医生一年后,超过80%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对于自身DXa结果具有了相应的基础认识。该认识促使相应药物治疗得以尽早启动(oR4.3,95%Ci1.2-15.1,p=0.02),同时这种对药物治疗优势的信任对于治疗的坚持(oR1.8,95%Ci1.2-2.7,p=0.006)有着重要的影响[14]。患者主观认识疾病的危害越高时,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认为采取遵守医嘱行为将获得利益时,其治疗的依从性越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药物治疗依从的倾向,而依从倾向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依从行为。邹双伟等[15]针对68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并伴有不同部位骨折、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骨质疏松症重视程度、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越多,依从性越好。

2.3药物因素

法国的一项针对299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调查中,分别采用了每周用药一次(双磷酸盐及利塞膦酸)及每月用药一次(伊班膦酸)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用药后12月,每周用药及每月用药的依从性分别为47.5%及30.4%[16]。YoodRa等人[17]的调查指出仅有57%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确诊后的3个月内启动了药物治疗。这种治疗上的延迟启动与患者对于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有效性及对于药物的不信任具有相关性。德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8],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多种药物干预措施(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的依从性,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治疗,静脉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的坚持用药依从性最佳,而每天口服双膦酸盐的坚持率最低。LeeS等[19]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则发现,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有效性、副作用及给药途径较给药频率及剂量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影响更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11],同时服用5种以上其他药物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差,其停药率会大大升高,因为相对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疾病相比,骨质疏松症因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而更容易被忽视。

2.4其他

疼痛、脊柱变形及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症状。由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早期症状较为隐蔽,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症状,因此觉得骨质疏松症对自己的生活并未构成威胁,故不遵从用药医嘱。而当医患双方沟通不足时,有些患者甚至认为医生夸大病情,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害怕被医院多收费,缺乏对所服药物的正确认知,这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服药,疗效缓慢,有些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因此对医生的指导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依从性差。另外,到医院就诊手续繁琐、候诊时间长、路途遥远等因素常常限制病人求医用药,降低用药依从性。

3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3.1优化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方案,是行为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1989年,wHo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综合疗法越来越被提倡。抗骨质疏松的西药有多种(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激素等)。目前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源有限,价格昂贵,疗效确切,特别适用重度骨质疏松症及并发骨折的病人。中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少。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中药因其天然药源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20]。近l0年来,研究发现诸多中药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21]。陈孟交等[2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另外,针对药物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存在不少安全性问题,王新风等[23]认为,非药物治疗相对安全,因而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针灸疗法不但能缓解疼痛,还能提高机体内分泌性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方法。由岳阳医院自行创编的“五行健骨操”,经临床证实也可强化肌肉力量,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程,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意外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及病情,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建立患者的信心,以提高药物疗效,改善用药依从性。

3.2健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鼓励是患者遵从医嘱,获得良好效果的正反馈效应,是影响依从性一个重要因素[12]。老年患者往往因认知功能下降容易忘记服药,也有因长期的病痛及缺乏家人的关心而失去对药物治疗的信心,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督促患者坚持服药,让家庭的支持和关心,为患者从心理及生理上提供帮助,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医院及政府也应针对路途遥远,就诊不便,疾病较稳定的患者,开设简易门诊,一站式服务,简化繁琐的就医程序,减少降低依从性的客观因素。

3.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决定性因素。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切,是治疗的前提与基础。医护人员与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充分取得患者信任,通俗、简洁、明确地介绍药物的作用及服药的必要性,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防止错服、误服、漏服,减少不依从性用药的发生。ClowesJa[24]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抗骨吸收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持久性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护理干预组比非干预组有更好的持久性。国外文献研究也表明[25],对依从性最有效的干预是增加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交流。因此,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4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国外一项针对口服双膦酸盐依从性的研究显示[25],造成依从性差的现状,健康管理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缺乏对规范药物治疗的认知。由此,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在医院宣传栏利用壁报宣教、在社区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解释遵医嘱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接受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4展望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依从性是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且尚无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建立完善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来改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且笔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并未详细提及中药及中成药的治疗,但中药的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已经得到公认。而随着更多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将成为未来新的研究热点。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治疗意愿,尽量使用更经济的药物,强化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危害性及治疗目的的认识,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有效地减轻痛苦,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军,张华,牟青.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趋势与防治进展.临床荟萃.2011,26(8):729

[2]ColeZa,Dennisonem,Cooperc.osteoporosisepidemiologyupdate.CurtRheumatolRep,2008,10:92-96

[3]周琦,周建烈.最新“美国防治骨质疏松症医师指南”解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5):371-375

[4]刘瑜婕.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15(6B):1904

[5]汪敏,刘玲玲,吴正香.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12):186

[6]Downeytw,FoltzSH,BoccuzziSJ,etal.adherenceandpersistenceassociatedwiththepharmacologictreatmentofosteoporosisinamanagedcaresetting[J].SouthmedJ,2006,99:570-575

[7]VanStaatp,Geusensp,LeufkensHG,etal.persistencetobisphosphonatetreatmentinactualclinicalpractice[C].SecondjointmeetingoftheeuropeanCalcifiedtissueSocietyandtheinternationalBoneandmineralSociety,Geneva,Switzerland,2005.

[8]RabendaV,mertensR,FabriV,etal.adherencetobisphosphonatestherapyandhipfractureriskinosteoporoticwomen[J].osteoporosint,2008,19(6):811-818

[9]Gallagheram,RietbrockS,olsonm,etal.Fractureoutcomesrelatedtopersistenceandcompliancewithoralbisphosphonates[J].JBoneminerRes,2008,23:1569-1575

[10]熊英,曹英.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回顾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5):44

[11]杜艳萍,朱汉民,李慧林等.绝经后妇女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2):139-142

[12]张慧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J],2009,8(6):123-124

[13]魏小务,景凤英.骨质疏松症诊疗依从性的重要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2):23

[14]Brask-LindemannD,CadaretteSm,eskildsenp,etal.osteoporosispharmacotherapyfollowingbonedensitometry:importanceofpatientbeliefsandunderstandingofDXaresults[J].osteoporosint,2011,may,22(5):1493-1501.

[15]邹双伟,王大伟,何英敏等.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11-5212

[16]CotteFe,Fardellonep,mercierF,etal.adherencetomonthlyandweeklyoralbisphosphonatesinwomenwithosteoporosis[J].osteoporosint,2010,21(1):145-155

[17]YoodRa,mazorKm,andradeSe,etal.patientdecisiontoinitiatetherapyforosteoporosis:theinfluenceofknowledgeandbeliefs[J].JGeninternmed,2008,23(11):1815-1821

[18]ZillerV,KostevK,Kyvernitakisi,etal.persistenceandcomplianceofmedicationsused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sis--analysisusingalargescale,representative,longitudinalGermandatabase.[J].intJClinpharmacolther,2012,50(5):315-22

[19]LeeS,Glendenningp,inderjeethCa.efficacy,sideeffectsandrouteofadministrationaremoreimportantthanfrequencyofdosingofanti-osteoporosistreatmentsindeterminingpatientadherence:acriticalreviewofpublishedarticlesfrom1970to2009[J].osteoporosint,2011,22(3):741-753

[20]邢燕,毕宏焱,尹丽梅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115-1117

[21]王世轩,赵双利.中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进展.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47

[22]陈孟交,雷磊.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meta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690-2692

[23]王新风,李晓林.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6):365-367

[24]ClowesJa,peelnF,eastellR.theimpactofmonitoringonadherenceandpersistencewithantiresorptivetreatmentfor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Clinendocrinolmetab,2004,89:1117-1123

[25]SLSilverman,JtSchousboe,DtGold.oralbisphosphonatecomplianceandpersistence:amatterofchoice?[J].osteoporosint,2011,22:21-26

作者简介:

张向云,女,(1987-),硕士研究生,岳阳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

基金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级课题项目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5-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密度两个方面)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偿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目前医学界已将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与高脂血症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中风的治疗放在同样重要位置[1]。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骨质疏松症居第7位,患者总数超过2亿人,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患者已超过9000万,即每14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在我国骨科临床,骨质疏松症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有效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已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众多学者也一直期待对该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寻求实质性的突破,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辨证论治表述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药治疗的精华,正确的辨证在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因,可大致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即Ⅰ型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即Ⅱ型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继发于某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情况或疾病的骨质疏松,常见的原因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营养摄入或(和)吸收不良、废用等。

1西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1.1在运动系统中: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承受力下降、持重困难、劳累、肩背痛、腰酸腿痛、四肢关节痛、小腿抽筋、上下楼梯疼痛、不能久立。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椎体变窄、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周围骨质增生、变形。

1.2在呼吸系统中:伴随有气短、气喘、上楼费劲,吸烟者更显著。X射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纤细变硬。

1.3在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将钙等物质带到全身的末稍,当一些疾病造成血管的栓塞,骨钙形成受影响。很多功能都与钙有关,它们共同协调来维持人体生命,补钙有利于降血压,缺钙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血液中的钙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1.4在消化系统中:钙是由口入并经肠道吸收。消化功能下降、腹泻、大便不规律而影响钙的吸收,摄入量少,造成钙及维生素不足等。维生素D由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羟化成25-羟胆骨化醇。再到肾中进一步羟化成1,25-羟胆骨化醇,而发挥调节钙在骨骼中沉着,一定量的钙和维生素D在肠道吸收是必不可少的。

1.5在神经系统中:钙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如低钙,兴奋性增高,急燥易怒,心悸失眠,有时兴奋性降低,情绪低落抑郁感,精神不振,恶梦纷绘,谵妄。钙在神经介质的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

1.6在内分泌系统中:骨质疏松是最重要的综合症状之一。它与甲状旁腺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清钙恢复到正常水平。

1.7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常有尿无力、淋漓不尽,生殖器萎缩、性激素减少、下降,绝经早等表现。性腺与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素,如卵巢及机能减退,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的形成。

1.8在五官系统中: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眼睑水肿,耳聋耳鸣,牙齿松动及脱落为牙糟骨骨质疏松表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所以缺一不可。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主骨生髓,精生髓、髓居其中,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因此肾精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坚固充实,强健有力。若肾气不足,肾精必虚,髓无充,骨失养,脆弱无力,发为骨痿。祖国医学认为是以肾阳虚为主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阳虚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各种激素的分泌下降,骨合成降低”,阴阳互根,由于阳虚,肾阴也受损,阴损及阳,轻则乏力、骨痛,重则骨折伴合并症,瘫痪死亡。

骨质疏松的原因甚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程度与受邪有所不同,如因风寒、潮湿,对肌肉、肌腱、经络、骨质侵害而患病,饮食不节,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年老久病所致肾虚精亏,筋脉失养等而发病。

3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主,《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又“虚则补之”,故对骨质疏松症多以调补脾肾为本,佐以养肝补脾之品。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所以缺一不可[3]。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目前中医学者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还是以研究单味中药为主,例如淫羊藿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中医一直宗补肾为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各类骨病的大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补肾,则至少是不全面的。人至老年,机体功能的减退累及多方面,除了肾气、肾精不足之外,实际上五脏俱衰,其中尤以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滋养,相互为用。肾虚阳气衰弱,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脾虚生化乏源,则五脏之精不足,为此对骨质疏松患者在补肾调节阴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后天脾胃的调理,以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及钙等的吸收,从而使由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得更快。此外,年老体弱多病、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局部微循环的障碍,都是不利于老年人骨代谢的因素,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老年病的常用方法。

首先,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长期给予雌激素的妇女可致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阴道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男性用酮可引起肝损害。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益精中药,不但可防治骨质疏松,尚能改善体质,配合性激素制剂可减少其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其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在减停激素时由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馈性抑制,临床上出现食欲锐减、乏力神差、形寒肢冷、腰酸骨痛、恶心纳差等脾肾阳虚症状,可用人参、黄芪、淫羊蕾、肉苁蓉、巴戟天、熟地、附子、肉桂等健脾温肾药,复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保元汤等,有助于恢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对骨质疏松而原发病又必须用激素治疗者,中药可显著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最后,在使用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而病情又需要用肝素的患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可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水蛭或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渴治疗,既可减少肝素用量或甚至不用,且副作用小,也无诱发出血的弊病。

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期间病人反映食欲增加,服药后的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小。说明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小结

治疗骨质疏松症春、夏、秋季效果更理想,夏季最好,舒筋通络、补肾壮骨效果更好。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既要考虑中药、西药的有机联合应用的问题,也要考虑不同中医治则有机配合,辨证施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实现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药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些骨松替代药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利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制一批以补肾为主,着重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制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方能推迟衰老,延缓衰老的进程,使人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刘保新,王力平,徐敏等.静脉注射钙剂与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61-3563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9

关键词: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护理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全身性病症,其临床特征体现为骨质微结构迅速退变、骨量减少等。当机体患上该病症之后,其骨质脆性会迅速上升,加之老年病例身体机能处于衰退阶段,以至于部分病例受到轻微外伤后出现骨折症状[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本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而为了找出其危险因素,笔者将7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再同期选取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明确其危险因素,并予以全方位护理方案,旨在预防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出现和控制其发展速度,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设为实验组。患者年龄在80~90岁,其平均年龄约(85±1.12)岁。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多发性的骨髓瘤、库欣综合征、糖尿病、骨转移瘤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且在治疗前6个月并未接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治疗。同期选取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年龄在81~88岁,其平均年龄约(84±0.01)岁。

1.2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信息:性别、身高、姓名、年龄、体重及体重指数;②日常习惯:是否服用钙剂、是否经常喝牛奶、是否长时间卧床、是否有吸烟习惯、是否有饮酒习惯、是否有喝茶习惯、是否保持常规运动;③疾病史:是否患有慢阻肺、是否患有脑梗死、是否患有冠心病或者是高血压等病症。

1.3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信息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信息方面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2.2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给予一般信息、日常习惯以及疾病史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涉及到运动量、身高、牛奶摄入量以及卧床时间等,见表2。

3讨论

3.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涉及到运动量、身高、牛奶摄入量以及卧床时间等[2]。①运动量。经常坚持身体锻炼的人群骨密度相对较高,如果机体长时间卧床,其骨质疏松症会迅速发展,而运动则可降低其发生几率。②身高。身高和骨质疏松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身高偏高的男性,其椎骨相对偏大,同时腰椎骨密度值也随之上涨。③牛奶摄入量。若机体能够每日保持足够的牛奶摄入量,对于骨质疏松而言可起到保护功效,有助于患者获取到最佳的骨峰值。④饮酒及吸烟等都可能会诱发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这是由于饮酒及吸烟都会降低钙摄入总量,使尿钙排泄总量增加[3]。

3.2护理方案①嘱咐病例保持足够运动量,以此方式调节其骨质生长,对于肌肉灵活性也起着改善作用。运动方式包括打太极拳、慢跑、散步、骑自行车以及气功等,4次/w,30min/次。②加强腰背部的肌肉锻炼,通过对髋部、膝部、踝关节等进行有效锻炼,提升其基本机能。每次抬臂锻炼的间隔时间为3h,10下/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以防其肌肉出现萎缩症状。再次,严格控制饮食,加大钙含量丰富类物资的摄入量,包括牛奶、鱼虾、新鲜蔬菜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每日牛奶摄入量应当在500ml左右。③严格禁止饮酒及吸烟,防止器官损害后使维生素D、钙元素等物质的摄入量受到影响[4]。

研究表明,临床上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通常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预防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控制其发展速度,必须予以全方位护理方案,从而提升其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鹤,费琦,赵凡,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903-1906.

[2]马俊岭,孙耀华,郭海英,等.上海市北蔡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74-76.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篇10

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

1.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其椎体骨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变形,使脊柱前屈。这时,腰部的肌肉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地收缩。若此种情况长时间地存在,就会使人腰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沿着患者的脊柱向两侧扩散。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坐位时,这种疼痛会减轻。当患者处于直立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弯腰、运动、咳嗽、用力大便及清晨醒来时,这种疼痛会明显加重。另外,一些骨量丢失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患者可出现腰背部(脊柱棘突附近最为明显)有强烈的压痛及叩击痛。这种疼痛一般可在2~3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双下肢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2.身体变矮,出现驼背:此类症状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后的2~3年内,并会逐年加重。这是因为人脊椎椎体的前部大多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尤其是第11胸椎、第12胸椎及第3腰椎)是身体的重要支柱,其负重量极大。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人脊椎的支撑力会下降。这时,在体重的压迫下,人的脊椎就会变形,向前倾斜,形成驼背。同时,每个椎体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2毫米左右,使患者的平均身高缩短3~6厘米。

3.呼吸功能下降:一些骨质疏松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弯曲的脊椎会导致其胸廓发生畸变,从而压迫其肺部,导致其肺的换气量明显减少。

4.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其寿命。一般来说,较轻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桡骨部位,而较重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腰椎、股骨上端和髋骨等处。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上述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化检查(如检测患者的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血清总钙和血清无机磷等指标)和X线检查等。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一是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二是解除患者的腰背疼痛。由于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钙流失和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因此治疗该病应以使用钙剂、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等为主。

1.钙剂:目前,临床上主张50岁以上健康的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而已经患了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女性每天至少应补充1000~1500毫克的钙。补充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单纯地补钙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几率,但补钙至少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应在饭后服用钙剂,而且在每次服用钙剂后最好饮用200毫升以上的清水,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另外,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将维生素D制剂与钙剂联合起来使用。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鱼肝油等。

2.二膦酸盐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该类药物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羟乙膦酸盐(又叫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叫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叫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其中阿仑膦酸盐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极佳。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服用后应立即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另外,由于该类药物与钙剂、抗酸药物或其他口服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影响其药效。因此,人们应在服用完该类药物至少半小时以后,再服用其他药物。

3.雌激素: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其体内雌激素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专家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除了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服药治疗外,还应及时地补充雌激素,否则是不会起到明显效果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结合型雌激素(又叫复合雌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马烯雌酮)、戊酸雌二醇和尼尔雌醇等。其中结合型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女性在单独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容易引起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因此女性在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孕激素。目前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另外,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的女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子宫和乳腺检查,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切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4.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促进肠道内的钙离子吸收、增加远曲肾小管对尿钙的重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常见的甲状旁腺激素制剂有罗钙全等。罗钙全又叫钙三醇,其用法为每日服1~2次,每次服0.25微克。

>>链接

教你自测骨质疏松症

如果你已经过了50岁,那么请回答以下十个小问题:

1.你是否已经绝经?

2.你是否不经常服用钙剂?

3.你每周的运动时间是否少于5个小时?

4.你每周晒太阳的时间是否少于3个小时?

5.你每天的吸烟量是否超过10支?

6.你每天是否喝100毫升(2两)以上的白酒或喝2瓶以上的啤酒?

7.你是否曾经或经常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

8.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了骨折?

9.你是否连续应用过3个月以上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