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35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1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是否存在差别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方法:以2013届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108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在校情况与自身能力、大学英语水平以及毕业走向3个方面进行比较,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整理数据以了解其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及就业情况的看法。结果:在校情况方面护理与涉外护理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满意度差别不大;涉外护理学生大学期间已具有就业规划的人数远超于护理专业;在英语水平方面护理和涉外护理的学生在雅思、托福报考率,Cet-4、Cet-6通过率方面差异不大;护理专业学生对其专业的满意度高于涉外护理的学生。在毕业走向方面大部分护理和涉外护理学生认为招聘时用人单位对于自身能力最为关注。结论:在校情况及英语水平对于护理和涉外护理的学生就业方面有一定影响,并且两个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就业情况方面没有具体差别。

关键词护理专业;涉外护理;就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6

nursingandforeignnursingstudentspecializeddirectionandemploymentstatusresearch

ZHanGJie

(nantongthirdpeople′sHospital,nantong22600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nalysisofcleavageandforeign-relatedcareintheareaofemployment,aswellastheexistenceofdifferencesintheimpactofdifferentfactors.

methods:thisstudysessionwillbe2013foreign-relatedcareandcareforthe108graduatesofthestudyandtaketheformofaquestionnairesurveyinschoolfromthesituationandtheirowncapacity,theUniversityofenglishproficiencyandgraduationtoacomparativestudyofthreeareas,andthroughstatisticalmethodofdatainordertounderstandtheirstudentsfortheprofessionaldirectionandtheviewoftheemploymentsituation.

Results:incasewithforeignstudentsinnursingcarefortheirprofessionalsatisfaction,nostatisticaldifferencewassimilar.Foreignstudentsduringtheuniversityhasbeennursingadisproportionatenumberofemploymentplanninginthenursingprofession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intheenglishlevelofnursingcareandforeignstudentsintheieltsandtoeflexamination,Cet-4,Cet-6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assing.Fortheprofessionalnursingstudentsthanthesatisfactionofnursingstudentsaffairs.inthegraduationtomostnursingcareinforeignstudentsthinkrecruitmentandwhenunitofchooseandemploypersonsforthemostattentiononeselfability.

Conclusion:thein-schoolandenglishproficiencyforforeignnursingcareandemploymentofthestudentshaveacertaininfluence,andtwostudentstherearesomedifferences,buttheemploymentsituationintheareathereisnospecificdifference.

Keywordsnursingprofession;Foreignnursing;employment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短缺现象也突出地摆在国人面前[1]。我校设有护理学和涉外护理两个专业方向,按照削枝强干的教改理念,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思想,在2012年级共同课程的基础上,三年级学生根据发展要求选择专业方向。学院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在保持传统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的优势基础上,突出人文

社区护理理念和计算机英语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培养学生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南通大学2013届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共108名,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53名及涉外护理组55名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从护理与涉外护理两个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制作调查表,并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108名)每人1份,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收齐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结合所得数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护理及涉外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情况、影响因素、解决方法等。

2结果(表1)

3讨论

3.1在校情况及自身能力方面表1结果显示,(1)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满意度相似,对所学专业比较满意。(2)两个专业学生在获得奖学金方面以及在校担任职务情况方面也相差不大,说明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没有具体差别。(3)涉外护理专业有61.82%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已有了初步的就业规划,而护理专业学生仅30.19%,存在差异,客观说明涉外护理学生在专业以及就业的选择上有明确的方向性。(4)大部分的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学生认为在教学形式上两个专业并不存在具体差别,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校涉外护理教学开展的并不成功,有待改进。

从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来看,我校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招聘工作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涉外”护理学生的优势与护理专业学生相比较并不明显。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分析来看在自身能力方面涉外护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已有就业规划的人数远超过护理专业学生,而在毕业走向方面有一大部分的涉外护理学生认为所签单位并不符合原就业理想。从此结果可看出,由于国际上护士严重短缺,出国就职、出国深造机会很多,而且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2],所以高等护理人才的出路、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与此同时多方面的情况或报导使涉外护理学生对自身就业的规划性和方向性强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实际就业时涉外护理学生也存在不理想情况,首先是在学生方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有许多出国深造、进修,甚至出国就职的机会,而她们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需要,她们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掌握少,口语和写作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次是从市场需求方面,大多数涉外护理学生还是选择在国内就业,而国内市场缺少的多是高等护理人才,除了外宾病房或外资医院,通常对“涉外”没有明确的需求,所以也就造成了实际与理想脱节的现象[3,4]。

3.2英语水平方面表1结果显示,(1)有49.06%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而涉外护理仅23.64%,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涉外护理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要求或期许比护理专业学生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涉外护理教学并没有满足或提高涉外护理学生的英语水平。(2)在大学Cet-4,Cet-6通过率以及报考雅思、托福方面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差不多,没有具体差别。(3)有76.36%的涉外护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自身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从侧面反映我校双语教学开展不成功。这说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是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上应主要体现出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护理专业综合英语知识技能;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用英语口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英语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却缺少护理方面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而具有丰富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教师对于英语方面的应用有所欠缺,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制约和不利影响[5,6]。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学生英语(尤其是口语和护理专业英语)方面水平亦参差不齐,而随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大量医学词汇的输入,对于原本医学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畏难和厌倦的情绪,虽然护理理论知识能够很好掌握,但是医学英语却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双语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方面也不会有具体的差别。

总之,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方向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有赖于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关心指导与监督以及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改革才会成功,护理、涉外护理专业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3.3毕业走向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运用技能的培养。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让专业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2]。表1结果显示,分别有22.64%,23.64%的护理和涉外护理学生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应以雅思考试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基础英语教学。要到国外深造、移民,目前最热门的莫过于雅思考试,英语教学以雅思考试理念为指导,强化基础阶段教学,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因此从适应毕业生毕业走向方面努力对毕业生就业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昕.本科护士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3):1243-1244.

[2]严辰松.与时俱进,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J].中国外语,2004,1:67-70.

[3]王锦倩.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和护理教育改革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4,2(2):51-54.

[4]蒋基昌,周琪范.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01-103.

[5]余薇,陈文松.涉外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84-786.

[6]温茂兴.涉外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69-71.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2005级学生总数760人,其中男48人,女712人;均为高中毕业生。2007级学生总数972人,其中男72人,女9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我院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的,基础知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不足。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现代护理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1.3评价指标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就业层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英语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较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45%,三级及以上医院,占4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89%;英语3级通过率63%;学生满意度为71%。2007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32%,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5%;英语3级通过率78%;学生满意度为91%。

3讨论

通过对2005级与2007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收集资料整理,对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3.1.1岗位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检索等对聊城市、山东省、全国以及国际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3],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是紧缺。

3.1.2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护教育课程体系较为相近,培养的临床护士从而常常忽略了护理岗位应关注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护士大都偏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解除痛苦的意识,造成护理工作定位不准。而且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国际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3.2根据岗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模拟临床情景进行教学,构建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探索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贯彻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如我们开发的“某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护理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案项目及仿真护理环境。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护士的角色、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学习资源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任务拓展”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1年级学生利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感受临床护理情景;2年级学生到医院学习专业课,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上课和管理;3年级学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年,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专业教师进入医院,参与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以临床带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聘请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质量。正确定位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3.5专业方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就业求职毕业生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其就业问题应引起重视。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决定需求,观念决定出路,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市场适应力是现实的要求。为了解近3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在校本科生就业,提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笔者于每年的7月初对应届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我校护理系2006级~2008级学生共540人,年龄20岁~24岁,21.7岁±1.7岁。

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预实验校正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就业决定因素,就业前自备条件,毕业后打算,择业观念及择业后工作稳定性五部分。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回收率为88.14%。

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毕业前的计划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计划上主要集中在“直接就业”,占84.7%

,少数人选择自己创业和考研。这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形势,因此,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实现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指导思想。

2.择业的考虑因素

除报考研究生21人外,其余护生认为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为个人能力53人(37.32%),各种关系45人(31.69%),择业技能和机遇24人(16.90%),毕业生太多16人(11.27%),专业无优势4人(2.82%)。而毕业生选择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有潜在的就业激情和实现自我发展的意愿,希望将自身的发展与眼前的待遇有所兼顾,在二者的平衡中缺乏理性认识。

3.就业地区选择

大学本科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输送高级护理人才,护理本科生将成为临床第一线的主力军。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以临床医院为主要就业去向,但是就业去向逐渐多元化。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四川及云南、贵州、,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适合于工作和居住,因此,充分认识当前的择业制度,走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择业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从而能够选择既学有所用,又有发展前景,并能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岗位。

4.护理毕业生就业地域不再局限化

以往我校护理本科生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就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外地生源约占1/3,2007届本科毕业生均为本地生源,而2008届本科毕业生外地生源约占1/2。通过对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的调查结果显示,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之间有明显差异,2006届与2007届之间差异不大,而2006届、2007届与2008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3届毕业生仍以学校所在地就业为主。2006届占85.2%,2007届占93.3%,2008届占70.7%。一方面因为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所在地医院比较了解,有助于就业。

5.心理素质对护生就业有明显的影响

就业影响因素中排在第2位的是心理素质。从专业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素质。护理工作是与人,与人的生命、人的健康打交道,责任性强,工作量大,职业环境紧张,要求从业者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从现代护理工作的职责而言,护士除了要承担治疗技术外,还必须承担对患者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以及沉着应对诸多的复杂甚至危急情况下的护理任务,这就更需要护生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提升毕业生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力决定竞争力,用人单位除了注重毕业生的学历外,更注重毕业生的能力。我院护理专业是部级示范专业,因此,应立足于改革,着力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有国际护理视野、结构合理、专兼一体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护理教师能力;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护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个校内外结合、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使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术,更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同情心与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2.重视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学校应从大处着眼,培养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教师要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引导护士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护理专业,安心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

构建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将护生心理素质测试调查与培养训练列入正式教学计划,适当加重心理学课程比重,构建多级心理支持网络,根据不同阶段护生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鼓励护生努力学习心理学,让她们保持积极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与社会,拓宽就业视野,正确把握就业机会。

3.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护生礼仪素质教育

根据护生礼仪的实际内涵,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通过设计模拟情景训练、礼仪操作等实验教学内容,让护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实际训练礼仪行为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为护生树立规范行为的榜样,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4.发挥自身特色,拓宽就业渠道

以前,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技能操作上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所以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我院开设了很多护理拓展课程,如iCU护理方向、康复护理方向、口腔护理方向等,使护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能学有所长、学有特色。同时,非常注重护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意识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其就业竞争。

参考文献:

[1]刘海娟,陈长香.护理专业本科生就业观念与就业现状的比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62.

[2]贾长宽,黄晓燕.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J].护理研究,2002,16(10):574-576.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护理;大专生;择业意向;基层就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这为高考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升学机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越来越难[1]。而许多高校毕业生没有全面认识到形势严峻的就业局面,并对工作期望很高,所以就会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后果[2]。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笔者针对邵阳市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的择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邵阳市某高校护理学院10个班共468名全日制护理专业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即将实习的大二学生,对本次调查表示理解和支持。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分别为: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学习成绩、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基层医院实践经历、是否了解基层就业政策七项内容。②择业意向:包括月新期望值,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从事的职业,择业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③是否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及原因:愿意(列出6项因素,最多选2项);不愿意(列出六项因素,最多选2项)。

1.2.2调查方法

2017年3~5月期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前对4名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填写方法。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回收率97.5%。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专生的一般资料

468名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2±1.3)岁,女生452名,男生16名;生源地:城镇183名,农村285名;学习成绩平均分:>80分197名,65~80分202名,

2.2护理专业大专生的择业意向

有62.2%的学生月薪期望值为3000-4000元;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为市级城市的有191人,占40.8%;89.5%的学生将继续从事护理行业,但也有10.5%的学生想从事其他职业;择业时最看重的是收入水平和有无编制,分别占33.8%和40.2%。具体情况见表1

2.3护理专业大专生去基层单位工作意向及原因

调查发现,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有215人,占45.9%,不愿意的学生有253人,占54.1%。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工作强度小些、晋升速度快;不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不高、在意家人或邻居的看法、教学质量一般。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护理专业大专生对工作的期望较高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学生对工作期望很高。此次调查发现,有62.2%的学生月薪期望值为3000-4000元;最理想的工作地区为市级城市的有191人,占40.8%。然而,有学者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是2719元[3]。如果没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找工作就难上加难,即使找到工作也不能单独执业,那么工资待遇就更加低。我校学生大多数是邵阳人,能在邵阳市区找到合适的医院上班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但是邵阳市区的医院有限,而学生又不愿意去县级或者乡镇医院的话,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据调查,有些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大学期间对护士的工作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就会导致这类学生放弃当护士的想法。

3.2是否有事业单位编制和收入水平是护理专业大专生最看重的因素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跳出农门、拥有“铁饭碗”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期望,而拥有事业单位编制就是“铁饭碗”的标志。农村的父母认为,工资低一点没关系,只要有事业编制工资稳定就行了[4]。所以本次调查发现,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有无事业编制所占比例比收入水平都要高。

3.3护理专业大专生到基层单位就业意向状况尚可

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的学生有215人,占总人数的45.9%。因为就业难成榱宋夜的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虽然有63.7%的学生最理想的工作地区是省会城市或者市级城市,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了就业压力的缓解措施。另外,目前的就医现状是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所以相对来说,在基层医院里,疑难杂症患者较少,突发事件也少一些,护士的工作压力要小些。在基层医院,护士的学历以中专为主,而护理专业大专生在学历上有一定的优势,容易得到领导的器重,只要不断努力晋升空间较大。

虽然有意向去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人数不少,但是仍然有54.1%的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单位收入水平不高[5]。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也在飞速上升,大学毕业后,即将面临着生活压力,如结婚、买房等,而基层单位的待遇确实比不上城市,所以不得不考虑工资待遇。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其家人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在城里安家立业,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脸上有光。如果毕业后去基层,担心邻居会议论说她们没出息,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农村或郊区的父母自认为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一般,为了子女接受更好地教育而在城里租房陪读[6]。所以有些学生考虑事情较长远,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好地教学资源而不选择基层就业。

笔者将进一步探讨护理专业大专生基层就业意向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基层就业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72-76.

[2]莫军成,阳萍.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华夏医学,2013,26(4):796-798.

[3]叶祝颐.应理性看待大学生工资水平[n].珠海特区报,2012-07-27(002).

[4]薛利锋.大学生择业心理与择业价值观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75-178.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5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创新“三贴近,三合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医院、社区深度融合,把学校的课堂延伸到医院和社区。贴近基层,医院社区合一:护理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基于临床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同时满足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贴近岗位,课堂病房合一:按岗位设置课程,在岗位实施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地点与岗位实际相一致。贴近能力,学习服务合一:边学边做,边学边用,以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把专业学习和专业服务有机结合,做到专科护理在病房,健康服务进社区。

2.重构课程体系

原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面向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的岗位需要而设置的,其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等模块,其课程特点是突出临床专科护理教育,这样的课程模块显然不能满足基层“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因此,对原有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重组,增设了社区护理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急救护理、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课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兼顾了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的需要,体现了“双岗互通、双线并进”的特点。双岗互通:即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岗位,使护生同时具备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多岗位和学生多层次就业需求。双线并进:即素质教育全程渗透、岗位能力三阶递进,“双线并进”课程体系的建设体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与岗位专业能力并重的思想,将素质培养、职业精神和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

3.优化教学内容

在重新构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的护理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培养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要求安排的,而现在必须兼顾培养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的需要。我们知道,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其护理工作任务重心是各有侧重的,如: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高血压患者(个体)住院期间进行血压的监测、饮食护理、运动调节、药物治疗等。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社区(或乡镇)中的高血压人群(群体)进行血压的监测、群体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针对高血压的慢性病管理档案)、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等。因此,在讲授高血压时,必须对教学内容教进行优化和拓展,在简要讲解高血压诊断、分级、危险因素、治疗等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人群的社区管理等知识,为护生未来在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等多岗位就业奠定基础。

4.加强社区实践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以往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是基于培养专科护士而设计安排的,其实践教学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场所主要在3级、2级综合医院。在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这一背景的要求下,必须改变过去的状况,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社区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增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和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社区护理岗位技能的训练,增加护生接触社区、了解社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提高护生社区护理实践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工作的情感。我校先后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社区护理实训基地,以满足护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见习和实习的需要。

二、引导护生面向基层就业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就业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还是学生及家长的愿望,都希望学生未来能在大城市就业。然而,从我国护理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其正确的就业定位应当是面向基层。况且,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岗位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护生面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业。

1.改变学校宣传口径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口径方面,偏向宣传护生在城市3级医院的就业情况,不愿或回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状。这样势必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错误导向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学校通过讨论,统一思想,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学生在大城市就业的观念,进一步确立“立足苏北、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因此,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方面,改变过去的宣传口径,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基层”,使学生正视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实,从而使其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有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心理准备。其次,在护生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如邀请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优秀校友来母校作报告,介绍校友们的成长过程、优秀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样大有作为。再如通过开展“立志基层就业,献身护理事业”的主题班会、社区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等活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着力培养护生爱岗敬业、奉献慎独的职业精神,激励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三、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制度

为了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长期扎根基层护理事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实现培养的护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开展定向委托培养

前几年,为了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缺乏的状况,我省开展了定向免费培养护理人才的工作,我校承担并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进校后其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和实际工作能力等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如:2010级定向护理班的陈方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2013年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毕业时数家三级医院到学校招录她,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新沂市双塘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像陈方同学一样,绝大多数定向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因此,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促进护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也应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2.增加招生面试环节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护理专业英语;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医疗服务一跃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并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护理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护士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护理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护理院校的毕业生还不能与国际医护英语服务直接接轨,迫切需要推进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方法的改革。

1国内护理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现状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校英语教学应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必需的信息"。然而,与轰轰烈烈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相比,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却显得举步维艰。我国护理专业英语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展,学科起步晚,师资较薄弱,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百花齐放,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亦不成熟。国内部分护理院校甚至未开设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已经开设的学院大部分处于各学院自发、零散地组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状态中,教学效果较差。

2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简介

"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联合推出,以下简称metS考试[1]。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23号文件精神,metS考试作为医护专业英语的考核标准,其考试宗旨在于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方式,普遍提高中国医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从基础教育入手,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满足国内外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国际化护理人才。

3metS考试对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影响

3.1以metS考试为导向,更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讲,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育不应仅为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还应是一种职业训练。但是,我国护理专业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前者,忽略后者,进而在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中忽视职业特色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导致护理毕业生很难胜任国际医护英语服务,外资医院就业率低。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适应国内外护理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3.2以metS考试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metS考试为标准参照性考试,其内容势必会对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内容产生导向作用,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内容应作相应的调整。metS考试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职业特色(针对性),突出应用能力(实践性),强调综合素质,且兼顾不同层次[2];其试题涉及知识面很广,主要包括护理基本知识与理论、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日常用语,增加了实用性,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导价值。因此,以metS考试为导向,进一步丰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即重视护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又突出临床护理实践操作的运用,使之具有可读性、实施性、趣味性。

3.3以metS考试为导向,整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单纯讲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常从属于被动学习者,以metS考试为导向,让学生转变被动角色,使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如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境,采取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启发学生应用专业英语进行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反思中获取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案例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只起引导性作用,主要环节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展开讨论的能力。

3.4以metS考试为导向,创新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思。但是,目前国内护理院校对于护理专业英语考试题型较为单一,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学生只需突击硬背,大多数能顺利过关,无法检验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metS考试制度的建立,使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真实性,metS考试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听力部分、英语应用、阅读理解、翻译、写作题,使学生做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使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因此,我国护理专业英语考核方式,应以metS考试为向导,增加试卷的分析性、灵活性和应用性难度,与metS考试难易程度相适应,严格掌握学生及格率,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

4结论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缩小与国际护理人才之间的差距,我国的护理专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其中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领军地位已逐渐凸显。随着metS考试制度的建立,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和metS考试的影响给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打开了新局面。在metS考试背景下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既要坚持自身固有的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以metS考试为契机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迎合metS考试而制定,而是为了护理专业英语教育自身的长足发展。所以,在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护理专业英语教育与metS考试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ot以其很好的分析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上。通过Swot分析法,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偏好和职业机会,很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会仔细地评估自己的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清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为就业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展了护理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基于Swot技术从四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期得到相应的对策。

1、优势因素分析

1.1专业性很强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涉及到人民生命健康,有特殊的专业性,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专业的学生要顺利走上护理相关岗位必须经过一系列专业学习、医院实践和实习以及护士资格证书的取得,因而,该专业具有排他性,为受过护理专业教育不可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1.2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

与其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教学模式和过程上比较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更强

1.3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

与社会上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同时,大学毕业生可塑性强,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忠诚度高,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就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较大的成绩。

2、劣势因素分析

2.1就业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富裕,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分依赖父母和亲朋,不愿意自己找工作,等、靠的意识较严重,缺乏就业意识。

2.2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该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种优越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期望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希望到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公立医院,一味的追求高薪水、好环境,而不愿到待遇低的、私营的医院。就业期望值过高必然会降低就业竞争力。

2.3学历相对低

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深化,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攀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专业的需求量上本科明显高于专科,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招聘护士中学历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因学历问题只能到级别低些的医院就业。此外,高职院校都是最近几年升格的,知名度较低,用人单位对与培养的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这也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面临的机遇

3.1国内就业走俏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这些给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发展提供契机。

3.2护理人才是国际紧缺人才之一

相关职业咨询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存在的威胁

4.1国内就业形势整体严峻

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680万,2013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700万。此外,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待业人数的增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难以发生逆转。

4.2护理人才竞争异常激烈

虽然我国对护理专业的需要比较大,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医疗制度改革比较缓慢,现有的医疗机构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几乎都有超编的现象,很多单位都已经有大量编外人员(合同工),要想进医疗机构就必须参加公开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在编和合同的工资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

5、结论与对策

5.1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专科生,首先正视自身学历较低,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低的学历不代表低能力,也不代表未来是黑暗的。因此,护理专科生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正确分析自己的专业,针对未来从事的护理行业对人才要求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2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正确评价自己,改变到大城市、三甲医院、公立医院就业的观念,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把就业意向转向城镇医院、私营、民营医疗机构,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5.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近几年,国家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洪流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不再通过传统观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发展,可以依靠自身的学识智慧、科技发展和专利成果,创立与自己所学专业、所喜欢的方向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项目。

参考文献

[1]吉明明,沈风雷.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析.医学与社会,2005.4.

[2]朱慧娟.医学七年制学生就业形势的Swot分析.科教文汇,2008.10.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8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高职护理;职业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89-03

2013年6月,“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评论说“护士‘虐婴’实乃职业道德缺失所致”。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严重损害了当事人家庭的利益,也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信誉和利益损失。作为护理专业的教育者,我们也需进一步深刻反思,必须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成为高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较高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正是指导他们树立崇高职业价值观的正确而科学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理论和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社会主义改革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找到方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总体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勤奋努力,有的高考成绩甚至达到三本分数线,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庭的溺爱教育、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他们面对大学无拘无束的生活时,便开始倡导不正常的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进入社会后,他们的道德、诚信、规则都被抛之脑后,难免会做出一些有悖职业道德的事情。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强烈影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

(一)职业价值观念定位不准

职业定位是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定位错误或是偏差较大,那必然意味着接下来职业生涯的挫折和失败。高职护理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有很多学生因为高考失败,没能升入本科院校,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护理专业,其实学生对护理专业不够了解。也有学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了护理专业,通过学习后才真正了解护理职业内涵,与理想中的“白衣天使”形象相差较大,心理落差明显而对护理职业失去信心。以上这些,都会造成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定位不准,所以每年不乏中途退学、转专业,或实习、工作后换岗位的学生。有的学生,即使工作了,也不爱岗敬业,甚至做出有悖职业道德的事情。

(二)职业价值标准不高

现在,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且更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个人待遇,表现为比较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功利和个人发展成为主导的职业评价标准。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护士工作辛苦又不受重视,有的甚至会被病人家属误解,受了委屈无处诉说;所以,护理专业的学生职业价值标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但是,如果金钱被奉为上帝,物质成功被顶礼膜拜,我们就陷入价值迷失的可怕境地。

(三)职业道德理念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选择职业的途径拓宽,选择职业的自主性增强,这说明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明显提高,有努力地去拼搏、去进取的精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是,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务实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又容易导致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观念淡化,难以履行护理的工作职责;轻视护理工作岗位,艰苦奋斗作风减弱;诚信意识缺失,跳槽频繁,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的不足等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发挥各自的作用,又需要三者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为有效开展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结合“90后”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我们应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高职护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集体主义的大局意识,加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新生入校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要融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护理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看清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准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生就业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额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医学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分析医学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合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倡导为科学献身、为社会献身、为人类献身的理念。当前,不少医学院校学生认为,在医院环境中进行服务性的护理工作是辛苦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在工作时趋乐避苦甚至贪图安逸。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时,我们应坚持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有效利用大学生入的学启蒙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护理先驱“南丁格尔”的专题讲座,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观。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待遇观。我们要引导护理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待遇观,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抵制落后的职业苦乐观,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待遇和社会奉献的关系,以奉献事业和服务人民为宗旨。我们还要运用当代优秀的人物事迹和先进的典型,帮助护理学生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工作岗位上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地位观。有偏见的职业地位观既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也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地位观,就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护理专业学生从基层做起,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客观地看待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坚持以“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己任,充分地认识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关系。开展“护理进社区”、“送医疗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努力工作和学好护理专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把服务病人和自我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投身工作和奉献医疗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辛苦小我和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领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职业对于个人、医疗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立并完善护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护理事业的发展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首先需要的是有崇高职业道德的护理人员;因此,通过改进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来提高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就要高度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成效,就要塑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护理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各个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立并完善护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我们还要通过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参考文献:

[1]帅伟.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德育教育,2013,(28).

[2]王佳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2,(34).

[3]刘从立.浅析价值观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素质中的作用[J].商情,2010,(38).

[4]常沛,李楠.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困境与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护理就业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为深入了解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心态,我们于2008年11月对我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利于今后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湖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本科2006、2007、2008届毕业生339人,女336人,男3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22岁,平均23.5岁,学制为五年制。

1.2方法采用我院近三年公布、统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资料。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对在武汉市就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状况满意度、择业心态。

2结果

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1。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且呈现出以下特点:(1)参加工作的护生人数远远大于考研究生者;(2)就业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3)就业单位主要选择医院;(4)就业方向比较单一。通过访谈,我们感到毕业生普遍对能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感到满意,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

3护理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原因分析

3.1护理人才需求量大尽管近年来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扩大,但是根据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护士数为7.6人,这与发达国家如美国(71.4/万人)、日本(41.7/万人)相比差距很大。另外,为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和满足人们对健康多方面高层次需求,护理人员与医生在数量上的比例应达到2∶1或4∶1,而我国目前只达到1∶1左右。因此,为实现wt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员。本院近三届本科护生的高就业率也证明了这点。全国政协委员王智琼委员表示,我国目前护士总人数相对于13亿的总人口来说,这一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护士仍然严重缺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以此计算,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整整一百万护士的巨大缺口,显然,医疗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类似于“民工荒”的“护士荒”。有人认为“护士荒”缺口达百万是医改不成功的另一标志。表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3.2卫生服务需求高为了使卫生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本科层次护士充实到临床第一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护士时优先录用本科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

3.3护生专业思想较稳定本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临床护士这一职业,说明护生通过5年的学校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专业思想逐渐稳定。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护理教师及其他职业(主要指国家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虽然这一部分毕业生占的比例很小,也说明护理毕业生正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调整着自身的选择,但也不排除个别毕业生厌倦护理工作想改行的心态。

3.4择业中向往城市心态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经济收入的高低也成为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位于地市级以上城市,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这种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基层的心态,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这样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淡漠社会责任的倾向,增加了就业难度。很多县市级医院已有明确的用人意向,可我院学生却不愿签约也说明了这点。

3.5提高学历层次受现实的制约由于目前研究生公费名额相对较少,而大部分毕业生又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好,加上护理本科层次毕业生不太多,就业形势好。另外,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使学生们身心疲惫,考研需要大量的精力、财力和足够的耐力情况下,大部分护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非考研究生。

4建议

4.1加大改革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

4.1.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就业工作是护理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工作的检验。学院应有相应的经费与政策支持,让各院系走出去、请进来,定期与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沟通,了解进人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听取用人、临床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友谊与信任。

4.1.2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加强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毕业实习生往往从实习中了解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受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做出今后职业就业展望和择业,确定今后职业的奋斗方向。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会影响到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适时调整集中教育内容,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适合就业工作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多途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转贴于

4.1.3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一方面,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大力加强。在访谈中,很多毕业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待遇低和今后升迁感到茫然和无奈,这最终将影响护理人员专业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4.2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努力完善自己

4.2.1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各级各类各层次都在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另外护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也在进行现有护理人员的学历提高和技能培训工作。因此,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应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4.2.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主动性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地、主动地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如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4.2.3调整就业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倾向[2]。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来选择人才,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实现自我的最大化。护理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好,就使得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普遍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

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舒适、名气的心态,导致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准备不足,这在今后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下会错过很多就业机会。另外,湖北省的医学教育资源丰富,在近几年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中,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我们必须对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正确的认识,认真思考,确立对策。在高等教育中,应对学生的定位、专业技能上给予引导和指导。

4.3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今后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意向状况,加强非医疗单位就业信息库的建设,扩大就业渠道,满足不同毕业生的需要。同时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信息库的建设,使内容更加完善和具体,以提高就业推荐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篇10

1.1研究对象

自河北省某医学院校目的抽取12名本科护生进行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产生新主题,资料达到饱和为准[3]。纳入标准:全日制在读四年制本科护生;曾参与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知情同意,自愿参与。12名本科护生包括男生4人、女生8人,年龄20~23(20.75±0.87)岁,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家人意愿5人、专业调剂5人、自愿选择2人,就读年级:一年级2人、二年级2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4人,是否曾经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参加短期活动(≤7天)7人、参加长期活动(>7天,且≤30天)5人。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的收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询问研究对象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并同步记录访谈中的所有资料。本研究共访谈12位护生,用英文字母代替真实姓名。根据文献回顾设定访谈提纲,咨询专家并经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的主要问题:①到目前为止,您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持续的时间?②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您有哪些收获(对你的护理职业认同感、职业目标、职业自我调控、职业参照、职业价值方面的影响)?③您对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哪些期望?1.2.2资料的分析:访谈结束后,及时反复聆听录音内容,完成文字转录,结合现场记录整理成书面文字资料,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4]。

2结果

2.1主题1:职业认同感受访者认为,护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学习及积累;另一方面也能让护生明确护理职业的意义,并通过与其他医务人员的良性互动,促进护生对职业专业性的正向评价,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认识和情感上接受护理职业。受访者a、i诉说“我在家乡县级医院参与过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之前以为护士就是打针输液的,但慢慢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也是护士应承担的职责,对患者来说也很重要。但这必须通过较长时间实践活动的参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受访者C诉说“我当初是被调剂的,平时总回避专业问题,怕别人笑话一个男生学这个专业。假期去医院短期见习时发现,男护士在临床展现能力的机会很多,也逐渐能接受了”。

2.2主题2:职业挫折应对受访者认为,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正确面对从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应对。否则,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医/护患、医护等)障碍,以及快频率的工作节奏、频繁倒班的工作模式等可导致护生产生负性情绪,不利于他们专业思想的稳固。受访者F诉说“寒暑假都会去家人工作的医院待一周,遇到过患者跟护士发生冲突的情况,也经常见到患者跟护士关系融洽的场景,觉得护士的态度是一方面,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在学校虽然学习了护理导论、护理人文、护患沟通等课程,但老师如果能带我们去社区、医院参与社会实践,观察或实地练习护患沟通技巧,对将来工作后处理护患纠纷肯定有很大帮助”。

2.3主题3:职业目标受访者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护理职业的内涵,了解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从而能促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信念,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受访者e诉说“实习时,看到护士平时上班的状态,觉得以后在临床工作也挺充实的,目前我就是想未来先当个好护士”;受访者B、K诉说“在医院做义工时发现,现阶段本科护生在临床的发展空间比较小,大部分都是一线普通护士,考研的话将来不管是在临床做科研护士,还是去学校当老师,出路都会大一些,所以一直在准备”。

2.4主题4:职业自我调控受访者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护生更明确承担职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从而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学习规划,寻求积极的职业发展途径。受访者D诉说“参与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在社区向居民宣传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时,很多人还会问我胃不好、腿疼怎么办,回答不上来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学理论知识,争取将来不在临床工作时丢人”;受访者H诉说“在社区卫生所实习过两周,第一次给真人扎针时,四针才进去,那时候就特别理解家属和患者。所以我觉得当个好护士,操作技能一定要扎实。学校也应该在大三基护操作课程结课后,多提供机会让我们去医院参与实践,毕竟实验室模型练习和临床真人操作还是有差距的”。

2.5主题5:职业参照受访者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护生在未来选择就业方向时,参照对比周围对自身影响较大人群的行为和意向;还有利于他们收集多种职业及专业方向信息,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受访者G、J诉说“在县医院见习时,给脾气特别不好的患者打针时就特别害怕,没办法跟他们沟通,但他们就愿意听护士长的话,所以特别崇拜护士长,想跟她一样将来能在临床上做一个让患者依赖的好护士”。受访者J诉说“大部分同学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团日活动时聆听学校老师和临床护士长的讲座后,觉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要努力学习力争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跟他们一样优秀,希望学校以后也能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

2.6主题6:职业价值受访者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他们将来以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服务患者的理念。受访者L、F诉说“在养老院做志愿者时,给老人测血压、教家属翻身,做健康宣教,他们的感谢让我们特有成就感,将来还是想去临床,虽然工作繁琐、还比较累,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护理职业的价值,况且‘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患者康复也离不开护士”。

3讨论

3.1职业认同感

研究表明[5],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其它职业人群,而护生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如缺乏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认知社会、了解自身,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进而促进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另外,不同于在校内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护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志愿于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自我成就感与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动力,职业认同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3.2职业挫折应对

研究表明[6],护生在进行职业抉择时,把即将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谋生职业还是终身发展事业,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部分护生可能会因为护理服务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关怀照顾不被社会认可、护患纠纷频发、薪酬所得与劳动付出失衡、工作压力及风险偏大等负性预期而产生退缩心理,影响职业定位。但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护生与服务对象及其他医疗同行的互动,能让他们客观分析导致其职业挫折的负性因素,并通过学习掌握挫折应对技巧,提高职业成熟度。

3.3职业目标

有研究显示[7],近35%的护生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困惑,计划先从事1~3年护理工作,再另寻职业发展目标,而导致该现况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一方面,护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缺乏对专业环境和发展的全面了解,忽略对社区护理、慢病护理、家庭护理等职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提示高校,应结合上述职业方向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倾向与动机,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4职业自我调控

研究发现[7],在对本科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必须兼顾考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锻炼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满足护理职业需求的心理辅导。另外,通过督促护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有效拓宽他们职业发展视野,促进“专业学习”向“职业准备”、“知识积累”向“职业生涯自我积累”的良性转变,塑造并完善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3.5职业参照

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护理职业的社会职能评价较低,因此影响了护生的职业认知,对他们的职业参照亦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可从被服务对象的积极肯定以及同行护理前辈的正向鼓励中,获取良性的职业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参照水平。另外,相关研究还提出[8],女性护生的职业参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因善于交流和沟通,能在网罗多方信息、权衡不同因素后再做职业决策,而男护生因其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不乐于与他人倾谈自己的专业,影响了职业信息的获取。由此,应鼓励男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他们与同性别护理前辈的沟通交流,以促进他们职业参照水平的提高。

3.6职业价值观

研究显示[9],护生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护理前辈不但全方位指导护生完成临床工作任务,还言传身教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有效促进了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完善和发展。另外,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使护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胜任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校园内的授业解惑,还需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护生专业认知的基础上,早期确立职业目标,形成更加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