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3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高校的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28-02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每天上网查看相关的新闻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因此在网络中开展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各个高校也在积极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普及相关的知识,尤其思想政治教学平台,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还较少,对此的重视力度也不够。本文探讨了建设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重要性,并提出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机遇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网络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内容非常丰富,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实时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在高校政治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思想政治内容大多为文字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平台,网络上的大量的图片信息和素材,十分生动和形象,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使思想政治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只在课堂范围内进行,受到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覆盖面较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而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构建无限的信息系统,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使之教学形式更加开放,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二)挑战

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由于网络上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对网络十分迷恋,只要有时间就会上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造成视力下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网络上还含有很多垃圾信息,如暴力信息和情色信息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扭曲,是非观念模糊,对于大学生的将来发展不利。第二,网络容易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造成腐蚀。由于网络的虚假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伪装的机会。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任意发泄自己的环情绪,不受现实道德的约束,长时间这样下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被弱化。第三,由于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和周围的同学、朋友交流的较少,会导致人际关系逐渐变得冷漠,生活的圈子越来越窄,他们性格会越来越孤僻,这不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给他们未来发展带来危害。第四,导致信念发生动摇。由于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上的很多西方的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进步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信念动摇,这也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应该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平台。在建设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方法

如何有效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模式。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不断成熟,其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形式、功能多样化特点。为了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集思广益,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第一,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播”为主,比如,上传思政教育优秀课程视频、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第二,教学方式以“互动”为主,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专区、主题论坛等;第三,教学方式以“考查考核”为主,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设置考核专区,如网络考试、网络答疑、网络问卷调查等。

(二)拓展丰富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内容

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往往不够坚定,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的发展抱有美好的期望;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他们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政治信念容易发生动摇,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内容要尽可能丰富,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此外,对于一些热点事件要及时更新和跟进,并一些专家的意见和评论。比如现在的南海争端,可以设置一些专题,让他们展开理性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会大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此外,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尽量要使用活泼的语言,不能过于死板,这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满足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高校为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要建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一般自己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随时都可以上网,所以,网络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高校只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才能时刻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少受一些不利思想的侵蚀。此外,思想教育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只有及时更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因为网络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搭建综合性网络平台,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对一些过时的、对学生影响意义不大的内容,可以及时删除,以便提供最新、最优的教学素材。此外,由于现在网络的覆盖面非常广,学生通过手机终端或者是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平台的学习内容,才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进而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推动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

高校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平台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构筑课内、网上教学相结合、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局面,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的质量。

(三)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育人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不是通过被动灌输能达到的,而是个体内部状态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交互形成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增强了学生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性,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的动态,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主动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这种实效性强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和协同合作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开展好育人工作,同时还能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付国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2〕罗金彪.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Z1).

〔3〕柏丽华,许箭星.加强和改进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4〕邵萌.善用网络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对策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中国电信行业进入了3G,4G的时代。网络的普及化,便捷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形成和行为方式的选择。面对日益深入人民日常生活中网络,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对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根据研究者研究的不同视角,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不同的解释与定义。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类是“工具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传播媒介,是一种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类说法强调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范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类是“领域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传统思想政治相区别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独立空间。

实质上,“工具说”强调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领域说”强调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一种独立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这两种说法在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无一不是在阐述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网络的普及程度增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

通过分析这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二是手机等移动性传播平台的网民规模首次超过pC模式。不论是pC模式下的网民,还是手机网民,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随着wi-Fi覆盖率的提升,3G的成熟,4G的启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和信息交流速度。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在了解到国内外各类信息的同时,增加了思想被侵蚀的危害。这就意味着信息交流扩散性,便捷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三)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开放性,自由性的平台。正是互联网独有的特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信息,学习和交流思想。但是,由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监控水平不足,国家网络立法跟不上等原因,致使“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屡禁不止。由于社会的不良竞争,网页弹窗不断,其内容多为黄惑和网络游戏,深深毒害广大网民。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例如,国内外的“有心人”钻国家网络监管的漏洞,利用网络疯传“穿墙软件”――“自由门”(软件)、“Goagent”等,通过网络信息误导,诱导等方式扭曲高校学生的“三观”。

总之,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式信息,部分不良信息具有诱惑性、欺骗性和攻击性,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会危害网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而危害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可见,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与网络接触的学生群体的自身缺陷与不足

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有利于学习的,利于生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黄赌毒”,“和平演变”等种种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大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它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其一,高校学生自制能力有限,辨别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面对不同价值理念的冲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其二,高校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在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时,或许能抵制一时的网络不良诱惑。但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未必最终能抵制了网络的不良诱惑。其三,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当受到委屈和不满想要发泄时,网络往往成为学生发泄的平台。但是,网络是虚拟的,缺乏相应的管制,学生以匿名的方式通过谩骂,打暴力游戏等途径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

同时,学生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只有关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解决网络带来的各种弊病。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部分进步,但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只是为了迎合国家的大趋势,学校网站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只是摆设,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其充其量是形象工程。同时,部分高校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所谓。另外,部分高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仍旧采取封堵的策略,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教育学生,而是教育他们远离网络。殊不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和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味的封堵导致的将是相反的结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个部门都要履行的责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由于国家信息监管部门网络监控技术与监控手段不足,国家网络立法相对滞后,致使部分不良信息依然在网络流传,对于一些网络违法行为无法可依。这些不良信息和恶劣事件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无疑不是最大的危害。此外,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

当前,各高校大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大多数网站尽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和说教式,填鸭式的说教,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缺乏结合实际生活与实例的旁敲侧击,没有吸引力和创新点,难以赢得学生的兴趣。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动性的过程。各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无法吸引学生,得不到学生的互动性参与。实际上,这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生群体视为主体,而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也无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得不到学生的思想反馈,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失去了建设的作用。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适应性不足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处于领袖的地位。学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能否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导手段及能力。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掌握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相关知识,这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但是有些教育者因为自身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对计算机的掌握不够熟练,对网络文化不够熟悉,对学生运用的网络工具等不够了解,致使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交谈,最终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智能手机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移动化的教育平台,如果教育者无法了解和熟练使用各类软件将无法达到有效利用这一新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无法遏制这一新的网络传播媒介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总之,教育者需要增强运用网络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国家应积极出台新的网络法律法规,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起网络规范制度,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监控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程度,加强网络监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等方式,促进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理论灌输,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守不攻”的封堵策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如何构建“三观”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

总之,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寓教于管、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丰富传播载体,鼓励和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活动

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托,载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就必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其形成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独立风格,使受教育者觉得在网站上可以学到东西,可以收获欢乐,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受教育者乐于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平等性,开放性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参与者身份隐秘性的特点,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教育者可以充分了解被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例如,微信时代,教育者要主动占领微信新阵地,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将非理性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此外,可以开发研制新软件,通过各种软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网络游戏,网络活动中,已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与其让受教育者漫无目的的游戏,不如加以引导用来构建思想新观念。例如,游戏软件《光荣使命》在军队中的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和引导效果。

(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引导并弥补受教育者的不足

网络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性的变革。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才能真正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最大贡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者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变革。一方面,通过培训的方式对教育者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构建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大对网络媒体的学习和手机客户端的了解,熟悉网络文化,掌握网络工具,缩短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此外,要突显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或者网络自由化的匿名性平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交流知识,学习经验,使学生感到被尊重,消减他们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网络语言的交流消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隔阂,增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感情。总之,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弥补受教育者自制力差,易冲动等缺陷与不足,已达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高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机制,分析机制和处理机制。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运作,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分析、整理网络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针对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展合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应重点培养一批网络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和新手段的运用,加强课堂内外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网络外交崭露头角(网络改变世界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7-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曹文波(198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校级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项目“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100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64-02

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观念、认知、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孕育天之骄子、时代先锋的高校及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面临网络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内容和模式,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尝试和探索。笔者将网络作为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着重以新载体的方式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理论化、科学化。

一、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

首先,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冲击着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思想观念。由于大学生处理、辨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一些功利思想、激进思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使其很容易被影响,迷失方向。其次,由于网络资源丰富及网上知识获取便利,大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上或思想上遇到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他们过分地依赖网络,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最后,网络世界的多元性、个性化影响着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行为举动。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久而久之造成一些大学生身居现实世界,其思想游走于虚拟世界,经常把虚拟世界里所谓的公平、平等、个性等带到现实世界中来,当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陷于恶性循环之中,长期发展下去,他们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造成道德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就是课堂讲授、报告讲座、个别谈心等,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注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继承和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增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将传统的教育方法现代化,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

(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左右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推动高校网络和现实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时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深入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坚持把教育的理念和精髓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以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引导网络文化主流,净化网络信息,把握校园舆论导向,做好舆情研判,营造健康向上、有内涵、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的方便、快捷、自由时,思想意识也在慢慢地“被网络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部分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网络因覆盖广泛、影响巨大等特点成为思想文化的“万花筒”和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如果正确的思想理论不占主导,错误的思想就会大行其道,误导学生。部分高校还未能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仅把重点放在出事的“善后”工作上,不注意从源头抓漏洞,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技术掌握不够,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无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二)部分教育主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单一

网络是一种富有感染力、更加形象生动的传播工具,它优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将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融为一体,动静结合,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大学生可以直观、全面地获取信息,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而现实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还是过于单一,部分教育主体只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内容用“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及时、有效地针对教学内容筛选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时效性。同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单向灌输上,教学没有真正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相对滞后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的支撑,部分高校便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成网络建设,这显然是片面的。同时,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新兴的网络载体正在涌现,如QQ、mSn、飞信、微博等,部分教育主体对这些新载体的运用明显要“慢半拍”,这都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脚步。

三、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1.转变观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的束缚,增强危机意识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感,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网上网下双管齐下,二者有机统一,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拓展学习范围。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具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还要涉猎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内容,如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构建起一个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健全保障体制。学校应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通力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2.构建网络监管体系。高校应建立校园网络监控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导向。利用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网络的控制,构筑“网上防线”,尽可能杜绝各种不良信息在校园流传。

3.建立网络应急制度。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网络突发事件问题也日益突出,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建立大学生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十分必要,我们要时刻关注校园网上大学生的动态和舆论导向,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合理引导舆论、稳定情绪、化解矛盾,把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主体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变化,适应角色的转变,加强自身的学习,做一个“四有”教育者。

1.有坚定的政治素质。网络上的信息、文化、思想纷繁复杂,作为教育主体,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拥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思想观点,才能运用政治理论来解答大学生的疑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程更是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交叉渗透,这要求教育主体不仅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还要熟知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答疑解惑。

3.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主体要结合实际,主动出击,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影响力,将网络上新的信息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教育主体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思路,积极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打造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丰富教育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较为单一,要应对网络的挑战,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重点完善网站内容,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把信息授予大学生。同时,不断挖掘其他网络形式潜在的“教育”功能,如QQ、电子邮件、BBS论坛、微博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发表正确的思想见解,引导舆论。此外,针对个别同学的具体问题,还可利用新型的网络工具与其单独沟通,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

2.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的是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课堂式”教育,它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施教,难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网络的出现,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搭建了交流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势在必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内容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求知求学”。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时可以暂时摆脱性别、身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增强亲近感、信任感,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走进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挖掘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以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传播,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还可以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等契机为切入点,在网上开展宣传、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根据研究者研究的不同视角,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不同的解释与定义。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类是“工具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传播媒介,是一种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类说法强调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范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类是“领域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传统思想政治相区别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独立空间。

实质上,“工具说”强调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领域说”强调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一种独立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这两种说法在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无一不是在阐述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网络的普及程度增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

通过分析这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二是手机等移动性传播平台的网民规模首次超过pC模式。不论是pC模式下的网民,还是手机网民,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随着wi-Fi覆盖率的提升,3G的成熟,4G的启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和信息交流速度。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在了解到国内外各类信息的同时,增加了思想被侵蚀的危害。这就意味着信息交流扩散性,便捷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三)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开放性,自由性的平台。正是互联网独有的特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信息,学习和交流思想。但是,由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监控水平不足,国家网络立法跟不上等原因,致使“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屡禁不止。由于社会的不良竞争,网页弹窗不断,其内容多为黄色诱惑和网络游戏,深深毒害广大网民。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例如,国内外的“有心人”钻国家网络监管的漏洞,利用网络疯传“穿墙软件”――“自由门”(法轮功软件)、“Goagent”等,通过网络信息误导,诱导等方式扭曲高校学生的“三观”。

总之,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式信息,部分不良信息具有诱惑性、欺骗性和攻击性,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会危害网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而危害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可见,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与网络接触的学生群体的自身缺陷与不足

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有利于学习的,利于生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黄赌毒”,“和平演变”等种种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大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它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其一,高校学生自制能力有限,辨别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面对不同价值理念的冲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其二,高校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在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时,或许能抵制一时的网络不良诱惑。但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未必最终能抵制了网络的不良诱惑。其三,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当受到委屈和不满想要发泄时,网络往往成为学生发泄的平台。但是,网络是虚拟的,缺乏相应的管制,学生以匿名的方式通过谩骂,打暴力游戏等途径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

同时,学生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只有关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解决网络带来的各种弊病。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部分进步,但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只是为了迎合国家的大趋势,学校网站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只是摆设,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其充其量是形象工程。同时,部分高校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所谓。另外,部分高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仍旧采取封堵的策略,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教育学生,而是教育他们远离网络。殊不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和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味的封堵导致的将是相反的结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个部门都要履行的责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由于国家信息监管部门网络监控技术与监控手段不足,国家网络立法相对滞后,致使部分不良信息依然在网络流传,对于一些网络违法行为无法可依。这些不良信息和恶劣事件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无疑不是最大的危害。此外,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

当前,各高校大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大多数网站尽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和说教式,填鸭式的说教,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缺乏结合实际生活与实例的旁敲侧击,没有吸引力和创新点,难以赢得学生的兴趣。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动性的过程。各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无法吸引学生,得不到学生的互动性参与。实际上,这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生群体视为主体,而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也无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得不到学生的思想反馈,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失去了建设的作用。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适应性不足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处于领袖的地位。学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能否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导手段及能力。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掌握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相关知识,这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但是有些教育者因为自身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对计算机的掌握不够熟练,对网络文化不够熟悉,对学生运用的网络工具等不够了解,致使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交谈,最终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智能手机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移动化的教育平台,如果教育者无法了解和熟练使用各类软件将无法达到有效利用这一新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无法遏制这一新的网络传播媒介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总之,教育者需要增强运用网络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国家应积极出台新的网络法律法规,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起网络规范制度,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监控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程度,加强网络监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等方式,促进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理论灌输,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守不攻”的封堵策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如何构建“三观”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

总之,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寓教于管、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丰富传播载体,鼓励和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活动

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托,载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就必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其形成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独立风格,使受教育者觉得在网站上可以学到东西,可以收获欢乐,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受教育者乐于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平等性,开放性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参与者身份隐秘性的特点,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教育者可以充分了解被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例如,微信时代,教育者要主动占领微信新阵地,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将非理性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此外,可以开发研制新软件,通过各种软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网络游戏,网络活动中,已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与其让受教育者漫无目的的游戏,不如加以引导用来构建思想新观念。例如,游戏软件《光荣使命》在军队中的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和引导效果。

(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引导并弥补受教育者的不足

网络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性的变革。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才能真正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最大贡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者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变革。一方面,通过培训的方式对教育者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构建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大对网络媒体的学习和手机客户端的了解,熟悉网络文化,掌握网络工具,缩短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此外,要突显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或者网络自由化的匿名性平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交流知识,学习经验,使学生感到被尊重,消减他们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网络语言的交流消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隔阂,增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感情。总之,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弥补受教育者自制力差,易冲动等缺陷与不足,已达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5

论文摘要: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应当积极探讨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矛盾等方面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如何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探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通过互联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时代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

一、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对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学者和领导人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在哲学、社会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取向,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对社会、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尼葛洛庞帝、埃瑟·戴森、曼纽尔·卡斯特、迈克尔·海姆等从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社会生活、社会“范式”转型等角度,分别就“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网络化社会”和“虚拟实在”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的作用作了颇具影响力的描述和分析。尼葛洛庞帝认为:“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_1戴森通俗地把互联网比喻为:“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潜在的家。……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卡斯特将“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概括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特征。海姆将网络视为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网络空间,是一种完全模拟的环境和一个虚拟实在的世界,并认为其具有模拟性、交互性、人工性、遥在、全身沉浸、网络通信等特性:。同时,国外的一些学者还着重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们心行为特征的影响作了描述。例如,唐·泰普斯科特把伴随电子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称为“网络世代”,并通过访谈调查方法,从文化和人格两个相关的层面论述了“网络世代”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文化上,“网络世代”主要包括尖锐的独立自主性、情绪及智力的开放、包容性创新、早熟等特征,而在人格上,“网络世代”则主要表现出接受歧异性、好奇、独断并拥有强烈的自我主张等特征。p.wallace通俗地描绘了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社会认知心理、面具和伪装心理、团体动力、攻击心理和性心理、人际吸引心理、利他心理等,探讨了人们的互联网心理发展不同于现实物理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性]。金伯利·s·扬在其《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一书中,则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研究了“因特网瘾”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因和表现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康复策略。

在国内,早在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国的哲学、社会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对于网络文化发展的矛盾及其社会影响、网络环境下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大体可以分为个层面:一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网络文化开展的相关研究。如曾同屏等人研究了赛博空间的文化蕴义,指:“因特网的革命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从技术层面上导致了赛博空间的出现,而更在于从社会文化和交往上看它促成了新型的社会空间,使得信息方式和虚拟实践成为人类的重要实践形式。”鲍宗豪往深入研究网络文化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信息网络的文化价值,认为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促进了全球的跨文化交流,网络文化语言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并认为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六大革命。同时,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还从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研究了信息网络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展的理论探索。从同内相关文献来看,最为全面的当属谢海光联合全国19所大学完成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该课题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交往学等视角审视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并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应用建议。三是来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我围诸多文化事业单位网站、高校网站,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同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上述相关成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研究和实践奠立了较好的基础,体现在:(1)它们深入而广泛地研究了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材料;(2)它们对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我们从微观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思想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着重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应当“进网络”和如何“进网络”的问题,并对推进这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存在的不足方面之一是:这些研究和实践,突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然而,尚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性和理论原理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审视。也就是说,如何系统地提炼和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以有效地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必将成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007年1月,胡锦涛在沦及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时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围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以说,这一重要讲话,不仅指明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而且对积极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互联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为指导,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借鉴同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规律性问题做出系统的解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体系构架

网络是人类生存的虚拟实在的空间或领域,是技术一工具与人、社会群体和组织互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属人的性质;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同时又是一种不同于现文社会的“虚拟实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它们从根本上说都是做人的工作,冈此具有共同性。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后者的不同点在于:它所面临的是新的“虚拟实在”的网络空间中具有特定心理行为规律的人,尤其是伴随电子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网络世代”。所以,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义应当以创新的精神,结合网络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多学科结合的交叉点上,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系统地概括、提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理,以达到服务于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目的。诚如江泽民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以上述研究方法为引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契合,我们初步提出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构架的模块如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地位和功能及其理论基础研究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理的研究,首先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紧密围绕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基本任务,厘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成等不同层面,阐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于网络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保障和导向、整合和渗透、控制、调节和转化等社会功能。同时,需要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既包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直接的思想理论依据,又包括要以教育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乃至网络技术原理等作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对象和载体研究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现实社会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会因“数字化生存”而消解,它们必然影响到网络社会的建构;同时,虚拟社会又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为现实社会的重组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网络社会以其虚拟性、超时空性、匿名性、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可以放大或缩小现实社会的某些因素和人的某些行为心理特征。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环境的变化,从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从虚拟社会中各种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特性等不同层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及其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需要深入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一一青年网民的行为心理,探寻他们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人格特征,揭示他们的网络行为方式,以利于指导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调动教育对象参与教育过程的内在积极性或主动性。信息网络作为“第四媒介”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媒介和途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凯文·凯利曾对“网络化逻辑”(ne工workinglogic)的性质作了生动的描述:“原子是过去式了,下个世纪的科学象征是动态的网络……。原子代表了干净的简单特质,网络则引导了复杂性的散乱力量……。网络是惟一能够没有偏见而发展,不经引导而学习的组织。其他的形态均限制了可能性。网络的群集四周都是边缘,因此,无论你由哪个方向接近,都是开放性的。事实上,网络是能够称得上具有结构的组织里最不具结构的组织……。事实上,各种纷杂多样的成分,也只有在网络里才能够维持一致性。信息网络结构的互动性、开放性、多样性、自组织性、去中心化等逻辑特性,不仅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途径,更为深刻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单向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媒介、途径乃至教育模式的研究无疑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原则和规律研究一

网络文化的特性深刻地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从社会文化整体的角度看,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物质文化特征,虚拟性、交互性、创新性构成了信息时代的行为文化的新方式,开放性、自治性、自律性凸显为信息时代制度文化的特色,信息交流自由、平等、共享的理念正逐渐演化为信息时代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赋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交互性、全时性等;同时,也要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政治性、引导性、民主性、渗透性、生动性、安全性等主要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这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网络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经验来看,现实与虚拟、一元与多元、自由与规制、遵从与失范、民主与集中、崇高与庸俗等等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正确地解决和处理这些矛盾,兴网络之利,去网络之弊,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依据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首先必须贯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主导的教育内容,但是,在网络这一新的文化环境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地复制这些教育内容,而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探讨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宁化、网络化的规律性,并且着重加强网络观教育、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新的教育内容。在方法和艺术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既要运用传统的理论交流教育、榜样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教育方法,更需要探索网络互动交流、网上引导、网络群体组织教育、网民自我教育、网络内外教育统一的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既包括各种传统的文化教育艺术,义需要探索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艺术。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培养研究

面临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新任务,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着重网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途径与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丁作者素质的自我养成等问题,以推动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问题及建议

在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网络既有利也有弊。利表现在网络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和实现资源共享。弊表现在网络传播的有害信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和老师的面对面谈话几乎很少,因此学校要平衡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一、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

1.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影响,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操作能力非常重视,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较为忽视。另外,由于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上缺乏经验,面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时,很难及时、有效地对症下药。

2.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缺乏监督

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提高工作激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导致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由于解决措施陈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使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时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二、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手段,很多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使老师快速适应网络教育和网络管理的工作模式。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校园网络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建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较少。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版块。首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党和政府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其次,建立电子布告系统、聊天室、新闻服务器等,通过热点问题展开热点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希望进行思想交流的内容设置网上论坛等,并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参加讨论和给予意见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树立明辨是非的价值观。

(3)提高网站的吸引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特点,不断充实网站的信息内容,并且使信息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信息内容更具可信性、可读性、服务性。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要顺应时展,本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健康信息和正确言论,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不仅要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思想政治的工作业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对学校提倡的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还要不断激发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效能,使自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中。

3.建立科学的网络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还能促使老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效果。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学校先建立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并使全校师生树立健康网络和安全网络的意识。因此老师要加强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并重视网络不良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加强网络的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通过对校园网和局域网的严格管理,有效监管学生的网络行为,如果发现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时,要及时清理;如果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时,要及时展开针对性教育。

(3)培养网络道德的意识。通过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自律行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规范合理的网络行为,并积极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良观念。

(4)加强网络安全的立法。职业学校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网络制度,通过网络安全的立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4.探索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

(1)趋利避害。对网络问题进行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趋利避害。首先,要看到网络的利,深刻认识网络的发展力量,并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其次,要看到网络的弊,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网络问题。在网络的利弊关系中,要保持清醒认识,通过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有效降低网络的危害性。

(2)引导和监督并重。引导和监督是进行网络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监督的并重,主流信息和扶持正面信息,从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做到对网络信息堵疏结合。另外,学校要培养思考能力较强的骨干力量和政治立场坚定的党员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网上教育和现实教育同步。网络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在展开网上教育的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形式,并以现实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教育的基础。首先,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主要受现实的教育和经验影响;其次,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要通过现实思想教育解决;然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难点和热点在网上难以透彻讲解,需要对学生展开行针对性的现实教育,而网上体现的学生问题,也需要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圣雅.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烟台:鲁东大学,2013.

[2]陈江茹.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网友世界,2014(14):163.

[3]陈国成.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房晓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5]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7

(一)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更加平等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羞于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谈,或许对某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然而网络的虚拟教学环境避免了这一弊端。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实观点呈现给老师,老师将课堂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网络平台上的交往能够消除传统交往上的种种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师生间的互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相提供和传达信息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互动性是最鲜明的特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黑板、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不具有双向性,学生只能单方面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在教育学上称作“灌输”,单向灌输阻碍了知识在师生之间畅通地交流与反馈。这一状况的改变还要归功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媒介具有多层面、多向度的特征,师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反馈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三)教育手段更具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传授的知识较为抽象,再加上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逃课的次数不断增多,网络的出现大大吸引了大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在网络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单向交流、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交流,例如在网上进行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等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四)打破时空限制,更具便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理论知识可以便捷地进行传递,而且学生可以从任一网络终端获取知识,进行交流,例如,手机是大学生交流的必备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把手机联网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传授知识、交流信息和沟通思想,有利于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网络为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元素

由于网上言论自由,各种信息在因特网上都能够自由的输入和读取,这就是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因此大学生可以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课网络化提供了便利;网络的隐蔽性可使思想教育内容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专业网站建立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网络最吸引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其平等性和交互性,因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传统的说教方式受到冲击,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等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打开心扉,乐于学习。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还很单纯,其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和扭曲,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做到网上和网下教育的结合,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将网络渠道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正确引导并教育他们,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优秀人才的要求。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网络的使用不论在范围上还是人群上都有所增加,例如农村用上了电脑,许多老人也玩上了平板,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讨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此网络成为了传播和制造舆论的重要工具,负面的舆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如能正确引导,网络还可以成为老百姓表达民意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调控。因此,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

许多高校虽然使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讲授,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搬家式的简单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只是简单展示ppt的内容,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好奇心,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

(二)网络载体建设滞后于网络思想政治课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许多高校在网络硬件上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机房的建设速度,机房数量太少,导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减少;[3]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开设了许多教育性的网站,但内容单一,限于红色信息,说教性比较突出,上网的大学生虽然很多,但是浏览这些网站的人却很少。这就说明相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需求的发展,网络载体建设仍很滞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而且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网络迅猛发展等原因,教育内容仍然是书本理论,没有和网络时代信息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仍具有滞后性;教育方法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仍以灌输为主,忽视了疏导方法的应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若要达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吸引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多样性进行教学。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网络能力亟待提高,只能以单一的形式将课本内容展示出来,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多样性和优势进行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显著,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熟练运用者的“复合型”教师非常稀少,而且这种网络素质的充实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化的优化对策

(一)改变观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具有平等性、趣味性、资源的丰富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加以关注,但是也正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这是因为网上的不良信息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我们应改变观念,紧紧围绕学生,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4],通过网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的重要性,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硬件上,多配备计算机,增加机房数量,高度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校园上网条件。

(二)丰富网络教育载体,发掘网络教育功能

一般高校只是单纯地利用教室多媒体技术,形式较为单一,在网络形式快速多样化的趋势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特点,不断丰富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5]。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重点完善网站内容,在红色网站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融入到网络的趣味性之中,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其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载体发挥教育的功能,例如电子邮件、论坛、微博等,这些常见的载体是大学生每天浏览的主要网站,师生加强相互交流,讨论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发表正确的思想见解,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此外,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问题,单独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利用新媒体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目的。

(三)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引入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采用他们所喜欢的形式,将教育内容呈现出来,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创新、科学精神的教育。在教育手段上,高校不仅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加以保留,更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论坛、QQ群等,开辟多种教育途径,鼓励与引导学生多浏览、多发言、多讨论,通过自主参与、自由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的宣传教育手段,实现网上网下教育协同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四)培养兼具专业素质与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进程中,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要想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和网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为了满足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教师队伍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要具有合理性,在选拔上,要多引进一些政治素养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同时要有一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强化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6]。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对相关师资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8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管理形式出现在各大高校,网络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平等性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给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我们要认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越来越频繁地m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高校的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运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努力开创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在大学校园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高速化、信息海量化以及信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丽,同时也激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因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毕业生[作能力的发挥不仅仅依赖着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因素,也与其劳动态度、责任感、志向、合作精神等息息相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情感与高能力联姻的关键途径。现在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型期,他们反感并排斥任何填鸭式教条式的教育方式。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也决定了这其中必定有一些消极的信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网络识别能力,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和感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几十年来,我国大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相对于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单调,而且信息陈旧,更新滞后,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不但在内容上不能起到教育大学生的作用,而且在形式上也缺乏创新,只是将原有的“填鸭式教育”“人填”转化为“网填”,还有一些高校只注重网络教育的形式,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学生管理手段,而实质上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些都将使网路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优势和意义。

(二)缺少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用的软件,这也说明现在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由于受到技术限制,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局限性和危险性,网络这种传播手段的社会控制力还很薄弱,其潜在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网络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致使一些网络垃圾文化有机可乘。这样一来,本来是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反而为一些不良信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些恶意行为的隐蔽性、危害性更大,性质也更恶劣,应引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三)错误引导

网络制度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网络发展的速度,使得网络制度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如果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引导不正确,就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在这些真空地带获得了所谓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这容易使学生们的认识异化或者行为失范,那些平时不怎么接触网络的学生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也会对网络的失真性、自南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平等性趋之若鹜,使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趋近于个性张扬化、性格复杂化,同时,网络迷信等负面因素也趁机钻入蔓延恶化,不断冲击和挑战规范的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缺乏情感交流、受经济制约较大.教育主体水平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三、如何在大学校园内推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丰富内容和形式

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途径。教育主体应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充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弘扬主旋律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提倡多样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南点及线,由线及面推展开来。同时,还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资源,丰富内容,在保证数量充足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向学生们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只是理论说教难免会枯燥,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还要注意宣传的形式,可以结合时事,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来让大家讨论和辩论,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又能达到教育目的,一举两得。我们可以借鉴当前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的“人人网”的经验,开发建设有校园特色的网站,让学生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天地,从这里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交流经验。大学生毕竟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他们思想更成熟,个性也更突出,对新生事物敏感,在网上开展各项科技竞技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方法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更为实用。各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校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抵抗网络上反动、迷信、暴力等黑色、灰色、黄色言论和信息的能力。总体来说,要想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强化思想性,增强渗透力;(1)注意真实性,增强说服力;(1)重视知识性,增强吸引力;(1)突出服务性,增强凝聚力;(1)提倡交互性,增强亲和力。

(二)增强专业素质

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继续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寓的实际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熟悉网络教育特点。加强对现代网络教育的相关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保密,还要加强高校对信息网络的监控管理,让不良信息无可乘之机。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一些平时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网络教育的平台来表达内心所想,我们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他们打开心扉.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增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具体做到:(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为人师表;(2)建立必要的信息审查制度,精华信息传播渠道;(3)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4)加强对国内所有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

(三)彰显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是强烈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其特性来看,还是就其目的而言,都是一种主体性要求很严的教育,在发展和提升人的主体性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不可代替的,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网络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在网络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们具有主导作用。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师处于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他们不仅在现实和网络中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他们是校园中最稳定的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主体作用应得到充分肯定。网络的多样化有助于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可是如果没有主导性思想观念的支撑,大学生们的思想就容易被多样化淹没,行动也会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主导性下的多样性,让大学生走出思想混乱的误区,增强他们在信息环境中的辨别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四)增强互动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9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将其定义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制和教育的组织方式。另一种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基于网络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平台、新的教育地点、新的教育过程和新的教育工具,用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环境的整治不力

依据进行的调研结果分析,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加之智能手机近乎全面取代传统手机,使得当前的人们的上网渠道变得十分宽广,而且上网成本越来越低,上网地点和时间不受环境约束,这样的情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像传统的教育那样,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言行举止即可判断他们的思想状况。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各种信息和观点流传速度十分快,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盲点,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持网络的文明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许多部门对待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视,加之许多工作人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问题,使得网络环境整治不力,给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有效进行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大众重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人群可以在网上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的组织在一起进行对热爱的问题进行广泛而又自由的讨论。但是,纵观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中的一些自发组织,大多是以游戏、旅游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爱好而成立的,绝大多数的网民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不关心、不了解、不重视,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渠道,同时也缺乏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进行缺少动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在网络环境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就必须有正确合理的教育目标,并且依据目标来指导教育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信息素养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素养教育,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人们才能够依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并能够通过网络准确获取相关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首先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然后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传统意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网站,而现代条件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指一个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构建一个分类科学的理论性、服务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知识服务系统。教育者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的可以从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网站的建设与推广并培养专门的网站管理人员,做大做好这样的一个平台。

3、净化网络环境

相关管理人员应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担当,做一个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护卫者,保护好网络环境,同时,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207-02

早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松和削弱。这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始终没有改变。

现代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式。作为重要的网络用户大军,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扩充自己的视野,让网络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但是网络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两面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甚至网络犯罪等不良行为的出现。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的控制能力,不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优势,反而被网络毒害。因此,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起源和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是其社会群体用其特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所需要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精神方面的建设,注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其固有的规律,通过对大学生的行动表现,分析其思想动机,并通过外部作用,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从而取得良好好的行动结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还有耳熟能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再到后来革命时期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诗句,注重对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时间在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后来这门学科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走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形式,政府各部门也开始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但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得到完善。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面临的机遇

首先,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网络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使用者。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推广,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网络。利用网络这一有效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跟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从而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有效改革,推进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双向的沟通,使得相关的改革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

其次,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网络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多样化。积极地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技术的新手段,有效地开发网络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地,使得大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再次,网络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很快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网络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不能很好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对网络文化方面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灵活性。这样的教育者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也不能够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其次,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化具有丰富性的同时也具有凌乱性、杂乱性的特征。网络文化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资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受到西方国家网络文化侵蚀,甚至出现大学生思想上的扭曲,使得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数量增加。

再次,网络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班级任务、学校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方法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对现状认识清楚,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地利用网络的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进作用,勇于创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其有效性。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实现教育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优化其知识结构,深化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提高其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和其他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

(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家庭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大学生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全面、有效地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政府要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学校积极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家庭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只有通过合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完成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的形式下,达到其应有理想的效果,增强其感召力、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益君,丁梅娟编著.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4]冯志鹏.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5]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6]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7]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

[8]张澎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

[9]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8月.

[10]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11]朱彩萍.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

[12]孙树勇.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

[13]陈勇,王艳霞.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2001年11月,第6期.

[14]金勤民.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

[15]曾秀芳.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02年,第1期.

[16]胡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6期.

[17]刘守旗.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theResearch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