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17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1

今年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干旱、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精准施策抓好抗旱和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镇经济运行情况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同时切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促进了财政与经济同步增长,并推动了经济平稳运行,现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向各位领导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上半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的18项指标中,15项指标实现了“双过半”目标。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其中:一产增加值xxx万元,二产增加值xxx万元,三产增加值xxx万元。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农业总产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农业增加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粮食总产量预计完成xxx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吨的x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xxx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元的52.15%。种植业产量不断增加,畜牧业品质不断提升。粮食实现产值479万元,樱桃、杨梅等水果、蔬菜实现产值6501万元,大牲畜和小家禽实现产值1730万元。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向上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工业增加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

三是三产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三产增加值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x万元的xxx。全镇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有效拉动了三产旅游业等发展。

四是招商投资大幅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包装资金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招商引资到位资金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xx万元的100%。上半年,共入库项目xx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入库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114%,超全年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项目库中29个项目报送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上半年共入库工业投资项目4个,完成工业投资入库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入库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

五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83万元的36.0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非税收入完成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万元的xx。由于辖区内企业较少、规模较小,加之同泰生石材厂现处于试运行阶段,攀西阳光酒业销售难,导致我镇税收收入增长缓慢,且风力发电项目所产生税收我镇未得到分成。

(二)重点项目难中求进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镇致力于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精品农业示范区。今年将争取投资xx万元在白拉古村建设高标准农田xx亩,该项目按照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目前方案已经确定,待省级批复后即可组织实施;投资xx万元对蚂蝗田等6个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整治,该项目正在进行招标环节;投资xx万元对辣子哨村“9.19”农田及基础设施水毁设施进行修复,该项目已进场施工;面对连年旱情,我镇多管齐下实施阶梯水价、分片供水、单双号限水、拉运水解决人饮等措施,有效有力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新建200m抗旱应急深井3口,通过各种措施,基本确保了干旱期间我镇人饮安全。

二是塑造城乡风貌特色,不断提升集镇管理水平。深入实施百镇建设项目,集镇市场、排污系统、供水系统、绿化和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完成升级改造。投资xx万元的xx沿线绿化建设工程已经完工,集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争取民宗资金xx万元在xx村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新村建设,该项目待方案批复后即可组织实施;

三是补齐交通建设短板,助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道路交通建设短板一直是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补齐短板,解决群众出行不便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2021年我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后扶、650二类资金等余万元在xx村、xx村、xx村、xx村等4个村实施产业道路发展项目xx个,其中xx村产业道路、xx村产业道路xx产业道路、xxxx村产业道路等xx个项目已经完工,其余xx个项目正进行招标环节,通过产业道路项目的实施,我镇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指标

1.农业总产值:由于干旱导致上半年粮食作物小春(小麦、豌豆、胡豆等)、水果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上半年水果销售价格低廉,给上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大了压力。

2.固定资产入库: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未复工复产,前三个月没有项目入库,另我镇储备项目已全部完成入库,项目储存量不够。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未复工复产,另因疫情原因,企业减半征收部分税收,导致我镇目标任务欠进度。

(二)项目推进

1.个别项目不能按时间倒排进度完成,在项目批复环节耗时太久。

2.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手续较多,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镇将持续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镇第十三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不断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加快项目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加强沟通协调,狠抓经济运行监测

一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值。由于受市场行情影响,葡萄、桃子等特色水果价格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前期干旱,烤烟长势不好,烤烟质量和产量均有下降风险。因此,下一步,要加强对外协调,充分应用电商、物流等多渠道销售葡萄、板栗、冬桃、雪桃等农产品;同时,做好四季豆等农作物的技术指导工作和玉米、水稻、烤烟等大春农作物田间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及指导,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二要加强记账培训,确保居民收入增加。定期走访记账户家中,了解记账户收入情况,抽查记账户台账,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下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xx元。

三要优化企业服务,提升工业产值。深入企业调研,加强风电、葡萄酒厂等重点企业联系,增加到企业走访次数,倾听并帮助企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xxxx元目标。

四要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及GDp核算相关指标的跟踪、监测,积极研判经济走势,对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

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新动态、新形势,加强收入形势分析,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调整征管模式,优化纳税环境,提升征管质量。对税收征管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做到应收尽收,挖潜增收。完善部门、乡镇联动机制,增强征管工作合力,着力提升综合治税工作水平。围绕增收做好文章,充分发挥财政聚财作用。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做优做强为目标加快推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路全力做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培育壮大税源,稳固财政根基。

(三)紧盯瓶颈问题,抓紧推动项目建设

一要加强部门衔接,追赶项目报账进度。已完成的项目及时与区级部门对接,加快验收和工程款划拨。

二要切实解决问题,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在建项目中,相关部门要严格按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督促施工单位在安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抓紧施工;已完工的项目要做好项目收尾工作,确保年底达到规定的形象进度。

(四)强化目标举措,确保目标圆满完成

一是对照指标抓落实。按照年初工作指标,实行领导包抓,细化措施,量化到人,定期对各项经济任务进行分析小结,对未完成的指标任务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限时限结。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2

“经济活动分析,又叫经济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简称。它是反映经济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计划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以正确评估、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胜利完成任务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

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特定范围(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不管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只有经常分析经济活动,才能情况明、眼睛亮、心中有数、脚步不乱,顺利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引自《财经应用文写作教程》文天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按照上述观点,可以将经济运行分析理解为:经济运行分析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成果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预定计划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旨在找出其运行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分析判断活动。其目的就是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吸取教训、指导未来。

我们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反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目的。

二、抓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意义

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编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局是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拟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工作;拟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首先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体讲,就是通过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局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把握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针对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适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适时搞好调查研究,分析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性意见,这样才能达到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

3、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既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政府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不了解民营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或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无法履行好协调、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长此下去,必将有损部门和政府形象。

三、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一)掌握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经济运行分析是一项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方针政策、统计科学等多种知识及与具体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分析对象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所以,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具备如下一些知识。

1、经济理论知识

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目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专著以及我国当代经济学家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都对我们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并从中发现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2、方针政策知识

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保定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战略,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政策依据。我们必须把这些方针政策学深、弄懂、吃透,才能用以指导我们的民营经济分析工作。因此,随时关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加强对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对于分析研究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统计科学知识

统计科学在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进行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获取的统计信息;第二,对统计资料、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如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

态分析法、指数法等等,都是统计科学所提供的;第三,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所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主要源于统计科学提供的统计预测方法。因此,统计科学知识是民营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不掌握统计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二)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需要以包括统计调查在内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调查研究获得准确、翔实的信息资料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统计网络体系,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从乡镇企业管理局发展到目前的中小企业局,在我们系统内已形成自下而上的统计工作网络体系,担负着民营经济统计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传输的职能。这一统计工作网络系统为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为确保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搞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必须继续加强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做好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系统和扎实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2、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手段完善是获得完整可靠信息的技术保障

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资料既然是靠调查研究获得的,因此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必须科学,调查手段必须完善。一方面要依靠民营经济统计网络系统进行统计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统计网络之外的调查作用,如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获得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信函、电话等载体进行咨询、了解或利用网络、报刊等传媒获取信息等等。总之通过方法科学、手段完善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才能为经济分析提供翔实、完整、准确、可靠的材料依据。这是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3、求真务实是确保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真实可靠的必要条件

调查研究必须具备深入实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调查研究,还是收集、整理、传输、使用信息,都要坚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随意删改或主观臆造所谓“数据”的作法,既是统计工作的大忌,也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大忌,不仅影响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降低可信度,而且依据这一结果作出的经济分析,将会对领导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信息质量,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四、正确使用经济指标(略)

五、编写分析报告应把握的重点

经济运行分析书面报告是依据经济运行分析过程和结果形成的文字材料,可按时间形成定期、不定期、事前、事中、事后预测分析报告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也可按领域范围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分析报告;还可将分析对象、分析角度、分析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等等。应该说它是整个经济运行分析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从文章结构方面看,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清晰醒目的标题以及由开头、主题、结论三部分构成的正文。从文章的内容看,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情况

本部分概括叙述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增加值、上缴税金、出货值等)完成情况等。这些指标完成情况可以与基期有关指标或计划指标分别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得出某些结论。

2、当期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要求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概括出的若干特点表述清楚。为说明这些特点的存在,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和其他活资料,并就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作出恰当的分析阐述,以起到总结经验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应当引起关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分析。目的在于吸取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予以特别的关注,对问题要尽量反映清楚,对原因则尽可能分析透彻,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4、对未来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

这一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未来民营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的预测、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对反映民营经济运行成果的主要经济指标未来期完成情况的预测和估计。这种预测和判断,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测和判断,目的是能够使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业内外各界对未来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5、对策和建议

对策含有两重意思。其中主要针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属于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属于预防性措施。建议,则既包括了对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面的建议,也包括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建议。无论对策还是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这既是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目的,也是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这项内容的阐述,特别需要强调观点明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表达恰当。

(二)编写报告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统计数据资料要准确,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要扎扎实实地把数据资料搞准,对大起大落的数字要查明原因。但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资料的简单罗列,要正确地使用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提炼出观点,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要处理数据资料和观点的关系,做到观点从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中提炼,所运用的数据资料要紧紧围绕说明观点,使二者相统一。只有这样统计分析报告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份量。

2、实用性。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它是为一定对象服务的。因此必须抓住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主要矛盾,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质量也越高。

3、逻辑性。经济运行分析是由数据资料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要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不能含糊不清、前后矛盾,要做到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要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4、时效性。这是保证分析报告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分析报告。反映发展进度的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3

关键词:报刊广告;抵制洋货;对外关系

1840年以来,伴随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商埠的开放,洋货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可否认,洋货的输入改变着中国原有的社会生活与观念。作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取得了在华投资建厂的权利,洋货之兴愈演愈烈。为此,遭受洋货之害的民众也将反抗侵略的目标投向抵制洋货,并在进入20世纪后演变为全国性的运动。抵制洋货运动同时也不可避免影响到社会生活。本文仅就近代报刊在对外关系变动时期以商品广告为形式在抵制洋货运动中的举措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报刊如何在抵制洋货运动中通过广告实现舆论导向的作用;二是抵制洋货广告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一、抵制洋货运动中的报刊广告

近代报刊的产生在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导向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这一媒介实现了民众与社会的互动。民众通过报刊丰富的信息了解社会的变动,民众的变化又呈现在报刊之中,尤其是那些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广告更便利与普通民众获得信息。报刊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资金的来源是报刊生存的经济基础,为此,广告成为众多报刊的重要资金来源,“19世纪后期,广告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但是最重要的百货商店的广告遥遥领先。广告有助于创造一种消费文化,广告宣传产品的功能,不如它促使人们把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作用大。”[1]报刊广告正是通过对商品的介绍想民众传达信息,影响人们的行为。因而,在抵制洋货运动中,一些报刊的广告即赋予商品爱国的含义而实现了舆论的导向作用,这通过剔除报刊中洋货的广告和提倡国货广告得以实现。

第一,洋货作为商品是报刊广告中出现频繁的事物之一,但在抵制洋货运动中,这一类的广告很难在报刊中发现,有关洋货的文字也会被剔除。

一般来说,洋货除了有特权保护之外,其本身的质量和功能是其行销市场的重要因素,如《时事画报》上香港士洋行的广告就言其产品,“精美绝纶,已历年所,凡所到各款洋货无不美备”[2]。因此,人们乐意购买打着洋货的广告,如:“兹有洋来家私,柜、椅、交子弹弓床、藤床、洋烛灯、小童车仔碌各等什物,准于本月廿七、八两日十二点钟在河南螯州中约洋人酒店内开投,以价高者得,此布,风雨不改”[3]。

但是抵制洋货运动中,这些商品和商店也是最先受到抵制的对象。如1904年,因美国虐待华工所引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中,就要求“办货者不办美国人之货,用物者不用美国人之物”,而在抵制日货运动中,带有“东西”、“日兴”字样照牌的商号,均把“东”、“日”等字样去掉,反映了人们爱国的心情,]再如,1925年就有外商直言,“我们的经销商已被通知取下招牌、各种广告和陈列品”,而“我们大多数的广告招贴画被涂抹了,许多广告牌被拆卸和毁坏了”。[4]像“余在火车上遇一体面华商,问余云如日本所制廉价之货物再从何处购买乎?即此可见,抵制日货之难矣”[5]那样与抵制洋货运动相反的行径也存在。购买商品作为生活需求是个体行为也可理解。

第二,在剔除洋货广告的同时,国货广告成为众多报刊的重要内容,这与商家以抵制洋货中民众爱国心理进行商品销售有一定关系,但也是商家爱国主义的某种表现。“国货年运动激起了爱国者的创造性、促进了国货企业的新生发展以及提高了国人对民族产品的信仰。”[6]相比剔除外国字样,提倡国货的形式则比较多。以香烟广告为例,如“大中国人吸大中国烟,时时刻刻莫忘我大中国。此系中国烟公司所产中国牌香烟的广告。”[4]吸烟与中国国家观念联系,意在强调国家意识。而民国建立后这种意识愈加强烈,“爱国者不能忘这‘十十’字,不忘‘十十’字者必须吸‘十十’香烟”[7],‘十十’是民国国庆字样,因此“年年双十君应记,双十双烟双少年,国货原为抵外货,劝君日日吸双烟”[5]。这样,提倡国货将民众与国家、社会、对外关系在商品的形式中建立了起来。

二、抵制洋货广告与对外关系

广告作为商家的一种营销传播手段客观上起到了传播社会信息的功能。这一功能在中国与外国关系紧张之时起到了反映时局和抵制外国强权,给中国对外关系以一定辅助支持。囿于抵制洋货运动中的报刊广告在客观上为抵制洋货造势,为民众关心时局提供了一种爱国的方式。在对外关系紧张时,或外国对华不公之时,民众借助抵制洋货运动的方式表达爱国之心,控诉外国侵略,国货广告因此成为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呈现对外关系的窗口。

每当中外关系紧张之时,就会出现以商品为媒介宣传对外关系的报刊广告。在20世纪初,抵制外货订约以为时人关注,“吾国政府与外人议约向无咨询国人之举,所有约稿皆定于论思密勿之地,吾民无由而知,直至签押换约之后或自外洋报章反哺吾国。万一此约定后,然后吾民设法抵制补救已迟。”[8]对民众参与对外关系的作用中这里已经提出,而在上海抵制美货运动中,商会与美领事交涉时,即言“抵制美货,不独贵国不能过问,即鄙国政府亦断不能强令购买,盖买与不买,人人自有权也”。而国内致政府官员,谓“不用美货乃人人自有之权,与国际毫无牵涉”。从反面可知,这次抵制外货运动受到了美国政府,即中美外交经济关系上发生了关系,且受到美国的干预。面对外国侵略之时,凡是有爱国之心者都应当以各种方式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君若为中国顶天立地之大好佬,应尽一份大好佬之天职,君必喻之曰,吾辈中国人,应吸中国烟,我爱祖国,以示不忘祖国也”[9]。

在某种程度上,商品广告与抵制洋货运动相结合,成为中国政府对外关系的民众保障,民众的参与迫使外国处理中国关系上有一定的思量。即如前言,不用美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美国利益的受损,才会出现美国政府的干预,也因此,中国商人才能以国货与之抗衡。

三、结语

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民国建立之后,在爱国主义浪潮中的抵制洋货运动,以消费的形式的广告将各种关系组织了起来。通过购买和使用商品,民众参与了爱国的行为,也成为社会力量的一种体现。这既满足了民众参与爱国的强烈愿望,也在经济上给外国列强以冲击。总之,昔日的商品广告,不仅仅是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变化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见证。(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香港士洋行》,《时事画报》,1907年第7期。

[3]《夜冷出投》,《中西日报》,1892年5月21日。

[4]《香港抵制日货近闻》,《申报》,1908年4月22日。

[5]方宪堂.中国近代国货运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6]《中国烟公司广告》,《申报》,1921年10月10日。

[7]《中国华商烟公司广告》,《申报》,1921年10月10日。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4

一、直面危机:报业广告经营或将受到影响

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难以预料。但有关方面预测,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笔者认为,这将对传媒业的广告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其一,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压缩包括广告投放量在内的生产经营性成本将成为必然,可能导致投放媒体的广告量减少。其二,商品市场的低迷,使得商家投放广告变得更加理性,同时选择媒体投放广告的弹性增大,目标投放将会更加集中,投放短期广告的行为会更加“势力”、明显。其三,社会消费群体花钱会更加吝啬,影响到受众对媒体广告的关注度和到达率,可导致媒体广告收入减少。

首先是国外媒体的广告经营形势呈下滑趋势

据新华社播发的国际知名媒体集团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由于经济不景气,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比2008年略有减少。该报告预计,2009年北美和西欧地区广告市场的跌幅将达5.7%和1%。

据新华社报道,受金融危机及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美国报业日益走入前所未有的瓶颈。美国发行审查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份,507种美国日报和晚报的发行量在6个月内下降4.64%,发行量仅为3816万份,而2007年同期的发行量为4002万份。随之受到影响的是广告收益。美国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印刷报纸和网络报纸广告收益率下降18.1个百分点。这是连续6个季度呈下降趋势。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乐的摩太阳报》等7家媒体的美国巨臂论坛媒体公司因欠债近130亿美元,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其次是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这次金融危机会不会对中国媒体广告造成影响,“中国人一向持审慎乐观态度”,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广告市场也没有人敢提前预测。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据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计,2008年GDp增长大概能达到9.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率达到7%,比上年下滑了一半左右。尽管银行利率在不断下降,但居民靠储蓄规避风险的趋向依然存在,储蓄仍在快速增长。这对居民的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2008年《财经》年会论坛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2008年逐月来的经济数据指标来看,通缩可能性大大增加。“未来中国经济的恢复恐将是长期的,是‘U’形而非‘v’形。”

另据《中华新闻报》刊登的CtR市场研究公布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广告市场投放总额达到26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3%。但与2008年首季度17%的增幅相比,广告市场呈整体放缓趋势。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潜在性衰退将进一步稀释广告增长前景。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讯总经理赵梅认为,“北京奥运会的广告激战,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各企业的广告预算,特别是之前对于2008年有较大广告预期的企业,面对当前国际局势,难以立即调整策略。不利因素的‘稀释’作用在第四季度特别是2009年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CtR预测2008年全年的广告增长为11%-12%,而对于2009年,我们持审慎乐观态度。”

二、应对危机:报业同其他媒体间的广告经营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发高烧”,媒体要想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比平常的年景要多很多,其中广告市场投放总量将有可能会减少。在媒体的广告收入要想稳定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竞争取胜。而对于报业来说,除了同城报纸、大报与小报、党报与晚报都市报、综合性报纸与专业性报纸、跨区域报纸等同质媒体的广告竞争外,还有来自行业外的电视、广播、网络、杂志及专业公司等媒体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互联网的竞争。现在,互联网在中国网罗了2.3亿人,大大拓展了中国社会的舆论传播空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国内权威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知名网站,以及地方各级网站、各类专业网站等,以其即时、互动、海量、无边界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因而也获得了大量的广告收益。无疑将成为报业广告市场的一大劲敌。

同手机报的竞争。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扩大,手机报应运而生,因其传承了移动通信的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特点,具有平面媒体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加之其符合现代传媒行业特性的互动性,跨越了时间地域限制,因而被广大用户所认可接受,成为吸纳广告客户的又一大载体。

同电视广播的竞争。目前遍及全球的广播电视已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媒体,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拥有的受众,报纸无与伦比。电视以其画面的直观性、可视性、多频道,让观众看得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成为追星族广告购物的人心归向。在电视、报纸不能到达的地区,广播则独树一帜,几乎垄断了广告的独家市场。而城市广播电台专门对出租车、私家车族开设的专业声讯台等,也成为吸纳广告的重要渠道。

同户外传媒的竞争。在我国城市、镇街乃至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到处可以看到户外广告招牌。尽管2008年我国对其进行了重点整治,使其广告收益锐减,但在规范之后,也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此外,还有来自于杂志的广告竞争等。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下,不难看出2009年报业广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报业不可掉以轻心。

三、转“危”为“机”:报业广告经营由做事业向做产业转变

金融危机对传媒业广告经营到底会不会产生影响、广告投放量会不会减少。尽管不可猜测或不可预知。但对于报业来讲,仍要树立转“危”为“机”的思想,自觉进行思维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力促报业广告经营由做事业、做行业向做产业的方向转变。

1、创新思维观念,把报业广告经营活动办成拉动内需的重要平台

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要搞好报业广告经营,就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抢抓中央扩大和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经济增长、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困难和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逆境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报业广告经营活动办成拉动扩大内需、推动商品促销、引导社会消费的重要平台,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再创报业广告经营新辉煌。

2、创新经营管理思路,建立应对拉动内需的特殊经营机制

华尔街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出现了漏洞。要防止报业广告经营出现危机甚至“崩溃”,就必须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优胜劣汰,实现报业广告经营由做事业向做产业转变。

目前,我国没有改制的报业至今仍是“政”管所有、包揽一切的体制;已经改制的报业,虽然成立了班子,挂起了牌子,但运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还有些报业至今没有改制,新闻采编、广告经营、报业管理还处在“混合”状态。这种体制,在报业“肌体”营养供给充足时没有多大影响,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肌体”营养供给不足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尽快建立报业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新闻采编、报业管理、广告经营严格分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要彻底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产业布局,实行办报与经营分离运作,实现报业从传媒事业、传媒行业向传媒产业发展,使新闻宣传业务部门更好地集中精力办好报纸,产业经营部门更好地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将报业做大做强。

3、创新广告运作机制,在夹缝中寻找拉动内需的广告商机

优质高效的广告经营运作机制,是确保广告经营成功运作的关键。要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平台构建、人才建设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广告经营运作机制,提升广告产业的运行效率。

一是建立以总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形式的目标考核机制。由总经理及其所率领的团队负责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实施方案,组织具体实施。对总经理下达年度广告经营目标任务,由相应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搞好目标考核。

二是建立广告经营项目负责人机制。将广告经营项目落实到每个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的组织、运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建立行业领军人物负责机制。行业领军人物在某一行业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号召力,并且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由某一方面的领军人物组织该方面的广告经营活动,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四是建立品牌推广机制。一方面负责报业广告品牌媒体、品牌版面、品牌栏目、品牌活动等方面的推介工作,向广告服务对象推销自己,让服务对象更多更详细的了解报业广告经营情况;另一方面负责策划报业的品牌活动,比如结合元旦、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进行策划,结合地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进行策划,结合拉动内需、为服务对象策划推销品牌活动,组织广告客户与特定消费群体联谊活动等。既要增加广告客户和特定消费群体对报业的信任感、忠诚度,又要为报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4、加强广告创意策划,助推多元广告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策划,做活报纸广告。传统媒体的有限性和受众时间的有限性是吻合的,读者现在选择最有阅读价值的信息是“精”而不是“多”,是“专”而不是“杂”。因此,报纸只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力求“全面覆盖所有读者”的广告传播模式,加强策划,坚持读者为王、创意为王、服务为王,才能应对金融危机和同其他媒体竞争的严峻挑战。所谓读者为王,就是确立科学合理的广告经营架构,实现从内容为王向读者为王的转变,及时准确地为特定目标读者提供“量身定做”的广告产品,吸引广告客户投放广告,刺激特定读者产生购买报纸上的广告产品的冲动和欲望。所谓创意为王,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广告创意活动,既符合广大读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又有利于广告客户促进销售,增加报纸的广告收入。所谓服务为王,就是组织广告客户、目标读者开展互动联谊活动,提高读者对目标广告产品的关注度,提升广告产品的到达率和“落地”效应。最终形成广告客户、目标读者、报业广告经营的共赢。

二是拓展广告市场,壮大多元产业。依据报业现有的经济实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展以报纸广告为主的多元经营,实现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拓展广告市场,增加广告经营收入。从目前报业发展、读者需求和广告竞争的趋势分析,从二次销售到多次销售,已是报业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报业必须对传统的报纸经营方式,即报纸――读者、报纸版面――广告客户的二次销售进行改革,整合营销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营销宽度和广度,实现多次销售,如创办数字报、投资创意产业、资本合作等,实现由经营报业向经营资本的转变。

近年来,《萧山日报》进行了大胆地实践和探索,2005年1月组建了萧山网,2006年3月通过竞拍河南省《三门峡日报》广告经营权组建了三门峡三山传媒有限公司,2006年初组建风盛新传媒有限公司(户外传媒),2007年6月成立杭州风和会展股份公司,2007年7月萧山日报多媒体数字报诞生,2007年8月通过竞拍获得了萧山剧院5年零4个月的经营权,使多元产业发展到6家,多元产业的年经营收入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不仅提升了报社的品牌效应,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客户投放广告,确保了报业经营收入双位数增长。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5

关键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93.02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医疗、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镇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企业进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下文统称为《报告》),2011年广东省输入全国农民工的20%,输出不到总量的10%。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万人,增长4.4%。而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增加323万人,增长3.1%,慢于全国农民工增长速度。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该报告分析了性别、年龄以及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报告指出:农民工当中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逐年增加;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农民工当中以初中文化为主,青年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工业化水平、城乡差距等等因素。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城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调查得到2011年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状况,运用数量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解析,参照《报告》,着重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对目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样本数据、研究方法与因素选取

1.1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抽样方式,为了保证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广东省内,随机抽取4个县,在每个县内,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县内随机抽取41个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这样调查样本共包括164个农户。其中的比例数据是经过统计整理后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多元线性回归为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选取

本文选取非农工作时间比例为被解释变量,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的非农工作时间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其中非农工作时间比例=非农工作时间/总劳动时间。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医疗、教育水平高,再加上城镇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企业进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下文统称为《报告》),2011年广东省输入全国农民工的20%,输出不到总量的10%。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2010年前增加1055万人,增长4.4%。而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增加323万人,增长3.1%,慢于全国农民工增长速度。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该报告分析了性别、年龄以及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报告指出:农民工当中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逐年增加;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农民工当中以初中文化为主,青年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制度、工业化水平、城乡差距等等因素。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城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调查得到2011年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状况,运用数量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解析,参照《报告》,着重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对目前广东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样本数据、研究方法与因素选取

1.1样本数据

本文采取抽样方式,为了保证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广东省内,随机抽取4个县,在每个县内,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县内随机抽取41个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这样调查样本共包括164个农户。其中的比例数据是经过统计整理后得到的。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多元线性回归为主要研究方法。

1.3因素选取

R2=0.96F=490.74,F对应的p值为0,表明方程总体线性显著,或者解释变量中至少有一个是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其中X4X5X6未通过t检验,表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进一步来看X4表示31-60岁非农工作时间比例;X5表示60岁以上非农工

作时间比例;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30岁以上的农民非农工作时间比例并不大,这与《报告》给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广东省,而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年轻的农民工更具有竞争力。X6表示小学教育水平,随着全国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全国农民工水平已由之前的小学文化水平向初中转变。X6的不显著性说明广东省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水平为初中以上,这与《报告》的研究结果是相吻合的。

广东省非农工作时间占绝大多数的也是男性,但是与女性的差距并不大。

3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广东省的劳动力流动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三个方面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了数量分析。不难看出,广东省与全国劳动力流动的趋势大体一致,但也存在着地方特点。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逐步实现城镇化,缓解东部地区经济当中用工难的问题,针对广东省自身特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新时代年轻农民工的诉求不断增加,在网络信息时代,广东省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媒介平台,满足年轻农民工对信息的需求。

(2)加大教育力度,增强劳动力素质,提高转移的整体水平。根据广东省对农民工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费应由政府出资,因为农民收入本来就低,政府对待农民要像下岗职工一样,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

(3)进一步加大女性农民工的流动,缩小男女非农工作时间比例的差距,提供更多能够适合女性工作的种类。

参考文献

[1]熊波,石人炳.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07,(2):52.57.

[2]蔡玲,徐楚桥.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6.

[3]姚俊.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调查―基于苏南三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9,(9):96.101.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6

霍尼韦尔的展望报告

2014年年末,飞机引擎制造巨头霍尼韦尔像往年一样了《全球公务航空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2014年至2024年间全球将交付多达9450架新公务机,总值达2800亿美元。

霍尼韦尔预测,在即将结束的2014年,全球交付的新公务机将达到650~675架,较之去年略微增长了几个百分点。而这并不可观的增长量,霍尼韦尔认为很大原因是由于新机型的推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公务与通用航空总裁BrianSill表示:“考虑到多款新机型的推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预计2015年公务机交付总量仍将稳步上升。”

对于亚太地区的公务机市场,霍尼韦尔的年度调查显示,过去5年,亚太地区飞机数量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未来数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在今年的调查中,有新机采购意向的受访者中约有30%在一年内有采购计划。比较过去两次调查的结果,市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不过,由于亚太区主要经济体增长低迷,区域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公务机运营商的市场热情正在回落。

不过BrianSill认为:“亚太地区2014年的调查结果只是基于部分运营商数据,我们认为该调查数据并不代表亚太区潜在基本增长驱动有任何变化。”

总体来说,霍尼韦尔公务航空市场长远的发展是非常乐观,而对于2015年的市场发展保有审慎乐观的态度。

预测的准确度有多少?

每年,像霍尼韦尔、庞巴迪、巴航工业等大型公务机企业都会拿出自己的行业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通常也就只有两个答案,如果不是对市场审慎乐观,就是对市场非常看好。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制造商自己对行业充满正能量地分析呢?

美国公务航空专家艾拉斯戴尔・惠特曾经在预测2012年行业形势时说过:“他们说只有傻子才会预测未来,如果这是真的,只有一个真正的傻子才会把它发给成千的人,鉴于此免责声明,我把我的预测发给你们。”

2007年当全球公务机市场一片大好时,霍尼韦尔曾预测2008年全球公务机交付数达到1300架,2010年前年交付数仍会保持在1200至1400架,2007至2017年将共交付14000架公务机。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公务机交付量逐年锐减,到2012年全球公务机交付量只有672架,只有2008年时的一半左右,与霍尼韦尔的预测相去甚远。

在2013年霍尼韦尔的预测中,俄罗斯将是欧洲未来公务机的大单采购者,是欧洲公务机市场发展的支撑者。但在今年的分析报告中,霍尼韦尔提到:“由于西方就乌克兰危机对俄加大制裁力度,俄罗斯也将减少新飞机采购数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调查中俄罗斯的反馈仍然有限,小规模的抽样样本给调查带来了波动因素。”但就在霍尼韦尔的报告出台不到一个月,卢布开始大幅贬值,俄罗斯遭遇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糟糕经济形势,如果霍尼韦尔的报告晚出台一个月,或许它对俄罗斯市场的分析会更加冷峻一些。

以上的例子说明,公务航空市场与全球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国际政治乃至许多国家的国内政治都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例如巴航工业首席执行官费雷德里科・库拉多就曾表示,中国国家主席在其反腐行动中开始打击铺张浪费一来,中国这里个世界增长最快的公务机市场陷入了停止。他说,冲击来得既剧烈又突然,中国国企高管以及政府官员不再包机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定程度上,国内许多媒体对霍尼韦尔、庞巴迪等巨头每年的“审慎乐观”或“非常乐观”的行业分析都采取了盲从态度。所以“井喷”、“春天”等词汇才会在公务航空中不绝于耳。

预测中国公务航空

如果从统计学、数据分析的角度,大多数关于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分析通常都带有片面性。

庞巴迪曾表示,2011年至2020年期间,托付至中国的私人飞机数量将达960架。2021年至2030年期间,该数量将到达1400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预测略为谨慎,认为未来10年,中国买家将购进635架公务机。而这两家公司做出此预测的主要依据仅仅是:2012年,中国超级富豪达到157人,福布斯全球2000强的企业名单上,中国有207家企业入围,按照美欧市场规律,他们都是公务机的潜在用户。

而历年来霍尼韦尔、庞巴迪等企业对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预测,也都是偏感性的。霍尼韦尔的市场预测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对全球1500多家公务机运营商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所以其报告的“底色”是公务机运营市场。在中国,公务机运营商的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美欧市场,从统计学的角度,中国的运营商个体太少,我们无法忽略其个性,进而从宏观数据中找到市场发展的规律。所以这些国际巨头的报告对于中国通常市场的指导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马云说自己不信经济学家,某种意义上,虽然制造商们每年一度的行业预测能给我们许多启示,但中国通航产业、通航媒体还是应该以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分析报告。

中民投成功并购民生国际通航、亚联公务机

2014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宣布成功并购民生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

通用航空是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2014年11月22日,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要以促进通航产业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国务院2012年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步入快轨,并将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中民投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完成收购民生国际通航61.25%的股份。民生国际通航全资收购了亚联公务机。

民生国际通航成立于2013年10月。自投入正式运行的一年多以来,民生国际通航秉承“高效、务实”的企业发展理念,致力于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和高端客户提供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第一梯队成员。

亚联公务机创立于2007年4月,目前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公务机管理公司之一。亚联的管理团队拥有专业的公务航空管理经验,服务理念结合了东方文化及西方视野,以其精细化的运营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7

第一次秘密会议:没有“两高”和计划、财政报告的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1962年3月27日至4月1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072人。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中国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召开的。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中国反动派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掀起了反华浪潮。特别是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22大上,赫鲁晓夫公开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运动,中国从1959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此,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党内思想比较混乱,对形势的看法存在分歧,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经济和国家前途也很担忧。在这种形势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包括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军队党委)领导干部共计7118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八字方针”,顺利克服暂时困难,使全国各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各派和民主人士,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爱国侨胞和其他一切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由于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谈缺点,找问题,统一思想,会议没有公开举行。这也是自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人代会历史上首次秘密会议。

会上,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分为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国内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报告对“”以来的政府工作作了基本总结,分析了产生或加重缺点、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代表国务院承担责任。报告总结几年来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重申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不应该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绝大多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已经取得进步,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已经改造成为劳动者了。

会议批准了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预算委员会的审查报告;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意见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会议同意国务院的建议,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和相应的国家预算。

会议期间,外交部还向大会分发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交换的22件照会及1960年12月中、印两国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但这次会议没有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没有没有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第二次秘密会议:没有“一府两院”报告的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共有1012名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列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也没有公开举行。会议结束后,新华社播发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

这次大会也是在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举行的,主要的任务是研究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安排。会上,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国务院作的《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代表国务院作的《关于1963年国家预算草案和预计执行情况、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书面的工作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的《关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

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审查了政府的两个工作报告,讨论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的问题。在全体会议上发言的代表,共有248人。总理在12月2日的会议上,就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和任务作了讲话,并且解答了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会议通过了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通过了关于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会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作的《关于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会议通过决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预算委员会关于国家预算的审查报告,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意见。

这次大会也是人大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秘密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3040人。

结过1961年至1964年的艰苦努力,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执行今后的建设方针、计划,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就提到日程上来了。1964年12月8日,刘少奇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研究召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事宜。会上,对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彭真就会议议程作了说明,提出这次会议的方针是强调缺点,鼓励代表对国家各项工作中的缺点提出批评。在这种形势下,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没有公开举行。

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1226人,但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扩大了1倍多,有3040人。对此,彭真在《关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中指出,一届、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只有1200多人,在当时是同会场(中南海怀仁堂)的限制有关的,现在有了人民大会堂,这个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当时把人大代表作为一种政治荣誉。为了使各个战线上大批涌现的各民族优秀人物能够被选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增加各方面的代表,以及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有些将连任,需要扩大代表名额。按照大会决议的说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扩大以后,将会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更好地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面貌,更好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加强民主集中制,巩固人民民主,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这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会议还分别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决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

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副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根据刘少奇主席的提名,决定为国务院总理。会议还选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通过了总理提出的国务院副总理、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通过了刘少奇主席提出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和法案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

由于1966年开始的“”的干扰,第三届全国人大只举行了这一次会议。

第四次秘密会议:极“左”状态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爆发后,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仅仅保留了一个名义,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完全失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的地位和作用。经过了几年“”的暴风急雨式的斗争,进入七十年代,斗争稍见缓和。1970年3月提出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但这项工作因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和败露被搁置下来。1974年10月,中共中央重新发出关于召开四届全国人大和修改宪法通知,并传达了的指示:“无产阶级,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然而,国内局势仍然尖锐复杂,“左”的思想继续占据统治地位,特别是“”集团大搞阴谋活动,企图夺取更大权力,本人也重病缠身,心力交瘁。为此,四届人大的筹备一波三折,大会一再延期。

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召开,委员长宣布大会开幕。出会代表应是2885名,实到代表2864人。这次会议是在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秘密举行的。代表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由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军队方面推选的,还有的是组织秘密指定或特邀,并要求严格保密。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均保密;所有代表提前秘密集中,秘密隔离,会前由军用飞机秘密运送到北京;到京后秘密入住指定饭店,不准离开驻地一步,也不准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会议当天由专车秘密运送至大会堂,再由秘密隧道进入会场;会议期间外国记者被特意“安排”到外地参观。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预备会议开了7天,正式会议只有5天,这次会议创下全国人大正式会议时间最短的记录。

这次会议不准国内、外记者采访,也没有邀请外国使节参加。直到闭会后才了新闻公报,全国人民和国外媒体才知道大会召开的消息和大会通过的宪法及其他事项。传达会议精神时,人们不仅没因自己被蒙在鼓里而不满,反而由衷地钦佩党中央的英明、伟大,保密工作如此高明,让美帝苏修毫无可乘之机,觉得思想真是战无不胜。

这一次的人大会议,只有开幕和闭幕的两次大会,剩下的是几次省市代表团会议。没有小组会,而且根本也没有认真讨论过宪法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人选也没有什么酝酿。因为,这些文件和人选都是“无产阶级司令部”决定的。所以,代表团的会议实际上也变成了“表忠会”。发言的人,都是谈和共产党对自己的关怀,说把一个普通工人或农民,或者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培养成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恩情说不完。

这次会议同志本人没有参加。原因是他提出不当全国人大代表,也不出席会议。同志抱病参加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邓小平主持起草的。这个报告比往届的短,全文5700多字,但还是不能全文宣读。他只念了前面一段和末尾一段,作个交代。在报告中重申了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以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会议选举为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等为副总理,从而确定了以周、邓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机构。

这次会议所通过的修改后的宪法即1975年宪法,是一部有严重缺陷的宪法。该部宪法肯定了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过分强调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对党的领导作用作了许多不适当的规定。该部宪法还严重削弱了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权的职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会期和职权等规定,都比1954年宪法退了一步。该宪法还规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要服从国务院领导,听从其指挥,使党凌驾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上的“以党代法”、“党政不分”关系得到了宪法的确认。

在“”动乱的年代,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毕竟在一定程序上恢复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使我国政治体制正常化向前迈进了一步。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8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语言特色语言魅力

语言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达和充分体现。语言特色,是指一定的语言表达区别于其他语言表达的独特风格。形象生动语言是精深思想内容的生动表达,彰显人类语言的文明魅力和时代特色。语言魅力是指语言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党的十八报告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魅力,生动表达和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刻内涵。本文着重从十八大报告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魅力视角,加深对十八大报告思想内涵的深刻理解。

一是语言清新优美。十八大报告语言清新优美,像和谐的满眼春风,读起来使人心旷神怡。如十八报告科学谋划一个总体战略布局。由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创新亮点。涵盖中国特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外交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并有许多新的提法和新的亮点。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两个加快”: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个新提法。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二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四个着力的核心是实现四创新。在经济发展道路上,要“四化道路”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良性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立足点从“速度至上”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先”的思想,为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根本方向。“四化同步”思想、“创新驱动”思想、“质量和效益优先”思想是十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三个重点和新亮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四个创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把创新驱动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是十八大的一个重要创新亮点。政治建设总的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民民主这面旗帜,要“三个更加注重”、“一个突出”。“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治国管理中的作用。“一个突出”: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既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建设的七项要求中有四个新亮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一个新提法。提出“四个层面”的民主协商:第一,基本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第二,社会生活层面协商民主;第三,党际关系层面的协商民主;第四,基层自治层面的协商民主。二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新提出“四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四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监督体系。这是一个新亮点。十七大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运行?十八大作了明确回答。即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网络监督。从而真正让权力在阳光运行。文化建设总的要求是:两个方向(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三贴近原则(实际、生活、群众)。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建设总的思路是: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公平”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新亮点。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与十二大问题并列论述,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大新亮点。总体思路是:一是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五大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一定要更加地珍爱自然和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一个创新亮点。上升到规律性层面新认识,是党的建设的新境界。在总体思路上:全面加强“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并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制度建设前面。既符合逻辑,更符合民心民意!这是一个新排序。“强化‘四自’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党的建设的“五自能力”是十八大报告的又一个创新亮点。

二是语言简洁精准。如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四个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着眼特点,着眼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矛盾原理的经典要义。报告强调指出:开辟一条道路,创立一个理论体系,确立一个基本制度。要“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总思路”:即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总任务(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一个宏伟目标:一是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二是建国10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综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报告强调指出:一是在战略机遇期上要“三个赢得”:“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二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点要求”:“五点要求”的最大亮点: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写入主题报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具体表述。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凝练。在公民道德素质方面。具体提出加强“四德”、“三弘扬”“四信”。“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三弘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时代风尚,真、善、美。“四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上升到党建科学化水平和战略高度。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三是语言人文关怀。“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个新提法,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的首要一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推动实现更高就业。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创新亮点,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第一,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二,多渠道增加居民则产性收入。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上述十八大报告语言表达的人文关怀,就会像阳光一样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雪,就会像春雨一样滋润人们的心田,就会像黄莺一样唤醒孤寂冷漠的心。

四是语言内涵精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概括,这里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增加了时代特征。以前从未这样表述过。这大大丰富了历史经验的科学内涵。建党九十多年来的最高成就是,开辟了一条道路,创立了一个理论体系,确立了一个基本制度。这里一个突出亮点比十七大报告多了一个基本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这是十八大报告的灵魂和实质。应当倍加珍惜。报告主题思想中的“攻艰克难”四个字意味深长!强调必须清醒认识“三个没有变”:一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三是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报告还特别强调指出“三个依然”: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三是腐败问题依然严峻。从国情严峻考验看:国内改革开放和利益调整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风险期。官民、劳资、警民三大矛盾十分突出。从世情严峻考验看:当中国进入第二大经济体后,西方世界冷战思维和冷战心态更加复杂:经济上的贸易战,政治上的分化战,军事上的包围战,思想文化上的渗透战更加激烈复杂!从党情严峻考验看: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五是语言意境高远。读十八大报告优美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不仅养眼,而且养心,滋润灵魂,提升境界。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八大一个重大贡献,一个重大亮点。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转化为“四个更加自觉”地基本要求就由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一个新提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页。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9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则,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和人民财产的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受托管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的约束。这种约束方式就表现为政府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

Cpa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政府审计和Cpa审计的定义中均可看出,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特(michaelChatfield)所认为:“17世纪公司的出现,使有利害关系者对与账簿分离的独立的财务报表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债权人和股东均需要得到与他们的投资有关的资料。但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潜在的利害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常常抱有怀疑,因此需要进行审查,以证实其可靠性”。

二、审计的微观需求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的基础上,目前有三种假设来描述审计的微观需求:论、信息论、保险论。

在关系中,委托人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将人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一方面会激励人更积极地履行管理的职责,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使人产生粉饰财务报告,虚报经营业绩的动机。如果将人的报酬固定,那么,人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必然受到削弱,势必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用有刺激的报酬安排再配以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既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又能遏制他们虚报业绩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投资者可利用财务信息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不可靠或不完整的信息常常导致投资者决策的失败和损失。投资者可以通过审计判断财务报告的真伪,从而纠正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错误,进而牵制企业提供虚假信息,防止财务报告的人为偏差,减少噪音,提高投资决策精确度。

保险论认为,审计是分散风险和保险的手段。由于财务信息的非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信息量庞大以及交易复杂等原因,投资者可能得不到可靠的财务信息,或者说他们要承担很高的信息风险。为了防止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而引起灾难性的损失,投资者需要审计。如果审计人员因失职而未觉察财务报表中的虚报情况,他们有责任赔偿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分担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监督的目的,获取更多信息的目的,还是保险的目的,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三、审计的宏观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两个方面。

市场自我控制机制的目的就是确保市场自身运行的有序性。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如果没有作为第三者的审计师为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唯利是图的企业管理者就会在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那就很有可能产生无政府状态,从而引起经济危机。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畅通、可靠的信息系统,外部审计的出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信价值,促进市场得以有效运转。

宏观调控机制主要是控制市场的发展方向,以达到供求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能全面迅速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网以及能正确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调节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并制定有利于市场朝着想要的方向运行的有关法律和制度。政府要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都必须依赖完整、真实的信息,审计正是一种可增加信息价值的活动。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最终我国能否使得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是直接与全体社会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鉴于审计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公众需要高质量的审计。

四、有关审计供给的理论

1.公共资源理论。对于信息而言,公司的财务报告一经,便成为一种公共信息,公司的管理者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财务报告,未持有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也可以从公司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须为信息付出任何代价。由于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对使用信息的偿付,他们在无管制状况下提供的信息便不会考虑这些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或者,如果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因为考虑了非信息购买者的需要而对公司产生消极影响时,公司自然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披露这些信息,信息必然会“生产不足”。因此,为了避免披露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可靠,必须通过制度管制的方式强制地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2.沃勒斯(wallace)的理论。沃勒斯认为,当财务信息不接受审计时,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投资者没有可靠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企业的价值,不得不使所有企业的证券价格平均化,导致高质量的企业证券退出市场。但是如果审计能附加可靠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做出应有的判断,那么高价值的企业愿意接受审计。这样,市场会对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高的价格,对未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低的价格。最终未接受审计的企业也不得不接受审计,因而通过市场可以保证审计的供给。

3.理论评述。沃勒斯的理论显然需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基础上。当市场并不那么有效时,自然无法保证审计的“自发”供给。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的确存在对审计供给的制度管制,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必须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重点审计。有时政府出于加快市场效率化的考虑,强制要求提供审计,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市场培育初期,资本市场刚刚建立的时期,规定比如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由审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自愿聘请大事务所进行审计以向市场传递信号。

五、Cpa审计的期望差距

从上述的审计需求分析中看到,无论出于三种假设中的何种目的,都能推出公众期望高质量的Cpa审计,保证的财务报告公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初创时期,政府对上市额度、配股资格、保牌资格等都有很强的管制。在企业“取悦”政府管制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供给不是一种自发的来自如沃勒斯所说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满足政府管制要求的产物。企业只需要提供一份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审计师报告,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企业或已上市企业成本效益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在企业不需要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前提下,审计师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审计成本,甚至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即:降低审计质量。

这样,巨大的Cpa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公众不能通过审计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从审计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可靠的。当公众希望从审计的保险功能中得到应有的保护时,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进而低质量的审计不仅不能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没有效率。这些又进一步的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六、政府审计的期望差距

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从审计需求分析中可以知道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也应是强烈的,尤其是我国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较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计民生。公众理应对政府审计有更高的期望。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公众习惯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很少有监督政府的意识。同时,从产权理论来看,全民财产不能很清晰的划分到个人,这些财产所带来的利益相比较投资者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利益要间接得多,因而公众对这部分的利益得失较少关注。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很低。

20多年里,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300多万个单位,追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处理上交财政金额1400多亿元。从政府审计的供给来看,前面阐述的公共资源理论应该更适合解释。但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建设项目得不到审计,大量的非法收费项目得不到检察制止。很多种审计还开展得不够,特别是一些特别项目审计和常规审计,如预算外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虽然政府审计的供给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由于公众对其期望较低,因而期望差距并不显著。当国家审计署开始将审计报告公布于众时,这一行为大出公众意料。报告中列出被媒体称之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更是使公众震惊。

七、Cpa审计与政府审计期望差距之综合评述

从对Cpa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看到,政府必须引导激发企业和事务所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并在法律上保证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将带来巨大的赔偿风险。政府也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让企业向市场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取悦”于政府;让市场来区分不同质量的事务所,并使事务所的高质量声誉与高市场份额挂钩。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篇10

楼继伟副部长曾在《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经。”“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我国预算会计“一则三制”中有关会计报表的规定虽然较以前制度的规定有较大的改进,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究并分析政府财务报告改进必要性对于相关理论体系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我国迄今还没有一份能够集中、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政府会计信息,难以集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考核和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全面解除财务受托责任。尤其是作为反映国家财政情况全貌的预算报告和决算报告,内容量往往只够占用一两个报纸版面。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府财务报告内容比较分散

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但各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没有一套能完整集中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使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难以全面、系统地考核和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与此同时,政府也难以向人民代表大会等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全面解除财务受托责任。

2.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够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

现行财务报告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它只是政府会计的一个侧面,而不能充分反映整个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一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没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较粗略,即使是收支情况也未能与预算项目协调配合,难以充分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三、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1.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我国政府职能逐步转换的过程。新一届政府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纲领和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的目标。政府职能的转换,体现着以下基本精神:

(1)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包括各项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应当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政府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价,其中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3)在市场力量逐步增强、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逐步转换的情况下,人民与政府之间需要真正建构起委托与受托之间的关系,政府负有公共受托责任。

(4)政府的功能将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换。毫无疑问,实现上述政府职能的转换,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整个政府信息系统中,政府会计信息是政府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职能转换、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重要一环。政府财务报告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可以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群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因此,政府职能的转换要求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2.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财政部门开始循序渐进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考察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控等,都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与此同时,政府出于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等政府资金的提供者提供有用信息的需要(如纳税人对于政府资产管理的关注,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对于政府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关注等),出于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加强政府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报告制度。

3.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开始推行问责制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追踪问效,我国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在逐步建立起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对政府部门及官员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讲,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比如,如果要评价财政项目的有效性,就必须依赖于政府会计提供有关项目成本的信息和由项目所形成资产的信息如果要评价某一政府或者部门的工作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需要依赖于政府财务报告中所包括的营运绩效表和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信息等。

4.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是加强社会监督的需要

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信息也日益关注,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对政府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监督网。政府要提高自身的透明度,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也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标准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四、结束语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产品”,它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助于分析和评价政府的受托业绩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可以据此做出相关决策。政府财务报告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一座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信息只是散见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或称政府财政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政府报告中。我国在政府财务报告的构建方面,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摘要】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出发,介绍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职能转换需要、公共财政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加强社会监督等方法分析了政府财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存在问题改进

参考文献:

[1]李蕾,曹雨露.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模式的沿革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