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26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

1.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

pmHp项目的核心工作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聚焦于低年级儿童和尚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青少年期、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基础,许多个体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低年级的儿童入手,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筛查程序,尽早确定儿童有无问题,并开展积极的、适当的干预,以避免儿童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和固化,及早加以解决,在严重问题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干预工作。[4]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检测与筛查、干预辅导和效果评估三个部分。第一步程序是检测与筛查。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在开展pmHp项目的学校,心理学专家采用儿童情况调查表(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m,简称BiF)、课堂适应量表(the Classroom adjustmentRating Scale,简称CaRS)、健康资本调查(the Health Resources inventory,简称HRi)等心理学量表或问卷,并结合观察、记录等手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检测与筛查,把那些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或问题倾向的儿童筛选出来,当然,心理学量表或问卷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第二步程序是开展干预辅导。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共同完成。其中,非专业的儿童助理负责直接干预儿童,一般情况下,一名儿童助理负责10~15名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课堂行为问题等进行每周1~2次的干预活动。干预形式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干预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绘画、远足等。第三步程序是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工作主要由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评估的手段主要是相关量表的测量、儿童助理的评估、教师对儿童进步的评价和家长的反映四个方面。[5]

2.pmHp儿童助理招募与培训

pmHp项目由于推广得非常迅速,仅靠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很难完成这么多学校和儿童的心理干预预防工作,因此,pmHp项目招募并培训了大量的、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参与到项目中来。所以,pmHp项目的工作成员主要包括:专业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且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具体的分工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主要开展项目的策划、组织、领导等工作,比如,介绍与宣传pmHp项目的理念、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与筛查、制定pmHp工作计划、对非专业人士的招募、训练和督导等。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主要负责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6]关于儿童助理的招募、选择与培训是pmHp项目的重要工作。首先,儿童助理招募的对象与条件。不同的地区招募儿童助理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有大学生、有社区志愿者、甚至以有孩子的妈妈为招募对象。一般而言,pmHp招募选择儿童助理时,不是依据是否有高学历、是否有专业背景,而是依据个人素质、经验是不是适合开展儿童心理行为的干预工作。其假设是儿童助理干预儿童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素质,而不一定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先进的专业训练。在对儿童助理培训时,完全地强调和儿童建立温暖、包容性关系的重要性,这种假设对所有儿童都适用,无论其是否存在问题。[7]其次,儿童助理的培训与督导。儿童助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先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被招募为pmHp项目的工作人员之后,在正式开展工作前,都需要接受pmHp的培训。培训次数为10次左右,每次约1.5小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关系建立、提问技巧、学校适应问题干预技巧与限制、矛盾情绪处理等,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观看儿童干预的录像、演讲与讨论、模拟干预等。不仅在开展工作前儿童助理需要接受培训,在正式开展儿童干预的过程中,儿童助理也需要定期接受督导,督导也是通过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开展。

3.pmHp重视干预教师与家长

pmHp不仅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干预,还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这个工作主要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一是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干预。主要通过与校长、教师、校医等学校员工进行会谈。pmHp专业人员向学校员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pmHp项目,让他们了解pmHp的理念、操作流程及相关技巧。同时,pmHp专业人员也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pmHp专业人员会深入课堂听课,观察了解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技巧。也会与教师讨论课堂中儿童的行为表现、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并给教师提出一些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的建议和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通过这些措施,给儿童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与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针对家长的干预。这主要由pmHp专业人员与家长会谈而进行,会谈既有与单个儿童的家长,也有家长团体会谈,即把所有需要干预的儿童家长组成辅导团体,进行会谈。会谈的主题有儿童规则意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与树立权威等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情感、行为发展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让家长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情感环境和教育方式等,以协助pmHp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对儿童的干预效果。三是开展pmHp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会商。教师介绍儿童在学校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家长介绍儿童在家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让家长、教师和pmHp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共同商讨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效果良好。

二、pmHp项目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pmHp项目在美国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那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pmHp项目得到哪些启示呢?

1.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

近20年以来,教育部、团中央等教育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和系列活动措施,以加强和推进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所有大学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际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结,都非常重视。相对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能像大学一样得到重视与落实。事实上,无论是pmHp的专家,还是我国的学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应重视早期的检测与预防。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后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个性的特点和健康质量;二是高年级学生,甚至是个体成年后,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一些迹象,或者与早期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可以避免个体早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固化,早期干预也容易取得成效。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尤其是各基层中小学校,应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对低年级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检测、筛选并有效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低年级开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2.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工作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开展与落实,原因很多,缺乏专业的师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相关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但是,由于学校的编制等原因,要想按《指导纲要》的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pmHp项目在美国开展的时候,也没有要求各个学校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pmHp项目的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等工作人员并不是固定属于哪个学校,而是由pmHp项目总部招募、培训并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借鉴pmHp项目的部分做法,并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工作开展。具体来说,这种整合是比较现实的:由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牵头并联合各高校、协会等,整合存在于各高校、心理卫生协会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从各中小学校挑选一批热心于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思品教师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从高校中挑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培训,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心理学专家团队负责整个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对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以及每个心理学专家都要分工负责对某一区域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学专家指导之下,负责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在心理学专家指导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带领之下,到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心理测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这样,对于某一个中小学校而言,可以由一名心理学专家、2~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5~1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组成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深入。

3.有效调动学校资源引导教师和家长,干预微生态系统因素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2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第十九小学551700)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本文提出了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有效的、常规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心理辅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针对问题,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提供一些参考对策:?

一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于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五是采用小组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个别辅导,则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因此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赢得未来,我们要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引导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成功大道。

参考文献?

[1]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3

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科学喂养与合理营养,孩子在婴儿期是脑、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早期发展的质量将影响儿童的未来。所以,我们结合o~l岁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监测,把婴儿期保健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并对宣教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在2oo8年6月至2oo9年3月在我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o~l岁儿童(l6o名)及其家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8o名和对照组8o名,两组家长的生活环境、经济、文化水平等无显著差异。宣教培川的对象是儿童家长及其家属,贫血监测对象为o~l岁儿童(随家长分成两个组)。

1.2方法

1.2.1宣教的主要内容于2oo8年6月、2oo9年3月各举办一期儿童家长对o~l岁孩子的科学喂养与保健知识培训班,教育方法是由专业的儿童保健医师指导儿童家长参与互动的方式。宣教策略是儿保医师付参训人员讲解及答疑,强化培训、示范教学科学哏养的知识要点。具体程序为:首先儿保专业医师对学员进行学前问卷,其次是指导医师对o~1岁儿童科学喂养与保建知识向儿童家长作系统讲解,再由学员讨论、咨询疑难问题,指导医师对培训重点提问,最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评估。每期培训时间为6个学时,两期评估内容一致。

1.2.2儿童营养性贫血监测在对儿童家长进行婴儿保健知识培训前后均对两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血红蛋白测定,采用BaYeRaDViV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营养性贫血的标淮诊断o~l岁儿童是否贫血,并将结杲作出统计分析。

1.3评价

1.3.1家长由儿保科医师没计家长对婴儿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评估表,除家长的一般情况外,如姓名丶经济状况、居住环境、文化程度等,还包括以卞七个方面的内容:(1)婴儿期科学喂养知识,包括母乳喂养和辅食的制作与添加。(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3)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及表现。(4)出生一年内应完成的基础免疫项目。(5)对孩子卫生与保健方面,包括日光浴、空气浴、婴儿操等。(6)婴儿肺炎、腹泻病的管理知识。(7)婴儿听力、视力、智力方面问题的初筛方法。

在培训前评估一次,科学喂养与保健知识系统讲座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评估,然后比较接受培训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掌握婴儿保健知识的水平。

1.3.2儿童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对两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一次,干预后再检测一次,然后对比两组儿童的贫血发生率。

2结果

2.1对接受培训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以回答所学知识的对与错为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干预前后文化程度(x2=l.68)及身份(X2=o.62)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前两组对问题的回答也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在干预后对宣教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干预前有明显增加。除对婴儿期孩子的肺炎、腹泻病管理(p

非常显著性差异。

2.2o~1岁儿童营养性贫血发生率在宣教前后比较。干预前干预组的贫血发生率36.25%(29/8o),对照组38.75%(3l/8o),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干预组贫血发生率为25%(2o/8o),对照组32.5%(26/8o).干预组在干预后贫血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干预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著性差异(p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4

1儿童综合服务项目的基本内容

儿童综合服务项目(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ervices,缩写为icds)于1975年开始推行,当时政府面对儿童死亡率、营养不良和受教育不足等众多问题,考虑到将营养、健康以及教育等基础儿童保教服务综合起来进行实施,可能会比实施单一服务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经过小范围实验后,icds项目逐步向全国推行。该项目不仅把6岁以下儿童作为服务对象,还将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其他弱势群体如孕妇、哺乳期的母亲、缀学少女、15-45岁妇女等纳入服务范围,通过全方位的干预来促进儿童成长。

icds项目的主要目标有五个:改善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水平;为儿童心理、身体和社会性的适当发展奠定基础;减少儿童的死亡率、发病率、营养不良和辍学的发生率;实现各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与贯彻以促进儿童的发展;通过适当的保健和营养教育,提高母亲照料儿童正常的健康与营养方面需求的能力。

项目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向怀孕和哺乳的妇女及6岁以下儿童提供营养补充;向所有6岁以下儿童、怀孕和哺乳妇女提供免疫和健康检查服务服务对象与提供者与免疫项目一致;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咨询服务,尽早发现其健康问题及身体和智力上的缺陷,并建议有问题的儿童和妇女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为3-6岁儿童提供幼儿教育;向参加项目的所有15-45岁的妇女提供健康和营养教育。

icds项目服务实施平台主要为安格瓦迪中心(anganwadicentral),这种中心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基本上在每个居民集居地都有覆盖。安格瓦迪中配有一名工作者,大一些的安格瓦迪还有一名助手协助工作者,她们大都是当地接受过教育的妇女,经过申请及职前培训后进入到其中工作。她们是icds项目最基层的服务者,既要负责发放营养补充的食物、开展教育活动,还要协助健康工作人员实施免疫、健康检查服务,同时要记录中心的运营情况、服务对象的成长状况,并定期上交上级检查。①

2保证儿童综合服务项目有效实施的各项措施

2.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icds项目是由印度中央政府支持、各邦区政府管理实施的项目,从纵向看,它是由中央、邦区、地区、片区和村落分级实施,从横向看,由于项目服务的多样性,它又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部的妇女和儿童发展司是主要负责部门,同时社会福利部、农村发展部、部落福利部和卫生部等机构也在参与其中。

对于这样一个多级、多部门共同推行的项目,在管理、组织上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在项目推行之初,印度政府就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如规定人力资源开发部的妇女和儿童发展司是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免疫、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由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的公共健康司负责,国家公民合作与儿童发展协会负责全面培训项目工作人员,而安格瓦迪工作者也有更细致的工作职责。通过明确各方职责,同时在实施中对管理体制不断完善,icds项目在实施中得到了较好的组织保障。②

2.2加大财政投入,推进项目不断扩展

icds自1975年启动以来,作为印度政府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的重要项目,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在2005-06年度以前,icds项目中除了营养补充投入由各邦政府负责外,其余各项支出均由中央政府投入。中央考虑到一些邦资源不足、发展落后的情况,在营养补充投入中给予邦部分支持,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在历个国家五年发展计划中,都指出国家要对icds项目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其财政投入。如十一五计划就指出:“十一五”计划不仅要使icds得以普及,同时还要找到能顾及0-3岁幼儿的方法。在十一五期间,印度政府将在财政预算中对icds项目投入4440亿卢比,相比上一个五年计划的1039亿卢比,增幅不少。③

政府在投入中除了要保障正在运行的具体项目的实施,如物质的正常供给、工作者工资发放等,同时为了项目的普及,还要对新项目给予一定的投入。在项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数增加的同时,政府面对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2.3加强项目工作队伍建设,实现项目有质量的实施

安格瓦迪工作者和助手是icds项目中具体服务的实施者,虽然她们不是正式的教职员工,但她们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工作队伍的建设,在待遇和培训方面加以重视,确保建立一支稳定有质量的工作队伍。

在工资待遇方面,政府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作者的工资做出不断的调整,工作者基本工资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政府还利用奖金、资助等灵活方式,激励工作者的积极性,如根据工作经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工作者子女提供教育资助等。在其他方面,政府还通过为工作者提供统一工作制服、保险等福利措施,对工作者的工作给予肯定,保障他们的相应需求。在培训方面,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项目质量,政府也因此积极加强工作者培训。icds项目培训主要由国家公民合作与儿童发展协会负责,为工作者提供服务前的培训及实习,并且定期安排工作者进行继续课程培训。印度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大培训财政投入,使尽可能多的工作者接受培训,同时还对培训体系进行监测评估,确保培训的质量。

3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成效简评

icds项目自1975年启动以来,实施的项目在不断增多,作为项目服务平台的安格瓦迪在农村、偏远的落后地区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因此受益。如从2007年至2010年,icds项目下开展的子项目数由5829个增加到7015个,而安格瓦迪中心数则由84.47万个扩展到136.68万个,期间受益人数也有明显的增多,接受营养补充的6岁以下儿童从5818万增加到7510万,而在安格瓦迪中接收学前教育活动的3至6岁儿童也从3008万增长到了3550万。④

200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印度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了1.58亿,占总人口的15.2%,3-6岁的儿童为6000万,其中只有3400万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然而,在政府部门、志愿者组织、宗教团体和私人机构发起和组织的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中,由政府支持的icds项目提供的保育与教育,为印度儿童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注释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由于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造成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距离让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这些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就目前情况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学习动机说,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要么是为父母学,要么是为了走出家乡,这影响到学习的后劲和成绩。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

从情绪方面说,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

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自由放飞。

一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五是采用小组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个别辅导,则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寄托和安抚,才能有美好的内心世界。我们相信留守儿童内心充满了美好,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6

我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经2011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1年12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更加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新增了儿童与福利领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发展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服务设施,满足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系列目标,区妇联作为职能部门,积极作为,推进实施力度。“六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到乡镇学校看望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玩具等节日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

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信息库,对各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学生的资料。目前,共有留守流动儿童5000余人入库(留守流动儿童、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受暴力侵害儿童(尚有三个乡镇没有报齐材料)。全面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及时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情况记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积极争取省儿基会、爱德基金会等慈善救助项目,建立帮扶制度。为全县198名孤儿,每年发放资助款30余万元;为区30名特困孤儿款,每年发放3万元。积极申报“职教__班”,新增2个“职教__班”,每年发放资助款10万元。对上争取__省儿基会和__综艺频道联合启动“__音乐教室暨音乐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在__小学建成一间多媒体音乐教室,帮助50名苏北农村困境儿童圆音乐梦想,著名主持人__专程到__小学参加启动仪式,与留守儿童快乐互动。同时,音乐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计划争取资金15万元,在宋庄中心小学、__小学、欢墩石门头小学为150名困境儿童免费开展“五个一”培训服务。(一年的艺术培训、一次健康体检、一套优秀儿童读物、一次艺术夏令营、一次艺术展示。)新增“音乐种子”__班5个,完成资料审核、上报等相关工作,为476名困境儿童争取每人连续三年共1200元的资助款。做好市妇联“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争取“海生草”培训班3个(__中心小学、__中心小学,__小学),为90名困境儿童连续三年送去“六个一”免费公益服务。(一年的艺术培训、一次健康体检、一次夏令营、一次才艺展示、一次社会妈妈结对、一次城乡儿童“手拉手”)

发挥妇联“海妈妈驿站”、巾帼志愿者队伍资源优势,发动结对服务,全区女党员、女干部、女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结成“社会妈妈”、“家长”、“阳光伙伴”等形式的互助对子300多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指导、生活引导等爱心牵手活动。区国税局的“爱心妈妈”连续15年为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累计捐款20余万元,除了定期资助外,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爱心妈妈们带着书包、文具盒、铅笔等节日礼物看望孩子们,送去全体干部职工的一份关爱。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医生进校园医疗健康宣教现状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2-0016-03

analysisofthetrainingeffectivenessofthedoctorsintothecampusinSipingCommunity

XUXiaolin1,GUwen-juan1,CHenHua1,GeXiaomao2

(1.Sip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rein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92;2.elderlyHousein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urrentstatusofthe“doctors-into-campus”projectandexploretheprofessionaltrainingstrategy.method:12doctorswhowentintothecampusweretheobjectstobeinvestigatedbythequestionnairesurveyandcontentanalysis.thetrainingwillingness,acquirementprojects,trainingtimeandresultswereevaluatedwithpercentilescore.Results:94scoreswereconsideredasthepropertrainingtimeontheaverage.thesatisfactionwithteachingcontentwas91scoresaveragely.theteachingmethodssatisfiedwithanaverageof89scores.thepracticalityaveraged87scores.91.20%ofthedoctorsfelttohavelearntalot.Conclusion:thetrainingeffectivenessofthedoctors-into-campuswasobviousinSipingcommunity,someofwhichneedsfurtherimprovement.

KeYwoRDSdoctors-into-campus;treatment;healtheducation;statusquotraining;strategy

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校园医生的主要工作为: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为学生家长提供就医指导;协同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关注与筛查,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为学校卫生工作“1+5+X”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项目(1为健康档案;5为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控;X为校(园)卫生工作特色项目)进行指导,并记好《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做好医生进校园工作,关键在进校医生。为了解进园医师的培训需求,笔者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四平社区共有16所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进校园医师共12名。被调查的医师中,男4人,女8;年龄特征20~岁1人,30~岁4人,40~岁2人,50~岁5人;大专学历5人,本科学历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见习医生1人。

1.2方法

1.2.1进校医生培训方法

1)首先对进校医生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2)针对需求开展的培训[1]:①营养健康与发育、青少年眼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的预防、龋齿的防治、儿童腹痛、贫血的防治、鼻衄处理、发热儿童的处理;③日常生活卫生:远离,拒绝成瘾;食堂安全工作,幼儿膳食的合理安排;④幼儿青少年急救: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幼儿防窒息、幼儿跌伤的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⑤青少年心理卫生: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治疗、考试焦虑、考试相关的心理问题;⑥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师生沟通技巧、健康宣教方法。

3)培训方法“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形式在四平社区卫生中心进行,中间穿插实践活动;频率为每月1次;另外邀请专家在对口校园举办讲座、广播等,进园医师旁听学习。

1.2.2问卷调查和评估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3部分:1)进园医师的基本信息;2)进园医师培训意愿;3)进园医师培训需求项目。问卷共20个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于2011年2月,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集中发放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进校医师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为83.3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采取专业人员双人录入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进校医生对培训方式的要求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91.67%的进校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业务培训,8.33%的医师认为无所谓;在培训时间上,66.67%的医生选择每次培训时间在0.5~1h,75.00%的医生认为培训频次以每月1次最为合适;在培训的方式上,66.67%的进校医生选择授课形式,25.00%的医生希望上下互动,16.67%的医生乐于进行实战演练,25.00%的医生愿意进行经验分享,16.67%的医生希望采取研讨的形式。

2.2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进园医生在工作中会碰到与院内不同的困扰,希望就此展开相关的培训。调查数据显示:75.00%的医生希望培训少年儿童营养健康与发育的相关内容;50.00%~58.00%希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培训;50.00%的医生希望对沟通技巧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专业辅导;17.00%~25.00%的进校医生希望就青少年传染病防治、饮食卫生、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医疗服务平台的搭建等问题进行培训。

2.3进校医生对培训的总体评价

12位进校医生对业务培训的评价共5方面内容,由参加培训者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平均得分结果显示:培训的迫切性为91分;培训时间安排合适为94分;对教学内容满意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为89分,课程的实用性为87分。

2.4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评价

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进行综合评分,每项内容最高为100分。评分结果显示:营养健康与发育专题为71分;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日常生活卫生问题为69分;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置为54分;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为29分;

2.5进校医生培训获得的收益

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收获很大的原因是培训的内容及形式与进校卫生保健的实践紧密结合[2]。89.05%的进校医生表示培训长期坚持很有必要。

但培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43.00%的医师认为课程内容安排上缺乏逻辑性;14.02%认为是培训的组织安排不很恰当;14.07%认为是培训老师本身不了解社区卫生;71.21%认为是医生个人的问题。

3讨论

3.1进校医生培训效果总体不错

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市政府、市教委、市卫生局和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以“重视学校卫生,保障学生健康”为宗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医教结合、防保为主、专兼互补,加快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按照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总体目标是以“一块一专家分队”对接的方式,引进优质卫生专家资源,解决学校卫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科学育儿、科学宣教的能力;以“一校(园)一医”对接方式,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保障少年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聘请部分市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学、儿童保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团队由12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相对固定对接1个社区块,每月指导2次,实现“一块一专家分队”。2)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5~7人组成),与所在地段学校(园)进行对接。每位医生相对固定对接若干所学校(园),实现“一校(园)一医”。

由于社区医生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专业以慢性病治疗为主,因此对社区进校医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的进校医生也难以达到全部本科毕业的全科医生的人员配备要求。因此加强进校医生的培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评估,认为培训时间合适平均为94分;教学内容满意平均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平均为89分,实用性平均为87分,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对学校卫生服务起到了很大帮助,所以这次培训的效果总体较好,达到预定的要求。

3.2进一步完善进校医生培训的建议

3.2.1注重转变进园医师的观念

主要转变医师的两种观念:一是基本医疗观念,从“以医疗为中心”转为“以医疗保健、宣教为中心”的观念。二是转变工作方式,从单纯凭经验进行宣教转变为科学安排进园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培训中要增强医师对医生进校园理论的认识,使医师看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无计划性工作的习惯。同时,医师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培训中应加以充分利用。

3.2.2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医生进校园工作的价值在于有效的服务于广大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解决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问题。针对医师对进校园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不甚明确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培训理论应尽量贴近实践,能解决进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用为主。争取让医师在较短时间领会医师进校园的精髓,尝到用科学理论指导进园工作实践的甜头,以刺激医师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培训中,要重视医疗方法的一些细节内容,使医师对医疗、宣教工作计划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比如,为了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可以对现有医疗、宣教模式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进园医师的日常工作过程。

3.2.3青少年心理调适和幼儿营养是培训的重点

青少年心理调适、幼儿营养和生理是进园医师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恰恰也是医师的业务弱点,所以应该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中,应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各种服务对象,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加以详细分析。可以通过实例,使医师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培训中除了要提高医师的理论修养,还要重视医师的宣教、及沟通能力。详细阐述每一种沟通模式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增强医师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与应用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对现代媒体(比如多媒体计算机等)的操作方法加以专门培训。医生进校园开展培训,对校园里的保健老师提高相关医疗卫生知识有益处,老师也可接受培训,对学生健康可带来一些列好处;家长适时也可以接受社区医生的培训。

3.2.4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为转变部分医师对培训的消极态度,提高医师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纯理论灌输的讲座式培训方法。同时,医师进校园是一项新颖、复杂、多层面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医师不但要掌握相关医学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实践中渗透医疗、宣教的基本内容,使医师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理论的精髓,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医学原理与方法。这样,医师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比如,培训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操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医师得到实践锻炼,又可以使医师立刻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便于医师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培训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案例分析法,给医师提供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给医师提供医疗、宣教的正反案例,能激发医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医师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对具体的进校园工作情境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找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能提高医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瑶娜,陈泽铭,姚雪.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2009,117(20):828-829.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听障儿童康复;沟通技能;交往能力

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听觉发展、认知及社会性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不同母语的儿童都遵循基本相同的发展顺序。讨论听障儿童语言的学习,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找准影响听障儿童沟通能力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获得有效的康复方法。收到好的康复效果。

影响听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改善自身因素的策略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内部动力,是成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我们要增强听障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自卑,用乐观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大胆的走出家门与外界沟通交流。培养听障儿童自信心可采用以下措施: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信心,消除他们与健听人交往的心理障碍。要多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各项综合能力。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一个目标,引导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2.提高语言能力。

想要培养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听障儿童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那么听、说话能力的训练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不可缺少的。

听话能力的训练是加强聋儿语言交往的基本训练。让他们多听一些课堂用语和生活用语来进行模仿学习,同时可以借助看话作为听话的补偿手段。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话训练;朗读训练;故事复述。利用一些对话、故事情景让聋儿在课堂上感受生活中的交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要对听障孩子做好语言、言语、听觉、沟通技巧等训练,在训练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实践。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广泛爱好。

友好交往的前提是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从何而来?那就是有同样的兴趣。缺乏兴趣可能就会影响你失去某些交往的机会。所以每个聋儿都应该重视自己爱好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以更多人成为朋友,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

二、改善学校因素的策略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情境,激起听障儿童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对听障儿童来说用情境教学法能让他们体会到更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也做不了的事情,是他们参与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方式。而他们要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就必须要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并且要以角色的角度表达出来,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听障儿童开口说话的兴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情境教学要注重情感,老师要以爱心去征服聋儿,使之喜欢你,愿意和你学。教师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听障儿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舞台,使她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成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唤起人的兴趣,因此,新课初始,教学情境的设立一定要新颖,比如听障儿童的3-4分钟舌操,呼吸训练和发音基本训练,如果每节课训练内容都是一成不变的,听障儿童就会感到厌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每节课的训练都有所变化,使学生感兴趣。如呼吸训练,可让学生“吹泡泡”,你吹我吹大家吹,一会儿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泡泡吹出来了,泡泡在教室飞舞,非常好看和好玩。这样听障儿童在玩耍中愉快地,轻松地进行了呼吸训练。下一次呼吸训练时就改吹纸青蛙,闻花香,吹蜡烛等进行,这样孩子们就有一种新奇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愉快地进行了语言训练。

2.加强心理教育。

听障儿童的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运用亲切、灵活、恰当的语言,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儿童说出内心的苦闷,使其郁积的感情得到宣泄和疏导。疏导者要帮助听障儿童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重新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激发听障儿童与人交往的热情和欲望。

3.聋健合一。

学校应经常组织与同龄的健听学生联谊,可以组成对子互相帮助。和健听学生一起学习,游戏会让听障儿童消除心理压力以及自卑感,也给听障儿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但健听学生要有包容心,用积极的态度接纳听障儿童,杜绝歧视辱骂等现象的发生。

4.管理模式。

学校可以试着改变那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做到半开放式或开放式,让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采用走读的方式上学,家远的孩子则可选择寄宿。这样那些走读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人和事,并将信息传递给住宿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三、大力宣传,融入社会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9

一、成立留守儿童管护小组。

新学期一开学,学校迅速成立留守儿童管护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生活老师任副组长,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成员。利用报名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开展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要,建立档案。我校共有在校学生685人,其中留守儿童363人,占53%。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在各班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学校及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家长姓名、外出地点、经济收入、家庭住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主要表现等,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要求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能“一口清”,说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便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与相关人联系。

三、完善沟通渠道。

各班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融洽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相互距离,增加彼此信任。同时学校提供电话,设立“亲情专线”,让留守儿童能够随时与家长联系,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之间的联系,督促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学校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内学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特别是对住校的留守儿童更要关心,因其长期没在父母及监护人身边,老师要充当起父母的角色,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让其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制定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住校的留守儿童免费提供脸盆、毛巾、饭盒,安排专人管理,深入宿舍指导学生妥善安排一周生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并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形成关爱的工作合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五、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是心理问题,学校要求教师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施以更多的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留意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教师在和留守儿童交流时,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六、启动关爱工程,结成帮扶对子。

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社会责任心较强、家庭经济条件教好的党员干部作为“家长”人选。同时,发动农村、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人员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采取“五老”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组建“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等方式,切实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护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0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40例肥胖儿童均为2008年参加我院举办的夏令营活动的儿童,其中男30人,女10人,来自我省各地的亚健康人群。根据最新亚太地区肥胖标准以体重指数(Bmi=kg/m2)[2]对肥胖儿童进行诊断:其中超重1人,轻度肥胖3人,中度肥胖18人,重度肥胖18人,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7岁,平均年龄10.89±2.16岁,平均体重61.125kg。Bmi平均值27.42。

1.2方法

肥胖儿童夏令营为期10天,营地为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优秀营地之一-长沙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雨花营地,工作人员为我院儿童保健所健康专家2名、主管护师2名、营养师1名及雨花营地全体教职员工。本次活动严格按照儿童健康专家开出的健康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进行训练,以营养和运动处方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指导,行为矫正为关键;由家长、儿童、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

医院专业人员在开营前一天和结营时分别对40名肥胖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的测量。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体重计和身长(高)计。身高精确到0.1,体重精确到0.1。

2综合干预措施

2.1营养处方

2.1.1制订营养处方

由营养师制订肥胖儿童饮食治疗原则、饮食治疗注意事项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同时按照重度肥胖热能摄入比正常同龄儿童-500~600kcal/日、中度肥胖一300~400kcal/日、轻度肥胖一200~300kcal/日为每位肥胖儿童制订食谱。

2.1.2根据每日总热能摄入量合理选择各类食物及量,保证蛋白质占总热能的20~2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45~50%。蛋白质食物来源上尽量选择含蛋白质高而脂肪低的高生物价蛋白,如牛奶、鸡蛋清、鱼及其它水产品、瘦牛肉、禽类,以及适量的瘦猪肉、豆制品。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具有减肥作用的瓜果,如韭菜、芹菜、冬瓜、黄瓜等;限制脂肪的摄入,采取用油少的烹调方法,每日烹调用油25克;限制零食及糖果。

2.1.3三餐合理分配

注重早中餐质量,减少晚餐摄入量,考虑晚餐太早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所以每天晚上八点喝一杯酸奶或吃一个水果。禁止肥胖儿童自行购买零食。进食时强调细嚼慢咽,规定进餐时间20~30分钟,不得提前或推后。为了防止饮食量骤然减少肥胖儿童难以接受,我们遵循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的原则,3~4天左右减到食谱中的量维持,同时热量低、用油少的蔬菜一般不加限制。

2.2运动处方

2.2.1制定运动处方

根据肥胖儿童不同的个体特征,如儿童的兴趣爱好、肥胖程度、个体的承受能力,健康专家为每位肥胖儿童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时间、次数、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强度和目标。

2.2.2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包括动员脂肪消耗的有氧运动--爬山、跳绳、健美操、中快速步行、游泳;亲身体验的实战演习--无线电电子猎狐、夜行军、高空飞索等;培养团队意识的野外生存训练--野炊、拓展训练、露营;拓展思维、培养实战运用能力的模拟野战;体验创造与成功的陶艺和细木工;培养急救技能的紧急救护。

2.2.3实施运动处方的步骤

运动处方的实施由雨花营地军事教官全程指导及监督执行,首先着重培养肥胖儿童对运动的兴趣,从动手运动开始,如陶艺,细木工,让肥胖儿童从创造和成功中提高对运动的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氧运动,如跳绳、跑步、健美操、游泳、爬山以及野外生存训练,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最少不能低于30分钟,以后再根据儿童的适应能力增加运动的时间和次数,每日累计运动训练时间为3小时,而且在运动过程中穿插一些游戏和比赛,让肥胖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锻炼,使肥胖儿童不至于对运动产生厌恶和害怕的心理而终止运动。

2.2.4评估

夏令营期间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由随队护士对肥胖儿童测量体重,并绘制体重曲线,健康专家根据曲线图对运动计划进行修改,帮助肥胖儿童完成运动计划,达到预期目标。

2.3健康行为处方

2.3.1生动活泼的健康讲座

每周3次的专题健康讲座,采用的是互动式教学,讲解儿童肥胖的危害,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保健,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以及男童的单纯肥胖性发育不良等。并将肥胖儿童的疾病知识、饮食治疗、控制体重的方法,编写成童趣盎然的小册子与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肥胖儿童,让其更进一步的掌握和巩固健康讲座的知识。

2.3.2行为矫正

导致儿童肥胖的不良行为包括长时间看电视、上网、吃零食、睡懒觉、贪食等。行为矫正是帮助每个肥胖儿童找出自己的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并加以调整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3.3培养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夏令营期间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的军事化训练,早晨六点半起床,午休两小时,晚上九点半就寝,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肥胖儿童建立了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

2.3.4自理能力的训练

培养肥胖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小胖子夏令营的必修课程。夏令营期间,肥胖儿童一改以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生活方式,必须自己动手打扫并保持营房的整洁,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被褥、刷洗餐具、洗衣服以及个人卫生,把日常劳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项内容,这不仅是肥胖儿童运动减肥的方法之一,也培养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2.3.5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指导

肥胖对儿童心理造成的损害,已有不少文献报道,表现为肥胖儿童的妥协性、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感觉差[3]。在小胖子夏令营期间,首先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在夏令营的篝火及生日晚会中,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肯定自身的价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肥胖儿童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健康心理指导。2.3.6家长学校

小胖子夏令营在结营时主办家长健康教育学校,由儿童健康专家与营养专家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每个儿童开出一周家庭食谱,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儿童肥胖症的危害和健康饮食模式,掌握帮助孩子控制体重的正确方法,从心理上重视并积极参与到肥胖儿童的健康计划中来。

3结果

夏令营40例肥胖儿童,通过10天综合干预后,平均体重下降至58.825kg,体重指数平均值下降至26.39,人均减重2.3kg,最多的减去5kg,多为重度肥胖者,体重无变化1人,增加0.5-1.5kg2人。不同程度肥胖儿童综合干预后体重变化情况见下表:

所有肥胖儿童在饮食控制和训练期间未发现头晕、疲乏无力等任何不适和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肥胖儿童在夏令营中,增强了自信心,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理念,改变了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讨论

肥胖儿童夏令营是通过科学的饮食控制、增强运动量,辅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及行为纠正对肥胖儿童不良行为和习惯进行短期的综合干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肥胖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饮食观念和科学的减肥方法,建立健康向上的信念。虽然本次夏令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增加运动、控制饮食都要求孩子有较强的毅力和控制力,家长若对此不予支持或经常给予不必要的食物诱惑,则孩子极易退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中,使减肥方案难以进行[4]。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肥胖儿童在家控制体重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本次40例肥胖儿童中,通过综合干预,37例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减重无效,1例增加0.5kg,1例增加1.5kg,其原因可能与病理性肥胖有关。

由于儿童热能摄入除需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外,还需用于生长发育,故增加运动,适当控制饮食和调整饮食结构被视为是儿童控制肥胖的首要措施。因此,我们希望家长因势利导,鼓励和帮助孩子,不要过于娇纵,也不要横加指责,使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主动配合饮食控制,以健康、乐观的态度战胜肥胖。

参考文献

[1]蒋建华、刘金萍、郭金兰、张金霞.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杂志2002,12(4):313-315.

[2]方立珍总主编.让儿童远离肥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3]蒋竞雄,惠京红,夏秀兰.肥胖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心理损害[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