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39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1

关键词:技校教师;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6-00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对于一所优秀的技工院校,没有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无法想像的。因此,技工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教师增强自我修养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2

关键词: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56-02

“修养”的含义很广泛,概括说,主要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等方面,自觉进行的学习、磨炼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引申到课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这一概念则主要指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在教学言语道德意识和教学言语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教学言语道德品质和达到的教学言语道德境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师生言语道德水平的内在条件,而师生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具有自律性和自觉性。

一、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具有完美的教师素质,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是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也是教师自身作为生命体不断成长的需要。由于社会的前进,任何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需要发展变化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水平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而这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必须通过教师自身在具体的教学言语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修养才能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言语行为中,如言语歧视、言语侮辱、言语冷漠等,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有损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利益,更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利益。必须加强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只有做到了言语道德修养,就会更好地在职业道德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教师。

2.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教学中师生的言语道德行为对学生的道德影响乃至智慧提升的作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要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师生的言语道德修养不可少。一是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而青少年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等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极具可塑性和仿效性的。教师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故而,教师的言语道德水平,也决定着学生的言语道德水平。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最基本的言语道德修养,那么很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你的学生自我教育要求你有一定的教育作风……如果老师不时对这个或那个学生大力恼恨并让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表现为大声呵叱和气愤下随意惩罚学生,力图最厉害地训斥他,那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我教育。”[1]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言语道德修养,怎么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呢?更怎么能教化学生呢?二是学生的言语道德修养对自身言语道德的影响。言语道德水平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好坏的重要部分。如果说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是影响学生自身言语道德水平的外在条件之一的话,那么课堂上学生自身的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学生言语道德水平的内在条件。因此,要真正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具有言语道德的时代新人,还必须有一定的言语道德修养。

3.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与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传统应试教育区分开来,体现了注重人伦精神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师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师生提高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做指导,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将很难进行。赞可夫在谈到对教师的要求时也说道:“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受过很好的师范训练,具备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性。”[2]而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理论知识是指导自己言语道德健康成长的方向。因此师生在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时,必须要学好一定理论。

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为作为一门研究伦理道德起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必然包含着对言语伦理道德的科学研究,它指导着教学言语伦理道德的研究方向。学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师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前提内容。它不仅是师生学习、理解教学言语道德要求的重要依据,而且能够帮助师生加深对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意义的认识,进而增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其次是语言学尤其是教学言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习语义学、修辞学、语境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打好语言的功底,提高职业技能,还能更好地使教师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更好地进行。而对于学生来说,语言学理论知识不但是其整个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还能帮助他们深刻了解语言使用的规律,提高自身言语修养。再次是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这是直接影响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师生要认真学习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容,并经常用这些原则和规范来评价自己、审察自己在课堂中的言语表现,从而积极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除了学习以上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与教育伦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内容。

2.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实践

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过程,不仅是学习教学言语伦理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积极在教学实践中锻炼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是理论学习的基础,是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路径。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一些关于教学言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是重要的,但实践的作用更为重大。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学而于行之而止矣”。(《荀子・性恶》)指出学习了以后还要实践躬行,用实践结果来检查自己的言语道德意识和言语道德行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弱点,才能不断深化自身的言语道德修养。蔡元培也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3]实行才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根本标准。因此,师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言语互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言语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到进行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进而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教学言语的道德素养,这也是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目的。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积极参入课堂教学互动实践中,多交流,多沟通,互相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言语修养。

3.加强教学言语道德的内省意识

所谓内省就是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无过失。我国自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就重视这种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论语・颜渊》中提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提倡“内省”、“自论”。孟子用“存心”对内省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宋明理学家继承了孔孟的“内省”的修养方法。程颐提倡“诚敬”、“致和”、“集义”,王守仁主张“致良知”的方法。虽然这些都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它强调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今天我们强调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内省意识,正是以辩证的眼光看到,教学言语道德修养不但离不开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也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它是不断提升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推动力。内省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一个很高的境界,只有做到内省才能在教学言语道德修养过程中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其修养的自觉本质。它使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从外化变为内化,是教学言语道德不断成长的表现和结果。

做到内省首先要在学习和实践前做到自查,自查自己的教学言语行为的善恶现状。其次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语行为是否符合教学言语道德标准,再次就是在学习和实践后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合理妥当。内省对于教师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衡量一名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省程度如何。在对教师的修养水平的看法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4]因此,内省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学生若没有一定的言语道德内省意识,不但很难提升自己的言语道德修养,而且会影响其言语道德的成长。

总之,加强教学言语道德内省意识是进行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关键的一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加强内省意识,敢于攀登这言语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08-209.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33-234.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3

【关键词】干部;作风;建设

如果说道德素质是人的内在自我修养,那么作风就是这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也就谈不上个人的作风建设,前者是内容,是本质,后者是形式,是表象。只有高尚的道德素养的人,才会有良好的个人作风体现,也才能展现个人的人格魅力,这应该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本文拟就对道德素质的认识和思考来阐述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1.道德素质修养在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作风建设和提高修养应该属于有理想、有追求的境界,属于自我道德意识的要求,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是通过自我修炼来提升思想境界的高层次、高境界的表现。

1.1道德素养是中华文化德治精神的内涵

季羡林老先生在和总理聊天时,谈到“良知良能,乃国之魂魄”,他认为道德是国家的灵魂和民族精神。在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中也曾讲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他认为道德问题已经是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诸此种种,都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1.2作风建设与道德素养的归属范畴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到底应该划归道德范畴,还是法律范畴?还是二者兼可?严格地来讲,作风建设应该属于两个范畴的综合,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从道德范畴来认识和理解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主要缘于:

一是符合孟子性善论的儒家思想逻辑和人心向善的本能倾向。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表明他是以人心中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为人性。

二是提高了领导干部追求的层次和境界。基于人心向善的本能倾向认识,我更愿意从道德意识的培养、自我约束和个人修养等这些内在素质来思考领导者的作风建设。

1.3领导者不良作风的道德思想根源

21世纪是一个讲究领导者自我修炼的时代,道德自律就是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塑造。

一是个人思想深处遗留的封建社会“官本位”、“家天下”的陈腐观念,使一些领导者的道德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范,从而对群众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畸变,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成为腐化堕落腐败分子。三是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世界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经受不住名誉和地位的考验促使这些人的私欲膨胀,进一步加剧了道德缺失。

从这些方面分析,我认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自我修炼和内心道德意识的培养。有了这种内在的约束力,我们讲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等就都有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道德素质的基本构成和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作用

2.1领导者道德素养体系的基本构成

领导道德和一般道德规范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不同之处。其共同点表现在:领导者的道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遵循发生论的一般规律,即社会道德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即由角色主体性和行为主体性到认知主体性,最后达到一种道德自由的理想境界。

以人为本——就是要摆正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这是领导者最高的道德境界。具体来讲,就是要一切从下属或群众的需要出发,全心全意服务员工,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全力以赴做到公司倡导的“四个千方百计”,这是对领导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公正公平——处事公平,是对领导者道德的起码要求。公正,就是要按照科学的道德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大多数人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客观、透明和正确地处理各种冲突或矛盾。

修身养廉——“廉洁”,领导者道德的底线伦理规范,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在中国传统的官德中,廉洁被视为“为官之宝”,“为政之本”,廉洁是高层次道德所包含的重要道德内容,底线伦理道德规范是实现高层次道德的先决条件。

诚实守信——诚信是用来调节所有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人品修养、做人的根本准则。诚信是实现领导的基础,是维系领导和被领导者关系的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2.2领导者道德素养对作风建设的作用

当前,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活动日益呈现出与传统领导完全不同的一些特点,具体来讲,领导者道德素养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功能。上行下效是道德运行的通则。领导者这一社会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相比,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组织、控制的地位。因此,领导者道德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体性道德。

(2)规范功能。领导活动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和在被领导者自觉服从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诸多要素中,领导者的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凝聚功能。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和作用对象等因素构成的,领导者的伦理规范主要体现在领导者如何去处理对人、对自己、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上。只有严格自律、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等较高的道德素养,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发奋工作的良好氛围。

(4)协调功能。在社会系统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或行为方式都会有一些差异;但当领导者通过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道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即“依靠一种无形的规范或约束力”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公正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化解矛盾,从而达到行为的一致性。

(5)保证功能。各级领导者是组织形象的直接体现者,人们总是从各级领导者的道德言行中感悟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以此来认定并调节自己的行为。

3.提高道德素养的途径

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最重要的道德素养就是忠诚于企业,善爱于员工,勤勉于工作,感恩于组织。因此,提高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勤于实践和不断超越自我。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善于学习。一定的文化理论水平,是加强文明、理智和高尚道德修养的基础。

(2)要勤于实践。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实践过程。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4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及一切教育工作人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014年9月9日上午,与参加“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亲切交流,勉励他们扎根西部,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讲话,给全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总书记的讲话,放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正当其时。

一、社会转型,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郑重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增强广大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道德的教师,就是具有专业伦理和道德人格的教师”。[1]“面对社会转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具备必须的素质”。[2]这必须的素质,就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既需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需要提高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就需要加大加强对全民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最终全面胜利,当然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兢兢业业,全身心育人。既要通过教育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也需要提升本民族的道德修养。学校是进行全方位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成效如何,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二、急剧变化的形势,急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动,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泥沙俱下。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宣扬西式民主,公然抨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的大力宣扬西方文化,漫无边际地诋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当然,还有职业倦怠所导致的偏激言论和错误观点,[3]在日常课堂上肆无忌惮地生长。这些问题不但不利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原则背道而驰。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顺利执行,不利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当前情况下,在我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可谓刻不容缓。

三、教育变革的背景,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势在必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需要专注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而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育技能,崇高的教育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修为,良好的为师风范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等,都是构成当代教师素质的必备要素。其中相当部分都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所涵盖。可见,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终归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素养的希望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依托

中共中央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6-0010-03

一、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所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业务素质、育人意识、平等意识、情感意识等。业务素质是指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风严谨和创新精神。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的“健康第一”,重要任务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塑造身心健康,专职使命是传播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育人意识是指体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寓师德内涵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师德修养一要讲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互动对话,清除支配观念;二要讲发展,善于创造条件,展示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共同发展;三要讲宽容,不搞‘单一模式’,有容人之量,能宽待学生。”[1]平等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区别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激励学生、善待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学生人格上的完全平等,杜绝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和讽刺挖苦,以免侮辱学生的人格,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进行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情感融入教育全过程。“情感教育是一种独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把人的内在情感动员起来,使之融汇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更深层次反映学校道德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人的自我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范式。”[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与表情变化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活动内容。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所掌握技术动作的具体情况,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刻苦练习的愿望,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体育教师要关怀、信任、承认和尊重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指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四个方面。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缺失现象仍不鲜见,究其因主要是体育教师的自身责任心、思想理念、主观情感、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造成的。

1.高校体育教师具备的师德修养

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包括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较高主要体现为:首先,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教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据调查,96%的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较高,没有不备课就上课、上课接听电话、无故缺席、换课以及不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不良的现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与时俱进的。其次,体育教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据调查,97%的教师尊重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地、平等地对待学生;为人热情、诚信待人、为人师表、仪表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再次,体育教师道德情操高尚。体育教师道德品质整体上还是很好的,据调查,99%的体育教师不会以貌取人,不会因家庭背景的异同区别对待学生。最后,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教育知识,还能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2.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缺失的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仅有3%-4%的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敷衍塞责、态度不端正、个人品行低、教学能力差。体育教师的自身责任心、思想理念、主观情感、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其一,高校体育教师责任心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少数体育教师缺乏教学责任心,疏于对学生思想品行的教育和对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不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不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差、工作散漫和随意。其二,高校体育教师思想理念影响师德修养。少数体育教师思想理念是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锻炼好学生的体能和提高技能,疏忽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品德对学生的影响,缺乏以身作则的思想理念。这种思想理念容易导致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气过分严厉、语言过于粗俗。其三,高校体育教师主观情感因素影响师德修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双向互动,也是师生与学生的情感、兴趣、能力等心理的相互交流。体育教师教育情感形成与学生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及动作示范,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技能掌握程度。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感、亲切感、信任感。不良的情感催化下,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就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在不佳情绪状态,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高尚情操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四,学校的管理体制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一些高校忽视了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对教师的思想素质监控以及教师个人品行的监督不够,缺少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也有一些高校对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没有具体的目标、计划和培养措施,很少开展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没有改进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意识。还有一些高校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法规,从而出现了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不能提升的现象。其五,社会风气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社会上的一些腐败思想、一些消极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尤其对于部分立场不分明、思想觉悟非常低的教师就很容易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职业道德败坏行为。

三、高校w育教师师德修养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要培养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解决体育教师自身责任心问题、思想理念问题、主观情感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以及社会风气问题,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注重践行慎独修身,高校健全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水平。

1.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责任心

高校不仅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更要加强师德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三育人等活动,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3]。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成家立业、抚养幼子以及赡养老人等问题,多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排忧解难,使其毫无顾虑、大胆的开展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

2.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

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觉悟水平和意识形态不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敬业精神不强。要加强教师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加强文化底蕴的培养,提醒其对自身师德要严格要求。要杜绝上述现象的出现,彻底解决教师思想问题。高校必须及时掌握体育教师的思想动向,认真分析、总结教师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素养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

3.鼓励教师注重践行慎独修身改善自身情感

教师要学会自我约束,注重践行慎独,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保持个人品行的操守,达到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要坚持内外兼修,既要加强内心的文化素养,又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不仅要拓宽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更要拓宽语言学知识和美学知识,不断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水平。塑造良好形象,要求青年教师穿着整洁,体态大方。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培养其高尚的品德、道德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端正作风,品德高尚,而且要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工作中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4.健全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高校要完善激励机制,帮助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确立严格的教师师德修养考核机制,实事求是地定期考核,把考核结果当作岗位聘用以及职称晋升必要条件,从而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4]。此外,高校还应进行物质激励。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对优秀教师给予激励。对于那些在教学方面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增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动力。

5.积极开展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水平

学校可定期举办教师师德修养知识竞赛活动,如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教育法知识竞赛等,促进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还可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促使体育教师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使体育教师自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学校还可通过提供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交流,促进师德修养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积极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加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体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再兴.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4-6.

[2]毛豪明,周黎.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研究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6(4):27-29.

[3]张云波.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研究[J]商,2013(7):337.

[4]贾丽媛.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3(12):104.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6

关键词:旅游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因此培养基础知识较硬,专业道德修养高的旅游人才就成为旅游职业教育者的首要目的,因为只有使我们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处于优势,才能在以后的竞争出脱引而出。

1旅游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旅游职业道德就是旅游专业人员在旅游行业活动中应该严格遵守的旅游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于旅游职业素质要求就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仪容、仪表。这主要是指人的外表和容貌。②仪态。仪态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日常和生活中的行为举止。③礼貌。礼貌是旅游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之一,它主要要求旅游人才学会微笑服务和敬语的使用。以上三个方面是最为基本的对“准导游生”的要求,旅游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此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较好的服务态度和意识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2旅游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

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前行离不开当地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旅游城市中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与此相关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提高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现在的旅游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2.1旅行社恶性竞争由于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的较快的增长,旅行社逐步增多,形成了一定意义上旅行社利润的缩水,这就导致很多的旅游社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不注重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他们之间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为了盈利,出现恶意的竞争,最终导致旅游业的不健康发展。

2.2导游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由于旅游也属于服务业这就导致许多的旅游服务人员认为只要他们懂得基本的服务内容就行不需要较强的知识文化,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要积极的改正,因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文化的旅游人才以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3加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修养势在必行

加强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推动我国的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旅游专业职业学校应根据现代社会中旅游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达到优秀旅游人才的目的。

3.1加强旅游专业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老师是学生的向导,是学生接触旅游行业知识的第一人,老师的言行举止、道德素质等行为都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个知识丰富、提倡礼貌礼仪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学生一定会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作用,因此我们要向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就是要强化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保证老师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课堂上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2改革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变能力随着我国旅游模式的多样性,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模式的发展了,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为主过渡到以体验式的教学为主,利用课堂增加学生的动脑筋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能力,以此适应他们未来的岗位需要,达到市场化的教学。

3.3营造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环境和氛围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及提高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互动,经过学生的日积月累形成的。作为职业教育学校我们要积极的提供完善的、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爱旅游事业、爱学校的高尚情操。具体我们可以建立学生与社会旅游企业的互动帮扶机制,旅游企业积极的提供适合学生的旅游体验职业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旅游职业的了解,促进他们对于旅游事业的热爱,同时学生也能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科学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3.4加强旅游专业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旅游专业必须强化文明教育和文明训练,为振兴旅游事业,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代新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文明是旅游产品价值的充分和必要的构成部分,文明教育是旅游培训教育的“基本功”,要从最寻常,但又是最重要的谈吐、礼貌、举止、服饰和卫生习惯做起,成为职业行为习惯,使旅游行业真正成为文明礼仪的窗口和楷模。同时,可以根据专业开设的一些旅游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培养文明素质,帮助学生塑造文明形象。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7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34-01

小学是学生迈入到学习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自身发育并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所有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去影响,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会模仿和参照教师的做法,所以教师担负着引领和指引的作用。同样,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出色的表现也让教师获得心理的满足和成就感,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品质。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学校的立校之根基,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领路人,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

1.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出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当孩子踏进小学校园后,教师就要承担对学生引导和教育的重担。学科在整个小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小学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良好的师德修养,才会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从而才会用心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更好地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不断努力。

1.2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学生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希望,保证他们健康的成长就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树立保障。而对于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是世界上美好的象征和代表,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日常教学中,重视教师师德素养的建设,通过发挥自己真实的能力,深入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保证学生在健康环境下成长。

2.新常态下师德修养面临的局势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而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则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理念。小学时期是整个教育开展的出发点,是一个黄金时期,小学生对教师的膜拜和模仿也符合年龄的特点。当前,网络新闻中不断被曝光的小学教师的丑闻让我们不得不重提师德素养的问题。怎样在新世纪为我国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3.小学教师良好师德的建设途径

3.1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要保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依靠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

3.2为师德修养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为了能够保证教师师德修养顺利完成,可以将师德修养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提倡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尊重宽容的校园氛围,对优秀的师德事迹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平台的优势,用鲜活的事例、身边的模范去感召每一个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德修养。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是师德的培养的保证,是师德工作推进的前提。

3.3不断强化教师育人的职责。人们一致认为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往往都是付出自己所有,全部为了孩子,教师就像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作为小学教师,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开心地去学习。小学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学生。

3.4制定规范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

3.5重视教师待遇的公平性,为教师师德修养提供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路人,从小学时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有益无害。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师德的标准时刻警醒自己,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才能培养正确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5,34:186-187.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8

关键字:国学;领导干部;官德修养

在涉及我党发展历程、执政等方面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熟知国学的领导干部身影,这种现象充分表明了我国民众将领导干部与国学某种程度上视为一体的社会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干部却存在着国学沉淀不足的问题。国学本身蕴含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在多次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了领导干部需要“研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内容,为此我国领导干部必须在国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官德修养。

1国学与干部修养的结合点

为了能够较好的通过国学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我们首先需要抓好国学与干部修养的结合点,笔者就儒家、史家、道家、文学四方面经典入手,分别对四方面经典经典与领导干部修养提高的结合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通过儒家经典构建道德防线

儒家经典作为国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领导干部在国学学习中必定会设计的内容,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领导干部就可以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构建出自身坚实的道德防线。在儒家经典《大学》中,开篇便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而《论语》中孔子则反复强调“仁”这一人类的到的原则,这些内容充分表明了儒家经典对于道德的阐述的深度,领导干部可以在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中明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道德准则,并通过这些道德准则构建自身的道德防线,这样就可以保证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不会出现道德性质的错误。

(二)通过史家经典洞察人心权谋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称得上是最为注重历史的国家,这也使得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无数的历史典籍,所以领导干部在国学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对史家经典的学习,提高自身洞察人心权谋的能力,以此更好的为国家、人们提供服务。《战国策・赵策一》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新唐书・列传二十二》也提到了:“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的内容,作为一个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党派,我党干部自然也需要从史家经典中正确把握现在,并更好的展望未来。

(三)通过道家经典保持身心健康

据相关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我国领导干部中有95.6%的人群经常会感受到压力,有51.8%的人群认为自身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造成了很多领导干部出现心理疾病,所以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领导干部就可以通过对道家经典的学习,以道家思想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道德经》中提到的:“静为躁君。”“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等内容都是道家对清净的解读,这种解读号召人们停下来、静下来、通过思考回归本我,这样就能够使领导干部的身心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此外,道教本身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我国当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有着极为深层的联系,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对《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济典籍进行深入解读,更好的透彻我国当下社会建设的发展需求。

(四)通过文学经典提高文化素养

在领导干部的国学学习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国学经典外,领导干部还可以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对《诗经》的学习中,领导干部能够从中汲取汉字初成时的伟大力量;在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中,领导干部能够领悟身处困境中儒者的大爱;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领导干部能够领悟那种甘愿赴死的爱国情操。对于这些文学经典的学习,都能够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更能够保证领导干部从文学经典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使其更好的为我国政府与民众提供服务。

2如何通过国学提高干部的官德修养

上文中我们透彻了领导干部国学学习与自身修养的结合点,而在下文中笔者将对如何通过国学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进行具体论述。

为了能够通过国学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领导干部就可以寻找一些专门用以于领导干部修行德行的书籍和经典,例如《论语・为政篇》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讲的就是以道德教化为原则的从政手段,这种手段虽然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纲领,但其本身的内涵能够起到提高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作用;而在《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提到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俱尔瞻”更是强调了为政者官德修养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在这一典籍的学习中触类旁通之下,就能够对自身的官德修养进行反思,进而设法提高自身的官德修养;而在《左传・桓公二年》的“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的内容中,领导干部能够通过这一内容明晰为政者官德修养对自身国家治理效果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学习将激发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使其不断提高自身官德修养水平,在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提高中,其具体的工作职责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并将切实推动我国政府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结论

国学的学习本身属于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同样也不例外,为此领导干部理应合理安排自身的国学学习时间,在不影响自身工作、休息的前提下,保证自身手不释卷、学无止境的进行国学的学习,并通过从国学中汲取的营养,更好的为我国人民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日高,廖晓明.建议领导干部学一点传统文化[J].当代江西,2008(7):34-35.

[2]雍歌.国学智慧与素质教育[J].都市家教,2011(11):77-78.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9

一、网络文明公民塑造对儒家道德理想人格的借鉴

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于塑造健全的网络人格,即网络文明公民。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社会,但如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也需要良好的秩序才能正常运转,这需要网络公民们讲究网络文明,成为网络文明公民。网络理想人格是新型的理想人格,既不是完全延续传统人格,也不是全盘抛弃,可以批判吸收儒家理想人格的精华,结合网络的特点及时代的需要塑造出既有强烈时代性,适应网络的特点、规律,又具有广泛性,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的理想人格。

儒家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塑造理想人格—“君子”。君子指道德高尚,精神境界不俗的人。儒家对理想人格有多方面的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是仁、智、勇。孔子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或、勇者不惧”[1]。“仁”是构成君子人格的基本因素,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由仁出发派生出君子必备的品德,如重义轻利、中庸、诚信、守礼、孝等。儒家理想人格的精华,表现了人性中的共同的崇高的东西,在其封建外壳下不乏合理因素,儒家的“君子”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在塑造网络文明公民过程中值得借鉴,转化为网络文明公民必备的品质。

首先,具有仁爱精神。儒家讲“仁者爱人”。爱人即有良知、有同情心、懂得尊重他人、关怀他人。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与便捷的工具,使得人们的交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由于交往的匿名性特点,使得网络交往犹如一场假面舞会,易导致责任感、荣誉感德弱化。这种情况下,网络文明公民要具有“爱人”的精神,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

其次,明辨真伪。孔子讲“智者不惑”。“智”指有智慧,含有在道德问题上能明辨是非的意思。网络社会是一个日益膨胀的万花筒,在其中充斥着谣言诽谤,黄毒,各种各样的网络陷阱,网络海洛因。形形色色的诱惑使人们一不小心便身陷其中,这需要网络公民能明辨是非,从而远离恶,追求善。

第三,遵守礼节制度、道德规范。孔子认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克己复礼”,“礼”包含有礼节制度、道德规范的意思。目前政府、计算机和网络组织已制定出一些网络规则、礼节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指出的网络中六种不道德行为、我国制定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及在线交谈礼仪、通信网络协议等,都必须遵守。这是网络公民的起码要求。

第四,讲究诚信。孔子很重视信,多次提及。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言必信,行必果”。这里“信”指诚实不欺,恪守信用。目前网络社会中诚信危机十分严重,网络中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网络中的欺诈比比皆是。媒体多次报道有人利用网络交友,敲诈网友。这种现象的层出不穷,使得网络交往中缺乏诚信。人们创造了网络,为人们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谎言,欺诈打开了方便之门。对此网民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我做起,做到“诚信”。

第五,重义。儒家十分注重“义”,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义为上”,“不义而贵且富,与我如浮云”[4],认为义利关系上,君子应把“义”放在首位。“义”在网络中有多种体现。首先,指网络公民在网络中要乐于助人,他人有困难要热心帮助。其次不做不义之事,不谋不义之财,要克制自己私欲的膨胀,即孔子讲的“见利思义”[5],用“义”来制约私欲的膨胀。再次讲究爱国之大义。网络是无国界的,在网络中存在着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其中有一些是诋毁,诬蔑我国的,面对这些信息,要有强烈的民族大义感,自觉抵制这些不良思想观点。

二、网络文明公民的塑造对儒家道德修养借鉴

网络文明公民的塑造离不开一定的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可以借鉴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网络世界虽是虚拟的世界,但在其中交往的仍然是机器背后的人。人学是儒学的主旨,儒家道德修养便是针对现实中的人的,可以借鉴来为塑造网络文明公民服务。

1.诚意正心不自欺

有些人认为自由是网络的灵魂,任何规范包括道德规范都是对自由的限制,所以没有必要加强道德修养。这种心态导致网络社会中道德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盛行。道德虚无主义怀疑道德,将个人看作网络道德行为的仲裁者。自由主义主张网络中绝对自由,不要法制、道德的约束,更无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这种思想观点导致许多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作为网络社会中的公民,网络主体首先需端正对待道德修养的心态,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前提。

«大学»中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在这里,“正心”指心要端正。“诚意”指意念真诚,不要自欺。儒家将诚意正心作为道德修养的前提。要求道德修养者首先要端正自己对待道德修养的态度,不能自我欺骗,并有追求道德的愿望。孔子总结他一生的道德修养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将“志于学”看成是道德修养的起点。并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6]认为要成仁,首先要有“求仁”的志向。对于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而言,“诚意正心”要求网络主体端正心态,内心有进行网络道德修养的愿望。这需要明白进行网络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进行网络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正常运转、发展的客观需要。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离不开网络社会中每个公民的维护,离不开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网络公民。网络社会中大量网络道德问题,极大的干扰了网络社会的正常发展,违背了人类发展网络的原本意愿。这些问题警示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行道德修养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可以减少网络不道德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网络社会的发展。

其次,进行网络道德修养是网络主体自身的需要。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具有各种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主体在进行网络活动时需要安全的环境,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网络主体在网络交往中需要真诚的友谊,需要理解和被理解,需要情感的归宿。没有人希望在网上无端的遭人谩骂、遭人排斥、遭到欺骗。同时网络主体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渴望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与赞赏,渴望通过网络这一新时代的工具进行自我实现。这些需要的满足,离不开良好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网络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为获得更多的自由、为满足网络主体自身的各种需要,网络主体需要进行道德修养。

2.推己及人正己爱人

网络社会中,许多道德问题的产生,与网络主体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有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表现为不考虑网络中他人的利益、感受,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感受。如:网络中一些人对他人不够尊重,随意谩骂他人,只图自己嘴巴痛快。网络黑客偷看他人文件、制造大量信息垃圾等等。这些行为给他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同时反映出一些网络主体道德素质的低下。

儒家道德修养注重“推己及人”。首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要求自己不愿别人对自己做的,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孔子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其次,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认为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时也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诸事通顺也使别人诸事通顺的人。这是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高的道德要求。

网络交往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需要批判极端的个人主义、需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与感受。儒家推己及人的道德修养方法对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推己及人”的方法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多替别人想一想。用这种方法反复践行可以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对解决许多网络道德问题有所帮助。其次,“推己及人”的方法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做到“爱人”。“爱人”在儒家那里是指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相通的。网络建设、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采取法律、技术措施来防范。但对数量众多的网民来说,根本的方法是培养仁者爱人的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隐私,他人有困难时热心的关怀、帮助他人。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仁爱精神的发扬有利于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使网络充满温情。

3.慎独内省自我监督

(1)慎独

网络社会由于其开放性、隐匿性的特点,人们往往感受不到监督的存在。这一方面给了人们更充分的行动思想自由,但同时也为人性的弱点提供了生长空间,导致道德意志的弱化。网络社会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在现实社会中中规中举,受到的人们赞扬的人,一旦进入了网络,尤其是独处的时候,便变了模样,为所欲为起来。“难怪著名作家莫言感叹: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9]这种情形便说明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的表现仅仅是一种虚伪的表象,一旦独处立刻“现了原形”,做不到“慎独”。

儒家道德修养一贯注重“慎独”精神的培养,认为“慎独”情况下虽缺乏监督,而此时的行为却最能反映出道德主体的道德素质。«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说隐蔽的东西和微小的事情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停不到的情况下要特别谨慎,不做坏事。«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行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说小人作不到慎独,却可以标榜自己,但人们还是能认清楚他。在网络社会中“慎独”比在现实社会更为重要。现实社会也讲“慎独”,但现实社会中人们身处于现实空间里,受到更多的监督,独处的机会也不如网络社会多。

“慎独”要求网络道德主体在进行网络活动时用自己的道德良心来监督自己,即自我监督,不作违反道德之事。首先,“慎独”要求网络道德主体道德修养是“为己”而不是“为人”。孔子强调“为己之学”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0]“为己”的意思是指进行道德修养是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而不是仅仅“为人”,即进行道德修养仅仅是装装样子做给别人看。不能装腔作势,而是要踏踏实实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其次,“慎独”要求网络道德主体道德修养中注重“小节”。在网络道德修养过程中网络主体常常重视“大过”,忽视了“小节”,认为“慎独”就是不犯“大过”,小节无足轻重。于是乎在网络上骂骂人,滥交朋友,偷看他人文件盛行。网络主体进行道德修养要注意小节,因为小节不断,可能导致大过的出现,量变的结果是质变,小节与大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待小节的态度最能体现出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再次,慎独时要注意克己。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克己不是指后来理学家讲的“灭人欲”而是指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网络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诱惑比比皆是,独立面对这些诱惑,难免或产生理性预感性冲动的矛盾,这时就要求网络主体约束自己,用理性战胜感性冲动。

(2)内省

自由的网络社会中网络主体享有充分的意志自由,为网络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自由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由于网络中缺乏它律性的监督,网络主体享有自由的同时却忘记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真正道德高尚的人用良心来监督自己,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内省是自我监督的好方法。

孔子强调要时刻注意反思与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说:“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该从内心反省一下。“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是说通过自我反省,自己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值得忧虑和位居的呢。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12]孟子强调“君子必自反也”[13]并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14]。是说遭遇无礼时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自身上找原因。在这里儒家强调了“内省”即指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强调了道德主体在道德修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内省”的方法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自我批评自我检讨。通过批评检讨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会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内省”首先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道德活动中,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考虑,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在行为后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是否有错误,并要求网络主体勇于改正错误。孔子说:“过则勿惮改”[15]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内省的目的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得到改正。其结果还是要落实到改过上来。其次,“内省”实际上强调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对人宽对己严。网络中的行为是一种交互性的行为,是双相互动的交流,在交流中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如何,而自己却不去做。这样的后果是交往无法继续下去。若是律己宽人,多看自己的缺点,不足,就有利于交往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论语。宪问»

[2][12][15]«论语。学而»

[3]«论语。为政»

[4]«论语。述而

[5][10]«论语。宪问»

[6]«论语。里仁»

[7]«论语。卫灵公»

[8]«论语。雍也»

[9]李伦«鼠标下的德性»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21页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篇10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必修科目。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即,教师提出教学主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比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一种比较客观、科学、理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生的潜意识之中,一个阶段过后,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情景剧表演,即,教师给定题目,学生组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故事,展现出符合大学生良好形象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到道德修养,需要时时刻刻在身边学习提高。

(二)校园文化活动多彩化

高校的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可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术讲座,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其中。学校的感恩教育、意志教育、明礼诚信教育、举止文明教育、国学素养教育,都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高校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西部支教服务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中去,提升自己素质能力。

(三)网络媒体模式新颖化

网络媒体具有高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内容大的优势。高校应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利用。利用网络拓展德育空间,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需要,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颖化,更快捷更高效的进行道德素养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微博、QQ群,开设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通过教师对网络上大学生的困惑、疑难、心理障碍等进行有效引导和疏通。并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增加学生的网络参与度,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积极构建高校道德工作的新平台,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避免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正面典型事迹身边化

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身边的先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他们提高自身修养。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从高考的压力下面走来,使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少感觉到进茫,这时为他们树立恰当的榜样,来引导他们融入大学生活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比如说,将科技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的学长作为榜样,在新生中扩大影响。这样,定程度上会带动很多新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入学之初就能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