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37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1

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一、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2

论文摘要: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过于直白和彰显,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教育由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越来越被受教育者所接受。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它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接受率,减弱了教育的有效性,危害极大。笔者认为,加强隐性教育是消除逆反心理,增强教育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一、隐性教育的特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事实上就是隐性教育。它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是指教育者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在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情况下,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思想和经验的教育方式。因此,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显性教育的内容是外显、直白、明确的,而隐性教育的内容则是内隐、迂回、不明确的,但时时渗透在受教育者生活周围,虽不为大家所注意和重视,但能有效地对受教育者发挥影响。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显性教育的意图和方法是“赤裸裸”的,一般采取正面的灌输教育。而隐性教育则是采取“迂回”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般是间接接触的,教育者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通过语言诱导,形象暗示,情景感受等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

(3)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由于隐性教育是受教育者自己有意或无意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某种经验的过程,它摆脱了教育者对教育因素的控制,学校、社会、家庭各种因素均可成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内容。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需要、接受能力和身体条件适时选择活动时间和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隐性教育称得上“无课堂”教育或“跨时空”教育,它的教育途径是开放的。

(4)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心理实验证明,对于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强度过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隐性教育摒除了“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以间接、不易为人们发现的方式所呈现,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思维的批判,在没有明确目的、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接受某些信息。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作用持久。

正因为隐性教育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可以起到显性教育无法比及的作用,因而,它可作为显性教育的补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丰富、更完善,效果更有效、更持久。因此加强隐性教育不仅是必然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加强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教育这种显性教育为主。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认识的解放,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应于直白和彰显,己越来越不符合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不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因此我们必须越来越注重隐性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普及,在为学生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思想也乘虚而人,使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产生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在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蔚然成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思想观念渗透到校园,导致学生思想观念混乱和价值观失落,对现实生活感到困惑,对党、政府产生怀疑,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也采取抵制态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显然仅仅依靠显性教育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借助隐性教育进行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变化呈现新的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思想、心理存在“自身免疫”效应,即当外界思想进人人的头脑时,人自身的原有思想会形成一个防护层,抵制外来思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人的思想转化,就不能一味进行显性教育,而要根据人的心理特点的变化,重视隐性教育。尤其是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心理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此时教育者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这一显性教育方式,就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教育的有效性。

(1)独立性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就业要自主择业,经营要自负盈亏,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主要靠自己安排.因此,全社会增强了独立意识。人们的独立性增强了.学会了自我思考,自主选择,任何人都不会盲目相信他人或政治集团的说教。

(2)叛逆性增强。现代社会的学生思想解放,思想的批判性、独立性明显提高,他们崇尚民主,反对“一言堂”。他们敢于怀疑,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威,不人云亦云。但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认知上的不坚定性、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在认知上易出现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加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保姆”式的溺爱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更易导致他们思想上的叛逆和否定。因此,你越是强调的东西,就越能受到他们的抵制;你越是淡化的东西,就越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3)趋利性增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精神转向重物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观念十分普遍,这些观念渗透到校园,必然导致学生的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道德水准滑坡。对直白的显性教育必然产生抗拒心理。

(三)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能力较强、个性完善、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尽管显性教育对此担负着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受到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时空等的局限,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的效能。而隐性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能为主体的素质生成与整合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比如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教风学风与多彩的集体生活,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智、净化灵魂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从长期来看,隐性教育更有利于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发展。

三、加强隐性教育的对策

(一)寓教于乐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轻松、愉悦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想象最活跃,精神系统的活动最顺畅,对所传信息容易人耳人心,反之则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报告演讲、社会调查、书画展览、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能自然地受到感染,在感染中接受教育,使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同时展开,收到良好效果。

(二)情感陶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诗),思想政治教育要“感人心”,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注人最真挚的爱,在人格上尊重他,在生活上帮助他,在心理上关心他,在能力上信任他,在学习上鼓励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自然会赢得学生的亲近与敬佩。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环境熏陶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熏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潜移默化。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营造一种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智慧,可以做到形真、情深、意远的统一。这里所讲的环境既包括校容、校貌、设施设备等外化的“硬件”环境,也包括正确的舆论氛围、进步的人文知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理暗示等内化的“软件”环境。优美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能使学生产生清新舒适的感觉,形成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达到潜移默化,自我教育的目的。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3

关键词:土地革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21-02

1927年发动了令人发指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这宣告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这也意味着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是极力打压,一方面又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而没有制衡反动统治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被迫迁往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工农红军,并迅速打开局面,为的反动统治做准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主要是由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还有以前旧军队的成员构成,思想状况非常混乱。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才决定进行三湾改编,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直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发生,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已初见成效,使中国工农红军被塑造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但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关系的波谲云诡,国家和人民对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的军队,让中国屹立于国际社会而不用害怕任何国家的军事入侵。本文主要从两个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比出发,来谈当代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对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强调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政治工作对红军的存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完善党的组织机构才能促使红军健康发展,不至于中途夭折。1927年八一起义前夕,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指挥工作,实现党对军队的独立领导,起义部队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党组织机构,比如军党委、师党委等等。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支部生活,执行党的政策,监督军队行动”[1]26。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在军、师两级设立了党代表,团、营、连三级设立了政治指导员。这些制度都为起义军南下远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为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三湾进行军队改编时为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主张把“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的指挥皆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调度,并规定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讨论决定。三湾改编对中国共产党意义极为重大,它不仅完善了党在军队中的各级组织建制,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及党组成员在军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为工农红军以及后加入的人民军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为党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坚定了红军的理想信念

情报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情报信息的正确分析,从而正确判断革命形势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期,但中国共产党却迎来最佳的转型期。虽然面临种种困境,但和在综合各方面收集的情报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了部队的有利形势,认为敌人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可战胜,党的部队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他们指出:“困难是一定能够克服的!中国革命是有前途的。我们要革命到底。只要大家一条心干革命,胜利就是我们的!”[2]100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极具信心和热情的话语极大地激励了军队士气,使部队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同时也坚定了广大红军指战员革命必胜的信念。

(三)对红军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对红军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红军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亦是革命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分析了红军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单纯的军事观点、非组织的观点、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的残余等不科学思想观念。他指出:“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斗争,缺乏对党员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3]85因此,要“加强教育,批评不正确思想”[3]95。《古田会议决议》传达出来的精神使得党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转型的重要契机,这也成为了军队能够更好完成党交予的政治任务的重要保障。

(四)让红军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性质,这对提高红军战斗力和积极性极为有利

明确红军自身的性质即红军为什么而存在,这是提高红军战斗力和积极性的前提条件。指出:“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多项重大的任务。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3]86红军从群众中来,所以不能脱离群众;军队是枪,中国共产党是大脑,只能党指挥枪,不能枪指挥党。对于红军性质的明确,从而让工农红军真真切切地明白自身的存在是正义性的,这一点对于提高红军的战斗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当代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

从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全军各级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履行使命见成效”的总要求,分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多万个党组织、百万余名党员参加。“十一五”期间,全军军以上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4500多期,每年团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率在92%以上。领导干部为部队做辅导报告7万余场次,广大官兵普遍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牢固确立,推动科学发展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4]。从这样高频次的学习规划和任务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现代军事的重视,以及对军队干部的培养力度。

(二)加强军队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以来,对军队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并亲自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组织保鲜的重要前提,是我国现代军队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军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的决策部署,2010年5月起,全军和武警部队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随着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全军部队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是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党与群众保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是我党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

(四)促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十一五”期间,军委、总部相继出版《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系列读本,下发《关于全军部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在集结各种理论编书出版的同时,也极度关心普通官兵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特殊职业走进基层部队,如军队律师、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员等等;运用现代的通信手段拉近与一线官兵的心理距离,如手机短信慰问鼓舞抢险救援一线官兵;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武装全军,使得全军政工网络进入到每座军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两个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比及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两个时期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1.两个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同点。第一,无论在哪个时期,强加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的这一任务都是一致的,“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土地革命时期是如此,当代社会更是如此。第二,两者都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把支部建在连上”和当代军队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点。

2.两个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同点。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两个时期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地位,所以也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差异。第一,前期的宣传是为了当时的反动政权,而后期的宣传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第二,前期是在红队不被当权政党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后期则是建立在该军队是当权政党唯一认可的合法军队的情况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前期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水平偏低,而后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已建立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二)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军队是维护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军队是国防力量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其他国家最好的力量威慑。从前文对比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军队既可以维护一个政权的统治,也可以摧毁一个政权的统治。关键要看军队是否牢牢被掌控在当权统治者的手中。这里的掌控不仅仅是组织上的掌控,还有思想上的掌控。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一把统一思想的利器。对于政党而言,有了军队的支持,它可以更加放心地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军队而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利于军队的蓬勃发展。对于人民而言,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使我们更加具有安全感。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军队进行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如果军队四分五裂,那么整个社会也必然陷入混乱之中。就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

参考文献:

[1]南昌起义资料选辑[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2]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4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5

摘要: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初中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也比较活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同时,落在教师肩上的责任也异常艰巨。主要围绕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四个部分来探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培养四有青年的重要意义。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且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优秀品质;社会化;四有青年

一、培养学生内在优秀品质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告诉我们人的本性都是美好的,都是向善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尽管对于“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争论从未得出过定论,但是作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的公民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志青年,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本善,而且经过日后的学习,人的品行与道德修养是会逐渐提升的,大多数人会朝着善的方向前行。作为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已形成了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年纪小的初中生,内心还非常纯净,想法也非常简单,有着对于真诚、善良以及美好的向往,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自己的感觉却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而引导的最好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和平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习、了解进而去发掘自己内心的向往。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层次。老师要提防那些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思想或事物,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同时,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社会化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持续的过程,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社会化是人生的全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不同阶段,社会对于个人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学习社会规范、学习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会传授给学生知识文化,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会判断和思考;另一方面,也逐渐教学生适应社会,学习社会规范,培养规则意识,以顺利融入和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在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因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健全学生的性格和人格,规范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该阶段社会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以达成该阶段社会化的目标。

三、为国家培育四有青年

“四有青年”,简而言之,就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这也是中国所有青少年共同的奋斗目标。而这“四有”都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有理想。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着共产主义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信仰,并结合我们的社会理想去构建自己的个人理想。第二,有道德。思想品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遵守道德,提高自我道德操守。第三,有文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各项制度以及最基本的法律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第四,有纪律。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健全法律概念等等,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

总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逐渐向善。第二,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各项要求,并且逐渐完善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三,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培养四有青年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逐渐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吕h.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李娇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6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党建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也面临着各种障碍。辅导员需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当学生的保姆和保安,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入党介绍人,人生导师。辅导员在党建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把关,建立考核体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水平,在大学生中起到党员榜样的作用,选拔出合格的中共党员,为中国共产党输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管理工作

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员新鲜血液的注入者。同时,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引路人和指导者的作用。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辅导员在党建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辅导员还需时刻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从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党组织,从优秀青年学生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培养优秀青年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共党员。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和正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辅导员必须打好的扎实基础。面对高校扩招的现状和辅导员工作性质界定的不确定性,让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更大的难度。

一、目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较多,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不利于辅导员专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几次辅导员专题培训,了解一起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工作者,大家一般都会讨论学生数量,经过个别谈心,发现辅导员带的学生数多数在200到300学生左右。对于专业比较多的,学生不仅仅数量大,而且各种层次,各种专业,辅导员工作过多过杂。

二是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界定不确定性。作为高校辅导员,最初的来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在随着学生的时代特点,和为了满足高校的教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在的辅导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生生活、安全、评奖助、就业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重心。然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摆在台面而不落在实处的一项职能。完全失去了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个名称的意义。

三是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当然在学生中是最有权威,导致各个部门需要学生领悟的各个政策和各项活动,让辅导员担任起了监督者,甚至实施者。甚至将各个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逐步加到辅导员工作中,纳入辅导员的考核项目中。这个显然是不够合理,加重了辅导员的负担,从而占用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成了各个部门的代言人,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实施者,一味的强调老师这个领导的身份,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和引领这个朋友的身份遭到了忽视。随着当代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辅导员对大学生进步青年进行培养、考察和发展受到学校制度和辅导员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学校制度方面考虑,一是减轻辅导员的负担,适当减少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数量,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思想是需要一个一个了解的,他们对党性的认识只有更多地去接触才能了解。二是学校对党员发展的时间和人数应该灵活。辅导员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在时间上可以限制,但是具体的学生,入党动机的成熟时间不一定是同步的。对于人数,固定到各个专业各个班级,但不一定每个班发展的人数就是固定的,这让很多优秀的有觉悟的同学认为名额过于少,不必要去争取。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让很多优秀的学生失去了接近党组织的机会。从辅导员自身方面,原因也有多方面的。俗话说人都是有感情的,一般相处一段时间,个人主观意识比较强,很难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在民主测评的时候会让同班同学更加全面地评价发展对象,但难免会主观意识浓厚。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过多的用于学生的生活锁事中,对学生的思想沟通交流时间偏少。从学校管理层方面,领导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辅导员开展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了辅导员关于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欠缺。辅导员更多的是学生日常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层认为辅导员应该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安全、就业等,然后思想作为精神层面的需求,总是被排在其他短期目标之后。学校派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培训存在着人数少,次数少,没有达到辅导员期待的培训需求。

二、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障碍,我认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作好,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减少辅导员所带班级和学生数量。让辅导员认识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从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个体,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一个具有信仰的共产党人。

二是定期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课程。端正每一个学生的入党动机,将投向党的事业和个人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青年学生了解党,并知道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党的制度及成为一个合格党员的要求和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梳理出党在今天的地位的历史发展必然逻辑和社会发展必然逻辑,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并认同党的核心理念。

三是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明确界定部门职责,辅导员配合各部门完全各项学生工作,而不是辅导员包办各部门的学生工作。让教育管理者和学生认识到辅导员不是生活中的保姆和保安,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入党介绍人和人生导师。

四是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中,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从学校层面,制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考核不仅仅有加分项目,还应该有减分项目,虽然有减分,其实也是对犯过错误学生给机会,只要好好表现,一次的错误并不会一票否决。只要努力积极向上,都会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按照高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严格要求。强化学生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各项活动。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固然重要,这是代表一个学生专业能力优秀的最好的证明。但不能代表一个学生对党性认识的觉悟和水平的高低。应该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团队协作,增强综合素质,提升个人能力。

五是健全党建管理工作制度,让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也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选拔,选出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合格的中共预备党员,为中国共产党流入新鲜血液,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六是从教育管理层面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辅导员相关培训,提升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入党介绍人的专业水准。思想是人类生存的灵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如果一味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安全状态,忽视大学生思想状态,会导致大学生盲目跟从社会潮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梦想中的象牙塔般校园也密切跟社会合流,学生通过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选择性吸收社会知识和分辨善恶。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四观,走正确的道路,做一个有信仰的大学生,不得不从管理层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党建管理工作队伍也必须强大,提升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队伍成员的水平,提供给党建工作管理成员更多地有选择性地机会进行培训。

最后,作为辅导员,更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时代特点,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90后在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盲目到理性,从浮躁到平各,从片面到整合,从怀疑到理解,从独立到合作,从独善到参与,从回避到担当的趋势”。这要求辅导员更多的参与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展现机会,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技体育等活动中脱颖而出,找到自身的价值,充分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地感悟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党和党组织,让学生争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作者:饶玲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7

关键词: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教师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幔俊薄暗比唬 本苄闹胁磺樵福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因为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如果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留守学生一般都是隔代管理,他们的习惯培养更难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都忙于挣钱,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教育自己的子女,即便仅有的个别家长在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育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四、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加上他们的父母基本不在身边,因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抓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训练《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许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突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等于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诚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他人的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抓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把他们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8

1弥补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的匮乏突破入门难的瓶颈

要准确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内涵,必须具备必要的上源知识。所谓上源知识,指一门学科的学术思想产生、形成的知识源头,是学习、研究、应用该学科前提。中医学的上源知识体系包括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体系。在古代,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存在于哲学体系之下。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方剂的配伍理论等,无不是建立在哲学体系之下的。离开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指导,中医学就失去了根本和精髓,就只是一堆松散的原始经验[1]。因此,中国哲学正是认知中医的上源知识,是认知中医的法门,也是中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而在目前的中医研究、教学过程中,非但不重视反而排斥哲学,甚至将其视为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古之习医者,多先研习释、道、儒等流派的经典著作,然后再研习医学专著。具备了良好的上源知识基础后,“迁移”更快,入门容易,对中医的理解、掌握更为准确和迅速,大大地提高了成材率,缩短了成长周期。北宋时期的名相赵普有句名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民间亦有“秀才学医,笼里捉鸡”、“秀才习医生,只用一五更”之说,讲的都是这一道理。因此学习中医学,中国哲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2]。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曾言:“医者诚能深于哲学,其诊病之际,直如饮上池之水,能洞鉴病源,毫无差谬。”[3]可见,中国哲学不仅是中医学入门之砖,更是晋阶之法。今之教育,从幼儿开始,已难觅古典哲学教育的踪影,中学阶段又多以数理化为重点,到了大学阶段学,分析—还原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生对阴阳、五行、经络等概念是异常陌生的,接受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思维非常困难,整体思维、辩证论治思想很难确立,更遑论牢固。到毕业之时,相当一部分还在中医门槛之外。及至硕博士研究生阶段,不但未及时补上中国哲学知识的空白,反而普遍用西医的手段来研究中医,与传统中医方向渐行渐远。难怪一些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不无感慨地讲道,现在中医院校的硕博士教育实际上是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哲学基础知识的熏陶,普遍存在源头知识的欠缺。解决这种“入门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改革中医教育模式,及时补上中国哲学这一课。

2注重古典哲学的熏陶首重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包括道、儒、释三家。起源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道家文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象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4],敏锐地洞察到中华文明以道家为根基的实质。道家对中国哲学、政治思想、科学、艺术以及医学都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植根于以道家文化为根基的土壤之上[5]。比如以道家的道气论、无为论、辩证观、直觉思维、气化理论等哲学思想为基础,《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正是基于道家“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的思想而建立的;根据“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治疗疾病应根据病邪的性质特点、停留部位、病势的发展以及正气驱邪的趋向等因素,顺应其势,从最近的途径以驱邪外出,达到最短时间内治愈疾病,以免扰乱更多脏腑[6]。在治则方面又提出了“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的治疗原则。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此,王礼贤指出:道家哲学乃中医之根。中医理论不仅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其代表著作《黄帝内经》本身更可作为一部道家学术之发挥的著作来读[7]。因此,要读懂中医学的基本内涵,具备一定的道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例如,和法是方剂学“八法”中难理解的治法。道学中的“和”有4层含义:一是从事物规律上讲,“中”即为“正道”,为自然必由之路;二是从事物变化上讲,“和”即为度;三是从空间上讲,“中和”含有“生化”之义;四是从时机上讲,强调“不得己”而为之。据此,可将“和法”分为狭义和广义、相对和法三种。狭义和法指的是和解少阳;广义和法则包括表多种治法的组合的“生化”过程;而相对和法则指和法使用的度[8]。因此,在入门之前,粗读一些诸如《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亦可有意识地将一些道家基本思想贯穿进来。学习的目的不求至精至深,但求得其大旨,目的是帮助理解中医有关问题的基本内涵和来龙去脉。

3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

鸦片战争以前的两千余年,中国的医学体系中,中医独存独盛;而鸦片战争后,中西并存,以中医为主;及至今日,西医渐占上风,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一些学者(主要指西医学者,也包括部分非正统中医学者)常以西医的观点来评判中医的观点、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得出不能准确反映中医本来面貌甚至歪曲中医中药的说法,更有甚者提出“废除中医”的极端论断。如此大环境下,中医的生存、发展空间逐渐受到挤压,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医者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等,都是不容逃避的现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的吕炳奎就曾针对当时中医现状沉痛表示:“现在的中医院,除少数坚持以中医为主的方向外,大部分已经名不副实了,名义上还是中医医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只是在门诊上用点中药,病房已经完全西化或半西化了。”60年后的今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更盛。反映到中医学教育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入校前对中医缺乏了解,入校后缺乏兴趣和动力,毕业后就业困难。这种恶性循环对未来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摆在中医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要让他们认清中西医各自的思维特点,各自的长短处所在,并从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医学体系格局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刘泰逢教授曾撰文指出“中西医学的基本差异在于其哲学基础的差异”[9]。因此,应该站在历史和未来的角度,从哲学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不同环节,循序渐进地实施,强调长时间的熏陶,力图扭转认识上的漩涡。

从哲学源头来看,西医源于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力图通过明确的范畴和思维掌握各个事物间的细微规律;而中医学起源于东方哲学,主要发源于中国,属于大陆性文明,强调无区别,注意寻求普遍真理,寻找事物的总规律[10]。二者在研究对象的层面、研究的方法、方向等各个方面都迥然不同。西医支持生命的物质层面,认为生命由组织结构和物质元素组成,其规律系实体之间的规律,具有稳定性,需要用分析—还原的方法获得。认知过程中,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方法,依次从个体水平、脏器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逐步展开。中医则支持生命运行的自然整体层面,认为生命的规律系自然的整体运动关系的规律,具有变易性和包容性,需要依靠体察和领悟,用综合的方法来认识和获得。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9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学生工作是学校的基本工作,同时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学生工作尽管不能包括全部的学校工作内容,但是却能体现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但有一般来说,一下两种形式最为重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工作是指高等教育院校或者学生会、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学生管理部门,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和有组织的实施和开展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学校思政教育主观部门,像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根据自身工作计划或者上级相关安排,开展的文件辅导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学生对相关文件进行学习研讨,收看、回看重大报道信息,组织重要节日庆祝互动等。这类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轰动效应,一定的声势和形式,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持续性较差,深入、落实较为困难。第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形式。在声势、形式和轰动效应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性不如前者。但是,和前者相比,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形式和途径具有很强的长期性和随机性,属于思政教育非规范性途径和形式的范畴,辅导员在工作中尽管有主体鲜明的班会活动,但其与思政教育规范性工作上存在着量和质的差别。正是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随机性和非规范性特点,其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客观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政教育途径和形式,还要注意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期化和生活化。而长期化、生活化正好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特点。思政教育的规范性工作,常常会激起青年学生的叛逆心理,在操作中,学生对其常常具有逆反心理。而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其生活化,与学生现实生活问题进行结合,会使他们更易理解、更易接受,产生亲切感。辅导员在现实中与学生沟通交流更对,其自身的工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生活化色彩和形象。辅导员如果整体只会非常严肃,只会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批评、训斥学生,学生肯定不愿意和其亲近,其注定也不会是一名合格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尽管肩负着管理、引导、指导、组织和教育学生的职责,但其所扮演的角色却应该更具社会化和生活化。因为,这样的辅导员学生才会将其看成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才是具有情感的人。在工作中,辅导员向学生展示他们的真实生活面孔,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广大青年学生的拥护与信赖,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取得更为有效、更为直观的效果,这是其他教职工所不具备的优势。

三、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者

思想的差异会导致性格的不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基本任务,面对一个个性格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问题的处理上其思想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多对一或者说是一对多的局面。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敢说敢想、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想要教育好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是难点,也是重点。当他们不断发生各种思想问题时,除了相关组织部门和机构以及任课教师外,辅导员教育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的工作是思政教育规范性途径和形式的补充,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外延,是生活化思政教育的实践人,同时,也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人。面对诸多的大学生思想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经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知识依靠摆事实、说道理、找方法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正确树立创新精神,不断尝试各种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研究创新思路,探索创新办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更有意义的教育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辅导员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创新者,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勤于思考、善于把握规律和进行系统性总结的创新人。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构成部分,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不同,辅导员与广大青年学生的关系不但受思政教育特点的影响,而且也受思政教育性质的约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即扮演者承上启下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者,这是其他任课教师和相关教育机构、部门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与培育[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4)

思想教育重要性篇10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高校的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28-02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每天上网查看相关的新闻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因此在网络中开展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各个高校也在积极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普及相关的知识,尤其思想政治教学平台,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还较少,对此的重视力度也不够。本文探讨了建设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重要性,并提出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机遇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网络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内容非常丰富,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实时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在高校政治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优化教学手段。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思想政治内容大多为文字性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平台,网络上的大量的图片信息和素材,十分生动和形象,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使思想政治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只在课堂范围内进行,受到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覆盖面较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而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构建无限的信息系统,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使之教学形式更加开放,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二)挑战

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由于网络上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对网络十分迷恋,只要有时间就会上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造成视力下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网络上还含有很多垃圾信息,如暴力信息和情色信息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扭曲,是非观念模糊,对于大学生的将来发展不利。第二,网络容易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造成腐蚀。由于网络的虚假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伪装的机会。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任意发泄自己的环情绪,不受现实道德的约束,长时间这样下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被弱化。第三,由于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和周围的同学、朋友交流的较少,会导致人际关系逐渐变得冷漠,生活的圈子越来越窄,他们性格会越来越孤僻,这不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给他们未来发展带来危害。第四,导致信念发生动摇。由于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上的很多西方的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进步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信念动摇,这也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应该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平台。在建设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方法

如何有效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模式。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不断成熟,其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形式、功能多样化特点。为了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集思广益,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第一,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播”为主,比如,上传思政教育优秀课程视频、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第二,教学方式以“互动”为主,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专区、主题论坛等;第三,教学方式以“考查考核”为主,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设置考核专区,如网络考试、网络答疑、网络问卷调查等。

(二)拓展丰富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内容

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往往不够坚定,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的发展抱有美好的期望;积极乐观,努力向上,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他们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政治信念容易发生动摇,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内容要尽可能丰富,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此外,对于一些热点事件要及时更新和跟进,并一些专家的意见和评论。比如现在的南海争端,可以设置一些专题,让他们展开理性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会大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此外,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尽量要使用活泼的语言,不能过于死板,这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满足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高校为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要建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一般自己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随时都可以上网,所以,网络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高校只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才能时刻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少受一些不利思想的侵蚀。此外,思想教育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只有及时更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二)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因为网络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搭建综合性网络平台,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对一些过时的、对学生影响意义不大的内容,可以及时删除,以便提供最新、最优的教学素材。此外,由于现在网络的覆盖面非常广,学生通过手机终端或者是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平台的学习内容,才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进而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推动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

高校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制定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平台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构筑课内、网上教学相结合、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局面,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的质量。

(三)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育人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不是通过被动灌输能达到的,而是个体内部状态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交互形成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增强了学生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性,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的动态,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主动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这种实效性强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和协同合作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开展好育人工作,同时还能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付国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2〕罗金彪.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Z1).

〔3〕柏丽华,许箭星.加强和改进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4〕邵萌.善用网络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