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45

绿色经济报告篇1

(一)绿色会计理论和传统会计理论的不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由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在此得不到答案。而绿色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所以,绿色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是对传统会计的撞击。

(二)关于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绿色问题和环境问题,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思考,以解决发展市场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予盾。主要包括: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问题;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问题;有关会计信息报告;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绿色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以自然资源环境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开展。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应当建立一个由目标、假设和原则组成的基本理论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开展会计实务的具体工作。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可以借鉴传统会计理论结构的思想,结合绿色会计的特点加以构建。

2.绿色会计的对象、目标。绿色会计的对象大大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资金运动,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在绿色会计下,会计要素须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产”,即全世界所共有的“特定财产”:空气、水、海洋、矿产资源、臭氧层等;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人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3.绿色会计的目标。绿色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绿色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4.绿色会计的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相同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不尽相同的原则有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会计处理,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之间,进而国与国之间环境资源状况的比较,促进绿色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的可比性。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不同的原则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政策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评价应以企业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比并取得社会利润为标准,站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以便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绿色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5.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业务作为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定。传统会计的计量以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原则,经济事项都能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计价上,包括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实行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单位并用原则。

二、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

1.绿色资产的会计核算。绿色资产是指特定个体或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计量的依据为:(1)由产权变动购入资源性资产的,应以购入价格或评估价格计价入账;(2)由人工投入形成的资源性资产,应以累计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3)资源性资产消耗、转让、非常损失和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削减资源性资产存量;(4)已入账的资源性资产,如有后期投入,应按实际成本入账。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绿色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我们应当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分清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

3.绿色费用的会计核算。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企业)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只要绿色资产能够计量,耗用绿色资产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的绿色费用也就能够计量。有些绿色费用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可按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计量;而有些绿色费用虽然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

三、绿色会计信息报告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和环境信息需要程度、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缺陷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建立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1.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使用者与目标。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目标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那些充分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且愿意勤奋研究这些信息的人士,这些信息必须是全面和完整的。

2.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企业的环境风险将日渐增加。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而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这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应成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

3.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反映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如果把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定位为政府管理机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那么,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考虑这三类主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关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代表了这些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保留原有有关环境影响信息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环境应增加企业的基本概况与环境方针、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与评价指标、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

4.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模式。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的具体要求如下:在现有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信息有关的会计科目,资产类增设“环境资产”科目,负债类增设“环境负债”科目,损益类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等科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披露相应环境会计科目的会计政策和明细说明。在现有财务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增加有关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影响、环境业绩、环境风险预测等信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环境会计报表,如环境成本与收益表、环境业绩表、环境效益表等。这些报表应采用连续期间编制,以反映一定的变动趋势。二是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乐于采用的环境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因此,这种报告模式可以弥补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报告的缺陷,使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环境业绩信息(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等)、环境审计报告。

5.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呈报。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年度财务报告一并呈报。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环境报告,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报告的透明度。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由国家环保总局定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供根据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确定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已判定的涉及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和已判决的涉及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中国证监会将根据这些企业名单监督有关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对于没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类环境信息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

6.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审计。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还应包括企业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和企业的环境业绩。这种新型的企业环境报告,无论采用补充报告模式还是独立报告模式,都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环境报告服务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企业环境报告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环境信息的真实和客观的反映,还取决于这些信息的可验证性。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可验证性特征要求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该报告进行审计。环境报告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将环境审计报告包括在企业环境报告中有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使环境利益关系人获得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他们对于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了解和监督,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决策。

四、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如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注意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而建立绿色会计正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绿色会计有可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运用。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虽然其直接生产目的是盈利,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宏观目的来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也存在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但从根本利益上看,三者是一致的。因此,绿色会计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示其作用。

为了使绿色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绿色会计。环保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绿色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尽管政府机构不能依靠制定统一的准则约束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政府的间接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政府机构应尽快出台绿色会计应用指南,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使经济实力雄厚、环保意识较强的企业在尝试运用环境管理会计时有一定的依据。在推动绿色会计应用的初期,可以考虑在旧系统运行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绿色会计体系,让新系统与旧系统并行运转,如果运转效果良好,可以考虑两套系统长期并行,或合二为一。如果一开始就考虑修改甚至颠覆原有运行系统是任何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不能接受的。目前,有关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丰富理论,进一步完善理论。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行业,如石油、电力、化工等企业,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可供同行业企业选择的应用方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学者深入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继续加强。

绿色经济报告篇2

据其介绍,目前项目组正在进行2006年的绿色GDp核算,至于2005绿色GDp报告未能准时,并不意味着绿色GDp项目研究已经完结。

此前,因为2005年绿色GDp报告迟迟未能,引发了外界对绿色GDp项目搁浅的担忧。

根据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即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时的承诺,2006年底或2007年初将2005年度绿色GDp研究成果。

然而,今年初两部委却集体“失约”。直至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正式表态:“因为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

这一表态也彻底打碎了外界对于2005年绿色GDp报告的期待。

随后“绿色GDp”的期待者迎来了进一步的打击:7月22日,王金南也对媒体表示,“绿色GDp”将“无限期推迟”,这让公众对于“绿色GDp”研究能否再继续产生了更大的担忧。随后,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公众调查(2504人参与)显示,96.4%的公众仍坚持认为,“我国有必要进行绿色GDp核算”。

“即便是作为两部委的研究项目将来停止了,我们技术组也还会继续绿色GDp的学术研究的。”王金南说。

“不公布”的报告

据王金南介绍,2005绿色GDp报告――这份不公开的报告,其实2006年12月就已完成。相较于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核算范围有所扩大。从2004年的10个试点省区扩大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行业部门,并且附有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污染损失和扣减数据。

“之所以要报告,是为了提醒和让地方政府知道,在经济发展中牺牲了多少环境和资源,让他们看到发展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用GDp的方式来表现则更直白易懂。”王金南说,虽然对于核算方法等还存在争议,但是项目组一直在不断改进。

据了解,此次绿色GDp的核算,主要是按照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等方法进行的。与2004年相比,2005年绿色GDp核算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增加了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二是在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中,增加了污染引起的清洁费用增加的内容。

其中,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环境退化成本则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

环境实物量核算,这一核算方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建立的。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以及世界银行已经分别利用这套方法对我国的2003年和2004年的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

但是相较于谢伏瞻在7月12日的定义解释――“绿色GDp通常是在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等等一些因素,把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的损失等都考虑在内的一种核算办法”,目前的核算方法尚有很多不足。

由于目前的基础数据不支持以及核算方法的限制,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某些重要环境污染损失缺项,如生态破坏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水污染引起的部分健康损失和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等,在这次核算均未包括进来。

技术,持续的难题

事实上,有关“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生态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也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项目组也很早就对此表示出了担忧。

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首次正式着手“绿色GDp”的核算研究。此后不久,2004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上,“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表示,核算的技术方法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王金南看来,因为没有国际上成熟的先例可循,所以“绿色GDp”需要“摸石头过河”。然而,“过河”的过程并不顺利。

“绿色GDp这个概念虽好,但要将之付诸实践又是非常困难的。”2005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做客新华网时这样表示,“有些方面可能对绿色GDp寄予的希望也过高了一点”。

同年,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也公开表示对绿色GDp核算的质疑:“我们有必要计算绿色GDp吗?”

在李德水这个统计学专家看来,对于资源和环境损失的估算很难像产值统计那样严格按照属地原则进行,而国际上也没有一套合理的核算体系可以参考。李德水还举例说,假如上游省份的污水排放影响了下游的省份,那么核算绿色GDp时应该给哪个省扣减?

除此之外,李德水还表示,由于阳光、空气、水等资源由于无法在市场中交易,因而很难计算其价值,而这也是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当务之急,应是做好环境资源实物量的统计。

和国家环保总局及其他环保人士对“绿色GDp”的迫切渴望相比,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保持着相当低调的姿态。虽然李德水曾表示可以在每年的统计公报里建立“卫星帐户”,把资源消费、浪费情况,环境的破坏情况,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公布出来,让外界了解到看到经济增长背后付出的代价,但对于“绿色GDp”的却始终相当谨慎。

在统计部门看来,各种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使得“绿色GDp”的核算几乎无从谈起。

在“绿色GDp”项目研究推行3年多后,谢伏瞻的表态也再一次表明了国家统计局对绿色GDp数据科学性的质疑。

“绿色考核”还在探索

除了核算方法不够完善,在项目技术组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了绿色GDp报告的,即来自地方政府的干预。

“数字一出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很多GDp要缩水,这对于环境资源损耗严重的地区官员来说,很难接受。”王金南说。

早在2004年“绿色GDp”项目研究开始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表示,从长远看,要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得以统一,就要加大力量研究并采用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并形成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标准。

绿色经济报告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部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绿色经济报告篇4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49

1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会计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没能统一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以及披露形式。为此,国家环保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我国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许多上市公司依然存在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披露形式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从而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部分内容缺乏货币形式的信息披露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两种,部分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没有将环境信息予以货币化,比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绿色产品标识、环境保护等信息,很难以用货币来计量。同时,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货币化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均采用非货币化的方式,在排污费、排废量等科目上的信息量低,直观的数据支持度不高,不能从数字化的角度准确地反映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没能在财务报表中清晰地列示绿色会计的相关信息。

1.2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单独报告、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等形式。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信息披露过程中,绿色会计信息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予以反映,许多上市公司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披露方式,这样披露的信息不能体现公司的环境业绩,也不利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由此造成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究其原因来看是我国当前尚无相关的绿色会计制度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进行规范。

1.3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质量偏低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利益相关者根据特定的原则对企业所披露信息做出的总体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结合实际状况,采用了显著性、量化性及时间性三个指标来衡量绿色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公司的绿色信息披露参差不齐,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所以,上市公司对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在还无法全面的从真实性、重要性、完整性、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由于很多公司采用非货币化的计量方式,有些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指标没法用具体数字披露,因此,公司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总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1.4绿色会计报告模式缺乏统一规范

绿色会计报告包括绿色会计主要报表及其附表、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绿色会计报表主要分为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目前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绿色会计报告模式,即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环境报告部分、建立独立的环境报告、对现行会计报告涵盖不了的部分编制单独环境会计报告等。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各自选择不同的绿色会计信息报告模式,造成报告模式不统一,缺乏可比性,而且部分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报告也存在着内容模糊等问题,让使用者难以根据绿色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活动密不可分。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恣意妄为,一个又一个环境问题油然而生,使公司的环境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也造成较大了影响。公司环境活动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极其广泛,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的角度来看,使用者普遍关注企业环境活动带来的财务影响,使用者为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以便做出相关决策,需要分析环境活动中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信息。环境活动对财务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上,许多需要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很难在财务会计内予以准确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2环境业绩信息的影响

全面评估企业的环境活动时,环境业绩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环境业绩包含环保、环境报告、污染控制和环境资源利益等方面的业绩。企业环境业绩指标(epi)是来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的,通过过程指标、系统指标和生态指标来评价,此外,国际上也提出了一套企业环境业绩指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环境业绩指标,造成环境业绩缺乏可比性,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3绿色会计核算的专业人才缺失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依然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切只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片面重视加速企业经济的增长和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造成不注重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绿色会计涉及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专业知识。因此,作为一名绿色会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运用能力。同时由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核算较为繁琐,现有的财会人员很难独立完成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所以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但是,当前我国财会人员缺乏一个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造成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仅拘泥于表面文字,而没有向更深处挖掘发展,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4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有效执行力

虽然我国颁布了《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难以有效地遏止和惩罚虚假行为。另外,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高,许多上市公司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深度、时机等选择上十分随意。关于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执法力度不很严明,对企业没有威慑力,导致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工作不足以重视,甚至会缺失或遗漏绿色财务报告的披露。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能力欠缺,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不一,导致绿色会计报告形式多样化,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比较混乱,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3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及建议

3.1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应作如下改进:(1)在上市公司年报“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应单独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情况;(2)财务报表中环境费用的支出应单独列式;(3)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增加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4)增强有关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

3.2优化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2.1完善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准则,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有国家法律的指导和约束,要求公司公开绿色会计信息,加强公司披露的透明度。首先,健全立法体系,明确法律责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公司有着重大影响,而有的非财务信息并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因此,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必须加强及完善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其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的操作具体化,明确相应的规范操作,以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和操作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最后,同步完善税收制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税收制度息息相关,而税收收入直接影响着政府财政收入,因此,完善企业税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2.2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

当前我国公司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采取自愿和强制相结合的原则,缺乏完备的监督体系,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以政府监管为主,企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政府监督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另外,当前的互联网信息发达,公众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将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予以曝光,让社会公众的监督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3.2.3提升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当前许多公司乃至社会公众均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认识度不高,没有全面地考虑相关的绿色会计信息,因此,不仅要提高公司的环保认识,更要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现阶段我国可以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宣传力度,普及绿色会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会计组织机构可以创办绿色会计刊物,宣扬绿色环保理念,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来。

3.2.4提高绿色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对财会人员在实务操作中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了解国家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也要及时对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做出正确的处理。因此,我国各公司需要提高绿色会计专业人员技能,壮大会计人员队伍。公司可以通过开设与绿色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为会计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增强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性。此外,公司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会计岗位,专人专职负责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以此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报告篇5

[关键词]日本;绿色会计;辽宁省;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theinspirationofJapan'sexperienceofGreenaccountingtoLiaoningprovince

CHUaiHua,LiRuoyin

abstract:GreenaccountinginJapanhasdevelopedrapidlysince1999.itspracticeofgreenaccountinghasbeenfullyacknowledgedbythe5thconferenceofresearchdepartment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UnGeneralassembly.Japanisaworldleaderintheoreticalresearchongreenaccountingnow.toleadtheapplicationofgreenaccountinginChina,LiaoningprovincecouldlearnfromJapan'sadvanceexperienceingreenaccountingmanagementwithanintensifiedsupervisionforc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effortofbothenterprisesandthegovernment,andthecompletionofrelativelawsandregulations.

Keywords:Japan,greenaccounting,Liaoningprovince,inspir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空军对日本国本土进行轮番轰炸,而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最终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国内满目疮痍,据保守估计,日本经济大概倒退三十年,而国内的自然环境更是遭到了重创――严重的核辐射以及污染公害问题。然而,战后日本的环境发展却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值得我们思考。

一、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主要计量单位是货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调查、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果进行缜密计量与报告,从而在各方面考量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会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会计将会计学原理与环境经济学原理综合起来,经过高效率的价值管理,从而达到融合经济发展和环保的目标。理解好有关绿色会计的定义,对于帮助我们运用绿色会计服务于我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绿色会计发展的现状

(一)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

大力推行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了和企业绿色会计相关联的法律、法规。从一九九九年以后,日本国内通过、修改并完善了以《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为基础的与绿色会计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有关绿色会计的法律体系。截止到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制定的环保法律、法令、条文八百余种,日本地方郡县参与并制定了与企业绿色会计有关的指导性建议、参考标准并增强了对高污染企业的监督。环境省是日本实行企业绿色会计的主管机构,环境省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定污染企业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近些年,日本环境省已经前后制定了《环境会计准则(2002年版)一为环境会计准则2002年版的理解》、《环境会计指南2005》等准则,这些准则让所有企业开展绿色会计实务工作有章可循。除了日本环境省之外,日本政府其他监管机构也参与出台并修改了一些绿色会计准则,是污染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行奠定了标准基础和制度基础。政府环保部门还修建了大量环境监测站,包括五十余个监测地表水资源,而是多个监测站监测大气污染,十多个监测站监测海底生物资源,三十余个监测站监测化学物质――光化学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海底生物资源以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环境监测站重点监测的污染数据。这些监测站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公认会计师协会的监督职能

日本的工业水平极其发达,制造业企业数量巨大。一九九九年以来,日本政府动用举国力量对国内的制造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工作。2000年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下设了环境会计专门领导小组,对国内和国外的绿色会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提出关于绿色会计概念大体框架的报告和会计学实务体系中有关绿色会计的调研报告书。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还大力推进企业间的环保审计工作并开展了绿色会计第三方认证标准。随着《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并完善,日本取得国际iSo14001认证的集团已超过八千五百多家。通过引入企业绿色会计、颁布《环境报告书》和在《报告书》中将绿色会计的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个具体现状使企业的绿色会计审计工作和第三方认证的具体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为主导的一些调查机构积极开展企业绿色会计审计和第三方认证工作。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在二零零一年七月公布了《环境报告书指南试行方案(中期报告)》。当前,日本国内有更多的企业要求由第三方独立的审计机构或独立的环保机构对本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的企业环境报告进行审计,因为这样就可以赢得外界的认可,有利于企业环保形象的推广,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日本环境省二零零一年出版的环境调查报告中,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了第三方认证,目前正在打算申请第三方认证的也有超过百分之四十。日本环境省综合环境保护政策署要求每年的年末都要企业公布本企业的年末环保报告书,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依据二零零三年《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的要求,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以及三成的员工在五百人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公布绿色会计报告书。目前日本政府强制企业的绿色会计报告书要做到:阶段性、计划性和高效性,应该被外界广泛接受。

(三)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

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是日本绿色会计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有大量的保护环境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它们定期聚集到一起组织号召关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比如这些团体和协会号召日本公民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量使用低碳环保的物品等活动。这些团体对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有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加入到环保团体,日本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三、辽宁省绿色会计发展的现状

(一)辽宁省多数企业对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忌讳

当前社会,企业的负责人只顾眼前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高经济效益,前面的人坐享其成,后代却遭了殃。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从短期来看,这的确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利益,也提高了企业收入,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很不值得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损害了企业周围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而污染企业在消耗大量资源并排放大量污染物所获得的钱财,和其治理其破污染的环境需要的费用相比,可谓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据腾讯网报道,2010年7月16日下午4时,辽宁省大连市新港石油管道发生剧烈爆炸,原因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但是到底有多少原油流入附近海域,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美国纽约大学理麦克唐纳教授在大连调查后公布报告声称,流入到大海里的石油大概为六万余吨。而之前网络有报道称,预计有超过2000吨石油流入大海。大连市的石油企业只顾盲目扩大生产,却忽视了生产安全,最后造成了原油泄漏的惨剧,而原油流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治理的费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二)省内企业关于绿色会计相关的会计科目比较少,而且对环境负债的估计不足

许多企业对已经发生的环保支出和环保收入,会计核算中的反映显然不到位。以突发性环保支出举例,环保支出的实际发生概率大约为百分之七十,而企业实际的单独记账率仅有百分之十八。一些企业对组成环保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心里,能不入账就不入账。因此,对环保负债的估值低于平均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辽宁省内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稀缺

中小企业占我省所有企业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八,中小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也占到了大多数。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一家装修材料的中小企业因使用小型燃煤锅炉生产装修材料,产生了大量粉尘使工厂周围群众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污染,附近群众将污染企业情况举报给古塔区环境保护局,古塔区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先后两次来到该污染企业张贴锅炉拆公告,但该污染企业却未执行摘除工作。近日古塔区环境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该中小型污染企业,对违规锅炉进行了查封并现场拆除。这样的例子很多,我省环保部门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但是我省尚未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讲座,致使大多数企业中了解绿色会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多,这就成了我省污染企业中执行绿色会计准则的一大障碍。

(四)辽宁省出台的关于绿色会计的法规、条例不完善

不光是我们辽宁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缺乏具体的企业绿色会计准则。尽管我省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关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但非常遗憾的是,我省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近几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尚未出台可操作的具体的绿色会计准则,不能满足日常绿色会计实务工作的所有要求。

(五)辽宁省内一些地方政府对绿色会计不够重视

一般来讲,政府的财政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成正相关的关系,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又跟政府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挂钩,这就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官员对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而地方官员们不重视保护环境,绿色会计在我省的发展自然就会缓慢,因为政府是推行一项新制度最主要的力量。

四、日本绿色会计发展对辽宁省的启示

(一)加强辽宁省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控力度

我国国内主管环境保护的主要机构是国家环保总局,各级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地方环境保护局,我国环保体制实行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双重领导的制度。辽宁省也有主管全省环保工作的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我省环保部门为我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尚未将绿色会计相关规定、条例的修订纳入其工作范围。日本、美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充分说明,以主管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为主体,与其国家的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会计师协会等,一起研究并制定的绿色会计标准、条例、制度、准则非常高效的措施。所以,我省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机构的工作权限,同时加强与辽宁省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专业协会的作用,尽可能快的出台适合我省的企业绿色会计准则,与此同时,加强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企业绿色会计的监控力度,促进我省企业绿色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发现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不能简简单单的罚款了事。

(二)企业内部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是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我省推行绿色会计实施的关键所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省有大量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建厂,广泛参与国际间的竞争,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的标准,我省企业积极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体系,通过发达国家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的认证工作。可以说辽宁省污染企业在国际大势所趋和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双重指导下,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日渐提高。例如,“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环保部门通过水域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和农业畜牧业养殖治理等治理领域,将实行三千多项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其中,重点治理工程有加大力度投资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基础改造工程,新建超过九百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四十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资源回收再利用工程,加大力度推行钢铁企业铸造机床去硫化工程,新建特大型地热工厂,推广消耗煤炭的热电厂脱硫工作,力争五年内淘汰七十余万辆黄标车,治理农村地区八成以上的大规模畜牧养殖厂和小区污染源等。预计全部减排工程预算资金将超过两千亿元人民币。虽然与日本的众多企业相比,我国每年公布环境报告书的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不多,但随着辽宁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和我国宏观调控措施的相互结合,加上企业内部环保意识的提高,将促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环保成本与效益进行的会计核算并加以披露的绿色会计发展的工作迅速展开。

(三)加强辽宁省的立法工作,建立并完善绿色会计、审计制度

要加强辽宁省绿色会计和审计鉴证的立法工作,建议参照日本的做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速实行对绿色会计和审计的立法和完善工作,这也是在辽宁省实行绿色会计和审计监管体制的最根本的保证。建议辽宁省人大尽快根据我国已经颁布的《宪法》、《会计法》、《中国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证券法》、《环境评价法》等法律,集思广益,补充并且修订有关于绿色会计方面的审计和监督以及关于生态污染赔偿等方面的具体条例。明确说明环境会计和审计监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以及详细的评价标准。为了充分保持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绿色会计监督的要求,辽宁省内的上市公司也应该改善绿色会计披露和绿色会计的审计再监管严重缓慢的特点,建议辽宁省管保部门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率先发动力量,尽快补充以“证券法”为基础的相关准则要求,增设绿色会计科目的核算以及绿色审计监督相关内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总之,辽宁省绿色会计的实施应充分借鉴并吸收日本国内绿色会计的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增加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绿色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使辽宁省在绿色会计的应用走在全国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王杰.日本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研究,2003(6)

绿色经济报告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会计应用探讨

当人们在反思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能够意识到,环境遭到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企业环保观念的增强,他们必然会将一些环境活动贯穿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企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主动的。在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与企业当中,会计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通过会计的方式确认与计量企业的环境活动,这是改进环保效果,提高环保投入产出率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力的策略。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当中,绿色会计所体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和非常关键的,为此,实施绿色会计是非常迫切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也就是所谓的环境会计,它是结合会计学的有关方法与理论,它的计量尺度是货币,在加上其他的一些计量方法,根据相关的审计、会计、环境、资源等法律法规,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跟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防治、利用、开发的成本费用与资金支出的核算,以及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估。在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才逐渐地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且以此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我国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我国的绿色会计还存在不少亟需完善之处。

企业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的环境活动都是绿色会计的对象。这些活动能够分成:第一,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是由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这些经济活动,然而,却是可以形成财务问题或能够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表现,这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这些经济业务所体现的绿色会计要素是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资产。第二,企业纯粹意义上的环境活动。这主要有企业的环境策略、政策和目的,以及企业员工环境素质与环境教育的提高。尽管这些环境活动暂时不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可是纵观国外的实践活动,需要把它列入对外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的目标,能够分成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一定的会计核算,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损失与经济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将关乎企业环境的一些信息提供给社会,这是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绿色会计所反映与研究的对象是复杂变化、不确定的,为了统一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就一定要结合人们所认识的资源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与推理,绿色会计假设也继承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假设,与此同时,对其也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绿色会计理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二、绿色会计的计量

(一)生命周期成本的计量方法

在产品的有效使用时间之内,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设计、规划、制造和售后,在所有的阶段都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这就是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察,企业就需要跟踪监测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与所使用的能源材料,全过程地计量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当中所产生的环境支出。

(二)作业成本的计量方法

它的核算对象是作业,对作业量的确认与计量是通过成本动因来实施的,从而以作业量作为前提条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计算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的四个层次是工厂级成本、产品维持成本、生产批次成本,产品单位成本。

(三)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就是将制约绿色会计要素的一系列因素和因素间的关系找出来,创建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借助模型,对相关联的要素价值进行计量。通常来讲,会用到效益数学模型、皮尔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法,模糊数学模型。

(四)费用效益研究的计量方法

它是以整个社会作为视角,在国民经济当中,研究某一项目净贡献的多少。费用效益研究是为了尽量准确地分析在国民经济当中某个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选用最为理想的配置方案。费用效益研究的特点是,所应用的价格一定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与供给的价格。为了使计量简单化,费用效益研究不会兼顾转移支付的情况。会结合计算的结果,比较所计量的效益和费用,当费用小于效益的时候,就能够实施这个方案。

三、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经济报告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责任信息披露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不同于我国过去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对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环境是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应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①。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为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并把它嵌入企业文化中,已经取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全球协议(UnGC)的支持,并形成了一个标准报告,这对报告组织者和报告使用者都有好处。2008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签署了一个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升和完善经济发展变迁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西方许多公司,例如宝洁、星巴克、微软、强生、雅培、毕马威、花旗银行、德勤、西南航空等都在它们的网站上阐述企业社会绩效。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日益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行以来,已有效遏制了一批高耗能、重污染上市公司的资本扩张,保护了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保证了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②。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环保责任的承担,例如,中国远洋、中兴通讯、联想集团、中国石油、宝山钢铁、中国建筑、中国铝业、海螺水泥、中国石化、民生银行、宝山钢铁等一批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书(蒋洪强,2010)。

本文通过中兴通讯五年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阐述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我国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环境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企业背景。本文之所以选择中兴通讯作为案例研究的样本,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是近几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好评的企业之一。根据《财富》2012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排行榜③,中兴通讯从2011年排名第13位跃居到2012年的第2位。公司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方法,推出了具有更高商业价值和环保效能的新产品、新服务,并将绿色战略贯穿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工程等领域,走出一条绿色环保之路。第二,中兴通讯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不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尚且能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每个运营环节以及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之中,因此它是提升我国企业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弘扬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典范。

中兴通讯是于1985年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目前是境内a股市场上市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在企业社会责任愿景陈述中明确表明,“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运作,致力于解决世界当前和未来的挑战”。中兴通讯自2003年开始对CSR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推进和总结。公司最先从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入手正式开展CSR,“创新、融合、绿色”是中兴通讯的三大发展战略,绿色是创新与融合的根本目标所在。绿色战略已融入到企业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生产、物流、工程等所有中兴通讯经营活动之中,并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上下游一起建设绿色网络。此外,中兴通讯贯彻高效环保的经营模式,在企业内部推行诸如绿色物流、e化办公、5S策略等绿色管理机制,还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能源产品,如太阳能、风能等,并跟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共同研究开发新能源。

中兴通讯对客户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主要从产品生命周期出发,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和服务相似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在于是否“绿色”。

中兴通讯不仅自己推进CSR,还向供应商推广,要求供应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供应商一起分享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帮助供应商成长。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兴通讯也把社会责任带到了海外。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兴通讯多年来累计建立了7个通信实验室,给当地提供50万人次的工作机会,同时为该国培养了一千多名电信工程师。

2.案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中兴通讯2008―2012年间,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逐渐详尽和具体,在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管理层致辞”中都提到了中兴通讯的绿色环境理念,并在2009―2012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未来行动方向中强调,“持续加强中兴通讯在绿色环保方面的科研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2012年,中兴通讯披露了公司节能降耗信息,特别是节电管理信息。2010年中兴通讯全年总节电量为1166.92万千瓦时,而且耗材使用从2006年的9500件降低到2011年的1100件,同时纸张消耗也减少了近一半。2010年和2012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废弃物处理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详细展示了对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处理。2012年,公司各可回收废弃物的回收率达到80%~95%。2008年及2010年至2012年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生态化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对绿色产品的要求,将产品全生产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009年至2012年,中兴通讯的绿色技术创新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和研究,并不断创新,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绿色解决方案。2009年至2011年,公司每年都介绍了绿色工程建设、绿色运营和绿色物流的信息。

在低碳经济理念提出后,中兴通讯在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在减缓气候变化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节电管理一直是中兴通讯历年来进行的常规节能工作,2009―2012年,公司开展的部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节电量合计1593.68(万千瓦时/年),节约碳排放16977.849(吨/年);此外,还详细披露了“一般废弃物处理量”、“危险废弃物处理量”和“总消耗电量”这三个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中兴通讯自2009年开始持续贯彻并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愿景和战略,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其经营业绩不佳,主要是由于快速突破部分重点运营商及市场而采取的较为激进的市场策略,同时对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未能在管理效率提升、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快速调整。

由此可见,社会责任已经被中兴通讯视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战略,也是其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兴通讯在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公司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年均可分配利润的53.89%。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特征

中兴通讯在2008―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数量和质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但是,在我国关于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不确定性,环境信息收集和计量的不完善,使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比较落后。

第一,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披露方式没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即使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中兴通讯,分析其披露的信息,也反映出披露信息不全面,披露方式不固定、不规范、形式不统一,以及披露信息缺乏前瞻性、决策相关性严重不足等问题。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尚显单薄。虽已从执行环保政策,发展到披露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环境财务影响等,然而披露内容大都比较简单,定性描述多,传递的信息不够充分①,定量描述主要体现在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费、财政拨款和补贴等方面。

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没有持续性。首次上市时,所有公司几乎都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或多或少地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一旦成功上市,就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年报没有披露其环境信息,或虽然披露,但比上市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要简单得多。由于信息披露的形式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很难客观比较不同上市公司间环境信息强度(蒋洪强,2010)。

第二,信息披露缺乏法律法规保障,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还显薄弱。

2003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陆续了文件,包括2007年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2010年7月,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上市环保核查的重点是上市公司是否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和年度环境报告书(蒋洪强,2010)。

中国证监会在陆续出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等规章、文件中,也规定有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5月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明确规定必须以临时公告方式披露环境信息、被环保部门认定为污染严重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范围等,同时明确了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蒋洪强,2010)。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是否履行了披露环境信息行为,环境保护部门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和监管权,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主要由证监会负责。为此,建议两部门应该联合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办法(或带强制性指南)这方面的规章文件(蒋洪强,2010)。

第三,信息披露的会计审计还不完善。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理论、法规及实践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进程。特别是,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没有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有所披露,也往往指向对企业有利的方向,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蒋洪强,2010)。

三、结语

第一,健全和完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中。通过资产负债表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应负担的社会责任;通过损益表增加“环保支出”科目以更准确地核算企业利润,具体包括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收益;通过报表附注揭示以下信息:环境责任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环境项目的特征、有关环境方面的重要会计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通过财务状况说明书反映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影响、企业采取的保护环境措施及其效果、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等(郝剑,2008)。

选择在环境报告书中披露环境责任信息,是国际企业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大力推崇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对环境报告书中环境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和详细,必须含有的项目包括生产投入、产出以及存货方面的环境财务信息和包括资产负债、经常性支出、环境成本、环境经济手段等内容的直接性环境信息。这种方式对企业的披露要求比较高,需要严格遵守披露条目。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修订《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确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法可依。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尽快共同制定出台关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该办法除了要统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范围、内容,还要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操作,例如环境信息的确认标准,未公开环境信息前的传递、审核、披露流程、保密措施,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等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蒋洪强,2010)。

此外,强化环境审计也是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督促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

第三,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主要由证监会负责。但是,由于环境责任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环保部门作为企业环境责任的对口监管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具有跨部门性,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都需要环保部与证券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蒋洪强,2010;朱谦,2012)。

第四,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体系。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报告可以为报告的阅读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导引服务和专业的视角,帮助投资者发现关键信息,从而倡导环境责任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报告可以从内容性、技术性、行业性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是否披露可持续资源使用、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信息;技术上,是否披露第三方证言,是否进行独立审验,可信度与透明度风险如何,以及在信息表达方面是否有利于提升报告的披露效果;行业上,是否具体披露了行业特征指标内容等。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要求实现资源的反复利用,改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的方式,彻底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唯有构建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并定期对外公布,才能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讲师、博士)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北京:会计研究,2002(1):43-47.

[2]李心合,汪燕,陈波.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北京:会计研究,2002(1):58-62.

[3]孙兴华,王兆蕊.绿色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北京:会计研究,2002(3):54-57.

[4]王辛平,韩军.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J].太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3):82-83.

[5]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北京:会计研究,2002(4):42-50.

[6]储姣,郭金花,刘伏强.独立环境会计报告简介[J].武汉:财会月刊,2003(a1):49-51.

[7]王磊,秦瑛歆,李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会计概念框架[J].北京:中国集体经济,2008(3).

[8]刘国辉.敢问路边在何方[J].北京:中国商界,2009(5).

[9]钟海涛,赵小兵.论集团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J].北京:现代商业,2010(21).

[10]蒋洪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亟需加强[J].北京:环境保护,2010(21).

绿色经济报告篇8

关键词:绿色会计;发展;必要性

一、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结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会计学月刊》(Journalofaccounting)1971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拉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就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这一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

1991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九届会议,着重对环境保护会计问题进行了讨论。1995年,第十三届会议的中心议题也是环境会计。1998年的第十五届年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在2001年我国召开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致公党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认真落实有关建议,并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次年,我国财政部的有关领导提出将要启动绿色会计;及至2007年两会之际,节能环保多次被提及,从全国范围上看,自上而下,都把节能环保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绿色会计势在必行。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

(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绿色会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则是对绿色会计的实践。无论是绿色会计,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都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即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绿色会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绿色会计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使企业合理利用“特定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企业自身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但传统的“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过度污染。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实行绿色会计制度,一方面企业可以控制单位成本的消耗,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高环境资产的循环利用率。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模式,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的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是加强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需要

绿色会计是在自然资源收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从自然界中取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物到自然界中。由于排放的严重超标,导致了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全球的层面之上,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治理环境污染。

(四)是实现与社会经济接轨的需要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提倡环境保护,尤其是发达国家,他们要求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必须建立自己的绿色会计制度,同时要求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才能保护我们不受发达国家的剥削。不仅如此,建立绿色会计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外资企业资本流失。这些因素都强烈要求我国能够高度重视绿色会计体制的建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接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使绿色会计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更多的原因,想要真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努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真正把绿色会计全面落实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报告篇9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绿色会计;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结合环境的污染、环境整理、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消耗的能源费用与成本,并将此合理计量和报告。它是评估环境活动对经济财务成果带来影响的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的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核算是突出核算自然环境成本,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时注重经济和环境的共同效益。

一、国内绿色会计现状

(一)政策存在的问题。(1)引用案例不一定适用。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大量消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来获取经济效益,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已经结束了这个阶段。这是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事实上某一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消耗也只是转移战场,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去。所以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案例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需要做的是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绿色会计体系。这才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达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2)绿色会计数据的对外公开不足。我国现阶段的绿色会计公开度仍然是不够的,就拿2015年500多家的钢材企业,对与环境报告公开的还不到100家,就只是单单这行页已经存在了这么大的数据漏洞,如果加上其他企业这个数目只会越来越大。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对于这方面的做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环境质量报告绿色会计方面得以曝光。目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合作的机会是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绿色会计这一科目是当前的大热。我们想要走出去,和更多的外国公司一起合作,更多的环境信息披露,和公开的绿色会计信息。更有助于我们走出去和国外企业的长期合作。经济方面对于我国也是有促进的作用。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行性。(1)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我国现在已经意识到我国的环境和经济需要相互并存的道理。所以我国今年来先后制定了各种环境的保护法则。例如:《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防治法》等。以外,我国还制定了有关循环经济的保护方案。虽然法律法规上我国仍然十分不成熟,但是我国的现阶段的意识加强已经说明我国将要推行绿色会计这一体系。在另一种角度来说,我国正在慢慢储备属于我国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环境。(2)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方向的作用。我国当今主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理念对于绿色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经70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上我们的经验可得,产业结构需要提升、在产业结构提升的前提下生产力也为随之增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对环境的透支,所以我国提出了要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要经济增长来实现循环经济。结合了经验和教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这具有延生性的发展战略对时下热门的环境会计引出了相对应的方向。(3)我国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主张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之下,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和管理了可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我国资源逐渐有偿使用化。企业加深了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为加强效益,我国尝试了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因此市场经济为绿色会计这一科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二、我国绿色会计存在的障碍

(一)企业和居民缺乏的环境责任概念。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7年过去了,这一个“限塑令”真的起到作用了吗?然而并没有,居民很多都是从自身方便出发,对进行收费的塑料袋,为了方便居民还是有选择多花一点钱买一个方便这样的一种心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塑料用量并没有减少,而商家却因这一个个塑料袋赚得盆满钵满的。在生活中我们对于绿色消费并没有什么概念,在街上的垃圾桶分类只有两种。这两个区分指示不仅十分模糊,而且很少看到是有人真正地将这两个分好类的,大部分人都是乱塞一通。更不要说居民在家里进行绿色垃圾分类。

(二)相关法律制度和理论指导不完善。以上居民和企业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一方面可以归根于对这环境经济的重要性认知不够深刻,而另一方面可以归根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1)对于我国居民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居民的行为。(2)对于企业我国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行为,很多相关部门都没有执法到位,而且法律法规当中存在了很多的漏洞和不完善。

当今会计当中的也缺乏对与绿色会计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它具体的确认计量和核算都是没有清楚地罗列出来。到底要怎样去核算?这没有明确的方法。缺乏实操性和经验。

绿色会计的环境报告没有达到公明公开的地步,有一些虽然已经公开了但是由于利益方面的问题会选择部分公开,或者做假。政府部门近几年虽然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文献,但仍然在进步当中,政府对于环境报告的公开度不够。缺乏带头作用,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强。

(三)绿色会计实操理论缺失。绿色会计诞生于90年代,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门科目。环境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和会计一样。区别是绿色会计的核算和计量的单位和会计不同,绿色会计不可单单依靠货币单位来计量。而绿色会计的计量正是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计量体系。缺乏理论对我国会计实务的辅助,所以环境会计的实务方面没有操作性的理论方针,导致企业对承担环境责任的认识十分空泛,范围没有确定好。所以我国的绿色会计体系也不能很好地开展下去。

(四)实施绿色会计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环境会计的人才缺乏也是我国不能将绿色会计这举措顺利实施开来的重要原因。一个优秀的环境会计人才需要的涉及好几门学科,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而且对于这几门课程还要做到融会贯通,将相关的知识点相互交叉渗透。除了理论上的知识点外还要对熟练实操技能上有一定要求,能够结合当前需要的面临的生产营运状况进行估算和核算。若我国今后要持续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这一方面的人才现在我国是十分稀缺的。而且我国的对于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在逐年上涨,但具备相关技能的会计人却十分稀少。这是当前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一大障碍。

(五)缺少相关机构的监督和对绿色会计报告的审查追踪。在我国环境会计的是薄弱的方面,我们除了政策上的不完善、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以外。我们处理具体问题相关部分也是近几年才成立。而且因为新的成立,加上政策上还在完善当中,所以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对绿色会计的审查上也没有十分紧凑,有些企业正是抓着这个漏洞可能会出现财务做假,但由于没有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加上相关执法部门的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所以也没有做到严厉打击。从而使得问题日益恶化,越发严重。

三、中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与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具有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量外企进驻中国,中国的出口量和进口大大地增加,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这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都以消耗自然资源来为基础。因而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还诱发了不少的灾难。为此我们更需要提出绿色会计的科目来和国际更好地交流。这样有助于我国的环境和经济的循环,更好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原则。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今后参与国际竞争。因此绿色会计这一科目的提出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

虽然我国和其他国情大不相同,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积极的做法。欧洲,美国,甚至相邻国日本也是有非常好的处理方法。在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关于们可以参照的做发:针对居民我国没有台具体针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法规,但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我国也逐步意识到相关问题,各地分别出台了《禁烟令》。垃圾分类这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节省不少的财政支出也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有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尝试去接纳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德国,德国有非常严谨的垃圾分类方案。大到可回收垃圾,小到厨余电池,都有分类方案。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保证这垃圾分类的执行。

对于国外的做法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吸收其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删除或者摈弃掉一些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和不好的一些地方。

总的来说除开政策问题外,我国现阶段在绿色会计人员出现缺口,我国应该增大对绿色会计培训资金、教育力量的投入。为培训绿色会计人才铺垫好。例如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在绿色会计培训方面应该多增加一些绿色投资,这样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带动这一积极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夏冬林.欧洲会计及其特点[J].会计研究.1995(12)

[2]大野木升司.环境会计在日本[J].日中环境服务中心有限会社.2010(7)

[3]贺帆,张本越.日本环境会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科技大学.2015(14)

[4]薄雪萍.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04(8)

[5]孙兴华,王维平.关于在中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0(5)

[6]孙其慧.关于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几点思考[J].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5(20)

[7]刘明辉,樊子君.日本环境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2(3)

[8]耿建鑫,房巧玲.环境会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J].会计研究.2004(1)

[9]黄燕.环境会计问题初探[J].胜利油田大学学报.2008(33)

[10]丁吉晶.从德国环境会计看中国环境会计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11]乔世震.欧洲的环境会计[J].中国发展.2003(1):37-41

[12]胡晓铃.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制度[J].财会研究.2012(1)

[13]金友良,周珍娟.浅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

绿色经济报告篇10

1.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构建

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作为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子系统之间既具有一定的联系,又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作用,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见,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就自身而言是一个“自成系统”就外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而言又是一个“互成系统”。同时,它又寓于绿色社会经济生态大系统之中,是其一个子系统。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系统论这一方法来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职能、目标、对象、假设、原则、确认、计量和报表等内容。现分述如下:

  1.1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

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除了要秉承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之外,它同时要吸收、借鉴包括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污染经济学又称公害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和领域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套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1.2绿色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与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大致相同,如果说稍有变化的话,主要就是在履行反映职能时适当地扩大了实物计量单位的应用。依照这样的职能,绿色会计的工作体系也就大致地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提供信息,二是参与企业的环境管理。

1.3绿色会计的目标

作为绿色会计行为指南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由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具体目标则是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具体包括:

(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管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环境效益;

(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1.4绿色会计的对象

绿色会计的对象突破了传统会计以资金运动作为对象的范畴,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因此,在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下,会计要素须重共有的空气、7水、海洋、矿产资源、臭氧层等;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的国家给予的补贴、资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带来的社会效益等。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

1.5绿色会计的假设

尽管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与企业会计有所区别,但绿色会计同样可以参照传统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所不同的是,因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使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假设发生了较大变化,它不仅可以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还可选择实物、百分数、指数进行辅助计量,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叙述加以说明。

1.6绿色会计的原则

绿色会计除了继承一些传统会计的原则外,还有适用于绿色会计特有的会计原则:

(1)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相同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

(2)与一般会计原则不尽相同的原则有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绿色会计在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它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统计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会计处理,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促进绿色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

(3)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不同的原则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即:政策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评价应站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充分披露原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

1.7绿色会计的确认

绿色会计超过了传统会计所确认的范围,主要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认。绿色会计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主要有: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四大部分。资源价值包括自然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三个方面。环境成本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和环境机会成本。环境收益包括获得的环保业绩卓著奖励、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和环保措施机会收益。环境利润是环境收益扣除环境成本和环境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绩效。

1.8绿色会计的计量

传统会计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经济事项都能用货币计量。绿色会计存在着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也有的无法用历史成本计价。这就需要以货币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单位并用的原则;对环境状况评价也应建立相应的方法体系,如采用指数评价法、分级聚类法以及模型评价法等。

1.9绿色会计的报表

绿色会计报表的设置应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添有关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并辅之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等揭示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增列“自然资产”、“自然资产损耗”科目,负债方增列“应付环保费”科目所有者权益下面增列“自然资本”科目等。在损益表中增列“环境收入”、“环境治理费”、“环境损害费”以及“环境利润”。在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揭示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及其所支付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等。

2.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2.1财务报告

  2.1.1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那么将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纳入其中也是实际可行的。具体方法是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的披露。

2.1.2报表附注

环境会计报表的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括号注释不宜过长,以便于阅读。企业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1)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如直接环境效益采用影子价格法还是数学分解法;(2)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如某种环境负债有无优先要求权;(3)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如在按历史成本入账的环境资产后面列示其现行市价;(4)需要参见其它报表或本报表其它部分的说明。

2.1.3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包括:(1)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2)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3)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4)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2环境报告

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2)环境质量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利用情况。主要是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

3.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绿色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要在企业中全面、系统地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绿色会计的计量、成本确认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理论认识还不一致;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难以协调企业逐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计市场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内容不真实的现象等等。因此,当前要顺利地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3.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由于环境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对此,会计理论界应对这门新兴学科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解决基本理论问题,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障碍。

3.2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绿色会计有法可依,使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1)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⑵制定绿色会计准则;(3)设立绿色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3.3加强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绿色的再监督,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

3.4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

建立实施中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在大中专学校会计专业中增设绿色会计、绿色审计专业课。将绿色会计宣传、培训列入《全国环境初级教育行动纲要》中,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尽快筹办中国绿色会计刊物,以加大绿色会计宣传的力度。

3.5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

首先,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其次,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绿色会计要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应用于绿色会计实践,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

3.6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创建绿色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