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22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1

【关键词】概念课型核心任务教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0-02

1.概念课型的界定

数学概念课型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2.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核心任务与教学定位

2.1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核心任务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数学对象的抽象概括。

正确地理解和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通过实例、练习及口头描述来理解的阶段。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分数、比例等。有些数学概念要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才以定义的形式表达,如函数、极限等。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

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对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把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过程简约化、明确化了。许多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从而增强了科学性。

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锥、双曲线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比如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等。有些数学概念具有几何意义,如函数的导数。数形结合是表达数学概念的又一独特方式,它把数学概念形象化、数量化了。

总之,数学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应有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等不同角度抽取概念本质属性,在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基础上,形成清晰的学习数学知识结构的认识。

2.2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定位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经历对实际背景的感知与抽象、概括的过程。

(1)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描述”。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相互干扰。

(3)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内涵直接挂钩。

(4)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3.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型分析

课型1:从整体背景到局部知识的结构教学(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为例)

(1)背景引入――介绍数学对象的相关背景。

介绍集合论及其发展过程的相关背景。

(2)材料感知――借助具体事例,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入概念。

问题1:我们学习过哪些集合?

问题2:你能再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3)分类辨析――以实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使用反例,鼓励学生大量举例)。

问题3:你能说出你所举例子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概括所举例子的特点。如果学生仍不能有效地提炼出集合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提示:“请所有的男同学站起来;请所有的高个子站起来”,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确定性”。

(4)提炼本质――提供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进行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不同例证的共同特征。

问题4:你能概括出所举例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吗?

师生共同概括所举例子的特征,得出结论。

(5)抽象命名――概念的明确与表示:下定义,给出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文字的、符号的)。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集合的含义及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6)巩固应用――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

问题5: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研究集合?

学生阅读教科书,自己尝试整理相关的知识内容,归纳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数集的记号以及表示集合的三种方法: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及图形语言。

(7)概念的“精致”――纳入概念系统,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课本例1与例2;课本第5页练习1,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析疑。

除集合外,以上教学流程适用于一般数学对象的抽象概括,如命题、向量、数(复数)、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角、事件等,它们具有相同的学习“基本套路”,即按“背景――概念――表示――分类――性质(关系及运算)――应用”展开。

课型2: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结构教学(以《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为例)

(1)背景引入――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富有时代感的素材。

问题1:如图抛物线中,试找出相关的不等关系。

(2)概念形成――让学生自己举例或提供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辨析,学会透过表面现象发现它们的本质特点,形成上位概念。

问题2:数学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含有不等关系的例子吗?

学生每人至少各举一个数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小组交流,独立归纳概括出不等式(组)的概念。

(3)辨析比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和体会哪种分类更合理、更准确,并注意特殊情况的研究和思考。

问题3:你能对以上所举例子进行分类吗?

第一层次:独立进行分类,并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分类标准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第二层次: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和体会哪个分类更合理、更准确,并注意特殊情况的研究和思考。

(4)抽象命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分类结果的本质特点,对各种关系进行命名,从而得到下位概念的各种类型。

提炼出不等式的概念,并对不等式进行分类。

根据字母所在位置进行分类:整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

在整式不等式中,根据字母的个数进行分类:一元不等式,二元不等式,……;根据字母的次数进行分类: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学生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形式,以及不等式组的概念,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5)巩固应用――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

问题探究(课本素材)

(6)整体认识――从整体上认识与概念相关知识内容及研究套路。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方程(等式)的知识内容,如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梳理相关知识结构。

类比方程(等式)的相关内容,构建不等式的知识网络。

课型3:探索数学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函数的概念》为例)

(1)概念的引入――通过复习回顾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念,学生经历材料感知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概念。

问题1:函数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函数?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认识,揭示函数是用于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模型。

(2)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从数学活动或数学实例中概括出概念的本质。

问题2:y=1是函数吗?y=x与y=■是同一个函数吗?

展示课本三个实例并提问:

问题3: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变量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3)概括概念――学生尝试给概念下定义,在小组交流、全班研讨中不断完善对概念的精确描述。

问题4: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你能归纳概括出一般结论吗?

除了课本中的三个实例,让学生大量举例(可以是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初等函数),通过聚类分析提炼抽象本质属性,获得函数概念。

(4)理解概念――从概念的内涵与处延、概念的要素理解概念。

问题5: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函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函数的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②函数的表示法:解析式、图象、表格。③函数记号y=f(x)的内涵。

(5)应用概念――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

问题6: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利用表格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要素进行归纳与类比,并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几何画板)画出函数的图像帮助理解上述函数的三个要素。

(6)形成认知――归纳总结概念的形成过程,概括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问题7:你对“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这句话有什么体会?构成函数的要素有哪些?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函数的例子吗?

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2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分析与意见解读:本节的两条标准侧重于思维训练和环境教育。“举例”是行为条件,“说明”、“理解”是行为动词,“某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主题内容,“作用”、“整体性”是后置限定。第一条标准旨在要求学生说出自然地理要素,举例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第二条标准是联系各个要素,例举某个区域来理解整体性的原理。“说明”、“理解”体现了学生要能应用整体性去解释地理现象、掌握综合分析的能力,将“整体”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举例说明”指出案例教学法是本节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开发师生身边的课程素材,以体现生活性与应用性,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材分析

整体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不仅是必修1模块的枢纽,也是整个人地关系体系的转换点。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的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整体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只有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才能更好的在生产生活中促进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本节又是必修2、3学习的基础。

具体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教学因子。其一,“地理要素g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其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其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前一个教学因子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产生的原因,后两个教学因子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三者是递进的关系。教材从地理要素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逐步深入阐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表现。

三、学情简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高一学生,对江西省本土自然环境较为熟悉,之前已经学习“大气、水、地貌”以及生物学的相关内容,为理解地理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奠定基础。同时,在学习“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时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但之前的学习内容相对宏观抽象,对具体的区域地理案例分析较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欠佳,加之本节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性较强,因此,需要使用案例及相关熟悉的资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的学习,能理解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基本内涵;通过鄱阳湖的演化过程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案例学习,理解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能绘制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鄱阳湖湖泊面积萎缩、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到亚马逊森林的砍伐,尺度空间的扩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重难点和方法媒体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乡土地理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中图版教材、prezi课件、googleearth软件、黑板。

六、教学过程(如表1)

从江西省自然风光中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乡土地理环境入手,建立“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过渡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协调发展。但是,如果某一要素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化,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会发生什么改变悬念存疑,吸引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

学生讨论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小结: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各个要素的演化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以及绘制思维导图,将内部知识显现化,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建构知识体系。地理环境的发展需要各个要素协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奠定基础。树立整体意识,学习辩证动态地看待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小结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某一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原因使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况发生改变,即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表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延伸延伸:不仅在我国存在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案例,全球其它大洲也存在

播放“亚马逊森林砍伐致巴西干旱恶化”的视频

提问:江西省兴国县的水土流失、酸雨、厄尔尼诺的影响等也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吗?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维拓展,辨认判断举例说明案例如何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抒己见如何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全球视野,完成知识学习进阶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表现,通过鄱阳湖湖泊面积萎缩、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亚马逊森林破坏,理解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开发和利用资源时,要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回忆整堂课的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及转换升华,给学生精要、深刻的印象,以起到整理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促进思维的作用,达成教学目标布置作业收集赣江的水文特征及洪涝情况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设想

(提供路径:江西省统计年鉴及江西水文信息网或http:///)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立足学生所在地,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板书设计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3

在某图书馆,不时出现大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现象。请你代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提醒读者举止文明。(20字以内)

这道题不同于以往给出上联或下联让同学们作对的形式,而是要求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情境,自行拟写一副对联。这是一道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既考查对联的知识,又考查语言的简明、得体,以及修辞的运用。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得分普遍较低。那么怎样才能拟写一副符合题意的对联呢?

首先,应该了解对联的拟写要求,掌握对联拟写技法。高考专题复习对这一技法有专门的讲解和训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对联要符合对偶的要求”。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且上下句尽可能避免使用相同的字。

(2)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也就是词性应当尽可能相近或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等。

(3)上下联句子结构要一致。也就是上下联的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

(4)上下联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反。

其次,拟写的对联应该符合情境,有针对性。

这道题明确要求针对“大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不文明”现象,拟写提醒读者举止文明的对联。那么,考生就应该把握好题目中的关键词“文明”,以倡导在图书馆内言行举止文明作为拟写的方向。

再次,明确拟写者身份,合理表达。

既然题目要求的是“代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提醒”读者,那么拟写者的身份是图书馆管理方,而且方式是“提醒”,这就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要使提醒产生效果,就要做到表意明确;同时,更要注意措辞委婉得体,避免命令性或禁令性的词,如“禁止”之类。

参考答案:

[示例1]快读慢览增涵养轻声细语显文明

[示例2]书林漫步享自由举止文明添光彩

[示例3]让文明留下把喧哗带走

评分标准:共3分,委婉得体2分,对偶1分。在对联内容的针对性、语言的表达、情境特点的凸显等方面有欠缺的,酌情扣1―3分不等。

【失分示例1】图书馆是学习的天堂

吃喝玩耍请去门外

分析:这个答案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上下联字数不同、结构不同,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不同;而且太过直接,不够委婉。不得分。

【失分示例2】琴棋书画一点不会吃喝玩乐样样精通

分析:这个答案也不能得分。虽然基本符合了对联的要求,但是不符合题意,缺乏针对性。题目要求提醒读者举止文明,而不是让人总结自我。

【失分示例3】此处应是天上有维护秩序靠大家

分析:这个答案结构不符合“对偶”要求,“此处应是天上有”表述也不够得体。因为内容尚可,可以得1分。

【失分示例4】文明得好心情读书得好知识

【失分示例5】用知识润泽心灵用文明回报书香

分析:这两个答案在对偶、针对性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可以得2分。失分在于对联一般来说是避讳同字的,而两副对联中都出现了同字。若改成“文明营造好环境读书获取新知识”“知识润泽心灵文明回报书香”会更好。

【失分示例6】图书馆内须得体个人举止须文明

【失分示例7】举手投足尽显我文化

知达理共开文明花

分析:这两副对联可得2分,失分主要在结构问题。

失分示例6对应位置的词语结构不同,“图书馆内”是“3+1”结构,“个人举止”是“2+2”结构。另外出现了同字,可以把两个“须”中的一个改成“要”。整句变成“书馆行为须得体个人举止要文明”,就能得满分。

失分示例7中“我文化”与“文明花”词性、结构不能对应。“我”是一个字,代词,“文明”是两个字,名词,所以虽然同为偏正结构,但是不能相对,且“文化”“文明”有重字。如改成“举手投足尽显涵养知书达理共护文明”会更好。

【高分示例1】腹有诗书气自来室存文明象更新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4

【关键词】力学性能;固溶体;铁碳合金;知识脉络;直观教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技工学校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等方面的一门科学,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学生们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不高,加之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欠佳,又没有实践知识,不仅学生学习难度大,容易忘记,而且给老师的讲解也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从事这门课的教学,感触颇深,在教学中也不断思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供大家探讨和参考:

一、深入分析,化繁为简

铁碳合金的组织在教科书中的介绍较为抽象,比如固溶体的概念,书上的定义是“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到另一种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这样的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将知识深入分析,用较通俗的语言将知识简单化。在讲解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先用大家都知道的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做知识铺垫,然后再这样告诉学生,“在液态时,一种组元溶解到另一种组元中形成溶液,在凝固时,它们将共同组成一种晶格,这种晶格与其中的一种组元相同,晶格上有各种组元的原子,这种在固态下溶解有其他元素的组织叫做固溶体,与固溶体晶格相同的组元叫溶剂,其他组元叫溶质。”然后再以铁、碳两种组元为例,对号入座,使学生很快理解,通过这样的解释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固溶体的形成,还使学生理解了固溶体、溶剂、溶质的概念,学生思路清晰,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象的比拟,是突破抽象的前提

纯金属在结晶时都会有过冷现象发生,过冷现象的意思是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冷却速度与液态金属的纯度都会影响过冷度,而且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这样高度理论化讲解,让学生很难认识上去,所以在讲解过冷现象时,我给学生列举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过冷现象的例子,比如,海水零度不结冰就是一种过冷现象,冰雪路面撒盐,让其融化,就是过冷现象的应用,使学生马上就知道过冷现象了,这样学生还自己总结出液态金属的纯度也会影响实际结晶温度。但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冷却速度快了,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就低了?我给同学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这就像体育比赛短跑项目一样,当运动员使用全身的力量跑向终点线时,他们能立即就站立住停下来吗?很显然不能,而是会超过终点线一段才能停下来。而你如果缓慢的步行到终点线时,你会很自然地立即停下来。经过举此例子,学生马上明白了,而且记忆很牢。

三、分散难点,单独攻破,解决复杂大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第四章“铁碳合金的组织”,“铁碳合金相图的建立、识读、应用”等几个知识点较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也常常出现很难讲明讲透的现象。其实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我们只要深入分析,找出知识贯穿点,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我首先清楚地告诉大家材料的选用是根据钢材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来确定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组织来确定的,而内部组织的转变则是由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并且材料的化学成分是由碳、铁和一些微量元素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碳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内部组织的变化。这样一来铁碳相图尤为重要,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识读铁碳平衡相图,就让学生先把铁碳合金的相及组织的含义、含碳量、晶格形式、性能特点背熟,然后再把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的含义、组织转变过程及相图分析单独拿出来讲解,一个一个的突破,最后再来讲解铁碳相图,由于有了前面的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细致的讲解和铺垫,一步一步的分析组织转变过程,学生感觉不是很难理解,并能够清楚了铁碳相图的使用意义。

四、归纳总结,将知识穿成线形成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不仅疑难的内容、概念多,而且知识凌乱,只有深入分析,归纳总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找出突破口,使知识连贯化,一环扣一环,这样不仅使知识不零散,而且便于记忆。比如列出如下的知识脉络:

(1)固态金属——晶体——晶格——晶胞——金属晶格类型——晶格畸变——对性能影响

(2)液态金属——结晶——过冷现象——过冷度——影响因素

(3)结晶——结晶过程——晶粒——晶粒度——对性能的影响——影响因素——细化晶粒方法

(4)铁、碳——成分组成和温度——材料的内部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选用

以上只是列举的几条,经归纳总结出的知识脉络,不仅层次清晰内容连贯,知识容量大,重难点不遗漏,更不会有一叶障目,不见深林的感觉。最终使学生把握住组织决定性能,性能决定选材这一知识灵魂。

五、增加直观性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现场相结合

由于技校学生对生产实际知识缺乏感性认识,教具又比较少,只有与书相配套挂图和简单的模型。我在上课多用挂图。挂图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挂图只能表示平面关系,立体的关系很难表达出来。例如金属晶格的类型有三种,其结构是立体的。只用挂图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用模型,不仅使用晶格模型,还有对照的原子排列实物模型,学生结合挂图,可以仔细观察实物模型,加强了直观教学,使学生能迅速理解了教学内容。同时我还发挥厂办技校的优势,在厂区内寻找一些金属材料和报废零件作为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例如学习合金钢时,在厂里找到一些金属材料,让学生识别,同时还到厂里钢材检验部门现场让学生观看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到金相检验室观看钢材的显微组织,比如晶粒度、珠光体、马氏体等组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从中学到很多实际知识。

总之,笔者通过多年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及近几年来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意见得出:以上学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方法是很有效的。虽然技校学生的基础欠佳,无感性认识,但只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仔细研究分析,找出适合当今技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将趣味性融入到枯燥的理论课中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成为企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3]《高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广西教育》,2011(24)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5

[关键词]汉字构形理据形义形音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20-02

文字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形)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音、义)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如果是任意的、不可解释的,就是无理据的,如果不是任意的、是可解释的,就是有理据的。汉字是意音文字,大部分有表音和表义的偏旁,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是三者的统一体。现代汉字的理据性要从分析研究汉字的内部结构开始,主要表现为部件与整字之间所具有的“形—义”“形—音”两方面的联系。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使用表音文字的外国留学生们在初学汉字时常常会被汉字纷繁复杂的结构搞得晕头转向,觉得无章可循。的确,由于汉字在历史演变中整体结构几经变化,许多字从构形上已很难找到理据了。但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由音符和意符组成,其声旁、形旁与字音、字义密切联系,是汉字理据性的重要表现。有研究表明,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共占5631个,占通用字总数的80.5%,有绝对优势。此外,一些半理据的会意字也同样有理据可循,这就给我们的汉字教学带来了方便。实践证明,在汉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理据性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下面将主要从字形与字义间的联系及字形与字音间的联系两方面展开讨论,将甲级汉字中能找出理据性的字按部系归类并举例分析。

一、从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来看

(一)口系字

口旁的字往往与口这一人体器官有关,主要有:唱、吃、吹、告、哈、喊、喝、号、叫、咳、口、哭、嘴、喂、咱、响、听、和、名、加。举例分析:

和,形声字,相应也,从口,禾声。本义以声相和。

名,会意字,自命也,从口,从夕。

(二)手系字

手作为义符一般以五种形式出现:1.位于字左半部分的“扌”;2.位于字右半部分的“攵”,“攴”甲骨文为一只手拿着一支棍子,也是手的变形;3.“寸”,指人手一寸的位置,也是古文手的变形;4.“又”也是古文手的变形。5.位于字下部分的“手”。主要有:找、拾、抬、推、导、对、放、更、教、收、取、数、双、舞、有、友、又、右、左、政、支、只、举、封。举例分析:

更,形声字,改也,从攴,丙声。

教,会意字兼形声,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

(三)水系字

水部的字都和水有关,作为义符一般以位于字左半部分的“氵”和位于字下半部分的“氺”形式出现。主要有:演、洗、水、深、清、满、渴、江、酒、济、海、活、汉、河、湖、汤、永、流、消、治。举例分析:

消,形声字,从氵,肖声,义为水的缩减消退。

活,形声字,《说文》:“水流声,从水,昏声”。

(四)心系字

心系字都和心情或人的心理活动有关,通常以三种形式出现:1.写在下部的“心”;2.变形成左边的“忄”。主要有:想、思、感、念、惯、息、情、忘、愉。举例分析:

息,会意字,喘也,从自,从心。自是鼻子的象形,古人认为气都从心出,所以喘气是从心再由鼻子呼出。

情,形声字,《说文》:“人之阴气”。从心,青声。

(五)言系字

言系字都和说话有关,都是由口发出的动作。多以写在左边的讠出现,或写在字的下部。主要有:言、话、访、读、说、谈、评、讲、论、语、诉、让、讨、该。举例分析:

该,形声字,军中约也,古代军中制度。从言,亥声。

让,形声字,相责让,从言,襄声。

(六)女系字

女系字都与女性有关,有的是女性称谓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地位在古代社会历史中的转变过程。主要有:姐、妈、妹、奶、姓、姑、好、她、如、始。举例分析: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如,从随也。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

(七)人系字

人系字都与人的活动相关,多写作写在左边的亻旁,或写在字的下半部。主要有:人、休、体、信、他、你、位、保、傅、何、俩、件、健、代、先、负、借、假、例、侯、化、伟。举例分析:

保,养也,从人,从宲省,宲是古文的“孚”,本义为一个人背上背了个孩子,“呆”是子的象形。

位,会意字,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从人,从立。

(八)目系字

目系字都与眼睛有关,都是眼睛所看到的,多写在左边或下面。见的上半部为突出的目的部分,故与见相关的字都属该类,主要有:见、觉、睡、眼、相、省、睛、看、视。

(九)页系字

页系字都与头有关,页(xié)义为首,即为头部。主要有:页、须、顾、颜、题、面、首、预、顿,如:顾,本义为回头看,故从页,雇声。

(十)足系字

足系字都与行走,道路等有关,和手系字相似,古文止也有很多变形,一般有:1.足字旁;2.走之低;3.疋;4.ㄔ等变形。主要有:跟、路、跑、踢、足、跳、边、道、还、过、近、行、街、步、连、往、复。举例分析:

行,象形字,本义为十字路口。《说文》:“人之步趋也。”所以之后从ㄔ的字都与道路有关。

复,下部是古文脚的变形。本义为二次,再。

(十一)石系字

石系字都与地质类相关。一般出现在字的左半部分或字的下半部分。主要有:研、确础、破。举例分析:

研,礳也,从石,开(yín)声。本义为打磨石头。

确,礊石也,从石,角声。本义为敲击石头。

(十二)阜系字

阜系字即为左耳朵旁,都与山崖相关。主要有:险、阳、阴、附。如:阴,水之南山之北也,从阜,侌声。

(十三)宀系字

宀系字,俗称“宝盖儿”,都与房屋建筑有关,甲骨文中宀为房子的象形。主要有:字、容、富、室、宿、寄、客、家、宜、寓、定、宴、安、完。举例分析:

字,本义为生孩子,后假借为字。从宀,从子。

完,全也,从宀,元声,古文义为宽字。

(十四)巾系字

巾系字也是和布料服饰等相关,如:币、布、常、帽、带。举例分析:

币,帛也,从巾,敝声。古帛曾用做交换物。

常,下裙也,从巾,尚声。今义为假借义。

(十五)糸(纟)系字

糸(纟)系字多与丝织品有关,很多和颜色有关的字都从糸,是因为古人对颜色的最初印象就是染布,所以颜色字多从糸。主要有:红、纪、绿、织、给、经。举例分析:

纪,形声字,丝别也,从糸,己声。

给,形声字,相足也,从糸,合声。

(十六)弓、矢系字

弓、矢系字都与兵器相关,一般写在字的左半部分或下半部分。主要有:张、矮、短、知、族。举例分析: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

知,从口,从矢,会意字,比喻词从口中箭般射出。

(十七)金系字

金系字都与金属相关,古代的钱币都是金属,所以钱也从金。主要有:钱、钟、铁、银、钢、锻、铅,如:锻,小冶也,义为冶炼金属,从金,段声。

(十八)贝系字

贝系字都与钱币,珍贵的东西相关,因上古以贝为钱币,主要有:贵、责、赛、员、赢。如:员,形声字,物数也,从贝,口声,东西少所以珍贵。

(十九)木系字

木系字都与植物相关,或由木做成的东西,多写在左边或写在字下。主要有:板、杯、桥、树、椅、桌、本、根、楼、村、条。如:条,小枝也,从木,攸声,简化成“条”。

(二十)竹系字

竹系字都与竹相关,因造纸术产生前,古人都将文字记载在竹简上,简用绳连接起来即为篇,毛笔,筷子都是用竹子做的,故都从竹。主要有:笔、简、筷、篮、篇、算、箱、第、答、等、節(节)、笑。如:等,齐简也,从竹,从寺,会意字。

(二十一)冫系字

冫系字都和冷有关。小篆写作“仌”,《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主要有:寒、冷、凉、净、次、冬、准。如:冬,会意字,四时尽也,古文“终”字同。

(二十二)火系字

火系字都与火相关,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1.放在左半部分的火旁;2.放在字下变形了的火旁。主要有:火、烦、熟、灯、烧、热、然、炼、照、黑。如:然古文与燃字同,本以为燃烧,今天的意思是假借义。

(二十三)穴系字

穴,土室也,从宀,八声。穴系字都与洞穴有关,主要有:突、穿、窗、究、空、容,如:穿,会意字,通也,从牙在穴中。突,会意字,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

二、从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来看

字形中用来表示字音,跟所构字的读音有联系的部分叫音符。汉字中,形声字的声旁,就是音符,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表义的功能。在汉字教学中,尤其是形声字的教学,可以把一些义符不同而音符相同的汉字系联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只要根据不同的义符来区别这些汉字,很容易就记住一组相似的汉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汉字的效率。但在讲解时要注意区别开一些转变了声调的汉字。举例如下:

“青”音符:清-晴-情-请“巴”音符:吧-把-爸-爬

“包”音符:包-抱-饱“及”音符:及-级-极

“方”音符:房-访-放“反”音符:反-饭-板

“平”音符:评-苹-平“中”音符:中-种-钟

三、一些半理据字可以用流俗法来讲解

一些半意符半记号的会意字属于半理据字,教学时不好讲解,这时用适当的流俗法讲解汉字,对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帮助识记汉字有实际意义。如:

“一横”就是“一”,“两横”就是“二”,“三横”就是“三”。

两个“月”合在一起,肉多了要和朋友分享,即“朋”。

两个人对坐在地上是“坐”。

把一个整块的蛋糕从中间切开,所以是“中”。

舍得把自己的东西给予需要的人才舒服,即“舒”。

“十”字像一个十字路口,又像红十字会的标志。

“比”字是两个人并排比赛,看谁跑得快。

“音”加“十”就是“章”,十段音乐为一章。

四、结语

总之,汉字是有理据性的,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利用汉字的理据性,可以增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信心,也有利于扩大汉语的国际传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汉字构形理据在教学中的运用,把汉字理据性作为汉语重要特点之一进行教学和研究,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0.

[2]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3]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6

第一步是慧眼观世界,观后善评析

这是要求学生平时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同时要思考、评论,进行思想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就为写材料作文打好了思想基础。

第二步是考场上严谨审题,精当立意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一步。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步,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细读材料。要求对所给材料整体扫描,不遗漏、不错认,然后逐句研读,透彻分析,材料至少读两遍。提炼主旨,并把这一主旨作为自己要写的文章的中心。

提炼主旨的方法是:人物+事件+结果+启示,启示在材料中一般有关键词句即议论抒情句的提示。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28岁的黄碧海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今年6月,他博士研究生毕业,因科研能力突出,被导师推荐到日本一家世界顶尖的研究所工作并攻读博士后,年薪40万元。黄碧海得知后欣喜万分,可就在8月21日,他的母亲因胃肠疾病复发入院治疗,9月16日做了手术,两天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黄碧海心急如焚,一边是病重的母亲,一边是难得的深造机会,他左右为难。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留在母亲身边,扛起照顾她的重担,“我一生只有一个母亲,她需要我,我应该留下!”为了唤醒母亲的记忆,只要一有闲暇,黄碧海就会趴在母亲的耳边,给她“讲故事”—讲他的大学生活,讲他的未来打算,讲他和母亲共同度过的那些艰辛和快乐的时光。转机终于出现了!一个月后,他的母亲终于苏醒过来,经过治疗,她的身体渐渐康复,记忆也恢复了。他母亲的主治医师说,成为植物人能保住性命已算万幸,没想到她还能恢复记忆和部分运动功能,“奇迹,真是个奇迹!”对于这一则材料,我们便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提炼主旨。人物:黄碧海;事件:他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和高薪的聘用,留下来照顾成为植物人的母亲。结果:他创造了奇迹,母亲被唤醒,恢复健康!启示:结合文中关键句“我一生只有一个母亲,她需要我,我应该留下!”分析得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孝心!

审题时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2.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3.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行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4.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第三步是拟题

中考作文拟题要求:1.准确鲜明:紧扣主旨,有的放矢。2.简洁凝练:短小精悍,醒目上口。3.新颖生动:不落俗套,耳目一新。4.优美雅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所拟题目的形式最基本且稳妥的有三种,一是观点式,即直接把中心论点作为标题。例如:责任重于泰山、苦难铸就成功、自信诞生力量等。二是比喻式,即在标题中把观点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来。例如:宽容是一缕阳光、挫折是一笔财富、信念是飞翔的翅膀等。三是引用化用式,即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成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标题往往温文典雅,言简意赅,使人回味无穷。

第四步是开篇的写法

要求紧扣中心议论分析并提出中心论点、最好能有一些文采,可以多运用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或者多用四字词语使语言有文采。

第五步是中间的写法

要引用材料。可用两三句话概括内容,也可直接引用关键词句,需注意的是引用后一定要通过分析点明主旨。举出事例。要求事例具有典型性,最好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然后还要求有概括性,可用三四行文字抓住关键进行叙述,需注意的是材料作文中的举例不宜过于细致。举例的数量是四个左右,应该以正面的事例为主。讲出道理,举例后一定要有议论分析点明主旨,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名人名言。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7

一、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揭示本质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实质,举出事例后,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揭示事件的实质,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

木子美等一批网络,凭借浅薄的语言、暴露的照片将作家的定义完全扭曲;小沈阳以忸怩的姿态、嗲声嗲调的语言在春晚中将全国人民狠狠地“雷”了一把。一时间,“不要脸”似乎成为通向“名誉”的捷径。

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最大、人心最躁动的上世纪80年代,反而出现在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流于形式和都市发展中的文化媚俗,对一些人灵魂的迷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珍惜你的脸面》片段)

文章在举出“木子美”“小沈阳”等典型事例后,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令人警醒。

二、由此及彼法

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当今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其实,不论哪方面的事例,都是相通的,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呆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后来,主人想出一个办法,他牵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毛驴看见绿油油的庄稼,早已馋涎欲滴,顺从地往前走。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来。毛驴就这样被一步步牵上了危险的境地却茫然不知。它还幻想着正一步步走近那片庄稼,好大嚼一通哩!

牵驴过危桥,是因为驴戴上了“眼罩”,两眼一抹黑,看不见前面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得见的陷阱,人人都能避开;而一旦被某种东西所诱惑,丧失了理智,迷了心窍,就好像一头戴上眼罩的毛驴,再也看不到危险,只能乖乖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毛驴的眼罩》片段)

作者在讲述了“牵驴过危桥”的故事后,揭示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给读者以人生启迪:看得见的陷阱,容易避开;一旦诱惑在前,看不到危险,便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由此及彼分析论证的方法,既形象,又充满理性,自然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三、反向假设法

分析论述中,举出正面事例后,从反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反面事例后,从正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古代事例后,让时光推移,假设发生在当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使集团内人心涣散,斗志松懈,“彼此睽隔,猜忌日生”,使“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艰苦奋斗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力、名誉和奢侈生活的追求,导致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农民领袖逐渐蜕化变质,从而失去民心。太平天国初期,无数怨恨不平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入太平军;太平天国后期,又有无数怨恨不平的太平军战士叛变出走!且不说太平军军力能否与敌抗衡,单是失去民心,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历史不可逆转,但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失败,而是奇迹般地突出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攻克北京,统一全国,又怎么样呢?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又多了一个封建王朝,也只是太平“王国”“官国”的胜利,与曾经参与和拥护起义的农民大众无关,不外是刘邦、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重演。(《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片段)

作者在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后,进行反向假设,进一步分析了政权的实质。这种反向假设的论证方法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入。

四、对比分析法

在举出正反事例后,紧扣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如何做是正确的,如何做是错误的。

中国历来就有“士可杀不可辱”之说,为“尊严”而死的例子更是不可胜数。春秋时便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勇冠三军,却为了争两个象征功劳的桃子而丧命。与此相反,同是发生在春秋时代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却被传为美谈。晋国大臣赵盾之门客程婴,为保忠良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献上,忍辱负重数十年,把赵氏遗孤抚养成人。

一个视死如归却沦为笑柄,一个忍辱偷生却传为美谈,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字:“尊严”。“三士”之流,看似为了尊严,但究其根本,不过是为了庸俗的面子,结果桃子得不到,反把命送了。齐国国相晏子一语道破玄机:“若血气之勇,不过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为齐轻重哉!”而程婴为保忠臣之后,不但痛失爱子,还要背上“卖主求荣”的罪名,受人唾骂,其所受之辱令人难以想象,换了“三士”之流,恐怕早已死过几百次了。但程婴没有一死了之,而是“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勇敢担负起抚养遗孤的责任。显然,这样活着,往往比死更为艰难。而误解、污辱和谩骂不仅没有毁掉他的尊严,相反,他的崇高人格,他的神圣尊严,却在这场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尊严》片段)

作者先讲述了“二桃杀三士”与“赵氏孤儿”反、正两则故事,接着紧扣“尊严”,分析了“尊严”与“面子”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正反对比,是非鲜明。

五、意义分析法

举出典型事例后,紧扣观点,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事例的现实意义。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农夫在沙漠的边缘捡到一根金条,他本可带回家去变换成田产,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可他又想,沙漠里会不会有第二块、第三块?于是他不停地找,手中的金条越来越多,而身上的干粮和水却消耗殆尽,最后,他抱着一堆金条死在沙漠中。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无论你是办企业,还是在职场打拼,这个故事都有其现实意义。有的人学业一帆风顺,突然间因考试不及格被勒令退学;有的人事业如乘东风,突然被单位解聘;有的人办企业如烹小鲜,凯歌高奏,却在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不仅他们自己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就是别人也不能相信。不是命运有意要捉弄他们,而是前期的发达掩盖了能力的局限,当量变发展到质变时,局势便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因此,明智的人,应当权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该放手时就放手》片段)

作者在讲述了一个故事后,联系现实,指出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并列举了不同行业不同人的遭遇,给人以启迪。

六、辩证分析法

举出典型事例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例进行辩证分析,从而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启示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辩证,一分为二。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在一次战斗中,雷恩被盟军俘获。但盟军用尽办法,就是无法让他开口。后来,盟军了解到,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中绝不允许别人有半点差错,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他都会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分出是非曲直。盟军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审讯方案。盟军每天审问他时,都带他经过一间教室,里面的老教授每天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知识时,都错误百出。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到了第三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冲进教室与那个“教授”争辩起来,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由此,盟军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德军潜艇的绝密情报。与其说雷恩是被盟军征服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8

在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二是由于他们不注意学习,知识陈旧,只好重复书本内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长期下去,就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克服教法单一的办法很多,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是深化、补充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有些只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深化、补充教材内容又分为纵向开拓和横向展开两个方面。纵向开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辟论述某些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课有无深度,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横向展开就是指老师讲课要“放得开”,思路要宽,角度要活,必要时应旁征博引,加以发挥。课堂教学最忌只列条条,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变成纯粹的注释手段。课堂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是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的研究动向,作为对书中内容的补充,供学生参考借鉴。如在对文学作品思想意义的认识上,历来容易出现分歧,这种情况在语文教材中也不鲜见,如关于鲁迅小说《药》的主题,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如“亲子之爱”、“怀念革命先烈”等,教学时也可把这些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一家之言的同时也对其他观点有所了解。这种引进不同观点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种意见的机会,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介绍不同观点和有关知识时,应作必要的分析,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三是举例论证。

举例不仅有利于说明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应把握三点:第一,例子要新颖。举例要着眼一个“新”字。首先内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们已反复引用过的例子。其次,切入角度要新,如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用来说明如何修改文章已落俗套,但换个角度,用其中的“绿”来说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就颇具新意。第二,例子要丰富。丰富的实例,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而生动,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状况。学生之所以欢迎插有大量精彩实例的课,除了它在内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优点外,五光十色的外来信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三,举例要适当,要紧扣所述问题。那种不着边际的例子,看似热闹,实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是教学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9

[论文摘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概念混淆,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将两者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相互补充运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是培养开展外贸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运用举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也要较多采用案例进行训练,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外贸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概念混淆,误将举例教学法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塑造。 

一、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可见,举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配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通过举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举例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而所举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且该事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 

而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二、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不容易教,学生更不容易学。学生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每一个相关规定的真正领会,都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教师将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便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若仅靠举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从大量的国际经贸实践中选取一些鲜活案例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案例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意见的方式,将某项实际业务中所有环节进行全盘考虑,系统安排,从而将平时学到的零散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举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举例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为了搞好举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技艺,以及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列举的事例要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这样便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举例教学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撰写备课笔记。用哪些事例?用在哪里?怎么用?都要充分考虑,细致安排,使得课堂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每个业务环节的要领。 

2.授课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举例教学的激活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在导入新课时举例。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统领整个课堂语言的作用;(2)是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业务环节中的专业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3)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举例。通过举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课后巩固环节。一节课结束后,所学的内容如何巩固呢?举例教学法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实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实例,通过寻找实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写分析报告。根据教师举出的实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走访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延伸课堂教学,用实例强化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而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3)教师案例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要备好案例课,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等;另一方面,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1)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3.总结述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可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方面,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趋势的案例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翁爱祥 俞 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35-36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文学现象举例及分析篇10

一、利用时事政治来实现教学导入 

时事政治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融入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列举当下的一些时事热点,以此作为教学导入,给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效开端。很多教师都在探寻教学导入的方式,有的试图列举生活实例,有的会从具体的问题分析为导入。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如果能够一定程度引入当下的时事热点,这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推动学生更快速的进入到教学主题中。 

在教学《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看选举视频,看完之后,看是否有同学知道选举流程是怎么样的?随着学生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后,大家也逐渐融入到了视频呈现的情境中,这个时候教师再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主席是怎么选举出来的?以此作为导入,进入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块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好奇心,让他们接下来能好好学习该板块的知识。以时事政治作为教学铺垫,这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探究的核心问题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所学知识点,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二、辅助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政治课程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尤其是涉及到哲学的内容,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同样可以以时事政治素材作为辅助,尤其是在分析一些哲学问题时,如果学生从理论层面思考问题难度比较大,不妨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延伸,以生活素材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中这些抽象知识的体现,让学生吸收这部分内容更加充分。将时政素材和生活实例引入政治课堂中,这可以很好的化解学生产生的思维障碍和思维偏差,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的理解与吸收这些有难度的内容。 

《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中,学生首先在价值与价值观上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时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关于价值观的实例非常多,比如之前造成很大轰动的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就是从此案而来。还有许多抗洪救灾的英雄们,为了抢救灾民,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于是他们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爱戴。学生如果对于概念理解的障碍很大,不妨透过这些时事热点新闻来领会概念的含义,这可以化解很多教学难题,也可以给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知识构建桥梁。 

三、培养与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利用时事政治还可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实现。时事政治案例中有很多很值得分析与探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积累大量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好是问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借助问题探究的过程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加深对于问题背后涵盖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比如,在学习《多变的价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黄金的价格作为分析例子,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深入分析为什么黄金价格会波动,并让学生思考问题:“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什么?为什么大家要抢购黄金?”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分析及解答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各自发表理解看法,能够让大家的思维有良好碰撞。这样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对于问题探究的深入,学生有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说明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学生能学以致用了,这也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用。 

结语 

以时事政治作为辅助可以很大程度推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能够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当下的热点新闻和时事素材引入课堂,可以以这类素材为依托构建思考问题,组织大家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解答。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让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学生还可以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中慢慢挖掘问题背后体现的知识点,进而有效的吸收这些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王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选修课程实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董红涛.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