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临床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39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1

   【论文摘要】肺炎是肺部气体交换单位的炎症,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物理治疗是肺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肺炎胸部物理治疗进行了研究。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2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音乐;舒肝解郁胶囊;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1-01

1 对象和方法:

自2008年2月以来,我科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生存超过8周的患者120例。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8岁,初中以上文化22例。开颅术24例,锥颅术36例。干预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7岁。初中以上文化23例,开颅术24例,锥颅术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由大专以上学历,责任心强且有一定工作经验善于沟通的护士,接受心理干预方面理论知识,干预技巧的培训,掌握心理干预方法,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音乐、药物和心理干预。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的差异。

2 音乐、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病人主动热情,减少探视人员,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清新。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限制过咸饮食,避免烟、酒等不良生活嗜好。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协助病人采取适宜,进行语言、肢体锻炼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音乐治疗,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1.音乐治疗:听愉快、轻松、悦耳、患者喜爱的音乐。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30次为一疗程。音量控制在70dB以内,音乐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情绪稳定。2.抗抑郁心理干预:据报道,脑出血后伴发抑郁状态的患者约占35%,病人因住院,需人照顾,活动不便,自尊心受损,极易产生抑郁心理。表现为悲观、失望(1)。干预组病人常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服用,并经常给予激励和疏导,设法清除病人的自卑心理。同时动员其亲人给病人关心和体贴。促进心理向积极方向转化。

由于脑出血病人病程长,并发症多,需长期坚持治疗。患病后对工作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丧失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这些负面因素对病人的心理、行为均产生很大影响。而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往往是引起并发症的诱因。脑出血的病人不仅需要药物和综合性康复措施治疗,而且更需要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2)。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心理干预的重点不同。急性期:病人意识尚未恢复,干预的重点在家属;疾病的恢复期:家属已掌握了一定的疾病知识,同时随着病人意识的恢复,干预的重点转移为病人;脑出血后遗症期:家属和病人同等重要。通过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采取全程音乐、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研究。发现全程音乐、药物及心理干预可增强病人的心理控制能力,使之态度乐观、情绪安宁、意志坚强、主动接受治疗,使病人和家属安全渡过心理矛盾冲突期。对于调动病人康复主动性,建立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大有裨益。

3 结果:

干预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明显低于常规组18例。两组比较p

参考文献: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3

关键词:牙周炎;甲硝唑缓释药膜;临床疗效

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针对临床牙周炎患者治疗中,对于患者应用有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牙周炎病症发挥积极影响[1]。本研究之中,主要对近年医院收治的50例牙周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评价临床中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于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牙周炎患者,其均符合临床中牙周炎疾病诊断标准[2],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在对照组牙周炎患者中,男性有11例,女性有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为66.28岁;对研究中男性有10例,女性有15例,牙周炎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92岁;两组牙周炎患者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中牙周炎患者,在临床中对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牙周,并进行隔湿后灌注碘甘油(国药准字:H11021298;生产企业:

研究组中,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经生理盐水冲洗隔湿后,在牙周袋内插入缓释药膜,每颗患牙放置1~3片,7d后复诊观察效果。最后,分析评价两组中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3评定标准分析两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牙龈出血溢浓肿痛症状消失,牙齿松动减轻,牙周袋深度下降2mm,牙龈指数下降50%,牙龈出血指数是为0;有效:患者牙龈出血肿痛得到缓解,牙周袋深度下降1mm,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无效:患者临床牙印局部症状无改善。

分析两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评比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预后疗效。

1.4统计处理针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处理中,可以采用统计SSpS20.0版本的软件,其中计数资料可以采用率来表示,进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能够用(x±s)进行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结果p

2结果

2.1对比临床两组中治疗牙周炎的疗效研究组牙周炎患者,经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后,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较高,研究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牙周炎治疗有效率为68.0%;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

2.2两组牙周炎患者临床预后疗效对比对于研究组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患者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方面临床预后疗效较高,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p

3论

研究指出,临床在治疗牙周炎疾病中,强化药物治疗,对改善牙龈脓肿,降低厌氧菌发挥积极影响[3]。临床中牙周炎患者,多具有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特征,患者均亟待治疗以改善口腔环境[4]。在治疗牙周炎中,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其属于临床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甲硝唑缓释药膜中以可溶性羟丙基纤维素为基质,其所产生的间产物有细胞毒性,也可作用于菌细胞Dna、Rna、蛋白质,可以起到有效的杀菌作用。针对研究组中牙周炎患者,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研究组中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68.0%;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比较疗效存在差异(p

甲硝唑缓释药膜中,甲硝唑主要药物成分为肠霉菌素与偶氮霉素,在临床治疗厌氧菌感染中有显著效果[5]。同时,在治疗中,常规治疗用药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指数与牙龈出血症状,但对人体的肝肾功能也会有一定的损害,并能引起患者临床产生头晕、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等药物不良;且在常规药物治疗中,患者常难以忍耐,药物还可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途径排出体外,从而会影响临床疗效。在治疗牙周炎中,甲硝唑缓释药膜还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在治疗中没有免疫原性,并且在药物降解后,还可以被人体充分的吸收,治疗中安全无毒。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中,使药物局部缓释,不仅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中患者口腔内药物的浓度,还可持续长时间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长时间的渗透,发挥药效作用,减少临床复诊及不良反应麻烦,改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牙周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可以在局部用药的同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牙龈局部症状,改善其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牙周炎治病疗效,发挥积极的作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中,可以去除感染源,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治疗牙周炎的合理药物,发挥积极治疗效果,改善牙周炎症状,提升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针对临床中牙周炎患者,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其临床效果好,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挥积极影响,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增伟.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211-2213.

[2]胡煜恒.90例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22-23.

[3]周冰.甲硝唑缓释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15):2333-2334.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4

关键词:针灸临床研究

在现代科学技术里,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在多数情况下就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研究针灸。由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在强调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针灸研究时,就很容易忽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认真考虑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的问题。过去几十年的针灸研究经验表明,临床研究如果不重视体现针灸临床特点,则其研究结果将难以再返回来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针灸研究质量,我们不但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要重视针灸临床特点的体现,不可偏废。

一、现代针灸临床的特点

1、针灸疗法不同于药物疗法,它不能直接消除病源体,也不能补充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防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在机体功能正常情况下,药物使用不当,会使机体功能由正常变成不正常,而针灸则不会发生这类问题。在患病的情况下,按照西方医学的观点,同样疾病可以采取事先规定的同样药物处方或同样针灸处方来治疗,而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由于病人机体的功能状态不同,表现的症状和证候也就不一样,应该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辩证论治。

2、指导针灸临床的重大理论是经络学说,而经络学说的具体运用则是选取腧穴。腧穴具有双向性调整特性,如百会既治偏瘫,又治四肢痉挛;神门既治失眠,又治嗜眠;天枢既治腹泻,又治便秘;关元既治尿闭,又治遗尿;神阙既治闭经,又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腧穴的这种特性,是它同药物性能的最大差别。

3、气的理论在针灸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医认为,机体对针灸的各种放应,就是基于气的运动,而气的运动又同针灸疗效密切相关,所以在临床中就非常注意把握气的动态变化,并且采取候气、得气、守气、引气、行气、调气等不同的针灸操作技术,对气的运动加以调控。即使采用电针或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也要先令针下得气,然后再通电或注入药物,否则将会影响疗效。

4、针灸疗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除了病人的个体差异可以影响疗效外,医生选穴是否得当,腧穴定位是否准确,采取的针灸疗法的种类是否对症,刺激参数是否合理,针灸操作技巧是否符合要求,针灸时机是否合适?都足以影响疗效。可见针灸疗法的复杂性远远超过现代物理疗法。

以上四个方面的针灸临床特点表明,针灸疗法不仅同药物疗法有明显差别,而且同现代物理疗法也很不一样。所以在现代针灸研究中,不应该不加区别地照搬现代药物疗法和现代物理疗法的研究方法,而不顾针灸临床特点。

二、采取有效措施,在研究中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现代针灸研究,不仅要采用对研究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遵循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规则,如观察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的合理性,观察组与对照间的可比性,观察方法的客观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等。问题是在遵循这些规则的针灸研究中,怎样才能充分体现针灸临床特点,以下谈几点看法。

1、临床研究病例的随机分配,是为了保证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可比性。可是大多数研究者在对各组基础资料均衡性进行检查时,往往忽略了中医辩证资料的提取与分析。而从中医角度来看,如果缺少辩证资料,则组间的可比性就很难确定。以腧穴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为例,如果观察组的病例多为寒证,则腧穴贴敷的疗效就高;如果观察组的病例多为热证,则腧穴贴敷的疗法就低。可见各组病例的证候如果不均衡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

2、不论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用于观察组的针灸疗法,都应当充分体现针灸临床特点。可是有些研究者为了控制刺激条件,往往把针灸疗法简单化,如用电针取代丰富多彩的针刺疗法,用电热或化学热取代各种各样的灸疗法,用一病一方取代辩证论治等。结果虽然满足了研究者的课题设计要求,可是却脱离了针灸临床实际,不能确切地反映针灸能够达到的疗效水平。电针、腧穴热疗与一病一方选穴法等,都是针灸临床中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整个针灸。要想通过研究确切地评价针灸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就应在课题设计是全面收集和分析有关文献,从中选出最佳针灸治疗方案,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由有经验的针灸医生担当辩证选穴和针灸操作者。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5

1 增强临床药师的证据意识证据,乃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理论内涵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大多以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疾病的临床指标,如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室性早搏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变化来推论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临床药师也是以散在的药物临床研究资料、药物动力学研究资料为依据,凭经验并借助tDm结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种传统的药物治疗对预后、诊断结果、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是建立在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即对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在对专家和经验的依赖基础上。1993年,mcmaster大学科研组开始撰写一系列有关循证医学原理的文献,并提出循证医学就是利用医学文献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由大量文献中测定、总结出的信息解决所遇到的临床个体问题。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是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新范例,它并不调根据直觉所得的非系统的临床经验,而是强调临床证据,要求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用新的技巧广泛搜集有效的文献,运用正确的评价指南,筛选最有效的应用文献(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药学实践中,临床药师面临新药和老药新适应证的不断提出,面对蜂拥而来的大量资讯,如何正确地搜集和利用有效的文献,判断研究报告中可能的偏倚,如何去伪存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文献评价方法成为关键。循证药学就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

2 增强临床药师的效价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通常不包括预后指标),如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或某些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来推断其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如治疗高血压的短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临床观察能有效降低血压,又无明显的肾毒性,大多数患者也能耐受,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但自1995年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学者从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硝苯地平虽能有效降压,但也可能促使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和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且剂量越大,这种危险性越大。至于药物的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就少有人顾及了。循证理论的问世,为临床药师进行药品效价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循证模式在对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时,多采用以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且尽可能对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增强了用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2.1 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循证药学对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疗效评价注重终点指标和生存质量,其原理和方法已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临床药师可选择性或综合性利用循证分析手段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综合评价医疗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1.1 回顾性调查研究 采用集群抽样(clustersampling)与分层随机抽样(stratifiedrandomsampling)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书籍、会议论文、报刊文摘、实验报告中相关的药物毒性、不良反应、配伍禁忌、饮食宜忌、中毒解救等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收集整理,按剂量过大、违反配伍禁忌、误用伪品、质量不过关、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进一步进行系统meta分析提供依据。

2.1.2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根据循证药学的原则,对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甄别与认定,通过进行系统meta分析,总结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解救的方法、临床救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并把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与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不良反应和药品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各个因素对结果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作用机制。此外,客观分析评价目前常用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2.1.3 实验验证 对于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的药物进行实验验证,找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重新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从体外相互作用、理化反应、指纹图谱、主要药效学、毒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分析,再进行实验研究。经循证药学严格评价确证其临床疗效后,充分运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探讨药物的整合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优化配方,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药物。

2.1.4 前瞻性临床试验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为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和揭示试验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流行病学认为,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rolledtria,lRCt)是评价一种治疗措施的最佳方法,也是该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

2.2 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 药物经济学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其核心思想是为患者提供成本-效果好的治疗药物。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药物经济学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独特作用,众多学者在卫生政策制定者已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研究人员也已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尤重医疗成本问题。循证医药学理论不仅重视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权衡,也重视药品经济学与有效性的权衡。

临床药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任何一个机体来说,除非病情需要,并非多多益善,也非越贵越好,无论病人经济状况如何,也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都不能利用技术的优势和职业崇拜强加于人,从而获得非法利益,违背自己的经济责任和职业道德。一般说来,按照临床药师的职责范围,病人要求临床药师的责任,仅仅在于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实践中由于病情的变化及复杂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并非所有结果都在预料之中,由此产生的如住院日延长、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状等都可能导致超出正常经济责任的范围,需要临床药师结合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从健康需要和科学经济的角度为病人着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预后和最短的治疗周期,以科学的预见性向病人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和结果,防止理想化、盲目性和片面性。与经济医学相比,这是一种高科技、高效益和高风险的职业业务活动。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方针的具体表现。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6

关键词: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芍、枳实、炙甘草、柴胡等等,该药物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等作用。四逆散传统临床上常被用于阳郁厥逆之证的治疗,然而,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其用于肝脾疾病的治疗,以达到疏肝理脾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四逆散具有抗心律失常、强心、降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调节胃肠、利胆、保肝等基本功效,适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且其对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四逆散的临床应用方法和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精神科和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四逆散治疗,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临床应用

2.1周围神经病变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即1次/d,静脉注射1安瓿甲钴胺注射液,给药3次/w,连续治疗4w为1个疗程,同时,实验组患者接受四逆散加味治疗,用水煎服,1剂/d。实验结果证实,实验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2神经性耳聋耳鸣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接受40mg三磷酸腺苷和50mg烟酸口服治疗,1次/d,3片/次,同时静脉滴注500mL的10%葡萄糖溶液与60mg罂栗碱制成的混合溶液,给药1次/d,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接受四逆散治疗,具体药方包括:炙甘草6g,磁石20g(先煎),山萸肉15g,莪术、三棱各12g,五味子9g,郁金、枳壳、白芍、柴胡各10等,用水煎服,1剂/d。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中,痊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中,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3偏头痛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以及其他原发病,将其随机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偏头痛患者接受地西泮、苯巴比妥、谷维素或阿司匹林口服治疗,3次/d;实验组50例偏头痛患者接受四逆散加减治疗,具体药方包括:炙甘草6g,川芎20g,枳实6g,白芍9g,柴胡12g。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中,治愈40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50例观察对象中,治愈2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四逆散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医药方,具有调和肝脾、行滞通瘀、疏肝畅气等多重功效,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仅四味,但应用范围较广,疗效确切,标本兼顾,两和肝脾,配伍精当,组织缜密。若该药物能够得到适当有效的应用,则能够药到病除,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该药方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本文以上述四种疾病为例对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可供参考的临床经验[7]。四逆散主治证候,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肝脾失调症状,其主要原因在于肝气郁结,足厥阴肝经之脉循小腹挟胃布于胁肋,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大便失常,嗳气泛酸,胃失和降,腹胀,胸闷胁痛等,上述各项临床症状的诱发原因均在于肝胃不和、郁怒伤肝、肝脾气滞、阳陷热郁所致的痛厥疾患,患者接受四逆散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十分理想。四肢厥逆患者接受四逆散治疗,需要对下述问题加以关注:四肢阴阳之会,阳气无法到达病灶部位,诸阳之本,进而诱发厥逆之症。

四逆散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芍药、枳实、柴胡等几味重要,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等临床效果,临床上通常用于肝脾气郁、阳郁厥逆等症的临床治疗。其中,君药为柴胡,该药物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臣药为芍药,该药物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能够共同达到养血敛阴的目标,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同时,炙甘草具有缓急和中的作用,枳实为佐使,能够疏畅气机,行气散结上述各味药物联合应用,共为使药。本方用于肝胃不和,阳气郁结于内,清浊失去升降,以致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内滞不通而出现胸胁苦满,腹中胀痛。诸药共起解郁泄郁,达阳于外,升降气机,调和于内之功效。

综上所述,四逆散是中医常用的理气之经方,具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协调脏腑、疏肝解郁等作用,尽管该方传统上常被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且对于该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方法,因而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能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黄晓静.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在治疗肝脾不调型便秘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4):229-230.

[2]朱力阳,彭成,彭延娟.四逆散治疗大鼠肝脾不调证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8):10-12.

[3]陈彤君,朱叶珊,褚志敏,等.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体会[J].河北中医,2010,32(7):1008-1009.

[4]刘虞.四逆散的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10,1(1):44-45.

[5]李维,孔烈,于爽,等.四逆散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8):739-741.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7

关键词:手术;非手术;胃溃疡

回顾临床治疗胃溃疡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后,我们总结发现[1,2]: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是临床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措施和方法。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实际效果差异,以便为胃溃疡的临床治疗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来(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治疗胃溃疡的相关实践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42.33±4.54)岁。病程19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9.43±5.32)年。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每组患者均为78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手术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胃溃疡的手术方式较多,大致分为胃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可根据的具体情况来选则合适的手术方式或是联合手术方式,一般考虑术后并发症及治疗的效果等方面,除切除溃疡病灶本身外,对于溃疡的好发部位也不可忽视,并注意溃疡的数目及部位。后运用抗生索等进行预防感染等治疗及对症治疗等[3]。

1.2.2非手术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保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降酸、抗分泌、保护胃豁膜的药物及促进胃动力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并积极预防复发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采用的是t检验,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采用的χ2检验,并且认为当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中,显效32例,有效46例,无效0例,总有效患者7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非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中,显效28例,有效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患者5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9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非手术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9.7710,p=0.0000),见表1。

2.2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后,出现疼痛8例,腹胀11例,出血1例,总并发症发生2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非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后,出现疼痛19例,腹胀31例,出血16例,总并发症发生2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4.62%。总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手术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的低于非手术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4.8332,p=0.0000),见表2。

2.3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复况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复况比较结果如下: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治疗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5.13%;非手术组78例研究对象治疗后复发22例,复发率为28.21%。临床治疗复发率组间比较,手术组患者的复发率水平显著的低于非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4.9538,p=0.0001)。

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胃溃疡属于慢性的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5]。从发病原因的角度上分析,临床上导致胃溃疡发病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除此之外,药物及饮食因素、应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其他因素等均可导致胃溃疡。从临床统计和报道资料上分析,胃溃疡患者一旦发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局限于上腹部的疼痛。从疼痛发生时间上分析,多数患者疼痛发生于餐后,并且相关患者起病多缓慢,病程相对较长,可达几年或数十年。对于一些情况较为严重胃溃疡患者来说,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还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临床上针对胃溃疡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研究价值。

既往的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6,7]:在临床治疗胃溃疡的实践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抗Hp、胃粘膜保护剂、ppi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传统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往往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不仅仅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才有手术治疗胃溃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不仅临床总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

进一步研究后,我们发现[9,10]:手术治疗方式与传统药物治疗方式相比较之所以表现出了众多优势,那是因为手术治疗方式不仅切除了患者溃疡病灶和溃疡的好发部位,同时可切除胃窦部,这样就在根本上消除由G细胞分泌胃泌素而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在源头上切断胃溃疡发生的可能。

从本文比较数据上看,手术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与非手术组患者相比较,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上,组间比较,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患者,并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临床针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临床并发症和复况的控制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胃溃疡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世耀,高虹,李锋,等.三联方案联合温胃舒或养胃舒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疗效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2):126-129.

[2]孟欣颖,江晨,周长宏,等.胃溃疡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3-54.

[3]沈振斌,孙益红,王聪,等.慢性胃溃疡早期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8):768-771.

[4]张巍巍,耿长新,孟欣颖,等.胃弥漫性大B淋巴瘤误诊为胃溃疡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55.

[5]王志红,鲍德明,赵敏,等.eGF、VeGF在老年人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愈合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187-189.

[6]杨俊,厉朝喜,戴一扬,等.三叶因子1蛋白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2):1540-1543.

[7]卢光新,胡俊华,杨艳果,等.Cajal间质细胞在实验性胃溃疡大鼠食管及胃动力障碍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2):126-127.

[8]牛廷献,哈小琴,吕同德,等.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4):265-267.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8

关键词:寻常痤疮;维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R275.9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01-04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位,多发生于青春期,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疾病,虽有自愈倾向,但可产生疼痛瘢痕[1]。其中,中重度寻常痤疮主要表现为炎性结节、囊肿、脓肿或瘢痕疙瘩样损害,病程长,炎症程度深,易留色素沉着或瘢痕的皮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性激素分泌对皮脂腺调控异常,二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三是毛囊内微生物,四是痤疮的免疫机制[2]。寻常痤疮维医古文献名称为“布苏日来白”,是各种内外因素使机体体液紊乱引起的皮肤病,其主要的致病体液是腐败血液质、淡黄色胆液质、涩味黏液质[3-7]。

本课题组在对维医诊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基础上,研究制定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用于指导维药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研究者应根据现行法规与技术要求,结合试验药物的维医组方特点、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目的和目标适应症,并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结合试验药物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重点,进行临床试验设计。

1试验设计

新药临床试验要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原则[8]。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不同的研究基础和背景,同时研究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研究阶段、分期。每个独立的临床试验均需确定不同的试验目的。由于目的不同,临床试验设计也会有很大区别。痤疮的病因比较复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痤疮的分类分级,分析患者的年龄、自身素质、痤疮的进展程度及发病部位、患者是否被感染、以往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等,同时考虑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试验前应充分关注以下方面[9-12]:①了解试验药物特点、研究基础、研究背景、研究阶段、分分级以及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同时要考虑各类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的变化和皮损计数(可以采用同部位、同面积治疗前后计数方法);②相关理化检查,如血清性激素、表皮痤疮杆菌、皮脂溢出率、表皮游离脂肪酸测定等;③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等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和设计。

2临床定位

开展临床试验的首要问题是根据非临床研究结果,拟定研究的目的,明确维医证候,确定新药的临床定位和目标适应症。研究者应掌握皮肤的病变情况,确定分类分级,根据现行法规与技术的要求,结合受试药物的立题依据、处方论证及其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性质(证或病)及其研究目的和定位,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为重点,进行临床试验。

3诊断标准

3.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和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

3.1.1寻常痤疮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3.1.2临床分级Ⅰ级(轻度):主要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丘疹散发,总病灶数10~30个。Ⅱ级(较轻中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浅在性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局限在面部。Ⅲ级(较重中度):主要皮损为深在性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50~100个,结节100个,结节/囊肿>3个,容易形成疤痕,发生于上半身。

3.1.3皮损性质分类①非炎性痤疮:为闭塞性(白头)或开放性(黑头)粉刺。②炎性痤疮:皮损发红,有明显浸润的炎症表现,呈现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性损害。

3.2维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3]。

3.2.1腐败血液质型痤疮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热,口感甜味,眼白淡红,小便红显黄,大便软,皮损初期时有红斑丘疹,逐渐形成囊肿、瘢痕,肿胀痛,丘疹底部红而硬。舌象:舌质宽厚、舌尖红、舌苔薄淡黄色。脉象:脉搏粗。

3.2.2淡黄色胆液质型痤疮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温热,自感微热,口感稍酸,眼白淡黄色,小便淡黄色,大便软,皮损初期时有粉刺,淡红斑丘疹。舌象:舌质细,舌苔淡黄色。脉象:脉搏细、快、硬。

3.2.3涩味黏液质型痤疮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干寒,口感涩,眼白淡灰,小便多,颜色淡灰,伴有便秘,自感畏寒,手足发冷,多见于黑头粉刺、丘疹、结节,皮肤油腻,毛孔有阻塞挤压可出脂肪粉刺。舌象:舌质宽厚,舌苔灰白。脉象:脉搏细、慢。

3.3量化标准

根据临床试验目的和定位,确定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并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的评分法计算病变位置权数和临床轻重分级,根据皮损分值得出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得分。皮损观察指标包括皮损类型、数量、颜色及肿胀程度4项,每项均分级赋分,按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2、4、6分,4项评分之和即皮损积分。维医证候评价以治疗前后维医证候症状转化指数评价其辨证分型及患者内环境的变化情况。

4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维医辨证分型标准;③根据各期临床试验目的及本病特点,确定受试年龄范围;④治疗前30日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7日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5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过敏体质或对本药或药物成分过敏者;③近30日内服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和/或7日内外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⑥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6终止或退出标准

根据寻常痤疮的临床特点,制定严格的终止和退出标准及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在研究中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的,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应及时终止试验,并按相关管理规定上报。

7对照药选择原则

对照药必须是公认安全有效的法定药物。对照药主要根据受试药物临床试验的目的以及目标适应症进行选择。以“证”为临床定位,要选择符合维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维药,考虑调理剂或成熟剂和清除剂,即在调理剂法或成熟和清除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的可比性研究。以“病”为目标适应症的,应考虑受试药物与对照药在功能与主治上的可比性,可选择化学药或中药作为对照。在双盲试验中,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物在形、味等方面差异较大时,可采取双模拟方法进行双盲设计。

8疗程

建议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临床试验疗程不超过1个月,门诊或住院治疗。其他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目的和公认标准制定。根据临床试验目的、药物处方特点和主要疗效指标的变化特点,设定合理的疗程和观察时点。

Ⅱ期临床试验时,建议对痊愈患者随访3个月。

9合并用药

以“病”为目标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禁止加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品。以“证”为临床定位的临床试验,按照维医辨证论治理论,考虑合并用药,规定成熟剂和清除剂合并用药治疗方案。同时试验期间应记录患者在受试期间合并使用的任何药物,并将药物名称、适应症、用药途径、剂量、开始和终止服药时间详细记录在病例表格中。

10观测指标与观察时点

10.1安全性观测指标

包括一般状况、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每个试验均应根据试验药物作用特点、临床前毒理试验结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异常、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措施,确定安全性观测指标,以便客观评价其安全性。试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受试者的保护,若出现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应及时观察患者伴随症状,及时复查、跟踪,分析原因,并合理报告不良反应。应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设计观测的时点。本病外用药物较多,注意外用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原发刺激性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性不良反应和毒性不良反应等。

10.2疗效性观测指标

10.2.1主症变化情况各类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的变化,皮损计数(可以采用同部位、同面积治疗前后计数方法)。

10.2.2次症变化情况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变化等。

10.2.3相关理化检查与疗效相关的试验室检查、特殊检查项目,如血清性激素、表皮痤疮杆菌、皮脂溢出率、表皮游离脂肪酸测定等。

10.3^察时点

一般记录项目、生物学指标、诊断指标、病情程度、伴随疾病于研究前记录1次。安全性观测指标、疗效性观测指标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各记录1次。实验室检查异常数值经研究者判定是否属于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如治疗后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应给予处理并及时复查至正常、治疗前水平或稳定,并填写不良事件表。

11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11.1疗效标准

2组分别于治疗1、2、4周观察疗效。皮损选取固定部位,由同一接诊医师观察,专人拍照,并记录患者皮损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自拟疗效量化分级赋分法进行评价。

11.1.1综合疗效评价标准依据皮损程度、皮损分布、体征或/和化验检查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分4级判定综合疗效。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化验指标接近正常,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

11.1.2皮损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皮肤损害消退率≥95%。显效:95%>皮肤损害消退率≥70%。有效:70%>皮肤损害消退率≥50%。无效:皮肤损害消退率

11.1.3维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转化指数(%)=100%-(原始条目数-实有条目数)÷原始条目数×100%[13]。正常:转化指数≤60%;轻度:60%

11.2安全性分析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列表描述本次试验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列表显示实验室检验结果在试验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及研究结果时实验室结果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清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2.

[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8.

[3]易沙克江・马合穆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6-137.

[4]霍加・热依木阿洪.医学大全(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5.

[5]毛拉・麻合穆德艾克木.治疗方法(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

[6]埃布艾里・阿维森纳.艾力卡农非提比(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7.

[7]・艾克拜尔・艾尔扎尼.米扎尼提比(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82.

[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4.

[9]沙娜,郑伟红,李春璇.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中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0):1383.

[10]吐尼沙・肉孜.维吾尔医辨证论治痤疮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1-2.

[11]李洪武,李芝,李贵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5):271-272.

[12]邓朵朵,岳仁松,鲁金,等.中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39-40.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9

健康网讯:

个案报告,是指对个别罕见、少见的病例,或常见病出现特殊表现的病例,诊断治疗上有创新的病例,对发病机制、病因等有独特见解的病例,虽难治而治愈的疑难重症病例的个案报告。有的个案报告是很有价值的。写个案报告前要查阅文献,确认是否罕见、少见或首次发现,慎用"首例报道"、"未见报道"。报告还要真实、明确,如"特大侵入颅内额窦囊肿摘除术"要写明囊肿体积有多大。

前瞻性临床研究是事先设计好研究方案,确定观察的对象、条件、方法及指标,以此来收集积累临床资料,这种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可信。如对预后的研究,最好采用前瞻性研究,如观察上颌窦癌治疗的预后,分为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放疗3组观察,疗效对比,科学性强,结果可靠。但这需要严密的设计,同时研究周期长,因积累病例需时间,还要设对照组。病例数够了,还要等三五年观察来确定治疗结果,一个课题至少要六七年才有结果。

实验观察研究,是指采用干预措施,如采用药物来观察治疗效果。应设立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放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以保证临床观察的可比性和重复性。如"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聋35例,有效率为82%",但无对照组,疗效究竟归于葛根素治疗还是自愈,或两者兼有之。正确的方法是随机分组,观察组用试验药物,对照组用安慰剂或标准疗法、或当前通用的治疗措施;盲法观察,最好用双盲法,分别统计疗效进行比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另外,技术革新,是指对仪器的革新、发明、专利等。可在引进、继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革新。如大至电子耳蜗、喉声门图仪的研制,小至轻便头灯、中耳通气管、中耳听骨材料的改进等。

因此,临床研究选题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师完全可能根据个人的特长、经验、临床的需要、现有条件来选题。临床研究是以临床医疗工作为基础,如医疗质量不高,病历记录不全,将直接影响临床研究的质量和论文水平,只有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才能取得好的临床研究成果。临床研究主要是观察研究,无需多少经费,可利用现有常规检测手段,如组织病理学检查、Ct等作为诊断指标,因而适合广大基层医师。医科大学校院的临床医师和研究生还可密切结合临床问题和需要,采用组织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和遗传基因等手段来进行临床基础研究。

科研设计是采用临床科研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出完成研究的实施方案,使临床科研从经验型向科学型变革。没有周密而规范的设计,会使研究结果不可靠,结果没有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且浪费人力物力。由于临床研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极多,必须有一个周密而规范的设计。首先,考虑研究目的,其次,研究对象、样本量、分组、观察指标、如何观察、怎样收集资料和采用的统计学方法等。

科研设计中强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controltest,RCt),就是选择研究对象时应设立对照组,如在治疗试验中随机分配研究对象,随机不等于"随便"。常用随机化分配方法有单纯随机法、分层随机法、区组随机法。单纯随机法中最简单方法是抽签或抛硬币、掷骰子,如样本大,就用随机数字表,或用电子计算器的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分组。这样可减少非研究因素的影响,使两组间均衡。均衡是指各对比组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重要的、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有均衡的两组,才具有可比性,结果才可靠。观察时应实行盲法,盲法有单盲、双盲和三盲。单盲是研究对象不知道给予的处理措施和分组。双盲是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只有研究者知道。治疗药物与安慰剂或对照药物应制成大小、形状、颜色均一致。这能充分保证研究结果不受医师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虽有时很难实行,如外科手术,但这是个比较理想的研究方法,应尽量采用。三盲法是研究对象、观察者与研究者及论文撰写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直到论文初稿完成后才当众揭密,使结果与分析结论更加客观。

物理治疗临床研究篇10

奇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昌吉州831800

[摘要]目的分析180例不同厂家生产的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以评价其经济学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甲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90例对照组患者予国产甲巯咪唑片口服(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90例研究组患者予进口甲巯咪唑片口服(德国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生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行成本-效果分析与敏感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为0.61元/%,敏感度分析结果为0.55元/%;对照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为0.15元/%,敏感度分析结果为0.13元/%。结论国产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兼具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合理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关键词]甲巯咪唑;甲亢;经济学;国产;进口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c)-0067-02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伴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基础治疗多予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口服,临床疗效已得到实验研究证实[1]。本研究通过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中最小成本分析法原则,对国产与进口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甲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3:47,年龄21~61岁,平均(38.52±6.47)岁,甲状腺肿大分度为Ⅰ度52例,Ⅱ度38例;研究组男女比例44:46,年龄20~60岁,平均(37.61±6.34)岁,甲状腺肿大分度为Ⅰ度49例,Ⅱ度4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甲状腺肿大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甲亢诊断标准;临床征象均符合甲亢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t3、t4、yt3、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或正常;均签署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2]。排除标准:突眼症患者;合并有造血系统、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凝血机制障碍者;既往有长期服用激素或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史;B超等辅助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肿瘤患者[3]。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甲巯咪唑口服治疗,服药方法:10mg/次、3次/d、持续治疗28d,于治疗后第29d行甲状腺功能复查,评定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4-5]。对照组患者服用甲巯咪唑片由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440,规格5mg*100s;研究组患者服用甲巯咪唑片由德国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00528,规格10mg*50s。

1.4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不良反应[6]:药疹、瘙痒、粒细胞缺少、肝功能异常;经济学分析[7]:药品费用(C)、下调10%的药品费用(C)、临床效果(e)、C/e、C/e。

1.5判断标准

对照组治疗成本:C=6×7.8÷100×28=13.1,C=13.1×0.9=11.79;研究组治疗成本:C=3×34.5÷50×28=57.96,C=57.96×0.9=52.16。参照美国《甲亢和其他病因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8]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本研究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控制:脉率稳定,血管杂音及甲状腺区域震颤等临症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状态;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血清水平基本正常,甲状腺片、t3抑制试验为阳性;有效:症状好转,甲状腺片、t3抑制试验为阴性。

1.6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与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药疹、瘙痒、粒细胞减少与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其中药疹、瘙痒的病情较轻,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粒细胞减少与肝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且未影响临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学与敏感度分析

在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研究组治疗方案有效率每增加1%所需药费为0.61元,对照组仅需0.15元;且将成本下调10%后,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之比与下调前比较,结果基本相同,详见表3。

3讨论

甲亢指的是因甲状腺功能增强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过多,造成机体内分泌环境受到破坏,初期临床表现为出汗、进食与排便次数增多、体重减少与心悸,若内分泌紊乱长期未得到纠正,可出现眼睑水肿、突眼与视力减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9-10]。磺脲类抗甲状腺用药作为甲亢的基础用药,其起效机制为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断甲状腺素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合成,抑制甲状腺素的生成[11-12]。甲巯咪唑是临床常用的磺脲类抗甲状腺用药之一,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甲状腺素含量,并且对机体吸收摄入碘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内分泌环境失调状态[13]。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与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甲巯咪唑治疗甲亢,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且受厂家因素影响较小。表明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能够促使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研究。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均出现瘙痒与药疹等轻度过敏性反应,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粒细胞减少与肝功能异常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分析原因与本研究资料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较严格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须告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针对病情较重患者应停药并予相应对症治疗。

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患者多采用长期用药方案限制,在选择具体药物时,医务人员不仅需考虑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且需注重经济与社会效益,合理分配与利用医院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本研究应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原则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为0.61元/%,对照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为0.15元/%,表明在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前提下,对照组有效率增加1%所需药物费用比研究组少0.46元,表明国产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具有效价性高优势,是经济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同时,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采购制度的推行,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符合时代与社会要求,因此本研究将两组患者的现有治疗成本均下调10%,以评定对成本-效果行敏感度分析。本研究结果得出下调后成本-分析结果受价格参数影响较小,且对照组方案更具有经济学价值。表明此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可信度与敏感度均较高,国产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能够使患者临床获益,且用药安全性、经济与社会效益均较高。针对当前部分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疗效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盲目、大量地应用进口类药物现象,本研究结果得出的进口药与国产药的临床有效率基本相同,可用于指导临床提高用药合理性水平。但因临床治疗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治疗方案的适应症的研究,以进一步改善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国产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能够使患者临床获益,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李显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1,11(4):49-51.

[2]徐丹,李路,袁凤易.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1,31(8):22-24.

[3]蒋晓真,尹瑞六,赵咏桔.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相关因素探讨[J].上海医学,2012,27(5):276-278.

[4]童春华,詹丽英,李志晋.甲巯咪唑治疗格雷夫斯甲亢合并重度肝损害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2):115-116.

[5]张颖,李凯军,何剑峰.碘131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眼病发展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3):414-415.

[6]许炳灿,金小岩,曾映娟,等.混合核苷片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203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4):272-273.

[7]熊盛池,熊利,余登国.心得安及甲巯咪唑联合稳心颗粒对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36-37.

[8]雷水红,蔡霞,李经,等.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7):88-89.

[9]曹长春.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2011,6(12):1517-1518.

[10]李桂梅.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白细胞减少1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33-34.

[11]杜馥曼,杨玉芝,王嵬民.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420-421.

[12]卢旭姿,陈丽平,赵双霞.美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