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十篇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十篇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0:44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1

【关键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39-2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的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成为老年人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不仅使得老年人医疗费用提高,而且很容易造成了老年人的骨折,有的甚至造成了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引起老年人和社会的充分的重视。本文应用中医辨证理论,对于不同症状的骨质疏松症给予辨证的治疗,通过在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以及60例对照组患者,把半年的治疗结果和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文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经过检查确诊的1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

1.2分组

中药治疗组有50例,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在50~59岁2例,60~69岁32例,70岁以上的16例。对照组有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在50~59岁4例,60~69岁34例,70岁以上2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和年龄比例基本一致。

2病例的选择

2.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腰脊酸痛、胫膝酸软、低下以及下述任意两项者即为观测对象,任意两项如下:耳聋耳鸣;面色黄白;发脱齿摇;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脉细无力;舌淡或淡紫。

2.2西医诊断

对于有中医肾虚气血不足以及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的年轻人2.5标准差者并且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列为观测对象。同时要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严重的合并症、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良、精神病、过敏者及未坚持服药者。

3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

3.1治疗组

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予以左归丸或滋阴大补丸加减。方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菟丝子12g,牛膝9g,知母8g,黄柏6g。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临床表现有患部肿胀,沉重乏力,有压痛,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予以十全大补汤或归脾汤加减。方药:熟地黄24g,白芍药15g,当归12g,川芎12g,人参9g,白术12g,茯苓9g,炙甘草9g,黄芪9g,肉桂9g。两种症状型的患者分别服上方,每日1剂,煎2次,每次煎汤200~300ml,早晚各服1次,7天为1疗程。治疗6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3.2对照组

对照组服用维生素D加钙片,维生素D1000iU,钙片1g,每天3次,服药6个月后复查。

4观察项目及方法

4.1症状记分法

对于患者在用药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记录1次,在六个月后要复查1次,同时对患者的症状采用积分法进行记录。对于腰脊正常的患者记为0分,对于腰脊平时无明显酸痛而持物时出现的酸痛的记为1分,对于腰脊坐位时腰不适并起立动作引起疼痛的中度患者记为2分,对于腰脊卧位时自发痛的重度患者记为3分。同时对于下述症状按着此方法记分,这包括胫膝酸软、低下、自汗、盗汗、尿频或夜尿频数、耳鸣耳聋。

4.2中医辨证

按临床设计方案实施,对观察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6个月后,各记录1次。

4.3骨密度测定

用药前后各测定1次,应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2~4的骨密度。

4.4理化检查

血、尿常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用药前后,各测1次。

4.5注意事项

在观察期间,停服其它补肾药,止痛药及与本病有关的西药。并有专人负责观察病情。

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症状为症状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骨密度未有任何变化;无效症状为治疗前后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根据中医证的变化判定标准为:显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2/3;有效症状为总积分下降≥1/3;无效症状为总积分未达上述标准。

6结果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结果显效44例,有效4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54例。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为96%,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0%,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

7讨论

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的临床治疗,得到的临床结果如下:中药治疗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0%,两者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症状难以消除,因此要想尽办法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患者骨折的发生。中药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主要是因为中药治疗坚持了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理论。通过对肾的补养,使得骨骼得到了充分的营养,从而变得坚固有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容易出现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出现肾虚骨痿,从而造成骨质疏松症,会造成老年人头昏、耳聋、耳鸣、乏力和低下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老年人应进行适当的中医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要从补肾做起,服用一些益气活血的中药。中医常用淫羊藿进行补肾和益气活血,淫羊藿能够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除风湿,同时能够有效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又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钙化骨的形成增加。研究表明补骨脂有良好的补肾、纳气、止泻等作用,同时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通过加入黄精补气,当归养血和活血,能够有效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使得骨骼更加坚固,从而能够有效减轻骨骼疼痛,使得骨密度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我们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就一定能够提高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率,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居云.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2]郦章安,吴春福.现代老年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李青南.淫羊藿预防羟基脲致雄大鼠骨质疏松的定量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2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非手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3-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列为我国老年疾病三大重点攻关研究课题之一。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非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经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64~90岁,平均68.5岁。其中合并胸椎压缩性骨折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理,特别是伴发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剧烈的疼痛,绝对卧床的限制,患者总觉得自己是废人一个,给家人带来麻烦,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我们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护理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2.2饮食护理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应以含钙量较高的食品为主。鼓励患者多食海带、紫菜、木耳、小鱼、小虾以及干果、乳制品和豆制品类食物。同时由于老年人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习惯性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蜂蜜等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合并骨折的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饮食,适当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与水果,以促进骨痂生长。

2.3用药的护理本组患者使用药物有:钙剂、仙灵骨葆胶囊、骨肽片、阿仑磷酸钠片、鹿瓜多肽注射液、降钙素以及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外治等,使用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并发症预防等。阿仑磷酸钠在细胞水平对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作用的部位有亲嗜性,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使骨量增加,减少骨折的发生[2],使用该药物时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晨起时使用,早晨空腹用白开水250ml送服,服药后半小时避免进食,避免躺卧。为使药物尽快送到胃内,绝对卧床患者注意佩戴腰围、摇高床头45°后服用,为避免对食道的刺激,不应该咀嚼药物或吸吮药物,如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胸骨后疼痛或新发胃灼热,应停用此药。降钙素短其使用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有明显止痛效果,对骨密度也有明显改善[3]。使用降钙素时注意不良反应:常见面部潮红、恶心、腹泻和尿频、寒战。服用钙剂时间最好是空腹,同时增加饮水量,以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钙剂应长时间坚持服药。注意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外治,攻补兼施,可应用具有补肾壮阳、补肾滋阴的药。

3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坚持功能锻炼,包括四肢运动、呼吸练习、腰背肌练习等;防跌倒、防意外伤害,并告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合理科学的饮食,保持适量的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的照射等等,继续抗骨质疏松中西药物的治疗,定期来院复查。注意早期发现并发症,出现下列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身体移动时,腰部感到疼痛;初期背部或腰部感觉无力、疼痛,渐渐地成为慢性痛楚,偶尔会突然剧痛;驼背,背部渐渐弯曲,身高变矮等。

4体会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4]。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康复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从身体、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预防各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300

[2]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5

[3]刘淑萍.吕瑞芳.金丽霞.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2710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3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钙尔奇D片;阿法骨化醇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属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及绝经期后妇女[1]。患者发病后骨量逐渐减少,骨微结构发生蜕变,骨脆性增加,伴随身高缩短和腰背疼痛等症状[2]。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本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相关诊断标准[3],临床主要表现为骨压痛、腰背痛、驼背以及病理性骨折等,骨密度仪检查发现骨矿含量低于骨峰值2~3个标准差,腰椎X光检查可见骨盆、脊柱等部位有明显骨密度降低[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和西医组各40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中药方补肾活血方治疗[5],药方: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熟地黄12g,山萸肉12g,葛根10g,杜仲10g,丹参10g,鸡血藤10g,续断10g,当归10g,甘草5g,1剂/d,水煎后分早晚服用,2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西药为钙尔奇D片(通用名称:碳酸钙D3片,600mg×60片,国药准字H10950029,惠氏制药有限公司)以及阿法骨化醇片(0.5μg/片,国药准字H10950134,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口服,各1片/d,空腹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中医组仅给予中药方补肾活血方治疗;西医组仅给予钙尔奇D片以及阿法骨化醇片口服治疗。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服用与本研究无关的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1.3观察指标使用QDBR5400a骨密度测量仪(美国Hologic公司)进行骨密度(BmD)测量[6],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及股骨颈等部位骨密度值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1)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骨密度增加;(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骨密度未有明显变化;(3)无效:临床症状及骨密度均无改善[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三组治疗前后BmD变化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腰椎2、腰椎3、腰椎4及股骨颈B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腰椎2、腰椎3、腰椎4及股骨颈BmD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腰椎2、腰椎3、腰椎4及股骨颈BmD值均明显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逐步衰退,骨量下降迅速所致[8]。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诱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不良饮食营养、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均可导致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此外激素及钙、维生素D等缺乏也会造成骨吸收障碍而引发骨量降低[6]。

传统中医学上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患者主要病机为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血运无力而成血瘀、经脉不畅等[9]。因此,中医治疗以补肾壮骨和活血通络为主要原则,肾中精气充盈则可改善上述症状。现代医学也证实,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原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骨髓、脑髓失养和淤血。骨髓、脑髓失养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发生异常,细胞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不畅[10];淤血导致患者骨小梁内微循环发生障碍,细胞物质交换受到影响,血液中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进入骨骼,引发骨骼失养[11]。

本研究针对上述病机和病理研究采用补肾活血方,方中淫羊藿、补骨脂和骨碎补为补肾壮骨主药,有大补肾精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肾精充足,改善骨髓化源状态;杜仲、熟地黄、续断和山萸肉为补肾益气辅药,四药阴阳双补,共奏肾中阴阳协调、生生不息和滋养骨髓之功效;葛根、鸡血藤、丹参、当归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配伍合理,标本兼治,补肾生髓、强筋壮骨、活血止痛效果显著。

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疗程较长,适合长期调理,需配合西药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本研究中西医治疗采用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片。其中钙尔奇D片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钙和维生素D,改善骨量减少的情况[12];阿法骨化醇片含有活性维生素D3,能够为机体补充活性维生素D3,改善骨骼代谢,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13]。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有一定镇痛效果。两药均无明显副作用,但用药剂量需以患者血清钙不高于正常指标为准,避免用药过量[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腰椎2、腰椎3、腰椎4及股骨颈BmD值均明显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均明显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鸥,邢小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8):584-586.

[2]RichardsJB,RivadeneiraF,inouyem,etal.Bonemineraldensity,osteoporosis,andosteoporoticfractures:a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J].theLancet,2008,371(9623):1505-1512.

[3]何涛,杨定焯,刘忠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51-157.

[4]LiuH,paigenm,GoldzweigCL,etal.Screeningforosteoporosisinmen:asystematicreviewforan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sguideline[J].anninternmed,2008,148(9):685-701.

[5]孟照明,李学朋,孟兆亮,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6]anaforoglui,nar-Demirera,Bascil-tutuncun,etal.prevalenceofosteoporosisandfactorsaffectingbonemineraldensityamongpostmenopausalturkishwomenwithtype2diabetes[J].JDiabetesComplications,2009,23(1):12-17.

[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0.

[8]冯伟军,黎启福,王翠媚,等.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7):1481-1483.

[9]陈云花.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4):128-129.

[10]KaufmanJJ,LuoG,SiffertRS.Ultrasoundsimulationinbone[J].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2008,55(6):1205-1218.

[11]胡南松.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68例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9):288.

[12]张龙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71-72.

[13]王顺义.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19-1520.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4

[关键词]二仙汤;经皮给药;老年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5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65-03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病,该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研究[1-3]表明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维生素D合成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临床表现为疼痛和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有钙剂、性激素、维生素D、无机磷酸盐、降钙素等,根据骨质疏松病因,中医提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结合中药外治和经皮给药的优点,本研究探讨二仙汤经皮给药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60例老年骨质疏松(DeXa测量L2-4骨密度,t值0.05),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实质器官疾病、6个月内使用干扰骨代谢药物、对本次药物过敏患者,两组均自愿接受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二仙汤经皮给药治疗,二仙汤出自《中医方剂临床手册》,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6味中药构成,用烤炉将中药烘干,磨成细粉装,过180目筛,100g药粉加入500mL清水,电炉加热煮沸,约30min,药液剩150mL左右,放入20块小纱块,离火备用。让患者平躺,俯卧,用超声电导仪(北京诺亚同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将准备好的纱块置于电导仪探头凹侧,其中一个置于胸11椎体棘突处,通电治疗,30min/次,1次,d,10d/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乳酸钙(灵宝市豫西药液有限责任公司,H41022380),2片/次,3次,d,10d/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骨密度(BmD):使用意大利生产的R骨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L2~4)。疼痛:VaS疼痛评分,0分静息、活动时无骨痛;1~3分静息时无疼痛,活动轻微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静息时轻微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不影响睡眠;7~10分静息、活动时疼痛剧烈,影响睡眠。疗效标准:显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无效,疼痛和骨密度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和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骨密度和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骨密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5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90-03

[wt5HZ][JZ]StudyonStatus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sis

[wt5BZ][JZ]CHenZi-yi,ZHaoZhong-wen

[wt5"BX][JZ](1.Schoolofpostgraduate,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Fujian;[JZ]2.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001,Fujian)

[wtHZ]【abstract】[wtBZ]thehighincidenceofosteoporosisintheworldisanimportantriskfactorforfractures,whichseriouslyaffects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hasauniqueadvantage.aseries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hasbeenconducted,makingasignificantprogress.theliteratur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ofosteoporosisinrecentyearshavebeensummarizedanddiscussedfromsingleChinesemedicine,compoundChinesemedicineandothertreatmentinthepaper,inwhichtheprogres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variouscommonosteoporosisarespecificallydiscussedsoastogivereadersaninspirationandnewideasforfurtherresearch.

[wtHZ]【Keywords】[wtBZ]osteoporosis,prog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summarization

骨|疏松症(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破坏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某种药物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与“痹症”、“腰痛”相类似,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单味中药药理分析

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药理机制得到证实,近年来不断开展的药物研究为此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临床常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有补骨脂、淫羊藿、杜仲、骨碎补、菟丝子、续断、鹿茸、阿胶、黄芪、人参、枸杞、龟甲、葛根、牛膝、狗脊等。补骨脂作为临床治疗op的常用药,近年研究层出不穷,药物有效成分被不断挖掘。邵航等[1]在其药理研究实验中发现补骨脂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而其中主要的抗骨质疏松的活性物质为香豆素类成分。张乐其等[2]从提取方法、诱导成骨机制、调节骨代谢通路、应用前景等方面研究其中药单体柚皮苷,证实柚皮苷在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具有重要地位。黄酮类物质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能够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具有改善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刘舵等[3]从宁夏枸杞中粗筛出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类物质,且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证实其毒性极小,能缓解切除卵巢大鼠的骨结构的退化,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赖青海等[4]实验发现肉苁蓉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抗氧化作用,调节钙磷代谢平衡,补充矿物质元素等方面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对单味中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细胞分子深成面水平,研究其对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影响、调节体内激素及微量元素、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等预见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贝家欣等[5]总结近年研究指出人参皂苷可通过调节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以及基因p2和p27的mRna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任辉等[6]通过动物实验得出龟板可能通过降低骨转换有效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其中CtSK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HJ1.8mm]李淑惠等[7]研究表明以丹参酚酸B和丹参素为代表的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在调节骨代谢方面起作用,涉及wnt/β-cate-nin、eRK、Bmp、opG/RanKL/RanK以及Foxo介导的氧化应激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机制。

2中药复方制剂

21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1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故对pmop中医药治疗的各方面机制研究也最为广泛。吴海洋等[8]在单味中药方面,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重点探讨了淫羊藿、杜仲、骨碎补对pmop的疗效;在复方中药方面,以普遍认为的肾虚病机为主线,总结了补肾法在临床中应用。王剑等[9]通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采用自拟方补肾壮骨中药复方(淫羊藿、牡蛎、鹿茸)治疗观察得出,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mRna及蛋白表达而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展磊等[10]对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钙尔奇D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实验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高璐等[11]研究补肾中药复方(鹿茸、牡蛎、淫羊藿),通过对血生化指标测定、骨密度检测及Rt-RealtimepCR分析,得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meK1、eRK2基因表达有关。为试验新的实验模型,模拟出与临床更加接近的病理过程,刘梅洁等[12]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其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实验建模打开了新的思路。

2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龄化趋势催生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群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特点除了着眼于肾虚和脾虚外,还应考虑其气血虚弱特点,复方中当归、黄芪等益气养血中药被广泛运用。俞延军等[13]拟益肾活血汤(当归10g,熟地、杜仲、槲寄生、牛膝、淫羊藿各20g,红花、桃仁各6g,续断15g,延胡索30g)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经治疗测定患者骨密度增加,四肢疼痛得到基本缓解。刘玉红等[14]将骨康方(补骨脂30g,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白芍,丹参各15g,黄芪20g,当归10g,大枣5枚)进行辨证加减,细分阴阳,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更好的疗效。张翔等[15]在常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接骨汤(当归、黄芪、炒白芍、续断、申姜、威灵仙、天花粉、熟地、木瓜、土鳖虫、自然铜),以补肾壮骨为主,健肝脾化瘀血为辅,提高了骨密度,有效地减轻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蒋玲玲等[16]采用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黄芪30g,鸡血藤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续断12g,川芎12g,葛根12g)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都相对高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22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2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中医病机认为与“瘀”和“虚”关系最为密切。马如风等[17]探讨Dop的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机体肝脾肾亏虚和气虚血瘀,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的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Dop时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地黄、淫羊藿等。李环宇等[18]分析了糖尿病骨|疏松的中医病机,认为与脾肾亏虚和血瘀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总结得出,在防治Dop近10余年的研究中,较为重视对补肾健脾类中药的使用,而对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尚为少见。加味青娥丸化裁自古方青娥丸,方含补骨脂、胡桃仁、鹿角胶、杜仲、丹参、黄芪、山药、牡蛎、龙骨,能改善治疗Dop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钙磷含量、空腹尿Ca/Cr比值,整体调节机体的骨代谢平衡[19]。吕维名等[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阿法骨化醇胶丸及碳酸钙咀嚼片加用口服复方地龙片(黄芪、川芎、地龙、牛膝),在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及神经肌肉疼痛方面有显著效果。

222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Giop人数逐渐上涨,已成为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op的第三大人群。中药抗Giop的作用机制多从调节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促进oB的增殖与分化,抑制oC活性及数量,促进骨基质合成,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等方面展开。补肾中药方(鹿茸、淫羊藿、牡蛎)可明显上调Giop大鼠骨组织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Runx2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oB分化、成熟和骨形成[21~22]。徐晓东等[23~24]从分子水平研究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及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创新使用纳米钙补肾中药,使其上调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达到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效果,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朱辉等[25]指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为肾精亏虚、脾虚不运、血行瘀滞所致,设计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补肾中药能抑制骨吸收,与健脾、活血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朱冰等[26]建立Giop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采用中药复骨方(骨碎补、杜仲、续断、千年健、红花、归尾、川芎)进行治疗,实验发现Giop骨折大鼠经复骨方治疗后,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等均有增高,股骨密度提高,骨形态参数改善。

3其他治疗

中医药疗法博大精深,针灸推拿、中药涂擦、熏蒸、足疗等非口服疗法展现了其多样性,既与中药相辅相成促进疗效,又发挥其特长,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选择,量身定做专属的诊疗方案。牛国平等[27]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利塞膦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发现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及日常活动功能,有利于骨密度的补充。崔沐群[28]针对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这一症状,将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针灸、蜡疗进行治疗,发现结合针灸与蜡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骨质密度,极大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状况。唐旭丽等[29]对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加口服凯思立D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十一方药酒及药渣进行涂擦联合烫疗。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涂擦联合烫疗能更好地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李文华等[30]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经络传导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以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发现中药足疗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比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更能减轻骨痛症状和提高骨密度值,疗效更确切。梅群超等[31]采用理疗之薰蒸疗法,利用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薰蒸腰背疼痛部位,在药物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4小结

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医药作用的多靶点性与临床骨质疏松症多病因诱发的复杂性相契合,具有很大的优势,且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又弥补了单纯中药应用的不足,效果均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不足: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经验方、有效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另外,动物实验的造模也可多加探讨,以期为后期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铺好基石。我国风湿病专业起步较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研究及诊治均存在诸多不足,加强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认识和研究对今后的治疗将有重要启发。

参考文献:

[1]邵航,俐补骨脂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3):69-71

[2]张乐其,霍光,柳毅,等中药柚皮苷诱导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6,(03),277-280

[3]刘舵,杨永利,雷婷,等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及对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4),396-401

[4]赖青海,王琳琳,丁辉,等肉苁蓉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74-76

[5]贝家欣,夏海珊,卢家淇,等人参皂苷Rb1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8):950-955

[6]任辉,张志达,梁德,等龟板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细结构、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31(5):1858-1862

[7]李淑惠,梁燕龙,杨亚军,等丹参水溶性成分影响骨代谢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7):902-905

[8]吴海洋,索欢,王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中药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02),241-244

[9]王剑,郑洪新,张锦萍,等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Dlx5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0):1238-1240

[10]展磊,魏秋实补肾活血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9),1128-1132

[11]高璐,洪新,尚德阳,等补肾复方对去卵巢大鼠meK1、eRK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5),471-475

[12]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等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8),836-838

[13]张翔,敖勇峰,刘耀忠,等中药接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48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166

[14]蒋玲玲分析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2016,10(6):51

[15]俞延军,李济军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17

[16]刘玉红,赵可伟骨康方加减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8):251-252

[17]马如风,郭鱼波,王丽丽,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3-4

[18]李环宇,张林从“虚”“瘀”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方药研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17-418

[19]巩振东,李翠娟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9):1391-1402

[20]吕维名,许荣,肖丽霞,等中药复方地龙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7):617-619

[21]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益髓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2):120-125

[22]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osterix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801-806

[23]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472-474

[24]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25-27

[25]朱辉,郑洪新,林庶如,等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30-32

[26]朱冰,李敏研,刘智,等复骨方促进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4-18

[27]牛国平,崔书欣,康斐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27-1529

[28]崔沐群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学,2014,10(19):90-91

[29]唐旭丽,邓旭,钟毅,等中药涂擦联合烫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6,36(9):1588-1590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6

老人服骨质疏松药物需站半小时

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避开饭点。双磷酸盐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进食后会出现烧心、恶心等症状。因此,吃双磷酸盐要避开饭点,而且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另外,这类药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药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饭前半小时,用大量温水送服。

不能平卧。服药后平卧,这也会加重对食管的伤害,因此,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

定期查骨质。研究显示,服双磷酸盐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提防季节交替引发骨质疏松

春夏季节交替,虽然天气转热,但是空气中还带有较重的湿气。一些市民提早换装,引发全身关节疼痛。记者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一个多星期以来,膝、腰等关节骨质疏松患者占到了该院门诊量的50%左右。

据福州市第二医院孙若秋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是骨成分和骨基质不断减少,导致骨骼变薄、脆性增生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年龄老化、停经等引起的,继发性则由疾病、药物、劳损等引起。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中医骨科专家林知难说,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前提,中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品含钙、磷、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可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不足。其次,要多晒太阳。阳光可把人体的皮下脂肪活性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质的吸收。此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调节全身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林知难提醒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一定量的钙剂,“但钙剂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因为钙剂吸收过多,容易引起血钙溶度增加,发生钙质沉淀,继而引发机体某些部位结石。”

过度饮酒和咖啡提高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它没有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专家表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康南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要做好四点:

一是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钙银行”储备越多,到了老年自然就经得起钙流失。

二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资料显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推荐需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四是发现并监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不喜欢体育活动、长期室内工作、饮食不规律、接触激素类药品等。对于这些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加强健康教育,提早科学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关注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包括: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股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7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动态平衡失调,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下降为主要特征,引起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使骨骼脆性增加,进而提高了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脊柱、双髋、双腕、骨盆以及上臂骨折的发生风险。在我国,长期以来对骨质疏松症重视度不够高,患者的依从性差,增加了临床诊治的困难,因而也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损伤率、病残率,甚至死亡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性疼痛和骨折的发生,而老年人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症的最常用药物为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和抗骨吸收药(如降钙素或口服双膦酸盐)。但由于口服双膦酸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性、鼻喷或注射用降钙素的过敏性、药物起效作用慢,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差,使得患者擅自停用或漏服,阻碍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目前较为高效的抗骨吸收药物,通过短时(15min)

静脉输注给药,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大程度保证了药物的依从性和持续性,能够有效缓解骨痛,并逐渐增加骨密度(BmD),进而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2]。

1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

唑来膦酸是一种对骨具有特异性的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降低骨吸收。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其增生来抑制骨质吸收,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唑来膦酸类似焦磷酸盐的生物活性骨架对骨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特别是在骨骼代谢率高的部位,易于被具有破骨作用的破骨细胞摄取,因此在骨内十分稳定,作用持久;唑来膦酸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吸收骨的能力,通过降低破骨细胞对骨骼表面的吸附作用,抑制其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寿命,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抑制溶骨性病变、降低骨吸收、缓解疼痛;通过抑制甲醛戊酸途径以及干扰细胞周期,唑来膦酸还可以诱导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的凋亡过程,达到抗骨质吸收的目的[3]。体外实验证明,唑来膦酸也可以作用于人类成骨细胞(osteoblast)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并能影响成骨细胞前体的分化与增殖,促进骨的再生与形成[4]。

2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2.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量保存随着绝经后雌激素介导作用减弱而逐渐降低,与此同时,自身BmD峰值也随之下降,因而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左右。目前,大部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平衡骨代谢障碍,维持正常的骨量和骨强度,从而减少女性绝经后的骨折发生风险,其中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5]。

汪茜等[6]选择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钙尔奇D600mg+骨化三醇0.5μg设为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静脉输注给药为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ananlogyscale,VaS)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疗效评估,同时测量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a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01);B组治疗后与同期a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B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增加,较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提示在单纯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基础上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骼疼痛,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降低骨转换。

孙敬华等[7]将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实验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周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1]静脉输液,并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的变化、骨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88例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显示,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L2~4)BmD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骨折,输注后2d

内不良反应为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提示唑来膦酸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

2.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和低生活质量。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8]。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翟明玉等[1]临床收集12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髋部及腰椎的BmD,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显示,排除3例治疗中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程度及骨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唑来膦酸钠对于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显著缓解骨痛,提高骨密度。

2.3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及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然而,长期连续使用会导致如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连续使用3个月的糖皮质激素会增加上述风险[9]。

陈根强等[10]选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双盲试验,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利塞膦酸组,每组60例,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β-CtX及骨形成标志物pinp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浓度远低于利塞膦酸组患者血清浓度(p<0.05)。提示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基值,降低β-CtX及pinp血清浓度,治疗效果远优胜于利塞膦酸。

3唑来膦酸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有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骨矿化盐及中成药等,但对于慢性病既要考虑疗法安全性、有效性,也要考虑其经济因素,使疗效性价比最优化。

李玉玲[11]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mg,每周1次,晨起

1片;B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1次,每次100iU;C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每年1次。3组疗程均为1年,3组患者均同时补充钙剂,进行疗效观察,并采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骨疼痛症状改善方面:a组65.00%、B组50.00%、C组85.00%,C组疗效高于a组、B组,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济学方面: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是60.12,46.59,41.80,C组优于a组、B组,提示唑来膦酸组为疗效性价比最高。

4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关节痛、肌痛和骨痛)、疲乏、胃肠道反应、贫血、体虚、呼吸困难、水肿、心动过缓、味觉倒错、口渴等,大多为轻中度反应,一般给予支持治疗即可[12]。使用唑来膦酸有可能发生肾功能损害,这与双膦酸盐的快速肾排泄作用相关[13]。近年来,也有报道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对颌骨骨质的影响、全身皮疹、药物性肝损伤等。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与其他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相似性,并且克服了口服二膦酸盐胃肠道反应大的不足,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

为提高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下列问题:禁止与肾毒性药物及其他二膦酸盐合并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尚未确定;对本品及其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敏感性哮喘患者、血钙较低者慎用;慎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强效利尿剂合用,可能引起血钙过低而导致危险;另外,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都会降低其生物利用

度[14]。

5小结

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给药途径方便,每年1次静脉输注给药,且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经过对患者筛查,基本上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多于治疗后3d内发生并缓解,心电图、肝功能及肾功能在给药前后无显著变化,说明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尤其为不能耐受胃肠道刺激、吞咽困难和限制不能口服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和禁忌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女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唑来膦酸(每年4mg)静脉输注给药可确保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BmD、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15]。

6参考文献

[1]翟明玉,刘传慧,司文腾,等.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7):532-535.

[2]娄振凯,李春海,叶伟,等.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6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5):247-250.

[3]张青,赵蓓初,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132-134.

[4]panB,toLB,Farrugiaan,eta1.thenitrogen―containingbisphosphonate,zoledronicacid,increasesmineralisationofhumanbone-derivedcelsinvitro[J].Bone,2004,34(1):112-123.

[5]epsteinS.Updateofcurrenttherapeuticoptionsforthetreatment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Clinther,2006,28(2):151-173.

[6]汪茜,黄明炜,廖勇敢.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45-46.

[7]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619-621.

[8]李敬会,蔡莉莉,李德梅.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9):111-112.

[9]DissetteV,Bozzip,BignozziCa,eta1.particulateadductsbasedonsodiumrisedronateandtitaniumdioxideforthebioavailabilityenhancementoforaladministeredbisphosphonates[J].eurJpharmSci,2010,41(2):328-336.

[10]陈根强,许慧娟,马华鹰,等.比较唑来膦酸与利塞膦酸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疗效[J].重庆医学,2013,42(8):879-881.

[11]李玉玲.3种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3):278-279.

[12]卢宏丽.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45-347.

[13]崔巍,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4(6):467-469.

[14]彭六保,崔巍.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3):237-240.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8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髋部骨折逐年增多,且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加之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多脏器功能减退等有关疾病,大大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如何有效治疗骨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手术辅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1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年龄60~91岁,平均74.8岁,80岁以上者31例。股骨颈骨折52例,男23例,女29例,按garden分型:ⅲ型39例,ⅳ型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男27例,女37例,按eva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30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

1.2并发症

本组88例(76%)存在内科并发症:心血管疾病67例,糖尿病41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其他疾病4例,其中有两种合并症67例,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多,3种以上合并症22例。

1.3骨质疏松

采用美国lunar公司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行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均有骨质疏松症,见表1。表1116例患者治疗前股骨近端骨密度平均值

1.4治疗

1.4.1治疗内科并发症

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参麦、二磷酸果糖等改善心功能;邀请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空腹8mmol/l以下。

1.4.2手术方法选择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52例,其中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置换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行dhs固定36例,蛇形解剖钢板固定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

1.4.3骨质疏松的治疗

处理骨折的同时,鼓励患者健侧肢体活动,肌肉收缩锻炼,给予降钙素以控制骨转换,如密钙息、维生素d和钙剂,如钙尔奇、乐力钙等。

2结果

本组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6年,平均19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髋关节功能状况(按harris评分标准)及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组81例(包括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根据标准本组髋关节功能优81.2%,良11.3%,差7.4%,优良率92.5%。关节置换组35例(包括6例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改行髋关节置换),优69.8%,良22.6%,差6.6%,优良率93.4%。

 

3讨论

3.1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而老年人体质差,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最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是一种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由于生理的特点,绝经后妇女使骨质疏松的高发年龄。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临床住院病例中因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比脊柱骨折高,其主要原因是后者往往经保守治疗而免于住院,而前者绝大多数需做特别处理而住院。因此对骨质疏松应给予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单纯手术处理是不够的,骨量减少和骨质量改变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骨折后全身或伤肢活动量明显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展,关节退变,肌肉萎缩再次加重。早在1998年tosi就指出,不止要修复骨折,也要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因此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打破骨折后骨质疏松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尽快恢复伤肢的活动及负重功能,同时应提早采用有意义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给予降钙素制剂等,提高患者的骨质量。

3.2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髋部骨折,由于愈合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多都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患并发症,这就要求制定的方案既不复杂,又要最大限度地防治和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力求早期离床活动,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老年髋部骨折,究竟采用何种手术方法,笔者认为对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身体状况好,合并症少,生理代偿能力可,骨质疏松不太严重,关节功能及活动量较高者可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对65岁以上,伤前活动量少,对生活质量要求较低,合并症多,生理代偿能力差,且骨质疏松明显,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关节置换,安全可靠,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较短,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dhs、蛇形钢板内固定;对于高龄患者,身体状况差且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因内侧骨折、塌陷,股骨颈失去支架采用dsh或蛇形钢板,以造成肢体短缩,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6%~20%,因此主张选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其优点在于缩短了术后康复期,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解决了内固定不牢的弊端[2]。国外学者报道关节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失败率(4%)比dhs的失败率(20%)明显降低。本组116例,行内固定治疗81例,占69.8%,治愈率91.4%。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5%;关节置换35例(包括内固定失败,改行关节置换者6例)占30.2%,关节功能优良率93.4%。

3.3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就诊时多合并重要脏器病变,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本组116例,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者88例,占76%,有两种以上并发症者占65.5%。这些并发症控制不好常常成为手术禁忌证或导致手术恶化,甚至危及生命[3]。术后3天连续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良好控制内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十分重要,同时骨科手术的预后不仅深受外科技术的影响,且与术前、术后的医疗与康复密切相关。老年人内脏器官生理功能老化导致储备能力低下,合理选择手术及方式,及时处理和有效预防早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因此,笔者认为仅依靠骨科医生的手术治疗还不行,还应强调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和护理人员的密切协作,对患者健康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选择有效的麻醉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精心护理是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民,陆凯,陈俊波.膨胀自锁式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5):407.

2尹东,郑秋坚,刘斌,等.dhs、pfn与f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00.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9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入选标准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临床表现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治疗方法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转贴于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篇10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方法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随访及评定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结果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骨密度的改善起到影响,但是对患者骨折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介入多患者最终治疗目标有正面积极效应,这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提倡不单纯以骨密度作为疗效评估的提法相符合。

3讨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病因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多种因素相关,在遭受轻度创伤或其它风险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上多倾向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不多,而即使有所见得有些治疗也是把该病误作骨关节炎等他病进行治疗,造成了盲目治疗缺失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所以,我科以先明确诊断,维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前提基础上,施予中医外治法干预其临床症状,从标症入手,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信心,促进骨质疏松患者心里健康。其作用机理在于中医调治的特点,如针灸有调节经络、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等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和膏药外敷是具有特效的传统体外局部给药途径的优势,这些都反馈式调节人体神经疼痛敏感性(痛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痛处氧代谢,有利于炎症物质消除,从而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疗效。而推拿按摩又可以舒缓筋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包括指导患者练功(如易筋经锻炼)此类运动疗法属于医患合作的积极模式,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外治法医生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面交流,不可排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有良性的诱导暗示作用。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现出中医“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再者中医外治法在其副作用和医疗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竞争力。中医外治法属于中医医生康复学,适当将其灵活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对该病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做到标本兼顾,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完美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赵咏芳,张弋,史万钟等.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型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2]刘忠厚.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3]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第一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7.

[4]沈霖.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32.

[5]刘鲜祥,林燕萍.骨质疏松性骨折[m].第一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6-80.

[6]朱冰,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增刊:473-475.

[7]杨明会.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9(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