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07

思想教育专业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人才,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对素质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的专业思想主要是指在校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学生们只有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的目的才会激起强大的学习热情。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入校后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波动变化反映到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会对健康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的思想培养,积极正确的引导成长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对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本科生思想动态来反映当今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合格体育人才过程中提供参考。本研究立足于在校学生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大学生的培养有着实际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3、06年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学校图书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思想方面的论著及其它相关文件。

2.2.2问卷调查法: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抽样调查:06年级学生50人,03年级学生50人,进行调查共计100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95分,(03级:49份;06级:46份)有效率为96.9%。

2.2.3观察法:通过在图书馆观察我院学生学习氛围,及随堂观察课堂氛围,听课纪律等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情况。

2.2.4数理统计法:运用相关方法,把数据输入电脑,有excel等统计法,对所获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并处理。

3结果和分析

3.1入学动机

一个受教育者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获得一定的"身体教育能力"和"一定专业素质",是由他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一带有目标的行动中是由他某一需要激起的动机所支持的。学生报考上海体院的动机调查见表1从中可以得出多数学生(48.2%)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他们凭兴趣爱好考入我院。对于坦言5.4%为混个文凭而考入我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正确认识,思想认识不够,需要纠正那种只靠一张专业文凭就能终身受益的思想,加强对这部分学生时代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调整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受亲人影响而选择我院,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想,受外界感染较少,有自己的追求方向。

3.2从学生思想差异看加强专业思想建设的必要性。

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后,由于环境,地位等变化也会相应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刚入学的新生有光荣感、新鲜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应当肯定,这都是积极的心理状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他们身上也存在若干消极心理,具体表现在:

3.2.1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差异

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差异的调查结果见表2,调查数据表明:第一;优越感10.5%考入体院后,感到自己是高考的佼佼者,这种优越感使他们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第二:失落感25.3%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重用的学生干部,入我院后,在人才荟萃的同学中却显得成绩平平,不在享有特殊"照顾",失落感油然而生,这其中也有部分学生对专业概念认识不清,对专业缺乏兴趣,个别人认为"走错路,进错门"。这些都造成了情绪低落,锐气渐消。第三:满足感6.2%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等于进入了"保险箱"。第四:无序感58%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迷茫、困惑,这种种心理情绪冲突导致了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差距显然影响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态度。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思想是积极上进的,94%的学生有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政治思想比较清晰,但当问及加入党组织最终目的是什么?有80%的学生坦言为了以后更好的找工作,显然随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社会风气日浓,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更加注重政治面貌,政治态度和在校表现。这也难免学生坦言为了找工作而入党,由此可见外界思想对青年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3.2.2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差异

学生入学后对专业认知的调查结果见表3。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当中71.6%学生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育领域中作用很大,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丰富个人的人际关系,又是合面发展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以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来说是好的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更加有利于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3从学生的职业期望看加强专业思想建设的艰巨性。

3.3.1学生对职业期望的认识

职业期望是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向往,是学生将来职业选择的内在追求。本研究对院03、06年级学生职业期望进行调查,让学生在9个项目中选出三项,按自己喜欢的程度排序,最喜欢的排在前面,以此类推(见图1),调查数据表明;公务员是学生心中最理想的工作,其首选率在两个年级中占首位,03年级和06年级学生占总位次分别为63.7%和45%。相形之下,03年级学生选择考研深造总选率较高于06年级学生,他们分别为45.9*%和39.6%,可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更多学生选择以后继续深造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当问到"考研是为了什么?"时,其中有10%学生为了逃避现实,不想为找工作的现实去竞争,可见其中消极因素还存在。考研或出国的大学生大多数确实想为将来发展增加砝码,为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方向提供较高学历和更多知识。但如果是为了躲避职场压力,为了暂时回避当今激烈的岗位竞争而没有明确目标,选择考研,那样选择是得不偿失的。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关键还是要找准方向,给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03年级从教学生比06年级高很多,总选率最高,总位次为94.5%,可见对于毕业生来说,教师行业还是首选,对本专业有一定认识,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其中女生从事教师行业的比例高于男生,分别为(女:58.2%;男:36.3%)这还是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如:男的有抱负,有更远大的志向。相比较而言,女的更向往一些稳定的教师行业工作。而06年级先从教后改行比率比03年级高很多,总选率占72.3%,可见大一新生由于受社会影响自身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等原因,以至于很多学生想先从教后改行,这些学生自感"路子宽",他们想到是"实惠",而毫不惋惜失去自己的专业,可见学生对自身专业认识不够,概念不明确,目前体育院校在对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尚存不足,从另一角度说,在高校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理想"及"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等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从表中还看出没打算、无意识比率很低,可见总体趋势还是较好的。

3.3.2学生对现行业就业政策的认识

就业政策是就业的指导性文件,目的是使高层次人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通过调查有79%多毕业生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完全了解的只占20%。由此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对就业盲目性增加,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及专门讲座,以避免学生的盲目性(见表4)

3.3.3学生对价值取向的认识

众所周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称"三观")是人对整个世界及人生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一个人一切行动的根本标准,根本指南,也是影响学生择业观形成的因素。图2是对学生就业目的性调查结果,图中显示赚钱和实现自我价值选项占首两位,分别为30.6%和28.4%,可见随经济时代不断渗入,大学生对生活要求也越来越讲究实惠方面。其次是为了生存和获得地位的方式、手段13.4%。面对民族贡献、奉献精神较少,占5%左右,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足:缺乏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及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去感染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3.4学生对择业的认识

从工作意向的选择结果数据表明:

(1)打算毕业后留城市占大多数52.8%,说明大学生就业都从实惠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城市对他们来讲有更大潜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经济利益方面的影响。

(2)而选择在农村和去西部贡献的人少部分,总的只有7%,可见大学生缺乏贡献精神,存在就业期望高倾向,高校务必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认识,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贫困地区进行实践活动。

总体而言,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仍思想认识欠缺:即使思想认识到了,但实际行动没有,所以我院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项能力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是现代复合性人才的要求。

4结论

4.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向上。

4.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部分学生入校后适应能力差,产生无序感,这种心理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认识本专业,以尽早适应,尽早建立较稳定的专业思想。

4.3部分学生在择业时比较多地考虑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如不愿入伍、不愿去西部发展,不愿下乡从教等,缺乏奉献精神。

4.4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系多数学生在择业中还是以从事教师职业为主。虽然承着各行各业发展及学生创业意识的增强,部分学生有改行意愿,但从教比率还是较高,我相信这与我院教师自身感染力是不可分割的。

思想教育专业篇2

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之间并不矛盾。以被誉为“孔雀公主”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女士为例,20年前,她的原创作品《雀之灵》让她一跳成名,而20年后,她在2012年春节晚会上的《雀之恋》让世人感叹,“她不是人,而是仙”。她的演出除了以精湛的舞技和华丽的造型让人们称赞外,还引发了人们对原生态的思考,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这才是艺术的真谛。只有表演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底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把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放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艺术的水准也就随之升华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相互促进的。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弘扬主旋律,传递给人们正能量。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这样的艺术才会与时俱进。因此,对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迫在眉睫。

二、缺乏对艺术生自身专业水平定位的引导

在艺术类高校中,学业存在问题的学生队伍正日益壮大。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第一类是在中专时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原因是班级里的学生是经由高考在各地选拔出的优秀学苗,这种实际情况使得第一类学生的专业不像以前那样突出,心理上的落差让他们情绪低落;第二类是文化水平高,专业水平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由高中升入大学的,他们因专业领悟能力差、基础薄弱而感到压力大,处于高手如林的同学中,他们往往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一个群体;第三类是上大学以后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他们在家长的严厉督促下,考入大学。一旦升入大学,便抱着混日子的心态。综上所述,辅导员通常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定位的引导。辅导员在与学业存在问题的学生实际工作交往中,倾听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不够。辅导员必须针对不同类型,帮助他们分析自身情况,找好定位,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扬长避短,鼓励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摆脱学业上的困境,找到自己的自信心。

三、忽视与专业老师的沟通

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得她们与专业教师的感情特别深厚。学生对专业教师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非常在意。既然学生对于专业教师的情感如此依赖,辅导员就应该充分利用到这一特点,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工作经常是互相分裂开来。辅导员和专业老师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好像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专业教师只负责上课,不会留出时间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灌输教育,认为教学只是专业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无关。导员和专业教师针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教育产生脱节。因此,加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迫在眉睫。

四、忽视隐性教育

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艺术生的主体性。辅导员以自我为中心,长篇大论,采取理论“灌输式”、“填鸭式”的育人方法,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造成的局面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对于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艺术类学生,这种灌输教育带来的不良效果尤为突出。究其根源,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每一天都被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所包围。他们接受信息量如此之大、如此之广、如此之快,已经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范围。“九〇后”甚至“九五后”一代的他们更习惯于接受声、像、图、文并茂的信息,因此,更需要重视隐性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如果辅导员忽视了互联网的阵地,那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就会加深。因此,艺术类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显得迫在眉睫。

(一)重视感染教育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理论灌输与感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1.形象感染法———开展名人名堂讲座。形象感染法也叫形象教育法。是隐性教育法中的一种。通常指教育者利用生动、直观的事物形态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典型事例感染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理解和接受抽象道理的一种教育方式。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无意识或是不自觉的受到影响、熏陶而接受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灵活运用形象感染法,开展名人名堂讲座,把那些通过自身奋斗的成功人士请入校园,使学生有机会与成功人物近距离接触。2005年,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先生来到祖国进行学术访问,展开了一段神州文化之旅。李敖先生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刮起了“李敖旋风”,他以犀利的观点、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谈吐征服了众多前来听演讲的莘莘学子。应该说,这是一场成功的名人名堂讲座。学生们在与李敖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到了学者的独特魅力。李敖先生在演讲中出示了自己被禁的书目,书目达到96种之多,但是自己仍然坚持写书,看着他展示的长长的书目清单,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坚持。这场演讲,对于国家的复兴,民族的统一,自身的奋斗都有一定程度的启示作用。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对于名人效应也不例外。特别是与学生专业相同的名人,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学院沟通,把有着成功经验的名人请进大学。名人除了和学生们分享专业上的心得,还要和学生们谈谈自身的经历,以此来鼓励学生们修身。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都会在名人纵横捭阖的演讲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比如功夫巨星李连杰,也是慈善事业“壹基金”的创始人,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谈过他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件趣事。年少的李连杰是北京武术学院的队员,曾多次随代表团到世界各国做表演。1974年,李连杰随武术队代表团出访美国,要到白宫为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表演。尼克松被这个少年的精湛武术所打动。演出结束后,大家和总统摆好姿势合照,李连杰站在国务卿基辛格旁边,尼克松转头问李连杰:“你的功夫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了要不要当我的保镖?”谁知年少的李连杰傲骨铮铮的回答:“我要保护亿万中国人民,而不是一个人。”虽然是趣谈,但是这当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比生硬的说教更深入人心。当然,在艺术类院校开展名人名堂讲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性。一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其中,无臂钢琴师刘伟是一个在幼年因为意外失去双臂,然而凭借自身顽强的努力,用脚趾弹奏钢琴,在艺术道路上坚持奋斗的年轻人。像这样的典型人物,辅导员都应该考虑通过多种渠道,请进校园,来为当代大学生做演讲。其震撼力是相当大的。

2.艺术感染法———艺术采风、作品欣赏。艺术感染也叫艺术教育。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评论活动和创作活动给人以影响和感化的。在艺术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上进心较强。当他们的专业技巧练到一定程度后,再想往上提高一个档次,就容易遇到瓶颈。此时,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他们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辅导员应该配合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每年“五一”、“十一”节前的实践周,开展艺术采风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感受艺术的内涵。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要做好学生教学实践周的计划。设定好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观看当地民间艺术团体的演出,多向当地民间艺术团体的艺术工作者请教。在实践中的体会是任何书本都代替不了的。辅导员还应该充分利用学院多媒体硬件,组织学生们进行艺术作品的集体观摩。学生们通常对学校历年师兄、师姐高年级的原创作品晚会比较感兴趣。一方面,学生可以看到自己与毕业生之间的专业差距,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超越自己。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比较浅薄,辅导员还应该和学院沟通,为学生选择文学、雕塑、影视、插花等等方面的课程,请相关老师给学生们讲解。这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表现都是非常有益处的。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帮助。

3.群体感染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空间,是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切外部因素总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古有“孟母三迁”。旨在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学校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是让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教育、培养学生的大熔炉。校园环境是无言的老师。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对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首先要严格课堂管理,树立良好学风。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集体从众效应。不轻易给学生假,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会非常高。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辅导员可以搞一个上课出勤率大评比。对于那些从不请假的同学,应该予以表扬。辅导员可以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沟通,考虑给表现优异的学生全勤奖。以此,来激励学生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干部,搞好公寓文化建设,以寝室为单位,轮流制作公寓宣传板报。内容、题材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为主。艺术类院校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关注、预防专业引发的身体、心理疾病,让学生回到公寓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4.激励教育法———开展专业比赛。所谓激励教育,就是激发与鼓励。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的方法。对于学业存在问题的艺术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专业比赛。让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在舞台上得以展示。学生们都希望把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老师、评委。因此,会努力练习基本功。辅导员应该与专业教师做好配合,举办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技巧大赛。如舞蹈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举办手绢技巧大赛;表演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举办原创音乐舞台剧大赛;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举办流行歌曲演唱大赛等等。一方面,可以对参赛者进行精神奖励。包括发给奖状、奖牌、和授予各种称号,来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局面;另一方面,还应该对参赛者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给予一定数额的参赛奖金作为鼓励。特别要针对于经济特困类艺术生实施物质奖励。

(二)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

辅导员不再单纯是学生的“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辅导员是学生的“服务者”、“引领者”。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榜样作用及其威信。因此,辅导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

1.加强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辅导员要了解所带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辅导员努力去熟悉、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一方面,辅导员应该走进学生的专业课堂,去亲身感受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辅导员应该积极和专业教师沟通,多掌握、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遵循教育规律中的双向互动规律。辅导员只有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后,才能以“内行人”的身份去教育好学生。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经意间说出学生所学专业的术语,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以专业“内行人”的身份去教育、开导学生,会让学生感到信服,从而师生关系产生共鸣,就好像演奏和谐的音符让人感到悦耳动听一样。

2.加强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靠长时间的积累。辅导员应该多读书,多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多向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学习经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一万个人打交道”会使得一个人自身修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辅导员对于学生来讲,相当于一部“百科全书”,不仅仅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还要指点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迷津。

3.加强职业道德感。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这是一个“全天候”的职业。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许辅导员正在吃饭、休息。但是,辅导员应该以解决学生问题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辅导员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不要等、拖、靠。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经济、家庭背景而带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学生。

思想教育专业篇3

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8年6月1日

身高:167cm

体重:56kg

专业水平与技能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学士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外语水平:Cet—4级,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文字翻译能力,

计算机水平:FoRtRan二级,熟练操作winDowS、woRD

个人特长

性格开朗,思维敏捷

口才与文笔俱佳

擅长书法、绘画

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知识结构

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与活动与奖励

社会活动:

1999年7月—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

1999年10月寝标设计获展

1999年12月—2000年1月在哈尔滨金诺广告公司见习

2000年3月在吉化集团参观调研

2000年7月—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检察院实习

在校职务:

外语协会理事

网球协会理事

所获奖励:

1997年10月获人文学院第一届“政法杯”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奖

1997年12月获吉林工业大学第二届“文明杯”大学生辩论赛团体亚军

1999年12月获人文学院“法学社会实习报告”评比特等奖

1999年度下学期获二等奖学金

2000年度上学期获二等奖学金

联系地址

学校:吉林大学南岭校区xxx#(邮编:130025)

teL:0431—xxxx

家庭:xxx

teL:xxx

emaiL:xxx

思想教育专业篇4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教育;主要问题;措施和途径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届时,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具有相当程度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从业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蓬勃发展。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专业思想不稳定,其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较低。这些问题已对我国旅游业、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因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效果。

一、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总体认识和看法,是对具体专业学习和未来专业工作的基本认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通过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前沿动向,稳定思想情绪、掌握学习方法、激发钻研专业的热情。虽然旅游管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受到高校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思想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把专业思想教育摆在什么位置,提高到什么程度,关系到专业建设及学科的长远发展。能否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专业思想,能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关系到学生的思想稳定、学习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目前普遍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管理、奖学金评定、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和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缺乏专业信念、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的培养。

2.专业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梯次性

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应自成体系,包括专业基本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就业前景、人才需求市场分析、师资队伍结构等。教育过程应该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新生入学结合入学教育介绍专业激发专业理想,毕业前进行专业就业前景教育,促进就业积极性等分梯次进行。目前,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基本是新生入学教育的插曲,专业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同时教育方式简单,教育内容不精,学生不能从专业思想教育中寻找到理想的答案,不利于专业信念的构建。

3.专业思想教育未贯彻始终,效果欠理想

由于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充分且生源素质先天不足,部分辅导员对专业和学生专业思想情况了解不够,而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方面仅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为稳定学生思想而涉及,对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解释甚少。校院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没有贯穿始终,没有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同时缺乏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联系松散而不稳定,学生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机会。因此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佳,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流失率较高,新生转专业的较多,而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也较低。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问题

1.缺乏职业认同感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因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在因素的吸引,许多人涌入旅游行业。但是随着对旅游职业特征的深入了解以及其他行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从业人员曾有的职业优越感随之减弱。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从事服务业档次低、待遇差,不愿报读旅游管理专业。据北方民大的调查,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动选择率为31.7%,其中仅有6.5%的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或服务型岗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旅游业的待遇偏低,有些福利难以保障,人际关系复杂,对该行业失去应有的热情和信心,以致频繁跳槽,甚至放弃旅游行业。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大学本科生仅有不到50%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而两年后能继续从事旅游行业的也只有40%左右,即约有80%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结果大批旅游所需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导致社会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缺乏旅游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旅游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更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当前,旅游业内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是首先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后才能逐级晋升为管理人员,而这些经验往往是旅游成功经营的根本。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缺乏牢固和贯穿始终的专业思想教育,导致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好高骛远,难以在旅游业中立足。

3.缺乏服务意识和不畏困难与挫折的心理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不愿意从事服务工作,没能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等现象。旅游行业实践性较强,一些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专业技能上下工夫,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而大多数学生对从基层的服务工作做起难以适应,对“伺候人”的工作不感兴趣,娇气任性、怕苦怕累、不服管理。本科生在实习、从业时与职校生处于同一平台上,在一线操作方面与他们相比,技能略逊一筹,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使自己失去继续工作的信心。

三、加强旅游管理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切实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尤其是新生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热爱所学专业,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思想准备,做到自律、自理、自立、自主、自觉、自强,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旅游教育必须统一认识,齐抓共管,高度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列入校院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运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形式,把专业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前提下,要把专业思想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专门人才上来,充分发挥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旅游企业等各方在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企的全过程。尤其要注重新生入学、学生毕业的两个关键环节,并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在各学期设计相应的专业教育内容,不断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为达此目的,可以把专业思想教育开设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导论课程,如开设“学科导(引)论”课等,由校院领导或专业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对专业背景、前沿动向、师资、设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毕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实际问题做专门的讲述,让学生从主观上认可职业方向,从客观上符合职业要求,充分激发和唤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去,引导其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大学学习的过渡期、人生征程的转换期。

2.充分发挥教学名(导)师和学长引领导航作用,夯实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应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旅游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要讲明旅游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把握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看到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前景广阔,人生更加辉煌;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社会需求质量及专业发展趋势等,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发挥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等教学名师的引领导航作用,开展系列讲座,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和帮助大学生明确建立人生目标,科学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了解所学专业,提早接受学术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充实精神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为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发展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并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拓宽思维面和认识面。还可邀请学长或校友作现身说法,畅谈学习和工作后的体会,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其他关心的问题,为在校生释疑、示范、引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成功的欲望。同时,配合学校学分制管理,实行专业指导教师制,指导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网上选课,帮助学生进行选修、辅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校生活的全方位咨询等,让学生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去了解熟悉本专业,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更好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确保专业思想教育的长期性和经常性。

3.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学环节管理,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在现代高校旅游教育中,要优化师资队伍,采取顶岗实践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立师德、树师表、强师能,把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去,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心理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灵活的课程体系,坚持由企业界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开发、审查和评估所有课程及其实施,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设置课程,并根据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调整课程,为不同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注意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法、参观体验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操作示范法等,利用现代电化教育(如投影、录像、多媒体技术等),丰富旅游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采取主题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仿真的校内实训室,并按照旅游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时刻感到身临其境;改变过去落后的、静态的、封闭式教学为动态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在取得学位证的同时,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能比赛,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4.打造“专家型”政工管理队伍,深化专业思想教育

打造“专家型”政工管理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坚持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专业思想教育密切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将旅游专业元素融入学生活动,增强专业敏锐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保证学生管理的“专业化”。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导论》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课程,结合高中与大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别,根据大学各门课程特点,开展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在大学生涯中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利用手机、e-mail、QQ群等通讯手段和网络媒体,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为其排忧解难,使之树立学好专业课的自信心;常与授课教师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各专业课中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以便配合授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拓宽专业知识面;阅读专业资料,帮助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参观专业教师的设计作品和各类科研成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增加自豪感。注重收集整理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收集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收集国家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方面的信息,并把这些内容随时充实到学生专业教育中去,使学生了解到毕业生所走过的路,激励学生热爱专业,把旅游专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5.加强校企良性互动,生动促进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要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以弥补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理解的局限,弥补学校缺乏的实践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生产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旅游企业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宾馆、饭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旅游教育的职业色彩要求其专业教学服从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应强化校企联系,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适时调整教学组合,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或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讲座或座谈、讨论,使学生能够及时知悉旅游业界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观、参与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鼓励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实验室、旅游企业参与科研创新活动,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国旅游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改变其传统偏见,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旅游、爱旅游、精旅游”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亲自感受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学会对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态度和技能、社交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评价,让其具备旅游业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技能、专项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专业思想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要胜任旅游行业的工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以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指导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看作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等,培养大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等在旅游管理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职业理想、专业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为此而认同自己的专业,巩固专业思想;重视和强化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工作作风,做到人格健全、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渗透在细节中,要求专业全体学生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微笑待人,培养服务意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统一出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设置值勤督察,督促习惯养成;在教室、宿舍等创造旅游文化气息,强化专业意识。

四、结语

旅游业是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管理专业是21世纪一个非常重要、专业性特别强、前景非常好的专业,高校必须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专业心理适应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与爱好,热爱专业,巩固专业思想,提高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连贯的教育,坚持校院领导、政工干部和专业课教师齐抓共管,坚持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才能把专业思想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旅游教育培养目标,为社会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S1).

[2]周济.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07-11.

[3]高涛.大学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1).

[4]

沙爱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6).

思想教育专业篇5

1.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各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一般来说,英语较好的学生进入了重点院校,而英语一般的学生进入了一般院校,而那些英语不好的则流入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而且水平亦参差不齐,学习的目的较盲目。有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求转专业、退学;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觉得不是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经过二到三年的学习,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以及准确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适应小学教学岗位要求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然而,他们就业方面面临许多问题。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基础英语,在所接受的课堂教学中缺乏专业英语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次,很多同学没能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从心里没有真正爱上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没有热情,没有创新精神;由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有的同学则干脆选择了与专业不想关的职业。

二、高职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的内涵

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上深深的职业烙印。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素质等原因,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甚至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1.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一要要教育学生一个人成功,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只要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够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就是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当自己的人生追求与职业志向相一致时,就要在职业实践、专业学习中躬身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若自己的人生追求同职业志向不一致时,就要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热爱本专业的思想情感,激发兴趣,创造条件实现人生价值,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意志,改造思想,自我完善。二要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基层是青年人真正的成才之路,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同劳动人民感情的生动课堂,是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今年2月27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此项工作”。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2.强烈的专业意识培养。必须让学生理解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强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以及准确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适应小学教学岗位要求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强烈的专业意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3.良好的敬业精神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出贡献,能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所从事的事业,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遵守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职业实践的锻炼,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的道德观念。这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1.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于2000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只有突破传统,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在英语应用方面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的英语教学才真正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注意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又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加大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需求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课本,渗透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师应在讲授专业课时,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多举一些本专业领域或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

如:在英语阅读课本中提到美国LeViS公司生产牛仔裤的创业史,就可以把教材知识进行延伸,从LeViS在美国西部创业,拓展到对党中央号召到西部去的讨论,从而对学生进行就业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3.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教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贯穿思想教育,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

四、小结

思想教育专业篇6

为了让学生尤其是新生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热爱所学专业,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思想准备,做到自律、自理、自立、自主、自觉、自强,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旅游教育必须统一认识,齐抓共管,高度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列入校院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运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形式,把专业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前提下,要把专业思想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专门人才上来,充分发挥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旅游企业等各方在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企的全过程。

尤其要注重新生入学、学生毕业的两个关键环节,并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在各学期设计相应的专业教育内容,不断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为达此目的,可以把专业思想教育开设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导论课程,如开设“学科导(引)论”课等,由校院领导或专业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对专业背景、前沿动向、师资、设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毕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实际问题做专门的讲述,让学生从主观上认可职业方向,从客观上符合职业要求,充分激发和唤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去,引导其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大学学习的过渡期、人生征程的转换期。

二、充分发挥教学名(导)师和学长引领导航作用,夯实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应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旅游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要讲明旅游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把握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看到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前景广阔,人生更加辉煌;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社会需求质量及专业发展趋势等,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发挥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等教学名师的引领导航作用,开展系列讲座,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和帮助大学生明确建立人生目标,科学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了解所学专业,提早接受学术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充实精神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为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发展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并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拓宽思维面和认识面。还可邀请学长或校友作现身说法,畅谈学习和工作后的体会,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其他关心的问题,为在校生释疑、示范、引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成功的欲望。同时,配合学校学分制管理,实行专业指导教师制,指导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网上选课,帮助学生进行选修、辅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校生活的全方位咨询等,让学生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去了解熟悉本专业,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更好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确保专业思想教育的长期性和经常性。

三、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学环节管理,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在现代高校旅游教育中,要优化师资队伍,采取顶岗实践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立师德、树师表、强师能,把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去,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心理和急于求成的心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灵活的课程体系,坚持由企业界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开发、审查和评估所有课程及其实施,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设置课程,并根据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调整课程,为不同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注意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法、参观体验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操作示范法等,利用现代电化教育(如投影、录像、多媒体技术等),丰富旅游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采取主题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仿真的校内实训室,并按照旅游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时刻感到身临其境;改变过去落后的、静态的、封闭式教学为动态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在取得学位证的同时,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能比赛,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四、打造“专家型”政工管理队伍,深化专业思想教育

打造“专家型”政工管理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德育教师等),坚持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专业思想教育密切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将旅游专业元素融入学生活动,增强专业敏锐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保证学生管理的“专业化”。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导论》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课程,结合高中与大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别,根据大学各门课程特点,开展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在大学生涯中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充分利用手机、e-mail、QQ群等通讯手段和网络媒体,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为其排忧解难,使之树立学好专业课的自信心;常与授课教师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各专业课中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以便配合授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拓宽专业知识面;阅读专业资料,帮助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参观专业教师的设计作品和各类科研成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增加自豪感。注重收集整理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收集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收集国家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方面的信息,并把这些内容随时充实到学生专业教育中去,使学生了解到毕业生所走过的路,激励学生热爱专业,把旅游专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五、加强校企良性互动,生动促进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要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以弥补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理解的局限,弥补学校缺乏的实践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生产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旅游企业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宾馆、饭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旅游教育的职业色彩要求其专业教学服从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应强化校企联系,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适时调整教学组合,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或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讲座或座谈、讨论,使学生能够及时知悉旅游业界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观、参与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鼓励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实验室、旅游企业参与科研创新活动,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国旅游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改变其传统偏见,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旅游、爱旅游、精旅游”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亲自感受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学会对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态度和技能、社交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评价,让其具备旅游业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技能、专项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专业思想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要以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指导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看作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等,培养大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等在旅游管理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职业理想、专业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为此而认同自己的专业,巩固专业思想;重视和强化心理健康和理想教育,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工作作风,做到人格健全、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渗透在细节中,要求专业全体学生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微笑待人,培养服务意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统一出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设置值勤督察,督促习惯养成;在教室、宿舍等创造旅游文化气息,强化专业意识。

七、结语

思想教育专业篇7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专业篇8

1、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动机不足,态度不够端正

根据访谈了解很多同学尤其是校外实习生认为专业实习相当于放假,是放松休闲的好机会,没有意识到专业实习对他们专业提高的重要性,对于实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认真对待实习中安排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任务,总是被动的完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对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2、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差异

对外汉语专业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教育设置的专业,为了培养汉语传播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进行留学生教学还要进行留学生管理。对于一些实习生他们认为听听课就可以做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却忽视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新疆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以中亚国家为主,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在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除了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在实习中感受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氛围及存在问题。有些同学在实习中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融入留学生的大家庭。由于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不敢站在讲台面对留学生,缺少能够征服学生的信心。

4、专业实习评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实习实行师生互评的管理体系,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够完善。一是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体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去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实习评定的说服力,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为评定优秀实习生形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定不够全面,从学院、教研室及学生组长角度去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更多的综合学生的意见。

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新疆各高校将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研究探讨专业实力思想教育方案、管理举措,部署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新疆情况制定保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专业实习工作考评机制,并要求各指导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实习生。实行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实习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与实习学校密切配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我院专业实习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各实习点是实习的基本单位,其指导老师在抓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外,关心、负责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团结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

2、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加强实习指导和思想教育管理

在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为国家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目标教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疑问解答座谈会、实习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汉语专业认识和实习目标认知以及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同时加强了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技巧和实习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及时了解实习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提高实习动机,端正态度。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并加强责任心培养。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突出俄语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中华才艺技能的培养,设置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学生中华才艺的培养;三是加强涉外素养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突出涉外能力、外交礼仪、政治素养等方面;四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安排自信心、责任感、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缺乏信心的胆怯心态和盲目乐观的轻视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认认真真备课,轻轻松松上台讲课;五是在专业实习期间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教育,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4、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的评价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建设。

思想教育专业篇9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开展

1.1计划先行,及早部署

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专业认同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生入校前,学院学工组都会结合学工部的要求和往年经验制定新生教育方案,这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性文件。注重从家长着手,家校联合,增进家长和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坚持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列明工作要点,将方案内容不断拓展和落实。

1.2领导重视,深入引导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各阶段都坚持积极引导。在新生报到期间,院领导不仅在迎新现场、学生宿舍看望、慰问新生,还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就学校及学院概况、学科优势与发展、专业与培养方案、学生发展与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全方位进行宣讲,加深了家长、新生对院系、专业的了解。院领导每学期都会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及时帮同学们解决各种学业问题。毕业前夕,坚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1.3体系健全,凸显成效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推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学长制”,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引导。2011年,学院又实施了“春晖计划”人生导师制度,在基地班实行导师制、非基地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人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思想、规划、就业、生活、情感等。通过“春晖计划”,更多的专家教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度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专业思想更趋稳定。2010年,历史文化学院首次出现转进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多于转出学生人数的情况。

2.打好专业基础,尤其注重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2.1利用新生家长会,加强专业认识

历史文化学院每年在新生报道期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宣讲相关情况和答疑解惑,通过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获得家长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学院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011级一位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进校后对即将所学专业、学校条件甚为不满,情绪较大,家长会后又约院分党委副书记详谈许久,之后家长释然,学生也逐步转变了看法,心思稳定,表现渐进,还被评为军训优秀学员。

2.2发扬学长制传统,促进专业学习

“学长制”已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优良传统,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新生入校前到毕业后,都能做到持续接力,形成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提前迎新,早早加强新生的专业学习。我院通过QQ群、人人、百度贴吧、微群等形式,在新生获取录取结果的第一时间,就邀请新生进入到设置好的“暑期课堂”,开始上大学的预备课程。二是“学长制”的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口寝室”、“对口班级”的形式,利用空闲时间,到新生寝室或班级去,或者邀请新生到自己寝室或班级来,进行互动交流。三是通过与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保持联系,帮助在学生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获取各类经验和知识,不断调整和提升自我。

2.3举办专业思想教育报告,增强专业信心

紧抓最佳时机对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几年来,学工组在开学初都会邀请包括熊铁基教授、刘伟教授、黄正柏教授、彭南生教授等博导或专家学者都对本科新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辅导讲座。2011年,邀请历史系主任尤学工开展了“2011级新生适应性教育之专业思想与专业学习辅导报告”,进一步从专业角度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树立和专业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辅导讲解,鼓励新生经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增强专业信心,不断充实大学生活。

3.倡导读书,贯彻始终,通过科研不断深化提高

3.1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学院向来重视学习氛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坚持树典型、立楷模。为此,近两年学院先后投入1万余元,购买了各类专业书籍和教师教育类书籍数百本,直接发给学生传阅。开通了“网络图书平台”,将同学们手中的书进行流通互借。在鼓励学生读书的基础上,院学工组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小型学术论坛等活动,先后阅读了《论语》、《老子》、《六祖坛经》、《红楼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大历史》等古今中外各种名著,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真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更让读书活动成为潮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五个一”活动覆盖长假期,全程引导学生坚持读书

每年寒假和暑假,学院都会坚持实施“五个一”活动,以假期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不忘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或在坚持思考的基础上写好书评,再通过优秀书评评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带动学生知识全面发展,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从2009年起,学生通过“五个一”活动,先后有近200百篇读书征文在学校“书香校园”征文中获奖,也有在《华中师大报》、《华大青年》、《华大桂声》以及历史文化学院电子期刊《碎墨》、《文史之舟》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文章的质量多以深刻、见解独到获得赞誉。

思想教育专业篇10

关键词:专业思想教育;农科类大学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81-02

专业思想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专业学习和面临专业工作的特定环境条件下所特有的一种认识、观念、态度和思想,也称专业观[1]。合理的专业思想有利于大学生致力于某一专业的学习,成为学术有专攻的人才;如果没有坚定的专业思想,那么大学生很容易迷失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使有限的学习精力趋于分散,从而导致大学生无法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学习而荒废学业。农科类专业思想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教育途径来深化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认知度,提高对农科专业的认同度,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以及强化学生将来从事农科类职业的倾向等。

一、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农科类专业常被归类于冷门专业,但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农科类专业的人才进行科研和生产实践。部分农科类大学生,由于专业思想不牢固而呈现出缺乏学习兴趣;有的怠惰专业学习的同时也不愿从事涉农行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甚至有的学生申请转专业,放弃农科类专业的学习。从学生个人角度看,这不利于农科类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农科类人才供给不足将会影响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和谐。

为推动农科类人才的培养,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农科类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是影响这一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从个体价值观视角探寻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路径,对培育大学生稳定的专业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个体价值观基础

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指导思想的制约,而合理的指导思想能够促进专业思想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价值观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主导因素,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价值意识,形成于社会实践又用于指导社会实践。

(一)个体价值观的含义

个体价值观是居于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对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规范性见解,是主体加之于客体的一种态度[2]。因此,个体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于主体是否有用或者有无意义。

(二)个体价值观的功能

从微观功能上看,个体价值观渗透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之中,并且不断审查过滤自己的需要,从而形成个人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并使之符合社会的价值要求和指向社会的价值目标,是左右个人行为的主导因素,个体价值观主要有选择功能、定向功能和激励功能[3]。

1.选择功能。当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相互契合时,即客体属性符合主体的需要,那客体对主体才具有价值,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契合度越高,价值则越大。因此,主体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深入了解客体的属性,从而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基于这一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2.定向功能。选择本身就意味着要定向,否则选择就没有结果。个体价值观的定向功能是个体在判断和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时所显示的功能[4]。当个体的某一价值观形成,由于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绝对倾向性,将会使个体的实践比较坚定地指向既定的价值目标。

3.激励功能。个体明确了自己的实践目标,认识到其实现的可能性及价值,这必然会激发人们为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兴趣、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这些非理性因素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实践目标的实现。

三、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个体价值观的选择功能,提高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认同度

1.从个体自身需求出发,激发农科类大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内在动力。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可以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眼光,使学生将个人发展联系到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衡量自身实践的重要性,明白农科类专业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认同学习该专业具有重大价值。其次,坚定农科类学生从事本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信念。人们坚定理想的信念一方面来源于理想本身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是理想实现的可预见性。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使其对自身条件和自身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估。农科类大学生进行本专业学习在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方面相比于自己学习其他专业,显然有更多便利的条件,既然已经成为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利用已有的条件,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这相比于在其他领域的苦苦求索,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里学有所成。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每完成一个课程的学习就是在这一领域往前走了一步,离成才又近了一点。再次,要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抹杀学生对其他专业领域的学习兴趣。虽然现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学生需要懂得分清主次,专业学习与兴趣发展要协调进行。对农科类专业缺乏兴趣不是荒废专业学习的理由,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年轻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由不爱好某一专业变为爱好某一专业。

2.从农科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出发,提高其与大学生需求的契合度。个体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除了从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还可以从社会外在环境出发,使客体属性更符合主体需求,从而来影响价值选择。

首先,加强专业教学与科研,促进专业发展。专业教学与科研能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所以农科类专业的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理论教育与学生的亲身实践互动接榫,加强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衍生认同感。其次,深化专业知识转化,促进社会专业实践。社会价值标准是个体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如果农科类专业科学知识在社会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并且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那么必将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这将影响个体对农科类专业的认同,因而要促进农业科技向产业生产转化。再次,加大专业宣传,提升专业形象。由于社会历史偏见,对于农科类的专业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对此,学校和社会媒体要承担起农科类专业的宣传责任。学校主要是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专业情况和发展前途的介绍,改变他们的狭隘认识,增强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好感,赢得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农科专业与将来从事农科工作等方面的支持。社会大众传媒在新闻和影视作品中要为农业生产树立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涉及农村题材时要注意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一些发展良好的农业企业的科技应用与经营以及农业生产致富的经验等。

(二)发挥个体价值观的定向功能,提高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认知度

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有指导作用,当学生对农科类专业有了正确的认知和很强的认同感后,就会认识到农科类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当个体作出价值选择,确定价值目标以后,为了发挥个体价值观的定向功能,个体需要明确具体的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步骤,实施实践行为。

农科类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制订学习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对专业加深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样,职业生涯规划也要求大学生对本专业将来要涉及的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基于这一正确判断而形成坚定的信念。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这两种规划,比如进行规划方法辅导、规划作品评比与展示,规划有效性科研等。

(三)发挥个体价值观的激励功能,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个体价值观的激励功能往往是在个体倾力于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为了实现梦寐以求的价值目标,个体必然会产生与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一些非理性因素。从人性论层次上说,非理性是指那些以表现和实现主体的内部欲求等为主要功能,直接参与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心理形式,如意志、情感、习惯、本能等。这一类型主要不是认识能力,它们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5]。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我们需要利用非理性因素中积极的一面,促进个体实践的进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合理的个体价值观能够激发非理性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当个体遇到困难时,这些困难将会消解主体的实践积极性,破坏心理状态,而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与这些困难引起的消极力量对抗。所以,为了提高和维护农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艰苦自强、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自信顽强的个性,鼓励学生勤于专业学习,勇于生产实践,不断砥砺个人品性。

参考文献:

[1]简福爱.稳定中医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的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孙丽婷.大学生个体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思考[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