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19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1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3],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5],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建筑和艺术二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二者的融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也有其必然性。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建筑设计人员追求的最终目标。将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也有其现实意义。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概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化,其指示更加明确。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明显的差别。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主要是根据房屋居住者的基本要求,加之自己的创意,进行建筑设计。久而久之,这种设计方式得到了积累和传播。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现如今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和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然后将设计师的灵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进而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在设计方案上标注建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注意事项等等。

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建筑物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而且设计工作设计到的领域和学科也相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等。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跟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但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一直都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和建筑的主宰者都是人类,人类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的相关需求。具体来说,建筑设计能够解决人们对室内的基本要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人们生活的室外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2生态环境

现如今,衡量建筑设计的标准不仅只停留在建筑的美观程度和其质量标准,而是要将生态环境融入到其中。要进行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另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的功能。从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中,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增加,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被列入了重要的地位,说明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的平衡加强了重视。人们要求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清新且舒适的环境中,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对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建筑,难么这个建筑自身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必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严重的差别,相同,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艺术的多样性。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建筑设计也是环境艺术做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任何自然的和谐性。最重要的是由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景观,这也是一笔较为宝贵的财富。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为现如今社会信息共享增添了一定的特色,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减少了建筑风格同化的问题。这种不同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同样,这种特点也是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明显标志。

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点,同时也是城市最终要的组成部分。将建筑缝合和绿色的环境相结合,也造就了城市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形象。而且,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来进行分析,存在着不同角度的美感。从美学角度讲,建筑的艺术性,应该立足于周围的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上的融合,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完美融合,进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规划的和谐布局。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

4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对住房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下促使了我国的建筑行业加快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必将更深层次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迈向新台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对建筑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规划选址、高效的利用资源能源、环境和功能满足人类的生活精神需要是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冯茹珠,刘霞.关于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4

关键词:公共环境艺术;人与环境;艺术设计;城市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66-01

一、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背景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新概念。在这一概念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环境艺术”的面目出现的。近年来,环境艺术中的各个侧重点设计不断的发展,并且衍生出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包括室内外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等等一系列新新学科。这其中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日本独特的别墅设计,台湾的城市街道设计,公共艺术在澳大利亚的城市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品味,他们都是目前非常前卫的时尚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二、人、环境与公共环境艺术的联系

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使我们对艺术分类系统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观念性的转变为像金字塔艺术系统结构:一,最下面一层的是艺术产品;二,最上层的则是纯艺术作品;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金字塔基底层与尖顶层之间,就是我们现代社会艺术生产最为广泛的中间层即环境艺术系统。他兼具有实用艺术与纯粹艺术的因素,同时以实用产品与非实用产品为审美信息的载体。环境艺术既是一种随时随地都用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品如建筑,景观,园林,景观,雕塑等等,而且他还是一种作为各种艺术理念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更简单的说,一种作为环境设计,另外一种则还是一种艺术,公共环境艺术。

三、公共环境艺术的特征与存在的意义

公共环境艺术构成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构成是公共环境艺术创造的基础,建筑、人、水、树木等构成公共空间环境的物质形态;公共环境空间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创造是建立在物质构成元素基础之上的。它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从设计史上来看,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那时,大型广场和公共建筑的出现就使得艺术有了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征。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二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人们对艺术化的回归,即人文。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三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四是从文化本身来看,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与文化存在的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与环境本身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果。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环境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是城市内在的文化,是城市底蕴的标志。所以为了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的同一目标,我们要努力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上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解决。一个成功的公共环境艺术家应该懂得与人们对话的技巧,通过对话,把公共艺术做成市民的作品、小区的作品、城市本身的作品。城市在发展,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事业前景可观,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我们传递一种精神,一种能把握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从事设计行业的莘莘学子,设计艺术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历史;概述;发展;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和概述

远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存在了“设计”这个意识,只是当时的人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比喻罢了。从古至今,各个阶段的设计艺术我们都可以用简单的言语来巧妙表现当时的设计风格。正是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文化做基石,中国现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紧跟世界的潮流不断发展。

环境艺术不是纯欣赏的艺术,是人创造的、人类生活的艺术化的生存环境空间,而“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注重的是环境的实际品质,并不关心这类概念,对其理解一般还停留在凭经验和情绪化的描述上,环境艺术理论也没有引起设计师和理论家的足够重视。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种,它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变化及历史变迁常与建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类似,但它们还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出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官方建筑、民间建筑和公共建筑当中,艺术设计风格受西化影响较重,尤其是受“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十分强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较快,提出了“独立自主、勤俭建国”的方针,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也提出了重在追求功能,强调使用的原则,以朴素大方、自然为主,突显出建国初期的简朴风格。80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国民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建设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德发展高潮,这也给环境艺术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时,各种发展格局也一一被提倡出来:一是强调和追求传统风格和民族形式;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三是简洁大方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以上这三种设计风格,之后经过演绎、流变,现今仍然广泛流行与各类的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发展,促使设计师们对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意识有了必然提高,也促使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诞生。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6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承;再开发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5)11-0105-0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奉行“拿来主义”,这使得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被以功能为主的高科技产品所围绕,也导致了我国当前的城市和建筑等区域高度的相似,失去了特色,成功的艺术设计都是建立在扎实的文化根基上的,只有将文化融合设计当中,设计出的作品才是成功的,具有灵魂的。

1传承和再开发

1.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的含义

传承即是指延续历史,然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传承并非是指将历史一成不变的沿袭下来,这里的传承的真正含义是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面对历史时需要采取“扬弃”的态度。

1.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再开发的含义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再开发是指,设计者需要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艺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领域当中汲取营养,探寻具有浓浓中国味道的设计根源进行环境艺术设计。

1.3传承和再开发的关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意义上将我国的特色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开发,使其与设计的作品相融合,才能使得设计的环境艺术品散发出中国特色,具有时代气息。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现状分析

2.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2.1.1传统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龙与凤,阴阳,八卦等,这些传统文化享誉世界,但是受到等历史事件的影响,西方文化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的比例逐渐增大,无论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容身之地越来越低。

2.1.2传承与再开发

①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开发需要从设计领域的基础设计抓起,改革教育模式,设计人员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将环境艺术设计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避免在需要设计的时候照搬所谓的“元素”,而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流于形式;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开发不能单纯的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表达上,需要在对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尝试采用不同的途径进行传统文化的表达,从而创作出具有内涵的作品。

2.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间艺术

2.2.1民间艺术

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例如,陶艺,剪纸,刺绣等,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民间艺术能够存在至今的原因在于它们具有稳定的文化价值,同时,对于中国人来说,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人文民俗是不可替代的,挖掘民间艺术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现代艺术设计当中,是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

2.2.2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再开发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民间艺术融合进设计的作品当中,从而与现代高科技产品形成互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例如在广告设计当中利用喜鹊,结绳,剪纸,漆画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进艺术进行表达,从而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接受度,同时也能传扬我国的传统精神,与此同时,需要重视将西方优秀的现代设计理念与我国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融会贯通,从而避免设计出现困于传统的形式,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2.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艺术

2.3.1民族艺术

总所周知,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在56个民族的漫长发展历史当中,由于人文因素和生存环境的影响,每一个民族都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环境艺术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是对该民族社会观念和地域性以及审美观念的直观反映,但是,根据有关资料,虽然有关人员对民族建筑等领域具有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截至目前,国内对民族环境艺术的研究仍然不多。

2.3.2传承与再开发

民族艺术能够给环境艺术设计者极好的设计素材,例如,在进行民俗文化村或者风景旅游区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民族艺术,从中寻找创作源泉和创作灵感,将其合理运用于设计之中,使得我国的民族艺术能够得以延续;另外,民族艺术是中国各族,世界各民族之间长期兼收并蓄的结构,在深入学习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需要借鉴西方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

3结束语

韩美林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必须要有根,没有根的艺术经不起时间的雕琢”,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是中华艺术文明的“根”之所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建立在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艺术基础上,融合世界先进的文化艺术,确保对中华文明的良好传承和再开发。

参考文献

[1]熊阳漾.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12).

[2]张志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艺术教育,2015(05).

[3]李喜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现代装饰(理论),2014(02).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7

摘要: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关键词:公共环境艺术;研究;设计;平衡持续发展

“公共”的概念,在意识上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在概念上形成于17、18世纪的欧洲,而大规模开展与推广“公共艺术”的运动则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它的兴起有民主意识、人文思想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文化的需求。同时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拥有享受艺术的权力,并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精神内涵。

一、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向

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并肩发展的有机整体,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是变化的,公众的需求也在改变,并唤醒人们对艺术的回归。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为例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公共环境艺术学科掀起了城市与乡村建设热潮,广阔施展由“生存艺术”进展到“环境意识”。然而社会的文化发展及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迫切需求;公共艺术的思想与表现形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不单单是要解决视觉和生态方面的问题,也使得设计的思想和手段更加丰富。

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还有一个向宏观化发展的倾向“利用文化和科学知识为手段,为达到使环境成为可以利用和享受的最终目的进行设计、规划和安排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相统一。人类生存空间的拥有以及生存活动的展开必然与环境场所的质量有关,其间有技术因素,也有文化因素。

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使设计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构建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理论工程,必须熟悉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心理学、生态学的知识要素的扩充,从环境研究角度得知的美学,把设计的形式美结合独特的品质渗透进整个发展过程,创造一个具有环境视觉艺术而赋予空间灵魂与生命力。才使得使空间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作为人的生活目标而努力追求。

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公共文化的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

公共艺术功能中的环境符号与人们的语言符号一样,分为表层结构和双重属性。在表层结构方面常常表现为平面功能的布置,体型和构图及色彩处理等等;在深层结构方面则蕴含着目的与意思,即文化背景与发展的结合,两者不可忽视,环境符号的意义是文化的象征,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因此可以使设计创作获得丰富的联想。

三、设计的研究性

(一)建立科学现代的设计元素,建立能够处理复杂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方法论,这意味着在融贯学科中进行系统的整体思维;应用新的科学分析方法的图式思维法将使环境艺术设计水平循序前进,启发我们的设计构思,促进创造的实用功能,有助设计出环境与社会合理的设计程序。

要深入细致地规划设计,寻求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有特色的继承传统,使民众分享传统与地方环境的韵味;把新的观念溶化在地区文化和环境中。构思受到历史、生活环境、人们有趋于一致的共同或相近的爱好、兴趣、理想、价值取向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构思和空间环境改善和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构,同时也是与群体居民共同相配合而产生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公众对环境建设和设计具有发表自我的建议权,听取大家的共同建议,在有的时候也需要加入社会人士的参与。

(二)作为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又要依赖一定物质技术手段才能实施的环境艺术,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在过去的社会条件、科技水平及思想观念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已不能适应当今以至未来的新变化;需要探讨过去以最早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审美问题,将新一代的观念,新一代的技术引入到环境艺术当中来,寻求新的适应社会设计方法。

从艺术的角度去设计的话,人们对于环境的一切感知和审美体验只能通过置身其中,甚至是真实的生活而获得。街道、广场、公园、社区、一座城市,都是用无声语言在阐述生活的观念和情感的融合,用心灵体味它。有这样的空间环境才会使得让你产生自己的独特经验,有你自己的故事,情感的回忆。有故事才会有深思的记忆,让记忆着的人活在较厚的感情生活里。

环境艺术的美不是绝对的,在审美造化的时候按否定之否定的原则调整着自己的审美尺度,一个多元化的感受与认识过程:个性离不开一般意义的,功能上的普遍性;现实性离不开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发展上的未来型;经过这样的规划安排,城市增加生气而变得更加诱人,区域的规划和在开发增强信心,繁华而优美的都市、诱人的郊野,迷人的公园随从一起来共生。

在我们自身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在一种清醒的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获得新的生命。然而,所有这些,恰恰又必然使中国成为建立现代化文化系统重要部分,至始至终公共环境的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表现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独具的环境意象和深刻人文意义。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在艺术设计上,由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个性建筑相呼应,市民市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观、商业街等大量出现的城市文化景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

而对于我们来说,参与艺术的过程也就是艺术,也是艺术领悟的过程。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持续发展核心是发展,人们追求完美,追求进步,获取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建设同时也要结合生态的合理性去规划,只有适应地域的人,才能其乐融融的生存在其环境中。为了理想——获得爱和自由,以及生活环境的自由——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道理,坚持建设我们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林玉莲,胡正凡编著.[m].环境心理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2000

[3]郝卫国编著.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2006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8

一、现代西化环境与传统书画空间结构思维的矛盾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关空间结构的论述,跟西方的空间结构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其理论依据,主要是来自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其中,道家的“有无相生”、“虚无”、“无所待之逍遥游”等观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思维影响尤其深刻。空间结构精妙构思的目的,往往是构成一种美妙的意境。“意境作为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1]228其中,虚实相间的空间结构思维,就是创造意境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法。“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虚实相生的理论就与创造作品的意境有密切的联系。如笪重光在他的《画筌》中就把虚实相生与绘画艺术中的各种境界联系起来考虑。他说:‘空本难求,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美术作品中,所能描绘的对象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善于精选物象,经营位置,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美术作品来。”[1]230中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这些美术理论的深刻影响。通过系统的构思,巧妙地实现虚与实的和谐系统,创造一种似有若无、空灵剔透的意境。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造景,刻意营造山水画的效果,并且组织了书画、诗文、雕塑、盆景等各种艺术,形成自然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环境设计,是中国式环境设计的空间布局艺术。只是还少有从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的角度,对此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西方传统建筑重视突出单体造型,比较注重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组织;东方(主要是中国)则更加注重通过序列组合显示群体造型,重视建筑群之间,建筑与自然景色之间的关系,强调连续空间的组合。”[1]558可是,现代社会从城市到乡村,传统建筑迅速消失,西式建筑遍布大地。如何将中国传统环境设计艺术与现代西化的建筑环境相结合,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室内空间来看,中国传统字画与各种西式家具的矛盾,与现代低矮楼层的矛盾,与防盗网、铝合金门窗,与现代电器的矛盾,不太容易协调,给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提出了挑战。从室外环境来看,也是西式建筑林立,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理念和做法,在现代西化环境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然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印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非常深刻,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有着广泛的受众。因此,如何在现代西化的环境之中,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笔者在《书法和环境设计的结合与传统艺术的现代化》[2]63-66一文中指出,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具有物质基础、艺术理论基础。提炼传统书法的元素并与环境设计结合,实施设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的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于体现时代精神。本文进一步论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思维与环境设计艺术的关系。书法艺术的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传统国画艺术的平面空间结构思维,给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结构思维提供了许多启发。二、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字体结构和章法布局两个方面。(一)字体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甲骨文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金文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此外,金文由于浇铸形成了大量的圆角,所以还形成了很多圆形的、半圆形的、或某一角圆形的块面。金文还有一些填实的块面,与甲骨文相比,空白块面更丰富。大篆、小篆与金文相似。隶书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此外,它的撇、捺、勾等有一定的弧线,构成了部分圆形的块面,总体上是以方形块面为主。楷书的横平竖直、交叉线条构成了方块、三角、不规则的空白块面。但是,它的笔画形状的丰富变化,形成了更加多变的块面,三角和不规则的空白块面大量增加。现代汉字印刷体、美术字跟篆书、隶书和楷书的空间安排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笔划机械、同一,形成的空白也整齐、划一,变成大量的几何图形,缺乏生动、空灵的空白块面。行书和草书的笔画由于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机会,显得变幻莫测,大量不规则的空白块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字体结构所形成的空白块面与线条的分割,既是人工处理的结果,又是对客观世界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一些设计师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在环境设计中进行了尝试。这些尝试,为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在环境设计艺术本土化,开拓环境设计艺术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图1,“见”字博物架的设计,①就是将汉字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对留白空间的分割既有安静的水平隔板“目”形成的三个长方形的空间,又有用来做支架的“儿”形成的动感的、不规则的空间,给人以安静、稳定、变化的感觉。图2,半木设计的篆书椅,②是利用篆书的笔意设计的椅子,显得圆浑、弹性和内含,并且将留白的空间分割成带有圆角的不同块面,给人以和谐、流动的感觉。图3、图4是冯克军设计师为一位喜欢书法的公务员的新家进行的设计,在设计中加入了书法笔画的元素。他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说明:“表现书法,我没有拘泥于一定用真实的书法作品,而是借助富于中国汉字笔画感的天花造型,让动感极强的艺术造型,‘写’出雄浑的‘字’来。比如,门厅天花造型就是一个点,走廊天花就是‘竖’和‘竖弯勾’,而客厅和餐厅那流畅的曲线天花造型,更是将书法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跃然整个家居空间这张纸上……这些造型不是孤立地艺术造型,它们同时还引导着空间合理的活动线,从而让各空间在无形的笔画中,得以各就各位。”③#p#分页标题#e#客观地说,冯先生设计的走廊天花造型跟印刷体的联系更直接一些。门厅天花的设计,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跟汉字笔画的“点”有什么联系。当前环境设计绝大多数利用汉字印刷体的元素,利用毛笔书法艺术元素的作品很少,说明书法艺术跟环境设计的结合有很大的难度,要考虑到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受众的不同需求。谁能够利用行书、草书的随意性极大的空间留白的原理设计出富于艺术品位的环境设计作品,谁就能突破框框,走出一条广阔的创新设计的道路。(二)章法布局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篆书、隶书和楷书的章法,都是比较工整的。一般来说就是分为字距相同、左右字距大小不同、上下字距大小不同等几种布局结果。其中,隶书一般来说左右字距小、上下字距大,才会看起来比较舒服一点。通过相对活泼一点的落款和各种款式的印章等,使得画面变化更为丰富、生动。行书特别是草书的章法,变幻莫测,丰富多彩。墨色对空白块面的分割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中堂、条幅、屏风、横幅、匾额、扇面、信笺等不同的章法布局,对书法创作也有一定的制约,空间结构的安排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书法艺术空间布局的可变性和丰富性,为环境设计空间结构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启示。环境设计中,可以直接吸收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的形式,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些元素用于设计之中,创造新的作品。书法艺术的时空观,可以与环境设计的时空观相互吸收。比如,书法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等结构原理,可以给环境设计提供很多启发。书法艺术千变万化的空间感,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思路,为环境设计增添了活力。同时,环境的变化也给书画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现代房间的层高很矮,中堂、条幅等挂轴已经不太适合室内布置了;现代的房间大多西化了,原来的书法装饰已经不太协调了,所以必须重新构思,重新设计。因此,我们需要提炼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元素,灵活运用于现代室内环境装饰之中,或者汽车装饰之中,不能照搬原有的套路。这是传统书画艺术现代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迎接新的挑战。三、篆刻艺术的空间变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篆刻艺术的空间结构与书法艺术的空间结构相似。特别是篆刻的字体以篆书为主,其字体的空间结构与篆书的空间结构基本相同。由于印面窄小,对字体和章法布局也有特别的要求。比如说“以小见大”,腾挪一些空间,用来留白;通过敲边款的方法,使得印面气息流畅,免得沉闷堵塞;或者字字相连,形成外实内虚、字内空灵的效果,等等。图5、图6是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诗心文胆”、“何陋之有”④。“诗心文胆”布局穿插腾挪、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外实内虚、虚怀若谷、繁简呼应。“何陋之有”,通过竖线条的似断若连的弧形的分割,与“有”的主笔形成相背的态势,将空间分割成丰富、流动的小块空间,通过敲破边线,使得印章气息通畅,充分展示了巧妙的章法技巧和艺术魅力。这些特殊的空间处理艺术,以小见大,是小环境设计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给环境设计人员提供许多启发,形成许多新的构思。四、书画艺术的平面空间构成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平面空间构成的思维源远流长。书画艺术的空间安排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自古以来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平面空间的视觉安排,这跟西方绘画的三维空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从甲骨文中就可以发现平面空间思维的许多证据,比如宿、逆、围、昃、坠、鬲、牢、各、车等字,就是典型的例子:⑤宿(人睡在草席上)。逆(一个人从对面走过来,“止”代表迎接的人,双人旁是“行”的省略,代表在大路上)。围(中间的“口”代表城堡,四个“止”代表军队)。昃(斜“人”代表人的影子)。坠(倒“子”代表一个人,从山上下坠)。鬲(三条腿平铺,是平面思维)。牢(牛关在房子里就是“牢”)。各(一个人从大路上往家的方向走,所以,“各”的本义是“来到”)。车(从空中俯瞰,轮子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只有平面思维才能这样画)。在环境设计中,采用平面思维来构思作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思路,可以给广大的环境设计艺术工作者,提供很多设计灵感。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其实跟传统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平面构成的视觉表现所要求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与传统书画艺术的要求是一致的。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设计(产品造型、服装、陶瓷、家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装、广告、海报、多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室内、园林、城市规划设计)、装饰设计(染织、装帧、壁画、图案设计)、摄影(摄像)等各类实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与二维平面相关的基础视觉造型元素及其造型方法,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的视觉造型训练。[3]5在二维的平面空间内,一旦放置了一个图形,无论是一个点、一条线还是一块面,这个平面空间立刻就会发生一种视觉心理上的分离,形成各种新的视觉关系,比如:图与底、黑与白、大与小、方与圆、上与下、前与后、虚与实、轻与重等等。……此时,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法则去组织与建构、排列与组合,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理想视觉形态。[3]6-7因此,平面构成的设计技巧完全可以从传统书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技巧当中吸收养分,创造新的环境设计作品。此外,在国画中常用的虚实结合,大量留白等空间布局的技巧,空灵的意境等等,也值得环境设计借鉴、吸收。图7是廖伟的设计作品,⑤巴蜀人家餐厅入口及服务台,书法、国画、窗格、酒吧等体现了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设计效果。其中,书画屏风处理成白色,显得虚空、飘渺,酒吧处理成黑色,是实体部分;窗格给人以通透、朦胧的感觉。图8是吴雪野的室内设计作品,黑白灰的清淡色调,大量的白色,如同国画中的大幅的留白。只有黑色的桌面和壁橱与白色的墙壁、沙发形成对比,简洁雅致而内蕴十足,如同一幅写意水墨画,体现出设计师和居室主人雅致、从容的性格品位和审美追求。吴雪野先生喜欢国画,他的设计作品跟他的国画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体现了国画的一些元素,包括空间结构的元素。⑥#p#分页标题#e#五、结语传统书画艺术的章法理论和实践,可以在三个方面为环境设计提供支持:一是理论支持,比如传统书画理论中关于留白、空灵、虚实、节奏、韵律等的表述和总结;关于平面结构思维的理论总结,关于意境的理论表述和实践经验,等等。二是借用章法形成的各种形式,如不规则的留白形式等,用于环境设计。三是提炼传统书画空间布局的各种元素进行创新,创作富于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作品。关于传统书画艺术与环境设计的结合,设计艺术本土化的问题,都是刚刚起步,在现实面前还有许多困惑。第一,各类建筑、家具、室内装饰等生活环境西化成为事实,中国传统环境布置、设计的艺术碰到了困难,中西方风格不协调的环境布置和设计不容易处理。第二,中国传统书画理论和环境设计的理论表述往往散见于古人的文章当中,需要进行梳理和提炼。第三,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环境设计理论尚未形成,而社会生活西化的进程飞速发展,来自西方的环境设计的理论和经验还有一个适应中国文化的渐变过程。关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还有广泛的话题需要讨论,比如,传统书画艺术丰富多彩的笔墨效果,为环境设计的颜色处理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传统书画艺术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线条,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动感的、无穷的素材或设计方案。而环境设计可以为传统书画艺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传统书画艺术表现的平台,为传统书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更多机遇。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线条韵律;环境艺术

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要素是线条,同时其也是建筑中一个基本要素。通过线条来表现各种艺术情感在建筑中经常看到,墙、门和窗户等基本的建筑轮廓通过线条得以构建,同时建筑内部的装饰也得以构建。体现在建筑艺术中的线条形态不一、错落有致,独特的韵律美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不仅自身的艺术价值通过线条的韵律美体现出来,同时也增添了建筑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1线条韵律的艺术表现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艺术中,立体的建筑空间通过彼此交错的线条得以构建。因此,从另一种角度上来看,建筑结构的艺术风格是由线条的韵律所决定的。建筑艺术表现特征与其他艺术变现形式是一样的,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所表现的韵律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例如,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于处理错综复杂的斜线组成的尖角,而欧洲罗马式建筑展现建筑柔美的风格是通过弧线来表现的,希腊则是更多的使用直线来体现建筑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审美文化通过的直线和非直线的组合体现出来。我国的古代建筑通过方与圆两种线条艺术展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人类最早的建筑信息和情感行为的表现就是通过对线条的勾勒来是实现的。线条的韵律不管是从文化角度看,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其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表现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和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线条表现情感。

建筑设计艺术中的直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竖直方向的直线,这种方式的线条艺术在希腊的建筑物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另一种水平方向的直线表现均衡和安定的氛围,让人会产生舒缓的松弛感。同时人们的情感联系通过水平的直线可以引发,例如平静的水面和无边的天际。与垂直方向的直线相比,水平方向的直线能够给人一种惬意的艺术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例如我国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就采用多条水平方向直线的相互重合,形成了独居艺术和表现力的线条韵律。

在建筑设计艺术中常见的线条形状还有曲线。曲线的运用可以体现建筑的灵动性和活力十足的韵律特征,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内容。婉转、柔美和优雅的艺术情感通过弯曲的线条能够体现出来,通过曲线表现出来的动感还能够使建筑的灵气和活力增加,例如我国传统建筑的屋檐设计就是通过曲线设计来体现艺术风格的,而在欧洲的一些建筑中,会将建筑的屋顶设置成圆形,表现出独特的建筑艺术。通过直线和曲线交织能够形成独特的建筑线条韵律,但是单一直线或者是单一的曲线体现的建筑线条韵律是不存在的,丰富多样的建筑艺术情感通过不同类型的线条交错在一起形成的线条韵律表现出来。

2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线条和建筑都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艺术语言也是独特的。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的线条韵律不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艺术情感,还可以营造独居艺术特征的也建筑环境艺术。建筑环境艺术中体现了线条韵律和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通过线条韵律所表现出的情感艺术只有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才能够表现建筑设计艺术的和谐和协调。

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首先表现在对于艺术氛围整体、统一的构建理念。建筑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建筑之上,而建筑又是依附于环境之中,因此脱离环境的线条是不存在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之初需要根据环境的特征来考虑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之后便用线条来对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进行整体、统一的勾画。这些勾画包括对建筑外形的设计,如:高度、宽度、长度、台阶、门、窗、屋顶、走廊等。这些设计看似简单,但却是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的基础,而且一旦施工后更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被称为固定元素。线条韵律对于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首先便是对于建筑设计艺术中固定元素的艺术表现,这种表现一旦确定便很难更改。如同一个人的骨骼一旦确定,这个人的一些基本特征也就固定了一样,后期的装扮也只能是在这基础之上的一些简单装扮,而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的整体艺术特征。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其次表现在对于一些半固定环境艺术元素的设计,也就是建筑的内部设计。建筑的目的是为人提供工作或者生活的场所,所以只有外部设计而没有内部装饰的建筑是无法起到建筑应有的基本作用的。

3线条韵律在环境艺术中的解读

线条韵律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营造着建筑环境的艺术氛围,环境艺术也同样为线条韵律的艺术解读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文脉。每一种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它所在的时代、地域和民族,是时间、空间和人共同创造了各种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建筑设计艺术中的线条韵律也只有放在它所在的环境文脉之中才能够被更好地解读。例如,我国安徽黔县的宏村等村落,其建筑的格局、室内陈设、界面的修饰、庭院的绿化、道路的铺设乃至生活中使用的器具,都镌刻着人间沧桑,记录着流淌着的历史。这些传统的徽州建筑是由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出资建设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线条的韵律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设计语言,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建筑设计艺术中的线条韵律产生于建筑环境,在营造着建筑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也在建筑环境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中被解读。环境本身也具有文化属性和艺术特征。一处自然环境的形成、稳定需要较长时间的沉积,一处建筑环境的建造和使用同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样需要时间的磨砺。所以一处环境,甚至一处建筑环境本身就包含着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一处建筑环境同时也是对一个地域在那个特定时间内的文化和艺术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现。建筑中的线条韵律融于建筑环境艺术之中,特定的艺术环境造就了建筑殊的线条韵律,线条韵律的出现反过来也为艺术环境增添了艺术表现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艺术中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是线条韵律,通过建筑艺术设计中展现的线条韵律,我们不仅能够探寻到设计者表达的艺术思想,还能够获取建筑设计的艺术信息。建筑周围的环境是建筑设计艺术中线条韵律主要的依附对象,所以线条韵律要与建筑换环境艺术风格想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独居艺术价值的建筑艺术氛围,使我国的建筑设计艺术的发展水平逐渐的提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现。

参考文献

[1]耿海珍.明清衙署文化与其建筑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2]张薇.近十年北京建筑艺术风尚与社会文化心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

环境艺术与设计篇10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传承;再开发

在当前时代,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在较长时间里采取的拿来主义的思路,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摸不清路线,面对玻璃幕墙、钢架丢失了方向。在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建筑的面貌越来越相似,整体上缺乏个性。所以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以及再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

纵观我国的有优秀环境艺术设计师,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坚持。对于他们来说,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分量,并且认识到只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机融入中国民族文化艺术,才能突出设计亮点,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但是观察我国的城市建筑,只能失望的看到众多缺乏个性的高层建筑。高楼大厦虽然数量较多,但是造型方面比较单一化,大多数休闲广场也都采用了简单化的欧式建筑风格。从这些广场和建筑中,难以发掘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并没有得到发扬和突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最近几年不断提升,对于发展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加强了对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融入,重新开始对于相关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传承[1]。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再开发分析

(一)传承和创新民族艺术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经过了漫长的人文历史积累以及发展,逐渐发展出了具有多种特色的民间艺术内容。如今,我国加强了对于各个民族建筑艺术的探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民族环境艺术研究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传承和再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民族艺术内容。民族环境艺术的发展和相关民族的生活习俗、、经济水平、历史发展机遇以及地域条件有着较大的关系,相关因素的发展,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出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并且体现出民族生存环境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社会观念。例如大理的白族村,村中有一个特殊的广场。广场的四周种有风水树,并且建造了戏台,广场建筑的形式符合“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观念,符合白族村的民族信仰。我们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这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2]。

(二)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存活到今天,正是因为其中具有珍贵的文化内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间艺术来说,不存在进步或者落后,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充足的养分,特别是民间艺术中的审美原则和造物思想,可以和当前的高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互补关系,提升设计成果的价值。比如,当前需要广告设计师都在作品中应用了我国民间艺术中较为常见的绳结和喜鹊等形象,并且结合了刺绣、剪纸、漆画和陶艺等手段,利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表达。因为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民俗性和人文性,所以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其中的意蕴是容易被国人所接受的。因此,在借鉴国外环境设计理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融会贯通[3]。第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简单的应用象征符号来表达传统文化内容,而是需要应用多种形式和途径,避免肤浅的应用。第二,我们需要明确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以在开发和研究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借鉴西方文化成果。比如靳棣强和韩美林等大师,他们在重视中国根、强调民族精髓的同时,也应用到了西方优秀成果。第三,民间艺术的许多方面都和现代设计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对于象征性的应用、对于抽象形象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事物的简练概括等。所以说,民间艺术是当前环境设计创作的丰富灵感来源,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三、结论

综上,韩美林先生提出过,艺术是需要根基的,这个根基正是我国民族之根。如果艺术没有了根基,那么就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和雕琢。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先进文化艺术以及中国特色的融合,在深入了解民族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把文化的精髓内容,有机的融入现代设计的作品中。

参考文献

[1]毛文实.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7):65-66.

[2]杜宏毅.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