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旅游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43

数字经济旅游篇1

关键词:湘西州;数字旅游;民族文化;发展对策

一、引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作为湖南西北门户,是湘鄂渝黔的接壤区域,境内居住了三十多个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等,是湖南省内唯一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也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湘西州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这里山岳秀美瑰丽、溶洞密集神奇,瀑布壮观绝妙,珍希生物种类繁多。当地旅游业已成为州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旅游企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旅游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产业,它对信息技术具有着较高的依赖性,随着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数字化旅游方式将势必成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基于湘西州特殊的旅游资源与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如何加快湘西州旅游产业的数字信息化发展,将是促进湘西州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湘西州数字旅游业发展现状

数字旅游作为旅游信息化中一个重要领域,是指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数字旅游是传统旅游方式在信息化时展的必然产物,抢先发展数字化旅游业,有利于对现代旅游竞争主动权的掌控。为了使数字旅游规范化国家于2011年制定了数字旅游建设标准,推出了《风景名胜区数字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引导数字化旅游的有序发展。湘西州各县市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本地区的旅游数字化建设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积极的探索,各县市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数字旅游有了初步发展。湘西州目前二星级以上酒店共有67家,旅行社39家,旅游企业19家,这些企业内部大多都配置了电脑及其网络设施,其中36%的企业创建有企业网站,而湘西州内各旅游景区则约有87%建有景区网站,另外一些本土网站如:湘西信息港、湘西政府网等,也增设了旅游产业相关栏目,通过这些专业网站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数字化网络服务。

三、湘西州数字旅游现存问题及表现

(一)旅游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湘西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其经济底子薄,对数字化建设认识程度不够,旅游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例如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游客需要通过无线网络来了解旅游信息。但是在州内除去少数星级酒店外,大多数餐馆、旅店等与旅游紧密相关的场所至今没有无线网络连接,更不用说在森林覆盖区域广阔的景区,目前州内景区的wiFi热点覆盖率近乎为零,景区当中能够看到的有关无线网络标志的提醒少之又少,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跟不上旅游数字化平台的建设。

(二)数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旅游网站是相关旅游企业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窗口与平台,因此,建设信息功能完善而独具特色个性的旅游网站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十分重要。随着旅游网站的出现,州内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的平台。但还存在着线上旅游预订不够成熟、经营模式较雷同,市场化分不够明确,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等问题。如当前各旅游网站上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差别甚微,在线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实则为线下功能的复制,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旅游网站同质化程度甚高,缺乏创新性,存在着网络重复建设的问题。并且对于不同旅游者如:自驾旅游、包价旅游、结伴同游、休闲度假等旅游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没能实现有效的对接。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湘西州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

(三)数字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湘西州发展数字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多媒体信息查询预订系统、旅游咨询数字服务系统、数字旅游解说功能、旅游投诉数字通道等都还有待建设中。游客在旅游途中,由于景点数字服务系统功能不完善而无法利用移动终端直接进行旅游门票的购买和客房预订支付,加上存在着异地手机漫游问题,无法享受到及时免费的无线连网的功能,高额的信息流量费用以及数字旅游系统较强的专业性和操作的不便捷性,让本地区的数字旅游平台对游客来说望而却步。大部分的游客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来旅游,并未体验到数字旅游的发展成果。旅行结束以后,也没有适合的数字渠道来让游客对本次旅游过程进行信息反馈。

(四)数字旅游复合型人才缺乏

随着湘西州数字化旅游建设的深入发展,旅游的数字化建设、营销、管理及相关技术人才的缺乏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销售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高素质的数字化旅游人才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湘西州数字化旅游的推进。据了解湘西州有一半以上的旅游景区还未设置专业的数字信息管理人员,很多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及信息技术相关技能,政府部门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旅游数字化建设机构,严重制约了湘西州旅游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四、湘西州旅游数字化发展对策

针对湘西州数字化旅游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湘西州旅游数字化与相关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意的借鉴。

(一)提高对湘西州数字旅游的认识,完善旅游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增强旅游战略意识,从旅游数字化建设的长远考虑,使之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各县市应该结合本地区旅游业的现状,依据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并切实加强旅游数字化建设中的组织与领导,州内可以成立数字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旅游数字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调度,并对全州旅游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等工作进行责任指派。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企业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使旅游企业从自身做起,通过数字化工具维护推广企业形象,在建全自己网站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国家的“金旅工程”建设之中,与国内其他旅行社寻求共同发展,通过internet及公平化的数字平台,发展网络预定及销售等相关旅游业务,并将便民服务进行扩展,延伸到广大潜在的旅游顾客家中,在为企业迎来更多客户的同时,让更多人群对湘西州数字旅游有更新的认识。

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深入推动湘西州旅游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基础能力的建设。支持旅游数字化核心技术研发与推广、基础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完善湘西州的网络覆盖,以有线光缆作为基础,采用信息技术和无线互连技术,来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无线宽带服务,在景区、车站、酒店、购物中心、商场等场所设置热点区域来实现网络热点的深度覆盖,确保各个旅游景点以及其周边区域都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内,以方便游客能及时的获取相关旅游信息;同时加强旅游数字化的安全保护措施,利用身份识别、授权认证等手段来建立旅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来健全数字旅游设施软硬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建设,并通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数字旅游电子商务

鼓励线上的旅游企业进入传统的旅游市场,通过网络来扩展其在线业务,有效的整合吃、住、行、娱、游、购六大业态的旅游资源,实现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的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努力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购物和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湘西州各旅游企业的数字化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多元化发展。

湘西州旅游规划中要根据不同的旅游消费人群推出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按照不同消费人群的实际需求,增设新兴旅游市场,并通过各种数字营销渠道展开宣传工作,打开并提升旅游电子商务在总体旅游市场的份额。

加强湘西州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安全性监管,建立安全可靠的信用支付系统,保障旅游活动在线交易的安全性。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或行业规范,明确电子商务活动中各个旅游企业的责任化分,加强诚信评估,促进企业、游客间的沟通和互信,打造人性化的电子商务旅游环境,推动数字旅游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数字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增强数字旅游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旅游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与旅游企业及其相关的组织紧密协作,依据本地旅游自身发展优势、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源,建设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数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升旅游信息服务的质量,通过构建旅游数字化评价系统,增强对数字旅游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提高旅游数字化工作监督与指导力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旅游产业中引入民族文化元素,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的内涵并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利用民俗节日、文化庆典及大型会展等民族活动,展示土家族、苗族所特有的民俗文化,建立起数字化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与信息传播共享平台,引导科技与文化旅游。

(四)加快人才培养,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落实旅游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当前急需及中长期旅游发展所需的数字化旅游人才培养问题,加快数字旅游人才的培养速度,健全人才的流动机制,加大引进数字旅游人才的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当前旅游业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邀请工作一线上的旅游专家学者及职业经理人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人员开展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旅游数字化知识培训,使现有的从业人员掌握旅游数字化的基本技能并能服务于旅游实践中。

鼓励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行多元化的合作办学新模式,加大与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合作关系,拓展实际培训场所,共创“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为推进湘西州数字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湘西州的数字旅游业还处于摸索起步建设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水平有限,但在旅游业大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旅游肩负了重要职责,它对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及提升旅游行业的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湘西州民族地区发展数字旅游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连斌.羌族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8):181-186.

数字经济旅游篇2

观念的“革命”

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顾名思义,就是以旅游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产业。但是,到底什么是旅游,这个问题却越来越令旅游理论工作者迷糊,也令旅游实践者迷糊了。按照传统的解释,旅游就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常住地”这个概念就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什么叫常住地?常住地就是经常居住的地方吗?那么,如果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均有住房,而且,他又经常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居住,哪个算是他的“常住地”?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不同居所穿梭算不算是旅游?其次,如果要确定一个常住地,那么,这个常住地是确定在一个县的范围、还是一个市的范围、一个省的范围好?如果他没有离开“常住地”,而是在本县内、本市内、本省内的旅行又算不算旅游?第三,传统的旅游概念强调的是“短暂的停留”,这个“短暂”虽然是有时间的,一般是不超过一年的,但是,当人们喜欢一个地方又有充足的时间,并在那里住到一年以上,这就不算旅游么?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是以观光为目的的休闲业正在兴起,且来势迅猛,休闲有许多与旅游相近或相同的构成要素。在当今社会,如果排除休闲,旅游显然成了一个“孤立者”,融合休闲,旅游又应该作何调整?显然,这些矛盾需要有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权威解释和界定。这种权威的解释和界定的过程,无疑也就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过程。

管理的“革命”

尽管我们在以前也说旅游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然而,作为旅游的管理机构——国家旅游局和地方各级旅游局,所实际管理的范围却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所真正能够管得住的主要是四大块:一是旅游景区的定级;二是旅游酒店的定级;三是旅行社注册前的审批;四是旅游景区或一定行政区域旅游规划的审批。至于其它的权限,要么是与其它部门联合方能实施,要么是并无明确的行政授权,自己“争”来的。如果按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来衡量,目前,旅游管理者所拥有的管理权限显然过弱,何况,旅游所涵盖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也使我国目前的旅游管理陷入了一种两难选择:如果不将行政权力与其行业所涉及的事务真正统一起来行使,有些事情管不好,也管不住,权力显然过弱;如果将行政权力与其行业所涉及的事务全部统一起来,不但“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要由旅游部门统管起来,而且,新兴的休闲业也将由旅游管理部门统管起来,这样一来,旅游局权力就将无限扩大,可以说政府的一大半管理职能都将要落到旅游局身上,显然,这既不是政府权力架构所允许的,也不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怎么办?为了避免管理上的“大权旁落”和“互相打架”,我认为真正的出路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对中国旅游管理也来一场革命,干脆由“多得管不过来”和“多得管不住”变成“让该管的部门去管,我只负责协调”,也就是说,将现有旅游管理部门由主要的“旅游管理之责”,变成“旅游协调和服务之责”。当然,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当这种变化真正完成之后,我认为旅游局本身的变更——即将现有各级旅游局统统变成旅游行业协会,使之成为真正的协调机构,也就成为必然趋势了。我多次与人说过,国家成立各级旅游局,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我国取消各级旅游局,而将其职能由行业协会所取代的时候,这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数字的“革命”

我国虽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但旅游业发展所走过的却是一条坎坷曲折之路。我国旅游业的真正的发展还是始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确定了一系列的旅游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这套指标考核体系基本上沿用到了今天。这套指标考核体系所立足的是做大中国旅游业,也就是说,它所强调的是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增,旅游收入的逐年增加,是旅游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而对旅游业本身的效益,对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却考虑得不多。这就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地方为了凸显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便不停地在数字上做文章。一方面,从数字上来看,本地的旅游增幅很大,另一方面,财政却依然困难,没有感觉到旅游给财政带来了多少实际性的好处。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成了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旅游考核指标体系,不能不在数字上对旅游业来一场“革命”了。

要对中国旅游进行一场数字革命,我认为首先是要将考核的立足点由过去的“做大”转变到“做强”、“做精”上面来。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就是要把立足于做一个旅游大国转变到立足于做一个旅游强国上来,要由注重旅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度到注重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来;从一地来说,就是要把立足于单纯的注重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转变到注重旅游创利,旅游创税、旅游所带动的增值上面来。其次,就是要把考核的评估方式由单纯的依靠上报数字,转变到依靠上报和抽查相结合上面来,要注重对旅游统计的“打假”。第三,要变数字主要是体现旅游业成绩的观念为数字主要为政府决策和旅游者服务的观念上来,不断地公布一些能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旅游者出游提供参考的数字。

营销的“革命”

“好酒也怕巷子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旅游营销一浪接着一浪,可谓好戏连台。从国家层面来看,每年确定旅游主题,就是一种大营销;从地方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旅游推介活动的举行,旅游宣传画册的印制,同样是一种营销。但认真审视一下我国旅游营销的现状,也会发现,目前我国旅游营销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没有跟上”:一是营销活动没有与品牌的打造跟上,有些地方、有些景区,营销年年搞,但该地区、该景区的旅游品牌的核心定位到底是什么却谁也不知道,有的在品牌形象和品牌口号也存在缺位;二是营销没有跟效益跟上,营销仅仅停留在炒作的层面,热闹一阵子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三是营销手段与现代科技和国际潮流没有跟上,还是停留在展会、展台、展销的老三套上面,跟“风”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对中国旅游营销的革命,我认为主要应突出在四个方面:一是搞大品牌营销,国家要有国家的旅游品牌定位,区域和景区要有区域和景区的品牌定位,要围绕品牌的打造,围绕经济效益搞营销;二是要通过营销做市场,而不仅仅是通过营销卖产品。所谓的做市场,就是要多了解一点旅游者的需要,以旅游者的需要来打造市场;三是要多搞个性化营销而不是跟“风”营销。不要你搞“红萝卜节”,我就搞“白萝卜节”,搞来搞去,大同小异。要利用营销,使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形成区隔;四是要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营销,要瞄准国际旅游大市场进行营销。要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增强营销的覆盖面,要通过加强国际旅游营销的合作与交往,促进营销的全球化,国际化。

资源的“革命”

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从旅游资源的解释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然而,目前许多地方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的狭窄性,将一些本应属于旅游资源的资源排除在外;二是认定的依赖性和多头性,有些资源本身已经具备很强的旅游资源特征,稍加改造或“组装”,就可以为旅游服务,然而,这些资源却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而且,有的还要经过多部门的认定,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开发的盲目性,开发之前无规划,或虽有规划但无策划,规划只是照着别人“画葫芦”;四是开发的短期性,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竭泽而鱼。

我国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首先从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界定开始,到底哪些资源是旅游资源,不能再过多地由旅游管理者、其它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者说了算,而应该要由旅游者说了算,是不是a级景区,是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可以成对资源品位的认定,但不应该成为游客出游的门槛;其次,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是综合的利用、科学的利用,要倡导有个性的旅游开发规划,而且,要倡导在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之前的科学策划;三是切实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要变单一开发为立体开发,变单个开发为整合开发,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力。四是要切实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更要不惜一切地加以保护。

数字经济旅游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07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各行各业的变化和发展冲击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技术,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景区、酒店还是各种旅游产品,都可以利用相关平台进行出售,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最新的旅游资讯、旅游动态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影响。而随着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和影响,那么,我们作为培养旅游行业应用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一味的遵从于传统的模式,势必是不行的,会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我们也应该更新观念,打开思路,踩着新节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创新人才。

1认识数字化旅游

所谓的数字化旅游,是指运用音视频资料、电子地图、手机彩信等技术,让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景点资讯、线路、价格。游客只要通过手机“移动电子旅游平台”购买电子门票后,在景区门口进行扫描,便可轻松进入景区,通过推广“电子门票”、“电子导游系统”等信息化业务让景区预订更便捷、管理更高效低碳,极大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自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我国旅游业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更是加快了脚步。

2?底只?旅游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加,促进了网络在线消费。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每年以30%的速度迅速成长,经济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也逐年扩大。因此,旅游数字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旅游数字化建设将是未来旅游经济中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而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无论作为世界客源输出国或旅游目的地国,旅游收入的数值趋于增长的趋势,且数字化旅游起步较发达国家晚,还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样的现状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是机遇但也存在挑战。数字化的旅游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培育旅游应用型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提供了改革动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数字化旅游的发展,正好为人才培养的改革注入新的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矛盾的一面,无论是数字化旅游,还是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与就业衔接,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应该有新的思考。

3高职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3.1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采用2+1或2.5+0.5,在近一年来提的较多的现代师徒制下,结合旅游行业需求,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院校还推出了1.5+0.5+0.5+0.5的模式。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跟校企合作的企业的进行衔接,学生可以在课程需要的时候,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营业为前提,学生可以进入相关的岗位进行体验,并请企业安排对应的师傅,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特别是订单培养的学生,在企业中师傅的传、帮、带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3.2结合行业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数字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传统的不太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较多,而信息化课程较少的局面需要得以改善,可以适当的增开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同时加大这些课程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了解信息技术、走进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对传统行业的新认识。

3.3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的培养

数字化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经营企业的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销售方式仍需要,但是不能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学生就不能全面发展。因此,为了顺应这样的一些变化,特别是我们在各大景区、机场等看到了智慧旅游,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懂互联网技术,那又如何更好的去从事旅游行业呢?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职业院校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培养,通过熟悉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所在企业或旅游行业获取到更有效的信息,并服务于相关企业,利用有效的信息,去研发出更好的产品,开拓更宽的客源市场,为游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业的形象。

3.4加强旅游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数字化旅游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各种信息化相关的设备设施。数字化旅游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设备为物质载体的,所有的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设施来实现。所以,旅游专业的人才必须要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设施,并能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保养,才能讲所学的专业理论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也使自己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不要因为不懂网络而被社会所淘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处理能力、创新的思维,是现代旅游人才应当具备的特点。

3.5着重培养旅游人才的创新能力

数字化旅游的发展是时展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企业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经营方式继续保持,但是新型的经营模式将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冲击,就如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购物的重要方式,未来在线旅游产品的销售会成为主要经营模式。而我们在线旅游产品如何去经营和销售,如何进行宣传,一方面,我们的促销方式会通过微信、微博、app等方式进行,另一方面,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怎样说服游客购买相关的旅游产品,这些都是需要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去应对市场,通过这样的能力,既可以扩大产品销量,也能够根据游客所需,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就是常说的定制化旅游,消费结构的改变,势必对旅游人才在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经济旅游篇4

关键词:GiS;旅游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

一、旅游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1.国外旅游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游客已变得日益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游客对获取旅游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GiS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逐渐走向成熟,为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和技术上的保证。在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中,高新技术已成为关系旅游产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并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等方面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不同信息技术、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旅游信息系统,实现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网和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

2.国内旅游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在适应新形势、加快GiS技术在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992年)面向游客,以海南省为例研制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tourist-orientedRegionaltourisminformationSystem,简称toRtiS)[1],在旅游业信息管理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科委投资,北京英特信息网络中心(集团)开发运营的部级火炬项目――英特中国旅游预订网络(Cnta)是关于中国旅游行业专题性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已经同世界旅游组织建立的旅游数据网络联网。

二、贵州省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要准确地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必须做什么。[1]信息系统的规模和性质完全取决于用户需求分析的结论。用户需求分析是通过了解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信息系统的,是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和重要基础。传统旅游地图所提供的旅游信息存在的问题是:现实性不强。由于目前旅游地图的编制和生产周期过长,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迅速,交通形势等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符,降低了游客旅游过程的满意度。旅游景点信息单调,大都是文字型的描述,缺乏表现力。而随着旅游者在认识上主动性的增强,迫切要求管理者提供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地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常只提供旅游景点的信息,其他要素体现得不够,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现代旅游中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增多,旅游行为的个性化趋势增强。

2.总体设计

(1)系统设计目标。要实现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适合行业管理特点、实用性好的信息系统,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

(2)系统结构设计。按照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路,贵州省旅游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分为四个模块(见图1)。

3.数据组织

系统数据库是系统各项功能实现的数据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系统数据库管理中,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提高系统信息查询和处理的效率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关键。[2]基于组件式GiS的贵州省旅游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是以microsoftaccess和GiS软件为主题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操作和维护的。

(1)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比例尺为1∶10000的贵州省地形图,地图投影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坐标系。另外还包括的旅游交通图和有关旅游资源、宾馆饭店、旅行社、医疗卫生机构、金融部门等要素的地图。通过GiS软件对贵州省1∶10000地形图进行屏幕跟踪矢量化,所得的数据为矢量图形数据,文件格式为SHp格式,由点状态要素、线状态要素、面状态要素等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在地理信息系统内部又被分为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数据中,矢量数据为要素的几何坐标位置,属性数据为要素的物理意义。不同的基础地理数据之间采用分层存储的方法,每个图层包括整个地图的一个方面,图上所有要素均按点、线、面要素分层。各层信息严格按照数据分类编码体系规范化分类编码。专题数据库(或称为应用数据库)是旅游信息系统的主题,是用户应用该系统关注的核心部分。其数据库由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服务设施数据库所组成。主要包括旅游景点、娱乐购物、宾馆饭店、旅行社、医疗、交通、教育研究等的分布数据。为了方便旅游者的使用,系统利用地图分层技术,将专题数据库中涉及的旅游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组织到不同的图层,每一个图层都使用特定的图符表示并对应不同的数据源,即每一个图层都使空间图与属性图相配合。

(2)属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属性数据亦称为统计数据或专题数据[3]。该数据是对目标的空间特征以外的目标特征的详细描述,包含了对目标类型的描述和目标的具体说明与描述。目标类型是每一个空间目标所必需的,有些GiS软件直接将该项纪录记录到空间数据中,便于进行符号化和分层显示。该数据库主要包括贵州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属性数据。关于贵州省旅游概况、节日民俗信息等的介绍,但不存储于数据库中,而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可在相关的模块中调用。该数据库的输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照图形直接输入一些简单的信息;二是预先建立属性表输入属性,或从其他统计数据库中导入属性,然后根据关键字与图形数据自动链接。考虑到本系统的特点,可以采用关系型的小型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它相对来说结构简单、数据修改和更新较方便、易于维护、使用方便。

(3)多媒体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数据应用在旅游信息系统中,能够增加旅游景点的表现力,形象直观地反映旅游景点的内容,扩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贵州省旅游信息系统的多媒体数据包括反映旅游景点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数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设施。多媒体在GiS中的存储,涉及时态GiS问题。当前关于时态数据模型的研究,国内尚处于理论阶段,目前尚无成熟的时态GiS模型应用于该领域。本着适用原则,该系统采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建立一个字段名,其中只是存储多媒体数据的存取路径,而实际多媒体数据以文件的方式来存储和管理,这样就可以通过在相关模块进行调用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作者单位:李锦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彦平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果果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闵连权.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学院学报,2003(20):22-24.

数字经济旅游篇5

“中国制造”优势渐失、临危转型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服务”,近日再报隐忧。

9月27日,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51亿美元,这是“中国服务”赤字连续第三个季度快速上涨,赤字规模已经与2011年全年水平相当。

所谓服务贸易,即服务以及服务产品的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等等。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而服务贸易作为跨境的服务业,日益成为中国转变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的着眼点与风向标。

然而中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逆差持续扩大,如果坐视服务赤字进一步攀升,不但中国商品贸易所积累的顺差将被吞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也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旅游成服务贸易最大赤字来源

2013年上半年,中国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项下逆差进一步恶化,拖累了“中国服务”的整体表现。

10月1日,时值中国国庆长假,从韩国仁川到德国法兰克福,从加拿大多伦多到澳大利亚悉尼,从南非开普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各地为接待纷至沓来的中国游客,一片忙碌。清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检票处门前,中国旅行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北京的游客赵小姐对记者表示,“除帝国大厦,旅行社还安排了参观华尔街,乘船游览自由女神像。”如赵小姐一般,众多中国游客在境外所产生的消费,积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形成了“中国服务”的巨大逆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达357亿美元,同比攀升64%,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赤字来源。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之所以快速激增,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于中国游客出境游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明显滞后,换言之,“钱都让国外旅行社赚走了”。

以中国旅行社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出境游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然而中旅总社北京公司营销总部总经理李兵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出境游利润率尚不足10%,境外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有明确规定,地接社必须为当地旅行社,这意味着中国旅行社开展出境游业务,必须在当地注册成立分公司,否则就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使其充当地接社的角色。

为适应这一要求,中旅的跨国机构网络布局已经开始,美中旅、加中旅等分公司相继成立,然而对于中国两万余家旅行社,特别是中小旅行社而言,没有国际分支机构,则很难分得中国出境游的“蛋糕”,与境外本地地接社的捆绑式合作,使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与“中国制造”外需下滑不同,“中国服务”常常面临有市场、无生意的尴尬境遇。

上半年,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运输业。数据显示,1—6月中国商品进出口同比增长8.6%,而与此同时,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增长几乎为零。就在商品进出口增长带动国际运输需求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国物流企业却因国际化滞后而错失订单,多数新增服务订单被境外企业争得,这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中国运输服务进口增长,赤字增加。

仅上半年,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赤字增长达263亿美元,仅次于旅游业。中国国际货运协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货代企业有能力在海外投资建设港口、机场、仓储设施的尚在少数,这使得中国货代企业很难承接食品类、鲜活产品、大宗商品等货运订单,对于存在这类运输需求的企业,将订单交予境外公司,“进口”境外公司运输服务,成为唯一选择。短期内,中国运输业服务进口大于出口的趋势很难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国服务贸易项下赤字新增551亿美元,若赤字增速不减,今年年底,“中国服务”赤字将在有数据统计以来,第一次站上千亿美元大关。多位外贸专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总理在近期讲话中表示,必须在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据悉,相关政府部门不久前已开始深入各省份调研,寻求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之策,促进服务贸易收支平衡。

金融等高端服务或成未来更大

“失血点”

相比国际分支机构缺失所造成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赤字,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金融、咨询、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低,服务贸易发展有赖于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非朝夕之功。

9月8日商务部在厦门举办的“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中外贸易专家济济一堂,一组数据引人注目:目前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约80%,韩国为7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则只有44.6%。中国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滞后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为服务贸易赤字进一步攀升埋下了隐忧。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建筑、通信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超过60%。相比之下,金融、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服务,上半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仅28亿美元,逆差2亿美元,与逆差357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进出口形成鲜明对比。1—6月份,中国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端服务业,贸易逆差增长超过17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缺乏国际分支机构不同,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相比,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在不少中资银行开设有分行的国家及地区,中国“走出去”的服务、制造企业仍会选择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若想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水平,则需增强中资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与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的倪月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相比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对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开放程度依然较低,使得中国金融等服务贸易额偏低。随着未来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力较差的金融、保险等行业暴露在跨国竞争之中,其贸易逆差势必将快速扩大,高端服务贸易逆差将成为“中国服务”更大的失血点。

下一轮“赤字”冲击波逼近

就在中国传统服务贸易、高端服务贸易双向“失血”难禁之时,国际下一轮“赤字”冲击波已然逼近。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6月,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增加2亿美元,至191亿美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玉辉看来,金融、教育、医疗、传媒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高端服务业的可贸易化,作为其5年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支点。

所谓服务业可贸易化,即通过新兴技术为载体,使传统意义上很难实现跨境交易的服务行业,变得可以贸易,在各国之间形成进出口。

9月8日“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表示,近来兴起的服务数字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服务业的形态。举例来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此前必须面对面交付,从而很难形成服务的进出口。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很难享受到美国医生面对面的医疗服务。然而,如今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的方式下,通过电脑屏幕等,医疗服务开始在全球各地实现顺畅的跨境交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服务业实现可贸易化。例如通过苹果公司的appStore平台,全球的一切知识产品几乎都可以实现跨境交易。近日,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ppStore已拥有90万款app,超过500亿次下载量。上线5年以来,appStore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额的销售利润,而这一切反映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巨额的美国服务出口与顺差。

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比重则快速上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希望在全球,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

近期,美、日、欧等在华商会纷纷呼吁加快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水平,日前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3年白皮书》,希望进一步开放中国服务业,如银行、咨询、电信等等。9月5日,中国美国商会在《中国服务业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对中国金融、快递、医疗等12个服务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开放建议。

与此同时,借助美欧ttip与美日tpp等自由贸易谈判,美国正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构建全球新的贸易规则,拓展新兴服务市场。

数字经济旅游篇6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传统旅游时代

“互联网+旅游”时代,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吃住行消费推荐、景区导览、酒店预约、门票预定、服务信息及时推送等多种旅游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旅游应用程序个性化旅游需求,旅游企业通过移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搜索服务、旅游社交服务、旅游定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以“互联网+旅游”为核心的全新旅游模式,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业态。

1“互联网+旅游”的内涵

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开放与共享,而旅游的本质是人类流动式的差异化体验与分享。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互联网;没有开放,就没有旅游业。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互联网+旅游”是一种新旅游经济形态,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成为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率,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和互惠的旅游共享生态体系,实现旅游多方主体的共赢。可以从三个层面对以上定义进行理解:

1.1旅游要素的网络互联

旅游要素的主体、旅游消费者、旅游中介服务公司等,各种类型主体可以自由顺畅地连接,实现互联。

1.2旅游要素的互通

大数据时代,旅游行为都会在网络上留下数据痕迹,互通就是要将分散在各个旅游部门的数据关联起来,打破数据分离,形成行业的旅游大数据,使得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数字化、精准化。

1.3旅游要素主体间的互惠

旅游要素主体间、旅游消费者等组成了一个共享经济的关系,通过互联网信息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更多交流和合作,实现行业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2“互联网+旅游”的竞争力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下,旅游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变革,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渗透与融合,中国旅游业正在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将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并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样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获得独特的竞争力。

2.1数字化

大稻莸脑擞茫是在线旅游业所不可缺少的核心项目。从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到市场营销,从接待服务、安全监控到行程调控,从客户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到绩效管理,都可以实现旅游商务经营数字化。探索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组织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按照统一部署,坚持统一标准,做好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等工作。利用旅游数据中心大数据库平台,共建共享旅游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旅游大数据,准确定位目标客源市场,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进旅游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开通行业监管、诚信评价、旅游项目管理、旅游应急与救援等系统。提升公共旅游服务水平,推动中国旅游业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

目前,有些景区内部也已经开始了大数据库建设。例如建设数字闸机,通过用户的扫描,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根据信息进行挖掘,确定消费来自何处。以前用户是模糊的形象,通过数据挖掘,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清晰的,来自哪里,有什么爱好,都可以进行挖掘。基于用户的反馈,可以发现新的旅游业态创新点,从而为旅游创新提供大数据支撑。基于大数据,旅游企业可及时更新产品销售策略增加产品销售种类、提高企业效益。

2.2网络化

网络化时代旅游业无论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蜕变中。“手机在手,说走就走”,不再是商家的广告,而是生活的现实。从政务、行业管理到市场监管,从宣传推广、调查统计到客流监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实现政务治理信息化。传统服务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开创“互联网+旅游”的新境界、新天地。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发明将人类引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能够通过连接网络,更加及时便捷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并能随时分享海量的信息。旅游过程是一种“在路上”的体验,传统的上网方式无法解决用户在旅游过程中查找信息、参与在线互动的需求。智能手机的出现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浏览网站,通过运营平台的app来实现。

2.3智能化

从信息搜索、产品订购到网上支付,从旅途导航到吃玩游购,从评论投诉到旅友交流等,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完成,实现旅游生活智能化。用户可以在任何角落实现网上冲浪,任性分享;通过旅游应用服务软件在景区内实现步行导航、语音讲解、周边服务设施搜索、美食推荐、旅游时事资讯、旅游交通路线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推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酒店、餐馆及其他旅游服务商提供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服务,优化旅游用户的消费体验。游前,用户浏览旅游资讯网、微信号、蚂蜂窝、百度旅游等,并通过携程、去哪儿、大众点评等网站在线支付、购买门票。游中,用户通过触摸屏了解景点资讯、路线等,在通过交通导航到达景点之后,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景区,并通过手机app语音讲解景点,通过智慧体验馆深度体验当地的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游后,用户通过微博、微信、蚂蜂窝等网站对旅游进行点评、游记分享,从而对整体旅游形象、品牌形成再次宣传。

3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和消费方式正发生重大的变革。“互联网+”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也让人性化、个性化、自由化的旅游服务成为可企及的现实,“互联网+”将把整个旅游业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提高了旅游业的竞争力,拓展了旅游业的网络宣传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洪涛,黄瑞鹏.传统旅游业态与现代旅游生态系统之对比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4.

[2]关林.旅游新格局:线上线下走向融合[n].经济日报,2015.

数字经济旅游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

近年来,我国开发的旅游项目多是观光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已不仅仅是观光,而是要了解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婚姻、丧葬、生育、饮食、居住、服饰、生产劳动、节庆、禁忌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即使是同一民族,因所在地不同,风俗也各异。他们纯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及生活习俗,构成一幅幅浓郁多彩的风情画卷。游客更愿意去风土人情独特的地区去旅游,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去参与体验他们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而旅游业和图书馆之间关系密切,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而且还是深化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如果能和旅游业找到很好结合点,就能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业,带动本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图书馆产生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是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我国56个民族在云南省都有人口居住,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有2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十五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并且各民族都有她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史诗、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既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流传甚广、版本多样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各兄弟民族中,可以找到人类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痕迹,因而,云南又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活标本”。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现状

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制约,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对于沿海地区明显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建设也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馆舍不足,设备陈旧,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图书馆人才短缺,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同时,民族地区图书馆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地方财政对图书馆事业经费又投入不足,图书馆文献入藏量明显下降,再加上图书报刊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图书馆普遍不堪负重,而多数图书馆在文献量剧增,文献类型庞杂,书刊价格飞涨的困境下,还一味追求馆藏的“大而全、小而全”,使图书馆失去了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

2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对本地的文化旅游发展做贡献

2.1统一建设特色馆藏的战略思想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通常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建设什么样的特色馆藏已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和特色服务,正是符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出路。对民族地区图书馆而言,建设特色馆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色馆藏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要求,作为以收藏少数民族专题文献信息资源为己任的民族地区图书馆,不言而喻,特色藏书是其自身价值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有别于其它图书馆的地方。只有拥有了“人无我有,人缺我全,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才可在社会发展中拥有自己稳固的一席之地;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受到使用者的青睐;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凡涵盖本地区民族的政治、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宗教等方面的信息都应收集入馆,形成民族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2.2广泛收集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为开发地方旅游业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特点,地方文献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把它们分为口头文献、刻画文献和民族文字记载文献三种。口头文献就是历史上一些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把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用口授的方式代代传承下来。即使是一些有文字的民族,也有相当部分的文化采用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这种口头文献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中相当普遍,不少有关民族起源、迁徙、社会变迁、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信仰、宗教、习俗等文化事项都通过口头文献得以传承,其形式通常有神话、传说、寓言、民歌、民谣、舞蹈等,是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刻画文献就是少数民族采用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刻画符号记录和传承文化,如木刻、竹刻、石刻、碑刻、雕塑、青铜图案、铭文、岩画等。而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在整个民族文献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它是记录和传递民族文化的载体,记载了该民族的历史演变及其变迁状况。

对文字记载文献资料收集,图书馆首先应该争取当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制定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呈缴制度。由当地人大、政府利用地方法规或者布告的形式向各有关单位与个人下达通知,将当地出版和编写的一切有关本地区民族的书刊资料送交当地图书馆保存,充分发挥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职能。其次,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当地的政协、党史办、史志办及各企事业单位在编纂地方史志和本系统志书时,掌握了大量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可将他们用过的和没有用过的资料收集起来,分类保存。而对于个人收藏的地方民族文献,可采取对捐赠者给予一定的报酬和适当的精神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捐赠,或采取代为保管的形式,拓宽收集面,增加文献收藏量。

对口头文献和刻画文献的收集,图书馆应建立自己收集文献的队伍,培养并固定专门人员自行采访、摄录本地区各种民族节庆活动、民族群众集会、民族研讨会以及各界影艺人士摄录、制作、出版的具有收藏利用价值的各种民族影视资料,积累素材。图书馆文献收集队伍还应该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民间采访,获取文献信息,拓宽收集渠道。。对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民歌、舞蹈要进行采访收集和录制,对木刻、竹刻、石刻、碑刻、青铜图案、铭文、雕塑、岩画可以借助复制拓片、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收集整理,录制成光盘数据资料收藏利用。

2.3整理挖掘民族文献资料,为开发民族旅游业提供信息服务

少数民族地区文献揭示和传递了本地区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知识信息,包含着巨大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蕴含着无限商机。例如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阿诗玛》,让彝族神话传说中的阿诗玛与云南自然景观石林的完美结合,使得这片风景区具有无穷的魅力,那块灰白高大形状似人的石头既有它的自然属性又有民族文化属性,它是阿诗玛的象征,是带有神性的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这一特点所表现出的经济和旅游价值是令人难以估算的。。而电影《五朵金花》里的一首“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哥有情来妹有意”的插曲,让多少人向往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和蝴蝶泉。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记录,为大理的旅游作了很好的宣传。在九十年代,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的旅游开发也是很好的典范。丽江就是以东巴文化和古城建筑为切入点进行民族文化挖掘的,它所特有的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舞蹈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旅游者。而香格里拉又是根据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20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来作宣传的,它曾获得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辞典》因之称该书的伟大功绩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这部小说使得“香格里拉”名扬中外。而在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的当今社会,人们都向往没有污染的人间圣境,香格里拉的雪山、草地、鲜花和藏族的民族风情就是它的最大特点。这些都是对民族地方资源挖掘开发的典型事例。。

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内容,众多神话传说,民族习俗均能在当地的文献中寻得踪迹,求得诠释和注解。所以,少数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书馆要对收集到的本地区民族地方志、州志、县志等地方民族文献进行挖掘,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活动、民族特色食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文献考证依据,拓宽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思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业质量,让旅游者的自然风光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都有收获,同时也为本地旅游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利润的增长又将刺激地方政府和图书馆对地方民族文献的重视和收藏,这对少数民族地方文献将形成一种地方政府重视、政策保护——图书馆收集、整理——旅游经营者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局面,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图书馆与旅游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旅游局编.云南旅游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

[2]李默主编.中国精华游.广东旅游出版社

[3]刘泳洁.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对旅游业的影响.情报杂志,2004(4)

[4]张鹤.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5)

数字经济旅游篇8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核心推动力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12―0075―03

近年来,我国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中外游客,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人们对于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关系研究和认识还存在分歧,.各地在旅游文化的开发模式、思路及层次各不相同,因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南京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不仅自然风光秀丽,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旅游文化可以说是南京旅游的灵魂。本文通过解析旅游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核心推动力,试论南京旅游文化在科学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旅游文化是南京旅游经济的灵魂所在

1 2007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成果

南京市旅游局的2007年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度,南京实现旅游总收入6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创汇8.0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接待入境旅游者116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5.1%,接待国内旅游者44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8.1%。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18.78%,较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8.82%,较上年提高了3.71个百分点。南京旅游经济规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杭州,排名第三。超过600亿元的旅游经济规模的背后折射的是南京特有的魅力。

2 旅游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

南京为何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并愿意在此停留、产生关联消费?其关键就在于:南京有着与众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它为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南京的资源特色、城市个性中,文化底蕴是这座古都的魅力所在。至今为止,在南京的旅游产品中,文化性观光旅游,依然是最主要的产品。南京积淀的重要遗存和丰富文化内涵,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六代豪华,十朝都会,特有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独具的唯一特性和垄断地位的异质性,是南京旅游文化资源的最大的特色。在南京的诸多景点中,游客可以品味历史沧桑、感受文化底蕴、体会城市脉动。正因为如此,南京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以文气聚人气增名气的旅游文化发展策略就打造出了吸引游客的稀缺要素。

3 旅游文化引领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链

旅游文化彰显城市魅力南京成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来宁游览产生吃、住、行、购、娱等相关旅游产品消费拉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南京的这种用旅游文化促旅游经济发展的构想,通过主打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革命文化四张“牌”的路径得以很好地实现。而南京被人们广为熟知的景点也无一不是这四张文化“牌”的扛鼎之作。

上表所列景点,几乎是海内外游客来宁的必去之处,也是南京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为南京旅游经济创造了绝大多数效益。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民国文化代表景点中山陵为例,7天中,景区日均接待中外游客超过7万人次,其中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1.5万人次;而六朝文化的代表景点夫子庙景区,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达到147万人次;上述两个景点也都是全国“黄金周”旅游接待量最高的“十大景点”之一。可以说,旅游文化品牌大大提升了南京旅游的等次和量级,对南京旅游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经济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它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典型的文化经济。马克思说过,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价值的倍乘。文化的价值内化于旅游产品中将使旅游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围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旅游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得到彰显后,不但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符合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的科学发展的本质需求,反过来也推动了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因此,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对于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旅游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文化创新是旅游业保持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旅游文化的创新要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充分发挥其最高效率,用个性化、特色化、区域化的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 加大保护整治力度,巩固旅游文化资源存量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就是指这种精神性的文化,是文化的内在本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京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大有文章可做。目前,为此,南京市已经确定了“保老城、建新城”的方针,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将六朝及南唐时期的都城中轴线、明代的都城中轴线、民国时期形成的城市中轴线和明代四重城郭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重点,从格局上保护南京的古都文化遗产和神韵。把散落在城内的六朝遗存、明清风韵和民国建筑显出来、透出来、亮出来。继续推进老城综合整治,在原址复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塔、代表中国对外开放形象并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宝船遗址公园、《红楼梦》中提及的著名的江宁织造府;从2003年开始的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经过4年的运作让中山陵风景区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覆绿面积、景观和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梅花谷、下马坊公园等一批新的景点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观光热点。

2 创新理念设计,打造旅游文化增量资源

任何资源总有穷尽和匮乏的时候,如果躺在历史的遗存和古人的遗产中不思进取,南京旅游文化资源也终有枯竭的一天。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中心、教育中心、交通中心,南京在不断提高现已基本开发成形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商俗文化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下大力气开发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传统生产文化,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在创新旅游文化载体上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注重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把具有文化特性的观光产品纳入旅游产业范畴,加以精心策划和科学运作,把分散的景点通过统一的主题集纳在一起,有机的串联成线,就能打造新型旅游文化业态,显示出有别于历史遗存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魅力,为城市旅游文化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三、实现南京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人民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旅游的“热点”、“热线”的时候,对旅游在文化内涵的发掘、宣

传、推介、“包装”上还有很多不足。深入发掘南京特有的文化内涵,将南京旅游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让国内外游客都能享受南京的文明文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不去充分利用,那无异于“抱着金饭碗讨饭吃”。

旅游休闲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富庶文明的标志,是自由发展和完善提升自身的需要。通过旅游休闲的方式创造生活,让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富庶饱满,更多的是关乎闲情逸致与人文关怀的展示。旅游休闲正成为公民享受闲暇,亲近自然、走进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旅游经济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将游客自在、自由、轻松、优游的感受放在首位,让游客在旅游休闲中得到心灵的休憩和愉悦。那么,南京旅游文化在科学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就特别值得探讨了。

1 提倡诚信、信用文化,提升南京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倍受关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推行,人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虽然,经济学走到今天,已愈来愈趋向于数字的准确、模型的规范、信息的准确。但不能因此而认为,经济学可以忽略道德的因素。一味强调数字的准确、模型的规范、信息的准确,恰恰背离了经济的初衷。数字虽然不会说谎,但说谎者在使用数字;经济模型的设计往往受到经济学家自身偏见,特殊价值观的影响;至于信息的准确性,更是要和对称的信息相关,而信息的对称,又涉及到了信用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恪守商业诚信者在缺乏信用的经济交往中,往往得不到利益回报,利己主义者却在践踏诚信的投机活动中赚一把,常常逃脱必要的惩罚。诚然,只要世界还没有实现终极理想的世界,这种现象也难免发生。但是,诚信、道德,既然是经济的构成之一,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剂,可以使我们以最小的成本更好更快地积累财富,我们就必须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考虑用法律法规来维护经济道德,制裁轻诺寡信,以使二者达到平衡。

信用既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含义,又有规范经济实践的层面。因此,信用文化的氛围的健康与否,就是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健康与否的问题。

诚信,不仅仅专指商家,不仅仅指经济活动,应指向所有的人,和他所从事的职业、事业。讲信用、讲诚信、讲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繁荣、文明的昌盛。

2 整合旅游文化优势,使特色旅游文化为南京经济的腾飞添翅膀

文化是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城市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文化旅游。整合旅游文化优势,其目的就是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的竞争力。所谓文化旅游竞争力,是指多种文化因素推动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差别优势,及其综合实力。而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与城市品位与城市个性具有密切关系。所谓城市品位,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所谓城市文化个性是指由城市众多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城市文化个性和功能个性。

数字经济旅游篇9

关键词: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二)网:生态系统的成员与关系结构问题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而企业环境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在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企业的关系是互动网络式,保持网络的畅通和各网点的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系统成员的关系与结构是旅游企业实行生态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企业生态管理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生态化的组织结构应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强调生产过程的循环,在外部建立生态链的网络关系,设法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式,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过建立生态运行经理制,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管理组织网络之中,使管理更趋灵活有效。在质检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设立生态管理监督机构,使之成为生态管理的重要部门,保证生态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持。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之主要内容应为企业对污染防止和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承诺,建立评审生态指标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操作规程,并将其渗透到各项业务活动之中。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iso14000作为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

3.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法使全体员工参与整个企业的生态管理活动。如建立生态管理经济责任制,将生态管理指标与管理者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设立生态管理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成立生态技术革新小组,奖励创新成果;制定生态目标,实行全员考核制度,实现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生态管理。

(三)对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有利于我们尽量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做到既按顾客之需调节能源的供应,又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可视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四)激励供应商并教育引导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一方面人们将更关注对自身有益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旅游企业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激励供应商、引导消费者向有利于生态经济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把新的环境准则纳入采购行为,要求供应商提供环认证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环境承诺,对供应企业起到宣传广告作用;旅游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生态产品、服务和企业生态经营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是向消费者宣传、灌输、渗透企业生态产品、服务及企业生态理念,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生态需求。旅游企业可根据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资源节省使用等原则制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价格来引导顾客的生态消费。

(五)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要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转化为生态资源配置和利用,这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企业设计建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进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网络化、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技术革新等措施,达到市场的充分扩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本内涵扩大再生产。第三,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再开发,通过有系统、有步骤的实施企业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及合理流动等,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形成与其它资源的良性循环。

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时展的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变革,协调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关系是企业生态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实行生态管理,旅游企业才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旅游篇10

【关键词】老字号;文商旅;发展

老字号是人们对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商号的俗称。早在北宋时期,字号就被用来称呼商号。有人认为老字号就是老商铺、老商店,其实老字号不仅仅是指经营时间长,而是商家在长期的经营历史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可的优秀品牌,老字号是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保定市商业老字号的发展现状

商业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它不仅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注脚,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老字号没有继续辉煌发展,目前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保定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二万八千年前的“涞水智人”文化、五千多年前的釜山合符文化以及唐尧文化、燕都文化、中山文化、三国忠义文化等为代表的远古始祖文化,使保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奠基地之一。保定有独特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的畿辅直隶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书院教育文化。在清末民初作为直隶和河北省的省会,曾经商贾云集,同时也出现了远近驰名的数百家老字号。对商业老字号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挖掘和开发,对于推动保定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商业老字号的意义

老字号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企业,是因为它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格调。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2006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保定的“槐茂”和“刘伶醉”就榜上有名,“马家老鸡铺”、“白运章”、“稻香村”等品牌也远负盛名,但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改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商业老字号的经营受到了国内新品牌和不断涌入国内的洋品牌的强烈冲击,再加上其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和时代气息,许多商业老字号品牌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不少老字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华老字号产品的文化再包装与价值挖掘,以文化资源为附加元素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实现经济价值的开发,既赋予了中华老字号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大的感召力,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既拓展了中华老字号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渠道,又是对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保护方式的创新与对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最好的继承。

三、发展商业老字号的对策与建议

1、依托政府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商业老字号发展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屡呼吁加强对老字号问题的研究和对商业老字号企业的扶持,这些都将使商业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挖掘文化历史资源,加快“文化兴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该看到,时展的日新月异,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国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市,尤其应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的老字号文化研究,加大挖掘、研究、保护、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2、提高商业老字号自身竞争力

商业老字号应不断更新企业自身观念,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转变经营方式,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引进现代企业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及管理人才,加强商业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产品的国内外注册工作,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与时俱进,保证产品质量,注重创新与研发新产品,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采用先进的营销模式与现代管理方式,整合各种营销资源,充分利用传统广告媒体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同时也使商业老字号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机会增多,通过加盟知名的、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来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推动商业老字号的发展。

3、深挖老字号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商业旅游协同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和城市魅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明品味一下就提升了。当前,保定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底蕴。老字号是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体现保定市商业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保定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现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发城市老字号旅游可以唤起全社会对老字号品牌的关注,向公众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可以提升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盘活老字号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产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也应加强创新,着力开发具备市场竞争力,兼具纪念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旅游商品,以特色商业街为载体实现老字号旅游的集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保尔.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J].旅游科学,2007(4).

[2]傅功振,李之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孟铁鑫.城市老字号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1).

[4]姚伟钧,李明晨.发掘、整理、利用、传承老字号文化遗产[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