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十篇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十篇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5:31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质疏松症(op)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已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性,故制定科学方案积极防治,减少其发生机率,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其中健康教育为重要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保健体检的老年人200人,实施针对骨质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资料与实施前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龄62-74岁,平均(67.5±4.7)岁。文化水平:大学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实施途径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需纳入到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管理要求,对相关单位人员在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②加强综合性防治:在各类型慢性疾病实施综合性防治的过程中,将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会服务与医疗保健密切结合,对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员素质:负责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除需对医学知识扎实掌握外,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项社会工作,如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3]。④更新服务理念:对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高起点、多形势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资源:对有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资料库,以起到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行为的目的。

1.2.2健康教育内容①基本知识掌握:就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病理因素,诊治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强调,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饮食指导:在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中,钙为必须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③生活指导:营养不良、嗜酒、吸烟、缺乏运动均为造成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不喝酒抽烟,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为主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伤残或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使其树立勇气及信心,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药物指导: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故早发师、并行及时诊治较为重要,抗骨质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两种,让患者对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骨量的丢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导:对专业知识和医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讲座,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防控措施进行集体宣教,开展咨询和随访,行具体指导工作。

1.3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划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中知识的掌握、防治态度和行为等。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是引发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伤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因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典型,呈缓慢发作进程,故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质向高质量正常骨骼恢复。骨质疏松好发老年群体,此病理机制为老年人骨生成数量显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危害性尚无明确认识,缺乏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学合理的预防知识缺乏[5]。故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获得自觉的维护和应用,最大程度的将危险因素减轻或消除,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同时,疾病防治各级机构尚未统一对骨质疏松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视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录相带、宣传画等,且缺乏专业人员的设立的咨询平台和宣传方案。骨质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骨质疏松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涉及到营养学、临床医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需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科学化的服务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预、教育、传播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体建立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标,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更新服务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识宣教、饮食及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特点,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控疾病的发生,以彻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0,14(10):1628-1629.

[2]ChanmF,KwongwS,ZangYL,etal.evaluationofanosteoporosispreventioneducationprogrammeforyoungadulta.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07,57(3):270-285.

[3]张泽鸿,孙平,洪曼杰,等.老年骨质收松的健康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2011,8,17(8):753-756.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73-02

女性40岁以后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大大增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5%[1],其中腰背酸痛、骨痛及骨折等骨质疏松症状直接影响了其生活质量。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无症状,往往发生骨折后才得以重视,故提高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防治知识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规范化健康教育进行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骨质疏松症的疾病认识、防治知识,提高其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纳入标准年龄40-60岁,近半年内有月经紊乱表现如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等,无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和精神疾患,无严重下肢和心肺疾患,自愿参与本研究。

1.1.2排除标准已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患,长期服用其它有关治疗药物不能停用,近六个月有骨折史,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不愿意参加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珠三角500名符合条件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被调查者须完成骨质疏松症调查问卷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

1.2.2调查方法

1.2.2.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图根据围绝经期妇女存在不同问题和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制定出健康教育路径图,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参照时间、教育项目(包括饮食、运动、疾病知识等)、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口头讲解、以身示教、健康教育单等)、效果评价、实施者签名等几部分,设计成表格,设备注栏,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增添教育项目,使路径图更加实用、完善。

1.2.2.2编写健康教育单根据个体不同情况,查阅、参考相关资料,编写健康教育单。根据路径图内的教育项目详细写出各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其目的意义,达到通俗易懂、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

1.2.2.3健康教育实施对照组只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对于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路径图依次进行。健康教育单发到围绝经期妇女手上,主动引导其阅读健康教育单,强化其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定期的进行电话追踪、上门随访。

1.3效果评价对调查者进行半年干预,分别于3、6月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

2结果

六个月后,两组妇女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能够规范宣教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从而有条理、有系统的对围绝经期群体进行健康指导[2]。路径图作为施教的提示项目,宣教者在实际操作中,全面掌握教育单的内容,防止了一次性将过多内容灌输给受教者,而其什么都不知晓。健康教育单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起到帮助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的作用,结合路径图的教育项目,依据时间顺序,进行多形式宣教,并适时效果评价,反复进行,这样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受教者不论是疾病一般知识还是预防保健常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自愿接受、寻求更多的相关防预知识,因此,受教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3.2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3]。我国目前40岁以上骨质疏松发病率达到了16.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疾病在于预防,而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45]。规范化健康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更能提高受教者对知识的掌握,从而依从健康教育内容改善生活方式及习惯。通过规范化健康宣教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情操陶冶,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心理症状,改善她们的心理功能,使其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激发积极的应答效果,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此外,通过规范化健康教育,受教者自愿、主动接受补钙、饮食和运动这三大骨质疏松症预防方法,进行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饮食富含钙、维生素D等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不但能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更能降低患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降低致病率、致残率,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周番梅,欧阳富莲.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70-71

[3]白颖,焦卫红,曹敏等.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作用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1)

[4]张燕晴.健康教育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77-178,84-85,41

[5]李旋,石建,朱秀英等.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124-126,374-376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3

1.1方法

1.1.1护理干预组织8名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包含5名护士,3名医生。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病人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理干预,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上门指导,平均时间为40min。指导的主要内容有:钙剂的正确补充、适当运动及健康饮食等,遇严重情况可适当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护理,正确的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护士应做好病人饮食护理指导工作。要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每日摄入量应保持在1000mg~1500mg,多食用奶制品(酸奶、牛奶等)、新鲜的蔬菜(如油菜、荠菜等)、新鲜的水果,不能暴饮暴食,应该少食多餐,从而促进食物的吸收;心理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问题,针对具体的情况给予护理干预,例如介绍疾病的具体情况,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②要经常性地为病人讲解骨质疏松症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发放防治的纸质宣传资料,让病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及习惯,能够正确购买及使用药物[6]。骨痛护理,症状较轻者可进行推拿、热敷等,症状明显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在治疗的同时,可播放温柔的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③向病人宣传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时间,让病人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运动指导,护士应指导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诱发其他的疾病。

1.1.2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等。

1.2治疗效果标准[7]在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4个月以后,对病人生活质量是否改善、骨折发生率以及遵照医嘱率等进行评价,其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QoL)测评表评价。具体内容: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中老年人易患。以慢性腰背疼痛,甚至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知,阳性骨折家族史、身材大小、种族、肤色、性别以及老年人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质疏松症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联系,例如牛奶过敏、喝咖啡过多、缺乏运动、缺乏维生素、缺钙、过量饮酒以及过量吸烟等,都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骨质疏松症的根治方法,如果病人出现骨折,那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治疗,并且治疗的过程也异常复杂,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等情况,导致潜在骨质疏松症病人去医院就诊率低,并且由于少数病人对该病的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住院率较低。

目前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副反应,并且不能根治。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加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要对骨质疏松症病患所有的诊治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同时,向病人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诊断知识以及相应的自我护理方法,让病人对于疾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生理、病理等角度帮助他们了解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病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的血钙、血清磷酸酶以及肌酐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病人的体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以及恢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在进行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病人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情况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阳光,有利于体内生成更多的有益元素以及促进钙吸收,改善骨质,降低新发骨折率。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27-0086-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mpactofhealtheducationonosteoporosisafterfracturepatientswithosteoporosisawareness,self-efficacyandfractureefficacy.methodsall142osteoporoticfractur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71cases,th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healtheducationobservationgroupwerecomparedosteoporosisknowledgequestionnaire(oKt),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lumbarspinebonemineraldensityandfracturessituation.Resultsafter3and6month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oKtscore(p

[Keywords]osteoporosis;Fracture;Healtheducation;Self-efficacy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随着骨量丢失,骨质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结构的不足增加骨折愈合难度或发生假体松动等问题导致延迟愈合或需再次手术影响骨折预后,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则使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上升,成为威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重视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预防再次骨折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骨折及骨质疏松认知,改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术前经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男66例,女76例,年龄50~79岁,平均(67.23±10.25)岁,骨质疏松病程1~8年,平均(5.34±1.54)年,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47例,初中52例,小学14例。排除多发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

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与骨折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骨折治疗的前提之一,因此,应向患者宣教骨质疏松病因、预防、诊断、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视,介绍药物治疗、膳食调理、合理运动等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②骨折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术前向所有患者介绍病区及病房环境,作息规律,术前准备如备皮、排空膀胱及肠道、禁饮禁食的意义及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卧床生活行为方式,如洗漱、排泄、饮食、深呼吸、更换体位等;上肢骨折患者锻炼健侧上肢的生活行为能力,尤其是优势手骨折的患者应提前训练健侧手进食、书写等技能;术后早期均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第1周内以患处周围肌群、关节简单舒缩、屈伸运动为主,促进局部消肿,术后第2周增加患处周围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并逐渐增加患处肌肉及关节的低强度小角度运动,以屈伸运动为主,第3~6周逐渐增加患侧肢体运动强度,增加持重和负重力量训练,增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上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持物,重量由轻至重,锻炼握笔、持筷等日常行为动作。③后期康复运动干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积极参加户外有氧运动,如健身操、慢跑、太极拳、柔力球等,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增加日照量促进维生素D生成,以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每日至少30min裸露皮肤日照,避免中午阳光过强时进行。④饮食干预:基于骨质疏松应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量的恢复,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除咖啡、可乐、浓茶等可能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维生素D避免与绿叶蔬菜同服,应间隔足够时间,避免形成钙螯合物,降低钙质吸收[3]。⑤心理及行为干预: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电视、影像制品、书籍、等,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早睡早起,培养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机体内分泌系统对钙质吸收的调节[4]。健康教育的方式:①住院期间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家属交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②出院时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前3个月每2周进行1次,此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行为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提醒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Knowledgetests,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腰椎骨密度评价,术后3个月进行骨折疗效评价。oKt共26题,分为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3部分,总分范围0~26分,得分越高骨质疏松认知越高[5]。oSeS共12题,分为锻炼效能、钙效能2个因子,经数据换算各因子及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两组术前oK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oKt评分显著提高(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失调、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7]。骨密度减少使骨骼强度降低,发生骨折后骨骼重建所需骨质不足,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愈合稳定性差,再次骨折风险增加[8]。骨质疏松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钙摄取等,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的生活行为干预,生活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但患者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程度,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则更亟需对骨质疏松状况进行干预。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85例年龄大于60岁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做为被调查对象,其中女性36例,男性59例,平均年龄71±8岁,排除有认知功能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除被调查者外,另选部分住院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的对象。

1.2方法

1.2.1对被调查者首先发放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调查表,请患者自行完成或协助其完成调查问卷。

1.2.2待完成问卷后,向被调查者发放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讲单,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宣讲,并对其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1.2.3进行宣讲后,请被调查者完成第二次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调查表。

1.2.4请专家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

1.2.5对未入选的部分住院患者直接发放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讲单近200份。

1.3统计学方法

1.3.1对先后两次问卷调查的总体正确率进行统计计算,用百分比表示。

1.3.2对先后两次问卷调查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计算,用百分比表示。

1.3.3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后,受调查者知识问卷分数提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双能X线

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发生率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由于其所具有的高精度、无创性、高准确性、快速等优点而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和疗效的监测以及对疾病产生的危害作出有效的评估上。然而长期以来,公众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了解,极少能主动要求进行骨密度方面的检测,更别说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了。本文通过对健康的中老年妇女233人进行骨密度检测,简单分析健康体检检测骨密度的实际意义,并以次提醒各方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资料与方法

利用Ge公司的Luner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到本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妇女233人,年龄40~79岁,并经体检排除内分泌、肾病及其他的代谢性疾病以及经仔细询问排除有口服过有影响骨密度值的保健药物等,常规进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段(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检测。每日检测前均行骨密度仪的质量测定,在所有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后,再对体检者进行检测。检测前嘱体检者祛除有影响的衣物,并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详细记录并输入检测仪,检测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以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t≥-1.0秒为正常;-1.0秒>t>-2.5秒为骨量减少;t≤-2.5秒为骨质疏松。

结果

233例中老年妇女腰椎前后位、股骨近段的骨密度检测分析,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情况,见表1。

表1233例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情况

讨论

上表结果显示,妇女在中年期就已出现了骨量减少,并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尤以骨质疏松的增长为明显。

骨质疏松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疾病,因其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而极具隐蔽性,使得人们对其缺乏警惕而延误最佳的防治时期。当随着骨量逐渐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身体疼痛、身高变矮或骨折等明显的症状,甚至身体畸形,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更严重者可因骨折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因素,如月经、怀孕、哺乳、绝经等则更易、更早、更多地患有骨质疏松。一项调查显示,有25%~30%的中老年妇女存在严重骨质疏松[1],甚至有些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罹患骨质疏松的人群中>60岁的老年妇女约占到了80%[2]。

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缺少从正规渠道获得基本的医学保健常识,使得大众对骨质疏松这种以老年性人群多患的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或知之甚少,多数人认为该病是人老后必然发生的生理性现象而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或者滥补钙。甚至许多医疗部门、医生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在许多单位的职工进行年度身体健康体检计划中鲜有针对骨密度检测作出安排,广大的公众个体就更不明白骨密度检测的实际作用。而目前医学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然而有研究表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化解危险因子的作用,避免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3,4],关键是要提早进行预防,如根据骨骼在生长过程中,骨量经由生长期向高峰期发展并达到一定的平衡,然后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骨量在缓慢的流失的这一规律,在骨骼的生长时期即孩童时代就开始进行,通过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等措施保证骨骼在生长时期最佳峰值骨量的获取,提高骨骼的坚实度,并将预防措施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因此,对骨质疏松要正确认识,加强早期的预防,这比骨质疏松发生后再采取治疗要重要得多。

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医师要积极关注骨质疏松的危害,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各级医疗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公众进行健康的医学常识普及教育,让大众得以了解骨质疏松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促进人们增强对骨质疏松类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根据骨骼的生长规律及骨量变化的趋势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方法,防止骨量的提早流失,同时加强对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以便于了解个体的骨量含量及患病的风险,特别是预测骨折的发生机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或干预性的治疗,防止或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5-8]。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增长。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各级医疗部门及广大的医务人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桂娟.浅谈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国医药指南,2008,6(3):120-121.

2林小芹.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社区医学杂志,2007,5(19):46-47.

3鲁丽君.为你的骨骼加油.人人健康,2010,20:21.

4李芸芸.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百科知识,2009,5:37-38.

5刘小珍,陈庆瑜,甘小玲,等.286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分析及干预措施.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6):459-460.

6李红桂,胡陈蔚.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护理研究,2005,19(6):996-997.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骨质疏松;疼痛;健康教育;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24—0114—03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在围术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及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将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使患者由被治疗转变为主动合作、参与配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我科自2009年开始引进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疼痛,同时在围术期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及护理策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胸腰椎骨质疏松患者27例,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56~82岁,平均66岁;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2]为依据。排除胸、腰椎肿瘤、结核、感染等;年龄≥60岁;心肺功能可以耐受射频热凝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全部病例经骨密度测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27例患者均接受了射频热凝治疗。

1.2射频热凝治疗方法[3,4]

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根据患者的疼痛区域在DSa下定位其支配神经所在的椎板外凹切迹。体表定好穿刺点,用前端5mm的8号绝缘射频套管针稍朝内(约5°角)刺入至同侧椎板,注入局麻药0.5mL,轻柔将针向外探插,将针尖沿椎板外侧缘滑过。退针芯放入射频电极,开启神经电刺激(2Hz,1.0V),观察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的肌肉抽搐程度,调节针尖方向并缓慢将针尖向深部推进,当电压降低至0.5~0.7V仍可看见肌肉抽搐时,改用频率为50Hz、电压为0.5~0.7V的神经电刺激,诱发异感的部位与患病部位一致时,表示针尖正确位于脊神经后支旁。此时注射质量浓度为0.069mol/L的利多卡因3mL,患者疼痛立即缓解,证明定位准确。如果异感部位与患病部位不一致,应改作上一节段或下一节段的操作。穿刺成功后予70℃60s射频热凝3个周期,75℃60s射频热凝3个周期,术毕。

1.3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和Schober试验

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5]和Schober试验(嘱患者取直立位,在其背部正中线平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向上垂直距离10cm和向下5cm处各作一标记,然后嘱患者尽量前屈(保持双膝直立位),同时测量两标记间增加的距离,正常时腰椎运动两点之间距离增加至少5cm)并加以记录,以此来判断手术的效果,同时记录副反应(有无神经根损伤、背部局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观察记录的时间点为治疗后2h、1d并随访3个月。

1.4健康教育干预

1.4.1术前健康教育干预①心理干预:该手术是新型的疼痛微创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知识了解较少,对术后的止痛效果持怀疑态度,存在一定的紧张、恐惧感。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射频热凝术较传统疗法的优势,告知患者及家属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大大减少了老年患者由于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优点,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②全面评估术前常规行心肺肝肾功能测定,血常规、凝血,脊柱正侧位片,完善Ct、mRi检查。本组患者半数以上伴有内科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指导患者主动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如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纠正心律失常、吸氧等。③练习手术采用俯卧位,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很少采用此,术前应指导患者俯卧位练习。具体的练习方法为:患者俯卧,双肩、耻骨联合及髂前上棘等处垫软垫,尽可能减少对胸腹部、生殖器官()和的压迫,开始时每次训练20min,循序渐进,增至每次1h以上。④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进行清洁、术区备皮、手术当日清淡饮食、局部麻醉无需禁食水。

1.4.2术后健康教育干预①干预:术后卧硬板床,平卧位4~6h,6h后可翻身,卧床24h后鼓励患者佩戴腰围下床。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注意穿刺点有无红肿及渗出,腰痛较术前有无明显减轻。有无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术后患者常出现腰腿发热感,护士应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经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本组少数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较明显,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予少量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应用后症状缓解。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6h即开始鼓励病人床上深呼吸及开始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肌力的练习。术后24h可以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先在床边站立数分钟,感觉无头晕等不适症状再慢慢行走,初次行走要有人陪伴,还应告诫患者需穿胶底防滑鞋,避免弓背坐立或长时间坐立。④补钙:术前骨密度检查示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此类病人需要终生抗骨质疏松治疗。临床上常用密盖息作为补钙的首选药。为了防止骨质进行性丢失,患者必须根据需要给予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6]。⑤饮食干预:嘱患者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注意适当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若出现腹内胀气等情况,可酌情延迟进食时间至6~8h。⑥出院指导:射频热凝的一大优势就是患者可以早期活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嘱患者出院后休息2周,坚持卧硬板床,继续练习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锻炼3~6个月以上。3个月内在活动时佩带腰围保护,3个月内避免负重、转体动作。康复后可以选择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并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加强腰背肌的练习。术后3个月应用VaS对患者疼痛再次进行评价。术后随访发现止痛效果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时点间进行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和Schober试验的变化情况

见表1。全部患者术后无副反应发生。由表1可知,腰背疼痛VaS评分术后2h、1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Schober试验术后2h、1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调查

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饮食方面等,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疼痛常为胸、腰背部慢性、局限性的剧烈疼痛,大多在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后发生,是一种难治性疼痛[1]。近年来兴起的射频热凝技术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差、创伤大的缺点,其微创、耐受性好,控制疼痛的有效率高[2]。但该手术是经皮脊柱手术,且病人年龄偏大,因此要做围术期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才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基础和保证。护士是保证疼痛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成员,减轻患者疼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进行练习,术前准备,术后通过实施干预、病情观察、功能锻炼指导、补钙、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显示,27例患者腰背疼痛VaS评分术后2h、1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Schober试验术后2h、1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表,从疾病相关知识、术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饮食方面等进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优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总有效率96.3%。与邓珍良等报道[7]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及有效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及护理指导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基础和保证,且明显减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参考文献]

[1]潘琦,王晓霞,金世鑫.骨质疏松症治疗现状:2009[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1):5—7.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

[3]张学学,张达颖,翁泽林,等.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9):992—993.

[4]VanwijkRm,GeurtsJw,wynneHJ,etal.Radiofrequencydenervationoflumbarfacetjointsinthetreatmentofchroniclowbackpain:arandomized,double—blind,shamlesion—controlledtrial[J].ClinJpain,2005,21(2):335—344.

[5]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11(9):483.

[6]钟杰琴,戴惠芬.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5):44—45.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8

1.1对象

选取2011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健康体检的260名诊断为骨质疏松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0~79岁。依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t值≥-10为正常骨量,-25<t值<-10为低骨量,t值≤-25为骨质疏松。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碳酸钙D+双磷酸盐)130人,对照组(碳酸钙D+双磷酸盐)130人,观察时间1年。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600mg(1次/d)、阿仑磷酸盐(70mg/周)连续使用1年。观察组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认知干预;(2)行为干预;(3)不同人群干预;(4)电话随访。

1.2.2指标测定

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血钙、血磷,由美国生产的BeCK一man、CX7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用Ge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L1-4)椎体和右股骨近端骨密度。由同1人检测,每日测量前均进行体模测试保证仪器质量。13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骨密度值的变化与教育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教育前两组共260人,1年期间因干预所用药物不良反应有22人退出调查,其中观察组12人、对照组10人,最终随访人数观察组118人(9077%)、对照组120人(9231%)。

2.2两组骨密度和认知、行为改变比较

两组的L1-4正位骨密度干预教育前观察组为(0778±0145)g/cm2,对照组为(0793±0155)g/cm2;干预教育1年后分别为(0838±0155)和(0823±0185)g/cm2。两组右股骨颈骨密度干预教育前观察组为(0683±0100)g/cm2,对照组为(0708±0124)g/cm2;干预教育1年后分别为(0693±0160)和(0728±0164)g/cm2。两组间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坚持每天喝牛奶或豆浆、有氧运动、防跌倒行为率及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自制表格)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良反应两组人群服用二磷酸盐及碳酸钙D片后部分观察对象有不良反应,其中15人(观察组9人、对照组6人)因服用二磷酸盐后出现发热、流感样症状及骨关节疼痛等退出调查;7人(观察组3人、对照组4人)因服用碳酸钙D片后出现严重的便秘现象而退出调查;两组血钙、血磷,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3讨论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9

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最近,本刊举办多场健康教育讲座,深受读者欢迎。其中,骨与关节疾病防治讲座十分火爆,读者提出了许多问题。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著名骨科专家杨庆铭教授,请他解答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记者:肌肉骨骼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杨教授:主要有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关节病变)、骨质疏松症、脊柱病变、工伤、交通事故引发肌肉骨骼系统创伤和儿童肌肉骨骼病变。

记者:目前,世界范围内骨与关节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杨教授:概括地讲,人类面临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巨大冲击。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4亿/6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疾病,他们生活在跛行、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腰背痛、交通事故创伤、工伤、运动伤害所带来的痛苦之中。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也在1亿左右。被称为“人类致残的头号杀手”的骨关节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中老年人群发病已呈现上升趋势。≥65岁人群中,关节疾病患者占慢性疾病人群数一半以上。全世界每3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2300万~3400万人因车祸致伤。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是医院转诊、职工病残、长期病假最重要的原因。下腰痛是人类最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影响女性健康病因调查显示,骨关节病变排行第四位,男性病例排行第八位。跛行、畸形将继续剥夺儿童正常发育的权利。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病例数已翻一倍,50岁以上妇女,每3人中就有一人因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美国过去5年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从2150亿美金猛增至2540亿美金,增加了18%。

预计未来十年,亚洲、拉丁美洲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将翻倍,发展中国家25%医疗费用将用于创伤相关疾病。骨科学专家根据人口统计学趋势指出,至2020年,估计受关节疾病影响人群将增加50%,全世界将有5亿7千万人受累。鉴于以上严峻事实,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并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000~2010)定为骨、关节疾病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十年,旨在唤起全人类共同重视骨骼与关节疾病对人类健康、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要求将人群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质疏松(op)和骨关节炎(oa)的预期发病率降低25%。

记者:“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杨教授:20世纪90年代,人类对复杂的神经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增加了许多新的了解,对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进了防治的希望。因此,国际上的一些著名专家将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定为“脑的十年”。

1998年4月,受到“脑的十年”中神经科学成就的鼓舞,50多个国际性组织在瑞典城市Lund聚会。与会的有医学临床组织,也有病人组织;有研究单位,也有医学杂志社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骨与关节的疾病占整个伤残病人的1/5,是长期病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饱受其苦。例如关节病痛占65岁以上老年人的1/2,腰背痛则是第二位常见的疾病。因骨骼脆弱导致的骨折剧增,以致50岁以上的女性有40%患有骨质疏松的并发症。估计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在发展中国家,严重的车祸和战争创伤将使25%以上的卫生经费用于与创伤有关的消耗上。对儿童来说,残疾和畸形也将继续剥夺儿童的正常发育和终身幸福。与会代表一致提议,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定为“骨骼与关节健康”的十年。其主要目标是发动大家从事改善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重要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的突破,来改善这方面的诊断与治疗。

“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重点要提高全社会对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视,特别是关节疾病、骨质疏松、脊柱疾病以及创伤的重视。只有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任何一个单独的组织或团体是不可能完成的。骨与关节的十年更会给众多的伤病患者以信心和鼓励,他们将能摆脱疾病的纠缠,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地享受人生。

1998年4月,瑞典Lund大学召开“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首次会议,达成规划、目标与任务,成立由15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行动指导委员会(iSC)。

1999年11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谈话:“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防止和治疗这些疾病。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关节疾病、腰背疼痛、骨质疏松症,以及由于创伤带来的肢体病残对个人、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与经济将是一个巨大冲击。”

2000年1月13日“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在瑞士日内瓦wHo总部正式成立。

2001年8月在巴黎成立一个国家行动网络省略,进行讯息交流,参与网络教育。

2002年9月13日里约热内卢“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国际会议全球宣言号召:为减少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腰部疾患、肌肉骨骼系统创伤发病率剧烈增加而奋斗!

记者:“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杨教授:它是一个独立、全球性、非官方、非赢利性组织,设有15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行动指导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典Lund大学。现任主席为Lund大学矫形外科主任prof.LarsLidgren。

至今正式签署参加“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行动规划的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43个政府、750个以上团体。双月传播与交流(网络交流)一次相关电讯资料。每年一次“网络协调员会议”。每年举行“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行动周”,宣传、普及骨与关节疾病防治知识。

记者:围绕“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的宣传,还有哪些骨与关节疾病防治的科普教育宣传日?

杨教授:每年的10月12日为“世界关节炎日”;10月16日为“世界脊柱日”;10月17日为“世界创伤日”;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症日”。

记者:为响应“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的健康宣传年,我国有哪些行动?

杨教授:2001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地区举行相关活动。上海电台、电视台、媒体简报医疗咨询;北京50家部级媒体参加新闻会;广州、天津等地召开各种座谈会,并为广大骨关节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

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10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参加“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组织,并将时间定为2002~2012年。这将骨与关节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骨与关节疾病能否预防?

杨教授:预防骨与关节疾病,平时要注意防止外伤,也要保持科学合理的姿势,如不要长期低头,颈项长期的非生理位容易引起颈椎间盘的慢性劳损而诱发颈椎病。平时注意保证钙的摄入,每天要保证摄入800~1000毫克的元素钙,同时要适量增加活性维生素D3,保证元素钙的吸收,以预防骨质疏松......要坚持体育锻炼,适度户外活动,劳逸结合。像预防其他疾病一样,骨与关节的疾病也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努力学习医学科普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无病防病,有病早治,就能健康地享受人生!

记者:目前,治疗骨关节病有哪些方法?

杨教授:大体上说,骨关节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理疗康复等治疗。从药物治疗看,既有中医,又有西医;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既有全身用药,又有局部注射用药。

目前,最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

近年来又有更新的药物问世,如西乐葆、万络;单纯止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曲马多;肌肉松弛剂有乙哌立松(妙纳);激素类有倍他米松(得宝松);外用药中有双氯芬酸(扶他林)乳剂、依托芬那脂(优迈霜);局部注射用药有透明质酸钠等。中成药更是名目繁多。根据中医辨证、辨病,有多种方剂、成药可使用,绝大多数病人经上述治疗,症状都能得到缓解,如有条件可结合理疗康复,疗效更好。

但毕竟有部分病人病情较严重,一般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对这类病人应该采取手术治疗,如施行关节置换手术,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外,在整个骨关节病治疗过程中,自我保护、自我保养也十分重要。症状发作期应制动休息,甚至需要牵引、固定。症状缓解期的日常起居生活要劳逸结合。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骨质疏松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