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十篇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十篇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36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1

一、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必备要件

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是否采取课堂教学方式,目前争议较多。不少人对谈论课堂教学有忌讳,似乎与远程开放教育本质相悖,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课堂教学是所有学校教育的必备要件之一,也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作为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自然也不能排斥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而且在此基础之上,电大自1979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开创利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为己任,充分发挥了电大费省效宏的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电大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虽然对传统课堂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从根本上来看,却几乎都是教室搬家、黑板移位,并没有突破传统课堂的框架,而这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电大远程教育的需要。一方面,电大开展远程教育并非不要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也绝非完全由学生自学。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和特点,改变它的形式和职能已势在必行。如何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研究远程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什么特色,做好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工作,使之成为帮助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有力辅件。

二、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区别

第一,实施教学的场所扩大和延伸了。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电教设施,教学服务功能得到了扩展。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那种面对面的双向交互式“教”与“学”的教学形式正逐渐为学员观看课程录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上互联网查阅教学资源和信息、网上答疑讨论等远程单向和远程双向的教学形式所替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大大延伸:学生可以在他觉得适合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如在家里使用课程音像教材、上网学习或讨论等。教师实施教学的场所和方式也不像原先那样单一、固定和规范,除了教室、实验室,还可以是在家里、办公室里或学生家中;除了讲台上的宣讲,还可以采取家访教学、参与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或远程答疑等教学方式。

第二,教学中的主、客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是主体化行为,“学”是客体化行为。教学质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学问的深浅、治学态度、语言表达和组织教学的行为能力等主体性因素,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一的,课堂教学的中心课题是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在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强调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教师的讲授向能动式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转化,学习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课堂教学的中心课题转化为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学”,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第三,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具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使用统一的文字教材和或有或无的音像教材,而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网上教学辅导信息、Cai课件和广播电视大学直播课堂等多种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综合使用,信息载体也已不再是单一的纸张和黑板,各种电教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和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手段。

第四,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开放教育各专业原则上要求不组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家庭、个人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拟订学习计划,选择自己每学期学习的课程以及学习方式。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职能似乎削弱了,服务职能则大大加强了,同时要求他们提供的服务应满足“耐心、细致、周到、热情”的原则。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尤其是面授辅导课的课堂教学在远程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正在发生着改变。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仍沿用传统的面授辅导进行教学就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显得落后,不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而且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广大学生学习需要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满足。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和特点,改变它的形式和职能,强化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电视录像课、网上直播课要充分发挥其精品性、可随时重复观看的方便性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面授辅导课必须针对课程中的疑、难、重点进行辅导,而非系统的课程讲授,真正起到它辅导、答疑、助学的教学辅助作用。这应该是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

三、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思路设计

要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模式,还必须创新辅导课教学思路,也就是实现备课教案设计以导学为中心,这是远程开放教育辅导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处理好两方面,其一是教师备课,必须了解相关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剖析各种信息,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课堂教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备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师要重在整体把握,不能讲一堂备一堂课,只见木不见林。其二是事先布置学生网上或文字教材自学,课前了解学生,掌握一般状况,据此写好教案。这个教案也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教案,不能只见教材不见学生,而且要做成投影等电子教学形式。具体表现在面授内容方面再不能面面俱到,讲授方式方面再不能循序渐进,必须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展开。我们把这两方面工作称为辅导课教学思路设计。

(一)整体把握辅导课程

为了保证实现辅导课教学思路的两方面转变,必须从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课程特点三方面出发,整体把握辅导的课程。以《行政领导学》面授辅导课为例,我们综合各种媒体教材,认为领导学的发展在世界史上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中国研究领导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资料。《行政领导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课程以国外研究领导学体系为依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宏观性、理论性、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处于专业基础课地位。开设这门课是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学好这门课对于拓宽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课程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把握,就为建立远程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的备课教案打下基础。根据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作用,面授辅导教学必须让学员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特点又要求辅导教学要把领导学原理和在实际中的具体实质结合起来,设计出新教案。

(二)做好面授辅导教案设计

从一般意义上讲,新教案与传统教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面授辅导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以导学为中心,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具体讲,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1.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教案首先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社会环境和教材对学习的影响。当前,我国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世界的瞩目,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当今的环境、有关政策和知识,这就要系统掌握领导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课程的基本概念多,有些内容还很抽象,加之研究对象的宏观性,使有的基层学员感到课程很难把握,还有的学员误认为这门课是政府官员和宏观管理人员必备的,误认为对微观为主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应用不大,影响学习积极性。任何宏观现象都是由微观现象组成的,教案设计要善于把宏观现象与微观实际相结合,联系当地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状况、企事业单位政治经济和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讲解领导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既要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宏观领导学概念,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把握难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建立教案必须分析课程难点。领导学研究的对象,是解决领导体制、领导权力、领导文化、领导战略、领导结构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领导体制的改革、领导权力的制约相对难讲,这就是这门课程学习的难点。设计教案除了要事先知道难在哪儿,而且要有解难的思路。解决上述难点的最有效方法是把领导学理论辅导贯穿始终。第一章,着重讲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讲领导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是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讲权力腐败与制约,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重点讲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第四章和第五章以领导环境和个体素质为线索,讲解领导素质的测评,第六章是领导关系,讲解领导关系的运动形态,第七章是领导战略与决策,讲解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第八章是领导选才与用人。讲解领导用人的理论基础,第九章是领导思维与创新,讲解领导思维的实践,第十章是领导艺术与方法,讲解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第十一章是领导效能与发展,讲解领导效能测评,第十二章是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讲解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这样每章辅导就要考虑知识体系,不能只见木不见林,通过领导学的基本理论辅导让学生对领导学形成一个框架体系。

3.掌握重点,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了解重点,是新教案的重中之重。这门课的重点在于掌握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别是在突发事件中能正确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领导学理论的复杂性,在现实中难以套用,学生在讨论中常常感到不知如何下手。新教案不但要指导学生了解重点,而且要指导学生采取“前后联系学”“突出重点相互兼顾学”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前后各章联系起来学。二是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来学。指导学生把实践结合作为重中之重,多花些时间,兼顾它的涵义并和现实中发生的政治经济事件联系起来学,就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解释疑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因为面授辅导课不是按部就班的系统面授,不能随时发现学生疑惑,这就要根据面授辅导课程的特点,设计教案时事先考虑疑点。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基本理论概念多,而且大多概念是西方引入的,和我国传统习惯理解有相当差距,这就容易产生疑点。分析教材,以下几方面疑点要重点给学生解释清楚,一是领导学的概念,为什么要研究领导学。二是领导体制的概念,为什么世界各国采用的体制不同。三是领导关系概念,它和习惯意义上的关系的区别。四是领导个体素质的相关概念,为什么国内外对领导个体素质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等等。对这些疑点,在教案设计中都要涉及,要有让学生挑刺的胸怀,鼓励学生提问,还要有帮助在职学生解决工作实践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准备,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小组讨论,指导有条件的学生阅读一些与领导学有关的书籍,联系当前改革的进程在相关习题中给学生以明确规范的解答。四、面授辅导课教学改革尝试的经验体会

(一)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完成向“导学”角色的转换并实现重心转移,是十分艰难的。要使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二)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技能基础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其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创设虚拟学习环境以整合教与学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作业,任意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并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进行网上教学。为此,必须树立“不能掌握和使用现代远程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就不是称职和合格的电大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的培训。

(三)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扮演好其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大爆炸要求人们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由于知识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即知识的时效性和无限增殖性,使人们一方面要面对快速增长的新知识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求教师要不断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学生是一大批学习能力不齐、文化基础相异、思维方式有别的学生,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除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外,更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也就是要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着眼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以及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改革实践,潜心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四)远程开放教育《行政领导学》辅导课教学改革尝试

主要可以概括为:“一个注重、二个配合、三三结合、四个协调”“一个注重”就是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我们努力转变“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四种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掌握教学基本要求;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面授辅导教学的主要依据;指导书和相关电子教案作为学习的辅读物,明确要求学生先学教材后看指导书。另一方面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制作相关电子课件,采用投影讲课,课件与讲授在辅导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使用。通过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二个配合”就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辅导讲授双方互相配合。我们积极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堂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先要自主预习教材、观看录像、上网浏览后进行面授辅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实施互动式教学。比如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的讲解中,通过现实中的腐败案例进行命题讨论。通过互动方式,既能检阅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又可适时调整教案内容,适度决定辅导的侧重点,提高双方的配合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课兴趣、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三三结合”就是采用“三个要点、三个环节、三个帮助”相结合的辅导课堂教学方式。三三得九,把单项的方法结合运用,力争取得最大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三个要点”,指疑、难、重点,面授辅导改变了按部就班的全面讲授,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重点进行专题辅导。首先根据前述教学思路设计,确定每堂辅导课要解决的疑、难、重点。比如第二章权力腐败与制约是重点。确定了三要点后,就要精益求精,把它辅导好,决不能“半桶水哐啷”。为此,必要时把“三个要点”的辅导视野拓宽到教材以外。

“三个环节”,概念理解———知识掌握———现实分析。因为不管从全书整体结构看,还是每一章的内容看,都体现概念—知识掌握—现实分析的逻辑关系,抓住这一特点联系起来辅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概念就是让学生搞懂领导学的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就是将基本原理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既为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应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现实分析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既是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前两个步骤的升华。可见,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基础在于掌握概念,辅导必须重视概念的解释,要求学员对重要概念不仅要背要记,而且要理解。

“三个帮助”,为了保证学生能理解接受“三个要点”,取得比一般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教师辅导教学中还要做好“三个帮助”。一是结合教案设计,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启发学习思路,让学生有备而来听辅导;二是帮助学生提高利用多种媒体的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本领,让学生适应新的辅导方式;三是帮助学生开展交互式学习,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建立起自我完善的机制。同时,辅导老师在“三个帮助”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促进了自身辅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个协调”就是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工学矛盾;协调课堂教学与形成性作业和学生小组活动的关系,只有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面授辅导课教学才能顺利持久地进行,真正起到它应有的辅导、答疑、助学的作用,促进形成开放、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辅导教学师生关系的协调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决不能因为没有济济一堂的学员而降低讲授水平,要为每一个学员着想,为学员的每一方面着想,这样“济济一堂”的局面才有意义,为了“济济一堂”而管卡压,只会适得其反。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2

关键字:课外辅导;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矫正性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3-01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面对身心发展存有差异的几十名学生,任何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都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而课外辅导则是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辅导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他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辅导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家都似乎普遍认为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课外辅导的质量如何,真正取决于课外辅导学校的管理,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外辅导学校的团队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课外辅导学校的根本任务

课外辅导学校不光要配备各科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咨询师和学习管理师,团队合作采取量身定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并促进素质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最终达到课外辅导的目的。学大教育的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如下的诸多特色: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实践中承认个体差异,考虑学生不同需求。通过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热爱学习的态度。

创造并丰富教学情境,捕捉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期性的练习和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并通过陪读服务,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了解全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注重学科知识的创新,注重学科联系以及在本地的应用。通过了解学生既往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学生制订专门的教案和计划,传授学科知识、解题技巧、考试经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大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岩床计划”,通过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将品学兼优的师范毕业生通过培训和实践输送到学大教育的各地学习中心,学大教育的师资力量将得到系统和持续的提升。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素质和实际教学辅导经验,努力拓展技能范围,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判断能力,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发现、新思想和新理论。并通过学管师的沟通,创造性地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

1.教育咨询师。对课外辅导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诊断,检测学生的学习类型、学习目标、记忆方法、学习心略、时间管理、应试技能、学习潜能等多项学习的内在因素,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认识学习、认识教育,成为合格的“学习教练”,并为家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学习咨询。

2.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必须经历严格的筛选流程:笔试、面试、试讲、培训结业考评等,还要有细致的培训发展计划:诊断、教学和沟通等,使之具备良好的辅导能力。

3.学习管理师。学习管理师负责对孩子教学进度的追踪及了解,随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负责对所匹配教员工作的协调,负责学生管理;学生档案的建立与保管,学生学习过程的协调、跟踪与家长保持沟通。

二、课外辅导学校的制度和工作

1.加强课外辅导管理,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收到实效

(1)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档案。课外辅导工作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如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智力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通过了解,建立辅导对象档案。这样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出实效。

(2)制定辅导计划。在课外辅导中要做到有计划,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育咨询师、班主任(学习管理师)、学科教师,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组成团队,为学生实施课外辅导辅导。只有有计划地进行辅导,才能使辅导不流于形式,而是能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效。

(3)制定课外辅导目标管理细则。要求课外辅导教师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个辅导对象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辅导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由专人检查。责任目标要求面向学生,学生合格率达到一定比例,学困生转化率达一定比例等。

2.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课外辅导学校面对的是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要开发他们的智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1)发展性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一般性辅导;实施各项辅导活动,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辅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协助学生适应团体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运用信息的能力。

(2)介入性辅导:针对适应困难或行为偏差学生进行学科专业辅导;协助学困生转换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辅导;提供行为偏差或适应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

(3)矫治性辅导:对行为偏差或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配合社会资源与相关医疗机构,实施相关辅导。

总之,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质,广泛运用测验、观察、调查、谘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作为学生辅导的基础,同时依课程教学、社团活动、个别谈话、团体辅导、测验实施、个别谈话、个案研讨、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辅导学生的目的。这也是课外辅导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树立教学思想和教学意识,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为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要齐全。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之规定,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等课外,你所兼任的科目:音乐、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包括书法课程)、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语文老师负责)环境教育(科学老师负责)、安全教育(品社老师负责),校本课程(6321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方案)。

计划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计划(课程纲要),计划必须有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表)等环节。

除学科教学计划外,还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培优辅差工作计划、“6321”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与方案(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作方案)、小组合作教学计划与方案等

二、备课要规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程标准,备学情,备教材,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检测等等。备课形式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规范撰写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备课要求: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教学设计要做好圈、点、勾、画、批、注等,认真、规范地做好教案与设计的使用。

三、上课要扎实。

教师上课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扎实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对学生“六会”(会听课、会表达、会阅读、会写字、会写作、会运算)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教学一体化。课后要加强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打造实战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四、作业要适量。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五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做好监督。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评价要用等级与星级相结合,要有鼓励性评语,禁止出现分数评价。禁止教师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五、指导要科学。

指导包括课下辅导和课外指导。

课下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对部分边缘生、后进生进行学科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树立迎难而上、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培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争着学、比着学”的学习劲头。辅“差”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各学科都要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辅导活动,培养本学科的专长学生,让我校各科教学全面开花。

课外指导就是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在家学习收获满满,真正让课外学习成为学生的“加油站”、“补给站”。

六、检测要及时。

检测包括书面检测、口头检测、动手检测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4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全员覆盖

1.修订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规范

学校修订了学生培养方案,2009年以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必选课,规定30学时,2学分。同时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幸福心理学”“成功心理学”“情绪管理”“家庭与自我成长”等5门选修课,形成了完整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体系,实现了在校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全覆盖。

2.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

2008年以来,学校组建以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为补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团队,坚持每周集体备课1次,每次3小时,共计一百余次。集体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环节的方案,形成了一套完备统一的课程实施方案。通过集体备课,使兼职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内容相对统一,教学方法契合主题,教学水平整体均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兼职教师主动运用团体活动、视频放映、小组讨论、心理测评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学习、成长。心理素质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选课踊跃,课堂参与程度高,教学质量满意度高。近年来,学生网上评教平均分均高于全校课程平均分,名列学校所有课程前茅,且逐年上升。

3.拓展教育形式,校园氛围浓郁

以心理文化节为载体,举办多彩心理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以“我爱我,微笑”“我爱・爱我・成长”“亲近你我,给力幸福”等为主题举办“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学校举办了心理咨询中心开放日、团体辅导、心理班会、征文大赛、专题讲座、现场咨询、心理晚会、心理情景剧、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了“把爱传递‘画笔绘我心’”“与青春有关的……”主题摄影展、“幸福心语书签设计大赛”“心理健康、共同关爱,首都大学生关爱进社区”等特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教育服务活动。学校目前心理类社团有:心理协会、心理委员联盟、“心理热线”团队。2003年成立的心理协会,已成为学校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学生社团组织之一,现有在编会员191人。该协会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成长训练营、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活动。2009年组建的心理委员联盟,现有422名成员,其中骨干成员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和二级学院开展对心理委员的培训、组织、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在心理信息反馈、心理危机应对与处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心理教育刊物为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发挥编辑出版、艺术设计和印刷包装等专业优势,成立了《心知》杂志社,负责《心语阳光》报纸和《心知》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目前,《心语阳光》报纸已编辑出版25期,每期发行1,000份,共发放2.5万份;《心知》杂志发行5期,每期印制1,000册,共发行5,000册,心理教育刊物已成为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和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动态的重要媒介,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效果明显。

构建咨询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完善个体咨询机制,咨询服务质量提升

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咨询时间。学校在主校区和康庄校区同时提供个体咨询,每周提供30小时的咨询,全年共计900小时。近年来,心理咨询中心共接待来访者525人次,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规范程度。学校制定了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制度、个体咨询服务办法、转介和跟踪制度、咨询督导办法以及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预案等;规范了心理咨询档案,做到了格式统一、内容保密、记录详实,保障了个体咨询科学、有序开展。

2.丰富团体辅导主题,满足不同群体需要

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发展性需要,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近三年来,各类团体辅导活动总计百余次,包含辅导员参与的“心理咨询技能团体辅导”,人际困难学生参与的“亚隆模式人际团体辅导”,毕业生参与的“求职团体辅导”,以及针对心理委员骨干、心理热线接线员、心理协会骨干的系列团体辅导,受益学生人数达3,579人次,年平均人数为1,193人次,覆盖率为21.40%,促进了学生成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构建危机工作体系,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1.建立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体系,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运行

学校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预案》,成立了两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领导小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处、保卫处、宣传部、计财处、教务处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二级学院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全体教师任成员。两级小组具体落实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并指导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建立了学生个体、宿舍、班级、二级学院、学校五级预防体系,建立了从宿舍长、学生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到心理咨询中心、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与大兴精神病医院的合作共建机制,实现了咨询、诊断与转介的无缝对接。

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效果有效提升

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筛查出的重点学生进行约谈、跟踪;依据《开展全校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月排查工作,并将排查出的重点学生分类,做到分层关注和约谈。

建立心理危机报告制度。通过心理委员、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生工作处(部)人员搭建了立体化、全方位、网络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即时上报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心理异常情况或动态,快速、高效介入,及时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对上报的存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进行评估。不确定或难以评估的个案,邀请大兴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生或转介至校外专科医院进行评估。近3年来,各学院上报了175例危机个案,经过评估,按照个案情况不同分为四个类别进行处理:非心理问题个案,建议二级学院按常规工作处理;因具体事件引发的心理波动,建议二级学院进行深度辅导;心理问题,安排心理咨询;精神疾病,联合大兴精神病医院医生进行干预。近年来,安排心理咨询的有35名,联合大兴精神病医院干预的有6名。

3.分层次开展全员培训,心理危机知识和应对技能增强

近年来,为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员组织心理系列培训3次,涉及常见精神与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基本技能等内容;为心理委员提供课程式培训3届,培养了317名心理委员;基本做到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人人了解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相关知识,人人树立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意识,人人初步掌握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技能。

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完善心理保障体系

1.配强队伍,加强培养,打造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自2009年以来,学校配备了2名具有心理专业学历的专职人员,专职人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序列。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只需完成相同级别教师的20%即可,80%的工作量由日常咨询、团体辅导、指导社团等来抵消。同时,吸纳校内外资源,聘请兼职个体咨询师9名。其中,专职教师均具有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兼职咨询师中有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专兼职咨询师数量和结构科学合理。

学校除支持专兼职人员参加北京市教工委和社会机构组织的心理培训、督导、课题研究外,还邀请校外专家同行来校为专兼职人员提供涉及精神障碍的识别、危机干预、释梦、沙盘治疗、叙事治疗、催眠治疗、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绘画治疗、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督导。近3年来,参加培训120余人次,参加督导30余人次,主持和参与校级以上课题12项,主持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教程》。

2.加大投资,改善条件,建设了高水准的教育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2003年,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成立了心理教研室;2009年,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整合了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教研室,建立了集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预防与干预于一体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建设,学校投入60余万元,建设了个体咨询室、团体室、沙盘治疗室、音乐治疗室、宣泄室、督导室、教研室、办公室、接待室等11个工作室,安装了音乐治疗、沙盘治疗及宣泄治疗等专业设备。而且在学生公寓和分校区分别建设了个体咨询室。到目前为止,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共有15间工作室,总面积达到285平方米,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注重在实践中创新,形成两大工作特色

1.实施心理委员课程化培训,提供发展空间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委员的协助作用,以“培养心理委员,提供发展空间”为理念,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委员培养工作。制定了心理委员制度实施方案,规范选拔、培训、考核、评优各环节;近3年来,为5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24学时的课程培训,心理委员得到了系统的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心理信息收集与反馈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心理委员联盟,实现了心理委员的自我管理,协助周报告工作的管理,推进了组织建设;开展心理班会示范培训和评优,推进了班级心理建设;成立心理委员成长小组,促进了个人成长。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活跃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第一线的心理委员,而且为其中有个人成长需要的心理委员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2.推行专业教师周集体备课,打造专业团队

分主题说课,集体研讨教学课件。心理课程教学团队每周按照教学顺序集体备课,每次由主讲人以“说课”形式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说课”完毕后,集体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的方案选择。在讨论过程中,强调把“自己”放进去,强调体验、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理性探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某一部分或整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活动方案的选择是否契合主题,在课堂上组织团体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讨论完毕后,主讲人要根据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教学课件。

分主题交流,集体学习他校经验。随着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教学团队越来越感到对某些主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困惑,希望找到新的思路来打破固有的思维。根据团队意见和感受,针对家庭、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和性心理等主题,先后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梁凌寒、北京交通大学牛勇、北京林紫心理咨询公司的詹妮和丁力进行教学交流和专题教学。通过交流和培训开拓了思路,学习了成熟经验,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分主题培训,集体提升专业素养。在基本解决教学内容困惑的基础上,针对心理课程教学中重要主题涉及的心理理论,特别是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交往、家庭等主题,学校邀请心理学学科教师来做系列专题讲座,如2012年先后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朝莹博士对上述主题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进行梳理,重点讲解教学中主要涉及的相关理论和主要概念。通过专题培训,提升了专兼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专兼职教师的心理专业素养。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5

关键词:药理学案例教学法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26-02

案例教学法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研究型教学模式[1]。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上,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药理学是中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药理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实施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教师进行了药理学案例教学的改革尝试[2~3]。但多局限于小班教学,原因是小班人数少,便于进行学生分组讨论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班型多为2~3班,学生人数多,药理学理论课时少,不利于在课堂上采用教学互动及分组讨论。而且这种大班教学的状态短期难以改观。因此,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大班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于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开展了探索研究。现总结如下。

1教学对象

选取我院10中西医1~3班为试验班(大班教学)。

2实施方法

2.1案例的选择和搜集

我们紧紧围绕药理学教学大纲寻找典型案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相关内容,我们对许多案例增加了临床背景材料,重点介绍案例中所选药物的机理及临床应用的概况。为了强调同一药物在不同章节的应用特点,我们对每章的案例选择均有其侧重。比如,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的案例与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案例就各有其侧重。此外还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案例:如在授课初期,选择与本知识点有关的简单案例,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药理学知识后,选择较复杂案例。经过3个月的案例收集,最终形成《药理学案例教学辅导材料》一书。书中附有习题,帮助同学加强练习。该书于药理学开课前发到每位学生手中,便于学生预习。

2.2课堂教学

课前我们按照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尽可能将本章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设计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和临床录像、powerpoint等资料的范围,时间和步骤。授课时要详细讲授每一课的重点及难点,按照课前设计,适当穿插案例、录像等资料,使这些资料很好地为本章重点内容服务。穿插案例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能对本章重点留下深刻的影响。

2.3课后讨论和习题作业

每堂课结束前,我们给同学布置课后讨论和作业,要求同学按照学习小组讨论和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先集中起来,我们多在课间,晚自习或实验间隙解答。此外我们举办3次药理学案例讨论会,讨论重点章节的病例,最后由教师讲评。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

3.1大班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点

(1)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大班案例教学法将病例带入课堂,借病例引出的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对本章重点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本章的重点药物,有些影像资料常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对后续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2)将小组讨论放在课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尽管我院大三学生具备了学习药理学的前期知识,但知识面相对狭窄,对药理学教材内容把握度低,如果一味追求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容易流于形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面对药理学课时少、班容量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课堂时间加大正面授课力度,利用课后时间加大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纠正,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将讨论的结论及难点通过短信或e-mail等方式告知老师,我们会将问题整理后利用业余时间回答。通过加大辅导力度帮助同学消化吸收课堂和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课后小组讨论,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大家畅所欲言,有了思想的碰撞,极大地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前案例筛选,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案例,还要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并给学生预设思维空间,让学生课后有思考、探索和争论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增加与临床的接触,扩大知识面。其次,教师也是课后学生案例讨论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分析的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因此,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传统药理学课堂教学的时空范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有相关临床知识。通过药理学病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4药理学大班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和建议

4.1课前案例准备及备课工作量加大

课前要求教师充分把握课堂中使用的案例和录象资料,对于教师自己也不清楚的问题要在课前及时解决。对涉及到的背景材料也要完全吃透,因此,教师的课前备课任务难度加大。每位准备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学校也要对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文字及录象资料给予积极的支持。

4.2课堂教学的难度加大

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案例和临床录像等资料,使理论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占用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甚至可能削弱学生对重点药物的把握。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把握好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案例有效地为药理学教学服务。

4.3课后辅导的工作量加大

课后辅导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目前,科研和教学是高校药理学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全身心投入药理学教学必将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是高校教师始终要面对的难题。学校在这方面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起码应在案例教学开展期间适当减少科研工作量,同时,对课后辅导也要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偿,使得教学辅导工作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5结论

大班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使理论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组讨论放在课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后习题作业和集中辅导的方法不受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大班案例教学法是药理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Haroldw.webb,GrandonGill,Garypoe.teachingwiththeCasemethodonline:pureVersushybridapproaches[J].DecisionSciencesJournalofinnovativeeducation,2005,3(2):223-250.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健康的心理会使学习学生更加快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更加高尚,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加提高。为使广大中小学生达到以上目的,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各中小学纷纷设立机构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咨询室,并学习如何运用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去理解个案,洞察在心理咨询和上课中的正确反应,增进教师与学生的自我沟通力,促进自我成长,实现快乐、成功发展的人生。在学生心理问题援助,校园危机防范上均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健康的心理与和谐学堂”,也就是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使其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校德育工作有载体,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加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要开设心理培育课程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阶段的心理健康课可以说开设的不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形势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就需要从学生心理的培育上下功夫,从小开始就让他们(她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环境,健康的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等。从教材的内容,环境的选择等方面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心理辅导,特别要重视生活和学习辅导,通过辅导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辅导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3、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4、学生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及学科学习困难诊断与辅导。分别从考试焦虑、上课强迫分心、学困生转化、潜意识厌学行为、潜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从幼小的心灵开始培育,关注成长,达到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

二、学校心理教育要融入课堂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依赖于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唯一的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教案为学案,内容、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学到真正成长本领。特别要注重学科渗透在学科中关注学生的成功心理因素,注意学生的成功智力心理、成功情感心理、成功意志心理与成功潜意识心理的平衡的有机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教育要建立详实的心理档案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充分的、耐心的、细致的、全面的了解学生,就必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和个人成长过程等方面建立详细的档案。在教学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掌握基本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显

示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普遍性。

四、学校心理教育要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室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地方,是学生心理宣泄的地方。在咨询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学生可以坦诚的公开心底的秘密,放下心理负担,舒坦心胸环境,开放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咨询学生可以倾吐和宣泄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也必然使学生的认识观、理想观发生根本的变化。

五、利用各种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功能

各类活动是彰显学生学识、本领的活动,对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可能发挥的好一些,成绩也理想一些,所以要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的认识活动,尝试打击与失学,最终运用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

六、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心理调适工作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7

素质全面发展,健康积极开拓。

马丽1965年生人,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实验中学教师。198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

2001年获得教育学高级讲师职称,2003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4年参与编写了全国幼师教材――《学前心理学》,2005年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2006年承担了宁夏地方课程《成长教育》的编写工作。

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学心理教育的深化与研究”子课题的研究,该课题已被评为国家优秀课题。目前,正负责宁夏回族自治区立项课题“银川市直属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2007年又参与部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马丽积极投入到教改中,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心理咨询个案材料,并将15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报纸上。在“八五”到“十五”宁夏中小学校长培训中,马丽一直承担校长培训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蕊1962年生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会员,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实验研究会常务理事,郑州市高考心理讲师团主要成员。

创建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辅导室,并在河南省中学中率先引进并使用中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将心理健康课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教学中,在起始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在毕业年级的团体辅导中成绩突出。

先后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执教、辅导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多次获得省、市级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参与编写的校本课程《国旗下的演讲》获省级优秀奖;参加国家“十五”规划“学生学习素质构成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在学习方式转变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素质的研究》获得二等奖;《认知疗法在考试焦虑中的应用》、《初一新生学习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论文分别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王国香1969年生人,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校心理教研组长,青岛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组长,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和职业培训师。2006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积极带动同行和心理兼职教师钻研业务,多次承担学校和青岛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设省级公开课《我的未来不是梦》一节,市级公开课《帮助学生考出最好的自己》一节,市级优质课比赛中《生涯规划》获市一等奖。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原理,持续开设班主任心理沙龙,在2007年5月的“青岛市心理辅导工作现场会”上,向全市中小学推广。

参与设计、实施省级教科研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一个。公开13篇,其中《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和《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均获省一等奖,《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在部级核心刊物《心理发展与教育》上发表,作为国内开创性研究成果,被多项相关研究引用。主编教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生命教育》、《牵手心灵》等书的编委。

王俊梅1974年生人,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兼任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

近年来,主编及编著《告诉你想知道的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五十余部,发表文章《构建学校心理辅导互联网络的探讨》、《和孩子“谈情说爱”》、《构建学习型教师团体的策略》等四十余篇,参与并主持省、市、校级课题多项。在教学上,授《友谊的真谛》、《打开朦胧的心结》、《奇妙的心理暗示》等课,多次获省、市级一等奖。在咨询方面,曾辅导过的学生达几百人次,尤其在考试焦虑方面成效显著。业余时多次做客大连电台、电视台《教育百分百》、《我爱健康》等节目。

在教学方面,经历了力求总结出统一的教学模式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认识过程。其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学生活动、愉快热身;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开展讨论、寻找答案;教师总结、深化主题;心育活动,反馈强化。

王海霞1978年生人,山东省青岛市育才中学心理辅导教师。青岛市教育局教研室心理中心初中组组长,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学生心理》特邀心理辅导教师,全国心理“辅导之星”。

王海霞擅长班级心理辅导、团队培训。2004年《支起心中的杠杆》获青岛市优质课第一名,2006年《做情绪的主人》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心海导航》校本课程四册;副主编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下册;参编山东省生命教育教材《生命科学》。论文《用双手撑起一片天》获全国一等奖;《团体辅导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良好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管理情绪享受人生》等八篇获省级一等奖。参与“对初中新课程、新教材试验的探索与实践”市级重大课题研究,负责“初中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

坚信“带来阳光、照亮他人生命的人,自己也会沐浴在阳光下”,王海霞热爱学生,热爱心理咨询事业,一直不懈努力给学生带来阳光,享受心灵上的共同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海霞致力于营造平等和谐、接纳鼓励、引导启发、体验感悟、尊重个性、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助人自助的心理氛围。

田红芳1976年生人,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开元小学副校长。

在课题方面,以邯山区总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龙头,带领各学校确定子课题,从学生心理品质、学习、生活各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使全区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课题的带动下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

她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家庭教育三方面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及时恰当的评价和平等和谐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是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于是提出了“实行柔性管理,经营健康班级”,倡导将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引用到班级管理中来,尊重学生个体需要,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营造愉悦、平等、宽松、无压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性情自然流露、人格健康发展。

田红芳先后有13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她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要想使自己耕耘的土地上“多收三五斗”,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汗水。她先后获得邯郸市优秀教师、邯郸市新长征突击手、邯郸市优秀教研员、邯郸市优秀团务工作者、邯山区十佳教师、邯山区百名标兵、邯山区三八红旗手、邯山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邯郸市五四青年奖章、邯山区三等功两次。

刘春柳1974年生人,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重庆教育学院优秀函授教师。2007年兼任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及三峡片区负责人。

撰写论文数十万字,并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主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漫谈新教师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学校心理辅导与技术》等十多个专题讲座,用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设计《走进花季――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历经风雨见彩虹》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并深入部级贫困山区大巴山腹地的中小学亲自为教学一线教师上观摩课,指导的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多次获得重庆市级一、二、三等奖。承担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主研工作,负责指导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的17个子课题。独立撰写的论文《打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品牌,创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山乡特色》在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上主题发言。科研成果《论教师价值观的改变》获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春柳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为女流,当巾帼不让须眉,求索之路,生无所息。

刘葱1974年生人,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教师,初三年级组组长,学校心理咨询师。南昌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江西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

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工作,担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上,被聘为南昌市中小学教学指导中心组成员,江西省“送教下乡”优秀教师。经常承担省、市级示范观摩课教学和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在工作中,连续多次获得“优秀年级组长”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固定时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来访,为学生排解在学习、与人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扰。开设心理信箱“飞扬信箱”,并长期在“课程导报”上刊登,为学生提供了袒露内心、宣泄烦恼的机会。在本校及其他学校举办多种心理讲座,有面向学生的、有面向老师的、有面向家长的。针对学生的有如何排解考试焦虑、如何培养学习兴趣等,针对老师的有面对职业倦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针对家长的有做孩子的朋友、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等。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等。此外,撰写心理论文二十余篇,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或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

孙秀莉1976年生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教育硕士。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黑龙江省心理学会会员,哈尔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曾经师从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专门学习团体心理咨询。

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项目“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实验”,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子课题。撰写的科研论文《关注心灵施暴》、《首先你是健康的――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等文章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在《哈尔滨教育》、《教书育人》、《青年教师》等杂志发表。编写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语之约》现已公开发行。

在实践中能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实践了不少有意义的团体心理辅导。现在学生的团体心理训练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的心育品牌,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独具特色的“心灵小天使”(心理课代表)一直在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成长记录册”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搭建了一个特别的平台。工作七年来,不断成长和进步,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孙雪玉1963年生人,天津市复兴中学心理教师。

擅长人际沟通与交往、学习潜能的开发、情绪情感的提升、时间管理和生涯规划等发展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有大量成功的心理咨询辅导案例,在心理教学和咨询辅导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2007年担任天津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学困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培养的调查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课题研究。自2006年起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节期间独立筹备、策划、组织大型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及校园心理剧的展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孙雪玉多次荣获全国及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成果有:2006年《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辅导对策》和《一个高三厌学问题的咨询辅导》,获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2007年《强迫心理倾向心理咨询辅导个案》获天津市“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一等奖;2007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困生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实践与分析》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年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论文、刊物、课件共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九个。

吴琼1969年生人,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探索出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开设心理辅导课、定期心理讲座、开展咨询活动、融入集体建设、课题研究理论提升、渗透各学科教学等,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

在课题研究方面,参与教育部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家庭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2004~2007),研究成果获一等奖。参与铁力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研究”,获市级二等奖。吴琼还多次在省市开展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并多次在大会上交流展示。2007年在教育部规划课题“边疆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子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中,《众人拾柴火焰高》获部级心育优质课;《“融”、“容”二字筑心桥》在中国教育学会心育课题组科研成果评审鉴定会上,被评为渗透课类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吴琼撰写的多篇研究论文在部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李月芝1964年生人,北京市大兴区第五中学心理教师。大兴区心育先进工作者,大兴区骨干教师。

大兴五中在心育方面起步较早,为了使学校的心育工作得到延伸和发展,李月芝注意在教材教法上选择突破口。通过调研,了解到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心育教材和教学教法。如针对高三年级的团体辅导讲座,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应对考试压力。此外,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积极采用多种形式,不仅有个别面询、电话咨询、回信咨询,还增加了网上咨询。同时,设计的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课件讲座、辩论会、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使每位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如,为了让学生们加强右脑的锻炼以及左右脑的配合,她精心编了一套“手操”,不但锻炼了大脑,而且增进了同学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

李月芝先后有六篇文章在三届“健康杯”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2004年在“全国中小学心理教师高级研修班”现场作观摩课《探讨学习心理》。2005年为全区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作题为《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专题报告。2006年在区第五届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三优”评选中,获得课件三等奖。

李岚1976年生人,江苏省苏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副主任,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中学“新生代名师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骨干教师。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九十年代以来,参与了七项重点心理课题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校园心理剧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编写了国内最早研究心理剧的专著――《校园心理剧》。此外,多年来对考试心理进行了实践研究,为广大考生及家长开设中高考心理讲座近三十场。

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参加过多次社会公益咨询活动。被聘为苏州市总工会女职工维权指导中心指导员、苏州广电总台生活广播网“阳光地带”特邀嘉宾、《姑苏晚报》“小荷名师团”成员、沧浪区社区心理矫治中心专家志愿者、友新街道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顾问,并长期担任《苏州日报》“辛菲热线”栏目的特约撰稿人。

历年来,被评为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先进个人、苏州中学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中学教学能手。发表文章五十多篇,十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获得一、二等奖,参与编写心理教育著作共五部。

李远1969年生人,福建省厦门市金尚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兼职教研员。

2001年9月开始在金尚中学执教心理课并开展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成为厦门市第一位专职的中学心理教师。

李远编写福建省第一本中学心理校本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目前全国有几百所学校以此为教材或参考书。2003年首开厦门市第一堂青春期性教育观摩课《当花季到来时――性仪式的觉醒》。2002年至2006年期间,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共获得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李远主持参与多项部级、省市级课题,如“厦门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厦门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由她主持的部级课题“厦门市流动人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调查与研究”的子课题“厦门市流动人口未成年人自卑心理的调查与研究”等获各方面的肯定。

李远认为青春期教育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不是中学阶段的专利。为此,她给学生、家长、教师作了多场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讲座,反对性教育无师自通论及性教育是教唆论,认为老师或家长应该与孩子大方自然地谈性,提倡青春期性教育要做早、做好,要以健康正确的知识代替不健康的知识。

李海燕1973年生人,现任教于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中学。北京教育学院助教,北京教育学会会员。

心理课《是墙还是桥》荣获2007年北京市心理健康示范课一等奖,入选北京市好教师视频课堂。2007年4月参与北京市“十五”继续教育“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骨干研修项目;担任市级研究课题“亲子沟通”,研究论文荣获三等奖。除教学外,李海燕还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家庭治疗等工作,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003年撰写的论文《合理设计写作活动提高英语写作兴趣》一文,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外研社”杯英语教与学展示活动论文评选中荣获市级一等奖;2006年撰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鼓励策略对提高教学成绩的研究》一文,获得市级心理健康杯征文一等奖;2006年撰写的《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育渗透》一文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育渗透》一文经“世界杰出华人教育家协会”和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编委会检索、初审,入选《中国21世纪教育思想文献》,全文刊入。

李海燕的培训、课例、论文等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李海燕教师专辑”。

杨红霞1967年生人,广东省汕头市D滨职业技术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广东省心理学会会员,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汕头市阳光心理咨询热线和蓝天义工心理咨询辅导老师。

主持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研究重点课题“教师关注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撰写十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在全国、省、市级教学期刊上发表,获国家、省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取得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a证”、“B证”证书,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教师。

杨红霞一直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谈心坊”工作,注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示范,时时教书育人,累计心理咨询课六百节以上,个别咨询人数近四百名。是汕头市八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心理、礼仪专业培训讲师,培训人员三万余人。杨红霞特别关注农村妇女心理素质,编写《汕头市农村妇女学校实用教材》,免费发放基层并为她们提供心理、礼仪培训。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杨红霞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曾获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广东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等奖,汕头市首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汕头市优秀青年教师,汕头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

陆海涛1960年生人,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陆海涛每周承担12~15节课的教学任务,每天下午课后为学生提供咨询。除了教学与咨询任务外,陆海涛还有多篇文章在各级比赛中获奖。《高一新生适应状况调查分析》获第二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山西省第二届课堂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学生吸烟行为调查》获第三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关于阳泉市22所中小学(含职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刘成福、赵之云、陆海涛)获第四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陆海涛连续三年参与阳泉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教学工作。2005年编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参与学校的部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能力”的专项研究。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陆海涛所在的阳泉一中成为“阳泉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许多兄弟学校纷纷来校参观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心理咨询水平得到了全市的公认。2004年陆海涛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被学校评为省示范高中建设先进个人。

陈彦1980年生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中始终秉承“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的服务宗旨,努力做到“多一份努力,少一份遗憾”,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拓与创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几年来,积极撰写论文,论文《浅谈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发表;教育案例《老师,您说“谢谢”了吗》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摇篮”――心理辅导案例引发的家教思考》等多篇论文在第四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合理情绪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在厦门市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在“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辅导之星”。

实践中,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分别参与省级重点课题“优化学习心理开发学习潜能”、区级课题“湖里区流动人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区级课题“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几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组织编写了校心理健康教育文集《心海导航》。由于工作能力突出,陈彦还被评为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

陈艳1983年生人,浙江省上虞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心理辅导站站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2007年3月,《浅谈青少年自杀心理危机的干预》获上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辅导方案《生命的美丽乐章――抑郁心理的个案辅导》获上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一等奖;辅导方案《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获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优秀辅导方案二等奖。

工作至今,本着从学生的角度来体察学生的需要,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奏响和谐的青春旋律”为主要工作理念,接待学生个案辅导上百例,为不少学生解除了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陈艳力求以课堂为主渠道,不断开发新型课件,在课堂中增加有意义的心理游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以活动为载体,创建了“心灵氧吧”学生社团,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陈艳希望,通过努力,尽量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陈艳萍1975年生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nLp专业执行师。四川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成都市妇联、共青团成都市委、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及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等多个组织机构特约专家。

陈艳萍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与实践十年。率先在成都市中小学引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首建“小组协作教学”模型,开创“‘1+1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陈艳萍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理念的传播。过去十年,大约为三万名全国各地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和中小学生进行过咨询或演讲。

在课题、论文、辅导课研究方面,其主研的部级心理教育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辅导”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烦恼的故事――寻找内心的不合理信念”获2002年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等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研究》获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与高一学生谈适应》和《孩子住校以后》发表于《心理与健康》;著有《讨厌的高考――高中学子心路历程与专业心理辅导》一书。

周兆伦1970年生人,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学校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以“助人自助,自觉觉人”为工作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为终生追求,在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内容和操作模式等方面独树一帜。利用“以课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以课题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整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形成了“搭平台普及推广,抓龙头入室登堂”的工作风格,在省市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作为科研课题“尊重平等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和“农村中小学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略研究”主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负责人,课题成果获“十五”课题部级一等奖、省三等奖、市一等奖。

二十多篇,其中获部级一等奖四篇。《高起点助推新境界》等12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当代教育思想文库》等书刊上。创办学校心理协会刊物《心理论坛》、《托起心中的太阳》、《绿色心地》、《心晴》、《心灵之声》(获全国校报校刊评比一等奖)。参与编辑《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讯》。

姚立新1966年生人,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2002年取得浙江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

参与编写的心理读本主要有:《初中生心理辅导》、《开启心灵之窗――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心理调适》等。研究成果主要有:《初中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浙江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等。

2004年论文《区域提升初中教育整体水平的策略研究》获杭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中小学教师压力管理的研究》获杭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完成专著《教师压力管理》;2005年“初中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第六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18年来一直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工作,接待来访学生和家长逾千人次。姚立新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学生需要成长,而成长中有困惑、有矛盾,他们需要关爱和帮助,这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理由。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帮助和成长,也使她的人生变得更充实和丰满。

赵晓捷1962年生人,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市卫生学校心理学讲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牙克石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会员。

赵晓捷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较早地提出了要“注重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1993年发表于《内蒙古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995年全国心理健康学术会议上的报告)。至今,她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余篇,专著两部,参编教材四部,参与部级、省市级课题六项,并多次应邀出席全国性心理教育交流会议并讲话。

赵晓捷于1993年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随即,带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与当地林业管理局和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研究,很快受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经过六年之久的科学探索,基本上找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更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编写出了体系完整、内容简练的心理健康教育用书,目前该成果不仅填补了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空白,而且正在稳步地进行推广。

唐烨1972年生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教育学硕士。黑龙江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黑龙江省第八届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自1995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哈尔滨市第一位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教师。现在为高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为高二举行每月每班一节专题讲座,为高三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教学形式力求多样、生动、亲切又有实效。

创造性地探索多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组建学生心理自治委员会,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团体训练和心理游戏,并且鼓励他们将学到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寝室生活和班级管理中,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经过四批培训,如今高一学年的志愿者达到了120余人,学生热情很高,辐射面比较广。

在开展课题方面,唐烨参与负责两个部级课题,一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被评为课题先进个人;一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高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研究”,此课题已经结题验收。主编了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部级课题的子课题一等奖。此外,唐烨还参编六本图书,发表文章近百篇,在省市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和讲座近二十场,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高永金1981年生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首师大桂林附中专职心理教师。广西心理学会会员,桂林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中心组核心成员,《中学生心理》杂志“特约心理辅导教师”,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辅导教师导师,桂林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心理学科组考评专家。

现为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学生学习情感测查系统的应用研究”核心成员,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中学生学习情感测查系统研究”核心成员、校级重点资助课题“民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组组长。

近三年来,高永金在《中国教育报》等近二十家部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独著论文六十余篇。其中,《走进象牙塔》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中学生心灵自助丛书》(共三册),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高永金曾受邀到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荔浦中学、桂林市田家炳中学(四中)、桂林市十七中、桂林市十九中和桂林市全州二中等多所学校讲学。多次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优秀心理辅导教师”,被桂林市教科所评为“桂林市优秀心理教师”。多次展示全省、全市的心理公开课、优质课。参加第四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荣获一等奖。

黄海燕1973年生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网特聘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理学会学校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中心特聘讲师,陕西省心理学会碑林分会副秘书长。

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读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心理网特聘学习指导专家金洪源教授,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治疗与潜能开发。曾先后接受过樊富珉教授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申荷永教授的心理治疗提高班、胡佩诚教授的“性心理治疗”、丛士的“精神分析”等若干个学习科目。

2006年被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先进个人。

2006年个案《我战胜了自己――阅读障碍》获西安市教育个案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征集评选一等奖,同时获第四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课件《情绪的认识与调节》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二等奖。2007年《特殊心理问题咨询案例――强迫性思维》获西安市2006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二等奖。

彭玉华1968年生人,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003年至2006年主持市级课题“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研究”,从撰写开题报告,到指导教师开展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006年11月在北京市“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德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代表怀柔区心育教师发言,介绍了心育教师在心理咨询室建设中的作用,受到专家和与会领导的好评。

几年来彭玉华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近二十篇文章获国家、市、区级奖,如教学设计《人际关系辅导》获中央教科所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让我们成为好朋友》获怀柔区中学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示范课《情绪调节》的教案和课照被怀柔区德育网选用。教学设计《战胜考试焦虑》入选《辅导个案和活动方案》一书,论文《别开生面的班主任培训》入选《育德心篇》一书,论文《学生绘画的心理分析》入选《探索的足迹》一书。编辑《高中生心理健康读本》和《红螺心语》,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活动和阅读的素材。

因在教科研方面的优良表现,2004年彭玉华被评为怀柔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3年6月被评为怀柔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04年7月被评为中学心理高级教师,2005年9月被评为怀柔区中学骨干教师。

曾莉1968年生人,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青岛市家长学校讲师团讲师,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兼高中部负责人,青岛市“名师公益课堂”教师。

曾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20篇,并有多篇发表。开设省、市级公开课各一节,在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连年担任青岛市、淄博市、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讲师,应邀在青岛、济南、淄博、潍坊、威海、滨州、烟台等地作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六十多场次。多次应邀到青岛电视台、青岛交通广播电台做青少年心理和家庭教育的专栏节目。

任山东省地方课程《生命教育》(初中上、下册)的编委,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心路》编委,青岛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牵手心灵》编委。承担多项省、市级教研课题,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课堂教学中,以个别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被评为先进个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朝阳事业,充满艰辛,也充满希望。在这项救助心灵的伟大事业中,曾莉老师与更多的同仁一道,与来访者一起,携手共成长。

董艳菊1975年生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北京市丰台区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上岗培训专家,北京市沙燕心理网热线咨询教师。

董艳菊在开展心理辅导课方面经验丰富,多次开展国际、国家和市级公开课。主要成果有,200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智能”研讨会上作公开课“亲子之间”;2006年为新加坡教育部部长及其他随行教师作“竞争与合作”公开课。为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几年来,她的课对区内其他兄弟学校完全开放。

在论文和论著方面,2000年论文《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七届学术会议部级二等奖;2004年论文《心理教师的舞台》发表在《基础教育参考》第六期上。2006年参编《叛逆不是我的错》,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7年主编完成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分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副主编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6年董艳菊被授予丰台区优秀青年人才称号,并获三万元奖金,当时她就把三万元捐给十二中作为贫困生基金。2007年她还被光荣地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韩鑫桐1977年生人,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大教科院,教育硕士。现任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心理教研组组长,兼任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市心理学会会员,北华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特邀助理研究员,曾任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

从教六年来,先后六次作省级以上观摩课,十余次作市级公开课,多次获省、市级奖励,数次赴北京、长春等地参加培训。2006年获吉林市“教学能手”称号,2007年获吉林省“教学新秀”称号。

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她热情、执著地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不辍地耕耘着。

教学中,她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形成了生动活泼、亲切幽默、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咨询中,她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倾听、感受、欣赏和思考的对象,有效帮助千余名学生和家长解决了心理问题。

工作中,她注重学习、勤于反思,带领全组成员多次承担或参与部级、省级科研课题,均圆满结题。先后参与编写十余部教辅书籍,撰写的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其中两篇发表在《教育科研动态》、《教学案例》上,九篇被收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一书。

教育感言:工作着,快乐着;付出着,收获着;成长着,幸福着……

李代远1972年生人,北京市新源里职业高中德育主任、团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2006年被中央教科所及中国伦理学会“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组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6年10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课题研究中获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4月论文《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朝阳区职成教育论文中获一等奖。在工作的同时,作为多个科研课题子课题的负责人进行研究,有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职业高中德育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市级“十五”重点课题“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2005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先进德育工作者。自1997年起,在学生中设立“开心信箱”,回复过上百封书信。2001起成为学校开通的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的值班老师之一。同时积极开展各种与学生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6年起,在朝阳区教委的指导下,与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系统地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该校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目前,“健心计划”已进入深入开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王春玉1972年生人,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后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大庆市“关爱工程”专家组成员。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途径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着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生长与发展的环境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以前相比更为明显。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减少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需要,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来全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通过传授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1]。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种。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教学计划之内,通过课堂来开展的正式课程。根据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学习、人格、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式。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训练法等[2]。在课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中,可以分为预热过程、教学过程和总结过程三个步骤。预热过程即暖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出教育主题并澄清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客观、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引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过程既是对课堂活动的回顾与检讨,也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与展望,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感悟,从而指导实际学习生活[3]。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

2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为个体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两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近来朋辈辅导也受到重视和推广。

2.1个体咨询与辅导

个体咨询师与辅导是通过咨询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性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咨询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深入、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来拟定辅导方案,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4]。由于个体咨询与辅导能跟学生一对一,因此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导方式。

2.2团体咨询与辅导

团体咨询与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是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团辅人数4-40人不等,其成员可为同专业、同年级或是同部门的学生,并且有相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适合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条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有相似性,团体成员愿意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问题。

2.3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是指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具备相关能力的年龄相近者,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进行心理开导和支持的辅导活动。朋辈辅导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因为朋辈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一员,一般是班级干部或心理委员,他们在寝室、班级活动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对身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及早发现、帮助或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朋辈辅导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具有其它咨询辅导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由于同辈之间具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快速良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容易形成信任、稳定的咨询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朋辈辅导的实施更加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只要咨询双方的条件允许,即可实施辅导,个别对话、团体互助、心理沙龙、网络聊天、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都是具有朋辈辅导特点的心理辅导形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

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网络环境中继续延伸,抢占网络阵地,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网络氛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教育网站,生动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性、情感性。此外,运用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监控,从而更科学地推进心理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方法,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广泛而普遍的发展,其科技化程度也将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259-261.

[3]包海兰.高校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8):44.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9

一、高职《审计》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高职《审计》课程概况《审计》课程是高职财会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从理论上对审计准则予以系统的论证、总结,从实践上对审计理论进行应用评价。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基本的审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从事相应的审计岗位工作。

(二)高职《审计》课程多媒体教学现状由于审计知识理论的广泛性、严密性,使得从事审计教学实践的教师普遍反映审计课程难教,而学生则普遍反映课程难学、枯燥。引进先进多媒体技术,改革审计教学方法手段迫在眉睫。关于在课程中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而高职《审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往往仅以ppt页面呈现教学内容为主,在内容的组织上并没有摆脱“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注重教学内容输送,缺乏师生互动和课堂管理,特别是一些理论演变和计算过程往往在ppt幻灯片中瞬间即过,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总体上来说,当前高职《审计》课程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生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职《审计》教学系统设计

针对高职《审计》课程多媒体教学现状,笔者以Flash技术为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审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中心,以文本资料为依托,注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考核评价、师生互动交流、课堂管理等教学诉求。其设计目标是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审计》课程教学质量。

(一)系统功能设计根据高职《审计》课程及其教学特点,辅助教学系统在功能主要以章节伸缩菜单管理课程教学、经典案例、考核测试、班级考勤和帮助五大基本功能模块,并分别以五种颜色对应区分。如图1、图2所示。(1)系统伸缩菜单:按照高职《审计》课程内容,以空间和版面节约为出发点,将章节目录作为具有伸缩功能的菜单按钮,进行课程内容串接。(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块主要配合章节菜单呈现章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块还是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相应的审计图表的资源管理平台。(3)经典案例: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经典案例模块主要实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导入与分析,具体为课程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分析案例三级案例体系。(4)考核测试:考核测试模块主要功能是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和错题反馈三块内容对当堂课程进行一个总结与反馈,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5)班级考勤:班级考勤模块是组织课堂纪律管理的工具,主要包括点名、标注和缺勤提醒功能。

(二)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在技术方案上按照单机版教学演示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Flash技术进行设计。Flash是基于矢量图技术,文件数据量小,支持流式播放,易于网络传播,同时可以跨平台使用,且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可以与net和Java进行交互,同时还有较强的多媒体集成功能,支持多种图形、声音、视频格式。因此,系统在方案上将以Flash技术为主,进行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1)系统界面设计。在界面设计上,充分利用Flash分层矢量绘图技术和元件技术,以元件为单位进行界面设计与组装,主体界面上,主要是用Flash制作8个目录菜单及其伸缩子菜单影片剪辑,实现内容导航。同时给五大基本功能模块设计5个功能模块影片剪辑实现功能导航。(2)交互功能实现技术。交互即指用户利用各种方式,如按钮、菜单、按键及文字输入等,来控制和影响程序的运行。交互是辅助教学系统基本运行和组织控制的关键。交互的目的是使计算机与用户进行对话(操作),其中每一方都能对另一方的指示作出反应,使得系统在用户可理解、可控制的情况下执行任务。Flash主要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设计交互,actionScipt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如同C++,Java一样,可以通过类、接口、组建、监听器、事件等实现各种类型的交互。

三、高职《审计》教学系统实现与改进

(一)特色功能及其关键技术包括:

(1)章节伸缩菜单。章节伸缩菜单即章节有2个状态,伸张(当前工作)状态和缩进(睡眠)状态。8个章节菜单的伸缩设计,主要通过三步完成,第一步,确定8个章菜单位置,第二步,确定章菜单中的节菜单位置,第三步,鼠标出发代码,实现章菜单、节菜单的位置上下移动和透明度调节。

(2)教学文本呈现与调度。对于课堂教学来讲,课程内容必须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调入到系统,由于单纯的Flash技术不能直接调用数据库,考虑到教学系统中的电子教案、测试题以及案例等,大部分为文本和图片内容,因此,其数据调用主要为文本和图片调用,故可采用动态文本和LoadVars类实现文本、图片等资源调度。这样在更新教学内容时,只要更新相应的文本文件和图片文件即可。

(3)黑板擦功能实现。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用黑板擦来擦除已呈现的内容并为后续内容呈现腾出空间。本系统中的黑板擦即模拟真实黑板擦功能,通过黑板擦可以完成对加载文本内容的清除。

(4)图表放大镜实现。《审计》课程中有大量的流程图和计算表格,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屏幕的尺寸有限,坐在后排的同学往往很难清楚地看见屏幕上呈现的表格,因此,图表放大功能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十分必要。本系统在图表调用的同时,采用Flash遮罩图层技术,开发了图表放大镜工具,如图3所示。

(5)班级考勤管理。课堂考勤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常用手段,本系统设置了班级考勤管理功能模块,先预录班级学生学号与姓名的点名语音,然后采用扫雷标注模式,实现点名与缺勤标注,并统计缺勤人数,同时将自动将缺勤学生命名输出保存。如图4所示。其关键在于学号元件的制作,主要采用关键帧设置技术,在学号元件的第三帧设置缺席标志(小红旗),如图5所示。当点到某学号学生时,预录声音启动,若该生缺勤,则点击学号按键,激活元件第三帧,缺勤标志出现,并更新缺勤人数。

(二)系统评价与改进包括:

(1)本系统的创新与特色。一是分色功能模块与伸缩菜单设计,系统界面风格简约时尚。以黑白为背景,象征审计重在审查黑白是非,以五种颜色为各功能模块的边框色彩,象征审计要以犀利的眼光来将五彩缤纷的财务世界审查得清清白白。即红色代表热情的课程教学模块,蓝色代表冷静的案例分析模块,黄色代表愉快的考核测试模块,紫色代表严格的考勤模块,墨绿代表认真的帮助模块。值得一提的是收缩菜单的简化了整个界面空间,时尚新潮。二是以过程案案例教学贯彻课堂始末,教学组织有条不紊。以课前案例引导、课堂案例探讨、课后案例思考串联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贯穿课堂始末。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以考核测试加强即时问答,师生互动效果明显。交互是教辅系统的灵魂。以即问即答的形式来设置测试题,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改善教师主导的灌输模式。四是以特色工具解构技能要点,系统操作简单实用。系统针对《审计》课程课堂教学实际,开发了辅的实用小工具,如放大镜、粉笔、黑板擦等,这些工具对提高了系统演示效果和知识技能解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表放大器,可以增强后排学生的停课效果,粉笔和黑板擦工吸收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即时圈画的优势,有利于审计实务操作的过程演练。五是以点名系统辅助班级考勤,课堂管理模式先进。以扫雷游戏的标注模式来设计了班级考勤功能模块,将课堂教学和纪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升课堂考勤效率,还可以警示学生认真学习,勿旷课迟到。六是以文本存储管理教学资源,系统更新维护简单,系统以矢量动画制作软件flash开发,数据量小(课件本身容量不足10mB)可移植性好,可跨平台使用。资源丰富,功能齐全,课件内容用文本文件集中存放,在后续的维护更新中,只需对这些文本文件进行修改就可以了,非常方便简单。

(2)系统的不足与改进。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贯彻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将教学上的案例教学思想和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将“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项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改造为“以案例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开放式、双向互动的案例式教学模式,系统优势明显。但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本系统作为单机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很难满足网络资源管理与远程教学需要,因此加强网络版重构是本系统未来的重要改进。一种可行的过度方案是,先将本系统由Flash影片格式(.swf)成为网页格式(.html),作为网页嵌入到相应的网络课程平台,使其成为网页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Flash技术的高职《审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利用简易的Flash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课程资源管理、班级考勤管理等多种功能,在笔者具体的教学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并获得江西省高校第四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系统在应用实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信息技术与《审计》课程的整合,并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具有相当的裨益。

参考文献:

[1]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年第2期。

[2]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3]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第1期。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案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在教育目标上一直定位在培养掌握会计知识,熟悉我国会计法律规范,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培养注重实用性,适应能力强的人才,是其教育目标中的重点。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提倡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发挥教师的导修导学作用;搞好课程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实用性。在这种前提下,以案例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系统掌握会计知识为己所用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课程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

(一)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会计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及实务操作方法,最终能利用所掌握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试图利用具体的案件和实例,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实现和掌握蕴涵于其中的会计理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理论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会计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所遇到的会计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一个简单而形象的例子说明某个会计问题,这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也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引导,较为详尽的内容描述具有综合性和逻辑严密性,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会计知识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会计教学中发展较快,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证明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由于涉及会计的案例随处可见,有很多的相关案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所以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应着重培养实用性人才,而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结合,教导学生应用会计相关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这也是会计专业课程辅导与学习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前提下,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会计专业课程特点。

二、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要点

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案例运用,而是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探索,尽量适应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控制案例的内容量,把握适当的内容深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出案例少而精的特点,讲究系统性和逻辑性;案例教学内容的呈现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具备灵活性

会计专业课程部分内容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基于这一特点,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以案例为中心采用提问、分组讨论、案例讲解、模拟角色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启发思维。

(三)在教学手段上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局限于教学的举例或文字案例,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

(四)在教学组织上要呈现多样性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以应用的前提,在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要考虑实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转变,适应学生多元的学习动机,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三、以案例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提倡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发挥教师的导修导学作用,自学辅导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在系统地发挥教师的这种辅作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来源很多,包括电视、报纸、杂志、辅导书、练习资料等多种渠道,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若要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案例,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体现为:(1)面授课间隔期间教师可以准备比较适合的案例发放给学生做事前的辅导和学习。(2)必须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案例,一些文字案例的辅导资料主要以自学为主,在课堂上针对相关的知识点挑选部分开展案例教学。(3)通过平时的面授课、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把握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4)注重向学生提供收集案例的渠道,包括各种能够学习相关财务知识的电视节目、报刊、网站等,指导分析案例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自学,为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各方面素质。

(二)以案例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媒体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必不可少,除了面授课以外,通过其他多种媒体与学生交流和教导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这是由于在有限的面授时间里,案例教学难以独立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具体包括:(1)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就相关的知识点共享相应的案例,指导学生平时利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使网络媒体成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案例教学和知识讨论的沟通平台。(2)电子教案能够给教学提供更多演示案例的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加上有趣的动画能达到情景创设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例如利用某些典型财经节目的案例,对教学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深度及影响力,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可以恰当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三)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会计课程教学面向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而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应对该问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该教学法具体包括:(1)在学生人数较多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按每小组6-7人把班级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带领进行案例分组分享教学。(2)进行面授案例教学,可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小组的意见和结论,各个小组再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学习程度,也有助于活跃气氛。(3)安排部分网络讨论和答疑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探讨,学习小组针对案例进行整体学习与讨论。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案例教学与讨论可以克服某些学生胆怯的心理,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方法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小组间讨论,然后再总结结论。此外,小组案例学习能够缩小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所熟知的案例,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互动,但是这里所说的互动式教学是系统性的。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法而言,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法,其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而是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讨论、观摩等多种方式以达到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与启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交流探讨,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典型案例法和情景创设法是现行可借鉴的比较成功的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典型案例法指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讨论空间比较大,学生能够对其深入分析,直接与教师进行相关的辩论或在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情景创设法指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的,通过创设相关的情节,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较强,学生思维活跃,趣味性浓,要求学生配合程度较高。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析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会计理论内容。通过大量的情景创设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知识容易吸收。

(五)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

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是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探究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应用在三方面:(1)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进行探究性教学。收集归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案例探讨能使学生有真实感,提升参与探究的兴趣。(2)由教师准备知名企业的案例,从案例入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作为参与的对象对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些知名企业案例展开探究式的案例教学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能力。(3)通过现存的一些会计问题或漏洞对现行有关的会计法律规范进行自由讨论、质疑和探讨。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通过提供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会计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X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