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23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1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33

1高校固定资产定义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中物体本身所规定的单位价值低于物体的使用价值,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物体的形态不发生改变的资产。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都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特别是其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首先,很多问题是由于管理意识薄弱、认知有偏差导致的。其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重要的原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则是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问题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上提出的原因和问题进行细致的阐释和分析。

2高校资产管理所造成的问题阐释和分析

第一,管理意识薄弱,认知有偏差。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高,对固定资产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就当前我国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会有以下的情况出现,如过分地重视钱财,却轻视已经买到的物品;注重采购,却忽视采购之后的管理等。这些最后会导致学校虽定期地购入和更新固定资产,可是却无法对这些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正是由于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低,管理机制体制落后,管理手段方法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事实上,这些都是人们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薄弱、对管理的认识水平较低造成的。我国公立高校资产大部分是国家投入,高校资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因此受到严重的忽视。不少学者都指出“重教学科研、轻资产管理”[1]“只求需要,不求效益”“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产出”“积极购买、浪费使用、无人管理”[2]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很多人经常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单位。这种认识使得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进去很难收回来。此外,学校还缺乏一种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有效的、严密的、系统的监督制度。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流失提供了条件。

第二,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性差。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缺乏基本素质。其人员主要由高校招聘或任命,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管理资产的能力弱,不能很好地胜任管理工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常常把固定资产管理单纯视作固定资产的信息化过程,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很多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等级都比较低,很多高校以本专科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能力;最后,缺乏资产管理的相关资质,很少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管理资质。以上因素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相对不高。

固定资产移交、入库以及处置程序不规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没有具体的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经常出现“推诿”等现象。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监管制度严重缺乏,执行过程中形式化严重。此外,在资产的管理中,经常出现移交和转移过程中资产流向不明或损坏或手续不健全等情况。高校中,人员流动频繁,不能在短时间内办理资产使用手续,导致部分资产核对不准确,各单位之间常常出现扯皮现象。另外,入账时间模糊,划分不精细,管理不完善、不科学,销账、入账不及时,入账数额不准确等形成了很多账外资产。

第三,高校中管理机制体制缺失或者不健全、不合理。这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致命的,没有管理体制的存在或者存在不健全的管理体制,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现在不少高校对各种设备只是一味购买,对怎样实现设备的有效利用却不加重视,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在执行中无章可循。如固定资产的入库、采购管理实施过程中经常缺少比较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任意性很强;固定资产报废报残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有的设备仪器已经不能使用但是还是被放在保修的账上,还有的虽然已经拥有了报废手续,但是实际物品已经被私下变卖了。这些都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只有几条宏观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管理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就导致了管理制度无人执行、形同虚设的局面。

很多高校还缺少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会出现许多不利的局面。相关部门之间权利与责任区分不明确,无法有效实施管理工作。这就会造成固定资产c财务部门的核算出现分离,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与账目不相匹配,资产总额不够明白清晰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在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时必须十分谨慎。在具体的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应该对资产中的数量、种类有所把控,清楚资产的具体流向和用途,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资产管理方案,以期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并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监督。此外,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移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结构也较为分散。在高校中,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机构,有审计处、财务处、总务处、管理处、资产经营公司、基建处等众多名目繁多的部门。而大部分高校采用的都是分类账务分管的模式。在上文提到的这些部门中,除了审计部以外,其余部门对于固定资产都有直接的占用与管理的权力。

先进的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建成,管理手段落后。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使用部门投入使用。但是对资产的使用和调拨的随意性导致资产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很严重。此外,到现在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高校未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资产管理部门,一些高校把资产管理部门附设在后勤处,一些高校把资产管理部门挂靠在财务处之下,部门的建制级别较低,并且处在多重领导之下。本身的部门权力及范围很小,而且职责不清晰,协调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人人想管又人人不管的现象出现。以上所有问题都严重存在于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政策。

第一,深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减少高校固定资产的浪费,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需要让高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才充分认识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明白管理好高校固定资产的重大意义。另外,高校资产的管理机构之间必须划分清楚权利和责任的界限,应该全面落实责任制,谁用谁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施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的难度,更能极大地提高大家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第二,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无论管理制度多么好,也都需要人来执行,所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但应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感,同时要有高质量的管理专业技能、熟悉资产管理程序,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关的执业资质。所以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管理能力。这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有不言而喻的好处。

第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去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和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是快速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管理人员的知识系统也应该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就高校而言,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课程对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完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系统高校的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中,应该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地进行。一是,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核查,避免造成资源重复所导致的浪费现象。二是,高校的固定资产随着不断地使用,必然会有损耗和损坏的情况出现。高校的管理部门不能一味地购买新的资产,必须要对原有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充分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三是,科学合理地评估高校固定资产至关重要。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保证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一致,避免资产虚增,是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五,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从事管理工作时,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懂得不断学习和吸纳新知识,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努力将新的理论和策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落实新的理论和策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找准新理论和具体实际的契合点,充分认识本校管理工作的现状,并结合本部门的实践。通过不断更新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各个高校可以逐步完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第六,为确保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而制定的规范与制度得到落实,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一些评价和监督机制,如具体岗位上员工的考评制度等,以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固定Y产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和缺陷,有些问题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高校应该转变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评估固定资产价值,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确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雪松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

[2]张惠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1(11)

[3]王崇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8)

[4]方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财政监督,2013(8)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现状;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教育资金投入逐年增加,高校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建卡、建帐、调剂、维修和报废等,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存在管理职责不清,相关流程不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不完整,家底不清、帐帐、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现象的存在。这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很不适应。因此,必须从有力支撑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高度出发,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产购置环节。

固定资产的购置通常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使用部门领导及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层层审批,审批后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资产的购置审批环节常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科研项目多的部门经费充足,会超标准配置设备和办公用品,造成资产的浪费和重复购置;科研项目少的部门因缺少经费,无法购置必需的设备进而影响开展正常的科学研究;还存在前期论证不充分,导致设备买来后无法承担巨额的耗材费用,所采购设备利用率很低甚至被长期闲置;还有的设备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高,需要专业的人员、工具和程序,而使用部门没有专业人员,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处于闲置的状态。

(二)资产验收环节。

资产的验收通常是资产使用人员和采购人员联合验收,依据请购审批单的参数要求,使用部门相关责任人员和采购人员先后在采购验收单上进行签字确认。此环节通常缺少资产管理人员的参与,尤其是没有资产维修人员的参与,设备的正常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使用过程中的养护就容易忽略,直至设备出现故障,不能继续使用时,维修人员才第一次知道该设备的存在,由于验收缺少了维修人员的参与,导致维修人员不能及时的对使用人员进行相关的使用和养护指导,或将导致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甚至提前报废,给学校带来资金上的损失。

(三)资产建卡环节。

资产验收合格后将进行建卡和建账,虽然大部分高校也使用了专门的资产管理软件,但大部分的软件也仅仅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和查询等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资产管理的办公效率,建卡业务仍然需要资产管理人员依据发票信息进行手工填写或打印,资产卡片的填制及传递常需往返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多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于校区分散的高校教职工来讲,更是极大的不便。

(四)资产的录入环节。

录入工作要在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完成对账后进行,目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对帐主要靠人工进行,即财务部门的新增资产帐与资产部门新增资产帐进行比对,资产相关信息核对无误后,再由资产部门录入资产管理软件,资产明细账重复记录两次,第一次记的账是与财务部门对账用的资产明细帐,第二次是与各学院、机关等部门进行账实核对用的明细账,重复的记账工作主要靠资产管理人员手工完成,不但工作量增加了,记账过程中出错的概率也增加了,还容易造成记账时间的延迟,即资产实物已经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在资产管理软件中查询的到,不利于资产管理的时效性。

(五)资产调剂环节。

资产调剂环节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的闭塞,因为资产管理软件为单机版,仅限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每个部门仅仅了解自己部门的资产使用状况,其他部门资产的使用状况无从了解,所以当有资产闲置时,仅仅在本部门范围内此信息是公开,其他部门因为没有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所以不能及时的获知闲置资产的信息,故会出现有的资产在某个部门处于闲置状态,而这个资产可能正是其他部门需要购置的;资产调剂的第二个问题是调剂手续繁琐,需要重新制作资产卡片,资产调出部门管理人员和资产调入部门管理人员均需要到资产管理部门来,在新卡片上签字确认,然后才能在资产管理软件上进行资产信息的调整,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六)资产的维修和报废。

资产的维修,正是由于资产验收的时候维修人员的缺位,致使维修工作异常艰难,由于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所限,不能对所有设备进行维修,那么设备生产厂家的联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设备使用说明书的保管、设备生产厂家的联络等工作如果在最初的设备验收环节中没有落实到位,那么很多维修后可以正常使用的资产,将面临直接报废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新型管理模式探析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存在着相对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目前这些工作还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存在手工填写账卡和领导逐级签字等烦琐的程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设计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能更加精细化的完成资产的管理工作。该系统将全面反映全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包括资产数量、金额、取得时间、使用状况,相关部门及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固定资产从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验收、使用、调剂、待维修到报废的整个周期进行全程监控、查询。

(一)为资产购置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对该系统相关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可以得知需要采购的资产之前学校有没有,如果目前学校正在使用该类资产,那么采购前应科学论证现有数量是否已经能够满足需要;如果确实需要采购,那么可咨询使用部门现有资产性能能否满足要求,根据使用部门的参数要求进行市场询价,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供应商的比较,最终采购性价比最高的资产。该系统的使用,将为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审批提供依据,防止固定资产购置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强化使用部门管理责任。

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过去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建卡、明细账录入等工作转移到各学院、机关等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通过该系统直接打印固定资产验收单、条码单,资产卡片、资产明细账等信息一次性录入完成,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的审核确认。这样一来,资产使用部门可随时进行账实的核对,保证了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帐帐核对及时。

资产对账工作也在此系统中进行,财务部门资产会计直接登录该系统进行资产信息的核对,不需要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参与,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从烦琐的记账、对账中解脱出来,不需要重复的记账,减少了环节,节约了时间,可以时时对账,同时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差错率高、管理效能低等老大难问题。

(四)盘活存量资产。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行全校固定资产信息共享,闲置资产、待维修资产、待报废资产一目了然,使全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上网查询本部门需要购置的资产是否在其他部门有闲置的,如有闲置的资产可通过该系统进行资产调剂的申请,由资产管理部门网上确认后即可完成资产的调账工作,进而可以将资产实物进行部门间的转移,简化了资产调剂的手续。

(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通过对该系统的查询,维修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全校需要维修的设备,及时安排维修或者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及时的对资产进行维修,减少了报修等待时间,降低了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及时的维修及养护,将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高校固定资产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应用,对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等,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使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让固定资产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也必将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3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思考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

   高校国有资产是全社会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它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校内资源,加速资金周转,少花钱、多办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从宏观上讲是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资源配置,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从微观上讲就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科学运营与合理使用。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于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外延资产等四大类。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质,也可作为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外延资产是指高校以货币、仪器设备等形式,向学校以外地区投入后所转化形成的财物收益。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国有资产目前是“迅猛增长(全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与悄悄流失(全国每年有上亿元的资产流失)”并存。前者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后者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国有资产“悄悄流失”的主要原因虽然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管理体制的不顺、管理措施的不力、产权意识的淡薄和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视。分析其目前现状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产投入的依赖性:由于高校购置国有资产的经费基本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普遍存在。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始终困扰着高校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消极思想一时还难以消除。购置的国有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而且高校国有资产不计提折旧,不与经济效益挂钩,经济责任缺位,致使高校存在重视资金管理,而忽视国有资产管理的现象。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如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资产流失严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帐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四、开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探索

   (一)健全和理顺领导体制及管理体制

   本着“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健全、完善和理顺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确保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为主要职能管理机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图书馆等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管理工作保障有力。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资产管理员队伍,形成了财务审核管理员、归口部门资产审核管理员、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三级管理员队伍。

   (二)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为了使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学校十分注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各高校积极学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发了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办法或规章制度,形成既管人、又管物、还管流程的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完善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三)开源节流,科学论证购置方案,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

   要真正实现高校教育经费的开源节流,必须克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在办学、发展校办产业及周边开发等方面加强管理,增加收入,并通过加强科研成果的管理开辟财源,同时采取健全账目、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节省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求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从多渠道、多层次上进行学校的长远规划,科学论证购置方案,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产闲置,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产,真正实现开源节流,提倡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四)扎实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

   我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十分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基本条件配置、国有资产清查、信息数据建设、系统安全管理、基本业务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10月和2007年4月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我校国有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校本部、南校区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数据库。按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规范要求,系统、全面、规范地建立了以下信息系统数据库:使用单位数据库。资产使用单位数据库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校内各单位不论在哪一个校区,凡单位资产归学校所有,单位性质为非法人资产的,一律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范围进行管理。如确需变动的,须提交系统管理员核实后由系统管理员加以变动。实现了国有资产账、表、卡、条形码按规定规范打印、归集、张贴,并达到账、卡、物相符。

   参考文献:

   [1]黄祥林.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科技·人才·市场,2003,(1):32.

   [2]江世英.浅谈会计管理[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57-58.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4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无形资产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的凝结,如何保护好高校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主体利益及主导地位。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形资产,减少和杜绝流失,真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无形资产是指企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高校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与其他类别的资产相比较,高校无形资产具有其明显特点。

1.垄断性。高校无形资产是单位或个人专有的一种特殊资产,受法律保护,法律规定非持有人严禁无偿使用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有些无形资产如技术诀窍、科研成果等,高校可通过规章制度采取保密措施来维持其拥有的垄断性。

2.高效益性。无形资产能为高校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高校自身就具有品牌效应,这种无形资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不确定性。因受无形资产自身因素、无形资产的风险因素和对外转让的外部因素、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地区发展政策等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收益就具有不确定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现阶段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多数院校甚至没有成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有管理机构的也仅停留在会计领域,在管理领域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对更少。由于高校对无形资产领域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无形资产的保护和有计划的利用。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高校一般是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实物形态资产轻非实物形态资产。

2.侵权现象严重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过百年发展,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缺乏品牌意识,使一些单位、个人有机可乘,剽窃学校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新产品,擅用学校名誉谋取不义之财。很多挂名校牌子的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学校控股或参股企业,很多打着名校品牌经营的培训班更是误导公众,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

3.人才流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自制的无形资产如高校的许多专利技术、著作等,用于评定完职称后,就搁置一边,不被重视,既不将其纳入学校管理,也不进行评估计价入账,更不被视为一项对学校有价值的资产。在会计核算上,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投资收益的确定都没有合理的核算与管理办法,无形资产的流失也就相当严重,因为科研项目完成后,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性的技术诀窍仍在发明人手里。

三、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1.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专职的管理队伍

高校领导层从根本上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思想认识,从资本高度来认识其潜在的价值优势,进一步培育、保护和发展无形资产,增强保护尢形资产的自觉性。建立清晰的专利权属制度,高校应加强职务发明的筛选和诱导,及时准确地把握知识产权的申报、放弃、登记、审查制度。法律已明确规定职务成果归学校享有。将职务成果非职务化的行为,实际上造成了对学校利益的侵权,学校应依法追究侵权者的侵权责任。高校有必要与相关人员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高校技术成果的拥有和使用。

制度是管理行为的依据,虽然目前对高校无形资产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高校仍然需要寺即根据目前国家无形资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探索制定一整套相关管理规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较为复杂及专业的工作.包括项目规划管理、经济合作等诸多方面.需配备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应该在学校建立“学校一职能管理部门一乍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业务精、水平高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2.加强对学校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和评估体系

在高校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学校特别注鼋资金筹措,但却往往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发利用蜘题。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资源,将本校的科研成果等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当地的教育和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此既提高了学校的“软实力”,又可从合作中取得应得收益。无形资产对拥有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潜在的价值,目前高校的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中没有对潜在价值的核算方法,因此探索其潜在价值的核算方法足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无形资产潜在价值的虽化,就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潜在价值。目前国际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高校应尽快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方法。

3.增强高校品牌意识,维护学校的声誉

一所大学的品牌是在其创办初始及发展过程中始终着力表达或培育的一种办学思想,是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治学风格或学术传统,也是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一种融合了社会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高校优良的社会声誉来之不易,是社会对高校品牌的长期认可而形成的重要无形资产。因此,高校在合作办学或举办培训班时不能目光短浅,只顾一时的经济利益,应从大局出发,保证高校服务产品的质量。积极保护学校的声誉,维护学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廖伦建.戴国强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管理、运营与开发研究[J].中国市场2011(14);

[2]吴建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0,7.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5

民办高校现状存在问题优化对策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在“教育普及”的口号下应运而生。但为民办高校在众高校之林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民办高校也通过各方筹集资金,扩大了教学规模,并不断完善教学基本设施。伴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加,资产管理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运用的不得当而产生的资产流失等弊端,在资产数量与质量的极大提高后显露出来。所以在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现在,强化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源配置出现问题

目前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除了由国家财政拨款之外,民间资产占较大比重。但在资产运用上,由于教学资源来源的非有偿性,所有在一定适用范围上在财政管理上,导致了“重购置、清管理”的观念。高校对于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部门利益唯重,购建资源分享性差的特点。在仪器设备上,部门占为己有,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比比皆是。

2.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

虽然民办高校由相关协助企业进行相应管理,但由于国家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双重性的条件下,在管理之间仍有管理空档存在。再因现存中国高校中资产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多部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账目不清以及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预算不固定,随意性大。这些直接就导致了资产管理方面的混乱。

3.固定资产价值的贬低及失真

资产失真情况,在民办高校中多数存在。而对于民办高校是模仿普通院校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式,自身资产不属实的“通病”,也继承了下来。校区转换及资产运转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固定资产减少;受企业捐赠或赠予的手续、记录的不完善也使得固定资产未入账的情况常有出现;最后还有图书市场的计价失真,图书市场由于书籍的版本和书籍的质量等问题,折扣的存在,造成了实际数量和财务账务中间的巨大差价。这些失真情况在管理层的“空档”中使得资产造成了严重流失。这样不仅使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表现,更使民办高校在统一管理中缺乏主动性的表现。

二、优化改善资产运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在高校面临资产管理失误的现在,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是当前管理层保障民办高校正常运行的关键。加强资源使用效率,并能以此资源创造效益,应是管理层首先考虑的问题。

2.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建设

在充分认识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同时,资助企业更要建立相关的校园资产监管制度。以企业的运营方式正确的引导和监管资产运用及流失的走向,正确的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和制约资源浪费的行为。在企业与学校建立“双负责人”制度,在各部门间真正的做到协调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资产运用上对学校和对企业都有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双责任人”制度不仅是监管机构,而且是民办高校运营方式的引导,也是民办高校“升格”的“推手”。

在完善资产管理的同时,对学校能进行相应的评估,以此做到企业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全面了解。

3.树立责任心,提高员工素质

说到企业,说到管理机构,其实在民办高校中最重要的还是对资产管理人员配置素质的提升。随着教育浪潮的不断加大,学校的资产也不断增加,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提升,在高校内应配置部分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以及一定数量的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这项工作要求员工具备极强的责任心、认真廉洁的工作态度。同时,还应在管理者中建立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在职位上造成资产损失的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处分,对工作认真,坚持原则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或外出培训机会,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

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达到资产透明

在民办高校中,企业控股占大多数,基于这样的先决条件,资产出入透明化,成为了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条件。现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运用在资产管理中得到优势性的发挥,设计相应程序,加之专业的资产配置、专业管理软件,统一设置操作员操作。这样不仅在核算上达到精准,而且从企业的角度,可以看到每一笔资产收入与支出的条目,对资产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监管,达到了资产透明。

三、结语

资产管理借助现代化设施变得健全,但管理层面的加强仍是资产管理的关键。管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网络的建立,不仅要加强其素质、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变得有意义。

民办高校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型高等院校,是国家与企业共同建起的高校类型。而在管理上,民办高校更应该发挥其企业办校的优势,在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人员的选拔以及运用上,都应具备企业发展的严谨、具体的流程。只有这样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保证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科学、规范、快捷、高效,在学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在教育与经济上得到“双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1).

[2]常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初探[J].商业时代,2006,(8).

[3]向蓉.略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J].中国经济评论,2003,(8).

[4]庞波忠.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问题,1992,(6).

[5].资产权益・制度创新――关于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6][美]亨利・莱文.曾满潮,钟宇平,萧今译.高科技、效益、筹资与改革一教育决策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7]牛勇.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23-124.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6

当前的高校国有资产有三个问题还需改善:1.资产管理体制不完整,体系残缺。法律制度不健全,效力不够。资产监督不健全,缺少约束力。2.高校国有资产意识淡薄,高校对资产管理方面观念淡薄,资产容易流失。3.预算资金分配随意,资产管理和预算不能结合。

针对当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完善。2.改进新的方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3.进行严格的预算程序,做出完整的预算系统。

Collegeassetsasanimportantpartofstate-ownedassets,forthecollege'spersonneltraining,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stoprovideamaterialbasis.asinrecentyears,theeconomicsystemandthereformoftheeducationsystem,state-ownedassetsforuniversityeducationbecomesmoreimportant,similartothestateestablishedtheSaSaC,theuniversityalsohasacorrespondingstate-ownedofficetoberesponsiblefortheschool'sstateproperty.ourcountryisstillinuniversityassetsmanagementsystemreform,therearemanyproblemsstillneedtobeexploredandimproved.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7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经营性理念

在我国现代高校管理体质改革的今天,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能力、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的首要工作。在现代高校扩招后,高校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渠道性。其中高校自筹资金占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比重,是现代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高校建设与发展中资金的重要来源。针对新时期下高校扩招扩建带来的资产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高校资产是现代高校管理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高校的资金来源由政府拨款,因此高校的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统包统管的资产管理模式使的高校资金投入产出比较低,而且资产流失、浪费现象极为普遍。针对新时期高校资金来源特点、针对高校资产管理需求,现代高校必须引入企业经营性理念。以企业精英方式,提高校园资产的利用率、降低高校资产运用成本。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管理目标分析

我国现代高校的经营管理中,资产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高校多校区建设中,提高高校资产利用率对高校资金的有效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及财政拨款时期的管理方法,因此高校资产闲置、流失问题极为严重。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数字条码技术不断改进资产管理工作,但是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仍采用传统方法,因此高校资金利用率、资产管理效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的资源配置、使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校精英管理中必须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以此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及社会效益。

二、以经营性理念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

2.1强化高校资产基础调研,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

根据高校资产的组成,高校资产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外延资产等。为了切实保障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高校经营性管理理念引入前应对高校的资产基础进行调研。借助FiRD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条形码技术等,对高校现有资产进行调研与汇总。以资产基础情况的掌握,为高校资产管理中经营性理念的应用奠定基础。

2.2经营性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经营性理念是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思想,是针对经济效益所衍生出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经营性理念运用系统能够有效的激发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效益。根据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需求、针对高校非盈利性组织特点,高校资产管理中经营性理念的引入能够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为了保障经营性理念应用目标,在高校经营性理念的引入前应对这一理念的特点、优势、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与分析。结合高校资产管理需求及现状,建立资产管理体系。以经营性成本控制为基础、以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率为重点,确定高校资产管理重点及方向。

根据高校资产管理需求,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配置、整合、优化资产,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需求,提高高校资产资源使用效率。以追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展经营性资产管理活动。

2.3以经营性管理目标及特点为基础,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

为了满足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需求,高校资产经营管理中应明确经营性管理目标及特点,以此为基础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指导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具有非盈利特点、具有资产非循环制特点、具有产权结构复杂性特点。根据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特点,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中应以绩效评价为方法,评测高校资产投入产出。通过经营性管理方法,实现高校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根据高校经营性管理目标及特点,高校应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并根据现代资产管理技术应用确定各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根据管理体系目标、根据管理岗位设置情况,优化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实现高效、经济的资产管理目的。

2.4创新资产管理机制,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

经营性管理理念中,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现代高校应创新资产管理工作中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使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高校资产管理中经营性理念应用后各项工作变革的执行,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原则,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

在现代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中,遵循经营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障高校资产管理效率、保障经营性理念应用目标的关键。根据高校资产管理的需求及目的,在经营性理念引入与应用中必须遵循成本原则、效益原则、责任制原则及经济原则。以成本原则为基础提高投入产出比,以健全的运行成本控制机制为基础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经营性资产管理要求一切管理工作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因此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应围绕效益原则对资产管理的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实现资产管理目标。

为了保障高校资产管理效益,高校资产经营性管理中还需要明确责任制原则。通过对各岗位工作内容的明确,制定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岗位考核、评价,确保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经济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办学中的重要基础,是提高高校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通过资金审核、资产共用平台的建立,避免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的发生,保障高校资金的有效使用。

结论:在我国现代高校管理中,多校区建设方式带来了资产管理的困难。加上传统资产管理习惯造成的资产流失、资产闲置等问题,造成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针对现代高校多渠道资金筹措后资金使用要求,现代高校必须引入经营性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术、资产管理平台、资产管理数据库以及审批、管理等方式,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满足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8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体现。经过十多年扩招,高校资产转化形态和转化来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着各渠道教育经费投入在学校内部的资产配置状况,表现为资产规模、结构、用途等方面的复杂性。同时,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国有资产配置结构失衡、共享共用率低、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严重。为此,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三结合”管理原则。2010年江苏省财政厅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原“三结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原则,以期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本文基于江苏省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原则,探索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从优化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健全高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为手段、以实物有效使用为目标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制、制度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实现“四结合”管理要求,实现高校国有资产配置合理、有效使用的资产管理目标,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一、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面临的现状及困难分析

高校国有资产经过十多年的规模扩张,其资产规模快速增大。以江苏省为例,其省属高校占地面积从1995年的1.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11.1万亩,增加了6倍,校舍面积从1995年的51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285万平方米,增加了5.4倍,资产总额2010年底达到了720亿元,假如平均按20年的使用期折算,每年就有近40亿元资产报废更新处置,当年需要近40亿元的资产配置预算经费投入,所以强化资产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价值管理和绩效管理非常必要。但从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账物分管、管用分离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突出特点是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使用管理相脱节,增加了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断点,易产生职能弱化、分工不合理以及职责缺位问题。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综合预算管理部门,仅从价值角度负责资产的配置预算总平衡、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不深入资产配置的具体细化论证管理、资产账实盘点和有效利用考核等环节;归口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归口资产的业务主管部门,仅从实物资产角度负责归口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实物明细账管理,无法深入具体资产配置预算审批、账实盘点考核等环节;资产使用部门仅关注投入到本部门资产的占用和使用,仅依据专项经费投入资产配置要求,关注本部门资产配置情况,不关心学校整体利益和资产有效使用。高校这种资产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财务部门、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间“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相互扯皮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现象。

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密切联系,忽视了资产与经费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忽视了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是财务管理的拓展,导致财务部门和归口部门职责的局限性,没有从制度上、职责上将资产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使二者无法深入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造成资产管理过程中重投入轻使用管理的局面。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资产配置结构失衡

高校国有资产配置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自筹专项经费、基建专项经费等多渠道。由于专项经费投入管理本身的限制性,其资产配置往往与具体的院系、学科、专业、实验室、科研项目组以及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密切相关。根据学科学术特殊性和资产专用性,资产配置预算往往由这些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审核确定,资产一旦进入这些相应院系、学科、专业、实验室、科研项目组后,由于学科专业间的差异性和其来源的专项性,往往成为相应部门和人员超标准、重复配置资产,将资产变成“私用”的主要政策依据和技术理由,导致各高校间、高校内各学科专业间资产配置结构性失衡,造成内部共享共用难度增加,产生资产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问题。

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除重点建设投入和专项经费投入管理政策本身的限制外,根本在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化和精细化。资产配置预算申报主要由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审核确定,特别是高校内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政权和学术权、集权和分权、校长角色以及重点投入”等资源配置冲突,其资产配置预算申报决策没有考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仅从本部门、本学科、本专业角度出发,仅考虑本学科的特殊性,盲目提高专项经费资产配置标准、配置数量。财务部门只关注专项经费申报、预算平衡和执行,因职权或能力问题无法关注专项经费中资产配置部分是否合理;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往往因专项经费预算审核制度、管理职责以及能力问题,不参与或无法参与资产配置预算审核,无法从全校角度进行资产配置调整,仅关注专项经费资产采购预算执行工作。高校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现行状况造成了高校资产年年增加、年年不够用的结构性矛盾局面。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实物资产账实不符

现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无折旧处理的规定,造成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缺乏账账核对、账实盘点的动力和压力,很多高校基本不进行账账核对、账实盘点工作,必然造成账账不一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闲置浪费等问题。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不关注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及具体使用状态,不重视资产使用过程的价值补偿考核,不重视决算报表编制时的资产核对工作;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只负责实物资产的采购和验收入库工作,不关注实物资产的具体使用状态和存在状态;实物资产使用部门由于缺乏资产价值管理的概念和价值补偿压力,仅关注实物资产的具体使用,对资产的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不报告、不审批,接受捐赠资产不办理入账手续,资产已报废却不履行固定资产报废手续等。以上状况的长期存在,必将造成财务资产总账与实物资产明细账间的账账差异、实物资产明细账和实物资产间的账实差异。

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脱节,负责价值管理的财务部门仅关注资产会计核算,不负责其对应实物资产的状态和价值补偿;负责实物资产管理的使用部门仅关注实物资产的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这种割裂造成了账账、账实差异。

(四)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脱节,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因配置不合理导致的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在资产配置预算审核阶段和使用阶段不重视绩效评价和绩效监控。首先,资产配置预算审核过程中不重视绩效审核,各学术单位仅从自己的部门利益出发追求资产配置,造成资产重复配置,甚至出现全新设备闲置或资产不符合要求而快速被淘汰,资产效益没有达到全校最大化。其次,资产使用过程中不重视绩效监控,在现行经费投入模式下,争取资产配置经费投入成为各高校、各学科的首要工作,一旦经费争取到位,其所配置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和利用效果如何往往不被原经费投入单位所重视,也往往因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和产出的不易衡量造成绩效评价困难重重,导致绩效监控走过场。

二、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造成高校国有资产“四脱节”的局面,主要来自广大教职工普遍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置轻使用”的资产管理意识,来自教育经费专项投入和重点投入所产生的资产配置“部门化”,来自高校学术性组织自身的特性和经费投入产出评价的困难性等内在制度性原因。但从学校内部来看,可以通过增强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来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实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效益的目标。

(一)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的必要的物资保障。一个学校固定资产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设备的优劣及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规模和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现实水平和潜在能力。

所以高校要增强全员参与和重视资产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使资产管理上升到与经费管理一样的地位,将资产管理纳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范畴,接受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使用到人、分级负责”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和职责体系,将资产归口管理职责纳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之下,实现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密切联系。

学校财务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价值管理和预算管理,共同参与绩效管理,进行资产配置预算控制和执行监管,加强资产账账核对和账实核查,像盘点货币资金和核对往来账款一样加强资产账账和账实清查工作;审核经资产归口部门审批后的资产配置预算是否超支、是否重复配置,提出的绩效目标是否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

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是行使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包括资产经营公司等,代表学校整体利益,负责资产的日常监管,包括资产配置预算细化审核、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过程的绩效考评、资产定期盘点、资产维护保养、资产增减变动手续办理以及资产共享管理等工作。

(二)完善以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控制,落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资产配置来源的多样性,资产使用的可重复性、学术专属性,决定着资产配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它是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第一关口。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联系,优化资产配置,从经费投入的源头控制资产配置不科学、不精细现象发生,是解决高校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并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资产配置预算审核。

首先,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以资产存量统计和资产增量预算投入审核为突破口,加强财务决算中的资产存量统计和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合理确定部门预算和专项预算经费投入中的资产配置预算,从经费投入源头控制重复购置、高标准购置问题,消除专项经费投入在优化资产配置中的弊端。

其次,完善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内部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流程。确立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校财务部门、学校资产归口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间的审核职责,各单位不论什么经费投入来源,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政部门要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可,学校在上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要充分征求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意见。

最后,从战略发展角度建立资产配置的长期动态管理。各高校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中长期财务预算,结合学科发展、科研发展等制定3-5年中长期资产配置需求库,并与资产到期更新更换进度库、资产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库、资产使用期限库等相联系,实现完整的资产配置预算控制体系。

(三)完善资产折旧为基础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落实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高校国有资产按使用方向主要分为单位自用和出租出借资产,前者主要为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相应的行政、后勤所用资产,后者主要是对外投资资产和出租出借资产等。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等产出品的考核对比难以及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换价值表现,导致实现这些产出的资产投入量的不可对比性(如不同学科需要的资产配置量、资产配置标准以及具体使用次数和效果的不可对比性等),进而导致各高校、各资产占用使用部门缺乏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和手段依据,财务部门和资产归口部门缺乏审核各具体使用部门资产配置需求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造成现实中越是优势学科资产越易存在闲置浪费问题,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

为此,改革现行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起以资产折旧为表现的价值补偿和绩效考核制度,细化资产使用用途,细化资产使用部门,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一方面可定期考核校内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产消耗额,真实准确反映学校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高校未来需要更新改造的经费投入情况,实现资产配置和利用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各单位重视本单位资产的使用,重视资产占用情况,促进资产使用部门不仅关注资产的使用价值,更关注资产的使用绩效。

(四)建立以资产盘点为手段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当前,高校普通存在着账账差异,账实不相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融合,相关部门缺乏配合,各管一块、各管一段。为此,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财务部门、资产归口部门要真正落实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据江苏省资产管理部门的随机调查,很多高校从2007年进行资产清查后,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资产盘点,连局部资产清查也很少进行,在干部在任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很少关注资产方面,实物资产的存在状态和使用状况不清楚。

为此,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资产清查成果,结合每年的财务决算上报、部门预决算审计以及资产报废处置审批等,加强资产的外部监督。

其次,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和考核,将资产管理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考核范围之内,增强财务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制度。

(五)完善以国有资产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国有资产管理“四结合”落实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

高校资产一般经过需求申请、考核论证、预算安排、采购申请、招标采购、采购入库、使用保管、运行维护、绩效考评、报废处置等生命周期过程。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和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的不到位,导致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此,充分利用高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学校与内部各院系学科专业之间以及财政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桥梁作用,高校及其职能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该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资产状况,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能。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资产配置审批、资产配置预算下达和执行监管,及时掌握学校国有资产存量、增量变动情况,可以满足部门预算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执行以及资产绩效考核等需要。从学校内部和财政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实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机结合。

总之,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工程,需要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者转变观念、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从教育经费投入、大学治理结构等深层次进行探讨,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巧玲,谢安邦.对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9).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9

关键词:现金管理财务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3-01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对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金管理作为学校经营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就犹如血液对于生命体一样重要,对学校的各种业务活动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现金管理是指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和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1],其贯穿于学校的每个环节中,不仅反映学校业务使用时的现金状况,也反映其运用状况,成为评估学校整体竞争、发展潜力及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学校各项业务、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了解学校现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为学校的规划和发展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1学校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各地学校的不断扩建、合并、整修,为自身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再加上国家财政拨款对学校投入方向的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信息,已成为全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2]。学校现金流入流出活动比较活跃,现金流入主要体现在学校服务收入与政府财政补助,现金流出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扩建、整修中。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学校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

(1)现金的流量可反映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学校经济效益的好坏,财务人员和管理者也能更充分地、全面的认识学校的财务状况,比收支结余指标更能体现学校的运营状况。

(2)现金管理降低了学校的财务风险,为学校各项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可靠的依据。学校的资产通过与负债指标匹配来衡量偿债能力往往会掩盖学校的一些财务问题[3],用现金流量分析学校的偿债能力,根据学校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学校营运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的债务,从而达到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在学校资产负债与收入支出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降低了学校的财务风险,也从中反映了学校资金周转速度,对一定时期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为学校实行各项运营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3)提高学校计划、扩建和预测风险能力,为保证学校健康、平稳、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对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出学校现金收入支出的整体状况,使财务人员和管理者为资金的使用、投入有清晰认识,避免因账面出现有结余而并无现金流的情况,从而为学校未来投资计划、扩建、扩招等做出正确判断,提高预测风险能力,保证学校的生存和正常的运营。

2学校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新教育体制改革下,学校寻求向更多专业、更高学历、更深层次的多元化发展。学校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能够保证学校日常资金需求的同时,还要使闲置的资金能够有效地使用,最终使得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能够提高[4]。但实际上,学校资金并没有实现有效使用,而且使有些项目的开销资金常处于短缺、紧张或缩减状态。而且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使现金流量也大幅提高。尤其在学校扩建、投资等方面,对项目准确的成本核算和预算不仅可以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但就目前来说[5],不管是在综合预算方面还是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全校教育正常经费的收支、专项经费的收支、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附属单位上缴款等都要求预算的编制需细化、具体化,但目前实际情况是各部门只进行笼统的、总括的分析评价,难以做到准确、具体的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进行正确、完整的评价,从而使预算执行和控制作用不能发挥真正,导致现金流量过大、过多,资金利用效率低,为学校其他项目的开展带来不便。

3加强和控制现金流量,合理预算

3.1合理规划和控制现金流量

作为财务人员应认识到现金流量对财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校业务收支计划,经上级或管理者核定的财政拨款数、日常购置计划、扩建计划、维修计划等占用资金情况做好现金流量规划[6],严格按照审批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资金,将现金流量规划落实到现金预算中,实时预算、规划现金流入支出的原因、走向,从而保证现金流量衡量业务收支结余的准确与真实,以现金流入为重点,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达到增加学校现金净流量的最终目的。

3.2加强现金财务管理,增加流量途径

对学校的所有收入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管理,合理安排。严格学校银行户头管理,只设立一个基本账户,对学生收费做到无现金收款,合理控制现金使用,使学校财务管理更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保证学校财务部分在保管资金、实现收大于支的良好循环,一方面保证学校有强大稳定的资金支持,保证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为学校扩大营运规模,各项业务投资、预测学校财务状况随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和重要保证。

3.3合理预算,规范现金支出

对学校来讲,现金流量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扩大规模、进行各项投资、预测财务状况的可靠数据来源,但从学校的管理情况,加强现金资产管理的空间很大,流动资产高效、安全的周转对学校减少营运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对学校进行合理现金流量预算,有利于学校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学校未来一年及每个月的资金变动趋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最大限度地保证现金收入与支出相匹配,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为学校健康、平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泮文.浅谈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154-155.

[2]刘丽华.现金流量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2):67-68.

[3]赵跃愚.浅谈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3-104.

[4]韩伟.浅析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144.

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篇10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做支持,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才。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的管理难度。纵观我国各大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认识不到位、管理缺乏有效性等,使得资产配置不均衡,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加剧。因此,开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的探究非常重要,可以为相关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校开展资产清查的必要性分析

1.资产清查是实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效融合的手段。高校隶属于我国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或者公司不同,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或者地方财政拨款。高校所需资金为一般纳税人所缴纳,因此对资产状况进行彻底清查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产清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也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更加透明化与公开化。

2.资产清查是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的必然要求。只有对高校现有固定资产量进行准确了解,高校管理者才能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应及时购买,以确保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可适当权衡,最大限度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可靠的保障。

3.资产清查是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只有摸清院校内资产实际状况,了解学校资产存量的现状,才能在后期工作的开展中有所针对性,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资产清查不单单只是对现阶段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而更重要的是对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找出,对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通过深入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使高校更好地发展。

二、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现状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众多内容中,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固定资产清查,主要是对高校现有的资产从多个层面比如数量、价值等与固定资产账务进行核查。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目的在于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当前,很多高校已意识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在资产管理制度中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工作,由于高校规模较大再加之固定资产数量巨大,高校通常一年或者两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如若清查得过于频繁,一方面会影响正常的教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清查时间若间隔过长的话,又很难准确了解相对时间内资产的真实情况。在资产清查中,不仅可使管理者及时了解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修改错误信息,从而增强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在进行资产管理中还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

三、基于资产清查视角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资产管理意识,组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要从根本上强化资产管理力度,从高校管理者自身来看,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中所发挥的影响力。以资产清查为主要出发点,扩大资产管理的宣传范围,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认识偏差,构建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整个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出重要决策。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主要针对学校的资产问题进行全权管理,也是学校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学校的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要求,按时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管理与业务指导,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建立资产清查长效机制,实行资产清查常态化。高等院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院校内固定资产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为管理者在做出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为了提高人员的认识,相关主管部门应以文件或者召开相关重要会议的方式,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真正将资产清查工作深入人心,这样他们在工作中也会以激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工作效率也会大大增强。尤其要让教职工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传统观念,让他们明晰因个人科研所购买的设备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各个院系部门受到外界所捐助的物资等也属于国有资产,都应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条例进行严格管理,并将其列入资产清查范围中。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健全与完善资产清查监管机制,对在资产清查中找出的问题,应根据所属类型进行分类与整理,并进行深入调查,确认问题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所上报的报废资产进行及时审批,审批中也应履行相应的程序,对资产清查后续执行工作也应进行落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监管也应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资产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财政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了解高校的资产状况,在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从源头堵住资产管理的漏洞。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区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真正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机制,可采取三级管理体制与责任机制:一是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资产管理处则是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使用部门专人管理,高校各院系以及各部门应根据院系情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并由专人全权负责;三是使用人具体保管,各院系院长为本院系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院系办公室主任为所属院系的资产管理责任人。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各院系需将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责任追究问题应做出明确说明,对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发生重大失误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提高其他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在工作中责任意识强烈、管理优秀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资产管理工作应由校领导亲自去抓,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让人人成为监督主体,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更加规范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也更能促进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的长久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撑,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崭新的发展局面。

4.完善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高校固定资产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学校都会购置一些新的设备比如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因此,资产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行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模式。由于高校规模庞大,而且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若单单依靠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管理,则不仅会使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大,而且人员若发生疏忽会造成管理失误、准确度偏低等问题,很难满足实际所需。而实施网络管理的话,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借助网络系统,可将各部门的资产存量现状、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分布等,有效结合起来,帮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校资产的动态信息。如若某一部门信息发生变更,也可借助网络系统及时查阅并进行更正。此外,高校还可采用条形码资产清查方式,对高校内所有的资产情况展开一次全面的清查工作,对以查阅完成的资产张贴条形码标签,做好标记,严格履行相应的管理程序,待所有的手续交接完成后应上报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审批。对资产审批购置、报废等内容应采取制度化的管理进行约束,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