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的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30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1

原生的移动应用

销售易是仁科互动基于管理软件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利用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彻底重构CRm所形成的,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销售支撑为一体的新一代移动互联CRm。

史彦泽认为,随着技术的变迁,CRm产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产品为传统的预置型CRm;第二代产品以云计算为特征,采用以Salesforce为代表的SaaS服务模式;第三代产品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和社交网络为特征。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化应用,移动CRm以其便捷性和易用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而此前因为终端用户对CRm的易用性和便捷性不满意,很多传统CRm项目惨遭失败,或者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现在,除了像仁科互动这样的新兴企业以外,传统的CRm厂商也在向移动互联转型。

史彦泽分析说,尽管传统的CRm厂商资金充足、实力雄厚,但是因为要照顾老客户的需求,因此很难根本上在架构层面向移动互联转移。因此,他们只能将移动设备作为传统pC应用端的延伸,选择用wap版本来实现移动应用与原有应用的对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管理软件厂商费了很多功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史彦泽补充说。

史彦泽认为,这种模式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销售人员无法在线处理业务;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无法整合诸如签到、语音、企业微信等原生的移动应用,不但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而且效果也大打折扣。

底层的社交应用

史彦泽认为,销售易在技术上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在底层就融入了社交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销售业务协同问题,从而颠覆了传统CRm流程和表单的设计与体验,是真正以人(销售人员)为中心的销售业务模式。

“尽管传统CRm厂商意识到了社交网络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社交产品与CRm产品本身是平行的,所以很难借助社交网络来实现销售人员之间的业务协同。”史彦泽说。

而销售易将社交网络功能融合到架构底层,天然解决了销售人员之前的业务协同问题。比如说,如果共同为某个客户服务的销售团队中的任何人在和客户进行沟通后将结果反馈到系统中后,整个团队都能通过社交网络实时获取关于该客户的最新信息。

与Salesforce的不谋而合

从2011年创立仁科互动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史彦泽对仁科互动销售易的产品发展方向更加信心百倍。史彦泽的信心,还源自仁科互动的产品理念和已经向移动互联转型后的Salesforce的产品理念非常相似。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2

近30%受众选择网络了解奥运信息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正式成为奥运会持权转播商,这是奥运百年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从CSm媒介研究奥运会传播效果调查中显示,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和倾向中,电视媒体仍然是人们了解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比例高达92%,但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成后起之秀,近30%的奥运受众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得北京奥运的信息,这个数字超过了平面媒体。其中,奥运金牌榜作为最具总结性和时效性的奥运信息传达,成为互联网受众最受欢迎的奥运节目内容。

网络成为受众第二大收看奥运视频转播、了解奥运信息的渠道。针对这一现象,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斌表示,中央电视台对此非常重视,将通过央视网、手机电视和车载电视等新媒体,全面延伸、拓展电视报道方案,全程直播所有奥运赛事。汪文斌告诉记者:“电视转播的奥运赛事,央视网上会有,电视上不转播的,央视网上也会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升民为互联网等新媒体与奥运结合所带来的聚合力量感动不已,称奥运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从“英雄的奥运会、欣赏的奥运会”转为“平民的、参与的奥运会”。

CSm媒介研究调查称,受众更乐于在互联网上收看体育赛事实况,在手机电视和移动电视上观看奥运新闻,在楼宇电视和户外街上电视上观看天气预报等信息。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3

简单设置,启用月光宝盒

“文件历史记录”是win8新增的一个自动备份组件,不过默认情况下没有开启。出于备份文件的安全考虑,“文件历史记录”的备份必须存放在可移动存储介质或者网络驱动器中。因此,要开启“文件历史记录”需要预先准备U盘、移动硬盘或网络驱动器。本文以备份在网络驱动器为例,介绍如何开启它(U盘和移动硬盘直接连接到电脑上即可)。

进入局域网内任意一台安装了win7或者win8的电脑,选择一个ntFS分区下的目录(假设为D:\bf)作为备份目录。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接着切换到“共享”选项卡,单击“启用共享”按钮,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同时记住它的网络位置(如图1)。

在本机上依次展开“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文件历史记录”,单击左侧窗格的“选择驱动器”,接着单击“添加网络位置”,在打开的窗口文件夹位置输入刚刚共享目录的路径(文中为\\YUmUFa-pC\bf)。最后点击

“选择文件夹”,这样我们就将局域网内其他电脑共享的目录设置为了“文件历史记录”备份的位置(如图2)。

返回“文件历史记录”设置窗口,可以看到该功能已经自动启用。首次启用它,win8会自动将用户的库、目录(包括桌面、我的文档)、收藏夹和联系人等数据备份到上述共享目录中。win8默认每小时检查一次文件并进行差异备份,我们也可以随时点击“立即运行”进行手动备份(如图3)。

备份操作完成后,打开共享目录可以看到一个相应的计算机名称的备份目录,其中的Data就是win8自动备份的数据(如图4)。

轻松点击,回到从前

由于“文件历史记录”会自动备份用户个人文件,因此,启用之后,如果发现现有源文件损坏或者删除,使用“还原功能”即可轻松恢复。

进入到“文件历史记录”窗口,点击左侧窗格的“还原个人文件”。然后在打开的窗口展开“文档”,可以看到win8已经自动备份了该文件,用鼠标右键单击选择“还原”即可(如图5)。

“文件历史记录”会自动备份修改过的文件,如果上述文档在备份之后进行了修改,现在需要还原到修改之前的状态(即恢复上一次备份状态)。展开“文档”后,

可以看到win8对该文件进行了两次备份(同一文件使用备份时间作为区别),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还原哪一个文件(如图6)。

默认情况下,win8每隔一小时就会自动检查上述目录中的文件是否发生变化,一旦发现差异即会自动备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历史记录”将会构建用户个人文件改变的完整历史记录。同一文件的不同版本会自动添加修改时间作为标注,还原时可以选择不同时间点生成的历史文件进行还原。如果备份的文件较多,我们也可以直接打开备份手动提取文件,比如文件默认备份在“当前用户/计算机名/Data/”下,打开上述目录后即可手动提取需要还原的文件(如图7)。

双重保护,妙用SkyDrive

“文件历史记录”默认只是将文件备份在U盘、移动硬盘或者网络驱动器中,如果要让数据更加安全,我们还可以将文件备份到win8集成的SkyDrive中。由于win8支持使用windowsLiveiD作为系统账户,这么一来,如果SkyDrive和系统账户使用同一个账号,那么每次登录系统后win8就会自动登录SkyDrive,这样数据就会自动同步到云端。

打开win8自带的SkyDrive客户端并激活,并将SkyDrive位置设置为“D:\sydrive”,接着在其下新建一个名为“bf”的文件夹。和前文一样,设置“D:\sydrive\bf”为局域网共享目录并记下其网络路径。同

时设置windowsLiveiD作为系统账户,这样每次登录后就会自动登录Skydrive。

启动“文件历史记录”,并将备份位置设置为上述共享目录。这样win8会自动将文件备份到“D:\sydrive\bf”。由于SkyDrive会自动同步文件到云端,因此备份到上述目录的文件也会自动同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开始菜单屏上的SkyDrive组件上直接访问备份的文件了(如图8)。

常见问题Qa

Q:“文件历史记录”默认只备份指定几个目录,如何备份其他文件?

a:虽然“文件历史记录”只能自动备份指定目录的文件,但我们只要将其他文件移动到上述目录中即可。比如可以将本机所有个人文档全部移动到“我的文档”,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备份了。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4

学术界一般认为,海外华商网络,指的是海外华商因市场、商品、活动地域、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海外华商网络肇始于宋元时代(13世纪以后),15世纪初形成,17—18世纪扩张至顶峰,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中心,包括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商贸网络。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演化成了世界华商网络。

一、世界华商网络的阶段

世界华商网络具有阶段性。王赓武认为,华人与东南亚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关系,通过与东南亚史相比较,东南亚华人史可以作如下区分:十九世纪以前为唐人时代即闽粤人、唐人流寓的时代;十九世纪为华人时代(包括华民、华工与华商的时代),亦即西方国家在东南亚早期扩展的时代;1903-1955年为华侨时代,即东南亚全面被西方国家控制的时代;1955年以后为新华人时代,亦即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的时代。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由地区性扩展到全球性,演变为世界华商网络;从世界华商网络的演进过程来看,华商网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早期阶段,即鸦片战争之前;近代阶段(1840-1949);现代阶段(1949-),即世界华商网络阶段,包括局部整合期(1949-1978)和全面整合期(1978-)。

早期阶段的海外华商始自唐和宋初。《萍洲可谈》载:“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唐人住蕃,为工为商,十年、二十年不归,称为华侨”。早期移民到南洋进行海口贸易,多滞留聚居于东南亚各地港口。海外华商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后增长很快。明嘉庆、崇祯年间(约1567-1644),海禁放宽,出海商人“十倍于昔”。据史载,十八世纪末,马六甲的华人集中居住于中国式平房区,初步形成了华侨社会。可见,早期海外华商形成的原因,是华人到东南亚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而产生了“住蕃”现象的结果。

近代(1840-1949)时期,华人大量移民海外。近代移民的华人分为两种情况: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其中契约移民占绝大多数。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殖民者以香港、澳门为基地,在广东沿海城市设立招工馆所(俗称“猪仔馆”)公开招募“契约华工”。1944年(民国33年),契约华工制度才宣告废止。

1925-1930年间,华侨职业结构发生变化,从华工转变为创办实业。可见,近代海外华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传统海外华商,另一部分近代产生的、由契约华工转变而来的华商。

近代海外华商网络是西方殖民者主导的近代世界商贸网络的的一部分。

现代时期,世界华商网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局部整合期(1949-1978)和全面整合期(1978-)。华商网络的局部整合期(1949-1978),是指中国建立新国家以后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这个阶段,海外华商网络利用东南亚居住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参与创造了亚洲“四小龙”经济成绩。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称为外籍华人,简称华人。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华人,约占原华侨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华商网络的全面整合期(1978-),是指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华商网络以中国-东南亚市场为中心,进行了经济资源的网络整合,参与形成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又一个经济史上的重大成就;全球化时期,海外华商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华商网络。统计显示,过去30年来,华商企业约占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7成,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也有约三分之二来自华商。据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9年2月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的数据,目前海外华侨约有4800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后从大陆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约600万人。截至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资产总值达2.5万亿美元(包括港澳台,不含中国大陆内),在海外建立的中资企业超过1.2万家,2008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4584万人次。

二、新挑战和新趋势

全球化时期,世界华商面临新挑战。一,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受到地区经济集团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欧洲、北美洲和东南亚的集团化贸易保护主义,对中、港、台近年来对东南亚和欧美日益扩展的出口贸易产生制约。二,在所在国当地社会环境方面,华商与当地社会发生冲突。深层原因是,华人尚未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华工大批涌入失业率高的国家;华人群体长期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一些华商在海外忽视回馈当地社会。三,在产业链方面,华商处于低端链条,面临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要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引发世界关注,一些国家以保护本国工业为由,开始对中国商品由廉价劳动力所致的价格竞争优势进行抵制,使得中国出口经济具有很大风险和不稳定性。

全球化时期,世界华商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一,在经济合作方面,华商网络由地区性扩展到全球性,网络内部的经济合作机制化和常态化,由松散的互补性结合进展到建制化的互惠安排。二,在社会适应方面,华商学习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华商需要建立一种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开展与观念建构对应的公共外交;中国商人在海外发展时,需要重视平民社会的力量具备对社会和媒体的正面公关能力;要求文化适应,开展慈善福利事业,主动回馈当地社会;要求华商积极参政,还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会、同乡会、宗亲会等民间社团的作用;最后,在赴海外发展的同时,一个企业要规避政策和法律风险,学习如何与当地和谐相处,获得双赢。三,在产业链方面,华商经济开始升级和结构转型。据中国新闻社《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全球百分之九十九的华商仍在从事资产规模小、技术程度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中医针炙等职业。4800万海外华侨华人虽有2.5万亿美元存量,但其经济仍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华商转型是一种紧迫要求。四,在信息化方面,世界华商网络开始出现全球性电子交易平台。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推出的世界华商网络,是全球华商商对商的电子商务平台基地。五,在华商海外安全方面,世界华商网络和中国政府开始构建海外华人保护机制。海外华人保护机制由三个层面构成:国家居于主导地位,企业等机构提供相应支持,海外中国公民和华侨华人提升形象以及维权能力,是这种机制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中国海外领事保护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海外华商遵守当地法律和习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海外华人方面有很大进展,海外使领馆也日益转变为服务机构。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5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发展 现状 趋势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2.1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2.2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2.3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2.4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2.5移动与无线技术在演进中走向融合。当前,移动、无线技术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融合。

在多元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无线技术在竞争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涌现出了同时被上述无线技术采用的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与此同时,在以itU和3Gpp/3Gpp2为引领的蜂窝移动通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上,以及ieee引领的无线宽带接入从无线个人域网到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再到无线广域网的演进道路上,都开始增加对方的内容,例如:移动通信不断强化宽带传输性能,无线宽带接入不断增强漫游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借鉴wimaX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蜂窝移动通信启动了Lte,即“3G长期演进”项目,用以增强宽带传输性能。Lte的确立,令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线路与定位为“低移动性宽带接入”的wimaX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无线+宽带”的大趋势下,无论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还是wimaX、wLan等无线宽带技术,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信道多径衰落和频谱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oFDm和mimo就成为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同选择。oFDm在解决多径衰落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载波的数量,造成了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带宽的增大;mimo则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因此,oFDm和mimo的结合,成为推动“无线+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2.6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6

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移动与无线技术在演进中走向融合。当前,移动、无线技术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融合。

在多元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无线技术在竞争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涌现出了同时被上述无线技术采用的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与此同时,在以itU和3Gpp/3Gpp2为引领的蜂窝移动通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上,以及ieee引领的无线宽带接入从无线个人域网到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再到无线广域网的演进道路上,都开始增加对方的内容,例如:移动通信不断强化宽带传输性能,无线宽带接入不断增强漫游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借鉴wimaX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蜂窝移动通信启动了Lte,即“3G长期演进”项目,用以增强宽带传输性能。Lte的确立,令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线路与定位为“低移动性宽带接入”的wimaX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无线+宽带”的大趋势下,无论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还是wimaX、wLan等无线宽带技术,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信道多径衰落和频谱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oFDm和mimo就成为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同选择。oFDm在解决多径衰落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载波的数量,造成了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带宽的增大;mimo则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因此,oFDm和mimo的结合,成为推动“无线+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7

【关键词】移动adhoc网络p2p技术应用架构

p2p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文件共享和资源搜索等多种应用服务。与此同时,移动adhoc网络以其便捷可靠的无线接入方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逐步成为了无线布网的首选方案。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希望获得移动在线点播和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所以需要获取能够适用于移动adhoc网络的p2p业务。因此,有必要对移动adhoc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通信技术的发展。

1在移动adhoc网络中应用p2p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移动adhoc网络与p2p技术的结合问题时可以发现,二者的设计各自独立,并且分属于协议栈的不同层。所以,如果直接在移动adhoc网络中应用p2p技术,容易导致网络层的adhoc路由协议与应用层的p2p协议发生冲突。而将p2p协议直接应用在adhoc网络中,在查询文件时p2p协议将发送大量的请求和信息,继而使带宽和能源等网络资源遭到大量消耗,并最终降低p2p协议查询的成功率。此外,p2p网络的正常开销和查询定位功能也会受到adhoc网络中的不稳定无线链路的影响,并导致网络通信的传输效率低下。

2适用于移动adhoc网络的无线p2p应用架构

2.1新型无线p2p应用架构

考虑到在移动adhoc网络中应用p2p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跨层设计角度进行adhoc协议和p2p协议的联合设计。而这样的应用架构的设计可以将adhoc网络的分布式选路思想和p2p协议的资源发现与定位思想整合起来,继而获得完整的模块功能。在这一应用架构下,不同类型资源的映射目录将在不同存储节点中存储。想要进行某个资源的搜索,就可以向对应存储节点提出要求,并获得相应的名单。而根据自身QoS需求,则可以进行若干个文件传输的节点的选择。所以这样的应用架构可以完成大量文件的分类处理,并且进行网络资源的分布式管理,继而使不必要的网络开销得到减少。此外,新型p2p应用架构还能够防止原有p2p协议的“单点失效”隐患,可以更好的适应移动网络频繁的拓扑变化,继而确保资源发现的有效性。

2.2网络资源的搜索

在新型p2p应用架构下,资源搜索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流程。

(1)在p2p应用发出搜索申请后,系统会进入到关键词扩展模块进行关键词的查询,以便通过与本地偏好记录模块中的历史记录对照获得用户偏好的资源分类。

(2)按照资源类别得到目录存储节点后,系统将发出包含有节点编号、Key值和QoS需求等多个参数的申请。而推荐资源判断模型接收到节点申请包后,将通过调用用户偏好记录模块得到记录,然后根据相关参数获得可用节点目录。通过从节点QoS列表中读取节点多方面的参数,模块将能根据用户申请要求和用户以往信用记录进行可用资源存储节点名单的返回。

(3)在申请节点收到名单后,本地需求判断模型将根据服务质量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资源存储节点,然后进行传输文件要求的发送。

2.3网络文件的传输

在确定用户需求的资源存储节点名单后,新型p2p应用架构将直接与节点通信,并完成文件的传输。

(1)接收到其它节点的文件传输申请后,资源存储节点将进行本地共享资源列表的调用,以核实文件是否存在。根据申请包中的参数,资源请求判断模型将决定是否接受请求。

(2)同意进行文件的传输后,资源存储节点将与申请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然后进行文件的传输。而申请节点会将收到的文件存入到本地共享资源列表,并将存储节点表现反映给信用评价模型。针对本次传输,评价模型将完成节点信用等级的评定,并将结果反馈给目录存储节点。

2.4网络的维护与服务

在移动adhoc网络维护方面,新型p2p应用架构可以将网络层的路由维护包与用于日常维护的p2p数据包联合发送,以降低网络内的开销。而在网络服务的满意程度的提高方面,可以致力于提高搜索结果与用户需求的贴合度和满足节点间的通信QoS指标。在p2p应用架构中,可以利用搜索关键词完成对用户偏好历史记录的分析,以便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底层无线链路的适当算法的选择,以便使各种通信QoS指标得到改善。此外,通过设定不同服务质量优先级,新型p2p应用架构可以进行网络实时状况的调整,继而满足提高网络性能的要求。

3结论

总而言之,在通信技术取得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下,将移动adhoc网络与p2p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应用。而根据跨层思想设计出一个无线p2p应用架构,可以在确保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完成资源搜索和文件传输,继而满足分布式网络的资源管理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业务。因此,本文对适用于移动adhoc网络的无线p2p应用架构展开的研究,可以为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浩,薛开平,洪佩琳等.无线adHoc网络中一种网络无关的p2p流媒体优化传输方案[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4:555-563.

[2]马颖,张劳模,王国栋.adHoc网络基于动态内容路由的数据共享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18:98-103.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8

方式改变,成绩斐然

伴随着一批批高分低能的高才生的出现,社会揭开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弊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历史悠久的教学方式终将“寿终就寝”。

耀华中学实验班诞生于1988年,在中科院心理所教授指导下,对课程的设置、教材教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实验班的宗旨是“用英才教育理论,开发那些智力优异少年的潜能,使其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学采用互动方式已成为实验班的教学特色之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已经成为实验班办学的突出特色之一。

实验班自1988年创办以来共有八届毕业生,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2000年天津理科高考前4名均是实验班学生。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人数占全市人数的1/3;连续参加数学中学生国家集训队;大批优胜者保送到清华、北大、上海复旦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中,仅92~95届的统计,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约60余人,占毕业班人数的38%。高考升学率为100%,升入重点大学率为99%,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约60人。在记者发稿之前,登录到耀华中学的网站,发现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智能机器人中学组班级主题网页、规定图形比赛、灭火比赛以及创新比赛中,耀华中学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概括来讲,所有这些成绩正是对新教学方式的回报。

无线网络,无限乐趣

由于有70多年的历史,耀华中学校园内还保留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典建筑。随着internet的普及,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对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校内很多建筑无法架设或不适于架设有线网络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全校信息化的步伐,影响了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效率。实验班教室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不能成为阻碍实验班学生利用网络的理由,并且,这些学生更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事实上,无线技术已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聘普教专家、北师大天津附中校长、特级教师张鼎言所说的那样,“电脑是一种工具,工具的方便使用将会改变人们的使用方式。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将会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来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方式,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耀华中学决定在笔记本特招班教室部署基于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并采用基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方正颐和笔记本。原因如下:笔记本特招班教室是古建筑,该场所是不易于或者不能进行综合布线的,因此适合架设无线局域网;如果笔记本特招班需要扩招,由于端口数量的限制将导致现有的有线网络资源紧张,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不便,无限局域网则可以解决该问题;无线网络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可以较好地保护设备投资。

在耀华中学笔记本特长班教室内左、中、右部署了3个无线接入点,覆盖了整个教学区。这样设计,不但满足了师生们对无线局域网的使用要求,又使整个网络与现有的有线网络充分结合,便于网络管理和维护。无线局域网的搭建,使得体积轻巧、方便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由于具备完善的操作系统和大量附加功能,采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是可访问终端中非常理想的设备。

无线部署,省力省钱

需要交代给大家的是,无线技术的部署更加容易。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所认识到的无线局域网显著优势以及耀华中学对于无线总保有成本的经济高效的评估结果中,耀华中学发现部署无线局域网能够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以45个点为例,我们通过附表可以清楚地发现无线的好处。

“采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重量轻,电池使用时间长,再加上结合了无线上网技术,对移动办公确实给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天津市教委科研处处长王繁臻博士如是讲到。

方案概要

耀华中学成立于1927年,历史悠久、校风淳朴。该校已经建成了有线校园网,如1998年底建成百兆校园网,2000年底将校园网主干带宽升级至千兆。根据教学、教科研、管理、远程教育的不同需求,建立了类型齐全、信息丰富的耀华校园网信息资源体系,并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应用,如网上信箱、网上教学等。随着无线技术成熟和发展,英特尔推出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耀华中学正在积极开展无线校园网的尝试,目前已经为笔记本特招班(实验班的一部分,学生用上了迅驰移动计算,于是得此名)搭建了功能完善的基于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方正颐和笔记本电脑亲自体验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学方式在改变,学习方式也在改变。

不要担心学生对新应用的使用潜力

记者在采访这个案例之前,一直有这样的疑问:牵扯到费用、技术等方面原因,迅驰移动这种新技术,对学校而言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多大?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天津市电化教育馆教研员施威南先生用具体数字解答了我的疑问。具体数字是这样的:在天津第43中学,像这样的实验班前年招了2个班,去年招了4个班,今年计划招6个班,可见需求增长很快,并且,这样的学校在天津至少有几十个。就耀华中学而言,所有老师都将配上迅驰笔记本。天津如此,全国也应该类似。究其原因,学习的方式已经在逐渐改变,发散思维的培养、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以及主动学习的建立等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并且,学生学习效果的评测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学死知识的学生在考分中已经在走下坡路。重要的是,这些已经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这也就是it新技术在学生中有很大需求的原因所在。评价一个新技术的成功与否,简单来讲,可以用认可度和使用范围来衡量,看来,计算机在学校中的应用(尤其对学生)已经过了关,迅驰笔记本也不会例外。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9

还有一些佩奇没有说但我们可以逻辑推出的战略层级的理由。

首先,谷歌在以FaCeBooK和苹果为代表的网络业weB2.0革命中迄今为止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收购将为谷歌扭转战局提供一个绝好的战机。苹果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且势头不减,FaCeBooK按用户量和在线时长计算的网络市场份额已经是世界第一,收入和利润也已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上市其市值将直逼谷歌。谷歌在佩奇上任很短的时间里,连续挥出GooGLe+平台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两记重拳,就是想同时拳打FaCeBooK,脚踢苹果,全面迎战,重新夺回网络业发展创新的主导权。

其次,网络业之战说到底是人才之战,创新之战,而过去几年谷歌是人才净流出大户,创新乏陈可言,收购带来的新活力和新空间有助于谷歌重振旗鼓,招揽人才,锐意创新。

第三,谷歌的收购有助于自身的战略重组和资源匹配。谷歌的搜索业务虽然目前仍然如日中天,但从长远看前途并不美妙。基于weB2.0架构的新型网络服务成长迅速,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并不依赖并主动排斥着谷歌的搜索服务。GooGLe+虽然来势汹汹,但面对遥遥领先的FaCeBooK看不出有多少后来居上的理由。谷歌操作系统虽然从绝对用户使用量上超过了苹果的ipHone,但高端市场依然牢牢掌握在苹果手中,从收入角度看谷歌操作系统的创收能力也不是苹果的对手。如今收购了摩托罗拉,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谷歌集成整合硬件,操作系统,搜索,weB2.0平台,GmaiL,GtaLK,YoUtUBe等等于一身,与苹果和FaCeBooK大战就有了短期内对手无法追赶的战略优势。苹果并没有一个weB2.0平台,FaCeBooK也没有硬件终端和操作系统,而这些缺项是很难通过收购很快加以弥补的。

谷歌收购固然有着自身的战略和战术考量,但这次收购对整个网络业的发展与竞争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发展史上,最初是软件业引导着网络业的发展,网络程序的水平决定着网络服务的水平。在其后的若干年中,电信业引导着网络业的发展,网络成本,安全和带宽决定着网络业发展的速度。近年来,网络业已经壮大到与软件业,it制造业和电信业平起平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随着FaCeBooK的兴盛,苹果的ipHone和ipaD的强大,再加上这次谷歌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由网络业主导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昭然若揭。软件业,电信业,it制造业,再加上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的传统媒体业,电视业和出版业,都会依照网络业的节拍起舞,跟随网络业的发展轨迹前进。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生机勃勃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网络业会站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上游,以不断的创新引导整个系统的丰满壮大。如果在未来一两年中,互联网巨头继续收购一些it公司,电信公司或媒体公司,我不会感到惊讶。相反,像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又一败涂地的事情,从互联网发展史的角度看,应该成为绝响而留存史册。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篇10

【关键词】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

1概述移动核心网络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tDm电路交换退出历史舞台,移动核心网络的发展目标将是基于imS技术的网络。本文将从未来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和epC核心网架构两个方面来阐述移动核心网络技术。

1.1未来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

epS是未来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为网络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epS的特点上看,主要特征包括全面分组化,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纯分组接入;支持多接入技术,增加了对实时业务的支持,通过简化网络架构和信令流程,降低业务连接的时延;网络层次扁平化,在用户面进行节点压缩,取消了RnC,核心网用户面节点在非漫游时可合并为一个。不难看出,epS的特征满足了下一代移动网的需求,因此是未来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

1.2epC核心网架构

epS系统包括无线网接入网(可以是Lte、CDma、wLan等)和核心网epC。其中epC核心网的架构如图1所示。

2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

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势在必行。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ip化演进分阶段进行

核心网的ip化战略,支撑灵活的业务提供和高效的业务运营,主要是以软交换为主进行网络演进。固定、移动软交换技术是近期核心网演进的关键技术,在这种思路下,对运营商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运营商稳步推进固定、移动tDm交换机的退网,ip化演进分阶段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核心网向ip化网络的全面演进,还需加强ip化后网络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2.2imS是未来融合网的业务控制层

移动核心网络为全业务运营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早就将imS定义为未来的核心控制架构,包括3Gpp、tiSpan、3Gpp2、itU-t等。imS具有开放式标准架构、支持固网/移动统一的接入网络控制架构、灵活的业务提供和业务触发能力,以及对多媒体业务的管控能力和运营能力等特点,是运营商提供会话型多媒体业务和网络融合的主流技术。

2.3网络结构趋向扁平化

移动核心网络成为各大运营商核心网演进的主要目标,网络结构的扁平化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运营效率、优化网络结构。因此,稳步推进固定软交换网络扁平化,逐步增加省际和省内ip话务分流比例至关重要。随着核心网技术的ip化发展,软交换、imS等技术都基于ip网络进行承载,这使得话音业务可以与其他业务使用相同的承载网络,从而降低网络的投资成本。

3结束语

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中,ip化演进分阶段进行、imS是未来融合网的业务控制层、网络结构趋向扁平化,不断探索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移动核心网的应用水平,促进移动核心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而打造出“ip化、融合化、扁平化”的核心网络。

参考文献

[1]廖明.移动核心网分组域演进策略[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01).

[2]李清.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3]陈坚,王德政,刘蔚.全业务运营与imS网络管理[J].中兴通讯技术,2010(02).

[4]柳晶.Lte/epC新技术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0(03).

[5]广小明,侯光华.Femto宽带和移动融合架构研究[J].电信科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