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技术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15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1

关键词蔷薇科植物;嫁接技术;成活率;植株长势;耗时耗工量;操作复杂程度

中图分类号S616;Q949.7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214-02

StudyonGraftingtechnologyofRosaceae

tanCheng-jing

(officeof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inpingqiaoDistrictofXinyangCityinHenanprovince,XinyangHenan464100)

abstractBasedonthesurvivalrateofgraftedplants,seedlingsgrowthofsurvivalplants,theconsumptionoftimeandwork,thecomplexityoftheactualoperation,thecommongraftingtechnologyofRosaceae(split,plugandsocket)was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survivalrateofcultingandgraftingplantswashigh,thegrowthofplantswasgood,thecousumptionoftimeandworkwaslittle,themethodsofoperationwassimple,whichwasbetterthansplitgraftingandapproachgrafting.

KeywordsRosaceae;gradtingtechnology;survivalrate;seedlings;growth;consumptionoftimeandwork;operationcomplexity

嫁接在林木花卉上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园林花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果木及花卉繁殖中广泛应用,对不产生种子的果木繁殖意义重大[1-2]。蔷薇科植物(桃、杏、李、梅、梨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生产和观赏价值。蔷薇科植物的嫁接在果树花卉生产中应用广泛,嫁接可保存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增强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林木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种[3-5]。嫁接在蔷薇科植物繁育上的应用,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以及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6-8]。

目前嫁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就嫁接材料看,从普通的枝接、芽接发展到嫩枝接、叶接、胚芽接、生长点嫁接、鳞茎和块茎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头、子房和果实的嫁接等,几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来嫁接[9-12]。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种嫁接技术都存在各种难题,如成活率低、成活植株长势差、发芽少、耗时长等[13-21]。从嫁接植株成活率、成活植株幼苗长势、耗时耗工量、操作复杂程度4个方面,对蔷薇科植物常用嫁接技术(劈接、插接、靠接)进行探索,以期找出最适合蔷薇科植物繁育的嫁接技术,为生产者进行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增加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采用杏梅和杏树作为试验材料,以杏梅作为接穗,选择嫁接代数少、健壮的杏梅母树,于花芽萌发前采集一年生枝条作接穗,50条或100条为1捆,挂上标签。放在低温保湿的深窖内贮藏(温度要求低于4℃,湿度达90%以上)。在窖内贮藏时,应将枝条下半截埋在湿沙中,上半截露在外面,捆与捆之间用湿沙隔离,盖严窖,保持窖内冷凉。以杏树作为砧木,选择二至三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杏树植株作为砧木。

1.2试验方法

1.2.1劈接嫁接。①断砧。每株杏树选择2~4枝不同方向、杆直皮光滑、无病虫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离地面40~80cm处截断,断砧时防止砧木撕裂,断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树留2~3个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多余枝锯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在砧木断口处往下切,带点木质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个以上接穗,要在砧木两边平行往下切2刀。切砧刀口的方位要考虑接活后新枝生长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优点树姿为宜。③削接穗。将削接穗的枝条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枝条,一手拿单面刀片在芽的反面从芽基部下方3~5mm处平直往下削1刀,削面上2cm,稍见木质部,向内倾斜,在接穗基部斜到髓心。在接穗另一面基部切一短切口,切成20~30°斜面,在芽上方5mm处切断即成1芽1叶接穗。接穗上留1叶(叶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接穗长削面向内,皮对皮(形成层对形成层)插入砧木切口,然后把砧木切开的皮覆盖在接穗短切面,使双方皮贴合好。⑤绑扎接穗。用宽1.0~1.5cm的塑料薄膜带,自上而下绑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动和遮荫保湿。

1.2.2插接嫁接。①断砧。与劈接相同,每株杏树选择2~4枝不同方向、杆直皮光滑、无病虫的主枝作嫁接砧木。砧木在离地面40~80cm处截断,断砧时防止砧木撕裂,断砧后切口略加修光。每树留2~3个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多数枝锯掉。②切砧。按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刀尖在砧木断口处往下划破树皮即可,不要伤到木质部。若1株砧木上要接2个以上接穗,要在砧木对称的另一侧平行往下划。切口的方位要考虑接活后新枝生长的方向,以有利形成梅花的优点树姿为宜。③削接穗。将枝条剪成10cm左右的接穗,放在木板上,一手按住,一手拿单面刀片在芽的反面从芽基部下方3~5mm处平直往下削1刀,与劈接不同,留有少量木质部,将接穗基部削成箭头状。在芽上方5mm处切断即成1芽1叶接穗。接穗上留1叶(叶片大的留1/2~2/3片)。接穗削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④插入接穗。用单面刀将划破的树皮与木质部剥离,接穗削面向里,插入砧木树皮与木质部之间,上端露出接穗木质部少许。⑤绑扎接穗。用宽1.0~1.5cm的塑料薄膜带,自上而下绑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动和遮荫保湿。

1.2.3靠接嫁接。①移栽。将砧木与接穗母树近距离栽在一起,使接穗与砧木接触,使新栽树木成活。②削砧。在砧木与接穗接触的位置,通常离地面40~100cm处,用单面刀沿砧木平直往下削出2~3cm的削面,稍见木质部,切口方向应易于绑扎。③削接穗。在接穗与砧木接触的位置,沿砧木削面相同的方向,用单面刀平直削出2~3cm的削面,稍见木质部(不与母树分离)。④对削面。接穗与砧木削面相对,皮对皮(形成层对形成层)紧贴一起。⑤绑扎接穗。用宽1.0~1.5cm的塑料薄膜带,自上而下绑扎接口,并注意防止接穗移动和遮荫保湿。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嫁接方式杏梅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幼苗长势

由表1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对杏梅嫁接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为87.28%,明显高于其他2种嫁接方式。运用插接和靠接方式的杏梅植株幼苗健壮,长势很好,用劈接方式进行嫁接的杏梅植株幼苗偏瘦弱,长势一般。

2.2不同嫁接方式耗时耗工量及操作复杂程度

由表2可知,不同的嫁接方式耗时量不同。其中靠接嫁接每人每天平均嫁接65株,耗时量最大;运用劈接嫁接每人每天嫁接87株,次之;运用插接嫁接方式进行嫁接,每人每天可嫁接113株,耗时量最小,插接嫁接方式最省时省工。插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简单,劈接次之,靠接嫁接的操作方法最复杂。

3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砧木与接穗,不同的嫁接方式对杏梅嫁接植株成活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插接嫁接的成活率为87.28%,明显高于其他2种嫁接方式;成活幼苗粗壮,生长态势优于其他2种嫁接方式,插接省时省工,操作方法最简单;对于蔷薇科植物,插接嫁接优于劈接和靠接嫁接方式。

插接嫁接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劈接和靠接,是因为嫁接植株成活的关键在于形成层成功愈合,这就要求在插接穗过程中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必须对齐。而采用插接嫁接方式接穗与砧木形成层自然对齐,相对于劈接和靠接的人工对齐,成活率自然大大提高。靠接嫁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是因为靠接嫁接接穗未脱离母树,在形成层愈合过程中,母树可给接穗提供一定的水分与营养。因此,靠接成活率略高于劈接。

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长势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其原因是: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不能完全对齐,只有部分接穗的形成层能与砧木愈合。因此,劈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长势弱于采用插接的植株。采用靠接嫁接的植株,幼苗长势好于采用劈接嫁接的植株。这是因为靠接植株的接穗未脱离母树,在形成层愈合过程中,母树可给其提供一定的水分与营养。

插接嫁接比劈接省时省工,主要由于插接操作不需要切砧,只需沿砧木断口处划开树皮即可,且不需对齐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大大节省工时。靠接嫁接比劈接嫁接耗工费时,主要由于靠接嫁接在削接穗削面时,接穗连着母体,且需考虑砧木削面的离地高度与削面朝向,最终导致靠接比劈接耗工费时。

总之,对于蔷薇科植,插接嫁接总体表现优于劈接和靠接,但目前劈接与靠接方式仍然广泛使用,没有接方式取代,原因在于插接嫁接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砧木离皮(木质部与韧皮部易分离)时才便于使用。当砧木不离皮时,通常采用劈接嫁接方式繁育苗木;而当接穗与砧木愈合所需时间长或不易愈合时,常采用靠接嫁接方法繁育。

4参考文献

[1]王永祥,杨国锋.黄金槐的嫁接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1):93.

[2]宋永海.黄瓜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45.

[3]王学忠.改良黄瓜嫁接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3(1):37.

[4]张加正,潘仙鹏,洪莉.梅花嫁接繁殖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6(5):539-540.

[5]孔小新.黄瓜嫁接中应注意的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1997(2):29.

[6]傅山秀.推广三项作物嫁接技术获成功[J].河北农业,2001(4):17.

[7]李亿坤.柚冬季幼砧嫁接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1991(3):40.

[8]黄俊文,伊铭,门志平.浅议人力资源管理哲学[J].森林工程,2001,17(4):19-20.

[9]李志刚,邹纯静.巧用嫁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6(2):23.

[10]孙冬伟,邬俊财,岳杰,等.栗与柞嫁接技术[J].林业科技,2006,31(2):16-17.

[11]王广印.提高嫁接黄瓜成苗率的途径与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1992(11):30-31.

[12]张万春,关佳蕙,张娜娟.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13]比列克孜·马木提.黄瓜嫁接技术[J].农村科技,2010(4):47-48.

[14]栗淑芳.黄瓜嫁接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86-187.

[15]王月民,杨文秀,卢建民,等.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嫁接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11):29.

[16]陈海燕,寨秀兰,马艳华,等.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9(4):22-23.

[17]peRLaKF,DeatonR,aRmStRonGt,etal.Biologyofplants[J].Biotechnology,1990(8):939-943.

[18]BaYLeYC,tRoLinDeRn,RaYC,etal.Botany[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2(83):645-649.

[19]KeLLeRG,SpatoLaL,mCCaBLeD,etal.introductoryplantBiology[J].transgenRes,1997(6):385-392.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2

[关键词]桑树嫁接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155-01

利用农桑12号,农桑8号,盛东1号品种对本地桑品种和沙二×伦109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使之成为叶质好,产量高的优质桑树品种,当年嫁接当年可养蚕,且桑叶单产可高出未嫁接苗的2-4倍,嫁接后桑叶叶片大,丰产,效益可观,宁洱已有二十年嫁接经验,共嫁接桑园1500多亩,嫁接成活率95.6%。具体嫁接技术如下:

一、嫁接前准备

1.材料用具:大桑剪、手锯、0.05-0.08mm薄膜、扎膜、嫁接刀、锄头等。

2.农桑8号、农桑12号和盛东1号的优质桑枝条。

3.接穗保护,选阴凉处储存穗条,不晒、不淋、不干不霉、不积压。每亩备穗条30-35kg。

二、嫁接时间

每年12月上旬至次2月下旬,此时桑树处于休眠盛期,注意选择晴天或阴天嫁接有利嫁接后桑树成活。

三、嫁接技术措施

1.接芽的采取

接芽采自青壮年“农桑8号、农桑12号或盛东1号”等良种树枝上的芽,或者生长旺盛、丰产、抗逆性强、叶质好、发芽早、硬化迟的良桑留作采穗母树,留一年生芽苞饱满、充实完整、无侧枝、粗细适当的树条作为穗条,现采现用。外运穗条做好贮藏防失水枯死。选择树枝充分接受阳光,芽眼饱满,表皮嫩滑,茎中等粗的当年生枝条。取芽时去枝条两头用中间芽。取芽片采取“用三刀形成三点一颗米”,形状,第一刀从选定芽的下方叶痕中央向下削去叶痕突出部位的枝条表皮,第二刀在芽基基部下方0.7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第三刀在枝条和桑芽基部间隔放平芽接刀,用力推至第二刀处,所削芽片不带木质部,芽迹要全,芽片明显成三点,上方两点是托叶迹,下方一点是叶迹,形成明显的“三点一颗米”状。

2.选定嫁接部位

确定嫁接的桑地用锄头把桑树四周的土挖开至桑根部青黄交接处,嫁接部位选择在青黄交接处皮层光滑无侧根无损伤的部位,离地面3.3-10cm处的主干上嫁接,一株按2-3个芽片,接活后培育定型。

3.嫁接方法

3.1用大桑剪或手锯锯断嫁接部位,用嫁接刀按嫁接芽的数量把皮层均匀等分划开,嫁接几芽划几片皮层,深度1.5cm左右。

3.2用削取的芽片,以削面对砧木皮层方向插入,深度露出牙尖,每株2-3芽为宜。削下牙片大小与砧木皮层长度相近,插芽形成层对准密合。

3.3用钢锯条磨成中间开口的锋利芽接口横向斜防在芽接部位侧上方的3cm处,一手捏住刀柄,另一手大拇指按住刀背,以上而下直切一刀,削开皮层长3cm,削口上出现木质部而又未伤木质部,并顺刀断切削开皮层的上部2/3,留1/3作为插放接穗的皮口。

3.4芽插好后用0.05-0.08mm塑料薄膜(宽2-3cm)把接口戴帽,自下而上包扎缚紧,不要露出芽眼和切口,即行全封闭包扎。

4.嫁接要求

切、削、插,绑技术熟练、准确、快速,伤口和取下芽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要求短,现取现插,砧木与插芽密合程度高,芽要反插。

四、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技术主要是嫁接后发芽前不灌水,保墒、除草、灭虫、防畜禽为害,抹去钻木发芽,保嫁接苗良好生长。围绕提高嫁接成活率和高产树型养成,达到当年嫁接当年养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抹芽

嫁接后要经常检查,及时把接口以下萌发的不定芽抹去,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愈合,以利接芽正常生长。

2.挑芽

嫁接3天后,膜内有积水的应及时破膜排水;嫁接15天左右,接穗开始膨大露青,检查芽眼,多数芽会自动冲破薄膜,但仍有少数不能冲出。若发现接穗叶腋内长出黄豆大的弯曲,未能突破包扎的薄膜时,应及时挑破薄膜,让新芽长出,促进长梢。接穗露青时应注意揭膜以防烧伤。15天发芽观察异常变化,缺失补接。

3.解缚

最佳解缚时间是待充分愈合抽梢2-3次,新梢叶色转绿时解缚,新芽长至15-20cm时,揭开捆扎的薄膜,壅土,理墒。解缚不宜过早和过迟,过早解缚愈合组织不牢固,易被风吹断和碰断;解缚过迟薄膜会嵌入树皮,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解缚时一定要除净塑料薄膜带,以免嵌入树皮影响生长,嫁接第二年按优质丰产桑园要求培养树形。

4.整形修剪

嫁接枝上发出的枝梢,加以修剪调整,嫁接当年冬末春初,在距嫁接口约10-20cm处摘顶剪枝,以促进早分枝、多分枝。保留3-4条分布均匀的侧枝作为骨干枝,培养丰产树形。

5.病虫害防治

嫁接后喷施杀虫剂,用600倍液敌杀死或1000倍液来福灵喷施接口附近,以防害虫咬破接膜造成接口透气渗水降低桑苗成活率。隔7天喷施一次,直至芽梢顶出接膜。

嫁接成活新梢抽出接膜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同时施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其使用次数及浓度,科学、安全地进行防治,以防治病虫对新梢的危害。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3

关键词番茄;高档;无公害;栽培技术;贵州独山

中图分类号S641.2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111-01

番茄是贵州省独山县夏秋蔬菜主栽种类之一,常年栽培面积2000hm2,受水热条件和土地所限,连作障碍逐年增加,番茄青枯病逐年加重,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发展。独山长丰合作社蔬菜示范基地实施3项关键技术后植株长势强健,至10月下旬还能收到部分商品果。在综合采用嫁接、避雨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3项技术的条件下,只施用3~4次药可以控制番茄地的主要病害,平均防治效果80%以上;商品果无病斑、着色均匀,色泽光亮,果蒂无裂纹;植株长势强健;商品果产量、质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的。

笔者连续多年在基长镇秀峰村长丰农产品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番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现将该基地实施多年且效果良好、果品质量优异的高档无公害优质番茄生产的最关键3项技术(嫁接育苗技术、避雨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嫁接育苗技术

番茄嫁接栽培是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一般在苗期进行,优点是:一能减少种子的用量,1株种苗通过嫁接成2~3株,降低生产成本;二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砧木比接穗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提高品种抗病性,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和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收入。

1.1嫁接方法

1.1.1劈接法。当砧木有5片真叶、接穗有4片真叶时就可选择适合的天气进行嫁接;嫁接前3d用高效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对所有的苗木喷施1次;嫁接时每切削10~15株苗后刀片须放在消毒水里浸泡(实际操作中,每人至少要准备2~3把刀片轮换使用),选择砧木苗切面横茎与接穗切面横茎大小基本一致、砧木苗中央垂直纵切口深度须与接穗楔形斜面长度基本一样(若粗细不一时须将接穗带表皮的一面与砧木任一方表皮纵向相接,可提高成活率)。方法是在砧木苗床内用刀片将砧木保留2~3片真叶横切断,并在横断面中央垂直向下切1.5~2.0cm切口,然后截取接穗(保留顶部2~3片真叶),并向相反的方向各斜削1刀,呈小“V”字型,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1]。

1.1.2贴接法。砧木、接穗苗的苗龄、大小与处理同劈接法。方法是在苗床内将砧木从下部第2片真叶上方2cm处用刀片斜切1刀,切面呈30°的斜面,切口斜面长0.6~0.8cm;将接穗苗上面留2叶1心在紧邻第3片真叶处用刀片斜切成30°斜面(长度在0.6~0.8cm),然后将接穗苗切口与砧木苗的切口对准形成层,贴合在一起,用嫁接夹子夹住嫁接部位。

1.2嫁接后管理

嫁接苗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防病害,长出侧芽再次取穗嫁接,可持续按接2次以上。嫁接后及时给苗盖上薄膜和遮阳网,在10d内不能喷水和药剂,等嫁接伤口愈合好后才能喷水和农药。一般从嫁接至嫁接苗成活需7d左右。嫁接后头3d要求白天用遮阳网覆盖小拱棚。嫁接后4~6d见光和遮阳交替进行,中午光照强时遮阳,见光后叶片开始萎蔫时就应及时遮阳,并逐渐加长见光时间;嫁接苗成活后,中午间断见光,待植株见光后不再萎蔫时即可去掉遮阳网正常管理,并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枝芽[2]。

嫁接后前3d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夜间17~20℃,地温在20℃左右;3d后,白天23~26℃、夜间15~18℃;7d后撤掉小拱棚进入正常管理。小拱棚要做成拱圆型,不要让水滴抖落在苗上。嫁接后头3d小拱棚不通风,湿度必须在95%以上;3d后小拱棚内湿度维持在75%~80%,每天要进行放风排湿;苗床通风量要先小后大,嫁接苗发生萎蔫时要及时关闭棚膜。

2避雨栽培技术

2.1避雨棚的搭建

采用“t”型棚避雨设施,厢面连沟宽1.4m,每一厢搭建1个避雨棚,厢面宽0.9m,厢沟宽0.5m;在厢面按4.5~5.0m的柱距栽好水泥柱,棚柱高2.7m,入土0.4m;在每根柱的柱顶下0.3m处架2.0m长的横梁;在每一行的两头及中间的架柱,每间隔1根,横向用长毛竹将各行的架柱连在一起以加固避雨棚;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铁丝,且每行的两头的边柱用内撑柱顶住或拉1条铁丝并在一起用锚石埋在土中0.4m以下;用长2.2m、宽3cm的竹片固定在中间顶丝上,两端固定在边丝上,形成架面,竹片间距1m;在栽好苗后用宽2.5m、厚0.03mm的塑料薄膜盖在避雨棚的拱片上,两端用竹(木)裹住膜并绑在两端的边铁丝上,最后用压膜带或塑料绳按拱片距离从上面往返压住塑料薄膜,压膜带固定在竹片两端;两厢棚边缘之间间隔10cm。需栽水泥柱约1500根/hm2[3]。

2.2移栽与管理

搭好避雨棚后施农家肥45~75t/hm2、优质复合肥1125~1500kg/hm2,移栽前20d均匀施于厢面并翻入土中,盖好地膜备用。在嫁接15d左右移栽,每厢栽2行,株距0.6m,移栽2.7万~3.0万株/hm2,移栽时应选择接口愈合完好、生长正常、长势健壮的嫁接苗移栽,移栽不能过深,栽种时接口应距离地面10cm以上,后期如培土也应该防止掩埋接口。栽好后插架按单蔓或双蔓管理。当结果过多,光照不足,应及时疏花疏果,保持适当的根冠比例[4]。

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番茄移栽前2~3d喷施或浇灌防病药剂带药移栽;移栽后及时浇加入防病药剂的定根水,预防疫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栽后视天气状况和苗情选用异菌脲(扑海因)、百菌清、戊唑醇、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噻菌铜、氢氧化铜、恶露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预防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并按说明书使用),并在药液中加增效剂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隔期[5]。

3.2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害虫。每年4―10月,每2~3hm2菜地安装杀虫灯1盏,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瓜绢螟等蔬菜害虫的成虫。二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害虫。在成虫发生期菜田均匀插挂黄色粘虫板300块/hm2,黄板高出蔬菜30cm,每月更换1次[6]。

4参考文献

[1]姚建萍.番茄嫁接栽培优势及嫁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31.

[2]李兴龙,陆忠权,周继清,等.“独山秀峰牌”西红柿幼苗嫁接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2012(4):121-123.

[3]孟凡钢.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92.

[4]戴维,赖佳,文静,等.川西北丘区大棚春提早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4):26-27.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4

关键词:空中红薯嫁接

中图分类号:S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日光温室中空中红薯的栽培已成为众多农业新技术及农业科技园区中闪亮的一景。然而在红薯无限的生长过程中,营养液中的主根系却因老化及营养液的污染等原因,导致主根系的腐烂,进而缩短红薯植株的寿命,然而,红薯植株的嫁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嫁接方法

选用枝接法中靠接嫁接技术

嫁接步骤

1砧木的选择:所选的嫁接砧木为主根系腐烂严重再生能力差的空中红薯植株。

2靠接接穗的选择及培养

2.1靠接接穗的选择选取红薯植株休剪过程中被剪下的较为健壮,且长度大约1m左右的枝条即可。

2.2靠接接穗的培养

2.2.1培养条件: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60%左右的育苗专用日光温室。

2.2.2培养基质及容器的选择基质选用空中红薯栽培专用营养液,容器选用泡沫营养液盒。

2.2.3接穗的培养方法

将所选取的枝条下端斜切,置于营养液盒中并用海绵将枝条固定,培养20天以上,待枝条生长出健壮的根系后即可进行与砧木的靠接。

3嫁接

砧木苗的切削:选取待嫁接红薯植株带嫁接的枝条为靠近根系的两个侧枝,下刀时,从上往下约45角切入胚轴的1/3稍多一点,切结合口时,应一刀下去切到适宜处,刀口不宜来回移动.否则会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而影响伤口愈合,降低成活率。接穗的切削与嫁接:切削培养好的接穗时要准、狠,不能回刀或错刀。其切削部位根据南瓜苗的高低在下胚轴离子叶基约1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呈30角切削一刀.切入胚轴粗的l/2。当砧木、接穗都切削好之后,随即将二者接合在一起。接合的方法是:一手拿接穗,用大拇指或食指将结合口稍分开,把接穗的上切位插入砧木的下切位,使之吻合。在嫁接时,不得来回移动,一次插牢,否则.易造成错位而影响成活率。接合好后,用塑料条带绑扎结实。接穗根系与砧木根系同处于同一营养液培养池中进行生长。待接口愈合后将接穗枝条的根系可以逐步代替原红薯植株的根系进行养分的吸收,老化的根系可以逐渐清除掉。

三、嫁接结果

靠嫁接技术实现了由嫁接前的一个主根转向两个或多个主根的共同生长,不但解决了根系老化腐烂的问题,而且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满足植株上部庞大的枝蔓及红薯薯块养分的摄取,如图所示,图(1)为嫁接前的空中红薯植株,图(2)为嫁接后的空中红薯枝干。

图(1)嫁接前红薯主干图(2)嫁接后红薯主干

四、讨论

无土栽培技术即营养液栽培、水培等,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栽培作物,而是用营养液通过一定的栽培设施栽培作物。这种栽培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如番茄、南瓜、生菜、黄瓜等。红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打破几百年传统栽培红薯的栽培模式,大大提高红薯块根的产量和品质,既可用于设施环境下块根类作物的周年生产,也可用于露地单茬生产,培养出的“红薯树”,实现“空中结薯”,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科普价值。

目前常用的嫁接法有靠接法、插接法、劈接法和腹接法。靠接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嫁接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愈合速度快。靠接嫁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空中红薯,还可应用于巨人南瓜以及黄瓜等多种作物中,不仅可以延长植株的寿命还可增强作物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5

关键词:山杏改良;嫁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2.2文献标识码:a

嫁接改良具有较高效应,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低产量、低品质、效益差等问题,进而实现丰产、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产出等。该技术的广泛和综合应用是解决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种植杏树常见问题的良好途径,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鲜食杏和仁用杏是山杏嫁接改良的优选树种。在维持山杏产业生态效益的同时,给当地农民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优质品种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接穗的采集是嫁接的重要因素,其质量不仅对树木的嫁接成活甚至对苗木以后的生长势、产量、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要保证接穗的质量就要了解影响接穗质量的各种因素,从采集、贮藏、保鲜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接穗质量的管理。山杏嫁接改良一般是春季嫁接,所以春季嫁接用的接穗可于休眠期剪下,剪取当年生新梢或1a生枝的中部做接穗,在0~5℃条件下保湿贮存。

1.1接穗的采集

1.1.1建立采穗圃

要保证接穗的质量,最好建立所需接穗的无病毒采穗圃。无病毒采穗圃作为专门培养接穗的种质资源圃,其生产的接穗品质纯正、生理学性状稳定、营养充足、枝条成熟度好、芽饱满、生长健壮且病虫害少,是嫁接苗首选的接穗(有条件最好建立无病毒组织培养室)。

1.1.2接穗采集部位

不同部位的接穗枝条发育年龄不同,质量品质也不相同,其发育年龄直接影响嫁接树木的生长和开花结果年限。采用中上部枝条做接穗,其发育年龄大,光照好、生长健壮、芽饱满、成熟度好,嫁接后苗木生长势好,开花结果也早。因此,嫁接树木多用中上部枝条作为接穗。

1.1.3接穗采集时间

接穗采集的时间有2个时期:休眠期和生长季,具体时间为2月下旬~3月上旬(春季芽萌动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晚秋落叶前后)。为尽可能降低接穗采集对目树生长的负面影响,可视晚秋落叶前后为最佳接穗采集期。

1.2贮藏

贮藏休眠期采集的接穗贮藏方法是:将采集的接穗下口腊封后每100枝捆成小捆,放于地窖或冷库中,地窖或冷库贮藏要注意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要求在0~5℃,湿度要在60%以上,贮藏切忌不要将水洒到上部,以免使芽变质腐烂。长途运输的剪掉接穗上梢秕芽蜡封后捆成小捆或直接将接穗的饱芽上下留3~4cm,剪成6~8cm长的小段,上下口蜡封处理便于长途运输,也可延长休眠保存期和提高嫁接成活率。

2砧木选择与整形

2.1砧木选择

山杏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此可选择3a及以上生的山杏作为砧木,其中心干相对较粗,主干上已着生主侧枝,在进行嫁接时,中心干和主侧枝均应换头。选择这样的砧木作嫁接,不但成活率高,还不致植株丧失水土保持效益,多方面提高了山杏的整体经济效益。

2.2砧木整形

早春嫁接前,要对山杏砧木进行整形。常以多主枝开心形为整形基础,砧木留干50~60cm,每株选留树干四周分布均匀的2~3个主枝,要求主枝上下部位错开,每个主枝间隔15~30cm距离,不留平行枝不留交叉枝,且砧木主枝的上剪口粗度以与接穗大致相同或稍大为宜,约为1.0~1.5cm,接口剪切处选择相对光滑或无结,为扎带包扎打下基础,以免漏风,砧木上多余枝条一律从基部剪除。

3嫁接改良技术

3.1嫁接时间

山杏嫁接改良应在春季。通常选定杏树花芽萌动至花期结束后5d内进行,大约为25d,以花期时段为最适宜时机。若嫁接过早,枝干内流动树液过少使得树枝离皮困难,嫁接穗枝长时间存于树干而难以及时获得水分,且受外界干燥空气和多风影响容易造成失水现象,降低嫁接成活率;嫁接过晚,由于叶芽萌发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加大,致使树体内水分、养分损失加大,这种时期进行嫁接改良的成活率也不高。

3.2嫁接部位

树冠中下部为嫁接最佳部位,嫁接树枝接口直径应小于6cm,可综合考虑树龄、树冠大小、主枝位置和数量、结果早晚及嫁接后要培

养的树冠类型等因素确定应嫁接的树枝数目,接头通常定为25~40个,不宜过多或过少。

3.3劈接方法

较粗的砧木或高接换头应选用劈接法。在砧木离地60~80cm处锯断或剪断,用刀削平切面,沿切面中心线向下劈约深3cm的劈口,劈口的2面也要用刀削平,以利于嫁接愈合。将接穗下端削成一侧稍厚、一侧稍薄的约3cm长的楔形削面,保留1~2个芽。然后剪断,接着将接穗下端稍厚的一侧朝外、稍薄侧插入砧木劈口,并与接口对齐,使接穗削面高出砧木劈口约0.1cm即可。最后用塑料薄膜绑缚。如果砧木偏粗些,可在砧木劈口处分别按上述方法对插2个接穗,嫁接成活后留下相对生长健壮的芽。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一般采用蜡封嫁接劈口,这样可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嫁接成活率。

4田间管理措施

4.1检查成活并补接

春季嫁接后,还要留一部分接穗作补接用。嫁接后的15~20d,可检查嫁接成活率,如果芽体和芽片新鲜,芽片叶柄一触即落,说明嫁接成活。若是芽片出现萎缩变黑,且叶柄触而不落,就说明嫁接失败,应抓紧时间进行补接,尽可能保证嫁接改良工作效益,达到苗齐全、健壮。

4.2病虫害防治

杏树主要害虫包括卷叶蛾、舟形毛虫、蚜虫、天幕毛、虫金龟子、等害虫和细菌性穿孔病等。一旦出现初期病虫害,就及时采用辛硫磷、溴氰菊酯、氰丹乳油等无公害杀虫剂针对性喷洒,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入秋后可涂抹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降低翌年病虫害发生。

5结语

在严格按照以上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当土壤含水量在16%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量达到最大,因此要在嫁接日的前3~5d内,根据园内土壤墒情,对园区内进行1次透水浇灌。

不良的气候条件规避。杏树嫁接成活率低相对较低,因此在保证科学、老练的嫁接改良技术的基础上,避开阴湿的低温天、大风天、雨雪天等可对嫁接成活造成不良影响的天气。

参考文献

[l]陈晓阳,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1995.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6

摘要:面对设施栽培的飞速发展和蔬菜生产中突现的问题,为了全方位解决和克服瓜果类精细蔬菜在设施栽培中的连作障碍,最有效、最经济、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应用和推广嫁接栽培技术,因此,通过开展设施精细蔬菜主要土传病害嫁接防病的试验、示范并与推广有机的结合,使该项技术不断得到成熟与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瓜果类蔬菜;嫁接换根;示范;推广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地区,蔬菜生产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种植,蔬菜的品种和产量曾一度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良好态势,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日光温室在使用了3~4年以后就会出现产量、品质和效益明显下降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土传病害一茬比一茬严重,造成防病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产量、品质和效益逐年下降的恶性循环。面对飞速发展的设施栽培和蔬菜生产中突现的问题,为了全方位解决和克服瓜果类精细蔬菜在设施栽培中的连作障碍,最有效、最经济、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应用和推广嫁接栽培技术,因此,从2005-2011年,笔者先后开展了黄瓜、茄子、西瓜、番茄、辣椒等设施蔬菜的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疫病、根结线虫等主要土传病害嫁接防病试验示范工作,并将试验、示范与推广有机的结合,使该项技术不断得到成熟与完善,进而使推广面积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嫁接换根技术试验、示范效果

蔬菜嫁接换根技术是利用茄科、葫芦科蔬菜砧木品种的抗性,不仅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肥水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一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为使这项新技术得到全方位推广,自2005年8月开始,笔者先后在长安、梁家墩、上秦、新墩等乡镇分别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个,由当初的黄瓜嫁接发展到目前的西瓜、茄子、番茄、辣椒等作物,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18项(次),目的是通过试验示范筛选高抗土传病害、耐寒、吸收能力强且与接穗品种亲和性好、不影响产品食用品质的优良砧木材料以及推广嫁接苗利用技术。

1.1嫁接砧木材料的筛选

蔬菜嫁接换根栽培首要的问题是要选择合适的砧木,砧木种类和接穗品种及其特性对嫁接栽培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笔者先后共引进茄子砧木4个、西瓜砧木3个、黄瓜砧木3个、番茄砧木4个、辣椒砧木2个,分别进行了嫁接亲和力、共生亲和力、抗病性、丰产性等试验示范,分别筛选出了亲和性高、抗病性较强、生长发育快等适应设施精细蔬菜嫁接栽培的首选砧木品种,如表1所示。

1.2嫁接换根对抗病性的影响

在筛选高亲和性嫁接砧木的同时,分别在长安、梁家墩等乡镇的部分村社建立调查点,对黄瓜、茄子、西瓜、番茄、辣椒等嫁接苗的综合抗病性进行了试验示范与调查研究,其结果见表2。

1.3嫁接换根对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嫁接苗由于砧木根系的差异及砧木与接穗品种间的互惠作用,改变了植株原有的发育、吸收等能力,特别是重茬地块,二者的差异更加显著,如托鲁巴姆嫁接天津快圆茄,在定点调查中发现:嫁接茄子与自根茄子(天津快圆茄)的株高、茎粗的比例分别为1.52∶1、1.45∶1。2007-2008年,在二闸村一社,对圣砧一号嫁接京欣一号西瓜进行了生长发育状况测定,发现嫁接西瓜与自根西瓜(京欣一号)的根质量、茎质量、叶质量的比例分别为1.40∶1、1.28∶1和1.35∶1。由于这些砧木自身的优势,在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耐盐性等方面都比自根苗有明显的提高,这些优势最终表现产量的提高。其结果见表3。

1.4嫁接换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根据几年的示范观察,瓜果类蔬菜通过嫁接栽培,植株健壮,生长旺盛,果实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如黄瓜嫁接后果肉增厚、心室变小、苦味瓜比例降低等;西瓜嫁接后瓜形显著增大而正圆,糖度无明显下降,适口性良好;茄子嫁接可使果实外观品质提高、色泽光亮,特别到采收中后期,自根苗茄子的白果、畸形果、僵化果等发生严重,而嫁接茄子的白果率低、果形正,在果实的内在品质上没有明显变化,保持了原有的特性。

1.5嫁接换根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瓜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及其砧木的优良特性,在众多嫁接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和探讨,最终筛选出了高效、快捷、简单易学、成活率高的嫁接方法,共3种模式,即:插接法、靠接法、劈接法。现分别介绍如下:[论文网]

1.5.1插接法

也称顶接法,即在砧木顶部(生长点)把接穗去,以达到嫁接的目的。西瓜、黄瓜等作物用此方法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主要方法及技术要点:先用刀片削除砧木生长点,然后用竹签在砧木口斜戳深约1cm的孔,取接穗在子叶以下削长约1cm的楔形面,插入砧木孔中即完成嫁接。嫁接时砧木苗以真叶出现时为宜,接穗苗以子叶充分展平为宜,为使砧木与接穗适期相遇,砧木应提前5~7d播种,出苗后移入营养钵中,同时播种接穗,7~10d即可嫁接。

1.5.2靠接法

适宜于黄瓜、西(甜)瓜等蔬菜嫁接,成活率为90%~95%,茄果类蔬菜也可采用此法,但成活率一般在80%~85%之间。主要方法及技术要点:砧木苗与接穗苗大小、茎粗要接近,削掉砧木生长点,并在下胚轴靠近子叶1cm处用刀片向下斜削,刀口长0.8~1.0cm,深度达茎粗的2/3,然后再取接穗苗,在与子叶垂直方向用刀片自子叶节下2.5cm处向上斜削一刀,刀口长0.8~1.0cm,深度达茎粗的2/3,最后将2种苗按刀口方向插靠在一起,用专用嫁接夹夹好后定植到苗床内即可。接穗应比砧木提前播种7~10d。

1.5.3劈接法

最适应于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类作物,嫁接成活率一般都在95%~98%。主要方法及技术要点: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嫁接,嫁接位置在第2片真叶上位处,先将砧木苗在第2片真叶上方切断,去掉顶端,用刀片从中间劈开,向下切入深1.0~1.5cm的切口,然后将接穗苗拔下,保留二叶一心,用刀片削成双面楔形,斜面长与砧木切口深相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对齐后用专用圆形嫁接夹固定即完成嫁接。砧木与接穗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除托鲁巴姆要比接穗提前播种1个月以外,其他茄科类砧木比接穗提前播种7~10d即可。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注意嫁接用具和苗子必须要洁净,动作要稳、准、快,嫁接后要及时遮阴,防止萎蔫。

2嫁接换根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成效

嫁接换根栽培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近年来,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种植农户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技术带来的实惠,促使这一新技术在城郊区的5个乡镇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全方位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应用嫁接换根技术,有效地抑制和防止了设施精细蔬菜栽培土传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户防治病害的生产成本;二是农户的生产水平及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促使精细蔬菜设施栽培上档次、上规模;三是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使农户的单棚收入由过去的4500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平均2.8万元左右,而且茄子、辣椒嫁接栽培创造了平茬再生,西瓜嫁接栽培创造了连续多年重茬高效种植;嫁接栽培推广面积占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的26.7%,经对城郊区5个乡镇的904(亩)次典型地块的田间测产,嫁接栽培的茄子平均667m2产量为11170kg,比自根苗(平均667m2产量8587kg)667m2净增2592kg,增产30.2%,667m2新增产值3629元。据测算,仅此一项可为全区种植业年增加产值达435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4.2。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7

关键词:奎丰李;温室嫁接培育;大田移植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3-0017-03

奎丰李是我院于1993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的李品种之一,经10多年的栽培试验,在甘肃省张掖市海拔1400~1900m的地域表现为抗逆性强、早果、丰产、优质。为了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李良种基地产业化栽培,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当地李品种繁育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芽接繁育周期长;露地硬枝嫁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时,经常遭遇沙尘暴、低温冻害、晚霜侵害和空气干燥(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仅25%~34%)等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成活率仅60%左右,且生长弱细。为此,进行了奎丰李温室嫁接愈合大田移植育苗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效果,显著提高了苗木嫁接、定植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为大量生产奎丰李优质壮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在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玻璃日光温室和种苗繁育圃进行。玻璃日光温室面积500m2。大田试验区面积3000m2,包括盐碱改良土壤、粘壤土和砂壤土等3种土壤类型。温室内和大田试验区的温度状况见表1。

1.2接穗准备

接穗品种为奎丰李。1月份从本院李树试验区的奎丰李母树上采集粗度0.5~0.8cm的1年生发育枝做接穗,将穗条在室内清水浸泡1~2天后截成长10cm的接穗,每穗有2~3个饱满芽,截取后立即蜡封。接蜡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先将54%石蜡放人加热器内熔化,放人适量松香和红花油,加热熔化达到105℃左右待用。接穗蜡封处理后,为使浸蜡接穗快速降温,浸蜡的接穗应快速投入预备的凉水盆中,并经常翻动。接穗降温处理后,每100条装入一塑料袋中,置于冷凉的室内贮放,至4月下旬嫁接。以不蜡封接穗为对照。

1.3砧木选择与嫁接时期

选地径1cm左右的1年生山杏苗做砧木。砧木起苗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取随起苗随嫁接和假植一段时间再进行嫁接两种方式,从3月24日至4月20日,每5天嫁接一批,调查不同时期嫁接的砧穗愈合情况。

1.4嫁接前的准备

嫁接在玻璃温室内进行,室内空气湿度85%,土壤表层温度5℃以上。在玻璃温室内向阳处做简易贮水池。贮水池长4m,宽1.5m,深35cm,其底面和四周均用双层塑料棚膜衬垫,防水渗漏。嫁接前1天,将修剪好的砧木苗放人池中排列整齐,用0.1%的磷酸二铵水溶液浸根12小时左右。砧木苗的修剪标准是:苗干截留35cm,剪去侧枝,剪口整齐;苗主根留长25cm,侧根留长15cm,毛细根适当剪短。

1.5嫁接方法

采用切接法。剪去砧木主干剪口下2~3cm长的枝段,确保嫁接口组织新鲜。为提高嫁接速度,采取分工序专人操作。接穗削好后放人GGR6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进行嫁接,以不处理作对照,调查嫁接成活率。

1.6嫁接苗的假植管理

在温室内挖假植沟,沟深20cm、宽30cm,将嫁接苗放人沟内假植,每1米的沟假植10株苗,在苗根上培土20cm。培土高度不能超过嫁接部位。假植沟土壤有裂隙时要填入细土,土壤湿度保持在30%左右,气温15℃以上。通过喷水或通气调节土壤湿度和气温。观察嫁接部位愈伤组织形成和萌芽情况。

1.7嫁接苗田间定植和管理

嫁接苗在温室假植培育15~25天开始形成愈伤组织。萌芽长0.5~1.5cm时定植于大田。运苗时要防止接芽损伤。大田定植株距30cm、行距50cm,定植深度20cm,定植后及时浇水,每隔10天抹芽1次。新梢长50cm时进行摘心、撑枝,及时防治病虫害。生长停止后(9月30日),调查大田定植成活率和苗木长、粗度。

2结果与分析

2.1嫁接时间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时间不同,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有差异。3月24日嫁接,4月12日开始形成愈伤组织;4月15日嫁接,4月28日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即3月下旬至4月中旬嫁接,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一般在嫁接后13~20天。

2.2蜡封接穗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蜡封接穗可以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达86.5%,比不做蜡封处理的嫁接成活率(66.0%)提高20.5个百分点。

2.3接穗粗度与砧木嫁接部位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接穗粗度0.6~0.8cm,砧木粗度0.8~1.2cm,切接后嫁接部位接合紧密,嫁接成活率高,且不易被风折断。接穗过细、砧木过粗时,嫁接成活率低。把0.5cm粗接穗插入1.5cm粗的砧木上,嫁接结合部位一侧不易愈合;接穗新梢长50cm左右时,容易被风折断。

2.4接穗和砧木的保鲜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蜡封接穗前,将接穗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进行蜡封;砧木起苗后先用清水浸泡再进行精细假植并作保湿管护,保持接穗、砧木苗新鲜、不失水。这样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2.5用GGR6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接穗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嫁接前,将削好的接穗用GGR6处理10分钟,能促进嫁接部位愈合,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使用30.00mg/L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7.0%,比对照提高12个百分点(表2)。

2.6嫁接苗假植培育期间土壤湿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嫁接苗在温室内假植培育期一般为20~25天。据观察,假植培育期间,土壤湿度过小,新根数量少,苗木生长不旺盛;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差,根系容易腐烂。土壤湿度保持在30%左右较合适。

2.7大田移植时间对移植成活率的影响

把温室内假植的奎丰李嫁接苗按照嫁接时间先后,分别于4月28日、5月5,日和5月10日分3批移植到大田。4月28日移植的第1批苗木,嫁接后在温室假植培育的时间一般在25天左右,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较长,接穗萌芽长度不超过1.5cm,移植成活率达85%。5

月5日移植的第2批苗,假植培育时间为20天左右,成活率为63.5%。5月10日移植的第3批苗,假植培育时间一般在15天左右,愈伤组织刚开始形成,但由于温室中温度高、湿度大,苗木新梢生长较快,新梢一般为3~5cm,移到大田后,对外界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差,新梢逐渐萎蔫死亡(砧木生长良好),成活率只有3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在玻璃温室内,3月25至4月5日为适宜嫁接阶段,4月5~25日为假植培育阶段,4月25~30日进行大田移植较好;假植培育期在25天左右的嫁接苗,移植成活率高。

2.8大田土壤类型对移植成活率的影响

土壤类型对苗木移植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移植于砂壤土上的苗木成活率达85%;移植于粘壤土上的较低;移植于盐碱程度较重土壤上的最低,移植11000株,最初成活率为74.5%,但最终成活率只有50%左右。

2.9技术效果

采用温室嫁接培育大田移植育苗技术,室内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7%;露地嫁接育苗,由于受沙尘暴、低温冻害和晚霜危害的影响,嫁接成活率只有68%。9月30日(生长停止后)调查,露地嫁接苗木平均基径仅0.7cm,平均苗高仅61cm;温室嫁接培育大田移植苗平均基径达0.85cm,平均苗高120cm,达到优级苗标准(表3)。

3小结与讨论

在甘肃省张掖市,因受春季沙尘暴、低温冻害和晚霜危害的影响,对奎丰李于4月下旬实施露地嫁接育苗,嫁接成活率很低,最高只有68%,当年苗木平均基径只有0.7cm,平均苗高仅61cm。采用温室室内嫁接培育大田移植育苗技术,嫁接成活率达87%,移植大田使当年苗木平均基径达0.85cm,平均苗高120cm,达到优级苗标准。该项技术为在春季环境条件恶劣的张掖地区大量生产奎丰李优质苗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温室室内嫁接培育大田移植育苗的技术关键是:①奎丰李接穗采用粗0.6~0.8cm的健壮1年生发育枝,砧木(山杏)苗粗度0.8~1.2cm;②穗条采集后立即清水浸泡1―2天并蜡封保鲜,砧木苗亦应用清水浸泡后精细假植保鲜待接;③采用切接法嫁接,嫁接适宜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④嫁接前将削好的接穗用浓度为30mg/L,的GGR6处理5分钟;⑤嫁接苗在温室内挖沟培土假植,土壤湿度30%左右,不宜过于过湿;⑥假植时间25天左右,期间应保持上述土壤湿度;⑦大田移植适宜时间为露地日平均气温达18℃的4月下旬;⑧大田土壤最好是砂壤土。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8

关键词:茄子;嫁接;育苗技术;春大棚

茄子嫁接技术是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在茄子生产中重点推广的新技术,嫁接栽培是目前解决茄子连作障碍的重要途径,茄子嫁接后具有根系发达、抗病性强、生长势强、生长期延长、品质提高等特点,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与生茬地自根茄子相比,嫁接茄子商品性好、外观好、颜色黑亮,每667m2增产30%以上,增收2000元以上。现将春大棚嫁接茄子育苗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1.1?砧木品种

目前较好的茄子砧木品种是茄砧1号,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其特征特性为:高抗线虫、茄子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嫁接成活率高,对茄子品质无不良影响;刺少易操作,茎秆硬,不倒伏;根系发达,对低温干旱等逆境的抵抗能力增强;植株生长旺盛,坐果率高,采收期延长,产量显著提高。

1.2?接穗品种

要选择抗病、优质、高产、早熟、商品性好、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茄子品种作为接穗,经筛选表现较好的圆茄品种有早熟京茄1号、京茄6号(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长茄品种有京茄15号、京茄20号(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9318长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

2?苗床准备

育苗床要设在有加温设施的日光温室内,选择有利于嫁接的低畦苗床,要求苗床内畦面平整,便于摆放平底穴盘和营养钵。一般苗床宽1.2~1.5m,长5~6m,畦面比地面或畦埂低20cm左右。为提高地温应加设地热线,有条件的应使用控温仪,以保证恒温,使出苗整齐一致。

用50%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近年来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疏松园田土配制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三元复合肥1kg、50%多菌灵100g,注意要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直接将营养土装入平底穴盘,放入苗床内摆平。

3?确定播期

北京地区春大棚茄子定植期在3月中旬,根据定植期来确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日期。砧木发芽慢,因此要先播砧木,后播接穗。为使嫁接茄子能够提早上市,砧木较接穗提前25~30d播种,砧木播期为11月上中旬,当砧木具有1~2片真叶时再播接穗,一般在12月上中旬播种。

4?种子处理

4.1?砧木浸种

用赤霉素处理砧木种子,具体做法为:先用50mL白酒(酒精度为55度的二锅头)溶解1g赤霉素,然后对水2500mL,将种子放入其中浸种24h,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清洗3次),再用清水浸泡24h,然后进行变温催芽。

4.2?砧木变温催芽

将浸泡好的砧木种子放入催芽箱内,温度调至20℃处理16h,再调至30℃维持8h,每天如此反复进行调温处理,同时每天用温水将种子洗涤1次。约8d种子开始发芽,9~10d芽基本出齐,胚根长出1~2mm长,此时播种最为适宜。

4.3?接穗浸种催芽

接穗种子先进行温汤浸种(水温52~55℃,处理20min),然后放入恒温箱内采用30℃条件下16h和20℃条件下8h的变温处理进行催芽,可使种子发芽整齐、长势健壮。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一般播后3~4d即可出芽。

5?播种

5.1?砧木播种

播种前1d苗床要浇1次透水,浇水采用渗水法,并用木板将穴盘刮平。将砧木种子与筛好的细沙土掺匀后播种,播后及时覆土(细沙土),厚度为0.5cm。用小拱棚将苗床盖好,打开地热线,保证出苗所需的温、湿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8℃以上,夜间17℃以上。待大部分种子出土后,及时去除塑料薄膜,降低温度。苗出齐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5~17℃。一般籽苗期不干不浇水,需要时可局部补水。

5.2?接穗播种

当砧木叶龄达到2叶1心时进行接穗播种,播种方法同砧木。

6?分苗

当砧木和接穗具有2~3片真叶时分苗,分苗前给苗床浇1次透水,以利起苗。将砧木移入8cm×8cm的营养钵内;将接穗苗移入营养土制作的苗床内,苗间距为2cm×2cm。

7?嫁接

7.1?适期嫁接

当砧木长出5~6片真叶,接穗具有4~5片真叶时为嫁接适期,嫁接前准备好遮阳网、托盘、小喷壶、刀片、嫁接夹、清水、消毒药剂等。

7.2?嫁接方法

目前大兴区嫁接茄子主要采用贴接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等优点,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刀片在砧木第2片真叶上面的节间处斜削一刀,倾角呈30°,斜面长0.6~0.8cm,随即取接穗苗,保留其上部的2~3片叶,用刀片削出与砧木相反的斜面,斜面长0.6~0.8cm,然后将两个斜面迅速贴合到一起,对齐并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完成后,及时将嫁接苗放入小拱棚内,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7.3?嫁接后的管理

从嫁接到嫁接苗成活一般需要10d左右,这个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以保证嫁接茄苗的成活率。

7.3.1?温度管理

嫁接后1~3d,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7~20℃,地温25℃左右;第4天开始逐渐降低温度,白天23~26℃,夜间16~18℃;10d后撤掉小拱棚,进入正常管理。

7.3.2?湿度管理

嫁接后1~3d小拱棚不得通风,湿度必须保持在95%以上,若湿度不够,可采取地面补水的方法增加湿度;第4天开始降低湿度,每天都要放风排湿,注意不要让水滴抖落在茄苗上,以防出现烂苗。

7.3.3?遮阴管理

嫁接茄苗放入小拱棚内后,要及时用遮阳网遮阴。嫁接后3d内以遮阴为主,早、晚适当见光;第4天开始见光和遮阴交替进行,避开中午光照强的时段见光;以后见光时间逐渐延长,若叶片见光后出现萎蔫,要及时遮阴;随着嫁接苗逐渐成活,中午要间断性地见光,待见光后叶片不萎蔫时去掉遮阳网。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9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一.实习目的

1.理解林业生产生产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至少一种林业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如造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造林施工与管理技术;

3.知道林场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林木保护措施;4.知道与林业生产相关的发展状况;

二.实习时间

XX年7月9日—XX年7月15日

三、实习地点山阳县红旗林场企业性质:国营

地址:陕西省山阳县五竹乡土桥实习单位介绍:

山阳县红旗林场,于1959年正式成立,公司位于五竹乡土桥,拥有员工102人。本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生产经营能力强大。加上公司总裁吴成儒的英明领导,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内一家较具实力的生产型企业。我公司主营森林防火,木材,竹子加工,林特产购销,采育,造管,森林资源。厂址位于陕西省山阳县五竹乡土桥,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固定资产155万元。从业人员72人,工程技术人员30人,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调查、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林业生态工程施工与管理,累计完成生态环境建设104.02万亩。企业自建厂至今,标准化管理起步较高,生产过程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原材料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等一整套保证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厂长、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合格率达100%。从业人员都经过厂里的专门培训,部分人员经省林业局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实习过程

1、XX年7月9日到达山阳县红旗林场;

2、7月9日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3、7月10日正式到林场见习参观;

4、XX年7月11日—XX年7月11日学习林木嫁接;

5、XX年7月12日—14日学习林木灾害防治;

6、XX年7月15日见习总结,实践正式结束。

五、实习过程部分简介

核桃高效嫁接技术是山阳县红旗林场技术员们经过XX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的一套成功的核桃嫁接技术。该技术采用蜡封接穗,进行保湿保鲜,利用蓄热保湿材料吸收太阳热能等,以提高嫁接植株接口或土壤温度及湿度、增强生理机质活力,克服伤流,促进接口迅速愈合,使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85.74%,最高达98.00%,比常规嫁接法提高1倍多。

(一)、嫁接材料

1、良种接穗1月中下旬采集漾濞泡核桃及大姚三台核桃健壮1年生果枝或发育枝作接穗。将采下的接穗经修剪后,及时用100℃~105℃的石蜡液(加少量蜂蜡)蜡封后,立即贮藏于地窖甲种或种材料中。贮期15~45天。

2、砧木采用3个月生(芽砧)至4年生铁核桃作砧木。

3、增温保湿材料分甲种(含水率57.1%)种(含水率5.90%)、丙种材料等。

(二)、嫁接方法

1、蓄热保湿嫁接法

根据接口采取不同蓄热保湿措施,核桃蓄热保湿嫁接分4种处理。

(1)1处理

嫁接方法采用破头接、腹接及插皮接3种。接后用甲种材料增温保湿接口。增温保湿袋内接口平均温度19.35℃,相对湿度95%,嫁接成活率86.15%,接口仅需25天就愈合好,效果最好,时间最短。此法只适宜于枝接,不宜用于芽接。此种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我省海拔较高及纬度偏北,经济落后的干冷及冷凉地区的苗木嫁接及铁核桃改造。

(2)2处理

选择向阳平整的地方挖深1米,宽1.5米,长度视嫁接苗多少而定的嫁接愈合池一个,池顶搭弧型塑料棚。嫁接时间1月下旬日至2月底;将挖取的砧木苗采用破头接、腹接及插皮接嫁接后,分别依次直立藏于甲、乙种增温保湿材料中(砧木及接穗均不外露)。甲种材料温床内平均温度12.7℃,相对湿度95%;乙种材料平均温度14.45℃,相对湿度90.%5。两相比较,用乙种材料效果比甲种材料好,成活率高,接口35天愈合,时间较短。适用地区、气候类型与“1处理”相同。

(3)3处理

在温室内建立嫁接苗木埋藏愈合池。挖取砧木经嫁接后,移栽在营养内。营养袋嫁接苗排放入愈合池中,浇透水,用甲种材料埋藏接口,厚5㎝~10㎝。嫁接时间、方法、管理同前。

此处理技术主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规模化工厂育苗。

(4)4处理

嫁接技术的好处篇10

关键词:林区;红松;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47.0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181

红松是珍贵的树种,经济实用。从红松的生长特性来看,要求生长环境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黑龙江木兰林场种植红松,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红松的生长会受到限制。为了提高红松的成才效率,采用红松嫁接樟子松技术,保证了红松的质量,提高了红松的产量。

1樟子松嫁接红松的基本条件

采用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要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就需要樟子松砧木和红松的接穗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还要保证两者的生物学特性相互补充,确保伤口能够很快愈合,提高红松的成活率。黑龙江木兰林场在樟子松砧木的选择上,选用了双维管束的樟子松,这种樟子松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伤口愈合的能力和非常强,作为红松的砧木进行嫁接,植株的成活率可以超过80%。嫁接的过程中,选择的单维管束红松作为接穗,成活率会更高,可以超过85%[1]。采用嫁接技术,红松的生L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黑龙江木兰林场在种植红松采用这种嫁接技术,保证了红松木材的质量,产量也明显提高,为林场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2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技术

2.1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方法对比

黑龙江木兰林场的樟子松嫁接红松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嫁接的方法和嫁接的时间进行了对比。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劈接嫁接法、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短枝接嫁接法、舌接嫁接法。经过对比可以明确,舌接嫁接法具有最大的生长量,短枝接法具有最高的繁殖效率。从嫁接时间上来看,春季采用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成活率是非常高的,秋季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活率适中,夏季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活率是最低的。

2.2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砧木选择

樟子松砧木可以在林场的苗圃中培育。樟子松播种1a之后,就可以移栽了。栽种的密度为50~55株/m2,植株的行距为13cm×15cm。需要嫁接的树苗培育工作需要在营养钵中进行,以使树苗定植的成活率比较高。进入到第3年的春季,就可以进行樟子松与红松嫁接了。在天然生长的红松中选择树龄超过120a,低于160a的优良树种,采摘接穗。第4年春季,将母本的接穗在嫁接地定植。如果接穗的木本为人工红松林,树龄需要超过25a,低于40a,要选择质量优良的红松,接穗粗要相当于天然红松的2倍[2]。樟子松嫁接红松,对砧木的粗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规格,就要采用技术处理的方式,诸如抹芽、施肥等,以使主径的生长速度加快以达到嫁接的要求。在培植砧木时,苗圃的生长环境良好,包括突然、温湿度和肥料都符合要求,以提高嫁接质量和嫁接效率。樟子松嫁接红松选择合适的砧木,平均每个人每天可以嫁接的数量可以达到110株左右,嫁接的成活率超过93%。嫁接苗定值之后,成活率也可以超过85%。

2.3选择接穗

要提高红松种子的产量,除了对营养具有具有较高的要求之外,还决定于遗传因素,遗传率甚至可以超过80%。所以,在接穗采集的过程中,要选择优良品种,以使樟子松嫁接红松达到丰产的效果。

3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管理方式

樟子松嫁接红松完毕,要保持植株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在嫁接之前和嫁接之后都要一次性灌透水。嫁接2~3个月之后,在接穗顶部就会长出嫩芽,这时,就需要剪掉顶部的嫩芽和侧部生长的嫩芽,将伤口用铅油涂抹,以使接枝上嫩芽逐渐茂盛起来[3]。对于超过接枝高度的嫩芽要剪掉,注意不可以将营养枝剪断。

进入到冬季,对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管理中,由于嫁接的树苗容易受到冷风的侵袭而死亡,就需要在冬季土壤结冻之前浇透水,在土壤化冻之前再浇透水,可以确保土壤湿润,避免树苗受到风害而导致抽干的现象。

到第2年春天,对接穗进行修剪,将影响嫩芽生长的侧枝都剪去,以保证接穗的生长。1个星期之后,在进行修剪,以促进树苗的结实。

4结束语

黑龙江木兰林场为促进红松快速生长,采用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可以保证树苗质量,使红松的生长期缩短。红松的生长对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采用这种嫁接技术,可以使红松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林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涛,王艺恩.红松嫁接园间作经济作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01-202.

[2]宋丽.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及其发展前景探析[J].北京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