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37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营销策划信息网络标前决策营销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是一线,管理是二线,后勤服务是三线的观念变了,没有营销,就没有工程;没有工程,就谈不上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工作首当其冲,成了桥头堡。

建筑企业俗称的“接活”就是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包括:营销策划、信息收集管理、招投标、合约谈判等内容。

营销策划

(1)、“企业自我分析”就是要认清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不能干什么,为什么不能干。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企业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高估和低估都会吃亏,会走弯路,要清醒、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比如我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成立于1957年,前身为煤炭部第五十一工程处。业务覆盖煤炭洗选、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尼龙化工、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先后建设了平顶山矿区30余对大中型矿井,10余座大型选煤厂,6座焦化项目的地面生产建筑,内蒙神华煤制烯烃项目、内蒙王家塔洗煤厂、新疆八一钢铁、内蒙神木洗煤厂、高大筒仓及储装运系统施工技术居行业领先水平。承建了平顶山市行政服务综合楼、郑州海联大厦、郑州山顶地产御鑫城、郑州富士康公寓、平顶山东湖花苑小区、中平能化安泰小区项目等。我们在煤炭工业领域施工技术行业领先,大型住宅小区的施工管理经验丰富。

(2)、找准企业内部优势后就要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划分。在营销工作中,要制定目标市场,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要一心一意将区域经营与专业经营同步推进;要善于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把市场按区域细分和按专业细分,对每个细分市场写出调研报告,并形成文字。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一定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忌盲目行事,“哪有草哪放羊,走到哪算到哪,天马行空”是行不通的。平煤建工土建处根据专业优势和市场区域成立了“西北、中原、新疆、青海、海南”五大区域公司。西北、新疆、青海主攻煤炭工业市场,中原、海南公司主打大型建筑群体、住宅小区的市场。近两年来,中原公司在郑州、开封等地,累计接到超过5个亿的群体住宅工程。

二、信息收集与管理

(一)信息收集、建立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僧多粥少”的状况下,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市场信息从哪里收集?以前我单位多是领导的个人关系引荐介绍的,局限性较大。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招投标部门、大型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开发商等的亲密接触,最好和设计院、监理单位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的多种来源渠道,指定专人每天进入相关招投标等网站搜索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

(二)信息分类管理

收集到信息后,不能听风就是雨,今天跑新疆,明天跑海南,到处乱转,结果劳神费力不讨好。要对信息分类管理、分别对待、重点突破。营销工作中,主要采取aBC分类法对信息进行管理:把收集来的信息一一列出来,加以分类。一般信息归为C类;具备某些条件的上升为B类;经过跟踪、筛选和细分后,把其中有80%以上中标率的划入a类信息。再对a类信息,全方位了解业主投资方、资金来源、决策体系和项目动态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制定攻关途径和方案,对B类、C类信息则次之,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三、招投标

招投标包括:标前决策、招标文件分析与答疑、标书制作、标书投递、开标与答疑等。这些是建筑企业的常规工作,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屡投不中”呢?那就是没有做好标前决策。

标前决策包括:标前评审、成本测算。

1、标前评审包括:技术标评审和商务标评审。技术标评审重点是对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主要包括对本单位完成招标项目的技术能力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审,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项目的经济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且要在投标准备技术方案时就要考虑经济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形成便于实施的技术方案,避免中标后又大规模调整施工组织,这也无法保证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同时增加了与业主沟通的难度。商务标的评审要严格执行标前评审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项目标前技术、经济、标书评估落到实处,严格合同评审,合理分析市场。

2、成本测算包括:施工成本和项目运行成本。施工成本测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工地作为成本测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项目运行成本是施工现场以外关系到项目正常运行的一切费用支出。比如施工材料的实验检测费用、前期拜访客户的费用。在项目施工中,应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来创造较大的价值,提高盈利水平。项目成本测算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而成本测算则通过有计划的计算和调整,即将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投标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盈利、提高项目收益。

四、合约谈判

合约谈判是整个营销工作中的最后一环,要小心谨慎,不能大意。合同签订、施工进场才标志着这个“活”拿下了。

五、营销体系

建筑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营销过程中,要建立营销总监——营销经理部——营销人员三级体系,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责要区分开来,不能缺位越权,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环环相扣。尤其是在区域市场,企业的资源不能落到某个人头上,要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避免一人变动,整体全乱的不利局面。现代企业模型是“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营销工作是开路先锋,至关重要。且营销工作是企业行为,集体行为,非个人行为。如果演变成个人行为,就会有很大风险,企业绝不允许诸侯存在,这并非对谁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营销工作性质决定的。

广义上的市场营销,包括二次经营和三次经营。二次经营,指项目的运作过程,关于项目进场后继续营销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合同签订前,处于被动地位,签约后,我们的地位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不是完全主动,但有一些发言权了,可以做更多工作了,就可以逐步剔除于自己不利的、不平等的条款,争取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三次经营指结算清收的过程,受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建筑企业营销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在营销工作中应抓住重点,选择合理目标,采用正确的报价策略和技巧,不断总结营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在提高投标工作产出比的同时,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市场营销学新论》郑玉香刘泽东

《KDKe“四个一”营销模式的研究》张立军

《建筑市场策略研究》葛军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辽西北;建筑业;劳动力

“辽西北”地区特指辽宁省的西部与北部区域,包括辽宁省的朝阳、阜新和铁岭三个地级市,人口总数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在60%以上,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矿产采掘业为主,区域生产总值在省内排位一直处于末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辽西北"地区的大量农村人口为本地区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使建筑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之一。根据各地区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朝阳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83.4亿元,比上年增幅18.2%;铁岭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1.8亿元,比上年增幅8.7%;阜新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4.1亿元,比上年增涨21%。其中,阜新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其地区GDp的比重高达42.9%,建筑业产值所占GDp比重最低的铁岭市也达30.2%,朝阳市建筑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则为38.2%。这些数据显示,建筑业在“辽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十分重要位置。因此,对区域建筑业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建筑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有益于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和区域产业政策调整。

一、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短缺的总体背景

建筑业劳动力主要是指从事住宅、仓库、厂房、道路桥梁等各种建筑物的承建和维修工程的劳动人口。由于建筑业是技术含量十分高的行业,在施工技术、前期图纸设计、中期施工管理以及后期验收均需要大量的成熟专业技术人员。受到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业都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建筑业在当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论是在地市级层面或是国家层面,目前普遍实行阶梯式承包方式进行施工。具体而言,一项建筑项目从最初的审批直至最终完工,除了特大级的国家项目以外,大部分建筑工程均通过一层层、一级级的承包商完成,而到达建筑工程建设链条的最末端,则由农村进城务工而来的农民工直接完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当前建筑业在施工技术标准和建筑工人素质方面都对工程质量提高了要求,在许多大型或中小型的建筑工程中,已经凸显了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的尴尬现状。

相较于全国而言,“辽西北”地区建筑业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探析其深层次的成熟劳动力短缺因素,大致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当前的“辽西北”建筑业劳动力市场主要由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这些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受到现代家庭结构和生活理念的影响,年少力壮的青年人很少从事建筑行业。一方面,建筑业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施工现场经常处于城市的边缘或荒郊野外,建筑业工作的本质决定了劳动者需要经常露天作业,而且是一类十分繁重劳累的体力劳动,常年的艰苦环境和劳动强度让现代家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法适应。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前“辽西北”地区多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养尊处优”的成长经历使他们更加向往舒适生活,从而造成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年龄普遍偏高的特点。此外,近年建筑行业发展不景气,也成为“辽西北”地区建筑业劳动力市场人才短缺关键因素。

二、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变动趋势

当前的建筑行业还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每年都在城市和乡村间定期流转,为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自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建筑业也受到牵连,行业不景气,受到以上因素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辽西北”地区建筑业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劳动力总体数量上的短缺。近些年来,由于受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辽西北”地区农村的“80”后、“90”后人口已经开始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不仅本地区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劳动适龄人口增速都已经开始放缓,建筑业劳动力人口的总体数量已经开始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剩余人口可转移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以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镇的某个村为例,全村四百余户人口,世代以务农为生。改革开放以后,开始陆续出现农民外出进城务工现象,仅在20世纪90年代末,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在25~40岁之间,数量约占全村人口的3/5,且外出务工的行业均为建筑业。而在15年后的今天,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已经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总数仅占全村人口的1/5,且年龄一般在35~55岁之间。年轻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多选择不用耗费太多体力的服务业从事工作,年轻人的择业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是建筑业工人的结构性短缺。由于受到建筑业总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影响,像制造业一样,建筑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以缺少熟练技术人员和适龄一线工人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短缺。所谓的熟练技术人员,一般是指在建筑行业的生产一线实际工作时间在3~5年以上的工人,熟练工人是建筑行业生产活动的骨干力量,具有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极为丰富的经验。熟练工人的素质和数量决定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性短缺,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环境的艰苦性,这样就很难吸引到接受过现代建筑学专业知识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加入施工队伍。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更加愿意选择到“中铁”、“中建”这样的国有企业就业,而不愿意选择民营建筑企业参加工作。国有建筑企业和民营建筑企业就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因此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倍受毕业生青睐的主要就业选择。但“辽西北”地区缺少类似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大部分均为民营建筑企业,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员工队伍。

三是当代农民工的择业倾向背离传统建筑业。这些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其择业观念与老一代农民工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特指“90”后一代群体,他们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却很早就辍学进入社会,却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大量的从农村涌入城市,已经成为了中国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工人的替代。与其父辈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因素,更多地融入了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环境、政治权利等方面的因素,而收入稳定、工作体面是他们追寻的目标。因而,从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筑业自身的工作特点所导致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弱,与现代服务业相比,建筑业不仅工作环境比较脏和乱,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而繁重的体力劳动正是新生代农民工所不愿意从事的行业。而物流、销售、餐饮、娱乐等现代城市新兴服务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建筑业潜在劳动力人口,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倾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偏离。与此同时,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很多原本从事建筑业的既有农民工,也正在从建筑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这既是“辽西北”地区建筑业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产业困境,也是全国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普遍现象。

三、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变动趋势

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动趋势,取决于建筑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需求以及季节性需求趋势,还包括对建筑业劳动力的人口素质需求变动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劳动力市场不仅具有时间上的要求,而对于务工人员的要求已经从知识、技术、素质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辽西北”地区建筑业需求变化主要呈以下两方面。

一是季节性的需求变动明显,主要表现在春季和秋季建筑业劳动力短缺严重,而夏季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则较为充足。由于建筑业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临时性的群体特点,具体来讲就是“辽西北”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在每年的春天播种后和秋收前这一段时期,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高峰期,此时农民工进城均为同一个村或亲属等联络,临时组成一个工作团队,由进城务工经验丰富的老工头带队,进城后在同一个建筑工地工作,一般的工作期限在两个月左右,待该工程项目完工后结算劳务费,继而又由同一个包工头带队进入下一个工地工作。这种群体性的工作特点,使建筑业劳动人员流动性相较于其他行业极为频繁,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同一建筑工地劳动人员供给过剩,而在劳动力供给不充足的情况下,则很难大规模的招入劳务人员,无法使劳动力在供给上形成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农忙时节,建筑业农民工的身份转变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旦进入农闲时节,则身份转变为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这种每年不断转换的劳动者身份,使得“辽西北”地区的季节性劳动需求极为明显,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是建筑业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周期的高峰期。

二是建筑业对劳动力市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业已经从传统的施工方式转化半机械化或机械化施工,而传统的“人推马拉”的施工条件已经被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所取代,缺乏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这些专业技术知识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当前“辽西北”地区的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程度劳动者占据了90%以上的比重,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几乎凤毛麟角,而这一类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对于劳动回报的要求相对于高校毕业生较低,建筑企业承包商出于节约劳动成本的考虑,也乐于招聘此类人员从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这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职前培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简单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等比较易于操作的设备,均由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妇女进行操作,而现代化的建筑施工设备如塔吊等设备,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则根本无从业资格进行操作,即使对于比较简单的机械设备,由于从业人员缺乏安全规范操作培训,也为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事故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当前“辽西北”地区的建筑业劳动力市场急需高素质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填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结论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随着“辽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本地区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的建筑业从业人员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人需求,将是本地区建筑业的需求热点。要解决“辽西北”地区的建筑业结构性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当地的建筑类企业提高相应的待遇,达到与国有建筑企业相类似的水平,而本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出台相适应的吸引人才政策。另一方面,有关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研究制定提高从业者素质的方法,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力倡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倡导在职培训与非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提高建筑业从业者的劳动素质,使建筑业从业人员快速具备建筑业施工的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才能为“辽西北”地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石向东.北京市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6(04).

[2]朱小林,殷宁宇.我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趋势及对建筑业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4(30).

[3]李忠富,刘世青.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建筑经济,2015(02).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发展过程市场容量发展趋势行业风险竞争格局

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各智能化子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些国内企业依靠本土化、成本低廉、服务高效便捷以及持续研发投入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1100多家,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建筑行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行业排名前10位的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

四、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近20年恚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近十年来,每年都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其中新建建筑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2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58%。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中装修装饰工程约占30%,作为机电业务的延伸,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10%。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般普通建筑的智能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普通建筑中,智能化投资比重约为总投资的3%。2015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五、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下行的风险。建筑智能化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医疗、公共安防等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应用领域的宏观政策调整,将会对智能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库存量较高、新建建筑面积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国内智能化行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不断提高和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智能化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现有领先企业已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以及服务整合能力,这些企业将是跨区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作者单位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浩.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J].基层建设,2015(21).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4

一、建筑行业特点以及项目招投标制度分析

1.建筑行业特点分析

我国统计局资料显示:建筑行业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占据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半左右,较好地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城市乡村住宅建设任务,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建筑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利润总额实现了快速增长,我国的公路建设总里程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200万公里,另外路桥建设也将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由过度分散向适度集中转变;从传统建筑行业向现代化建筑企业转变;更加重视建筑资源的整合与产业链的延伸[1]。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市场化,具有以下的发展特点:建筑行业具有较低的技术门槛,但是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率较低;建筑行业的集中度较大,多数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占领了较多的市场份额,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重要的经营模式。

2.项目招投标制度及其影响分析

项目招投标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这项制度最初是在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政府或者是公共部门用一种比较特殊的采购方式来节省开支,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与效率。后来这项制度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惯例,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规则,在经济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项目招投标制度,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出台,反映了企业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企业只有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实施招标制度,旨在引起施工企业竞争,从而择优录取,以往的计价方式与选用方式上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公开公正竞争方面尤其缺乏,而这种项目招投标制度的使用,能有效改善这方面的不足,也符合市场经济理论价值,确保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维护公平竞争。这项制度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实施这项制度,会促使建筑企业进行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2]。

二、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Swot模型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Swot理论是一种先进并且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析模型,已经广泛地应用至社会发展的各行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种理论是肯尼斯•安德鲁教授提出的,这种理论分析模型将企业的内外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概括,将企业面临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威胁因素分析出来,从而划分出来具备不同要素的四种类型,给出不同的问题解决与发展策略,下面结合建筑工程实例采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

1.机会要素分析

首先是建筑行业市场的机会要素分析,规范的建筑市场已经逐步建立起来,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承发包已经从无形到有形,运作程序从无序到有序,以及交易从隐蔽到公开的转变,将招标与投标作为龙头,规范市场管理秩序,成效比较明显,有效改善了建筑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了一种公平公开竞争的氛围,这也为建筑工程招标机构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平台。建筑工程管理行政部门的职能有了很大变化。我国以往的建筑管理行政部门在招投标中干预过多,导致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与服务职能联系在一起,现在的建筑管理部门正在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权力适当缩小,重点管辖市场秩序事务,积极调动民间组织等中介行业组织作用[3]。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现在也能由工程的招投标机构进行行使。我国在2000年1月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并规范了招投标市场交易主体行为,采用法律手段管理招投标制度,有效维护了招投标以及投标者的合法利益,并且使建筑市场有法可依,工程招标投标必须按照法律办事,任何一方都不能干涉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为招投标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遏制腐败的巨大法律约束力。

2.威胁要素分析

虽然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实施了市场化,但是行政部门的干预色彩仍旧是比较浓重的,建筑管理单位应该做的事,却因为一些行政主管部门的滥用权力,行政管理部门将自己所属单位内定为施工单位,让其中标,从而使得其他施工单位成为陪衬与空壳,具有非常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行政部门的这种行为,严重颠倒了建筑工程业主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侵犯了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还有些招投标管理机构设置了招投标部门,同时行使着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与招标投标事务。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建筑市场体系,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与相应的法律制度,内部监督机制以及服务功能不健全,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建筑机构在收取“工程项目招标报名费”时,也不提供正规发票。另外就是一些地方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上的活动不够规范,招标方式主要是建设单位随意选定或随机抽取,只考虑了公开与公平,但是忽视了择优选用的原则,那些并不具备编制招标文件与组织能力的单位,自行进行招标事情,缺少规范性制约与监督[4]。

3.优势因素分析

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机构一般都具有专业化运作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招标家机构是一个中介组织,是业主的代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整个工程下来具有完整的程序,每个程序都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规范性以及专业性。建筑工程招标机构具有专业化的运作分析、精密的设计策划统计科学的决策等等,充分体现了招标投标机构的良好信誉。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优点,有效保证了招标质量与效益,建立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在维护建筑工程招标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现在也已经日趋规范化,资源浪费现象减少,一些建筑工程招标管理机构的介入,有效改善了一些招投标活动中运作不规范、违规的行为,将那些不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组织挡在门外,并且增加了招投标的透明度,群众更容易地开展监督工作,这种管理机构的介入,减少了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的浪费[5]。

4.劣势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招投标机构虽然具有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不是非常成熟与完善,需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建筑工程招投标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方法》颁布与实施之后,才具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这些机构在物质、心理上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市场服务意识不强,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导致许多招标人员在执业时不能按照合同办事,经常会发生违纪或者是泄密事情。多数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很强的权威性,业务十分简单[6]。建筑工程招投标机构缺少应有的独立性,这个机构原本来说应该是一个中介组织,不受任何一方控制,不受建筑工程招标管理部门以及委托方控制,应该具有独立性,按照相关的市场规则,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发挥其职能。但是现在多数的建筑工程招投标机构都是半官方性质,依靠政府部门的权力与影响展开工作,依附于政府部门,缺少业务自,因此也就缺少公正性与客观性。

三、基于Swot模型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发展措施

1.建筑工程招标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外部条件

进行过Swot分析之后,明确了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为推动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下面就具体阐述下应对策略。首先是积极发展利用外部条件,建筑工程行政主体应该积极利用媒体,将招投标机构在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招投标质量方面进行介绍,以扩大招标的覆盖面,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机构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性。积极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理论研究工作,吸取外国经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适当地下放自己的权利,减少对建筑市场干预,尽快实现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与招标职能的分离,为建筑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招标机构健康发展[7]。

2.增强建筑工程招标机构的内部建设

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机构的内部建设,做好工程招标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建设,机构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做到对业主与工程负责。另外机构还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学习,熟悉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四、结语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79-01

1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是以经济环境和新型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施工阶段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最主要的阶段,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采用有效的决策技术,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路径。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较好地构建起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必须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服务的。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地位之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些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要求的成本很低,但缺乏竞争力,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创新成本管理的多元化格局,加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2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内厂家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属于易产生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我国建筑业中大中小企业数量分布不均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而大型或者特大型企业数量远多过于小型企业,形成了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在行业内部,大中小企业合作分工不合理,造成同等级或者临近等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专业做承包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参加市场竞争下,其他企业的中标率越来越低。

(2)市场需求多元化。

建筑市场在投资商和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影响下逐渐成熟。在过去,我国建筑投资主体一般以单一的国有投资为主。我国民营经济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投资主体也不再单一,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也表明客户的需求的变化。另外,经营差异必须同时控制实现差异经营的成本,以便将差异性转化为显著的盈利能力。客户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正在进一步提高,对服务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3)成本竞争集中化。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呈现成本竞争集中化的特点,成本竞争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焦点。随着建筑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焦点日益向成本价格集中。现代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法律监督的不断健全完善,对于大多数建设工程而言,质量、安全、工期、技术保证等是客户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差异战略必须为客户所认同,成本和价格也日益成为客户选择的重点,成本管理水平成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是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三种,其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1)价值链分析。

企业基本价值链分为企业的基础活动和企业的支持活动。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设计单位的价值链和施工企业的价值链,形成新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价值链,使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价值链的整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提供比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更加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另外,通过与上下游关系的改善也可以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行业价值链,如改善与上游建材及设备商的关系,可以使公司稳定的获得物美价廉的建筑施工所需的建材及设备。

(2)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即分别从行业维、市场维和战略维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采用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成本策略。在总体战略确定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需通过产品分析来确定企业采取何种总体战略,通过对企业优势劣势的分析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企业所处的环境,联系企业经营目的,正确分析和判断竞争对手的成本费用水平,确立目标成本,树立成本标杆,在技术开发、项目设计、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同行中的其他企业。通过企业外部价值链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使企业始终保持成本的领先地位,确保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与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管理成本,企业的特点不同,具有战略地位的成本动因也不同。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得以确定,企业就要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影响成本的因素,然后寻求降低成本的战略途经,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途径,以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想要追求收入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控制成本动因、重组价值链来管理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深化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虽然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只有从战略层面对成本进行管理,在制度上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保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容,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才能为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国恩.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4).

[2]沈福元,姜晓波.对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4(10).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6

今年1-9月份我市建筑业完成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季度较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2%、8.7%。1-9月建筑业产值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的25.1%。全省1-9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亿元)的24.1%。我市建筑业产值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建设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对gdp贡献率有望达2.7%以上,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建筑经济管理培养目标定位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造价审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KGHaD-0462。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6-0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专业教育的方向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确立准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因素入手,剖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的宏观定位,应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学生能应用语言文字等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具备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及投资效益评估、项目投资预算、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财务管理等能力的职业素养。

二、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行业销售额持续扩张,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持续增长。资金和劳动力保持持续流入,这些都标志着建筑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旺盛,以及经济界对这种势头的认同。与此同时,也对建筑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质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促使建筑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也由过去的注重施工过程管理转向对整个项目的整体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大多是只懂工程项目技术,不懂财务技术的人才居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鉴于目前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且未来发展空间大,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出兼顾工程造价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岗位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状况和人才的供求状况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应采取务实的办学态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加以实施。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也也被推向了高潮,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高,对具备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综合素质的经济管理人员需求量加大,然而,从全国范围内看,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且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即:要么是造价员方向、要么是建筑会计方向,同时兼顾造价和财务的几乎没有,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把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整理研究建筑行业招聘岗位要求的资料,并针对性地走访了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咨询业内人士,归纳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财务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紧密联系,互相补充。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能力即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发挥需依赖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支持。因此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兼顾,既考虑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筑企业的实际需要。

五、总结

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和相关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建筑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兼顾,能在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玉印等.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5.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8

1.1职业教育特点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整个就业市场的大众教育。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实训课程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因此,学校必须积极改革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建筑材料教学方案。

1.2生源情况变化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职业院校的生源情况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构成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自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无法顺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另一块是两年大专教育招收的高中毕业,其知识结构较初中毕业生更系统和完善。生源构成的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适当调整建筑材料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3市场需求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工种的日趋细化,整个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岗位和工种。与此同时,一些建筑岗位对建筑材料的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操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建筑类岗位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优势。

2建筑工程材料方法的探索

在制定建筑工程材料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时,学校应该突出能力本位特征,有机融入一些新型专业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求专业授课质量,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改变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职业院校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职业活动能力为重点,积极向学生灌输一些现代建筑工程材料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学习,学生将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性能特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此时,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不断提升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2远离黑板实验课件教学

黑板教学是一种利用黑板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直观性。但与此同时,黑板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如信息容量有限、生硬呆板、无法展示真实的材料质地等。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参观、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为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建筑施工第一线和材料市场,并邀请专业人员对现场材料和新型材料的应用进行讲解,使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进行剖析,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模型。这种现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

2.4增加案例分析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是职业院校常用的一种授课方法,该方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工程材料质量不过关引发的安全事故,并运用专业知识答疑解惑,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出现,保障施工安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

2.5增强实践教学

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扩大就业面。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环节,强调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整个过程,即取样-送检-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分析。实验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了解了当前建筑市场的实际岗位需求,并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材料检测水平,实现知识结构多元化,以进一步扩大其就业面,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结语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运营;战略决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当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不仅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分析和研究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运营战略决策

运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选定的市场和产品特点进行有关决策的规划、程序等。运营战略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获取最大的优势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运营战略可以范围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目标极具战略等。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在某个领域内使得自己的生产成本低于对手,进而获得市场上领先的战略地位,主要是得到价格竞争优势。企业在总成本战略目标下就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产量大的优点,企业在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中要求企业能够严格控制费用,最大限度的减小研究陈本,为了达到这目标需要高度重视管理,虽然在管理中也不能忽视质量以及服务,但是低成本企业仍然能够获取高效益。

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的竞争特色与运营系统相匹配,在差异化战略中需要注意成本因素。企业在应用差异化战略管理中需要保证各部门相互努力,保证自身生产产品的单个方面或者是几个方面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如产品功能、质量、品牌等。差异化战略在使用中需要加大投入产品设计和研发,虽然相应地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但是顾客也比较乐意接受较高的价格,这些弥补了成本略施,当前不少的企业都开始采用同差异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目标积聚战略是一种细分市场战略,这种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果为市场的特殊顾客提供服务,一般采用目标聚聚战略管理的企业也具有超越同行企业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在采用目标积聚战略管理中一般会将自己的经历集中在某个领域中。这些公司可以采用低成本战略,也能够仅仅采用差异化战略,采用低成本战略中,将资源进行细分。大部分的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提供的服务,因此在制定服务运营战略中需要以顾客为核心,确定竞争重点,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运营战略都能够使用在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运营战略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运营战略在建筑企业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运营战略来进行管理,就是确定长远目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建筑企业运营战略的内容包括了施工项目设计、管理等。在运营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筑企业需要合理使用自己的资源进行运营,并不断实现战略性计划。运营战略的决策过程包括两个步骤,需要先确定运营系统的功能目标的决策,然后再开展运营系统结构的决策。运营战略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应用中必须切合实际情况,不能过高的追求不可实现的目标,根据建筑企业的自身情况确定战略目标,合理匹配市场销售能力和建筑企业的资源,依照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战略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

1、运营战略管理的层次和协调分析

战略目标与建筑企业战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建筑企业目标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方向的决策和定位,在具体应用中,企业需要先确定自身向市场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在为市场提品中采用的何种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等,这些都对建筑企业的定位至关重要。建筑企业战略目标对生产经营系统的设计决策,战略目标需要确定如何设计高效率的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合理配置现有的建筑企业资源,并做出如何利用生产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目标也是建筑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是在运营系统构造相对比较完善的功能,为建筑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战略目标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包括三个功能领域,如市场管理、运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这些功能领域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市场营销从具体的管理职能来进行分析主要开拓市场,负责市场销售。运营管理在具体的职能中主要担负内部的管理,将建筑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等转化为服务,投入到市场中。财务管理主要负责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合理进行资金的使用,这三种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建筑企业的管理系统。

2、建筑企业运营战略的定位

建筑企业的战略目标定位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公司的战略地位,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制定合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地位。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

因素,运营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如何在高生产效率下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意施工成本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缩短施工周期。当前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竞争点不仅包括了施工质量、施工速度,还包括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服务等,因此建筑企业在运营策略的定位中需要及时改变内容,提高运营战略的效果。

在评估建筑企业运营战略中,需要首先考虑运营管理的有效性,一般认为建筑企业各种决策共同决定建筑企业形成的竞争力,但是建筑企业的流程以及战略目标等并不是一致的,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因此流程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运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建筑企业的运营历史,可以看到流程管理在产业化中与技术等息息相关,建筑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推进各种新的管理哲学,科学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运营战略决策相关知识,重点分析运营战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采用相应的企业经营战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ristinaHepnerBrodie.以"客户之声"制定运营战略[J].上海国资,2010,(4):61-62.

建筑业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现状未来前景预测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化意义上的高层建筑最早建造于一八八五年的美国芝加哥,名为“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之后,随着混凝土、钢材、电气以及机械设备等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不仅结构上更加精良,建造工艺也越来越先进,楼层高度不断增加,数量也急剧增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层建筑“国际饭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高层建筑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了三十几年的快速建设,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建有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惠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预测。

1、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浅析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人均建设用地少,这就为高层建筑在我国广受需要奠定了基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发展,已经成功吸引众多外国建筑设计公司的关注,在全球很多国家高层建筑市场低迷的时候,我国高层建筑市场却还处于一片繁荣景象,这使得很多国外建筑设计公司将中国看做一个巨大的有潜力的市场。

高层住宅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占有巨大比重,而且有继续升高趋势。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已经建设有高层建筑。这与我国的内在需求、政策支持以及城市观念都有很大关系。所以虽然在高层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利空(例如开发商资金运营问题、消防安全问题、空间设计以及建筑使用等问题)的消息,但是并没有影响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

2、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俄罗斯、迪拜等很多国家和城市的高层建筑修改计划、暂时停工,然而由于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内在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城市观念等原因,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的现状仍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发展景象。虽然高层建筑市场中也存在一些利空消息,但是没有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整体开展计划。下面我们将从八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现状,分别是:国家的内在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城市观念、开发商资金运营问题、消防安全问题、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国民购买能力分析以及高层建筑地区发展。在这八个方面中,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城市观念是影响我国高层建筑市场运行现状的最主要的因素。

2.1国家的内在需求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少,又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所以不断向空中或者地下就扩展空间就变得理所当然。同时,由于很多人员大量涌入一线二线城市,使得这些城市建筑用房紧张,这些人员的涌入一方面需要住宅用房,另方面需要工作环境,其次还需要基础设施,并且也还需要娱乐休闲场所,这就使得这些城市寸土寸金,高层建筑的建造正好可以有效利用空中空间,缓解建筑用地压力。所以在一线二线城市建立了非常多的高层建筑,同时这些高层建筑也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稀缺的三四线城市,高层建筑也蓬勃发展,其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2政府政策的支持

自2008年以来,为了拉动GDp增长,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大量资金用于建造混凝土工程,顺应这一形势,高层建筑市场也展现出了其发展潜力,开始被大规模修建。

2.3城市观念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地区认为,城市楼层的高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这就导致在建造高层建筑上,很多城市不仅仅持有支持的态度,而是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求,其不仅高层建筑林立在城市各处,超高层建筑也屡见不鲜,而且其高度不断被超越。从分布上看,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繁华地带,从用途上看,高层建筑主要以住宅用房较多,而超高层建筑主要以写字楼和酒店居多。

2.4开发商资金运营问题

高层建筑在设计、建造施工、装修以及投入使用上都需要精良的技术,在设计、建造、监督管理以及后期维护上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这就需要开发商资金充足,即使自身资金不充足,也能够在短期内将资金链衔接上。由于高层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所以使得一般开发商不会轻易进行高层建筑的开发,尤其在银行收紧银根,开发商贷款难度变大的情况下。这有利于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但是同时会出现一些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烂尾工程。同时,由于对开发商的要求较高,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垄断情况。

2.5消防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影响高层建筑需求量的一个因素,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为建筑中人们的逃生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其建筑材质相对质量较轻(例如一般采用空心混凝土结构),在灾害发生时,容易发生坍塌等现象。这些原因使得在高层建筑市场中,会或多或少的影响需要量,同时,消防安全问题会使得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逃生设施以及救助设备要求更高,这无形中又加大了高层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对施工方的要求。该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偶尔使高层建筑处于一种尴尬状态。

2.6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特点,使得其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首先其使用的材料需要质地轻盈,尤其是越高的楼层,其需要的材料质地不能太重,其次需要其地基牢固结实等,同时高层建筑设计必须合理,应该考虑更加周密,对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条件了解清楚等。由于这些原因,更加大了高层建筑的建造成本,并且对施工方、监理方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得施工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加大,这也是阻碍高层建筑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

2.7国民购买能力分析

正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建造需要成本较高,同时较普通建筑来说,又存在一定建造开发限制,这就会增加一部分垄断成本,虽然高层建筑相对平摊的土地使用成本降低,但是相对工资而言,其价格仍然不低。一部分国民的购买能力有限,而对于另一部分具有购买能力的国民来说,可能由于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些利空情况,使得他们更愿意投资或者居住别墅、多层等。这个原因是阻碍高层建筑市场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但是如果是商业用途的高层建筑(例如写字楼或者酒店等)由于其用途不同,可能较受欢迎。所以目前,大部分写字楼都是高层建筑。

2.8高层建筑地区发展

我国的高层建筑分布,从城市现代化来看,在一线城市最为密集,其中住宅用高层建筑比例有所提升,并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二线城市,高层建筑分布较为密集。从地区来看,东部高层建筑密度要远大于西部,南方高层建筑密度大于北方。从商圈来看,新兴商圈的高层建筑密度要大于老城区。

3、我国高层建筑未来前景预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的现状,那么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期未来前景:政府政策方面、国民需求方面、开发商资金链问题以及国民购买能力。随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以及消防水品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将越来越好,消防安全水平也将越来越高,所以这些问题对高层建筑未来前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政府政策方面:就目前大规模的建筑施工工程来说,即使从现在开始政府不再批准建筑用地,已经批复的建筑工程用地也够再建造一段时间,同时,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实行,我国城市郊区的乡镇村庄已经开始建造现代化楼房,其中也不乏高层建筑的建造。从这一个层面来看,我国的高层建筑未来前景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并且不再集中在都市中心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现在我国高层建筑已经开始向城市边缘地区延伸,从而拓展了城市区域。在未来,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大,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将会向小城镇迈进。

国民需求方面:从国民需求方面来看,由于八零后九零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目前对房子的刚性需求较大,但也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或者人口密集的小城市,在未来十年以后,随着人口增长的缓慢,以及建筑物的不断增加,使得国民对高层建筑的需要下降,但是供应量却增加,但是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成本会随着通货膨胀等因素不断增加,所以可能会使高层建筑市场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开发商资金链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国民需求的降低,银行贷款走向正规,民间高利贷在高风险的历史条件下趋于理性,开发商资金链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会使得一部分开发商破产,另一小部分资金雄厚的开发商掌握大部分市场,这就使得垄断行为更加严重,虽然目前已经存在这种情况,一些小房地产开发商被吞并,但是在未来这一现象可能更加严重,我国高层建筑市场也将会顺应这一趋势,处于寡头垄断情况。

国民购买能力:国民购买能力将会进一步分化,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群将更加青睐于出国或者别墅、多层等。只有一小部分人,其购买能力不足以出国或者购买别墅多层等,但是购买高层住宅楼房还是可以的,同时又由于刚性需求,会购买高层住宅建筑。还有一部分人是小城镇建设时,回迁的原村民,这部分人由于自己原来的房子被拆迁改建,而村里又建造了高层建筑,他们要回迁,就需要住进高层建筑。此外,村里自己建造的小产权高层建筑相对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来说价格便宜,会吸引一部分人购买。商业用高层建筑由于其外表雄伟,购买或者租用费用相对较低,所以在商业发达的地区仍然会备受喜爱。

4、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前景。我国高层建筑市场风生水起,但是在某些地区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在人口密集商业密集的地区,高层建筑将继续稳定发展,农村改造产生的高层建筑也不会闲置,但是在一些商业一般人口不密集的地区,高层建筑闲置现象将会持续。

参考文献:

[1]魏溪清.高层建筑发展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2]金石、耿义.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评述[J].科学与财富,201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