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9:42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1

关键字:电网调度;模式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前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力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电网运行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对电网的调度模式进行研究,能有效的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创造良好的电力市场环境。

一、国外调度模式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输电网络必须向用户开放,并有偿地提供输电服务。为实现电力市场的需要,美国加州、纽约、新英格兰以及挪威的Stattnet建立了以独立系统运营者(iSo)为中心的电力市场,实现发电竞争、输电开放。iS0的主要作用是电网运行控制和实时电力市场管理。它的功能包括:实时自动发电控制、网络安全运行、拥挤管理、机组组合、电能现货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市场。在这种机制下,电力系统的管理运行模式转化为多家参与的市场模式。由于在电力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必会出现追逐各自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因此调度机构对潮流的预测会变得困难,同时对各个参与者之问的信息交流沟通协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后果是电力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充足性及安全性指标下降。所以,建立iS0的模式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大电网下电力系统管理运行实时性、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要加强对输配电网、电厂及用户的安全管理,确保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要有统一管理电网的机构,并由这个机构负责建立国家互联电网和区域问的电力调度。从最基础上讲,就是一定要用电网的调度关系作为纽带,并坚持分级管理、统一调度及技术互助的原则。

二、输配电分离对电网运行稳定性影响

(一)从市场机制上来看,因为电力系统自传统的垂直管理转变为多家参与的市场模式,市场参与各方分为:发电公司、输电公司、多家配电公司、大用户和普通用户,在今后还可能出现多家普通用户联合在一起推举代表进入电力市场代表他们利益的情况,由于在电力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和出发点各不相同,必定会出现追逐各自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因此可以预见在输配分离后的电力市场中,由于各个市场参与者各自追逐自身最大市场利益、潮流难以统一协调控制、市场投资减缓从而导致发电侧、输电侧备用水平逐步下降,这些都将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基于共同受益的原则,对于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职责应由市场参与各方共同承担,国家电力监管部门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对各方在承担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方面的职责进行详细描述,并要求强制执行,同时对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发电公司、输电公司、配电公司的利益进行一定保证,以从机制上增加各方主动保持电网安全运行的积极性,减少电力系统运行的风险,使电力市场能够有效运行,从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二)就电网运行角度看,输配分离后,满足对用户的可靠供电问题由过去的仅由电网公司一家承担演化为市场中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阐述。就长期而言,对用户的可靠供电要求维持电力系统的充足性,进而又可细分为发电能力的充足性、输电网络的充足性和电力市场的充足性。从短期方面来说主要是通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来达到。但在潮流控制方面,在一个给定的时问内,输电线路对于其中流过的电流有一定限制,作为发电公司和用户问的电能输送信道,输配电网络在电力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电网而言,大多存在着由于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及历史因素造成的一些网络上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其输送潮流的能力受稳定校核计算结果的限制,不得超过某一数值,因此电网不但存在着交通网、通信网那样的静态阻塞,而日.还存在严重的动态阻塞,在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厂网分开、输配分离后,各发电公司之问与售电公司之问的竞争将加剧,发电公司希望发更多的电量,售电公司希望卖出更多的电量,这样就更加使得输配电网络成为资源竞争的瓶颈,电网安全性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竞价机制的引入,供电合同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市场经济下的系统运行工况将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电网潮流的分布将与以往调度部门所能掌控的方式不同,表现为多变而难以预测,从而使电网面临预想不到的运行方式,导致电网运行部门在控制输电网络潮流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增大电网运行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电网调度的作用更加重要,为了保证输电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相关环节的潮流加以约束和限制,以防止线路潮流超过稳定极限要求,危及系统安全。若潮流控制不力,就可能会出现电网崩溃事件,引发大面积停电,给电力市场各参与方都带来损失。因此在输配分离后的电力市场中,规划、交易部门以及各市场参与方都需要加强与运行部门的沟通,以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充足性和安全性问题,使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有足够的备用来保证电力系统能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三、对电网调度管理模式的研究

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运行、指挥、指导和协调机构,依法在电网中行使调度权,这是电力生产的特点决定的。电网企业必须加强电网调度系统管理,进一步加强调度的纽带作用,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全面提升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在实现输配电分离后,鉴于国外在此方面的惨痛经验教训,在电网调度体制方面,必须有一个能够协调指挥整个电网的强有力电力调度机构,防止电网中的各个机构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从而在管理方面造成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隐患。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纯粹以利伯维尔场方式来运作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能具有即发即用的特殊性,它不能储存,是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同时进行的,因此,对电能的发、供、用一旦失去管制,失去统一的调度管理,就必然会存在较大的潜在不平衡风险,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输配电分离会使得原先处于同一组织内的各输电机构、配电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资产关系发生一定变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实行厂网分开、输配分离、竞价上网、引入竞争,使得供电关系和供电秩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调度运行人员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少的选择性,各参与方提供辅助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下降,一些新的矛盾也将逐步显现。由于各机构的角色和立足点发生转变,现有的有效协调沟通机制也将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为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困难,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电力调度体系。区域电网、省级电网设地区配电网都应分别设立一级调度机构,配网调度以下根据配电网规模的需要情况设立集控中心和操作中心。所有调度机构在一个区域内都应在技术和调度业务上实现垂直管理。调度机构的主要任务如下。

(1)对并网电气设备的运行依法实行调度运行权上的分级管理和运行控制;

(2)电力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校核、网络阻塞管理;

(3)保证电能质量,进行无功电压调节和有功功率的实时平衡;

(4)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处理电网事故,必要时可采取切负荷等紧急控制手段。

此外,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电量交易特别是短期交易行为会造成电网潮流发生经常性的、大幅度的变化,对调度运行管理水平和实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市场环境下,电力生产的各环节分离,调度对全过程的控制能力弱化,调度命令的权威性受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调度在电网运行中的管理作用,调度机构不再仅仅是电网运行的指挥协调中心,还将是电力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电网调度的技术支持体系

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运行部门会面临大量的输电交易合同、不断增加的巾-场参与者、根据市场需要长距离输电、依赖电力市场来满足用户需要,并维持系统稳定、不断变化的巾-场运行准则和电力市场结构、不可预测的市场行为、系统备用的减少,使用原有的运行控制手段来控制新环境下的电力系统已变得不适合,因此,传统的脱机分析、信息交换方式已不能够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对电网运行部门而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使调度运行人员具备在线环境下进行电压分析和瞬时稳定分析的能力,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同时应满足如下要求:(1)使电网调度管理运行人员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的状态和关键参数:(2)智能化的在线动态安全分析:(3)跟踪、辨识和记录不正常运行模式:(4)不同层次、不同区域控制、信息系统之问的信息交换和决策的相互协调。

新的技术支持体系不仅能够为电网运行部门提供快速、直观的对电力系统健康状况的定量评价手段,系统在市场要求下趋近其极限时所冒的风险,还能够告知电网运行部门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和相应的校正手段。其中输电合同安排主要包括阻塞管理、合同安排、辅助服务管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等功能。其中阻塞管理主要用于减轻输电网络的阻塞。合同安排主要是根据输电网络运行情况来决定配电公司或发电厂的输电合同申请是否可以得到满足。辅助服务用于决定系统对辅助服务的要求及分析对各类辅助服务的满足手段。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根据合同安排情况来计算剩余的输电系统可用能力并提供给电力

市场参与各方。

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评价包括实时网络分析、负荷预测、实时瞬时稳定分析和实时电压稳定分析等功能。实时网络分析包括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分析、静态安全分析、有功及无功最优潮流分析。实时瞬时稳定分析和实时电压稳定分析计算实时瞬时和电压稳定极限以及控制所需的校正手段。

实时不平衡交易是用于保证电力系统发供处于实时平衡状态。电网调度人员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调度能提供实时不平衡服务的资源,达到电力系统供需实时平衡。数据储存是用于收集、打时标和维护系统动态和静态数据以便于分析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存储和历史资料存储。

五、结语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要在依据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的参考外国的先进经验。电网调度在未来面临的压力很大,所以要不断的对电网调度工作进行持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国川.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J].电网技术.2002(4).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2

(一)电价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电价是电力经济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完善的电价管理体制,就不可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电力企业的电力管理体制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一方面,现在部分地区还出现严重的偷电、漏电的行为,而且也没有严厉的惩处制度,严重影响电的销售。另一方面,目前的电价标准制定还统一由政府制定,电力企业要开拓市场还要通过上报政府,等政府审批,政府的批准又得经过一年半载,等审批通过,电力企业已经失去市场机会,给电厂或电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要改善电价的管理体制,避免该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不科学性等影响电力产业的市场营销。

(二)电网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

电网的有效管理也能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现在的电网经营机制还不是太完善。在如今的电网管理机制中,大都是政府垂直管理的,在财政管理上也是采用收、支两条管理线,电网的经济效益核算也是统一进行的,这会让电力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许多电力企业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代表存在,电网经销者没有经营的主动权,这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合理分配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电力经济运行体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国家及相关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下,电力企业的相关制度也在逐渐改革完善着,对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从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电价体制的改善、市场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

(一)大力推广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

在相关法律的规定下,电力企业主要被划分为三个模块,即电力生产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网经营企业。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我们既要确保这三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还要保障它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国家及相关政府要给电力企业适当的自,确保公平自主、平衡发展的原则,从而有效开拓电力企业的发展市场,抓住发展的机遇,如农村电网的改建等,各电力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改革完善电价的管理体制

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我们要确保电价的科学合理,才能为电力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改革完善电价的管理机制是迫在眉睫的。一方面,国家及相关政府应该给予电力市场足够的自,让电力企业有权在某一范围内宏观地调控电价。另一方面,电价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适当地上调或下降电价,以增加电的销量来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实现薄利多销。另外,电价的制定要结合市场的风险、电力企业的成本、应缴的税额等,在合理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企业的利润。

(三)建立有效的市场供求及竞争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供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经济市场对电力的需求,然后适度地供应,做到电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当电网的供大于求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下调电价,若供小于求时,上调电价,用这种电价浮动的方式来调节电力供求的平衡。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给电力分配同等条件的资源,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对于某写大电网的交易,可以从中收取过网费等,从而有效地平衡各电网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电力经济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3

电力市场的概念与构成

目前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还相对模糊,同时其内容要按照差异化形式的构架来区分,因此其概念趋于多元化。其基本的构架与功能基本可分为下述几类:集总机制电力公司的横向解捆,换而言之把常规类型的电力工业分成能够公平竞争,而且可以有法人实体,具备竞争基点;集总机制的纵向解捆,换而言之即协作性的功能解捆,此机制为独立竞争的商业化模式,其重构了另一体系的竞争基点。各个基点间存在界限,通过这样的形式规避利益上所存在的问题。予以纵向解捆的企业,要实施传输容量的有效分配,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应的管理,经相关辅助服务的交易及整合,若想确保系统的供需合理及稳定,那么就要一个独立的运行机制。

电力市场的基本模式

完全垄断。在发、输、配以及供电等方面全部为垄断。众所周知电力工业即纵向高度集成的机制,其通常出现于电力市场中。在规模经济已然能够得到效益的机制下,偏重于垄断经营。一些学者从指标与集中式电力市场项目的体系中分析出,通过垄断体系的规模效益要大于竞争所得的收益。

买电型。此体系下,电力部门发电厂和电网要予以划分,其内部设置单独的法人,市场要确保是唯一的买电媒介。相关发电企业互相竞争,不过不可以利用输电网直接把电卖给最终用户。其特性主要包括下述几点:第一,引入竞争体系可以由多种经济成分所构成,同时也可以涵盖所有制电厂。第二,电网运营管理体系变成电网运行的主要内容。第三,企业存在竞争与专营等运营机制。第四,电网间经电网运营管理体系予以市场交易。

批发竞争。批发竞争模式的特性主要为下述几方面:第一,发电企业引入竞争体系主要体现于发电厂建设及运营环节,所发的电能够出售给给配电企业。第二,输电网络向用户开放同时给出响应的输电服务。第三,配电企业具有选择的权利,不过配电网依然只对内部。第四,买卖双方一起肩负市场外在的风险。第五,调控更加重要。在此环节,交易更多的依附于发电商及售电企业的合同方式进行交易。此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过渡,针对拥有繁琐电力系统的前沿国家,在择取零售竞争模式前,通常会通过批发竞争的举措,在时机相对成熟的时候,再转型为零售竞争。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的运营体系

电力市场的运营机制存在多元化特性,在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电力联营体的运营模式和美国的电力市场运营机制。前者国家电网企业具备全部高压输电机制,在此基础上其电力市场以电力联合运营为侧重点,很多内容均由国家电网负责。下属系统则分别具备小份额的火力发电厂与核电场。区域的电力企业也呈私有化趋势。

powerexchange\营过程其实不仅存在于市场外,同时powerexchange具备独立的系统运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去监督系统的稳定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即为系统的最高级负责方,相关合同均上报国际标准化组织予以批准。若没有超负荷、拥挤与稳定性问题,则合同有效并执行。而且,系统的下属等服务亦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全权负责。

甲方直接与用户进行合同的签署,同时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批内容,在此基础上亦可予以交易市场的竞价。搜集电厂与用户状态,信息同时给出电力电量交易合同服务。能够在相关电力企业间构建经济功率交互机制,而且也能够使单独发电企业竞争发电。powerexchange依附于差异化公司的报价,在完善全局的先决条件下予以贸易匹配。

国内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国内目前会出现参与方过多的问题,计算、协调以及管理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针对国内的特点,构建分层的电力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内大多会依附于国家及省市两级市场机制,在特定情况下下属市场被视为实体,以省市级市场交易与运行作为基点,在此基础上渗透到部级市场,渗透至大范围资源优化之中。不过此类构架会存在特有的弊病。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经济系统运行的现状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计划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经济系统的运行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分别从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观念、电价的管理体制、电网的经营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

1.电力经济系统运行的观念有待提升

电力单位是国营性质的团体,很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员工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内部经济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企业运转所需的资金由政府统一拨放,财政部门在账目管理上缺少预算意识,并不注重一季度内企业的盈亏情况。电力单位的经济系统对国民经济产值有着很大影响,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团队的发展建设,与社会发展方向脱离。将竞争意识引入电力企业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原有的经济运行体系做出整改,在运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全面发展进步。

2.电价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电费的收取。现存的首要问题是缺少明确的电价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偷电现象有大幅度减少,但还没有被全面扼杀,单纯依靠设备改进等技术方法来完善运行系统并不能从本质出发解决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出善的处罚条款,偷电行为只是被制止,群众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危害行为时有发牛,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正常营运,收费情况达不到预期规划。各地方的电费收取标准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电力单位不具有决定的权利,当市场经济发牛变化收费额度需要进行凋整时,要将这一规划上交至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审批流程,调价方案得到批准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改动时间。由此看来提高电业单位的经济收益需要完善电价管理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为企业运转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

3.电网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

电网是电力系统运营基础设施的总称,现有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的垄断性。是由政府规定统一采购的,价格不存在变,建设已经应力资金由上级管理部门监管,并没有将权力分散在各电力企业中。此类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团队内的管理人员没有实际的权力,只负责人员的日常行为约束,很难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运营中去。电力基础设施营销人员的工作态度也随之松散,对国家电力系统的进步有很大影响,不利于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合理分配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电力经济运行体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国家及相关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下,电力企业的相关制度也在逐渐改革完善着,对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下面,从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电价体制的改善、市场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

1.大力推广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

将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顺应社会体系变化发展。协调好运营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各部门紧密配合但在管理体系上要独立存在。适当的增大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基础建设的基金不能完全由政府部门拨款,企业内部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这样可帮助增加员工的竞争意识。不断扩大电网市场,针对一些环境特使的地区指定专项计划,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涉及到电网建设时可公开进行招标,各电力企业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竞标会议。开展此类竞争性经营方法,可促进电力企业建设水平不断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改革完善电价的管理体制

在电价管理中实施动态方法,小幅度的调整可由地方进行决定,开展后将方案移交至上级管理单位。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销售价格,不断完善管理条款,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帮助群众认识到偷电、破坏国家电网的严重性。不同地区发电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成本上存在很大差异,旧体制性统一管理的模式不具有市场说服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电价,要以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不单可上调,必要时也可进行降价经营,使得电力销售取得新突破。科学地计算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动态量,通过加强管理,完善体系等方法为电力企业增加收益。

3.建立有效的市场供求及竞争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供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经济市场对电力的需求,然后适度地供应,做到电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当电网的供大于求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下凋电价,若供小于求时,上调电价,用这种电价浮动的方式来调节电力供求的平衡。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给电力分配同等条件的资源,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三、小结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5

一、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简介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6

一、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简介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市场发展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的逐渐普及,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事物逐渐的应用到电力企业的发展中。智能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改变当今我国的电力市场,因此本文针对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促进智能电网的普及。

一、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一)智能电网的建设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

智能电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建立的,它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以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电力市场带来可靠的、充足的电力流,从而有助于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智能电网的出现有助于促进传统的电力市场进行改革,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而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更为准确的监督电网电力的运行,从而有助于挖掘出电网的漏洞,通过不断地促进电网运行机制的完善,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1]

(二)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市场的产业化

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多方面的可靠合作,这样就加强了电网与通信、互联网等产业领域的联系,这样就有助于将智能电网产业化,延长智能电网的产业链。智能电网打破了传统的产业链条,它借助于互联网等,加强了与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智能电网与电力发展的源头,如,能源、石油等行业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加强智能电网与能源行业的合作,从而延长了电网的链条,促进了电力市场的产业化、市场化;同理,智能电网还可以与交通、运输等行业加强合作,这样也就推动了电力市场的产业化。

(三)智能电网建设指明了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不得不迎来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温室效应逐年加重,世界上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生态环境有其特有的方式在警告着人类的破坏。因此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电力等能源市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进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智能电网运用电子计算机等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提高了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促进电力市场的能源保护,可见在未来的电力市场的发展中智能电网等的绿色电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2]。

二、电力市场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电力企业转型以来,我国电力规划机制在市场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便是全国电网规划与地方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国家针对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针对电网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导致不同的地方对于国家的电网规划实施的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智能电网的普及。其次便是传统电力能源规划与新电力能源规划之间的问题。传统的电力能源虽然消耗的能源较多,并且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但是在市场环境下,传统的电力能源的价格比较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地方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采用传统能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最后,传统的电力市场受到国家计划的影响比较深,这样就是的市场的资源配置、电力控制等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就容易导致电价的不科学以及不规范,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作用

首先,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电网的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智能电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发展的一种新的事物。智能电网的投资较之传统的电网有着巨大的不同,新建线路不仅仅需要保证可靠性、经济性,更应该保证环保性以及智能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得需求。并且这种新建线路较之传统的线路使用的时间比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智能电网的投资[3]。

其次,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助于完善电力市场的机制。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电力的使用记录,以及通过市场对于能源的分配进行电力流的分配,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电力的市场机制。例如,在用电高峰期,使用智能电网就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对于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规划,从而对不同电力的使用采用不同的定价,并且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有助于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开放,从而日促进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保证居民的日常健康生活。

最后,智能电网的维修有助于保证居民电力使用的稳定性。传统的电网维修一般依靠人工进行电网勘查、维修等,在智能电网之下,我们就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等进行不同线路,不同区域电力的记录,从而迅速地发现电网的损坏之处,有助于进行及时的维修,从而保证居民的日常用电[4]。

当今时代是一个服务性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生活的质量,因此智能电网不论是在线路的建设以及电力市场的运行甚至是电网的维修等方面都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环境下,电力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了电力的产业化,完善了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促进了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从而推动了我国电力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智能电网延长了电力市场的产业链,促进了电力的产业化发展,并且智能电网完善了电力市场机制,促进了电力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售后等各个环节的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的完善,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鲁刚,魏玢,马莉.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9:1-6+22.

[2]张粒子,黄仁辉.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8:5-8+71.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8

关键词:电力市场;产生;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122-01

1 电力市场的产生

电力市场是应用计算机、现代化的测量和通信等设备,以电价作为控制电力交易的杠杆,进行负荷管理、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者、电力消费者和输供电网络管理者之间实行平等、公正的等价交换的系统的总称。

电力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最早的电力市场是美国佛罗里达电力联合集团(FGG),它是电力市场的自然发展产物,从40~50年代出现紧急功率交换到1978年建立电力经纪人制度形成电力市场。英国电力市场的建立是自主改革的过程。其实是撒切尔政府迫于当时政治和经济形势,实行包括对电力、铁路工业在内的国有工业私有化的政策,其间经历了1987~1998年10年时间。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法律立法走在电力改革之前,这与我国的情况显然不同。尤其需指出的是美国1998年在加州提出的独立系统管理员(iSo)电力市场模式是最新和较成熟的电力市场方案。它把辅助服务设计为电力辅助服务费用,如蓄能电厂并不创造电能,但其作为发电厂要收取利润。这样一个市场模式在投入试运行后,取得非凡的经济效益:电费下降2%~10%(其中商业7%,普通2%),生产效率提高50%~70%,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年平均停电由22h下降到8h)。

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电力市场可促使电力企业从市场竞争中寻找契机、吸引投资、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弱化政府行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促使电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减少成本,节约资源,可促使电力企业深化改革,为广大用户提供低价、优质、高效的用电服务,同时,还能有效地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后。人、财、物将形成优化结构,转变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同时能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为电力工业的大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创造条件。

因此,电力市场的出现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方法学迅猛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必将给电力工业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电力工业的商业化和智能化运营。

2 我国电力市场的现状

自2000年初陆续开始的6个试点省(市)电力市场的运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初步实现了厂阿分开;探索形成了适合各省实际情况的几种有效竞价模式;对市场运营规则和监管规则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市场意识;大大促进了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的进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是国家电力公司“十五”规划的工作重点,2005年前,除海南、、新疆、台湾外,将实现全国联网。全国联网的逐步实施,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三峡电站建成。促进了对建立大区、甚至全国电力市场的研究。

我国现有电力市场的特点是:①单一购买者模式,即“1+n”模式,“1”是指电力市场和单一购买者,“n”是指参与市场竞争的各家独立发电企业。②部份电量竞价上网,一般安排当年市场需求的10%~20%作为竞价电量。③双轨制竞价体系,基本电量按国家批准的合同电价结算,竞争电量部分按竞价电价结算。④交易类型,我国现有电力市场主要采用长期合同、现货交易、实时交易的模式进行交易。⑤生产调度与市场交易一体化。⑥技术支持系统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现阶段,厂网分开遗留问题、主辅分离、农电管理体制、电力法规建设、电价形成机制、电力市场建设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面对“十一五”规划,电力又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抓住电力供求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巩固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引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解决厂网分开遗留问题和电网主辅分离问题,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与政策,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监管体制等仍是今后电力市场化的主要任务。

3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思考

3.1 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垄断与监管

电力是具有规模性经济、网络性经营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其生产具有弱竞争性,消费具有弱选择性,所以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应该是适度的、有序的、有效的。电力改革需要引入竞争。但更要注意引入竞争的利弊分析和趋利避害。面对发、输、配、供分开而形成的发电侧竞争、售电侧竞争、输配电网专营的基本格局,要建立有能力的独立的监管机构和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监管机制,把电价制定和监督权全部交给电监会,尽快建立一支懂技术、经济、财务和法律的监管队伍。

3.2 电力市场发展与电力规划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规划因竞争机制的引入而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了电力需求增加,但由于电力建设周期较长,造成电力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动态变化。电力产能过剩与否要看最大负荷时能否保证供电。并有充足的备用容量。为此,电力市场中的电力规划应遵循电力系统成本最小原理,坚持电力系统综合资源规划优化原则,贯彻电力超前发展、保证充足备用、确保安全供电的基本精神。

3.3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机制

电力系统的发(生产)、输配(流通、交换)、供(消费)电形成由发电成本、输配成本和供电成本组成的成本链和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与销售电价组成的电价链,并以电力供求与电价互动、电价竞争与电价监管互补的电价机制形成电价。切记社会大众欢迎的电价并非是对整个国计民生最有利的电价。电价不仅要反映成本和资源稀缺程度,而且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合理利润和对实施节能具有激励作用,维持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的合理比例。

3.4 电力市场与电力投融资

电力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目前,我国电力建设不仅缺乏电源建设资金,更缺乏电网建设资金。为此,应发展电力金融市场,开发金融工具,建立电力项目在金融市场的商业融资制度,加强电力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完善和扩展电力融资渠道。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9

关键字:电力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abstract:theeconomicdevelopmentdrivesthedevelopmentofelectricpowerenterprises,bringsconvenientlifetopeople,electricpowerenterprisesaretheeconomicnewsismore,butfromthecurrentsituation,thepowerenterprisesareoperatinginincreasinglydifficult,revenuedecline.electricpowerisakindofcontainstechnicalenergy,onthemarketonthedemandisdifferentfromotherproducts,sothatagoodgraspofeconomicoperationofelectricpowerisessential.thisarticlestartingfromtheexistingoperationofpowerandeconomicissueswerediscussedandput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operationofpowereconomy;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1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本身也获得了巨大收益,电力企业在其经济收益上呈现出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就处于递减的阶段,为此需要对电力经济的运行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电力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使电力企业的规模收益重新回到递增的发展趋势。下面本文就从两个个大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力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从小规模生产逐渐扩大,这期间经历了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电力经济正处于利益递减的趋势,因此合理调整电力经济运行方式具有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从四方面简单论述。

(一)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单一制约电力经济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运行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整体上需要按照现在的企业制度进行重组,增加电力市场的竞争主体,为电力经济的运行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单一,严重制约了电力经济的运行,电力企业内部产权不请,责权不明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电力企业的计划色彩太过浓厚,影响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实力的发挥,不利于电力经济运行。

(二)电力企业自身的电力经济运行技术落后

电力企业要想实现电力经济运行的合理化,就需要完善自身的技术,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相关经济运行技术和手段还存在欠缺的地方,造成输配电之间的瓶颈现象严重,加之电力企业竞价上网的调度、交易与结算的技术平台不稳定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经济运行。电厂大电量低,电量运输存在问题以及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用电需求等,这些自身技术缺陷造成的影响一定要尽量解决,避免对电力经济运行产生阻碍。

(三)缺乏合理的市场电价形成机制

电力对于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价有助于保证其正常的运行。电价是调节和指引电力市场运作的重要依据,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没有形成合理健全的市场电价形成机制,过渡依赖计划手段,造成了电价信号的扭曲,同时也影响了现在电力经济的运行。

(四)缺少健全的电力经济运行法规

电力经济运行不仅要丰富竞争主体,拥有高超的电力经济运行技术和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对电力经济运行给与保证。我国目前这些法律法规还未建立起来,不能够正确的解决电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诸如电价管理办法如何评定、电力调度和交易结算的规则如何确定等,这些不明确的信息都会给电力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电力经济运行的对策研究

电力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本文中提出了在实际电力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充分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从电力市场化的角度寻求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能力,将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变革传统的计划体制,增加电力市场的竞争主体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电力市场缺乏具有实力的竞争对手,造成了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单一的局面,这严重阻碍了电力经济运行,为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变革传统的计划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竞争机制,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使它们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经济运行,保证电力企业的长远效益。

(二)增强自身的电力经济运行技术

上文已经论述,我国的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的技术手段和相应的运行措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了电力经济的运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是技术人员对于电力经济运行的相关问题了如指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践,为更好的实现电力经济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需要改变输配电瓶颈严重的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建立起适应厂网分开的信息平台,对于电力竞价实现网上调度、交易与结算,运用先进技术实现这一系列操作环节的简单化,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技术平台。

(三)重塑电价形成机制

电价形成机制对于电力经济运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制约了电力经济运行,对此,政府应该充分的运用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的手段,重新塑造电价形成机制,让电价信号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重塑电价形成机制首先需要先界定电力价格的成本因素,如电力生产成本和电力销售成本等;其次还需要界定电力价格的自然因素,如季节性供应等;在此需要界定电力价格的市场因素,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态势、市场供需结构等;最后不能忽视政策方面的约束,政策的调整依靠政府的调节实现,政府应该建立起健全的电价形成机制,达到提高电力企业利润和节约电力资源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电力经济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使得电力经济运行缺少必要的法律保证,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说服力,为此,需要加强电力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保障,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需要确切的了解目前我国电力经济运行的现状,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制定,如电价管理办法的制定,电力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进出电力市场规则的确定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否则在实行的时候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说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经济运行还需要谨慎,以保证电力企业的利益。

除了上面论述的几点措施之外,要保证电力经济运行正常的进行,还需要恰当的处理电网经营方面的事项,如做好电网网架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厂网分开的原则重新组建生产经营范围,有效利用市场调节手段等等,这些也对于电力经济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站稳脚跟,顺利实现电力经济运行,还必须要具有创新的电力经济运行思维,做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市场创新,将这几方面的创新完美结合,最终实现电力经济运行的创新,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力系统需要恰当的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部署,才能够积极地应对需求增长的挑战。电力经济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电力经济运行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当下电力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电力经济运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关于电力经济运行的思考北方经济,2012年第22期

[2]乔小华浅析电力经济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现代商业,2010年第14期

[3]张占锋当前电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38期

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篇1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不断加速,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针对问题定措施,围绕困难想办法,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当前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

1.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因此必须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管理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2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方便、快捷、高效,其基本要求是信息处理标准化、统一化。而目前用电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程序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1.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1.4电力营销调查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尽管我国多数供电部门在电力销售业务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就全行业而言,还是零散的、低水平的,就给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用户带来了障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电力营销还是纯手工操作,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使电力营销调查不尽科学、合理,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2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策略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可以定义为促进电力企业的环保、能源和扩张策略。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观念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为手段,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积极开拓替代其他能源的市场,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扩大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笔者推荐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具体有:

3.1节能环保策略电能的优势在于环保、清洁、高效、快捷,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环保和能源的政策,可以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今,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供电企业作为清洁、环保和节约的能源市场的提供者,应该在宣传、使用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节能的品牌,并成为企业宣传设计的主要切入点。

3.2市场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和扩张属地内电网的建设,主动出击,通过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提高供电服务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达到营销地域的扩张,立足本网,辐射周边,实现销售市场的地域扩张;供电企业还要将目光放长,着眼于能源市场,做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替代性能源促进。

3.3优质服务策略电力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扩大供电服务的范围,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改善供电网络结构,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提高对客户进一步的吸引力。

4电力营销的基本实施规划

4.1建立新型营销体制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需求设置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4.2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的调节机制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主要措施有:首先,对大工业客户实行优惠电价,如:超基数优惠、丰水期季节折扣,稳定工业用电的市场。其次,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再次,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最后,推行“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广大的农村市场。

4.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的促销烹调、热水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