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02

科技创新制度篇1

第二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由市政府设立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奖。

第三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度表彰一次。每届表彰人数不超过5人,提名人选不超过10人。往届获奖者不重复评选。

第五条市政府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并授予市长亲笔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第六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对象为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学生)。

第七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参评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远大理想;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异。

(二)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等8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2.“**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二等奖;4.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国际青少年科学家论坛、迈向未来——国际青少年科学大会、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等国际科学竞赛中获奖;5.在国家部委主办的其他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

参评奖项的获奖时间为上一年的6月1日至当年的5月31日。获奖项目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各类科学实践活动、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等不属于参评范围。

第八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奖励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市的评选活动。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奖励委员会成员由市科协、市教委、市人事局、市科委、团市委的负责人组成。

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委员会在奖励委员会领导下,负责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报奖励委员会审定。

第十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推荐由各区县(自治县、市)科协会同教育、人事、科技、团委等部门组织;市级直属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小学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第十一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推荐程序和条件的推荐人选确定为候选人。评审委员会从候选人中推选提名人选,报奖励委员会同意后,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公示。

第十二条提名公示结束后,评审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形式,对提名人选进行评审,按评委投票得票数的高低顺序,前5名为获奖建议人选。奖励委员会对获奖建议人选进行审定,确定本年度的获奖者名单。

第十三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工作接受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四条获奖者如有严重违纪违法和触犯刑律的行为,由奖励委员会报市政府批准取消其称号,收回奖牌、证书,并在新闻媒体通报。

对在评选过程中发现违纪违法行为的人选,正在接受行政执法、司法机关调查的人选,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报奖励委员会同意,有权立即中止其继续参评。

科技创新制度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科技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28-02

目前,我国已进入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加剧,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必将是我国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契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艰巨任务,因为科技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而法律作为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和规制,其意义尤为重要。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需要法律制度加以保护,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可靠的保障,对科技创新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法律制度是科技创新的最有力保障

世界发展正在呈现出重大创新密集涌现的特征,科技创新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和动力。科技创新的范式在改变,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的趋向更加鲜明,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法律制度可以确保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科技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国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法律制度可以确保国际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可以保证一国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此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法律制度可以确保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成果必须走出实验室,带入生产过程,才能体现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其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将其推向市场并最终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法律可以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配置指引方向,提高这些资源配置的效率。

法律制度可以防范和抑制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人类伦理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等负面问题,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和约束科技创新活动,以相应的立法作为保障,来避免危害结果的产生和各类社会危害活动的进行,以确保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而服务。

二、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体系亟待健全,法律位阶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健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是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去完整地保护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科技立法目前还存在着缺少整体的系统设计和周密的科学规划与严密的整体部署,同时科技立法的法律之间的整体配合与衔接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我国,现有的科技法律还处于零散的分散状态,分散于各类法律文献,缺少整体的系统独立的体系,立法并没有完成配套体系;其次是科技法律的设计层面较低,法律效力较低,在具体涉及到的科技投入等方面没有实际的约束力。

(二)科技立法缺乏前瞻性

虽然我国科技创新立法已形成一定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大量出现,由于法律缺乏前瞻性,我国针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立法则不够及时,许多重大的科技立法及其配套政策启动缓慢、手续繁琐,导致创新成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存在立法空白,已远远不能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部分科技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在我国的科技立法中,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比较到位,但是,也造成了法律规范框架式、原则性的浓重痕迹,缺乏在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法律适用上比较困难。这种状况不利于科技创新法律制度重要作用的发挥,减弱了法律制度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现行小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着处罚力度不足,从而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实际的法律践行的层面来看,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的处罚是对于侵权人所支付侵权费用的标准,是按照实际的有形价值为支付标准。而根据这个标准实际去执行,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侵权人获得的货币赔偿往往不能弥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而侵权人所获得的价值在进行了赔偿以后还有剩余,这种情况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的实际作用不强。

三、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全面系统地健全现有的科技法律体系

我们不但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科技法律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健全要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考虑科技发展的需要,该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建立在保护和促进科技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要使得整个体系通过整体和谐的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保护环境。

(二)加强科技立法前瞻性研究

为了及时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应适时修订法律,加强对科技立法的前瞻性研究,保持科技法律体系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同步性,使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有法可依。

(三)制定配套科技法规

为了充分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法律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应大幅度提高科技立法质量。为“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并推动科技快速、健康发展。

(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障科学技术的成果,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自主科技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体现司法制度的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17:118-119.

[2]詹琳琳.浅谈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04期

[3]吴邦国.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J].海南人大,2011年06期

[4]石先钰,薛惠.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119-122.

[5]赵玉环.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J].政法论丛,2007,01:54-57.

[6]范荣.论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11:45+64.

[7]吴英旗,林超英.唐山市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3:450-451.

[8]何礼果.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法律体系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06:110-113.

[9]贾卓威,王国骞.美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95-98.

[10]曾白凌,张金来.科技创新体制与法治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08:23-27.

[11]王春芳.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54-56.

[12]田庚.论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机制建构[J].中国科技论坛,2009,04:124-128.

[13]赵玉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立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08,05:86-88.

[14]邓楠,徐红新.影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52-54.

[15]张译文,冯小菲.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法制政策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06:88-91.

科技创新制度篇3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东府〔*〕72号)中关于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是指建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改革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方式,建立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财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第三条财政科技投入采取资助(含无偿补助和贷款贴息)、奖励、资本金投入等方式。

第四条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引导民间与社会资金投资发展科技事业,支持企业、行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行业和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科技健康发展。

第二章建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

第五条充分发挥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对全市科技资源配置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投入及交叉投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

第六条为确保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科技*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和方案,拟定实施科技*工程年度工作计划草案,报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第七条科技*工程专项资金年度经费预算,由市财政局编制预算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向市财政局提出预算建议,由市财政局审核后提出科技*工程专项资金年度经费预算方案,报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讨论,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原则通过后,由市财政局按法定程序上报批准。

第八条科技*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安排,由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批准的年度经费预算按照各行政职能进行项目受理与评审,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提交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讨论,经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市财政局会同各主管部门对科技*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主管部门负责对使用科技*工程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市实施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科技*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同时接受市审计局等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改革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

第十条改变项目资助方式

由原来单一的事前资助方式改变为事前资助和事后报销资助两种方式。根据资助的不同性质,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报销制项目;一类是计划制项目。

1、报销制项目:资助方式采取核定报销制,即:申请单位根据上一年度研发经费实际支出情况,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资助申请,经专家评审、社会中介机构审核,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年度资金安排计划制定资助方案,经批准后,资助款一次性无偿拨付给申请单位。

2、计划制项目:资助方式采取计划制,即:申请单位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计划项目资助申请,经专家评审(论证),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年度资金安排计划制定资助方案,经批准后,资助款一次性或分数次无偿拨付给申请单位。

第十一条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在原有项目申报立项程序中(包括申报、受理、评审、立项),增加以下三个环节:

1、现场考察。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考察组,对申请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2、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对通过现场考察的报销制项目,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申请报销的研发经费实际支出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3、社会公示。经市财政局审核的资助项目,由有关职能部门向社会公示。

第十二条调整项目投入结构

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调整、优化,设立不同类型的科技计划项目,使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由原来注重投入技术项目转变为投入到创新链的不同节点上,注重对创新链全过程、全环境进行优化,使各类创新活动和创新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聚集。

第四章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第十三条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一性指标与专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一套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第十四条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分为项目绩效自评价和绩效检查评价两个层次。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项目绩效自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的计划项目设计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已完成项目或中期项目绩效自评价工作,并出具项目绩效自评价报告。

市财政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绩效检查评价制度,在有关职能部门提交的项目绩效自评价基础上,通过抽查核实和重点项目评价等方式,对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进行检查评价,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运用财政科技资金行为的监督。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实施的科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和我市环境保护政策。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帐管理制度,保证财政科技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财政科技资金的行为,市财政局、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资助资金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受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与申请单位串通作弊等行为并出具相关报告的,取消其审计资格。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社会中介机构提供虚假审计报告,造成财政科技资金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科技创新制度篇4

关键词:it企业 管理 激励制度

本文针对新型科技企业中的it企业如何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进行探讨,首先了解it企业的现状,对it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企业管理在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

1.it企业的基本现状

1.1it企业产业特征

it产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引领者。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知识是企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决定因素,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和有效利用主要依靠知识型员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来实现,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t企业的产品形式多以软件或是网站呈现,开发出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主要依赖开发者的个人状态。员工状态不佳将直接拖延开发进度,质量得不到保证,产品的BUG会在后期出现,造成维护成本急剧增加,给企业和用户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1.2企业员工状况

大部分的网络或是软件开发的企业员工是有高学历、专业技术强的人员组成,他们大部分是年轻且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知识分子。由于it企业产品开发的特殊性,要求员工在项目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阶段相互之间有较好的沟通讨论。

2.it企业管理情况分析

2.1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员工努力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并利用此技术为企业创造效益。如果企业通过投入时间和物质资源,将涉及项目开发的人员培训到位,新技术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我们所期待的。

2.2重视效益,忽视责任

企业领导者往往过分关注经济指标,工作业绩成为评定员工努力程度的决定元素,自然成为了员工和企业的主旋律。会议主题都是在探讨完成各种指标,这样导致上级压下级,最后员工为完成指标缠客户,企业客户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企业中人员推脱责任,缺乏责任感。

3.it企业员工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it企业是一种新型的科技企业,企业规模不尽相同,激励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不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不满,造成企业人才流失,员工跳巢频繁,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混乱,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3.1薪金分配不合理

很多it企业上层管理不合理,给员工分配工作不能根据每个员工的各自特点,分配的任务也很不均衡,造成有部分人工作量大,有的人却很轻松。但是不同工作量和不同努力程度的员工的待遇却是一样的,这样做对很多员工不公平。必然会造成员工积极性下降,工作不能全心投入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3.2员工工资不能合理调整

企业存在新员工和老员工,有很多老员工在企业打拼很多年,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都较为熟悉,工作认真负责,但是他的工资却还是和原来的一样,没有因为工作表现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的管理模式难免让人心生不满。

3.3奖励措施不合理

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开发出的新软件和新程序,并能够掌握前端的技术,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当员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企业领导有时只是给予口头表扬,并没有物质性的奖励,员工自然会感觉不满,觉得努力工作没回报,在企业工作个人没有发展。

4.员工激励体系的作用

打造一个好的it企业主要在于有优秀的员工做基础,良好的激励制度可以让员工有更大的动力和冲劲投身工作中,努力在工作中提高个人技能和知识,不会出现员工在工作中混日子的情况。

4.1保持员工态度乐观

在平时的工作中,员工难免遇到技术难题或是生活上的问题,有时看见其他员工升职加薪,难免会心里不平衡和态度消极。但是只有员工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好的心情才能让他们投入到工作中,合理的激励体系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工作和发展,只要努力奋斗,工作不懈怠,终会成功。不会因为嫉妒或是待遇不好而自暴自弃或是做出偏激行为。

4.2提升员工的自我修养

在创新型科技企业中员工必须兼有工作的拼劲和灵活的头脑,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员工平日不断的学习,充实自我。员工在激励体系中得到自我认可,会更加努力,自我提升,从而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利于企业管理。

5.it企业员工激励措施

5.1福利待遇优厚

一般有规模的it公司的福利待遇是较为优厚的,公司会充分为员工考虑,节日或是特殊的日子都会有相应的奖励,甚至有时也为员工的家人考虑,这种人文的关怀和物质奖励成为了很多企业招揽人才和留住员工的手段之一。

5.2晋级政策合理

晋级政策是企业为了更好的体现管理公平而出台的政策,根据员工的业绩、工作年限、为公司作出的贡献多少合理的给予职位提升和薪资的增长。该政策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获得升职加薪机会。

5.3激励制度不断更新

员工的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变化,社会和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一切制度都要以符合实际情况为基础,所以激励制度也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能够体现企业公正、公平的激励制度对企业高效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员工积极性提供了保障,能够让员工体会到企业未来很有发展,努力工作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绩效,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制度篇5

关键词科技创新导师制度大学生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mentorSystemConstructionandCollegeStudents'

technologicalinnovationCapabilitytraining

wUmingzuo[1],DinGLanzhen[2],ZHUFenju[1],FanGFang[1]

([1]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2;

[2]He'nanmechanicalandelectricalVocational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02)

abstractthemainproblemforschoolcollegestudentstoparticipateinthe"ChallengeCup"technologyinnovationCompetition,proposestoestablishalong-termfullmentoringsystem,thedevelopmentofrelevantincentivepoliciesandmeasures,provideagoodfoundationforthefuturetoimprovethequalityoftheworkinasimilarcontest.

Keywordstechnologicalinnovation;mentorsystem;collegestudents;stimulate

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其能力培养已有很多报道,但对于培养模式及实践检验则少有系统论述,并且在培养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争论;①尤其对于农业大学的针对性研究很少。②本文根据我校参加数届“挑战杯”科技创新与创业计划的竞赛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本科生导师制度,为以后更好地参加该类活动提供基础。

1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③④⑤注重创新能力与成果而忽视了创新意识培养;现行课程安排压力太大,课外实践时间太少;各种保障不完全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教师指导和帮助,从而导致选题的盲目性与内容不当、前期准备不足,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科研论文撰写水平低。

河南农业大学自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共创作各类科技作品1483件,其中16件作品获国家二、三等奖或银、铜奖,学校连续8年被授予“高校优秀组织奖”。林学院参加该类活动时间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近三年来,参与“挑战杯”竞赛的人数每年都在400人以上,每年要报送到学校70~80项,其中获得省金奖1项。

由此可见,我校参赛作品的总体数量较多,但高水平的较少,所占比例很小,从组织过程与参赛作品的总体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参赛学生局限性较大。我校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主体是二年级学生,而从教学计划来看,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课或者部分专业基础课,尚未真正接触专业课程,因此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者对专业了解不足,缺乏专业基本知识,作品深度不够,导致作品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组织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基本脱节。多数教师并未真正了解竞赛的具体要求,不能参与作品指导;即使有教师参与其中,也因为职责不清,指导不足,导致难以提高整体层次。竞赛成了组织者与学生的事情,似乎与教师无关。

(3)没有参与教师课题或参与时间较短。按通常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学生多数是在毕业实习时才参与教师课题,而且多数教师课题的主体部分由研究生来参与完成,参加竞赛的学生一般未能真正参与到课题中去,多数学生只有在准备竞赛的较短时间内才与教师沟通,参与课题较少部分,因为时间较短,导致整体思路不清楚,仓促应战而准备不足,提高作品档次的难度较大。

(4)缺乏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我校所有参赛作品一般均配备有指导教师,但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导师激励制度,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作品因为是自选题目,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准确地选定导师,从而使导师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出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指导教师没有制度保障而未能调动其积极性有关,也与组织过程中难以将指导教师准确定位有关。因此,本文提出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建立长效的全程导师制度。

2导师制度建设

已有学者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作用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措施,但未涉及到这种制度与“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及其结合的措施。⑥⑦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当建立全程的、与班主任制度相结合的双师制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建立全程长效的导师制度。从学生入学,最晚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应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开始有阶段性地全程指导四年大学学习,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同时可以较早接触科研,明确学习方向,达到建立导师制度的基本目的与要求。为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水平与层次,导师应在早期就注意挑选部分有发展潜力与科研兴趣的学生,进入自己的科研课题,或者开展自选课题研究,可为以后正确选题打下基础,也为积累竞赛资料做足准备。

将导师制度与班主任制度相结合,形成双师制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与辅导员一起共同管理班集体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班主任工作对于形成良好班风具有重要作用。导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负责人,全面指导具有不同兴趣的学生的不同的课外专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

导师制度的作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见且有效的是开辟第二课堂,将由“第二课堂”组建的课外科技团队活动与“挑战杯”竞赛有机结合起来,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意识,对巩固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均有帮助。同时,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团、创业协会等,也可以引入导师制度,将这些机构与导师课题有机结合,或者选派导师进行业务指导与咨询,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可以发现与培养一批骨干分子,为以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其将来的创业积累有益经验。此外,我校及林学院均设立了两级中心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因此,可以专业或专业基础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建立导师负责制度,对大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条件,挑选有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或者完成导师课题,或者完成自选课题,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

导师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也不需要以教学班为单位。因为学生的科研兴趣并非一致,故应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内容为基础,以上述各种不同的形式为基础单位,一个导师可以自由组建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班的同学,一个班级也可以有许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形成科研兴趣小组。学校可以对小组项目进行管理,从中筛选表现良好、有前途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协助其参加未来的科技创新大赛。

应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学生的兴趣取向,在个人或兴趣小组的导师配置、课外社团与协会的导师选派,均应实行双向选择。同时,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多方向的,建立导师制度就不能仅局限在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是专业基础课或者基础课教师,也可以其他专业的教师。为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应鼓励多专业、多学科的协同,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介入。

3导师制度的激励措施

一般地,本科生导师可以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但管理重点应该在学校一级。学校可以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与研究生处等部门联合实施日常管理。无论何种管理方式,均应在导师制度建立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用以激励与约束导师,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导师工作条例、导师培训计划、导师制度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导师工作量核算办法等。⑦

目前本校还没有制定这些政策措施,现行的工作量计算办法也没有涉及到导师的课外学术指导,从而导致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导师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楚,导师指导时无所适从,全凭个人的热情与责任感,导师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参赛作用的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学校除制定相关的基本政策与措施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的激励措施,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向学生开放科研课题、开放院级与校级实验室、导师指导工作量核算办法等,为真正实施导师制度提供保障,也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撑,使参赛作品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对于指导竞赛的导师应予以相应的物质保障。如果对导师计算工作量,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给予某些物质保障,但如果项目开展得好,可以选择为竞赛作品,则可以适当地予以物质支持,用于除课题外的学生竞赛支出。

除对导师进行激励外,对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实践也需要激励,学校应改革现行的教学培养方案,将参加科研活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给予一定的学分。本校已经实行学分制度,具有改革的基础,但现行的学分考核并没有完全落实学生课外实践的计算,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创新基本上是凭学生处与团委的动员,以及学生本人的兴趣,不利于在全校形成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因此,应加紧制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条例、本科生课外实践学分认定办法等,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在学校内形成“我要创新”、锐意创新,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参加创新竞赛打下基础。

不仅要采取措施激励导师,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制约导师,选定的导师应符合一定要求,不仅要有时代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开放课题、组建科研小组方面,需要有伯乐之才,在课堂、实验室、其他学生活动场合与学生接触中发现人才;在开展科研活动中要为人师表;在指导竞赛时要有科学的方法等。

注释

①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2):85-86,93.

②汪振明,时卫东,韩春霞,张艳玲.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农业科学,2007(3):166-168.

③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1):96-105.

④邬家瑛,钱辉.论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3-65.

⑤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6-99.

科技创新制度篇6

                       制度创新在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其对国有企业的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把责任和激励作为沟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纽带,以“两不”、“四自”、“四权”这一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典型经营机制为基础,讨论了民营科技型企业是如何通过“两不”、“四自”、“四权”的制度建设促进其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的。并分析了上述制度建设对强化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和激励的借鉴意义。企业成功的开展技术创新的标志,不在于它是否开发了一项或几项成果,而是要看它是否形成了科技成果绵绵不断涌出的技术创新机制。而企业真正形成这样的机制,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作保证是不行的。因此,讨论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核心就是要讨论制度如何才能保证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企业要真正形成这样的机制,起码需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需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而进取精神的前提是企业有足够的、持久的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二是企业有足够的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则需要企业舍得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有面向未来的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这两个条件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强烈激励。责任和激励不能在企业中自发的产生,他们是需要制度提供的。因此,责任和激励,是把技术创新和制订创新沟通起来的纽带,以此为线索,我们就可以找到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与目前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科技型企业之所以能够较好地解决责任和激励问题,关键在于他们主要体现在经营机制方面的制度的相对优越性。当然,目前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也并不是完美元缺的,其本身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而且也确实存在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确实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特别是在由制度所决定的责任和激励上。

(篇幅:10000字左右)

科技创新制度篇7

【关键词】科技金融制度障碍政策创新

若想早日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提高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是我国在进行创新时的首要驱动战略,又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方式的变化以及构架改造的有力支撑点。虽然我国的金融科技在近几年中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其中仍存在许多制度障碍,一直在影响着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科技金融的现状和困境

(一)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科技金融也有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更加需要科技的创新活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就本质而言,仍没有真正被解决,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二)困境

(1)无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抵押物缺乏,以往的银行信贷无法进行融资服务,致使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因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如使用中小型企业的无形资金进行贷款。尽管这样,仍无法与科技型的小微企业进行对比,真正意义上可以获得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面还是很低。

(2)无法探究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机制。就实践而言,我国当下所有的中小微企业在知识归属问题上仍有很多问题,例如,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虽然表面上是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贷款,但是在本质上还是需要用一些实际资产物进行抵押。银行对于知识产权的最终价值无法进行准确的估量,并且也很容易影响到专利的最终价值。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由于目前我国政府的资金不够充足,对于融资的后果使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责任,银行承担小部分的责任的方式并不合理。

(3)无法给予中小微企业针对性的探索。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之所以发展的缓慢,正是因为专利丛林与专利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企业在国际的竞争中最重要的武器是技术专利化。在全世界中,各国的企业为了能在技术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利益,经常利用专利网等手段延长专利保护的时间。尽管专利丛林对人们的积极影响很大,但是仍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

二、我国科技金融的制度障碍与问题

(一)金融监管制度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的金融机构一直是以银行为基础进行创新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1/4的金融资产都由银行所掌控着,而我国企业的融资却是按照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的。当下的金融监管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例如,对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进行分或换的经营与管理和监管部门进行双降都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等。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阻碍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发挥

我国的新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一直是以风险投资企业为基础进行创新的。我国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提高新兴企业的业绩以及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当下的我国的资产管理制度一直在阻碍着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发挥,例如,我国风险机构最终的决策人是由政府决定的,以及个人业绩的考察标准受到制约等。

(三)体制机制阻碍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

我国的融资性担保体系一直是以金融科技为中心轴进行创新的。当下,随着融资性的担保公司不断的壮大,已经成为成功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担保公司受到资金及业务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有的甚至还变成“影子银行”。例如行业的进入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担保机构中的分担机制不均衡等,都阻碍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

三、我国科技金融的政策创新取向

(一)构建科技型的平台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出现困境的原因是,传统银行的营业标准和现代银行的经营准则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信用担保机构表面上一直致力于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上,但实际上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重大融资难题都无法解决。因此,就需要工作人员构建一个科技型的平台,确保各个企业的在融资与联合中都可以顺利进行。

(二)构建信贷体系、保险和担保联动机制

在联合信用机构的担保下,一直在对银行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早日使银行成为新型的金融机构。为此,我国向全国各省、市、区、县进行资金拨款,将其都用在特大科技的研发中,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中都给予信贷融资项目,并认真监管资金的流动过程。

(三)构建场外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企业为了早日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中,进而推出了创业板与中小板。但是就中小型企业而言,因其自身数量大面e广等特点,在进行创业板时所包含的数量不多,因此,为构建出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必须成立健全的交易体制,在交易中加强监督,才能使场外市场机制发挥出最大作用。

众所周知,中小型企业对于我国的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融资方面,虽然面临的困境还是很多,但是只要根据当前国情,适当的对其制度进行调整,并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我国的科技金融就本质而言还是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果,袁康.走向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法的使命自觉与制度回应[J].法学评论,2014,(05).

[2]天大研究院课题组.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战略与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0,(01).

科技创新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机制,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力,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及运用科技创新制度的能力与水平,稳步提高区域自主科技创新拥有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工作目标

区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重点,未来5至10年。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优势企业培育、增量提质、产业化推进、维权执法、宣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稳步提高科技创新申请量、拥有量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中心区域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创造密集区,探索科技创新商用化,努力成为我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窗口。

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网络,2012年。形成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工作体制,形成运行顺畅、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建立实力强大、优质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环境良好、依法办事的科技创新保护体系,2015年。成为科技创新保护示范区;逐步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密集区,率先试行科技创新商用化,努力打造成为我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窗口区。

四、重点任务

以此为龙头,一加强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特别是要引进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知名度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带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分期、分批培育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示范区。制定、实施培育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的具体发展规划、具体落实措施。建立有效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开展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科技创新管理职能部门、相关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共同参加的聚集区组织领导机制和日常执行机制,统筹协调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比例、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等不断增长。二逐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拥有量、专利年度授权量、商标注册量。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

四健全科技创新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一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加强区域政策、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政策的衔接,五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财税扶持、政府采购、重大项目论证、绩效评估、科技创新激励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完善配套、具有本区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高校、中小学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普及教育和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六大力弘扬全社会创新创业精神。充分利用区教育优势。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夯实人才基础。深入社区,科普和普法教育中增加科技创新内容,通过鼓励和支持自然人的发明创造,促进社会化科技创新创造体系的形成。

积极培育自主科技创新优势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七加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通过试点示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制度运用能力和场竞争能力,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科技创新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培育企业科技创新创新文化,八重点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营造尊重科技创新、保护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运用与保护机制。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保护援助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综合科技创新保护援助服务,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造与运用的良好外部环境。

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充分挖掘、研究的基础上,九加强传统名特优产品和老字号科技创新保护工作。区传统产品种类繁多。认真选择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等科技创新保护种类,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地区特色,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

积极研发代表区域和旅游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十加强旅游、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旅游商品自主创新力度。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制度,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饮食服务业主开展以商标(商号及专利(技术秘密等科技创新为基础的连锁经营,发展壮大饮食等服务业。

建立科技创新网上服务平台,十一发挥网络优势。强化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开发利用,加强专利知识的普及,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五、专项工作

规范专利管理秩序,一专利。认真贯彻落实专利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增强场主体的专利意识。制定实施专利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专利数量和质量,优化专利结构,指导和规范专利无形资产评估,推动专利权质押和交易。

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激励政策,二商标。结合区域优势。以商标的商业价值为中心,培训和营造商业文化氛围,提高场主体运用、保护和管理商标的综合能力。制定具体的引导、帮扶和激励措施,推动企业成为商标使用、自我管理与保护的主体。

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三版权。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机制。指导企业健全内部著作权保护制度。加大版权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提升商业秘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四商业秘密。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商业秘密管理计划。加强执法过程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六、工作措施

形成科技创新工作合力。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一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和协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全面领导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抓好科技创新的各项具体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全面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制,区科技创新局及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保护科技创新的合力。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任务,使科技创新保护切实得到有效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二认真制定实施计划。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认真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将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工作安排。积极引导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保护和利用基金,支持科技创新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

开展面向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三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保护意识。坚持把《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纲要》学习培训放在首位。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战略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纲要》为重点。促进社会公众主动学习和了解科技创新的有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保障。同时,将《纲要》学习纳入区委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战略宣传活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种宣传媒体,全社会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

积极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四加强科技创新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科技创新、主营业务和核心作用突出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密切关注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和关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科技创新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和名牌产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引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将研究、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经营战略,引导企事业单位运用场机制,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创新制度篇9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安排;跨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6-0088-05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产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局面。但是,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成为当前产业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对外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现在被人们普遍视为国际成功竞争力的关键。大量事实也表明,我国产业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历史阶段。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

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由于中观层面上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技术研发、生产实现、市场销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宏观层面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激励机制以及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客观上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需求。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具体表现在:(1)需要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尽管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由于创新活动需要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人才,因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只靠企业技术进步,也不能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它是科技进步和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学研的互动合作,涉及到财税、金融、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它是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2)需要制度安排持续创新动力。不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以持续创新动力。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因此,明晰的产权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科学的人才制度、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等对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制度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新技术产业成员持续的创新积极性和热情。(3)需要制度安排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率。在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进程中,中观层面上产业自主创新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自然的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了交易风险,降低了交易效率,使人们没有动力去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也就无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增长率。外生于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但机会主义行为的不确定性却可以通过制度安排,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优化交易行为,能有效地促进自主创新的产出和增长。

制度需求的宏观机理告诉我们:高效的制度供给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调控、保障、激励作用。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据制度需求,构建和完善其制度,推动和保障其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跨国的经验

1.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以美国和以韩国为代表,其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缺陷,为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特点比较见表1。

2.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跨国经验。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科技制度、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人才制度、产业文化制度等。以美国和韩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安排的经验主要表现如表2~4。

三、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

(一)完善科技制度

各国经验表明,凡是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始终把科技制度创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制度的主体,通过科技制度法律引导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结合,建立专门促进机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扶持和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我国完善科技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科技财税、法律制度。(1)建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的责任机制,积极推进智力资本化运作,使产业剩余控制者拥有相应剩余索取权,真正调动产业创业者、管理者、创新者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2)对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3)设立创新基金、发展风险投资等对产业创新给予金融支持;(4)在政府采购方面对创新型产业进行政策倾斜。

2.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制度。美、日、韩等国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确保新技术知识的生产者可以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和激发其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国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战略逐步纳入到产业科技发展战略,营造一个能够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商业化的制度环境;(2)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积极应对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挑战,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法规建设,不断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环境;(3)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和司法力度,形成打击和惩处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行为的产业体系;(5)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保障产、学、研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技术转移的市场化水平,加快专利成果产业化进程,使技术创新尽快实现从研发向市场实现的转变。

3.创新科技指导和评估制度。(1)政府明确导向,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牵涉到多方面,如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各方关系的协调等等,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

条件,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才能使技术、知识、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保证,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2)通过科技指导,强化官产学研互动合作。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要求高、投入强度大,必须由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为此,一要尽快颁布关于官产学研结合的专门性指导文件;二要建立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三是组建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战略联盟;四是通过网络中心计划将官产学研联合起来,组成高水平合作研究网络,聚焦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从而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向自主创新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跨越。

(二)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

美日德韩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的科技投入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导向、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如韩国每引进1美元的技术就要拿出8美元的配套资金来消化,从而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就了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是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6%。而按国际经验,这一比例若低于3%就意味着该企业没有竞争力。因此,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应着重下列工作:(1)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决策权集中行使,集中精力于规划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监督。(2)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有目标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法规,鼓励政府、企业、金融系统、第三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观体系;(3)建立高效、灵活的投入机制,保障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科技投入主体多元化体系的良性运行和效率;(4)建立政府与企业共担产业研发活动R&D投资风险机制,加大对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资助。

(三)优化人才制度

科技创新制度篇10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科技体系建设创新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

《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中对烟草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但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体系中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明确阐述。

2011-201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处成立了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组,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实践工作进行了研究,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路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和重点领域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和规章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些成果和规章制度在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探索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素材。

一、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结构性基础上,为达到技术的创造、扩散与利用,在每个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1]。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五个子系统[2]。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包含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8个要素[3]。

从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烟草行业工商管理分开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在开展烟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上,烟草信息化建设、卷烟流通领域、烟草专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项目偏少。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的项目开发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明显不足[4]。

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了知识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是以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为引领,以科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工作并规范管理,从而使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目标地开展。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人才培养等等。

从内容上来说,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又包括了不同的领域。技术创新分为烟草农业科技领域、烟草商业科技领域、专卖技术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烟草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分为烟草营销管理创新,烟草销售供应链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人才库和专家库建设等。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定范围内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人才构成的开放网络,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和进行新的创新、传播与应用。科技创新体系在组成和功能上有部分交叉,通过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科技创新机制的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体系内的组织与机构、科研力量、科技人员、资源信息、科研经费等要素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层次是否清晰、功效是否互补以及整体运作是否高效。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体系由多个要素的组合,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必须要形成有序的整体。体系中的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有效运行,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来说,涉及的相关部门众多,过程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和衔接必须适度。因此体系建设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过程。

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建构立制、争取资源、重落实、强管理、创氛围”的步骤逐步完善。注重虚实结合,重点加强了保障机制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在路径选择上,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易后难,先简单后综合。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同一职能部门可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先解决,对于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问题后解决;对于流程清晰的管理先优化,对于涉及对象的管理后优化。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形成,重点以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有显性效应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创新氛围,推动整体建设的开展。实践表明,通过较为科学的制度构建和路径选择,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和知识成果保护最重要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产权的有无、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科技创新的程度[5]。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给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烟草知识产权战略中列举了烟草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标志及植物新品种等。安徽烟草商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多种知识产权,如烟叶原产地、烟叶新品种、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程序、客户管理中的商业秘密、营销和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方法、销售模式等等。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的著作权。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还规定,资助的科技项目,要求对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和申请的专利等相关科研成果标注由安徽烟草资助标志等。

知识产权工作包括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四个环节。知识产权创造是源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保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手段,知识产权的运用是目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知识产权活动的三个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这些环节,保障每个环节良好有序地运行。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创新成果保护形式的选择与具体手段,研究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运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烟叶新品种的开发与保护,烟草流通领域的服务商标设计、注册与管理方案,商标权保护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商业秘密的开发、管理与保护,电子烟务中的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保护,客户名单和渠道秘密的保护等等都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展定期监管活动,检测侵权行为,在系统内部、项目资助方与承担方、系统与消费者等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制定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工作[6]。综合创新体系的自身特点,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的实证研究,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科研项目管理建设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了科研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建设,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分析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创新管理的原则和创新管理的体系结构,可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规定及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层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促进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项目培养、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但要满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配置,构建评价机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激励机制在人才队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跟踪管理及后备科技人才管理,不断提高系统内部人才的素质,优化人才的成长及发展环境。

(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烟草商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是建设创新型烟草商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世界一流烟草商业企业至关重要。应该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的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创新工作,形成烟草商业企业重科研、重创新、人人争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市场营销创新

作为流通组织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就是通过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组以使组织创新得以巩固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管理创新的前导。没有不断的市场营销创新就没有流通组织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在我国对国外烟草企业逐步放开市场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和不竭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核心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科技开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以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促进科技活动的计划管理和规范管理,逐步推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B.Carlsson,R.Stankiewicz.onthenature,Function,andCompositionoftechnologicalsystems[J].Journalofevolutionaryeconomics,1991(1):93-118.

[2]何树全.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3):64-68.

[3]李庆东.技术创新能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5(9):8-13.

[4]陈伟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与路径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09(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