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社团信息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54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1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团;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07-02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

高校网络社团是指具有相同特长、爱好或者目的的大学生,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管理和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服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纳入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利用自身知识、技能及学校资源方面的优势,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需求及社会形势等,建立起类型繁多、涉及广泛的网络社团,如以影视、体育、偶像明星、时尚生活为内容的文化娱乐类型,出于对自身发展考虑而建立的考试、教育、学术类的成就动机类型等。其优势体现在交流便捷,活动自由,论坛、聊天室、博客、QQ群等是经常采用的网上交流形式,不限时间、地点、资金等,沟通交流方便,信息传播速度快。

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性,导致的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凸显。目前,多数高校对网络社团的教育和监督、管理措施相对滞后。如部分社团成员观点偏激,散布不良信息,严重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高校学生绝对上网时间长、文化素质高、关注类别多样、参与程度高,表现出更为活跃的思维和更为张扬的主体意识。在网络社团中他们对事件的描述、传播和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情,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一方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运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掌握了占据主导地位的网民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另一方面,分析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特点和规律,对大学生网络社团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特性

(一)载体的虚拟化

网络成为社团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载体,社团组织的覆盖面更广,活动的空间更大,资源更加丰富。各社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qq群等局域网,实现了网上和网下的联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社团的影响力、影响范围在网络技术的助推下,更加深刻和广泛,这都得益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方式,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其发展之迅速、覆盖面之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类型的多样化

网络社团类型丰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社团各有特色。一般都是大学生结合地域和学校特色,利用自身知识、技能、爱好以及学校资源方面的优势,根据学生爱好、需求和社会时事热点等,建立起各式各样的网络社团,涵盖了生活、影视、体育等的休闲娱乐类型,教育、考试等的成就动机类型,音乐、美术、技术等的文化艺术类型等。

(三)发展的社会化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意味着大学生网络社团不可能完全封闭。从社团的成员来讲,大部分是高校内的学生,但也包括已经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作为社团的早期创始人和前辈,在社团内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为社团注入了大量的社会性的因素。从社团建设与管理方式上来讲,大部分也是借鉴社会性网络团体的方式,是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大量的资源需要依赖于社会。从社团所发挥的作用来讲,社团生活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推动大学生完成向社会化角色的过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大学生社会人格的培养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行为方式的自由化

通过网络载体,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和不同社团之间交流便捷,活动自由。社团成员经常采用的是网上交流的形式,在语言和行为方式上所受的限制更少,不限时间、地点、资金等,沟通交流方便,信息传播速度快,活动自由度大,不合理引导的话会呈现一定的自由化倾向。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自由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适当的情绪发泄窗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大量开放的信息涌入,也把选择的难题直接摆在学生面前,不排除有一定的几率学生会被错误的信息误导,被人利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社团的监督和引导。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路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健康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做好网络社团的思政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对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社团的健康发展,对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教育学生有效载体的重要组成。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网络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认真地研究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工作规律,鼓励和扶持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发挥学生网络社团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社团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新形势,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网络社团真正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青年学生和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一)以积极姿态主动介入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做好服务、监督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调查了解网络社团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结合学校实际分析网络社团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机制和平台;注重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把在校园内已经产生一定影响力和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社团逐步纳入整体社团管理体系,科学引导,适度监管,保障服务;围绕学校发展和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引导各个网络社团完善自身制度建设,提升大学生网络社团组织和活动的层次、水平,打造一流品牌、健康向上的优质大学生网络社团。

重视并主动做好大学生网络社团监控机制建设。针对网络的虚拟性和社团成员具有的虚拟身份等情况,有必要建立、健全大学生信息资料库,并且利用ip地址管理等技术性手段,不断完善对网络社团的监管和引导,从而营造和保障网络社团发展的健康氛围。

(二)依托服务型校园网主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络

建立健全服务型校园网络平台,要求建设高质量、一体化、有特色的校园网,能够融合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及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就业、心理咨询等提供所需,这样才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发挥其主体和导向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喜爱、获取知识与健康信息的主流渠道。

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把广大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仅仅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介绍党的历史,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思想大讨论,在涤荡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团队和优秀的学生理论团队,围绕时事和学校实际,吸引学生发表观点,使其成为畅通信息渠道、活跃网络文化氛围、繁荣校园文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将网络社团文化培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

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络的技术进步使其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和团体。将社团建设和网络相融合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德育工作必然面临的的客观形势,需要针对网络社团的特性加强网络社团的文化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目前,各高校为了应对网络化对校园的影响,采取了许多多样化的措施,完善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引导和监督。面对其蓬勃发展之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同时,还必须把网络社团的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体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之中,以解决网络社团文化的过度自由化、盲目化、低俗化问题,控制和减少消极方面的影响。

(四)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建设学习型思政教育团队,为网络社团保驾护航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产生和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采用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对其进行引导、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各高校之间也应加强横向交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

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显著,由此伴生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就具有了跨地域性和跨校园性的突出特征,相比传统社团,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社团的成员有可能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域、不同高校,或者是同一地区的多所高校,都超越了实体校园的限制。网络社团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横向交流和协作。同时,网络也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进行超时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应当主动加以利用,建立讨论和交流专区,分享引导社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各自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新动向,共同商讨引导和管理的对策,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合力。

网络社团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网络社团以其更为突出的“自由性”、“活跃性”、“亲和力”、“多样性”,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一定程度是对传统教育方式有效补充。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传统社团的拓展,必能为推进先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后,高校不仅要倡导弘扬科学精神的学术类大学生网络社团,扶持凸显先进文化的文化娱乐类大学生网络社团,还要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类大学生网络社团,通过对网络社团予以扶持和弘扬,使其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社团工作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11St159

参考文献:

[1]张天保.深化“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育年鉴,2000(4).

[2]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3]孟伟.大学生社团管理刍议.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6).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园网的建设历程。十年之间,网站的访问量突破百万大关。该校以科研促推进,以活动促发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行教育教学。最后,本文描述了学校网站发展蓝图。

一、十年·百万,以卓越为追求

走进盐城市第一小学的校园,一股浓烈的信息化气息扑面而来:班班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里,现代化的网络四通八达;机房内,各种指示灯交替闪烁。网站上,滚动着最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更替。盐城市第一小学始终走在“数字化校园”的前列,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全国少工委雏鹰网络学校”。

2008年2月,盐城市第一小学网站访问量突破百万大关。“百万”,这个数字的诞生不仅仅意味着一小教育集团校园网的点击率在全市遥遥领先、在全省名列前茅,而且还折射出社会各界对于一小教育集团发展的密切关注,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日益提高。从一小师生自豪的话语中,我们依稀可以寻找到一小教育集团网络化校园发展的轨迹。

1.萌芽期

盐城市第一小学网站建设最早从1998年开始。作为江苏oeH首批试验学校,省教委协调在盐城热线为该校申请了三级域名和免费空间。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一小网站建设的历程。首次网站建设由该校电教室赵主任和周旺纯老师负责,采用netscape网页编辑器制作,框架页采用notepad编写,建成后成为盐城市最早的两家学校网站之一(另一家是盐城中学)。

2.学步期

首次成功学校主页,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由于本地码的原因,在当时还不太流行的ie中甚至还显示为乱码,1999年该校网络技术人员又改用Frontpage重新编写了学校主页。这是在学校网站建设上进一步的探索。

3.成长期

2000年,一小对网页又进行了一次改版,虽然在色彩上仍不够协调,但是已具有学校网站的最基本特征。在这一年中,该校购买了第一想服务器,尝试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通过宽带对外。另外,该校还成功建立了第一个子网站——德育天地,这是全国首家德育专题网站,曾被《中国教育报》和《新华日报》报道。

4.展示期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被认同与普及,师生不断高涨的信息需求与落后的表现形式成为一对矛盾。2001年,该校建起了校园网。以此为契机,他们又购买了一台服务器,通过DDn与英特网相联,并申请了四个固定ip地址。在网站建设上,全部用aSp进行改写,生成了动态网页,对该校教育教学作全方位的、快捷而客观的展示。这是该校网站第四版的首页,至此,盐城市第一小学网站全面建成。

5.参与期

学校网站的建成,极大地拓宽了该校师生的视野,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教学活动。雷老师作文网是该校第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子网站;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少儿科学院、丹顶鹤少年文学社……不断涌现,各部门也都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2003年,该校新校区落成,信息技术专项投入近500万元人民币。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全体教学人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置成多媒体教室,一套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该校技术人员同时对网站进行了改造和整合,使之能适应形势的飞速发展。

6.应用期

2004年以来,该校网站在展示学校风采,建设网上社区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与教学的整合,社会化、终身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他们充分发挥新校区先进设备的功能,丰富数字化资源,使学校网站建设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2月11日,该校网站首页点击数突破10万大关。2005年2月17日,网站首页点击率又突破20万。同时,该校网站还在2004年盐城市首届“窗口学校”网站评比中获第一名。2006年初30万次点击庆祝会我们还历历在目,而到2008年2月28日,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内,网站首页点击率又突破了100万!

“十年”、“百万”,或许它们仅仅是两个数字,但却于无形中反映出盐城一小孜孜以求、不断前行的作风;浓缩了一小“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历程;折射出一小10年来在学校管理、质量提升、课题研究、网络管理、网站建设、资源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立足教学,以科研促推进

为尽快创建信息化校园环境,盐城市第一小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改革为着眼点,重视课题申报与立项。学校申报的《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思维培养与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互动作文教学研究》、《小学校园文学社区营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三项省级青年专项课题均获成功,参与了部级课题《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以这几项课题的探究为切入点,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最前沿的科研理念培训、课题的研讨、改革实验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三位一体,互相协调、互相促进,逐步抓实课题的过程研究,形成学校科研特色,尽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启动德育网、雷老师作文网、教科研沙龙等专题网站。

10年来,随着校园网络的日趋完善,校园网已经成为一小教育集团校务公开、网络办公、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校园网中共有10个专题网站,分别由学校分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成为传递校园信息、沟通领导与教师心灵的最佳窗口。班级网站建设作为校园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彰显其活力,成为班级师生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为了给教师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学校还把网络作为教师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交流信息、升华信息、内化信息的工具,在网上建立教师博客。这样,不仅拓展了校本教研的时空界限,整合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及时发表,在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中不断提升个人反思的理论层次。

立足于张斌校长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实验小学的管理思路,几年来,学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分层管理的全校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以教学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起点,逐步开发与实施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在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上建立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综合分析功能,并能提供决策支持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研究、网上服务。

盐城市第一小学还将学校网站作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平台。教师“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思学生之所思”,指引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层挖掘,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展示到网页中。近几年,他们通过让学生参与网页制作和学生社团的实践,得到了一些经验。该校的丹顶鹤文学社社刊——《丹顶鹤少年文学》经过文学社学生们的通力合作,电子版在校园网后,学生们争相进行网络阅读,效果很不错。该校的其他学生社团,如:蓓蕾艺术团、红领巾电视台编辑部、摄影、快乐英语角等纷纷效仿,将社团活动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制成了网页,丰富了学校网页的内容。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于2002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研究院的“小院士们”通过写信、网上传真、实地采访等多种渠道,寻访新四军的光辉足迹,并及时将活动情况在网上,传承了民族精神,丰富了德育资源,起点很高,效果显著。

盐城市第一小学还利用网络优势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如基于智慧树小数网搭建的“在线辅导”、“学习感言”、“数学擂台”等特色栏目。基于四季青语文网成功举办了四届网络作文大赛,这是该校积极推进数学化校园建设,为广大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举措。集团下属的盐城市实验小学还在2007年上半年举办了“百佳少年儿童”网上评选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专家引领,以活动促发展

2004年3月,乘着网站首页点击数突破10万次大关的春风,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了首次网站建设研讨会。活动在刚刚落成的盐城市实验小学校区举行。集团张斌校长对网站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该校网站站长周旺纯老师作了题为《学校网站的整体规划与全员建设》的工作报告,并演示了即将的新版网站。来自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专家则对该校网站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邀请了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家长代表主要就“家长学校”、“家校直通车”、“家教论坛”等版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会的学生代表虽然年纪小,思想却不简单。他们对学校网站的界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网站的亲和力和童趣上还要下一定的功夫。这次研讨活动,给该校网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迎来了一小网站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8年4月,值校园网建立10周年之际,又恰逢网站访问量突破百万大关。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隆重举行了庆祝校园网访问量超百万暨“校园网建设与教育品质提升”研讨活动。来自集团南北校区的近40位网络建设骨干齐聚一堂,大家回顾了学校网站建设10年来历程,并对学校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活动还特邀了盐城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周宁教授作了《市一小网络建设研讨》的专题报告。周教授针对一小网站建设的实际,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平台、web2.0与教育诸方面作出了论述。他指出,一小网站的建设历程就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小网站建设的10年历程,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他建议学校应以网站建设为门户,促进学校各子系统的整合,从而搭建起高效的数字化校园体系。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代表对学校网站今后的发展构想作了研讨,确定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表彰了一批网络建设先进个人和集体,包括“十佳校园博客”、“十佳班级网站”、“优秀专题网站”、“网站建设先进个人”等。

作为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第一小学隆重举行了第四届网络作文大赛的颁奖活动,来自盐城高师附小校区、市实验小学以及市一小城西分部的近四百名师生和家长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对本次网络作文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孩子们不但倾听了获奖者的心声,交流了写作的经验,接受了评委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我市知名语文教师雷燕校长关于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讲座。

四、更新理念,以规划创未来

“百万”,仅仅是一小网站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如今,盐城第一小学已有了更远的发展目标。他们期望能够更好地体现网站的发展个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该学校,而且能让全世界了解他们的学校。凭借学校网站,使盐城一小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花朵。

早在2003年底,盐城市第一小学就了《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指导纲要。次年元月,在盐城市第一小学第四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就通过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规划》。规划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该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对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三方面的规划:(1)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硬、软件及网络环境);(2)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及达成度;(3)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目标。这三方面中以学校资源网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为前者服务的总体思想。

如今,一小已有了更高更远的目标,他们秉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1.健全体系,积极体现集团化的发展蓝图

集团化的发展,给一小网站建设也带来了一个难题。校区之间,校区和集团之间,分工明确但又讲求合作。反映在网站建设上,应该是相对独立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根据规划,集团内所有网站共用一套数据库系统。新闻栏目可无限划分,可从集团新闻一直划分到某校区的年级部甚至班级新闻。各校区可以有相对独立的界面以及新闻录入和系统,但所的信息会立即到集团网站上。在新闻的查询上也比旧版有很大的改进。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很轻松地浏览到该栏目的所有子栏目信息。另外,在网站建设上将尽可能提供学校较为完整的信息。如校区简介、领导班子、学校平面图、部门设置、教室位置查询,甚至还可以提供校歌、校训等。

2.以用促建,打造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管理层次。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一小网站还将作如下改进:

(1)改进个人空间,建成网络U盘。原有的网络空间虽然注重了数据安全却忽略了共享性,用户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在此基础上将增加共享空间和文件发送功能。

(2)建成学校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与学校网站进行集成,使学校文档管理更为安全、方便、快捷。

(3)建成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在省市下发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适应一小集团化的发展模式。

3.资源为先,继续推进学校教学积件库的建设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3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文化学生社团

一、学生社团概述

(一)学生社团的涵义及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原因而自发形成的,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团体。它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社团主要有以下特点:社团成员具有广泛性。由于学生社团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招募成员,成员只要有着共同的兴趣、目标一致就可以参与其中,所以社团成员会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和民族。社团的管理具有松散性。社团由学生的自发产生,只需由学校管理社团的部门审核批准,其后的社团管理由学生自行组织,相关管理制度存在不齐全、不完善,社团活动也可能会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加入各种类型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放松自己,在活动参与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情感上的归属,以一种不同于课堂教授的方式更直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价值观,道德观,学习人际交往,待人处事的行为方法。

(二)学生社团与外界各方的关系

学生社团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内部成员的交流之外,还要与学校团委或者社团联合会进行工作上的对接。团委与社团联合会从外部对社团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而在内部除了社团的自我管理之外,还应接受社团会员的内部监督,及时收集会员意见,进行反馈矫正。每个高校的社团数量都不少,校内各个社团的合作交流,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社团更应该走出去,与社会接触,与外校接触,谋求有利发展的资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当前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社团普遍采用内外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内,学生自主管理社团,从部门分工到活动举办,都有社团自行决定。于外,有团委或者社团联进行宏观调控和考评,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指导。这种管理模式在有效控制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但也可能由于为迎合团委或社团联的规定,“被动”行事,使得社团无法按照最真实的意愿进行管理发展,阻碍了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一)社团运转不流畅

社团在管理过程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传达不到位不及时,由此延误了工作,产生了很多误会。社团成员之间一般在例会或者活动时才能接触,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格局,使得整个社团的向心力不足,凝聚力不够,整体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同时,大多社团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社团举办活动前,需要向团委或社团联合会提交活动策划、宣传申请、场地申请等,需要经过诸多繁琐的手续。管理规范的约束力同社团自主发展的张力产生了冲突。

(二)活动经费不足

社团是有别于“学生会”,一般没有学校专项经费,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收取的会员会费,以及来自校外第三方的赞助支持。前者的金额并不高,每人每年8元到15元不等,后者的获取更是困难重重。仅仅依靠这两个途径来维持一个社团举办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以低成本方式举办活动,导致活动缺乏创意,抑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社团成员流动性大

社团每学期都会招新一次,都会有大量会员加入和退出。加入社团的会员大多数是大一的新生,抱着对社团无限的美好想象,同时加入多个社团,但真正参与并不多。据调查,某大学外语村协会每年入会的成员有200多个,但是到下一届时,会员几乎全部置换一遍,造成“大一进,大二退”的现象。大一学生由于刚进校,对社团的了解不够而盲目加入,后由失望退出。还有另一种情况,由于加入的社团太多,伴随着学业的加重,难以做到学业与社团工作的平衡,不得不退出社团。这种流动性给社团管理带来较大的冲击。

(四)社团发展不平衡

高校中的大型社团凭借其巨大的规模,良好的口碑一直处于社团中的优势地位,其成立时间长,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气,社团发展非常繁荣。而一些新成立的,比较冷门的社团就望其项背,“濒临死亡”,摇摇欲坠。这些社团开学初期招募会员,而后便没有实质性的活动,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这种两极化的发展与高校社团本应百花齐放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三、互联网环境下社团管理的思考

(一)互联网能传播社团信息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覆盖了高校的方方面面,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将社团信息通过百度贴吧、即时通讯软件、校园app等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不仅有利于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利于大一新生提前全面了解社团,避免新生盲目加入社团的现象,减少社团人员的流动性。互联网作为新型媒介,使得社团向外拓展,接触社会,信息的畅通帮助社团更好的发展。比如:将需要赞助的活动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宣传,将传统的走出去拉赞助的模式转变为赞助商可以在网上主动和社团联系,这样为社团筹集活动资金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二)互联网能促进沟通交流

高校里的学生社团都是“独立门户”,各自管理自己的社团事务,社团之间沟通较少。即使有合作,也只是因为性质相近或者凭借人际关系才有交集。社团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与其他社团互助合作。互联网可以将社团联合到一起,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到其他社团,吸取其他社团发展经验,相互学习,共同合作,营造社团“万紫千红”的状态。社团内部的成员利用QQ群等网络平台上相互沟通,弥补了由于专业,年级,空闲时间等不同沟通较少问题,从而增强社团凝聚向心力,增进成员感情。成员对社团产生归属感,富有责任心,那么就不会产生社团呈现“高开低走”甚至走向衰退的局面。

(三)互联网能提高办事效率

互联网上的电子办公不仅节约了纸张,而且使得信息能够得到良好的保存,电子信息的处理也能够通过办公软件等轻松处理,不仅减少了沟通不畅,也能提高办事效率。社团内部人员利用互联网主动获取社团相关信息,处理事务更加顺畅,得心应手。社团在招新和活动宣传、推广等阶段以往都采用实地现场进行,那么工作量非常大。互联网和新媒体(如校园BBS、微博、微信等)丰富了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四)互联网能及时以及获取信息

社团每年收取的会费收支、每次活动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在做好详细的记录的同时,可在网络上予以公开,接受会员的监督,实现财务的透明化。社团会员可以通过网络提出意见和建议,仅仅依靠社团例会采集会员的反馈是远远不够的,社团的管理应该随时接受反馈,不断改进、完善。社团只有实现了民主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社团。社团接受外界的监督,督促自身规范化行事。

四、结语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学生社团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确立社团服务意识、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增长社团活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糜泽敏.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刘琴,余明扬,李凯,杜红艳,余俊琳.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客户端研究与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4

石河子某大学二年级学生林骁以前总说自己是个“迷糊蛋”:在食堂排了半天队,轮到自己才发现带的是公交卡,到了图书馆拿出来的却是身份证,还有一次竟然把同宿舍小王的考勤卡放在自己口袋里,害得小王一通好找。自从用了新疆移“校园一卡通”,这些小烦恼就再也没有来找过他。对林骁这样的“迷糊人”来说,用一张卡就走遍校园,食堂买饭菜、教学楼考勤、宿舍楼门禁……简直是太方便啦!

新疆移为石河子某大学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在校务管理、食堂消费、图书馆管理等五个主要项目进行建设,实现校内身份认证与消费两类基本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得到了院方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新疆移的各项教育信息化业务在兵团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校讯通”业务是由短/彩信、互联网、信息机搭建起来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它提供崭新的家校沟通方式,目前已覆盖包括兵团在内的全疆195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服务于2万名教师、70万名学生和110万名家长,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互联推向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数字校园网门户网站w'nw,10086,crdedu,为兵团学生打造畅所欲言的沟通平台,为家长搭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途径,为老师提供便捷教务的新工具。

2011年,新疆移在整合考试查询业务的基础上推出“考讯通”套餐定制服务。除高考成绩查询外,“考讯通”还包含成人高考、自考、内高/内初班成绩及录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多种成绩查询方式,为兵团学生和家长提供想不到的方便。

新疆移还陆续推出了针对大学的高校版校讯通、针对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的园园通、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彩信报等业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新疆移将“校讯通”作为展示学生教师风采、家校沟通交流的绝佳平台,承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得到了兵团学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2010年新疆移携手教育厅举办“2010年校讯通杯博客达人大赛”,全疆和兵团在校的中小学生或教师登录新疆移数字校园网站hup://xi.省略/edu,注册开通博客,发表自己的博文就可以参与比赛……

新疆移还冠名协办了“中国移‘校讯通杯’201l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新疆赛区、“第十二届‘中国移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新疆赛区、2010年至2011年两届“‘中国移校讯通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新疆赛区的比赛,活在兵团中小学掀起了关注信息化教育的热潮,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疆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兵团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5

(四)数字化后勤建设的差距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管理手段非常成熟,后勤管理手段跟不上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形势,如水电管理手段落后,多数停留在人工状态,共享信息水平差;学生宿舍管理软件功能单一缺乏兼容;物业管理、食堂管理信息共享水平差,没有建立校园报修系统等等。

目前,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又有新举措:2011年6月17日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分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场交流研讨会暨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筹备会”,成立了高校后勤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研讨交流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与技术标准。与兄弟院校相比,中山大学的后勤建设数字化工作又落后了。

(五)引进竞争与保护校内实体矛盾

南北校区食堂由于历史原因,缺少竞争,就餐环境较差,品种较少,师生意见比较多。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共有19家大众食堂,经营模式分为后勤集团承包经营和社会企业承包经营两种方式。其中东校区和珠海校区是两种经营模式共存,在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与经营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契约式管理。南北校区的饭堂则全部由后勤集团承包经营,两者之间未签订服务合同,管理上以后勤集团为主,总务处起到监督协管作用。后勤集团掌管的南北校区食堂,饭菜质量和美誉度明显不如引进了社会企业的东校区和珠海校区,尤其是对两个校区的教工食堂意见更大。目前有些后勤社会化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在形式上“退步”的现象,部分后勤服务全部由学校包办代替,担心引入社会企业会使学校的资源被社会瓜分了,地盘被抢夺了。但这种学校统包统揽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扶持和保护本校后勤实体,南北校区有必要引进优质的社会企业参与竞争。

(六)后勤服务评估监管的难度加大

高校后勤社会化,社会企业进校园为学校带来了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同时给后勤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督控制增加了难度。无论是高校剥离的实体,还是引进的社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会根据市场情况自觉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其主观动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即市场“经济人”逐利的本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带来了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动摇,价值坐标变得模糊不清,公平、正义、诚信这些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难以得到遵循。如饮食承包单位“删繁就简”的蔬菜、饮食用具洗涤方式、原料的采购和加工方面不注意质量和卫生要求;工程承包单位工程材料以次充好、虚报工程量、超预算情况;物业公司以降低质量减少成本开支现象等,时有发生。后勤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繁重。

三、节约型校园视野下中山大学后勤改革

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是在节约理念指导下,利用高校后勤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则而形成的制度化结构形态,包括决策机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管理规范等。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手段是高校以主动、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实施后勤管理。

中山大学节约型后勤改革,主要有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

(一)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和制度

(1)成立节能领导小组

目前,中山大学几乎没有专职节能的管理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挂帅成立节能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规划,制定相关文件,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与奖惩。事实证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节能工作就有成效,否则节能工作就举步维艰。

(2)成立节能管理办公室

成立节能办这个常设机构,完成学校节能日常管理工作,如文件起草、沟通协调、组织调研、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和维护等。节能管理办公室是协调做好全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实施节能日常管理的部门。它根据学校节能建设目标,在节能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细化节能计划,量化节能指标,包括制定措施,加强管理,根据校园用能用水特点,分类制定场所设备设施的节水节电管理规定;推行水电经费指标化管理,实行全面计量,分类考核,指标核定,超额自付的经费节约化管理方式;督促检查节能实施成果,实施节能专业指导;挖掘潜力,开展节能节水改造;开展充分调研,掌握设备设施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利于节能、节水、节材等提高效率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展节能节水改造等等。

(3)实施水电定额管理制度

中山大学公共用电和局部用电浪费现象严重,公共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的长明灯、多明灯现象触目惊心;室内空调温度设定太低或运行时门窗敞开现象屡见不鲜;用电设施长期保持在待机状态等习惯性浪费普遍存在;水电设施损坏久拖不修时时出现……该校的水电支出不断增加,应制定制度并实施水电定额管理,超出自负,节约有奖的管理手段。

2.统筹使用总务房产后勤工程管理人员,形成合力

后勤工程管理人员占总人员的相当大比例,总务房产工程管理人员合计达21人,占两个处总人数的26.9%。校园工程管理人员代表学校对校内在建工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工程如期保质保量的交付使用;在工程进度控制中起督促、协调作用;在工程成本控制中起有效节约控制工程成本作用;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起监督作用;在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等作用。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决定了对工程管理人员应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形成合力。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德育大学生大学生社团网络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群体,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和逐渐增多的趋势,既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也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就成为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内涵以及现状透视

1、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界定

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的界定不能做简单的处理,必须进行综合思考,多层面考察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构成,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学生网络社团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现实社团的网络化。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现实社团纷纷触网,实现网上网下联动,以增强影响和扩大活动空间,促进大学生社团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健康发展。二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本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基于此,关心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部分大学生成立了网络文明协会,旨在倡导广大网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技术的高端性以及日新月异性,也吸引了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技术本身的强烈兴趣,他们纷纷建立网络爱好者协会等,这些都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三是基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适应现代社会开放性要求而建立的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渴望交往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网络的超时空性刚好可以以低成本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大学生社团也就从象牙塔内纷纷扩展至校园外,致使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总之,大学生网络社团就是大学生在认清网络影响和本质的条件下,在网络空间基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而建立,旨在满足大学生自身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群体。

2、大学生网络社团现状透视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和各大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网民的主体构成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本身也逐渐变成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之一,线上生存和符号世界对部分网民来说已不再陌生而是不可或缺。所以虚拟社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网民的网上家园,论坛、聊天室、博客、新闻组等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交流形式,也是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诞生地和寄居地。

由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社团数为1.8个。而同时参加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的大学生比例分别达到6.5%和14.0%。,平均每人参与的跨校社团为1.76个、网络社团为1.99个。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平均数来看,大学生参与的网络社团数多于现实生活中的社团数。由此可见,网络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织形式,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紧对网络社团的研究,积极探索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对策。[1]

虽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大学生建立各种网络社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客观上丰富了大学生社团的多样性。但是,由于社团成立的动机之一是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也是基于大学生的需要这一重要的基础而兴起。现代大学生的突出需要是成就需要、就业需要、创新需要、情感需要等。相应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主要是考试类、职场类、学术类、情感类。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纷纷增强,于是考各种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考试、考研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基于此,他们纷纷在网上建各种以此为中心内容的社团。如寄居于著名的虚拟社区----天涯社区的“考场加油站”,腾讯聊天室的“英语角(四级、六级)”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实现就业,大学生纷纷利用网络的广泛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征,在网络空间建立了各种围绕就业这个主题的社团。他们在社团内部共享各种就业信息,谈论各种就业技巧,交流就业的酸甜苦辣,既可以丰富就业的信息,又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发展程度日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开放性特点。他们不再满足于与本校师生的交流,而是渴望与名师、名校的学生交流,而网络的低成本性和信息共享性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爱好科研的大学生主动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报告厅”社团,专门收集名师的学术讲座,然后就讲座内容展开交流,以达到开阔思维、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的目的。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特殊心理特征,决定了情感生活对他们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结识异性朋友,大学生自发地在各虚拟社区和聊天室建立了诸如男生夜话、女生夜话、青春杂言等版快,与同辈群体在网络空间交流与异往的技巧和心得,抓住机会寻觅自己的另一半,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群体,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二者具有共同的使命??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二者也存在差别。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在网络空间设立的,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当前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管理的真空。而高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所以,积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高校德育一起形成合力;消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削弱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阻碍高校德育效果的发挥。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增强了高校德育主体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既是高校德育的客体,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群体,有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如网络文明协会、网络志愿者协会、网络伦理协会等。网络文明协会本身的宗旨就是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网络志愿者协会,就是以网络为媒介,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集中起来,以自己的行动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伦理协会,就是爱好网络道德研究的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通过讨论、交流,致力于网络伦理的研究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可见,不管是以德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还是以德育理论研究和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客观上都增强了高校德育的覆盖面,壮大了高校德育主体的队伍,提升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其次,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之一就是启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各种网络社团的建立,以其低成本性、便捷性、交互性、广泛性等,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就业需要等;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发展,大学生从校内走向了校外,从地区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网络社团内的信息具有面广、量多、传播快的特点,因而网络社团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信息、沟通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缺陷,为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开拓知识层面提供了途径。网络社团成员之间相互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客观上起着补充校内信息沟通的网络作用,为情感的双向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满足同学的交往、友谊、自尊等心理需要。

再次,发展了高校德育的载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助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一方面适应了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推动了现实社团在网络条件下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社团是适应信息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团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扩大和变形;是大学生社会关系扩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社会性本质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是对高校德育载体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量消极网络社团的存在会抵消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发挥。大学生现实社团,不管是正式群体,亦或是非正式群体,都需要向指定的主管部门申请,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成立,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还配备一定的指导老师。所以,现实社团的活动,基本上都在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监控的范围之内,从源头上保证了社团的健康性和积极性。然而,网络社团与现实社团相比要随意得多,且主体构成要复杂得多。没有了规约,一些消极的网络社团就会在网络空间大肆开展非法的活动,甚至延伸到网下。一些在现实校园没有活动空间的消极社团也纷纷把阵地转移到隐蔽性强的网络空间。如,考试团体,团体,网络传销团体等,他们的活动违反校园的纪律,甚至是触犯国家的法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是扰乱了校园的正常运行秩序。

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存在,使得高校德育工作者难以把握好这个载体。德育载体是指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所运用的,能承载、传导德育的内容信息,并对德育的客体产生影响、对德育的内容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可控方式和外显形态。网络所固有的数字化效应,导致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隐蔽性存在,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基本上是一种自发性存在。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隐蔽性存在,导致德育主体难以发现社团的存在,无法预测网络社团对社团成员的影响,从而也就难以有效控制和利用网络社团开展德育工作。

再次,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高校德育的引导难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主体本来就变得异常复杂。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员,又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不同高校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由于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客观上决定了社团成员的素质的不同,异质性程度太高的成员聚集到一起,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德育引导的难度。大学生网络社团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集中起来,同时也就把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反应快、易偏激的特点高度凝聚化,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猛烈爆发。尤其是在某种错误思想或舆论的导向下,通过校园文化中从众和集体规范的压力,胁迫大量的青年学生参与抗议社会的行为,有时会造成一种铺天盖地的潮流。形成社会和学校难以控制的恶性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由互联网为诱因生发出来的大量的社会性互动、聚会和某种意义的自发的结社行为对我们现有的校园社会框架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一种解构性的威胁。”

三、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之一,物理世界和符号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早已合二为一,他们是最先实践卡西尔所论述的人的符号生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会更加多样和复杂。在当前学界研究已经大大滞后于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现状的情况下,高校德育只有下大力气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管理和引导好大学生网络社团,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主体应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社团成员自身必须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尤其是社团的负责人,一定要牢牢把握社团的正确方向。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都是寄居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而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一样,也是有主人的。因为网络是实行的域名管理和ip地址管理,所以网站、网页的所有者,一定要密切监视网民在自己的空间内进行的活动。大学生网络社团一般是设在各大论坛和聊天室,当前论坛都有自己的版主,聊天室也设有管理员。所以,版主和管理员要自觉充当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再次,今年年初,我国又实行了互联网备案制度,即所有的网站都要到主管部门备案。而备案的内容之一就是网站经营或者宣传的内容,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互联网站备案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各大网站传播的内容进行方向上的管理,让非法的、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没有立足之地。最后,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主体,应主动深入大学生网络社团,以社团成员的身份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健康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横向交流,形成合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突出特征就是跨地域性和跨校园性。也就是说,网络社团的成员是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或者是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网络社团已经超越了实体校园的限制。这一特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校园之间的横向交流。应该说,网络已经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进行超时空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地加以利用,可以在网络空间建立讨论和交流专区,分享引导社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各自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新动向,共同商讨引导和管理的对策,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合力,尽量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真空。

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众团体。开展“网络进社团、社团进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德育的客观要求。针对网络社团所固有的特征,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促进网络社团的健康发展。目前,各高校为了应对网络化对校园的影响,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网络社团的蓬勃发展,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把网络社团文化纳入到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克服网络社团文化的自发性,从而保证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方向性,以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消极影响。

注释:

[1]《调查显示:59.7%的大学生参加校内社团》2005-5-915:26:00,新华网

[2]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7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社团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教育模式,同时也更是培养大学人才的主要阵地。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还彼此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说,大学生社团组织中的学生不再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意义。首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他们是一群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精力充沛的一支主力军。同时,学生社团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更是校园文化开展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校园文化组织的社团活动中,这些学生通过精心策划和编排,不仅思想素质得到了提升,还陶冶了精神情操,从而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其次,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多学生在没有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之前,不经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性格还很孤僻。但是自从加入到这个组织之后,不仅性格开朗,兴趣爱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这个活动组织中,他们可以展示自我,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组织中,心理素质不断得到了提高,从而也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总之,整体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再次,社团对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总之,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对校园文化繁荣,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二、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学生社团组织运营中,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其健康发展,阻碍了其自身的作用

发挥,下面就是对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一方面,社团自身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各部门的设置也不科学、不规范;社团组织结构松散,成员流动性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较强;无正规的会议制度,临时有事儿临时通知,随意性强,导致管理的无序性,使社团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大为降低;有些社团缺乏骨干,成员仅凭兴趣凑集,活动往往没有计划;社团成员的基本信息、注册、奖惩,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等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缺少信心。在社团活动中,对于接到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挫折就打退堂鼓,还有的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喜欢就干不信换就不敢等等。还有就是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易于落入俗套。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没有新意,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集思广益,多出好的思路,总是沿着陈旧套路交出的“应景文章”难免缺乏吸引力。社团骨干的素质达不到高标准,有的负责人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负责人任人唯亲,搞小团体,有的负责人收了会费之后也不精心筹划活动,平时难得露面。

三、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改进建议

1、要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团活动

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学院学生社团归口院团委管理,也制订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学生社团是自愿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是自发的,学校对其监管往往不力,导致一些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效果不明显。如果遇上社团负责人能力不够,功利思想严重,他组织的活动可能会给其他学生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加大关注和投入的力度。

2、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对社团成员进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在对其进行考核,才能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现象。

四、结束语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网络宣传;高校;大学生社团;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现状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类网络宣传平台(例如: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奕报告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平台是信息时代一种崭新的宣传方式和途径,是对传统宣传方式的重大突破、变革及创新。”[1]由于智能手机、电脑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广泛普及,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宣传覆盖面最广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的主力群体之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以其覆盖面广、应用简单方便、宣传能突破时空限制、宣传成本低等显著优势获得了高校大学生社团的青睐。

二、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正面作用

1、拓宽宣传广度,提高社团的被关注度

社团的长远发展和社团的影响力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社团活动的成功宣传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能够有效地拓宽其宣传广度,提高被关注度。网络平台具备虚拟交互的“多对多”传播功能,“这种‘多向’互动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使得传受双方可以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信息并能及时地做出反应,同时,信息传受双方的角色地位并不固定”,[2]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往往可以通过互换角色地位进行良性互动来实现网络宣传的“涟漪式”扩张。

2、多元立体化向社会展示大学生风采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们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随着高校与社会对接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风采展示范围也逐渐从校内扩展到了社会。网络平台的发展更新使得大学生社团对学生风采的展示宣传有了更多层次的选择(非报刊、电视等传统方式),大学生的风采也能够以更为丰富的形式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大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本身及其相关配套应用中对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的编辑处理功能,将大学生风采以“文+图+视频+其他”的立体化展现方式展现给大众。

3、为社会培养网络宣传型人才

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宣传的积极作用,就需要不断地挖掘网络平台的功能和潜力,因此,大学生社团通常有着专人或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对网络宣传平台的管理。这些人不但要对网络平台的具体操作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还要会运用pS、会声会影等图像处理软件,掌握相关的素材处理技术,且具备良好的文字编辑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此,大学生社团对网络宣传平台的应用可以向社会持续性地输入优秀的网络宣传型人才。

4、传播优秀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社团学习发展

有组织就会有文化,大学生社团文化植根于高校校园,大学生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大学生社团能够集中展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某个精华方面,因此,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校园文化。并且,大学生是网络宣传的节点,在网络宣传中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在高校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的宣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吸收不同高校大学生社团的长处来弥补本校大学生社团的不足之处,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对大学生社团规范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网络宣传方面的法律法规

高校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可能会遇到诸如宣传内容侵权、情趣低俗甚至违规违法等问题,为保证网络宣传信息的质量,需要用法律给网络宣传划上一l红线以净化网络宣传生态。“从网络立法的形式考虑,首先,可以颁布一部独立的网络法,全面规定网络的法律问题,规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和权利义务关系。”[3]其次,可以颁布一部网络宣传方面的法律,对网络宣传内容、形式、途径等相关事项做出明确规定。最后,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大学生社团的特点,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社团的网络宣传进一步细化监督管理,消除对大学生社团网络宣传监督管理的真空地带。

2、加强网络平台运营商对宣传内容的监督管理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有关法律知识积累不足,“三观”还处于成长期,其对于网络宣传内容有用性、真实性、健康性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网络宣传平台运营商需要配套相应的具体监管办法。网络平台运营商可以从宣传内容的源头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宣传内容的合法、合规性审核,一方面强化对平台用户质量的管理,双管齐下,切断不良信息传播的途径。此外,网络运营商应该畅通不良信息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合理利用网民的监督作用,对网络宣传的内容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删除不良宣传内容。

3、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内部监管

网络平台正面宣传作用的有效发挥,还要依靠大学生社团的自觉性内部监管。大学生社团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宣传推送流程,至少要包括编辑、审核、修改、确认、推送五个步骤。其中,一定要把好审核关,审核人员不能似是而非,要明确提出意见,审核未通过的宣传推送要及时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确认符合要求为止。此外,大学生社团还需要建立问题信息反馈机制,广泛接收宣传意见或建议,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正完善。

4、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大学生社团网络宣传生态能否得到维持和净化的根本保证。法律法规的约束、网络平台运营商的监管、大学生社团的内部监管都是外部控制因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才是创造健康的网络宣传生态的内生控制因素。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方法,“只有把学生当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当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4]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来能够建立起一条拒绝不良网络宣传内容的心理防线,阻止不良网络宣传内容的进一步渗透;二来可以浓郁网络宣传的健康风气,形成“风气导向宣传,宣传净化风气”的良性循环。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社团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同时也要思考大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可能存在以及已经出现的问题的规范性防范对策,力求实现大学生社团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正面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2]张洁,宋元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网络平台建设研究.改革与开放,2011(18).

[3]秦颖慧,秦潇.论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02).

[4]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改革,2010(01).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9

关键词:android;校园资讯系统;;SQLServer2005;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6-21-04

0引言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与传统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与提升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有效的交流沟通等,已成为高校教育与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2]。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校园各类资讯进行对接,提供一些实用的服务不仅可以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便利,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并促进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因此,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到校园各个方面的资讯,本文将和SQLServer2005等pC平台开发技术与基于android的移动平台开发技术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校园资讯系统。为了使得android应用的创建、运行和调试更加方便快捷,使用eclipseiDe作为android应用的开发的环境[1]。

该系统中,普通用户可以同时在pC端与移动终端浏览查询各类资讯,包括:①教学活动资讯,比如课程安排,授课地点安排,自习教室地点和容量信息的查询,考试安排,教师作业信息等;②生活资讯,比如二手市场信息,校园新闻,校园周围商铺信息,公车时刻表,学校常用电话等;③社交活动,比如社团信息,学生交友,招聘信息等。

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系统整体进行维护,包括各类资讯信息的和编辑、二手市场信息维护和用户信息的管理等。

1功能需求

该系统pC平台采用B/S模式设计页面,移动平台采用C/S模式开发相应客户端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本校师生利用相应的工号和学号账户可以分别进行访问。

整个系统结构基于两个平台搭建,即移动平台和pC平台。分移动客户端,pC端服务器前、后台共三大模块,各模块相应功能介绍如下。

⑴移动平台客户端:实现课程信息查询、教室信息的查询、成绩信息查询、校园活动信息的查询,以及二手商品资讯的查询、二手商品的编辑等功能。其功能面向普通用户。

⑵pC服务器端前台:实现与移动平台客户端相对应的各项功能。其功能面向普通用户。

⑶pC服务器端后台:主要实现对系统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的管理,教室安排信息的管理,成绩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其他校园资讯信息管理等。其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

1.1移动平台

该系统移动平台客户端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校园资讯系统][客户端][查询课程信息][查询修改二手市场信息][查询教室信息][查询考试安排][查询个人成绩][添加朋友][查询校园招聘信息][查询校园新闻][查询商铺信息][查询公车信息][查询社团信息][教学活动][社交活动][生活资讯]

普通用户登录移动平台客户端应用,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执行诸如查询各类资讯,开展社交活动,商品信息等操作。

移动平台客户端又分为三个子模块。①教学活动模块,该模块又分为教学楼模块,教室模块,课程模块,考试模块,个人成绩模块。这些模块间都存在联系,如要查询教室信息,可以通过浏览教学楼信息进行查询。②社交活动模块,该模块包括社团模块,交友模块,招聘模块。通过浏览用户的界面可以找到自己要找的联系人并加为好友。③生活资讯模块,包括二手市场模块,校园新闻模块等。在二手市场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校园市场页面查询所需的商品,并与者联系完成交易。

1.2pC平台

该系统pC平台服务器端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前台][查询课程信息][查询修改二手市场信息][查询教室信息][查询考试安排][查询个人成绩][添加朋友][查询校园招聘信息][查询校园新闻][查询商铺信息][查询公车信息][查询社团信息][教学活动][社交活动][生活资讯][校园资讯系统][服务器端][后台][教学活动][社交活动][生活资讯][用户管理][增删改查][增删改查][增删改查][增删改查][修改用户权限]

普通用户在pC服务器端前台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以执行类似于移动平台客户端的对应功能,包括查询各类资讯,开展社交活动,商品等操作。

系统管理员在pC服务器端后台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维护,包括对各类资讯进行增、删、改、查等一系列操作,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管理。

pC服务器端的前台模块与移动平台客户端相同;pC服务器端的后台模块,主要对前台各个模块进行管理操作,如编辑各类资讯,对用户添加的商品信息进行认证,对周围商铺的入驻进行认证等。

2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建立了相应数据库表,包括用户表、课程表、教室表、班级表、考试表、成绩表、社团表、好友表和二手商品表等。

数据模型常常用实体-关系图来描述。实体-关系图重点关注的是数据,它表示存在系统中的一个数据网络,也称e-R模型[3]。其相应e-R图如图3所示。

各个表之间紧密联系。如在教学模块中,每个教室对应一个教学楼号;每门课程对应一个教室号和班级号;每门考试对应一个教室;每门考试对应一个课程和班级等。课程表中的字段“授课时间”和考试表中的考试时间可用于对自习教室的查询。

3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是统一的web应用程序平台,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的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服务[4]。本系统用该语言设计和实现了pC服务器端功能。android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发性移动开发平台,其同时包括底层操作系统,及上层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而且不存在任何以往阻碍移动产业创新的专有权障碍[5],可用于移动平台客户端的开发。

pC服务器端前台功能和移动平台客户端功能相辅相承。普通用户既可以在web网页上查看校园各类资讯,也可以方便地在移动平台客户端进行查看,这也正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而系统管理员可以在pC服务器端后台对系统的各类资讯进行编辑操作。接下来分别从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用户的角度列举几个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分析。

3.1普通用户操作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从普通用户角度出发,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以下。

主页界面:系统主页界面设计简洁明快,主要展现了校园风光以及一些重要功能模块的快速链接,方便用户可以快速得到校园资讯。

注册与登录:注册与登录是网站的一般功能。用户登录后拥有权限可以对自身的信息进行更新修改,可以商品信息等功能。

教学模块:校园资讯系统要展现学校教学的一些基本信息。以教室信息为例,包括各种教学楼信息的浏览,各个教室的基本信息等。可以根据教室的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查询到空闲的教室进行自习。其他的教学模块的功能与教室信息基本相似,用户只须对相应模块进行浏览和查询即可。

社交模块:以学生交友功能为例,该功能是为了方便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一个平台。为了保护本校学生的信息,学生必须登录后才可以浏览校内学生的基本信息,根据自身情况与他人进行交流,获得帮助。其他的社交活动模块的功能基本相似,用户只须对相应模块进行浏览和查询即可。

生活资讯模块:以二手市场功能为例,它是供学生购物的一个平台。学生也可以在此平台上自己闲置的商品。也可以根据商品类别、商品名称,查询所需的商品,并获得联系人信息进行商品交易。其他的生活资讯模块的功能基本相似,用户只须对相应模块进行浏览和查询即可。

部分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⑴教学模块――查询教室

用户登录后,点击教学建筑浏览教学楼信息,在该页面可以查看教学楼的图片和相关简介,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各个教学楼信息。并且可以点击教学楼信息查看教室信息,根据各项条件,如是否占用(有课,有活动,有考试等),是否有多媒体,按教室名称等进行查询,从而非常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室。

⑵教学模块――查询课程

普通用户登录后,点击课程安排,进入课程页面。可以根据老师,班级,名称的条件查询课程,方便快捷查到自己的课程信息。

pC服务器端的教学模块界面如图4所示。

移动平台客户端的教学模块功能界面如图5所示。

⑶生活资讯――二手市场

用户登录后,可以浏览商品信息,可以根据商品的类别来浏览,在不清楚商品分类时可以进行商品名称搜索。该模块的pC服务器端前台页面如图6所示,移动平台客户端应用界面如图7所示。

3.2系统管理员操作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的用户类型包括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两种。系统管理员除了普通用户所具备的权限之外,还可以登录pC服务器端后台页面完成对于系统的基本维护操作,包括用户管理、资讯信息管理、二手市场管理等操作。防止恶意和虚假信息。具体如下。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还可以对过期用户进行审核删除。其页面如图9所示。

各类资讯信息的管理:系统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各类校园资讯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管理,社交活动管理,生活资讯管理等。其页面如图10所示。

4结束语

该系统经过多个阶段的开发和测试,目前已经处于正常运行阶段。高校师生利用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到所需的各类资讯信息,摆脱了以往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迟缓等缺点,大大提高了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该系统的特色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当前热门并快速发展的移动平台优势,结合传统web页面开发技术,让用户实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资讯。该系统的整体功能已经较全面,但其中的部分功能还未细化,无法进行操作,如二手市场没有实现交易平台,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这些有待改进。后期我们将持续拓展本系统的功能,力求完善该系统。

参考文献:

[1]焦健.eclipse下android环境的搭建[J].信息与电脑,2012.6:33-34

[2]熊志君.android在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钟珞,袁景凌.软件工程[m].科学出版社,2012.

校园社团信息管理篇10

1目前龙柏社区医生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

1.1基本情况龙柏社区共管辖24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3所,小学6所,中学5所。2013学年管理学生数为10529人。

1.2团队组成健康管理团队由校园医生、卫生老师和条线医生组成,我社区实施校园医生包干制,由具备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担当,一位校园医生管理1~2个学校在人员分工上,校园医生负责学校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卫生老师在校园医生指导协助下完成学校各项日常卫生工作,条线医生负责条线质控、效果评价与反馈。

1.3服务内容校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有:面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培训及提供医学向导服务,指导协助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筛查与关注,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开展对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带教,协助做好健康档案、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等学校卫生工作[1]。

1.4服务形式定期进入校园服务,原则上1w进校园2次,1次最少1h,校园医生刷绩效卡,卫生老师刷机构卡,双卡联动进入区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完成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卫生老师评价后刷机构卡保存。

1.5质控和绩效条线人员负责质控,并以数据报表形式上报质控科,领导小组平台监控,结合校卫生老师满意度真实性和上级医疗机构考核结果,按照得分情况发放绩效所得。

2取得的成效

2.1学生健康管理内容更丰富更完善通过信息化管理,学校卫生不仅仅是以往单纯的健康体检、健康宣教,而是增加了口腔保健、因病就诊、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牙防保健、视力监测、疾病监测等一系列内容,将服务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2.2信息化使管理更有效原有的人工统计费时费力,数据时有误差,疾病随访也不规范,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及时的将每次体检数据录入后,系统会自动提醒随访,并会发放告家长书,使得儿童的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关注。我们以幼儿园疾病管理为例。将2010学年和2012学年相比较,在疾病规范随访率从原有的96.5%提升到现在的100%。

2.3医教结合紧密、互动增加校园医生定期入校园,使医生和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和学生家长之间互动增加,校园医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增加了学生对医生的信任度,家长也可以通过闵行健康网上的网络数据了解孩子健康状况,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医生的满意度。

2.4健康教育普及率增加健康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黑板报宣传或者授课,更多的可以通过上闵行健康网等专业网站学习了解,学生还可以上健康网进行网上健康素养测试,了解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

2.5加强了校园医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在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增加了校园医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交流平台。它将最新学习内容、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共享,并定期有上级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做指导。

2.6提供就诊便利学生的健康卡内的体检信息和医保卡内的就诊信息相互关联捆绑,方便就诊,同时对学生的因病就诊、缺课管理、传染病等管理更便捷。

2.7信息化利于质控和绩效考核医生绩效卡和卫生老师的机构卡双卡联动进入系统,完成的工作系统自动记录入医生工作日志,方便统计,体现阳光绩效。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3.1医教结合程度不够学校老师对校园医生的认可程度不一,当医生进校园的时间安排上一旦和教学进度有冲突时,矛盾即会产生。

3.2校园医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从观念上来讲,需从"医疗为中心"转为"以医疗保健、宣教为中心"的观念,其次,医生进校园是一项新颖、复杂、多层面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校园医生不但要掌握相关医学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无计划性工作的习惯[1]。

3.3人员配备不足目前我社区一位校园医生管理1~2所学校,平均管理700位左右学生,按照工作要求和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校园医生本身还兼有门诊及家庭医生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均有限,感到力不从心。

3.4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信息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单一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但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利用信息化的功能,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不够重视这一宣传手段。

4体会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说:"医生的介入不是替代或干涉学校教育,而是通过医教结合更科学地关照儿童的身心成长。"通过"医生进校园",将引进高水平的卫生专家资源,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卫生保健人员缺乏、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卫生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重点难点问题。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达到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4.1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医教结合领导层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良好的沟通都能进一步加强医教结合。在目前升学率为第一目标的教学体制中,争取政策的支持,明确校园医生的职责和权利,促进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而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校园医生除了自己强硬的专业水平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与卫生老师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4.2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聘请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学、儿童保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定期组织校园医生再教育培训,专家团队也可定期下学校对校园医生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3丰富服务内容,开拓服务对象校园医生不光针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还应该增加针对教职员工的保健培训,在疾病预防中更多关注教职工中存在的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

4.4改变宣教形式,体现多样化在信息大爆发的年代健康教育宣传不能仅仅拘泥于以往黑板报的形式,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建立公众微信平台。

4.5鼓励全员参与,保障工作时间配齐人员和保障时间是做好校园医生服务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在目前校园医生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发动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共同参与,分担校园医生的一部分工作。

4.6加强绩效考核,落实工作待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老师学生满意度等因素,合理落实校园医生报酬,真正体现劳务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