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十篇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十篇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49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平安校园;管理体系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无论是办学主体、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专业设置、办学规模,还是后勤社会化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正是这种转化,对高校管理提出了全面挑战。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门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想有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构建起平安建设的校园管理网络体系,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高职单招”或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选拔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较差。有时自卑使得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很好的自我约束。但是却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内在表现为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他们的这些特点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成长轨迹所决定的[1]。而且学生层次比较复杂,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一般本科院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能照搬一般院校的管理模式,只有正确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的有效的措施,走一条适合自身的管理道路,才能保证学校平安和谐。

一、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安全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有助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新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控网络进入了校园,校园安全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增强。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都对校园安全建设提高了认识,制订了控制和解决校园突发事件的各种预案。校园日常管理引进了专业保安队伍,使校园内的各个重要节点二十四小时都有保安人员站岗执勤,加大了校园内的安保力度。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采取高考本科录取后再录取,或是通过“高职单招”或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选拔录取的形式,各院校都选择社会急需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潜力大的专业作为招生的主打专业,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还通过校企联姻,校企合作开展定向招生或订单式招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部分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回到家族企业工作或个人创业,开拓了毕业生就业的多种渠道。做到了“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

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校园安全呈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导向,主要表现在:

(一)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滞后,普遍认为平安校园建设只是保卫部门的事,学校是独立于社会的“世外桃源”,只要保卫部门“看好家、护好院”就安全无忧了。没有将校园安全看作是全校乃至于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学院的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认识的偏差导致平安校园建设的领导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机制不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真正落实,职能部门及师生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强,缺少合力和向心力。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

(二)高职院校的校园管理,由过去的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变成开放式管理,过去校园是相对稳定单纯的一方净土,现在则是相对自由的“小社会”。学校周边的饭店、网吧、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变得更复杂。学生的年龄构成出现多层次性,个人

质状况呈现多样性,有的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将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和习惯带入校园,这些都给学校安全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学生的活动场所延伸到校园管理范围之外,造成流动学生安全管理失控。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学校包管学生一切的思维定势。但在校园社会化的大背景之下,学生活动场所往往发生在校园范围之外,治安管理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形成流动学生治安管理的“盲点”。如对学生实行公寓制管理之后,一些学生擅自在校外租住公寓、民房,导致自身安全或财产受到侵害等[2]。

(三)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没有相应跟上,消防设施硬件不硬。部分老校区消防设施的建设不规范,部分校舍没有消防管网;应急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出口太少;在使用电脑、手机充电时,乱接电源线,电线和台灯安装在蚊帐内;离开寝室后电器不断电等。后勤社会化使得学生公寓和食堂脱离了学校的直接管理,成为安全隐患的盲区[3],这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由于信息化网络的形成,带来了虚拟空间的校园安全问题。网络在为教学、科研与外界提供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阅读信息、自由发表言论平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大学生作为我国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在网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其他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问题。如网上泛滥的宣扬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信息,计算机病毒,因垃圾邮件造成网络阻塞,因非法入侵导致数据丢失或信息瘫痪,以及大学生计算机违法犯罪等等[4]。与传统的现实高校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相比,在信息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的安全问题正在成为校园治安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既考虑高职院校现有的行政体制,又要改革创新,构建新型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有的院校实行党委一把手挂帅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挂帅的安全工作委员会的两套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情况,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形式上体系健全,从党委行政两个方面全方位的抓校园安全工作。但是事实上机构分散,职能交叉重叠,无法形成合力,力度不强,效率不高。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组建起党政合一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长或党委书记一个人主抓校园安全工作,分管的学校副书记和副校长协助配合,与此工作相关的处(室、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起整体协调,相互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体系,全力做好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结构图如下:

(一)校园安全工作委员会

校党委要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校园安全工作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校园安全专题工作会议,年初的会议主要是研究情况,布置任务,落实责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年末主要是总结一年来的校园安全工作情况,听取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部署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奖励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出现的重大安全事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兑现责任状中奖励和处罚的承诺。

(二)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

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可由校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可由保卫处长和学生处长兼任。成员有纪检监察、各系总支、后勤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等。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作为一个统领和协调机构,直接对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各级组织的会议精神,落实校党委和校领导的工作部署。在校内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统领和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效力,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为提高保障校内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校内安全应急联动中心,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置保障计划,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预先作细致周密的部署。如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学校将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还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信访工作,监督落实“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保证及时、正确处理教职

工、学生及学生家长上访的问题,协助各部门对上访问题要认真接待,认真负责地解决师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教职工及学生和家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迅速上报学校领导,把学校解决群众困难的情况应及时迅速地反馈给教职工、学生家长。

(三)相关职能部门

平安校园建设不只是保卫处、学生处一两个职能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的各个部门,必须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加大“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局面。

要把相关职能部门全部纳入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之中,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和充实领导力量,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安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既要独立承担相应的工作,又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校园安全网络。

(1)保卫处

保卫处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传统的安保工作主要有预防、管理、服务、教育、政保和执行六大职能。这六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渗透,而预防职能则首当其冲,也是行使其它职能的关键。预防职能发挥的好,则对其他职能的实施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预防范围归纳起来主要是是刑事、治安、消防、政治事件等问题。保卫的预防重点在于“四防”,即防特、防火、防盗、防治安灾害事故。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周边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同时聘用的保安队伍也不断扩大,保安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安保人员内部的管理和教育也将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当地的社区、公安机关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借助属地公安机关的力量,采取与社会治安防控相一致的工作方法,全面实现与社会面治安防控接轨,建立以自防自控为主的校园110指挥中心与保安巡逻队伍,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类案件、事件,掌握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2)学生处(部)

学生处是学生日常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加强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工作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到在校期间的规范化管理,再到毕业生就业离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要经常性开展人生观(主要针对学生吸烟、喝酒、恋爱过激行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处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做好服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重要作用,辅导员要进住公寓,开展思想工作,保障公寓平安。充分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络资源,通过qq、msn、微博等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营造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于省属一般本科院校,但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仍然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局面。求职就业难,使部分毕业生心浮气躁,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大隐患,破解这一难题是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节点。有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招生培养,使毕业生就业形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们还要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力度,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发展,这是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3)校团委会

团委会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门之一,安全教育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法制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消防演练”等活动。在内容上把心理健康、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身心安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形式上,注重教育的直观性、娱乐性、针对性,以问答、图文结合、校园网络平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展示。要关注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虚假信息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进行正面教育和

引导。要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平安宿舍等活动,真正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

发挥学生会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重要作用,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队伍,通过组织优秀学生在校园内定时或不定时巡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并及时进行劝止或监督管理,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老师,做到防范于未然,确保校园稳定和谐。

(4)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应开设课堂安全教育课,可安排在入学教育中,或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前。明确专业教师也负有安全教育的职责,在课堂上传授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观念,促进学校安全稳定的正能量。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和培训时,要对各种职业所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认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实训、实习或就业后具有识别和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能力。防患出现各种事故,防止自身及他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加强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年轻化、多元化,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与学生关系相对比较密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收入偏低、住房问题、网络迷恋、不愿受制度约束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引导将会对教师群体和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个别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高,对学校治安问题漠不关心,对学生中的问题苗头难以及时发现和调解,成为校园治安管理的隐患,需要教务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5)后勤管理处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原来隶属于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渐渐从学校剥离,逐步形成按市场机制运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与师生利益时有冲突关系紧张,使学校安保形势日趋复杂。校舍扩建导致施工队伍和流动人口明显增多,校园管理难度加大,加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复杂性。对此,后勤管理部门负有重大的管理职责。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原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大大增加的学生、教师以及员工的需要,防火安全、住宿环境、活动场地、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的学校与师生关系。加大数字化安防系统建设,并向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提供现代化的防控安全基础体系,保障校园安全。

(6)各院系总支委员会

系(院)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基层组织机构,直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系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学工办、分团委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既可以零距离的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防患意识的培养,又可以建立一条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使系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紧紧依靠全系教师和学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召开家长座谈会会,广泛听取家长对学院的意见,做到开门办学,促进学院、家长、学生三方和谐相处。

系领导还要主动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加强沟通,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党政合力、部门合力、队伍合力、管理合力、舆论合力。真正形成覆盖全校各个角落的安全体系网络。

三、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应当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限于形式上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强化内涵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治安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加强新形势下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理解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创造性[5]。依靠人首先要依靠广大的教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校园安全的管理者。其次要紧紧依靠学生,学生不但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更是我们依靠的对象,他们是校园安全的的实践者。依靠广

大教职工和师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高职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二)优化人文环境,增进校园安全。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学生层面开展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教师层面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温馨的校园文化是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础保障。

(三)借助社会力量,保障校园安全。开放的校园就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单纯依靠高校保卫组织值班、巡逻为主的“看家护院”式的校园治安防控模式与当今复杂的校园治安状况明显不适应。对它的治安防控工作应当采取与社会治安防控相一致的工作方法,全面实现与社会面治安防控接轨,借助属地公安机关的力量,建立以自防自控为主,并结合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权力的类社会化模型[6]。设立校园110指挥中心与保安巡逻队伍,不仅能够增加威慑力量,还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类案件、事件,掌握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四)利用虚拟空间,保护校园安全。校园虚拟空间安全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校园安全而言的涉及互联网络,尤其是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高校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网德”教育。即上网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准则,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二是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借助高校人才、技术的优势,建成相对独立的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系统,达到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师生实施安全防范教育的目的。三是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四是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安装安全保护过滤系统,清除不健康的信息,实施专人监控,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总之,创建平安校园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根本保障。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模式,确保校园的和谐平安将是高职院校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5]韦彦源.民办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有效机制的探析[j/ol].ahhq.ahedu.gov.cn/2009.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2

关键词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一、概况

校园警察是美国高校保卫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美国高等院校的保卫工作由没有执法权的保安人员负责,他们只负责看守楼门、停车场、贵重设备及仓库,对于校园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有效的处理。到了六十年代,美国高等院校的不安定因素很突出,甚至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校园内原有的保安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由于没有执法权,犯罪分子在校园内十分猖獗,各种违法犯罪、骚乱频繁发生,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华盛顿州议会率先制定法令,授予各高校建立自身的警察的权力,在公立院校建立警察机构。随后,各州议会相继制定类似的法令,批准高校建立校园警察机构。首先在公立大学建立了警察机构,随后私立大学也相继建立,至1968年,全美50个州中除俄勒冈州外,共有49个州在高等学校建立了校园警察机构。高等院校的治安保卫工作,由有执法权的校园警察来承担。1990年美国议会还公布了《校园安全法》,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校园警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当前,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多元化的体制。具体见表1:

从表1可看到,美国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首先是校园警察体制。校园警察体制是美国大多数的公立大学和著名的私立大学的校园安全管理实行的体制。安全管理人员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执法警察,大多来自本校教职工,享有与地方警察局同样的执法权;另一部分是安全管理人员(包括搞技术防范工作的技术人员),这部分人员相当于我国目前的保卫干部,没有执法权;再有一部分人员是保安人员,类似于我国高校的校卫队或聘用的保安人员。上述三部分人员都受高校最高行政当局领导,由警察局长(兼公共安全部部长)统一指挥。

其次是保卫体制。保卫体制是许多州的私立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的体制,类似于我国高校目前的保卫机构。但是,它们多数大学安全管理机构都与地方警察局局长或地方县级以上行政司法长官签订授权协议而获得了警察权。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只有一部分经过严格考核和专门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履行警察的权力,其他人员则履行保卫、保安职责。

此外还有保安(聘用、雇用)体制。保安(聘用、雇用)体制是美国有的州未能赋予私立大学保卫机构警察权,大学安全管理实行的体制。这些私立大学雇用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保安人员)来保护他们的师生员工。

二、美国校园警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法律地位

美国校园警察的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他们与州、市警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只是执法的范围不同:有关校园警察的法律一般是写进教育法典和刑法典中,各州大同小异。华盛顿州高等教育法典中规定:为了各院校的利益,州立各大学的董事会有权决定在各自院校内建立自己的警察机构,在董事会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宣誓就职的警察机构成员,具有本州法律赋予警长和治安法官的权力,并在他们被任命的学校内行使权力,如果有必要,有权对一切违法者跨越州界进行追捕。加利福尼亚州教育法典中规定:学校董事会可以为每一所州立大学任命一人或数人负责组建警察局,受雇于校园警察的人,经过任命并正式宣誓就职后,就是治安警官。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刑法典中规定:校园警察和州警察均为治安警官,在本州内行使同等的权力。

(二)机构体制

决定美国高校保卫机构及其领导体制的主要条件有二:一个是美国学校的管理体制,另一个是美国的法律体制。美国的高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私立大学,另一种是公立大学即州立大学。美国的联邦议会有立法权,州议会也有立法权,而且州议会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美国高校保卫的有关立法,常常是通过这两级议会的立法解决的,而且最先是通过一些州议会立法解决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高校保卫工作并无专门立法,一般是在某项法律中如教育法中写进高校保卫立法的内容。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命令公布的《90校园安全保卫法》,使高校保卫工作有了专门法律依据。美国各大学的校园管理机构名称不完全一致,有的叫校园警察局,有的叫保安部,有的叫公共安全处,他们都是有执法权的正式警察机构。美国高校保卫机构的职责,一是对法律负责,二是对校长负责。与县、市、州及联邦警察机构没有隶属关系,只有协作关系,保卫机构的人事、经费、教育管理等,由校董事会和校长负责。在美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管理校园警察的领导机关,均服从法律,受法律制约。校园警察与地方警察,法律地位是一样的,工作上是协同配合的关系。

美国高等院校的校园警察机构都是大学的一个职能部门,由校长或副校长直接领导,学校的校务委员会有权讨论校园警察的工作,并制定本校校园警察的规章制度(除州法律规定的以外)。校园警察机构人员大体由三部分组成:(1)有执法权的、能持枪的正式治安警察。他们配有警察证书、警徽标记、警衔、警服以及各种执法用的警具;(2)没有执法权的保安人员,他们不能持枪,主要负责看守楼门和停车场等;(3)临时雇用作保安工作的学生,一般期限为一年(也可续聘)。他们可以承担护送、巡逻、维护秩序、看管停车场等任务。拥有执法权者与联邦警察或州、县、市警察具有相应同等的权利,没有执法权者只能在校区范围内按照学校董事会的决定和校长批准的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职责。

(三)美国校园警察的任命、录用与训练

美国校园警察的任命与录用,均在州法典上有明文规定。对警察任命的一般程序是:由校方向所在城市的警察局提出申请,经城市警察局批准后,由校方通知被任命的警察,批准警察学校资格的警察局发给其警察证书和警徽标志,同时注册备案。校园警察在录用前,必须接受警察学校为期十四至十六周的训练,不经过训练不能取得警察资格。在职警察每年也要到警察训练中心接受不同期限的业务训练,如射击训练,每年要进行一、二次。美国校园警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有学士学位,其中一部分警官具有硕士学位。

(四)美国校园警察的工作职责

美国校园警察的职责,总的来说,就是保卫大学社区内人身、财产的安全,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侦查破案,并负责消防、交通和急救等。华盛顿大学校园警察的任务有明文规定,大学警察局在保证大学公共安全方面的任务是:

(1)在本校警察管辖区内,为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执行法律;

(2)保证公共安全的紧急服务,解救受害者,缓解和排除险情;

(3)保证交通安全畅通无阻和执行交通法规:

(4)发展和社会团体的合作,警察活动要取得社会团体的支持和投入;

(5)保证高质量的发展组织,建设警察队伍(包括录用、培训和成绩评估)。

以上这五项任务,前四项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职能:执法的职能和服务的职能,也可以说是预防犯罪与打击犯罪的两种职能;第五项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前四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高质量的警察队伍。执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服务也是为了更好的执法,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两种职能也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另外,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校院警察的执法范围不仅限于执行联邦的、州的、市的、县的成文法,而且还包括执行各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这是与地方警察的重要区别,这一点华盛顿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警察局都有明文规定。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十分注重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服务。例如:校园警察义务为师生提供“护送”服务,夜晚只要有人提出护送要求,警察部门就立即派人出车,将其送到指定地点,直到其安全进入室内才离开;学生忘记带钥匙,只需要向校园警察打个电话,警察就来帮助开门;学生在酒后不能违法开车时也可以向校园警察求助,由校园警察将车开到安全地点停放;校园警察的巡逻车内都备有急救包和药品,警察均具备一般的救护知识,随时准备救治伤者。美国校园警察通过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拉近了高校校园警察与师生的距离,提升了校园警察的安全、护卫和服务形象。

(五)美国校园警察的经费、编制和装备

美国校园警察的经费均由学校承担,公立(州立)学校由州的财政拨给学校的经费中支出,私立学校全部自行负担。对校园警察编制配备的数量:没有法定的比例,完全由校方决定,一个学校的警察人数,主要根据校园所处环境的好坏与学校经费的多少决定。

关于校园警察的经费,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警察局全年经费220万美元,校园的保安设备是相当先进的,他们的工作效率高,反应灵敏,主要依靠现代化办公设备。校园警察机构,都设有多频道的电子监控中心,有侵入报警、抢劫报警、火灾报警等各种报警系统。要害部位和重要楼门均有闭路电视系统监视出入人员情况,普遍设有报警电话录音,可将电话内容及时存入电脑。计算机终端不但可以直通市、州警察局的信息库,还可以同联邦调查局联网。麻省理工学院警察局的通讯中心向市警察局调取犯罪资料,不到一分钟就传回来,非常方便快捷。无线电对讲机巡逻人员人手一个,随时可与指挥中心对话。校园内不少地方设有专用报警电话,任何师生员工发现可疑情况或紧急情况,都可以立即使用报警电话,通讯中心马上可以录音或录像,然后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校园内重要楼门和楼内通道门,还设有密码锁、磁卡钥匙。无论是宿舍、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都在室内天花板上装有烟雾感应自动报警装置,还有的装有自动喷淋灭火装置。另外,每个校园警察机构都配备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化的警车、巡逻车、急救车等。

三、分析和结论

我国高校保卫机构实行多部门、多层次领导的体制,既要受到高校党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又要受属地政法委员会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高校保卫机构最高层次的组织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其职能部门是保卫处(公安处或派出所)。在20世纪8c年代以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体制是高校的保卫处(科),其既是本单位的职能部门,又是公安机关派出的代表机构,行使公安部门授予的权力。1988年4月根据《关于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派出所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全国有360多所重点高校的保卫组织组建成高校公安机构。1994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对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公安机构,原则上应予撤销”。但“考虑到重点大学的特殊情况,对其已设立的公安派出机构,先维持现状,暂予保留”。但是,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没有了执法权,不再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只是高校的职能部门。2002年12月,《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在重点高校派驻公安机构,负责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校公安派出机构党的关系实行由上级公安机关党委和高校党委双重领导,以上级公安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派驻公安机构尚无实现。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队伍主要由保卫处(科)干部和保安以及校卫队等3部分组成。干部由警校毕业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部队专业干部组成。校卫队员则由保安学校毕业人员、下岗分流职工、勤工俭学学生等构成。外聘保安则由保安公司提供。近年来,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但仍普遍存在学历低,缺乏职业培训,没有从业资格要求等情况。有些学校校卫队甚至由临时工担任,还有一些是高校后勤社会改革后其他部门无法安置的一般工作人员转入到保卫部门从事保安以及校卫队工作。

因此,他们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胜任日趋复杂、多变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将更加完善、更加开放,校园的治安情况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校园安全形势也会更加严峻,高校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美国与中国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问题背景存在一定差异,但作为一种问题解决途径,美国校园警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国现阶段而言,不无裨益。因此我们建议:

1 突破治安领域、重视高校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目前中国正遭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即面对多重风险共生的局面。首先是传统类型的风险,如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等。其次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并加剧失业、贫富分化、生产事故、劳资冲突和刑事犯罪等非传统的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已日渐影响到高等学校安全管理,并伴随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增加,如城市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

因此在高校安全体制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学校安全的主体是学校,其影响因素是与吉登斯所说的外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有限性、可预见性的特点,如自然灾害等;而非传统安全的主体一般是人以及人组成的群体,其影响因素是与人造风险相衔接的,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包括工作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等。在解决问题时,应强调社会问题间的广泛联系性、强调学校间、区域间、群体间的协作采取双向思维模式,因此这对于高校安全保障的管理者而言,这意味着一种性质的区分、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变化。高等学校安全不应局限于社会治安领域,还应向相关的领域拓展,如交通、心理、网络等;并应积极寻求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运用系统的、综合的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平

安问题,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平安”。

2 导入校园警察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高等学校安全保障战略框架。高等学校安全保障不仅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运动,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考虑目前校园形势复杂、安保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等现状,建议在适合时机,一些地区可导入校园警察这一模式,以体现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同时,强调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协调。多元化运作、多部门合作才是高等学校安全保障项目成功的核心。因此在建设过程,首先应建立一个旨在整合校园资源,以公私伙伴模式构建的战略联盟。在此框架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各施所长,运用各自资源,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网络各相关部门可共同成立推进委员会,承担各自的伤害预防及善后处理工作。

3 平危结合、将“平安”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高等学校安全保障机制不单纯是一个纲领,而是广泛解决各种安全隐患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学校管理部门应将平安的观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并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等具体行为规范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既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依据和保障。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内保工作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的实施,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实验室及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同时抓紧完善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力,反应快速,准确应对,: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落实相应保障措施,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3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当前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形势严峻,现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意见》,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要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把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建立健全层层相联、环环相扣的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2.配备专职保安,加强安保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下同)配备专职保安,增强安保力量。要聘请保安公司年富力强的专职保安负责门卫等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并为保安配备必要的威慑犯罪的器具。专职保安可以由教育部门统一向保安服务公司聘请,由学校与保安服务公司签订合同。

3.配好安防设施,提高防范能力。城市所有学校、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必须在校门口以及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和设备,要及时加以维修、升级和更换,确保正常运行。

4.建立群防组织,提高安防水平。学校要成立以体育教师及年青男教师为主的学校安全群防群治小组(护校队),落实责任,保障待遇。群防组织要在日常安全检查、治安巡逻、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学生上学、放学管理)、住校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

5.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学校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课程化、制度化。同时,要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安全意识,共同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要强化家长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自行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指导与管理。

6.完善预警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和督查机制。要采取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的督查方式,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限期整改制”、“通报批评制”、“责任追究制”,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保障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

7.完善制度体系,构筑安全屏障。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监控)、周末班车安全制度等,督促岗位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要切实落实好学生到校(尤其是早到的学生)的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的来访登记、进出校门物品检查、重点时段校园周边巡查等管理规范,严防外来人员和物品对师生员工人身和财产造成侵害。

8.构建协调机制,实施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的联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联防制度,设立“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告示牌”。要全面梳理安全隐患,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予以消除,切实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同时要配合公安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的巡逻控制力度和密度,加强重点学校、重点地段、重点时段巡逻警力布控,做到安全防范和处置工作的立体化与网络化。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4

关键词:小学;学校安全;问题表现;预防措施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一、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表现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学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开办学校者、职能监管部门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为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

从社会舆论来看,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

3.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

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学校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形式,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小学生校园案例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安全价值观有偏差

很多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学校安全法律缺失

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小学生,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

2.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

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予以明确,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3.构建学校安全法律体系

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并非独立个体,其法律中心是《学校安全法》,还有《学校法》《教育法》等作为补充来进行学校安全法律体系的全面构建。在法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多多加入学校安全的相关条款,对校园安全的问责机制和责任分配都予以明确。

总之,小学学校的校园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竟保证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政府、家长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1]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5

关键词:高校管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明确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对外《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高校校园安全则承担着为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构筑创新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工作不可滞后。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营造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构建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

1.1明确目标定位,统一工作思想

安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进步的重要前提,是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的首要条件。构建安定有序、秩序井然、融洽祥和、职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学环境,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大学这一战略任务的总体要求,转变在高校只有教学和科研出效益而保卫工作只是负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也是效益,稳定也是政绩”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观念是首位的。

1.2加强政治引导,建设理论载体

首先,高校领导应始终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学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做到“有灵活学习方式、有周密学习计划、有相对固定学习时间、有单独学习记录、有准备充分中心发言、有严格的考核考勤”。其次,要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开展富有时代特征的活动。例如,建党周年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纪念日系列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遵守,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等。同时,树立师德教育的典型,积极挖掘身边楷模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激励和教育他人。例如,在“五四”青年节、“七一”、教师节表彰一大批教师、学生先进典型,不仅在师生中弘扬社会正气,而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1.3规范制度管理,搭建思政平台

制度是工作的依据,没有良好的制度作基础,会使得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抓好各项防范工作,杜绝各类事件隐患,消除各种事故苗头,是建设“平安校园”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要重视制度建设,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转移到学生宿舍区,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等举措,在学生宿舍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宿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基础文明的重要场所。

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帮教,开展心理辅导,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可采取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政网、心理咨询网等。

2坚持安全与文明同行的发展道路,奠定和谐稳定、高雅纯朴的文化基础

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都是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结合。

2.1实行民主管理,推进政治文明

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团代会、学代会制度。为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教职工代表审议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讨论决定重大改革方案。发挥派的积极作用。重视派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召开派人士座谈会,

通报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他们意见;加强派的组织建设,派在思想、组织、参政议政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2.2开展合作共建,推动精神文明

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自1987年始与武警南通市消防支队结成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双方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致力于“共学雷锋、共树新风、共建精神文明”,优势互补、互办实事,取得了令人鼓舞又催人奋进的成绩,为南通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多年来,共建双方都把共建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使之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军民合作共建要坚持“敞开校门,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开放校园文化。请社区代表和单位职工代表来校参观图书室、实验室、微机房;参加班级主题活动和学生座谈,感受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在对学校的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得到教育和熏陶。所谓“走出去”,就是传播精神文明。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内各类活动,把精神文明传播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通开发区中兴街道富民社区自2011年起开展合作共建,成效显著。

2.3加强党风建设,培养廉政文化

广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反腐形势教育,唱廉政歌曲,评勤政好干部,参观党风廉政展览,写廉政承诺,办廉政教育橱窗,真正使党风廉政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头脑。通过建立完善的责任网络和科学的考核制度,努力构筑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

2.4打造特色文化,营造高雅氛围

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打造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五四”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给广大同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成为广大青年自己的节日。比如:组织开展了“高雅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主题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各种主题的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走廊上学生们的书画作品、名人警句、法治画报等教育软环境的建设,使师生处处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法治氛围的熏陶。

3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构建适应发展、促进发展的工作模式

由于各高校近年来高速发展,办学环境等因素的急剧变化,校园安全工作的对象、环境、内容及要求等诸多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现实要求高校校园安全工作不仅要有创新观念,而且必须与时俱进,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创立新的管理机制。

3.1建立与学校管理体制结构相适应的党委领导下的一校多制安全工作管理模式

(1)对学校的经济实体或实行承包制的创收单位采取承包合同制管理。将安全工作有关要求、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一并写入承包合同,按承包合同规定进行考核和奖惩。(2)对学生公寓等物业管理部门或单位实行契约制管理。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校方(部门)与物业管理方等有关责任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学校应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加强对物业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3)对于校园公共场所、要害部位和无具体责任单位的区域,由保卫部门直接负责管理。(4)对各院系、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原则,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保卫部门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对全校(包括承包单位在内)的安全保卫工作负有指导、检查督促、考核等职能管理责任。(5)对于跨地区的各校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在宏观上实行学校统一领导指挥、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部署要求、统一考核奖惩标准;在微观上则实行以块为主,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改变过去综治工作年终一次性考核的单一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年终一次性考核由于掌握的情况有限,评价难以客观公正,因而往往易留于形式而影响基层工作积极性。为此,在考核时间上应采取按月考核、学期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在校园网上征求考核意见、问卷调查、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进行民意测评与保卫部门平时考核、被考核单位自评和学校组织年终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对全校各基层单位的综治工作尽可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鞭策先进促进后进。

3.3构建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要建立信息工作组织,完善情报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构建覆盖全校的立体信息工作网络,组建各个层面的信息员队伍,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预测、预防和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应对紧急、突况的预案。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需要更加重视信息工作,做出准确的预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3.4建立安全监督指导及激励机制。严格的监督指导机制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环节

建立多种形式的安全监督机制:如经常开展校内安全检查,建立安全事故通报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等。对职能部门、院系、直属附属单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签订年度责任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安全保卫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作用。对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未发生安全突发性事件,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工作不力,疏于防范以至突发安全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

综上所述,在探索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道路中,构筑创新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是势在必行的,但它是一项覆盖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才能夯实平安校园建设基础,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稳定有序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李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与启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80页.

[2]杨江;王华彪.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J].职业时空,2009年:第173页.

[3]马士龙.构筑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创建平安校园[J].时代人物,2007―12:第92页.

[4]王耀辉;刘天荣.论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2期:53页.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校园安全管理的高校网络舆情预警与疏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880041);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共青团干部“提-促-学-带”四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常态下高等院校共青团干部提-促-学培养机制研究”2015年立项课题;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6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

第四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第五条各级教育、*、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三)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四)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安全工作;

(五)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八条*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及时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第九条卫生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卫生状况。

第十条建设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对学校建筑、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立即排除;

(二)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责令纠正;

(四)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

第十二条*、卫生、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社会治安、疾病防治、交通等情况,提出具体预防要求。

第十三条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的有关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学校安全教育职责。

第十四条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二)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三)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者应当为学校购买责任保险。

第三章校内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学校门卫应当由专职保安或者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于政府保障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置于实验室显著位置。

学校应当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卫生(保健)室。

新生入学应当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第二十五条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应当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第二十六条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由省级*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日常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以及接受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九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

(四)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当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当事先与*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三十一条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第三十二条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应当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第三十三条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三十四条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第三十五条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第三十六条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七条监护人发现被监护人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

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第五章安全教育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第四十条学校应当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第四十二条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

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第四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协商,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应当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其工作成果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

第四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第四十五条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第四十六条学生监护人应当与学校互相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被监护人的各项安全教育。

学校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章校园周边安全管理

第四十七条教育、*、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八条建设、*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学校围墙或者建筑物边建设工程,在校园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场所或者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

第四十九条*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十条*、建设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设施。

在地处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上下学时间,*机关应当根据需要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人员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五十一条*机关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监督管理,禁止没有资质的车船搭载学生。

第五十二条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取缔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五十三条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取缔学校周边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查处学校周边制售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四条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取缔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

第七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五十五条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六条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七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五十八条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学校应当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属于重大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

第五十九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第八章奖励与责任

第六十条教育、*、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对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况联合或者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一条教育、*、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监督与管理职责的,由上级部门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学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

(二)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瞒报、谎报或者缓报重大事故的;

(四)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五)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7

关键词综合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要求

中图分类号:D631.3文献标识码:a

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建设,是一项关系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有了很大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由于高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安全、稳定、文化、卫生、工商等多个领域,分别由公安、文化、卫生、工商、通信、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负责管理。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步调很难一致,形成合力。

一、当前高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交流机制,难以形成合力。

个别部门对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的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有的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沟通、协调和联络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二)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巩固难、反复性大。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强、利益矛盾多、清理难度大等特点,很多问题又是多年积累而成,通过短期的集中整治实现彻底根治不太容易。有些问题虽然经整治有所好转,但整治后因防范管理措施不落实,往往出现反弹,影响了整治成果的巩固。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特别是高校的重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多个校区的形成,地域的分散化,管理体制的多重化,使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涉及面更广、更容易发生治安和安全问题。

(四)学校及周边治安仍存在一些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有的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仍比较复杂,少数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周边治安状况还有恶化趋势。部分学校因危房、设备老化而导致的不安全因素,特别是火灾隐患令人担忧。另外,互联网中的有害信息也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需要学校将网络安全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从以上的工作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深深认识到,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理顺综合治理的体制,建立长期有效地管理机制,是提高综合治理效能的关键。

二、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化的构成

高校及周边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围绕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也是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目标,加强综合治理的领导组织是关键,做好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是基础,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是补充,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导向,加强监督检查和实行责任追究是保障。各项工作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共同构成综合治理体系。

(一)纵向。

1、综合治理领导组织体系。

综合治理涉及的面非常宽泛,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并理顺组织内部关系是开展综合工作的前提。综合治理领导组织体系包括各市(州、林区)、县(市、区)要成立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且各负其责,各高校积极参加,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高校安全防范体系。

以强化内部安全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工作体系。主要包括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防范机制、日常管理、校园事故应急处置等。

在这一体系中,高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个人。学校保卫机构是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学校其他部门乃至全校的师生都是体系的组织主体。体系的内容包括建立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学校稳定,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巡逻,防止社会人员进入校园滋事。建立以校园110指挥救助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防控体系。积极组织开展校园内部整治,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和规划,规范校园商业网点的经营,拆除违章搭盖,美化校园环境。完善学校应对、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疫情等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

3、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整治校园周边治安、卫生、文化环境,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为高校的发展和师生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综合治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有关的职能部门,更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气氛,这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保障综合治理成效的根本。校园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全方位的,既有安全文明的环境和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又有积淀于师生员工中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

5、综合治理考评体系。

定期考评是促进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行的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规范考评组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从考评体系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工作做得好的,要采取激励措施,工作被动、存在问题的,或者因整治不力造成较大影响或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责任。

(二)横向。

1、校地共建制度。

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既要有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更要有学校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整治的合力,才能把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

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要定期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和学校参加的共建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到学校了解治安环境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主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做到校地互动、校地互利,切实推动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2、标本兼治制度。

标本兼治是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键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方针。既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好集中整治工作,又要把这一工作形成制度,抓好规范,特别是要针对学校及周边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上下功夫,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

3、联席会议制度。

综合治理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切实发挥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职能部门之间必须积极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仅仅强调“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各职能部门相互间的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为了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会议来通报情况,研究突出问题,总结经验,达到整合力量的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对职能部门阶段性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综合治理体系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一)注重综治组织体系化建设,提高调控能力。

这是综合治理体系化建设的前提。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就如同一盘散沙,各司其责,难以形成合力。根据我省高校分布及周边治安环境状况,提出四级联创、层层包保、以点促面、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按省、市、区、校四个层次构建组织体系,每个层次都有单独的综合治理的组织,把治理触角延伸到学校周边、学校内部、交通要道等。根据不同层次应当履行各自主体职责的要求,明确责权分明的综治责任。省级总揽全局,市级主抓,区级实施,学校配合联动,形成了统一协调、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的责任体系。

(二)注重综治体系网络化,提升打防管控整体效能。

纵向的综治体系体现的是一种业务和区域的分类,横向的制度就是各体系之间的联动。具体的表现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综治部门协调组织,以职能部门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高校内部防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防范严密,点线面互动,打防管控为一体综治防范网络。在此网络结构中要实现“上下贯通”一级对一级的组织制约功能;“左右衔接”一棒传一棒的互联互动功能;一处“盯”一处的定人定位功能。

(三)注重综合手段科技化,增强治理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除了强化责任,加强队伍等建设外,还应向科技要力量、要平安、以弥补人防、物防的不足。目前,很多高校都树立了“科技创安”的观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8

【摘要】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高校安全管理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安全管理的特点,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配备机构,落实责任;宣传教育,增强意识;检查考核,务求实效。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等内容。在安全管理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生源层次的多样性。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文化素质偏低,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较差。第二,与本科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习、实训教学比例较大,校外实习、实训时间较长。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健康安全隐患较多,使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事故出现的机率增大。第三,高等职业院校中多数学校是近年来新举办或经中专升格组建,学校内部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较差。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想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一般性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查制度、评价标准、责任追究等。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对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应急培训和演习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的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出本学校的主要重大事故风险,并合理地组织各类预案,避免预案之间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预案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最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组织预案文件体系的分类方法是按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3个层次,以保证预案文件体系的层次清晰和开放性。

综合预案是学校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学校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校的应急体系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即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的应急而制定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它是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对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所制定的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现场的特殊危险及其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处置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周密、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处置活动的指导性。

2配备机构,落实责任

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特点,学校在配备组织机构过程中,应将各部门的职责中加入安全管理责任内容,以使安全管理工作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为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统一协调进行,学校要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组成应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保卫部门、卫生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卫生所,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保卫处,设施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后勤处,活动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在落实责任过程中,要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还要明确协管部门与协管责任人,使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构成网络,不留死角。

3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一是组织新生进行安全常识和安全法规制度学习。新生入学第一周,学校要请消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安全常识学习,系统教会学生防范常识、常用设施设备使用方法和自救常识等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事故案例教育影片,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学习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校内规章制度。

二是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提高相关的安全意识、遵守安全制度的教育,使安全管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如在进行实验、实习、实训、体育和课外活动前,指导教师必须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同时,课外学生辅导员必须时刻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教育长挂嘴边,经常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安全情况,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前要进行安全教育。

三是坚持每年度开展重大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重大事故应急管理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演练,以检验学校应急预案实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在重大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学生职业安全素质。

四是经常利用宣传板、校园网、校报等校内媒体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对校内外环境进行经常性监测的基础上,适时有关预警信息,做到有备无患。

4检查考核,务求实效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9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20xx年护校安园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警校联动机制、校园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控风险,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着力解决突出安全问题,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等措施。20xx年12月31日前,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校园内部教师护校队配备率、防护器械配备率、一键式报警装置安装率必须达到100%。切实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有序开展,教育和科技局成立县教育系统护校安园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和科技局安卫办,雷斌贤兼任办公室主任。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也要相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落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园内部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各项措施,一是要健全完善校园安全制度。要建立外来人员、车辆出入审验、检查登记以及学生、幼儿接送等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制度,严禁可疑人员、车辆和违禁物品进入校园。二是加强校园内部保卫力量建设。按规定配齐配强保卫人员和安全防护装备器械。保安员要经岗前培训后持证上岗。寄宿制校园要按规定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和宿舍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三是要推进技防设施建设。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国家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紧急报警、电子巡查等技防系统建设。四是全面推进校园物防建设。按照国家《反恐怖主义法》的相关要求,根据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环境实际情况,在学校幼儿园门口设置隔离栏、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掸撞设施,实行封闭式管理。

(二)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建立经常性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和突出治安问题,限期整改。要定期开展涉校、涉园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准确把握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切实做好疏导稳控工作,防止造成现实危害。

(三)强化警校联动机制。各学校、幼儿园和公安机关要在信息沟通、应急处理等方面加强协作,健全联动机制。一要加强对涉及校园安全的各种苗头性情况信息、线索的收集和梳理分析,加强情况报告和通报,切实提高对涉校案事件及苗头提早发现、有效防范、迅速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一键式报警等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监控和报警平台,报警装置安装率要达到100%;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三学校要依托校园警务室密切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探索建立警务室民警或担任法制辅导员民警对有不良行为、欺凌、暴力行为学生实施训诫教育制度。

(四)强化校园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学校要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中要适当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强化规则意识。各校要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安全防范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公安民警担任校园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根据学生群体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xx年4月)。4月底前各校要对本校及辖区的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和摸底,分析形势、明确重点、排查隐患、研究对策、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治理整顿阶段(20xx年4月-11月)。按照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重点治理整顿。重点整治学校、幼儿园周边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安全因素,特别对重点人员管控要建立台账、实行专人负责。要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设施设备的检查,及时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健全内部保卫组织、完善内部保卫制度、配齐防卫设施、配强保卫力量。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20xx年12月)。12月底前县教育和科技局组成考查组,对年度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开展落实情况逐一进行督查。并把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纳入对各校教育目标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落实不力,效果不明显,年内发生涉校、涉园安全案(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护校安园工作实施方案或制定护校安园工作实施细则。要及时召开教职工会议,认真学习护校安园专项工作相关文件和要求,做好宣传布署,明确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确保护校安园行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记录详实、清楚,各类文件、档案资料齐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

(三)加大投入,构建起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各校要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要抓好校园报警点的建设;要配足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器械;学校要加强人防建设,要配备专职保安员和组建学校内部教师护校队及义务消防队。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强化安全培训学习,增强队伍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实战能力。

(四)要强化校园安全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各校要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做好护校安园行动相关工作。对因工作不重视,组织不得力,保障不到位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目标管理考核一票否决。

各校要在每月2日前报送专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到上月的工作情况及工作成效数据,发生的重大案事件和重要情况信息要随时上报。有关阶段性工作情况和总结报告请分别于6月25日和12月25日前上报。

护校安园工作方案20xx【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省领导同志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切实维护校园持续安全稳定,按照省公安厅、综治办、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市公安局、综治办、教育局决定自即日起至20xx年1月底,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护校安园行动。为确保全市护校安园行动的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任务目标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组织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化解纠纷、重点防控、打击犯罪、责任追究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解决突出安全问题,做到人员不减、力度不减、声势不减,切实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恶劣的校园重大案事件,确保全市校园安全稳定。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一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要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和《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落实校园内部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措施。要建立完善外来人员、车辆入校以及学生、幼儿接送等安全管理制度,严禁未经许可人员进入校园,严防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流入校园。二要落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校园要按规定成立安全保卫机构,确定安全保卫机构负责人和专职或兼职安保人员,要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规定,根据学校师生数和寄宿生数配足保安员,按《规范》规定配全安全叉、长短橡胶棒、催泪喷雾器等安全防护装备器械。保安员要经岗前培训后持证上岗。寄宿制校园要增配专职保安员和生活管理教师,24小时值班值守。三要落实安防设施建设。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国家标准要求,加大校园重点部位安防系统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入侵报警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紧急报警装置、电子巡查系统建设。城市校园达标率要达到80%以上。要按照国家《反恐怖主义法》的相关要求,根据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环境实际情况,在学校门口设置隔离栏、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乡镇农村校园要落实围墙等物防设施修建,实行封闭管理。四要落实安全法制教育。公安、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师生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识。担任校园法制辅导员的公安民警要定期入校开展对师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培训和指导应急演练。

(二)强化排查稳控,清除校园安全隐患。一要深入排查隐患。要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检查,排查、汇总、分析学校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限。今年重大活动举办前,各地务必组织开展滚动式、拉网式的校园安全大检查,对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整改,全力堵塞安全漏洞。市里将适时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二要提前预警风险。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经常性的校园安全风险排查预警机制,制定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建立动态监测和数据搜集、分析机制,及时为学校提供安全风险提示,指导校园健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三要稳控重点人员。要强化涉校矛盾纠纷的摸排化解,摸清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人员、吸毒人员、心理失衡对社会不满等各类重点人员底数,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稳控工作,严防失控漏管造成现实危害。

(三)强化巡逻防控,构筑校园安全屏障。一要落实巡防守护。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确保重点地段、重点时段校园治安状况始终处于在控状态。反恐防暴形势严峻、治安复杂地区,要在上下学高峰勤务时段,派出足够的警力重点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守护巡控。要定期排查学校门口及附近交通路口交通安全防护措施、警示标志标识,有效提高设置率和规范率。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形迹可疑的人员、车辆的检查盘查,对携带管制刀具或欲滋事等违法嫌疑人员,及时带离现场进行查处。二要加强群防群治。要充分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防控工作,协助处置各类涉校园突发事件。乡镇农村校园要充分发挥村校联防机制作用,协调组织治保干部、民兵、治安积极分子等加强校园及周边巡逻,及时防范处置各类安全问题。三要开展周边整治。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公安、综治、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全面清查校园周边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存在的重大隐患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实行挂牌督办,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江志勇任组长,市综治办副主任吴忠、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礼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督办、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部署推动,全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扎实推进专项行动有序开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公安机关和综治、教育部门要建立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联合督导,形成工作合力。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共同研商落实整改措施。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支持,决不能推诿拖延。

(三)着眼长远,完善机制。要坚持打一仗进一步,把集中行动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当前形势和本地实际相适应的校园安全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地方、部门及学校、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创新做法,进一步固化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规范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行为为目标,对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非法办园等问题开展全面清理整顿工作,使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清理整顿对象

全市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三、清理整顿时间

20*年7月—20*年12月。

四、清理整顿重点

1、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基本情况。

2、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审核,重新核发办园(所)许可证。

3、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园(所)许可证。

4、对已符合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园(所)许可证按照有关规定补办办园(所)许可证。

5、未取得办园(所)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所)。

6、对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的清理整顿,参照幼儿园(班)基本条件中的卫生、安全相关条款,对不符合卫生、安全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五、清理整顿的方法步骤(分五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7月—8月)

召开民办幼儿园园长及相关人员会议,学习相关文件,拟发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2、全面排查摸底阶段(8月—9月末)

教育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要全面展开调查摸底,全面摸清民办幼儿园、托儿所情况。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的要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对不符合办园条件又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要坚决查禁停办。

3、联合执法,全面清理整顿阶段(20*年10月—11月)

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清理整顿小组,对限期整改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逐一进行检查,对已符合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园(所)许可证的可按有关规定补办办园(所)许可证。对责令整改期限已到,但仍不具备办园(所)基本条件的和不符合卫生安全有关规定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4、跟踪督查阶段(20*年11月—12月)

教育主管部门、各乡镇应继续做好跟踪督查工作,严防再出现非法办园(所)的现象。

六、清理整顿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实加强这次清理整顿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清理整顿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牵头协调抓好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工作。各阶段整顿情况应及时上报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2、严格审批程序,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并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

3、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因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幼儿伤亡事故。

4、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要定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人,严禁校车超载。使用校车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严防将幼儿遗漏在车内。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并提请家长负责孩子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