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房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09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建筑行业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遵循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着手,需要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有效的、及时的沟通,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既符合客观方面的需要,也符合主观方面的需求;其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提前量,现代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点都放到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以及一些上部结构的构件(例如梁、板、柱、楼梯、雨篷等)方面,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很多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并没有完全的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二、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经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1、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形式

大多数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基础结构设计时,都会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设计的形式,而在墙下条形基础形式当中,混凝土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更为常见一些,混凝土刚性基础的抗压性能较好、但是在抗拉性及抗剪性方面的性能就稍微差了一些,比较适用于低层的房屋建筑工程;而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在抗拉性、抗压性、抗弯性及抗剪性方面的性能就比较平均和优秀一些,比较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以及基础埋深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

2、独立基础设计形式

独立基础一般分为刚性独立基础和柔性独立基础两种,通常独立基础设计形式别广泛的应用在柱下基础使用当中,以柱荷载偏心距为参考依据,决定基础断面是方形还是矩形。根据科学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工民建工程施工中都采用了独立基础的设计形式,并且取得了十分优异和可喜的成绩,发展前景十分不错。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构平面图的绘制问题

绘制结构平面图属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设计人员在绘制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平面图时,需要从整体出发,从大局出发,需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房屋建筑工程的防火等级、抗震等级、防水等级以及保温等级,其中,抗震等级最为重要,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及局部的受压性。

2、屋面结构图的设计问题

一般而言,房屋建筑工程的屋面都为坡形,当建筑板之间的空隙过大,就采用梁板式的楼板;如果建筑板之间的空隙不大,就采用折板式的楼板,确保屋面结构图的设计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能够相融合。

3、大样详图的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在绘制房屋建筑工程的大样详图时,需要确保图纸的细致性和全面性,设计人员在绘制过程中,需要从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受力性的角度出发,同时,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外形、结构以及尺寸的一致性。

4、楼梯方面的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楼梯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楼梯板的挠度问题,需要保证上下层之间楼梯梁位置的一致性和精准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注意首段的楼梯板的基础沉降问题,如果在房屋建筑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楼梯梁进行统一的、规范的设置。

5、基础方面的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基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混凝土的选用方面,还需要注意考虑到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以荷载为参考依据对基础的宽度进行及时的、适当的调整,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保障。

四、房屋建筑基础隔震系统

1、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隔离避让”、“以柔克刚”是隔震技术设防策略的立足点。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安装隔离设备(如隔震器、阻尼器等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形成一个刚度较小的隔震层,用来对整个体系的刚度K和阻尼C进行调整,从而使结构的自震频率发生改变,使结构的自震周期延长,这样就能够使结构的吸能和耗能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减小,削弱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力。我们可以利用结构的动力微分方程对这一基本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基础隔震的特点基础结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由于隔震层的安装,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1)由于隔震层的刚度较小,这样就使得地震作用产生的变形集中在隔震层,层间的变形大大减小,上部结构呈“整体移动”,使得上部结构构件避免了因发生大变形而损坏;

(2)结构自震周期t的延长,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加速度,这样室内人员就不会发生严重不适的情况,同时防止室内设施及物品大量的损坏,保障建筑物在震中及震后的使用,降低地震次生灾害发生几率。3、基础隔震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基础隔震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隔震形式,也是最基本的隔震结构形式,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1)由于隔震层部分要比建筑物基础大,因此周边的场地要充足。(2)隔震层设档土墙,其上部还存在墙外狭道等,所以必须保证不会因为上部结构在地震时的移动产生其他问题。(3)隔震建筑物和周围建筑物的联系通道必须适应相对变形,保证通畅无碍。(4)隔震装置的安装位置要方便检查和更换。(5)一般情况下需采用柔性连接,或球型接点,保证隔震层的变形和位移不影响设备管线,同时安放装置及检修空间也要考虑。4、建筑基础隔震结构设计

4.1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

隔震结构的主要构件就是隔震支座,通常选用叠层橡胶支座。它是由橡胶和钢板交互叠置在一起的。由于橡胶的弹性模量很小,可以将其做成薄层,利用钢板来限制轴向压力引起的横向膨胀,不但减小轴向变形,还能产生很强的抗压能力。假如受到水平作用力,叠层橡胶支座就会按照自身的弹性模量变形,从而形成一个水平柔软、竖向坚固的支座。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变形能力很重要,为了保证其水平变形的能力,可以加厚橡胶层,但其纵向支撑力会有所下降,水平刚度的轴力相关性会变大。假如在底层车库的柱底安装隔震支座,由于是半地下车库,因而应留较大的空间在房屋的四周,确保橡胶垫变形空间充足。所以隔震支座的安装地点选在底层车库顶板,在车库车库层柱的柱顶四周布置。4.2隔震结构的构造设计应依据预期的位移控制要求和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隔震层的设计,选取合适的隔震支座、阻尼器及为支撑风载荷和地基微振动提供初始刚度的部件组成。隔震层顶部需设置平面内刚度足够大的梁板体系,确保隔震层能整体协调工作。隔震支座上方的梁体系必须现浇,为增强顶部梁板平面内刚度,可以配加强筋或者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由于考虑到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因而需要加密箍筋,情况特殊时,可采用网状钢筋。

结束语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还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因此,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基础设计时,一定要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S].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2

关键词:设计图;承载力;数据计算;设计问题和解决措施

1设计中常见几种构图类型

1.1房屋总体设计图

总体设计图是对整个房屋架构进行基本框架设计,主要包括对于屋顶的设计。坡面屋顶是建筑物封顶使用的常见屋顶构造,其具有施工方便,易操作,防积水等特点,建筑设计中包括对于屋顶构造的设计。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要在设计图中绘制出整体的屋顶架构,包括材料搭建方向和角度,承重结构的设置位置等,还要标识清楚施工材料的具体型号和尺寸。一般情况下屋顶施工通常会使用钢制或者混凝土作为承重材料,在气温较为寒冷的地区,还要考虑保温层的设计。

1.2房屋施工平面图

平面图是指房屋内部的施工结构设计图,其内容包括空间的合理分隔,墙体的材料和厚度等方面。在进行平面图设计时,通常会利用专业设计软件帮助分析和计算内部结构的具体构建位置和数值,并完成对房屋承重量的预估。

1.3局部细节放大图

在完成总体设计图和平面设计图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施工的要求,还要对房屋局部位置进行放大图的绘制。对于结构复杂,无法在平面图中表现出来的设计细节要进行图形放大,并且要尽可能详细的将要点标注清楚。

1.4房屋楼梯设计

楼梯是实现楼层间连接的重要通道,在设计时要考虑坡度问题以及承重性。

而且在一般的楼体建筑结构中,上下层间楼梯的位置和尺寸都是相同的,设计时要注意其一致性,对于有特殊楼梯结构要求的设计,要做好楼梯之间衔接的尺寸设计工作。

2建筑结构设计的阶段及需要计算的数据

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设计者要分别依次完成相应的设计步骤,才能得到最后的设计成图。设计工作包括三个阶段,首先,要进行建筑的总体结构设计,绘制出整体的结构框架,包括建筑的所在地地质情况,面积,高度,基本结构,承重梁等因素;其次,要进行建筑的承重力和使用部件参数的计算,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设计要及时修改,最后,根据总体结构图和各项数值指标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对于结构各项数值的计算尤为重要。数据计算大致包括如下项目:(1)房梁的跨度计算。包括房梁的数量,间距距离,房梁本身的厚度和高度对于房梁的材料不同导致的承重性差异因素也要考虑在内;(2)各部件可承受最大拉力值的计算。设计者可以按照结构材料的可能受力方向和受力最大值作为估算依据,并得出最后结论;(3)房板和房柱数值的计算。房板设计要依据单块板的尺寸和厚度计算出板的承重力,不同点空间面积要选取不同的房板材料;房柱的承重力也要计算,以确定房柱的使用材料和型号。(4)房屋总承载力的核算。在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要充分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在内,屋顶的负重包括外力和自然物质所施加的压力,如降雨,暴风雪,台风等因素;内部结构的承重主要考虑施工材料的重量和人员施加的压力,如房板对房柱的压力,施工人员的外力等因素,要以最大承受值为设计依据。

3建筑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在设计时对于地基承载力缺乏考虑

建筑物地基薄弱是房屋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物地基施工的设计,要以前期工程测量和勘探数据作为设计基础,对于施工现场图层较弱的情况,要进行地基的加固施工设计,包括对于土层的更换和压实以及打桩固定的方法等等,土层更换的厚度和数量是设计者要计算出来的。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地基设计不科学的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严把地基施工的第一道关口。

3.2建筑超高超宽的情况

建筑物设计的总体高度和面积要符合建筑设计原理和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有时会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私自将建筑面积或高度扩建,造成了建筑设计的严重违规,而且建筑高度不符合总体建筑比例还有可能降低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应该在设计时给予高度重视。

3.3特殊形状的建筑结构稳定性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住宅建筑中,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有很多采用了异形结构。当前我国的建筑在异形柱的结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突出,表现为异形柱结构的房屋体型不规则、高度超高、结构的布局不合理、抗震的结构措施也不是很完备。当前我国对于异形柱的节点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结构延性等试验都不足,对于异形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异形柱结构时,需要对于房屋的高度、抗震措施和结构规则性严格把握。

3.4建筑控温措施不科学

对于超长建筑物,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温度变化对于结构的不利影响,设计人员必须对于伸缩缝进行很好的设置,这是十分必须的。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利用后浇带来代替伸缩缝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后浇带仅仅的能对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进行减小,无法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不便或不能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了留设施工后浇带以外,还必须采取其他的构造来加强措施,比如加强对于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需配置一些温度钢筋。

3.5建筑设计缺乏抗震性

这类情况大多数是发生在六度抗震设防区。大多数设计者单纯的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了方便结构计算,会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的过小,把梁简化为简支梁。这样做虽然便于结构的受力分析,但是却给房屋的结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人们在使用该结构时,柱子便已开始带铰工作,这样会使房子的耐久性大大减弱,且引起了住户的恐惧心理。更严重的是,假如发生地震,那么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差,这极大的违背了现行的抗震设计原则。

3.6承重梁高度和承重设计缺陷

一般设计者只是对于梁的抗倾覆进行了测算,并没有对梁的挠度进行测算。假如梁高选用的太小,那么将会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力区的应力过高,梁截面会产生非线性的徐变。挑梁的变形也会引起梁板裂缝的出现,从而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根据调查研究,这种挑梁变形到后期时,梁截面的上部会出现比较大的竖向裂缝。竖向裂缝不断的延伸,从而发展为斜裂缝,这时的梁已经接近破坏。

3.7忽视楼板的重量和作用

楼板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楼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的计算问题。一般在民用建筑当中,会经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的隔墙,经常在设计时将该部分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来进行配筋计算。但是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却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去除以楼板的总面积。此外,楼板上的隔墙处理顶部经常使用立砖斜砌并且顶紧上面的屋面板,从而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中间的支撑点,支撑点上方出现了负弯矩,但是在板的设计当中并没有考虑到该部分的影响,使板顶产生了裂缝。

4结束语

建筑设计工作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前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设计人员在开展房屋设计工作时要秉承安全专业的设计理念,对于设计中的任何一项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在保证建筑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性的基础上要尽量增加建筑耐用性和安全性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平衡好经济利益与建筑安全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和人民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3

摘要: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使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运用节能型材料。本文重点研究了房屋建筑节能工程中的采暖通风设计的原则与方式,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及提出了相关策略,并分析了当前暖通专业发展的特点。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节能采暖在建筑能源消耗中占据了重要部分,其一般情况下的能耗要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这种能源消耗量与世界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以及地理气候因素相近的国家对照,中国在建筑过程中每平方米的采暖能耗要比其它国家高出3倍左右。尽管能耗大,但在使用后却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因此,采暖通风工程的设计在房屋建筑中是一项重要工作,采暖通风工程的设计情况将对节能建筑的能耗指标与入住舒适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房屋建筑中采暖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人们对于节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对于现代节能建筑的认识,人们不仅仅是注重冬季建筑的保暖,还要注重夏季室内良好的通风情况,这样才能够使得夏季的室内温度更加清凉,同时还能对降低建筑的隔热效果发挥作用,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从这些情况来看,在进行节能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地热采暖的相关特点来看,其特点具体包括了:节省居室面积和能源、环境舒适、运费低、隔音效果好等,这些使得地热采暖现在正逐渐变为节能建筑的第一供热方式。设计节能建筑暖通工程时,应该根据《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并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设计工作。对于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进行技术参数分析后进行复核实际的设计与施工。节能建筑暖通工程相关设计参数包括了:第一,热媒:低于65℃,低温为30℃~40℃。第二,供回水温差:10℃~17℃,地暖系统工作压力小于0.8mpa。设计过程中对于基本耗热量的计算需要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规定进行,以及按照辐射采暖特点做进一步修改,最后计算出地热房间的单位耗热指标。采暖地面构造厚度要控制在80毫米以上,管间距最好在150~300毫米之间,热管距外墙内表面为70~100毫米。待这些参数准备到位后,应该然布置供热房间管道。每户设置一组分水器,根据房间多少安排支环路个数。例如:卫生间餐厅厨房应该设为一环,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面,应该可分多环。一般回字形或S字形可作为敷设管的形式,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实际证明来看,回形比S形敷设效果更好,这是由于回形冷热水相间,采暖效果均匀良好,能够让施工更加方便。S形由于弯曲半径小,对于配管间距大、面积大的房间比较适用。要想把总水阻力控制在800~1500mmH2o,每环长应在60~100米,最大限度不能超过120米,每环长度相等最佳。做好上述工作以后还要注意,如果设计过程中采暖面积大于40m时,需要适当地设置伸缩缝,如果面短边长度小于6米,应该每隔7米设一道伸缩缝,宽度为5~8毫米,并且将弹性膨胀膏放在缝中。管道有时需要设置套,例如:穿越过梁、门口,这样能够让采暖效果和楼体地面有所保障,避免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二、房屋建筑中采暖通风设计的具体应用(一)电热供暖电热供暖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这主要是参考各个地方的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1)按照不同的场所需要,例如:局部供暖、特殊供暖、环保需要等各类场所。(2)对于距离集中热源较远的建筑物,应该进行电热供暖来进行取暖。(3)采用热泵系统,这主要是为了使热能利用率得到提高。(4)通过相关的建筑技术来实现供暖,如:低谷电、蓄热技术,在保证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电热供暖需要具备相应的可控性及安全性。(二)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在进行地板辐射供暖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对设计进行详细地理论计算外,其他的相关因素也要考虑在内,例如:施工安装、材料选择、运行状况、热舒适度、运行费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随着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被人们所喜爱,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运行。由于地板辐射供暖具有多项优点,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带来了改善,因地让广大用户对此十分欢迎,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地板辐射供暖优点体现在:第一,调节性良好,对于民用住宅建筑的用户来说,只要参照个人的生活需求进行调节控制,就可实行分户计量;第二,蓄热能力大,能够让室内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尽管具备诸多优点,但是地板辐射供暖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工程设计、理论计算等方面,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于相关的设计规程和施工验收工作进一步规范;此外,对于地板辐射供暖应该配有地面装修方案,这样才能使地板供暖系统施工安装质量得到保障,使得系统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安全运行。(三)燃气供暖在提到节能这一观念时,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燃料是必须要倡导的,天然气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废弃物排放少、污染小的特点,对于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的总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使用燃气供暖这一方式对于燃料输送、减少损失、各户调控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于一些不好的情况,我们不可排除,这些隐患将影响到以后的使用情况,在使用燃气供暖应时应该将以下方面考虑到:(1)要与城市规模发展控制的总体标准相适应,按照长远发展的计划和目标进行,进行燃气供暖时可以适当利用燃气空调,其作用在于解决了天然气供应稳定以及冬夏季谷峰情况,对于夏季城市供电高峰的缓解作用明显,在气电峰谷互补的同时保证燃气供给平衡。(2)将不同地区的燃气供应条件和价格情况考虑在内。(3)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应避免以下方式:一户一炉、烟气直排,这样可以降低烟气排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卫生性、监测手段。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环保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暖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提高设计人员对节能的意识理解是很有必要的,设计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质量上,使得建筑工程在使用年限内,质量和使用性能得到保证。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预计采暖通风工程的设计将向两个方面不断的发展和更新。1、设计观念的转变在今后将逐渐转向综合化、规范化等方面。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对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考虑是把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热负荷作为主要目标,确保供暖热源和系统的能源效率能够达到标准。此外,还要把我们所设计的成果会给国家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各种影响考虑在内。2、将静态观念转向动态观念。对于建筑使用而言,其主要过程是由内至外的动态变化,单单靠稳态设计工况是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的。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的先进方法,如:建筑动态负荷分析方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力学方法等,便于方案、计算的顺利进行,这样设计出来的结果将会更加符合建筑需要。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发展;措施;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现代房屋建筑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从最初满足人类生存居住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产物。与此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片面追求新奇、标新立异的风格,甚至影响使用和安全,最终出现了设计的缺陷。

(一)建筑创作片面追求时尚:现阶段建筑已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志,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顾技术经济条件、使用功能和环境关系,生搬硬套地将一些新建筑的造型作为时髦的流行符号,拼凑在建筑设计中,根本不理解蕴涵在形式内部的理念和技术背景。现代中国有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不管前提条件是什么都要在设计上生搬硬套上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点式玻璃幕墙、横向百叶作为“新潮”硬套在商场、学校、厂房;拷贝现有建筑的“体形”,比如现有建筑中出现的圆盘轮、形态各异的飘板、各式凸窗,只为表现“新潮”。“新潮”的形式重复出现在各类项目中,为了满足建筑形式套路化,生搬硬套在功能上,使得各类形式的建筑都统一套上“新潮”的风格。

(而)我国能源替代的严峻形势: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已探明的众多矿物燃料储量居世界前列,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因素,能源的使用效率就相当低了!例如中国人均煤的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的4%,我国的年能源需求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多。因此,我国的能源问题比国外其他国家更加严峻!抛开这些矿物燃料目前的短缺情况暂且不论,他们本身所带给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在建筑材料上,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砖石、沥青、混泥土、硅酸盐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本身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因此,在可持续性的能源替代问题中,我们应该提倡:①尽可能少用天然材料,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气物。②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③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得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要具有多功能性。④产品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具有可循环和回收利用价值。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一)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二)设计理念:建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本身应与环境协调,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包括:建筑应与地形地貌相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采用更有利于环境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注重建筑节能,推广使用高效绝热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如大部分的照明,采暖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空气产生等,避免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导致能源紧张、大气污染;节约用水,可在建筑内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和净化循环系统,使生活污水多次利用,用于景观水体、绿化浇灌、清洗冲厕等;通过绿化建筑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维护生态平衡,可利用屋面、墙面、窗台、阳台等处种植花草,使建筑群成为城市立体绿化园林的主体;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三)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四)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高支模板体系;钢管支架;标准门式架;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727-5123(2012)02-033-03

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HighSupporttemplateSysteminHousingConstructionengineering

【abstract】Somebuildinghousinglargenumbertemplatesishighsupportsystem,8m-storeyslabconstructionusingφ48×3.5

steelframe,steelpoleverticalandhorizontalspacingoffloor0.9m,themainbeamandsecondarybeam0.6m,polehigh-Step1.5m;

storey6.9mandbelowslabconstructionofstandardportalframe,thebeamdistanceof0.6m,plateunder0.9m,thelargeststepdistance

of1.95m.thedesignandconstructionprogramtoachievesafe,reliableandeconomicalresults.

【Keywords】Housingconstructionengineering;Highcounttemplatesystem;Steelbracket;Standardportalframework;DesignConstruction

1工程概况

广州科学城综合孵化区a组团a3~4栋工程位于广州市萝岗区广州科学城内,由地面以上15层、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55385m2。该工程主楼地下室自下而上层高分别为4.0m、5.0m,上部首层为8m高、2层为6.9m、3层为4.5m、4~15层为4.0m。

该工程层高较大,不少属于高支模板体系,而首层高度为8.0m,则属于超高支模板体系。地下室底板厚度0.8m,地下室外壁厚度普遍为0.4m;地下室负2层顶板厚120mm,负1层顶板150mm;2~15层楼板厚度100mm、局部120与130mm,屋面板厚度150mm。

2模板及支撑的设计

2.1层高8m满堂钢管超高支模设计。主楼首层8m高梁板(包括楼梯)梁侧模与底模、楼板底模采用1830×915×18mm胶合板,小楞及楼板下大楞采用80×100mm方木条,梁下大楞及纵横向连接支撑立杆采用φ48×3.5钢管,钢管立杆纵横向间距为楼板0.9m、主梁与次梁0.6m,立杆沿高步距1.5m,纵横斜向加强杆间距1.5m。

对于该设计,选取厚度100mm的楼板与截面300×1200mm主梁为例,楼板下钢管支撑体系平面及剖立面布置如图1~2,梁下钢管支架可参考门式架支撑。

2.2层高4m~6.9m门式架支撑体系设计。层高6.9m、6.0m、5.0m、4.6m、4.5m、4.0m梁板的模板采用1830×915×18mm胶合板,模板下的大小楞都采用100×80松木枋,小楞间距0.3m,跨度为1.2m,大楞间距1.2m,最大跨度为0.9m。支撑采用标准门式架,间距为梁下0.6m、板下0.9m。纵横水平杆用φ48×3.5钢管加扣件与立杆固定,最大步距1950mm。梁侧设竖肋枋木间距为300mm一道,对高度大于1000mm的梁采用Φ12穿心螺栓(竖向间距为500mm一道、横向间距300mm一道),Φ12穿心螺栓加48钢管及瑚蝶扣压实固定。标准门式架高度为1.93m(其可调螺栓及脚可调高度为1.7~1.93m)、半个门式架高度为0.95m,针对各种层高在尽量采用整个门式架后,再适当使用半个门式架,其余采用门式架的可调螺栓进行高度的微调,但注意每节螺栓的外露高度不能超过0.2m。

现以层高6.9m、厚度150mm楼板、截面300×1200mm主梁为例,楼板下可参考钢管支架,梁下门式架支撑体系平面及剖面布置如图3~4。

2.3剪力墙及柱模板设计。其它模板体系包括整个建筑物(包括层高8.0m、6.9m、6.0m、5.0m、4.6m、4.5m、4.0m)的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内部柱及剪力墙、上部结构柱及剪力墙、一般楼梯、洞口及车道的模板及支撑等。墙柱模板采用18厚木夹板制作,施工中如需要接板则最少的一块宽度不能少于200mm,压脚板采用150×450×18mm旧模板;横肋采用Φ48×3.5mm钢管施工,每度双条钢管,交叉处用十字扣件固定,十字扣的固定应在其他螺丝全部夹实后才能扣紧;竖肋采用80×80标准枋木,枋木间距200mm,搭接时要错开接头,压墙、柱角的枋木必须离开角10mm的位置,以方便检查墙柱角的拼缝密实及垂直度;穿心对拉螺栓采用φ12mm螺丝,其对拉螺栓的排距从楼地面开始第一排不大于200mm排距。

地下室外墙用φ12mm止水螺杆(中间焊50×50×3mm的止水钢片)。螺杆两端加一个30×30×20mm木界片(两木界片间净距为墙厚-40mm)来控制墙厚,待捣好墙体砼,拆除模板后,用凿头将两边木界片凿去,并割掉外露止水螺杆,用与外墙同标号的膨胀水泥填补木界片凹位,再作防水找平层。为保证质量,在剪力墙脚每隔2m留一个200×200mm“生口”以便浇砼前冲洗墙脚杂物,完后用木板封口。

该工程各层柱截面尺寸及形状变化较大,采用散装散拆木夹板模板以适应此特点。柱模安装时首先应复核准柱位,且按柱外边线留足模板厚度弹出墨线,然后将80~100mm宽25mm厚的木板条,沿线外边设通,用钢钉钉固在楼面预埋板块上。因部分扁柱截面尺寸较大,除了柱的每边角位置外,在柱边中部@300mm位置也预埋60×80×18mm的板块,便于用作控制柱脚模板。柱模截面固定采用80×80mm枋木约@200mm设置垂直肋,设置双排水平φ48×3.5mm钢管压住垂直枋,紧固采用φ12mm螺栓锁定,压管垫为6×60×150mm钢板,居中钻φ14mm的穿孔洞。柱边长超过800mm以上者,应在柱中设一穿墙拉杆螺丝,同样在拉杆丝两端两边各设置二条φ48×3.5mm钢管水平压住竖肋枋,拉杆螺丝按@450~600mm设一道,距地面150mm高始设。如柱边长大于1m以上者,每个面应按三等距每道设二支穿墙螺杆。在安设时应在模内部分拉杆上套1条φ30mm左右塑料硬质管,作为控制墙模内空和便于螺杆取出回收利用。要在平第二次驳接面处留生口(100×100mm)便于清杂物。

2.4楼梯模板设计。楼梯模板采用封闭式支模的方法,在踏面上进行模板封闭以确保踏步的几何尺寸准确、不变形。同时也保证了楼梯钢筋不被踩坏,以及砼的振捣充分。其工艺为:根据图纸设计的标高,搭设平台架、平台楼梯梁架,支好模板,然后计算出楼梯踏步的斜底板,搭设架子并在斜板下钉倒锲,以防斜板下滑。在斜板和板侧确定楼梯的宽度和高度,弹线钉梯步侧板,用压条钉牢。根据大样分出梯步级数,待钢筋扎完后再钉制踏步侧板,在钉踏步面板时,要求踏步面板压在侧板上,并且钉牢。模板安装完毕检查尺寸无误后,用电钻在楼梯上对穿打眼,楼梯板上面用两对钢管沿斜面排放,用φ12mm对穿螺杆套160×100×10mm钢板垫块,用螺帽拧紧进行加固。

3支模体系验算要求

针对各个层高进行的支模设计,应以最不利的板厚与最大梁高作为验算对象。在该工程中,对于该设计的验算,选最不利的梁截面是300×1200mm,最不利的板厚是150mm。在满足最不利工况下,验算支模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它则作为安全储备,同时对梁高超过1.0m的特大梁分两次浇筑以作为安全储备。由于该工程选用钢管支撑于门式架支撑两种,因此相应分两种支撑体系,以最大层高楼板厚度与典型截面主梁进行验算。

梁板支撑体系的传力路径为:模板小楞大楞立杆基础。因此要进行模板、小楞、大楞、钢管立杆或门式架与基础共5部分构件的验算,其中模板、小楞与大楞可按简支梁板或连续简支梁板计算模型、主要验算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满堂钢管立杆可按两端简支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模型,不仅要验算强度与刚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验算其轴心受压稳定性,支模基础则验算其承载力。对于标准门式架支撑体系,则验算大楞传来的荷载,应小于标准门式架的允许承载力即可。

对于墙柱支模体系,同样要进行模板、小楞与大楞强度与刚度的验算,另要进行螺栓拉杆的抗拉强度验算,必要时还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

该工程8.0m首层超高支模,满堂钢管支撑基本都落于地下室盖板上。对于立杆的基础,拟在立杆下满铺垫18mm厚胶合板。有七夹板分散荷载后,再传给地下室盖板。地下室盖板砼强度必须达到75%时,才能在满堂钢管支撑体系上绑扎钢筋与浇筑砼。

地下室盖板砼强度足以支撑满堂钢管,但是地下室盖板的板面设计荷载,一般都达不到立杆或门式架对其压力。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在地下室盖板浇筑后,其下部绝对不能拆除支撑。地下室盖板的支撑体系,必须分别在首层楼板浇筑达到75%的龄期强度后,拆能拆除,已达到逐层传递荷载的要求。

同样,门式架支撑大部分落在下一层楼板上,每榀门式架下面垫80×100木坊,立杆基础支承在砼底板上,底板砼强度虽达到75%时才能搭设支撑,高支模基础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但是每层楼板板面的设计局部荷载,难以达到54.5Kpa。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层楼板浇筑后,其下部绝对不能拆除支撑。各层楼板的支撑体系,必须分别在上一层楼板浇筑达到75%的龄期强度后,拆能拆除,已达到逐层传递荷载的要求。

为达到安全可靠,并作为拆模时机控制,必要时应进行下一层楼板抗冲切强度验算。

4模板的搭拆施工

4.1搭设施工要点。各层施工顺序:全层结构柱与剪力墙放线定位绑扎结构柱与剪力墙钢筋支设结构柱与剪力墙模板支设结构梁板模板浇筑结构柱与剪力墙砼结构梁板钢筋安装结构梁板砼浇筑上一层。

在安设结构柱与内墙模板时,在每条穿心对拉螺栓上套1条φ30mm左右塑料硬质管,作为控制墙模内空和便于螺杆取出回收利用。

地下室外墙和消防水池墙体用φ12止水螺杆(中间满焊R=50×50mm的止水钢片)紧固,约450mm左右设一道。螺杆靠地下室内、外侧壁端各加一个50×50×20mm木界片来控制墙厚。

门式架或钢管立杆先沿主梁离柱边200mm开始排第一只架或立杆,间距600交叉摆放(考虑梁截面不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局部进行调整),边排采用斜拉杆进行拉结固定,排至梁另一边的结构柱(或剪力墙)边时,如果离结构柱(或剪力墙)距离大于400mm时,要在结构柱(或剪力墙)边出200mm加设一道门式架或钢管支撑,并要用拉杆连接在相邻架上,扎三度固定。第一层支架顶铺设临时托脚板后,再架设上层门式架或钢管,门式架布置完成后加顶托,大致调平后在顶托上放木枋。底层木枋沿门式架方向排,顶层木枋垂直梁放置,其间距可根据梁尺寸按设计而定。铺梁底板,调顶托至预定高度水平,固定梁底板再装梁侧模板,设压脚板再定侧板支撑,用旧板加两面斜撑@450,斜撑与水平面夹角45°。

楼面模板安装时,门式架或钢管从梁中延出300mm开始并排排列,排距按设计,然后上顶托,放木枋调平,铺板固定。支撑体系要求在基底面上500mm位置,每排列门式架用十字扣一道纵向钢管拉杆,横向每1.2m一道与纵向钢管扣紧,在顶层架顶下500mm纵横各扣一道钢管拉杆,纵横钢管交接处用钢管扣扣住。在第一层门式架横杆中间处用一道通长钢管与门式架相扣,第二层门式架横杆中间又用一道通长钢管与门式架相扣,第三层门式架中间又用一道通长钢管与门式架相扣;悬臂处的模板体系加斜撑加固;在外部加设45°交叉剪力撑。这样,整个支撑高度有4~5道水平拉杆通长顶住,可以保证整体性与稳定性。承台、地梁处回填土方要夯实,表面铺@600×600mm枋木(枋木与门式架中心线垂直)加18厚旧夹板固定,确保基底表面平整。

结构梁模板安装时,先钉接头板,校正加固后,安装底板及支撑系统。结构梁旁压脚钉压脚板,支撑水平角度大于45°,梁傍板要求平顺垂直通光,拉水支撑牢固,建筑物外铡梁傍采取加枋钉拉水的方式,使旁板能均匀受力,严禁借外排栅作支撑。以免振捣砼时发生模板变形。对于深度大于700mm的梁,在梁中设置φ12mm的对拉螺杆,对拉螺杆间距按500mm设置,支模时按规定将梁板按跨度的1~3‰起拱。

4.2验收及使用。该工程支模高度及梁断面尺寸大、施工荷载大,若钢管扣件支撑体系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必须对支模体系进行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主要验收内容:支模体系的水平纵横拉杆严格设计的竖向间距设置,地面第一道水平纵横拉杆距地面为200mm,钢管立杆或门式架基础及垫木牢固情况;扣件螺栓的拧紧程度,纵横向均设置垂直剪刀撑,其间距为不大于6m;同时主梁支撑立杆也必须设置剪刀撑;单块梁板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四周边缘,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边缘失稳。

该工程的楼面水平运输采用泵管浇捣楼面砼。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砼不得堆放过高及过分集中,而且要及时拨开;振动时不得用振动棒直接碰撞模板或钢筋;泵管在楼面上设专用支架,不能固定在模板上,防止泵送时水平力对模板体系的冲击;砼浇筑有序、均匀进行,不能过于集中;在浇捣楼面砼过程中,安排专职质安员进行跟班;在浇筑过程中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特别是钢管有无弯曲而造成失稳或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施工员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撒离,经确认不安全威胁解除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4.3模板及支撑的拆除。墙、柱模板在砼浇筑完后10~12h即可拆除,普通结构梁、板模板支撑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以上时拆除全部支撑和模板,但对于≥2m悬挑梁和≥8m跨结构梁拆模时间应控制砼设计强度等级达到100%。施工中在现场作好试块,与结构砼同条件养护,经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模板的拆除顺序按结构柱与剪力墙结构楼板结构梁侧模结构梁底模进行。拆除后的模板及支撑分类整齐平行堆放,上下块模板之间用木块垫开,垫块上下对齐,防止模板受压变形。模板堆放不宜过高,不应失稳。最下一块模板应垫起离地200mm高,保持通风防止受潮。

4.4后浇带模板支撑拆除控制。该工程设计多条后浇带,对于后浇带下部及两侧本跨内的模板支撑,适当加密加固。对于后浇带下部及两侧本跨内的模板支撑,必须在后浇带补偿砼并达到养护龄期强度后,才能拆除。后浇带部位两侧钢筋连接与砼补偿,宜在本层结构砼浇筑两个月后进行。后浇带下部及两侧本跨内的模板支撑,不能随同层模板支撑一起拆除,否则会出现严重安全问题。

5结语

对于一般层高(3~7m)的房屋结构支模,使用标准门式架具有搬运方便、搭设及拆除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但标准门式架容易变形,尤其是斜拉杆往往由于变形而难以配套拉结,同时标准门式架沿高步距一般为1.8~2.0m,难以缩小步距,间距又难以布置得很密,因此对于支模高度超过7m(即三步架高)的房屋结构,往往采用满堂钢管支架。

不管采用门式架还是满堂钢管架,为缩小沿高步距,满足施工荷载要求,确保整个架体的稳定性,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一般都采用钢管作为纵横连接杆,并采用钢管作为斜向剪刀撑。由于施工计算问题,在一般的工程中,大多不赞成采用门式架与钢管架混用。但在一些层高不大而梁截面很大的房屋建筑工程中,也有采用主梁或次梁用钢管架,而楼板或次梁采用门式架的工程实例,也有采用门式架搭设后在用钢管立杆加固的情况。对于门式架与钢管架合用的混用支架,最好做到沿高步距的统一,以便纵横联系杆能贯通增加整体稳定性。

在该工程中,对8m层高梁板施工采用φ48×3.5mm钢管支撑体系,钢管立杆纵横向间距为楼板0.9m、主梁与次梁0.6m,立杆沿高步距1.5m;层高6.9m及以下梁板施工采用标准门式架,间距为梁下0.6m、板下0.9m,最大步距为1950mm。

通过该工程支模体系的设计与施工,达到了安全可靠而又经济适用的效果。该工程2005年10月10日开工,2008年12月30日完工,验收被评为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

参考文献

1杨嗣信主编.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4(11)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支撑;监测

目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及城市交通有逐渐向地下发展的趋势。然而,建筑由于其功能和结构本身的需要,大多设置了地下室。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已向多层发展,其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日益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由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1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一般来讲概括起来为:(1)结构平面设计;(2)抗震设计;(3)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4)外墙结构设计。

2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

2.1结构平面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人员应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小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井位置设计不当,例如在侧壁外作附加通长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与地下室顶板整体连接,会造成地下室保证结构稳定功能的丧失,不能有效地将上部的地震及风力作用传至侧壁及地面,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埋深要求。

设计体会与监理结论

2.2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

一般来讲,此类设计常见问题为: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GB50007-2002第3.0.2条;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不符合GB50009-2001第3.2.5条等。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实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仅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的上部常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积较大、形状又不规则,且地下室上方的局部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相对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后再进行处理。地下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要求外,抗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2)膨胀带。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士连续浇注无缝施工;(3)后浇带。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应用;(4)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如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2.3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地面荷载、侧向土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2)静止土压力系数。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粘性土可取0.5~0.7;(3)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实际设计时,在外墙的配筋计算中,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时,对于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板块,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按双向板计算配筋为宜,其余的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对竖向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柱,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应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适当地配以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应适当加强。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相等,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的抗弯能力,其厚度应与配筋量相匹配。这种情况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底部的抗弯能力。

2.4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变形问题。

2.4.1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围护措施,不仅能达到围护目的,而且安全经济省时。本工程基坑围护针对不同现场情况,不同开挖深度,综合采用了钻孔桩、钢板桩、卸土、挖土预留土台、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钢内支撑等方法,即达到设计的目的,而且围护费也合理。

2.4.2内支撑的设置不仅满足整个支护结构计算内力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为方便施工创造条件。本工程设上、下两层支撑均采用对撑及角撑,不仅满足设计内力要求,而且有利于机械挖土,且第二层支撑采用工字钢,用电焊联接,施工灵活方便,缩短工期;工字钢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基坑支护费用。

2.4.3钢支撑与工程基础承台一起浇筑,安全性大大提高,且不影响承台受力,加快施工速度。

2.4.4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不仅使施工具有科学性,确保施工安全,也为优化设计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依据,节省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7

关键词:绿色房屋设计;设计要点;方法

1前言

房屋建筑绿色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绿色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提高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降低建筑能耗,避免或者减少建筑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现如今,在很多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中,已经开始强调对于生态环境和各项资源的利用,但是绿色建筑设计依然是房屋建筑设计的难点。对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绿色房屋建筑设计水平。

2房屋建筑绿色设计的应用现状

新时期,绿色房屋设计和施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国外对于建筑企业的建筑设计要求比较高,要求在房屋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因此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房屋设计施工中,对于绿色建筑理念应用不足。

2.1房屋建筑绿色设计意识不足

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能耗的控制。绿色节能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为了增强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不仅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施工材料,而且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也应该尽量采用绿色措施,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能耗,有效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设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性,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式,因此,我国房屋建筑规划设计的能耗普遍比较高。

2.2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足

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各项绿色建筑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绿色理念不够重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并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资金,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能耗问题,比如对于土地占用面积较大、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等等。

3绿色房屋建筑设计要点

3.1确保人的健康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保障房屋建筑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等等都必须符合绿色设计要求,尽量减少建筑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于人体构成的伤害。在绿色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中,应该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施工材料,比如对于房屋内墙,可以使用无毒涂料;对于地面装饰,应该尽量选用陶瓷、硬木等材料。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优化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对进风口和出风口,应该合理规划,尽量利用自然风,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依赖,降低能耗。另外,还应该尽量提高房屋建筑的水利用率,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可再生水作为建筑非饮用水,减少自来水使用比例,提高水利用率。对于建筑室内采光,应该合理设置,尽量运用自然采光的方式,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照明设备的使用。

3.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严格控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减少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能耗,这一能耗现象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此,为了减少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应该在确保建筑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产能耗较低的施工材料,或者选用回收利用率较高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②尽量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房屋建筑建设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能耗,因此,必须将建筑节能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具体可以通过对建筑体形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节能效果,比如合理设计建筑墙体、门窗等等,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提高房屋建筑节能效果。

3.3在建筑布局方面加强节能理论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房屋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影响建筑绿色节能效果的重点,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该加强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首先,合理选择建筑建设地点,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周边建筑、生态环境的因素,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周边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建筑的布局,应该尽量避免其被周边建筑遮挡,或者其对周边建筑形成遮挡,这样能够增强建筑的采光效果。因此,在选择建筑建设地点时,需要对周边建筑进行勘察,尽量选择日照条件较好的建设场地。另外,建设地点周边建筑对于房屋建筑的风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还应该注意自然通风问题。

3.4合理利用资源

(1)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类能耗的支持,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应该尽量使用自然资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如太阳能是一种十分丰富的清洁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提高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比如建造太阳能屋顶、太阳能玻璃等等。另外,风能也是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为房屋设计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以将自然界中的风能转换成为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降低对非再生能源的消耗。

(2)加强对于建筑施工中废旧施工材料的回收。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建筑污染。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旧建筑中的地板、木质品、铁器、钢材等进行重新加工,并将其应用于新的建筑施工中。

3.5降低环境负荷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减少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气体废弃物等等,降低建筑施工场地周边环境负荷。此外,应该尽量选择对于环境负荷较小的施工材料,比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建筑能耗。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发展过程中,绿色节能是重要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比较落后,而且发展速度较慢。对此,应该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从建筑材料、施工地点选择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使用,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倪佳飞,徐海斌.绿色房屋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09).

[2]任鹏.对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3]陈明威.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房屋建筑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房屋建筑离不开基本的房屋结构设计,一个好的房屋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建设单位的建设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优化房屋建筑结构才能有效的控制建设成本,才能给建设单位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才能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因此,在房屋建筑中使用建筑结构优化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概述

传统的房屋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因此,在房屋建筑中运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将房屋的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相结合是如今房屋建设企业的必由之路。在新时期的房屋结构设计中是追求适用、经济、安全、美观以及便于施工五种效果的综合。而这五种要求又相互影响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到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来最大程度的提升有限空间,有限资源。在综合五种要求的情况下,选取最优方案,实现经济化,实用性,适用性的良好目标。

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

1、提高房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土地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也势必影响房屋建设企业的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稳定成本的基础上建造出有美观耐用的房屋也是建设企业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房屋建筑结构的改革,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有效的提高房间的空间利用率和资源的使用率。在建设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进行优化改革,精简建造工序,减少资源浪费,有效的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难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还能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

2、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实用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于房产需求的剧增,房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房屋建筑结构也越来越有特色。在保证美观,安全,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实用性。新时期人们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好的房屋格局,实用便利的住房条件是人们选择房屋的基本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资源下,将房屋的实用性得到最大发挥,这就需要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办法进行改良。因此,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将人们对于房屋安全、美观、实用等要求结合起来,不断的房屋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良,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

三、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与原则

所谓房屋建筑设计就是对房屋建筑过程规划、设想的过程通过视觉感官的方式描绘出来。设计的优劣直接导致房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求房屋建设企业重视房屋质量,优化房屋结构。在设计过程中考量多方面因素,除了对房屋本身的材质结构进行考量之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环境,地质要求等要素进行考虑。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房屋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遵守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的原则。安全是房屋设计的重中之重,也是人们在住房选择上最注重的要求,因此在住房结构的总体设计下也要注重各细节方面的安全性设计。同时,在住房设计上也要科学合理,房屋结构设计中各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保证房屋建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房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房屋的结构优化。

四、房屋建筑结构优化的应用措施

1、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案

房屋建造初期选择好的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投资成本,房屋的建筑进程以及房屋建成质量等重要问题,所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看出,对于前期的方案选择尤为重要。在设计时,融入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房屋类型,建筑类别作出相应的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调整。相关设计师通过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在设计初期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困难度,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和施工损耗,因此,建房初期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整个建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设计最优的计算进程

建筑房屋的设计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计算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程序。因此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必须将附加约束条件转换成不带约束的条件,尽量提高计算过程的精准度。这样一方面利于房屋建设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过程精简,有效的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难度,另一方面,精准的计算过程也有利于房屋的建设和房屋的质量。同时,设计师在设计计算过程中也要充分考量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和建筑特点,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建筑方案,因此,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尽量选择程序运转效率高,功能完善的计算程序,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确保整个设计计算过程的进准度。

3、综合分析计算结果,积极应用信息优化技术

房屋结构设计师一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通过现代网络化技术的支持,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数据整理的自动化程度,有效的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通过网络技术对于数据的准确分析,可以有效的节约建设过程的成本,同时为房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还能保障设计过程的进度和质量。

4、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优化房屋结构设计

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应建立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是追求适用、经济、安全、美观以及便于施工等要求是建设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将这些要求在房屋建筑是得到最大的发挥,就要求相关工作者不仅要具备非常丰富的技术知识理论,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在理论结合实践的经验中,对房屋设计及施工中的细节进行把握和裁决,确保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实施,同时相关工作者也要掌握国家的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工作。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房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在确保建筑设施功能完善的同时,通过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也可有效的降低建设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精简建设过程的难度。由此可看出,房屋结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居民带来更多房屋户型选择。所以,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应该广泛的应用到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同时大胆创新,探索出更为优异的房屋结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3]许宗雨.探析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6:36-37.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通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已经开始引用新技术和新型设备,然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质量问题,比如地面起砂、开裂、空鼓、墙体结露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使房屋建筑工程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加注重。得房屋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保证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

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1、工程设计方面

严格把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是对工程质量通病最好的防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以及设计单位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得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质量通病的隐患。除此之外,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构造不合理,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从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比如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实例中,由于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一些薄弱的部位进行相关的热工计算,从而使得墙体局部结霜、泛霜等质量通病的产生。再比如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配置过于繁琐。再加上不合理的排放,这就使得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的位置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得钢筋的净距不能够满足规范中要求的最小间距,最终使得混凝土在浇筑上出现了困难、振捣不实等现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选择塑窗的时候,不认真计算以及设计塑窗用料和节点,使得塑窗的刚度不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最终塑窗的不能够正常使用。建筑工程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病源头,要求设计单位重视工程设计,从而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施工操作人员主要以手工作业为主,由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中专业工程的种类是多样的,使用的房屋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配件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以及责任心。除此之外,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还有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认真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施工组织会导致各工种之间不能够很好的配合起来,最终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工程施工方面

工程施工好坏与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并且房屋建筑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然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地质、设计、地形、材料、机械、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要重视使用环境的微小波动、操作和材料的微小变化以及机械设备的影响。比如,由于结构的变形以及基层处理的不干净,从而会使得屋面发生渗漏。再比如,如果搅拌混凝土没有充分的时间,以及使用含泥量较多的粉砂来配置混凝土,这就容易导致在浇筑梁、板柱等混凝土的时候出现蜂窝以及裂缝等情况。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主要对策

1、不断完善房屋建筑的工程设计

建立合理和科学的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是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要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专业的协调以及配合性。为了能够使得房屋建筑工程能够按照工程设计的规定来进行施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从而能够避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坚决拒绝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相关要求。

2、对采购工作的重视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要想在房屋建筑企业中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保证,就必须对建筑建材的构件和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因此,要把好建筑材料的选购关,挑选专业知识扎实、诚实守信、事业心强和鉴别能力强的人担任选采保人员一职。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必须秉持严格的态度,执行综合考虑和货比三家的原则,既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又必须要保障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施工技术方面的质量,降低误差。

3、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严格按照技术操作的规定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进行施工,从而能够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比如在外墙所有施工孔洞的时候,应该使用砂浆嵌补密实。对外墙面进行粉刷之前,要增加“水泥砂浆勾缝”这一道工序。在对砌体进行施工的时候,要通过设置皮数杆来控制墙体的水平性。在建筑物四周的散水、明沟以及台阶与主体结构之间应该设缝断开,并且在基层填土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填土。

4、防止房屋渗漏

防治渗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应该是监理工作质量控制与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的结合点。也就是说,需要通过两方一起努力,使得房屋渗漏的问题在根源上得到解决。虽然防渗措施在不同的建筑部位是不同的,但这不妨碍质量的控制和监管,不管是那个部分,都应该按照设计严格施工,并检查验收每一个施工步骤,若验收合格,才可进行下一步,这样一定可以使房屋的防渗系数提高。

5、强化房屋建筑的质量监管

重视对招标阶段的监督,是强化房屋建筑质量监管的首要任务,在投标阶段,需要通过对施工预算编制表格标准的把握,使招标计划高质量完成得到保证。细化到各个部门,就是技术部门提前制定技术措施;生产部门提出设备配备规模和施工组织方案,并把施工中材料及调配的费用确定出来;财务部以辅助交通工具和项目管理人员等配备情况为依据,把现场管理费用计算出来,并结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计算出总体施工费用的预算,并以编制表格的形式呈现。其次,再执行合同阶段的质量控制。竞标之后的施工阶段,要想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两方面做好控制工作,就需要鼓励“多劳多得”,杜绝那种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6、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之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责任心。与此同时,房屋建筑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措施来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验收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巡视,并且对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材料的时候,监理人员要通过外观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建筑工程的材料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结束语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直接受到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为了能够避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产生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及施工程序来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超.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有效防治[J].门窗,2013,02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篇10

1、房屋建筑结构中设计优化技术的内容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指的是在满足用户以及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该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化设计过程。通常,优化设计过程主要是对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结构受力以及建筑结构布置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优化。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分析和优化的设计工作分为以整体为设计对象和以分部结构为设计对象两部分,其中以房屋建筑的分部结构为设计对象又可以继续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下部基础部分、中部主体部分、上部屋盖部分等优化设计内容。

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2.1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作用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主要有以下两方而的作用:第一,降低了工程造价。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整体质量是设计人员优先考虑的问题,基于良好基础下,才能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总体工程造价。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不仅明显的降低了房屋建筑的施工成本,还保障了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性能,从而有效的确保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通过对原有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能够及时修正设计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升建筑结构安全,还能有效的规避结构受力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

2.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前期参与。因房屋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对房屋的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房屋建筑项目的核心阶段就是设计阶段。我们要想加强相关项目设计的优化技术,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前期参与,即根据设计结果以及优化建议,积极投入到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确保前期能很好地体现出房屋结构优化设计思想与理念。

(2)重视对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能优化,还要考虑建筑内部结构的优化统筹,即将“优化设计”的思想落实到各项环节当中。

(3)重视与计算机等新型技术的融合。在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优化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未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主流趋势。针对不同建筑工程优化技术的应用实况,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数据分析与工程建模上,即通过分析工程参数,构建建筑模式,帮助设计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稳定性。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层数与用地而积之间的关系,即我们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结构的体型设计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即从相关实践经验中我们发现,要想降低房屋建筑的施工成本,我们一般采用方形或圆形的平而形状。

第三,结构设计与建筑设备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四,结构的分部结构与建筑物层数间的关系。

4优化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4.1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实用性,而进行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处理主要是为了在基本性能之上增加建筑的美观性、科学性、经济性。对于优化技术而言,其处理措施必须基于原有的建筑设计之上,采取多种技术于段,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

当前,优化技术思想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参数变量的选取上,设计人员为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常会选取人量的相关参数,以此作为变量,增加了工作难度,若通过优化分析,能快速找到目标点展开设计,减少了相关工序,降低了工程成本。

第二,在函数的优化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在众多相似的函数中获取目标函数。

第三,为保障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我们会衡量多项施工条件,保障相关技术规范,实现优化设计。

4.2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当前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建材对结构的整体性能影响也不尽相同。当前我们以钢结构为例,在优化应用的环节中,我们从以下儿方而进行思考:钢结构与其他建材相比,应用优势有哪些;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多少关键技术:在本项工程项目中存在多少可优化的项目;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深入探讨优化技术的可行性,并生成三维立体模型;在进行模型分析时,要判断相关的技术标准在施工中的应用效果等等。

4.3房屋基础地基优化设计

当前,房屋结构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基的设计,因此为了保证房屋建筑整体的优化设计我们首先要保证地基结构的优化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对地基的具体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房屋建筑满足客户的使用功能,我们必须依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测与合理化制定。除此之外,优化设计过程中还要遵循“节省造价”的原则,通过对比,选取最佳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优化技术应用还体现在概念设计优化以及防震安全结构设优化等方而。前者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设计与人工设计的有机融合,而非一味地依赖计算机设计软,后者主要体现在对多方而因素进行的考量,通过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采取合理措施,提升建筑设计或是构造等层而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