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32

高校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高校应急预案;完备性;标准故障树;评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120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如成都高校大学生爆发的“”反日示威游行活动及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发生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现象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且也对学生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高校应急预案是高校应急系统的一部分,是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快速、有序和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方案和指导文件。然而,高校应急预案普遍存在预案涵盖范围不全、预案内容制定不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找出预案中缺失的部分和辨识预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完善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能够以预案为指导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国内关于应急预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

国内已有学者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相关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内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杨云涵[1]提出构建预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评分法对每一级指标进行打分,通过评分得出预案的完备程度。郭子雪[2]选取预案处置的快速性、内容的合理性、保障的充分性、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广泛适用性这5个指标,建立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方法来评价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薛元杰[3]以对照法为依据重点对预案的充分性、可行性、完整性、可接受性和符合性这5方面进行评估,并以真实应急预案为例具体描述评估过程。

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对预案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指标数据。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它很难忽略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的问题,从而使预案的完备性评价出现误差。第二,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评价人员容易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思想意识和个人偏好等主观方面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三,最后的评估结果也是依据评估评价人员的主观意识来判定该指标的符合性,这种评价方法很难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的修订建议较为片面。基于此,笔者选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高校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价。

3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估

31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多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估应急预案,大都难以量化。在本文中笔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来评估应急预案的完备性。故障树分析方法(Faulttreeanalysis,Fta)也叫事故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向图,它在分析导致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系统中的风险进行和识别和评价,来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国内的刘吉夫[4]学者已经将其应用于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评价中了。基于此,笔者将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搜集到的高校应急预案为依据建立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对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2高校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的步骤[4]

(1)以收集到的各大高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建立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其中顶上事件是“应急预案不完备”,同时选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响应”“事后恢复与重建”为顶上事件的中间事件,依次往下寻找使这些中间事件不完备的各个基本事件,最后建立标准故障树。

(2)从所建立的高校类应急预案的标准故障树中得出系统中基本事件的集合,其中基本事件的权重从故障树的结构上来确定,采取从上至下逐层计算的方式将每一基本事件的权重求出。方法如下:p(ei)=1,当ei为顶上事件时;p(ei)=p(ej),当ei不是顶上事件且逻辑门关系为“或”时;p(ei)=1tp(ej),当ej不是顶上事件且逻辑门关系为“与”时。式中,p(ei)是事件ei的权重;事件ej是事件ei的直接上层事件;t是事件ei的直接子事件的个数。

(3)将待评价预案的基本事件与高校类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中的基本事件相比较,得到待评价应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

(4)通过公式计算出预案的完备度,公式如下:p不完备度=ni=1p(ei)m×100%,p完备度=100%-p不完备度。式中,p不完备度是待评价预案的不完备度,m是标准故障树中最小割集的数量,n是待评价预案中缺失的基本事件的数量,p完备度是待评价预案的完备度,p(ei)是基本事件的权重。

4结论与建议

41不仅关注预案总体的完备性,还应着眼于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完备性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得出预案总体完备度是7695%。其中在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中监测与预警阶段完备度最高,预防与准备阶段的完备度最低。应急管理各阶段内容的完善与协同配合才能使应急管理的结果最优,因此,需对预案中的每个阶段进行完善。

42修改原有预案,在原预案中增加缺失的基本事件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性进行评估,得出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有14个,依次为未提供避难保障鏊、未宣布应急结束、未启用避难场所、未进行保险理赔、未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未动员社会力量、宣传教育力度小、宣传教育渠道狭窄、培训演练的规模小、培训演练的频率少、未监测事件发展趋势、高校突发事故的分类不全面、没有某级事故的分类标准。这些缺失的基本事件就是应急预案中需要予以完善的方面,同时也是应急管理中薄弱的环节。

43预案中突发事件的分类不仅要涵盖全面,而且要考虑地区和学校特色

中国民航大学地处天津市,在制定预案时应考虑雪灾、沙尘暴和重度雾霾天气等因素。同时,由于中国民航大学毗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也应该考虑到飞机冲出跑道等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中国民航大学通过一座天桥将南北院两个校区相连,在天桥下的高速公路上也可能会发生学生被撞的事件等。这些都是在进行预案的分类时应该考虑的。

44预案内容的制定要尽可能细化,落实到岗位和部门

大多数高校现有的应急预案都有着“假大空”的通病,预案中的内容过于宽泛,普遍存在预案中只罗列制定预案所要求的一些基本框架,框架之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不能以预案为指导快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因此,高校在制定预案时应尽可能细化预案内容,应急责任细化到部门甚至岗位。

参考文献:

高校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程序

一、遵循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

1.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

2.全面覆盖,减少危害。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种类,要制定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此外,预案应覆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环节,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外人员制定预案。

3.明确职责,协同应对。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调动所有部门的应对积极性,明确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互相配合协作,整体联动,以达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目的。

4.灵活适用,重在实效。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形势,也不断出现办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事件。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才能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5.加强演练,提高质量。预案演练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针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分为七个阶段

1.成立编制小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高职院校应梳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该小组要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编制小组的成员最好包括院校综合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证预案中各工作部门的职能明晰,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基本情况调查。(1)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政隶属关系、师生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学校的特殊状况、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其他情况说明。(2)突发事件的风险点排查。由高职院校各二级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施设备、各种物资、教学用实验耗材、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情况、管理流程等进行逐一登记并详细说明风险点,汇总到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全校的情况进行增补说明。(3)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说明,包括所处区域的社区基本情况、环境治安情况、与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周边大中型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3.风险评价。根据梳理出来的突发事件风险点,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1)对突发事件本身的界定,结合突发事件的种类,对不同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诱发因素、带来危害的强度、可能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区域及关键点进行评估。(2)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方式进行界定,包括该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事件;事件对学校的作用范围等。(3)对突发事件的后果进行界定,包括可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如果增加投入以减少该类突发事件,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前者是指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学校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应急准备与应急绩效之间的差异与因果关系,对学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财力投入、物资保障、场地设施等进行评估,确定上述资源是否能满足应急需要的效果。后者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做好师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师生对学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掌握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过往经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应急预案编制。高职院校应具体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针对分析结果编制相对完整的预案,在预案中对应急机构的指挥协调、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急物资、救援行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具体安排。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更新。评审主要分为外部评审和内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高职院校组织校内涉及部门、师生代表等进行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署,按规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部门备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备案。

7.应急预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应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高校应急预案篇3

一、成立领导机构

二、工作任务

1、安排校园内部的日常巡查工作。主要负责校园内外来人员、车辆的登记检查,学生校内正常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校内各商业网点、摆摊设点的登记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违反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商业活动,尤其针对近期“6.4文化衫”问题进行密切检查监督,一旦发现校内有穿着、贩卖此类物品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登记并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2、强化保卫处与学校维稳工作小组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学生管理处、学院(系)、学生公寓、后勤部门,结合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对*现阶段存在的学生校外饮酒、上网包夜、长期租住廉租房、打架斗殴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针对大三学生即将离校,校内学生管理欠缺力度的情况,配合各学院对校内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杜绝校内不安定因素的产生。

3、加强同市局文保大队、辖区派出所、区维稳办及工商文化稽查部门的联系,结合区维稳办工作会议精神,在近期严查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类问题,掌握学生动态,规范校内集体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迅速处理,防止发生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

高校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94-02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高校呈现多样化、频发化态势。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致使四人死亡。2009年,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笔者所在的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同处一个校区,也受到了影响。2010年,全省高校共发生63起非正常死亡事件。2012年,“事件”引发各地高校学生参与“9.18”反日游行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事件。高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到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界定

1.1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广泛且对高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及师生员工生活秩序,甚至波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稳定局面的事件。

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的5个要件: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

1.2高校应急管理的定义

高校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预防突发事件或减轻、减缓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恢复自身正常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2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机理、过程和性质,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七大类。

(1)自然灾害类。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由师生员工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火灾、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水面、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3)公共卫生类。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类。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包括校园内外发生的大规模学生非法聚集、游行事件以及罢课、罢餐、集体上访等;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等可能引发群体性反应事件。

(5)网络和信息安全类。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色情、迷信等非法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等。

(6)学生心理问题类。指个别学生因家庭贫富差距、就业压力、情感恋爱等问题心理失衡,以极端方式发泄不满,导致校园悲剧发生。

(7)考试安全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家或省级考试中,在命题管理和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泄漏事件,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

3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3.1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

一些高校领导缺乏危机意识,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对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不够,片面的理解应急管理工作就是成立一个挂名的领导小组。因而,应急准备和快速响应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没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

3.2应急防范体系不健全

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是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是高校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但是一些高校领导缺乏“预防为主”观念,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人防队伍建设,只依赖人员有限的校卫队,未能有效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尚未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二是缺少高科技、智能化的安防监控设备,技防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三是人防、物防、技防各自为战,未能有效结合形成联防联动格局,制度防不能有得到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应急防范能力。

3.3应急服务意识不强

非典和甲流疫情的发生,使得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识有明显提高,但部分高校对应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全面。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缺乏对师生主动服务、应急服务的意识,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矛盾纠纷,存在信息不掌握、服务不到位、处置不及时、解决不彻底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情绪,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3.4应急演练不到位

应急演练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练习,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高校编制应急预案后,没有组织和实施应急演练,仅是学校的一份红头文件而已。即使有演练,往往也是搞形式,走过场,甚至纸上谈兵,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直接导致部分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不强。

4沙洲职业工学院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经历了2009年H1n1甲流疫情事件后,学院意识到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近几年学院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4.1提高应急意识

学院领导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观念,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切实把应急管理摆上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工作机制,健全领导问责制度。学院每年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防火安全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4.2编制应急预案

学院从H1n1甲流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高校实际,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充分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拟定预案编制工作计划,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编制要求,制定并颁布《沙洲职业工学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红头文件,全面形成以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预案为支撑的预案体系。其中包括:预案制定宗旨、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方针、坚持原则、管理机构设立和职责,预测预警机制,响应处置,应急保障,后期处置,培训演练,尤其设立了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和处置办法。

4.3建立应急平台

学院设立校园110应急中心,建立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应急平台,开通24小时校内报警求助服务热线―56730011。中心人员认真履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宗旨,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报警、求助、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将各类苗头性事件及时解决在校园内、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稳定,深化了平安校园建设。

4.4宣传应急知识

学院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应急培训班,增强应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所具备的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学院后勤保卫处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渠道,向师生员工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学院组建治安消防、医疗救助、物业服务三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加强相关专业培训,有力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

学院各部门共同努力增强师生员工防范意识,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

4.5开展应急演练

广泛开展师生应急演练,重点对学生进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火灾逃生疏散演练。为有效避免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的消防疏散演练是校园应急演练最重要的内容,学院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要点。

学院后勤保卫处每年组织新生开展模拟火场的扑救演练和逃生疏散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火灾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演练。

5结语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新要求,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高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创新高校应急管理新模式,加强校园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破解突发事件难预测、难控制、难处置的“三难”问题,使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2]芮鸿岩.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11-13.

[3]韩红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施[J].学校安全管理,2011(1):27-30.

高校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应急管理预案;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4-0048-07

进入21世纪以来,“911事件”“炭疽事件”“美加大停电”“卡特琳娜飓风”[1]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急剧加速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变革,并不断倒逼其应急管理改进。为有效指导高等教育机构更好地应对各类公共事件,美国教育部安全与无毒学校办公室于2010年《高等教育机构应急管理行动指南(2010)》,以为各高等教育机构的应急管理提供行动参照。此后,面对新的形势变化,美国又于2013年《高等教育机构应急管理行动指南(2013)》(以下简称《指南》),并以教育部、卫生部、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等多部门联合颁发的形式,明确了《指南》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行动指导总纲的地位。为此,本文特以《指南》作为分析文本,一方面梳理阐释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实践,另一方面辩证审思其应急管理的积极价值和深层弊端,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公共事件提供一定的域外资料参考。

一、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所针对的事件及内容

美國高等教育系统的应急管理是针对特定事件而进行的。就目前来看,被列入其应急管理的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类事件、生物危害类事件、暴力威胁类事件、社区环境方面的危害事件、社区中的相关风险事件、校园安全隐患事件、恐怖主义及军事冲突”等几个大类。每一个大类的公共事件,则又包含着若干不同的具体事件,共同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内容(详见表1)。

如表1所示,上述各类公共事件,无论其直接发生在高等学校校园内部,还是发生在高等学校所在社区,抑或是发生在高等学校所在社区附近,其在理论上都可能会触发相关高等学校在特定范围内实施应急管理。与此同时,如果上述公共事件的波及面超过一定区域,扩大为全国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则会触发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对该事件的一致性应对。

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总体方略

在明确应急管理内容基础上,为保障应急管理推进部署的整体水平,《指南》还从战略统领高度,就“指导理念、应急决策、组织架构、实践响应”维度,明确提出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四位一体的总方略。

(一)应急指导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应急管理核心理念,并在《指南》中明确规定,各类应急管理应采用全覆盖的危机管理模式,全面培养并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应对各类危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事件所带来的损害;与此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在应急管理预案制定上做出统筹考量,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管理统筹在一个应急管理预案中,形成应急防治的总方略,进而通过前期的多举措预防,为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培育必要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2]

(二)应急管理决策:统一指挥、高效领导

在应急管理决策上,《指南》要求各高等教育机构统筹确立应急管理领导体系,并由董事会、校长等高层领导,直接对整个学校的应急管理进行决策和指挥。基于这一方略,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中,学校高层领导被赋予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权,并通过启动应急响应、制定政策议程、实施应急计划等,确保应急物资、执行人员及时到位;在这一基础上,学校的中、基层领导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应急资源、应急人员的统合配置,并及时向社区公开相关应急信息。

(三)应急组织架构:组织全面、系统完善

在应急组织架构上,美国要求高等教育活动各牵涉部门合作构建系统完备、职能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而多维服务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应急管理。围绕这一方略,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并在管理委员会框架内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高校的多主体分层参与以及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分级管理,明确界分了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中各相关高校校长、教务长的权限,同时详尽地规定了执法、消防、医疗、疾控等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协作范式。

(四)应急实践响应:协调联动、信息通畅

在应急实践响应上,美国将“各应急管理系统、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以及应急管理过程中各相关信息的顺畅对接”看作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生命线,明确规定高等教育机构信息处理部门应在公共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汇总报送,供应急管理决策层决策参考。在此基础上,一旦启动应急管理响应,则各响应实施部门应及时将施策信息给师生员工、社区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应知晓应急信息的受众(诸如向交通部门传递疏散信息、向医护部门报告救护需求等),以使应急响应全体参与人员能依计行事、有序应对。

当然,除明确提出上述应急管理方略外,美国还要求其高等教育系统在应急管理全过程中依据事态演化情况不断调整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因时制宜地动态施策,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前期准备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公共事件应对,是“公共事件未发状态下理论准备应对”和“公共事件已发状态下实践响应推进”的有机统一。其中,“未发状态下理论准备应对”即各高等教育机构围绕校本应急预案制定,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通盘考量与应对。

(一)组建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团队

应急管理预案制定是推动各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高效应急管理的基础,而预案制定的首要工作又是组建预案编制团队。一是确定核心团队的人员构成,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吸纳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代表、急救人员代表(如执法人员、医疗救助人员、消防部门人员)、高校(或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代表、公共卫生与心理健康人员代表、特殊需求人员及其组织代表(如残疾人、慈善机构等)[3]。二是由团队人员商定应急预案框架和预案编制流程,依据各团队成员的部门来源、专业知识、所代表群体的应急诉求,讨论形成各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通用框架,并明确预案从“初稿撰文—修订改进—定型实施”到后续动态调整的总体流程。三是确定团队人员的角色分工及职责任务,明确专人负责预案初稿、预案评估、预案修订、预案核准等工作。

(二)统筹编制应急管理校本预案

高等教育系统对公共事件的整体应对,离不开具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应急实践。每一个高等教育机构既是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的核心主体。为此,以高等教育机构为单元的校本应急预案制定,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理论准备的核心要务。在应急管理校本预案内容模块上,《指南》有着明确要求:一是在领导指挥模块,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的校长或教务长在各类事件应急中承担起强有力的领导责任,并指派具有决策权和指挥权的人员对整个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统领;二是在决策支撑模块,要求全面厘清应急处置不同阶段相应责任部门的可支配资源要素,形成应急管理过程中“可支配资源要素与应急管理理想需求调和决策”的理性参考;三是在组织实施模块,要求从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学校不同部门职责划分、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应急资源要素准备、应急响应报告及决策程序等多个方面,统合构建权责分明、运转顺畅的应急管理实施体系。

(三)实施应急管理预案的评估修订

预案文本对应急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案文本的科学性。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极为重视应急管理预案的评估及修订,要求在预案文本初步形成后,通过对其实施环境的模拟分析,对文本中存在的纰漏以及预案实施的可能风险做出相应评估。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评估应急预案的目标設定,围绕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具体应对目标和事件所可能带来的不同损害,确定突发事件应对的主导目标、关键环节和具体策略;二是要选用适切的评估工具,分部门、分层次检视文本的瑕疵与缺漏,并在不同部门的统筹机制、响应机制、协调机制方面,做出兼顾整体决策而又符合部门实际的修订调整;三是要明确针对“自然灾害、生物灾害(传染病)、大规模食物中毒、有毒物质泄露、校园枪击、帮派暴力、炸弹威胁、恐怖事件、军事冲突”[4](p22,33)等不同事件类型以及不同事件等级对高等教育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阐明应急管理的响应等级和应对施策;四是要对应急响应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协同效率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对不同类型危害的承受能力做出评估,进而明确预案启动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不同要素的投入力度;五是要科学研判事件的后续影响和次生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预案文本中“恢复阶段”的施策举措。

(四)审定并核准应急管理预案

预案文本在历经一系列科学评估和修订完善后,方能最后定型为各响应部门、响应人员共同遵照执行的规范文本。在这一过程中,《指南》要求:一是要在专门渠道公开预案文本,以供社会公众进行访问查看,且预案文本须包括“基本计划”“功能性附件”“针对威胁和危害的附件”三个完整的部分,并在内容上做到通俗易懂。二是要将预案文本分发给各相关预案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审定,审核文本内容是否符合联邦及各州的法律规定,并检视文本的实践有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和完整性。在这一基础上,高等教育机构还应将预案文本向各参与方和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合作伙伴和媒体)[4](p50)进行宣传,以保证不同利益相关者都能知晓应急管理预案内容。三是将最终定稿的预案文本报高等教育机构所在州政府、教育部,必要时还需报送联邦政府核准认定。

(五)演练与维护应急管理预案

预案的演练与维护是高等教育机构应急管理准备的末端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积极组织预案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应急知识宣传、应急程序讲解、应急设施设备参观、应急技能培训等多维举措,切实提升公共事件应急参与者及其牵涉人员的应急知识储备和应急能力,使之能在事件发生时做出更为合理的应急行动;二是开展预案演习,组织有关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对预案进行模拟演练(含桌面演习和实践演习),尤其要通过应急处置演练,更好地找出实践应急举措与原有计划中的差距,找出应急预案可能存在的纰漏和不足,进而对原有预案做出改进;三是常态化的应急预案维护。尽管应急预案在制定初期会有一定的前瞻性考量,但其更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最优解[5],而高等教育机构整体能力、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等的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预案本身的最优化。所以,《指南》也明确要求各高等教育机构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动态地更新应急预案,并注明每次更新的内容和时间。

四、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实施步骤

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成效的高低,既与理论应对层面各高校应急预案制定密切相关,更直接取决于实践应对各环节的协同推进和针对性施策。为此,美国还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实施步骤和每一步骤的任务与举措。

(一)预防—缓解阶段

“预防—缓解”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实践推进的初始环节。“预防”主要强调积极采取多元举措来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缓解”重在考虑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减少危机事件所可能带来的损害。在这一阶段,其所需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1)对校园和社区相关数据进行检视,主要包括“社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既有数据、社区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软硬件条件、社区及校园区域内特定类型犯罪事件的数据,以及洪水、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概率”等;(2)对相关应急设施及其避灾场地的完备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社区、校园的应急设施设备尤其是相关建筑物的应急处置设施设备的检查,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场地设置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等;(3)增强高等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诸如通过“校园—社区”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降低严重暴力事件发生率,通过应急管理知识教育等提高师生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预防—缓解”的工作更多地是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独立完成,较少涉及“联邦卫生部、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联邦调查局、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等部门的协同。

(二)准备阶段

在“预防—缓解”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系统还需要会同其他相关系统(部门),从全局角度考量制定应急管理处置预案,为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经过论证的、不断调整修订的、科学可行的操作指导。这主要包括:(1)建立与国家事件管理系统(nimS)相一致的事件指挥系统(iCS),以在各类公共事件应对时能够形成步调一致的统一指挥;(2)统合执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意见,制定多主体共同参与、一致遵循的应急管理规程;(3)打造“高等教育机构及其所在社区、社区内不同高等教育机构间,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与不同政府部门间”横向贯通的应急响应联合体;(4)吸纳非营利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多元力量提供应急管理的信息和资源支持,以保障应急管理过程中充足的物质资源获得和外部信息支持;(5)明确高等教育机构应急处置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专人专岗、任务到人(同时明确不同岗位在特殊情况下的递补人选);(6)明确将学生(含留学生)、教职员工及两者的家庭成员纳入应急管理处置范畴;(7)针对不同事件作出“就地避难、封锁、疏散”等具体的处置模式,并辅之以相应的设施设备支持;(8)构建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信息(传输)系统,及时向校园内有关人员通报应急事件状态及处置情况;(9)与社会媒体合作制定校园应急沟通计划,努力做到应急管理中与师生员工、社区和家庭间顺畅高效的信息互通;(10)与所在州及地方机构协调讨论并审定校园应急管理预案,以规避区域内各高等教育机构间应急管理处置的相互干扰;(11)按审定后的应急处置预案,对师生员工等应急管理参与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内容的学习、培训和必要的演练;(12)通过与校园和社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合作,为应急管理中的心理支持(心理干预)提供外部保障。

(三)响应阶段

在应急管理响应阶段,由高等教育机构的应急响应决策部门,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具体包括:(1)激活高等教育机构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按应急处置预案的各项程序和内容,具体实施各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及时向急救人员和其他社区伙伴进行应急事件的信息互通,让各类应急响应参与主体尽快了解事态信息、协同进入应急处置情景;(3)快速组建应急处置行动指挥中心,负责整个应急处置的人员调配、信息、资源统筹;(4)使用“电子邮件、书面文件、短信发送、电话沟通、网络”等多种方式,面向应急响应区域内的各参与人员、牵涉人员,进行高频次、动态化的应急处置信息;(5)应急管理各部门针对所掌握和汇总的信息及时决策,并按既定预案执行适当的响应策略;(6)及时统计并汇总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学校的设施设备损害情况;(7)对应急管理中已然启动的相关程序及各程序的实施及进展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汇总,并依据事态发展做出施策调整。

(四)恢复阶段

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围绕高等教育机构正常的运行环境恢复,具体从“物理和结构恢复、业务恢复、学术学习环境恢复、心理和情绪恢复”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1)物理和结构恢复方面,由损害评估小组对高等教育机构相关设施设备的物理损害、结构损坏以及交通状况、食品服务的可用性等进行评估,并综合确定教育教学工作恢复的进度计划表;(2)业务恢复方面,全面厘清突发事件对师生员工、办学设施设备的影响损坏情况,并切实依据受灾情况确定停课、停学或推迟上课(使用替代地点进行授课)以及接受物资和服务捐赠等决策,尽快恢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3)学术学习环境恢复方面,考虑采用在线学习等模式,同时对课程作业、课程考核、教学出勤、学费、住宿费、学习时限、毕业要求等做出统筹调整,并及时向媒体、师生员工及其家庭公布相关的调整内容;(4)心理和情绪恢复方面,多渠道合作引入“心理健康资源”,坚持为师生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校内与校外结合、短期与长期互补的心理健康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心理和情绪恢复支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应急参与人员、应急处置恢复人员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指南》对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阶段划分的原始表述为“预防—缓解、保护、准备、响应、恢复”。但通过笔者对《指南》文本内容的综合审视以及对相关高校在H1n1流感等公共事件中的应对实践的分析梳理,可以得知: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实践应对既是一个由“预防—缓解、准备、响应、恢复”渐次推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以“保护”为目标纽带而联结成的实践应对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围绕“高等教育系统人员生命财产保护、高等教育机构设施设备保护、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能力保护”三个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生成了一致的目标,并依据这种一致目标分解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举措。换言之,我们既可以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应急管理分为“预防—缓解、保护、准備、响应、恢复”五个不同阶段,也可以将“保护”看作是其他四个阶段的一致性目标和联系纽带。

五、对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辩证审思

作为社会巨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既有系统独立自为的实践部分,也必然与整个国家体制下的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结成关联。在这一框架内进行分析审视,可以从不同程度上窥见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积极价值和深层弊端。

(一)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积极价值

检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总体方略、理论准备和实践推进的相关规制,以《指南》为行动指导总纲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其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校本预案制定科学、施策灵活。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极为重视按照应急管理预案制定的科学流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结合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园区)的应急准备和资源调配实际,制定适合校本特色的公共事件应急校本预案,并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应急策略,及时应急信息,以从根本上提升应急管理的实践效能和预期应对水平。二是应急培训演习到位、改进及时。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和应急实践演练,并通过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工作规程、协调指挥机制、落实处置程序,有效识别、查找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纰漏,进而科学系统地评估和检测应急管理处置预案,为应急管理实践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三是响应推进步骤清晰、任务明确。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有其明确的推进步骤,并在每一步骤上有着明确的任务要求。就绝大部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而言,只要高等教育系统能够切实依据外部环境变化,按部就班地完成应急预案中提出的任务要求,则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效能势必能够得到相应保障。

(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应急管理的深层弊端

高校应急预案篇6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1)完整性。学校体育教育预案应涉及体育课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应急处理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必须进行整体宏观的设计。而这就需要依靠体育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特别是相关专家的经验及智慧,为预案带来实质性全面的分析,首先拟定预案草稿,然后再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最后讨论通过,正式定稿。这样可以使体育教育应急预案做到尽可能的完整与完善。(2)针对性。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课程制定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措施,符合各项运动自身的实际实施,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单一的编写,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3)预见性。虽然应急预案无法预测事件的准确时间、地点、运动项目及规模等实际状况,但是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其预见性,以便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4)可操作性。体育教育预案的可操作性就是指要求预案文本简洁明了,易懂规范,对于可能发生的危机落实到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实施的个人,都要做出非常明确的安排,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以防止预案的空转现象的发生。(5)日常化。日常化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日常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提高预案的执行性,降低成本,为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相应的保障。(6)可修正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实际日常教学中,各种动态的变化都充满了相当大的变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预案的制定只是针对体育教育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的一种预测,一经制定,其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受到了相当大的局限,因此,预案的及时修正完善亦成为日常预防中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学校体育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

(以地震应急预案为例)学校体育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同于地方制定的应急预案,是以避险逃生远离伤害为主,灾前准备和灾后自救相对来说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应对地震来临的瞬间,学生如何做才会安全撤退,减少伤害。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如下:第一步: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整个地震应急预案工作,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体育教研室主任,成员为各年级体育老师,各班班主任和班长。第二步:设立信号指挥装置。在每层楼梯口悬挂大功率警报器,设置声音长短,用于报警和有组织地撤退。第三步:确定逃生场所,选定撤退路线。第四步:成立应急保障小组,保障逃生路线上有人员摔倒后造成二次伤害。第五步:成立紧急救援小组,用于抢救受伤的学生。地震应急预案图如下(图略)

体育教学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

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是为了确保这个部分的安全,而制定了整个为之服务的应急预案,学生这个部分在应急预案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培养哪些素质,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对整个应急预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地震预案为例进行分解:地震来临:不能慌张,心理素质要好,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应急预案知识。警报拉响:不能一窝蜂破门而出抢跑,要听指挥,大局观念强。学生撤退:一要跑得快,体能要好;二要跑得对,头脑要清醒。撤退过程摔倒:不能出现踩踏,要及时停住,由保障应急人员将伤者抬走,要相互关爱和配合。紧急救援:出现伤口出血或者学生休克的现象时,要懂得伤口包扎和人工呼吸等技能。学生素质技能要求如图:(图略)设计应急预案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情景模式本课堂采用九大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发生事故后逃生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其中设置了种种障碍,从中让学生体验和提高在现实社会里与紧急救护的逃生有关的身体活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责任感以及相信他人的能力。(1)集队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快速集队,离开室内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室内静止或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后,有秩序、不惊恐地快速集合,并疏散到操场中央,体育委员整理队伍,并向教师报告到场人数,包括伤病、见习学生情况。(2)“帮扶”逃生。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们互相帮助,集体逃生的能力。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组均带伤员。要求全组同学帮扶受伤的队员通过障碍逃生,对伤得较重的同学则采用海绵垫担抬到指定地点,以最快完成的一组为胜。(3)过“巷”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原地坐着或者在地上躺着,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要快速起来,以快速跑的形式,有秩序、有纪律地通过狭窄的通道,不能互相推踏,要互相帮助最先到达指定位置的组别为胜。(4)“寻门”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集体快速寻找通过狭道。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在预先设置好的3个通道中选择一个,寻找逃生之路。每一组学生在寻找逃生之路时必须找到了可以通过的通道,才能全组安全通过并到达指定地点。在寻找通道前各组同学互相商量,互相协作,以最快的速度寻找逃生之路。(5)快速爬行。该情景培养学生在狭窄通道情况下快速爬行前进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草地或者在体操垫上爬行10m。记录每个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平均时间最快的一组为胜方。(6)障碍跑。该情景培养学生通过障碍物的能力用纸箱、凳子、栏架、标志物等组成多个障碍物,分布在50m的距离内,学生按要求快速通过(跨过纸箱、跳过凳子、钻过栏架、绕文秘站:过标志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得违反规则,否则该组成绩为零,准确计算每组所用的时间,最快而且没违规一组为胜。(7)爬杆。该情景培养学生攀爬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手脚并用爬2m多高的单杆,可用彩笔标明尺寸,便于学生爬行。同时地面上铺上厚海棉垫,防止学生摔下受伤,能爬到顶的学生为满分,不能行进的为零,其余为4分,累计计算。多分组为胜方。(8)合制简易求救信号。该情景培养学生在所有逃生通道均被堵塞或中断的情况下,能自制简单的用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该情景在室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室内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制作;如利用扫把敲击桌椅而发出有节奏的求救声;利用窗帘布在上面用粉笔写上“SoS”再吊出窗外进行求救等。制作得最好或最能引起注意的一组为胜。(9)拓展训练。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要求每组挑选一位同学或者轮流的形式进行。当听到教师的哨声的时候,被挑选的同学站在桌子或椅子上,以自动后倒的方式倒下来,而其余同学则在桌子周围双手接住或抱住该同学,要求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在地上放置厚海绵垫。

高校应急预案篇7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1)完整性。学校体育教育预案应涉及体育课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应急处理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必须进行整体宏观的设计。而这就需要依靠体育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特别是相关专家的经验及智慧,为预案带来实质性全面的分析,首先拟定预案草稿,然后再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最后讨论通过,正式定稿。这样可以使体育教育应急预案做到尽可能的完整与完善。(2)针对性。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课程制定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措施,符合各项运动自身的实际实施,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单一的编写,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3)预见性。虽然应急预案无法预测事件的准确时间、地点、运动项目及规模等实际状况,但是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其预见性,以便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4)可操作性。体育教育预案的可操作性就是指要求预案文本简洁明了,易懂规范,对于可能发生的危机落实到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实施的个人,都要做出非常明确的安排,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以防止预案的空转现象的发生。(5)日常化。日常化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日常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提高预案的执行性,降低成本,为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相应的保障。(6)可修正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实际日常教学中,各种动态的变化都充满了相当大的变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预案的制定只是针对体育教育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的一种预测,一经制定,其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受到了相当大的局限,因此,预案的及时修正完善亦成为日常预防中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学校体育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

   (以地震应急预案为例)学校体育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同于地方制定的应急预案,是以避险逃生远离伤害为主,灾前准备和灾后自救相对来说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应对地震来临的瞬间,学生如何做才会安全撤退,减少伤害。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如下:第一步: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整个地震应急预案工作,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体育教研室主任,成员为各年级体育老师,各班班主任和班长。第二步:设立信号指挥装置。在每层楼梯口悬挂大功率警报器,设置声音长短,用于报警和有组织地撤退。第三步:确定逃生场所,选定撤退路线。第四步:成立应急保障小组,保障逃生路线上有人员摔倒后造成二次伤害。第五步:成立紧急救援小组,用于抢救受伤的学生。地震应急预案图如下(图略)

   体育教学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

   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是为了确保这个部分的安全,而制定了整个为之服务的应急预案,学生这个部分在应急预案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培养哪些素质,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对整个应急预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地震预案为例进行分解:地震来临:不能慌张,心理素质要好,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应急预案知识。警报拉响:不能一窝蜂破门而出抢跑,要听指挥,大局观念强。学生撤退:一要跑得快,体能要好;二要跑得对,头脑要清醒。撤退过程摔倒:不能出现踩踏,要及时停住,由保障应急人员将伤者抬走,要相互关爱和配合。紧急救援:出现伤口出血或者学生休克的现象时,要懂得伤口包扎和人工呼吸等技能。学生素质技能要求如图:(图略)设计应急预案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情景模式本课堂采用九大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发生事故后逃生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其中设置了种种障碍,从中让学生体验和提高在现实社会里与紧急救护的逃生有关的身体活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责任感以及相信他人的能力。(1)集队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快速集队,离开室内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室内静止或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后,有秩序、不惊恐地快速集合,并疏散到操场中央,体育委员整理队伍,并向教师报告到场人数,包括伤病、见习学生情况。(2)“帮扶”逃生。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们互相帮助,集体逃生的能力。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组均带伤员。要求全组同学帮扶受伤的队员通过障碍逃生,对伤得较重的同学则采用海绵垫担抬到指定地点,以最快完成的一组为胜。(3)过“巷”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原地坐着或者在地上躺着,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要快速起来,以快速跑的形式,有秩序、有纪律地通过狭窄的通道,不能互相推踏,要互相帮助最先到达指定位置的组别为胜。(4)“寻门”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集体快速寻找通过狭道。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在预先设置好的3个通道中选择一个,寻找逃生之路。每一组学生在寻找逃生之路时必须找到了可以通过的通道,才能全组安全通过并到达指定地点。在寻找通道前各组同学互相商量,互相协作,以最快的速度寻找逃生之路。(5)快速爬行。该情景培养学生在狭窄通道情况下快速爬行前进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草地或者在体操垫上爬行10m。记录每个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平均时间最快的一组为胜方。(6)障碍跑。该情景培养学生通过障碍物的能力用纸箱、凳子、栏架、标志物等组成多个障碍物,分布在50m的距离内,学生按要求快速通过(跨过纸箱、跳过凳子、钻过栏架、绕过标志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得违反规则,否则该组成绩为零,准确计算每组所用的时间,最快而且没违规一组为胜。(7)爬杆。该情景培养学生攀爬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手脚并用爬2m多高的单杆,可用彩笔标明尺寸,便于学生爬行。同时地面上铺上厚海棉垫,防止学生摔下受伤,能爬到顶的学生为满分,不能行进的为零,其余为4分,累计计算。多分组为胜方。(8)合制简易求救信号。该情景培养学生在所有逃生通道均被堵塞或中断的情况下,能自制简单的用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该情景在室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室内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制作;如利用扫把敲击桌椅而发出有节奏的求救声;利用窗帘布在上面用粉笔写上“SoS”再吊出窗外进行求救等。制作得最好或最能引起注意的一组为胜。(9)拓展训练。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要求每组挑选一位同学或者轮流的形式进行。当听到教师的哨声的时候,被挑选的同学站在桌子或椅子上,以自动后倒的方式倒下来,而其余同学则在桌子周围双手接住或抱住该同学,要求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在地上放置厚海绵垫。

高校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法治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的背景下,高校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人数上升,高校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维护校园秩序,达到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人的目的,在此,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厘清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现状,提出法治化视阈下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路径。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的内涵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的含义为:“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应该界定为“对学校教学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造成影响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包括学生自杀、受伤、死亡、急病、发生意外事故、学生打架、学生群体性抗议、集会,在校诈骗、在校食物中毒、学生网络诉求等。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层面

高校的各类管理制度,即纪律规章是指高等院校为实现高等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目的,在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制定的规范高校管理秩序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具有普遍约束力。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文件是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法规延伸,具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性质,属于准抽象性质行为。高校管理制度汇编是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在主要表现为权力来源、相应措施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等方面缺少法律依据和授权,过分细化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有时会违背上位法而在效力上存在缺陷。

(二)实践层面

1.缺乏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由于人手配备和机构设置等原因,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缺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目前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办法是事件发生后临时组成应急管理小组,整个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此外,部分高校的各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职责不清,临时的应急工作小组往往是各级领导身兼数职的兼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多头指挥,在前线的工作人员无决策权,有决策权的人没有和当事人及时沟通等情况,这降低了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

2.应急预案缺少时实践性验证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要想有序、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应当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精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的步骤,预案详细、可行,具有实操性。但纵观我国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不足,许多预案过分经验叙述,没有具体到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处理步骤这就为预案实际的操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应急预案在实践中难以成为指导依据。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法规体系

理顺涉及高校应急管理的现行法律法规高校应急管理面对的问题多样,涉及面较广,需要兼顾权力配置和权利保障,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所以需要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指导高校应急管理活动。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高校应当具有相对的自治管理权,各级高校可以在各类教育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合法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在上位法规定范围内制定相应文件。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预先演练和定期培训

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定期进行演练和应急类的培训,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度、适应度等。高校应该定期举行消防演习、火灾地震逃生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讲解、侵权事故的法律知识等,完善校医院、保卫处、总务处、学生处的协调处理能力。对学校制定的突发类应急预案,应当在通过线上和线下强化学习,让全体师生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步骤,同时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

(三)优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预案应当包括事务处理步骤、保障措施、人员配备、运行职责等内容。各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事件制定预案,同时按照法律形成处理意见。编制预案必须简明扼要,方便查询使用,切忌繁文冗长。可以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编辑成册印发给各个师生和部门。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环境和日益多元化的学生价值观,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在法治化的框架下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依法治校,突发事件处理的法治化是当今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探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以实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谢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之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王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2(8).

高校应急预案篇9

幼儿园防台风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防台风、暴雨工作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提升幼儿园防汛防台的处置能力,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步骤:

1、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

组长:园长

组员:后勤组长

保教主任

工会主席

幼儿园启动防台防汛预案,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24值班制度。

三.应急措施:

1.加强信息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发生重大汛情,全体领导进岗到位,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开始运作;分管领导向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汛情;全面部署抗台防汛工作。

2.预防为主:

清走廊。台风登陆前,对阳台、走廊上的杂物、花盆等都要进行清理,以防止台风登陆时,被风吹掉下来伤害到人。

关门窗。台风、暴雨来临时,风力、雨量较大,要关好门窗,防止风、雨损坏门窗、家具和造成人员伤亡。

门卫对全校下水道和主要集水井进行全面的疏通。

对校建筑房屋上的天沟、落水管疏通,对全校大树进行修剪和加固。

对全校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及室外电线做全面安全检查。

对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做全面安全检查。

各部门的室内电源、插座、门窗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因台风造成电路、电线中断,应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启用应急灯、电筒或蜡烛照明。

四.保障措施:

预案启动后,幼儿园做好预警和信息记录。召开紧急会议,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电话等形式对幼儿园防汛防台工作进行部署,通报台汛动态,布置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要求和任务。

随时与上级部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幼儿园防台风的应急预案

为加强我校紧急情况应急处置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情况处置的快速反映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呼玛路小学防台风应急预案

本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制定本预案是为了提高危机应急反应能力,优化人、财、物等应急资源配置,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本预案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

1、职责:

①根据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④把情况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上级部门报告。

⑤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行动协调组:xxx

职责:听从指挥部指挥,负责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医疗救护小组:xx

职责:负责救护受伤人员或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学校防台风事故应急程序: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防范事故,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一、台风来临的整个时段,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应到位,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小时轮流在校值班,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二、若建筑物在台风中发生倾斜、开裂: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应急人员引导师生撤离现场,疏散至安全区域,同时切断建筑物电源。若有人受伤,医疗救护小组进行现场救治,或打送医院。在危险建筑物周围设置警戒线,派专人密切观察建筑物状况。

在城建局安全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房屋检测专业机构检测后,经他们同意,方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搬迁贵重设备和重要资料。

三、若电线杆、树木或其它高架物倾斜,应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支撑和加固。

四、对不牢固的空中悬挂物或屋顶材料要进行加固或拆除。

五、关闭单位所有的玻璃门窗。

高校应急预案篇10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因干旱少雨、冰雪等恶劣气候引发的灾害,切实保障行车和仓库物资财产安全及广大职工的安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公司安全发展提供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仓库和道路运输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部门:

  1、东区仓库

  2、黄土坡仓库

  3、昆沙仓库

  4、小屯仓库

  5、运输部

  6、集装箱部(昆南项目部)

  7、施救站、修理组

  8、黄土坡停车场

  9、公司各职能部门

  公司各部门以及安技、机务、调度等相关人员发生灾情时应立即向组长和副组长报告,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应急救援处置办公室设在安技部,电话:xx。

  三、本预案启动时机

  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分析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启动本预案。

  1、组长职责是及时听取事态情况报告,立即召集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2、副组长职责是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研究制定的处置方案,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和善后等相关工作。

  3、成员职责是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具体落实所负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报告完成情况。

  四、应急响应准备

  公司各运输、仓储、安全职能部门要在特殊季节和气候变化较大及运输旺季期间,安排专门人员(调度员)收集中、短期气象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车辆沿途道路通行等情况,立即通知在途驾驶员同时做好各项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五、处置程序

  1、遇有达到启动本应急预案条件时,应及时向组长和分管领导报告,由组长或副组长确定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负责开展应急工作。应急指挥负责人视事态发展程度,必要时可成立现场领导小组,部署现场处置方案,同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确保疏运和疏散物资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如遇暴雪,凡属简易仓库、工棚的屋顶积雪厚度超过5厘米以上的须采用消防高压龙头水喷去屋顶积雪和易结冰情况,结冰厚度超过2厘米以上的采用工业用盐进行泼洒,除去结冰。如遇高温,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如遇暴雨,车辆减速慢行或到安全地点停放,各库区须做好篷布、水桶、阴沟等准备工作,巡视库内是否漏雨、库外排水沟是否畅通,确保客户仓储物资安全度汛。

  2、参加应急疏运和疏散物资的工作人员(装卸工)应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听从现场指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如现场处置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支援时,应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统一协调调配。

  3、根据确定的疏散、疏运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由组长确定设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并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

  六、应急疏散、疏运措施

  1、安技部门和保安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维持现场治安保卫秩序力度,确保现场及仓库物资的安全。

  2、对已经装卸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等贵重物资待定但尚未出发的货运车辆,要将车辆停放或将货物储存于应急领导小组或物资单位指定的位置,安排人员做好看护守卫工作,并随时准备好道路通行恢复后的启运工作。

  3、在途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必需物资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自身和货物安全的情况下,随时保持与公司的联系,同时,服从现场疏导工作人员的指挥,根据所载物资性质,必要时可向现场疏导工作人员或属地公安、环保等管理机关报告相关情况,防止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运用GpS监控系统,密切关注车辆行驶及道路通行情况,做好车辆调度准备工作,确保在通行恢复后及时疏运物资,确保安全,平安地将物资送达目的地。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

  为切实有效应对这次暴雪灾害,防范、处置今后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我局制订了《xx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参照制订本单位工作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各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区教育局对各校应急处置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并开展督查。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区教育局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全区学校的防汛防台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组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区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各校建立相应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队伍。

  (二)主要职责

  1、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制订完善学校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学校防灾检查,督促各校及时处理影响防灾安全的有关问题;贯彻执行上级防灾指挥命令;遇重大灾情时统一下达停课、师生转移等命令;指导学校抢险自救和灾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灾情调查统计,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指导并开展学校灾后救助;决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工作小组)职责

  (1)协调组:会同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检查督促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协调和参与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业工作小组涉及防灾的相关工作;承办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全面掌握了解、报告及事态发展的各类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巡查组: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防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总结;指导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流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抢险组: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现场伤患人员的救助工作,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后勤组:指导和监督学校危破旧校舍的维修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各类灾害隐患点的观测和处置;指导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助工作,负责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等;依法研究提出事故善后解决办法;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处理日常防灾的指导、协调、联系等工作。负责防灾期间会议召集,文件、传真的拟订和转发;通知、督促、检查各校防灾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包括预警和信息记录,与防汛、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防灾信息通报、宣传总结等工作。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重大灾害(ⅱ级)、较大灾害(ⅲ级)、一般灾害(ⅳ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有危破旧校舍或地处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

  2、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学校和师生及社会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ⅲ级)

  (1)接到灾情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汛情、雪灾等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ⅰ、ⅱ级)

  (1)接到紧急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区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学校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师生,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学校的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在建工地的脚手架、塔吊、升降机及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施工单位配合,避免建材水浸受潮,减少损失,避免学校工地事故发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教育局和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善后工作

  (一)各级各类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区教育局一方面及时派人分片到各地各校检查了解受灾情况,另一方面将在第一时间汇总、整理全区教育系统的灾情,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二)各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各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区教育局及各级各类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六、附则

  (一)预案制定与完善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二)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灾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或报区给予表彰;对抗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矿安监【20xx】257号文件关于转发《Xx省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经厂班子研究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Xx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针对近年来我省我地区多发频发的强降、强降雪、大风、大雾(阴霾)、雷电、高温、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可能对煤矿、非煤矿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采取必要强制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二、工作制度

  (一)分析评估制度

  根据本地区地理条件、环境、气象和事故规律及特点,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组织评估,制度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并做好防灾抢险的必要物资准备。

  (二)预警预告制度

  厂成立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公布关于极端气象灾害情况,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向职工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三)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各分厂领导担任

  (四)、值班带班制度

  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要严格遵守矿预防极端气象规定,领导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和及时收听气象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并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安排好值班关注工作,坚守岗位,重点时段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班并做到双人值班,随时处置可能的突发情况。

  (五)、停产撤人制度

  在遇到极端气象灾害威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如:雷电、强风、强雨等气象),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对气象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应采取停产撤人,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通告报告制度

  气象部门极端气象灾害预警报告后,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本单位职工通告,由领导小组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极端气象灾害预防办公室报告。

  三、预案措施规定

  当气象部门“蓝色”及以上气象等级预警预告后,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必须按照下列预案措施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强降雨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详细检查重点防汛部位、地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准备好防汛工具、防汛人员、随时应对灾害的可能发生,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二)强降雪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供暖保温、供水、供气、供电和房屋设施防寒保温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清除积雪。

  (三)大风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房屋房盖、室外设施、高空悬挂物和通信设施,室外焊工作业要备好防火用具,必要时停止作业。

  (四)、大雾(霾)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照明设施,厂工作车辆停止使用,对重点作业场所、地点设灯光警戒。

  (五)、雷电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房屋、库房、机械设备防雷装置,停止高空作业和焊接作业,有雷电时,停止高频生产设备用电,并切断电源。

  (六)、高温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室内生产车间高温环境通风和室外高温作业场所防范设施并做好防暑作业人员安全工作,合理安排户外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调整,防范机械设备高温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