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5:33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1

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是为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他们已经具有医学生物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实施生物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医学类学生仍然普遍反映医学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微观、难学。现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但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才多艺,表现欲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力较差。高等院校要把这些大学生培养成才,必须有适合于这些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3]。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之以渔”,即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并且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学习什么。如何使学生建立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应该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更真实的发挥启发、引导和组织的作用[4]。

2教学内容的反思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学专业不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量体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地删减、添加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合理搭配临床实例。课堂上引入实例教学,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对临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增加实例教学并不困难,关键是方法、时机和内容等的合理搭配。学生普遍对临床科室的检测项目、仪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考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等前沿内容。总之,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启迪思考中将枯燥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4]。

3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目前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教师还应不断作出灵活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切不可太过单调,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5]。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深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其主要优势是更大容量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机地整合各章节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演示问题,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易于理解与这个结构相关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3.2运用医学实际和生活实例教学

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具体,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生化知识和技术穿插介绍给学生,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临床、法医、食品、考古、体育等都有医学生物化学的应用,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阐明机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将Rna生物合成机理与临床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解Dna损伤修复时,将Dna损伤修复系统的缺陷与遗传性着色性干皮症和早老症等遗传病的发生相联系;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等;通过这样的联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6]。

3.3运用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利用讲故事、民间俗语、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科技新进展等进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复制和转录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父亲Kornberga分离纯化了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儿子KornbergRD发表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晶体,父子两位科学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知识

每堂医学生物化学课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很多,随着课程的延续,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来越多。根据以往的评价和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难懂难记,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前3-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目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回顾。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主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课后再复习时,就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6,7]。

3.5培养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组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重记忆、轻思考的特点,笔者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要注重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相关资讯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章节的要点,辅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讲解,包括立题的依据、课题的设计以及讨论的要点等,并适当安排时间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对某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网站进行推荐。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还筛选一些生物化学专业期刊介绍相关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对于文献检索和查新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生物化学新知识和新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学模式的反思

4.1理论教学精益求精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高深难懂、枯燥乏味,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通过同行评课和与高水平的督导员交流,从板书、语言、导入、讲解、提问、演示、课堂组织、强化、练习指导等环节着手,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来进行反思,矫正实际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通识易懂。此外,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偏差,教师应该即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4.2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普遍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实验室精选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而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是简单的讲解实验步骤,而是将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导向其思维,指导其操作。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习惯于用实验成功或者失败来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而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4.3利用临床见习辅助课程学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使学生直接接触医学前沿阵地,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肝脏的生物化学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临床医院检验科见习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的项目,了解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5总结和讨论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对象分析。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教材分析。

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必俢本“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与选俢本的“化学电源”结合等。

(三)教学组织。

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四)总体评价。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一)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时,采取边读、边思、边析、边讨论方法。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之前,拟订如下的预习提纲:“什么叫伴性遗传?”“写出正常男女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什么色盲患者只是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色盲病一般是由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练习预测后代的色觉遗传现象。”“写出遗传图解。”“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在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凝问的地方。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始于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上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如阅读后、实验后或教学内容完成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问,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根对矿物元素离子吸收过程时,让学习带着问题对阅读教材,“为什么说是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联系?”“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对水人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对水分的运输对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关系?”在老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获得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谈到减数分裂时,利用课本上的图、表发问“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在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及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图表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加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盎然,对所学知识牢记不忘。

(三)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在生物第一册(上)讲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一)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二)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三)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四)记再教设计。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3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反思一: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搞形式主义。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问:“你见过蛋白质吗?你知道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质,你认为首先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弯路?”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关于最后一问,学生答到需要知道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以及排列顺序。过渡:“同学们知道氨基酸吗?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讲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研究蛋白质有什么意义?前后呼应,并适当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这样情境创设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4

论文摘要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会进步的教学。利用反思性教学,生物教师通过寻找课堂教学实践前、实践中和实践后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邀请同事和专家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等多种反思途径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来到实验室巡查,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学生又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学生回答:“也是在做实验。”学生满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非常严厉地批评他说:“你整天都忙于做实验,那么在什么时间思考呢?”

实验需要思考,学习需要思考,教学也要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的教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自我成长。

1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运用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作了如下定义: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

反思性教学运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生物学的课程特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及生物挂图、模型、课件等媒体的使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促进生物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效率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并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可以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2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教师首先要有经常反思的意识,并需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也即要找到反思的最佳视角——要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习惯上,按时间维度,将反思性教学实践划分为三类:一是实践前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实践后反思。

2.1实践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能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能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这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高三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从头到尾将知识体系理一遍,再讲些例题。但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教师在讲知识点时,学生们并不爱听,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讲的都已懂了,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所以要经常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例: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中时,先请二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反思的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交谈等方法,让学生提出薄弱的知识点,或者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点、遗漏点,教师再进行反思调整。

2.2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进行反思。实践中反思指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经常反思,并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整。生物学科在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生物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上课教师的分析并不会很重视,为此生物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二个经典实验后的下一节课,提问让学生简单回顾介绍一下这二个经典实验的实验思想、过程、方法和结论,但结果往往是学生答非所问,可见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并不重视,认为和考试无多大关系,但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对学好生物,特别是培养科学实验的思想、方法等有很大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改为重新梳理经典实验的有关内容,这样的及时调整,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并不易,为下一阶段学习遗传、变异的有关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更加强调了生物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又比如为了提高生物课的听课质量,一般情况下笔者不要求学生记笔记,但是在复习提问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教师在讲述时学生已听明白,但是时间一长又都已经忘记:例如在讲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介绍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有关知识,但在复习时学生已经记不起来了,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在讲到这些知识点时,提醒学生记下来,教师作适当停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实践后反思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的结果,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前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用录音或摄像机摄录下来,课后再认真回顾分析、反思,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有些教师会发现自己在语速、语言表达、教态姿势、口头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点,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

反思性教学不应仅仅是自我进行的反思,还可以借助同行、同事、专家等的指导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做可以打破反思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1)同行交流反思:教师在听课、和其他教师交流等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同行教师经常要互相听课,而听课不应该仅仅是一项任务,其实上课教师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问题和不足。

例如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问题:从听课中发现大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看起来非常热闹,效果却很一般。但是生物课的有些内容通过媒体的宣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时,用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片断;有位教师在讲述受精作用时放映了一个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过程的视频。如何使用多媒体,如何根据生物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为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思考。

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虽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有些问题要本不需要讨论。而生物中有些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习惯,这时讨论法就能发挥较大作用。所以怎样更有效地使用讨论式教学法,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听课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新的问题。

2)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反思。有智者说,两个人交换两个苹果后还是一人一个,但是交换了思想后一人则有两个思想,所以在与同事交流教学体会后,认真反思,也能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邀请同事、专家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自评)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

3反思性教学的提高—撰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以成为名师。”反思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通过长期坚持记载课堂上的成功点、不足点和课堂上新的设计点,一方面能为教师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

总之,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是教师自我塑造的过程:塑造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塑造自己对各种观点的理解能力,塑造自己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应用在教学效率提高中显得更加重要。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反思;运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学反思,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反思教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用心体会,发现问题。用心体会,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型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特别抽象、理解不透。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潜心研究,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因此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因为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6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一位学者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7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1)班、(2)班、(3)班、(4)班、和(5)5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其中有文科班也有理科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

我积累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确实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我想在这里谈谈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生物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生物课堂教学应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老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物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自习课时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及时对每章进行总结和测试,并及时评讲,对于考差了的学生多给予鼓励。

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题目,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等等。

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41-02

摘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生物课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并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性学习;自我评价

随着我国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和实践者的重视。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课程与教学传统。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生物课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并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活动。反思性学习是建立在诱因探究、尝试教学、研究性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特别强调思考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遇事或事后多思考,以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倡导“学生的自我学习”,追求的是一种高境界的自律式学习。

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的有效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开展反思性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合作探究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我们讨论的范围限在如何指导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1激发并强化高中学生生物反思性学习意识

要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有反思的意识。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缺乏主性,反思更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即使有反思的可能性,也往往处于混沌状态,缺乏正确的引导。比如在各种相对重要的考试如学期考、省、市、区统考等。很多学生做错题后因失分受到刺激会有一个简单的归因过程,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是由于粗心或是没看清题目等等。这就是反思,但这种反思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带有偶发性。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反思性学习的反思。反思性学习的反思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再认知、再思考,是一种内蕴的高层次理性思维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高层次目的性和发展性。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由无意识的、盲目的、自发的、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就必须对高中学生己经存在的带有自发的反思意识进行激发和引导,同时还要强化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意识。因此,学生需要充分意识到反思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己有的认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乐于反思,提高自己的反思学习意识。如在教学中学生观察到细胞结构,如刚开始学习生物时,在课堂演示挂图中,学生先观察到细胞的大概轮廓,后来又看细胞内有多种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有所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由外到内由哪些结构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何区别。通过查资料学生发现:细胞由外到内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在动、植物细胞中是存在差别的。通过反息性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知识面也扩大了。一只有学生从反思中获益了,才会认为反思是有用的,进而提高反思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机制,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

小组讨论机制可以是同桌合作学习或以异质性小组(4一6人)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一个民主、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经常就花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个重要问题,一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内每个人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均能通过交互式讨论,并对同伴的见解提出质疑。一般而言,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有限,在反思的时候不可能看到自己完整的一面。而且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比较模糊,缺乏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反思,这样就会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提倡学生进行反思,还要告诉学生反思不完全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的、负责的,执著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学生自身也要重视相互之间的交流反思,主动地参与到交流反思中来,加强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交流活动,全面提高交流的层次,提高反思效果。

3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新课程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学习。要多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自觉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告作探究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做出解释或得出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生物实验是生物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生物基本概念,获得生物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因此,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些特色,在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实施实验探究。不断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自己学习的反思,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就难于促进自我提高和持续发展。为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的责任既要利用生物实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生物知识,还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生物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探究实验不一定要求每次成功,对于失败的实验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使他们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仪器、药品等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做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可以故意做一次失败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实验一为什么会失败?请你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实验过程,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2)当滴加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时,为什么不会出现复原现象?

(3)这个实验中溶液滴加为什么要重复两到三次?

(4)该实验能否用动物细胞来替换?

这样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了。又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问题理解不同,这种不同的方法就会刺激其他学生的思维,引起反思。这样学生在享受别人的解题方法时,也无意识中树立了自己的反思意识。使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中也需要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使学习取得更大的效率。

4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自我评价得体会就是在学生一个学习过程结束后,或者是解决学习中某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过程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过程实质就是反思。它可促使学生从自己学习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有了这个“经验”,在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能产生一种“直觉”,正确判断思维方向。这远比学生单纯的学习和解势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过渡为“会学习”。因此,是否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是一个人继续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化学认知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过程,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自我评价,优化学习策略,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习质量;使其学习活动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这样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必然有益。

写心得体会或自我评价表可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同时长期运用该策略可以将反思性学习的行为和意识内化,最终内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思维习惯,就会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发现有可疑之处马上就会进入反思状态。使学生成为“会自主学习”的人。

总而言之,反思性学习能使学生转变学习动机、改变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会学习,成为一个学习自律者,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所以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9

一、“导学案”教学开展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师的职能就是教会学生,使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只是收纳知识的容器,而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东西,学生的学习过程,虽需要教师的教,但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完成,学生潜力所能学到的应该远比教师教的多得多,特别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得心应手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授之以渔。所以教师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自己积极思维,自主学习,使教师的教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开展“导学案”教学,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促使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导学案”教学的含义

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生学习的导学方案。

生物教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易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切实的发生了转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变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全体参与,共同提高,完全符合当前新课改精神。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导学案的编写内容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导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导学案有利于帮助并促进学生的自学、合作、创新,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什么”、学生“怎么学”,力求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力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来。导学案教学要把教学重点从研究教法转变为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设计导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导学案的编写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习目标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结合,要体现出现代化教育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学习目标

教师要依据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识水平揭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但不是每篇导学案一一具全,可以侧重于某些目标),以此作为教学的导向和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对课标、学生、教材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提高可操作性。

例如《酶的特性》1.知识目标:(1)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2)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酶的高效性、专一性;(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的影响;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受科学的严谨性。知识目标明确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培养了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指出所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避免把重点与难点颠倒位置,甚至混为一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点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谨慎处理突破难点。

(三)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它是教师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化,设计成问题串,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首先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的思考、论证以及教师的重点讲述,来归纳总结相关概念、现象、结论。

(四)自主学习过程

1.相关信息

成人身体约有1014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600多种。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这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但是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又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学生活动――[问题探讨]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观察后思考问题?

(1)请分辨一共有几种细胞?分别是什么细胞?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2)试举例说明造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观察细胞图片发现细胞形态的_____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观察大肠杆菌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思考:与之前观察到的细胞图片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以蓝藻为例,从宏观和微观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具体特征。

(3)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让学生列表比较)

4.细胞学说

阅读[资料分析]栏目,思考: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_______和_________;

(2)细胞学说揭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该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是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了读、说、写等各种学习活动,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学习小结

每一节学习内容结束后,要有一个简明的小结,使学生对本节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明确知道本节的主要内容、要点。

(六)目标检测

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本节课能否实现,通过目标练习检测,在设计导学案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和编制符合本堂课要求的习题,编写时一方面要体现出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检测,使学生有成就感,不能出现仅仅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通过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差异性,习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目标练习的量较少时可以当堂课完成,练习量较大时可以整节课完成。

(七)学后反思

旨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体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经验、困惑、疑难,切实做好教与学的沟通,以利今后教学中有的放矢,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的实施步骤

1.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最好要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讨论导学案。而在实际工作中,生物教师人员较少,本年级的生物导学案主要靠自己编写,编写的过程是对照课标要求,网上下载一些导学案,进行整理筛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添加和删除,编辑出适合我们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导学案。打印好的导学案,发到其他年级的生物任课老师手中审阅,相互检查、纠错,使导学案更加完善。然后交付油印室印制学生用的导学案。

2.发放导学案:导学案要在授课前一至两天或上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发挥导学案的预习功能,追求实效,要学生预习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必须明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仅使学生在尝试中获得知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有所把握,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同时带着问题上课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3.课堂点拨,精讲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仍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质疑的问题作必要地筛选和加工,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脑中的疑团,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而真正达到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五、“导学案”使用后的体会与反思

生物学教学反思篇10

一、多媒体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变化着的、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一原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挑选相关的视频资源,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发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课时,在导入新课环节中,可以播放《地球生灵》和《植物王国》的视频片段,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画面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有关生物特征的学习。

2.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生物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和整体性把握。例如,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是《开花和结果》这节课中较抽象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然而如果教师能借助视频形象的呈现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会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受精的概念。

3.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内容受到学生阅历的限制,利用多媒体可增大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量和知识信息应用的处理。如,在讲《动物的行为》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世界,展示茂盛的森林,冰雪覆盖的山川,炎热的沙漠。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让学生从一段段的视频中去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在复杂的环境中艰难生存的它们会有怎样独特的行为。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强调重点,删除冗杂信息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呈现的信息量大,甚至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做课件时,就要减少没有必要信息的出现,如果课件上可有可无的信息总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就会分心,找不到重点,失去应用多媒体的意义。

2.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很多生物学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比如,有的老师在讲公开课时,因为课堂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媒体而手忙脚乱。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媒体使用的越多越好。依据教育研究表明,媒体的使用要以最优化为原则,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地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哪些方面的媒体,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优化,而不是盲目地选择多种媒体,所以,关于媒体的选择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3.不能用多媒体取代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对许多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实验项目,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屏幕上播放,通过慢放,定格演示,分析、讲解实验内容,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但是,对于有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一定不能以多媒体取代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实际参与实验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4.搞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整合,发挥最大教学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