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43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设计教学方法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实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它比验证性实验更具有灵活性和未知性。

探究性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在学习思维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是培养科学型实验人才的一种最基础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和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规律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理清思路,头脑中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很有限,自主实验和探究的能力非常差。如何让他们逐步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和规律,学会探究呢?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实验探究的基本原理,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明确的主线。

我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我们想干什么,研究光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光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谁做过实验证明过,都没有。因为在初中所学知识中研究过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还真没有研究过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我们未知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光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呢?让它在光下萌发,看光对它有没有影响,那么它原先不是在光下的吗?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环节中的“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依据此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

二、认识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及其含义

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探究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有没有光就是实验变量,种子萌发的结果就是反应变量(因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性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这一实验中,水分、温度及氧气都是需要控制的量,即都是无关变量。又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pH、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三、明白对照实验的概念和意义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说的通俗些就是指对生物或材料进行了与原生活状态不同的改变,可以是增加条件,也可以是减少条件;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保持生物或材料原有状态的分组,如上面所设计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组是光下的那一组,而如果是“光对植物幼苗的影响”,那么实验组就是暗处的那一组了。因为种子的萌发是通常是不见光的,而幼苗的生长通常是在光下进行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设置实验对照是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四、对探究性实验的步骤有一个明确的轮廓

设计探究实验的步骤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为了减少学生设计上的困难,我在教学中首先将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列了一个通用模式,即所有的探究性实验都有这么三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对照(也就是把该准备好的都准备好,如试管、培养皿等编号,材料等分)

第二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两者的区别;

第三步,记录实验结果,并确定检验结果所用的衡量标准。

总之,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实验设计是实验的起点,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认识到掌握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参考文献:

[1]余亚蕾.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思路《中学时代》.2012(06)

[2]陶海滨.高中生物学实验题中的理论及解题探讨《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策略;教学对策;教育改进

一、学习策略及教学对策概论

学习策略与教学对策是相对应、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的匹配是构成新时期初中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它包括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并养成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满足高考分数需要,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好的学习成果。

相对应的,教学对策是根据课堂教学为重点,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适合本学科的属性,以便教师备课,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对时间的运用,因材施教、因事施教。

1.学习策略概论

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是根据结构制定的,即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存在的层次,是形成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更是促成战略化学习策略的核心。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中所包括的内容是围绕着应用理论展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理想状态,例如在摩擦力理论方面,研究重点已经从基于重力、摩擦系数和角度综合计算,转移到基于摩擦力应用方面。换句话说,计算工作作为研究理论的一部分,具有验证功能,但学习策略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数值,而是更科学的研究手段。

2.教学对策概论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理科显著的特点,在教学对策方面,很显然“填鸭式”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对策的主要目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字一句的传授计算方法,更不能以单个的题目计算为标准。

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才是教学对策的功能,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与分数并重的情况下。初中教育体系中所分配给物理学科的实践并不多,教师所获取的课堂教育时间更少,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成果,只有在日常的学习行为中促使构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在教学资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节学习,监控学习,获取成果。

二、初中物理学习策略研究

学习策略本身不是一个新生的理论,更不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发展学习策略的观点,并确认了其重要性,这对规避学生智力培养的做法大有裨益。但从形式上说,学习策略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所培养出来的记忆方法、思维方法。

具体到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而言,学生具有了这一技能之后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科的研究任务,并将实际应用与学习联系起来,形成学以致用的思路,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是基于课堂的,由于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能像初中阶段,每个问题分解的极为透彻,所以教师针对知识点的讲解应该转化为如何“此类问题”,而不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研究

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的研究和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展开。

首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平台的标准配置,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理论具体化。书本上语言描述的物理学理论不太容易了解,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参照物而扭曲思维,甚至将理论脱离实际。多媒体教学互动可以将语言难以描述的问题具体化,例如抛物线运动、曲线运动、碰撞远离、入射角折射角等物理现象。

其次,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将一些看不到的物理现象具体化。例如电磁原理中,电磁线是看不见的东西,但通过铁粉形成的轨迹可以进行判断。对照书本上的知识,形成更加容易理解的内容。物理实验是初中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形式,它促使学生亲身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讨论结果,这种方式明显要比“填鸭式”的教学对策更具有吸引力。

四、结束语

从现实角度出发,初中教育阶段中还存在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为了突出高考中较大分值比例的学科,存在教学资源争夺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由于授课时间较短,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成果。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教学对策的改革,完全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为中等教育阶段培养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颖.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97.

[2]孔德安.浅析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J].才智,2013,04:185.

[3]赵兰霞.浅谈初中物理难学的原因和对策[J].学理论,2012,36:306-309.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3

1.认识不到位。大多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均认为生物是“副科”,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地以此为由,不求上进。

2.各学校的生物教师队伍,人员复杂。调查显示:我市从事生物教学人员88人。生物专业、非生物专业人员之比为36/88=0.4。

3.教研室教研条件有限。非专业教师培训机会很少,08年以前,教研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大型教研会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研讨。4.各校生物教师变动较大,致使教研室的培训工作,总是在做无用功。

由于各校生物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生物成绩悬殊也就不足为奇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任课教师间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差异巨大,严重失衡,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在生物学科上的具体表现。这种现状与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形成了矛盾。为了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我尝试实施了以下教研策略。

一、整合资源集体攻关的策略

从2002年起,选拔骨干教师成立了生物学科联合教研组,鉴于教师、教材及当年中考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攻关,为全市教师作好专业引领。

(一)选择教材中专业性强、与高中生物结合紧密、老师们难以把握的内容,采用“四统一”策略,即把相关内容由课题组编写成统一的教材分析、教案、课件、随堂练习及章节练习等做成资料包,提供给教师使用。

(二)召开非专业教研会,就相关内容,请相关人员做说明、指导、演示及示范。

(三)就相关内容由课题组成员上示范课并刻成光盘,供教师们研究、学习。

二、“四统一”构筑教学质量的保障平台策略

骨干教师,责任到人,把相关内容编写成统一的教材分析、统一的教案、统一的课件、统一的随堂练习及章节练习,并采用刻录成光盘免、网上公布、邮箱传送等方式,及时提供给教师选用。保证了县域内生物学科的教学基本处于同一起点。

三、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策略

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申请了初中生物教师公用邮箱,开辟了新的交流平台。联合教研组成员将自己的编写的资料发到邮箱共享,同时也号召一线教师将手中的优质资源上传至邮箱,实行资源共享。据统计,交流资料两百余份,有力的指导了全市初中生物教学。为了让一线教师尽快得到信息,使用公用邮箱提供的资料,目前,已经建立了江油初中生物教师飞信群和江油生物教师QQ群,方便了大家在线交流。

四、“传.帮、带”,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策略

调研中我们仍发现,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接收新信息,按我们建议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传、帮、带”策略。

方法一:信息、资料帮扶,定点联系人及时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教学信息、教学资料。

方法二;教法、学法帮扶,我们采用走进去,请出来的方法,为帮扶人员提供示范课,指导课,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研工作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策略

(一)每期开好一次大型教研会,集中解决带共性的问题。

(二)尝试开展区域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活动针对性。

(三)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分类教研培训会,如非专业教研会,以培训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为主;教法研讨会,以观摩课例为主,探讨教法指导学法为主。

(四)不定期的开展到校调研、送教到校活动,了解教师的个别需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五)努力改变教研工作的单向性,由以前的约请骨干发言、上课、讲评,改为请普通老师走上讲台,参与、互动。共同进步。

六、做好宣传动员,努力争取各方支持策略

(一)做好工作汇报寻求教研室的支持,去年11月,我向教研室主任汇报了近年来初中生物联合教研组所做的工作及申报课题的设想,得到黄主任的大力支持,并欣然同意担任本课题的领导小组组长。教研室于2010年12月向江油市科技局申报了课题《促进县域内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研究》。7月被批准为江油市2010年度重点科技项目

(二)召开课题研讨会,邀请相关学校教导主任及教师参加,共同讨论有关课题的过程管理细则及要求。让学校了解我们的工作思路,并在常规教学管理中落实我们的建议。得到参与学校在管理上的支持。

(三)加强情感沟通,被帮扶教师大多是非专业教师,专业功底差,对自己要求不高,学校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帮扶教师要从思想、专业多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对口教研关系。得到参与教师发自内心的支持。

近年来,我们坚持践行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我们向江油市科技申报的课题《促进县域内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研究》已经被科技局列为本年度的重点科研课题,希望把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大部分学校,使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共同学习、成长。为我市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4

【关键词】知识精加工生物教学学习策略

一、背景分析

精加工策略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做出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和发展的处理过程。它能够有效地使新知识和学生早已具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进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是高效率获得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困难都涉及到在认知生物知识过程中遗忘过快,或根本就记不住等现象。因此帮助学生记忆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成为解决其学业困难,增加学生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要解决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及提取才能解决记忆与遗忘的矛盾,而精加工作为一种知识深加工策略,能帮助学生将外部信息即知识存储到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并在回忆时方便提取,它是通过新旧信息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使新信息合理化,是对新信息的精细加工,使其在记忆库存中印象深刻。这样在获得成功体验后,会加强自我效能感。

二、初中生物精加工策略分析

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很多种,如位置记忆法、首字连词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歌谣口诀法等等。以下例举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个知识精加工策略。

1.形象联想加工策略

所谓形象联想加工即为通过形象联想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经过精加工过的知识具有形象、容易记忆等特点。该方法对抽象难记的知识效果明显。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可用形象联想法,用五个手指来记忆,大拇指代表生物的第一大特征“都需要营养”,可以联系小孩子喜欢吸吮拇指,是因为饿了,需要营养;食指代表“生物都能呼吸”,可以联想用食指来探鼻息;中指代表“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联想中指最长,需要排出废物;无名指代表“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联想针尖扎手指时,无名指最敏感,可作出反应,小指代表“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联想小指最小需要生长和繁殖。联想越奇特,印象越深,也就不易遗忘。

2.首字联词加工策略

所谓首字联词加工策略就是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或字母形成一个缩写词或句子来帮助记忆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昆虫特点时可用首字联词记忆为“一二三”,“一对触角(复眼),二对翅,三对足”。在讲《动物的运动》一节课时,教师提出关节的五个结构为关节软骨、关节腔、关节囊、关节窝和关节头,这五个结构名称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读作“骨腔囊窝头”,可采用谐音记忆法记作“古枪囊窝头”,

3.谐音联想加工策略

所谓谐音联想加工策略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将无意义材料变成有意义材料以帮助记忆的加工策略。

例如学习伸肘和屈肘时,肌肉变化“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屈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伸肘”可用谐音记忆法,“二说三叔屈,三说二叔直”或简记为“三叔屈,二叔直”。

4.歌谣口诀加工策略

所谓歌谣口诀加工策略就是利用编制歌谣口诀的方式帮助记忆的加工策略。

例如学习昆虫的特征时,利用朗朗上口的歌谣:“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

通过对初中生物知识精加工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减少生物知识的遗忘起到加强的作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兴趣增强,更加热爱生物学科,使生物教学事半功倍。

三、精加工策略应用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精加工策略对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生物学习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应用精加工策略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用精加工策略应该注意教学节奏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精加工,都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需要将新旧知识同时放在工作记忆中,而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课堂教学节奏快,学生还来不及对前面的知识进行精加工,后面的知识又进入了工作记忆,精加工策略应用阻力加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描述语速不能太快,也要注意教学内容节奏适度,以便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提问缓冲区域。

2.应用精加工策略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承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化需要新旧知识的基础支撑,所以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即在学习新的生物知识之前进行,要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先达到是能目标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它们一并纳入该类知识网络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醒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是为了直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学习是存在节点的,教师在使用精加工策略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承接点,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而完整的生物信息。

3.应用精加工策略应该注意“授之以渔”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策略分类训练

初中化学教学处于迎接中考的初三年级时段,迫于追赶进度,一些化学教师常采取“讲、测、评、练”的循环战术,不注重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应用,导致部分学生由开始时的满腔热情渐转为“看到化学符号就头晕”的情形,其根源还是对教学规律缺乏敬畏之心[1]。研究表明,由于初中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学习动机对化学成绩的贡献仅是4.0%,而学习策略对化学成绩的贡献(或直接效应)是26%[2],这与加涅“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是因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策略等因素”[3]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让学生学会并应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值得初中化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学习策略一般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4]。目前学界普遍较为认同麦基奇等人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体系,也就是学习策略由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组成。其中,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5]。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对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体系进行细微的调整。将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融合于监控策略,因为在监控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进行自主调节;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融合为加工组织策略;对于师生而言,在资源管理策略中,可控的主要是时间、人力和物力等方面。

一、资源管理策略的训练

在资源管理策略中,时间管理策略指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而固定的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物力资源管理策略指充分利用周围外显性的物质条件,从而使自己获得全面而和谐的健康发展的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指如何借助他人特别是助学者提供的有益帮助而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的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的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从福楼拜“规律的生活能让你充满原创天分”等观点中获得启示,逐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保持生活起居时间上的一致。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现在许多学校学生的时间基本都是被安排好的,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这个被安排好的时间,可以让学生从被称为女神级学霸的汪靖焓“我不是抓住每分每秒学习,而是在学习的时候抓住每分每秒”[6]的感悟中得到启发。还可以借助身边榜样的力量,如在每次测试后的总结中,让那些会合理利用时间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2.物力资源管理策略的训练

物力资源包括自己手中的学习资料、学校内的图书室、网络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等。教师要细心观察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购买不起学习资料的学生,一方面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为其申请一定的扶贫基金;另一方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悄悄地为其购买。在家访中发现,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其卧室都被家长安排在采光比较好的地方,卧室内有书桌和凳子,更重要的是学习物品收拾得相当整齐。于是,笔者常常有意带一些在此方面做得不好的学生到访这些家庭,利用现场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自己的双手是完全能够创造出利于自己学习的好环境。

3.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训练

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秘方就是心怀感恩之心。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同理之心,教师要从学生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榜样力量,让学生从化学家故事中学会见贤思齐;学会欣赏,每当学生说出一个新思路时,教师都要投去敬慕的眼神。其次,要学会倾听。当学生还没有形成学会倾听习惯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重复组、提问组、反驳组、联想组等四个小组,进行倾听训练[7]。如在“体验化学探究”教学中,让一位学生朗读“化学之谜”,其余学生把书合上,听完后,四组成员分别按要求完成任务(见表1)。最后,要强化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既要照顾日常座位的相对稳定,又要考虑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的互补,同时还要给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认知策略的训练

在认知策略中,复述策略是指对学习内容进行不断地重复,达到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加工组织策略是指将旧与新知识之间、刚学的新知识之间等所有信息联系起来,重新整合成为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策略。

1.复述策略的训练

(1)读写结合。讲授初学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时,采取边读边写的方法比较有效。如果要增加趣味性,可以采取同桌两位同学,一人读一人写,然后互换互改的方法,最后是老师读,全体同学写。每一步骤,老师都要说明其要义。

(2)视听写协同。教师通过黑板、课件等形式,把要记忆的内容展示出来,由教师或学生领读,然后再写。这与读写结合不同的是增添了视觉感知,由于视觉器官捕获的信息量大于同时的听觉器官,所以,视听写协同的效果要优于读写结合。

(3)“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褪瞿骋荒谌菔保先让学生把书合上,当回忆中断时,再把书打开。为了方便快捷,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该内容的页面上,另一只手夹住该页以上的所有书页,保持开合的随机性。大部分学生经过三个开合循环后,都能记住内容,它的最大优点是不让大脑太累。

(4)比赛复述。同一内容谁用时短,同一时间谁记的东西多。在表现欲极强的初中生心理特点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在处于紧迫感状态下跃跃欲试,从而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大脑机能。

(5)“零存整取”。初中化学教学一般运用分散的方法记忆元素符号,当把常见的元素符号学完后,就不要忘了“零存”之后的目的是“整取”。在单元小结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每生一张元素符号表,整体诵记,其优点是比较出差别。

2.加工组织策略的训练

(1)口诀法。如对原子序数1~20的记忆可以用五字诀,“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2)联想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人体内11种常量元素,有的教师把它编成“碳氢氧氮硫磷钾,还有钙镁氯和钠”的口诀,这是为了押韵而忽略了量的顺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拟成“氧碳氢氮钙硫钾,不管去硫钠氯镁”的七字诀,并联想为“仰叹氢弹盖邻家,不管去留哪路没”,意思为“仰叹氢弹覆盖到邻家,不管选择去与留哪条路都没有生还”(显示氢弹威力之大)。这样既赋予生活上的意义,又尊重科学上的严谨性。

(3)提纲挈领法。如块状药品的取用步骤为:用镊子夹药品,将试管横放平,将药品物在试管口处,然后慢慢竖起试管,使药品缓缓滑下。可先将该操作概括为“一夹二横三竖”,然后与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比较其中数字意义的不同。

(4)谐音法。可以借助学生已知的跨学科知识。如氦的元素符号为He,可以读做“合埃――氦”,其中“H”从拼音发音,“e”从英文中的音标发音。类似的还有钠na、氖ne、氟F、锂Li。点明其中的x音方法,学生就能够马上而且终生记住。

(5)图式法。思维导图能说明各概念或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表明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有利于学生循着其中的关系进行理解和记忆。

(6)归类法。归类运用的是比较和分论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从事物异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记忆。如表2列出了初中化学中物质颜色的可能情况。还可以训练学生列出诸如白色沉淀、紫色溶液、紫红色溶液、固体干燥剂、液体干燥剂等类别的物质。归类除了能帮助理解和记忆以外,还能帮助学习者获得解决某一类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向,提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和敏捷性。

三、元认知策略的训练

在元认知策略中,计划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前,根据学习目标预测学习结果,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合理方案;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反馈、评价并进行相应调试的策略。

1.计划策略的训练

要使计划变得流畅,必须考虑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何处入手;第二为自己的多样性做好准备[8]。课堂上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成绩也就不会理想,教学中可以组织他们先围绕一节课从“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后巩固”等方面开展计划;然后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如精力不旺盛的,在“课前”就要特别注意保证课间的休息;“课中”注意力不太集中的,计划自己不做小动作,思维紧跟上学习任务;容易拖拉的,“课后”计划中写明“今日事今日毕”的内容。如果一堂课的计划基本做到了,然后再学着针对预习、考试成绩、作息时间进行计划。

2.监控策略的训练

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地提醒自己是否能够专注,因为许多被诊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实际上是注意分散[9]。如让学生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硫酸化学性质”时,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自己完成、对照“监控单”等三步训练法。让一名学生进行“出声思维”(提醒放慢语速),其他学生边听边对照下发给每人一张的监控单内容:(1)审题阶段。我有没有静下心来?我有没有判断出硫酸的分类?我会逐渐地回忆酸的通性这方面知识,不要急(伴随着心理调试)。(2)书写阶段。我能否把握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所有规则?我有没有按一定顺序进行思索?(3)总结阶段。写化学方程式时,我有没有考虑复分解反应条件?题目做完后,我归纳解题思路了吗?

有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学习策略的使用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但学生所应用的学习策略是以复述策略、资源策略为主,对处于高级层次的加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应用得很少,而且整体的先后顺序是复述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物力资源管理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监控策略、加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10]。这与“只有高级策略的应用才能有效帮助个体将信息内化”的原理相离甚远,再一次说明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缺乏。因此,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必须而不可忽视的任务,并且要把重点放在其中较高级层次学习策略的训练上。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J].化学教学,2015(7).

[2]杨海波,戴惠,刘电芝.初中化学学习策略运用现状及其因果分析[J].化学教育,2014(13).

[3]加涅,韦杰,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5]mckeachie,w.J.,etal.teachingandLearningintheCollegeClassroom:aReviewoftheResearchLiterature[m].mi:Universityofmichigan,1987.

[6]陈诚,周桂霞.“三本”女学霸精通古筝舞蹈手风琴被英国3所名校录取读研[eB/oL].(2013-12-31)[2016-06-26].http:///Show.aspx?iD=8204.

[7]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学好物理,没有适合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害怕做物理题,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学习被动,依靠他人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于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物理学习困难时,轻易放弃,不能坚持下去;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水平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成为“学困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困难的含义及特征

1.学习困难的含义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失能、学业不良等。国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从学业测量的结果来定义,把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水平达不到基本标准的学生称为学困生。所谓标准是指在各自的年龄或年级,各门学科或领域可以期待学生达到的水平,通常由课程标准来体现。

2.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表现及原因

物理学科对学习者提出了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精确性等方面的较高要求,使得学习者在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缺陷更加容易显现;同时由于物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此物理问题具有多变、复杂的特点,给物理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更要求学习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物理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不知道怎样学好物理,没有适合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害怕做物理题,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学习被动,依靠他人安排学习内容,满足与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遇到物理学习困难时,轻易放弃,不能坚持下去。

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在学习过正中周到挫败时,容易形成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和紧张感强烈、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事,等等。这样日积月累,愈演愈烈。所谓“学习困难”就是指的这种状态。“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含义相近,都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比“差生”的意义相对积极些,学习困难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改变的。

缺乏相关学习策略和意志力薄弱是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自主学习特别强调对策略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自主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意志过程。除了学习策略、意志监控外,自主学习能力中所涉及的学习动机、学习时间计划管理、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强化等方面,也对改善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具有一定作用。

二、提高高中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

由于物理学科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包含大量的科学方法、以数学为工具、需要多种思维综合运用等特点,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比较高。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自学,而将教师的作用限定在指导答疑上,对于物理学业优良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物理学困生,其自学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它们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对学生而言,听教师讲解课本,与自学课本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讲解只是一种学习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只要听讲具备所有自主学习的要素,其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应该将课堂教学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结合其自主学习能力特别薄弱环节,从自我效能,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入手,同时考虑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典型物理课型的不同特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困生学习意志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干扰时,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意志控制与学习动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学习动机具有更强的启动作用,而意志控制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意志控制。正是有了较强的意志控制,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排除外界干扰,实现学习目标。物理学困生意志控制水平较低,相对于学业优良学生克服身心障碍和自我监控能力差异显著。在实践过程中,计划以提高物理学困生意志控制水平为重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困生物理学习策略

物理认知策略的获得是一个累积过程,只有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形成物理学习策略。因此,物理学习策略的培养既要注意层次的循序渐进,又要整体上注意培养的连贯性。

认知策略是个体学习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活动、技术或程序。自主学习者要做到自己“会学”,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的获得不能只靠传授,大多数学生了解了认知策略的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某一策略,可是换到相似情境便茫然失措。使学生有效地保持和迁移,做到适时地选用是掌握认知策略的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多次体验后才能感受到。因此,物理认知策略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体验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习的策略,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认知策略的渗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根据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提出以课堂教学为最主要途径、从改善自我效能感入手、以提高意志控制水平为重点、渗透认知策略学习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可迁移性。

参考文献:

[1]边太蕊.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索[J].河南教育,2005,(01).

[2]赵莹.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物理教师,2007,(08).

[3]边太蕊.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实效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认知需要而策划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措施,它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模式及应用技术手段。教学策略的选择包括确定教学方法、预设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步骤和组织教学过程等活动。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增强物理教学实效?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选择教学策略依据之一——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期望实现的教学结果,是教师通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与标准,它体现着本学科教育的目的、课程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后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行为及能力发展水平的描述。它能够为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影响、钳制着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左右着教学活动中的相关步骤、组织形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应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比如,关于“重力”与“弹力”的教学目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表述为:“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显而易见,《标准》对重力和弹力的课堂教学要求仅是最低层面的,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人为地拔高要求,也不需做深入的探究。相反,对于浮力大小的相关教学内容,《标准》明确规定要“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这是因为浮力不仅是力学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而且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关于浮力大小的教学教师就应该采取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充分经历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促进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选择教学策略依据之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总有其固有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特点。譬如,同是概念的教学,但是不同的概念对学生的理解来说其难易程度就大不相同。有些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对学生来说缺少相关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就要选择并运用直观的教学策略,想方设法把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于学生眼前,让事实说话,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建构。譬如,大气有压强、空气有重量,等等。而有些规律和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只是认识不完善、不全面,处于一种模糊、混沌的状态。如关于水的沸腾,学生从小就看到过“水开锅”的现象,并发现水开时有在“咕嘟咕嘟”地不断翻滚并有大量水蒸气冒出,同时还伴有一定声响;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水沸腾时气泡、声音的变化规律,更不知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因此,对水的沸腾的教学策略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对水沸腾的认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指导学生开展水沸腾的实验探究,具体步骤可以设计为:提出问题讨论实验设计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形成结论,借助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另外,还有一些规律对学生来说已有相关经验,但是这些经验与科学的概念相违背,属于一种“前概念”、“粗浅认识”,比如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物体的沉浮条件,等等。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往往会误认为只有力才能使物体运动,力一旦停止物体运动就会停止,因为这是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这类规律的教学就应该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固有的认识与现实产生矛盾,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三、选择教学策略依据之三——师生主观因素

师生主观因素包括学生群体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学生群体因素”即“当前学情”,包括学生当前的知识背景、思维特征、活动经验及能力水平四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他们学习的“当前学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学设计应瞄准并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则是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前提,教师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当前学情来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关于浮力的教学,由于学生从小就经常观察到物体的沉浮现象,对浮力大小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但很多学生都会潜意识里错误地认为浮力大小与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等因素有关。学生已有的这些浮力的经验和思维的特点就是学生对浮力大小的现有的“学情”。因此,浮力大小的探究活动设计应该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开始逐渐建构对浮力概念及规律的正确认识和透彻理解。同时,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较低,思维过程还必须凭借具体的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利用生动、直观的探究性实验来激活、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个体因素”指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学风格、理论视野、职业心理素质等因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还受到教师个体因素的影响。比如,个性幽默、性格外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根据学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选择教学策略依据之四——学校教学条件

学校教学条件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比如,要设计一节物理实验探究课,就要事先了解一下学校实验室有哪些仪器,这些仪器能否满足本次所要进行的探究教学;各种仪器的套数有多少,能否满足分组实验的需求等。如果现有的仪器不适合本次的实验教学或者套数不足,就得重新选择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师生主观因素、学校教学条件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当前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并优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8

它也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他们生活阅历的不同、掌握语言的能力不同,教会他们不同的阅读的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o’malley和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种种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即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及不同风格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它的过程是:教师导入学生意知、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最后学生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questions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主动参与型策略。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交流讨论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pep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策略的构建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和利用差异进行课堂教学

(一)尊重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如:可选择教材中的开放性栏目“科学足迹、StS、做一做”等内容,让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并可将学习成果以自已的方式展示、讨论和交流。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体验收获与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科学技术运用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素养,学会以更加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二)创设差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的原则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不同的、有差别的物理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经历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逼真的物理实验情境,来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材料进行自学学习,促进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通过合作完成差异教学的原则他们在异质小组中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实现了差异资源的共享。小组合作不是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这样简单,分组时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小组活动,即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又使他们从其他成员中学习了自己的弱势。

二、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一)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准备几个有趣小实验,如“小鱼煮不死”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借助于情境、活动等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教学要联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激发内在动力。如:物理老师在教授共振知识可以从洗衣机的振动说起;教学反冲运动内容可以和航天火箭联系;教学离心运动可和骑车拐弯减速说起,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需要物理。

3.提高物理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俗话说“信其师,听其道”,大多学生喜欢某门课程,往往是从喜欢某位老师开始。

转而决定教师在学生中地位的因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自如的驾驭教学,还能用自己的神态和语态、丰富的媒体、幽默的故事牢牢的吸引住学生。当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领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策略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课前预先筹划,如上课时给学生什么直观材料,提供哪些问题,做哪些示范,怎样组织探究学习。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哪些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之间如何有机结合,甚至还要提前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境。是讨论式教学还是讲授式教学,是小组合作还是个人自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还是演示实验,这都需要教师精心筹划。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探究和构建知识,这是因为未来的社会要求有主体精神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要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三)创设优越的教学环境

教学需要一定教学设施如:实验仪器、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能够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各种社会关系与外界进行交流。

处在丰富信息环境中的学生,与处在闭塞信息环境中学生其见识水平、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同时在座位编排上教师也应兼顾学生的差异,对于学习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应尽量安排在教学活动的“行动区”,使其处于教师课堂监控的有效范围内,学生自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表情、举止将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

三、结论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篇10

1科学探究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策略。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如何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如何用文字、图表、科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如何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这些策略性知识的运用中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诸多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科学规律的内容,如:酶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等。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是什么”,“为什么”的结论性知识的讲授,更重要得是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科学家如何用已知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中“研究性学习: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如:只设计实验材料、用具或只设计实验的部分步骤,是针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其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步骤均进行设计。通过这一实验设计情况的反馈,既可检验学生对生长素调节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检查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如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在“课题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建立假说、设计方案、获取信息、得出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一种方案去进行验证性实验。课堂中,当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提出了:可能与温度有关”、“可能pH有关”、“可能与酶的浓度有关”“、可能与底物的浓度有关”四种假设,可顺势利导把学生分成四个探究小组,要求按照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自由操作的机会,如此给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策略性思维水平。

2思维导引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你的困难是什么?你下一步应当做些什么?”你能不能换一个说法?你更坚信哪一种可能性?”你能不能倒过来想想?……”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过去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实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事先设定的记录表中,根据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由此分析得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充其量只是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无法全面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该实验教师最大的任务应是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如下的讨论:(1)联想酵母菌发面做馒头的过程,讨论下列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馒头为什么有孔隙?空隙中气体的如何鉴定?(2)由发面做馒头产生Co2进一步提出疑问:猜测可能发生什么生理过程?酿酒过程也用到酵母菌,密闭装置。这是在控制什么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酵母菌是否也有呼吸?(3)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问题?当然,提出一个好问题并不容易,你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4)你作出这个判断时有充分的依据吗?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判断称为假说,假说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

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仪器?怎样测出这些量?存在着哪些困难?这样的师生双边交流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将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达到思维导引的目的。

3问题设计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活动的指导,不应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更不宜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应该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针对学生出现的失误,提出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2)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深入进行解决问题,提出能使问题不断深入的后续问题。(3)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的来源,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利用有关信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相关信息。如“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设计的问题是:①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②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③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这些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很好地培养学生答题时的思维策略。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许多地方可能考虑不周全。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在思维方法、解题策略的指导,可向学生提出“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种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条件,使问题解决活动继续下去,逐步形成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