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十篇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十篇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46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提高;大学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9-02

1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总体来讲,大学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并且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热情比较高,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井然有序,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科专业水平比较高,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国际信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但对教学内容创新比较少,没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技术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作用,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吸引学生,便于理解;教学语言比较具有感染力,失误率也比较低,但非语言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会为课程选择教材,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未有效利用;能有效理解学生的疑问,并帮助学生解决;善于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机会也比较多,但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使用频率比较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使用案例分析的教学策略,但实践环节比较少;不重视教学评价,也不实施教学评价,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

2导致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

2.1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是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高校建设的引导有关。大学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与其科研水平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与其教学水平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大学教师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教学工作不得不完成,更有教授让研究生代其授课,或者不承担教学工作。因此,不要说是年轻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即使是老教师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很强。

2.2学校无绩效考核体系,或绩效考核体制不健全。由于高校改革滞后,很多高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加之高校的绩效很难像工厂企业一样实现严格的指标量化考核,不像中学有升学率作为某种评价手段,所以如何评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也存在难度。因此,既无法量化,或没有量化指标,也就没有了教学的动力,更加谈不到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投入。

2.3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当今时代,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人思想中金钱观念较重。致力于科研可以获得更多经费收入,校外兼职可以获得更多劳动报酬。而由于我国现在对于教师的基本待遇还不高,虽然近年以来,高校教师的收入有所提高,但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还较低,因此导致他们在关注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忽视或降低了对学生的关注,相应的对于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投入也就不够。

2.4教师缺乏基本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现在学校在大学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有调查显示,18.3%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培训考虑到了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64.2%的老师认为学校是没有做到的;17.5%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教学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办;只有23.5%的老师或多或少的进行过专门的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16.1%的老师没有经历过,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以系部或专业为单位,大家一起来,没有体现层次性。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是很重要的。而且,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一定是不同的。因此,在岗前培训中一定要体现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突出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真正的教学能力。

3.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使未来的大学教师要知道教师的使命、大学教师的使命,大学教师要承担的职责。如果不能完成这些使命和职责,将可能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形成其崇高的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

3.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教学与科研确实是有冲突的。首先,从所要达到的目的看,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目的是不同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而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其次,从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方面看,教学与科研所要求的个人素质也是有区别的。教学注重的素质除了口才外,还有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要求。而科研则不同,科研注重的素质要求主要是在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而对口才等方面的要求则相对弱一些。再次,从时间和精力方面看,一个人教学多了,必然会减少科研方面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也就影响到科研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方面,教学与科研也是有冲突的。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又是统一的。首先,从最终目的看是统一的。教学和科研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二者并没有根本冲突。其次,从长远和整体影响看,教学与科研也是内在统一的,并且二者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

3.4注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尤其很明显的优点:可以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会鼓励大学教师创造更多的效益;严格的、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校不断改进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教师的绩效;这种方法使绩效好的教师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娶保留绩效好的教师。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大学教师就会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为创造更多的效益而不断努力。

3.5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基本技能培训。每个教师在其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大学教师应当加强联系与沟通,在碰撞"思想火花"的同时,也可交换教学方法与手段。另外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教学体系的构建、大纲的解读、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等。

3.6采取"导师制",即加强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岗前培养、教学中监督及教学效果检查,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发展。

3.7增加师生间交流。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多于教师,他们的关注点、兴奋点也应是教师关注的地方。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当加强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曾拓、李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2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模式对中国现行中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很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往的教学是唯书至上,体现在中学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学生读死书或死读书,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教师成了教材的传声筒,只是在教教材。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思维,不能教死知识,要把知识变“活”,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不会被动,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以往的教学过分注重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这种只重视考试的旧教育模式,促使学生一味追求分数,唯分数是图,也就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教师围着考试转,凡不考试的科目,草草敷衍了事,把应付考试,求得高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许多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扩大考试科目在教学中的比重,促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几门考试科目上,致使学生苦于应试,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把分数作为检测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和最高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发展,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销蚀了学生追求创新的热情,进而也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教育要多面化,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学习能力等方面去综合考核学生。

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历史知识是久远、抽象的,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距离,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实践的教材资料,充实学生的认知,让历史走进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

二、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不仅人有心理,动物也有心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事情发生在2008年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杨经管开始在吴店中学班上上课,有两个学生因为一些问题产生纷争,并趁教师背过身去写板书的时候相互推打并抱在一起,大约1分钟后由两位同学把他们拉开。教师发现后批评说:“你们要是有劲,下课到操场上去打。”随后,其中一名学生开始坐立不稳,就赶紧把他送进了附近的卫生院,后来又转到大医院,但医务人员回天乏术,14岁少年就此殉命。人们都在热议发生在课堂上的这一件事,中学教师杨经管由于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纷争和推搡行为,致使学生丧命。涉及的问题是,课堂上学生打架该不该管。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呼吁,建立教育承接法规。有人认为,是教师的不爱生思想在作怪,呼吁恢复师道尊严。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一事件呢?如果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就能帮教师解决上面这些问题。

心理学能解释教学行为,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对心理现象做出科学说明,揭示出这些现象发生的内部原因,弄清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也就是弄清问什么。比如,同一个班上相邻而坐的两个中学生,他们长得高矮相近,经测验智商也相近,但行为却大相径庭。一个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课堂上积极主动,考试成绩优异;另一个却对作业满不在乎,课堂上消极被动,考试经常不及格。其原因何在?这两个学生行为上的差异很可能是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所引起的。用教师的话来说:“前一个学生学习很努力,而后一个学生虽然有能力,但却不愿意努力。”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就能对这两个学生的行为做出解释。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离不开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验是一种因果关系研究,通过心理学的实验,不仅可以证明心理的事实,还可以解释心理现象产生的机制和原因。例如,可以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注意、记忆等心理现象产生或变化的因素。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合乎逻辑解释,就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有时候需要对有关事实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心理现象的实质及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关系。有时需要从已知推断未知,如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师要对自己教的学科有信心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迅速发展,中学历史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还有一大批在职历史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具备了从事中学思想历史课教学所需的各种能力。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因素,历史学科在教学中仍然被沦落为“副科”的境地。还有人认为无需接受专业训练,任何教师都可以胜任。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心里产生失落感,教师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影响了教学质量。存在就是合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去深入感悟,在探索中体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摈弃旧的“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是否能够明确语文课“教什么”,是衡量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基于每堂课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师教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通过研究课文之间的联系,从体系设计的角度,笔者将相关的课文组成侧重于语文方法指导的系统,有重点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重点教会学生积累词句和材料的方法,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有教会学生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将相关的课文组成另一侧重于语言表达实践的系统,有连贯表达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转述课文内容的表达训练,有通过想象补全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表达训练,有为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制作资料卡片或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的训练等等。正是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和开发,系统地梳理出本学期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四、讲授抓住兴趣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为讲解创造良好的时机,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当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时,教师的讲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当学生听着这熟悉的乐曲,情绪被调动起来时,老师接着进行引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用音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情感后,老师精彩的讲述很自然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语文课上除了用音乐激情外,还可以用故事、观看幻灯或录像等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氛围,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讲授,提高效果。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4

一、树立正确的写作观,重视语文写作教学

为了促进中等师范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应该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对写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当前中等师范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对语文写作教学有轻视态度,这就使得学生对写作也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其实语文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但是笔者调查了解发现部分教师轻视语文写作教学。对于写作教学只是敷衍对待,完全没有成体系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不少教师甚至认为写作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摸索、有感而发的。教师不能否认生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任意发展,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不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教师只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对待写作的观念,真正重视语文写作教学,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写作学习。

二、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写作内容充实有力

在中师语文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觥D谌菘辗海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中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中师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中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中师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中师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中师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5

一、明确幼儿舞蹈教学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对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理解幼儿舞蹈教学的深远意义: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多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大脑高度集中地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舞蹈作为表现性艺术,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同时舞蹈是一切艺术的本源。幼儿舞蹈教师通过对幼儿舞蹈知识的传授对儿童的身心进行美的培育和熏陶,通过与音乐、语言、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个学年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其中还包括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理论,以及舞蹈基本训练、幼儿舞蹈要求内容多而广实用的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表演及幼儿表演唱,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包括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藏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及傣族民间舞等。学生还必须掌握幼儿舞蹈的创编。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

二、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舞蹈教学能力

我认为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及组织编排组合和节目的能力。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教师语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激情,促使学生在兴奋之中完成动作,减少舞蹈练习的枯燥感。例如“交替步”,把两脚比喻为“好朋友,你走我也走,永远都是好朋友”;示范手臂伸展动作时,用“小树发芽了”进行比喻等。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情绪愉悦地积极练习。最后,教师所教授的幼儿舞蹈种类要多样化,如果只是单一教授一种舞蹈,则幼儿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只有不断推陈更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臻至成熟。

2.正确地加强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动作要领掌握准确,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很好地纠正。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因此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

1.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如以幼儿的头为例,它与全身的比例是“站五、坐三、盘二半”,显然幼儿的头与全身的比例明显地比成人大。所以为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探索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

2.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如在1999年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有一同学捕捉到了小朋友因裤带太松舞蹈课中裤子掉了的可爱表情,编排的舞蹈《舞蹈课》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3.面向全体,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要力求简练、单纯、主题思想明确。

三、重视艺术实践,以促进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范生;职业能力;素养

中职语文除了对师范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文学识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师范生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养,让学生走向“学者型教师”的道路。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

1.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科目诸如历史、科学、社会等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才能肩负起教育出优秀学者的重任。如果我们想游刃有余地利用教材和课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杂家,只读跟专业相关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仔细品读新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优秀作品,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试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果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本身的语文水平较低,对教材的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找不到文章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提问到与此相关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回答?又该如何向学生讲解此文章的具体涵义?因此,如果我们想把学生领进学习语文的大门,首先我们得自己先走进语文的大门,只有自己各方面的学识和能力增强了,才能教出有较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学生,以增强未来语文教师的师资力量。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还可以借助一些外力。例如,学校每年会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研修活动,像开展教育教学征文活动、进行语文专题讨论等等,这些都能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前很多教师写文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所以都是草草了事,不注重文章的实质,或者直接在网上、阅读材料上随便摘抄几段。而通过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语文教师思考问题的程度加深了,说和写的能力提高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文化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2.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者,所以,我们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重点,以提高未来语文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文章的主题、语言的表达方面找出带有人文思想的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我们手中的教科书。因为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文章里都具有道德、生命等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将这种正面、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这种崇高、美好的精神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这对学生以后成为一名具有乐观心态的语文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对我们教师本身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师范生正处在一个人生重要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没有正式形成,我们必须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争取让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学生成为继承中华文明的使者,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3.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如果你问他有什么学习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得益于课外。”因此,如果我们想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师范生,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所以,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的语文学习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现在大学生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学生利用这些时间去读一些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内涵。我们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大家谈论自己的读书感受,互相推荐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如果学生能够把这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而且自身的阅读能力、语言功底等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师范生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就能凭借自身扎实的语文功底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了。

我们也可以在班里举办辩论比赛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当时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锻炼了胆量,又能提高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作为一名教育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4.华东师大的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不及时进行反思,专业素养就不会得到提高。所以,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要向学生灌输及时进行反思的教学理念,多思考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这样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才能让未来的教育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5.韩愈的《师说》里面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表明,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是“传道”,即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即知识技能方面。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谈举止。我们必须向师范生传达出一种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师德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而已,而是精神上的一种体现,它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进行自我修养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相信师范生通过我们这样的心理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6.俗话说:“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语文教师自身须有一桶水。”这句话表明了教学活动对教师职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直接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未来教师的培育者,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让其成为学生教育事业上的绊脚石。首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应该是所有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底。不顺畅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学生在知识认知上的偏差。因此,规范的口音、流畅的表达才能让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并以此为范,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专门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环节,让学生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例如,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网,经常会看到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论,依次到讲台上说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才会成为一名综合实力较强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利用语文教学提高师范生教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是一件缓慢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通过我们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步实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把自身的教育工作做好,进而向学生传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怡君.创新教学书系:语文教与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2]杨霞,李园,马丽娅.教师职业技能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丽.优秀教师提升课堂实效的101个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5]洪早清,吴伦顿.教师职业素养导论:师范生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7

身为一名幼儿园一线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生活活动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以下笔者就结合平日开展的阅读活动浅谈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选择有趣适合的绘本教学内容。

《纲要》中指出,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应该是文学语言、美术语言和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可以多维度地帮助幼儿在学习阅读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也为幼儿提供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整学习和运用的机会。教师在选择绘本教学内容时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同时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教学内容。

我选择了应彩云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阅读”作为教材,这套绘本不仅画面唯美生动,语言诙谐有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故事情节却超乎想象,而且每本绘本中都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还鼓动家长每学期期初初为幼儿精选5本绘本,可以是幼儿已读过喜爱的或者未读过的,内容必须涉及不同领域的,这样幼儿可以在不同的书中获取到不同领域的信息,而且这些书能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的需求,大大促进了幼儿阅读的欲望,为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绘本画面内容,获取信息。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绘本作为他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精神食粮,教师与家长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一定要慎重筛选。《指南》解读中指出:选择适合幼儿需要的学习内容,是我国幼儿园阅读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图画书是幼儿阅读学习的最为合适的内容,选择高质量的图画书并构建成为幼儿园早期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南》还指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早期阅读过程中,特别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通过图画书来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绘本教学《艾玛捉迷藏》为例,这个故事围绕动物之间捉迷藏贯穿整个故事,故事最有特色的是每一页里都有一个小洞洞,透过这个小洞洞幼儿可以搜索到捉迷藏的秘密与乐趣,同时还让幼儿感受了相近色。阅读封面很重要,刚开始通过提问:故事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谁捉谁藏?这几个问题抛出后,让幼儿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并且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幼儿带着问题在画面中寻找答案,通过观察,幼儿很快就能找到故事的主角――小鸟与大象,大象将半个身子藏于树丛中,结合捉迷藏的经验,幼儿知道是小鸟捉,大象藏,仔细的孩子也能通过小鸟用翅膀捂住眼睛来判断谁捉谁藏。这样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来寻找答案,提高了幼儿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有效的提问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提问作为活动的导入,而如何设计问题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围绕活动的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有助于突破活动的重难点,利于幼儿理解绘本的重难点。2.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幼儿不假思索便能够回答,那么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意的现象。问题设置也不能太难,这样不利于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活动自主阅读能够得到答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

以小班阅读活动《云朵棉花糖》为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阅读后提出问题:1.故事中都是谁,(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2.他们分别住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帮助幼儿回顾了故事的前半段,理清了绘本的主要人物,对于小班幼儿也能够通过认真阅读做出回答。最后阅读完后半段,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小老鼠把棉花糖分光了最后还是很开心,这个问题是对这个阅读活动的升华,有益于幼儿理解重点: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积极开展绘本延伸活动,让幼儿在绘本中探索乐趣。

每个绘本内容都蕴藏着许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教师巧妙设计绘本延伸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发展了幼儿其他的技能与情感体验。

以《月亮的味道》为例,在绘本阅读后我发现幼儿对于小动物们层层叠高最后吃到月亮这个环节感到兴奋不已,于是在课后我在益智区设计了叠罗汉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摆弄小动物的位置吃到各种水果,孩子们对于这个操作材料十分感兴趣,玩的十分投入_心。通过了延伸活动,再让幼儿回到绘本内容中,幼儿会帮助故事中的小动物想出更多的办法吃到月亮,幼儿常常几个孩子围着绘本讨论各种动物的排列方法。通过延伸活动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音乐教师;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44-01

随着教育部修订并颁发了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学校教育也就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然而,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我认为应首先从教师们自身做起,在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础能力

(一)具备“教师”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有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你力求方方面的完美。其次,教师本人应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以及乐观、开朗的心境。艺术是无限美好的,只有真正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有无限向往以及想像力丰富的人才能传递给别人美的感受。第三,教师应有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

(二)具备全面的音乐能力

1.演唱能力,这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重要,尽管现在有许多的教学辅助手段,但传统的“口头相授”方式却是最直接并最打动人心最易交流与接受的。

2.演奏能力,包括演奏伴奏的能力。

3.一定的形体舞蹈表演能力。

4.一定的合唱指挥、作曲配器能力。

二、音乐教学能力

(一)音乐教学认知能力

1.分析掌握课程标准的能力:中小学教育应是系统化、在国家统一大纲的指导下各学科密切配合,使得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密切关注并自觉执行课程标准,再结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2.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老师应细致了解教学对象的特性,如学生原有音乐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班级风气、纪律状况等,只有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才能取得成效。

3.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中很重要的一步,老师应在不断地熟悉教材中掌握教材,从而制定目标、确定重难点,这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

4.教学设计能力:这里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应注意动静结合、难易结合。

(二)音乐教学操作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性和阶段性的,因此教师的语言应精练少罗嗦,注意逻辑严谨、用词准确。

2.非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3.课堂组织能力:现如今中小学的课堂人数多,学生自制力不稳定,学生差异大,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将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与否,这里就包括了教师是否能灵活运用各种可靠有效地组织形式以及尤为重要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音乐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循环往复地交流与反馈地过程,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熟练地监控能力,这里具体还包括了课堂监控、情境监控、集体监控小组和个人监控,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不断地检查、评价和反馈。

(四)音乐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也是教师不应忽视地,只有评价才能知道不足,才能在继续的改进中获得进步。

教师这一职业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那门专业中所给予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应在教学之余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只有在更大的格局之上对自己提出要求,才能在教学这一神圣的工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师专业能力;选项教学;一专多能

一、提出问题

1.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的指导意见》,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职向高职衔接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2.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人才,它强调“会用就行”和“够用就行”。中高职学生大多数入学基础文化差,进入学校以后所学专业知识内容偏难,引起连锁反映:听不懂,失去自信心,要么睡觉,要么逃课,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不够,且有种急于求成的想法。这就要求中高职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从中职到高职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感到与专业、职业、就业紧密联系。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中职教师向高级教师转型,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能力。

二、如何提升中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中高职学生好强,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合作能力,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有时甚至关注老师的专业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向老师质疑或寻根问底。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我们做为老师就要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而中高职教师必备素质: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即教师知识要渊博,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要精通,运用自如,教师讲课生动、活泼、有新意、有吸引力,能吸引学生,建立良好的威信,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职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现在已是计算机和科学技术智能化时代,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是必然,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媒体,能够对教学媒体进行科学整合,特别是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

要成为“一专多能”的中职向高职体育教师转型,就要尽量做到利用资源进行组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改前,除了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长召集组内教师进行讨论教学内容,布置好各个教师在学期内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外,备课都是各备各的,个别原因例外平时是很少会一起共同探讨。课改后尤其是进行了选项教学,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去完善,必须有一些新措施,组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也是必然。然后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大家都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在体育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比如篮球专业的老师请教武术专业的老师,武术专业的老师请教篮球专业的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在一起的机会,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成为“一专多能”的体育老师。

三、努力促进中高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健在师资。因此,提高中高职教师素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走出去”即学校要尽可能为体育教师创造机会,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特别是对于业务骨干教师更要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参加培训或听课学习回来的体育老师把学习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想在小组教研活动时向没有出去学习的教师一起分享、一起进行研究,起到二级培训共同提高的作用,起到信息传递和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走出去”可以提高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把兄弟学校好的教学经验用到我们学校的教学中去,也可以提高我们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前面提到“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你不前进就会有被淘汰的时候,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体育老师也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中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韵律体操与舞蹈、休闲运动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你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那种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会选择你来上课吗?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当然,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如何回答学生对体育知识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如何为学生提供较系统的体育知识?如何获取最新的体育资料,促进学生热爱体育并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体育学科网站,学生在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可以留言、提问题、发表意见,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共同提高。比如会计专业女生比较多,喜欢韵律操与舞蹈多些,现在流行的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音乐节奏明快,如《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不管大人、小孩、还是青少年都喜欢跳。通过多媒体把广场舞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跟着视频跳。通过网络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相关体育项目知识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每个体育老师都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也建议学校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让每位体育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选项教学”对中高职体育教师的要求

“选项教学”是“新课标”改革以来出现新型的教学方法之一,“选项教学”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师,复合型体育教师需具备多项业务能力于一身,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培训与学习,才能够实现体育教师多方面业务能力的提高,才能够实现中高职体育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复合,适应“新课标”的需求,中职体育教师向高职体育教师衔接的需要。中高职体育教师要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及指导能力、对场地器材规划管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等。比如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熟知科研的步骤、设计、计划,能够运用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撰写学术论文。这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不断适应中高职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如何使每一位体育教师达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学者,如何增强学生体质并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责任,如何搞好中职向高职转型公共体育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质量

近年来,在小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基础教育不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目的在于通过贯彻改革教学的新理念,促使义务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全民的义务教育水平。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才会有显著的教学成果。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实际活动中,重视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一、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探究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对于学习方面存在的疑问,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并逐渐成为一定的能力。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慢慢形成学习数学的习惯。同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这个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相信老师,并积极的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二、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并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并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这一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敢于和教师、同学进行研究,最终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此环节中,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敢于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就会逐渐被激发,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通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应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并在提问、探究、回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问题意识。另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积极地帮助同学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也是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努力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时刻注意研究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逐渐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检验。在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积极地转化思考的方式,快速寻找到解题的要点。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接受能力,逐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重视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问题的探究,并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轻松地感受数学乐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云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华章,2014,(11).

[2]贺青.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