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训练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42

足球训练建议篇1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训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231-01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我国在足球事业的发展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足球事业上实力的匮乏这一事实[1]。在足球方面,由于假球、黑球、现象的出现以及足球方面实力的匮乏,曾一度成为国人的调侃对象。众所周知,青少年足球训练是足球体育世界的保障,在发达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体系是相对健全的,普遍提高青少年的足球训练是全世界足球人的共识。因此,通过分析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研究青少年足球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92年推行职业足球之后,我国建立了以俱乐部为训练主体,以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和足球中小学校为依附的竞赛和训练管理体制。通过这种体制,青少年的训练完全推向了社会和市场,而政府不再承担任何费用。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和足球学校为主,而忽略了学校足球的重要性[2]。目前的足球队主要包括竞技系列和普及系列,相比国外,足球运动的普及率较低。而教练员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很难把握足球训练的规律,即总体水平较低。

1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归纳起来,该研究者认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足球训练理念

我国青少年的足球训练与国外足球训练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足球训练理念方面的差距而造成的。通过提升和改进训练理念,对于提升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上足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认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球员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而不是强调球队的成功与获胜。应对青少年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尽可能广泛地为职业足球培养青少年人才[3]。通过文献分析和资料搜集,发现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唯成绩论;缺乏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青少年自身对足球训练兴趣不足,好高骛远[4];教练员自身也存在着急于求成,在训练理念上存在一些问题。

1.2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

在足球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方面,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多于技术训练。对于足球运动,没有技术就不能有所作为。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对于技术训练熟视无睹,不予重视,而对于体能训练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青少年在绕场跑步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得不到技术提高所带来的乐趣,无法更好的热爱足球运动[5]。

(2)训练缺乏系统性。根据合理的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灵活多变的足球训练是必要的。青少年在俱乐部的训练时间和次数较少,教练又往往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训练,导致青少年在足球训练中难以学到有用的东西,降低了足球训练的效率。

(3)战术训练有所不足。足球战术包括进攻、防守、定位球-角球、任意球、边界球训练等等。由于我国足球事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教练员的足球战术训练有所不足。

1.3青少年足球人员文化素质问题

文化素质是形成运动员战术意识、意志品质以及球队整体风格和技术、战术特点的基础性因素[6]。通过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能够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其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体能或者技能的训练,而对于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有所不足,导致运动员对于足球运动的理解能力有所不足,对他们在足球事业的后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4足球教练员素质参差不齐

足球教练员作为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足球训练的效果。在现实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水平往往不能够满足运动员和球队的发展需要,从而影响球队水平的高低、球员的个人发展以及比赛成绩的输赢。根据查阅文献,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教练员学历不够,实战经验匮乏,优秀的教练员不愿意去高校、中学对青少年进行足球训练[7]。教练员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完善的运动学专项知识(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理论、训练学理论等等);且难以根据球队或者球员个人的特点,制定合理、系统的训练方案。

1.5足球大众化程度低

较低的足球大众化是制约青少年足球训练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足球爱好者比例较低,大众化参与较低,没有浓厚的足球氛围。究其原因包括足球主管部门忽视了足球的大众化发展,足球也容易被其他新兴的运动逐渐取代。

2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该研究者结合自身工作,提出如下的建议措施:

(1)在足球训练理念上,首先应当让青少年在足球训练中享受到足球的快乐,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而不仅仅是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训练指导应当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有针对性的对其发展提供指导。

(2)在足球技术和战术训练上。除了对于球员技术和体能的训练,应当注重足球战术意识的推行,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穿插战术意识,使球员能够对战术目的、对手战术等具有高度的认识,培养球员之间的默契和整体配合,注重球员位置技战术、隐蔽传球等战术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实际比赛作为足球训练的效果检测,对训练模式加以改进。

(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充分认识教练员队伍的现状,对稳定教练员的队伍,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及掌握先进运动训练理论和科学知识的优秀教练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多种途径,提高教练员的素质。

3结语

我国足球事业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方面需要社会各界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光磊.浅议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1-42.

[2]蔡锵.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现状诱因和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5):95-97.

[3]张庆春.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79-81.

[4]袁博.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7.

[5]丁惠宝.青少年足球训练误区的剖析与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44-45.

足球训练建议篇2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所存在的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评估体系;加强对教练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等。

关键词校园足球综合评估体系过早专门化训练

2015年,国家主席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我国国家层面的最高规格的会议。方案指出通过校园足球要扩大我国的足球人口规模,增强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团结的体育精神,在普及青少年学生足球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以便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这一切的措施都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足改的高度重视。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之后发现校园足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内学者李卫东、陈辉、方仁权等对我国校园足球联赛的运行及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本文拟对校园足球存在的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进一步促进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国校园足球早期专门化训练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的阅读了国家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关于四级联赛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文件;国内相关专著;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等知识平台以“校园足球”“运动训练”“青少年校园足球”“过早专门化训练”等关键词查找硕博士论文及期刊50余篇,并且到图书馆和资料室收集并整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文献。

2.专家访谈法

本文就校园足球存在的早期专门化训练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延边州体育部青少年足球负责人、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延边足球协会、延边大学足球科研室教授、运动训练学教授等10多位专家进行访问。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角度看,青少年训练存在早期专门化训练的问题。田麦久教授在他的《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是指一个运动员从他接受基础训练到他的竞技水平达到最高峰,再到他停止接受竞技训练的整个训练活动的设计和规划。他在这本书中提到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四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多项基本技术和一般心理素质。而青少年训练就属于基础训练阶段,青少年在儿童时期要注意培养他对足球的兴趣,要让他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在没有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踢球,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足球。所以在小学阶段,一般教练员要淡化学生对成绩的太多关注,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基础锻炼之上。

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联赛中,因为要比赛,所以都想要赢,如果按照多年性训练计划的安排,只训练孩子的一般运动能力和基本技术,这样学生的水平也不会太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赢得比赛是有一点的难度,如果比赛经常输,学校领导也不会满意,对自己评职称也不利。因此有些老师可能就会不顾学生的身体,违背青少年训练规律,过早的进行专门化训练,使孩子过分追求技术,对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专项力量、柔韧性等重视不够,使孩子在少年时期看起来技术很优秀,比赛成绩也很好。可是一旦进入成年,因为技术已经定型,身体其他可挖掘的潜力已经很有限,致使很多运动员都是昙花一现。而外国选手跟我国选手正好相反,在他们少年时虽然技术比较粗糙,但是基础扎实,身体条件也锻炼的特别好,当进入成年以后,对技术再精雕细琢,融入一些新技术,成绩很快就提升上去了。

三、对策及建议

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评估体系,加强对教练员的规范化培训。中国的青少年联赛,需要做一个综合评估体系,比赛赢球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的比如技战术、心理、运动智能等有一个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一律视为不合格。此外,小学比赛可以不设名次,可以设一二三等奖。小学一二年纪不允许参加比赛,三四年纪可以设一支队伍,五六年纪再设一支球队。小学主要是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足球所带来的快乐,淡化孩子对成绩的过分追求。

教练员作为一支球队的领导人,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不可能把一支球队带到胜利的彼岸。一个教练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竞技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教练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小学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政策,让一些高校的教师和专业队的教练员到学校来指导孩子们的训练和比赛,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孩子们去参观专业队的训练,欣赏球星的表演和风采。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2]陈辉.我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运行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09:50-54

[3]方仁权,南敏镐,李龙华.中日韩足球文化比较研究[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142-156.

足球训练建议篇3

关键词:中学生校园足球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09-03

1研究目的

通过该调查,将通过对厦门市首批23所足球试点中学组织训练的教练员及500多位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学生和部分未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进行协调、耐力、反应、社交等方面能力地比较,对厦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如师资、场地器材、教材安排、活动情况、课余训练、竞赛等方面进行调查,从4个方面研究校园足球现状:第一是普及;第二是教学和训练;第三是组织竞赛;第四是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并找出提升策略,从中找出校园足球运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找出一条适合厦门中学“校园足球”之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厦门特色的“校园足球”开展模式。并形成一整套区域性比赛、训练、选拔、教练员培训与裁判系统。

通过本调查,促进厦门各“校园足球”参赛校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探索一条学校特色项目创建之路;建构我校体育特色――足球运动项目,为厦门市培养青少年优秀足球运动员打基础。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足球运动员,而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扩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参与面、夯实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发现足球运动新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足球人才。

通过本调查,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也符合我国足球运动的现实状况,是解决我国足球事业后继乏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本调查,提高体育老师和管理者的体育项目教育科研水平和青少年足球运动推广、研究能力;使我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实现学校整体布局优化,使我校体育教学、训练初显成效,体育竞赛渐获成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该调查通过对厦门市首批23所足球试点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学校中组织训练的教练员及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学生进行了校园足球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对部分未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进行协调、耐力、反应、社交等方面能力地比较研究,对厦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如师资、场地器材、教材安排、活动情况、课余训练、竞赛等方面进行调查,从4个方面研究校园足球现状:第一是普及;第二是教学和训练;第三是组织竞赛;第四是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找出研究对策,从中找出校园足球运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找出一条适合厦门中学“校园足球”之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厦门特色的“校园足球”开展模式。并形成一整套区域性比赛、训练、选拔、教练员培训与裁判系统。

通过对教师、足球队员、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活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校园足球”在厦门市发展的前景,以期促进“校园足球”在厦门市的顺利推广,进而推动厦门市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探讨校外体育足球资源的利用,其中包括:(1)家庭体育活动;(2)校际间的体育活动和竞赛;(3)区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4)业余体校训练;(5)体育俱乐部活动;(6)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等。

2.2研究方法

2.2.1厦门市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调查

(1)文献资料法:使用“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足球后备人才”等关键词,检索并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章和论文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期间,针对校园足球管理模式、训练体系形式等相关问题,利用各种赛事、训练等机会,对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练员、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本调查提供思路。

(2)调查研究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厦门市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现状的调查问卷”,对组织训练的教练员及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学生共230名师生进行了校园足球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207份,回收率为90%,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的结果输入软件进行相关处理及检验。

(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提示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及特点。

(5)实验法:对初中与高中校园足球队进行协调、耐力、反应、社交等方面能力地比较研究,探讨足球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2.2厦门市中学“校园足球”提升策略研究

(1)访谈法:听取厦门这23所学校的组织领导与训练的教练员的相关看法与建议,从师资、场地器材、教材安排、活动情况、课余训练、竞赛等方面进行补充,找出研究对策。

(2)行动研究法:对比已有的“校园足球”找出更好的适合厦门“校园足球”发展的模式,并进行推广。

(3)厦门市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对所有资料的汇总与分析,形成完整的论文。再修改,再完稿。

3结果与分析

3.1厦门市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现状分析

3.1.1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学生参与了足球运动。达到并超过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喜欢足球运动的大部分集中在男生,而女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各方面的原因,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原因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怕受伤以及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上。在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与厦门市高度重视足球运动息息相关,厦门市是参与足球较多的省市,为校@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3.1.2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分析

厦门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点是校园足球联赛,但是能够代表学校足球队参加比赛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人。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规定“为了在校园中普及足球运动,各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必须为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为此,我们对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在“体育课中足球教学内容”选择的人数最多,达到99%;排在第二位的“校园足球比赛”,达到86%;其他的如大课间、课外足球游戏等占16%。这表明,学校在组织校园足球活动的形式上比较单一,以体育课上的足球教学和学校内部的年级间、班级间的比赛为主。但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参与的足球活动,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与针对性,这样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适合对多数学生的活动。

3.1.3足球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因为足球场地、器材是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设施,足够的场地,充足的是器材是提高体育足球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足球运动的保障。对于场地、器材不满意者多达41%,场地偏小、体育课安排集中是反映最大的问题。

3.1.4家长对子女参与足球运动认识程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支持角度上的原因,选择增强体质与磨练意志的比例高达91%;尊重子女意愿与兴趣者点85%。只有16%的家长希望子女在足球方面踢出成绩而走足球路。这也说明家长在支持子女参加足球运动方面大都是比较理性的态度,功利性不强。

3.1.5校园足球课与训练开展现状分析

无法增加每周足球课时数。对于足球课使用教材一般是按照体育课教材或校本足球教材,而专用足球教材虽然人教社编写好了但还没收到。足球课教学考核情况同体育课的考核一样,没有具有特殊性。高中足球选项有专门的考核。

3.1.6足球经费投入与使用现状分析

足球经费投入各校都感到欠缺,用于比赛的多,用于普及提高的少。对于场地建设、器材购置、教练补助、教师培训、校内比赛、组队参赛、教材开发、外聘教练等都是需要费用投入的。对于足球训练老师发放,有的是按课时计费,有的是减少工作量,有的甚至临聘人员进行训练。对于学校组织的校内足球活动比赛如联赛,班级间比赛,其他比赛等,根本没有经费可用。

3.1.7足球运动员的保障与晋升措施分析

足球运动员的保障与晋升措施缺乏。对于足球运动员参加保险情况,只有比赛时才有,平时的训练是没有到个人的。集体的校方责任保险是有,但最高赔偿金额不高、赔付比例不高,学生本身个人的其他保险很少有。对于足球人才晋升机制学校也无能为力,很难为省市级输送足球运动员,学校无法通过足球特长优惠倾斜政策优先录取升入上一级学校。学校对参加足球训练的学生在升学和招生方面没有特殊政策,运动员无法享受升学加分,在评优评先与奖学金评选中也没有优势。

3.2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3.2.1学生个人主观态度的影响

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主观态度决定参与行为。这种主观态度受到学生身心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厦门市由于从小学到中学都有良好的足球氛围,也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所以以“积极”态度参与学生人数达到74%。其动机也以“掌握足球技能”占到44%,锻炼身体占了32%。校园足球应该借助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态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3.2.2家庭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初中生由于年龄与身心发育特点、高中生由于择业与方向选择,决定他们的选择必须受到家长的态度的影响与制约。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会成为孩子梦想的目标与学习的动让力。但由于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参与足球运动影响学习成绩、出路窄,不愿意让孩子走足球训练的道路却是孩子参与校园足球的负面影响。另外校园足球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对此深入了解不多。

3.2.3学校场地器材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

足球场地严重不足,抢场地成为足球课与训练必争之路。专业的足球教师少之又少,现在执教的多为非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体育院校足球专业不多,尤其是女教师对于足球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吃力。对于专业运动员到学校执教本身也是难度重重,没有政策支持是很难实现的,对于外聘专业的足球教练到学校进行辅导,也由于涉及到经费等做到的极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厦门市的足球氛围造就了厦门市中学参加校园足球的人数达到了实施方案的要求,这与各级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息息相关的。

(2)校园足球的组织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应该采取学生兴趣较高的足球活动来丰富校园足球,仅仅比赛与训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足球场所与器材不能满足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各级还应该加大力度增加场所改造c投入力度。

(4)家长对子女选择校园足球大部分持支持态度,这样不仅能增强子女的体质、磨练意志,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亲子关系的融洽与相关尊重。

(5)各校足球教练员具有一定的执教能力与经验,教练等级与性别分布不合理,体育教师足球专业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4.2建议

(1)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领导。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有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校园足球的落实。各校间的经验与资源要共享,丰富多样化的校内及校际足球娱乐、足球游戏活动。以娱乐、健身为主体,以快乐足球为核心,引进、创新足球教学新形式。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与足球活动方式,开发、创新足球课外活动方式,摒弃枯燥的传统足球理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

(2)加快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与力度。将操场建设为一场多用的多功能操场,合理调配体育课的安排,采用有序、错时教学与训练,让场地与器材发挥最大的效用。每年由上级资助一定数量的器材与设施建议。

(3)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举荐参加各级培训与晋升,加强足球基本功的学习、训练、提高。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虚心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开阔自身的思路和视野。制定合理可行的奖励机制和薪酬待遇,把带队训练、比赛时间纳入到教师的课时计划。

参考文献

[1]梁余.重庆市高职院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颜中杰,隋国扬,吉乔,等.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科研,2011,32(1):80-82.

[3]唐咏.我国普通中学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队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学,2010.

[4]刘楠.河北省县级市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5]初奇鸿.云南省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樊铭.中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状况的历史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3-84.

[7]邓燕程.辽宁省北部地区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

[8]周建.对青岛市小学足球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足球训练建议篇4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纳入发展规划

我校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每学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将足球运动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内容,有要求,有措施,有目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体育教师为组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与足球教学有关的教研会、备课会、观摩课、训练课、教学比赛等教学活动,对足球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3.完善规章制度

为使校园足球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方案》《足球教学管理制度》《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制度》《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措施》《体育师资培训方案》《体育工作检查督导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不断完善,确保校园足球工作高质量地正常进行。学校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学生的出勤情况、足球课的工作情况以及足球训练情况等,确保校园足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师资设施,全力保障

1.配齐配强体育师资

学校三个校区现有专职体育教师八名,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学校每年将为每位体育老师提供至少一次参加外出培训的机会,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准备从俄罗斯、北京等足球发达国家和地区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培训我校的教师并指导队员进行训练。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将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活动计入工作量,并及时发放体育教师的训练补助及服装费,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

我校三个校区运动场总面积19566平方米,有三块足球场。2010年爱辉区政府投资155万元为我校建设了56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场地中间设有标准人造草皮足球场;2015年暑假由区政府投资,为我校东校区和西校区建设人造草皮足球场,保证足球运动硬件达标。

三、理念引领,教学相长

1.教学理念先进

学校深化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时不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良好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保证体育时间

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把足球基本功编排到大课间操内,上下午各有一个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确保每天各年级足球队的训练时间,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

3.营造校园足球文化

学校举行足球知识竞赛、班级足球知识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观看小足球队比赛录像和足球世界的精彩片段,加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激发小队员们的足球热情,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足球运动的非凡魅力,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搞好学校网站中“足球特色专栏”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丰富网站内容,加强足球特色网络宣传力度,提升学校足球品位,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四、训练竞赛,多措并举

1.成立足球组织

从2014年9月份开始,学校自聘师资为三至五年级男生开设足球课,成立校足球队,组建一至六年的年级足球队,与家长签订《实验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比赛安全责任协议书》。2015年1月整理材料,我校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开展科学训练

学校每学期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训练,校领导不定期进行督查,每月进行考核检查。校足球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和周六及寒暑假时间进行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果。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为小运动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3.建立竞赛制度

学校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并趋于稳定。每年组织两次校内足球班级联赛,每年一届的爱辉区雪地足球赛,我校不但积极参加,还积极承办。在参加的八届比赛中,我校获得三次冠军、两次亚军和多次季军,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我校准备参加的大型比赛有爱辉区小学生足球联赛、黑河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俄国际少年足球友谊赛等。这些比赛,将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和展示实力的舞台。

五、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存在的困难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校的足球普及程度远不如其它体育项目,以学校为基础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开展校园足球运动还存在很多困难。

1.经费不足

国家拨给每所学校的公用经费都有自己的专门用途,各校在资金用途都已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再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校园足球的确有困难。外出比赛时队员、教练员的费用和补贴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给开展规范化校园足球比赛和训练带来很多困难。

2.师资力量不足

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校园足球开展的水平。我校现有的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有足球专业特长的老师,在训练科学性和理论方面有待提高。

3.健全学生保险体系

足球训练建议篇5

关键词:赛前心理,自我效能,唤醒水平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因为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过程的千变万化以及许多不可预测因素作用的魅力。大学生足球联赛同样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和着迷。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重要。。而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1]。

有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越高,职业经验比赛越丰富,心理方面的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越强[2]。而对绝大部分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心理、足球专项技能都比不上专业足球运动员,但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很大。而心理训练追求迁移的效果,即不但使运动员对某个具体的处理和调节能力提高,而且对其他问题的应对能力也得到增强;不但使自己的足球生涯中收益,而且使他们在今后从事其他工作中同样收益[3]。

1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体现,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4]。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在培养和提高良好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各种心理焦虑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3号楼624室甘肃兰州730070.

Collegephysicaleducation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GansuLanzhou730070

2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现象分析

2.1自我效能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5]。因此自我效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认为他能够使将要进行的比赛取得胜利,他就会充满热情的投入训练。因此一个有自我效能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就是一个被激励的运动员。下面是发展自我效能的四个基本成分:

2.1.1成功体验

为了建立自我效能,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必须有成功的体验。而在任务特别艰巨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就不太现实了。因此教练就要主动降低比赛难度来保证运动员成功。在集训初期找一些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球队打比赛,让队员品尝赢球的感觉,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否则运动员就会丧失信心。

2.1.2感应性实验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有的已经是参加过很多比赛场的老运动员,而有一些是新补充的队员,甚至还没参加过正式的比赛。他们都可以通过运用模型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也都需要有一个模仿的模板或模型。这可以通过去观看关于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表现的录像获得。这一点对激励新队员很有帮助。成功的感应式经验将会为真正比赛中的成功体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5]。

2.1.3言语说服及自我暗示

言语说服通常来自学校领导、教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队友的鼓励。有益的话语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像告诉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意义重大和你能力很强一定能取得的好成绩什么的。也可以自我说服自我鼓励的形式,这种方式也可称作自我暗示,在赛前训练感到非常疲劳时,可以通过暗示自己“坚持、顶住、超越自己”,来增强意志力,从而度过难关。

2.1.4情绪唤醒

情绪的唤醒对赛前的训练也很重要。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一般在赛前的唤醒水平都比较高,一般一支大学生队队员规定18人,毕竟能参加足球队的学生很少很少,特别对一些刚进入球队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很兴奋的一件事了。但教练员或老师应该掌握好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因为运动表现和唤醒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唤醒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6]。

2.2身体焦虑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的身体焦虑和好多其他项目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都有着共同特点。赛前的身体焦虑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常常超负荷工作,汗多,呼吸紧张,心跳过快,经常伴有低烧,甚至影响睡眠。高校足球比赛一般情况下分成两个组,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的运动员比业余组的运动员运动专业技能和心理技能相对比较高,赛前身体焦虑也相对较弱。

2.3个人失败焦虑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对失败的焦虑有他们位置上的区别。比如,前锋队员害怕他们无法进球,甚至怕遭到对方后卫的粗野的拼抢。后卫队员又害怕他们的防守不到位被对方进球。而守门员害怕自己犯低级失误。特别是以前受过上的运动员又害怕比赛再次受伤等等。个体的失败焦虑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焦虑,教练或老师一定要及时的对运动员加强引导和加强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

2.4社会期待焦虑

大学生足球比赛不仅仅是代表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代表着整个集体。比如说学校、班级、整个球队、甚至是家庭。不同的个性特征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影响也不同。自卑、自信性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运动员其竞赛特质和竞赛焦虑状态均高于性格活泼、开朗、豪爽的运动员[7]。前者往往害怕辜负学校,辜负班级,辜负家人和教练对他的期望,他或他们更会表现出焦虑状态。教练和家人甚至是学校的领导都要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比如赛前的动员大会,还有一些教练和家长的言语“只要你勤奋训练,认真比赛,能打出你自己的水平,输赢不是真正的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焦虑的问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综上所述,赛前心里训练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队员的心理训练不是孤立的,它应与队员其它的各项训练同相结合,如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和智力训练,且更要注重赛前的心理训练贯穿于整个训练与比赛中。

3.2建议

建议让队员多参加高水平比赛,掌握队员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心理训练的作用,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重视对队员的心理训练,提高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队员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1.1.

[2]韩音.我国足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现状[J].体育与科学.1999(1):49.

[3]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1.

[4]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

[5](美)理查德·考克斯。张力为,张禹,牛曼漪,江晓梅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8.

[7]谢耿芳.对高校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足球训练建议篇6

关键词校园足球新疆青少年足球运动问题改进措施

一、实体案例

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于2009年6月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计划,研究部署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关工作,进一步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乌鲁木齐成为为第一批“校园足球”布点城市,2011年5月中国足协新增的3个“校园足球”布点城市和单位名单中,有两个名额便属于新疆。“校园足球”在新疆已经有三个布点城市和单位,这对于过去一直都被视为足球落后地区的新疆来说,无疑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2011年开始,新疆要在10年内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足球,形成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新疆足球为国家做贡献,为新疆争光彩”的目标。新疆区政府已经出台了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规划。规划要求,在10年内新疆所有乡镇中小学都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每一所中小学校配备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兼任足球教练;全疆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轮训,由中国足协和亚足联派顶尖教练授课。2011年1月至8月,新疆在15个地州市开展了青少年足球联赛和校园足球活动,分别进行了预赛、复赛和南疆北疆片区决赛,产生了30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其间共有5304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联赛和校园足球活动,占新疆5141所中小学校的15%。这些数据足以体现新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新疆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视及贡献。

二、新疆青少年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竞赛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松散

各地州、市足球运动发展不平衡,足协机构的事务仍然是由体育行政部门训练处、科监管。足协没有形成真正的实体化,自身造血功能低,青少年足球办训主体社会化程度低,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足球的关注和投入不够。大部分教练员仅把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作为一个无关紧要的文件对待,而把年度赛、新疆全运会成绩、拿名次放在首位,忽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规律。基层向中级体校或省、市运动队输送一名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难以保证,而比赛拿名次所获得的奖金可以是几千甚至上万元,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基层教练员向上输送运动员的积极性,输送目标单位欠缺,首先没有长期稳定的新疆成人专业队伍,其次是与内地职业俱乐部交流少,多数有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途选择上学、工作或待业。从整体来说新疆青少年足球训练缺乏长期性、系统性,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不高。

(二)青少年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新疆,已注册男足队伍44支;注册男足运动员1271名;未注册男足队伍22支。未注册男足运动员585名;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塔城、克拉玛依5地,注册队伍集中在U-15.U-19两个年龄队。未注册队伍集中在U-13.U-17年龄段数量较多。新疆青少年队伍和运动员在全疆分布不均匀,小年龄段队伍少,队伍结构构成“金字塔”趋势,基层对小年龄队伍的重视、建设及培养不够,同时加大运动员注册力度,减少队员流失。尚有更有天赋的少年选手散落于各地,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三)发展青少年足球资金匮乏

新疆发展青少年足球资金有限,各地州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不平衡,通过合理的战略布局,建立新疆青少年足球重点发展城市,将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重点城市,通过他们的发展和形成的优势来带动周边地区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以达到在整个新疆范围内的普及与提高。

三、为加强新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训练,需要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培养体系新疆足球主管部门应建立以各地、州、市基层中、小学为塔基,中间由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业余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为连接,新疆专业队、内地职业足球俱乐部为塔尖的既有水平层次的衔接,又有年龄层次的衔接,诸层向上的训练模式;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注册工作,建立新疆青少年队伍、队员、教练员详细档案;建立健全基层足协管理机构,加强足协管理机构的科学管理,在内部成立专家研究室,推行民主化决策机制;新疆足球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各级教委的合作,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共同组织好全疆大学生、中、小学足球训练、竞赛工作;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多种形式足球业训组织,积极促进办训主体多元化发展,结合新疆的实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新体制。

(二)进行重点足球城市布局,合理配置区位资源新疆发展青少年足球资金有限,各地州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不平衡,通过合理的战略布局,确立新疆青少年足球重点发展城市,将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重点城市,通过他们的发展和形成的优势来带动周边地区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以达到在整个新疆范围内的普及与提高。新疆足球主管部门应加大与各地、州、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交流,共同抓好重点足球城市,重点足球队伍的建设,形成遍布全疆的青少年足球网点培养基地,在科学选材、资金、足球器材、比赛和教练员培训方面提供方便条件。

(三)加强足球场地基础建设、扩大足球器材投入积极寻求国家体育总局和足球管理中心的支持,共同投资建立足球训练基地,为国家各级足球队、内地职业俱乐部以及新疆青少年足球队训练、比赛提供良好的环境;自治区政府加大投资,争取在各地州市建设新的训练比赛用场地;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争取与其他球队错开训练,提高训练场地的利用率;加大与教委的合作,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的场地。

(四)深化教练员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群体素质严格执行中国足球协会关于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办法,严格把关;教练员所在单位对教练员进行严格的年终考核,改善教练员评价标准,切忌单纯以成绩来评价教练员,强化继续教育和多元教育,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新疆足球协会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邀请有经验的内地足球教练或外教讲课,特别是对各地、州、市基层中小学校足球教师进行培训;提供教练员去内地和中亚各国高水平职业足球队学习深造的机会。

四、总结与建议

新疆足球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新疆体育局的高度重视,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认清新疆足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引导新疆足球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能为中国足球的前进做出不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峰.新疆竞技体育实力的制约因素及优势项目变迁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59.

[2]秦安良.2000年乌鲁木齐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新疆体育科技.2000(1):6.

足球训练建议篇7

【关键词】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影响因素;分析

1.前言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开始兴起,在云南、山西、辽宁等地开展起来,并迅速扩大到祖国各地。1983年中国女足才与国外进行交流,期间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986年,中国女足荣获第6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创下了全部比赛不丢一球的记录,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国家体委授予当时的国家女足队员“我国第一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称号。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女子足球队战绩出现下滑趋势。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连小组都没有出线;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01年亚洲杯上两次与朝鲜队交手,并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三届女足世界杯也没有打进四强(2003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出奇的以0比8大比分败北德国,也未能进入八强;2005年中国女足在四强赛中垫底,2006年中国队0比5不敌朝鲜队获得女足世锦赛亚军;2007年世界杯第五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止步于八强。一个繁荣时代的到来,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砺,而繁荣时代的败落,仅需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中国女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她们演绎了从顶峰到谷底的悲壮。曾几何时,一支伟大的优秀的球队,在短短几年竟体无完肤,被称为“铿锵玫瑰”的女子们为何走向如此萧条之路呢?根据国内外一些女足方面专家的分析,女足的溃败,有一个重要的且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而导致球队连年青黄不接的景象。究其根源,这与国内女足的发展机制和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美国女子足球运动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其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得非常成功。所以,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好坏是影响一个国家女子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海南省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制约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的部分女大学生和部分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女子足球”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85条记录,经过筛选有13篇相关程度较高的文章,同时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搜集相关报道20多篇,为本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理论。

2.2.2调查法

2.2.2.1专家访谈法

走访海南省足球方面的专家、学者、教练员、管理者等,了解海南省高校女足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2实地调查法

对海南省高校足球训练场馆,球员生活学习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2007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统计结果和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研究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对影响海南高校女足足球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制约海南高校女子足球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3.2研究意义

把高校作为女足运动员和女足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拓宽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渠道,为我省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影响海南省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4.1.1领导因素

校领导对开展女足运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女足运动朝着哪个方向的发展。目前海南各高校没有开展女足运动的原因大致有一下几点:第一,资金问题,认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到女子足球队的日常训练方面。第二,管理问题,女足管理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且女子管理工作比较麻烦,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三,影响力问题,女足比赛较少,且很难取得很好的比赛成绩,不能有效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因此,各高校领导不愿意在女足运动队组建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1.2生源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来源于普通中学和体校中适当放宽高考分数限制而招来的特长生。第二种来源于各级别女足专业队的后备梯队的队员或者是退役的女足队员中降低分数而招近来的一些队员。第三种是和足球俱乐部、专业队合作进行联合办队的形式接受整队的女足队员入学。在海南各高校中,专门的女足运动员没有,目前的队员都是一些足球爱好者经过训练进行组建的。在每年的招生中几乎没有女生,影响到女足运动队的组建,在选修课和选项课里面也很难看到有女生愿意选择足球课的,她们还是更愿意充当啦啦队员的角色,去体验加油过程中的乐趣。

4.1.3自身因素

当前海南省各高校都在实行学分制,在大学3-4年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而参加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比赛等造成缺课和缺考现象,使她们如期完成学业出现较大的的困难。因运动中难免出现伤病,且没有充足的奖金的影响,女足队员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女足运动的开展。

4.1.4教练员因素

在对6所高校足球教练员学历和职称结构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高校足球教练员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目前高职称教练员相对较少,足球教师总数不足,仅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不能够满足执教运动队的需要,另外男女足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到运动队的管理中去。

4.2相关对策

4.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有利于开展高校女子运动的相关政策;通过多渠道加大女足运动资金投入,对女足运动训练场地进行改造,派专人对场馆进行管理,增加教练员工资,提高运动员生活质量;增加举办女足比赛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女足运动中来。

4.2.2扩大宣传,积极引导,保证生源的持续性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女足运动,让人们了解该运动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女足运动中去;增开选项课,以方便挑选女足队员;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特长生招生、单独招生等方式,多渠道吸收足球人才。

4.2.3灵活调整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常训练时间,训练和比赛期间做好队员的安抚工作;采取多极化管理,参加运动队的队员采取学分互换制度,获得名次的可充当学分;与文化课教师进行协商,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正常课堂时间;校内女足协会,定期举办小型比赛,与兄弟院校互相交流,培养对足球的兴趣。

4.2.4加强培训,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队伍

定期进行教练员培训工作,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有能力的教练员;提高教练员待遇,让他们安心执教。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影响海南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学校领导因素、女足招生生源、女足自身因素和教练员因素。

5.2建议

第一,加大女足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督。第二,扩大宣传,积极引导,保证生源的持续性。第三,灵活调整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效果。第四,加强培训,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苏春宇,潘国林.海南省中学足球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02).

[2]黄振洲,黄再强.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04).

[3]王阜存.职业女足向高校女足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4).

[4]肖多.中职院校女子足球选项课教学可行性分析及教改探索[J].科教导刊,2011(11).

[5]岳艳丽.中国女子足球“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6]赵艳,乔素景.关于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0(05).

足球训练建议篇8

【关键词】河南省高中;篮球资源;开发利用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5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中小学有50037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在本次调查的64种标准体育场地中,篮球场地数量最多。而2003年,我国已有普通高中16153所,在校学生2514.50万人,喜欢篮球运动的高中生达76.7%,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篮球苗子。以上表明我国高中学校存在着篮球运动的资源优势。但目前我国篮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篮球后备人才还极其有限,篮球人口一直在萎缩;怎样开发和利用学校的篮球资源,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还没找到同类研究。本文对河南省高中学校篮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学校能合理开展多种形式的篮球运动,扩大我国篮球人口数量,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和社会体育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高中学校的篮球资源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在对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按照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为了保证问卷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先后征询了10多位专家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定稿后进行了试验检测。对河南省18地市所有高中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每区随机抽查13~14所学校,共调查68所学校,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981份,有效问卷974份,问卷回收率为96.2%,有效率为95.5%。同时对个别学校进行了重复调查,两次调查结果经统计处理,存在高度相关。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学校篮球运动和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与处理,并对部分统计数据进行了重复运算。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高中学校篮球运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校篮球运动的人力资源包括篮球教练员、有篮球专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等。

3.1.1篮球教练员

从表1可知:在68所被调查的学校中,共有118位教练员从事篮球课余训练,其最高学历除一位硕士外其余全部为本科学历;90.7%的教练员职称为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而特级和高级教师职称的教练员不足10%;教练员从事篮球训练时间较为分散,从事篮球训练3年以下和9年以上的教练员分别占23.7%和28.8%,其余教练员皆为3至9年;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多以体育院校篮球普修和专修为主,有12.7%的教练员曾参加过专业队训练。以上反映出高中篮球教练员的搭配结构较为合理。

然而,从调查可知(表2):河南省高中篮球课余训练开展现状并不理想,14.7%的学校没有篮球运动队,29.4%的学校仅有男队而无女队,在学校篮球运动队中,能坚持常年训练的篮球运动队仅占47.5%,其余仅在比赛前训练或者不训练。而部分学校未组建篮球运动队和一半以上的篮球运动队不能坚持常年训练的现象,不仅是对学校篮球教练员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3.1.2有篮球专长的体育教师

在调查的68所学校中,共有276位大学期间专修篮球的体育教师,平均每校达4位。针对以上教师抽取136位进行了调查(表3):其最高学历为本科的占98.5%,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职称的分别占10.3%和36.8%,而从事教学时间较为分散,有21.5%的教师从事教学达15年以上,35.3%的教师从事教学不足5年。以上表明,河南省高中有篮球专长的体育教师人员充足,学历较高,职称和从事教学时间的搭配较为合理。这对学校篮球教学和课余篮球运动的开展能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但河南省高中篮球教学和课余篮球运动目前开展状况如何?通过调查:有8.8%的学校体育课中不开设篮球内容,仅有29.4%的学校每学期体育课中安排有篮球内容,还有61.8%的学校体育课中仅部分学期有篮球内容。同时,15%的学校不组织学生课外活动,14.7%的学校每周仅对学生开设一节课外活动。篮球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时间的不足不仅影响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我国篮球人口的数量,也是对学校教师资源的一种隐形浪费。

3.1.3学生

学生是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对象,其对篮球运动的喜爱和参与不仅能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也有利于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储备。针对河南省高中在校学生调查可知:有41.7%的学生非常喜欢参与篮球运动,35%的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篮球运动,这表明在目前高中教育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热爱篮球运动,也希望参与篮球运动。然而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和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致使篮球运动在部分学校还不能合理开展,也无法实现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参与篮球运动的愿望。但个别学校以篮球俱乐部的形式,利用学生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合理开展篮球运动,给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发展道路。

3.2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篮球运动的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校篮球方面的物质资源是保障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基本条件。笔者从篮球场馆、篮球和学校用于篮球运动的经费三个方面来研究学校篮球运动的物质资源。

3.2.1篮球场馆

通过对河南省68所高中调查可知:13.2%的学校有室内篮球馆,而室外完整篮球场地平均每校7.4块,其中在室外篮球场地中塑胶或人造草坪球场占40%,水泥或沥青球场占56.4%,而砖土球场仅为3.6%;但在篮球场地开放利用上(表4),89.7%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对在校学生实行无偿开放,4.3%的学校课余时间对学生不开放,还有6%的学校对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实行有偿开放,对社会人员在课余时间无偿开放篮球场地的学校为44%,50%的学校对社会人员不开放,以上表明河南省高中大部分学校拥有较好的篮球场馆资源,但对与社会共享资源、合理利用较为保守。

3.2.2篮球

篮球方面,在学校篮球课中能满足学生一人一球的学校占22%,达到两三人一球的学校占57.4%。这表明河南省大部分高中学校篮球数量都能满足篮球课需求。但通过调查发现,有近15%的学校不组织课余活动,其篮球仅为上课使用。在学校对学生和社会人员无偿开放篮球场地时,学校篮球几乎都不允许随便借用。可见学校篮球的使用率存在较低现象。

3.2.3学校用于篮球运动的经费

通过调查可知,68所学校每年都有数额不等的体育经费,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经费仅用于体育教师购买服装和器材,能保证篮球训练、比赛及场地维修资金到位的学校有21所,且几乎全部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建立篮球俱乐部的学校。有12所学校对篮球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没有任何经济补助,28所学校仅给予教练员带队比赛补助,不发训练补助,另有4所学校只给予训练补助而没有竞赛补助。训练与竞赛资金的不足,不仅影响了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影响到学校篮球运动队的建立与竞赛活动的开展。

3.3河南省高中篮球运动的政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推动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学校篮球运动的政策资源从学校篮球特长生的招收政策、开展篮球俱乐部政策和是否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由调查可知:在68所学校中,有31所学校每年招收篮球方面的体育特长生,有33所学校偶尔招收篮球特长生,仅有4所学校从未招收过篮球特长生;篮球俱乐部方面,有12所学校成立了学生篮球俱乐部;有21所学校为地市级或省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以上无论是学校篮球特长生的招收还是篮球俱乐部和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成立,都有利于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成立篮球俱乐部的学校,其篮球教学、训练、竞赛和课余篮球运动都开展得较为理想。然而河南省高中仅一小部分学校成立了篮球俱乐部,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还得不到校领导的支持。另外,学校篮球场地对社会人员开放的制度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使场地资源更好地为篮球运动的开发与利用服务。

3.4河南省高中篮球运动的时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时间是进行篮球运动的保障。然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因面临学业压力,参与运动的时间有限。但国家规定的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和节假日时间,有待于进一步利用。通过调查:37.9%的学生在节假日时间希望参加篮球培训。可在节假日时间里,68所学校中仅有14所学校经常举办篮球培训活动,有28所学校偶尔举办篮球培训活动,26所学校从未举办过篮球培训活动。同时有15%的学校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而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举办篮球培训或者是篮球夏令营等活动,不仅能让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系统地接受篮球训练,还能提高学校篮球场地资源的利用率和资金的回收率,同时又能发挥学校和社会优秀篮球教练员资源优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河南省高中学校篮球运动的人力资源较为充足,但部分学校有关篮球方面的教学、课余运动和训练开展得并不理想,致使学校篮球教练员和有篮球专长的教师资源还不能被合理充分利用,从而不利于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培养。

(2)河南省高中有充裕的篮球场馆资源,但学校篮球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对社会人员的开放较少,其使用率不高,社会和学校共享体育资源的愿望还难以得到满足。同时,部分学校篮球训练和竞赛经费的不足,致使篮球课余训练开展不太理想,造成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不力。

(3)河南省高中篮球运动的政策资源和时间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仅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篮球俱乐部活动,而篮球特长生的招生政策和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建立还有待于完善和利用。节假日时间举办篮球培训和篮球夏令营等活动的学校较少,学校和学生的节假日时间资源还未能合理用于篮球运动的发展。

4.2建议

根据河南省高中篮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结合我国现有教育体制及学校实情,为了最大化开发和利用学校篮球资源,使其健康合理地开展篮球运动,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河南省高中应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以保障学校篮球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合理开展。

(2)根据河南省高中开展篮球俱乐部的学校其篮球运动发展的良好现状,建议其他学校尽可能成立学生篮球俱乐部,以俱乐部的形式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对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合理开展篮球运动,以使学校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建议学校尽可能利用体育特长生的招收政策,挖掘有潜力的篮球苗子,正规开展课余训练,为我国努力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4)建议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对社会人员实行有偿开放篮球场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校篮球物质资源的利用率,也给社会人员提供了参与篮球运动的场所,同时还能创收部分经费,用来填补学校篮球场地的维修与保养经费的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oL〕.

sport.省略,200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2.205.177.9,2006.5.

〔3〕张雄,等.中国竞技篮球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4)14-16.

足球训练建议篇9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市场;运城市;运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26-01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地理位置和培训机构的规模的不同,选择运城市农业局,运城中学,康杰中学,运城学院等拥有体育锻炼场所的5个培训班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全面分析了篮球培训市场的市场存在状况及经营情况,并对参与训练的学员进行了调查访问。

二、研究结果与建议

(一)运城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1、篮球培训班训练形式及收费情况

培训班的训练形式主要是短期培训班,以寒假培训班,暑假培训班,中考培训班为主。运城市暑假篮球培训班最受欢迎,因为学生会有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再加上暑期昼长夜短,早晚天气相对舒适。寒假时间较短,且气候寒冷,寒假培训班参加人数比较少。而在运城市中考后,也会有若干针对中考的篮球特招生的篮球培训班。短期培训班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暑假培训班会在早上,下午各训练一次,这样每周的训练时间甚至会达到10余次。各培训班每次的训练时间一般在1-3小时之间。

2、篮球培训班硬件设施及教练员现状

通过对篮球培训班的实际训练情况的观察,和对管理者和教练员等有关人员进行了解,篮球培训班的训练场地多为室外场地,只有初高中校队的训练班是在室内场地,但场地都能满足训练班的需要。且只有初高中校队的训练班的训练用球和场地属于校方提供,其余培训班基本都是租用和借用篮球场地,训练用球都是学院自带。

3、篮球培训班授课内容

调查了解到,培训班都注意到了青少年篮球的普及与提高的协调发展,一般会根据学员篮球技术水平状况而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传球,接球,运球,突破,偷懒和基本步法等,并经常以游戏及趣味联系的训练形式为主。中级班的学习内容是对传球,接球,运球,突破,投篮等基本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多在早上的班中增加跑圈等体能训练,基础技术巩固后,会逐渐加入传切,掩护等基础配合,及人盯人,联防等防守练习,并且在训练期末尾通过比赛实践所学知识。高级班的学员一般年纪较大,身体和心理发育较成熟,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篮球基本功,他们的训练较有针对性,以比赛为主,以提高他们在实战中的技术,战术应用能力,当然,他们每次课也会有一定时间的基本技术训练时间。

4、篮球培训班学员性别,年龄现状

在有效调查问卷的学员中,83%的学员年龄在10―18岁之间,并且几乎都是中小学学生,这充分说明了中小学学生是参加业余篮球培训班的主力军。其中,13-15站32%,根据年龄判断这部分学员为初中学生。初中学生兴趣较广,对业余爱好明显的有了个人的观点。在学校对篮球兴趣的培养能促使他们参加篮球培训班,还有部分学员是为了竞争高中体育特长生而参加篮球培训班,有23%的学员年龄为10-12岁,他们一般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篮球兴趣培养的启蒙阶段,这个年龄段学员参加篮球训练多是受家长的影响。16-18岁学员占28%,他们大多数是高中学生,大部分为了兴趣爱好参加篮球培训班,少部分是高考体育生,为了提高篮球技术而参加篮球培训班。

(二)建议

1、篮球培训班加强宣传,营造出篮球培训市场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学员和学员家长对培训班的认可程度。当培训班具有一定的规模后,可以聘请名气更大的职业球员或教练来班内教学。

2、加强培训班的内部管理。对培训班各个负责具体训练任务的教练员进行开班前的培训,从各方面提升教练员的素质,尤其是注意面对年龄较小的学员时的心态。

3、加强培训班的教学能力。促使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充分满足学员的需求,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4、配置相应的场地设施,提高训练场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陈丽娟,张晴.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的探讨[J].福州师专学报,2001(5).

[3]王一民.构建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足球训练建议篇10

【关键词】室内五人制;足球现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高水平运动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报告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期刊、光盘、因特网查阅了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访问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以及学校体育专家等。

3.问卷调查法

针对湖北大学室内五人制运动员和教练进行问卷调查。

二、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现状调查分析

1.建设规模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从2003年组队以来,队员变动并不是很大,队员虽少,但基本上都是优秀队员,因此以前只有一个队伍,学校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该对的建设上,但随着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离开,以及为了适应更加激励的竞争,湖北大学于2012年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成立了校二队,实行梯队建设,二队队员在提升技战术水平的同时经过选拔可递补一队训练和比赛,而一队队员如果达不到训练要求则可下放到二队。

2.办队模式

“一条龙”办队模式:湖北大学在湖大附小和附中都组建了足球队,可直接输送到湖北大学。联合办队模式:湖北大学与武汉地龙队联合办学,联合培养运动员。

3.运动设置和布局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二队11名队员中,以在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多数,有5人,大一大三一共6人;在院系分布中,就读于商学院的有8人,计算机与通信学院1人,新闻传播学院1人,文学院1人。

一队和二队每周一至周五都要训练,一队每天至少二小时训练,二队每天至少五小时训练。二队优秀队员和一队较差队员可能随时会调换。

4.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管理体制

宏观管理体制:在我国,管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机构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校裙芾硖逯疲航立了以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为领导,体育部(体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计财处、后勤处、纪委、校医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院领导共同协作的校内组织管理机构。

5.运动水平和人才培养

运动员属于特招生,国家二级运动员10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到校并不是仅仅训练而已,不仅要训练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因此,运动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督促他们必须努力训练和学习才能顺利毕业。

6.“学训矛盾”问题

由于学生运动员的生源特点和其双重身份特点,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学训矛盾”问题。现在我校11名二队队员中,1人来自传统项目学校,其余10人均来自普通高中。我校通过采取一些方法来解决“学训矛盾”,使学生运动员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际的专业能力有一定欠缺,总体上的做法是牺牲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来延长运动训练时间。

7.训练保障条件

科学训练必须有高质量全方位的保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不高,与高校的各方面的保障缺位有着密切关系,我校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二队队员每天训练只补助五元钱。不过湖北大学教练员和场馆设施都能满足需求。

三、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二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短缺

由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刻苦训练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给与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由于目前学校发展受限,训练经费远远达不到训练和比赛的要求。据统计为满足队员的训练要求,高水平运动员人均训练费本应该是4000元至5000元,但在湖北大学目前只有2000元左右,训练经费的不足影响了科学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生源有限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自于特招或者购买,招进人才渠道不多。主要是以湖北省为主,另外,教育部的规定:2015年间,打过乙级联赛及以上的队员,是不能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比赛的,因此招生的情况大多是中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足球的阅读能力有所欠缺。

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发挥更大效能

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宏观规划、项目布局、法规条例、科研保障、竞赛体系改革等方面有管理缺位现象。

4.场地使用问题

湖北大学五人制二队队员的训练与一队队员一起,在二号体育馆进行。而二号体育馆,也是学校上课和对外经营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影响队员训练时间不定的最大因素就是二号馆的使用协调问题。另外,气候的问题也让队员表示,虽然在馆内训练,但是存在“夏天热死,冬天冷死”的情况,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湖北大学领导重视五人制足球,教练员优秀,以团队管理为主,政策很好。学校建设梯队,队员随时会发生互换,发现人才就会调到一队;以多方面教学为主,能者为师;学训处理合理;管理制度处于领先地位,对运动员训练时间落到了实处;训练条件不错等优点。但是湖北大学体育经费却不足,不利于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扩大生源并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招贤纳士,不断的增加新生力量,才是取得更好成绩的基础。

2.建议

实现“合作共赢”,可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合作。扩大招生渠道,招更多更优秀足球运动员进入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二队。建设更完整的梯队训练替换模式,及时更新训练内容,合理协调场地的使用,提升湖北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其发挥更大效能。

参考文献:

[1]武军,张信.前夕中国足球现状及教学与训练[J].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3,(4).

[2]李云广,王永权.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