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9:04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和要求中被鲜明地提出的。可见即要重视数学课程基础、文化、工具方面的显性作用,更要从数学课程的隐出发,它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审美,尤其是训练理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思维训练在内的幼儿数学活动的好坏,无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以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为宗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思维训练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为此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立足于幼师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幼师生的数学思维现状,从而有效地改进幼师生数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亦为从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迪。

1问题的提出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被称为思维训练。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幼师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继而形成指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是所谓的幼师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学生、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要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的数学思维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身数学思维的劣势与提升点;二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发现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师的思维的推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数学家的思维接近直至转变。可见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在幼师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将来继而应用于职业,还能使幼师生在未来从教过程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富有积极的影响,对实现幼师数学课程服务专业、面向未来、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也意义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为幼师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150名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了关于幼师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幼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被测幼师生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主测教师要告知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再按要求施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数学思维状况,再综合其他相关成果的研究,我们把幼师生数学思维分为意识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思维。这里的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没有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又存在着诸多数学思维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习惯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拥有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又初具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却略显不够;这里的方法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和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亦可以合理地使用数学思维的方法。

3结论与分析

3.1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培养幼师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理论层面,幼儿数学知识固然浅显易懂,但是相应数学概念丰富,并且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从内容层面,幼儿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更涉猎数、量、形、逻辑等众多数学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其中就包括数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因此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将对所教授幼儿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师生如果没有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那么他怎能学会数学知识,从而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更遑论指导幼儿学习数学,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基于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幼师生约占65%;约38%的幼师生对幼儿数学各个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约62%的幼师生认为已经具备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薄弱或者没有;认为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学好数学具有必要性的只占33.5%,约66.5%的幼师生觉得幼儿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幼儿教师的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关系不大或者无关;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仅占28%。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幼师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但对身边的数学不敏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和再学习的思维意识不强。近三分之二的幼师生认为职业规划中不需要或者没有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大多数幼师生对数学的思维训练作用感受不深,这部分幼师生处于意识数学思维。

3.2幼师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所谓创新,绝对不是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不会提出问题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所谓学会,只有具备举一反三、设疑反问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应用这种数学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幼师生终身受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问卷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中发现,根据数学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幼师生有16%,学生乐于且习惯自学数学;习惯于教师帮助进行数学学习的幼师生占25.5%;41%的幼师生偏于讲练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其余的幼师生只能接受教师详尽的讲授才行。对幼师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形式的调查结果说明,在长期的先修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不愿意自觉分析数学问题的惰性,缺乏自觉地将问题提出并把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少部分幼师生对数学问题乐于积极思维,有爱好,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处于习惯数学思维。

3.3幼师生对数学应用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坚持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适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幼师生坚持优秀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幼师生在未来职业中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审题后没有思路,18%的幼师生习惯反复推敲,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立刻寻求教师帮助的幼师生占61%;21%的幼师生会彻底放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应用的思维的方法调查结果证明,幼师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势必影响其数学知识的认知、再认知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坚持。反之,促进幼师生数学知识认知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时,是处于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了解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调查结论和分析显示,首先,从数学思维意识层面,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幼师数学课程思维训练形式,否则将抑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其次,我们必须击破为了练就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而采用的强行灌输与认同的思维训练方式,不然将会造成幼师生刻苦学习的假象,习惯性地形成教师对幼师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忽视,和幼师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劣势。最后,我们必须突破幼师数学课程中薄弱的数学学习方式,明确形成与学前教育专业相适应的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必要性。在数学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师生的学习状态,在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适时情境的创设、合理时机的把握,注重在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意识、习惯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并应用于指导未来幼儿数学活动思维训练之中。

作者:闫玲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香兰,等.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通识教育,2010(4).

[2]张丽萍.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研究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3]郑英昇.高中数学优秀生数学思维的aHp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智力开发;思维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幼儿智力开发方式,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孩子积极主动思考,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一、培养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核心内容。教学经验表明:分类、归类训练是增强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幼儿根据不同类物品的颜色、用途、类别等差异进行纵向分类混合;而同类物品则根据形状、味道、大小等差异进行横向分类混合,拓展幼儿思维。也可采用思维游戏如12大类进阶式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使幼儿在观察力、敏感度、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内在潜能方面逐渐提升。

二、培养幼儿的快速阅读、快速记忆能力

阅读是大脑的一种复杂活动过程,在阅读时,只有让左、右大脑充分协作,才能准确、快速阅读记忆。但是,一般人的左脑开发强度略高于右脑,而右脑具有高度的图形识别、记忆能力,因此右脑训练显得尤为必要。训练时,可采用“照相识字,映像阅读”法,引导幼儿将文字转化为映像进行记忆。综上所述,如果在阅读中充分利用右脑这一功能,便可以更好地发挥大脑处理大量信息的机能,将识字和阅读结合,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培养幼儿专注力

幼儿专注力培养是全面进行幼儿智力开发的基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做事拖拉等,增加了幼儿心理反应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幼儿有效认知过程。此时,可采用“快速做习题法”,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掺杂运用“快看……快听……”等语言引导幼儿注意目标或任务也是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四、进行“混龄教育”,提高幼儿心理水平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视“混龄教育”为一种重要的智力教育形式,所谓的“混龄教育”,即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各种学习性活动,增强幼儿竞争意识,使幼儿养成不甘落后、努力争取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性。同时,在“混龄”的过程中,幼儿更容易换位思考,从而学会互相理解,弱化“个人主义”,这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

总而言之,幼儿的智力开发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地诱导,运用正确的幼儿智力开发方法,全方位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智力,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3

学前教育语言教学语言作用表达倾听一、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作用

人类有了语言,脱离野蛮走向文明,用语言来沟通思想,表达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优秀者,有根有据,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口吐莲花,咳唾成珠,堪称语言的大师,说话的巧匠,语简单而明了;语言表达能力拙劣者,嗦嗦,词不达意,出言鄙猥,期期艾艾,支支吾吾,便是语言的矮子,说话的笨人,口将言而嗫嚅。语言是大众彼此交往、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能够流畅表达自己思想、具备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才算得上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幼儿园时段是一个人的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萌芽状态,教育者必须对这段黄金时期充分加以利用,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高度重视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对其精心培养,把握住有利时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让幼儿们的语言顺畅发展与熟练运用,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快速提升。

二、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不要禁锢孩子们的思想,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之乐于表达,敢说、爱说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之后“能说”渐行渐近。给孩子们提供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让他们无忧无虑,让他们拥有快乐幸福、有甜蜜回忆的童年,满足他们的各种正常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全方位的训练。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竭尽微忱,关心他们,呵护他们,为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奉献全部光热。让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放松状态之中,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循循善诱,让他们表达得更加完善。给他们创造条件,如建立图书角,让他们表述阅读图画书的感想;多做游戏,通过游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游戏语言;观看视频动画,一方面,使之接收信息刺激感官;另一方面,通过发表观后感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方法多多不一而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心理轻松,无半点压力,可以轻轻松松的表达,能够大胆发言,在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学习语言,他们无不其乐陶陶、乐意接受,而且学习、完成的速度出乎意料,质量也趋于上乘,表达会更流利更通顺,说话也自然大方积极主动。

三、没有倾听就没有倾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说“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富兰克林对此曾经进一步明确指出,如果你想和孩子交朋友,那么他讲话的时候,聪明的你必须蹲下来倾听。这句话很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和孩子们谈话,不能居高临下,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不仅仅说明了我们喜欢他们,而且明显地表达了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就是教育效果提升的到来。我们和孩子们谈话蹲下来倾听,说明了我们对幼儿表达的一种鼓励、对其话语权的一种肯定;蹲下来倾听的时候,与幼儿的眼睛平视,他们会明显地感觉到我们之间没有鸿沟;蹲下来倾听的时候,表达了渴望倾听的真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温暖,让幼儿认为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此时此刻,孩子们一定心花怒放,他们无不能够做到坦诚相处、和我们推心置腹。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打断孩子的谈话,不插话、不反对,多给予鼓励,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把心里所想的如瓶泄水,似瀑飞扬、畅所欲言。在倾听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流露出亲切的微笑,柔和的拉住他们的小手,不时地鼓励他们,比如说“你讲得真好!”“后来怎么样呢?”“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优秀的表现!”“你做得非常正确!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等等,让原本说话胆怯或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因受到不断地启发、诱导和鼓舞而逐步树立说话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开启思维的闸门,促使言语水平的发展达到最佳。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谈话,是成人关爱儿童的最好的方式,是成人打开儿童心扉的钥匙,是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捷径,这一方式有利于双方的沟通,满足幼儿的表现欲,促其表达的顺畅,帮助儿童走出独立和闭锁,点燃语言的火花,树立交往的自信。

四、教学更新观念和家长联手破臼除窠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某个孩子不听话,老师说话的时候他总是插嘴。在课堂上,他坐不住,和小朋友们交头接耳,这样的结果很简单,我们常常训斥他们,让他们保持安静和乖巧;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家庭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爸爸妈妈在谈论问题的时候,孩子插嘴,父母心生厌倦,斥责孩子多嘴多舌;如果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不统一,父母甚至会勃然大怒,说孩子不懂事,难管教;在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这样的孩子简直是大逆不道了,教师严加管理,还要把家长喊来,以示其“教子无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活泼好奇的天性遭到无情的扼杀。殊不知,法律有明文的规定,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可是我们成人对此一无所知。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成人还高高在上,幼儿自信心必大受打击,表现力减弱,语言交流的积极性受阻,人为的给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设置障碍,使得幼儿的话语权不能真正得到维护。教师和家长要联手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鼓励孩子们吐露心声,要给他们创建轻松愉快的成长氛围,打造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确保在最宝贵的幼儿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

五、注意思维的训练

表达好语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每个人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而听、说、读、写没有一项游离思维之外。听和读属于对语言的理解,说和写属于语言的运用表达:听,要边听边思考,只听不思考叫“充耳不闻”;说,要边想边说,只说不想叫“信口开河”;读,要用眼用脑,只看不思,就是“视而不见”;写,更要靠思维,否则,就会让人不知所云。理解和表达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因此,语言能力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而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语言教学要把思维训练贯彻始终。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也并非难于上青天,方式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如演唱歌曲、讲述故事、课堂辩论,等等,方法多多,难可俱陈。无论是如何方式的学习,都要有活泼动人的内容,有感情真挚的引领,让孩子们感到丰富多彩,这样,语言的学习才会群情踊跃,充满乐趣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韦迪.幼儿园教育观念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语言活动;思维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52-02

华生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活动。”3~6岁的幼儿,其语言和思维都处于启蒙阶段,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那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环境渗透,孕育幼儿思维的苗床

1.创设诱发幼儿思维的物质环境。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语言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如在中班故事表演《幸福一家》中利用区域为幼儿创设几个温馨的小家,幼儿戴上头饰后在“家”中表演,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孩子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说,这样也让“家”的环境成了指导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2.营造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尊重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语言活动作品,根据自己的语言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语言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不受语言活动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多管齐下,搭建幼儿思维的平台

1.妙用各种语言活动形式。语言活动是多姿多彩的,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大小图书语言活动,听赏、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等,这些能帮助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语言活动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活动习惯,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增设一日生活环节,坚持每天15分钟晨读。在班上,我采取“欣赏—跟读—朗读—评价”的模式,让幼儿朗诵散文、诗歌、童谣、蒙学读物等,在幼儿朗诵时,时常让幼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鉴赏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集体面前敢想、敢说、会说、愿说。

3.抓住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阅读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语言活动方式(独立语言活动、结伴语言活动等),教师放置录音机、空白录音带和原带,逐步训练幼儿进入欣赏—跟读—模仿—创造(非常简单)的过程,最后由老师和幼儿一起评价,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欲望,逐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开心一刻。在日常餐前十分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积累语言活动经验,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

三、有效教学,铺设幼儿思维的星光大道

1.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教师选取的内容不仅要被幼儿所熟悉,更要杜绝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去比较、去选择,从而讲出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语言表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运用语言的场所,能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中表述自己对事物见解的能力。在语言表演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灵活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思维。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用续编故事情节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如在给孩子们讲完《丑小鸭》这篇童话后,我要求每个孩子续讲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创编故事的思路,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水平。

3.问题预设,以有效的双向提问激活幼儿的思维。双向提问是主张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幼儿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即教学要以“问题”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幼儿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将“双向提问”运用于幼儿文学活动中。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刺猬学时髦》的教学中,我问:“你们觉得小刺猬烫卷发合适吗?”幼儿提出:“小刺猬烫了卷发,遇到想吃他的坏人怎么办呀?”“小刺猬为什么要烫发呢?男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圆圆的卷发呀?……”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做法。

四、全方位思维训练,提升幼儿思维的金钥匙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首先就要突破幼儿的惯性思维,使孩子能自由想象而不受限于某个点线面体。互相弥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思维训练,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5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一门艺术。幼儿在音乐表演中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幼儿园实施五大领域的任意领域的活动中都少不了音乐,幼儿的生活中更少不了音乐,音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使幼儿多方面得到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学的不仅仅是音乐,强调并且训练音乐智能,将同时促进幼儿其他智能的成长。

一、音乐能培养幼儿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的思维,要求孩子快速反应。想好了再说是逻辑思维常用的方法,而一看就说却是直觉思维倡导的,强调时间、强调快速反应、寻找第一感觉都是直觉思维所要求的。我们的教育比较注重培训幼儿的逻辑思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思维基础是逻辑思维,但创新往往来自于直觉思维。生活中追求有中求新,把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创新的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从6岁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正是因为这样,爱因斯坦说:“我的很多发现都是受到音乐世界的第六感的启发”。因为音乐是培养一个人直感的最有效手段。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许多学者都有所论述。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在音乐活动中,组织幼儿欣赏古典音乐,鼓励幼儿用语言、肢体、图画等不同形式表达他所听到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想象力的训练。

二、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非凡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最快的时期,而5-8岁是人一生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根据递减的法则,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就应该在这个价段训练他们,在这个关键期训练幼儿,可使他们的记忆力最少高于同龄人4-8倍。人的记忆非常重要,无论人的各种思维还是想法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人有记忆才会有经验,因为有经验,才能不断的前进。人的记忆能力不是天生的,没有谁天生记忆就是好,都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靠训练才能逐渐加速和储藏记忆的持续时间,音乐正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通过音乐欣赏,首先教会孩子们理解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如此反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要知道,音乐对孩子在关键期的记忆训练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6

一、选取合适的钢琴教材

总的来说,在选取钢琴教材的时候,应该要确保教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而对于幼儿的钢琴教学来说,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多样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需要根据幼儿学习目的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教材,如对于想要培养艺术素养目的的幼儿,可以以《汤普森钢琴教程》为主,再用《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作为辅助进行教学。而对于以专业为目的进行学习的学生,必须要让学生抓牢巴赫、小奏吟曲以及车尔尼练习曲等三条主线,并适当搭配以中国的钢琴曲以及西方近现代的钢琴曲。

二、抓好幼儿的基本功训练

首先,钢琴教师应该让孩子们都能认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而对钢琴演奏来说,手臂的放松训练和手指支撑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手指的支撑训练要先分别让幼儿的每一个手指均进行单独的单音落壁训练,然后在让其通过用不同的手指组合在一起进行三和弦落臂和双音落臂训练。通过合理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让其从一定的高度上只有下落,从而强化手指的支撑关节,使幼儿能够保持一个正确的手型,增强手臂的支撑能力。手臂的放松训练中的放松并不是指完全的放松,而是指紧张状态的放松。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一种技术或技巧的时候,很容易因不适应而感到紧张。在钢琴演奏中就是指和弹奏没有关系的其它动作的紧张情绪,也不能由于关注于放松而将演奏必须的紧张给放弃了,将应该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也放松了;而在关注演奏时必须要的紧张的时候,往往又很容易出现许多多余的紧张。因此需要让幼儿能够体会到弹奏需要的合理的紧张和放松,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幼儿掌握这个技巧。

三、结合游戏法开展钢琴教学

学龄前儿童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活波、感染力强以及富有情趣的东西,所以钢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要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方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合理利用唱、听、讲等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对钢琴演奏的兴趣。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音符的时候,可以通过将音符形象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如采用比喻的方式,全音符是呼啦圈,二分音符为羽毛球拍,四分音符为乒乓球拍,八分音符为蝌蚪。呼啦圈是最大的,时值也最长。然后依次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蝌蚪,时值逐渐降低。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幼儿们的记忆,并且也有利于他们掌握音符的含义。此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形成数拍子和打拍子的习惯,让他们可以准确认识到音符的各个类型,使他们感受到音符不同时值和长短搭配的区别,及其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深化幼儿对节奏的感觉。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7

幼儿文学作品训练幼儿语言培养语言能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幼儿表达思想、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工具。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进行恰当的语言训练,幼儿完全能掌握本民族口语,为其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语言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幼儿语言信息源于生活和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语言有多种途径,而利用幼儿文学作品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

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多方面的功用。它寓教于乐,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内容丰富,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形象生动、情节有趣,能使幼儿受到文学熏陶;它充满幻想和夸张,可丰富幼儿幻想和想象思维能力;它具有游戏性,是幼儿游戏的好材料。幼儿文学除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功用外,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为幼儿模仿、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优秀的幼儿文学语言来源于幼儿生活,适合其年龄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经过作家精心提炼,摈弃了生活中幼儿语言的劣质――不规范的“娃娃腔”、“小儿语”,形成生动凝练、清新优美、富于韵律节奏、有口语特点又富于艺术性的独特风格,经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艺术处理,对于训练幼儿语音、丰富幼儿词汇、规范幼儿语言,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用幼儿文学发展幼儿语言也应体现在这三方面。

一、训练语音

幼儿发音特点是:四岁以前呈扩充趋向,发音越来越多;四岁以后呈收缩趋向,语音发展逐渐局限于掌握本地区语言。三岁左右的幼儿不易发准的声母主要是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约占41%),舌尖中音n、l和舌根音g、k、h(约占60%),因而讲话时常出现发音不准或重复音节式的“娃娃腔”。纠正幼儿错误发音要讲究方法,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动辄对孩子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只能使孩子丧失信心,使其对自己的话语困惑迷惘,踌躇不决。”较好的方法是正面训练。训练幼儿语音方法很多,利用幼儿文学作品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训练发音大有好处。如《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儿歌一韵到底,咏唱中可区别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字和读音,掌握声母的正确发音方法,还可以区别体会普通话的四声(梨:阳平、李:上声、栗:去声)。有时幼儿发音不准某音,教师有针对性编写儿歌定点训练,效果更佳。如练习“z”的发音时,有的教师编写了儿歌《小猴子摘桃子》,并画成图片,用桌上游戏方式,边出示教具,边朗读儿歌:“聪明的小猴子,提着一只花篮子,爬到树上摘桃子,摘了满满一篮子,路上遇到小鸭子,小猴子请小鸭子吃桃子,小鸭嘎嘎嘎,谢谢小猴子。”幼儿学得兴致很高。绕口令幽默有趣,利于培养幼儿的发音、辨音和朗读能力,如:“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丢了布,洒了醋。”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在笑声中受到语音训练。儿歌优美,是音乐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二、丰富词汇

词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只有在掌握一定词汇之后,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思想。

幼儿期是词汇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生活经验日趋丰富,运用词语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生活迫使幼儿扩大词汇量,加深理解词义,教会正确使用词语。幼儿文学作品充满口语和书面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词汇宝库;借助作品情节,可帮助幼儿理解词义;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又可指导幼儿使用词语,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注意用文学作品提高幼儿掌握、运用词语的能力。在实践中,他们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借助故事情节理解词义法,有的直接利用幼儿文学作品,有的是作品的浓缩和变形。幼儿园常用的背诵幼儿诗歌、散文、复讲故事时更换词语等,也是丰富幼儿词汇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常用词“苹果”、“葡萄”、“石榴”、“桃”时,先编谜语:“大姐长得美,二姐一肚水,三姐露着牙,四姐歪着嘴。”经过几遍练习,幼儿就记住了,接着教上述四词,并画图说明,效果很好。教“推磨”时,先说:“石头层层不见山,短短路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边说边用动作说明,幼儿印象很深,其速记率和巩固率都有明显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在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如秋天到了,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朵的变化。幼儿会惊奇的发现“有的叶子落下来像小船”,“松树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及时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能力。

三、学习语法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视唱练耳训练幼儿师范音乐教学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60-01

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学问。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重要环节,其通过训练听、写、唱的基本技能来帮助人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激感的共鸣。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训练学生的音乐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熟练掌握音乐语汇和读谱的技能,使幼儿师范的音乐学习和教学活动鲜活起来,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幼儿教育职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将来的“继续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与内涵

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课程中设置视唱练耳课,目的主要是帮助幼师学生系统地学习视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掌握音乐中的主要应用元素,开拓幼师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感觉。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包括视唱训练和听觉训练两大内容。视唱的含义是视谱即唱。它是指能按照乐谱所显示的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音乐内涵(包括音高、节奏调式、调性等基本音乐情绪)的能力。练耳则是指对音乐中的基本要素(“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内心的听觉能力。简言之,视唱练耳就是唱和听,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无论是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音乐的学习,无论是声乐表达还是器乐演奏,视唱练耳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幼师音乐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训练,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引导其学会运用相关音乐技能和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提高其对音乐的辨别及鉴赏能力,对于幼师学生的音乐学习和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视唱与练耳训练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使之达到一定的自学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和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但如何训练视唱练耳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视唱、练耳和节奏训练三方面的内容。

1.视唱的训练

视唱――视谱即唱,其要领首先在于学谱,学习相应的“击拍”“划拍”图式,弄清节奏的时值,调式、调性、调号、拍号,同时掌握好内心的速度感。在遇到复杂的节奏时,先局部击拍;遇有难度的音程时,可用构唱解决音准。注意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术语、句法等内容,严格地按照乐谱来完成。其次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精心选择一些优秀的读谱材料,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把音乐的表现力展示出来,丰富幼儿师范学生的音乐语汇。

2.练耳的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一个人没有音乐感,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具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是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前提。在练耳训练中,笔者认为至少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关于单音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单音的听辨能力。如La,五指自然松开向下呈提拉姿势;ti食指斜指向左上方,握其余四指,掌心向左前下方等。借助多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帮助解决单音的音准,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

(2)关于音程感的训练。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或音高距离称为音程。音程分为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两种。和声音程如果纵向加厚便是和弦,旋律音程如果横向延伸便形成旋律。在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听记简单的旋律音程,按旋律的走向依次带出一个音、两个音,随着程度的加深,难度加大,可以同听记连续的单音。

(3)关于和弦的训练。和弦较音程而言更加丰满,它是音乐中最宝贵的因素。训练学生听辨和弦,要先从听觉上区别各种和弦的色彩及其明亮程度。大三和弦色彩比较明亮,小三和弦则稍暗淡;减三和弦刺耳,内收、紧缩感较强,增三和弦则有一种粗犷扩张的感觉。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选择、改错、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对不同音响效果的理解与记忆,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节奏的训练

无论是视唱训练还是练耳训练,均需要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因为音乐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就不可能有美好的音乐。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掌握拍子的稳定性,掌握速度标记的含义,体会速度在乐曲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情绪和意境。引导幼儿学生学习节奏时要会念、会拍击,体会不同的节奏形态所表达的音乐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三视唱练耳训练在幼儿师范教学中的意义

在幼儿师范视唱练耳教学中,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师范学生准确的音准、节拍、速度和节奏等多种音乐感觉,不断提高幼儿师范学生的视谱、记谱能力,发展幼儿师范学生内心的音乐听觉能力,准确理解和记忆音乐、表现和创作音乐的能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可以引领他们日后迈入更高的音乐殿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培养幼师学生对音准、节奏敏锐的音乐听觉以及对音乐中各要素的记忆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整体素养。进行规范系统的训练对音乐课堂教学乃至其他课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师范教学中巧妙地将这门学科融合到学生的培养中,使之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为将来开启音乐人生或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祝卫红.幼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让多媒体走进视唱练耳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学,2007(1)

[2]罗李蓉.对学琴儿童进行早期视唱练耳培养的重要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3]董静.综合性的视唱练耳学习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础[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8)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9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使儿童大脑两半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捷径。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左腿踢足球。

关于幼儿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0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左腿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