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39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1

【关键词】托幼园所;儿童;口腔保健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9-01

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现对口腔保健年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对2012年海淀区托幼园所大体检年报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口腔检查方法由口腔医生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病的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2】,并记录在《儿童口腔保健手册》上。

1.2.2资料收集方法幼儿口腔检查结果由幼儿园保健医按儿童户籍和年龄分类统计,填写在幼儿园体检年报上,上报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2.3质量控制海淀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组织参与口腔患龋情况检查的医生技术培训,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后方下园检查。7-8月对幼儿园口腔收集结果进行30%抽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4资料统计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

2.1全区口腔保健覆盖及龋患情况

2012年全区在园儿童口腔检查率98.38%,龋齿患病率为52.53%,新龋率为32.81%。本市户籍在园儿童口腔保健覆盖、患龋及新龋情况好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讨论

3.1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良好

海淀区一直将儿童口腔龋齿防治作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口腔医生每年到幼儿园开展2次口腔检查、鼓励保健医生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讲座,开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工作。2012年海淀区在园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检查率达98.38%,矫治率为61.13%,说明海淀区儿童的口腔保健情况良好,3-6岁儿童患龋率为52.53%也远远低于全国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水平【4】。

3.2外地户籍儿童患龋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龋率、新龋率明显低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从婴幼儿开始就接受社区保健科医生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从小就注意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外地户籍儿童大部分为中途从外地随家长入京,就近入园,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得不到及时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习惯的培养意识与行动。也从侧面说明外地户籍儿童的家长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3本市儿童家长更重视龋齿的矫治工作

从表2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在龋齿矫治和龋齿充填方面却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对儿童龋齿对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多认为乳牙龋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待乳牙脱落后恒牙更重要。在医疗保健方面本地户籍儿童的龋齿矫治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外地户籍儿童尚不能解决此问题,导也是致其龋齿矫治低于本地户籍儿童的重要原因。

3.4建议:

1)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决定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张贴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龋齿危害等,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2)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应在健丰富康教育形式,多开展家长能参与的互动活动,有重点开展约谈,更具效果。3)外地户籍儿童是预防龋齿的重点人群。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唐爱萍,杜继鹏.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63-764.

[2]王瑞,程敏,刘东玲.吉林省5岁儿童患龋情况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2002:61-63.

[4]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初步社,2008:60-112.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2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兰州市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和前来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入托前儿童,年龄3~6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4份。

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及口腔不良习惯的表现部分,由儿童家长填写;口腔疾病的检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医师先对被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询问,再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症状分类分别填写相关记录。

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运用X2检验和分析。

结果

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存在各种口腔不良习惯739例(60.9%),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为260例(21.4%)。在各个分项中,具有“托腮、脸贴桌面读写、偏侧睡眠等不良姿势”的儿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为“夜间或睡眠时磨牙”的儿童251例(20.6%);喜欢“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儿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习惯从高到低依次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侧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颌前伸102例(8.4%)。从口腔不良习惯的总体情况来看,4~5岁的儿童比3~4岁儿童严重(p

口腔疾病状况:本次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872例(71.8%)。各类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438例(36.1%),具有3颗以上龋齿的儿童207例(17.1%),因龋缺失牙齿的儿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颌,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深覆颌127例(10.5%);上颌前突69例(5.7%);上牙弓发育不足42例(3.5%);颌面异常34例(2.8%);下颌前突16例(1.3%);开颌12例(1.0%);双颌前突3例(0.2%)。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能够每天坚持刷牙的儿童977例(73.4%),从总体来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卫生略好于男孩,但无统计学意义(p=0.652);城乡比较,城市儿童口腔卫生好于农村(p

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状况: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1196例,认为“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918例例(76.7%);认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828例(69.2%);认为自己知道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家长94例(7.8%),认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长914例(76.4%);有37.5%的家长希望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经常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及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有58.1%的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宣传,还有4.2%的家长认为无所谓。调查中城市家长及独生子女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口腔保健,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明显(p

社区宣传与服务情况:对社区或医疗机构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区进行过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或培训的问题,有1%的家长认为经常,有17.8%家长认为有过,其余81%的家长认为从无。在社区宣传与服务方面,城乡社区并无明显差异(p=0.986)。

讨论

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社区宣传,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识: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也不清楚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口腔疾病的影响,所以并不懂怎样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习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联合社区及辖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家长们在宝宝发育的早期就预防和纠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出现,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建立社区普查制度,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实施,社区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社区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与保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社区培训,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的综合素质:儿童口腔疾病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具有饮食不良习惯的儿童,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固执、自卑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家长过于严厉的处罚或不当斥责,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心理反应,出现对立情绪和抵触行为,造成饮食不良习惯反复出现,难以矫治[1]。所以,对待儿童的口腔疾病及饮食不良习惯问题,不但要积极矫治其不良习惯和行为,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2],从而通过改善儿童的不良认知和情绪状态,提高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矫治效果。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口腔保健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迪,张丽梅.儿童功能性厌食256例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35(32):5014.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4

【关键词】口腔健康;健康教育;龋齿;儿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568-02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

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也是儿童口腔保健最主要的内容。为了解本溪市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建立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防治的基础资料,我们于2007年6月对本溪市604名4~6岁儿童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本溪市4所幼儿园共604例儿童为调查对象,男313例,女291例;年龄4~6岁,其中4岁组216例,5岁组202例,6岁组186例。

1.2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及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进行调查,使用统一设计的表格,调查人员为4名专业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大于0.8,可靠度为优。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在幼儿园现场自然光线下进行,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每名儿童口腔检查时间约5min,并对其中10%的受检儿童进行复查以确定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1.3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用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乳牙患龋情况:604例儿童中,乳牙患龋384例,患龋率63.58%,其中男童患龋196例,患龋率62.62%,女童患龋188例,患龋率64.60%。男女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儿童间患龋情况不同,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

2.2牙周疾病情况:604例儿童中,检出牙龈出血279例(46.19%),牙软垢74例(12.28%)。男童中检出牙龈出血146例(46.65%),牙软垢40例(12.78%)。女童中检出牙龈出血133例(45.70%),检出牙软垢34例(11.68%)。男女牙龈出血及牙软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牙周疾病患病情况不同,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3.1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溪市4~6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比较严重,龋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明显上升,乳牙龋病总患龋率为63.58%,但治疗率却很低,乳牙龋的总体充填率仅为15.06%,大部分儿童龋病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儿童牙龈出血、牙软垢的患病率也随年龄的增加明显上升,平均患病率分别为46.19%和12.28%。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本溪市早已对儿童口腔保健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淡薄或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依从性差,明知自己的孩子患有龋病,却不肯引导其积极接受治疗。这主要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够及有些治疗方法不易为儿童和家长所接受有关,致使干预性治疗不能顺利实施[2~3]。本次调查结果与wHo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相关的多项调查结果一致,表明龋病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4]。这种状况与本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并没有像某些疾病那样,生活条件改善了,其发病率就能够自然下降。

3.2儿童牙病防治策略:本结果显示,现有的预防措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儿童牙病的高发态势。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孩子都能认识到龋病的危害性;要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还应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龋病,提高龋病的充填率。在充填防治方面应积极探索疗效可靠、经济、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乳牙的保护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8.

[2]DisneyJa,GravesRC,StammJw,etal.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CariesRiskassessmentStudy:futuredevelopmentsincariesriskpredictions[J].CommunityDentaloralepidemiol,1992,20:65.

[3]KasteLm,marianosD,ChangR,etal.theassessmentofnursingcariesanditsrelationshiptohighcariesinthepermanentdentition[J].JpublicHealthDent,1992,52(2):64.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龋齿;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06-02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齿病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行为习惯等相关。为了了解本地区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随机抽查2678名儿童进行龋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2678名儿童,年龄3~6岁,公立幼儿园1398名,男童706名,女童692名,私立幼儿园1280名,男童646名,女童634名。其中农村儿童为1185人,城市儿童为1493人。

1.2龋齿的诊断

由口腔医生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齿的点、隙、窝、沟等龋齿的好发部位用探针做重点检查后作出诊断。以可探到龋洞为诊断龋齿的指标,不分度,只统计乳牙龋齿数。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l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公私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龋齿患病率为31%,私立幼儿园为38%,公私立幼儿园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

2.2各年龄组龋齿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患儿乳牙龋齿发生较为普遍。发生时间早,发展迅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2.3农村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不系统,常规卫生知识都比较清楚,如早晨一般都会刷牙,但晚上养成刷牙习惯的没有早晨多,对饭后漱口习惯与定期检查牙齿的知晓程度不高,农村父母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具有显著差异性,见表3。

3 讨论

3.1公、私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存在差异

公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低于私立幼儿园,见表1,私立幼儿园保健管理不够规范,其主要原因是以盈利为目的,为节省开支,不雇用保健医生,龋齿防治知识了解少,卫生保健尤其是口腔保健方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从而导致这些现象滋生。

3.2龋齿病发生的年龄特征

龋齿病不仅使牙齿缺损,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甚至造成牙颌器官的后天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率很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见表2。因此。提示人们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3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关系

调查发现,儿童龋齿、特别是乳牙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且填充率较低,一方面与家长对儿童牙齿特别是乳牙龋齿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4 健康教育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方式口腔卫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口腔保健知识

表3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讨论

3.1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7

【关键词】口腔保健;托幼机构;分级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5-02

儿童口腔保健是托幼机构保健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乳牙要替换,家长和老师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导致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一直难于开展,或开展后效果不佳。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从2006年开始研究托幼机构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2010年基本形成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口腔保健工作模式,即分级管理模式。

1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

2006年根据我院对全市托幼机构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全市共93所托幼机构,其中开展口腔保健的只有21所,所开展的保健内容也只是氟离子透析。从2006年开始,口腔科开始接管口腔保健的工作后,逐步研究完善分级管理的模式。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保健工作的常规开展,定期复评。

1.1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主要根据实检率和患龋率将托幼机构初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实检率主要反映家长的保健意识水平及托幼机构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度与执行力度;患龋率主要反映龋病的流行程度,见表1。

1.2根据分级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口腔保健工作保健工作内容:①初级:宣教、体检。②中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防龋)。③高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窝沟封闭)、治疗等。

1.2.1宣教内容①每学年对新生家长普及基本的口腔保健常识。②对于中班的孩子教授鼓漱技能,对于中班孩子的家长讲授窝沟封闭的概念。③对于大班的孩子教授有效刷牙的技能,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讲授龋齿的治疗。④对于学前班孩子的家长讲授替牙的知识。

1.2.2体检内容初级的口腔保健,由儿童保健科的医师在进行六一体检时对龋齿初步检查;中级及高级的口腔保健由口腔科医师对龋齿、牙齿牙列发育、口腔黏膜病等进行专业的检查。

1.2.3预防中级保健的预防是应用氟化物进行龋齿预防,主要是氟化泡沫。高级保健的预防工作还包括在幼儿园内进行窝沟封闭。

1.2.4治疗开展高级口腔保健的托幼机构,我们会每半年在体检后将便携式牙椅搬到幼儿园,对简单的浅龋、中龋进行充填治疗。

1.3定期评估工作的效果及基本情况予以评级调整一般每2年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根据统计的全园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分析保健工作的效果,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改善。其次再次评估托幼机构的基本情况,看其是否具备提高保健工作级别的条件,同时结合园长和保健医的意愿。

以上工作同时还配合“创建广西口腔健康幼儿园”的项目同时进行。对于保健工作认真、出色、有成效的幼儿园予以“口腔健康幼儿园”的称号,颁匾、给予一定的奖金。还有年终托幼机构的检查给予评优和奖励。通过以上两个途径来激励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

2模式的效果评估

通过六年的管理模式探讨,柳州市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不断提高,至2012年覆盖率达到52.8%,见表2。可见,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开展不同内容的口腔保健工作,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接受,同时也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

一部分幼儿园从初级模式提高到中级模式,一部分幼儿园从中级模式提高到高级模式,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均有了提高,见表3。这也反映了随着保健工作等级的提高,医疗机构在托幼机构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的增多,防龋治龋的方法多样而全面,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种方式的口腔保健,自然口腔保健工作的其效果也应该是越好的。

分级管理模式不仅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的规划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托幼机构能根据自身硬件软件等条件,相应开展适合的口腔保健工作;同时对各级医院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社区医院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开展哪级的保健工作,负责管理哪些幼儿园都是挺有参考意义的。

3问题与展望

根据柳州市的情况,针对儿童保健需求层次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保健工作内容,这样的分级管理模式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如在高级保健内容中开展龋齿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新项目,使它能成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同时为社区医院、公立医院的职能划分提供参考。

虽然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尚不完善,部分托幼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而且现在一些非儿童牙病专科的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对儿童牙病的诊疗水平低下也限制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以上的问题仍急需我们继续努力去解决。

总之,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中,实施有效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是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需要各界仁人志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华,邓汉辉,李志辉,等.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

[2]杨少萍,张斌,杨蓉,等.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

[3]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

[4]石启明,刘寿桃.深圳市社区口腔保健网络模式初探[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06,5(8).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8

【关键词】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的基本要领,使用质地较好的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可挤出黄豆粒大小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早晚各刷1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彻底清洁口腔难刷部位,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故幼儿园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向幼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和防龋知识,为幼儿园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和口腔检查档案。龋病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于龋病的预防治疗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早期填补。若不及时填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至影响恒牙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正常排列,为确保儿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牙齿情况,每半年到医院检查1次,定期检查除发现龋病及早治疗外还可提供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8:160.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人民出版社,2003:28.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9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6-0492-02

investigationofclinicaldentalcariesamongpre-schoolchildren

CHenChao

(DepartmentofStomatology,SuzhouSipLoufengHospital,Suzhou215031,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riesprevalenceofdeciduousamongpre-schoolchildreninordertoguidethepreventionandcureofthecariesofdeciduousteeth.methodspreschoolstudentswereselectedbyrandomsamplingandtheoralexamination,disclosingagentswereperformedaccordingtothesamestandard.Resultstheaveragecariesincidenceratewas61.94%,thefigurewas64.7%and59%ingirlsandboys,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ofcariesprevalencebetweenthemaleandfemale.theincidencerateincreasedwithage.Furthermore,children'sbaddiethabitsandoralhygienebehaviorsweresignificantlycorrectedwithchildren'sdentalcaries.Conclusionit’sanecessarytoofferthechildrenpatientaswellastheirparentswithoralhealthguidanceandeducationtopreventthecariesintheearlystage.

Keyword:pre-schoolchildren;dentalcaries;investigation

龋病是一种口腔临床常见病,属于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感染性疾病,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环境、生活方式或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口腔内酸碱的失衡以及多种菌群的失调所诱发的,wHo已将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其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喜好甜食以及刷牙及口腔保健方法不当,往往易于龋病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咀嚼、食欲及消化和吸收,甚至影响病变乳牙根方恒牙的正常形态。为研究本地区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为日后制定合理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院于2013年6月~2013年4月对本地区620例3~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儿童龋病的患病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儿童口腔保健方法篇10

关键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

aninvestigationofDentalCariesandtheCorrelativeFactorsanalysisin6-year-oldChildrenintheRuralareainGuangxi

CHenBo-lin,Linwei-yuan,LiHe,ZenGXiao-juan

(CollegeofStomatology,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dentalcariesdiseasestatusof6-year-oldchildreninruralareainGuangxi,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dentalcariesdiseasestatusandoralhealthbehavior,toprovidethebasisforruraldent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work.methodsaccordingtorandomclustersamplingmethodtoextract14386-year-oldchildreninGuangxiruralarea,collectrelevantdatainthewaysoforalcavityan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Resultsthetotalrateofdentalcarieswas93.7%,theDmFtwere8.35.Dentalcariesdiseasehasthecorrelationwiththenumberofchildren'sdrinkingcarbonateddrinksandthetimeofbrushingteeth;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Children;Dentalcaries;Correlativefactors

口腔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口腔健康作为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发育是相当重要的[1]。龋病是由细菌、饮食、唾液和牙齿本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牙体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儿童慢性口腔疾病[2],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3.4%,高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4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9%)。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农村6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和特点,为分析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关系、探讨适宜的农村口腔健康促进模式以及为卫生部门制订发展方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2年9月~10月。调查选取了广西区内田东县、天等县、大化县、隆安县、靖西县五个县,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每个县抽取5个农村小学,即一共25所小学,每所小学6岁的学生全部列为调查对象。

1.2方法本次口腔检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和标准[3],利用小型手电筒及常规口腔检查所需器械进行龋病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用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简化,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在教室里当场完成,由调查人员进行填写前的讲解及填写完毕后的回收工作。

1.3质量控制开展调查前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分别对检查人员、记录人员和问卷回收员进行培训,并对检查人员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检查人员本身的Kappa值和检查人员之间的Kappa值均达到0.8以上。各个检查点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问卷调查由问卷回收员和学校老师一同组织学生填写,并由回收员现场进行核查,及时纠正漏填、缺项等问题。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并做标准一致性检验,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探索各类因素对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取0.05。

2结果

2.1口腔健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6岁学生共1438人,每个人均完成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90人,女生648人。总患龋率为93.7%,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统计学检验男女患龋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总龋、失、补牙数为11945颗,龋均为8.35。见表1。

2.2问卷调查情况

2.2.1饮食习惯问卷调查中包含了碳酸饮料、粘附性食物(饼干、蛋糕等)以及糖类食品三类易致龋食品的问答,应答率为100%。结果显示6岁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1次以上的比例占44.4%,超过17%的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大于等于2次;其中每天进食2次以上碳酸饮料的学生与每天进食1次碳酸饮料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

2.2.2口腔卫生习惯有49.9%的学生每天刷两次牙,44%.7的学生每天只刷1次牙,而5.4%的学生从不刷牙;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用时方面,46.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1min或者不到1min,仅有25%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2~3min,两者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p0.05)。

2.2.3口腔保健知识本次调查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题目有6题,详见表。结果显示学生对刷牙及牙膏使用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作用,仅有28.4%的学生知晓。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调查总体状况评析本次调查的1438名一年级儿童中,有超过90%的儿童患有龋病,患龋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差距很大,同时也反映了广西农村地区6岁儿童患龋情况严重。广西是农业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占全国的4.3%;在广西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年产量中,甘蔗所占的比例高达44%,年产量达到了7270万吨。该数据表明广西地区居民的蔗糖摄入量非常大,而在引起龋病的诸多因素中,糖类的摄取亦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学者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而且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口腔治疗及口腔保健服务。这些都影响到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3.2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知识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其口腔健康行为存在相关关系[4,5]。①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影响着龋病的发生与发展,曾雄群[6]、黄薇等[7]研究发现摄入糖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相关,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受龋病侵犯。②刷牙情况:wigen等[8]调查结果显示刷牙频率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显著影响,刷牙频率低的儿童更易患龋。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9.9%的学生能够刷牙2次/d,说明大部分儿童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而本次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刷牙2次/d的人数比例较低,而总体的龋病患病程度较重。另外本次研究发现每次刷牙时间超过2min的学生更不容易患龋,说明刷牙时间的长短对患龋情况有一定的影响。③口腔保健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都知晓什么食品对口腔健康不利,在饮食方面能正确选择,但是在刷牙及牙膏方面的知识缺十分匮乏。只有不到40%的学生知晓每天该刷几次牙,每次该刷多长时间,而超过70%的儿童对含氟牙膏没有正确的认识。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率较低。

3.3政策建议①家长及老师都应在儿童的饮食方面多加监督,减少小孩零食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口腔保健常识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以提高学生们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学校负责人应要求或建议学校附近的商店销售健康食品。每个学期应设有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指导,鼓励学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早晚刷牙。②政府有关部门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农村儿童的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将口腔保健工作常规化,并将口腔疾病防控与医疗改革相结合,使得农村新农合能覆盖农村小学生的口腔定期检查、补牙、拔牙、洁牙等费用。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培训基层医师、教师、儿童保健相关人员,让他们承担部分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各部门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欧阳欣,朱瑾,冯娟,等.昆明市区12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88-90.

[2]梁远卫.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5-136.

[3]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69.

[5]HarrisR,nicollaD,adairpm.Riskfactorsfordentalcaries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CommunityDentHealth,2004,21(1Suppl):71-85.

[6]曾雄群,林文红,范卫华,等.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