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十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十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8:39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1

其实,“30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几经变革,但始终没有引进加法口诀,课本中只有乘法口诀,没有加法口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邱学华老师在《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一文中也指出“我写此文再表达我的观点,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讨论”。但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要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好。下面是笔者的拙见,愿与邱学华老师商榷,和大家一起思考与讨论。

一、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

实验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同样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邱学华老师从1979~1980年对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得出“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的结论。大家都知道,影响2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的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位加法的“凑十法”、退位减法的“破十法”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转化的最佳课程资源。如教学“9+4”时,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等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学生就能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通过“凑十”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计算“9+4”时,只需背诵“九四十三”的加法口诀就可机械地得出计算结果,但动手操作、“凑十”的思维过程、数学转化的思想、创造性思维等将被机械的记忆、照搬所取代,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教师所熟悉的乘法口诀一共45句,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横、竖排列很有规律,便于学生记忆,而且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己编口诀、记口诀,学生有了思维体验的过程,自然对乘法口诀记忆深刻。

但教师在教学加法时,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就会适得其反,严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是会忽视学生的“人本”,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试想,如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凑十”“破十”转化的基础上,学生体验了“凑十”(“破十”)的思维过程,是比较容易掌握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的。那么,学生就没必要去熟记加法的口诀。如果让学生先熟记加法口诀,再来学习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更是本末倒置,且加法口诀的设置、编排没有很好的规律(见邱学华老师编制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共20句),自然会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是学生学习加法口诀往往是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且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那么由于受到旧有“加法口诀”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加法口诀同乘法口诀混淆。

三、与邱学华老师倡导的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但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学生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时,无须尝试、创新,只要机械套用加法口诀就可以了。因此,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但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尝试、创新,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与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四、“熟记加法口诀的实验案例”论据不足

邱学华老师曾于1961年在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做过对比教学实验,一个班不教加法口诀,一个班要熟记加法口诀。试验结果表明,要求熟记加法口诀的这个班教学效果显著。1964年又在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三年级做过类似的实验,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再做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立即提高32%。2011年再次在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的一、二、三年级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后者的计算速度比前者提高35.7%~50%。

但以上实验案例,都是在短时间内的实验对比,就像参加记忆培训班,你去熟记了,去强化记忆了,肯定是能够“立竿”见一点影的。事实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高,他们在六年级毕业时,熟记加法口诀与没有熟记加法口诀的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可能就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就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熟记加法口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培养,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要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为好。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J].北京: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年第1~2期:18-19.

2.教基二[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附件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教育部,201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动心很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适合他们心理特征、形象生动、带有丰富表情的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情境,刺激他们自主学习的兴奋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首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在知识王国里,有一位知识老人,有一天他发现,麻雀和乌鸦在争吵什么,争得不可开交,知识老人走到它们身边说:‘别吵了,谁先算出这道题谁胜。4x3=?’只听麻雀快嘴快舌地说:‘4加4得8,8再加4……’可还不等它说完,乌鸦却一字一句地说:‘三四十二’。”老师描述完情境之后提问:“同学们说谁获胜了?”儿童自主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异口同声地说是乌鸦。老师说:“对了,知识老人宣布乌鸦获胜,还夸奖乌鸦把乘法口诀记得牢固!”为了使儿童自主思维的兴奋点及时转移到乘法口诀上来,老师又紧迫着提问:“乌鸦为什么能获胜呢?”全班学生都兴趣高涨,纷纷举起小手,企盼着老师叫自己回答。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既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又自然地将儿童的注意力一下子从课外转入课内,燃起了儿童自主思维的火花。

二、操作、参与、协作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旋律

操作是一种启迪学生自主思维的最好的实践活动,参与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并促使向理性认识升华的有效途径,相互协作是一种与人协作共事、与人共同创造,发挥集体智慧的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21世纪所需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求知过程,相互协作探究,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旋律。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谐向上的氛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小学生在尊重、热爱老师的同时,也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情况,捕捉学生感情的变化,针对不同情况,适时采取措施。如对自卑感强、学习缺乏信心、胆子较小的学生,教师应及时通过善意的眼神、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予以关怀;对发言积极,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少数思维活跃,但好说好动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展示,发展自我。例如在进行“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一二得,这个知识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口诀的编法,在学生已掌握口诀的含义后,我又问:“那能不能编成‘二一得二’,为什么?”真是一石击起千重浪,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争论开了。经过激烈争论,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同时得到了答案。不能编成“二一得因为”“一二得二”中的“一”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二”表示相同加数。如果编成“二一得二”就把它俩的位置交换了,表示的就不再是1个2,而成了2个1了,这样就把整个算式的意义改变了。这些精辟的回答博得了全班学生的阵阵掌声。这时,教师及时地对这些思绪敏捷的同学予以表扬,对特别突出的嘉奖“小红花”、“小红星”等。教师这一问一奖,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共振,有力地调动了全体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信心,把学生的自主心理、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能力和自主学习效率提高到最佳程度。

四、自我评价反馈,是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3

历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只有精心准备,才能成就完美课堂。

在讲课之前,对本课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仔细的探讨,对教材出现的每一道题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出题的意义,思考每一道题要考察学生什么能力,欲使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深层次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了对教材的深刻认识,在安排教法及学法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这样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自然水到渠成,突破了一个个难点,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一次一年级数学《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示范课中,我找准两个切入点进行了精心准备,以“找准起点,整合教材为切入点”作为其中一个点,如课本第62页“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9?”及第63页的第三题、第四题,我在对其出题意义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探究后,对这三道题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设计了两个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又能达到想让孩子熟练口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同时还能灌输孩子有序性的练习――“听老师说算式,找到规律,接着说算式”和“对口令,说算式”的游戏,再加上示范一遍后让孩子互相提问,学生在这两个环节里热情度很高,学习效率也很高。“我选中的另一个切入点是“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出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教材。”我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非常有助于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后面的练习检测环节时,我让孩子当起了“小老师”,结合前面的练习,让他在讲台上给大家出题,没想到学生的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大家争着上台,热情极高,问的问题也很棒,有的学生还故意增加难度,让同学们思考,因为是大家喜欢的,所以不用费力组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事实证明,只要精心准备,深度解读教材,相信学生的能力,每一节课都可以成就精品课堂。

二年级上期的数学内容包括“表内乘除法”“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观察物体”这几大块知识。该选哪一课作为本学年的示范课呢?我感觉很头疼,选“表内乘除法”吧,因学期已过半,学生已经上过,感觉不到新鲜感;选“观察物体”吧,总感觉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害怕课堂纪律不好掌握。经过百般纠结,最后,我决定按部就班,选学生即将学到的“九的乘法口诀”一课。

九的乘法口诀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要想“熟记”,方法很重要。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上。学生在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乘法口诀的来历及编制有了一定的基础,首先我设计了在前一天的晚上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本80页例5的内容,把九的乘法口诀编制出来,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上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找方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上,设计了:“你觉得哪句口诀很好记?”“在《西游记》里你听到过哪句口诀?”、“观察九的乘法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找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手势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等环节,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利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记忆九的乘法口诀。

这一系列的环节设计不仅让学生熟记了“九的乘法口诀”,同时,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微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一;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外部保障;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迈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课题。这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激发人的创造本性为前提,以训练创造性思维为内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项具体内容。新?lt;<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到数学教学要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提高了估算教学在计算内容中的地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也无不体现了这一精神。以第五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笔算乘法为例:复习准备题学生通过口算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诱发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学习热情.通过观察、探索明白笔算的计算法则。练习二的设计有基础练习,也有自选练习,还有思考练习。多维的思维设计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力的外部保障. 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创造潜能,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良性发展。 1.坚持正确的“人才观”.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的欲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创造力.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持久。不轻易对学生说“不”,更不打击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让学生在尊重和鼓励的氛围中健康的发展。有个二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通常不能完成作业,家长提出让她留级.我坚信爱能感化和改变一个孩子,对她区别对待.别的同学做六题,她能做对一题我就给她打一个大大的100分.慢慢地她开始喜欢数学了,思维能力也随之增强. 2.坚持教学的“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教学具有开放性。表现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习题设计的开放性和师生交流的互动性。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左右着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交流相对单一,思维方式也较单薄.开放性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的。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教第五册p24的第10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学校买了2副象棋和一个足球。一副象棋3元8角6分,一个足球13元5角8分.买足球比买象棋多用多少钱?我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上讲台的学生公布答案后即开始互相发问,台上的同学向台下的学生提问,台下学生也向台上的同学发问,也可以向老师询问.几番舌战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之活跃是备课前始料不及的.在练习方面,我经常设计半成品题目,给学生存有思维的空间。解题时,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多元性的练习,例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作业量方面,根据学生基础的程度,我让学生自由挑选作业,也可以自己编作业,受到学生的欢迎。 3.给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 好表现自己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共同点。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对发展他们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经常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相互间汇报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导、自己演,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自信。 三.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习活动,创新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孕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的体现使活动本身更具创造性。 1.小组学习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 开学伊始,我将班里的学生每3-4人编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堂里,经常组织小组竞赛活动。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互补作用,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大大增强,求异思维得到发展。例如:我在教第五册p25的第17题:先看一看前四个算式的乘积有什么规律,再按照规律把后五个算式的积填在( )里。 99×1=9999×2=19899×3=29799×4=39699×5=() 99×6=()99×7=()99×8=()99×9=()  出示题目后,我要求小组讨论,然后演讲竞赛,看哪组的发言更精彩。有的说个位数字逐个减少,百位数字逐个增大,用这种方法可以填出后五个算式。我提出,如果不许用前面的题参照你有办法吗?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又发现:乘积十位上的数都是9,个位和百位上的数的和也是9,百位上的数比乘数小1。我又问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再讨论后又有新发现: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9×5这样算:五九四十五中间和为九,即99×5=495。用这种方法很快计算出:99×6=594 99×7=693 99×8=79299×9=891。看得出,学生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2.让实践活动伴随学生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弱于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一个思维特点。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性原则的运用,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发展。在教“千克和克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和尝试购物并做好有关记录。课堂里,教师展示大量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秤一秤。系列的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鼓励他们经常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求得创新。我在教乘、除法口算时,要求学生多背乘法口诀表。学生嫌枯燥、单调。有一次,我出示口算题3×2=问学生能想起哪句口诀?学生笑了笑,显然觉得太简单.我紧接着说:你能根据“二三得六”这句口诀编出18道口算题吗?学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沉思起来。当他们通过思考得出:300×2=600 300×200=60000 30×200=6000600÷3=2006000÷3000=2……等算式的时候,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思维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既注重知识信息的传播,又不断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①《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唐国庆主编 ②《小学教学研究》2001、8林春贤 ③《广东教学研究》2001、8李祥宗 ④《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7徐抵忠 ⑤《湖北教育》2001、17艾学富 ⑥《广东教育》2001、9潘镪英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5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关系密切,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新课标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其中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学好小学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不高。数学是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那么对于它的学习就重在平时所下的功夫,不适合临时抱佛脚这种方法。虽然课堂只有40分钟,但是这40分钟非常重要,听课要聚精会神,思维更是要紧跟老师。并且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强调一点,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在课二讲的数学方法和思维。

2、教学方式落后。现阶段,一些小学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一直采用的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在这期间很少有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环节,老师的任务就是把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至于学生能够听进多少和理解多少是不注意的。一般就是上课后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一直处于听课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是不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任何作用的,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缺乏时间。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些训练题,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完成,当堂解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会养成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情况,并且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地完成作业,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起不了作用的,相反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讲述具体形象化。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越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注意,不能抽象地讲一些事物或案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定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例如:在讲乘法口诀的时候,不要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仅仅教他乘法口诀四个字。可以把口诀比喻为下楼梯,从第一层到第九层,看谁可以又稳又快地下完楼梯!在小学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他们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所以课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提供丰富的土壤。学过心理学可以了解到,心理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情绪、意志和性格,另一个是感受、知觉、智慧。前者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但是教育者往往都只是注意了后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育人观非常重要。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转变语气,偶尔讲一个笑话,做一个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育人观,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谈不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应该是更进一层次的。毕竟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儿童的心,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我们知道,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如果要创造,那么就必须要去观察,这是最首要的因素,那么学生怎样观察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首先就要有观察目的,才能对观察提出要求,获得更广更深的锻炼,那么,没有目的,东张西望,就不会有收获,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被激发。比如,在做某一项社会活动,老师要在活动之前提出做的事情,活动结束要说感受!那么孩子在做活动之前,就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发现、找规律、找不同点,等等。

4、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果没有了思考,那么其他的能力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并且细心地做出解答,被学生指出问题要敢于承认,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可能拥有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思维。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出错,教师一定要及时提出,当然不能轻视或责骂,而是要鼓励,允许学生走误区,引导他们敢于冒险,大胆犯错,有句老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音乐课堂教学

曾因为数学课缺乏“声”“色”学生不感兴趣而烦恼,也曾羡慕音乐课上“唱唱、跳跳”的丰富多彩。能否将数学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面貌?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音乐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音乐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来自英国梅克斯伯勒的温德希尔小学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在音乐环境下学习数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听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数学题的速度。基于以上综述,本人尝试将“音乐”穿插于数学课堂教学。

一、活用音乐,快速记忆

数学教材上的重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重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一些最最基础的知识(如:低年段对抽象数字的识记;10以内的分合、20以内的加减、乘法口诀等),让一、二年级的孩子死记硬背这些必须熟记的常识,学生不感兴趣,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厌恶和恐惧;如果将这些用唱歌谣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们是农村小学,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不到位,导致部分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1-10的数字还不能熟练掌握),为了使学生能更快地熟记各数,我先把10以内的数音、形、意结合起来,然后编成歌谣:“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6像小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麦草,8像葫芦来装酒,9像小勺把汤盛,10像薯条和鸡蛋,o像鸭蛋立桌上,别把鸭蛋抱回家。”配上“aBCD字母歌”的旋律,教孩子们唱起来。孩子们通过唱这些形象而富有童趣的歌谣,很快便把10个阿拉伯数字牢记在心里了。

又如,一年级小朋友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把组成编成歌谣进行记忆,效果非常好。“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配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小星星》的旋律,让小朋友边唱边学边记,小朋友非常喜欢,课间时一边活动还一边唱着歌谣,因此对10的组成掌握的又快又牢,从而为学生能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如:二年级小朋友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让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即费时又费力,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我班学生中午几乎都不回家,在校吃饭),午间我都在班级电视里循环播放节奏紧凑、旋律欢快的“乘法口诀歌”(音像市场有现成的音乐成品出售)。把“口诀歌”作为学生午间活动的背景音乐。一周过后,只要音乐一响,很多学生就不自觉的跟着音乐唱口诀;两周后,“口诀歌”成了我班学生口中的“流行歌”。在正式教学口诀时,绝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唱出乘法口诀,而且唱的快乐,唱的响亮。口诀已逐步转换成为学生头脑中不易遗忘的长时记忆,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已达到“无需思考、脱口而出的程度。

通过以上这些运用“音乐”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口算技能的训练,我班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学校举行的口算比赛中,我班很多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

二、善用音乐,培植环境

小学生容易疲劳,意志力薄弱,紧张地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课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这时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平静、舒缓、轻松自在的环境,不仅能调整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脑神经,让学生头脑更加清醒,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再次活跃,增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进一步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练习训练后,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延伸练习: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彩纸自己设计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剪好后先在小组里比一比谁设计的图形最好;再选出一件作品贴到黑板上全班来评一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7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教学理念越来越人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现代数学课堂上,老师已经不是主导者了,现代数学课堂如同一场音乐会,老师只是一个指挥家,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指挥全场,控制住整个场面,学生则是一个个演奏者,在老师的指挥下,发挥自己的所长,共同演绎一场完美的音乐会。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要改掉严师的角色,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教师说话语气要柔和,目光要亲切,多与学生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从感性上认可老师,愿意参与到课堂。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解决数学习题,得出结果和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快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害怕课堂,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与老师互动,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教起来也轻松。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小学教学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深入发展其所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换句话,就是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尽情发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乐趣,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那么数学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会随之大大提高,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求要背会乘法口诀,对于小学生而言,那一个一个的乘法算术式显得太枯燥,要全部正确背下来,会觉得非常吃力,那么,这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记忆乘法口诀的巧妙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为攻克乘法口诀记忆,研究一个有效的方案,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其实是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又一次深入认识,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方法,对学生的记忆更加有帮助。如果学生在讨论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可以拿出课前搜集的乘法口诀记忆方法,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从已有的方法中找到一些灵感,创造出新的记忆方法。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创新发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按照水平好坏互补搭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出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以及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图形的学习,首先是采用了形象的教学法,给学生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去看,当然,在图形教学时,要避免使用图片代替正方形,最好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例如正方形相框,正方形手帕,正方形课本等,给不同小组学生不同的正方形实物,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正方形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减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另外,以小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刺激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来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浓厚,那么课堂参与性和主动性会越来越大,最终,学生的数学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的教学环境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8

一、展开想象,感知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为支柱,而数学则具有简练,抽象的特点,要让学生认识,理解抽象的数与形,必须依靠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唤起和重组学生记忆中的表象,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认识抽象的数与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层次地展现数与形的形象美。

二、指导诵读,发现和谐美。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有些教师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肓目地记忆、背诵,结果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往往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我们仔细钻研一下,就不难发现,乘法口诀的编写是非常和谐的,如果能用恰当的语调,明快的节奏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和谐美,那学生读乘法口诀就会像读一首韵味无穷的古诗一样琅琅上口了。

在教学中,我首先按2~2的停顿方法划出停顿小节线,让学生读出节线,然后按一句两拍的节奏标出强弱,把学生难于记住的得数部分的第一字重读,如:“三五/一十五”、“六六/三十六”,最后的重拍配上打击乐器,如碰铃、砂球等,也可击掌,读的方式采取两人对答,或两组对答,学生诵读起来节奏分明,强弱得当,兴趣盎然,既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口诀的速度和准确度,又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诀中的和谐美。

三、认真书写,感受整洁美。

《从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书写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总是认真设计板书,从整体布局到每个字的书写,都给学生以书写整洁的示范,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我一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保证卷面的整洁;在批改作业时,我从不随意乱画,批字及评分也注意书写工整,我还及时将优秀作业及试卷定期陈列展示出来,给当事人以激励,给其他人以启发,让全班学生在优秀作业的观赏中受到整洁美的熏陶,从而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认真书写,追求整洁美。

四、启迪思维,体验创新美。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被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就不仅仅是要科学家多出几项具体的科技成果的问题,而是在激励我们民族的创新意识,形成一种长期起的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以使我们的国家能较快地建成科技强国。“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创新能力”放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位置。

教学的创新美常给人带来意外的、新颖的、有独创性的惊喜,使学生在创新的愉悦中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以达到美启智的目的。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举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仁。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我出示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一张正方形图纸的边长是12厘米,在它的边上剪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该学习阶段的学生,易形成下列思维定势:①一个问题一个答案;②按所学公式解;③求剩余量用减法。为了使学生打破这些思维定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和周密性,让学生克服了思维定势的负作用,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创新美。

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观察力、想像力;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意见;学会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思维。

五、指导练习,揭示有序美。

从一点引出几条射线,要求学生数一数一共能组成多少个角,在做这类练习时,学生往往丢三落四,少数几个角,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在指导这类练习时,我要求学生分别标出每条射线的序号,如a、b、c……然后从射线a开始数,向一方向数出和另外一条射线组成的夹角,再从射线b开始……依次类推,可避免重复,也能一个不漏地将所有角数出来。

例如:有3条射线从同一点射出,射线a与另两条射线能数出2个角,射线b与另两条射线能数出2个角,射线c与另两条射线能数出2个角,共有6个角。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9

[关键词]歌诀卡;药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85-01

药理学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涉及的学科广,内容复杂、繁多,学生不但要学习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记忆种类繁杂的药物名词、用法及不良反应等。很多学生畏难情绪大,感到负担重,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都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扎实、广博的理论知识,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歌诀卡开展药理学教学的体会。

1药理学教学的现状

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的医学基础学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普遍认为药理学枯燥无味,难学难记,是一门“五多”课程:药名多、别名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学生畏难情绪广泛存在,学习知识死搬硬套,难以灵活整合运用。再加上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的专业课知识,理论与实际脱节,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恰当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找到教与学的最佳切入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歌诀卡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歌诀记忆,轻松愉快

歌诀卡是将歌诀制作在卡片上,如阿司匹林的内容:解热镇痛疗效强,缓解风湿大剂量;小量抗凝防血栓,冠心中风近提倡;不良反应不算少,“为您扬名”要记牢。其中,“为”即胃肠反应,“您”即凝血障碍,“扬”即水杨酸反应,“名”即过敏反应。将这歌诀制作在卡片上,应用歌诀卡背诵以提高记忆效果,且使枯燥的记忆变得轻松活泼,情趣盎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授之以趣,寓教于乐,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填鸭式”教学,通过歌诀,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加强了记忆,提高了课堂吸收率。依托歌诀,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将复杂、繁多的理论内容制作成歌诀卡,变繁为简,简洁易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2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培养其各种能力

教师在课前将歌诀卡发给学生用于预习、记忆,了解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制作歌诀卡,促进其理解整合教学内容,并进行评比,开展学习比赛。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努力制备歌诀卡。学生长期在一起学习、研究,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卡片的优点,会积极做好发言准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的知识也变成了饶有趣味的歌诀,易于背诵和记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重点,记忆深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讨论

3.1歌诀卡为药理学教学创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歌诀卡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传统格局,使药理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环境条件。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促进知识的全面掌握。

3.2歌诀卡教学对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影响

借助歌诀卡,寓教于乐,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及焦虑程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创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制作歌诀卡分组进行,此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学、归纳组合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备课的艰辛,进行换位思考;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还可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增强学生信心,便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加强与医护人员及患者之间的沟通。

以“歌诀卡”为依托进行药理学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用耳朵听、机械地用手记,而是必须用大脑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歌诀卡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解脱死记硬背的苦恼,使未来的临床医生充分理解记忆理论课的知识,增强实际临床用药的能力;又能为教师的教学增添许多魅力,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振林,葛莺.药理学的记忆方法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4,6(4):97-98.

[2]李翠琼.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J].右江医学,2000,28(5):395-396.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口诀篇10

一、加强直观教育,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并靠动作来完成。因此,我在数学别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及时开展抽象思维。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首先让学生摆5朵黄花,再让他们在黄花下面摆红花,要求摆的红花比黄花多3朵。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直观体会到红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两数之间的关

系。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爱说好动,肯动脑思考。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他们思考下面一些问题:一个9是多少?比10少几?比30少几……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从口诀的特征去发现规律,从而很快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9的乘法口诀特点之后,又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加起来和是9(比如,三九二十七,二和七合起来是九)。9与单数相乘积是单数,9和双数相乘积是双数。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浓厚。

三、掌握认知规律,引发思维

数学知识间有纵、横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力争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矛盾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商是3的除法算式,学生答后教师有规律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不同,商却相同,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来误认的被除数、除数变化,商也随着变化发生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疑问。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探究出它的规律吗?”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3×2)÷(1×2)=3

(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