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05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1

一、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立足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全脑的功能。而加强多样化的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方式,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一种途径。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1.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如:小学数学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积累了由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探究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将圆转化、割补为长方形,启发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教学,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愿意提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数学课中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首先就要发挥的作用是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数学中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既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为始,产生新的问题为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和探索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动物赛车,山羊骑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是长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比赛的结果小猴为什么是第一,这是不是和圆有关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兴趣,想学,好学。

四、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过程可归纳为:

1.创设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情境。

2.建立假设。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2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引言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伟大科学家、数学家钱学森也云:“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足见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科技网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联合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排名前3位的仍为瑞士、瑞典和新加坡,与去年的排名相同,中国香港排名第8,中国大陆为第34位[1]。中国创新指标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中国创新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提高。思维能力训练的缺失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足更是导致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3](Criticalthinking)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也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决定什么可做,什么可信所进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是敢于怀疑,保持开放的头脑。20世纪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4]。哈贝马斯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5]”,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现在的中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改革也正面临像美国20世纪70年代一样的窘境,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一)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是敢于怀疑,因为只有怀疑,才会有创新的举措-质疑。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只有对已有的事物或规律怀疑,不相信,才会进一步追究和实践验证,才会在取得新证据后打破思维定势和常规戒律,实现突破,进而改变原来的,出现新的事物或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只有对原事物和规律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才能对原事物和规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只有深刻了解原事物或规律的缺点和不足,就找到可以改变之处,为创新指出突破口及目的。因此只有具有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对事物或规律作出理性的客观评价,才可能实现创新的本质――突破,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

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激发学生探究谬误的兴趣

古人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要求我们批判的看待书本所提出的观点结论,而不是只是简单的接受书本的内容,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进行发挥自我想象力对结论进行质疑,允许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对自己观点进行辩论。这样就能引起学生进一步对问题深究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究对问题获得深刻的理解。这样慢慢让学生走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敢于怀疑。

(二)教会学生依据客观事实作评价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事实等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伟大革命家、领袖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一切结论都应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依据客观事实作评价的能力,老师在平时的一切活动中都应保持客观严禁的态度,以身作则,一切结论都以强有力的依据为前提,决不敷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充分重视,给予合理有依据的解答,而不是‘就是这样的’,“这是权威的说法”“这是正确的”等简单的敷衍,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身份、地位等压人,不盲从,不武断,不人云亦云。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除了培养对问题的怀疑和依据客观事实作评价的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意愿---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指评论人或事物是非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时刻不忘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1]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eB/oL],(2012-07-06)/zi_xun_1170/20120706/t20120706_804615.shtml

[2]徐晓娜,连悦.民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研究――从教育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2,5

[3]Stellacottrell.CriticalthinkingSkills[m]USa,palgravemacmillan,2005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8)07(B)―0054―01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1.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而引起的联想。例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体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就是意义相似联想。

2.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例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就立即能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如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如学了“生活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引申发挥

引申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清植物根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申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考虑问题的常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

因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维。例如,当生物学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有人就由此联想到既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70年发现了逆转录酶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了Dna。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4

(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湖北巴东444324)

【摘要】正创新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学生思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性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教师;思考能力;内在要求

tocultivatestudentsinnovativethinkingabilityinjuniormiddleschoolmathematicsthinkingandpractice

HuHe-zhong

【abstract】innovationistheinherentrequirementofthecurrentjuniormiddle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istocultivat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isveryimportantlink,thereforeintheteachingteachersshould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fromvariousaspectspromotethestudents´thinkingability,problemconsciousnessandinnovationability,onlycultivatethestudents´innovativethinking,toimprovethestudents´creativethinkingability.

【Keywords】innovativethinking;Students´thinking;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innovativeability;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tocultivatestudents;problemconsciousness;mathematicsteachers;thinkingability;internalrequirement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胡锦涛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1.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2.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2.1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2.2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2.3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2.4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2.5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3.借助设疑质疑释疑,再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究问题实质及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发展的顺序构思设疑,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开始.当学生从第一次认识中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把第一次认识中的矛盾鲜明地地提示出来,让学生陷入重重谜团之中,迫使学生不得不进行深思.通过释疑,使学生豁然开朗,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的体质.由此可见,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生.例如,如果抛物线y=-x2+2(m-1)x+m+1与x轴交于a、B两点,且点a在的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x的负半轴上.

(1)求m的取范围;

(2)若oa:oB=3:1,求出m的值和此时抛物线的关系式;

(3)设(2)中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m,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BCm面积的8倍?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生在解完问题(2)后,得出m1=2,m2=-,教师要鲜明地指出,其中m2=-是否符合题意?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52-3

Discussiononthepathof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byUsingCriticalthinking

GupeipeiLiZhiguo

(northChina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0)

abstract:intwenty-firstCentury,thereisanurgentneedforinnovativetalents,cultivatinginnovativetalentswithinnovativeabilityandinnovativespirithasbecometheprimarystrategictargetofhighereducationinChina.Creativethinkingisthenecessaryfoundationandprerequisitetocultivateinnovativetalents,andcriticalthinkingisthekeyfactorofcreativethinking,therefore,itisnecessarytousecriticalthinkingtocultivate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s: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criticalthinking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的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1]。

1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1.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即批判地思考。国内外关于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很多,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2]。这种把批判性思维当作一种技能、一种能力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我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也有自己的理解。南京师大的罗清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刘叶涛博士认为批判性思维不仅指一套可由逻辑或其他类似课程提供的具体思维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甚至一种人生态度[3]。目前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仍未统一。

1.2批判性思维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

1.2.1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时候,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接收的信息的正确性仔细求证、认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形成解决问题的心理自觉性。对于批判性思维者来说,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种探索,每一次探索都会产生新思考,在这种“思”与“知”的循环模式下,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一点点提高,并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创新精神。

1.2.2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

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搭建起来的知识系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提供可能。

1.2.3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完善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是存在缺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是没有逻辑性的,尤其对于个性十足、年轻气盛的90代大学生,思维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偏见,这不利于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和决断。批判性思维则帮助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突破思维定式、突破情感约束的思维体系,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智、成熟,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完善。

1.2.4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

批判性思维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灵活,推理技能更加娴熟,获取信息更加精准,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精炼,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效率都大大得到提高,这些能力的强化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

2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我们在郑州市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情况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思维不成体系,易受干扰

问卷调查中只有23%的同学可以保持独立思考,不受别人影响,其中70%的同学进行思考时会受到别人影响,7%的同学受别人影响很大;当遇到问题时,40%的同学会选择自己解决,58%的同学会选择向其他人寻求解决方法,2%的同学则选择完全依赖他人帮忙解决问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的思维不自信、不坚毅、不独立,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因而很少有创新发现。

2.2思维简单,存在惰性

在调查的500名大学生中,没有一名大学生表示对平时接触到的言论和信息会完全不加质疑的全盘接受,其中51%的同学表示会保持理性的怀疑,49%的同学偶尔会产生怀疑;另外,高达52%的同学从不在课堂上提问老师问题,42%的同学偶尔会在课堂上提问老师问题,只有6%的同学才会经常向老师提问问题。这个结果说明多数大学生很少主动思考,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往往不假思索的接受,学习较被动,思维多呈现惰性、依赖性,因而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往往不会有任何创新举动。

2.3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很常见、基础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日常的思考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无意的运用到这种思考技能。但问卷中却有64%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了解批判性思维,35%的同学觉得自己只是稍微了解,仅有1%的同学自信自己对批判性思维是足够了解的。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人的思维都是没有意识的,大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自己的思维,或者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足够的重视,思维较混乱,常常没有逻辑性。

2.4思维不成熟,缺乏行动力

问卷中88%的同学认为学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非常大,这说明多数大学生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然而与之矛盾的是82%的同学承认自己极少参加学校方面的创新活动或做过一些创新方面的事。这种矛盾呈现的事实是很多大学生的“知”与“行”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知行不一”的行为方式导致批判性思维只能是一种狭隘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技能,因此也就丧失了它原本具有的价值。

3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劳动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经济强劲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新一代社会劳动力的批判性思维。[4]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十分堪忧,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迫在眉睫。基于此次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展现的批判性思维缺失的特征,我们提出了培养及训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议:

3.1开设专门课程,增加实践机会

批判性思维课程并非是简单的讲授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结构与技能的一般知识普及性课程,而是让大学生系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掌握深层次的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综合性课程。[5]这种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更直接、有效,但是需要有专门教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以及额外教育资源的支持,而且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因此各高校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方案。另外,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际的操作演练中,学生们才能切实体会批判性思维课程中的理论和技能,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训练和提高。

3.2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有些大学教师上课可以完全不看课本,让人神奇称赞的是讲课的内容居然和书本上一模一样,然而这种高超的记忆能力恰恰显示了部分大学老师们的教学知识体系的陈旧。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深层结构,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敢提出疑问。另外,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用自己的理解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示范教学,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刻、成熟。

3.3制定培养计划,重塑思维模式

保罗认为大多数人的思维是潜意识的,而要想在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情况下改变思维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用笔记录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认真推敲、分析,找出思维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思考,主动发问,每天看一些具有批判性问题的材料来锤炼自己的思维或者看一些优秀的悬疑片来提高自己的推理技能。另外,市场上有很多有关培养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材,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上面提供的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然而即使有指导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长期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也不会形成一种深刻、成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技能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3.4提升思维技能,发展人格特征

知识是一切行动力的基础,只有当我们具有相当成熟的专业知识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才会显得更加专业、更加成熟。如果仅凭着常识进行判断、思考,我们的思维很容易陷入瓶颈,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会因为知识的局限性而被搁置。因此主动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思维技能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然而,思维技能并不是全部,必须辅之以必要的人格特征,即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从普遍认同为定论、真理、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不合理因素的勇气和胆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及无差别待人待己的客观精神。没有了人格特征的外显作用,就像没有主机的电脑显示器,所有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都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参考文献:

[1]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3.

[2]张艳宁.国内批判性思维研究简评[J].新西部,2011(9).

[3]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6

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寻找合适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人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应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方案的制定到结果呈现方式等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只是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为此,我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中,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态),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因此,就应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落实以上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由各小组归纳结论: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既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形成有趣包容的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课题的选择上应注意新颖性和思考性,研究上注意开放性和自由性,否则易于把学习过程弄得无趣,呆板和狭隘。教师应注意擅于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索和假设,多方位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探究其合理性。

例如,我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先请学生设想:如果不存在摩擦,世界将会怎样?问题一出,顿时议论纷纷:人将不能行走、行驶的汽车停不下来、无法握住任何东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展示以下问题:公共汽车刹车后为何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人行走时靠什么力提供前进的动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摩擦力的方向是否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展开,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实验、网上查询等自主研究,结果大多数小组都能圆满完成,并撰写出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三、在过程中传授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首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领域、对象、手段的差异,相应的确定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模拟调查法等,都是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例如,在分析电路问题时,学生看到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大小方面告诉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可将电流表看成是一根导线,将电压表看成是断路。学生利用此方法来分析电路时许多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使学生能够克服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获得突破性的成功,从而逐步地使其创新思维的水平得以提高。

四、建立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应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尤其对那些独特、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与众不同的错误观点,也不能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而应当在精神上给以肯定、鼓励。否则,又将回到以往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唯唯诺诺的陈旧模式之中,也无从谈起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7

开展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索能力,促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发展培养所欠缺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创新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创新型教育。教师对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蕴含创新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否持肯定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物理教师要想要想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改变,立足于教材,扎根于教材,寻找创新因素与创新结合点。针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上。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敢于向老师发问,勇于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与其它学科不同,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每一新的物理发明、研究和创造便是物理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出了要有科学家坚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必须有一颗创造性的大脑,才能在知识领域获得新发现并取得成功那个。创造性的头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积累培养出来的,这在很多实例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花匠研究出钢筋缓凝土,自行车播种器源自于农民的发明。学生与农民和花匠一样度蕴藏了巨大的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利用才能够得到充足的体现。其次在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衔接,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质疑精神与提问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就物理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和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剖析”。教科书编写中也同样要蕴含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创新思维即包含逻辑思维形式同时也包含非逻辑思维形式。连续渐变功能是逻辑思维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与逻辑思维不同非逻辑思维的独特形式表现为跳跃性与突变性思维,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创造性的思维要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到一起,只有二者相互协调互补,才能够使思维更加缜密。但传统的物理教学在两种思维模式的培养上有倾向性,对逻辑思维的重视程度要高于非逻辑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致使学生习惯与再现思考,缺乏支持创新思考的足够的能量。为此决定了非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将成为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新的窗口。

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想象主要是人脑针对过去未曾经历接触过的事物,或是在将来有可能发生、存在的事物的某种形象所进行的塑造。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将想象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说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除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外,还要对教材中存在的想象空间进行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物理学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培养学生验证猜想与假设的实践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开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物理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其次,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同一道物理题往往会存在多种解答思路与方法,更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答结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要积极培养和估计学生对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探索,不能将解题思路局限于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思考问题。它也是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学中很多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启发学生从相反的方向,从问题的反面思考而得出结果,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最后,进行灵感的捕捉。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由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促使创造者茅塞顿开一下突破了思维的障碍,使思维活跃到明朗阶段,认识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敏锐的顿悟,就可以说产生了灵感。灵感的闪现,为创造者提供了接通思维,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关键的机遇,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但灵感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意志出现和控制,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去诱捕它。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印烙在脑海中,才能造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另一方面应使自己的兴趣情感和思维都集中在与问题有关的方面来,进行执著追求和苦苦求索,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与欲望。因此,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在遇到难题或进行创造性活动思维陷入困境时,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下来,去从事一些松弛的活动,使思维“热线”下潜,让潜意识出来活动,达到对灵感欲擒故纵的目的。实践表明,在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进行一些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训练,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模式化,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09-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的教学建议要求“现代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完善的、知识丰富、技能突出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世纪新人。”就其培养创造性而言,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4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教案中创设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创造欲的情境,设计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辨性、创造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问题贯穿于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现代课堂对语文教学的突出要求。语丈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能力,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而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影响学生积极质疑的原因首先是胆小、紧张、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害怕质疑;其次,部分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对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不播要深人思考,不愿质疑;再次,受知识,年龄的限制,难于掌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难于生疑。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质疑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质疑间难的积极性。对那些胆小,紧张不敢质疑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后多与他们交流,与他们谈心交朋友,除他们的心理恐惧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用亲切和茜,充满希望的鼓励语言去教育引导他们。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寻求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每个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交织在一起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兴趣,使其进人自己的学习天地。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点拨启发,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养良好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内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的习惯,认真写字、认真笔记、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朗读、背诵的习惯,坚持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

二、在新的认知结构构建中培养创新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目前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共识,就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这种教学思想的实质是把学语文看作是一种发展学生个性的智力活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语文教学实现“三个面向”的一项具体要求。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让学生的学习去创造新知,而是掌握人类现成的知识。在学习现成知识时,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途径和结果,较之同年级的同学更为新颖独到,富有创造精神。这也是一个树立创造性教学思想的立足点。显然,创造性教学的意义不仅仅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也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另外创造性思维除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外,还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造性思维是较高的思维品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遇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总要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决不盲从别人。如《称象》这篇课文中的曹冲,就是一个具有独创思维的人。传说有人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思维结果);有的说有了秤也不成,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样的大秤(这种思维很实际,但却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把大象宰了再称(这种想法没有意义)。当时年纪只有七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出一个用船称象的好办法。说明他具有创造性地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新途径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物的形象或者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程它是一积极的、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教师在上课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把用语言所描绘的一切还原为生活的画面,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获得艺术的享受,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再创造的欲望。如教学《祝福》一课时,让学生以原文描写为基础,大胆想象,对人物形象进行再补充,并适当夸张,编排成课本剧。由于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创作,所以演得生动感人,把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展现了出来。

总结来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在各方面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展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他们在课堂中敢于展现自己真正体现教学中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易学。

参考文献:

[1]张雪艳.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6).

[2]温素芳.浅谈如何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0(8).

[3]李家强.初中语文与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10(1).

[4]李玲、余闻婧.钻研语文教材的创新思维――以“联”的思维透化教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氛围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工作,探讨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从而对教学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建立在一个人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智力活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遇到的某个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地进行创新,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新的设想,并获得成功的思维系统。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的思维发展,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有相应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重视采取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品德等方面,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地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主体意识往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会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会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尽量不要查字典,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与方式。因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给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本领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推荐课外阅读、开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或辩论、举办英语晚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与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并产生联想,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7.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秀云.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2012(3).

[2]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3]李庆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大观周刊,2011(15).

[4]叶萍.试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英语之友,2011(1).

[5]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6]沙晶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1(6).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篇10

【关键词】思维创意思维平面设计

一、创意思维内涵及特征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以新颖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引导人们对问题产生的新的认识,形成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意思维强调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强调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时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开拓性和突破性,对于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意思维,创意思维的特性具有方向性、恒常性、突破性。创造性思维从一个思路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到另一个意境;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当遇到问题时,要善于从全方位思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思路与难题受阻,要能随机应变,从新角度去思考;善于调整思路,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找到新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引领找寻最佳解决方案。

二、对学生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影响调查

通过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创意思维在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中的现状。

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通过调查,有86%的学生认为设计作品的核心是创意,学生会努力去学习新的事物,14%的学生不愿去面对新的事物,所以解决创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调查发现有88%的学生当面对困难时会勇敢面对,会积极面对问题独立思考,通过网络搜集关于问题的资料等,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的地位,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年级有97%的学生和高年级88%的学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1%的学生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从业设计师进行调查,发现有90%的同学也一样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通过对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对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大部分都肯定了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将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至整个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让学生将来在设计中具有创意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调查,91%的学生认为设计创意思维训练会对他一生都有益,在培养设计人才方面,通过对学生如果参加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有40%的学生认为创意思维的培训占第一位,有30%的学生认为设计技能的培训占第一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最受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创意思维训练和设计专业技能训练。也反映出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强调创意思维训练对教育的意义。

三、创造性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创意设计,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没有创意驱动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是呆板的。平面设计中,“创意”作为个体的思维过程,是艺术形象思维与设计的逻辑思维有效结合的过程。创意的思维表现形式是图形创意、文案表达、色彩设计和版式布局。图形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文案表达是创意设计的动力;色彩设计是创意设计的要素;版式布局是设计创意设计的基础。

四、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

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点聚焦在每个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视野,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多种思维训练,要丰富完善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课余时间举办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

(二)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针对平面设计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宽松和谐环境。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将来的工作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供了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有针对性的做,让课堂作品与商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个人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励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从教室走入市场。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育的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多动手,自我创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设计,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开扩的眼界,创新思维意识,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自己的修养,在平面设计中有所创新。

创意是体现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培养好的有自己想法和创意人才,对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设计的综合人才,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平面设计教学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农.《设计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吴午华.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J].美术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