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十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十篇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27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1

一、加强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

五线谱是世界上普遍的记谱法,通过五线谱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染力。五线谱的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智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加深艺术的修养。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个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技能训练。一些教师还可以将五线谱变成故事,使学生加深对这项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

在教导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游戏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简谱音符。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识别乐谱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是通过阿拉伯数字进行记忆,7个数字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理解音符和节奏,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的方式

(一)浏览性识谱

在音乐的识谱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这种教学的重点,然后重点分析识谱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学内容常常比较枯燥,有较强的专业性,这种情况与学生的认识有一些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师应对乐谱有清醒的认识,摆正乐谱与音乐学校的关系。浏览性识谱,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读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二)背唱

背唱乐主要是一种强化学生记忆和听觉的方式,这种锻炼的方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实现读谱、默唱、视唱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意境和艺术形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间增强视唱能力。

(三)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挥拍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体会出唱中听、听中有唱的。在识谱的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乐谱的曲式变化,掌握基本的旋律,体会出音乐的韵律美。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乐谱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对乐谱的了解,明白这种基本规律,然后通过挥拍视唱的方式,唱完全曲,亲自感受这种曲调的变化和音调的强弱变化,更好地认识乐谱。在乐谱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能够逐渐拥有对乐曲的正确感知,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通过有效地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最佳的实践设备,学生在学习乐谱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乐器进行弹奏。例如电子琴、竖笛等,通过这些方式,奏出各种音符,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音符。在反复的听音训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高音调的具体内容,增强识谱能力。在一些音乐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高音和音阶的训练,使学生增强音准能力,这种方法在识谱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采用合理的奖励机制

识谱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一些学生虽然产生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过于单调的学习内容,会逐渐消磨这份热情,从而产生倦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表扬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方法,促使学生多背诵乐谱,并识谱。例如通过将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既熟悉又新鲜。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减轻学习的负担,把握音符的准确性。

音乐教师还应该制定多种方法,设计乐谱学习方案,从而使简谱教学更加丰富。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两个力度几号有独特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火车驶来的声音,体会这种声音逐渐变大的感受,然后再模仿火车逐渐驶离的声音变化,增强学生对两种力度记号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转变枯燥的学习形式,丰富人们的感知,让学生在兴趣教学中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2

关键词:识谱教学音乐审美教育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

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3

【关键词】钢琴识谱训练

在儿童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读谱习惯的养成和识谱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钢琴学习的进度和音乐素养的发展,他们因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乐谱中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切分节奏等术语、概念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地制约了儿童弹奏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作品的完整表现。有的孩子因识谱困难在弹奏时结结巴巴、错误不断,音乐表现机械呆板,缺乏情感,甚至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而被迫中断了钢琴学习。因而在学琴初期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是保持孩子浓厚学习兴趣、提高钢琴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一、建立感性基础

现代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脱离生活体验、缺乏艺术生命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状况。针对初学钢琴的孩子,面对抽象的识谱训练,首先应从“听觉训练”和“节奏感训练”入手建立良好的感性认识。

(一)听觉先于符号的感性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出发点,钢琴识谱教学也是如此,必须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使儿童通过聆听、感受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锻炼和培养其对各种表现要素精细而敏锐的感受力和反应能力,如在鸟语、蛙叫、雷鸣、风啸、雨水的滴答、小溪的奔流、火车轮船的汽笛声中去寻找潜在的二分音符、附点节奏等因素,从而建立起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表现要素与客观现实依据的联系,为钢琴读谱积累直接的感觉经验、为准确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感性基础。

(二)体验先于符号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在钢琴识谱教学中,孩子对节奏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数学关系上,也不应是从字面上认识了音符的时值、倍数关系就算掌握了节奏,实际上节奏源于生活。教师应该根据钢琴学习进度和本课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节奏游戏,让孩子积极互动,体验节奏、表现音乐。如运用最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来表现节奏,采用不同节拍、节奏型来念诵人名、朗诵儿歌,让学生在感性体验基础上掌握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准确时值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人体动作,如拍手、拍腿、踏脚、捻指、走路、跑步、跳跃等游戏,全方位地从生理上通过整个肌体去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解决教学中的识谱难点。如让孩子口念“苹果苹果梨西红柿”来区分和念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三连音。实践证明,采用动感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使儿童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儿童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二、培养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内在联系

(一)建立乐谱线间与键盘音高位置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乐谱上音高标记的含义,通过恰当的比喻、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熟记各音符的线间位置。如通过《五线谱歌》、“给五线谱上的小鸟找键盘上的家”、“手指间的五线谱”、“音符二重唱、三重唱”等游戏理清相邻线与线、间与间、线与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单音、音程、和弦在线谱中的位置与键盘、音响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在大脑中建立起条件反射,使孩子做到初看新谱就能准确找到键盘上的音符位置。

(二)建立文字读谱与键盘音响的联系

弄清不同时值音符的记写方式、音符之间的数学关系;谱号与音高的关系;拍号与节奏、节拍的关系。如通过给简单旋律编儿歌、讲故事等方式在节拍的制约中精确地将节奏用口念、律动或视奏等形式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其内在联系。

(三)总结识谱规律,缩短读谱时间

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将加线、加间及不同节奏音型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后得出结论。如帮助孩子总结小字一组的c音在大谱表中处于正中的位置上,从此音反向而行可以发现“C-c-(c1)-c2-c3”分别处在大谱表中与c1各自对称的线间位置上,这一知识的掌握利于孩子在识谱时产生迅捷的反应能力;还有通过建立音型形状与弹奏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等,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总结、积累各种音型的演奏技巧,逐步提高识谱能力。

三、全方位地识谱

教学中我们常看见一些学生在弹奏作品时一个音也不错,但音乐却呆板,缺乏表现力。实际上识谱训练不是单纯、片面的音高节奏的认识,它包含了对各种记号及音乐表现要素的全面理解和表达。

(一)读指法。准确、恰当而有预见性的指法是弹奏流畅的根本保证。儿童最初对指法没有安排和预见,弹奏时常常在一乐句中因手指不够用而使音乐断断续续,极不流畅。因此,在识谱之初就应让学生养成准确读指法的习惯。

(二)读弹奏方法。如连奏、断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触键要求、踏板的正确运用等记号,在识谱视奏时不能忽视,否则等基本熟悉了再去做纠正就难了。

(三)读表情记号。教师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音乐表现也是识谱的一部分,每次读谱都不要漏掉一个记号并尽可能地在视奏中仔细地、准确地表现出来。如对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要求,对情绪、风格的把握,对旋律进行、和声、曲式、调式的感受和理解,装饰音的正确演奏方法和时值等。

另外,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递读谱的“超前”意识:手弹上一小节时眼睛提前看下一小节的意识,从音型形状、旋律走向选择弹奏动作的意识,使弹奏尽力流畅和精确。

钢琴教学中每次用少量时间做循序渐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养成整体感受音乐、全方位识谱的好习惯,逐步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多用”的识谱能力。

四、结语

钢琴识谱能力的训练只是钢琴教学中的手段之一。识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和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为钢琴学习服务的目的。钢琴识谱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读谱技能,也是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广泛学习、持续发展、终身享用音乐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在儿童最初接触音乐的时候打好、打牢这个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识谱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中国音乐教育,2002,

1.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4

一、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识谱能力现状

学生识谱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在认识简谱的初中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初中生可以熟练地演唱简谱(年级分布均匀),而绝大多数的初中生不熟悉或者不能唱谱。而在认识五线谱的初中生中,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识谱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课外学习过乐器的,少数的一部分是在音乐课上学会了识谱。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初中生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唱谱比较熟练,唱谱能力较强。其实初中生的识谱能力与年级并无太大关系。学习过其他乐器的初中生识谱能力较强,音乐素养也较高;相反,剩下的初中生们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识谱唱谱的成果就不乐观了。[2]

2.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1)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学情分析

识谱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并非是件困难的事。比起语文学科里数不完的汉字、数学学科里复杂的计算、英语学科里拗口的英文......我们的音符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所以识谱能力的不足与识谱的难度系数不成正比。

(2)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缺失所在

重音乐审美轻识谱教学是导致初中生识谱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关注度远远大于识谱这一领域,很多教师选择了重心迁移,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目光投向了审美这一目标,对教谱便也只是泛泛而谈。再加上识谱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大,在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教师们对于识谱教学这一教学领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初中音乐中识谱教学低效的成因

学生对音乐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初中基础音乐教学中,经历了儿次教学变革,从音乐教材到艺术教材再到音乐教材,导致教师对教学教育方法的不适应。其实,无论用艺术教材还是音乐教材识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本的音乐技能,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三、识谱教学的改进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各年级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要教好識谱,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负责,首先要摆正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设置的重要地位。

1.根据年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

(1)低年级进行节奏感与唱音程的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初中生来讲,直接进行识谱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培养中,主要是针对乐感的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进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理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观点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其内在的音乐感情。低年级初中生性格活泼、模仿力强,爱表现自我。因此,学生们在节奏鲜明,乐句匀称的乐曲中律动时,往往能自我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体态,动作不要太难,如基本的点头,拍手,跺脚等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自我的表现有韵律和优美的动作,学生们有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进行唱音程的训练。

(2)中年级以熟悉的歌曲作为载体。在教学发现中,很多学生表示很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学唱流行歌曲的歌谱来进行唱谱的练习。学生们在唱节奏、音准难度较大的流行歌曲时,不仅能唱的准确无误,而且能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学生们喜爱的一些歌曲或是近期较流行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的歌谱整理下来,让学生们学唱。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将流行音乐作为载体引入识谱教学,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导入。

(3)高年级应灵活多变的将识谱与唱歌有效的结合。对于高年级的初中生们,有了几年学习音乐识谱的积累,如何将识谱与唱谱结合起来是高年级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认识曲谱,但却不熟悉曲谱,以至于不能看着曲谱直接唱。

2.基于学情创设音乐识谱体验

(1)低年级注重教学的方法

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每节课以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乐感后,再实施识谱,唱谱的训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去探究,想去学习。只有充分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接受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这样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教师们教起来也容易。

(2)中年级将乐器引入课堂

一些方便易学的乐器,如:口琴、竖笛、葫芦丝等。在学生识谱能力水平差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识谱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们都有在校外学习乐器的经历。学习一门乐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识谱能力,节奏感,音乐理解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一石多鸟。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准、节奏也有了很好的提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曲谱的各个音乐要素。

(3)高年级尝试作品的创作

在乐器学习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力,如自编音乐小品,改变音乐片段的旋律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与指导,利用这种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参与的成就感,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之中。在感受和体验乐曲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曲谱的印象和理解,眼、耳、手、口共同参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以往的单纯由教师口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韩颖慧.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09(36)

[2]刘红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5(29)

[3]齐明英.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02)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6

关键词:兴趣;新课程;基础技能;识谱教学

作为音乐的通用文字,简谱和五线谱被全世界传播和运用。在科学先进、教育发达的国家里,音乐教育被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科学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有都离不开音乐这种精神食粮,而识谱是进行各种音乐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识谱。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则相对西方要滞后一些,作为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识谱在我国没有得到更好的推广。有很多学生是“谱盲”,仅有少数学生能识些旋律简单、节奏不复杂的简谱,而能识五线谱的就更少之又少了。这种情况对音乐教学是不利的。

然而,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扰许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分析这些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造成识谱教学难的原因

1.对音乐教学的误解

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使大部分学校不得不偏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学科。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文化课才是所谓的“学习知识”,而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则常常被看做“旁门左道”,顶多作为在学生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一点轻松的点缀而已,这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这从我国音乐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周仅安排了一节音乐课,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相对比较多的音乐教学任务,使很多音乐教师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只能走过场,上完了事,使音乐课流于形式,根本无暇深入进行高标准的艺术美教学。学生对当堂课刚掌握学会的东西一星期后已忘了大半,旧知识没记住多少,又要学新歌、新知识,无形中给学习累积了许多难点,设置了障碍,这样,当然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说识谱了。在课后,相关音乐活动也相对比较少,这对音乐实践也是相当不利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太少,事实上也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给学生观摩相关音乐活动的机会就更少了。这些给原本就重视还不够深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2.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

当前学生的识谱率普遍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不足0.5%。新课改已进行多年,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然而识谱教学的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究其原因,除了“不重视”以外,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识谱教学存在误区。

新课程改革一改过去重技术、轻情感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科本身的审美价值,大大降低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由强调双基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对于训练学生识谱技能的视唱练耳,新教材中不再有专门的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音乐的热情,这无疑大大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然而,一部分教师认为,既然视唱练耳已经取消,“识谱能力的高低并不影响孩子们喜欢音乐,学习音乐”,那么识谱教学就是多余的,识谱教学由过去的学歌必学谱到现在学歌未必唱谱甚至只学歌不唱谱。一时间,这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位从昔日的“名声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甚至连识谱、节奏练习等也被舍弃了。无形中把知识技能(特别是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识谱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再好的音乐也无法表现,再好的情感也无法表达,再好的创意也无法实现。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的重要性就如汉语拼音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一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

在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阐述了淡化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练习,但并不是“舍弃”双基教学,而现在许多音乐课中变成了没有“双基”的教学,尤其是当前的许多音乐公开课上流行不唱歌谱,片面地“淡化双基”,过分地追求热闹。众所周知,音乐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教学交流、示范的作用,这给很多听课教师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即现在的音乐课不进行识谱教学了。一时间,很多音乐教师更加无视识谱教学的存在,又由于在公开课活动中观摩不到识谱教学,作为基层教师因缺乏交流借鉴而更不知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3.识谱教学过于枯燥乏味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识谱教学当成一种纯理论来讲授,使识谱教学讲解过多,一年中有40节课,一学期还未结束,多数的学生学习识谱已由开始的兴奋逐渐变为冷淡。老师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确定的目标都是由老师来确定,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可谓是一厢情愿。死板、单调的识谱教学模式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识谱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缺少趣味的识谱教学不仅给识谱教学带来了困难,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更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进而丧失了对音乐课原有的热爱。

二、如何改变“识谱教学难”的局面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本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识谱教学是在满足学生爱好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那么,识谱法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的讲解、机械的练习了,而是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途径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突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图达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目的”。学生往往喜欢的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那么在音乐教学课堂别是初中以上的层次里就更难以生动活泼起来。

2.可以由民族调式入手

关于这一点,柯达伊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在教学实践中,以“五声音阶”这一民族音乐的核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它贯穿在歌唱、听觉训练、音乐读写、识谱教学等各项教学内容中,使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传统紧密结合、与音乐教育的全面培养紧密结合。他从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开始,让学生首先获得5个支柱骨干音级的体验和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歌唱实践并研究了匈牙利学生歌曲中的音调规律,提出在旋律的歌唱和体验学习中,以so―mi下行小三度开始,然后逐步扩展,最后才学习fa、si。历史证明,柯达伊的教学方法是相当成功的,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音乐和匈牙利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五声音阶入手同样适用于我国。

3.以听领先

听觉是人接受信息的一个最大功能,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就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耳朵灵,怎么来的?就是靠反复地听,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显得轻松,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慢慢地形成固定的音高音准。

在教唱新歌前,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教师就要用音乐引入并且把今天要学的歌曲放给学生听,作为进入教室的音乐学生和着节拍跟着节奏,让学生有个无意识的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地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

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又要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步步深入,启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逐渐地有初步了解,同时音乐的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音乐的作用。听的时候也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加深情感体验。

4.先唱歌后识谱,降低识谱难度

演唱也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歌曲学会以后,歌谱中的音高、节奏的难点也随之解决了,从而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最后让学生把谱当作一段“歌词”加以练习,自然水到渠成。这不仅是因为唱歌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唱歌的兴趣浓厚,可以在任何没有外界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学习识谱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为此,我们还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5.乐器进校园,巩固识谱效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以致用,熟能生巧”,识谱是一项基本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我们发现一种现象,不管哪个学校,会乐器的同学的识谱能力比一般同学要强得多。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接触多了,用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尽管新课标大大降低了识谱要求,但面对小学每周两节、初中每周一节的音乐课,面对音乐课中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仅凭课堂时间完成这样的目标依然存在很大难度。所以我提倡乐器进校园。

就演奏而言,结合器乐演奏学识谱比结合唱歌学识谱要困难得多。因为它增加了操纵乐器的负担,特别是它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谱表、音符、音名、调号等细节问题上去,从而忽略了通过演奏乐器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并通过音乐接受教育的大目标,严格地说,记谱法并不能完全地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器乐演奏教学中,识谱并不是目的,识谱只是作为一种手段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不难想象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与在歌唱活动中学识谱有许多地方是近似的。因此,借鉴唱歌教学的经验从事器乐教学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共性的东西就不再重复了。

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也要注意几个特殊问题。首先,要严格而认真地注意乐曲的句法。先弄清楚句子的长短,这是表现音乐的基础。接着,要注意短句的意义及感情。因为乐谱,只是音乐意义的一种表面构图,而它内在的含义却未必表现在乐谱上。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把乐谱作为分析音乐、研究音乐的依据,因而非常自然地学习了识谱知识,提高了识谱能力。其次,涉及演奏技巧的识谱问题,不要单纯地去解决演奏技巧及识谱问题,而要用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的要求去带动解决技巧及识谱问题。

6.运用多媒体,丰富识谱手段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我们的识谱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为个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它可以模拟出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甚至一个人可以创造出一个大型乐队的效果。用它来帮助识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tt作曲家”软件,它是一套简谱作曲软件,简单实用。它用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直接录入简谱,并且可以实时发出声音;可以一个音一个音地输入音符,可以输入单声部乐曲,也能输入多声部乐曲;可以为声部选择不同的音色,录入过程中可以随时回放自己的作品,以便进行修改。作品完成了,歌谱也背下来了。它既可进行音乐创作,也可进行识谱练习,功能强大却又简单易学。

7.动手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当前,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能培养人的创造力的音乐科目中,一向被认为音乐科目难以涉足的领域――创作领域在新课程中备受关注。

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探究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特点。视唱是通过对乐谱符号准确、生动的音响再现,从而建立正确的音乐听觉,引导学生获得正确音乐听觉。读谱视唱是视唱练耳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既是建立和积累音乐语言的最基本方式,又是整体音乐表现能力的最直接体现。练耳是培养音乐听觉的重要手段之一。练耳教学包括“听写”与“听觉分析”两项内容。“听写”主要是指旋律听写,是获得良好音乐记忆力、促进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听写”教学又主要由“听唱”与“听写”两部分构成,即“模唱”和“听写”。听写则要求学生即要听得对又必须熟练掌握记谱法,对音乐记忆和音乐理论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唱要求既要听得对又要唱得准,对音乐记忆和音乐表达能力要求都很高。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

(1)重视视唱练耳课。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

(2)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以视唱教学为例,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这是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二是要做到有表情的视唱,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不能仅将视唱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手段,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①游戏教学,提高兴趣。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送声音”游戏。教师用“wu”的声音,手作捧东西状,走到一个学生面前把声音送给他,然后由这个学生把这个音高的声音传给别的同学,且不断传递。在他们传递声音的同时,教师再把另一个音高的“wu”送给学生,而已有声音的同学不重复接受,收到较好效果。②以熟带新,启发兴趣。有些成人学生可以很熟练地唱完一首歌,但却无法把歌曲的谱子唱下来。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先选择几首熟悉的歌曲,让学生自由演唱。在熟悉旋律的情况下再通过看谱了解节奏,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③即兴创编,调动兴趣。可选用一些节奏旋律比较简单的视唱曲。让学生为其巧填歌词。或者要求他们为现成的歌曲创编歌词,这样说说唱唱,既调动了学生的视唱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生视唱歌谱时,也可根据歌谱的特点,启发学生做出动作。这种歌曲与舞蹈相结合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也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④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计算机音乐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教学上。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还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听音记谱能力的最佳途径

(1)培养学生听音乐的想象力、记忆力。想象力是通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为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音乐的想象力是由音乐的联想力与想象力组合而成的,是大脑把以往记忆的音乐形象进行重新加工与组织的能力。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和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视唱、音乐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帮助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音乐思潮的音乐语言,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内心思维的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欲望。

音乐记忆力是指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其中包括音高、节奏、和弦以及旋律的记忆。音乐听觉指的是人们对音高、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和声音程、和弦以及分辨和感受。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记忆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辨力、培养学生把所要听的内容能够熟练、完整、准确地唱出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听音记谱的能力。一是单项练习。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和听辨节拍、听辨时值的能力及音准概念。二是提示性综合训练。单项训练虽不复杂,但较抽象和枯燥,教师在学生具备了基本节奏感、掌握了常见的概念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揭示,一般为听记内容的难点。三是综合训练。在第二阶段的扎实训练基础后,就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听音记谱的练习。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唱歌识谱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73-01

中学识谱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说起,不少中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

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上、课下唱许多歌曲时音准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是相当好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很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先唱歌,后识谱”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而且对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先唱歌后识谱表现出较浓的兴趣,感觉以这种方式学习歌曲不大困难,较易接受。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音高或节奏难点,在学生识谱时便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增加对歌曲演唱的喜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准确、生动。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等学生把歌曲演唱熟练后,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旋律来视唱歌谱,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觉主动地识谱。学生普遍感觉:以前唱不会、唱不下来的歌谱,经过这样的学习,很快就会视唱了,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这种教学尝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其创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任何一名儿童至少可以确定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水平,表现为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尚不能独立自如地完成任务,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从初一到初三的音乐教学中,把学生的实际识谱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让视唱水平较高的学生向读谱模唱、读谱视唱、读谱清唱等方面去发展;让视唱水平较低的学生着重于正确识谱、认清符号、把握节奏等基本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同时,还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稳步提高自身的视唱学习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我们在某个阶段顺着学生的基础降低了课标的要求,但最终还是要达到“终点目标”。其实,切合学生实际目标的完成既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因材施教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能使学生对视唱识谱产生积极主动的热情,这种动力将会促使学生不断向高一层次攀登,随着层次不断递进,学生的视唱能力也不断发展,经过周期循环,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可以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让学生按感觉或自己喜欢的组合起来唱一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我针对性地安排有各种各样让学生创编旋律的练习,如运用旋律重复和“同头换尾”的方法创编旋律短句、对歌曲旋律的节奏、节拍进行改编、为曲调续编旋律等,这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通过编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思维,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识谱的。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9

关键词:高师钢琴集体课音乐修养音乐听觉练琴习惯实际能力

高师钢琴集体课究竟应该关注些什么?这已成为许多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钢琴教育普及的今天,高等师范类已经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采取个别课和集体课两种不同的授课形式。这两种不同授课形式的有机结合使得高师钢琴教学蓬勃、有力地开展起来,更好地满足了时展的需求。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使之具有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并兼备基本的钢琴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力的教育。我认为,高师钢琴集体课教会学生弹琴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弹琴学习音乐,全面提高音乐修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才是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即“弹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音乐”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授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

教师在严格把握住学生钢琴入门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音乐知识与演奏技巧结合起来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例如一开始要在钢琴曲谱上教授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进行节奏训练;然后要让学生认识并记住各种常用表情术语,以及各种演奏记号的意义;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教授更多的音乐知识,如结合和声、曲式结构等课程讲授这些方面的内容。如果曲谱中的creac、dim等记号被忽视,必然会使乐曲缺乏生气;staccato和legato之类术语不清楚,往往会使音乐表现错误。知道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可以更快更好地熟练乐曲及背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琴是在学习音乐,而不是只管手能弹出音符,所以不仅乐谱上的各种记号必须认真学习,其他的音乐术语也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问,反复地讲授,能够使学生逐渐记住这些知识,熟能生巧地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地提高音乐修养。

二、强调坚持视谱弹奏,训练音乐听觉

视奏,教师在学生钢琴入门学习时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坚持视谱演奏来训练。从刚开始学琴起就要强调学生眼睛尽量看着乐谱,不要只看键盘,应让视线集中在乐谱上,通过对乐谱的反复凝视来逐步熟悉乐谱的各种符号、音符、织体、组织形式等,以此提高视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双手在键盘上摸索时,耳朵要时刻注意倾听,辨别音的正确与否,辨别声音的优劣,并逐步找到键与键之间的距离感,培养音程和声音响的概念,从而达到训练音乐听觉的目的。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在练习或弹奏时及时纠正错误。乐曲中音的正确与否,音色是否完美、力度的变化、乐句的呼吸及踏板的使用都要靠敏锐的耳朵仔细辨别。听觉的培养除引导学生在练习或演奏中提高之外,还可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教师弹奏简单的乐句,让学生认真听后在琴上模仿弹出来;或用简短的旋律,让学生在不同的调上弹奏出来;教师弹奏大小调式不同音乐色彩的旋律,让学生比较听辨;教学中有意将正确与错误的音及音色让学生辨别,等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正确的听辨、欣赏美的能力。

三、强调用脑练琴,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练琴不应该只强调苦练、拼命练,重要的是一个“巧”字。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练琴的效率?在开始的学习中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用脑练琴,科学地练琴。

本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回课中,学生在整首曲子基本熟练的情况下,左手弹奏音的时值不均匀,弹奏时指法随便乱用等,这些都是不好的练琴习惯造成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练琴,应该要注重练琴的方法。如果总是一遍一遍地漫无目地傻练,即使练习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每天在练琴时应该先想一想:今天练习的重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上课时老师提出了什么?练习完后再总结,由此循序渐进。宁可花一个小时去琢磨一句的指法、音色,也不要花同样的时间去从头到尾弹10遍。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有些学生手上在练琴,脑子却不知道在想什么。有时候弹完一遍,竟然不知道哪里弹了,哪里没弹,这样是很不好的习惯。如果精力不能集中,应该马上停下来静一静,把杂念排除掉,再重新投入音乐。毫无目的、心猿意马的练习,只会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后退;仔细钻研,才会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加强实用性技术训练,培养实际能力

即兴伴奏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在工作中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外活动、艺术实践的组成部分。即兴伴奏这门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既不是单纯的理论,也不是机械的练习,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1.在教学生弹各类练习曲和乐曲时,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听辨和声的进行和转换,感受和声的效果,分析乐谱中和声与旋律的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和声的认识及运用。2.选用织体比较典型的歌曲和乐曲,使学生反复分析以达到掌握各种音型特点的目的,学会根据歌曲类型用适宜的织体。要求学生浏览大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谱例,可以把前奏、后奏、间奏以及典型的片段作为练习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归类,从中学习,掌握即兴伴奏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逐步走上再创作。3.用首调概念来熟练弹奏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及其原位转位,特别加强常用吊调的练习,从而使学生在键盘上能迅速地弹奏编配歌曲的调式音阶,熟悉各调的键盘位置。

高等钢琴集体课的学习时间有限,内容却比较广泛多样,既要重视实践培养,更要重视理论的培养;既要重视技艺的培养,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突出师范性,就是要培养出懂理论、有技能的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高素质音乐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弹钢琴学音乐[J].钢琴艺术,2003,(4).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10

视唱练耳看谱唱词同步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音乐识谱的学习方式都提倡采用五线谱方式,五线谱是指在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谱表上,使用各种不同的音符、休止符和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乐谱。由于其记谱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直观性有利于音乐实践交流而通用于全世界。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也完全沿袭了这一识谱方式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五线谱学习识谱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早在1933年就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呼吁过国民要学习五线谱,且在1981年教育部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国家明确了五线谱教学的应用要求,但由于教学条件和地区差异等各种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学仍广泛使用简谱,五线谱用得很少。而且随着近些年音乐院校的扩招,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考前音乐培训时间不长,由于五线谱知识和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基础较差,考入学校后要全面接触五线谱的专业学习并应用于其他课程,其理解消化及表现能力,总体来说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导致学生在音乐教育诸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综合性要求较高的五线谱“看谱唱词”的学习而言,它要求准确分辨五线谱的唱名及把握音准节奏进行与歌词的同步叠置,即一心二用、一目双行,特别是两个升降号以上的看谱唱词的识谱,即使应用了首调唱名来达到把握音准的目的,但容易出现线和间看谱唱名判断慢、节奏组合难等问题。因此学生在表达旋律音准、把握调式调性、表现词曲乐感等方面应用能力不强,音准节奏顾此失彼,边看边唱力不从心无法进行,通常是离开钢琴弹奏的引领就跑调,形成了令人头疼的瓶颈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制约影响,应用效果不容乐观,这一直是一个音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构建同步教学新模式的基础

1.同步教学的可行性

简谱也称数字谱,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为音符来记载音乐的乐谱。由于简谱唱名直观明显,识谱快速,音准节奏容易兼顾,容易学习掌握,因此学生在其原有简谱知识基础上通过专业学习的正规训练,在表达旋律音准、把握调式调性、表现词曲乐感以及边看边唱同步进行的应用能力可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视唱练耳》的各项训练环节中,通过开展五线谱与简谱的音乐表现方式对比教学:即加入简谱教学内容,贯穿五线谱简谱的的同步训练应用,利用简谱音高唱名符号简单易读、直观性强、方便快捷的识谱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简谱“看谱唱词”教学理所当然在视唱练耳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相关课程交叉需要的必然性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音乐教育方面所涉及的十多门课程中,应用到简谱谱例教学的课程有近十门。特别是《声乐》、《合唱指挥》和《钢琴即兴伴奏》等重要的专业课程,都运用了简谱“看谱唱词”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五线谱学习训练的思维面临着新的识谱思维的转向。由于没有进行正规全面的简谱训练,学生只能把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所学简谱知识用来衔接应用,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相关课程老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解决简谱应用出现的问题,增加了教学负担的现象,而通过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同步教学新模式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专业的简谱思维意识和准确的认知表达的能力,构建了学科课程之间的应用桥梁,是服务相关课程应用的必然需要,能更好地发挥本学科的应用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对学科、社会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3.同步教学应用的社会实用性

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音乐应用能力的人材的重任,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标不一定都是歌唱家、演奏家,应是通过学科应用与社会应用的实际操作,以所掌握、应用的音乐技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感受并传承音乐。五线谱――简谱同步教学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简谱认知,而是将学校――社会两个点,予以“简谱――五线谱简谱――五线谱简谱”的完善链接,一方面重视五线谱的专业规范性,另一方面强化了简谱的实用性,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拓展了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使音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更加完善,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更好的体现了本课程的设定宗旨,即服务于专业学科的纵横联系应用及学生走向社会开创双赢的局面,符合中国作为“简谱大国”的需要,适应当前学校培养人才目标能力的定位和社会应用的实践需要,具有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三、同步教学新模式实践的几点经验

1.五线谱――简谱教学量的比例分配

依据教育部音乐教育大纲的精神,强调五线谱教学的主导地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量的两者比例为3∶1,将简谱内容渗透到常规的五线谱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对比应用两种方式,即固定唱名和首词唱名的应用,并着重围绕“看谱唱词”环节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视唱和演奏新作品的能力,以达到实现本课程的设定宗旨,服务于学科课程的纵横联系应用及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应用的音乐表现能力的目的。体现在识谱方面“人有我有,人有我优”的能力的培养,能够发挥本学科的应用功效。

2.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教材的编写

目前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看谱唱词”教材大多是采用五线谱方式记谱,而纯简谱的“看谱唱词”教材,只有在中小学音乐课本里才有看到。因此可以通过本课程同步教学的实验研究,编写一版二式对比型的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的教材,与目前教学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同步配套使用。着重选择较新的艺术创作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地方作品和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既适应时代需要,又使其具备新颖实用的学术价值意义。

3.同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

在实施同步教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可针对《声乐》、《合课唱》和《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应用需要,安排实施单声部、多声部及自弹自唱的看谱唱词内容的谱例训练。其次,通过编写实用性的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的辅助教材和开设专场音乐会,进行水平评估,以进一步推动方案改进和实施。使学生的看谱唱词能力得到提高,且擅长简谱的表达,特别是在声乐、合唱、自弹自唱三门课的应用上效果显著,从而增强音乐教学的应用实效性。

四、结语

21世纪是知识化和学习创新的时代,视唱练耳教学应立足音乐教育本位,树立适合本学科教学的实践点,跳出片面追求高端实用主义的樊篱,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把握好学科应用的规律来指导艺术实践,更好地服务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永平.识谱视唱教程[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