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19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1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求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和双证书课程。根据《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适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近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规范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的首要任务。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和双证书课程。本课程以物流运输为载体,系统介绍、分析物流运输的理论和实际作业过程,以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合理、适时、有效的制定经济适用物流运输策略选择和实施,达到最优的物流运输效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法”符合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符合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运输管理实务的知识和技能。

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同时任务设计要有层次。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任务要具体、真实。只有真实具体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例如:在“货物实际货运安排”的学习中,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总任务“根据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货运要求,进行实际的货运安排”。显然,这个任务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因此,应进一步细化为公路运输、国内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的货运安排等小任务,引导学生完成。

③任务应该是开放的。设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或各具特色的结果或结论和操作。一方面,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限制和约束学生,另一方面,不同的结果或结论可以避免学生的抄袭的模仿。

3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3.1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学生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本课学习,为任务的确定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创设必要条件。

3.2提出任务

提出任务是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明确的任务给学生钻研树立目标,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很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通常来源于情境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更具有驱动力。如:在物流运输线路优化决策教学,教师必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任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后,学生会有无比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3.3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可以将整个任务分解为5个较小的问题:

①理解运输路线不合理的表现、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涉及的知识点:不合理运输、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运输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②起讫点不同的单一运输问题、多起讫点运输问题和起讫点重合的运输问题

涉及的知识点:运输线路问题的类型、限制条件。

③运输问题的优化原理

涉及的知识点:最短路的原理、邮递员问题的原理。

④运输问题的优化方法

涉及的知识点:单纯形法、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和表上作业法。

⑤物流企业如何安排车辆运行路线和运行时间

涉及的知识点:车辆运行和时间安排受到的约束条件、满意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制定车辆运行路线和安排车辆运行时间。

通过以上5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解决“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3.4完成任务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老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此阶段要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并正确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完成任务。

3.5评价检查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比,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评析和点拨。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中物理;有效运用

不同版本的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经过课程改后,任务型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标性,非常注重信息的沟通,使课堂增加活动量,并且课堂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真实性。与传统型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具有变化性互动,使学生加深理解。

一、任务型教学与传统型教学的区别

物理教学中,经过课程改革后,任务型教学被广泛的采用,虽然传统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都是围绕物理概念和规律展开教学活动,然而,两种教学法却有不同的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方式较多采用演绎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扮演配角;任务教学法则不然,学生和教师都是主要角色,教师会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理解能力,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自己亲自试验,可以自己得到结论,验证教材中给定的概念和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很容易很轻松的记住试验结论。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讲课水平,因为物理这门课非常抽象,很多概念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高中物理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主要应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物理教学中也慢慢的开始应用,但是,任务型教学法毕竟兴起的很晚,而且最初并不是运用到物理的教学中,所以,作为物理教师本身对任务型教学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掌握,教师本身有很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知识都没有了解,更不知道怎样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中来。除此之外,让教师瞬间转变讲课方式,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高中的物理教师一般年纪比较大,他们的讲课风格和讲课模式已经形成,若要轻易的改变,会让教师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好,反而会降低他们的讲课水平。这两个较大的问题是出自教师自身的原因。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特别依赖教师,由于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非常不习惯,而且学生已经习惯教师将知识直接传授自己,对任务型教学有排斥的心理,不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同时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真理,在学生的思想里,只有教师讲的才是正确的,教师讲的才是真理。此外,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因为要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有时候会遇到深奥难理解的问题,让学生痛不欲生,但是依然解决不了,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量特别重,而且时间又非常短暂,除了物理之外,还有很多科目,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现在,物理教学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改变了以前教师直接讲课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要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还要听教师讲课,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没有办法离开教师的指导,但是,由于做实验所耽误的讲课时间,学生则没有时间补回来。其实任务型教学本身优点是非常多的,但是,由于高中这个特殊的阶段,高中物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就会有一些缺点,如果高中阶段的科目相对少一些,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运用此教学方法则有很多不便之处。

(四)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成效问题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成绩。但是,经过试验,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并不是让人十分满意,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同学没有适应任务型教学法的授课方式,有的同学则非常轻松的接受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授课方式,因此,坐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同学则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同学的效果却不明显,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原因。

三、如何解决任务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物理教师深层次学习任务型教学法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加深对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学习,教师除了自己学习之外,要参加专门的教学培训,对任务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的应用,要更加系统的学习,去更高级别的学校进修,借鉴那里成功的教学方式,但是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授课计划,进行实验性的教学,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的给予改正。此外,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要觉得自己的讲课方式是最好的,要给自己及时的注入新鲜的血液,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讲课中,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学生自觉的接受任务型教学方式

学生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对于授课方式的转变,学生要渐渐的适应,独立思考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由于中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差别很大,在国外,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中国学生的缺点。学生要尝试发现独立思考的好处,对于物理的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会发现教师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三)适当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以上提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有浪费时间的现象,收获的成效也不是令人十分满意。因此,在高中这个特殊的阶段,要适当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深奥的问题则由教师进行讲解,和学生共同讨论,慢慢的将任务型教学法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成绩不要急于求成,给教师和学生充足的时间,他们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总结:对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实验,找到适应本校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的完成物理课程的任务。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3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高中英语运用

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再是只会做题的“哑巴英语”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一般有五个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预期达到的目标。

(2)信息输入:输入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如课文或对话,也可以是非文字材料,如图画,或与任务输入相关的一个活动等。

(3)活动方式:参与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行为。

(4)师生角色: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交际者,主要任务是传递与接受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

(5)教学环境: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或学习任务本身所隐含的环境,后者又可分为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等。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的尝试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实例:SeFCBookiUnit10theworldaroundUs根据本单元的中心话题――“环境保护”,可以设计相应任务。

任务:关注濒危动物行动

任务目的:

1.加深学生刘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2.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时间:学完“热身”“口语”“阅读”“语法”之后。

语言知识要求:

(1)词汇:

名词:antelope,jungle,hippo,wolf,kangaroo,giraffe,endangermentspecies,fur,habitat,etc

动词:endanger,reduce,respond,etc

短语:dealwith,dieout,makeadifferencesetfree,adaptto,takeameasureetc(2)句型:

a.when...becutdown...cannolonger...

b.many...arekilledbypeoplewhowantto...

c....arehuntedfortheirwool.

d.therearefewareasleftwhere...canlive

语言技能要求:读、听、说、写。

活动形式: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操作过程:

(1)班级活动:采用brainstorming形式,列出濒危动物。任务分工:各小组负责关注一种濒危动物,具体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附图片)、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濒危原因、提出拯救濒危动物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2)小组活动:讨论任务的计划和工作分配,如有的同学负责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有的了解动物的习性等。

(3)个人活动:上网查找,或走访动物园。

(4)小组活动:小组交流、信息整合、运用电脑媒体、设计课件。

(5)班级活动: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介绍一种濒危动物。师生共同评价,把有关课件放入学校的校园网。

任务后(post-task)阶段有很多教学选择,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做任务;也可以鼓励学生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一些形式问题,尤其是那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五、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要真正体会到任务型教学的奇妙所在,还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品味、适应。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型学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直接感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任务型学习有较为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责任心。在任务学习中,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在任务型学习中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因此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学生更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得体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六、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单元话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学会用英语开展调查研究,探究未知领域;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所需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所获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其对生活、对科学、对自然和对祖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4

关键词:物流业新常态;转型升级;高职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newnormalityoflogisticsindustry,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makesurgentrequirement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oimprovethequalityoftalentscultivation.thepaperfirstanalyzeshigherrequirementonvocationalabilitiesfromcorebusinessareaandmajorpositionsgroupunderlogistics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inthenewnormality.takingcustomsdeclarationandinternationalfreightspecialtyofGuangdongCommunicationpolytechnicforanexample,itproposesaseriesofmeasuresforimprovingthequalityoftalentscultivation,andintroducesthepracticaleffectivenes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reformeffectivelystrengthensstudents'vocationalabilitiesandemploymentqualityandenhancestalentssupportforregional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italsosignificantlyimprovesteachingqualityofthespecialtyandteachingresearchabilitiesofthespecialtyteam.

Keywords:newnormalityoflogistics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ustomsdeclarationandinternationalfreightspecialty;qualityoftalentscultiv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高职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2]。随着我国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国际供应链物流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服务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新的核心业务领域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同时物流企业主要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发生了显著变化,要求从业人员提高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物流业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物流业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趋势

当前,受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影响,我国物流业也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3]。物流业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业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物流新常态。国务院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物流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应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4]。长期以来,物流业以局部分包物流、单一功能物流业务类型为主,呈不合理过高比例。近几年,我国加快实施产业链向高端转移,随着劳动/资源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制造业供应链物流需要更强大的物流服务支撑,要求物流业切实推进转型升级,与制造业联动融合发展[5]。具体来说,物流企业服务功能从运输仓储单一功能运作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在角色上从物流服务钟点工向供应链管家升级,在类型上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6]。供应链跨境化(原材料和/或产成品进出口)是制造业的显著业态,加上对外贸易占经济比重向来很高,使国际供应链物流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2物流业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物流业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核心领域、主要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产生了深刻变化,迫切要求从业者提升职业能力。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团队深入珠三角区域多地多家物流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单一功能物流、局部分包物流的业务占比逐年降低,国际供应链物流业务占比明显高于境内供应链物流,且差距逐步扩大,报关与国际货运一体化服务需求加大。调研表明,国际供应链物流业务核心领域包括原材料与成品进出口报检报关、一体化国际货物运输、原材料与成品仓储配送、供应链设计与管理,除了最后一个业务领域需要物流类专业创新研究型人才之外,前三个业务领域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存在大量需求,亟待高职院校提供人才支撑。业务领域、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变化倒逼高职院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提高职业能力。物流业新常态下,珠三角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求如图1所示。

3提高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高职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本文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如何实施专业改革实践,以适应物流业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

3.1构建校企行合作平台,准确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向

专业团队与区内多家积极开展转型升级活动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国际供应链物流企业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其中包括德国敦豪物流、荷兰天地国际运输、南粤物流、保畅国际物流、华运国际物流、邦达国际物流等企业集团在珠三角的分公司,并在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络处;同时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广东国际货运协会等行业组织巩固了咨询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校企行合作平台,在专家组指导下制定专业改革优化方案,使专业团队在物流业升级下全面了解新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步入正确方向。

3.2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由于物流业升级要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提升职业能力,因此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来的主要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深入企业与行业协会调研,根据国际供应链物流核心业务领域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更高能力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货运一体化操作能力、国际货运营销客服能力、国际货运法规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报关报检能力、国际仓储与配送能力等,在职业素质上重点培养学生客户需求导向服务意识、跨国团队合作精神、国际公约法律素质等。

3.3以能力升级适应产业升级为核心,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1)基于课证岗融合、以能力升级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为适应物流业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新业务新岗位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要求,专业团队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经校企行平台专家组研讨,为提高课程体系与岗位群布局的匹配度、课程能力目标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契合度,采取课证岗融合设计理念,以能力提高为核心,遵循以下路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转型升级方向及业务领域主要工作岗位群核心能力要求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以能力升级适应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基于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核心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为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下课程能力目标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契合度,基于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再设计。以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货运实务》为例,为保障新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企业新业务需要的衔接度、课程能力目标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契合度,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思路,本课程采取以下路径进行再设计:新工作岗位新工作任务新能力要求新学习情境新学习单元[7],如图3所示。

3.4强化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1)强化双师型教学团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团队专任教师大部分在从教前具有大型国际货运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人均实践经历超过10年,从教后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继续通过企业顶岗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甄选聘任,建成了一支行业实战与培训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大多数为企业骨干和管理人员,承担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2)重点深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学科知识结构向工作过程结构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真实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本专业重点推进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应用。教师始终围绕各项国际货运与物流业务项目开展授课活动,组织学生高仿真完成业务项目下各项操作任务,在实际业务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再以项目任务的完成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深化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效。

3.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改进实践教学效果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社会责任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并引起人们重视,笔者认为,物流业的社会责任:为生产和流通服务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遵守社会道德、减少社会物质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在资本积累阶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赚钱,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造成环境污染、生态资源受到破坏。在经过50多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角度进行实际指标分析,使企业在提品服务、自身生存和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三者之间保持和谐发展。

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不同的是,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对较晚,尽管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从企业角度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近几年实现的。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脉,是联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流动性、社会性及服务性,决定了物流业较一般制造业和流通业具有更广泛、更重大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物流业必须更好地履行多样化、重大的社会责任,实现物流业与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经营者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对物质利益疯狂追逐,使一些人忽视精神和信念的价值,导致伦理道德的退化甚至错位。经济发展的价值理念增强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但其理念过分膨胀又造成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消失,导致本位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滋生,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在上述不良因素影响下,部分物流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在老板眼力利润高于一切,老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都在追求客户满意、客户至上的目标。这种损害员工权益的行为,必然使员工不满意,导致服务水平降低经济效益下滑。另外,我国物流货运市场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准入机制、运价体系混乱、诚信机制缺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超载超限的恶性竞争使得物流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2.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存在不足

2006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0%以下,两者有很大差距。我国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有的采取生产企业经营模式拼设备、拼人力降低物流成本,中国人吃苦耐劳,但如今每个行业的发展是靠科学技术。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科学技术、经营环境和综合能力。以生产制造业为例,其物流主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销售和废弃与回收物流,美国的生产企业有多少?绝大部分生活用品依靠进口,其供应物流、生产、销售和回收物流的费用有多少?正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产品中承担巨大的物流费用,如果美国跟我国一样生产制造产品,其物流费用保守估算至少超过GDp的13%。另外,部分外商利用我国的仓储和物流设施,按订单组装产品在集装箱内,到了国外直接将集装箱运到超市销售,节省仓储和分拣等工序,降低物流费用,这些值得思考和研究。

3.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2003年前国内只有10%的物流企业采用计算网络管理,现如今已有80%以上的物流企业采用了计算网络管理,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但没有形成全国运输信息网络,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空车往返、迂回和过远运输等,造成社会物质资源的浪费。一些国有物流企业铁路、海运和航空采用GpS定位系统和高新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高新技术在公路运输普及率低,导致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三、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物流整体水平提高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物流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高科技开发能力,导致物流设施和运行设备动力系统落后,造成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距离,没有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物流关键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涉及诸多方面,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统、高速快捷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规划等。科学技术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采集并迅速分析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功能,进而提高了控制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了物流运营的效率,物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2)加强科学管理。高新技术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管理仍是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经济、社会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物流的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任务更为复杂和繁重,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性,而且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物流要承担社会责任,首先要保证内部的和谐,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履行法律和法规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制,加强学习掌握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作业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服务水平。建国以来由于我国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少、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径,铁路运输紧张,港口压港、压船,外资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运输困难,制约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速公路,扩建港口,铁路运输建成电气化,提高运输效率,加快粮食、煤炭、矿石和各种物资运输、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提高物流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其重要性已不容置疑,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成熟,市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分工已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并逐步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业的服务要以为客户节约成本为目标,以方便、快捷为特点的专业化服务。

2.经济利润与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同等重要

(1)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物流业在服务过程中获取经济利润,安排职工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物流业只有发展强大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获取经济利益,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物流运输有公路货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和水运货运,这四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因此有各自适宜的货物种类和运输距离。但随着物流运输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引发的运费上涨,导致物流运输业重新洗牌,按市场规律进行货物流向调整,这是市场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物流业要围绕核心企业,与制造业和流通业组建战略联盟,争取更多的客户和货源,另外,物流业之间也要形成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组成立体交叉运输网络,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物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如员工利益、社区环境和社会资源等。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道德责任。物流业必须在法律、经济效益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生存发展,那种损人利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经营,只顾GDp增长不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行为,是违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必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和休息环境,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3.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经济效益要退出,有经济效益不承担社会责任要监督和制裁,物流企业不能以破坏社会资源、环境和超载而生存,要让那些有经济效益同时能承担社会责任的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政府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保护企业公平竞争与公正交易的应有秩序,积极为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增强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损坏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打击超载、超速和疲劳运输,保护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和空气环境,监督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需求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该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设置课程,而且要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就显得极其重要[1]。本文就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仓储管理实务》,提出了若干改革思路以供同行借鉴。

一、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2]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系统分析了其包括的工作任务和需要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物流营销人员

工作任务包括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单据填写、合同签订等;职业能力有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签订、履行合同的能力。

2.仓管员

工作任务包括验收、包装、补货、复核、入库、整仓、出库等;职业能力有能够熟练进行物料领用、养护、发放、货物验收入库、理货、保养、出库等作业。

3.运输调度员

工作任务包括安排运输车辆、行车路线、货物配载等;职业能力有掌握车辆信息、行车路线,并能够进行合理调度。

4.运输业务员

工作任务包括处理各种运输业务和商务谈判;职业能力有合理处理运输业务和相应的单据,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5.货运员

工作任务包括掌握货运市场情况,进行商务谈判,安排货运,进行货品验收等;职业能力包括能够与客户良好沟通,熟悉货品验收工作和货运工作。

6.配送人员

工作任务包括路线安排和货物装车、验收以及退货点收、交单回报等;职业能力有熟悉库房物料情况和配送线路。

7.客服人员

工作任务包括有效处理客户纠纷,促进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职业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突发事件应变处理能力,并了解物流运作流程。

(二)仓储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3]

1.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签订合同的能力,提供仓储服务方案的能力,保管货物和正确盘点的基本能力,处理订单、理货、分拨等作业能力,根据客户物流服务的水平确定库存控制策略的能力。

2.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管理、耐心、细心和恒心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协作、安全、服务意识等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再学习、时间管理、吃苦精神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分解实训教学项目,把仓储管理实务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为八个工作任务。

(一)拟定仓储合同

分别扮演存货人和保管人,以给定的背景资料为依据,进行合同条款的讨论,经协商各组分别拟定一份仓储合同。

(二)验收入库

准备箱装货物、桶装货物若干,学生分组完成数量验收、质量验收和包装验收。货物验收完毕后,填写入库验收单,并由送货人在验收单上签字。

(三)堆码作业

准备不同规格的箱装货物、竹竿、工型木材、袋装大米若干,指导学生根据货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堆垛法完成货物的堆码。

(四)aBC分类法

已知某仓库的货物信息,学生首先手工进行aBC计算并分类,以掌握aBC分类法的基本步骤;再应用eXCeL进行aBC计算并分类,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

(五)储位规划设计

根据库区场地条件、仓库的业务性质和规模、商品储存要求以及技术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特点等因素,对储存空间、作业区域、站台及通道布置进行合理安排和配置。

(六)仓储软件模拟

仓储管理系统入库和出库的软件操作流程模拟。

(七)入库作业模拟

送货员根据送货单要求进行配货和送货;仓库人员做好入库准备工作。仓库收货员核对送货单、入库通知单,进行数量验收,质检员进行质量验收,做好验收情况记录和结果处理,合格货物送入仓库。仓库收货员做好入库货物信息处理工作。

(八)出库作业模拟

学生扮演提货人、账务人员、保管员和守护员分组模拟商品出库和单据的流转的整个过程。

三、实践教学方法[4]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任务要求,设计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这样把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解决具体的任务而综合起来。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情景模拟法

在入库和出库作业流程教学时,学生扮演入库员、仓管员、检验员、盘点员、理货员、发货员、客服员等角色,完成入库单货物的入库和出库单货物的出库,从而训练学生掌握仓储作业流程,熟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及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缩短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四、特色创新

本文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采取了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达到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红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7-40.

[2]朱俊丽,杨丽香.现代物流人才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J].物流商论,2012(3):132-133.

[3]班奕.《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59-68.

[4]程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2(22):311-312.

课题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基于任务驱动法仓储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编号:JY12-19),主持人:徐丽蕊。

作者简介: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

《运输管理实务》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以培养社会化、职业化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目的的。其主要面向物流行业运输服务领域,培养物流一线运输管理高实战型人才。为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以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尝试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综合性。项目教学法通过信息收集、项目的实施和决策、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研究和分析问题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课程内容整合之上的教学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来建构教学内容。②教学活动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是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工作环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③教学过程参与性。尽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各有所获。④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方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每个组的每个成员都有特定的分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有决策的权利,而且还必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运输管理实务》项目教学的设计思想

“项目教学法”是结合实际的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尽力自行完成目标确定、工作设计、过程实施及工作评价等环节,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项目教学法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是以培养社会化、职业化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以企业真实业务运作为基础,基于社会化的人才培养营造教学氛围的原则来设计模块化的教学任务,下面以整车货物运输为例来阐述项目教学法在《运输管理实务》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任务。

2.明确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任务,要明确该项目任务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并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同时在完成某个具体项目的同时要开展行动学习。

3.注重交流总结。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可以指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学生在今后项目实施中加以改进,引以为鉴;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总结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效果评分或排名等。

四、对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应用的心得体会

1.运输管理实务项目教学计划设计是实施的保证。确定教学实施的项目之后,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项目的详细设计实施计划,才能保证项目朝着预先计划好的方向有序的、有目的的进行。

2.实施项目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是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当中。

3.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任务更艰巨。虽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不仅要适时引导,以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并且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得到提高,学生每完成一次任务尤其是在小组评比之后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不仅如此还建立起学生与教师良好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淑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在《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中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4.4.

[2]宋文官.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丁天明.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7.

[3]郭兰.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4).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8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想要达到物理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必须要采取任务分析理论。例如,在学习功的物理含义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人物分析,根据老师的教学预期目标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将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为:学生可以理解掌握功的概念,能够熟练的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判断实例中功的大小与正负,能够准确地画出功的图示。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在哪里,可以分清楚教学过程的主次问题。之后,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在不同小组内的安排,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讨论,老师利用任务分析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能理解目标拆解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利用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突破学习来增加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并达到探究的目的。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帮助同学们对问题探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书本的理论可以充分的理解消化。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较于初中更加的抽象及难以理解,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任务分析教学法的科学性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在课堂教学环节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人物分析教学法,将可以大幅改善教学环境,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物理逻辑思维。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任务分析理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第一,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采取分析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顺序,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变得更有层次感。教学目的的分析要以教材为主,老师在教材的讲解时,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所突出,然后逐步细化、分解教学大目标。例如,对摩擦力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理论。首先,应该明确摩擦力的定义;其次,能够分析出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关系;最后,能够掌握滑动摩擦计算公式,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计算。像这样的细化教学目标,可以方便学生无遗漏的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并且能帮助学生分清教学内容中的主次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课堂,老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同学巩固力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摩擦力打下基础。

在对摩擦力的讲解时,可以联系实际,加深同学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最后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推导出滑动摩擦力公式。第二,高中物理老师必须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想要上好高中物理课,不仅要细分教学目标,还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效率。根据任务分析的相关理论,我们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程序型知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变通,在不断的练习中,达到对知识点的精确掌握。例如,在高中物理中对匀加速运动的介绍,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肯定与否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匀变速运动概念的本质,然后运用各种联系来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个概念的掌握和吸收。

综上所诉,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教育还主要是依靠老师的个人教学经验,缺少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合理的运用任务分析理论作为指导,可以大量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改善以老师个人教学经验的教学氛围,并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同时对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当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发展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帮助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作者:黄柳华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9

abstractBasedonanalyzingthecharacteristicsofelectroniccommerceandlogisticscourse,exploresfromthreeaspectsoftheprojectofteachingdesign,implementationandevaluation.

Keywordslogisticsmanagement;electronicCommerceandLogistics;projectteaching

1“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特点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二者关系“虚实相应”。电子商务由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这四流构成,而物流作为特殊的一种实体参与者,其地位不可替代,没有物流的支持与服务保障,电子商务就不易落地,也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运营成本高,客户投诉率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效率较低,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活动、物流模式亟需探索。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在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继开设。

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电商物流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以企业电商物流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以项目作为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一体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在深刻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能够对二者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第二,能够判断电子商务公司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第三,能够设计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第四,能够分析具体企业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情况,结合相关知识对供应链管理提出建议。第五,能够分析具体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表现,并能够对电商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提供建议。

2“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以工作岗位(群)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本课程的项目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

3“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实施

第一步,教师设计项目任务。教师按一定的项目规则、原则,将课程项目的知识点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情境环境创设,设计的项目内容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任务的难度适中,且项目的最终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此外,在项目的设计中,情境任务要贴近电商物流相关岗位技能素质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到项目任务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基本一致,使学生体会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围绕课程的知识点,将相关的项目资料、项目目标下达项目任务给学生,教师布置任务之前,需将项目的标准性、规范化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生对项目知识点理解、消化之后根据任务目标,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学生执行项目任务。各项组成员在了解各自的具体任务后,设计任务的执行进度以及提出在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难点;各团队小组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沟通讨论中完成项目方案,项目成果按要求以研究报告、仓配方案、简报ppt、微视频等形式呈现。

最后,共同评价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结束后,项目组内部成员自评、各项目小组互评后,教师对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以及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根据根据要求修改项目成果并提交该项目详细的书面材料。

4“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考核

(1)过程表现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注重过程考核的评定与管理。(2)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4)分项目任务的模块进行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的总结性考核。

各学习项目评价可参照如下内容:

项目一:物流与电子商务概论,主要评价学生分析电子商务的各种运作模式的能力以及学生分析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模式的能力,采用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10%。

项目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模式,评价学生选择某电子商务公司物流模式影响因素的有效性、学生分析B2B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的能力以及评价学生分析B2C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的能力,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15%。

项目三:电子商务采购与库存管理,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设计的电子商务下具体的库存管理的方案的适用性以及学生提出的实现电子商务下冷库存管理的主要方法的适用性,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20%。

项目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仓储管理,主要评价学生设计的某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管理的方案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制定的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的有效性,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20%。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篇10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课程建设背景

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是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没有任何物流知识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经常流于形式,教学开展极易陷于“填鸭式”教育。2012年学院大力推行“六个一工程”课程建设,《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研讨、建设和一年多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指导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较为丰富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并且在3个物流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2课程建设思路

2.1通过岗位调研定位课程学习领域

根据学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及从企业行业得来的调研资料,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货运员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针对以上岗位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等学习性任务进行设计,针对以上岗位群将其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不同的学习领域,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其具体化。

在《物流管理基础》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设定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制定一系列项目任务,说明学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基础能力:能看懂采购计划,熟悉采购流程,达到采购员能执行采购任务的目标,并为后续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奠定基础;熟悉仓储流程和仓储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基本设备的使用,达到具备一个仓储管理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为《仓储管理》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掌握运输的基础知识,能填写运输单证和熟悉运输基本流程,并为后续的《运输管理》和《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任务包括:物流行业的认知,运输、仓配、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的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发展等任务。

2.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岗位要求对接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把业务与管理融为一体”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性规律,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教师根据讲授主题导入案例或者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在教学知识结构上体现“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对物流行业的认知;“行”即反应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善”即对整个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统筹优化能力,这一主线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紧密联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思路,资讯主要有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任务的实施,实施后由小组内部检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最后对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2.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改之前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所以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20%)、作品评价(30%)、理论知识(20%)、课堂参与(10%)、课外拓展学习能力(10%)组成。

3实施效果评价

在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据统计,试行课改的3个物流班平均到课率达到98%,与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比死记理论和流程要直观易懂,而形式内容多样的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完成“决策、计划、实施”,必须要提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讯”,自主查阅学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2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的诸多岗位中,都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导向”的学习理念,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例如学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据不同工位的物料供应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组团队,形成了活跃上进的“采煤机组”、“刨煤机组”、“液压支架组”、“刮板机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追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实训教师和实训场地不足

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需要校内配套资源来支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这样容易给学生遗留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校内实训场地有限,同时只够容纳20个学生进行实训教学,这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也使得实训现场比较嘈杂。这个困难不是个案,而是大部分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课程建设的瓶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9):5-7.

[2]黄志宁.《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4):79-81.

[3]陈斯卫.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187-188.

[4]李源.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