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39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1

【关键词】分质供水;纯净水;净水;卫生状况

分质供水又称管道直饮水,是指以单个居民小区为供水单位,用现有城市管网自来水为水源水,利用净水处理设备将自来水进行二次净化处理,使出水达到或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达到直接饮用的目的。为了解广州市分质供水的水质状况,本文整理分析了广州市CDC2008-2010年对广州市分质供水水站(纯净水和净水)进行水质监测的数据。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来自广州市CDC2008-2010年抽样检查的广州市分质供水水站(纯净水和净水)的水质监测数据。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按GB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的方法采样水样。依据分质供水生产过程,采样时分别抽取分质供水的水源水(均以市政自来水作为水源水)(以下简称水源水)、纯净水(净水)处理设备处理水(以下简称处理水)、纯净水(净水)管网末梢水(即供到用户管网用水的纯水或净水)(以下简称末梢水)共250份,其中纯净水173份,净水77份。

1.2.2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理化指标:耗氧量、锰、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pH、臭和味、肉眼可见度、铁、色度、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浑浊度和砷。按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2.3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分质供水的水源水参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纯净水处理水、纯净水末梢水参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净水处理水、净水末梢水参照《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进行评价。每一个水样所检项目中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相应标准者,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录入检测结果,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2结果

2.12008-2010年纯净水和净水不同水质类型监测结果纯净水和净水的水源水合格率分别为64.74%、42.85%;处理水合格率分别为90.75%、96.10%;末梢水的合格率分别为75.72%、92.20%。

2.22008-2010年纯净水和净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纯净水(净水)的处理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大于90%,纯净水(净水)的处理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纯净水(净水)的处理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水源水的合格率。

2.32008-2010年纯净水和净水理化指标监测结果纯净水和净水理化指标监测项目中,pH、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砷和四氯化碳的合格率均为100%,其余理化指标合格率均大于93%。纯净水末梢水铅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原水和处理水以及净水末梢水铅的合格率。纯净水末梢水耗氧量的合格率低于净水末梢水耗氧量的合格率。3讨论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2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四个大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和几百个小岛组成,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岛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

日本还是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又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国家。凡是去过日本并且到过日本乡村的游客,无不被日本乡村的美丽景色所吸引,无不被乡村街道和民居的干净整洁所感叹。特别是日本乡村的河川沟渠,处处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游乐历历可见,令人乐而忘返,不舍离去。

为什么经历了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日本乡村,其生态环境还能保持得如此良好?工业化必定带来严重污染,那实现工业化之后的日本乡村,它的水质为什么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这是因为,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善于吸取教训,在经历惨痛的工业污染之后,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并且在保护中特别注重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乡村家庭污水处理即是其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从“水俣事件”吸取教训

日本的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飞速发展的。起先,由于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措施,工业污染越愈严重,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最著名的是闻名于世的“水俣事件”。

水俣是一个地名,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水俣湾东部有一个小镇叫水俣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水俣湾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个镇的4万居民中,几年里就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种病状,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发现此类症状。经过数年调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

“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3年,新日本窒素肥料公司于水俣的工场,在生产氯乙烯与醋酸乙烯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由于该工厂任意排放污水,这些剧毒的汞流入河流和饮用水源,转成甲基汞氯(化学式CH3HgCl)等有机汞化合物,当人食用该水源或生活在受污染水源中的生物时,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这种由汞污染引起的最为致命的公害病,主要由于环境中的汞经生物甲基化作用转化为甲基汞,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病患,“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水俣病”事件被认为是一起重大的工业灾难,也是震惊世界的一场环境公害。日本政府以此为鉴,痛下决心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净化槽应运而生

1958年,日本政府颁布和实施《水质保护法》、《工业污水限制法》等法案。但由于措施不当,环境恶化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实行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开始明显改善。随着各种大型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城市的下水道设施得到极大普及,但许多小城镇的下水道建设却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多的小城镇更期待于采用较为低廉价格的污水处理方式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净化槽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处理家庭生活污水并就地排放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所谓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用水、厕所用水和洗涤用水等。如果农村生活排水不经过适当处理,会增加农业用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作物生长和河流水质。由于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没有污水收集管道,未经处理的生活排水便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偏高,农村地区并不适合引进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而是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技术。

据调查统计,一般家庭排泄出来的污水量,依其产生方法分别换算成所占百分比,各为厨余20%,洗衣30%,洗脸、刷牙、洗手等10%,洗澡20%,厕所冲洗用水13%,其它占7%。由于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家庭污水绝大部分均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厨房内各种使用过的废油,会使河流水质恶化,是家庭污水中最大的污染来源。马桶清洁剂含氯化漂白剂,会杀死化粪池中分解污水的细菌,造成河流污染。洗衣粉、洗发精多含有磷酸盐,会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减少水体的溶解氧,使水生生物窒息。厨房清洁剂含磷酸盐和氯化漂白剂,会恶化水质,洗碗精的色素会污染水体。

由于日本乡村居民住宅主要以独门独院的房屋为主,所以早期的污水处理多采用单独处理净化槽产品来完成。日本的净化槽技术主要在排水管网不能覆盖、污水无法纳入集中设施进行统一处理的偏远地区使用。该技术在治理日本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抽水马桶的需求增加,净化槽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当时的净化槽技术只能处理粪便污水,称为单独处理净化槽。在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期,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但在对工业废水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水资源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灰水(包括厨房、洗衣、浴室污水等)的直接排放是公共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后,新的净化槽标准于1980年实施。新的标准促进了合并处理净化槽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处理粪便污水,还可以处理厨房、浴室污水等。

合并处理净化槽的优点

从水环境保护的观点和其性价比来看,和下水道相比,家庭用小型净化槽有以下优点。

一是安装投资小,费用低。家庭用小型净化槽基本上是在工厂批量生产的,其价格可维持在家庭用户可接受的水准。这种净化槽只占用很小一块土地,不需要繁杂的土地征收手续和昂贵的土地征用费。

二是安装场地几乎不受地形的影响,且安装时间短,见效快。只需停一辆小轿车大小的地方,连接净化槽排水管道很短,对安装地的地形要求也不高。安装一台净化槽一般只需要一周左右,而且一旦净化槽开始运行,其污水处理的功能立即可以得到发挥。

三是对维持生活小区周边小河溪等水体的水量充足具有很大作用。经净化槽处理后的水可以就近排放到附近的小河溪,这对维护小河溪的水量充足,增强生活小区内的水循环,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都具很大的作用。净化槽主要是用来处理家庭污水的,它产生的处理水和污泥基本上不含有毒物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

四是具有比较强的抗震和抗灾性能。由于净化槽不需要大量的机械,其排水系统也比较简单,所以在受到地震或其它灾害受到损害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修复和发挥作用。根据灾后供水和供电的恢复情况,净化槽内的水还可以有很多用处。

制定标准,加强立法

1960年,日本制定第一部有关净化槽的工业标准(JiSa3302)《净化槽使用人员计算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研究开发了小型合并式净化槽,而后由净化槽厂家商品化投入市场。1980年日本修改《净化槽构造标准》,增补51人槽以上的合并式净化槽的构造标准,1988年再次修改标准,增补了5人槽到10人槽的合并式净化槽构造标准。从此净化槽不仅用来处理楼房等中大规模的生活污水,而且更多的用于一家独户的家庭污水处理。

1995年,由于要求保护湖泊、内海等封闭型水域水质的呼声日渐高涨,日本政府对净化槽的构造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在新修订的版本中,除了提高去除BoD、CoD的标准外,为了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还增加了去除氮、磷的内容。促进了深度处理(氮、磷去除型)净化槽的开发。

在技术标准体系方面,日本早在1969年实施的《建筑基准法》中就规定了净化槽的构造标准,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由国土交通大臣颁布的净化槽构造标准(也称构造方法)中规定了净化槽的工艺选择、处理效率、设备要求、结构设计、滤料、曝气量等。在《净化槽法》实施后,环境省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则,如净化槽维护检查技术标准、清扫技术标准、使用准则、净化槽施工技术标准、净化槽出水技术标准等。另外,日本净化槽的清理、维护和水质检测人员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为了提高清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政府还提供了不同课程,如“净化槽清理技术员资质培训课程”和2001年3月底有69家公共服务公司被指定为专业检测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有资质的检测员为1454人。可见,日本净化槽技术的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

日本通过采用“合并净化槽”设备和技术,并辅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设备的制造和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标准,几十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广大乡村地区逐步形成了和城市一体化的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极大的改善了日本乡村的民居环境。

水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开发新技术,也需要相应的管理、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在70年代后期,对于如何确保净化槽适当的安装、运行、维护、清扫和检查等,成为了日本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后,日本在1983年颁布了《净化槽法》,对净化槽的维护、清扫、检查做了明确的规定。

《净化槽法》规定了净化槽的制造、安装、维护检修及清扫等方面的要求。作为强制性责任,净化槽系统的使用者负责定期维护、清理系统。《净化槽法》规定了净化槽的最大清扫周期,明确了定期检查、维护维修等净化槽使用者的义务。由于并不是所有使用者都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维护和清理的业务主要委托给净化槽维护和清理的专业人员。另一个强制性责任是使用者要接受每年的水质检测。《净化槽法》第11条规定,净化槽的使用者每年都应接受一次由指定部门进行的净化槽出水水质的检查,以确认净化槽的定期检查、清扫等日常维护工作是否得到保证。同时,《净化槽法》还明确规定了对违反该法各项条款时的量刑、经济处罚额度等内容。

2007年末,净化槽在日本的普及率达到8.82%(使用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使用人口约1121万人,在全国41个都道府县210个市町村中得到使用。

当然,任何完备的技术和完善的法规,还必须和对待环境的虔诚意识的树立,才能相得益彰。正是日本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虔诚而强烈的保护意识,才是今天日本乡村得以永葆其山清水秀迤逦多姿的无穷魅力的不二真传。

[作者简介]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3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现在面对怎样的化学情境,从而在化学情境中找到探究目标.如果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猜想,从中找到需要探究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时,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污水.有的学生认为,污水有什么好观察的?污水不就是脏水?教师立即向这些学生提问:这水是怎么脏的呢?是什么因素让它脏了呢?你们能通过观察分析出来吗?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运用观察的方式了解污水被污染的原因.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污水中有大量的杂质,这是物理污染;水中有一些藻类,意味着水中有微生物,这是生物污染;水面上漂浮着油污,这是化学污染.为了进一步验证分析的结果,学生用鼻嗅污水的气味,用手触摸污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随便看看要研究的化学物质不叫观察化学事物.化学观察的意义是指,带着某种目的,应用各种方法去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只有学会了观察,才能提出猜想,从而找到探究化学事物的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观察的方式了解需要研究的化学物质.学生只有充分地观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猜想,为探究化学事物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做化学实验,在实验验分析化学现象.学生只有学会应用化学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化学结论,才能在化学探究中获取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时,在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污水被污染的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净化污水呢?学生结合刚才的观察及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净化污水的方案.学生用一个塑料可乐瓶子作为容器,将可乐瓶子倒置,由下至上填充污水净化物.如果污水从上流下,污水要经过如下净化环节:第一道净化环节――纱布、小卵石,这是过滤较粗的杂质;第二道净化环节――纱布和石英砂,这是过滤微生物和较细的杂质;第三个环节――纱布和活性炭,这是吸附水中有毒的物质和有机物;第四个环节――纱布和膨松棉,这是再次过滤杂质.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净化了教师给予的污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会观察化学现象、给出化学问题的猜想后,引导学生应用化学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化学问题.学生只有学会应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才能在探究过程中找到化学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修正能力

有些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不愿意再学习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估实验、修正实验,使学生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修正能力.

例如,在讲“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时,完成上述化学实验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完成教师给予的实验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现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只靠上述方法能够完成污水的净化吗?如何才能净化被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呢?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个化学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完成上述净水环节后,只是完成了所有物理过滤的环节.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水中投入明矾,就能够完成水的净化全过程.明矾的化学分子式为Kal(So4)2・12H2o,明矾净水的原理为Kal(So4)2K++al3++2So2-4.明矾在水中能分解出两种水离子,而al3+极易被水解,应用al3+水解的原理可得:al3++3H2o=al(oH)3(z体)+3H+.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评估实验、优化实验,学生进一步对化学问题产生猜想,促使学生应用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4

关键词:工业废水;分类;处理方法

引言

工业废水作为污染水环境的主要罪魁祸首,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因素。因此,政府一致将工业废水的防治作为其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采取了诸多手段对工业废水加以治理。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整个行业整体仍然呈现高能耗、低产出的资源浪费特征,工业污染现象虽有所遏制但依然严峻,其中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极大地污染了各地水环境资源。有鉴于此,针对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展开探究对于其技术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工业废水分类概述

1.1含有悬浮物

此类工业废水主要包含选煤洗涤水、湿法除尘水、轧钢废水、煤气洗涤水等,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多选用自然沉淀、混凝沉淀、悬浮物过滤、压气浮选等方法,经过处理后的水资源可进行再次利用。

1.2含有无机溶解物

此类工业废水主要包括金属冶炼废水、电镀废水、矿山酸性废水、工业酸洗废液等,主要污染成分为酸与重金属离子,具有危害性强,处理工艺复杂等特点。对此类废水开展净化处理时可从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选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置换出其中的有用物质加以回收利用。

1.3含有有机物

此类工业废水主要包含石油化工废水、造纸及印刷废水、煤焦化废水等,其多具备耗氧特性且具有一定毒性,在净化处理时应采取生化与物化手段相结合的手段。

1.4工业冷却用水

在工业生产中,冷却用水量可占据企业生产用水总量的60%以上,这些冷却水若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极易对环境中的水资源造成热污染从而威胁生态平衡。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热污染越发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因此,各地工业企业都应积极构建完善的冷却水循环利用体系,提升冷却水循环效率,从而实现污水排出的最少化。

2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2.1物理法

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法是指通过一定手段在不变动废水化学组成的同时剔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一般而言,其多是借助一定的机械装置,运用一定的物理原理,将废水中含有的不易溶解的有害物质剔除出来。现阶段工艺相对完善的物理处理方法有:(1)重力分离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离不溶于水且密度较大,易于沉底的杂质;(2)浮力分离法。这种方法类似与重力分离法,依据废水中悬浮杂质密度及亲水性的高低,增强废水浮力使杂质自动浮出。其中较为常见的浮力分离法有自然上浮法、药剂浮选法与气泡浮选法,均能够让小密度的杂志浮至废水表面而予以清除;(3)体积分离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剔除废水中体积较大且密度同水体相似的杂物,主要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4)磁力分离法。这种方法对于具备一定磁性的杂物可直接依靠磁场将其去除,若不具备磁性则可通过添加磁粉接种的方法,使杂物具备磁性后再使用磁场将其清除。一般而言,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清除废水中其他方法不易分离出的胶体或细小悬浮物。

2.2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运用化学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水中污染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改变后,再将其从废水中清除的方法,多用于废水中无极溶解杂质的净化。目前,较为常见的化学反应方法主要有:(1)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溶解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弱毒的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污染性;(2)电分解法。对于工业废水而言,其组分中最为关键的污染物主要为各类Hg2+、Cr3+、Zn2+、ni2+、pd2+、Cu2+、as3+等各类重金属离子。对于这些金属离子的处理就是主要通过电解法进行,譬如含有au+、ag+等贵金属离子或含有ni2+、Cr6+等稀有元素的工业废液,可通过电渗析电解法对这些贵重金属加以还原和回收再利用。而对于废液中含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时,可通过电解氧化的方法将这些有机物质加以氧化,使其转化为其他无害的物质,达到净化工业废水的目的;(3)凝聚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胶状物质,通过在工业废水中添加碳酸铝、硫酸亚铁、氯化铁、明矾等凝聚剂,将胶体所携带的电荷消除后,使其转变为絮状物后沉降析出达到净化效果。

2.3理化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工业废水中的微小离子态杂质分离出来,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有:(1)吸附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借助其表层具备的活性将工业废水中的分子态或离子态污染物吸附集聚在吸附剂表面,再将吸附剂同废水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效果。其中较为常见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腐殖酸、活性硅等,这些吸附剂主要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拥有良好的吸附功效,能够有效清除废水中的苯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杂质;(2)泡沫分离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经过气伏物理后的工业废水中未清除杂质的净化,主要是通过添加浮选剂,使得废水中亲水易溶物质的表面特性发生改变,转变为疏水不易溶的物质后,随气泡上浮至废水表层形成泡沫层,再通过机械清除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3)反渗透法。这种方法是指让废水通过半渗透膜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净化。当溶液中的溶解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时,通过在高浓度侧施加超过渗透压力的作用压力,就可使得溶解物发生反向流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清除废水中的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进而达到净化效果,而且工艺操作简便、净化效率高。

2.4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运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所独有的生物功能,譬如代谢作用等,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杂质的吸附、降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工业废水中呈现悬浮态、胶体态及溶解态的有毒有机物转变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目前,较为常见的生物净化法主要有:(1)活性污泥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让工业废水同存活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接触,微生物群落则将这些有机物质作为自身生长反之所需的能源供给,从而将废水中的有害有机物消耗一空,实现净水的目标,这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废水生物净化法;(2)生物膜法。这种方法是指为废水提供一个特制的流通渠道,在渠道上布设有各类杂质并生存有数量众多的各类微生物菌群,当废水流过这些微生物群落时,微生物群落就会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吸附消化并生成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水目标;(3)厌氧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无氧环境中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工业废水中的各类有机杂质转化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无害的物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工业废水的净化还能生成清洁的沼气能源,为企业提供能源,从而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废水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物,对于生态水环境有着严重的破坏效果,增强对其净化处理工艺研究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面对类别众多的工业废水处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将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处理工艺加以综合应用,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工业废水的最优化处理的同时实现净化成本的最低化,达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红岩.电化学组合工艺在工业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2]杨永壮,刘冬梅.浅谈工业废水常见分类以及处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3,30:324-325.

[3]曾添.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方法及实例浅析[J].广东化工,2013,16:249-250.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5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景观水环境污染源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景观水污染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污染的方法。 

 

 

随着

 

1、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的原因 

 

经过对全市几个公园内的景观水体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有很多。总体上可分以下几种: 

 

1.1、景观水的水源水质较差。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降水、地表水、中水。大部分日常补充水量以降水汇集为主,而四周汇集的降水把地表很多污染物都溶解在内,使得景观水源先天质量较差。 

1.2、周围污染源对其污染。景观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四周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漂物和施工尘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将恶化水体水质,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影响水面的利用。 

1.3、水池防渗处理破坏景观水生态系统。目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 

1.4、游客人为的破坏。游客的一些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丢弃垃圾;为了垂钓,向水体撒过多的鱼饵,这些多余的鱼饵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这些种种行为都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1.5、设计的不合理。由于在水景设计与考虑不周,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水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死角成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深,因此,在一个人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1.6、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相当普遍而严重。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2、景观水体污染预防的方法 

 

要保持景观水体的清洁,使之达到规定的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要求,必须对可能造成该水体污染的上述污染物的污染源严加控制,具体主要建议措施如下: 

2.1、加大政府投入,建好城市污水设施。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环保的新形势,多方面筹集资金,规划建设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离管道,使景观周围的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景观水质量标准后再排入;对前10分钟的降水也要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这样能有效的遏制地面沉积物对景观水的污染。 

2.2、加强执法。管好周围污染源。保证水体四周区域内小区、饭店等污染源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直排入景观水体;在有些水体四周下水道系统还不完善,与现有市政下水道系统没有连接的情况下,周边污染源必须设立独立污水处理站对其污水进行处理,要求改道外排。也应严禁在湖周围附近堆放生活或建筑垃圾。以免垃圾飘浮物经风吹到湖体水面或垃圾渗滤液直接流入湖体,对湖体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3、做好调度,保证地表径流水质质量。地表径流雨水含有较多有机物和无机尘土,尤其降雨前十分钟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应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景观水体,若直接排入景观水体会造成淤积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 

2.4、加强管理,设专人管理水面环境。必须设专人对水面漂浮物及时清除。诸如杂草树叶等腐植物不及时清除,长期浮于水面不但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功能,而且沉于湖底腐烂变质后会引起水质变臭;同时管理垂钓人员,制止过多投放鱼饵。 

2.5、湖体边坡应做毛石或预制混凝土块护砌。防止边坡土被水浪冲刷,影响水体感官指标。 

3、污染景观水体治理的方法 

 

3.1、物理方法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过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调节两个方法,疏浚底泥是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而污染水体。定期补水是为了稀释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 

 

3.2、化学方法 

对于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大量排入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即可达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 

 

3.3、生态净化法 

3.3.1 水生植物系统净化。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利用生物间的相克作用修饰水质,利用食物链关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景观效果等结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以防过度繁殖,适得其反。 

3.3.2 水生动物净化。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利用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水体内宜于放养的品种应以花鲢、白鲢为主,并配以鳙、草、鲤、罗非鱼等。因此,作为景观水体适量养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很好的发挥水体的垂钓功能。 

3.3.3 曝气充氧。曝气主要是向水中补充氧气,以保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同时搅拌水体达到水体循环的目的。采用曝气的方法给封闭水体充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的鱼类死亡,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曝气的方法只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6

关键词:富营养化;净化;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植物浮床

1引言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田排水的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1]。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后,水中藻类以及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消耗,进而使水中鱼类等其他生物缺氧死亡,水质恶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2]。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策略多样,笔者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净化修复方式,旨在为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提供参考。

2富营养化水体成因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关于其富营养化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内因,主要指的是水体自身的深度、流速、循环周期等[3],其中水体越浅,水体流速越慢,循环周期越长则更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第二类为外因,主要指的是人为因素,且人为因素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占据主要成分,其中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农田排水导致的面源污染,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的盲目施用;其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植被的破坏也会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根据富营养化水体多样化的成因,可为其防控或修复提供参考。

3防治措施

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为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可首先采取预防策略,减少营养物质的富集,避免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其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清除水体自身营养物质。其次,在已经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中可采取修复策略,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物理方法可采用更换水体、促进水体流动、引入外源水进行稀释以及河道疏浚等措施;化学方法主要指的是添加一些试剂等,可包括除臭的氧化剂高锰酸钾、自由氯、二氧化氯和臭氧等,除藻剂硫酸铜、二氧化氯等[6],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成本较高,且易产生副作用,生物修复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因此被广泛引用。

3.1减少外源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其中外因即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同时也是绝大部分富营养化河流的成因,因此,控制或减少外源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其具体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制定相应环保策略;控制农田污染,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实行截流,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4]。

3.2清除水体自身营养物质

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会促进藻类等的异常繁殖,恶化水体环境,因此,可采取人工打捞富营养化生物,减少水体营养物质的累积量,但其只适用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初期,且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且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中所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会不断向河水中释放,因此,可向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投加铝盐抑制湖底的磷释放,改善水质,底泥疏浚,即把富含磷的湖泊底泥表层挖掉,也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但费用较高[5]。

3.3生态修复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水生植物以及部分水生动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素进行降解、吸收和转化,逐渐降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消除水体污染,最终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生物修复可自发或人工设计建立并受控[7]。

3.3.1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种类多样,向富营养化水体中投加合适的浮游动物不仅可取食水中大量繁殖的藻类等水生植物,避免其与水中其他生物争夺氧气,减少生物因缺氧导致的死亡量,且浮游动物的投加还可进一步丰富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其自我恢复功能。

3.3.2细菌

水体本身含有部分细菌等微生物可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时,其细菌数量较少或环境条件限制其大量繁殖,从而净化能力较弱,因此,可向水体中投入人工培养的高效微生物,调节水体环境以促进其大量繁殖,从而增强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

3.3.3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包括引入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引进植物进行修复不仅成本低,效果显著,且生态效益较高,值得广泛应用。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飘浮植物等,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具有不同的效果,筛选适宜不同水体的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金鱼藻、轮藻、狐尾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为显著主要依赖于其各部分均可以从水中吸收养分,因此即使水体中养分较少依然可以维持生命,继续生长,因此与其他植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且种类丰富多样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植株引种提供了较多的选择空间,可依据不同植株的净化效果合理选择。

宋福等[8]研究发现伊乐藻、苦草、狐尾藻、菌齿眼子菜、金色藻、范草、轮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田琦等[9]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金鱼藻、伊乐藻、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5种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和马来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对总磷、总溶解态磷的去除能力上,金鱼藻、菹草明显优于其他植物,综合来说,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优于其余4种。

沉水植物整株都沉于水下,对光照的接收能力较弱,其生长繁殖也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大量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植物的选择可采取搭配引种,避免植物的过于单一,提高其净化效果。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在水体的净化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首先取决于其较大的生物量,生长繁殖需吸收大量养分,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其次,挺水植物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不仅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比如香蒲、水葱、芦苇、菖蒲、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等,其合理的搭配种植可显著提高其观赏价值,同时,部分挺水植物还具有食用价值,如慈姑等,因此,挺水植物以其多种价值共有的特性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黄时达[10]以灯心草、芦苇和菖蒲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水体净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灯心草去除能力高于芦苇、菖蒲。朱华兵[11]研究l现香蒲净化系统对tn(总氮)、tp(总磷)的去除率分别66.0%~92.8%、77.0%~93.8%,因此,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较强。徐秀玲等[12]研究鸢尾、香蒲、菖蒲这3种植物对由低到高3种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率,结果发现这三种植物均对浓度为中等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分别为88.8%、77%、82.2%;鸢尾对由低到高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总磷的去除率鸢尾为70%、87.7%、77.5%,菖蒲为54%、80%、55.8%,香蒲为44%、60.5%、61.6%。说明3种植物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均有净化效果,且不同植株存在差异,综合对氮磷的去除率分析得出,鸢尾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显著高于香蒲。

衣十妹[13]选取7种挺水植物探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高锰酸盐指数的修复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种类植株对同一指标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且同一植株对不同指标的去除率也有较大差异,菖蒲和水葱对氮的去除能力较强;花叶芦竹和水生美人蕉对磷的去除能力较强。水生植物不仅对氮磷具有去除能力,同时其自身还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研究发现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和慈菇体内积累的氮磷量较高,说明其可以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显著改善水体,7种植物底泥中的全磷含量始终低于对照,说明挺水植物可吸收底泥中的磷,有效避免水体环境中磷的释放。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也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以水葫芦和浮萍最具代表性,一般来说,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率与污水中氮、磷营养的浓度存在较大关联,研究发现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氮、磷负荷过高,超过其吸收速率,则净化效率反而降低[14]。蒋艾青[15]研究发现,水葫芦对城郊富营养化水体鱼塘中的nH3-n,no3-n,CoD,tn去除率分别为70%,88.1%,56%,73.1%,说明其对硝态氮的吸收效果最好,此外,水葫芦对多种重金属元素也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可有效降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水葫芦浮生水面,相比其他植株具有较强的光照优势,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更为高效。

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的高低同样会影响水葫芦的吸收效果,张春雨[16]研究发现放有水葫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钾含量均降低,且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水体中,氮含量分别降低85%,72%,84%;磷含量分别降低94%、88%、89%;钾分别降低了96%、95%、95%,说明水葫芦对营养物质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较好,且对磷、钾的净化效果优于氮。因此,可根据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合理选择植株。

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均会影响浮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发现:在水体中氮素较高时,浮萍优先选择吸收的是氨氮(nH+4),当氮素含量较低时,浮萍会选择吸收其他形式的氮,如硝态氮等,蒋跃平等[17]研究同样发现浮萍对氨氮和硝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和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其对氨氮的亲和力和吸收能力都优于硝态氮等其他形式的氮。然而,水体中氮浓度过高也会抑制其对氮的吸收[18],主要因为高浓度的氮会使浮萍细胞膜发生极化反应,抑制阳离子传输,对浮萍生长产生影响。

3.3.4建立植物浮床系统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和易操作等特点,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研究的热点[19]。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植物浮床技术,由于它运行简单,成本低,易管理,且所种植株不仅可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可具备食用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与使用者的青睐[20]。植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为载体实现高等植物在水面的种植,并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聚集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不同植株其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蕹菜适应强、生长快、氮磷去除率高,可大范围推广用作建立植物浮床系统[21]。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浮床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性很强,试验存活率可达99%,且根茎叶生长效果比土培更好[22]。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铵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CoD均有去除效果。黄婧等[22]研究发现水蕹菜浮床对湖北大学环境工程污水(沙湖水)tn的吸收量为73.06g/m2,对tp的吸收量为20.21g/m2,唐林森[23]研究发现水蕹菜浮床对武汉市郊带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的池塘水tn的吸收量为82.95g/m2,对tp的吸收量为11.58g/m2。可见,水蕹菜可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成分,对水体的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水蕹菜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可大力推广其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水蕹菜不同品种间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胡雄等[24]以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4个华中地区常见的水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品种水蕹菜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大叶白梗水蕹菜去除氮磷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余3个品种,因此,可大力推广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不仅存在品种差异,同时其栽植密度以及采收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黄海平等[25]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10g/L的栽植密度对水体修复效果显著好于其余密度,且此时水蕹菜长势也最佳。贾悦等[26]研究发现水蕹菜每2周、3周、4周后采收一次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存在差异,且采后水蕹菜的留茬高度不同,对水体n,p的吸收量也存在差异,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每21d采收1次、留茬15cm的采收方式效果最佳,且采后水蕹菜对水体的适应能力依旧较强,对其正常生长影响较小。

水蕹菜较耐高温,低温下生长缓慢,因此,在冬季浮床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受限,水生蔬菜水芹和豆瓣菜为喜冷凉性作物,其在浮床生态系统的应用可大力弥补冬季低温浮床植物的匮乏问题。胡绵好等[27]以水芹和豆瓣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两者在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水体中均可以生长良好,且对水体的净化效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处理20d,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tp、CoDmn、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86%、69.39%、90.45%、95.03%和89.81%,豆瓣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tp、CoDmn、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27%,67.95%,89.98%,95.38%和91.28%,可以看出其对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且采收的水芹、豆瓣菜符合食用标准,不影响其产品价值。因此,可大力推广水芹、豆瓣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净化水体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向文英等[28]以水芹为生态浮床材料探究栽植密度以及基质的不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结果发现水芹生态浮床对tp的去除效果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强,水芹浮床的基质不同其对tn的去除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陶粒基质的去除效果优于黄砂基质,因此,在选用不同植株建立浮床系统时可充分考虑其不同因素对水体艋效果的影响,进而建立最佳的植物浮床系统,使净化效果达到最优。

4展望

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正日益严重,其不仅危害水质,还会造成溶解氧减少,危害水生动植物的安全,其治理策略主要有浮床技术,主要植株有蕹菜、水芹、豆瓣菜等水生蔬菜,引种水生植物,如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慈菇以及水葫芦浮萍等,均能显著降低水中的全氮、全磷含量,改善水体,且植株也能产生一定经济价值,但对于源头治理作用较小。目前,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农业的面源污染引起,因此,接下来可以大力倡导减量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其不仅能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更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袁志宇,赵斐然.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学控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3):57~59.

[2]魏述勇.人工湿地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高爱环,李红缨,郭海福.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肇庆学院学报,2005(5):47~50.

[4]董镇,唐俊芳.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危害及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J].江西化工,2005(2):22~25.

[5]郭培章,宋群.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9

[6]刘革.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产,2009(10):68~69.

[7]张捷鑫,吴纯德,陈维平,等.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5(2):178~181.

[8]宋福,陈艳卿,乔建荣,任久长.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7(4):50~53.

[9]田琦,王沛芳,欧阳萍,等.5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9(1):14~17.

[10]黄时达,杨有仪,冷冰,等.人工湿地植物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1995(3):5~7.

[11]朱华兵.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对底泥营养释放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1.

[12]徐秀玲,陆欣欣,雷先德,等.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1):8~14.

[13]衣十妹.北方常见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4]严国安,任南,李益健.环境因素对凤眼莲生长及净化作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1):2~5,27.

[15]蒋艾青.凤眼莲对城郊污水鱼塘的净化试验[J].淡水渔业,2003(5):43~44.

[16]张春雨.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7]蒋跃平,葛滢,岳春雷,等.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4(8):1720~1725.

[18]张虎成,田卫,俞穆清,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2):11~15.

[19]宋关玲.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7):8597~8598.

[20]李艳蔷,姜应和,李兆华,等.陆生经济植物浮床去除富营养化水中氮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8):103~107.

[21]林启存,冯晓宇,黄卫,等.水蕹菜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11~10113.

[22]黄婧,林惠凤,朱联东,等.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净化效果[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2):92~94.

[23]唐林森.湖北农村地区富营养化水体的人工生态浮岛技术修复研究[D].武汉:长江科学院,2008.

[24]胡雄,谢从新,何绪刚,等.几种空心菜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去除氮磷效果比较[J].渔业现代化,2010(3):9~14.

[25]黄海平,谢从新,何绪刚,等.密度和收割对水蕹菜净水效果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2(1):22~26+39.

[26]贾悦,李秀珍,唐莹莹,等.不同采收方式对富养化河道浮床空心菜生物产出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6):1091~1099.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7

关键词: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083-02

微污染主要是在水源中含有各种毒素以及各种有害物,部分水质已经和国家要求的地表水标准不相符合,在经过一些特殊性的处理以后,可以被用作饮用水。微污染水源当中包含很多化学性物质,有机物、藻类、铁、锰等,这种水质的主要特征是含有高锰酸钾指数超标,并且伴有高臭味。最近几年多个地区的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尽管有些部门一直在研究和实践,但是还是面临着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的威胁,所采取的过滤形式以及消毒处理也不能满足人们对水源的有效使用。

1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

1.1强化混凝沉淀方式

强化混凝沉淀方式是净水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的本质就是使用传统的混凝原理,对水质中含有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此种工艺方式能够对水质进行更好的控制,并且也是经济实用的主要方式。使用强化混凝沉淀的方式需要强化混凝剂的添加量,让胶体更加稳定,主要是吸附作用的影响下让胶体沉淀。还要加入一些助凝剂,起到强化吸附桥的作用,最后加入氧化以及混凝综合作用的药剂,在有机物的化学反应条件下能够对混凝所发生的条件以及pH值进行改变。

1.2强化过滤方式

在过滤层吸附以及沉淀和筛滤的基础上能够将水质中含有的一些杂物进行隔离,让水得到澄清的处理。在当前,使用的过滤方式主要有将滤料进行替换,使用多层滤料的方式、使用改性滤料、水源在过滤池之前加入助滤剂、强化普通滤池的生物方面作用。有学者在自然界当中筛选出来具有铁、锰以及氨氮作用的优势菌,让其在载体的表面,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净水的主要功能,在使用生物方式进行过滤的过程中,所得出的铁的浓度为每升0.24~0.60mg,经过试验以后下降到每升0.05mg,锰也由原来的每升7.26~8.37mg,变为每升0.5mg。

2现代化水源净化预处理技术分析

2.1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就是使用化学氧化剂,以此达到转化和破坏以及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目标,进而提升水源可生化的降解性。这样也能够改善混凝的基本效果,并且减少混凝剂的使用量,还能减少水源当中的藻类。经常使用的化学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钾以及臭氧、过氧化氢等。有专家对预氧化进行微污染的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氧化剂在最佳的条件下,三种预氧化工艺流程都能够和国家饮水标准相符合,在氧化以后要使用常规性的工艺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剔除,能够有效提升水质,臭氧净化水工艺方式是住宅建筑部门所推荐的有效饮用水氧化处理的方式之一[1]。

2.2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

使用常规性的净水工艺方式需要增加生物处理工艺,并且借助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方面的活动,让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去除。生物预处理技术所去除的是水中的氨氮以及有机物,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关研究已经表现出来,在适当的温度以及环境条件下,此种方式所去除的氨氮能够达到80%以上,以此让水中的氯消耗量得以减少,让卤代生物的生成量也被降低,与此同时还能极大地改善混凝的沉淀,让混凝剂的用量也得以减少。当前的生物氧化预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生物锅炉反应器,生物转盘以及塔式过滤器还有渗透方式的土地处理系统[2]。

2.3吸附a处理技术

使用物质的吸附换预处理技术对水源中所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去除,能够让水源的沉淀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此项工艺方式使用的是吸附剂制浆,在进行常规的净水之前需要进行源水混合,并且在絮凝池内部进行污染物的吸附,让污染物在絮体上一同去除。吸附剂所使用的是活性炭还有沸石以及粘土等。此种方式在长期使用下,所具有的弊端是费用非常高,并且污泥的含量也比较大。

2.4空气吹脱法

在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在实际的浓度上还有平衡性的浓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吹脱能够将发挥性的物质分散到气相当中,以此让有机物被挥发。此种方式的成本费用非常低,并且操作上也非常简单、方便,能够将污染物中的杂物有效去除。使用吹脱方式能够去除的杂物有30多种,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难以挥发的有机物去除非常困难[3]。

3深度处理技术分析

3.1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是使用活性炭的吸附,让在水中生长的一些活性炭生物进行氧化。此项技术当中,活性炭已经充当了吸附剂的作用,对一些生物的助长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提升水处理的基本效果,延长活性炭的积极性作用,以此起到比较好的使用效果,提升经济效益,减少运行成本等。氨氮氧化物因为受到了生物硝化的作用就能够极大减少氯气的使用,并且极大地降低水源当中tHmS的生成量。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被氯化,否则生物就不可能在活性炭上生长,并且在各种水流的冲刷过程中微生物可能发生脱落的现象,对水质产生影响[4]。

3.2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是让活性炭和氧化作用联合在一起,以此发挥出活性炭的吸附性性能,还能发挥出臭氧的氧化作用。在净水的工艺当中,存在很多小分子,这样对活性炭的吸附有作用。大分子的有机物会让活性炭的使用不是非常充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流程主要是臭氧氧化,活性炭的吸附,最后是臭氧氧化工艺方式。在加入臭氧的过程中,水源中所存在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结构,这样的活性炭才更加容易被吸收[5]。

4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对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对一些现代化的微污染处理技术也做了简要概括,在此过程中,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分析,经过百年的净水发展才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健康的用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文倩,徐斌,林琳,等.微污染水源中溶解性有机氮组成规律及其水处理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4,28(1):130-135.

[2]曾扬,刘亮,黄蓉,等.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J].广州化工,2016,44(5):164-166.

[3]于佳卉,范功端,苏昭越,等.超滤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的净水效能中试研究[J].市政技术,2016,34(2):144-148.

[4]马士禹,张云艳,唐建国,等.微纳气液界面水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净水技术,2014,14(4):19-24.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8

关键词: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教学设计;初中学生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5C0029C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都蕴含着定量认识要求,强调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从而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化学定量观,学会从定量的视角思考、审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不仅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

不过,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学生并未达成应有的化学定量认识水平,忽视从定量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内涵与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对化学定量观的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足,将化学定量要求当作事实性知识或化学基本技能来教学,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生搬硬套化学计算格式。为此,有必要探索促进学生定量认识水平发展的教学思路,指导教师超越事实性、技能性的化学定量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定量观。

1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1.1定量观的内涵

涉及定量观内涵界定的文献很少,而且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表述。如韩丹丹、靳莹指出,物质及其变化是以定量形式存在和发生的,表达化学物质量的各物理量存在定量关系,事物的量变若超出一定范围将可能引发质变[1]。杨雨花认为物质以一定“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定量关系进行,量变质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化学实验应定量控制,化学有专属的定量方法[2]。不难发现,学者们是立足于化学学科特点与学科体系来阐述定量观的内涵。这些论述对初中学生化学定量观的培育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因其概括程度高而缺失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初中化学课程要求进一步界定,以利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

立足于定量观是方法类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3]及初中阶段化学课程要求,本文将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定量观的内涵概括为:(1)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一定“量”的关系。即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混合物的组成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一定“量”的关系进行;(2)物质及其变化的定量关系有其定量思想方法。具体包括科学计量思想、“宏-微-符”表征思想、整体个体关系思想、量变质变思想、模型认知方法、实验的定量控制与定量研究方法等。

1.2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的[4]。化学定量观建构也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即要经历知识、思想方法、观念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认识,提出基于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

该模型主要分为三阶段:阶段一包括问题情境和发现问题环节,旨在激活定量认知。教学设计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包含有价值的化学定量问题,并能驱动学生展开强烈的、基于定量分析的学习活动;阶段二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建构并内化定量认知。该教学阶段强调通过“问题连续体”,促进学生开展持续的定量分析,建构起与问题情境密切相关的化学定量表征、发展化学定量认识,建立起处理化学问题的定量认识方式;阶段三则发展定量认知,即将建立起来的化学定量认识思维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完善定量认识并形成较为稳固的化学认识方式,从而建立起化学定量观。

这一教学设计模型将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并通过定量问题解决来建构定量知识、发展定量认知;注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迁移应用等过程,把知识的学习由记忆转变为发现,经过知识的打开、内化与外显的过程,从而解构反映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的化学符号、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定量内涵,帮助学生厘清定量的成因、建构定量认识物质世界的思路方法。由于教学过程强调从知识理解中提炼形成定量观的内涵和在定量观统领下的知识迁移应用,强调将知识、知识生成的途径与方法和化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很好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定量观建构。

2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实践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教学设计模型指导的教学设计,其操作流程如图2。其中,后两个步骤是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运用,即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接着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发现问题。其次设计“问题连续体”,要求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并及时提炼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再次组织学生探讨表征方法,形成定量表征。然后引导学生提炼形成定量观念。最后设计针对性的定量问题,引导学生对定量认识进行反思评价深化。

下面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来加以分析。

2.1本课蕴含的定量观认识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能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组成进行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的学习要求。教材编著者重点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帮助学生认识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教学处理时,重点应帮助学生从宏观物质、元素、微观分子、原子四者联系的思维角度厘清内容链接(如图3),解构化合物的定比定律,使学生从知识与思维层面深入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内容系统的逻辑关系,及其定量观的相关内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关链接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线索,本课教学需要学生达成化学定量方面的如下认知:(1)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其蕴含着“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2)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与符号之间蕴含着“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3)纯净物与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存在固定“量”的关系,蕴含着“整体个体关系”和“科学计量”定量思想。

2.2促进学生定量认知的教学设计

根据前述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建立起对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关系的认识,建立起相应的定量研究化学事物的思想方法,本课教学过程及期望达成的定量认知如图4所示。

2.2.1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家发现并已证明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遵守定比定律(它的组成元素的质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那么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比例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创设史实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并产生探究“纯净物与各元素之间‘量’的关系”的兴趣。

2.2.2展开定量观察

过渡:教师出示一杯36g的水。

问题1:通过观察、思考,从这杯质量为36g的H2o中,你能说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定量视角,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有价值的定量问题,并能较清晰地表达所发现的问题。

2.2.3进行定量分析

问题2:从微观角度来看,水是由一定数目的水分子集聚而成的。请思考:①1个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②2个水分子、10个水分子、1万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③这杯水中水分子的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进行定量分析,引导学生从符号到微观、从个体到整体、个体与个体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微观定量组成,形成“整体个体关系”、“科学计量”、“宏-微-符”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

问题3:从宏微联系角度来看,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质量等于该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水由氢、氧元素组成,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微-符”联系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宏观定量组成,形成“宏-微-符”定量思想。

2.2.4形成定量表征,提炼定量思想

问题4: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固定质量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元素质量比,一种是元素质量分数,如何用计算公式来表征?学习“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运用了哪些定量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形成纯净物中元素m成的定量表征方法,并提炼形成相关的定量观念。

2.2.5实践定量观念

问题5: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36g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多少克氧?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实践定量观念,初步反思评价相关定量观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定量认知情况。

问题6:教材第86页“活动与探究”:①尿素[Co(nH3)2]中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②现有100g尿素,氮元素质量是多少?③测得某一尿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5%,该尿素样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设计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定量观念,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评价定量认识,了解定量表示物质组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问题7:在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氢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宏-微-符”转化的定量问题,突破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建构的难点。

3总结与反思

初中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是以“问题连续体”作为对话建构的载体、以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定量观水平为发展目标的教学设计。这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知识为载体,依据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工具来帮助学生建构定量观,二是通过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方式来促进学生化学定量认识的发展、建构定量观。

运用该教学设计模型指导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准确揭示教学内容内隐的、发展化学定量认识的功能价值,并将其融入到课时教学目标中;二是要厘清相关内容的逻辑发展关系,依据学生定量认知发展线索来设计“问题连续体”;三是要厘清具体定量知识与定量思想方法之间的联系,为教学设计提供支撑点。只有明确促进学生定量观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相关活动,从而培育与发展学生的化学定量观。

参考文献:

[1]韩丹丹,靳莹.中学化学定量观初探[J].化学教育,2012,(12):37~38.

[2]杨花雨.中学化学定量观的内涵和培养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4]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26.

[5]陈爱.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151.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9

【关键词】重症血液净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重患者

中图分类号R3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0-0142-03

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analysisofCriticalCareBloodpurificationtherapyin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inSeverepatients/GaoHong,ZHenGLi-han,LiUGuo-feng,etal.//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20):142-14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analysetheclinicalefficacyofcriticalcarebloodpurification(CCBp)inthetreatmentof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inseverepatients.method:45casesofSiRSpatientsinauthor’shospitalfromJanuary2011toDecember2013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allpatientsweregivenCCBptreatment,its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wereobserved.Result:37casesweresurvivedof45patients,thesurvivalratewas82.2%.aftertreatment,apaCHeiiscore,SoFascore,CRp,pCt,Bn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beforetreatment,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riticalcarebloodpurification;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everepatients

First-author’saddres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QujingCity,Qujing655000,China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各种严重创伤、感染、烧伤、缺氧及再灌流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性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的统称[1-2],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患者病情一般较危重[3]。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SiRS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在SiRS危重患者中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SiRS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美国重症医学会SiRS相关诊断标准[4]。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0~80岁,平均(46.8±10.9)岁。其中全身严重多发伤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腹腔感染并术后8列,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全身大面积Ⅱ~Ⅲ度烧伤4例。

1.2方法

重症血液净化(CCBp)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血管通路,均进行股静脉处穿刺置管。床旁血液净化设备为aQUaRiUS(Baxter),置换液以前后稀释方法输入,检测患者K+、na+、Ca2+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加用合适剂量的10%氯化钾溶液,并适当增减生理盐水用量及10%氯化钙溶液剂量。置换液量设置为4000~5000ml/h,血流量200~250ml/min,24h持续进行净化治疗,不间断进行24~72h。滤器为费森尤斯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腈膜aV600,膜面积为1.2m2,1d更换1次。使用珠海健帆血液灌流器,根据是否合并血胆红素水平的异常选用Ha330或者Ha330-ii型号,如果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的,选用贝尔克mpS07血浆分离器进行组合,进行重症血液净化床旁治疗。治疗中抗凝方法: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法抗凝,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无肝素抗凝法治疗。常规抗凝治疗时每隔4小时、无抗凝剂治疗时每隔0.5~1小时使用100~200ml置换液对血路冲洗1次,并对滤器凝血情况进行判断,凝血3级以上,即存在数个较大血凝块的要给予下机更换滤器处理。

监测方法:护理人员要认真监测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心率、腹内压(患者平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将Forley尿管经尿道膀胱插入,将膀胱排空后,经尿管将50~100ml无菌等渗盐水注入膀胱内,夹住尿管,将尿管与尿袋连接,使用“r’型管或三通接头将尿管与引流袋连接,连接压力计进行测定,或直接连接导尿管和血压计进行测定,耻骨联合处作为调零点,通过连续动态进行测定)、中心静脉压(将中心静脉导管经颈内静脉进行放置,床旁使用监护仪电压力计进行测定)与平均动脉压(经右侧桡动脉进行置管测定)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经中心静脉导管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导管接温度探头后分别连接piCCo(pulsion,德国),将15ml的4℃~10℃生理盐水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射,利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原理进行测定]、每小时尿量,连续3次测量,治疗前后第1~3天进行apaCHeii评分。

1.3观察指标

采用apaCHeii评分标准及SoFa评分标准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活率,统计对比患者治疗前后CRp、pCt、Bnp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45例患者存活37例,存活率82.2%,死亡8例,死亡率为17.8%。治疗后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CRp、pCt、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SiRS是机体生存、修复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5]。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会相应产生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6]。危重患者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的紊乱,最易引发SiRS。有效及早对这一途径进行阻断是治疗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

持续的损伤或再次的损伤会加重SiRS,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妥善处理原发病,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并发症,对SiRS的治疗具有根本的意义。包括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救治烧伤、创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纠正缺血、缺氧状态等。据报道不合理应用乙酰水杨酸达血浓度33.5~67.6mg/dl的毒性水平时,也可诱发SiRS,因此这种情况下禁忌使用水杨酸类抗炎药。慎用或避免使用iFn、iL-2、G-CSF等促免疫生物制剂,倘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权衡其利弊。

血液净化又被称为透析,指的是通过一种净化装置将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将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除去而使血液净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重症患者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血液净化的基石,其将血液净化技术与重症医学的救治理论和监测技术有机结合,其能有效缓解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衰竭病情加重症状,且能清除毒物或者炎症介质在内的很多肾外适应证。CRRt这种血液净化技术,不仅能有效清除细胞因子效应,且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将脓毒症休克患者血中的毒素及相关炎症介质迅速清除与吸附,纠正机体酸中毒症状,进而改善机体内环境。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能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对炎症反应进行调控,减轻炎症介质引起的肺毛细血管、肺泡上皮损伤及肺水肿,有效改善组织氧供情况;另外,CRRt具有较独特的缓慢水分清除方式,该种方式既能将体内多余水分迅速清除,又能使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得到补充,使机体更容易达到液体平衡,降低组织及周围器官的水肿症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低血压症状的发生,减轻毛细血管出现的渗漏情况,阻断其病情加重发展成为moDS,提高病情较危重患者的存活率。床旁血滤治疗模式的开展,也逐步在脓毒症等疾病中应用。为将致病物质更有效清除,重症患者需要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技术组合或相结合在一起的集成(hybrid)技术,由此重症血液净化(CCBp)被赋予了新的定义。重症血液体净化是与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方案分不开的,由于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和多变性及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多样性,要求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要根据疾病的主要特征及所要清除的分布容积、溶质分子量及蛋白结合率等特性,结合医院条件为患者制定较合适的血液净化方案。

本研究中,根据SiRS患者病情给予前后稀释法CRRt,联合血液灌流,甚至血浆置换治疗,其能够模拟肾脏清除溶质及水的模式对机体中的溶质和水产生持续缓慢的等渗清除作用,还能在产生过滤作用的同时将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加以吸附,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对脏器器官功能产生较好的改善作用[3]。郭蕊、纪明锁等[8-9]诸多临床研究报道表明CBp在SiRS患者中治疗效果较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静脉血压、心率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本研究中,45例SiRS危重患者中,37例经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后其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CRp、pCt、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推测其可能的机制:(1)其能有效排除大量血管外水分,纠正肺间质和肺泡水肿,降低肺循环中静水压,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及组织供氧状况;(2)清除大量炎症介质,对炎症反应进行协调,从而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气道压力和呼吸功,增加肺顺应性,同时将心肌抑制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舒缩功能的内毒素及炎性介质有效清除,显著改善心脏及血管等循环器官功能;(3)体外循环造成的低体温现象能有效降低氧耗和气体交换,减少Co2的产生,有利于保护肺功能[10]。该结果进一步证实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对缓解机体内炎症状态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也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重症血液净化治疗SiRS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指标,促进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苏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3(1):224-228.

[2]刘君玲.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1,1(12):23-24.

[3]刘大为,杨荣利,陈秀凯,等.重症血液净化:从理念到实践[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169-3171.

[4]何盛琴.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10(1):205-210.

[5]刘向新,赵宏胜.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2008,28(5):413-414.

[6]musielaka,Silskam,LipkowskaK,etal.Septex(R)andoXiris(R)-newsystemsofbloodpurificationinSiRStreatmentinchildren[J].pediatricnephrology,2012,27(9):1770-1771.

[7]明自强,俞林明.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4):63-66.

[8]郭蕊,张莉.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215-216.

[9]纪明锁,任新生.血液净化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J].柳州医学,2010,23(1):31-35.

化学净化水质的方法篇10

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知道了水是纯净物,而自然界中水都是混合物。因此想知道水有哪些净化方法。学生在前面以学习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知道沉淀、过滤、吸附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陈述: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看一些关于水的图片;面对一瓶污浊的河水,这些浑浊的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陈述:浑浊的水要能饮用,我们就要经过处理让之变得清澈;所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方法。

 

3、提问:生活中浑浊的水我们在什么地方将之净化得到饮用的自来水?

学生回答:自来水厂

 

二、水的净化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学生认真听讲,师生交流互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做分组实验。

学生交流互动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过滤后的水会浑浊?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学生听讲、思考、记录。

 

 

 

 

 

 

 

1、引导观察学习: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图。

2、陈述: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净水方法“静置沉淀法”。

陈述:过滤的定义;实验室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讲解: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学习过滤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做过滤实验。

操作完毕后,学生评价交流。

 

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讨论:若过滤后的水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

讲解: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实验室的过滤器。

讲解: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等)

讲解: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用活性炭净水的过程。

 

 

 

13、思考: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认识我们生活中饮用的自来水在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训练过滤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分享成果。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设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反馈

 

 

 

 

课堂小结

 

 

 

 

 

课件呈现出生活中如何健康饮用水。

学生知识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