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52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1

【关键词】药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可持续发展的践行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对此,作为污水排放的重要组成,药厂为保证自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将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视为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着眼于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研究,认清其工艺的基本构成及选择标准,并在了解当前污水处理工艺种类的情况下拟定科学的污水处理工艺,以便为药厂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指明道路,保证药厂污水处理选择的科学与精准。

一、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简介及选择标准

(一)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的简介

药厂污水处理工艺是药厂污水处理的主要手段,其是保证药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药厂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进步,药厂污水处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法等方法在当前药厂污水处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充分考量药厂实际需求与内部特点选取的科学方法,行之有效的结合了理、化两种处理工艺,有助于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的近期及远期调控。

(二)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标准

药厂污水处理工艺之所以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主要因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升。因此,现代药厂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过程中,需根据社会及药厂本身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并将该选择标准逐渐内化成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详细剖析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不难发现,其核心支持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贯彻,作为促进社会发展,保证自然资源,实现长足发展的新型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其中在环保领域践行的主要指导思想便是促进生产以环保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选择适合社会、环境、人居的发展工艺。所以,在此基础上,为确保污水处理的科学与高效,污水处理设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科学践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注重科学技术、环保材料与新工艺的使用,以便保证污水处理设备行之有效的处理药厂污水。

二、药厂污水处理工艺的囊括种类

(一)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早期药厂污水处理的方法,数目前沿用的最为传统的污水处理法。该方法凭借其工艺简单,处理有效而受到各大制药厂商的青睐,凭借暴气池的作用来降低污水中的化学浓度,科学有效的降解了溶于无水中的悬浮物及BDo等成分。活性污泥法的实际操作是传统的物理操作,将污水引入曝气池,并对首池与尾池仅性持续供氧,以物理方法实现污水中物质的降解。只是,在该技术应用到过程中,保证首池与尾池的供氧量相等十分必要,确保整个降解过程中供氧情况相当可最大限度实现污水讲解的均衡,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二)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作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良工艺,其放弃了传统曝气池设计的开放式,而是运用了封闭式沟渠进行曝气污水处理。如此改良的好处有利于污水与火星污泥之间充分的融合,不仅能有效的处理生产污水,同时也能加强二者间的反应,保证污水稀释及内融物沉淀。在氧气沟法应用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初沉池,但其曝气的时间却比开放式活性污泥法要长,这是为零污水与火星污泥更好融合所需的必然时间。另外,考虑到活性污泥具有好氧性,氧化沟在设计中可采取转盘开关方式调解供氧量,以便池内活性污泥含氧适度,达到充分的处理作用。

(三)SBR法

SBR法,全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间歇曝气来活用活性污泥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其于污水处理中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具备间歇性及顺序性,一般在药厂污水处理中其普遍采用同一处理设备从进水、曝气到沉淀、排放为处理流程,此外加上待机共同构成SBR法的基本工作流程。利用SBR技术,污水处理实现了集约化、初沉及生物降解而二沉一体化操作,并不用担心污水回流,而其间歇性及顺序性的特点也有利于药厂污水处理工作需求,因此是目前较为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

三、结论

了解三种污水处理方法后不难看出,无论是氧化沟法,还是SBR法其基本原理均来自于活性污泥法。然而,目前市面上较为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均采用SBR法。对此,深入研究三种方法后可以发现,活性污泥法作为最为传统的污水处理法其存在一定的处理弊端,即其在曝气过程中对污水稀释度要求极高,并在处理中可能产生大量气泡,不利于污水中悬浮物沉淀,通常都需要二次处理。相对的,氧化沟法虽然具备供氧循环特点,但是其调控起来成本需求较大,并在采用表曝法时对设备损害较大,另外耗能较多,因此不利于节能降耗的可持续理念践行。对此,SBR法继承了两种方法的优越之处,并科学规避了其潜在的问题,以一体化操作模式增大了污水处理效率,并可有效节能降耗,减少二次处理,是目前最为科学的污水处理工艺,值得药厂污水处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和田.浅谈药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混合、絮凝、沉淀工艺的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139.

[2]李胜利,吴喜娜.浅谈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选择的依据和方法[J].科技风,2015,24:175.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2

[关键词]工业化;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

随着的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贫乏,产生水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水的社会循环超出了水的自然循环可承载的范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合理地使用水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取水一输水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开放型的用水模式转变为“节制地取水一输水一用户一再生水”的反馈式循环流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这一重大用水模式的转变,加强污水再生利用是关键。以下对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1.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生物处理中采用的处理工艺有:氧化塘法:Carrousel,交替式,orbal.phostrip法,phoredox法,SBR法、aB法、生物流化床法、iCeaS法、Dat-iat法、CaSS(CaSt,CaSp)法、UnitanK法、mSBR法、a/o法、a2/o、a3/o、UCt法、Vip法、UaSB法、一体化生化法、好氧污水处理、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固定化细胞技术污水处理、生物铁法、投加生长素法、集成生化加过滤法、增加流动载体法、深井曝气法、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塔式生物滤池的生物膜法等等的城市污水一级、二级、深度处理法。

2.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中,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于受磷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国家环保局为控制磷污染,对磷排放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以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各种形态的磷为主,此污水处理工艺将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一体化,通过厌氧消化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作为聚磷菌生长的基质或称之为营养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选择性增殖,并将其回流到生物系统中,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工作在高效除磷状态;同时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磷释放,通过化学除磷消除。这是一种高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满足了我国现阶段,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在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基础上进一步除磷的要求。

3.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装置由滤床、布气装置、布水装置、排水装置等组成。曝气装置采用配套专用曝气头,产生的中小气泡经填料反复切割,达到接近微控曝气的效果。由于反应池内污泥浓度高,处理设施紧凑,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减少反应时间。

4.循环间歇曝气污水处理工艺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地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还不能拿出很多资金用于污水治理,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降低环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临的问题。在污水处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还采用一级或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技术,出水达不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对除去有机污染物的要求。循环间歇曝气工艺充分发挥高负荷氧化沟处理效率高的优点,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出水好的特点,保证了系统出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在除去有机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资和运行费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二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降低30%左右,是适合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要求的工艺技术。

5.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

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污水处理工艺CCaS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CCaS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工艺CCaS上独特的优势:a曝气时,CCaS污水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b“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c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极低,低的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6.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

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在生物转盘技术基础上,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优点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处理技术。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提供了一种简单和可靠的污水处理方法。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转轴是唯一的转动部分,一旦机器出了故障,一般机械人员都可以进行维修。系统生物量会根据有机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补偿。附在转盘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增加时,微生物随之增加,相反,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时,微生物随之减少。所以这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负荷的突然变化和停电的影响。运行费用低,只有其他曝气污水处理系统耗电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占地面积仅相当常规活性污泥法一半。由于生物系统中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多,能够高效处理各种难降解工业污水。

7.a/o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由于我国小城镇居住点分散,污水源分布点多量少,城镇级污水厂的规模多低于10000吨/日。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沟等,如果以这些技术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会造成由于居高不下的运行费用,无法持续运行。必须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

8.mBFB膜生物流化床工艺

YBFB工艺用于污水深度处理,能在原有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经过生物流化床和陶瓷膜分离系统,进一步降低CoD、nH-n、浊度等指标,一方面可直接回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Ro脱盐处理的预处理工艺,替代原有砂滤、保安过滤、超滤等冗长过滤流程,同时有机物含量的降低大大提高Ro膜使用寿命,降低回用水处理成本,无机陶瓷膜分离系统,是世界第一套污水处理专用的无机膜分离系统,和其它的有机膜、无机膜相比,具有膜通量大、可反冲、全自动操作等优势。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3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确定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提出了看法。

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一般规模小、技术性强,工艺组合灵活,结构通常为钢制,即使内部管线穿插较多,运行维护也不太困难。工业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是与城市污水处理类同的,但是如果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思路简单地套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城市污水厂建设规摸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输送(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处置等问题在。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具体工程的选择要求包括:

①技术合理。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高,污泥易于处理。

②经济节能。耗电小,造价低,占地少。

③易于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设备可靠。

④重视环境。厂区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厂内噪声控制和臭气的治理,绿化、道路与分期建设结合好。

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聚居”在活性污泥上,活性污泥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污水广泛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以膜状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变种变工艺,各有特点和应用条件,在选择的时候,应根据各地区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气候、环境、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

⑵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净化机制上,没有什么突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如a/o除磷工艺、a/o脱氮工艺、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a/B法、各种SBR法、载体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等等。近十几年来,活性污泥法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来,使厌氧和好氧状况在生化池中同时存在或反复周期性地实现,但其基本流程原理与标准法是一致的。

⑶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所谓厌氧就是生化反应段内溶解氧趋于零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迫使专性好氧微生物-丝状菌代谢机能锐减,抑制了其繁殖,起到了厌氧生物选择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污泥膨胀现象发生。a/o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普遍活性污泥法前段加入厌氧段,通过污泥负荷的变化来实现除磷或脱氮的功能。在a/o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a2/o法,即在厌氧、好氧段之间加入缺氧段以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由于其污泥负荷适应范围较小,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按偏重于除磷或脱氮之一功能进行。a/o法、a2/o法工艺由于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不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型污水厂中采用最多。

⑷载体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内投加固体颗粒或软性、半软性填料,以增加单位反应空间的微生物量,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良好结合,一般适于污水厂挖潜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其核心技术为专利填料,近几年林泡工艺作为其代表应用于大连春柳污水厂和铁岭污水厂。

⑸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⑹a/B法(absoption-Biodegradation),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30分钟);二级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1914年由英国学者ardern和Locket发明的水处理工艺。70年代初,美国natreDame大学的R.irvine教授采用实验室规模对SBR工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的Culw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BR法污水处理厂。

⑻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Cyclicextended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⑼生物膜法,是另一种广为采用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生物附着在载体或滤料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性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结合奎屯市污水水质情况,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第一方案:a/o工艺

近二十年来活性污泥法的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厌氧、好氧的间歇周期运行给活性污泥法带来新的技术经济效果,即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生物选择等。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

第二方案:Dat-iat工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Dat-iat-Demandaerationtank-intermittenttank)是一种SBR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之间,采用连续进水连续-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适用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主体构筑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组成,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从中间墙进入iat池,iat池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同时,iat池污泥Dat池。它属延时曝气工艺,实际上为a/o脱氮工艺与传统SBR的结合,该工业具有较低的污泥负荷,因此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并有脱氮功能。该工业国内应用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是一种适合于较大水量的SBR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4

关键词:高砷酸性废水;治理工艺;试验与研究;治理工艺比较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45

0引言

砷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属国家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为0.3mg/L,而常见的铜、铅、锌、锡的硫化精矿中,多伴生有一定数量的砷,经熔炼其中大部分硫、砷被氧化挥发进入气体,淋洗净化后生成含砷的酸性废水,其中大多为三价状态的砷,要处理这类废水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是非常困难的。

云锡某铅冶炼企业2010年7月建成投产,处理物料含砷原设计0.3%,从2013年4月开始,由于处理物料变化,含砷上升至0.7%以上,最高超设计值5倍以上,原设计采用硫化法+石灰铁盐法工艺进行处理,当砷含量升高后,不能满足生产和环保要求,须对治理工艺研究改进完善。

1现状及其工艺流程

(1)现工艺流程。已建有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污酸处理:采用硫化处理工艺;处理物料为污酸和尾气处理碱洗混合液;处理规模250m3/d;中和处理:采用一级石灰铁盐处理工艺;处理物料为污酸处理出液和一般酸性废水;理规模900m3/d;深度处理:采用一体化净水器处理工艺;处理物料为中和处理出液和生产废水;处理规模2100m3/d。(2)运行情况。该工艺2013年处理物料、污酸含砷量在设计范围,污酸污水处理水质能够达标。2013年4月22日开始,污酸中砷含量高,连续运行就难处理达标。当顶吹炉处理的铅物料含砷1.0%,污酸含砷12000mg/L以上,即使污酸量小于设计量,现工艺也无法处理砷达标,需要治理改进。

2高砷酸性废水治理工艺

对于高砷污酸,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硫化法+石灰铁盐法、石灰铁盐+电化学法、生物制剂+石灰铁盐法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2.1硫化钠法

高浓度的含砷污酸多采用硫化法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现工艺通过电位值控制往含砷废水中添加na2S溶液,使废水中的铜、砷等离子经硫化反应生成CuS和as2S3等沉淀物,通过沉降和固液分离后以滤饼形式回收。

2.2石灰铁盐法

砷酸盐和亚砷酸盐与大多数多价金属特别是铁离子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被金属氢氧化物凝聚物所吸附共沉。这也是多使用氢氧化铁处理含砷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此法处理砷酸盐(即五价砷)比处理亚砷酸盐(三价砷)效果好。

2.3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在电场的作用下,是以铁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Fe等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絮凝剂的氧化过程,形成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污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电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部分电荷被电极中和而促使其脱稳聚沉。其原理为:电化学法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为铝或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以直流电,发生的电极反应。

2.4生物制剂法

生物制剂是以硫杆菌为主的复合功能菌群代谢产物与其它无机化合物进行组分设计,富含大量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等功能基团组的水处理剂。可直接用于酸性废水的处理,弥补了传统氢氧化物沉淀法不宜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的不足。但在砷浓度30g/L以上的污酸没有生产应用实例。

为此,因生物制剂在高砷酸性废水没有生产应用,选择有工业应用的硫化法+石灰铁盐法、石灰铁盐+电化学法的组合进行比较。

3试验

3.1试验的目的

(1)试验工艺处理高砷酸性废水主要污染物出水水质能否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能否满足现生产废水深度处理进水水质要求。(2)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比较,选择适宜的治理工艺,对高砷酸性废水治理工艺改进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和数据资料。

3.2二级硫化法处理试验

针对污酸砷含量升高后,一级硫化法无法满足处理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二级硫化钠法进行小试验探索,即一级加硫化钠反应完成后,沉淀过滤,滤液再加硫化钠反应,沉淀过滤后滤液进入下段工艺。

3.3石灰铁盐法+电化学法组合工艺试验

污酸经石灰铁盐+电化学处理后废水,以及综合污水直接进电化学处理后废水经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as、Cd、pb、Zn等重金属的指标;出水电导率在5480~9033μS/cm之间,经碱软化除钙后,能达到废水深度处理要求;污酸处理氟的去除率>98.7%,含氟在15.9~21.45mg/L,未达到试验出水水质指标(

4结语

(1)用二硫化法+石灰铁盐法处理污酸存在着:因酸度低,除砷还需加硫酸保持反应pH值,不经济;反应过程会产生硫化氢、二氧硫有害气体,存在环境安全隐患。(2)用石灰铁盐+电化学法处理污酸,酸度低利于石灰铁盐预处理,而实现稳定达标的关键工艺是电化学工艺装置,整个工艺仅控制pH值、电流、电压,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3)污酸砷浓度高达50000mg/L,任何处理工艺都有局限性,应从源头加以控制,减少砷进入污酸废水;同时降低含氟量,才有利于高砷酸性废水治理达标回用。(4)建议和措施:建议用石灰铁盐+电化学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具体措施:1)充分利用或利旧现有污水处理站的设备,降低系统的投资成本;2)取消现有硫化工艺段,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废水站现有的处理工艺特点,增加一套处理量为900m?/d的电化学深度处理系统,减少运行费用,确保处理的污酸废水出水重金属稳定达标准;3)优化工艺运行过程控制,使各单元运行能够达到自动化控制,尽可能保障系统操作控制运行的稳定性,保证处理效果,降低操作劳动强度。改造石灰乳制备系统,提高石灰乳质量,完善流量计量、pH检测装置,避免石灰投加不确定性,多加石灰造成浪费及产生很大渣量,少投加又达不到预处理效果的情况发生。4)增加软化系统,降低水质硬度。5)在以上措施实施基础上,从工艺布局上整体优化现有废水处理系统,以达到废水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及维护简便的目的,使废水处理后能够达标并能进入现有深度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5

关键词: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1、医院污水来源及危害

(1)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等排水及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和严重污染环境。

(2)医院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

(3)医院污水中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

(4)牙科治疗、洗印和化验等过程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有些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

2、医院污水处理的原则和特点

医院污水成分复杂,处理方法特殊,一方而要考虑污水中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的数量和种类,消毒后达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的要求;另一方而应考虑污水的排向及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使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但医院污水处理必须以消毒为首要任务,通过消毒前的预处理,可以改善污水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降低消毒费用,提高出水的处理效果。目前医院污水预处理方法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两类工艺流程,具体采取何种工艺还要根据污水性质和排放条件进行正确选择。当医院污水排入具备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可采用一级处理工艺以节省工程投资及管理费用;当直排水体时,应考虑水体用途,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严格的二级处理。另外,医院污水尽量做到分流排放,如:污水与雨水分流、居民区与医疗区污水分流、放射性污水与非放射性污水分流、传染病区污水与非传染病区污水分流。分流排放有利于集中处理某类危害性污染物,降低后续水处理污染物负荷,处理效果好[1]。

3、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3.1传统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1)一级处理

医院污水一级处理的典型工艺是一级沉淀加消毒。我国大多数城市医院污水处理后是排入城市下水道,故通常只进行一级处理。但有些大城市医院也采用二级处理以确保处理后出水的水质。

(2)二级处理

医院污水二级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氧化处理工艺,也有采用生物与物化联用处理工艺。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常规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

盘法等。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等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该法缺点是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需进行污泥处理,这加大了处理流程、增加了处理费用;同时,污水停留时间较长、工艺设施占地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法则存在填料易结块且使用寿命短、成本较高,固定填料支架易锈蚀等缺点。

(3)消毒处理

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辐射法、紫外线法、超声波法,较常用的是紫外线消毒法。化学方法包括用卤素(次氯酸钠、液氯等)、臭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药剂处理,其中较常用的是氯化消毒法和臭氧消毒法。20世纪80年代常采用液氯法,而20世纪90年代后该法逐步被次氯酸钠法所取代。因为,次氯酸钠法管理比液氯法更安全方便的缘故。

3.2目前比较好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1)CaSS工艺生化处理

CaSS工艺主反应区分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周期性进行曝气、沉淀和撇水。由于周期曝气,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明显,运行费用可降低20%左右。CaSS工艺的生物降解、污泥沉淀和废水排放均在同一池中进行,不需调节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和减少用地。CaSS工艺采用延时曝气,使污泥的产率低、脱水性好;新型水下曝气设备和浮动式可自动升降专用撇水装置的应用使系统简便、灵活,出水稳定。CaSS法采用厌氧、兼氧结合生物处理为主,并配合一系列物理、化学手段来沉淀、分解、杀灭污水中的有机物、病菌、病毒,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除氮、除磷功能,使二级处理的投资可达到三级处理出水水质的效果[2]。

(2)沼气技术处理

沼气厌氧技术处理是采用厌氧、兼氧结合生物处理为主,并配合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原理来有效地去除、杀灭污水中的有机物、病菌、病毒等。其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是在缺氧的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来氧化有机物。厌氧氧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酸菌把有机物氧化为酸、醇、酮等;第二阶段是甲烷菌把上一阶段产生的酸等进一步氧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沼气厌氧处理就是利用厌氧氧化的甲烷发酵过程,使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无机物以净化污水,同时回收沼气作为燃料。

(3)二氧化氯消毒法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杀病毒和较强的消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的更新替代产品,其杀菌效果远远优于液氯和次氯酸钠。但二氧化氯不够稳定,一般需现场制备就地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有电解法发生器,由于部件易腐易损、Clo2的产量和浓度较低,故已逐步被化学法发生器所取代。

目前,Clo2化学法发生器备受青睐,已在很多大中型医院推广应用。由江苏省肿瘤医院、重庆新桥医院污水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与生化处理工艺联合使用,可使出水水质优良,能达到GB8798―96各项指标;对于一般的医院,仅用二氧化氯设备而无需生化或其它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即可使细菌指标和其它指标满足一级处理排放要求,从而节约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转费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6

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城市污水,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化肥、农药和洗涤剂等的广泛应用,氮磷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据近年来环境质量公报的消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氮磷的有机物。这些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度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致力于研究现阶段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讨论该类工艺发展的可能性,为实际工程中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

1.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现状

目前含氮磷污水的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1]。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是最早的脱氮除磷方法,但由于成本高,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南非等国的水处理专家们在化学、催化和生物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该技术由于处理过程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按微生物在系统中的不同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设立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来实现硝化、反硝化、释磷和放磷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具体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巴颠甫同步脱氮除磷工艺(Bardenpho)、phoredox同步脱氮除磷工艺、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UCt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a/B法、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等。

2.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及其应用

常规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对氮和磷的去处效率较低。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而除磷效果好时脱氮效果不佳[2]。因此,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存在着影响该工艺有效运行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①厌氧与缺氧段污泥量的分配比影响磷释放或硝态氮反硝化的效果,厌氧段污泥量比例大则磷释放效果好,但反硝化效果差;反之,则反硝化效果好,而磷释放效果差;

②原污水经厌氧段进入缺氧段,磷释放与硝态氮反硝化争夺碳源,当原水中碳源不足时,磷释放或反硝化不完全;

③硝化菌世代繁殖时间长,要求较长的污泥龄,但磷从系统中被去除主要是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因此要提高除磷效率则要求短污泥龄。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结合实践努力尝试新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效避免以上因素的影响,已达到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下面就目前现有的新型脱氮除磷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2.1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

图1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因此脱氮和除磷效果难以同时达到最佳。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新工艺的特点是缺氧段采用生物膜法,反硝化菌均匀分布在整个缺氧池内,反硝化反应充分;好氧和厌氧段采用悬浮污泥法便于对污泥龄的控制,有利于硝化菌和除磷菌的生长繁殖。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将常规工艺中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分解,使不同的菌类生长在各自最佳环境条件下,因而在本工艺中脱氮和除磷效果可以同时达到最佳,而且工艺的可控性增强,图1。

2.2反硝化除磷工艺

反硝化除磷是一些聚磷菌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作电子受体,过度摄磷,从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脱氮除磷过程。

2.2.1DepHanoX工艺

该工艺首次采用交替的厌氧和缺氧条件并结合单独的固定生物膜,来实现生物除磷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反硝化除磷工艺中。

它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增加了沉淀池和固定膜反应池,污水在厌氧池中释磷,在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含氨较多上清液进入固定膜反应池进行硝化,污泥则跨越固定膜反应池进入缺氧段,完成反硝化除磷。

该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低且CoD消耗量低的特点。但该工艺中磷的去除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缺氧段硝酸盐的浓度,当缺氧段硝酸盐不充足时,磷的过量摄取受到限制;反之硝酸盐又会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段,干扰磷的释放和聚磷菌体的pHB的合成[3]。

图2DepHanoX工艺流程图

2.2.2BCFS工艺

图3BCFS工艺流程图

BCFS工艺较UCt工艺增加了2个反应池,第一个增加的反应池介于厌氧池与缺氧池中间,起到选择器的作用,可以吸附剩余的CoD,同时迅速反硝化自回流污泥的硝酸氮,可防止丝状菌的生长;第二个反应池是混合池(缺氧或好氧),介于UCt工艺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目的是形成低氧环境以获得同时硝化与反硝化,从而保证出水含有较低的总氮浓度[4]。

BCFS工艺还增加了2个内循环QB和QC,从好氧池设置内循环QB到缺氧池十分必要,起辅助回流污泥向缺氧池补充硝酸氮的作用;内循环QC的设置能在好氧池与混合池间建立循环,以增加硝化或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机会,为获得良好的出水氮浓度创造条件。

3.结语

以上所介绍的工艺,皆是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不同处理工艺的机理进行阐述。但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处理水质,地形、经济等限制因素选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技术没有最好的,只有做适合的,至于对处理工艺的选择,需要在研究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

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要求较高的氮磷去除率,而且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工艺控制调节灵活、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运行费用节省。因此,目前,国内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正是向着这一简洁、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各类构筑物从工艺到结构都趋向于合建一体化[5]。现如今,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发展的趋势,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氮、磷脱除技术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奋斗目标。我国对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的资金也十分有限,研究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基础理论没有重大革新之前,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组合,开发技术成熟、经济、高效且符合国情的工艺应是今后我国脱氮除磷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萍莲,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与展望,山西建筑,2007年第33卷第6期:179

[2]刘俊新、夏世斌、郑祥,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第2期:37-40

[3]尹军、吴相会,污水生物除磷技术若干研究进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1月Vol.27no.1:24-27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7

关键词:电厂生态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tL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091-02

电厂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氮等元素,碱性环境为多种微生物和病菌提供了生存环境。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对电厂生活污水的处理,并联合电厂自身,引进先进的工艺,致力于污染处理。但在处理工艺上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处理效果和处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电厂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在我国,电厂主要以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为主,这一工艺方法延续多年,具有一定的效果,我们将其分析如下:

第一,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中设有污水调节池,用来处理不同阶段的不同排水量问题。生活污水受不同人生活习惯的影响,最大排水时段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设置调节池能够促进系统应用效益的最大化,从而降低生活污水的污染系数。其中,自动隔栅除渣机安装在调节池的入口处,而提升泵则安装于池中心,并且装有穿孔曝气管,用于污水的搅拌,使调节池成为厌氧水解酸化池,降低污染。

第二,初沉池主要是接收经调节池水解之后的污水,初沉池还需要对其重要污染物污泥进行定期浓缩处理。初沉池的主要处理对象为污水中的固态悬浮物,初沉池的设置是必要的,它对于固态的水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作用,且能够降低BoD5负荷。

第三,经过初次沉淀后的污水要进入生物滤池和其他处理池。一般在污水经初沉后,污水会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它将陶粒作为生物载体,并在有氧环境下,通过该载体的养分吸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就是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此环节过后,水质可以达到SS标准。但陶粒层会对污水的流动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需要对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减少杂质残留,同时维持陶粒的生物膜活性,实现污水循环处理。

2生态净化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污水的增多,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产生了生态净化新工艺。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电厂污水的二次处理,处理效果更理想。但我国电厂在这一方法的引进上明显存在滞后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二次处理工艺应用已经超过30年,而我国在这一技术只能处理较小量的工业污水。可见,污水系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弊端,大量的水污染物依然可以对农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针对生态净化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的分析和改进是必要的。生态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格栅、污水调节池3部分,可以有效去除电厂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净化效果更加理想。另外,新的工艺省略了曝气搅拌环节,工艺上得到了简化,未来有望降低成本。目前,主要分为人工湿地净化区和水生态净化区。人工湿地净化区主要采取人工栽种芦苇、美人蕉等植物降低污染,同时配合粒径大小不同的陶粒。利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除去污水内的固态悬浮物,并且利用硝化细菌的好氧性产生污水分解物,降低水内污染成分,具有环保且成本低等特征,但并不能实现对电厂排放污水的彻底处理。而水生态净化区是以沉水植物和鱼类等动物为主。在污水内投放食藻虫、可以存活的鱼类以及适量底栖动物。实验证明,食藻虫对于污水中的悬浮物处理具有明显作用,放入污水中的食藻虫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获得了大量的可食用资源,它大量吞噬水体中的悬浮藻类和其他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沉水植物是电厂生态净化生活污水系统的主体,这是由于沉水植物可以吸附污水中的生物以及非生物污染物,因此与其他几种植物相比,其吸附能力更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吸附水内污染物,且可吸附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使水质良好。另外,沉水植物具有吸收光线的作用,能够改善水下的光照条件,使水体自然溶解氧,提高其抗污能力。在具体的选择中,我们可以选择叶片大、吸光能力和吸附能力强的沉水植物。另外,在比例的搭配上要注意,确保鱼类、沉水植物,悬浮植物以及食藻虫的共同生存条件,使生物链达到平衡,才是生态净化工艺的根本方法和目的。

3生态净化工艺的势分析

生态净化工艺是近年来普遍得到认可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的经济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中包括:生态净化处理污水与以往的系统不同,不仅可以吸收污染物,还通过植物的再种植维持了生态平衡,对于城市的大气污染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不再使用一些装置而降低了部分成本。同时,通过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污水自身的优化能力,未来采用生态净化方式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电力上的成本减少就是一个重要特征。采用生态净化工艺是利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能力,不会对水生态造成影响。因此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可以达到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处理效果更加明显,并且整个处理过程中无需加入化学物质,不会造成生态的破坏。在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要单独处理,而在生态净化处理过程中,污泥会作为植物的生长环境,不需处理。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处理工艺,也使得景观环境更加优美。污水系统可以与电厂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风景,简化了维护流程。当然,生态净化工艺污水处理在发展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对于植物种植和鱼类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以确保生态平衡。

4结语

电厂排放的污水对生活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以往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生态性上、成本上以及净化效果上还不理想。笔者提出的生态净化工艺是近年来电厂普遍使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它将生态环境与污水水池结合在一起,通过生活在污水中的动植物来解决污染悬浮物,不仅提高了景观观赏功能,也达到了净水的目的,使电厂周边水质能够更加优良,使工厂得到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8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资源

引言:可用水资源的不足一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水资源短缺,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用水量增加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其中一个重要污染源。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

大多欧美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都已超过了90%,而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还达不到70%,而且很多的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标准还较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水资源水污染问题的更加重视,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很多城市对建在市区内和靠近市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出水标准[1],对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与处理技术:绝大多数都是照搬国外的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而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工艺一般都难以达到该排放标准。而且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工艺还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中有臭气产生等缺点,这些都不适合于建在市区内和靠近市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出水水质更好、占地面积更小、基建成本更底、运行管理方便并且卫生条件更好的污水处理新工艺。

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

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发展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而开发出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最初用于污水的三级处理,后逐渐发展成直接用于二级处理[2]。它是一种集过滤、生物吸附、生物氧化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并可以维持高的水力负荷和保留高的生物量浓度以减少环境冲击,能促进微生物生长且产泥量少[3]。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有数千座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我国北京已有示范工程,马鞍山钢铁设计院即将成立全国曝气生物滤池研究中心。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开发到日趋成熟,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基于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水处理工艺[4]。

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工艺特点

曝气生物滤池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借鉴了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和给水快滤池的设计思路,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定期反冲洗等特点于一体。其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段的反硝化作用。

3、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优缺点

一般而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如下优点[5]:

(1)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比活性污泥工艺生物量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采用的粗糙多孔的颗粒状滤料,滤料表面可附着生长更多的微生物,使反应器内维持更高的生物量。

(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短、基建投资少。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给水快滤池的技术特点,挂有生物膜的滤料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SS)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使出水的SS很低,所以无需应用二沉池就可直接出水,这大大的降低了工程的建设费用。

(3)菌群结构合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沿污水流程能形成不同的优势生物菌种,可使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能在同一个容器中发生,简化了工艺流程。

(4)耐冲击能力强,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生物量高、菌群结构合理,所以与活性污泥工艺相比其对水质、水量、环境变化等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在设置回流或单独设置反硝化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好的脱氮效果。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6]:

(1)对进水SS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取较为严格的预处理措施,否则滤料极容易堵塞,这不仅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还增加了工艺应用的风险。

(2)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用来去除滤层中截留的水中悬浮物和脱落的生物膜,并洗脱滤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反冲洗时曝气生物滤池不能工作,反冲洗后还需要时间恢复。而且当进水悬浮物较多时,需要频繁进行反冲洗,运行周期较短。

(3)生物除磷效果很差,需要辅以化学法进行除磷。

(4)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产生的污泥无机成分高,不利于消化利用。

三、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最初被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的。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得以扩大。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国家对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活性污泥工艺占地面积大、处理时有臭味、出水水质不高等缺点慢慢浮现出来。而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占地面积小、无臭味、出水水质高,很适合如今的形式。如今,在城市市政污水处理中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

例如大连马栏河污水处理厂,采用除碳/硝化组合形式。原水经过混凝沉淀池去除部分SS;气浮除油去除水中浮油和部分SS后进入两级除碳/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滤池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处理。其出水水质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并且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生化池基本无臭味,经济,卫生,节能。而大连春柳河二期污水处理厂采用更新形式的反硝化滤池/除碳/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形式工艺,除在经济,卫生条件上全面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外,其对总氮也有更高的去除效率。而除碳/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滤池组合形式的工艺虽然需要投加碳源,但其处理效果可调,稳定性更高,在我国也已有了较多的应用。

四、结束语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一项构造合理、处理效能高、潜力巨大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过数年来的研究改进,在其反应机理、滤料改进等研究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其经济、节能、环保、卫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处理技术,应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并推动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杉.水解酸化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1-2.

[2]曹琳.曝气生物滤池中的短程硝化过程及短程反硝化动力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5-8.

[3]陈真贤,张朝升,荣宏伟.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7,34(170):89-93.

[4]徐亚明,蒋彬.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J].工业水处理,2002,22(6):1-5.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9

关键词:市政污水;污水处理;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阶段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落后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落后,导致维修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多数为进口,维修成本客观上就高。当进口的设备经几年的使用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这给维修带来不少的麻烦。如请国外专家来进行维修,所产生的费用较大,单位难以承受。而如果自己进行维护和修理,又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维修人员,目前这样的人才较为缺乏。

1.2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上的不足

导致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不足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上的误区。当前,一些地区和城市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现象,多数单位或部门只是一味的追求新设备和新工艺,与本地区的污水水质、污水排放量、污水除污量以及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有效发挥出新设备或新工艺的优势,产生出新的浪费现象的发生,使新设备或新工艺的运行成本大幅上升。二是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上存在的不足。

1.3财政资金保障不足

财政资金保障不足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硬件设施维护运行经费的不足。一是体现在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建设财政资金保障不足。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内的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和购置资金都存在供应不足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差异上。在地区差异上,东南部这方面投入资金相对充足,西北部则相对不足;在城市规模差异上,大城市的这方面投入相对充足,中小城市则相对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的一百多座污水处理厂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目前我国多数一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纳入规划和工作议程,但大多数中小城市,这块工作相对滞后。此外,我国还存在硬件建设上去了,污水处理力度却不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不足。二是体现在污水处理硬件设施维护和运行资金上的不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运行相对比较好的污水处理厂中,由于维护和运行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到位,导致真正达到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所占比例不足34%。

1.4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不完善

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不完善,典型的体现就是多数污水处理厂未配备除臭装置。由于污水固有的挥发作用,产生臭气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安装相应的除臭装置。尤其是在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储泥池、脱水机房等产生臭气的重灾区,更需要安装除臭装置,以减少对员工身心和环境的污染。

2市政污水处理的措施

2.1为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工艺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其一,排水系统应向资源化方向转变。污水处理工艺不管怎么创新,都要有科学、安全的污水排水系统做保障。尤其在污水处理不断走向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污水再生回用的今天,各地区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给水排水系统时,应该将污水再生和回收予以着重考虑。以往,排水系统只注重防涝减灾、防污减灾功能,污水处理追求的是一次性处理,综合效益不明显。目前,污水处理应向资源化处理方向转变,从而达到水的健康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注重综合因素研究。各地区各城市要改变过去污水处理厂规划走过场或者边施工边规划边调整的做法,在动工前应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目、选址以及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可行性研究,从近期和远期着手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进度。在中小城市,规划规模时应采用小型实用的建厂规划。在选址方面,应以远期规模作为选址的参考系数。传统的选址依据是避免对密集人群的污染,因此传统选址时,一般都是选择河流下游或者城市郊区。这种选址方式有利于污染的减少,却不利于污水资源化处理。因为,这种选址方式会导致污水处理厂远离再生水用户,而且回用水管道的建设也增加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应该在减少污染和污水资源化之间寻求平衡点。可以在充分的回用水用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城市的恰当地段选址,以达到就近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加以回收利用。

2.2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工艺

其一,污水处理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工艺创新。污水水质的监测和确定。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置,依据的是污水水质,因此污水水质的监测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在污水水质确定的基础上,以技术经济比较来制定科学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在实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时,可以择期择地进行,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其现状水质浓度。在确定水质浓度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数据资料,确定设计进水水质。进水水质的设置受制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因此,城市之间的进水水质可比性比较差,雷同化不可取。所以,在确定工艺流程时,应把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回用水用户需求状况予以充分调查分析,适当地对工艺流程进行延长和完善,以达到污水回用水质的要求;其二,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和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和确定要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求新、照搬照抄。大体上讲,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情况不提倡使用,只针对特定行业,原因在于化学法可控性比较差,容易诱发二次污染,而且运行成本也比较高。因此,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主要以生物法为主。

普遍性的生物处理法。当前,多数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其中,目前在各大城市广泛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其优点是处理效率高。但是,在出现如下情形时,还得对工艺进行改进:在大量雨水冲击负荷时,大面积污泥会从曝气池流向二沉池,从而导致污泥未来得及处理就流失。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采用改进型oRBaL氧化工艺和SBRi工艺予以解决,从而有效降解有机物。

适宜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当前,效用和性价比比较高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工艺、氧化沟工艺、人工湿地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aB污水处理工艺、移动床生物膜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各地区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地引进和采用。

当然,对于大城市,也可以探索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法,这类方法主要有砂滤法、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离子交换法、湿式氧化法、电解处理、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脱磷法、脱氮方法等,由于深度处理法难度高、技术指标高、运行成本高,对于现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讲,难以推广。

2.3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工艺

当前,许多城市开始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开发水资源。这种做法导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普遍在1000元/m3,成水成本有些城市高达1.0元/m3。而城市污水处理投资约200~300元/m3,成水成本在0.30元/m3左右,经济性非常好。而且经过二级处理的尾水能达到工业冷却洗涤用水、市政杂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和工艺层面探讨解决的方式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

污水处理工艺化学法篇10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水平相比原来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水质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且仍然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常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制定出可以满足进行污水处理后到达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方案,尽量减少、避免水资源在生产和利用的环节造成的污染影响水资源水质。科学合理的利用污水处理工艺,让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能源利用效率,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优质可持续发展。

1、污水处理工程

由于污水处理是―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

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①生物膜法。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i-120、C02、n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②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3、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

3.1生态处理工艺

生态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两类:水体净化工艺和土壤净化工艺。主要的生态处理工艺有土地处理法、稳定塘、人工湿地技术。常用于生物稳定塘净化工艺机理和活性污泥法相似,常被用于水体净化工艺;土壤渗滤和污水灌溉净化机理与生物膜法相似,常被用于土壤净化工艺。生态处理工艺具有运行管理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生态处理工艺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细菌和氮磷营养物的去除效果高于常规二级处理,甚至可以达到三级处理的部分效果。此外,在有的条件下,还可以把生物稳定塘作为养殖塘加以利用,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2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实质上是人工强化模拟自然界水体自净功能。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沉淀池、曝气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近几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广泛被采用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被世界各广泛采用。

3.3生物膜处理工艺

生物膜处理工艺最早是通过在粗滤料上喷洒污水,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普通生物滤池,经过长期的设计改进,演变成为现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生物膜法是通过利用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群体,形成生物膜来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土壤自净功能的人工化、强化方案。生物膜处理工艺主要用于除去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让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微生物将溶解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微生物细胞物质和氨气等,从而到达污水净化的目的。

3.4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是通过厌氧细菌、兼性细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最后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由于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厌氧生物处理这种既节能又产能的特点,起到了缓和污水处理厂“建得起,养不起”的矛盾。所以,厌氧生物处理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是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联用,具有投资少、污泥产量少、节省能源、出水水质好等一系列优点。

4、污水处理工艺的展望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应用已经摒弃了以前所谓的一阵风的现象,而是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到达最优的污水处理效果。总之,具有脱氮除磷,产泥量少、且污泥达到稳定,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成熟可靠,且能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的工艺将是工艺选择的首选,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与研究的导航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现代城市污水污泥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建设环保、生态社会的发展。同时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相关于“人”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