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40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1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由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构成。社会医疗保险分多个层次,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各地工会推出的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部分行业协会为本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的医疗互助项目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针对不同的人群又分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保。为提高本市职工应对疾病的经济能力,2001年,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开展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推出了“在职住院保障计划”“退休住院保障计划”“特种重病保障计划”“女职工特种保障计划”等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已有数百万职工从中获益。不过医疗保险名目繁多、条款复杂,普通市民很难清楚了解,导致不少需要帮助的职工无法享受到这一福利。

情况分析

1.以《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为例,凡属于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退休职工,可由单位团体参保或社区参保的方式参加该计划。但是事实上,不少企业和职工并不知道,除了基本社保以外还有总工会推出的互助医疗保障计划,致使部分人没有机会参保。

2.根据互助保障计划的现有规定,由单位参保的,单位要和总工会约定参保时间,约定时间可以通过总工会申请改动,因此,缴费续保的衔接上经常发生断档。由于起保、续保有30天免责期,本来有续保意愿的职工可能因为在断档期间生病而无法续保。此外,退休前和退休后的续费也有脱节的时段,还有重复缴费的案例出现。

3.由于各类医保分别由不同部门主管,在管理方式、参保条件、参保形式、缴费要求、险种、保障范围、保障期限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定,更会不定期地调整,加之文件中专业术语太多,一般人不会解读,在参保、选择险别、办理手续、报销的过程中都会感到困惑、出现差错,在无法报销医疗费用时也极易与管理部门发生纠纷。

建议

1.居民对于总工会互助医疗保障计划的知晓和信息把握的渠道应当更加多元、更完善。建议总工会将医疗保障计划的宣传作为常规工作任务分配到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在街道、居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保障计划的宣传和咨询。

2.应该打通总工会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和医保的信息、结算对接的渠道,为市民了解情况、报销医药费提供便利。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2

一、明确目标和责任

从20*年7月1日起,我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由卫生部门整体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工作划转后,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委会成员单位和各区(市)县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目标任务,注意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工作不松、力度不减。

市和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要牵头做好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市和区(市)县教育部门要负责组织中小学(含中专、技校、职校、特殊学校)、托幼机构宣传动员具有成都市户籍或成都市居住证的在册学生参与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并代收其交纳的互助金。市和区(市)县卫生部门要负责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宣传动员非在园、在校少年儿童参与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并代收其交纳的互助金,同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市和区(市)县红十字会要加强宣传动员,并通过各种公益性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作为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的补充。市和区(市)县民政部门要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贫困家庭中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婴幼儿参加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市和区(市)县人口计生、残疾人联合会、人事、妇儿工委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自身的职责切实履职到位。

各区(市)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调整20*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专项目标任务的通知》(成劳社发〔20*〕77号)的任务要求,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切实做到目标不落空、工作落实到位。

二、调整报销比例

从20*年9月1日起,将《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实施方案》(成办发〔20*〕1*号)中确定的报销比例“50%由家长自理,50%由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分级距支付报销”调整为“40%由家长自理,60%由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分级距支付报销”;对已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每年给予1000元的定额补偿。

三、关于机构划转

各区(市)县要认真落实《研究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158号)和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暨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会精神。原则上应在20*年8月前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委会办公室)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中心)由卫生部门整体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市和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与卫生部门做好对接,确保相关工作和相应的管理、经办机构如期划转;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对区(市)县整体划转工作的指导,确保工作不断档。划转后,机构编制、人员、工作经费渠道、工作任务保持不变。

四、规范审核流程,确保审核公正、客观

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办法(试行)》(成办发〔20*〕1*号)、成办发〔20*〕1*号文和相关配套文件精神,规范审核流程,严把审核关,严格实行多级多人审核,全面实施网上审核和结算。

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当日将参加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患儿的入院、出院和诊疗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各区(市)县对定点医疗机构提交的单据,必须按审核时效逐一进行审核;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中心对区(市)县提交的单据必须在审核时效内逐一审核完毕;对须提交专家组进行审核的单据,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保我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审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及时、足额拨付结算资金

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成都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筹集、拨付和核算的具体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建立层层监督、层层把关的内部监管机制。

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中心要按时将核批通过的结算报销资金下拨给区(市)县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中心;各区(市)县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中心在收到下拨资金后应及时足额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以保证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有序进行。

六、规范档案管理

全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档案管理参照市档案局、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档案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要做到每天备份,其他文字资料要做到每月归卷存档。

七、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各区(市)县要组织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处方、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严防大处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3

[关键词]我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医疗救治的现状与困境

2007年7月,笔者对近两三年来媒体报道的56个案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其中涉及到56个孩子。统计分析的数据表明我国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医疗救治的现状与困境具有普遍性。

(一)未成年人患有重大疾病,对贫困家庭构成重大挑战

“……总体来看,媒体明确报道孩子所属家庭为农民或农民工家庭的有35个,占到62.5%,其他的也提到家庭非常贫困。”[1]“在56个孩子中,患有重大疾病的有50个……”[1](p81-82)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看出,未成年人患有重大疾病,对所在家庭构成直接威胁,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

(二)遗弃孩子是为了给孩子生路

“中国福利院中残疾儿童比例高达90%,”“笔者参观过的几个福利院中弃婴的比例占90%以上……”[2]“在遗弃的37个案件中,有33个案件父母都是做了一些努力的,但终因经济能力而决定放弃孩子。”

这三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当贫困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患有重大疾病时,在尽了各种努力仍不能让孩子得到需要的医疗救治后,大多数无奈的父母会选择遗弃。遗弃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生存下去的希望,遗弃是他们最后所能想到的表达父母之爱的方式。

(三)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的救治困境来于制度设计缺陷

“2002年大城市的儿童死亡率为千分之六,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贫困地区则高达千分之五十四。”[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表明,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倒数第4。卫生不公平突出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方面是资源分布不公平,二是制度设计不公平。”[4]“中国医疗资源不但不足,而且分布极为不均,卫生投入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倾斜,80%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20%在较富裕的农村,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医院。”[4]“除了资源配置不公平外,制度设计更不公平。中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15%,85%的人没有医疗卫生保障。”[4]

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患病未成年人无法及时得到医疗救治,患病未成年人家庭面临的严峻考验和痛苦抉择,最终都可归因于制度设计问题。

仔细分析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就可发现,其覆盖人群有这样一个脉络:从部分大型企业到所有城市企业职工,再到所有城镇居民,期间对农村医疗有些许关注,但是,真正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成雏形,从2006年开始,中央通过正式文件严肃关注医疗保障对更多人群的覆盖问题。

无疑,这样的一个发展脉络告诉我们:在2006年以前,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主要覆盖于城镇职工,基本上将未成年人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不是优先成为医疗保障的对象,而是搭末班车,并且是顺风车。

可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是怎么规定的呢?《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4条第1款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并享有医疗和康复设施。缔约国应努力确保没有任何儿童被剥夺获得这种保健服务的权利。”《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再次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并给予“优先保护”。我们目前的做法和制度设计,显然与儿童保护政策和法律不符,更没有达到国际条约的要求。

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地方探索及问题发现

目前一些地方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探索主要集中在上海和珠海等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通过这些地方探索,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在应对未成年人重大疾病方面的救助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通过父母单位子女统筹医疗的办法,将部分未成年人的部分医疗费纳入成人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医疗互助体系,对部分未成年人的重大疾病进行救助;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将小部分患重大疾病的特殊处境中的未成年人给予基本医疗保障;通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城市未成年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障;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地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为我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积累经验。①

(一)子女统筹医疗制度分析

在父母单位统筹医疗制度方面,笔者查找了大量的规定,并将四个有代表性的规定作为分析对象,这四个规定包括1953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已废止),1979年的《北京市市、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统筹医疗试行办法》、1989年的《中国科学院职工子女统筹医疗暂行办法》和2004年《珠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供养子女统筹医疗暂行办法》。从笔者查找到的四个规定看,最早的与最晚的时间跨越了50多年。这些有关子女统筹医疗的规定,既深深带有所处时代的烙印,又在自觉不自觉地发展着子女统筹医疗制度。总体来看,早期的子女统筹医疗具有两大属性:一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认为其是社会主义职工福利应该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性质上认定其为对父母或对劳动者的福利,而不是从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角度来设计此项制度。正是由于这两大属性,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意识形态淡化和各种制度市场化改革,子女统筹医疗一度几乎销声匿迹。直到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加强,子女统筹医疗制度作为保障未成年人基本医疗制度的重要形式而再次复活,2005年1月1日其起开始的《珠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供养子女统筹医疗暂行办法》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珠海通过地方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子女统筹医疗予以确认是让人非常振奋的一件事,尽管制度设计中,还有可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其进步之处也非常明显。首先,它首次从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角度对子女统筹医疗进行了制度性设计;其次,它拓宽了子女统筹医疗的筹资渠道,再次,它建立了子女统筹医疗个人帐户与集体共济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后,它在报销范围、标准、限额等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据笔者了解,珠海是目前唯一一个对子女统筹医疗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予以规定的城市。

(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分析

子女统筹医疗主要限于适用国家机关和一小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子女,范围非常窄,这就注定此种方式只能作为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对特殊人群的一种补充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医疗救助呢?个别发达地区,开始探索少儿大病互助基金模式,上海市是少儿住院(大病)互助基金的开创者。除了上海外,北京和作为西部城市的成都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

仔细分析就发现,这种互助基金有诸多缺陷,这也是其无法大规模扩展的重要原因。这种少儿住院互助基金虽然通常是由卫生、教育等政府部门与红十字会联合发起,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其非盈利性和患病者仍可参加。但是,与真正的未成年人医保相比,其性质仍然是一种民间自愿互助方式,其推行靠自愿,其资金全部来源于民间,不是真正政府主导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这注定了基金在推行和资金来源上都会面临着的巨大的压力,而且不能对贫困家庭有倾斜性支持。本来互助基金在覆盖面上就不够广泛,实际上,互助基金本身还在设计时对覆盖人群附加了一些条件。如北京仅适用北京市户籍的少儿和部分外来精英的子女。这些城市直到今天仍不能覆盖外来的、不上学的未成年人。从几个试点的做法来看,目前互助基金在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和报销数额方面都还是很窄的,其事后报销方式对很多极度贫困家庭来说,救助作用也非常有限。

(三)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分析

与互助基金不同,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将一部分来自特困家庭或处于特殊处境的未成年人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这是政府主导的、制度性的救助方式。尽管其适用人群的范围很窄,但也是一种解决未成年人大病医疗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成都和宁波等地推行了这样的制度,如成都于2004年8月1日开始施行《关于成都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的意见》,对城市中享受低保和困难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医疗救助;2006年7月1日宁波市制定了《宁波市医疗救助办法》,将医疗救助对象不限于城镇中的未成年人,对于享受农村“五保”、城市低保的和特困职工家庭中等的未成年人进行医疗救助。

两者共同的缺陷在于:通过医疗救助的方式来实现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是杯水车薪的方式,因为医疗救助本身就意味着仅对最贫困的人进行,经济标准限定得太严。除了经济标准的严格限定外,他们对适用的未成年人、可报销病种和可报销限额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先垫付后报销的方式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也非常有限。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医疗救助的范围比较有限,如何扩大未成年人获得医疗保障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为落实该《决定》,2007年1月29日《关于印发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号)进一步明确:“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7年有很多城市开始着手城镇居民医疗试行办法的制定,其中巢湖、铜陵、淮北、延安、杭州、珠海等地已经。在这些城市中,杭州、珠海已建立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没有将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放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规定。巢湖、铜陵、淮北、延安则将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放在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中进行规定。这在绝对数上扩大了未成年人获得医疗救助的范围,但是,却把农村未成年人做了明确排除。

在考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未成年人获得医疗保障的影响性分析中,笔者考察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的规定:《巢湖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延安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予以对比分析。

从现阶段未成年人医保的情况来看,与医疗救助相比,此制度的进步之处在于扩大了获得医疗保障的城镇未成年人的范围。从列举的三个地方政府规章来看,几乎覆盖了所有城镇未成年人。与互助基金相比,此方式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基金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可来自于财政补贴,铜陵甚至规定:“基金当年不足支付时,由市财政安排资金解决”,由政府担当起保证基金的可支付性。政府主导还可以对特别弱势的群体的保费有倾斜性照顾,如铜陵对重度残疾人免保费,延安对低保家庭减保费等。政府主导模式不仅仅意味着资金的来源多了财政的强力支持,而且还能通过立法和政策扩大参保人数。上述三个城市有两个城市,在规章里明确要求“应当”参保。

此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覆盖城市中的未成年人,将那些更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排除在救助之外。这种模式另一个重大不足是,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医疗保障不加区分。在参保方式、财政补贴力度、适用病种、报销范围、报销限额和支付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与其他探索类似的问题。

(五)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分析

在研究中,笔者欣慰的发现,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建立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笔者分别以2006年和2007年实施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住院、门诊大病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杭州市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为样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与前面的子女统筹、社会互助、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比,这种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有很多进步之处,尤其是《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首次通过了以“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为名的地方政府规章,在我国建立独立未成年人保障制度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进步肯定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我们要看一下存在的不足,以期对其他地方的探索有启示意义。第一,对适用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的群体,几个城市都有适当向后延伸,但缺乏向前延伸。四个城市对出生前的检测也即胎儿的医疗保障尚未提及。第二,每个城市都尚不能将所有本市未成年人纳入到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中。所有的都对外来未成年人设置一定的适用条件,这让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不能纳入到医疗保险中。第三,对农村未成年人缺乏倾斜性照顾。第四,目前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仍然是粗糙型设计模式,没有根据收入和需要进行科学的分层设计。

三、建议

在仔细分析现有的实践探索和对比美国的制度后,笔者发现,我国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主要不是具体制度设计的层面,而是在理念和目标上就认识不清,一开始搭建的框架就存在结构性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建议从以下六方面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结构:

(一)应确立未成年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利,并确立至少不低于成人医疗保障标准的原则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都确定儿童有四大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如果说受教育权是发展权的核心的话,获得医疗保障权是生存权的基础。而生存权又是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基础。生命诚可贵,如果没有生命和健康,其他的都很难谈起。因此,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应该至少与义务教育一样获得重视,要把保障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作为成人社会,尤其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予以确认。未成年人不仅要获得医疗保障权,因为其年幼脆弱,他们还需要更高标准的医疗保障。

(二)改变一刀切的方式,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上

从美国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来看,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架构该国儿童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是通过职工单位的家属医疗计划,将大部分未成年人纳入到医疗保障制度内,对于自由职业或自我雇佣的通过工会获行业协会上医疗保险;二是通过对穷人医疗救助计划,包括买不起职工家属医疗计划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或没法纳入到职工家属医疗计划的未成年人予以覆盖。这两种形式,一方面区分了有能力为子女购买保险和无能力为子女购买医疗保险的家庭,避免了一刀切;另一方面,这种搭配又可让有限的资源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孩子。

与美国不同,我们目前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探索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目前的一刀切表现在很多方面:(1)在保费支付上,财政补贴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论是全额补贴还是固定比例补贴,不因家庭收入情况而有所区分;(2)报销范围上也是统一的,不看疾病支出与收入的相对支付系数,报销的疾病范围都是一样的;(3)报销比例和标准也是一样的,都按固定比例报销,不管家庭的承受底线如何。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不仅大大限制了覆盖人群的范围,还让人感觉吃大锅饭的嫌疑,没有把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因此笔者建议,不仅应该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推出家属计划,还应该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鼓励企业推出家属医疗计划,这会帮助将有条件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并入社保体系;还通过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力量分流这部分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不至于让他们占用有限的财政资源。对于那些经济收入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职工子女或其他无职业子女,要通过财政补贴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将他们纳入到医疗保障制度中。笔者还建议,这个标准可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两倍以内的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具体的缴费和财政补贴标准等可参考现有的珠海、厦门建立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规定。

(三)中央政府应该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并设定基本的标准

目前,从全国的层面,我们尚没有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规定任何具体的立法措施,也没有具体的预算体现,这导致各地的探索都是地方性的,不仅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参保人群的流动,而且探索主要局限于东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西部城市或小城市几乎没有财力开始这样的探索。笔者建议,在我国现有探索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应该开始着手制定未成年人医疗保障预算和设定基本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标准,以让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国有步骤并相对统一的展开。

(四)将适用对象的范围在往后延伸的同时,也要适当往前延伸,而且要鼓励对年幼未成年人有倾斜性保障

目前,各地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中,在适用人群上,都或多或少的突破了未成年人的概念范围,比如将其适用于虽已成年但仍在中小学接受教育的已满十八周岁的人。适用对象的向后延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往前延伸却严重不足,而且没有对婴儿和幼童进行倾斜性保护。而笔者统计分析来看,56个孩子中,有31个是出生就带有先天性疾病,而且患重大疾病的不满一周岁的婴儿被遗弃率是类似情形下更大年龄段未成年人被遗弃率的几十倍。

我们看一下美国medicaid的规定。“medicaid计划对儿童的适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经济收入的门槛:(1)孕妇和不满一周岁的婴儿,在国家贫困线的185%以内的,或年收入在35718美元(四口之家)以下的,就自动享有孕妇医疗保健;(2)对于已满1岁不满6岁的儿童,如果其家庭年收入(四口之家)国家贫困线的133%或25678美元以内的,就可享受免费医疗。当然,这是联邦政府设定的最低标准,各州还可以根据财政情况予以提高;(3)对于已满6岁不满19岁的,家庭收入达到国家贫困线,或者家庭年收入(四口之家)不满19307美元……”。

从上面介绍的美国的medicaid计划来看,他们对于孕产妇和婴儿有特殊保护,在经济门槛上设定了更低的标准。我们希望,我国未来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在往前延伸时,至少覆盖《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的诊疗项目,以确保我们有更多更健康的孩子出生。同时,在享受医疗保障的条件方面,至少对不满一周岁婴儿有更宽松的标准。

(五)在政府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内容上,应该设计倒三角模式

我们国家整个医疗制度发展的特点是,更倾向于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本文第一部分列举的一些数据也充分说明,我国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具有严重的不公平性。具体到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上,也是这样。除了在可参保人群中采用这种广撒芝麻的一刀切模式外,我们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对那些最需要救助的人群,如农村未成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总放在最后考虑,并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以至于很多都被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举个例子,在覆盖人群上,如北京将普通进京务工人员的子女排除在互助基金的范围,反而将归国人员的子女纳入到互助基金,这种医疗保障与收入正相关的政策制定模式,只能是拉开贫富家庭子女医疗保障的距离,与和谐社会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还有,在确定保障标准时,只是按照绝对贫困标准来确定保费的优惠减免,对保障的内容没有任何区别,不能真正满足个体的需要。举例说,一个阑尾炎手术对于家徒四壁的未成年人可能就是天价,对于中等工薪阶层家庭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让两者的区分仅是保费方面,而不是在医疗保障内容方面,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不能让这位来自极贫困家庭的患阑尾炎的孩子受益。

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在设计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模式时,应该区分家庭的状况,对于特别富裕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由家庭通过单位或协会等自由购买更高级别的保险,他们可根据收入状况自由选择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的范围。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他们可通过单位或协会选择子女的医疗保障级别,这种医疗保障可以基本覆盖日常的诊疗费用,但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大病的诊疗费用。对这类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补贴和家庭缴纳一定小额费用的方式,为他们建立专门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城市困难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和普通的在城里打工的未成年人,政府应该全额补贴,或让家庭支付很小的一点费用,为他们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医疗保障的服务提供者不一定是非常高档的,但能满足基本的医疗条件;这种医疗保障覆盖的服务范围不一定包括看牙医等目前看来比较奢侈的诊疗项目,但至少能覆盖阑尾炎、重流感等诊疗项目。这种倒三角的医疗保障模式,好处在于:一是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财政资源,二是最大限度覆盖所有未成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三是为那些有钱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留出了获得更高医疗保障的空间。

(六)借鉴美国模式,采用项目运作的方式,并将烟草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产业的税收的一部分注入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基金

2007年3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新预算决定,决定为新一个十年的SCHip计划拨付500亿美元。根据共和党参议员Smith(R-oR)参议员Kennedy(D-ma)的提议,参议院通过修正案,未来联邦政府增加的烟草税收全部注入到SCHip项目资金中。

采用项目的方式来推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好处在于:一是需要各个城市事先根据本地情况申报自己的方案和标准,这会让中央政府有条件考察申报城市是否有慎重考虑,通过筛选优化资金的使用率,同时也有利于中央政府制定未成年人医疗保障的基本标准和对各地情况进行平衡;二是通过项目而不是通过立法的方式,这有利于动态地探索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寻找最好的模式,而且也有利于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评估和总结;三是通过项目的方式,与通过权力自上而下的强推模式相比,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模式;也有利于将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社会化,调动民间资源,加强民众监督。对于基金的扩充方面,笔者认为美国参议院2007年通过的修正案非常有借鉴意义,即对生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消费品的产业提高税收或征收附加税,用来补充医疗保障基金。在短时间内不能提高税收的,也应该通过立法或政策明确,将现有此类产业税收的一定比例划入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基金。

[参考文献]

[1]张文娟.细若游丝的年幼生命需要专门健康‘救生圈’――建立我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研究[a].佟丽华.未成年人法学(社会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1.

[2]张文娟.正在被重视的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未成年人保护[J].未成年人法学研究,2006,(4).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4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医疗服务

目前,全国各省先后推出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本文就北京、深圳、青岛、湖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正在试行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进行评述,试探求既适应农民工群体特征及现实需求,又尽可能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接轨的农民工医疗保险过渡方案。

一、全国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方案

(一)参保对象。目前,陕西、湖南、宁夏、山西等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皆实行“全省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等(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都应按规定为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农民工无论就业于何种性质单位,都能享受医疗保险。辽宁省沈阳市鉴于大部分农民工已在所在单位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将参保对象界定为“仅限于在外地注册在我市从事建筑施工的单位、在本市已参加养老保险而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招用农民工占本单位用工人数70%以上的个体餐饮和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广东省深圳市的医保方案名为《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参保对象专指“所有企业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内蒙古自治区鉴于其地域的特殊性,将参保对象扩大到包括牧民在内的“农牧民工”。

(二)缴费办法。天津、陕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住院医疗保险或大病医疗保险采取用人单位缴纳的办法。仅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求用工期限3个月以上的大病住院保险费用“用人单位承担90%,个人承担10%”,对选择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保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只有以个人名义参保的才要求个人承担全部费用。辽宁省大连市保费均由用人单位承担,农民工只享受相关待遇。天津、大连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比例分别为3.5%和2%。重庆市要求参保单位按缴费基数的1.4%缴纳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0.1%缴纳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农民工个人每月缴纳5元作为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费。山西省的做法是按3%的费率缴费,要求2.5%左右划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0.5%左右划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深圳市规定“每人每月12元,其中用人单位缴8元,劳务工个人缴4元,6元作为门诊基金,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5元作为住院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元用于调剂”。南京市除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外,要求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按4元/人的月标准缴纳,用于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此费用由农民工个人承担。“用人单位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率控制在1%-3%以内”办法最为普遍,湖南、陕西、安徽、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采取此办法。

(三)医保待遇。目前,农民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基本为“住院和门诊特殊病”,起付标准、个人自付比例大多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建有大额医疗费补助基金的,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可通过大病医疗补助解决。重庆、南京及北京都设置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账户”及“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专户,为农民工大病医疗提供可靠的基金保障。依照南京市的规定,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暂定为6万元)以下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根据费用分段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50%~80%比例支付,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符合规定支付范围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由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按规定给予定额补助。北京市规定统筹基金年度支付最高数额为5万元,超过此限额时,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70%,年度累计不得超过10万元,其余30%由个人承担。重庆市统筹基金支付限额3万元,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支付限额20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较为狭窄,仅限于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及急诊抢救留观并收转住院前7日内的医疗费用,不包括门诊特殊病和大额医疗费救助。在医保待遇执行上,除深圳市使用专用《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待遇与连续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时间挂钩外,其它省份均依照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执行,缴费当期享受相关待遇,期间发生费用由社会统筹支付。

(四)基金管理。农民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保费和统筹基金利息构成,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支付。在基金结算上,南京、深圳市实行当年核算,基金结余部分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不足支付时,在下一年度调整缴费标准并予以补足。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基金支付标准按保费有效期和医疗费用分段累加计算等办法确定,每年公布一次。针对基金安全问题,各地多采用“单独建账,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办法。深圳市将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列入成本,而南京市则规定“市、区两级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不得从基金中提取,其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

(五)政策执行方面。《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全国二十几个省份方案执行情况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多采取直接扩面形式,一定时限能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便可直接进入该体系。对于大病住院医疗保险,要求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内部审计等制度,实行统一政策,属地管理,分级执行。具体而言,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参保、缴费、待遇支付,医疗服务则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提供。上海、成都实行的农民工综合保险较之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医保运行模式上不再采取政府经办的传统做法,而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委托,这是一种农民工、企业、政府多方受益的医保运作模式,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强化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责任。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5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商业保险

大学生是一个高知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也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医疗保障及基本医疗服务,保证他们在患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能有足够的费用得到及时治疗。

一、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的抽样调查

全日制国家统招计划内大学生、研究生公费医疗实行属地管理,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学生人数实行定额拨款,每人每年部属高校60元,省属高校40元(各地标准不一)。学生在生病或意外事故之后,先到校医院就医,门诊基本用药由校医院提供。如果学生病情严重,校医院没有能力治疗,可以转诊到学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治疗。现在北京学生在本校医院门诊医疗费用自负20%,学校报销80%;在校外医疗门诊费自负40%,学校报销60%。此外,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还有范围限制,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

本文随机选取了1000名首都大学生作为抽样样本,基本反映了首都大学生目前的医疗保障状况及不足。

1.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有待提高。通过对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收费及服务态度的调查,基本情况是:

(1)没有人认为校医院水平很好,68%的同学认为一般,32%的同学认为很差(如图1),可见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不高。

(2)4%的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贵,45%的同学认为收费一般,51%的同学认为收费不贵(如图2),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较为合理。

(3)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好,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一般,66%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不好(如图3),所以校医生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校医院低廉的医药费用很好,但对校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2.“看不起病”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中国高校医学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大学校医院院长刘绪成教授却指出,目前大学生大重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镇职工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对大学生来讲这方面还是空白。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费。在统计抽样中,1%的学生家庭富裕,84%的学生家庭状况一般,15%的学生家庭贫困。同时,如果学生得了一场大病,72%的学生会为钱发愁,24%的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由于“看不起病”,病越拖越重,给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3.许多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也缺乏保险基本知识。在统计调查中发现,对医疗保险作出评价时,有10%的同学认为参加医疗保险作用非常大,50%的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而有40%的同学认为不起任何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认为身体健康、患病率低的缘故;在对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虽然有88%的同学在学校看过病,但是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的只有8%,一般了解的有54%,不了解的占58%。由于学校没有广泛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障知识,大学生虽然在校医院看病,但真正了解医疗保障制度的同学却不多。

二、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付比例问题。为了弥补旧公费医疗制度的不足,许多高校出台了形式不一、标准不同的学生公费医疗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也没有法律保障。有的学校将国家拨给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方式负担医疗费用,但三方各承担多少?国家没有统一标准。

2.医疗模式问题。在“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参加50元每年的学生平安保险。但这种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覆盖面较窄。公费医疗仅针对计划内的大学生,非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不能享受;一些学生缺乏保险观念,不了解自己周围的风险,没有投保也就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某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部分学生家境贫穷,支付不起保费。第二,由于存在医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没有解决。第三,保险理赔时间周期长,保险金事后支付,有时会出现被保险人不能及时支付医疗费而影响学生治疗的情况。

3.保障经费问题。保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校医院治病一般费用较少,开的药价格低、效果差,基本不配备价格较高的药品,难以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有时几个重病学生就可能花掉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学生的医疗经费,而大部分学生就只能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

4.思想观念问题。由于中国保险起步较晚,从事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较少,某些业务人员介绍保险产品时存在误导情况,致使被保险人理赔时遇到了麻烦,最终损坏了保险行业形象。许多人缺乏保险意识,不积极参加保险。随着中国保险业日益成熟,人们也会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保险的作用与功能。

三、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1.普及保险知识,培养大学生商业保险意识。在调查的过程中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花钱买保险,保平安;另一种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身体很好,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很小。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几乎各占一半。一定要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利用保险产品合理规避风险。

2.大学生医疗保险宜采取“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保险模式。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保险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商业健康保险。通过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给大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保险计划。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转嫁给保险公司。

3.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费用的投入。青年人的健康状况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命运。政府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增加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强身健体,不要让小病恶化成大病,大病再转化为不治之症。

4.建立大学生互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国大学生互助保险合作社,成立互保基金,发展互助保险。互保基金应参照社保基金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保值、增值机制。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互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社影响将日益深远。大学生自己的品牌将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形成良性积累机制,使互保基金发展成为大学生助医基金。为了鼓励社会捐助,政府还可以对捐款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互助保险体现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是弱势群体自愿集合起来抵御风险的有效方式。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也必须在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得到解决。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差异较大,保障需求也不相同,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医疗保障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贫困学子患“恐病症”高校直呼“养不起”[eB/oL].新华网,2005-09-23.

[2]周洪宇.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迫在眉睫[eB/oL].医药网,2006-03-06.

[3]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eB/oL].财会网在线,2007-02-09.

[4]崔晓华.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险[J].中国保险,2004,(6).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xyq8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市医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局、苏州市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瞄准目标,点燃激情,积极践行“阳光医保·守护健康”机关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多精准的医疗保障服务,全力开启新时代昆山医保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征缴扩面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7.05万人、25.58万人,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保总参保人数不降反升,同比增幅达2.7%。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当年收入分别为50.41亿元和3.08亿元;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当年支出分别为42.34亿元和1.89亿元;当期结余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分别为8.07亿元和1.19亿元;累计结余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分别为75.11亿元和3.6亿元。

二、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项目标如期完成

(一)以精准施策为第一责任,着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保障水平。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苏州市级统筹。苏州市级统筹从2020到2022年历时3年完成,实现基本政策、待遇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六统一”,涉及我市182万参保人群。根据苏州市级统筹实施意见和待遇标准调整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及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具体实施方案,出台《昆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昆政办发〔2020〕88号),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强化宣传引导,借助各类媒体渠道,压实稳定责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顺畅落地今年政策调整,提高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在贯彻上级政策的同时,争取我市利好政策,率先将居民医保在苏州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惠及参保人群25.58万;率先简化办理苏州大市范围内异地就医转诊手续。二是全力打造长期护理保险“昆山样板”。落实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第二阶段试点工作要求,做好第二阶段承办商业保险公司招标,按照分类分步推进思路,调整优化筹资渠道,降低失能鉴定准入门槛,提高待遇标准,加强长护险基金稽核检查,进一步提高长护险惠及面和服务质量,推进居家医疗护理。全年受理申请0.75万人,进行失能评估0.68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1.01万人。全市已有6家护理院、15家居家护理机构纳入长护定点机构,设立113个居家护理站点。商保承办机构在各区镇设立长护经办窗口和护理机构经办服务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长护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构建第四重医疗保障。协同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解读“苏惠保”等商业健康险,进一步完善健康险与基本医保经办对接和待遇衔接。调整优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目录,增补至9家商保机构18个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二)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瞄准民生靶心,抓“六保”促“六稳”。一是全力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医疗保障工作。着重做好基本医保,特别是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这三重保障。启动对困难人群、失水渔民参保情况开展回头看,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配合,建立健全数据交换、相互比对机制,确保困难人员一个不漏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将困境儿童纳入我市“零自负、零起付”的“双零”医疗救助范围,落实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用药保障机制,减轻慢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91%和76%。今年,共16.14万人次享受各类医疗救助金1.37亿元。二是及时落实职工医保费阶段性减半征收政策。2020年2到6月份,对我市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比例,由阶段性降费之前的8%,减半至4%征收。全年,为全市7.9万家企业减少医保缴费11.7亿元。三是认真落实确诊和疑似患者“一站式”医疗费用综合保障政策。对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财政予以补助,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多项医保经办服务新举措。疫情期间,建立完善参保群众“用药不断”机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员,将原来1个月的配药量放宽至3个月;新上线居民医保参保微信小程序;对回外地老家突发疾病住院的参保人员,“一个电话”就能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手续。五是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将住院以及门诊发热病人核酸检测费用纳入医保结算。6月初,有序恢复春节后因疫情影响暂停的长护险居家护理工作,严格督促商保经办机构和护理机构,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聚焦释放红利,全面推进医保重点领域改革。一是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强化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按病种付费,扩大按病种付费病种数量至250种,提高按病种付费基金支出占住院统筹基金支出比例。试行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诊疗、家庭病床医保支付等医保支持政策。二是建立完善医保支付规则体系。完善医保目录管理、“两定”协议管理、结算管理。新纳入医保药品8867个,谈判药共118个,移出医保目录药品4430个。细化医保药品支付标准,8月1日起,对省阳光采购平台挂网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以中标价加成15%为医保支付限价,超出支付标准的个人自付,合规自费费用累计进入大病保险,进一步规范定点医药机构的药品销售行为,引导合理用药。三是大力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药品(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7批次共涉及11个品种医用耗材、112个品种药品,年节省医疗费用1.5亿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保基金预付比例从30%提高至50%,有效缓解医院和药企运行压力,充分保障中选品种的正常供应和使用。定期监测和通报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情况,确保集中采购成果落地执行。四是协同做好疫情期间药品(医用耗材)临床供应保障。对未在省平台挂网的疫情防控必需药品(医用耗材),允许公立医疗机构线下搜寻生产企业,公平协商确定采购价格,先应急采购使用,再履行线下应急采购备案手续,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全年,共受理884万元防疫必需产品的备案。五是创新医药价格监管模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委托第三方开发医药价格嵌入式预警管理系统,并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运行,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库”、设置项目价格调整“提示器”、打造价格事项办理“快速道”、筑牢医药价格预警“防火墙”,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四)以基金安全为第一目标,重拳打击欺诈骗保,有力保障人民群众“救命钱”。一是注重媒体融合,开展“一体化”集中宣传。5月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联合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社等媒体平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等方式,重点宣传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待遇政策和服务管理规定等,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基金监管手段,组建“一张网”监管体系。对全市762家定点药店和262家定点机构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对全市销售金额排名在前20位的药店做了现场专项检查,根据举报、现场调查、远程视频监控,查处违规定点医药机构5家;贯彻落实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范围及医保支付标准,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药品限价政策;进一步完善医保智能审核规则,实现对762家定点零售药店,262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智能审核全覆盖,上线审核规则扩大到56个;签署医保医师、医保药师防范欺诈骗保诚信自律承诺书,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督,聘请热心医保事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作为医保基金监督员。全年取消医保定点1家、暂停医保协议管理6家,暂停医保卡结算430人,追回各类违规费用297万元。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一盘棋”工作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管、卫健、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动,探索建立与检察院、法院紧密的联席会议、案件协查、信息共享、培训共建机制。加大对外伤病人划卡支付的医院端审核和违规费用追偿,与市公安交警部门交换和双向核对外伤划卡信息1600人。四是推进源头治理,构筑“一道卡”监管防线。制定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行为治理清单,指导1024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对照排查和整改问题,主动退回违规费用。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上门送政策,开展业务政策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定点机构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聚力“提站位、创一流、惠民生”,提升医保服务质量。一是打赢公共服务专项治理攻坚战。落实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深入推进医保经办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确保实现“最优办事流程、最短办事时限、最少提供材料、最小自由裁量、最高服务效率”的“五最服务”。二是纵深推进异地就医工作。以百姓“需求度高”“体验性强”“获得感足”的医保公共服务项目为突破点,落实异地就医差别化报销新政,对未备案人员按原规定结付比例80%结付,统筹推进异地就医和分级诊疗建设。将我市126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扩大我市异地就医持卡结算医疗机构范围。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医保互联互通。优化流程,完善信息建设,异地就医门诊慢性病、部分门特项目、社会医疗救助待遇实现同步“一站式”结算,全力提升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率。三是持续做优医保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医保网上服务大厅和“医银平台”建设,力推政务一张网“网上办”、微信公众号“掌上办”、自助服务机“自助办”。医保业务前沿下沉区镇,10万元以下医保费用报销、社保转移凭证等业务实现区镇受理全覆盖,将医保窗口建在“家门口”、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在原职工医保ii类特殊病种医院交互平台办理基础上,进一步下沉i类特殊病种业务至医院端交互平台办理。对特病人员二次报销直接划卡限额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四是全力打造“智慧医保”。打出“互联网+”医保组合拳,将疫情期间网络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推动23项医保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推行生育医疗费用直接持卡结算,做到“不垫资”,借助大数据比对,直接支付一次性营养补助和生育津贴,做到“零跑腿”,新增产前检查费待遇项目,提高一次性营养补助标准至2112元,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实现门诊特殊病种患者购药通过药事平台医疗费用直接划卡结算,处方购药无需至经办机构报销。

(六)以强基固本为第一要义,着力系统规范,夯实医保基础工作。一是顺利划转经办机构管理职责。完成机构改革医保经办职能和人员管理职责划转工作,实体化运作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努力建成高效统一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局党组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出台《昆山市医保局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各项制度,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网评员队伍,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列入党组理论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并进行通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实施医疗保障领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结合上级督查做好自查自纠。落实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举报投诉处理与执法检查联动机制,全年处办各类咨询求助件7738件,群众满意度稳定在100%。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手段,积极开设“昆山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打造政民互动“微窗口”。自开通以来,共文章116篇,解答群众提问5500余次,相关政策通过“昆山”等上级平台宣传报道8次。五是推动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落地。完成医保系统单位、医保系统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医师、医保护士、医保药师等7项业务编码标准信息的维护工作,扎实推进医疗保障信息标准化工作。

(七)以做亮党建为第一政绩,扛起硬核担当,筑牢硬核堡垒。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坚持把党建制度建设贯穿于服务党员群众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形成用制度激励、靠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健全党的组织建设,在市人社局28名涉改人员转隶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后,选举成立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从2个调整为3个。树起“阳光医保·守护健康”党建服务品牌,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局党总支与大同社区开展共建,通过倾听基层的声音,了解医疗保障工作中的痛点、堵点,更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全力配合巡察,主动接受监督。把主动接受市委巡察及市人大常委会对医保局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情况监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机遇。紧紧围绕新时代医疗保障中心工作,压紧压实压细整改责任,把巡察及监督的成效体现到医保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推动新时代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廉洁自律意识。着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严格纪律约束,以平时考核月度记实单和日常绩效管理考核为抓手,严格请示报告和出差报销等制度,坚守廉政底线。四是比学赶超,党建工作再树品牌,医保服务再提标准。贯彻落实“民生幸福”党建联盟行动方案,开展现场集中服务,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共走访企业23次,走访居民5次,收集意见建议13条,形成1份“助企惠民”需求清单。参与“暖心党建·舒心服务——高质量机关党建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制定“党建惠企”专项医保政策和服务清单,助推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勇当热血尖兵”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配套细化工作计划表,学在深处,做在实处,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开展11场“进乡镇、进社区”长护政策、防疫知识宣传及义诊义剪等活动覆盖张浦、周市、锦溪、陆家、淀山湖等5个乡镇。召开“嘉定—昆山、青浦—昆山”医疗保障一体化暨党建共建、业务研讨会议,积极推进昆山、嘉定、青浦三地医保部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党建工作互学共进。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7

对于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类疾病,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随着医学的进步,重大疾病的存活率在大大提高:

大部分器官移植手术术后存活率已达到90%以上;

45岁以下患有心脏病的成年人,手术后有80%的概率可以存活3年以上甚至更久;

从被确诊患癌症开始,5年后依然存活的概率:男性为65%、女性为78%;

2/3的中风病人可以治愈……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金钱。

有统计表明,用于治疗方面的费用只是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50%,除此之外,还有营养费、护理费、疗养费、误工费、好处费、收入中断、丧失竞争力、拖累亲人、家庭危机,我们在忍受大病折磨的同时,还要承受经济上、精神上的重创。

身患大病,无钱医治,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享用先进的医疗手段,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为了自己捍卫生命的尊严,不要用借款去考验你身边的朋友:也不要因为医疗费用的昂贵而轻易放弃生存。

商业医疗保险不仅是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更是个人充分享用先进医疗手段的经济基础。投保给付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使自己和家庭都能够充分受益。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按上一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确定,目前定为1300元;

一年内的最高支付限额按上一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确定,目前定为5万元。

在3级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

1300元至1万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80%,职工支付20%

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85%,职工支付15%

3万元至4万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90%,职工支付10%

超过4万元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95%,职工支付5%;

职工在一个年度内门诊、急诊医疗费用累积超过2000元的部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50%,个人支付50%,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职工或退休人员个人门诊、急诊医疗费用的最高数额为2万元。

职工和退休人员在一个年度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限额(不含起付标准以下以及个人负担部分)的住院医疗费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的门诊医疗费用,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最高数额为10万元。

社保带给我们的思考

要享受20000元门诊/急诊费用的最高支付数额,个人必须承担2000元

要享受50000元工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个人必须承担7937

要享受100000元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最高支付数额,个人必须承担42857

既在享受170000元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同时,个人需支付72794元。而这仅仅是属于社会医疗保险可支付范围内医疗费和,并不包括自费药和自费治疗项目的高额费用,解决这部分高额费用的最佳途径就是本文要推荐的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包括三大类的保障功能:

住院费用报销和住院津贴给付类

大病医疗费用给付类

意外伤害医疗门、急诊、住院费用报销类

下面介绍几种重大疾病保险计划

健康关爱专家定期重疾个人疾病保险

费用非常低:消费型定期重疾险(不搭配两全保险,没有生存返还),重疾和身故都返保额,费用非常低。

保额上限高:保额上限在同类产品中相对较高,1~3类职业最高保额可以达到200万。

疾病覆盖在市场上处于中等:覆盖31种重大疾病,包括25种行业规范疾病,以及终末期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等。

弱点:没有生存返还,纯消费型,最老保到70周岁,保障期间相对较短;没有全残保障及保费垫付等辅助功能;观察期180天(其他通常是90天)。

适合人群:

第一类人群:家庭经济能力一般且现阶段重疾/身故保障需求高,现阶段充分利用保险的杠杆效用,用最少的保费买到保障,等经济状况转好后再购买终身险种或者用其他理财方式储备风险防御金(如收入一般,刚买房/生育的年轻夫妻)。

第二类人群.想购买高额重疾保障的人群。

吉祥如意重大疾病保险计划

重疾保障功能全:38种疾病,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因职业或输血导致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重大疾病额外给付:4类重大疾病,额外给付50%

生存和全残保障:返还保额

保障期限长:保到85周岁

辅助功能:保费自动垫交、保单借款、减额交清

弱点:满期祝寿金到85岁才返还,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收益率低,保费相对较高。

适合人群:

第一类人群:这是一款综合性价比高的产品,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对保险公司的资质、服务等更加关注人群。

第二类人群:有家族糖尿病史、从事与艾滋病有接触的行业等。

一生关爱重疾养老计划

费用低。性价比很高:对于35岁以上的青壮年人群,其费用在6款中仅高于健康定期。

重疾保障功能全。

保障期限很长:保到88周岁,生存至88周岁返保额。

保障范围最广:42种疾病,1型糖尿病、因职业或输血导致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重大疾病额外给付覆盖广:12类重大疾病,额外给付20%。

辅助功能:保费自动垫交、保单借款、减额交清

弱点:满期祝寿金到88岁才返还,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收益率低。

适合人群:

第一类人群:经济能力不错,更关注产品性价比,尤其适合青壮年人群。

第二类人群:关注某些特定疾病,尤其是额外给付重疾的人群:如有家族糖尿病史、从事与艾滋病有接触的行业等。

小康之家-如意安康两全保险计划

产品特点:保费豁免功能,多了一层保障。因意外或观察期后初患重大疾病,给付附加重大疾病保险金,同时豁免主险保险费。

身故/全残:给付累计所交保险费(含豁免);

生存返还:总保费*105%

被保险人年龄小时存在费用优势:被保险人年龄在25岁以下,6款产品中,保费仅高于人保健康定期和金盛完美人生;但若被保险人年龄在35岁以上,则保费增至最高。

疾病覆盖在市场上处于中等:覆盖30种重大疾病,尤其是覆盖心脏手术的介入疗法。保障期间比较长,最高可保到80周岁。

弱点:被保险人年龄较大时,保费较高

适合人群:

第一类人群:非常关注产品的保障功能,看中保费豁免功能,愿意为之多付一些保费。年龄较低(不超过40

岁)的被保险人。

第二类人群:关注心脏手术的介入治疗的特定人群。

“安康无忧”重疾养老保险计划

生存利益高:60周岁-69周岁,每年给付保额的2%作为体检津贴。70周岁给付满期保险金(保额),可以一次性领取,也可以转换成年金领取,用作养老金的补充。总生存利益至少是120%保额。

辅助功能:保单借款、保费自动垫交、减额交清。

弱点:不适合4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其身故利益低于保额。保到70周岁,保障期间相对较短。覆盖28种疾病,覆盖面较小。

适合人群:想获得基本重疾覆盖,同时已经开始考虑养老问题,更加看中生存利益的人,可以考虑与其他重疾险产品搭配,转移全部的重疾风险(身体状况好,生活方式好,经济条件不错,且开始关注养老的35-45岁左右人群)。

完美金生健康保障计划

产品特点:重大疾病状态利益高。观察期外,初次确诊为约定的a类重疾且28日后仍生存,给付保额的110%。观察期外,初次确诊为约定的B类重疾且28B后仍生存,给付保额的210%。

保费性价比较高。

具有生存返还功能:生存返总保费。

弱点:被保险人年龄限定严:16-45周岁。覆盖23种疾病,覆盖面小。

适合人群:非常看重产品的重疾保障功能。自身主要的疾病风险已经被23种疾病覆盖。可以与两全型养老险搭配。

保监会规范定义的25种重大疾病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把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7、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

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2、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3、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年龄必须在三周岁以上

14、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年龄必须在三周岁以上

15、瘫痪-永久完全

16、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8、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9、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0、严重Ⅲ度烧伤-至少大体表面积的20%

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

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经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

*被保险人申请理赔时年龄必须在三周岁以上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8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的成功范式众多,从筹资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个体主导型、多方互助型;从保障范围及程度上看,可分为福利型、风险型、福利风险型;从资金的筹集上看,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及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虽说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是自费医疗体制,但是医疗保险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保险金的投入也逐渐增多。在政府主导型国家或福利型国家,医疗保险势必会增加国家干预的力度。以美国为例,1887年联邦政府的收入仅占Gnp的3%,1937年上升到5.5%,而在20世纪70年代则跃升至38%。而在中国,囿于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医疗保险显得尤为特殊,与其它国家既有相似点,又不乏其独特之处。因此,解读并借鉴一些国外农村医疗保险的典型模式有益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成熟与完善。

一、国外农村医疗保险的典型范例

泰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

泰国政府于2001年试点“30铢计划”,2002年颁布实施《国家健康保健法》,政府逐步推广并将卫生服务计划列入正常事务的开支,建立起以城市医疗为先导,农村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体制,将约一半的卫生资源投向农村,偏向于改善农村卫生落后的状况;而且,还逐步探索出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保障方案。凡农村居民,除了享受免费医疗和自愿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外,均可参加健康卡保险,一户一卡,每卡家庭自费500铢,政府补助500铢(折合约20美元),持卡者患病可到健康中心或所在区医院就诊,当需要转诊时,可转到省医院就诊。这样,医疗风险的分担就趋于分化,加之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有效的预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体质的提高。“30铢计划”是针对农民制定的,其主要特点是管理规范化,从中央到地方有特设机构统一运作;其保障范围广,包括预防保健、门诊、住院等;对弱势群体的免费医疗,规定个人月收入200铢以下,或家庭月收入低于2800铢的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主要补偿标准为:每次门诊或住院只需支付30铢的挂号费,便可享受政府每年预拨的1202铢统筹基金(2000年标准)。1995年开始,贫困人群可免费获得医疗卡。1984年创立的医疗卡计划,就是专为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医疗服务资源而量身定做的。健康卡持有者到公立医院就诊(门诊、住院),除了规定的自费项目,如整容、配镜以外,可就诊8次,每次最高限额是2000铢,全年的最高限额是16000铢,由就诊单位向省管理委员会结算。

英国的医疗模式

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城乡扁平化趋势的推进,英国的国民健保制度覆盖城乡,农民可以享受到社区诊所及医院的双重服务。虽说英国的国民健保制度(nationalHealthService,简称nHS)保障能力强、范围广,但其医疗体制却是公私并存,有合作亦不缺乏竞争,可供经济社会条件有差异的群体选择。其主要医疗机构分为社区机构及医院,病人就医时只需交纳处方费便可享受免费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由于采取的是医药分离,医师开的处方需患者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买,即便如此,政府也提供了低保家庭的nHS药费。英国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资金筹集与城镇居民一样,86.2%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私人健康保险筹资以及自费床位的收入为10.5%,用户付费占3%,其卫生费用约占GDp的6%。据统计,2002~2003年间,nHS共花费了680亿英镑(约等于9520亿元人民币,以英国人口5989万算,人均nHS开支15900元),占当年英国GDp的7.7%。另外2007~2008年度,nHS开支增加到了900亿英镑,占GDp的9.4%。

巴西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巴西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其体系不断更新并日趋完善。1976年,巴西制定了面向城乡居民的医疗免费制度,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目前,巴西主要推出的是“家庭保健计划”,并成立家庭健康小组。这一计划具有高覆盖率、高激励性、高管理性、高服务性等特点,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1994年以来,政府推出家庭与社区相统一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取得了很好的绩效,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该计划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运营,实行联邦与州统一监管,在国家社会福利部的直接管理下,成立国家医疗保险协会。保险医院分为高、中、初三个档次,可以满足不同病情、不同人群的需求。巴西有严格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有其针对性,有着严格的就医转诊制度。一般情况下,居民患病后,首先到所属地的初级医疗机构接受诊治,之后根据病情,经医生与院方同意,方可逐级转院,这一点与我国新农合颇为类似;另外,其资金的统筹途径一般是由本人缴纳工资的8.5%~10%,雇佣单位上交相当于工资的17.5%,还有政府的税收及财政补贴等。“家庭保健计划”所需资金来自联邦和各州的专项资金。1999年,除社区健康外,每个小组可获得联邦政府28000雷亚尔的资金支付,小组中的医生及护士服务方面的可及性达到90%以上。此外,虽然大型综合医院及公共机构属性是国有,但政府也鼓励其与私立医院、商业医疗保险共同发展。

韩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模式

1963年韩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保险性质的法律《医疗保险法》,当时出于经济困难的考虑,国家无法拿出更多的财力,只好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由于统筹平台低,导致保险层次低、覆盖面小、受益率低。后来,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逐渐高涨,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医疗保险所需资金的投入。1981年,政府决定开始在农村推行第一批试点,到了1988年,这一制度逐渐推广普及农村,约90%的农村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另外有10%的贫困农民由政府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救助,最终实现了全民医保。

农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经费一般是政府与参保家庭各承担50%,医药资源基本上是由城市输向农村,城乡逐渐步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阶段。患者就医时,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必须是逐级转诊式的。医疗费用的分担大致分为:一是起付钱,病人每诊次支付4美元;二是病人在诊所门诊看病能享受70%的补贴,在医院门诊看病能享受50%的补贴;三是住院费用,保险部门每年至多付三个月的住院费,其余费用自己承担。但住院费用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差异较大,对于巨额的医药费,参保农民仍需担负过多的开支。为了扭转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这一状况,该国决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到农村服务两年,然后才能取得行医资格。

此外,其它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也可资借鉴,如日本的强制健康保险与农民互助保险;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马来西亚的国家卫生服务计划;新加坡1983年起实施的保健储蓄计划;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朝鲜与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等,尽管难有十全十美的医疗保险制度,但各国的有益经验不可忽视。

二、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对我国启示

市场经济的运行风险使得各国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日益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模式。鉴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等特点,我们必须立足于国情,只能借鉴、消化、创新国外的医疗模式,且不可盲目随从。具体如下:

1.政策的保障与政府的支持

成功的医疗保险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障,本质上是公共福利与公共服务,政府必须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公共领域建设的主体则是政府,但农民在享受这一福利时也须承担一定的义务。任何纯政府或纯农民建立的医疗保险都是脆弱的,也是艰难的。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医疗保健更是一种机会,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应当看作一种国民可以获得的权利,不取决于他们的生活或经济状况。

从数字上看,巴西国家税收和财政补贴约占保险基金总数的22%,其《家庭保健计划》所需资金几乎全部由政府财政划拨;泰国的“30铢计划”是靠政府启动的专项资金来运行;韩国政府支付统筹资金的50%;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给付水平更高,其中包括诊疗费的70%。我国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涉及到的“古巴之谜”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以人为本”的国度里,我们更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突出位置。

从制度上看,韩国有《医疗保险法》,日本和泰国分别在1934年和2002年颁布了《国民健康保险法》,德国在1883年颁布实施了《劳工疾病保险法》,英国1948年颁布了“国家卫生服务法”,1964年又通过了《卫生保健法》。相比我国,则缺乏相应法律制度的支撑,仅停留在办法、决定、意见等层面上,政府仅在政策及运行上加以引导与规范,加之不同级政府财政支持存在着数量的“先后博弈”、“多少博弈”,合作医疗机制几经波折,忽冷忽热,缺乏持续性与连贯性。在公共领域,有些地方存在着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所以启动立法加以规范势在必行。统筹基金融资多元化、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是顺利推行的前提。若政府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及保健的投资,农民的体质会大大提高,强壮劳动力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也与经济学法则相一致。

2.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扶持

医疗贫困救助是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社会问题,也是伦理问题。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处在医疗保险链条的低端,结构性危机、变革性危机的发生会加剧他们生活的难度。目前,农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与有限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症结不是参合门槛高,而是无法承受巨大的后续医疗费用,毕竟,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很有限,难以让他们充分享受政府的阳光政策。我们虽说不赞成新农合成为“富人俱乐部”一说,但事实是强势家庭占用更多的统筹资源,而弱势家庭仅停留在家庭账户及小额报销服务水平上。各国政府都在解决这一情况,如韩国政府为贫困农民提供医疗救助费用;泰国政府对单身月收入200铢以下或家庭月收入2800铢以下者实行免费医疗,并发放有免费医疗许可证;在墨西哥,也有给城市和偏僻地区贫苦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救济,受益者大多是农民;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北欧四国,一般的医疗费用都有政府买单。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更要保证医疗的公平性,优化供需结构。

如今,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不仅有利于国民体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其在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稳定、保障人权方面的功效。在中国,医疗救助体系属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能只追求参合率,要考虑到农民应对疾病风险的承受能力。越是生活拮据的群体,越需要医疗救助,从而防止“马太效应”的发生。现阶段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应当是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主辅结合,互补互济,技术性层面的操作可与民政部门统筹解决。同时,借鉴英国把医疗保障与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合二为一的成功范例,我们也可把原本属于公共卫生范畴的预防保健职能归入新农合中去。

3.拓展合作医疗制度的辐射面,促进医疗保险形式的多样化

覆盖面的提高有利于操控统筹基金的保障能力,受益面越广、受益人群越多,越能激发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这样,统筹基金底子就会越来越大,调控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墨西哥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5%,在城市达90%以上(不包括对穷人的免费医疗救济);韩国在1998年就覆盖了90%的农民,大大增强了其保障辐射水平。我国虽说以自愿参合为注册原则,但鉴于“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半强制性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高覆盖率促进高受益率,有利于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强化预期收益,进而巩固新农合的稳定性。因此,新农合应该在坚持“保大”的同时适当“保小”,逐步扩大受益群体,在让参合农民得到益处的同时,增强其主体参合意识,防止功利选择的发生。

推出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允许并规范民间组织的发展。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生存条件与国外有异,但是国外的经营方略与竞争机制也有诸多亮点。日本早前就推出了政府强制健康保险,即年届20岁的国民都要参加。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仅靠单一体制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之农民收入低,自费医疗负担沉重,于是农民自组团体,互助互济。

现在日本医疗保险模式是“两驾马车”即“雇员健康保险”与“国民健康保险”。在英国,虽说nHS有覆盖广、保健高、费用免等优点,但考虑到医院设施、医资质量、看病效率等,许多有条件的居民仍自愿掏钱购买商业医疗保健服务,这样做不仅效率高、质量好,也能促进公私医疗机构的竞争发展。因此,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物质的宽裕,新农合保障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商业保险预期保付额度的可及性会逐渐受到农民的青睐,对于政府主导外的医疗保险要大力扶持,引导保险公司的介入;此外,还应允许农村民营诊所的存在,规范其经营,逐步打破定点医院终身制,纳新部分民营机构,从而引入竞争机制。对待公私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巴西与英国的竞争范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的测算,强化各方监管

医疗保险资金的补给要统筹规划,合理测算,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社会需求相适应。投入过少,可能会使医疗体系软弱无力;投入过多,也会适得其反,一则造成大量卫生资源的浪费,二则会以勤养懒,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以瑞典为例,该国的人均GDp由第三滑向第四,一个奇怪的现象便是国民请假次数增多,生病人数增多,请假天数增多,但健康指数并未下降,福利的极端公平制约了经济增长。高医疗福利并非与高经济增长直接挂钩,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都承担着过重的财政负担,陷入福利医疗财政危机。

资料显示,1993年德国疾病保险给付比1985年增长1.85倍,年增23%。美国的老残健康保险和补充健康保险的给付额,1992年比1980年增长了2.9倍,年增24%。支出额度的不断加大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测算机制,在强调卫生资源使用公平性的同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新农合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地确保统筹基金的安全封闭运行。现阶段,免费医疗尚不可取,一定程度上的自费是必要的,采取个人缴费与财政补给是较佳的方式,既可以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又可使参合者珍惜医疗资源,促进资源的公平配置。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9

山东省民政厅、综治办、财政厅等15个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这是山东省对孤儿生活救助和服务保障的第一个综合利制度安排。

政策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孤儿全部纳入“五保”范围,并确保在福利院的孤儿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享受城市低保的孤儿,当地政府应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继续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

山东省要求,符合条件的社会散居孤儿要纳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孤儿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已经开展新农合的地区,要用医疗救助基金资助农村孤儿加入新农合。符合入学条件的,送当地学校就学,并保障孤儿从6周岁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考入大学继续深造的,由所在福利机构继续提供生活保障,直至毕业。

孤儿成年后,具有劳动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再属于政府供养对象。但符合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城市无房散养孤儿,要纳入政府住房救助体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青海:近2000万元资金帮助农牧区学生温暖过冬

为保证农村牧区的孩子能够温暖过冬,青海省政府下达资金1953.6万元,专门用于青海省农村牧区学校的冬季取暖。

青海省现有寄宿制中小学校1346所、寄宿制中小学生近15万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青海省农牧区寄宿制中小学校主要以牛、羊粪为燃料给学生取暖,学校普遍没有取暖设备。

据青海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下达学生取暖经费1953.6万元,专门用于青海省农村牧区学校学生的冬季取暖。要求学校校舍门窗破损的要及时维修,学校取暖用燃料储备不足的要及时补充,教室和学生宿舍的温度要保证不低于18摄氏度。

陕西:关闭41处煤矿 大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陕西省政府近日公布了2007年全省第二批纳入煤炭资源整合的关闭煤矿名单,41处煤矿被关闭。

陕西省政府要求,被纳入资源整合的关闭煤矿,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抓紧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尽快落实关闭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并向每个被关闭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督促被关闭煤矿停止一切生产活动。

据悉,这41处被关闭煤矿均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大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另有部分煤矿资源接近枯竭。

北京:互力健康传媒启动第三轮融资计划

据悉,互力健康传媒近期启动了第三轮融资计划,计划将融资6000万美元。作为国内最大的医院药店液晶媒体,此次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上市之前进一步扩大医院药店渠道覆盖量,增强在医院药店液晶电视市场的竞争优势,完善内部管理,并为上市做准备。

这次融资规模计划,在近几年的户外液晶电视广告领域,是规模比较大的一次,这主要是和互力近几年的经营规模以及未来的规划有关。在未来的1年内,互力将在全国的40个大中型城市进一步完善渠道网络,达到50000块显示屏的规模。同时,也会对一些有价值的企业进行收购。最终目标是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二级以上医院和大中型连锁药店和大型单体药店,总体规模达到10万块液晶显示屏的媒体平台。为健康产业及相关企业提供终端营销“最后一公里”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互力健康传媒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7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覆盖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覆盖全国二、三级医院、专科医院、外资医院以及全国大型连锁和单体药店共计5000多家,拥有一万多台液晶显示屏。

上海:200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铸造业采购会上海召开

中国是世界上铸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达26000多家。铸件产量从2000年起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004年为2242万吨,2005年为2442万吨,铸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之多,已成为世界铸造生产基地。而包括上海、江苏及浙江的“长三角”铸造产业集群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铸造产业集群,铸件年产量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08第二届中国国际铸造业采购洽谈会定在上海召开。

参会的采购商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塞尔维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制造商,他们来华寻找不同层次、各类材质的铸件产品,参会供应商均来自于在大陆地区有铸件生产工厂的制造商。其中,90%以上的参会供应商通过了一个或多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中国铸造行业的主流供应商,部分企业还向大家展示各类材质的铸件样品。

天津:城镇非从业居民昨起可享医保

日前,天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长期被排除在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之外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学生、儿童、无退休金的老年人和18周岁以上、退休年龄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按规定缴费后,在门诊治疗特殊病以及住院治疗的花费,均可按规定报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介绍,在一个医疗年度内,天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多可为学生、儿童支付18万元医疗费用,平均报销率为57%。成年居民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平均报销率为55%。

据了解,在津务工的外地农民工,如果在天津市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或农民工工伤保险,他们在天津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持有天津市蓝印户籍的,在经过公安机关批准,获得天津市非农业常住户籍后,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江苏:今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

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江苏省加大对教育投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预计将有约750万名学生受惠。

据江苏省有关负责人介绍,免课本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块牵涉到的费用很大。江苏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后,政府每年要多掏20亿元左右。这次免课本费,初步测算,全省大约有750万名学生将享受到这项利好政策。

卫生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卫生部目前在京召开了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卫生工作成就和经验,部署2008年卫生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卫生部部长陈竺做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主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人事部副

部长杨士秋、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黄洁夫、马晓伟、陈啸宏、刘谦,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等参加会议。

国务院:重拳治理资格认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当前职业资格设置、考试、发证等活动中的混乱现象使出“重拳”,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于2008#4月30日前对各类职业资格有关活动完成集中清理。此次职业资格的清理规范工作将由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公安、监察、教育、民政、财政、工商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国办《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指出,当前职业资格制度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太乱、证书太滥:有的部门、地方和机构随意设置职业资格,名目繁多、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甚至假冒权威机关名义组织所谓职业资格考试并颁发证书;一些机构擅自承办境外职业资格的考试发证活动,高额收费等,社会对此反应强烈。

为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刺实施,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确定近期将对各类职业资格有关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规范。

国土资源部:要求改进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总结2007年度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审批方式,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

通知要求城市申报年度用地方案,要依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按照国家“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土地调控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必需用地,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关系民生的居住用地,特别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城市建设确需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在省级分配计划指标时,要根据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用地计划指标。

广东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覆盖全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取得新的突破。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篇10

新农合初级基本医保制度保障待遇的非基本性、局限性,其他多层次农村医保制度保障待遇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与受保障农村居民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的高额性、健康保障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医疗费用报销单据的单一性存在天然的矛盾。特别是我国刚刚进入城市化前中期,农村居民的广泛流动和新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需要单个的基本医疗风险保障项目,和针对某个群体的补充风险保障项目,更需要由多个相对独立和互相依存的农村医疗保障项目相互衔接形成综合的、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解决重特大疾病所需要的较为充分、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事实上,由于覆盖医疗风险领域的一致性、保障目标的一致性、基金运动规律的一致性,特别是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在保障待遇支付上、保障待遇范围的动态性,使得多层次医保制度具有高度关联性,尽管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结构不同,保障对象选择不同,但是,因保障待遇衔接达至社会保障水平最大化的需求决定了多层次医保制度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制度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可行的。新农合和多层次医保制度的性质不同,制度结构不同,基金来源、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水平、运营方式、经办方式均不相同,因而,多层次医保制度相关当事人法律关系的性质,权利、义务、责任的配置均存在差异,在立法上多层次医保制度应该分属不同单行立法调整。因此,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衔接,实际上是不同医保法律制度的衔接。因为不同性质医保法律制度保障待遇的多层次和动态性,就不可能机械性地在每个医保制度上做单项衔接规范设计,需要对多层次医保制度进行统筹规划,在界分多层次医保制度的性质、给付范围、给付水平基础上,明晰多层次医保制度的关联性和衔接的顺序,构建专项的衔接法律制度。至于多层次医保专项衔接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可以单项条例设计,也可以新农合初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本体,在“新农合管理条例”[4]专项立法中设一章予以规范。

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衔接的法律规范,是指围绕受保障农民保障待遇的最大化目标,设计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衔接的系列操作程序。首先,得明确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的“衔接点”是医疗服务待遇。新农合作为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广覆盖和保障全体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普惠性追求,决定了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服务待遇的衔接,应以新农合保障待遇为基础,辐射衔接其他多层次医保服务待遇。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做法,多层次医保制度医疗服务待遇的衔接,都是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为基础和核心,辐射衔接其他多层次医疗保障待遇[5]。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待遇支付的经办机构不同,因此,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医疗服务待遇的衔接,其操作要求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经办衔接。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待遇的衔接,是以新农合保障待遇为基础辐射衔接其他多层次医保待遇,这就决定了以新农合经办为主体、为“总经办”,以新农合经办为操作平台,辐射衔接多层次医保经办。具体操作时,当受保障的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时,新农合经办机构首先为其提供新农合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报销;遇受保障主体支付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自付部分困难、或者医疗花费超过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最高限额时,由新农合经办机构通知医疗救助以及其他多层次医保经办机构,并由他们分别审查受保障主体的享受资格和享受待遇的范围,最后交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调差异、整合保障待遇,为受保障主体提供“一站式”医保服务。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待遇衔接,并统一向受保障主体支付待遇后,还要解决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待遇的结算顺序。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待遇支付结算的排序,应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结算为先,衔接两端,低端为医疗救助待遇支付结算,高端为再保险形式的政策性商业保险、各种补充商业保险险以及公益慈善医疗待遇支付结算。具体结算顺序是:新农合保险待遇支付结算为基础和第一顺序,农村医疗救助为第二结算顺序,第三顺序衔接再保险形式的政策性商业保险待遇的结算,第四顺序衔接自主商业保险待遇的结算,第五顺序衔接公益慈善待遇结算。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因为分割建立,也为此分别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因此,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的参保记录、缴费信息、医疗待遇支付信息等保障数据都分割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互联网的廉价以及迅速获取和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为“多层次”医保待遇“一站式”提供了可能和技术支持。但是,现代it技术一旦遇到条块分割的信息系统,即形成垃圾和高额成本,难以发挥其优势。因此,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衔接要实现可操作,其基础条件便是统一多层次医保制度的信息平台。统一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制度的信息管理平台,并非是让多层次医保信息统一登记,而是指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并全国联网,统一信息登记口径,统一信息登记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在统一信息平台和操作规范的基础条件上,新农合与多层次医保数据分账建立,但是却能够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实现多层次医保数据的信息共享,形成参保记录衔接,打通经办服务衔接通道,为多层次医疗服务待遇的衔接提供基础信息和操作条件。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是从一个一个保障项目干起来的,不仅性质、制度结构不同,管理机构分设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农合属卫生部主管,医疗救助和公益慈善救助属民政部门主管,再保险式的政策性商业健康保险属保监会主管等,导致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法律、政策、管理、服务流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均不统一。但是,多层次医保制度的目标却具有同一性,即保障受保障主体患病时医疗费用风险得以分摊。因此,多层次医保待遇的衔接,医保待遇的“一站式”提供,使得构建综合性、系统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了多层次医保制度衔接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统一是各国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它是英国完成社保制度碎片化整合,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国民资格、统一待遇比例等“三统一”的社保制度的首要原则[6]。“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责任承担者,因此,由政府机构对社会保障事务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既是社会保障理论界公认的一项原则,也是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发展实践所证实的必由之路[7]。”“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使其得到贯彻实施[7]。”只有新农合与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行政管理统一,才能对新农合和其他多层次医保制度梳理“编辑”、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法律,统一服务流程和规范,才能保证新农合与多层次医疗保障待遇衔接、兼容,协调多层次的、不同保障范围和不同保障程度的医疗服务待遇,为患重特大疾病的农村居民支付充分的医疗保障服务。

本文作者:孙淑云柴志凯工作单位:山西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