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56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1

新的小学艺术课程固然能使学生得到更健全的发展,但没有教师的桥梁作用,新的艺术课程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教材下,小学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转变观念,搞好现阶段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呢?我认为,美术教师在吃透理念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艺术课教案是至关重要的。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构思过程的体现,只有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资料,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新的艺术教材没有为教师准备参考教案,这对于习惯于按照教参书上的传统模式备课的教师而言,实在有些措手不及。在一节课中既要做到音乐、美术的交叉融合,又要渗透其它相关学科,这样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呢?拿到新艺术教材时,我也是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来写新的艺术课程教案,不知道怎样用新的教学理念融通于教学实践。而后在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了头绪,接下来谈谈对新艺术教材下美术教案的编写。

〈一〉、确定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规范着教学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指导教学全过程,调节全部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配合进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以学生将要达到的知识技能作为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新的艺术课程提倡生态式艺术,重视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并将其作为总体追求目标。根据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我认为应定出三个分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人文目标。

〈二〉、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主线,只有正确把握重点,才能使课堂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象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有高潮有低沉,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如:在《我爱我家》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人文目标上,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艺术中的人文情怀,使学生进行自发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尝试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通过绘画、制作等活动,引发学生对家人的爱心和对家庭幸福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环节: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2

(一)后现代艺术教育思维的落实

多元文化的教育,其目的在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欣赏和维护各种不同的文化,而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便是透过各个不同族群的传统艺术教导的独特与多样性,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多元文化的精神。以九年一贯课程推行的十大基本能力为例,其中“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和“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两项,即是期望教导学生平等对待他人与各族群,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与欣赏本民族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认识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等,包含了多元文化的意涵在内。

(二)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

善用社会资源以辅助学校教育,使学生获得的艺术教育观念更为完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和教育局合作,推出“育艺深远———台北市艺术与教育结合方案”,并已于2004年12月通过,于2005年9月开始实施。该方案旨在结合专业文艺团体与机构,提升学童的艺术教育品质,养成参与文艺活动的喜好与习惯,以培养文艺参与人口,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艺术界的探索也值得重视,Lankford(1992)指出[4],对于艺术界的探索,一方面,可从艺术中共同存在的主题、技巧、符号等,探索艺术家个人或集体的社会背景所形成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则指向由与艺术相关的人士所组成的艺术圈。对于这两方面多加探索将对了解艺术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学校的社区资源更值得善加运用,诸如对社区具有文化意义之人事物的探访,学生得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社区。而社区团体如家长或团体组织,学校更应积极运用,不管是资金或人力资源,都可以协助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或学校艺术活动的举办。

(三)艺术与人文课程整合

进入21世纪,台湾进行教改计划和实施政策。台当局依据“行政院”拟定的《教育改革行动方案》,进行“国民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革新,1997年成立专案小组,规划九年一贯课程,并且于2001年正式实施。课程理念以生活为中心,配合学生身心能力发展历程;尊重个性发展,激发个人潜能;涵泳民主素养,尊重多元文化价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5]从台湾的教育发展来看,统整的议题已然成为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课程统整有多种模式,以台湾教育有关部门和机构编印的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试办工作辅导手册中,提出的四种课程统整模式为例,分别是学科知识的统整、概念的统整、经验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6]在学科知识的统整方面,不同形式的艺术具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与表征形式,因而艺术的统整教学基础建立于个别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之上。艺术的统整课程也常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概念的统整则为课程内容概念的整合。经验的统整强调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联。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量,致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使学生的学校求知与课后的生活不致脱节、分离。社会的统整则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应与社会经验关联,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与评量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从各角度发现潜能,使学生拥有多样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评量的方式由传统纸笔测验走向多元评量在教育改革中亦受到相当的重视。多元评量的理念最常见的意涵是指所评量能力的丰富性或用以评量取向的方法的多样性。[7]具体而言,多元评量是跳脱纸笔测验、统一考试、总结评量等单一的评量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评量方法,配合学科性质和教材内容进行评量。所谓评量,是指“收集综合与解释学生学习资料,做各种教学决定的历程”[8]。评量的类型大致可依使用时机与目的,分为形成性评量与总结性评量。形成性评量用于课程进行中作为课程的诊断;总结性评量用于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量,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果。有关评量的范围,九年一贯课程中艺术与人文领域有如下界定:学习成果的评量、教学品质的评量和课程的评量。多元评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艺术教育近年的重要思潮,运用多元的评量方式将可以肯定学生的多元发展,并且更能确切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考量教学目标,可运用的办法诸如测验、问卷、实作、档案、日志、展演等,至于评量的方式或可采取教师评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Beattie,1997)[9],或甚至让家长参与等。课程是一整体的概念,一个完整的课程应从课程设计、教学以至于评量的历程等方面进行。因此课程的评量乃是有关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量方式的评量。有关教学品质的评量,教师需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评量。教学前检视教学的方法与准备,教学中检视教学实施的情形,教学后检讨反省实施的成效。评量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方式之一,也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学生的课业与生活辅导。可知评量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相当重要,适当的评量能提升教育的效能,而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评量方式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二、艺术教育未来发展规划

当前科技高度发展,艺术与人文成为台湾各行各业共同的追求,预期通过艺术与人文的洗礼,会带来卓越与精致化所要求的品质。目前台湾所推动的各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便是反映如此的期盼。因此,在这关键的时刻,各类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必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艺术教育发展的愿景台湾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典范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心理与道德方面的思考与行动,必然会影响到艺术教育的教与学。台湾艺术教育未来发展将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学校教育,并在不同学习阶段里持续累积、享有艺术经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可谓更胜以往。着重培养美感型和创新型艺术人才,以有效提升生活品位和质量,增强整体文化竞争力。

(二)艺术教育发展的目标

1.三位艺体:健全艺术教育行政和产学支援体系。

2.艺教于乐:夯实艺教师资人力素养。

3.快艺学习:发展优质艺术学习环境。

4.城乡艺同:促进艺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运用。

5.创艺人才:加强专业艺术教育及艺术领航人才培养。

(三)艺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1.研修“艺术教育法”及相关法规;强化各级艺术教育行政组织及联系;支持艺术教育学术研究;奖励企业资助艺术教育活动。

2.确立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供需比例;提升艺术教育师资的效能;拓广艺术教师进修及增能管道;建立艺术教师证照制度;合理化艺术教师授课时数。

3.确立各阶段艺术教育学习时数;改善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课程;改善中等以下学校各类艺术班的课程;促成艺术学习评量与升学制度的接轨;活化艺术教材、教法、教科书及辅助教材。

4.界定艺术教育经费并合理分配;充实各级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与设备;增进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及改进城乡资源落差;设置艺术教育资源整合服务窗口。

5.改善专业艺术教育招生及选才方式;加强专业艺术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历程;建立合适的专业艺术教育评鉴制度;促进专业艺术教育与社会、国际互动交流。

(四)艺术教育发展的行动方案

1.制定法规,产官学一体

(1)修订艺术教育法规。

(2)辅助地方政府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定期召开全岛性艺术教育会议;建立艺术教育资讯平台,促进艺术政策的推行。

(3)辅助艺术教育政策与实施的相关研究。

(4)订定奖励企业赞助艺教活动办法;产官学合办各项大型艺教展演活动,提升公民美感素养;普及公共艺术的设置,强化公民美学意识。

2.不断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建设

(1)建立艺术教育职场需求的相关资料;逐年充实中等以下学校的表演艺术师资;订定中等以下学校各类艺术师资的比例。

(2)建立各层级艺术教育人才库及教学支援体系;建立艺术家支援学校教育机制。

(3)制订艺术教师学年进修时数;订定奖励艺术教师进修办法;辅助开设艺术教师进修课程。

(4)修订艺术教育师资专业证照检定办法。

(5)修订中小学艺术类科教师的授课时数;修订高中艺术类科教师的授课时数。

3.多渠道发展,增强艺术教育意识

(1)检讨确立各阶段一般艺术教育学习时数;确立各教育阶段各类专业艺术班及科系所等人文、科技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时数;加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与政策的衔接。

(2)强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教学;强化台湾艺术与文化特色的教学;翻译出版相关书籍;补助专业艺术团体驻校辅助教学;编撰高中以下各阶段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教材;持续宣导统整教学的理论与实务。

(3)规划中等以下学校各类艺术班的课程纲要;编撰中等以下学校各类艺术班的教材。

(4)落实六至九年级的艺术与人文基本素养指标;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成就评量,建立基本资料;建立艺术课程多元评量方式;推动艺术多元入学方案;研订大学指考加入艺术类科弹性选考的办法。

(5)辅助数位艺术学习网站的设置;推广艺术教育剧场;推动实作工作坊,提供创作发表园地;奖励创新教学设计。

4.城乡联合,改善教育教学模式

(1)确立艺术教育经费比例,整合规划艺术教育经费;设置专户提供专案补助的相关办法。

(2)奖励校园设置艺术中心;营造区域策略联盟,凝聚地区学校间艺术资源共享。

(3)订定偏远地区学校艺术教育改善方案;遴选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协助提供当地艺术资源。

(4)设置“台湾艺术教育资源整合服务中心”;设置艺术教育入口网站。

5.国际交流,创作更多优秀艺术作品

(1)改善禀赋优异学生学习及升学管道,畅通艺术一贯制的升学办法与管道;订定培植顶尖艺术创作工作者的办法与管道。

(2)设置各项奖学金,奖励特殊艺术成就;奖励数位媒体艺术创作;奖励跨领域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奖励开发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教学;奖励开发台湾主体性的艺术与教学。

(3)建立专业艺术教师学术及创作展演评鉴办法;建立各教育阶段专业艺术教育评鉴办法;订定奖励艺术才能禀赋优异学生国外进修办法;举办全岛性学术跨领域艺术竞赛活动。

(4)补助国外专业学术团体来台进行艺术人才培育交流;补助岛内专业学术团体赴国外参访活动;奖励与国外学术团体合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建立艺术创作研发中心;成立艺术研究院;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结语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音乐课外艺术活动;设计方案;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29-03

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要利用好每一节常态课,更要运用好另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领地,那就是开展校内的艺术课外活动。笔者一直在一所普通重点高中任教,本文将结合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段合理开展音乐类艺术课外活动做一些阐述。

一、开展课外活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必须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方案,并且认真实施,才能完成课外活动的任务。笔者就本校实际情况在本学期里设计了一个方案。在设计课外活动方案的过程中领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外活动方案要有目的性

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无论开设怎样的课外活动内容,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都必须明确开展本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如果没有明确的活动目的,非但不能完成所要开展的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松懈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教育,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就音乐艺术活动而言,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艺术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有一个扎实的艺术基础。

如在我校就成立了一个艺术团,设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以及戏剧表演队等等。这些队伍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让校园中爱好舞蹈、唱歌和表演的同学有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并能从这样的活动中增长见识,更是为学生们铺设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

(二)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有计划性

为了尽快达到预期的音乐课外活动目的,在整个活动方案中就要有缜密的计划。教师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妨在制定方案前先在学生中做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整个计划也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内容、日期、时间、地点等方面一定要明确,每个学期的活动次数登记、活动效果等,音乐课外活动期间各项活动的指导老师,包括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均要纳入到计划中。这样便做到了活动内容的公开化,活动过程的明细化,活动人员的组织化,活动成果的有效化。活动计划的有效制定离不开来自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可以得到多方的援助。如本学期我校在学期初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现附上总方案活动设计内容:

(三)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要有丰富性

我们的学生虽然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表现自己的一面越来越退缩,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没有更好的课外活动内容是无法提起他们的兴趣的。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加入到音乐课外活动中来,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方案时,要做到活动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物质条件是否允许,也可提前做好申请,在充分得到肯定以后再制定详细的方案设计。

(四)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宗旨要有参与性

音乐艺术的课外活动不仅仅只是针对一小部分音乐艺术有特长的学生而展开的一项小范围活动,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活动的设计方案中,一定要遵从学生的意愿,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不断地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真实的参与性和主人感。学生在参与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后,逐渐培养了创造精神和独立完成事务的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学生形象在这里便能充分体现,而这些是在应试教育下经常忽略不计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五)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理念要有教育性

整个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要尽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但仍需积极地争取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和理念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使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作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性。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一,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我们在研究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我们孩童时期对事物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感兴趣,从感兴趣到爱好,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和兴趣在慢慢地减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学生已经完全没有了青少年该有的个性和朝气,因此合理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而作为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和特殊的才能,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有了兴趣爱好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第二,随时了解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兴趣方向。

教师在安排课外活动时,要根据提前预知的学生各自的兴趣方向和特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将每个兴趣内容整理成组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如笔者学校现有的音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合唱、舞蹈、器乐、戏剧表演等。有个别学生这几项都比较感兴趣,也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串组参与,以满足其现有的兴趣爱好。

第三,及时确定兴趣小组内容及辅导教师。

兴趣小组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比较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邀请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养,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有兴趣的学生来讲,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整个课外活动中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活动,也可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特长生对兴趣生进行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特长生的能力,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第四,始终保持学生活动的好奇心。

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不断地鼓励和推动学生去积极地联想和创造,时刻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始终让学生保持一颗对事物、对社会、对周围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发现。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发展和前行。

第五,组织各类公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向学校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推进,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兴趣氛围。比如在笔者的学校每学期都有一次大型的文艺晚会、班级合唱比赛,每学年一次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之星比赛等,即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校园里充满了良好的兴趣氛围。

第六,教师要经常地鼓励学生独立创造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因此教师要准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为他们创造多种多样可以独立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挫折和逆境中寻找正确的方向。

三、教师要适时地对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进行考核

教师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因而在进行有关课外活动教学时,除了要做好课外活动中的宣传、组织事务外,还要对各项课外活动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要寻求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娱乐的氛围。这种考核不仅针对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进行多方考核以提高自身相应的教学水平。作为音乐艺术的课外活动,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汇报演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比赛活动。如在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并给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制定了艺术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们的每一次活动,由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学生进行详细记录,为期末的考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我校现有两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队伍:舞蹈队和合唱队。教师作为这两个队伍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按小组在活动中出勤、练习时的态度、演出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分记入每个组的活动考核表。另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纳入学期末的班主任考评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中。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在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各个队伍编排出几个完整的节目,在全校进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中作为汇报节目进行演出展示。这样既可以检查他们的活动成果也可以在演出中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对有推广价值的作品及时推广,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取的信心,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推动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当下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艺,而是要全面地学艺育人。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审美育人的内心体验和审美愉悦的体验,对没有亲身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学校舞蹈队、合唱队等的训练中,笔者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在教学中笔者常对学生说,表演给观众看,最重要的是让观众能看得懂你在唱什么、跳什么,即使你声音不够美,你的动作不够到位,但是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所以活动课排练时,笔者常常拿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加以分析,挖掘音乐深层的、内在的东西来让学生理解并进行表现。比如在训练舞蹈《傲雪》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这段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梅花在面对风雪的肆虐时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铮铮傲骨,都要我们在肢体语言中尽情地表达出来,让观众在你的脸上和身上找到梅花傲雪的影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示范,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五、结语

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现状,在高中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而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便是对人的教育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93-02

民俗艺术,是指民间形成的非实用的、可供人们当作文化欣赏的各种技艺。主要包括像说唱一类的口头文艺、舞蹈、民间音乐和戏剧,以及像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民俗艺术是与生活最直接的触点,始终保持着艺术本原的质朴和纯真,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协调着人们的生理情感与社会尺度之间的关系,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一、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而言的。一般是指各个地方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的课程。国内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改革基本遵循“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重视省情教育和当地文化教育,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形式实现。如湖南省在人文精神地方课程中设置有湖湘文化,在实践能力地方课程中设有民间体育课程,河南省自主开发管理的地方课程中包括省情教育内容,辽宁省开设辽宁工业与经济课程、辽宁体育与艺术、辽宁民族等课程,山东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优势开设齐鲁文化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突出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本土性和针对性、实用性等特征,弥补了国家课程的内容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在课程开发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对已有地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不够深入,丰富的课程资源未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各地都蕴藏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它们是构成课程的潜在材质。以往的课程活动却忽略了这点,至多也仅是在“乡土教材”的层面来理解它,多流于形式。缺乏地方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习惯于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管理。二是对民俗艺术课程理解深度不够,课程开发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涉及课程资源范围狭窄,缺乏民族地区特色,地方课程开发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三是忽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课程管理体制过于一致性和标准化,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民俗艺术地方课程成为艺术设计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重要外延,使知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措施

广西有着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民俗艺术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民俗艺术课程资源体系,是高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开发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目标体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编写工作,明确地方课程管理主体职责,建立完善地方课程评价体系。二是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观,摒弃单一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才是教育资源的狭隘思想,对民俗文化资源采取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地方课程,使传承本地区文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彰显学校学科办学特色。三是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共享信息库。长期以来,课程分科而治和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意志的习惯使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没有进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视野,致使地方课程建设由于缺少课程资源的支持而流于形式,陷入肤浅。抓住地域特色,有效地统整地区课程资源,创建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区域共享信息库尤为重要。四是引入院校合作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地方各教育机构有工作业务上的密切联系,便于沟通协调,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合力。总之,广西民俗艺术课程建设应根据国家民族政策和地方文化教育特点,针对广西民族特色同时兼顾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需要,“科学设计课程开发方案,合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过程,掌握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学习”[1]。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学习地域文化,“不仅懂得如何保存生活,而且更懂得如何创造生活”[2]。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民俗艺术。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形式,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广西地处西南历史悠久,拥有壮、瑶、苗、侗、毛南、回、京、彝、水、等11个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成为民俗艺术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广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歌声赞美劳动,用舞蹈表现生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繁多,内容丰富。壮族的山歌、瑶族的长鼓舞、侗族大歌、侗戏,毛南族的傩戏、桂剧、彩调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生动表现了富于活力的感性形象,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鉴赏类选修课程可以开阔视野,使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滋养,在审美愉悦体验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注意课程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此类课程在校园文化及活动中得以渗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广西的石雕、贝雕等民间工艺也久负盛名,北海贝雕图案结构艺术化,从平面贝雕到立体贝雕,不断传承创新,成为广西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东兴石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题材丰富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合浦的牛角雕造型气韵生动,构图上虚实相间、疏密有致,艺术感染力强,采取圆雕、浮雕、镂空、镶嵌等传统雕刻技法,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根据以上特征,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雕刻艺术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在实践中继承、创新。“欣赏民间雕刻作品,了解制作方法,步骤,感受它的造型美并尝试制作,传承民间艺术。”[3]立足于当地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另外,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花样百出的造型纹样中能体察出深远的文化寓意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新颖、独到的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人们在用银饰装扮生活的同时,通过谐音、隐喻、寓意等手法,将祈福纳祥的主题进行含蓄地表达,充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敬畏。广西三江农民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在民族人类学、民族审美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融水苗族蜡染的图案古朴典雅,以对称而多变的布局、夸张而得体的构图,灵动而自然的线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在隐语式文化符号中记录着他们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传统的壮锦图案、纹饰生动精美,结构严谨,以蝶恋花、双凤朝阳、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为主,色彩斑斓,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侗族的纺织、刺绣纹样多采用喜鹊、杨梅等花鸟纹样,含富贵吉祥之意。注重表现整个图案各种形象的和谐统一,意象图案的表现手法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由此可见广西民俗艺术形式多样,纹饰或具体或抽象,或简洁或华丽,或精致或粗糙,各具特色。在教学中探讨少数民族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精神以及形式因素等广阔领域,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设计专业服务,成为设计专业知识的重要外延。此类课程可以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针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鉴赏,首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银饰艺术等课程,成为校本课程的补充,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通过研究广西民俗艺术如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种类繁多的工艺美术、剪纸、雕刻、刺绣、织染、编织、农民画等指导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从课程改革出发,以多角度论述如何充分发掘和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地方课程资源,建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对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地方课程理论相结合,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设与广西地域文化因素相关联,强调其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针对性等特征,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改革相结合。强调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积极意义。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徐学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43.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5

本文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为例,阐明了双语教学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五个重要环节,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教学实践;课程评价

高职类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及市场紧缺的基础技能型人才,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授课的传播方式。本文通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的双语教学,探索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内涵是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段营造美好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是对现有教学手段的延展,通过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专业视野。开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可紧跟专业理论发展的需要,将国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加强双语教学能够满足行业国际化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加强双语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把握前沿的风景园林学科动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获取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的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专业学习来带动英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提高了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自身的外语水平及整体素质。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思路

2.1教学理念

双语教学的定位是“专业学科教学”,而非“纯粹外语学习”。其教学的本质是将母语与外语相结合,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借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更为轻松的教学气氛;课堂教学应以案例为引导,利用启发式教学,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和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多重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双语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接轨的、符合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

2.2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程建设改革的核心,这对课程建设改革是否成功至关重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中英文双语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在景观设计和施工阶段中如何利用最先进的设计方案理念及施工材料和技术,并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及专业水平。

2.3教材选择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材的选择,更要注重教材的专业性、科学性、新颖性与启发性,并通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选用教材推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程(英汉对照)———environmentalartdesignenglishtextbook》;《环境艺术设计制图(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等。

2.4学生培养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本身存在理论基础不强,英语基础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这几方面,建议从大一进校就关注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培养,努力营造双语课程开展的氛围。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手段,能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程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学过程缺乏互动的授课方式。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独立搜索信息、科学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程双语教学中更应多借助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更加有趣、生动和形象,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最新版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英文教材为主,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及设计方案实施的现代化技术和材料,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优势。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的考核方案探索

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程的考核分为以下三部分:

(1)学生的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

(2)课堂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团队合作及师生互动(占总成绩的60%);

(3)设计作业提交和汇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占总成绩的20%)。这样通过多途径灵活的考核形式来鼓励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及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进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实践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艺术专业进行双语课程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双语师资严重缺乏。高职类院校能够承担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师是凤毛菱角,因此,在师资队伍培养上,建议鼓励环境艺术设计教师能去国外进修培训,提升专业英语和设计的能力,并邀请大型设计类公司的设计师前来参与授课。

(2)艺术类学生英语水平较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是针对二年级学生开设,在平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英语状况,建议先采取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基础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单独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这样打破年级授课限制,确保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双语课程的学生中积极性和参与性。

(3)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对于高职类双语课程的评价仍然采用和普通专业课程同样的评价体系,即以学生评教为主,督导处打分为辅的方式。针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应结合学生、教师同行、督导处评分及企业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一个评价体系。首先是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中的教材选择、教学形式、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是教师同行对于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达进行评价;再次是督导处对于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进行评价打分;最后是通过企业的反馈,通过对接受过双语课程教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史雅静.在高职园林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尝试[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S1).

[2]陈展川,侯则红.园林规划设计课互动式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6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理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7

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要利用好每一节常态课,更要运用好另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领地,那就是开展校内的艺术课外活动。笔者一直在一所普通重点高中任教,本文将结合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段合理开展音乐类艺术课外活动做一些阐述。

一、开展课外活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必须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方案,并且认真实施,才能完成课外活动的任务。笔者就本校实际情况在本学期里设计了一个方案。在设计课外活动方案的过程中领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外活动方案要有目的性

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无论开设怎样的课外活动内容,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都必须明确开展本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如果没有明确的活动目的,非但不能完成所要开展的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松懈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教育,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就音乐艺术活动而言,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艺术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有一个扎实的艺术基础。

如在我校就成立了一个艺术团,设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以及戏剧表演队等等。这些队伍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让校园中爱好舞蹈、唱歌和表演的同学有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并能从这样的活动中增长见识,更是为学生们铺设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

(二)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有计划性

为了尽快达到预期的音乐课外活动目的,在整个活动方案中就要有缜密的计划。教师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妨在制定方案前先在学生中做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整个计划也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内容、日期、时间、地点等方面一定要明确,每个学期的活动次数登记、活动效果等,音乐课外活动期间各项活动的指导老师,包括活动的主持人(学生)均要纳入到计划中。这样便做到了活动内容的公开化,活动过程的明细化,活动人员的组织化,活动成果的有效化。活动计划的有效制定离不开来自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可以得到多方的援助。如本学期我校在学期初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现附上总方案活动设计内容:

(三)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要有丰富性

我们的学生虽然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表现自己的一面越来越退缩,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没有更好的课外活动内容是无法提起他们的兴趣的。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加入到音乐课外活动中来,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方案时,要做到活动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物质条件是否允许,也可提前做好申请,在充分得到肯定以后再制定详细的方案设计。

(四)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宗旨要有参与性

音乐艺术的课外活动不仅仅只是针对一小部分音乐艺术有特长的学生而展开的一项小范围活动,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活动的设计方案中,一定要遵从学生的意愿,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不断地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真实的参与性和主人感。学生在参与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后,逐渐培养了创造精神和独立完成事务的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学生形象在这里便能充分体现,而这些是在应试教育下经常忽略不计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五)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的理念要有教育性

整个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要尽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但仍需积极地争取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和理念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使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作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性。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一,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我们在研究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我们孩童时期对事物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感兴趣,从感兴趣到爱好,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和兴趣在慢慢地减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学生已经完全没有了青少年该有的个性和朝气,因此合理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而作为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和特殊的才能,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有了兴趣爱好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第二,随时了解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兴趣方向。

教师在安排课外活动时,要根据提前预知的学生各自的兴趣方向和特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将每个兴趣内容整理成组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如笔者学校现有的音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合唱、舞蹈、器乐、戏剧表演等。有个别学生这几项都比较感兴趣,也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串组参与,以满足其现有的兴趣爱好。

第三,及时确定兴趣小组内容及辅导教师。

兴趣小组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比较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邀请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养,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有兴趣的学生来讲,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整个课外活动中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活动,也可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特长生对兴趣生进行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特长生的能力,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第四,始终保持学生活动的好奇心。

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不断地鼓励和推动学生去积极地联想和创造,时刻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始终让学生保持一颗对事物、对社会、对周围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发现。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发展和前行。

第五,组织各类公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向学校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推进,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兴趣氛围。比如在笔者的学校每学期都有一次大型的文艺晚会、班级合唱比赛,每学年一次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之星比赛等,即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校园里充满了良好的兴趣氛围。

第六,教师要经常地鼓励学生独立创造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因此教师要准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为他们创造多种多样可以独立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挫折和逆境中寻找正确的方向。

三、教师要适时地对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进行考核

教师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因而在进行有关课外活动教学时,除了要做好课外活动中的宣传、组织事务外,还要对各项课外活动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要寻求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娱乐的氛围。这种考核不仅针对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进行多方考核以提高自身相应的教学水平。作为音乐艺术的课外活动,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汇报演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比赛活动。如在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并给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制定了艺术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们的每一次活动,由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学生进行详细记录,为期末的考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我校现有两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队伍:舞蹈队和合唱队。教师作为这两个队伍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按小组在活动中出勤、练习时的态度、演出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分记入每个组的活动考核表。另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纳入学期末的班主任考评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中。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在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各个队伍编排出几个完整的节目,在全校进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中作为汇报节目进行演出展示。这样既可以检查他们的活动成果也可以在演出中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对有推广价值的作品及时推广,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取的信心,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推动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当下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艺,而是要全面地学艺育人。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审美育人的内心体验和审美愉悦的体验,对没有亲身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学校舞蹈队、合唱队等的训练中,笔者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在教学中笔者常对学生说,表演给观众看,最重要的是让观众能看得懂你在唱什么、跳什么,即使你声音不够美,你的动作不够到位,但是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所以活动课排练时,笔者常常拿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加以分析,挖掘音乐深层的、内在的东西来让学生理解并进行表现。比如在训练舞蹈《傲雪》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这段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梅花在面对风雪的肆虐时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铮铮傲骨,都要我们在肢体语言中尽情地表达出来,让观众在你的脸上和身上找到梅花傲雪的影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示范,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8

体卫艺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我校体、卫、艺的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活动,真正发挥体卫艺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接照国家课程要求,开齐开足学校的体育、艺术、健康课的课程,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体卫艺工作。

2.继续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习兴趣。

3.做好校兴趣班的建组和训练工作。

4.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整洁的校园环境。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一)加强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1.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法,构建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阳光体育的指导思想,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锻炼习惯,把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规范的体育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

2.有效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提高测试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正确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对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整改措施,指导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认真抓好早锻炼与体育课的训练,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早锻炼时间纠正、规范学生做操的动作,学校要不定期地对早锻炼情况和广播操质量进行检查。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级的体育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在参加各级各项比赛活动中,加强组织管理和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情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

5.加强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积极参加体育课改和课堂评优,力争优异,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育质量。

(二)重视卫生工作,增强健康意识

1.加强对卫生健康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学校实行不定期早晨检查学生的卫生情况;教会学生打扫的方法,养成从小爱劳动、勤打扫的习惯;认真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卫生保洁工作,坚持每天二小扫,每月一大扫。

2.做好传染病的预防。秋季是流行性感冒和腮腺炎、手足口病高发期,要根据太仓市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给适龄学生接种疫苗,增强防病能力;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保持教室的通风通气,预防传染病发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防疫能力;要注意观测学生身体情况,每天早晨要对学生和员工进行晨检,了解体温情况,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出现,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室内外环境保洁消毒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抓好学校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课时和师资,确保开课率达到100%。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成绩合格率达10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4.做好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工作。配合当地卫生部门,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学生体检,有突发性传染病应预案,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对学生读、写姿势的管理教育之中,降低学生视力下降率。

(三)凸显特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1.扎实学习和深入贯彻《艺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积极开展音美教师培训工作,深入课程标准,认真辅导,努力提高知识业务技能。发挥音美教学主阵地作用,保障授课时间、资金投入,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音美课堂质量。注重音美教师个性培养,服装仪表大众化,作品知识魅力个性化。

3.艺术教师要利用活动课时间,认真做好学校舞蹈队、合唱班等艺术小组的训练工作。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大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庆节、建队日、元旦等传统节日,积极参加区级和学校的文艺活动。

体卫艺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活动,努力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切实抓好学校体卫艺工作。

二、工作要点

(一)狠抓教学常规、保证教学质量。

1.按照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抓好备课、上课和教学总结,按时进行教案检查;适时组织教学调研活动;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

2.通过实施课程标准,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认真组织好《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课程标准》及相关《解读》的学习,按新课程标准备课、上课,力争各学科都推出优质示范课。

3.进一步加强音乐、美术课的课堂管理力度,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共同努力,依靠相关班主任的配合、支持,培养出良好的艺术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提升我校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水平。

4.按照学校要求,落实美、音、体学科教师个人的科研课题。

5.加强体育教学事故防范责任要求。

(二)抓教研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实践能力。

1.坚持教研组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互切磋,相互帮助,通过努力和不断完善,以促进全组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按照各级教研室活动安排,选派老师参加各级公开课评比。

4.积极安排电脑操作技术、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教学课件比赛。

(三)精心策划、依靠全校师生组织好各项体育艺术活动。

1.认真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

2.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落实具体活动方案,将活动落到实处。

3.抓好学生体育比赛的训练与比赛。

4.组织学生合唱队、器乐队训练和音乐知识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声乐、器乐比赛和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四)进一步落实职责与分工、搞好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与场地使用。让我校的场地、器材物尽所用、运转良好,管理到位、养护得当。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认真落实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

1.根据学生特点,重点抓大课间、眼保健操。开学第一周将组织全体班主任及各班领操员进行眼保健操培训,开学第二周起将对各班学生眼保健操是否会做、做得是否规范进行检查评估。

2.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特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节课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技巧。

(二)课余训练常抓不懈。把参加市田径运动会作为重要目标,通过训练,要清楚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田径、篮球队训练常抓不懈。

(三)开足、开齐体、音、美、健康课程课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工作计划要求为指针,严格按照要求开足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教研教管一起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围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两个重点,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优质课、优质教案的评选,使专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的宣传与防治。成立专门的疾病、慢性病、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对学生中传染病突发现象要及时给予监控并上报有关部门。

(五)艺术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艺术培训,发展特长。学校继续开展舞蹈队、美术兴趣小组等训练,发现、培养人才。

体卫艺活动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由国家教委、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学生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更新教育观念,切实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抓好学校的体育、卫生、艺术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体育课教学、两课两操、阳光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体育比赛等各项工作。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工作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数据上报,加强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3、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造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

体育工作

1、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严格按照新课标开课,并且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标和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课教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查。

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组织、时间、内容、场地四落实,保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抓好运动队。选好苗子,建立学校体育训练队,由各年级体育教师负责,进行日常训练,提高学生素质;组建竞赛队,强化训练,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争取获得竞赛佳绩。

3、组织好两课两操。学校运动场地已建成,本年度将正常开展两课两操,保证学生锻炼时间。具体由体育组实施。

4、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制定及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向毕业年级体育成绩优秀获得者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5、办好校内各种体育比赛,活跃校园气氛。本年度计划组织一次广播操比赛、一次大型综合性田径运动会、新生年级篮球比赛、教职工运动会等校内比赛。

卫生工作

1、将生命与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设好健康卫生课,力争本期进行三次健康教育或卫生知识讲座;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开展文明卫生和健康咨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能力。

2、进一步完善各种卫生制度,划分好各班的卫生区域,并督促各班每天将卫生打扫干净,同时学生会派学生干部负责检查、评分,每周一次大检查,每月一次评比,期末汇总各班卫生成绩评选出卫生先进班集体。

3、利用集会、班会等形式,开展学生的个人养成习惯教育,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给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食品卫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进行卫生消毒等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认真按照《条例》,合理安排学生的每日作息时间,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认真推行新课程改革。

6、切实抓好眼保健操,搞好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7、认真做好各项消毒、杀蚊灭蝇等工作,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8、做好季节性流行疾病的预防工作。

艺术工作

1、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好艺术课程,并要求艺术课教师写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同时每期均要对每个学生期中、期末考查。

2、利用好学校的厨窗、黑板报,展板等宣传阵地,出刊一系列专题宣传栏,从而优化育人环境。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美术

目前,我国很多装饰艺术设计人员都会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对装饰艺术进行完整的研究,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有效保证装饰艺术的应用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传统美术当中道家思想观念的借鉴

传统工艺美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长时间的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中,很多传统工艺美术都能对现代装饰技术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启示意义[1]。此外,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过程中,道家思想观念很长时间占据了工艺美术的主体地位,虽然我国的儒家文化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最为深远,但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都有可能对历史文化的形成产生较为强烈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设计理念,更是将道家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了完整复杂的设计研究。另外,我国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社会公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逐渐远离了传统因素之后,诸多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关系到众多装饰艺术教学理念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流对工艺美术的借鉴,更多的趋向于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家思想理念,并希望从中获得有效的借鉴,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2]。另外,工艺美术对传统道家理念的借鉴呈现出较为多元的状态,诸多工艺美术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应用材料,都与传统的道家理念具备较强的相似性,因此,对传统道家理念与现代教学活动的兼容性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是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具体途径

1、提升对传统美术的理解

在装饰艺术的设计课程推进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教学人员能够对传统美术具备足够深入的理解,使所有的教学细节都能有效的进行传统美术课程的渗透,避免产生现代教学活动较为枯燥的问题[3]。此外,在分析现代美术教学活动细节的过程中,务必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贯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扎实的传统美术功底,并将这些因素应用于美术学习活动中,以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另外,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必须有效的保证与现代教学活动的体系保持一致,使传统美术因素的积极影响可以适应现代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在理解传统美术各项理念的过程中,要合理借鉴传统美术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要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间特点进行设计活动的规划,以便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色彩设计技巧和形态设计技巧进行整合,提升现代装置艺术的整体观赏性。

2、加强对传统美术技艺和理念的总结

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科学的总结,是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经验和理念得到有效借鉴的基础。因此,要从现代装饰艺术的教学形式调整出发,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思想理念和工艺手段实施科学的总结,保证当前的教学活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能够较为完整和全面,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应用价值[4]。另外,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加工环节的关注,不能仅仅照搬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绘画技艺进行现代教学细则的设计,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传统美术工艺之后,将现代教学程序与传统理念相结合,增强装饰艺术实施过程中的美术风格独特性,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创造良好的机遇。可以使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保证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可以凭借固定的案例进行理念的传达,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信息无法保证装饰艺术风格的一致。要在进行装饰艺术具体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将个性因素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为装饰艺术的教学创造更高水平的实践价值。

3、加强对传统美术应用内容的设计

美术内容的合理设计是提升传统美术理念和技艺应用价值的关键,因此,要从当前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当中进行经验借鉴,并且使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借鉴传统美术的实践方案进行处理,提升美术内容的实用性[5]。课堂的设计活动要充分按照内容设计的要求进行处理,为人物设计和物资设计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在美术内容的设计当中,要严格按照装饰艺术的实践需要,对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应用,使教学活动的执行可以在造型等因素的有效影响下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的分析,以便装饰技术可以借鉴传统美术的操作手法进行新型实践方案的设计[6]。此外,要加强对传统美术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利用转接或迁移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美术绘画工艺领域的艺术手法加以应用,使后续的艺术设计活动可以完整的适应艺术拼接等多种技艺的处理要求,并保证所有的象征性影响都能在固有的造型体系影响之下实现美术技法的完善。

4、提升对传统美术风格的研究应用

装饰艺术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完整的结合艺术设计活动的要求进行处置,并且使全部的岗位设计方案都能与灵活的分工体系进行结合,增强美术风格控制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要对当前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情况加以分析,使后续的美术风格控制活动可以适应工作情景设计的要求,并使全部的情景设计方案都可以与工程的技术处理要求取得一致,保证合作机制的运行可以适应工程控制体系的运转要求[7]。在进行教育模式设计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现阶段的工程承担性特点,对后续的合作机制运行模式进行控制,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创造科学的运行体系,提升传统美术文化的借鉴效率。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校企开发原则运行方案,对全部的合作机制运行特点实施研究,以便教育机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人力资源的控制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保证全部的培训活动都能的环境的合理控制之下得到高质量的运作。

三、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实践策略

1、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和内容

首先,要结合现阶段的装饰艺术执行规则,对所有的装饰艺术运行方案加以分析,使后续的技艺研究规划可以适应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此外,要根据现阶段的传统工艺控制准则,对全部的工艺表示策略加以分析,有效的增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价值,为后续的技艺传授活动预留良好的技术使用空间。要从当前的媒体资源处理环节出发,对全部的原料基础资源植被策略加以分析,并且对具备创意性特点的实训环境进行整理,保障功能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并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在进行装饰艺术教学程序控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已经初步建成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技能情况进行完整的研究,以便教学活动能够在相关考核体系或监督体系的有效保障之下得到高质量的推进,增强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价值。

2、完善实践活动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保证已经完成设计的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得到合理处置的关键。因此,要从实践活动的具体研究设计出发,对全部的工艺美术培训方案进行完整的分析,并且结合所有的语言控制准则,对培训体系的实践方案进行分析处置,切实保证所有的培训活动目标方案都能有效事情培训体系的设计特点,提升培训活动的整体适应性。培训活动的体制设计还要保证与社会结构的状态保持一致,以便后续的视觉文化设计体系可以在固定的培训体系习惯中得到控制,提升变个性因素的处理质量、教学机构需要将装饰艺术的设计活动纳入实践模式当中,保证装饰艺术的教学能够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性特点保持一致,并使装饰艺术可以适应教学活动的传承性特点,提高工艺美术生产性活动的推进质量。培训体系还要与现代教学活动形成内容方面的融通,使培训体系的应用可以与装饰艺术取得对应,并且提升装饰艺术的应用价值。

四、结论

在我国教育领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对传统思想的借鉴因素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具体应用路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对相关实践策略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令娟.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31.

[2]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4]肖佩.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

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艺术修养;教学;实践方案

谈起艺术修养和《艺术修养》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文绉绉的,不能提高个人安生立命的技能,认为是无用的。其实不然,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能够直接的接触到油画等艺术素材,但是,从艺术修养课堂上所能够学到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在艺术修养课程实践方案的背景下,更能够体会到艺术修养的博大精深。

一、技校艺术修养教学实践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技校艺术修养课程是当做一门选修课,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印象,大部分的技校学生对艺术修养课程并不重视,甚至逃课等,只是为了赚的学分,其实这样的行为是对艺术的不尊重,以及对中外艺术文化的漠视,是一种浮躁的态度和思想。

1.艺术修养实践化环境不足

诚然,技校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这也是学生生存社会的基本保证。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学生需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做事,当前艺术修养课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机会。但是,技校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在实际操作课程如车床,汽修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并且为这些课程教学采购了大量的社会,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学习到这方面的技能,反观艺术修养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只能从感官上去理解晦涩的艺术修养的内容,对品味油画和音乐的赏析的程度上都不是很够,而且艺术修养课程没能得到重视,从而想让艺术修养实践化,不论从制度上还是资金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2.艺术修养实践化自身的困境

艺术修养课程作为选修课,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学分而尚可,而布置的课程作业,也只是随意从网络上找一点粘贴交上去。同时艺术修养没有实际的教材,老师也只能够凭借个人的感受和教学经验,这也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艺术修养课程的课件,每年机会没有什么改变,这就阻碍了其创新性和实践性;另外一个自身问题是,艺术修养课程的素材的选择,大部分的艺术修养老师喜欢古典艺术作品和现代人际交往案例,这就在选材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学生一般比较潮流,而对于国外古典艺术作品不能产生兴趣,其实当前有很多现代艺术家,融入了现代元素的作品,让很多学生趋之若鹜。

3.艺术修养实践化呈现体现周期长

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产生了错位的价值观,例如学习艺术修养,“这有什么用?”“这不能帮我以后成就事业”等等粗俗的问题,艺术修养课程并非是一个“赚钱”的课程,也不是为学生事业的动力,艺术修养是由内而外的期限其价值的,古今中外众多的艺术家,用心用力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他们在图画中展示当时的人文风物,在字里行间智慧的流露,在音乐中的自然感悟的放歌,如果加以认真体会,并学习期创造精神。然而,艺术修养实践化的周期是相当长的,有时候并不能体现其实际价值,并且成功案例的再现,学生更多看到的是其拼搏等品质,并不能挖掘其内在的美。

二、技校艺术修养教学的实践方案

技校艺术修养课程的实践,需要学校的重视,需要各科专业的通力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艺术修养这门课程的热爱。

1.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艺术修养的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艺术修养课程的老师应当从艺术修养课程的素材开始,抛弃以前课程中不成功的素材和案例,或者对这些素材和案例进行加工,同时,注重素材的更换,不能够局限于品味油画,欣赏音乐,素材内容不应当仅仅是名家作品,同样要巧妙选取民家生活画家,甚至大胆的尝试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每一个艺术作品。合理的利用两节课程,在两个课堂之间形成连接,留下悬念,或者,在两节课程中设置不同的内容,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案例,让他们感同身受。

2.加强学科合作,变相进行艺术教学

技校的实际设备和器材更多的是车床和机床等,艺术修养课程的老师,也可以通过与机床操作课程的老师相互沟通,通过观看技工老师娴熟的操作,体会力的美感,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引导学生进行产品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甚至可以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艺术修养所学内容,来体会对称、圆弧等魅力,更可以将自己设计的内容,通过产品加工而加工出来,用心力去创造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件产品。拿激光切割为例,在学生上这门课程之前,艺术修养课程的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只是,例如欣赏钻石的魅力,钻石的加工工艺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感性的认识到激光切割的强大功能。

3.鼓励学生艺术创作

艺术修养的教学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学习艺术修养的课程,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对文化的体会,对自然风光的感悟,都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作为艺术修养老师,应当积极的听取学生们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实现其艺术创作灵感,由想法到实际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也对艺术修养的理性认识深刻,通过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结构,能够完整的培养自身艺术品味,这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等种种方面。学生的创作灵感,可能是一部DV,也可能是一个新产品,抑或是一本书等等,都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产物,需要艺术修养老师加以支持,同时学校也要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将艺术修养课程真正的重视起来,从平凡的感受中体会到不平凡的人生。

艺术修养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加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的延续,尤其是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应当一味的追名逐利,在不断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精神层面的冲击和享受,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修海林.关于国家研制的思路与认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于昆.走向综合的艺术课程——发达国家艺术课程的特点与启示[J].山东: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