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十篇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十篇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31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正常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比较。

分类号B848.9

1引言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其编制的过程中就不断进行着信、效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心理量表的效度指标可以不断增加和完善,效标检验的工作本课题还将不断进行。”[1,2]。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一方面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实证效度,即探讨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被试相比,在心理健康素质上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差异的鉴别力;另一方面,分析这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使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于找到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方法

2.1工具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量表的编制课题组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四量表之一――《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为研究工具[3]。

2.2被试与研究程序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大学生共计425名完成《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21份无效问卷(主要为漏答项目太多和具有明显默认反应方式的问卷)后,获有效被试404人。其中一年级100人,男61人,女39人;二年级103人,男55人,女48人;三年级102人,男62人,女40人;四年级99人,男53人,女46人。被试以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主试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参加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并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筛查(筛查标准即建议约谈的标准)出的115名一年级大学生。要求他们在接到约谈信或主动前来约谈前填写《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问卷。剔除14份无效问卷后,有效被试101人,其中男54人,女47人。

把上述被试中的404人作为本研究的正常被试,而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出的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01人作为有心理问题的被试。测验结果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信度分析

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α)一致性系数对404名大学生《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测验结果进行信度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534~0.886之间,除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的信度值都较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2]。

3.2效度分析

3.2.1适应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6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极显著,各维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总体适应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个体容易因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从适应的角度讲,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的确在情绪、人际、学习、生活及生理、社会等方面存在适应不良。

3.2.1人际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人际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人际交往和人际调控等维度的差异显著,而人际知觉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人际心理健康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较低、品质较差。

3.2.3个性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个性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个性素质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差异显著,而在冒险、责任、独立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4动力系统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成长性动机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和利他性需要引起的动机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除这两个维度外,在动力系统分量表总分及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3.2.5自我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总分及自我认知(包括学业自我、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4个方面)、自我评价(包括自尊、一般自我效能2个方面)、自我调控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分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自我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自我较为消极。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自我调控差异显著,而在学业自我、自尊、一般自我效能上的差异不显著。

3.2.6认知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5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

由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认知倾向(冒险―稳重)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具有较为稳定的认知倾向,喜欢任务和情境适于已有的程序和规则;正常组大学生则具有较为创新的认知倾向,喜欢面对不熟悉、不确定的环境。在认知风格总分及认知决策(场景―自我)、认知方法(灵活―单一)、认知加工(整体―局部)、认知行为(独立―合作)4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7归因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4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8。

由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两组大学生在归因风格分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3.2.8应对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8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9。

由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应对风格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可能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采用较少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正常组大学生则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处理面对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其中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差异显著,而在其余7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4讨论

4.1关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度和效度

心理健康素质概念自2003年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组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和题目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检索的结果表明,本课题所引发的相关研究与思考大致有四类,其一是调查研究,如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其二是关于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研究;其三是关于在整个研究中贯穿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所引发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其四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拓展研究,如关于军人、教师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思考与研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会涉及到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那么工具本身的科学性及特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后续研究中实证研究更能科学地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心理实质,理论研究更有根据、教育措施更符合对象的特点,有必要进行此项研究。

研究发现,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5个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3个分量表得分略高于一般群体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即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测量,并依据标准一(即部分维度测验的分较高,可能有心理问题,建议专家约谈)筛查出的超过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素质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本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总体上来说是科学的,能够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有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

4.2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中,适应分量表是状态量表,其余为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分析的结果看,完全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的结果一致,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大学生适应是不良的。在其余的7个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当中,有4个分量表,即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和应对风格,有心理问题组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

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确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他们在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诸维度上与正常组大学生均呈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中《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的主要是大一学生,从个体内外原因上分析,他们生理上处于青春期末期,易兴奋,情绪易产生波动,性生理趋于成熟与性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有矛盾冲突,这是内在原因;外部原因上,因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及其交往方式的更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问题突出表现为适应不良。生理与生活上不适应,直接导致时间管理不善和学习效率低下,引起情绪不良,也造成学习、人际、社会等方面的不适应。由于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加上各种适应不良交织在一起,如果疏导不及时,个别学生则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人际调控2个维度上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与正常组大学生的差异显著。健康的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在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交往对象时,都希望受到关注,有机会展现自己,进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满足自身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往往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进一步引发出心理障碍。如果心理异常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及交往的技巧和有效方法,不愿或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独和寂寞之中,出现冷漠、孤僻、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从而也体会不到自身的成就感,对自我价值就会产生怀疑,体验到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矛盾加剧。本分量表的测验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与正常组大学生的人际知觉没有差异,而有差异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因此,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尤其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的技巧。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良好的个性素质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个性的养成上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但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若处理得不及时或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个性素质低。个性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耐挫折能力、接纳性与包容性、独立性和冒险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个性素质较低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易产生焦虑、烦恼、困惑、愤怒等负面情绪,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健全个性的培养应该从达观的人生态度、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方面入手。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3个方面差异显著)、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上的差异显著。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总体自我概念及各个特定方面的自我概念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也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自我分量表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人际关系、情绪状态有较为满意的认知,对自我的评价积极,自我调控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反之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对自我不满意,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害怕失败,计划性较差,出现自卑、抑郁等消极心境,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提高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水平,自我认知方面应注意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或逃避、否认等应对方式。应对风格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的得分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尤其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来应付困难和挫折,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于一体,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或两面性的人格特征,在情绪和行为上均缺乏稳定性。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3个分量表上,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维度上,正常组大学生在利他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上得分都较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得分高。大学生动机系统已基本确立,但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应从利他和追求自己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认知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两组大学生无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5结论

(1)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正常大学生的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和适应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区分正常和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可靠、有效。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107~111

2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效度再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41~245

3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02~108

DiFFeRentiateDVaLiDitYoFCHineSeaDoLeSCentmentaL

HeaLtHDiatHeSiSSCaLe

LuQian,maHuixia,BaiXuejun

(academyofpsychologyandBehaviorint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074)

abstract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核心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1973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mcCieiiand发表了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一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1冰山模型与护理素质要素

护理工作很复杂,总是有的护士游刃有余;有的护士手忙脚乱,在护理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工作如血滤、静脉注射,不同的人做起来总有区别,护理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才能造就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人个体差异多且复杂多变。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不同的人对工作的认知可度量性差,难以进行比较。那么,有没有可靠、有效的方法来确定护士对工作的胜任力呢?是否能如Kpi(绩效)那样制定出可以衡量的指标呢?下面我们引进胜任力冰山模型进行分析。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方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见图1。

2胜任力特征素质的界定及研究方法

2.1胜任力特征素质的界定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未对胜任力特征的定义形成一致意见[2]。许多国外学者如Boy-atzis,woodruffe,Spencer,mertens,Sparrow等都曾针对胜任特征给出不同定义,综合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派系[3]。最近有学者将胜任特征的内涵与组织文化、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相联系。如mariaVa-kola认为胜任特征是员工潜在的、与优秀工作绩效相关的一套行为模式,在个人和团队中都能发挥作用并切实有效地为组织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4]。

2.2胜任特征素质的研究方法maRReLLiaF,tonDoRaJ&HoGema在2005年总结了胜任特征的研究方法,基本有文献研评、团队集中讨论、结构化面试、行为事件访谈、调查法、观察法、工作日志法和胜任力特征专家数据库[5]。每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在胜任特征调研实际中往往都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本文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调查法将行为事件访谈、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结合起来做成调查问卷,这样可以互补和抵消劣势,避免遗漏某些重要的胜任特征的分析。

3护理核心胜任能力素质调查问卷与统计

从参考文献总结出来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6-8],整理成调查问卷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模式对80名护士进行护理素质模型调查,筛选出基层护理胜任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排名结果集中在前7种素质,见表1。

4核心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表述及80名护士反馈意见,见表2:护士核心胜任,并对素质名称加以权重分值及标杆分值结果如下。

5核心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对标例证及改善计划

以1名护士DUtY为例,对各项素质指标对照标杆按他评、自评进行评分,见表3。

对于护士DUtY的素质进行坐标标定,见图2。

DUtY护士的总体评估:优势:美学素质、职业道德和义务宣传;劣势:心理、身体和沟通能力根据以上DUtY护士可以制定心理、身体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计划,见表4。

年度提升计划结束后再对DUtY护士进行胜任力测试,运用pDCa的方式,逐步提高DUtY护士的个人素质,达到逐步地提高的目的。

6结论

护士工作繁重,如果没有系统的计划去指导很难全面的提高个人素质,通过此方法既可以系统的提高护士素质,又识别优秀护理人员,从而在护士提升选拔中起到重要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SeRpeLLa,FeRRaDaX.acompetency-basedmodelforconstructionsupervisorsindevelopingcountries[J].personnelReview,2007,36(4):585-602.

[2]代郑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齐艳.专业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9.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硅沉着病;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7(b)-019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采业和机械加工制作业的大力发展,职业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硅沉着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残性职业病,主要由于机体长期吸入了大量的石英粉尘而引起肺部发生了弥漫性纤维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1-3]。作为一种慢性且渐进性的不可逆转疾病,硅沉着病患者将长期饱受患病的煎熬,随着时间的延长,机体内的病变程度也会日益加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4-6]。为了探讨影响硅沉着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因素,职业病防治院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男性硅沉着病患者136例与同期诊治的男性非硅沉着病患者130例进行对比分析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职业病防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男性硅沉着病患者136例,年龄为49~67岁,平均(62.3±9.2)岁,硅沉着病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其中Ⅰ期硅沉着病患者113例,Ⅱ期硅沉着病患者20例,Ⅲ期硅沉着病患者3例。将同期诊治的男性非硅沉着病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48~66岁,平均(61.4±10.5)岁。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人员全部进行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调查内容主要为一般情况和生存质量评分。一般情况为人员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生存质量评分可以分为6个领域,即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包括躯体疼痛、睡眠、精力3个方面,独立性领域包括工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4个方面,心理领域包括信心、幸福感等5个方面,社会关系领域包括社交能力、人际关系等3个方面,精神领域包括个人信仰1个方面,环境领域包括居住状况、安全性等8个方面,一共包括24个方面。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的每个方面都包括4个条目,总体健康方面还包括4个条目,一共为100个条目。评分方法为线性评分法,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然后再将自评总分的条目以100制进行打分。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专业调查员进行询问调查并填写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员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比较

两组人员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领域、环境领域、主观生存质量、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与年龄、并发症、婚姻、硅沉着病等级、人际关系满意度、行动能力、休闲活动,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讨论

目前对于人们生存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它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还能准确反映出疾病给其带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用于生存质量的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硅沉着病患者长时间吸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硅粉尘,使得其机体内的肺部组织发生了结节性的纤维化病变,作为一种慢性病,将逐渐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给予硅沉着病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并有效改善其临床指标,进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

硅沉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首先体现在心理因素的变化。心理因素作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精神状况,然而患者的年龄、并发症、婚姻、硅沉着病等级、人际关系满意度、行动能力、休闲活动均会对其心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效控制疾病因素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治疗后降低其硅沉着病等级,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而年龄是一种社会因素,也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因素。对硅沉着病患者开展有效的健康宣教活动,使其可以更加容易接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其休闲娱乐的时间和次数,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是有利的。与非硅沉着病人员相比较,硅沉着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体内的肺纤维化也会更加严重,常伴有胸闷、头昏、气急、乏力等病症,硅沉着病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与硅沉着病相互影响,使得患者病情更加恶化。控制硅沉着病的合并症也是治疗的关键环节。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社会生活保障制度,可以为硅沉着病患者提供一个温馨且受社会尊重的生活环境,进而改善硅沉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领域、环境领域、主观生存质量、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硅沉着病患者长期受到了病痛的折磨,精神极度低迷,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体现在评分上显著低于非硅沉着病人员。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与年龄、并发症、婚姻、硅沉着病等级、人际关系满意度、行动能力、休闲活动,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响硅沉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越严重,年龄越高,硅沉着病分期情况越严重,社交能力越弱,其生存质量越差。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改善其肺功能状况,给予其有效的心理护理,鼓励其多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显著提高硅沉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李荣,吕玉芬,等.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治疗及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6):121-122.

[2]靳清汉,张家鹏,岳喜同,等.矽肺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2):146-147.

[3]周慧娇,赵淑珍.老年矽肺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7):707.

[4]林丽,陆友金.矽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6):577-581.

[5]李文芳,张艳.矽肺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47-2951.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4

精品源自生物科

摘要:本文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入手,设计了以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个方面构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通过问卷,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进行调研,并分析了河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现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以下是我们的调研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着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着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着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着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着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着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心理的五个方面正确选项上,兼职教师均高于专职教师。在调查的教师中,所有专职教师都感到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兼职教师仅有3.9%的教师没有感到或感到较少压力;在身体素质方面,有9.5%的思想品德教师半年至少住院一次,参加身体锻炼的教师仅占总数的47.6%。兼职教师仅在大病频次上低于专职教师外,在其他方面都好于专职教师;在政治素质方面,兼职教师的得分高于专职教师,但是具体分析发现,认同“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的教师仅占60.3%,同意“人本质是利他或利他多于利己成分”的教师占70.6%。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5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个体、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

2.1 被试 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 测评工具

2.2.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 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

3.1.1 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 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 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 职业群体;妇产科护士;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作的性质要求她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具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国内有不少针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普通人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注重身体健康而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质量。特别是精神科、急诊科、妇产科、iCU的护士更是如此。护士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关系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还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声誉。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了探讨护士个性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护理质量,更好地使护士在工作岗位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对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2所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妇产科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在妇产科选拔和培训护理人员时提供一定心理学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和2所三甲医院中抽取122名妇产科护士;其中护士职称的65人,护师43人,主管护师11人;护龄1年以内的9人,2~5年的40人,6年以上的70人;年龄30岁以下的70人。30~40之间(包括30岁)的34人,40以上(包括40岁)的15人;具有中专学历的57人。大专学历的57人,本科学历的5人。

1.2 方法 于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分别对5所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测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整个妇产科护士群体为测试单元,从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和2所二甲医院中抽取122名妇产科护士进行了测试,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达97.5%。

1.3 工具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本量表各项目均为5级评定制。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Question。mire即epQ):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epQ量表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个分量表。③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不仅表现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的得分上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2.2 影响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分别对妇产科护士的职称、年龄、护龄和学历与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妇产科护士的职称与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职称越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将妇产科护士的职称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妇产科护士的职称分别与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得分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妇产科护士在心理健康总体上的得分与护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将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护龄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护龄与躯体化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护龄越长,躯体化程度越严重;妇产科护士的年龄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7个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7因子水平越差,妇产科护士的学历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妇产科护士人格特征状况的影响因素将妇产科护士的人格特征与各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妇产科护士的职称与护士的人格特征各方面呈现出正相关,但护士的职称只与内外向呈现显著正相关。职称越高,妇产科护士越外向;职称越低,妇产科护士越内向。妇产科护士的护龄与她们的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星负相关,但是相关程度都不显著;妇产科护士的年龄与她们的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负相关,与内外向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也不显著;同样的,妇产科护士的学历与内外向、神经质呈负相关,与精神质量正相关,相关程度也不显著,说明人格特征不受护龄、年龄和学历的影响。

2.4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状况的关系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妇产科护士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分方面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其他方面与精神质没有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同时妇产科护士在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和总分方面与内外向、神经质均表现出正相关,但是相关不显著。

3 讨论

3.1 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可知,妇产科护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17.65%,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董其芳,刘春文,赵世华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护士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7%,程金莲2000年的研究发现,200名护士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5%。

本研究发现,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与国内多数研究的结果一致,但也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如张静应用SCL-90对246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后发现,护士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杨映萍等采用SCL-90对4所综合性医院在岗540名护士进行调查显示,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和一般正常女性。陈琳等对136名精神病院的护士进行症状自评(SCL-90)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精神病院护士在躯体化、焦虑和抑郁3个因子上的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意义。梁绮美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强迫和抑郁4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雪丽霜等人2005年对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助产士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SCL-90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

全国常模。安风荣等对精神科与普通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的比较发现,精神科护士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上的得分均显著小于普通内科护士。潘淑琴等人对北京市216名护士长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护士长在抑郁和恐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耿庆妍,于琪2004年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殷俊风等人对精神科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148名护士在偏执和恐怖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同研究者在应用SCL-90时采用的积分方法不一致,导致结果出现不一致。②在被试群体的选择上,不同的研究者所调查的对象的年龄、工作性质、所属医院的级别以及样本数量的大小不同造成了结果的不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年龄和职称的影响。即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越差。妇产科护士的职称与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职称越高。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这与国内学者杨映萍等的研究结果和郎艳霞总结的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升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妇产科护士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随着职称的升高。护士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繁重,因而心理健康水平会随年龄和职称的升高而下降。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心因性因素;失眠;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大学生

失眠是常见的生理心理现象,主要指的是睡眠缺乏或不能入睡,表现在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体力恢复方面的不足。morrison等报道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1],国内报道青年学生的失眠症状的现患率为16.57%[2]。睡眠不足或不稳会导致记忆减退、注意力降低、情绪消沉及其它心理障碍[3]。Ford和Kamerrow调查发现失眠者中44.4%有抑郁、焦虑、酒精及药物依赖等精神卫生问题,追踪一年发现,失眠组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组的2倍[4]。大学生失眠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5]、学习功能以及社会适应,并且失眠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专业及年级分层抽取西南地区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6.67%。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的233份问卷,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一年级59人,二年级65人,三年级58人,四年级51人。女生131人,男生102人。文科生110人,理科生123人。平均年龄为20±5岁。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睡眠状况量表,该量表包括48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没有”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

1.2.1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7],评定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从中筛选出有失眠状况的大学生。李建明等初步假定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表现为高分特征[8]。

1.2.2对于大学生自评的睡眠状况结果中,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的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所反映的失眠心因性症状进行评定。并适当增加了一些关于疑病素质、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挫败感等影响睡眠的心理因素的题项,作为SCL―90反映失眠心因性因子的附加题项,从而进一步完整反映大学生失眠的心因性症状的因子,总称为失眠心因性量表。

1.3数据统计处理由SpSS11.5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各种统计处理。

2结果

2.1大学生失眠心因性量表的信效度分析以及因素类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因素结构清晰简单,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疑病素质、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挫败感6个因子组成。并且该量表的因子因素分析结果与开放式问卷所设想的维度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了进一步考察该量表的信度,进行了同质性信度及分半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失眠心因性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基本达到0.70以上,且失眠心因性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936,其分半信度达到0.892,说明失眠心因性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具体的信效度分析及因素类型划分详见另文。

2.2大学生失眠状况与国内常模的比较表1的结果显示,除了“服药情况”因子低于常模外,总分和其它因子均非常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且因子分基本上都大于3分,表现出高分特征。

2.3大学生失眠年级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失眠者的比例也有差异。本研究一、二、三、四年级失眠者的比例为53.03%、60.32%、39.08%、47.62%。从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四年级与一年级、二年级的大学生相比,一年级、二年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失眠者。χ2检验表明,各年级失眠者与非失眠者的人数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χ2=12.44,p

2.4失眠心因性量表各成份与SRSS总分间的关系由表2可知,失眠心因性分量表各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个别成分外,多数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系数。除Ⅲ、Ⅴ外(以下将不对Ⅲ、Ⅴ因子进一步分析),失眠心因性分量表各成份均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5大学生失眠心因性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以SRSS总分为因变量,性别、学业成绩(不及格到优秀分成5等级)、家庭经济(包括很好(人均5000元/月左右)、良好(人均2000元/月左右)、一般(人均1000元/月左右)、贫困(人均300元/月左右))、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抑郁、学业成绩不及格、家庭经济贫困进入回归分析。

3讨论

3.1关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总体情况由表1可见,总体上,失眠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常模水平,这与李氏[9]认为学生是睡眠保健的重点结论一致。值得关注的是失眠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几个基本特征: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以及缺乏失眠的心理应对和调节机制是大学生失眠的主要问题;很少使用药物调节睡眠。

同时,χ2检验的结果表明失眠者与非失眠者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二年级高于三年级、四年级,且二年级失眠者所占的人数比例最高。我们认为年级差异的原因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由于高考前后的紧张、焦虑的影响,在刚刚进入大学后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是,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段时间方能适应;加上,一些新生是独生子女,很少远离亲人、家乡,突然的环境改变,因而失眠现象较为严重。相关研究[10]也发现二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最差;二年级课程多,而且此时也是整个大学成长最为活跃的时期,尝试各种学生工作、校园活动、恋爱等应激性事件,因此失眠现象最为严重。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相对平稳,因而失眠的人数也较少。四年级学生课程少,学习压力不大,而且加之调查区域所形成的相对宽松、休闲的人文环境,但同时他们也面临毕业设计、职业选择、恋爱等问题,因而,失眠人数比例较低但高于三年级的人数比例。

3.2关于大学生失眠的心因性分析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已日趋引起关注,无论失眠症的原因,还是临床表现都可以看到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11]。从表2中可以看出,将SRSS总分与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基本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系数,这与吴任钢[11]等人认为心因性因素与SRSS总分相关显著的结论相一致。morison等发现有睡眠问题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1]。从表2中可见,失眠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失眠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与morison等的研究结论[1]相符合。并且,得到Sachneider等人应用mmpi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发现失眠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正常人[12]结论的支持。固然,抑郁、焦虑是影响失眠的主要心因性因素,但是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疑病素质和自我挫败感等因子产生的外部条件,我们建议学校教师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创造克服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的平台,以及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从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来看,SRSS总分与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从表3中可见,将性别、学业成绩、家庭经济和相关显著的失眠心因性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抑郁因子、学业成绩不及格和家庭经济贫困等因素进入逐步回归分析,说明抑郁因子、学业成绩不及格因子、家庭经济贫困对睡眠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生理差别、学业成绩以及家庭经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学会应对困难和失眠的心理调节机制。当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失眠其它心因性因素没有进入回归分析,但是其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许多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密切的关系[3,10]。另有,Sachneider等人的调查发现失眠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正常人[12]。

综上所述,大学生失眠是高校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失眠现象并非只是某一因素所致,它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因素又是其最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干预治疗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心理方面的保健,将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失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给予特别重要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失眠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应采取多种措施,重在提高大学生失眠的心理应对、调节和改善机制。

(致谢:李万兵副教授对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4参考文献

[1]morrisonDn,mcgeeR,StantonwR,etal.Sleepproblemsinadolescence.Jamacadchildadolespsychiatry,1992:94-99

[2]刘贤臣,彭秀桂,韩传琴,等.青年学生的失眠及其相关因素.上海精神医学,1995,新7(3):l89-l93

[3]李建明,等.睡眠与睡眠障碍.医学心理学概论.石家庄:河北省出版局,1998,78

[4]FordDe,KamerrowDB.epidemiologicstudyofsleepdisturbancesandpsychiatricdisordersanopportunityforprevention?Jama,1989,262:1479-1484

[5]刘贤臣,等.青年学生失眠症状及其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

[6]李栓荣,杜好瑞.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改变及应对措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14

[7]李建明,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5

[8]李建明,等.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况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

[9]李建明,等.不同职业、性别正常人睡眠状况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96

[10]曾琳娜.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2000,14(2):98

[11]吴任钢,王铮.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77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作风制度模式系统

素质教育在党“十五大”精神推动下,已在全国和各地实施和发展,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的欢迎。怎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发展,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宽进严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宜从教学管理模式入手,狠抓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的学习、工作实效性,加强学校的全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一.树立良好领导作风,加强教学全程管理

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学校办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校的行政领导必须做到“爱、破、耐、严、公、恒”六个字。爱,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师生,乐于接近,动之以情,关心师生的生活;破,就是破除官僚、唯我独尊、家长式领导方法;公,就是处事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赏罚分明;严,大胆管理,严而有格,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耐,就是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应采取循循善诱,启发自觉,采取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方法:恒,就是促进转化,推动革新,持之以恒,稳步奋进。治校之道,除了靠这套从实际出发的管理规章外,还应提高自身的素养,做到“以言号其令,以本立其信,以德建其成,以诚取其情”。

同时,学校领导还必须练好内功,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具体做法有: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科学地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对每学期各学科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的前后内在联系等都心中有数,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进度适当,具体措施扎实。

2.认真实施教学指导。对教师不仅要压担子,还要出点子、教法子,实行“三分析、五指导”。即开学初的教与学的状况分析,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考试后的情况分析;制定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艺术指导,教研活动指导,资料信息指导,会议指导。开展“两课一讲一交流”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听课、评课、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组织教与学的经验交流。

3.认真进行教学检查。检查要做到四个字:一是“常”字,即常抓不懈,不一曝而十寒,把定期检查和平时的随机检查常规教学及教育任务结合起来;二是“严”字,即严格按照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办事,不敷衍了事;三是“细”字,即踏实细致,“下马观花”;四是“导”字,即积极引导,改进工作。

4.认真开展教学考评。教学考评能鞭策和鼓励教师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同时又是执行奖惩制度的重要依据,其过程是:听汇报,看资料,查实绩,议得失,评优劣,树典型。

5.认真搞好教学总结。通过总结,力求找出教学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同时又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可采取“四结合,四体现”的办法:时间上,平时小结与期末总结相结合,体现经常性;形式上,口头小结与书面总结相结会,体现灵活性;类型上,专题总结与综合性的总结相结合,体现多样性;人员上,领导总结与师生总结相结合,体现民主性.

二.改革用人制度,发挥各自特长

彻底改革用人制度,招聘自愿加入的教育行家。进入学校的教师,学校应进行全面摸底和考查,掌握教师的实际文化素质和专长,通盘考查,合理安排,要求每个教师除教好主课外,还应负责指导好1-2门充分发展学生独特才能的活动课程。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材,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素质教育规律,造就一班思维敏捷,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一个教师,要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各自专长,校长就应认人为贤,因材善用,秉公行事,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合理分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人专长.只要校长能以身作则,一视同仁,教师就会敢于吃苦,乐于奉献。

三.革新陈旧教学模式,推行全新教学体系

打破传统模式,推行全新教育教学体系就要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开发学生智力,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课堂结构,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制。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客体教育为主体教育;变继承教育为创新教育;变君子教育为动手实践教育。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不要默守成规,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特长,彻底废除用单纯的考分衡量学生的标准。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他们的专长和技能.使学校成为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材的摇篮。学校应设立教育科研奖、教改实验奖、教学效果奖和学生技能奖。使每个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走实干兴校和科研兴校之路,争做素质教育行家。

四.完善育人领导系统,实施育人工作措施

学校要始终把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育人工作领导系统,形成合力网络。

1.校长挂帅,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学校政教处主任具体负责;

2.建立完善由分管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合署办公,年段长、班主任、值周教师、保卫人员、住校生管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的纵向育人体制;

3.形成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科任教师的横向育人体制。纵向育人体制在合力网络中的作用是:从学生一跨进校门起,不管是学习或生活,课内或课外,住校或不住校,都有人负责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作育人的工作。横向育人体制在合力网络中的作用是:从横向调动各学科育人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全体教职工从校长到工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人员落实到位,组织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每周一次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例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专题研究育人问题。学期有计划,月月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任务落到实处,促使全方位育人合力的形成.

4.围绕育人目标,在操作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形成育人合力.

管理育人的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育人管理体制,“校长负责、总支保证、分层管理、责任包干、民主监护”,制定完整的育人管理条例。第二,加强育人队伍的建设管理,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有特色的教师,形成教艺精湛、师德高尚、团结向上的教师育人集体。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水平与教学科研水平。如“老带新、新促老”,拜师结对活动;开展“校教坛新秀评选”和“青年教师献课活动”,承担市、地学校的育人科研课题,“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科研活动”。第三,狠抓常规,建设好“三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敬业、爱生、精湛、广博”的教风;“活泼、文明、刻苦、向上”的学风。

教书育人的措施。首先,坚持开展以“三心两爱”和无私奉献精神为重点的育人道德教育,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思想水平。“三心”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两爱”是爱事业、爱学生,要求教师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性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去感染、去影响教育人,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第二,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具体做法有:一是党、团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中要经常强调。在备课的检查和多种考评,如年度考核、晋级和职称考评,各级先进的考评都必须考查其育人的方面。二是教学中以学科渗透德育为主,寓教育于课堂内外。三是每年都进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服务育人措施。首先,全校教职工应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特别是总务处、后勤组、生管组、教务处、政教处的同志更要直接为学生服务,给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以及关心公共服务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从硬件上,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校园的总体规划建设、绿化工程及现代化教学器材、设备的添置,形成具有绿化、香化、美化的育人环境。

五.实行全新量化管理,健全科学管理模式

学校应实行全新的科学量化管理。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后勤,事无巨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全部进行量化打分,形成布置——监督——反馈的运行机制。通过《目标管理实施细则》,为各处室、各年段、各教研组、各班以及全体教职工定岗、定责、定量、定奖惩,并实行校、班、组学生三级管理,建立每周每天管理到位,检查过硬,落实奖惩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求实与创新”、“竞争与合作”的两大结合。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大学校长;素质;述评

“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我国大学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高等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对大学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成熟的梳理大学校长素质的研究现状,本是基于以下几个角度。

一.整体素质内容的研究

关于大学校长整体素质的研究是校长素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1.有些研究是基于经验研究,从一些成功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和教育实践出发,来深入总结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如詹詹毅和胡娟,从朱九思、曲钦岳和纪宝成三位杰出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教育实践出发,总结出其素质的共同特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困难、胆识过人,具有很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2.有些研究则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概括的较为全面,但是没有任何理论铺垫,也没有较强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作为支撑,泛泛而谈,显得不够严谨,没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类研究比较多。

如许庆豫,则直接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热心社会公共事业并善于赢得社会支持,富有务实的现身事业的精神,善于实施大胆的改革措施,善于提出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

3.有些研究对某一类型的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专门研究,研究方向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这类研究较少。

如李志平,则对创新型大学的大学校长素质进行了研究,由人的素质概念出发,提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由知识、能力和人格三部分组成,并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大学校长的创新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二.单项素质内容的研究

1.有些学者对大学校长的客观素质特征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多以数据为基础,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外大学校长进行比较研究,多属于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有些研究从不同层次的大学出发,对我国大学校长客观素质特征进行研究。如张光进和王鑫,以相关网站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对103所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的大学校长的客观素质特征(群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这其中有大学类型特征,有大学校长的性别、年龄、民族特征,有校长的教育背景特征,有校长的学术背景特征,有校长的职业背景特征,并与美国大学校长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有些学者从不同类型大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如程岭,从大学类型的角度,以国内37所师范大学的校长作为样本,对其学历、学术背景、任职年限、工作经历、学术水平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师范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状况。

以上研究都是对相关数据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分析,有些学者运用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特征进行研究。如山东财经大学的袁娜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72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校长的单学科、多学科、本校学习与工作经历、他校工作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国外工作经历、文科、理工科八项因素进行分项统计,通过因子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因素的合理性及发展方向。

2.有些学者对我国大学校长的能力素质进行研究。

如贾俊兰,则专门对大学校长的能力进行了研究,从校长需要从事的不同类型的管理活动出发,提出大学校长的能力由必要能力、核心能力和增效能力三部分组成。这种研究方向值得借鉴,但是,其对能力素质的研究的也有一些不适当的地方,例如其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家的素质等一些能力素质之外的素质也列入能力素质的一部分显然是不适当的,可见本文对能力和素质的外延没有进行严谨的界定。

如刘晶玉等人,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利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向全国32所直属高校得到有效问卷258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大学校长胜任力结构模型,并得出大学校长胜任力由23个胜任特征构成,涵盖在人格魅力、教育理念、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及发展意识5个维度之中,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建模予以验证。

3.有些学者对我国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进行了研究。

如蒋婷轶,对我国知名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进行研究,对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研究,并最后落脚于大学校长的知识素质,提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知识、管理知识,并提出知识素质培养的对策。

4.有些学者对大学校长的思想品格素质进行了研究。

曾华对大学校长人格魅力特征进行了研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人格感召力和人格至善力。

学者韩延明对大学理念进行过界定,认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从这一界定来看,大学校长的大学理念可以列为大学校长思想品格素质的一部分。很多学者对大学校长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研究,这里不再具体列举。

眭依凡对大学校长的道德素质进行过研究,包括深沉的爱国主义和坚持真理、追求科学、关心人类的高尚品德。

三.大学校长其他方面研究中涉及的素质研究(间接研究)

1.关于大学校长选拔标准的研究

李巧针根据大学的组织特性,指出大学组织的教育性特征决定着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中最首要一点是懂教育。

钟秉林和周海涛认为科学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是选任合格校长的制度保证,其总结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包含学术领导能力、统筹规划能力、校情洞察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国际视野、合适的个性特质(如形成愿景的能力、推动前进的勇气、坚忍不拔的追求、克服阻力的技能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承担误解和敢于担当的意愿等)六个方面。

2.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中的素质研究

牛维麟、李立国和詹宏毅在大学校长的职业化研究中指出,职业化的大学校长具有综合的职业化素质,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能够引领教育发展之潮流,更要有实干精神,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保持学校的持续发展。

姜朝晖在对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变迁史的研究中,总结出美国大学校长先后经历了牧师兼职型校长、学者领导型校长、专家管理型校长、职业经理型校长四个时期,其中职业经理型校长就是当今学界广泛探讨的职业化校长,并指出这个时期的大学校长最被重视的素质是筹款能力和商业管理运作方面的能力。

3.大学校长角色研究中的素质研究

刘华钢在大学校长角色研究中指出大学校长要扮演的五种角色以及每一种角色对应的素质,政治家对应政治眼光,行政管理智者对应管理能力,教育家对应高等教育规律与法规,社会活动家对应社会交往能力,科学家对应学术能力及声望。

樊倚天和庞青山则认为现代大学所出现的新特点和新现象(开放性、合作性、国际性、民主性),使大学校长不一定具有突出的学术成就,但必须做好一名调解者,其对应的能力非常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四.素质提升对策的研究

关于大学校长素质提升对策的研究,研究多从校长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两方面,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多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情走大学职业化道路;在制度完善方面,多是在选拔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等方面着手。

如李旺隆,研究了地方大学校长的素质,并指出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培训模式、完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提升大学校长素质。

如陈坤华,在探讨大学校长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之上,提出大学校长提升的对策,加强校长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健全校长监督机制,完善校长的选拔机制。

五.总结与分析

在对关于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时候,本文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1.素质研究途径的广泛性。

如果我们不是纯粹的从大学校长素质入手进行研究,而是从大学校长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途径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当前的大学校长研究分成选拔、大学理念、角色、评价、培训、职业化等几个角度(有些角度可能没有提到),但是基本每个角度或多或少都与大学校长素质有联系,比如,大学校长选拔中的选拔标准、大学校长所具备的大学理念、大学校长评价当中的评价标准、大学校长职业化中大学校长应给具备的职业化素质都可以看做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一部分;还有虽然大学校长所承担的每一种角色都需要多种素质作为支撑,实际上每一种角色都有其对应的主要素质,从这个方面讲从大学校长承担的角色出发来研究大学校长的素质可以作为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一部分。

所以说,如果纵观整个大学校长研究,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途径是相当广泛的,但是从大学校长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进行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的学者几乎没有。

2.素质研究在大学校长研究中的地位。

仔细观察,大学校长素质研究几乎与大学校长研究的各个角度都有联系,就如同血液之于肉体的关系。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大学校长素质研究就是大学校长研究的核心,是大学校长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核心的存在,大学校长研究是进行不下去的。

从“核心”的观点来说,我们可以从大学校长研究的多数角度进行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但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基于不同的角度的大学校长素质研究会不会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说大学校长选拔标准和成熟大学校长素质的研究。大学校长在经过层层筛选如愿以偿之时所具有的素质(或者说选拔标准),与在位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大学校长(或者说成熟校长)所具有的素质相比,是相同的还是具有差异?两者肯定是有差异的,否则也就没有大学校长培训之说。基于此,当今许多研究中的选拔标准和大学校长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基本没有差异,这个方面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3.素质研究的共性与具体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学校长素质研究中的多数研究是在研究大学校长的共性素质,即是在不考虑大学的层次、大学的种类、大学的性质、大学的办学时间等的情况下,综合研究所有大学校长的素质情况。大学的性质是指大学校长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的种类是指大学是综合类,是文科类,还是理工类等等不同的类别;大学的层次是指大学是教育部属院校,是省属院校,还是其它;大学的办学时间是指,大学的办学时间长短不一。当然,还是有些研究是比较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的对象是较具体的。

总之,目前关于大学校长共性素质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关于具体类型大学的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还非常稀少,也就是说现有的研究涉及具体大学校长素质研究方面非常有限。有的研究设计某一省市的本科学校,但是如果继续研究下去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比如,该省市的综合类、文科类、理工类等具体类型的大学校长素质研究;综合类的大学又可以继续分类,是部属还是省属,是公办还是民办…

4.关于素质研究方法。

关于研究方法,我们先按照一个最基本的分类,即定性还是定量。所谓定性研究基于主观性的描述。大学校长中的素质研究多数是属于定性研究,有对前人研究的简单总结概括,有结合前人研究对当前大学校长现状的深入思考,有对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有对大学校长的访谈,有大学校长自己的经验总结与深入思考。但是定性研究的说服力毕竟没有数据来的更强。

随着学者对相关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得,对大学校长素质的定量研究开始增多,一些学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通过从网络获取数据、问卷调查、直接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为更加严谨的定量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基于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数据,进行大学校长的素质研究。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研究只是基于数据的简单的统计分析,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数据之间的简单关系,并以此得出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得之不易的数据的挖掘还有待深入。有些研究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深入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类实证研究非常少。

参考文献:

[1]詹宏毅,胡娟.当代中国杰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特征―对三位不同时期著名大学校长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

[2]许庆豫.谈一流大学校长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1994.

[3]李志平.新世纪创新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

[4]张光进,王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

[5]袁娜.初探中国大学校长专业发展研究因素的合理性[J].学理论,2012.

[6]刘晶玉,娄成武,任嵘嵘.大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

[7]贾俊兰.现代大学校长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

[8]曾华.大学校长的二重特征:身份与人格魅力[J].纺织教育,2008.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篇10

中国已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世纪里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状况如何?我们国家又应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使其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abstract:

Chinahasenteredthe21stcentury.thenewcentruryisfullofnewcompetitionsandchallenges,Globalintegration,wto…inthissituation,thepopulationqulitybecameanimportantfactorforonecountrytowininkeenworldcompetition.Soit'snecessaryforustolearnpresentChinesepopulationqualitystatusandthemethodsofimprovingChinesepopulationquality.

关键词:

中国人口素质现状提高人口素质

Keywords:

Chinesepopulationquality,improvingpopulationquality.

提纲:1.中外学者对人口素质的一些研究

2.人口素质的内涵与外延

3.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

4.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

5.如何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我国学者朱国宏认为:人口质量、人口素质和人口品质均相当于英文中的populationQuality一词,其所指是同一的,至于使用哪一术语,一来与时代背景有关,二来与研究者的偏好有关。穆光宗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来讲,两者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人口质量是相对于人口数量和就人口的总体而言的,而人口素质则是指人口质量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健康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人口素质"的说法。现代西方学者对人口素质的讨论最著名当首推从经济学角度对人口质量进行探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口质量就是人力资本,舒尔茨的"人口质量经济学"早已成为人口经济学中的一门显学。但与其说这是人口学的研究,不如说是经济学的探讨。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口素质呢?中国人口学者认为,"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也就是说,"人口素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视野里可能有着不同的规定。"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依然见仁见智,未有定论。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穆光宗认为: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从人口素质的外延来看,主要是"三要素"和"二要素"之争。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另一种也产生过影响?quot;三要素"论则认为,"素质"即"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就人口素质的内在结构来看,包括了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或简称心理素质。陈剑在1988年提出的的"二要素"论则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其理由是: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就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即便是泛人类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指标分类和量化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无论是"三要素"论还是"二要素"论,在认识上似乎都没有完全摆脱将"人口素质"等同于"人的素质"的嫌疑。但退一步说,倘若考虑了结构性因素,似乎也并非不可取。毫无疑问,我们既要看到"人口素质"和"人的素质"的联系,又要看到两者的区别。因此,所谓"人口素质"或"人口质量"也就是总量平均、系统有机和结构组合的意义上的"人的素质"。

人口素质涉及到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人群健康、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教育水平、人际交往、环境和遗传等诸方面因素。人口的思想素质指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习俗、民族自尊心、献身精神、使命感、自信心、变革社会的欲望等。人口的思想素质可从社会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中体现出来。人口的身体身体素质可由一组人的人体运动能力、发育状况、疾病状况、死亡率,呆残低能人口比例、出生预期寿命等反映出来。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般指标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文化水平构成,文盲率,科研率,科研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社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力。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的问题,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据不完全统计,严重出生缺陷占1.3%,也就是每年将有20万出生缺陷孩子出生。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单基因病占5-7%,多基因病占15-20%,染色体病占0.5-1%。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1800万人,白痴就有100-200万人。我国人群中没有遗传病的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据估计平均每个人携带有5-6个有害基因,并且会按一定的方式向代传递。随着工业的进展,许多化学物品不断投入我们生活环境中,其中有部分可诱发基因突变,通过突变增加了我们的遗传负荷。由于医院技术的进步,使某些遗传病得到治愈,这在某些程度上使致病基因传于后代而增高遗传负荷。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以提高人口素质。

值得欣慰的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已有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入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o1人,下降了4%。90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首先,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国民综合素质是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构成,其中体力和智力素质又是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素质。其次,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此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即科教兴国的基础前提是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兴国,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必须先投资于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中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里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我们国家应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目前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控制人口数量。1999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5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每年净增人口仍达到1300万左右。人口过多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因此,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备的调控保障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做好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将人口问题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发挥城市和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均衡发展。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有利于加速资金的积累,加快经济的发展,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积极提倡优生。提倡优生从根本上讲就是人口的优质遗传基因得到发展,让劣质遗传基因受到抑制。

三.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是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的基本途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济发展服务,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四.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总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快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

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它包括人的体魄强健、文化修养良好、道德高尚、追求知识、勤劳勇敢,从幼儿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物质基础到家庭社会环境,要全方位地持续不懈地提高人口素质。凡是对提高人口素质有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应该坚持办;凡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妨碍人口素质提高的东西都应该坚决抵制。提高人口素质固然要有好的教育制度,但同时应该靠从小到老,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各方面来抓,贯穿在整个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教育人民。

参考书目:

陈剑.1988.《人口素质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