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14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1

关键词:羌族文化;西南民族大学已建项目;真实命题研究实践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CX201136)

一、羌族文化简析

1.羌族文化:羌族文化是羌族同胞在其生存与生活中创造和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同其居住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既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文化遗产涵盖语言、信仰、民居建筑、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2.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文。羌族的信仰是多神崇拜,释比(巫师)在羌族人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释比”也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及其核心的内容。羌族碉楼,以片石为材,黄泥为粘合剂,吊线和柱梁支撑,高可达十三四层,技艺精湛,独具魅力,是羌族文化的标志,同羌笛、瓦尔俄足节、多声部民歌等都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

二、博物馆设计思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干百年来,雄浑悲壮、独具韵味的羌笛传达着羌族人的命运和心声。一场地震,使得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大量通晓羌族语言、历史文化的羌族人遇难,大量文化器物被埋或遭严重毁损,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巨大。过去学术界有关羌族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此西南民族大学学者们广泛搜集整理羌族文学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羌族文学史,为研究羌族文学打下了基础。并于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建立一座羌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作出贡献。

这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是一座向无数学予传播羌文化、繁衍羌文学的所在地。为了让这座博物馆的独特性与北川博物馆和茂县羌族博物馆区别开,并带有自身色彩,在设计上,我们把它划分为2个厅展览。“释比文化”即为羌族原始宗教文化作为单独的厅展览,这在国际上是第一次。展览厅内所有文物均为羌族释比历代传承,厅里还存放着“镇馆之宝”――“刷勒日”。馆内珍藏着三套释比法器。另一个展厅为综合展厅,重点选取了羌族部级非遗项目进行陈列展示,如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羊皮鼓舞、瓦尔俄足节、羌绣、羌族多声部民歌等。

为了传承羌族文化的精髓,延续羌族的传统和文化特色,博物馆的设计将羌族建筑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与现代的表现形式相结合、采用简洁、朴素的处理手法,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三、室内展示设计

(一)总体规划构思

装修及展示设计风格设计策划:在设计的艺术风格方面,以原生态的木、石为主体表面材料,以错落的结构体如地台的高低、梁柱及天棚悬挂在竖向上形成变化、地面多铺以羌族多见的页岩片石效果、再结合圣光及多媒体的现代设计元素,形成大面粗狂、和小的精致雕饰结合的艺术效果。展厅大门以木质凸显文化底蕴,展柜及展墙以羌族绣品图案为基本图形处理。

展示形式以几个方面形成:1.模拟场景结合大幅环境照片;2.墙面图片;3.壁龛式展墙:4.可移动展柜;5.服装模特;6.实物展示;7.储存柜式展柜;8.电子多媒体成像;9.小型歌舞及试听演播场所;10.漫射及小型硬币照射灯具。

(二)交通流线

博物馆建筑内部合理的交通流线对于参观者的引导和暗示作用不可轻视,对于博物馆的整体布局甚至造型设计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羌族博物馆的性质、规模、功能布局、自身展品文化特点采用了最常见的一种交通组织形式――串联式。它让整个展览空间,首尾衔接、相互套穿。并对参观者起到明确的指引性作用,使参观过程做到严谨、有序。同时满足东西两个方向与藏族博物馆和彝族博物馆的自然衔接。

(三)文物陈列设计

文物陈列是体现博物馆设计水准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体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羌族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对设计师来讲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如:怎样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羌族的文化特征,能否在羌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呈现亮点,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等等难题。因此在造型设计过程中,秉承着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突出陈列展览内容。根据展览的主题和思想、年份和文物种类,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除了在色调上统一采用原生态木质色调外,需要提炼羌族文化特点运用多种展示形式去表达,重点放在背景、光线、空间和立体感的设计上。使羌族文化能够直观的展现给参观者。如释比馆的图经“刷勒日”、12释比头像、四角羊头、白石崇拜等最具文化内涵和宗教特色的内容陈列设计。其设计风格和内容,在灯光、材质、造型的陪衬与烘托下,让“展品”说话,实现“人”与“物”的交流,让观众对文物陈列引起共鸣。并将“释比文化”作为亮点单独用一个展厅展示,进入展厅一座环绕的图经就陈立在视线中,深色的木质色调和射灯的光影效果,显示出“刷勒日”的神秘性,吸人“眼球”,产生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不知不觉的关注这些有着故事情节的文物。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博物馆的重要内容

展示羌族文化时非常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释比馆和综合馆,分别运用音像、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把羌族最为神秘的释比和羌族部级非遗项目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如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羊皮鼓舞、瓦尔俄足节、羌绣、羌族多声部民歌等。让参观者对羌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

五、光的应用

羌族博物馆主要目的是研究羌族历史,保存羌族历史文物,传承羌族文化之外,还要为参观者展示艺术品,为了吸引人们观赏,愉快的视觉环境效果尤为重要。因此,将照明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单独展开,因为光不仅能烘托展厅气氛,还能将展品的魅力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陈列中光环境的布置好坏直接关系着使用效果。羌族是一个十分朴素的民族。它的氛围设定为原生态、宗教神秘感十足,故而采用全封闭、人工照明的表现手法。整个展厅采用比较昏暗、柔和的黄红色灯光来体现神秘的羌族文化,并拉大整个空间感。展品的灯光采用比较亮的暖光源为主,从而烘托出展品并与整个展厅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主题。而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消除眩光,因此在设计中将点光源全部使用节能灯或在节能灯上加大型专用灯罩,将吊灯位置高度移到人的视野之外来减弱或避免眩光。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博物馆编论民族博物馆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林毅红.博物馆陈设设计中的“人文精神”[J]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2008.

[3]e1iyahvne’eman,美国.博物馆中的天然采光.

[4]王崇山.文化传译.博物馆与人类学想象[m]冶北.稻香出版社。1992

[5]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J]民族艺术.2009(1).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2

1餐饮空间的主题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上,很多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其中对饮食文化的追求层次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各种各样的餐厅竞相出现,消费者到餐厅中就餐,要的不仅是要吃饱,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特色的饮食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的不是饭,而是文化”,随着消费者对饮食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就餐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餐饮业逐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作为一种特色文化现象,餐饮经营者对餐饮空间的设计风格也开始进行极大的关注,餐饮空间设计作品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要注重对空间设计的主题性研究,只有有了自己的主题特色,餐饮空间设计才会体现不同其他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的促进主题餐厅特色风格的形成,更加吸引顾客的眼球,符合顾客的精神需要,提高自己的利润,实现特色餐厅的利益价值和文化价值。

2特色餐厅空间设计的主题性特点

2.1具有自己鲜明的主题

空间装饰格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特色餐厅的主题性风格,因此在设计特色餐厅的空间主题装饰时,一定要格外强调主题的差异性,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装饰材料肌理材质的细致选择,注重材料的色彩搭配,对空间设计中的灯光氛围和空间造型都要精心打造,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设计,才能突出餐厅装饰设计的鲜明主题性。使餐厅在运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为消费者留下良好的识别形象,提升自己在餐饮业的发展地位。

2.2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性餐厅与饭馆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更能让消费者在就餐的同时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甚至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要超过其单纯吃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满足消费者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到现在为止,饮食已经变成人们消费中的一小部分,而对文化内涵的消费,逐渐成为消费价值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餐饮经营者只有对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多下功夫,充分考虑到自己餐厅应该突出的文化内涵,吸引顾客的眼球,为顾客营造具有差异性的饮食环境。

3特色餐饮空间的装饰设计主题分析

3.1文艺作品的主题性特色

以文艺作品为主题的特色餐厅主要是吸引一些文艺气息浓厚的年轻人,经营者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就餐化境,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现在很多餐厅都在强调突出文艺特色的空间设计理念,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品、文学作品等贯穿餐厅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例如:现在很多餐厅以文学作品作为自己餐厅的装饰背景,以古色古香的色调为基调,利用木制的桌椅餐具,这些元素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特色餐厅经营的文化理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3.2田园农舍的主题性特色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开始厌倦钢筋水泥对自己生活的束缚,向往田园农舍的悠闲生活,为摆脱沉重的生活压力,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会寻求一种能够放松身心的生活尝试,因此以田园农舍为主题的特餐餐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餐厅经营者在进行空间主题装修设计的过程中也开始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吸引顾客前来光顾。例如,很多餐厅在室内设计的时候会大量运用植物作为装饰品,在餐厅内引入弯曲流转的溪流,将灯具设计成农产品的形状,室内摆设着各种农家常见的物品,如草帽、油灯等,这样的室内设计不仅吸引了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念,将自然元素与人的元素融为一体,突出了特色餐厅的主题性特点。

3.3以历史文化为设计背景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种历史文化元素源远流长,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元素的使用取之不竭,又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近几年,“中国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餐饮业也出现了一股“中国风”的餐厅空间设计装饰风潮,即利用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为设计背景,在装饰的材料和工艺上都突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内涵,例如很多餐厅利用明清时期的家具造型设计餐饮用具,以古典的浮雕、人物壁画等装饰墙壁,对室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细致考究,使消费者时刻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渊源。

3.4以地域民俗民风为主题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生活特点,尤其是南北方差异巨大,而在不同的生活年代,本地区的居民对以前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是不够了解的,这种生存环境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各自的生活特点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也使得本地区的人们对过去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好奇,特色餐厅将地域民俗民风的元素融入到空间设计装饰中来,不仅能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感受到其他地域的风俗特点,也能将本地区的特色风俗民情记录在案,引起人们对于流逝年代的追忆,以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确立自己的餐厅设计风格。

4结语

确立自己特色的主题是餐厅装饰设计取胜的根本,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餐厅经营者在特色餐厅空间主题的装饰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仅要在菜品上下功夫,更要考虑到人们对于特色文化的关注,让人们在就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受到特色文化内涵的熏陶,对餐厅的特色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心理不断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其消费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餐厅空间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加强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不断丰富自己的个人素质,抓住时代性的个性化主题,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设计不同的餐厅特色,提高特色餐厅的主题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曲秀娟.软装饰与居住空间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3

关键词:博物馆4D影院声学设计“情”与“境”

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新时代的角色[1]。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4D影院已经成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的4D影院是在3D立体电影院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院。对正在建设的张家界地质博物馆,定位为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全市地质资源,以实现神秘的视觉效果为目标,以适应长远旅游发展战略眼光为目的,通过4D影院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4D影片,还原真实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尤其重要。该文从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总体设计、声学设计和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的“情”与“境”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一、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总体概况

张家界地质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旅游城市张家界市,是一座以全面展示以张家界地貌(砂岩峰林、认知地球、保护环境、永续利用和科学发展为主题,包含序厅、地球厅、张家界地貌展示厅、生命与演化厅、开发保护与交流厅和4D影院,其中4D影院位于博物馆的西南角,面积为95.7m。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地面布局铺装图见图1,天花布局图见图2、左右墙面立面图见图3、前(银幕)立面图见图4。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过程中要从音质、环境材料和情景感受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求观众厅音质设计和隔声与噪音控制上要达到标准,从而使声音能够真实反映影片录音的效果,并保证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和声场均匀度;其次,还要考虑观众厅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此外在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张家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特别体现其“情”与“境”,使观众更好的体验张家界的地理地貌。

二、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的声学设计

(一)观众厅音质设计

混响时间是评价厅堂音质的重要参量。根据《关于放映立体声影片电影院建筑和声学的基本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中提出:混响时间控制在0.5-0.8s范围内,改建的电影院不应大于1s,声场分布不均匀度不大于±3dB。同时在建设部、广电总局的标准JGJ58-88《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提到观众厅满座最佳的混响时间在500-1000Hz范围内采用1.0±0.1s。设置立体声时,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宜为0.7±0.1s。混响时间的定义是:在室内声音已达到稳定状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室内的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即为混响时间[2]。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最佳的混响时间是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适度的混响可使音乐丰满、洪亮;过短的混响使声音干涩无力;但混响过长,会使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层次,吐词模糊不清[3]。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面积为95.7m2,按照著名的赛宾混响公式:t60=KV/a(K为以声速、室温等相关的常数,通常取为0.16,a为厅内表面积S和室内各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α的乘积),即为t60=0.16V/Sα,可以算出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满座时混响时间(表1),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符合满座最佳混响时间。

频率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

混响时间0.850.740.750.730.710.73

表1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混响时间

(二)观众厅的隔声与噪音控制

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壁、楼板、门窗等,都具有隔绝空气声的作用。电影厅的四面墙壁,是隔绝空气声的主要结构,其隔声性能主要由它的质量、劲度、阻尼和频率等因素决定。当频率在125-4000Hz的主要频率范围时,则质量起主要作用,墙的隔声量随频率和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决定电影院性能的重大因素之一是确定噪声评级nC值,在剧院和音乐厅,nC值要求在20以下,控制的非常严格,而在电影院是在nC25-nC35左右,空调主机发出的噪音值必须在nC值之下[4~5]。

此外,由于现代城市噪音来源较多,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在厅内均设有大量的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毡、玻璃棉板、岩棉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等多孔材料。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考虑吸声材料的应用外,4D影院中的空调和通风机房也要考虑来隔振固体声,4D影院采用在设备的混凝土基座下与楼、地面之间加隔振装置进行隔振。风管与风机、水管与水泵之间应有柔性连接,风管、水管固定时应加弹性垫层(图5)。顶部空调通风系统中,风机的噪声会沿着风管传至影厅内,形成气流噪声,所以笔者团队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在管道上加上空调消声器,从各方面来控制4D影院的噪声级别,已达到优良的音质效果。

(三)观众厅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在4D影院的声学设计中,影厅的音质设计、通风系统的噪声控制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使用吸声结构以及吸声材料。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面积较小,只要正确地使用吸声材料,就可以改善影厅的音质,消除厅内的各种声学缺陷,降低和控制噪声的干扰,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设计中顶棚使用600*600的隐框的矿棉板,墙面采用600*600装饰吸声框以及装饰板墙裙。装饰吸声框使用白铁皮框,框内填充了50mm厚32kg/m3的玻璃棉板,用阻燃装饰布作饰面材料,其提高了吸声能力和防火的级别,并且易于安装,解决了金属框间振动发出的噪声。

三、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的“情”与“境”

首先,笔者觉得设计应该是文化的再设计。任何形式的设计都应该围绕着当地的文化和精神为核心。张家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体现了中华人民最初的纯真和良善。其次,应该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和易用性。将当地民族文化和地质特点展示出来。由于张家界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方案以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前提,全面展示全市地质资源为核心。在结构造型设计上,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以峰林的竖向节理并结合声效原理为设计形式。为了体现张家界地质特色,将侧立面突出造型,做吸声肌理,已达到起伏的峰峦效果。竖向的墙体和顶棚的造型让人感觉置身张家界的“天门山”之中,白色灯光让人联想到山上云雾缭绕的意境。仿佛观影的同时置身山水中;由于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会产生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不同的感受,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色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同时色彩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作用[6]。心理作用是思想上感觉到的;生理作用实际上引起身体的变化。这些在4D影院室内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在色彩设计上,由于影院面积较小,所以用淡色和冷色来使空间扩张,厅内主要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蓝色不易与其他颜色调和,和其他色彩相比,蓝色更容易受到材料本身的影响。蓝色代表高科技,同时具有井然有序的感觉。由于影院主要是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的4D影片,是属于科普类教育。所以还是要以安静秩序的感觉为主。灰色是神秘的颜色,它没有红色的烈,白色的纯,金色的耀,但它可以表达历史的神秘。

结语

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主要功能为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的4D影片,增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体现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这一主要功能,本文从4D影院总体设计、声学设计和设计中的“情”与“境”三个视角对4D影院展开研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质博物馆4D影院的特色,为此4D影院以峰林的竖向节理并结合声效院里为设计形式。厅内主要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蓝色是具有井然有序的感觉,灰色是神秘的颜色,它没有红色的烈,白色的纯,金色的耀,但它可以表达历史的神秘。墙体采用吸音板或做软包吸音墙,面料进行防火处理。厅内设以良好的通风,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

注释

[1]张子康、罗怡、李海若:《文化造城:当代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乔柏人:《电影院建筑工艺与建筑声学设计》,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项端祈:《近代音乐厅建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服部、纪和:《音乐厅・剧院・电影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构思

1.铁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要求

1.1设计指导思想:

(1)强调地域性、体现门类化

(2)展示多样性、信息数字化

(3)布局整体性、使用灵活化

(4)注重参与性、体现媒介性

1.2基地位置:

基地位于铁岭凡河新区。铁岭凡河新区,东北一座水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呈钻石状,以水为魄,以河为轴,依辽河,骑凡河,跨天水河,拥如意湖,望莲花湖,水面面积占市区面积15.7%。

2.铁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思路

2.1设计构思的产生

2.1.1对基地的分析

我们依据“中国-辽宁-铁岭-铁岭新区-基地”这样的顺序对基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基地位于铁岭凡河新区嘉陵江路与祁连山路交口处,濒临凡河,东临铁岭示范学校。地势平坦开阔。濒临铁岭新区内重要景观――凡河。

基地西侧为支路;南侧为待建区;东侧为主干道并紧邻凡河,景观较好,不应遮挡;北侧为主干道。因而我们决定把工作人员的次入口放在东侧,把博物馆的基地主入口放在基地北侧,一方面利于交通,有利于集散;另一方面对凡河景观没有影响。

基于对基地的分析,我们认为“景观”是本次设计的关键点,而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无论是在场地的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如何与凡河--这条整个铁岭凡河新区的景观轴结合好。

在设计中,水是将建筑与景观结合以及体现铁岭水城特色的的关键点。因而怎样利用水,成为我们接下来设计的首要问题。

2.1.2构思的产生

考虑到要将建筑与景观很好的结合,我们的博物馆不应该是单一体量的建筑,而应该趋向于群体建筑,在设计中突出建筑体量的概念,并在不同体量之间形成不同的庭园景观。这样,我们想到了“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而本次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各种非遗项目集合展出的地方。因而,我们的想法是,在功能上,突出各个非遗项目,不同项目可能是不同的体量;在形体上,突出聚落的想法,在基地中形成错落有致的体量关系。

2.2构思的深化

2.2.1场地的要素及平面形态组织

聚落构成的物质要素: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地、水源。这些要素对于本次设计的应用性很强,其中更应突出水的重要性,使水成为整个设计的亮点。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它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团聚型,开发较晚的区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我们将不同展区及不同功能形成不同的体量,并推敲他们之间的聚散变化。

2.2.2方案:聚落―水源

水是本方案的特色,方案中重点推敲了水在基地中的形状,水与凡河的结合,场地景观与水的结合,建筑与水的结合,以及建筑的体量关系。

(1)水在基地中的形状: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真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各个非遗展出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因而龙形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水与凡河的结合:采用借景手法,效仿豫园中景墙的做法,在基地东侧设置景墙,给人基地中的水来自凡河的感觉。

(3)场地景观与水的结合,建筑与水的结合,以及建筑的体量关系:

根据固定展区、办公试验、主题展区、剧场、临时展区等不同功能形成的不同体量,各个体量沿水布置,体量之间形成庭院,这样基地中的水就成为了整个景观的轴线,建筑“聚落”的概念在水的延伸方向得以体现。

2.3构思的形成

2.3.1总平面布局

在总平面的深入中,我们还是以景观为重点,首先确定的是水域的形状,然后在建筑围合成的庭院中做景观节点结合室外展览,最后确定建筑的位置以及体量。

我们运用直线和方块将原来的龙形水域进行抽象,保留原来水来自凡河的想法,这个水域方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形成整个基地的景观轴,而各个景观节点和建筑也是沿这个景观轴布置,不同节点之间由水上的桥联系。这样,沿着景观轴,就形成了几个广场空间,分别为主入口广场、剧场前广场、室外表演场地1、办公运输广场以及室外表演场地2.

2.3.2景观节点设计

(1)与水域的结合

水域是本方案的特色,水域的利用也是最为重要的节点。在结合方式上,借鉴了几种方法

方法一:使水域成为建筑物的焦点----体现在本设计的整个设计理念中。

方法二:水域与入口整体配合----体现在本方案中入口广场处水域处理成为室外水上展廊。

方法三:建筑物与水面之间处理为活动场所----体现在本方案中室外表演场地1,即将建筑与睡眠之间处理为高跷表演场地。

方法四:在水面上方建筑----体现在本方案入口广场水面上一层架空,二层为中式餐。

(2)广场、庭院设计

主入口在基地北侧,并在西北角形成主入口广场。整个入口广场分为几大部分:停车场、下沉广场、半室外入口空间,形成丰富有序的空间序列。剧场前广场主要功能是负荷剧场人流疏散。在入口广场和剧场前广场之间的水面上设置了室外展览空间,并设有水上活动平台。一方面使场地与水域很好的结合,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室外表演场地1是辽南高跷的表演场地,为迎合观众看室外表演的目的,该广场也做成了下沉广场,周围踏步台阶可兼做座椅。办公、运输入口广场设置景墙。

2.3.3功能模块的梳理

(1)总体功能布局

在博物馆中,非遗项目的展览单元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使用上需要满足参观、体验、参与、互动等内容。同时,以实物展示与表演展示相结合、固定展示与临时展示相结合、室内展示与室外展示相结合、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展示手段相结合的策展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展厅的平面功能布置。经过对展厅多种使用可能性的分析,确定了展厅的布置情况,从而其他功能布置也得以基本确定。按照他们的相互关系,本博物馆设计共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分区:第一,陈列展示区:展馆:即固定展馆、临时展馆、主题展馆。

第二,藏品储藏、实验实训、后勤保障、办公区:贮藏室、永久库房、临时库房、缓冲间、制作室、保管设备间等;包括鉴定编目室、摄影室、报告厅、实验室、修复工场、文物复制室;供电、供水、通讯、邮政、储蓄、中水、换热站、库房等附属用房;各类办公室。

第三,服务共享区:即超市、餐馆、会议室、洽谈室、办公室、停车场等。

第四,剧场表演区:即室内表演区、室外表演区、剧场等。

(2)各层平面功能分区:办公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临时展区、体验区、杂技类展厅、戏剧类展厅、手工类展厅、戏剧类展厅、服务区、剧场。(如图13、14所示)

2.3.4立面的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本方案的立面设计,希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因而采用了现代化的形式加上传统的建筑元素,运用现代建筑语汇解析传统精神。

传统―红色―窗棂―虚

现代―青黑色―面砖―实

不同于以往建筑的主立面是沿街立面,本方案的主立面为内部沿景观轴,反而沿街立面成为了附属。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立意构思、展示设计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和城市的发展与品质的提升关系非常密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又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与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浓烈的民族气息与生活氛围是展品的灵魂所在。如何让观赏者身临其境,感受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被展品传达的人文风俗所感动是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下面以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从立意构思、表达技巧、展示创新等几个方面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

1、项目概况

铁岭凡河新城,位于铁岭老城区和沈北新区之间,北距老城11公里,南距沈北新区14公里,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建设目标:到2020年新城建成,总人口将达30万人,成为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基地位于凡河新城中心位置,地势平坦,西临凡河,东临主要道路祁连山路,周边规划严整,无高层建筑,建筑风格统一。

2、立意

(1)考虑博物馆建筑的文化属性及其与城市的关系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和城市的发展与品质的提升关系非常密切,在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基地周边的状况,更要分析城市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建筑本体的创作更需要从城市场所营造的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博物馆建筑的文化属性,寻找城市的肌理,把博物馆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2)立意的生成

“建筑形态对城市肌理或景观构成、周围环境而言并非偶然存在,而具有深思熟虑的的逻辑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筑形态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历史,承袭传统村落肌理,营造传统院落空间。

3、构思

“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立方体都是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明确地反映了这些形状的优越性,这些形状对我们是鲜明的、实在的、毫不含糊的,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形式是美的,而且是最完美的形式。”――勒・柯布西耶。在设计过程中以立方体为基本形体,通过大小不同的立方体之间有序的组合与穿插实现立意,形成具有城市肌理的建筑形体。网格法不仅利于设计施工,还会使复杂的建筑形体富有韵律,使形体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1)中式院落的组合与变异

本项目面积为5万平方米,体量巨大。在构思过程中,吸取东北传统村落的肌理,将连续的大体量打碎,以8米为模数,分隔成尺度适中的多个体块,以几种尺寸的长方体为基本单元,围合成院落,这些院落具有中国传统院落的尺度与氛围,同时应用现代手法对每个院落进行虚与实的二次分割,使院落之间略有不同,并加强院落之间的联系。

(2)建筑体块的穿插与叠加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建筑体量灵活多变,对一层平面与二层平面的局部进行错位,整合部分网格单元,是建筑体块穿插与叠加,形成部分出挑与退台,避免建筑形体过于严整。

(3)室内外空间的分隔与流通

室内外空间不应区分的过于严格,而应该相互联系流通,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使其相融。针对博物馆类建筑,其部分展厅的封闭性会使参观者产生较压抑的情绪。在设计过程中,展厅与展厅之间应用通透的玻璃连廊过度室内外空间,并运用景观方面的处理手法,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流通。使室内与大小院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4、表达技巧

(1)庭院空间序列的形成

庭院空间的处理应有主有次,各个庭院大小有别,功能不同,并通过合理组织形成序列,方便可达。在平面设计中形成沿中轴线对称的一主两次三个空间序列,九个院落空间。由主入口中庭――水景内庭院――次入口庭院组成的主要空间序列,两侧是以绿色景观为主的次要空间序列,由两条长廊联系各个庭院与功能空间,不同的空间艺术处理手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动静结合、开合多变并具有流动性,通过构筑物、绿化等对空间进行二次分割。为各种活动提供支持,参观者可以在此休息聊天、欣赏庭院内的景色,还可以进行临时展览或搭建临时舞台。

(2)立面风格与材料选择

建筑立面力求通过现代的构图手法体现传统韵味,延续平面设计中采用的网格法,通过网格的错位与叠加丰富立面形象,产生光影变化。用相近的手法进行平、立面设计使建筑形态更为统一,更有利于立意的表达。立面的设计应考虑地方特色与气候条件,从传统民居中提取色彩,选用青砖的黑色与灰色,原木的黄色。建筑立面选材实体部分以清水混凝土为主,红色墙面为辅,虚体量采用黑色工字钢与透明度较高的玻璃。强调材质的性格、色彩的对比。

(3)室内设计体现展示主题

文化建筑的氛围营造在主入口门厅的室内设计中尤为重要,根据博物馆的规模,设计中应体现文化氛围与气势,通过四根高大的石柱支撑中庭的天窗,规整的方形构图体现中式庭院的韵味,中庭上空以抽象的红灯笼作为装饰,临时展场沿轴线布置鼓阵,用强烈的红色调来传达非物质遗产的民族性。

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的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常规的展示方式方便管理,有利于展品的保护与维修,但显得过于沉闷,容易引起观赏者的疲劳。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浓烈的民族气息与生活氛围是展品的灵魂所在。如何让观赏者身临其境,感受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被展品传达的人文风俗所感动是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不同类展品侧重不同的展示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表述类、表演艺术类、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传统手工艺类等,不同的展品具有不同的个性,必须抓住特点,侧重最适合的展示方式。(2)同类展品采用多种展示方式。为了使参观者了解展品的各个方面,应该采用多种途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感受。(3)场景再现。模拟生活场景,让展品处于最自然、最适合的环境内,再现历史。

下面以三种展品为例来说明上述展示设计手法:民间剪纸最初并不是作为单一的艺术品而存在,它不仅在题材上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用途。挂钱通常贴在对联的横批之下;窗花在旧时糊窗纸的映衬下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自制的生活容器上通常都饰有剪纸作品。在展示设计中,应该模拟这些场景与用具,使剪纸展示更为生动,同时还可设置影音室循环播放剪纸发展过程及基本知识的宣传短片,以及民间艺人的剪纸录像。定期在展厅内举办专家讲座,进行现场表演。音乐舞蹈类应以动态展示为主,展厅内设小型舞台,并设观众教学体验区,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感受方式。借鉴音像店的试听方式,参观者可以使用耳机在每台电脑前点播浏览表演录像。同时辅助以表演道具展示和图片资料展示。民间传说与口头表述类以录音展示为主,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并通过绘画、雕塑等手段使其更形象化。还可以设立讲书区,讲述者居中,听众围绕而坐,更具气氛。

6、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常规的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结构、交通流线、立面形象与景观营造,还应考虑文化类建筑的属性、对城市的影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特殊性。对于如何通过建筑手段来展现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林明毅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FrancisD.K.Ching著.刘从红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6

建筑设计

成都博物馆新馆位于成都市核心区域——天府广场的西侧,总建筑面积64161m2,其中地上38239m2,地下25921m2。建筑层数为地上5层,高46.88m,地下为4层,深20m。广场周边分别设有四川省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共同奠定了成都市文化中心区域的空间格局。博物馆东侧方整的建筑轮廓为广场西边确定了新的边界。面向广场的建筑立面采用通透的穿孔金属网,加强了博物馆室内空间与广场空间的视觉联系与交流。

建筑场地非常紧张,用地内有两个与广场连接的地下通道,另外还有地铁2号线在新馆建筑的底下穿过。为保证建筑面积的需求,建筑紧邻控制线布置,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仅能满足最为基本的消防间距要求。

新馆的主要功能为城市博物馆,功能分区为公共活动区(设入口前厅、休息区、餐厅及观景廊等)、展陈区(设临时展厅、基本展厅及专题展厅)、文物库区(含库前区、藏品库、暂存保管区、安全保卫区、展厅库房等)、综合服务区、社会教育区与公共互动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等,附设学术报告厅及配套设备用房等。

建筑造型是在一个长方体的基础上做的一些改变,包括一些较大的斜角。建筑的西北有一个清真寺,中间形成了类似桥梁的架空空间,它是一个大的穿越的空间,这个空间的上部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坡地展示空间。从建筑平面和剖面可以看到,成都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变化丰富,结构层平面不在同一标高,楼板开了很多的洞,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共享空间;主要展厅空间形成了30m无柱大空间,建筑具有大柱网、大空间、上下空间不连续的特点。文物库房位于地下,同时地下设有一个高16m的非物质文化演示多功能厅。连续的共享空间和大跨度展厅为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效果,也为展陈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结构选型

主体结构利用内部主要楼、电梯井设置两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扭转效应。针对大跨度、大荷载特点,主展厅采用预应力大跨度钢框架结构。建筑造型提供的结构几何要素是三角形网格单元、三角形切面、三角面围合的锥体等三角形构件。成都博物馆新馆运用建筑造型提供的几何力学效率最高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出具有最优结构力学效率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及外壳钢网格结构形成的组合空间结构体系。结构构架与建筑形式一致,形成完整统一的构架体系。

隔震设计

该项目是2007年做的建筑概念设计,之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汶川地震,项目因此停滞了一段时间。等这个项目再建的时候又有了很多新要求,最主要的就是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四川是文物大省,诸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都在这里。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建成后既是成都市一项重要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也是大量珍贵文物、贵重藏品的储藏展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仅体现在对人员安全的关注,同时也要考虑文物的安全性。场地内有地铁2号线在新馆建筑的底下穿过,地铁列车的起动、停车和地铁列车通过的时候会产生振动,而地下文物库房与地铁最近处不足20m,如果减振措施采取不当,极有可能对珍贵文物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成都又临近地震活动带,地震烈度比较高,提高本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考虑,成都博物馆新馆结构设计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与基础隔震体系相结合的技术,确保成都博物馆新馆文物中心库房及展厅文物在罕遇地震下的安全。隔震结构体系在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地震动绝缘,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不受地震破坏,特别是在特大型地震发生后能够有效地保护博物馆及内部珍贵文物的安全。

隔震设计对比分析了隔震层设于标高±0.0m(中间隔震)以及隔震层设于基础标高-20.0m位置(基础隔震)两种方案。

中间隔震只有隔震层以上结构有减震效果,对于博物馆地下室文物的保护存在较大的缺点,且在楼、电梯及各层出入口的悬挂处理方面构造复杂。基础隔震整体结构均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且构造简单。成都博物馆最终采用了基础隔震体系。采用底部隔震方案,将隔震层设置在基础筏板上部。

二号线紧邻博物馆区间设置钢弹簧浮置板,双线设置隔震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陶瓷;展厅设计;配饰;风格;色彩

1前言

随着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层出不穷,使得整个行业有着百花齐放之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使陶瓷产品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仅需要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特色,更需要能展示出陶瓷产品的优良空间。建筑陶瓷展厅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借用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对其定义: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1]。配饰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体验的过程,它遵循营造空间的氛围、装饰展厅空间细节的原则,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展示空间的主题,更好地向大众推广建筑陶瓷产品的内涵与价值。

在陶瓷展厅设计的饰品配套中,包括硬配和软配两种。所谓硬配,就是决定空间用途的大件物品,如大厅需要的沙发、灯饰等,洗手间需要的洁具,厨房需要的橱柜等。软配,就是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又起重要点缀作用的小五金件。目前常见的有壁挂、装饰画、相框、灯饰钟饰、木雕、花卉植物、毛绒玩具、藤编草编和玻璃陶瓷等工艺陈列品、家居布艺等,可谓琳琅满目,如何进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受到越来越多从事展厅设计的设计师的重视。在建筑陶瓷展厅设计中,配饰的运用主要有两大方向:(1)创新:一般规律从整体效果考虑,提倡有突破性、有个性,通过创新反映独特的艺术效果;(2)和谐:即协调,要与室内环境、多种物体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包括品种、造型、规格、材质及色调的选择,使整个展示环境带给大众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配饰运用的风格把握、色彩搭配和类型材质的选择着手,分析配饰在陶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2风格的把握

世界文化造就了多种多样的装饰风格流派,而配饰的风格作为对陶瓷产品风格的补充,就一定要做到与陶瓷产品外在气质保持一致,强化展厅空间风格。目前,室内空间各种不同风格同时出现于市场之中,例如前卫简约派、中国传统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混搭风格等,都是配饰当中常用的风格,也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这就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空间结构、空间的形态特征以及展厅主题遴选最适合的风格,对配饰进行合理选择、配搭和陈列,以达到展厅设计的最佳效果。富有代表性的配饰群落有下列几种:

2.1前卫简约派风格

针对前卫先锋派的家具配饰群落,应杜绝庄重且复杂或中庸的、缺乏个性的饰物,以简约、夸张、拥有视觉冲击力及具有强烈的后工业时代感的配饰为首选。如图1所示,此空间瓷砖的铺贴方法给人一种时尚、简约和硬朗的前卫风格。因此,搭配上具有金属质感、造型简约的器皿,使其很好地融合一体,营造出一个前卫简约派风格的展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陶瓷产品的内涵。

2.2中国传统风格

针对文化气息浓郁、具有古典韵味的仿古砖配饰群落则倾向于选用字画壁挂、仿古瓷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饰品和家具搭配。图2是仿古砖的一个展示区,产品以茶色复古图案为主色调,有着成熟、稳重、高贵和典雅的东方古典艺术风格。作为展厅设计就需要把仿古砖的文化风格和内涵表达出来,因此,配饰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展厅的正墙的白色区域搭配上具有浓厚东方古典气息的佛雕挂像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挂画;三个相同大小且代表明清时期的展架上摆放着国粹青花瓷,其具有浓烈的古色古香之神韵,与整个展厅的中国传统风格相得益彰,从各个细节上更加烘托出了产品的价值内涵。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宁静祥和的年代,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让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

2.3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具有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新古典风格从其发展而来,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2]。如图3所示,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精雕细刻的花边镜、新艺术运动的装饰花纹的灯具、挂画、水晶宫灯,还是碎花窗帘配饰均体现了高贵、典雅而和谐的品位与风格,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气度雍容之感,让人丝毫不显局促。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配饰的运用烘托出一种多元化的展示空间,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4混搭风格

混搭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精华元素,将古今文化内涵完美地结合于一体,充分地利用空间形式与材料,创造出个性化的家居环境。混搭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风格的元素放在一起做加法,而是把它们有主次地组合在一起。混搭得是否成功,关键看其是否和谐。最简单的方法是确定家具的主风格,用配饰和家纺等来搭配。图4表现出整个展厅的空间层次多样,墙面以白色肌理砖为主,在白色的空间中用黑白相间的小块面瓷砖组合进行空间块面的分割,使展厅有着时尚、个性和现代的风格。这个展示空间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混搭效果非常强烈,配饰采用了时尚前卫的美女挂画,画中的人物同样穿上了黑白相间丝袜;造型优美的黑白色水晶灯以及花草渲染空间,展示出了时尚、趣味和雅致的混搭风格。

3色彩的搭配

色彩拥有最强烈的感染力,不同的配色体系可代表成不同的情感密码。在陶瓷展厅色彩设计中,有欢快、简洁和明朗的色彩系列,给人清爽、宁静的感觉;有沉稳、条理和简约的色彩系列,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还有对比、夸张和鲜艳的色彩系列,给人激情、突破的视觉效果等。色彩搭配的统一与协调是陶瓷展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最基本要点,即主体色与点缀色协调统一。主体色在陶瓷展厅中常指瓷砖、家具等大面积色彩,是构成展示环境的最重要部分。点缀色主要是指配饰的色彩,是展示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织物、壁挂、花草、小型家具和摆设品等,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2]。在陶瓷展厅中,配饰色彩搭配首先要做到的是观察腰线、花片及其属于哪类色系,再进行考虑饰品所需要的色彩。下面通过陶瓷展厅中一些具体的配饰案例说明色彩搭配方法。

3.1色彩对比搭配(冷、暖;明、暗;色彩的艳度)

色彩的对比搭配是用色相、明度或艳度的反差进行搭配,有鲜明的强弱,其中,明度的对比给人明快清晰的印象。运用配饰的色彩形成与展厅的色彩对比是许多展厅设计师搭配色彩的方法[3]。

3.1.1黑白色彩搭配

图5展示的是由瓷砖和卫浴组成的一个盥洗空间,洁白的卫浴系列配上白色花纹砖使整个空间有种空旷质感,配上黑色菱形边的镜子、深紫色窗帘以及黑白水晶宫灯,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质感与气息。黑白搭配是永恒的流行,当所有的装饰形式都摒弃了绚丽的色彩外衣,仅仅以黑与白作为表达语言时,简约的风格就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此展示空间的黑与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黑白的精彩离不开其它点缀色的融入,正如此图上的两幅挂画,能缓和黑与白过度的视觉冲突感觉,能让黑白更加丰富精彩。在色彩这种情境中,充满冷调的现代与未来感,也会产生出理性、秩序与专业感。

3.1.2色彩饱和度对比搭配

光线透过翠绿色的树叶为古色古香的展厅增添了浓厚的清新和淡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展厅的功能——一个休闲恰谈的展示区,如图6所示。整个展厅色彩的布置以土黄色的瓷砖为主,这样的一个色彩属于中和色,要产生空间的层次感就需要在配饰的色彩上加以策划。大面积饱和度较高的绿色树叶提亮了空间的色调,饱和度较低的深褐色竹编座椅和褐色陈设品加深了空间的深度,避免了土黄色的沉闷。配饰色彩饱和度对比的运用,使空间达到了古色古香的沉静之美与清新的空旷之美的完美融合,让空间拥有宁静祥和的气质。迤逦的暖意,或内敛的芳华,打造出了一个儒雅的新贵生活。

3.2同色系搭配

同色系搭配是指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如果是单一色相的浓淡搭配则称为同色系配色[3]。图7有别于我们平常印象中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卫生间,展区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赋予了空间健康、向上的内涵。地面是以白、绿相间的色彩瓷砖铺贴而成;墙面以白、绿色的不均等的线型铺贴为主,主墙面用深绿色花纹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配上鲜绿色的滴水型沙发和同色系的台灯,同色系列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空间的色彩层次感强,充满了一种生机盎然的艺术气息。

3.3近似色搭配

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3]。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图8配饰所含的蓝色、绿色、紫色中有一种共同的颜色—蓝色。此空间创造出了一种雍容华贵而又不失温馨的世外桃源,视知觉感知度非常强。该展厅展现出一个美妙的空间,其中配饰的运用功不可没。用蓝色天空和绿色的草地效果做成的大幅壁画,并设计成窗户的形状,使一个封闭的空间立即有了开阔之感;洗刷台上的黄绿色花草以及高贵典雅的紫色水晶灯再搭配上柔软的地毯,强烈地突出了空间的主题,让身在其中的人都变成了精灵,轻盈许多。

3.4单重点配色

单重点配色是让颜色形成面积的大反差,“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种单重点配色。其实,单重点配色也是一种对比,相当于一种颜色做底色,另种颜色做图形。如图9所示,整个空间都是黑色的暗花纹砖,相当于一幅画面的底色;用白色进行绘画,用鲜艳的红花进行点缀,用丝丝金黄为黑色增添庄重与华贵。不需要大面积的配色,只需要配饰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就会表现出瓷砖的特色,设计出完美的空间。

4材质的搭配

配饰的类型多种多样,造型奇特的空中悬垂饰品如大型编织旗帜牌匾或灯具,这些形式通过声、光、色、水、植物和花卉等元素的综合配置,体现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室内景点。在突出艺术品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形成高品位的整体展示环境。壁挂饰品各具特色,有壁画、浮雕、挂画、泥塑、蓝印风筝、鱼形饰物和竹藤编织器具等,在设计师巧夺天工的运用中发挥着独具匠心的功效。台面饰品主要有雕塑品的摆放,陶瓷和玻璃制品的陈列,古玩、奇石花卉果盘烛台标本或模型的点缀,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布艺制品的运用等,能有效地烘托家居环境中的气氛。地面饰品如草藤、鹅卵石、织毯、动物皮及粗棉织物装饰,经由质感肌理对比,赋予空间更细腻的触觉效果及更优良的视觉形象。景泰蓝、青铜器、唐三彩、青花瓷、玉雕奇石、根雕和各种材质的落地灯等,地面陈设体现出地方文脉与民族风格。绿色植物花卉饰品将大自然气息融入室内空间,有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柔化空间的作用[4]。针对目前以简为美的流行趋势,每个系列的饰品只采用一到两种色调的饰品,并与建筑陶瓷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陶瓷展厅的配饰颜色定位以空间墙体颜色搭配为原则,在整体空间把握上,为了能烘托出家居空间中的浪漫唯美的温暖气氛,尽量选用天然的材料,比如选用红陶、棉、麻、草、石头和竹等材料。针对现代人对简洁形式的渴望,色调上以暖色系为主;配饰的造型简单明快,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势,并使空间富有文化特点与人情味,营造温暖的气氛。

5结语

建筑陶瓷展厅配饰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住每种风格的主要元素符号特点、代表性色彩、典型陈设材质和搭配方式均符合风格基调,要有特定的气氛,或者要明确表达一个主题。这种主题要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及空间意向,它具有较强的视知觉感知度,因此对于整体环境的气氛,配饰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空间的感觉、装饰的味道和界面的性质,是整个建筑陶瓷展厅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郑伯森.体验经济与产品设计[J].大艺术,2003,11.

[2]刘卉.室内配饰设计初探[J].美术大观,2010,02.

[3]陈其熊,袁建榕.家装全攻略—色彩搭配[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09,05.

[4]李娟.唐立华.家居环境中的配饰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0,03.

theUseofaccessoriesinBuildingCeramicsexhibitionDesign

wanGHui,ZHonGShang-lian

(Foshanpolytechnic,Foshan528137,China)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8

地域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建筑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它的任务是如何以一种结构形式构筑起空间,为室内设计提供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在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造型和使用功能上与建筑的统一和谐,它是应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空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应用家具、色彩、材料等方法创作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场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天的经济,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和地域建筑紧密相联系的。通过室内设计方法的应用,创作出室内空间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美学观和地域建筑文化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少室内设计师采用照搬和模仿的方式对中国的建筑室内空间进行设计,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当时出现了“沿海抄国外,内地抄沿海”的怪现象。如果室内设计只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中国的室内设计就不能取得成功。这几年,很多成熟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要创作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地域建筑文化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首先是要满足空间的功能需求,其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后是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对情感的追求。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吸收民族特点、乡土人情、地方人文,充分尊重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追寻一种能够把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建筑、室内空间整合设计的一种发展方向。

室内设计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重庆地处复杂的山地,平原稀少,为了协调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大部分建筑依山而建,或者竖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因为重庆建筑的特殊性,在考虑空间的室内设计时,需要和建筑的特点和文化相结合,形成统一和谐的设计方案。下面以重庆度假酒店的室内设计为例,分别从符号的提炼和应用、材料的应用、色彩的应用、空间的应用来分析室内设计项目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一)符号的提炼和应用

该酒店位于重庆某风景区内,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最有特色的植物是野生的银杏。在该酒店的西餐厅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当地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习俗为中心,采用银杏为设计元素,经过变体设计去反映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图案应用在吊顶上,吊顶采用定制的壁纸进行粘贴,将银杏的图案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特殊的纹理,其次是在餐厅的主题背景墙和内部的几个承重柱的饰面上也采用了银杏元素的符号设计,让人们在餐厅就餐中感觉就像融入在银杏林中,能很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因为该地区的山、石和花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该酒店的中餐厅设计中,将主题设计考虑为融合山、石和花卉的自然场景,并搭配红绿色来达到模拟春天姹紫嫣红和春花浪漫的情景中。在包柱中采用石材铺贴的纹理效果达到模拟山的自然效果,由于中餐厅的净空间比较高,使模拟山的柱子显得比较有气势。另一方面是通过提炼石头和花卉的造型,采用抽象的方式体现在隔断中,并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让石头和花卉的艺术造型在隔断中连续不断地重复和渐变。然后是中餐厅中就餐桌下的地毯也是结合了花卉和绿色的设计,图案变化丰富,让人看到后可以自由想象。在酒店大堂的设计中,将树叶确定为设计元素之一。通过提炼和改进,首先是在吊顶上采用弧形的木格栅组合吊顶,用木格栅形成自然中树叶的基本形状。通过设计师对空间的分析,在不同区域的顶部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树叶吊顶造型。二是地面的石材铺贴根据平面构成的手法,将几种石材按照树叶的纹理进行铺贴,一方面是连续的铺贴让人觉得统一和整齐,另一方面是地面的铺贴和类似树叶的吊顶有了很好的呼应。在接待和办理入住手续的背景墙上,将另一种树叶的造型通过纵横的排列,形成了视觉冲击性很强的效果。在全日餐厅中采用引入阳光的概念,将墙面上的造型做成不规则的圆孔,并在吊顶上采用弯曲的造型,让在全日餐厅中用餐的人感到光从顶上和墙上投射出来的感觉。

(二)材料的应用

由于酒店地处风光秀丽的景区,在自然的环抱下,为充分体现民俗地域文化,酒店在材料的选用上十分考究。在酒店大堂中,灰木纹和白木纹是重点选用的两种石材,灰白搭配的石材让整个酒店体现出两种意境,一是亲近自然,二是展现高贵。大堂中供客人休息的沙发采用精选的布艺,柔和的布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得到放松。在会议室中,因为建筑的结构是坡屋顶形式,所以结合了东南亚的设计风格。因为木质给人独特的心理感受,用原生态的实木作为会议的桌面,让来这里开会的人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在会议室的主背景墙上采用了实木饰面板的造型,和会议桌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同时地面采用了柔和的地毯,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宴会厅是酒店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为了突出宴会酒店的豪华和大气,在材料上的选用上非常注重品质,同时也和地域建筑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吊顶采用的大型方形水晶吊灯,按照排列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当打开这些方形水晶吊灯,就餐的人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在宴会厅的立面墙上采用了人造石透光板,一方面是它的环保性比较好,有利于长期使用;另一方面是人造石透光板形成的氛围和宴会厅的需求是一致的。然后是整个宴会厅的地面采用了手工地毯,工艺精巧,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地毯的花纹中,同时让客人在就餐的时候踏在上面非常地舒适。

(三)色彩的应用

长期以来,色彩被公认为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它能使人感觉愉悦或不适,而色彩也要依靠光线来得以体现。在本次酒店的室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是与地域建筑文化相适应。比如在酒店的Spa空间中,选择以褐色为主色调,同时搭配蓝色和绿色的软装配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中性偏冷的褐灰色调。在Spa空间中,顶面、墙面和地面的材质色彩都以褐色为主,里面的家具以蓝色、绿色为主,同时搭配了绿色盆栽。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将变体后的杜鹃花元素融合到设计中,让人置身于Spa中的时候能够有轻松的感觉。在酒店的茶楼空间中,为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应,提倡以黄灰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质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氛围。在材料上以选择天然的石、木、陶器为主,并搭配少量的金属作为点缀。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茶也是受人们欢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通过黄色和灰色的搭配,能很好地将茶的文化体现出来,这和重庆的地域文化也密不可分。行政酒廊的色彩设计也独树一帜,从人的功能和精神需求上的考虑,提出了以红褐色为主色调,在整个行政酒廊的设计中,通过红色和褐色的搭配,营造一种浓烈醇厚、红酒的文化,同时也和自然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空间的大气非凡的空间气度。

(四)空间的应用

最能表达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莫过于室内的空间设计。空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在大堂的空间设计中,作为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室内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通过营造出高敞的空间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大气。在大堂中应用高大的落地玻璃和回廊的设计,突出空间的高大。在客房的空间设计中,为了让住在这里的客人能够很好地欣赏户外的环境,在阳台都设置了落地的玻璃门。通过阳台,让客人能有开阔的视野。在卧室里面采用环保材料,让客人有温暖亲切的空间感觉。按照建筑的结构,行政客房被安排在坡屋顶的空间里。通过开敞的屋顶空间设计,将夜晚的星光引入到室内空间中,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很好地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空间内的大部分家具和装饰材料采用了木质和布艺材料,让人觉得空间内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境。

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除了对基本的功能要达到要求以外,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关注情感的追求。在地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自然环境是人类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上面的酒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需要室内设计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现在的人更渴望在室内环境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与高科技之间的对立,找回人与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与生俱来就和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在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所以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多用木质、石材、织物等天然的材料,并将自然界中得植物、水体、山石引入到室内设计中,采用漏景、框景、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将外部景观引入到室内,让人在室内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使人在有限的空间总最大限度地与自然接近。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9

关键词:体验设计;餐饮行业;品牌形象设计

0引言

“体验设计”源于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体验成为衡量各领域发展重要标准。在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及餐饮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餐饮品牌形象构建差异化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笔者借助体验设计理论并结合品牌形象论,从拓宽感官体验、促进行为体验、增进情感体验、激发联想体验4个设计方法入手,分别对餐饮品牌形象的定位、基础系统、应用系统以及服务文化展开研究。

1体验设计概述

体验设计作为新兴的设计观,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费者的体验融入设计中,旨在创造一个多维的体验氛围,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良好体验的设计观念。体验设计的实现是将角色转化的思维融入产品或环境的设计中,通过预先判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体验,并力图完善消费过程中各阶段的设计,让消费者收获到丰富优质的体验,满足情感需求和心理认知,进而将感情转移到品牌上,对品牌产生信赖感和满意度。

体验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协调人―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以餐饮品牌为例:“人”指消费者,主要包括他们的生理、心理的真实需求和切身感受;“物”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如餐具设计、菜品口感、点菜方式、服务态度等;“环境”指使用服务时所处的情境,通常包括自然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如餐饮品牌里的主题包厢、导视系统、余兴节目等。随着国民精神追求日益增长,口感已不再是餐饮品牌的唯一武器,消费者在整个餐饮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成为衡量餐饮品牌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

2体验设计的设计方法

2.1拓展感官体验

人有五种感官: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当多种感官同时发生作用时,能够更精准地认知事物,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得到最丰富的体验。消费者之所以会产生消费心理必然是受到感官刺激,多感官的同时刺激能让消费者受到吸引并强烈的兴趣。因此,一个品牌之所以可以占有一份市场,是它在消费者心目中情感价值的体现,拓展感官体验能够在增加体验度的同时刺激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从而增强品牌忠诚度和信赖感。如一些餐厅会播放具特色的背景音乐、运用有质感的装饰材料、使用独特的香氛等。

2.2促进行为体验

行为体验是指消费者以其自然尺度去参与的体验,诉求于消费者的肢体参与感。行为体验主要是由于产品或环境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使消费者主动参与到互动的体验方式,并受到消费者的生理感受、心理暗示或惯性思维的影响。以消费者参与度来区分,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互动模式。单向互动模式如消费者与餐厅中的装饰陈设合影留念,拍摄餐桌上艺术摆盘的菜品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以艺术姿态出现的室内设计、食物设计能够唤起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如手工DiY制作餐品,具有双向反馈性,属于双向互动。

2.3增进情感体验

从《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受客观事物影响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体验设计主要是指在物质和技术的支持下,使产品逐渐从过去的让人适应向主动去适应人转变,旨在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美好的体验、难忘的回忆等的一系列过程。在餐饮消费中,消费者是体验的主体,就餐氛围的好坏会直接使消费者的情感产生波动。因此,在餐饮氛围的营造、服务内容的安排等方面不仅要做到合理,还需考虑情感表达。

2.4激发联想体验

“联想”是一种意识和思维活动,是指人由于受到一个具体的人、事或物的刺激而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关的其他内容。因此联想需要有一客观存在的载体作为联想的本体,才能引发联想。如”法蕊”法式餐厅是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主题,不论是精致的甜品单品,还是餐厅整体装饰氛围,都能联想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剧情,仿佛置身于甜蜜的梦境之中,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女性和情侣。

3基于体验设计的餐饮品牌形象设计构建

3.1创意品牌定位

品牌的定位决定品牌的发展方向。精准的品牌定位能为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领域,塑造一个具有差异化但又符合消费者情感利益的餐饮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主题餐厅提升新鲜度:主题餐厅是指餐厅围绕以一种或多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来进行人、物与环境的渲染。因此,主题餐厅内的所有的内容,如特殊的角色设定,独特的用餐工具,反常的室内装修等。以各种方式来丰富主题的内容,渲染环境氛围,最终使主题成为消费者对餐厅的记忆度的载体。如“便所主题餐厅”,餐桌运用洗手池的元素,餐椅设计成马桶,所有的餐具都设计成浴室物品的外形。“便所主题餐厅”的这种设计主要是造成一种心理反差,将餐饮文化与观念中与之相悖的“便所”元素相结合,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与求异心理。

3.2特色品牌基础系统

品牌基础系统是视觉识别的基础,是以品牌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系统。目的是将品牌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抽象化、符号化,提炼出能代表品牌内涵且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元素。标准色在视觉上有着强力的识别效果。通过色彩的刺激,能够使观赏者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联想体验。品牌标准字体的选择能确定品牌的风格和定位。如活泼可爱的、成熟稳重的、浪漫的、奢华的等等。如“爱顿・欧风”欧式餐厅的品牌形象设计。在品牌标准色上选用称为是纯洁之蓝的tiffany蓝,是所有少女梦寐以求的梦之蓝。整个基础系统的设计让这家餐厅充满了浪漫的童话感,吸引了众多情侣以及闺蜜在此消费,tiffany蓝也成为这家餐厅非常具有识别性与记忆度的标志。

3.3趣味品牌应用系统

品牌应用系统建立在基础系统之上,目的是为了使品牌形象更广泛且规范地运用于相关产品或环境的使用上。内容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导视设计、服装设计等。在各项实际应用中,除了考虑形象美观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功能性及经济实用性。优秀的应用系统能充分传递品牌的特色,将品牌形象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如“女仆餐厅”的员工制服被设计成为女仆的装扮。在为消费者进行服务时,服务员也会以女仆的口吻称消费者为“主人”,让消费者全方位地感受到女仆餐厅的品牌文化精髓。再如“BiLL’S”炸鸡餐厅的菜单设计将自身的视觉形象融入餐垫的设计中,将菜单与餐垫两者的功能合二为一,新颖独特,充满创意,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4优质品牌服务文化

在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与理念识别更具精神性。以作为服务行业的餐饮业为例,行为识别包括员工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如基本礼仪、言语表达、行为动作等多方面。理念识别主要指驱动品牌发展的内在文化力量,属于意识形态、精神思想的范畴。主要都以企业的内在文化思想激发员工责任心,并以此来要求和约束员工行为。

特色烹饪加强互动感:按照传统的餐厅模式,餐厅的就餐区域与烹饪区域是分开的,这样主要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就餐环境,防止厨房的油烟、噪音影响到消费者的就餐心情。具有独特品牌文化的长沙57°湘餐厅,将烹饪与就餐区域合二而一,以吧台的形式进行餐饮服务。运用高科技无烟烹饪设备,使得厨师在烹饪的时候不产生油烟。这样的设置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与厨师进行交流,定制属于自己专属的美味菜肴,又能欣赏厨师的烹饪过程。在烹饪过程中部分餐品可以进行DiY制作,这样既增添了互动性又提高了趣味性。

余兴节目增加趣味性:中国人自古就有“以乐侑食”的风俗,当人们获得了丰收后,常常设庆功喜宴,杀牛宰羊,并载歌载舞,以祈求祖先、天地、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免除灾难。这种习惯流传至今虽然变换出了多种形式,但仍保存下来。如“秦皇食府”设有长嘴壶茶艺倒茶的服务,在用餐^程中每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长嘴壶的倒水服务,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4结语

体验经济是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它承载着多方面的需求,餐饮品牌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展,迎合消费者芳心。品牌形象设计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餐饮品牌得视觉形象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体验设计关注的是人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也将变化,因此对于体验设计的研究也将不断拓宽和延伸。

参考文献:

[1]解佳凡.平面设计中的互动体验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2.

[2]曾庆抒.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

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篇10

一、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一)室内空间分割布局不合理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分割及组合形式,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所以室内设计师应对相关空间元素进行合理组合与设计,以满足室内的湿度、温度、采光、通风等要求。一般来说,在室内设计中应注重空间布局的实用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功能、形式、艺术和技术达到总体协调,以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品质的追求。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过度追求单一形式的大空间,往往进行大刀阔斧的空间改造,或是大客厅、小卧室,或是大卧室、小客厅。而实际上,如果把客厅过度缩小,就会使人们一进入室内就感觉特别狭小拥挤;倘若把卧室过度缩小,不仅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压抑感,也会使室内的空气质量下降。更有甚者,有的设计者为了达到增加采光、美观等目的,建议业主随意挖洞、拆除墙体或全部采用石膏板隔墙,以扩大原有门窗的尺寸等,一味追求建筑形体的丰富和空间的宽敞。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似乎满足了以上的要求,实际上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视线受到干扰、不符合通风卫生要求,墙体结构的保温、隔热、隔声能力减弱,客观上也造成了能耗的失衡与相对费用的提高等。

(二)片面追求新颖豪华的装饰

如今室内设计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从以前普遍的简单装饰发展到目前讲究的“个性化”、“时尚化”装饰方式的趋势日益显著,为了追求室内装饰的“个性化”、“时尚化”,室内设计师也在设计风格上求新、求变。新颖几乎成为了室内设计的代名词,当然,设计本就是一个符合人们生产、生活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活动,所以追求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得要领、似是而非的新颖设计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时设计师为了迎合这一风尚,就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地进行材料堆积,镶金嵌银,在室内营造光怪陆离、珠光宝气的奢华氛围,致使室内设计日益脱离其使用功能而走向极端化。例如在室内片面注重装饰堆砌各式各样的文化墙、主题墙;客厅、餐厅追求各种繁复的顶面及墙面造型;卧室布满各种炫丽的灯光;就连厨房、卫生间也讲究色彩夺目、富丽堂皇;木材、石材、钢材、砖材、假梁、假柱、假山、假石、拼花、装板、贴纸、挂画应有尽有、层出不穷。总之,什么造型都做、什么材料都用、什么颜色都涂、什么工艺都有,不把室内装满绝不罢休。更为甚者,这些设计却常常被一些所谓的“同行、专家”所看好,并冠以“大胆、前卫、超乎想象”等称赞,令人唏嘘。

(三)生态环保意识相对淡薄

如果现在材料市场上的装饰产品没有被冠名环保之名的话,想必其销量一定会大打折扣。这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健康。虽然生态环保的意识在增强,但是对于生态环保的理解却存在着片面性。目前室内设计所使用的装饰材料中,或多或少都残留有甲醛,而甲醛会缓慢地向室内释放,这是室内有毒气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使人们常常伴有头昏、恶心等症状的出现。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的时候,人们非常注重材料本身是否环保,但对于生态环保来说这是很片面的。如过多地使用石材、砖材会导致室内温度的流失;过多地使用玻璃、镜面会造成室内严重的光污染;过多地使用假墙、假柱会减少对噪声的控制等。还有,生态环保不是装修一时的工作,还包括前期准备以及后期维护的长期行为。所以说,在当前的室内设计中,对于生态环保的意识相对薄弱,对环保举措的考虑仍然很少。

二、对室内设计的改善对策

(一)重视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使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得到充分且合理发挥,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工作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室内设计的功能要根据使用性质来确定,其功能空间的组成因条件和需求而各具特点,室内的空间可以分为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每个不同的空间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如客厅是家庭群体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视听、会客、娱乐、休闲的中心。客厅是室内空间使用活动最集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空间,也是主人身份、修养、实力的象征,所以在布局设计上宜考虑设置在住宅的中央或相对独立的开放区域,常与入口、餐厅相连,而且应选择日照最为充实,最能联系户外自然景物的空间位置,以营造伸展、舒坦的心理感觉。客厅应具有充分的生活要素和完善的生活设施,使各种活动皆能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获得舒适方便的享受。合理的照明、良好的隔音、灵活的温控、充分的贮藏和实用的家具等设备都是客厅中应该具备的,且应具备发挥最佳功效的空间位置,形成流畅协调的连接关系。同时,客厅的视觉造型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家庭性格和目标追求,以展现家庭成员的性格修养为原则,采取相应的风格和表现方式,达到相应的展示效果。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不但要考虑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要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等问题,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各种空间关系、尺寸、比例等,使室内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化,面积分配科学化,生活居住舒适化。

(二)注重装饰手法的适用性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居室环境,却往往忽略了室内设计最应该注意的适用性。豪华不等于个性,繁复不等于时尚,有的设计师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个性与时尚,却忘却了室内的基本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考虑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追求设计思想的精炼及构图的完美,形成自然、适用的设计风格,而减少多余的装饰,如在材料的选择上就特别重要。虽然建材市场上有多种装饰材料,但设计作品绝不能成为各种材料的堆砌,设计师应合理而巧妙的利用不同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且要关注材料的变化,考虑材料选择的合理性与装饰手法的适用性,来作为创造健康、安全、优美的室内空间的基本保障。对此首先就要避免过度的装饰。过度地使用高档材料,一味的追求富丽堂皇,不仅造成经济的浪费,也给人带来视觉污染。所以设计师应给消费者正确的引导,提倡适度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空间六界面的设计只是其中之一,目的是为室内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环境,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居住其中的人,即所有装饰、家具、陈设、绿化等都是为使用者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进入过度装饰的设计误区。其次,好的室内设计与高消费并不成正比,如何花费合适的资金去营造一个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又具实用性的室内设计,才是衡量一个优秀设计作品的标准。因此设计师应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尝试多运用适合的装饰材料,适用的装饰手法,适当的陈设布置去营造个性、时尚的室内风格,这是设计创作的难点,也是设计师应关注的焦点。

(三)遵循绿色生态设计的原则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环保的绿色设计”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合理、高效能、低耗能的室内环境。所谓绿色生态设计,就是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室内的功能、结构、配置等,以达到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协调。这就要求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仅要不断增强,还要注重生态环保的全面性。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和环保材料,还要注重这些材料之间的搭配。如在室内过多地使用砖石材料,势必会导致室内温度的流失,因为这些材料的散热性很强,很难获得保温的作用,所以可以将砖石木竹等材料合理搭配使用。又如室内过多地使用玻璃、镜面会造成室内严重的光污染,加上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影响,经常会形成眩光效果,从而刺激人眼,导致视觉疲劳和身体不适。也不宜为了增加使用面积而将室内的原有墙面全部拆除,用假墙、假柱等代替,这样难以对声音的传播形成有效地控制,从而产生噪音等。此外,生态环保不是装修一时的工作,还包括前期准备以及后期维护的长期行为。如厨房、卫生间在贴砖前就要检查好防水、处理好墙面;在客厅、卧室铺地砖、地板前就要地面找平并清理地面的灰尘;在安置家具陈设前就要让室内的油漆全面干透,不然就会给后期的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后期维护也相当重要,如要适当的对墙体、地面、家具进行维护保养;装修好之后也不能立刻使用,要经常对室内进行热烘、通风,这样有利于有害气体的迅速排出。此外,还可以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等自然气候条件。

(四)设计重点要注重以人为本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产、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与装饰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把人对于生产、生活的要求合理地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另外,还要满足视觉、听觉、触觉等生理和心理享受,这就要求设计师把握分寸,处理好实用与美观的关系,如果室内设计只是为了美观,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就失去了室内设计的本质意义。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使用功能的设计,而且还要注重审美功能、人文功能。这体现在设计应以人为尺度,达到协调人与室内环境关系的和谐,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安全、舒适、美观的需求。除此以外,室内设计既要考虑室内装饰的整体性,还要考虑室内与室外、单体与整体的协调性,而最好的装饰效果应该体现出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结合与统一,真正的做到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