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十篇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十篇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49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2

现在,许多孩子四五岁就开始在各种早期培训班里游走――奥数、英语、音乐等等。这不但让身陷其中的家长困惑不已,也让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家长提前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一个娃娃刚刚1岁,爸爸见到了李子勋老师,便向他请教这个问题。

主持人:李子勋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

CCtV《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

李子勋: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大脑的发育是飞速的,他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相继趋于成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早期刺激还是很重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适当的早期刺激呢?

我们就用奥数来做例子。事实证明,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受过奥数训练的孩子,数学一定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要好,因为奥数训练教给孩子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同样,我们的小学的教育功能是什么,是仅仅让孩子学到知识吗?不是!我们的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一个无序的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让一个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孩子知道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中学在做什么?孩子在6年初中、高中教育中学到的依旧不完全是知识本身,而是系统地学习怎样去把控和组合知识。那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在大学以前,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是学习的方式。

奥数训练教给孩子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学生每天拼命地做一些重复劳动――抄那些重复的字词、课文。在整整6年里,没有玩的时间。家长还要用各种训练班把他们的周末也填满。而这一切,又让孩子真正掌握了多少学习方法呢?

因此,当孩子有时间的时候,当我们做家长的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时候,让孩子适当地接触一些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他学习的兴趣,是完全可以的。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个早期刺激并不是绝对和必需的。孩子在没有学习任何逻辑、语言、规律的时候,他对自然事物的感知要丰富很多。当孩子学习了母语,开始用文字来思考并归纳感知的时候,他对自然的真实感知能力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因为很多丰富的感知信息不可交流和描述,孩子的许多感知能力就慢慢萎缩了。同样,奥数的严谨逻辑课可能促使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对大学以前的学习有帮助,但感性知识能力的发展就受到压抑,形成一种偏科。只有适当的、有序的早期培训才可能产生我们预期的效果。

当然,面临这个抉择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一件事,如果你正处于两难的境地,有一件关键的事情你要做在前面,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是否都作好了去接受培训的准备?有一个关键问题你需要思考:他是否在这个培训当中体验到了快乐?

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我的女儿很早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我是四川人,到现在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我能够很流畅地看专业书,但发音不行。而我父亲会四国外语,也只是读与写,既不能说,也听不懂。可以说,女儿从小到大,学习英语从未遇到过麻烦。是因为她的语感好,还是她从中体验到的永远都是快乐与自信?我们学的都是哑巴外语。再仔细观察,我发现,我们整个家族都没出过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我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这样,于是便在她3岁左右的时候,给她报了一个离家很近的外语班。在班上,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女孩,但是她学习兴趣特别浓。因为在家里,她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咬文嚼字地教我们发音。这个小老师的角色,让她就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快乐!

结果呢,她长大以后,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英语从来没有遇到过麻烦。她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考了四级、六级。接着她又通过了高级商务英语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她的同学还是老师,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她认真地温习过书本,也没见她研究过语法,她对英文学习唯一做的事就是只看英文原版的DVD。关于这个问题,她的回答也很有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答案自然而然就在脑子里,可能是我的语感好吧!

通过这个例子,我在想,是不是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从小就接受英语训练,所以对英语比较敏感呢?而她之所以能够保持着这份敏感,是不是因为她从中体验到的永远都是快乐与自信?

tipS:别做得不偿失的事

如果孩子接受早期训练是大人强迫的结果,如果早期训练占据了孩子所有玩耍的时间,如果他在其中付出了艰辛,却从未体验到快乐;他记得的只有痛苦,甚至挨打,而没有成就。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将得不偿失,甚至会妨碍孩子长大。

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欢迎写信来。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思考,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为思维的反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形式的语言活动进行的,因此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所以以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的重要任务了,语文教学中可处处训练思维,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思维训练的契机,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思考文章脉络,训练逻辑性思维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所以可引导学生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层次结构入手,或从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与学生的思维之路联系起来,可让学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维,如此不仅可有助于真正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板书课题时就可突出“新装”一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再读课文,揣摩故事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进而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小孩揭新装,再次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就可理清故事能得以顺利进行的理由,皇帝爱新装,每天每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是故事的前提,骗子声称他们织的布料“任何不称职的或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是得以成立的关键,皇帝大臣随员有极强的而愚蠢的虚荣心,甚至本能地怀疑起自己而不敢实说亲眼所见的现实,这是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即可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意图,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点面结合思考,训练全面性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训练学生全面性思维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全面性思维训练。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在指导本文阅读过程中可结合文末一句“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来设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以此为纲来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作者原是如此多方面来解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内部原因:物质基础(有无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护作用;进化观点(发展过程);外部原因:自然选择(昆虫作用)、人工选择。学生在理解作者如此全面性地分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思维的广阔性的一个启发,必然会影响他们在经后所分析问题时也会有意识地尽可能地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把握问题实质,训练深刻性思维

思维深刻性的人善于通过问题的现象而深入其本质,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上。例如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狗流唾液的现象中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阅读教学也可抓住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事理的本质,学习深刻地分析问题,如在《幽径悲剧》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可设置如下一些疑问来进行训练:①作者先如何写幽径?②如何写幽径藤萝之美?③作者在写到十年后的“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或深或浅地会体验藤萝无论作为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臆会中,在作者心目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引导学生释义作者为何把最终难以幸免后的藤萝描绘面一幅吊死鬼的形象,并作了深深地自责,通过学生前后对照阅读就可明了,作者在此实则是愤慨到了极点的反诘,是在严厉谴责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是在呼唤社会群体要爱美、护美。我想通过如此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而且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由现象到本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4

一、思考文章脉络,训练逻辑性思维

文章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具体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所以可引导学生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层次结构入手,或从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与学生思维之路联系起来,让学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维,如此不仅有助于真正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板书课题时就可突出“新装”一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再读课文,揣摩故事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进而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小孩揭新装,再次通过小组讨论,就可弄清故事能得以顺利进行的理由,皇帝爱新装,每天都要换一套衣服是故事的前提,骗子声称他们织的布料“任何不称职的或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是得以成立的关键,皇帝大臣随员有极强的而愚蠢的虚荣心,甚至本能地怀疑起自己而不敢实说亲眼所见的现实,这是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即可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意图,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点面结合思考,训练整体性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训练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整体性思维训练。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在指导本文阅读过程中,可结合文末一句“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来设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以此为纲来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作者原是如此多方面来解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内部原因:物质基础(有无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护作用;进化观点(发展过程);外部原因:自然选择(昆虫作用)、人工选择。学生在理解作者如此全面地分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思维的广阔性的一个启发,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今后分析问题时也会有意识地尽可能地全面分析问题。

三、把握问题实质,训练深刻性思维

思维深刻性的人善于透过问题表象而深入其本质,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上。例如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狗流唾液的现象中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阅读教学也可抓住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事理的本质,学习深刻地分析问题,如在《幽径悲剧》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可设置如下一些疑问来进行训练:①作者先如何写幽径?②如何写幽径藤萝之美?③作者在写到十年后的“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或多或少地会体验藤萝无论作为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臆会中,在作者心目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引导学生释义作者为何把最终难以幸免后的藤萝描绘面一幅吊死鬼的形象,并作了深深地自责,通过学生前后对照阅读就可明了,作者在此实则是愤慨到了极点的反诘,是在严厉谴责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是在呼唤社会群体要爱美、护美。我想通过如此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而且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由现象到本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鼓励创新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沿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就是建立在逻辑判断基础之上的学科。小学数学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意味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要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开展,要使这项任务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不能把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与培养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割裂开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时候,必须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同时教师要清楚组织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意训练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担负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比如:认识物体、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中高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综合能力。比如:形成数的概念,理解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

要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而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结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小学数学的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要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来说,数学概念要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练习题和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造力培养方式

名人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乃至政府的关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本文从创造力定义阐述的角度出发,探讨幼教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挖掘孩子潜能的目的。

一、创造力相关概念阐述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二是流畅力,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三是变通力。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看一个问题;四是独创力,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五是精进力,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几种方式方法

1.辨别法增加认知能力

幼儿在生理期处于大脑发育的认知阶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处于认知、辨别的阶段。通过开发孩子的辨别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孩子认知体系中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最终完善孩子的认知体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辨认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以补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拼图中缺少的图案,对应地补充,以锻炼辨别能力。

2.归类、类比发散逻辑思维

归类、类比能力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对幼儿归类、类比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是孩童创造力培养的其中一项,而且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项。通过寻找相似的事物和发现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借此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为孩子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长的沃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比喻。比如让孩子画出所有自己见过的圆形的东西,让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归类、类比能力。

3.组织和重组增加立体思维

组织和重组能力是指在结构打乱的情况下,让孩子将结构复原或者改造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的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美术课、手工课、积木游戏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以手工课为例,让孩子将剪好的手工纸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应的图案;在积木游戏中,将积木组装成可能的造型。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者提示,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创造重组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锻炼其组织和重组能力,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4.视像表达激发想象和情感

所谓视像能力,顾名思义,即视觉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影像,表达具体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例如让孩子通过画出“我的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孩子画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妈妈,乃至蓝天、白云、家门前的小草等,让孩子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以此激发孩子对家的情感和表达,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及表达能力。

5.情境困境激发发散思维

情境思维是立体空间思维的重要部分,会带动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和孩子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假设和创建,为孩子提供各种或困扰,或有趣,或开心,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对情境自发加以应对,从而最终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一起床发现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够不着,这时候孩子会怎么办呢?有的孩子马上转头找老师、找家长,有的孩子会自己找东西垫着够。又如问孩子:“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啊?”答:“找警察叔叔。”问:“找不到呢?”答:“我跑!”问:“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7

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很难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总结日常的教学工作,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恰当地使用数学语言。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何有效地体现作业的价值?如何让学生的书面作业成为他提高表述能力和梳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的书面作业成为教师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成了我反思、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我们对本校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知答案而不会写出解题理由或过程的占15%,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写出解题的数学过程的学生占15.4%,5%的学生存在表述含糊的现象,使用能力一般和较差者占69.6%。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教研组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教学现状受到数学课堂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阐述”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②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多培养孩子的数学说理能力,让孩子多说、多回答问题,就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③受作业批改时间和效率的限制,许多教师不重视、不强调学生作业本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需准确、规范地表达。④学生本身有惰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写出相应的解题过程。

许多教师都采用课堂提问或课堂论辩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但它只能培养一部分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无法实现让班级授课制下的所有学生总体提高。如果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举手表现的机会很少,导致教师在一堂课中无法做到让每个孩子均有发言、提问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思维拓展、数学表达便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而且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的平常作业应写明解题过程

要达到学生的知、情、义的统一,必须让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写出一定的解题理由。如摸到单数有1、3、5、7、9,摸到双数有2、4、6、8,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5/9,摸到双数的可能性是4/9,说明此项游戏规则不公平。只有有根有据地写出孩子的“心声”,才能确定孩子的思考方法是否有数学依据,以及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可行。

二、训练学生的解题过程应该准确、规范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每个数学概念、术语都有精确的含义,数学的结论对错也很明显,很少有含糊不清或让人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特殊的语言,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很难设想,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将来能在数学及相关学科中有所作为。所以,学生在书面作业的训练中也应该是言简意赅,不需要在作业中堆积许多华丽的辞藻,而应做到语句简洁,不拖泥带水。例如,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可以让学生这样书面回答:①拉成平行四边形后,4根木条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没变,但平行四边形的高变短了,面积变小了。②周长没变,面积变小。因为四根小棒的长度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图形的长,高却短了,所以面积变小了。

三、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统计表明,一个数学教师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孩子的语言、行为以及为人处世方式会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的讲解及习题的解答过程,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叙述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业术语,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结果遗漏了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从而造成学生印象模糊,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所讲内容,甚至是错误理解。数学作业需要学生对数学中的抽象符号加以加工、重组,合成新的语言,再凑合在一起表达。如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肯定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因此面积不一定相等。这里用上了不一定、可能几个词语,让问题的表述更有科学性,更合理化。教师引导学生避免模棱两可的数学表达,而应用更科学更规范的数学描述。数学表达并不需要过多的反复重申,适时的总结和概括,能提升数学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三、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数学表达中训练最优化思维表述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作业中更应该体现这个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创的个性化的表达方法。例如,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该圆的面积约是正方形面积的()%,这个填空题如果凭空去想象,可能不着边际,有些学生把内圆的直径设为一个普通的数,如3、5,但计算比较烦琐,有些学生采用正方形面积和内切圆的比为4r2:πr2=4:π去思考,有的学生则这样表述:假设这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内圆的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78.5÷100=78.5%,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表达无疑是促进数学考试简单化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表达的一次次改进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最优化。

四、持之以恒地把它作为教学的常规工作来抓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8

【关键词】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9

欲、解、念、定、慧是心所的五种别境作用。于认知中起到对思维意识的别境助伴作用,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欲”即是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开发,以及达成此欲望的快乐,“追问”的欲望是自性认知的动因,建立兴趣是此期的自性开发的重点。没有认知、求知、学习、操作的欲望,什么教育都无法实施。孔子的教育称为启发式教育,启发就是培育学生的认知、求知、学习、操作的欲望。有过教育经验的人都知道,最难教的学生不是笨学生,而是没有学习欲望和好奇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孔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一个有强烈认知欲的人,往往不用对其实施什么过多的教育,他会为自己的知识建构开辟道路,即使是乱撞也会创出一条路来。我们看到许多的伟人不是教育成果,而是自学成功,他们有强烈的认知与好奇的欲望。所以,任何教育都不应当打击少年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应当是培育和强化这个欲望。如果一个少年建立了探求的欲望,那么他就得到了自性之师。自性之师是最可贵的良师。

“解”就是理解与解释,思想的形象与抽象的时空联立作用,落实到因果就是解。解也是思想的助伴心维。当一个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解的作用就被提起了。父母与教师很难记住孩子提出的第一个“为什么”。但是,我们会记住孩子会突然冒出一系列的为什么。这是,时空联立就进化为因果联立。教育既可以开发孩子“解心”的维度。解对现象建立理解和解释,是知识建构与解构的一个基础能力。鼓励解释,使解性得以开发。解的维度也是无限的,所谓大胆假设就是说解的多维度性。一切现象知识都是建立在解心维上。即,解释系统的提出。在少年教育期要培养少年大胆解释的勇气,不要做标准答案式的对错评判。即使是看起来荒唐的解释,我们也可以保留。这时的教育不是在让孩子掌握真理,而是培育孩子发现真理的能力,开发解心维的潜能。如果过早的做出唯一真理的正误评判,孩子的解心维度就会关闭或潜伏。对于少年而言,任何解释的提出都不会是错误的。只要他们解释就好。西方教育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风是产生科学家的关键;标准答案将科学家扼杀在摇篮里。

“念”是狭义的记忆力开发,即牢记现象与原理不忘的能力。少年期教育应以直觉记忆为主。中国古代的少儿读经,就是训练直觉记忆。这种训练是将声音与书的文字摄入记忆。就像录音机和照相机一样,将外部现象的境界影像声音的余影境摄入心中,使其转化为自内独影境,可以随时调取。“过目不忘”的功夫就是这样培育出来的。直觉记忆是逻辑记忆的基础,当直觉记忆开发完成后,逻辑记忆可以自动生成。应试的死记硬背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但是,当直觉记忆开发成熟或,记忆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乐趣。古人的背诵经典采取韵文形式,韵文的美感可以消解背诵的痛苦。当然,背诵也不得法。其窍诀是读取余影境。西方人用记忆无规律数字的方法训练记忆,中国佛学用记忆咒语的方式训练记忆,儒学是用读经的方式训练记忆。当余影境读取的念力开发成熟后,记忆几百万字的经典都不是问题。而少年时期直觉记忆训练是最佳时期。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篇10

关键词:当今;毕业生;写作水平;较低;原因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同仁所倡导的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多读多写、勤于笔耕,培养兴趣、热爱写作,锻炼思想、陶冶情操等办法,无疑都是正确的;如果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一一落实,那么提高写作水平自然可以期待。然而从目前大学毕业甚或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来看,他们的写作水平,令人实在不敢恭维。其中能够写出像样的大块头的文章的学员,真是凤毛麟角。许多用人单位及其领导也都为选拔不到能够写出一手好材料的有用人才而感觉到苦恼,并向我们提出质疑。那么广大青年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什么不能尽如人意呢?原来我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时代前进了,社会的气候和土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对于写作的态度也都随之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注意并研究这些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把学生写不好文章的原因仅仅归结在教学方面;如果我们不能找出学生写不好文章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各方面复杂的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就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也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当代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正在随着年级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还是较好的,他们的写作水平与以前的学生相比还没有明显的差距,有些学生的文章还是相当出色的。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课程繁多、学习难度加大、升学压力过重,他们能够用在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处于缓慢提升的状态,能有显著提高的学生不是很多。到了大学阶段,他们对于上写作课大都应付而已,高度认真地完成作文练习的为数很少。他们对于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大都是东摘西抄,生拼硬凑,其中将论文写作作为一次探讨问题的过程而去深入系统地加以研究、严肃认真地予以完成的更是少而又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而且应当深入研究,找出对策。

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的主要外因:

我们以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减退的外在原因确实不少,而且仅靠学校教育是根本不可能予以解决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上诱惑力很大的东西实在太多,诸如网上揽奇、智力游戏、视频聊天、博客会话、各种格调低俗的娱乐性节目……;再加上盲目崇拜偶像的追星狂热。这许许多多极具诱惑力的东西,让那些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年学生很容易下水;一旦下水,他们就会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他们哪里还有精力去学习、去写作呢?

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进入了读图时代——色彩绚丽、生动感人、变化神奇的银屏形象,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长于煽情、鼓动有方的节目主持,不用思考、无需理解的直观性动感信息,无一不能牢牢吸引公众的眼球,更何况是天性好玩的青少年学生呢?他们乐意将主要精力用于以上各个方面就是不愿意一字一句地去啃书本,尤其不愿意去读那些知识性、理论性很强,不动脑筋就无法理解的学术论文或学科专著。

3、由于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由于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夜暴富的先例确有一些,由于某些腐朽思想已经腐蚀了广大青少年的灵魂,由于住别墅、开轿车、出入高级娱乐场所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羡慕和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青少年在中学、大学阶段,便已做起了如何如何赚大钱、发大财、当老板、成大款的美梦。他们整天做梦,就是不愿意通过务实而艰苦的劳动去搭建由美梦通向现实的桥梁,他们哪里还愿意将主要的心思用在耗神费力的写作上呢?

4、还是由于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现代的青少年中不少人对于本人的衣着打扮、家长的身份地位、亲戚朋友等关系背景,对于同学间的互请互送、互相攀比,对于交异性朋友乃至恋爱同居,都觉得特别重要或感到是一种时尚,甚至被认为是学生时代多彩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体验社会与人生的必修课。学生们都在忙着做这些事情,哪里还愿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写作之上呢?

5、从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能够胜任技术工作、管理工作、营销工作的,由于能给单位或企业很快带来看得见的效益,所以往往在基本工资之外还能获得重奖或提成,其中干得出色的,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晋升的机会也就多一些;而能够从事文案撰写工作的(当然很少),大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费尽心力,枯燥乏味,却无名无利,常常受到更多的批评和指责,工资待遇虽有保证但很难遇到获重奖、得提成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早就为在校的大学生所了解;作为头脑灵活、注重实惠的当代大学生,有几个甘于寂寞,愿意选择枯燥乏味的撰写工作呢?

6、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便四处活动、想法设法争当学生干部;他们当上了学生干部之后,便又在校园之中大搞不正之风;再加上老师与部分领导的包庇纵容,他们在学生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由此便挫伤了许多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在健康的校园氛围中茁壮成长。

以上种种,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既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怎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呢?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问题。

学生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花费在写作上,还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目前看来,贫富悬殊的学生家庭确有不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差距很大的学生家庭也为数很多,独生子女比例很大,单亲家庭确有一些,家长在外打工、让年迈的父母和年纪尚小的孩子在家守巢的也大有人在。这些情况就使得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问题。在有些家庭中,孩子整天都被金钱和享受所牢牢包围,从小就以小皇帝或小公主自居,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有啥、我为中心的特殊生活。在有些家庭中,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也无法接受正常的乃至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和家长难以及时沟通也无法密切配合,孩子处于自流或半自流的状态之中,常常为了发泄或迁移感情而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有些家庭中,家长常用颠倒是非的溺爱和不能吃亏的纵容来教育孩子,用消极的乃至反面的示范效应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人,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不懂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从小到大,一天到晚,就知道围绕孩子唠叨不休,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却不理想,孩子不仅不会领情,还常常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叛逆性格。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加之自由化思潮和其他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他们对于正面的教育便常生排斥心理,长大后便形成了对于正统文化的反叛心理。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面前,还怎么能够专心学习、用功写作呢?

三、在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与教育界及学校有直接关系,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除数理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外,其他课程则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无论什么课程,不管年级高低,一律以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第一要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往往将此点要旨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在给老师打分时也以能否引起自己的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于是老师备课时,便把当代学生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尽可能地备进教案,有些老师乃至教育工作者干脆就把迎合学生兴趣当作了教学改革的一个落脚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似乎不再是让学生学到“真知”,而变成了想方设法迎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把是否感兴趣当作能否搞好学习的全部理由。岂不知,学生能否搞好学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想、意志、态度、方法、身心素质、相关的环境条件等也同样是学生能否搞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兴趣只是其中的一个直接因素。兴趣既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也是受其他因素制约的。对于老师来讲,被动迎合学生的兴趣是一件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改变学生的原有兴趣,培养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持久地保持或者逐步增强,则就费时费力了。这对老师当时或很快就获得良好的评价或晋升的机会几乎不起作用,弄不好,还起反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老师还愿意选择后面一种出力不落好的做法吗?老师长期迎合学生兴趣、迁就学生兴趣的做法,便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学生的理智便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再者,在当前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大家知道,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等,作为某种思维形式是可以研究的,但是决不能以此来替代思维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许多人对于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式很感兴趣,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引进课堂。我们认为,若从思维的角度来考虑,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式,所注重的是违反基本规律的一种反常思维,是不具有普遍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脑筋急转弯式的思维方式,常常把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逻辑关系当成了一因一果的逻辑关系,常常运用偷换概念等错误做法,让学生去寻找与其所谓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的答案。老师如果动辄就进行脑筋急转弯式的思维训练,或经常孤立地进行所谓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并把这些思维当作创新思维,以此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长期下去,学生还会按照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正确方法去进行思维吗?学生的头脑中还会有科学思维的一席之地吗?在基本不懂或根本不懂什么是符合逻辑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究竟有哪些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学生就只能进行所谓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或进行真正的胡乱思维喽。只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并弄懂它们之间的关系,熟知运用它们的条件和规律,能够辩证统一、机动灵活地加以运用;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尤其要掌握辩证思维的深刻内涵、基本形式和基本规律,并能够将辩证思维的科学理论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思维实践,形成科学思维的理性习惯;只有按照“遵循规律——冲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检验”的程序去训练学生,学生才可能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进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

第二,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不少专家出于好意,为了迁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适当降低教与学的难度,为了给学生多减轻一点负担,便把中学阶段对于语言知识的初步介绍几乎抹去了,对于汉语语言的基本规律几乎不讲了,让学生仅凭一点感性的知识,凭着对于自己接触的各种语言包括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语言的模糊感觉,凭着对于老师的课文分析和作文评讲的肤浅认识,而去进行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于自己的语言为什么词不达意,为什么语句不通,为什么条理不清,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准确、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则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由于老师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语言规范与不规范的科学道理,学生便也无法在语言运用中,自觉运用规范语言,自觉纠正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现代的学生大都不喜欢学习那些枯燥的富含科学规律的东西,对于不花相当功夫确实难以弄懂的东西,他们也就干脆不去问“为什么”了。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也只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的被动性学习,是一种只要能够升学、其他什么也不愿多问的急功近利的学习。而中学老师,为了不违背教学大纲的精神,为了避开简单几句话也确实说不清楚的问题,也就不去向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了。长期下来,学生按照语言规律、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自觉表达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语言专家,还应懂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二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愿意尊重这样的客观规律,我们就应注意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便开始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懂得规范地使用语言的基本规律;从而让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够比翼双飞,共同提高。

第三,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学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往往不大注重立论活、选材广、说理难、实用性强的各种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不大注重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由于老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承受着升学率的重大压力,老师便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社会、研究人生了,他们特别注重的就是寻找和筛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由此,他们也无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无法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观点。老师在评讲学生作文时,也往往只讲观点是否正确,却不讲或讲不清观点为什么正确或不正确,怎样分析和认识问题才能使观点正确;只讲选材是否典型,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典型或不典型,怎样做才能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只讲词语句子是否规范,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规范或不规范,规范的具体要求究竟有哪些;只讲思路清晰或混乱,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思路是清晰的或混乱的,应当怎样才能够进一步理清思路;只讲说理不够严谨而系统,却不讲或讲不清为什么不严谨、不系统,怎样说理才能够做到既严谨又系统。老师往往只就面上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讲,而不愿意深入剖析、找出内因、分门别类、个别指导。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就显得不深入或太浮泛,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针对性也不强,作文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比较低。为了让学生能在高考中得到高分,老师便在押题上狠下功夫,在押题的基础上便让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甚至几十遍的模拟训练,让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布局能力、阐述能力只局限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随机应变能力乃至整体写作能力就逐步退化了。当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题目时,当学生遇到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才能够成功地审题立意、稳妥立论、筛选素材、锤炼典型、巧妙布局、严谨论说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束手无策了。

到了大学阶段,写作课老师一般只是泛泛授课,而不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训练学生议论文乃至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点,适时地向其他文体扩展开去。大学老师往往只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个人的科研之上,不愿意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精心深入地辅导学生认真写作之上,更不可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加上学生本来对写作就不够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