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辅导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55

小班辅导教育篇1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龙莉

一、辅导班开设目的:

1、使辅导班的孩子放学后能得到积极健康的呵护,以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

2、使辅导班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好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使辅导班部分成绩优异的孩子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力争在本学期的各项竞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4.使辅导班的孩子的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促使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

二、辅导班教学思路:

1、 开办时间: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为时四个月。

2、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40——6:50,每次辅导一个小时十分钟。

3、 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辅导班每次授课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对学生依次或交叉进行作业辅导。由于学生学习程度有所不同,故三科教师以“学困生填平补齐,学懂生复习巩固,学优生竞赛辅导”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以保证学生保质保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许可,培训班的第二时段学生可以到自己选择的特长培训班里进行特长选修。特长培训班将努力寻求集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时效性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力争使学生们的特长进一步得到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

在本学期相关学科竞赛预备期间,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可在任课老师的协调安排下两个班级合并进行专科竞赛辅导。

因每周五教师大会,所以趣味辅导班作如下调整:周五下午全校上两节课。4:50——5:25,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对学生依次或交叉进行作业辅导;5:25——7:00,学生收看少儿节目(没做完作业的学生做完作业后再收看),全校教师开会。

三、特长班授课安排表:

序号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负责年级 授课地点 备注

1  贺新刚 电视节目主持人培训 1——6年级 演播室 

2 王 茜 计算机培优1班 1——3年级 王茜计算机室 

3 李艳春 计算机培优2班 1——3年级 李艳春计算机室 

4 安 竞 计算机培优4班 4——6年级 安竟计算机室 

5 耿林辉 儿童画 1——3年级 美术教室 

6 许 晨 卡通漫画 4——6年级 美术教室 

7 张 昕 少儿书法 1——6年级 书法教室 

8 王 艺 泥塑培训 1——6年级 书法教室 

9 孙艳辉 乒乓球培训 1——6年级 乒乓球馆 

10 李秀萍 快乐游戏活动 1——6年级 逸夫楼地下室 

11 叶 力 趣味体育活动 1——6年级 学校运动场

 也可在地下体育室

12 王青琴  吕 颖 合唱训练 1——6年级 合唱室 

13 张 虎(外聘教师)

魏 蓉

 舞蹈表演 1——6年级 形体室 

14 王卓卓 创意模特班 1——6年级 逸夫楼四楼 

15 许 浒 趣味实验1班 6年级 实验1室 

16 张 新 趣味实验2班 4——5年级 实验2室 

17 李 瑶 趣味实验3班 3年级 实验3室 

18 李 慧 趣味实验4班 5年级 实验4室 

19 兰茹琳 趣味实验5班 3——4年级 实验5室 

20 赵新华 趣味针织1班 1、3、5年级 图书室 

21 孙春妹 趣味针织2班 2、4、6年级 图书室 

22   陈 英 卫生救护知识 1——6年级 图书室 

23 朱扶民 阅读 1——6年级 图书室 

24 鞠远芬 下棋1班 4——6年级 教学楼地下室 

25 刘玉香 下棋2班 1——3年级 教学楼地下室 

26 唐晓霞 跆拳道 1——6年级 逸夫楼地下室 

27 李 玲 鼓号培训 3——6年级 教学楼南4室 

28 韩 义 篮球培训 3——6年级 教院篮球场 

29 闫国栋(外聘教师)

成 健 摄影 4——6年级 李艳春计算机室 每周三、四下午

四、各特长班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

电视小主持人培训班培训计划

一、 教学目的:

a、 培养一批技能性的“小能人”,掌握培训要领,提高自我能力,会拍摄、组稿、采访整理等技能

B、 能为学校的宣传阵地尽一份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C、 以点带面,扩大电视主持人的队伍,提高在学校及社会上知名度。

二、教学方式

a、 面对面教授

B、 师生互动

C、 家长、老师的参与

D、 学生独立操作

三、 图表式的培训内容:

周次 培训内容 方式 参与人员 课时

3

月 电视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及常识 讲 授 1---6年级 1

 电教多媒体仪器的使用 讲 授 1---6年级  1

 自己独立操作完成的注意事项 学生互动 4---6年级  1

 实地拍摄、整理、组稿新闻 师生互动 4---6年级  1

4

月 指导性活动及评价效果 师生互动 1---6年级  1

 

加入特技台的操作及运用 a、讲授

B、互动 

1---6年级 

 1

 

加入灯光及调音设备的操作使用 a、讲授

B、互动 

1---6年级 

 1

 自拍年级特色活动及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3---6年级  1

5

月 开始学习编辑、导演片子内容 讲 授 1---6年级  1

 展示校园资料进行点评 师生互动 1---6年级  1

 独立完成一件自己最满意作品 学生互动 4---6年级  1

 以点带面,广泛搜寻征集“焦点” 师生互动 4---6年级  1

6

月 考核个人的基本素质 面 议 1---6年级  1

 家长总评及老师评议 师生互动 1---6年级  1

 意见反馈表及校园反馈信息 三方互动 1---6年级  1

 学校总结工作及评优 师生互动 1---6年级  1

                                                          大队部:贺新刚

2006年2月22日

 

计算机趣味培训班教学计划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为迎接时代挑战,1999年国务院批准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它的实施将大大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

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就学校这一学期计算机趣味班计划如下。

培训目标:

一:培训对象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

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培训形式: 

通过上机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

2-3月份

一年级:熟练使用键盘、鼠标,巩固画图软件的使用。

二、三年级:正确规范键盘指法,操作姿势规范化练习打字速度。

4月份

一年级:基本的基础窗口操作。

二、三年级:学习使用word编辑文字,进行图文混排,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计算机。

5月份

一年级:使用写字板输入数字、英文。

二、三年级:学生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接触新的软件进行学习如: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

6月份

一年级:在“画图“中画一幅画,题目自拟。

二年级:在打字练习中,比赛打字速度。

三年级:用自己所学习的软件word做一份小报,熟练运用word的各项功能。 

展示形势:

通过6月份布置大作业,学生大作业进行评比。

教师:王茜

 2006年2月22日

 

计算机趣味培训班教学计划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为迎接时代挑战,1999年国务院批准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它的实施将大大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

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就学校这一学期计算机趣味班计划如下。

培训目标:

一:培训对象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

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培训形式: 

通过上机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

2-3月份

一年级:巩固复习正常开关电脑,熟练使用键盘、鼠标。

二年级:学会正确规范键盘指法操作姿势规范化练习打字速度。

三年级:正确规范键盘指法,在woRD中练习打字。

4月份

一年级: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简单画图。

二年级:能正确使用键盘,并练习每个键的使用。

三年级:学习使用word编辑文字,进行图文混排,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计算机。

5月份

一年级:使用写字板输入数字、英文。

二年级:在记事本里练习指法,并能盲打30个基本键。

三年级:学生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接触新的软件进行学习如: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

6月份

一年级:在“画图“中画一幅画,题目自拟。

二年级:在打字练习中,比赛打字速度。

三年级:用自己所学习的软件word做一份小报,主题可以是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电脑知识小报、国庆小报等。熟练运用word的插入艺术字、文字的横竖编排、插入图片、加边框等功能。 

展示形势:

通过完成大作业,学生进行评比展览。部分作品将在微机室门口的展板上展出。

教师:李艳春

 2006年2月21日

计算机趣味辅导班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4—6年级

辅导教师:安竟

一、 培训的目标: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课堂纪律。并辅助培养学生简单的维护常识,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去爱护计算机。

二、 培训的形式:

根据学生情况,本学期重在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练习打字,并能够初步实现盲打提高打字速度。以熟练的打字为扎实基础的同时,教授学生基本的Flash动画知识、excel表格制作以及如何正确的通过网络来查找资料。

三、培训计划

三月份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以掌握正确的指法为主

1、 要求学生操作指法要正确,姿势要规范化。

2、高年级的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使用键盘和鼠标,益智的小游戏是必不可少的。

四月份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主要任务是基本掌握键盘分布状况,能够基本实现盲打,相对上个月打字速度有一定的提高。

五月份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主要任务有三点:1、复习上学期的Flash相关知识。2、进一步提高打字速度,进行必要的练习。3、掌握excel表格制作及相关知识。

六月份上半月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主要任务有两点:1、对上学期的Flash相关知识基本掌握。2、准备本学期期末要展示的动画作品。

六月份下半月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主要任务有两点:1、开始着手制作自己的Flash动画作品。2、互相帮助监督,计算自己每分钟的打字速度。以此鞭策自己,进一步提高打字速度,实现盲打。3、并开始作品最后修改阶段,教师给予指导,并将作品汇总进行展示。

四、展示形式

展示形式有两种:

1、 分不同的年级,可以自己一个人独立制作一个Flash动画作品或。各年级合作,取长补短两至三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Flash动画作品。

2、 进行打字比赛,展示自己的打字速度(字/分钟)

安竟

2006年2月

成健摄影趣味班教学计划

1、 教学目的:

通过举办摄影班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组织学生在期未进行一次全校的摄影作品展览活动。

2、 教学措施: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每周活动两次:周3、周4。(周三在班里进行作品点评、周四在室外进行实践活动)

3、 教学进度:

以月为单位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4、教学内容:

三月:

a:对中国摄影网上优秀作品与学生共同学生、点评。

B:怎样进行图片的后期制作?以学习pS为主。

C: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四月:

a:怎样进行图片的后期制作?以学习pS为主。

B: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C:认识市面上较为流行的DC,及各项性能指标。

五月:

a:怎样进行图片的后期制作?以学习pS为主。

B: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C:组织摄影班小记者为校运动会服务,为期未的展览做准备!

D:组织一次学生外出“采风活动”(市区),为期未的展览做准备!

六月:

a:怎样进行图片的后期制作?以学习pS为主。

B: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C:组织第二次学生外出“采风活动”(市区),为期未的展览做准备!

展示形式:

学生作品以展板展示的形式进行展示或展览的形式。

                                          成健

小班辅导教育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以社会学视角分析了假期辅导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广为流行这一现象。不论是从假期辅导班的开办者的角度还是从参加辅导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中都充斥着功利色彩,它既不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也不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形形色色的假期辅导班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之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辅导内容多是学校课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

    每到假期来临之际,刚刚走出校门的中小学生又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罩住。众多辅导班的广告扑面而来,在中小学周围的布告栏中、各类报纸广告版上,都可以看到诸如“语文、数学提高班”、“英语补习班”、“舞蹈爱好班”之类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前来问津,精心地盘算着自己的孩子假期怎样度过才算充实,应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辅导班。假期辅导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过的“繁荣”,尤其是在诸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中,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笔者无意讨论假期辅导班存在本身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只是通过对南京市区的假期辅导现象所做的调查研究,从开办辅导班的主体、接受辅导的主体,辅导的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假期辅导班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一、谁办辅导班?—对假期辅导班合法性的质疑

    面对形形色色的假期辅导班,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在办班?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办班的权利?以辅导班的开办者为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辅导班:(1)从事公共教育的机构开办的假期辅导班,如文化馆、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他们在常年招收各类艺术班的同时利用寒署假开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教员以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还有少量临时聘请的退休教师;(2)由一些名牌学校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型的辅导班规模较大,辅导内容主要是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文化知识,教员主要由所属学校的教师担任;(3)个人开办的辅导班,规模较前两类辅导班要小得多,辅导内容与学校的主要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员主要是利用假期从事劳务的教师,也有部分在校大学生。

    合法性质疑指向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形式上合法与否是指假期辅导班的开办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具备办学资格并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书”。实质上的合法性是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假期辅导班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也应当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文提到的三种类型的辅导班中,从形式合法与否的角度来看,第一类辅导班是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开办的,办学时间也比较长,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家长们对由这一类办学机构开办的辅导班比较信任,自然也就蜂拥而至。第二类辅导班的开办者依托名牌学校(主要是中学)的“品牌”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类辅导班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家长前来报名,班级规模与制度化学校内的班级不相上下,学生数多达五六十。而个人力量开办的“小作坊”式的辅导班,一般则冠以“xx教育中心”之名,租借场地进行小班化授课。在笔者走访的多家这一类型的辅导班中,都未曾看到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书。而当笔者向辅导班的管理人员提出此种质疑时,他们先用警惕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我们是经过正规部门批准的,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教学分点了。”在他们看来,教学点多好像就意味着自己办学成熟,成了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假期辅导班并不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也不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其产生是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和学校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某些社会团体或个人根据市场规则开办迎合大众需求的辅导班。在这个过程中,主办者目的明确,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收益。而对于为子女选择辅导班的家长来说,提高考试成绩,考高分是他们目的所在。在假期辅导班这一现象中,学生很少有权决定自己上不上辅导班,上什么样的辅导班。另外,从授课方式来看,在辅导班中,存在的只是知识授受的关系,没有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每到固定的上课时间,学生和教师走进“教室”,下课后就立刻离开,每个人都不作多少停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交往互动存在。而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其特殊性就在于教育者所面对的是具有主体性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学习知识,但不是知识存储的“容器”,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或许学生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巩固了旧的知识,但也仅仅是这些而已。

    假期辅导班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既不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也不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

    二、辅导谁?——学校之外的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进人辅导班学习,家长必须要为之交纳一笔费用。目前的假期辅导班的付费一般以课时为计时单位,以一次课一个半小时来算,收费在四五十不等。若以一假期辅导班持续二十夭来算,如果孩子只上一个辅导班,家庭就要为此支出一千余元,这对能够送孩子上辅导班的家庭来说,不会构成多大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想要上而又支付不起费用的家长和孩子,只能望“班”兴叹了。

    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资源配置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基本上是计划性分配,学生、家长、教师,甚至校方都无权随意调整这种分配。地区间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差异,但撇开这些不谈,在同一所学校中,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具有同等的机会。换言之,即使教育资源配置不是优化的,也至少是机会相对均等的。但校外辅导班的开办,在某种程度上却破坏了这点仅有的均等。假期辅导班中的教育资源分配主要体现在任教教师的水平上,它为学生提供了在学校之外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并非人人都能得到,也不是每个学生家长都能想到去把握的。在这一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个人意愿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想到让子女上假期辅导班。家长让子女上辅导班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让子女有个“补差”和提前学习新内容的机会,另外是出于发展孩子多方面才能的目的,让子女去上一些技能性较强的培训班。这些想法和意愿与家长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家长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学历水平。

    其次,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假期辅导作为一种学校教育之外附加的有偿教育形式,首先就意味着家庭在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笔投资,而且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种投资意味着能获得特定的教育资源,达到一定的培训目的,这一教育资源的获得是以家庭的经济情况为基础的。因此,不论辅导后的效果如何,价格不菲的辅导开支使得那些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教育资源的家庭中的孩子少了一次受教育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面对辅导班作出不同的决定也是社会阶层差异的一种表现。

    因此,如果说学校教育内的资源更多的是以政策为导向的话,那么假期辅导班中资源配置则是以“资本”为导向。在此,资本体现为一种可能性,即是否想到去上辅导班与是否能够上辅导班的问题。在假期辅导班中,家长所占有资本的质与量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而辅导班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的名义开办,貌似缓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际上更加剧了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不均等。

    三、辅导什么?—学校课程模式在校外的延伸

    假期辅导班提供的辅导内容繁多,按照辅导班提供的内容与制度化学校内的课程的同异程度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同质性较强,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2)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注重学生的兴趣以及特殊技能的培训,诸如钢琴等艺术类科目。在为中小学生所开设的假期辅导班中,第一类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在这一类中,诸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又占有重要的份额。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在学校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科,在辅导班中得到延续和进一步的加强。这些科目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大的比重,而且这些科目可以通过短期的辅导获得巩固或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前学习新课,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虽然诸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科目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他们在体现社会控制等方面比数学、理化等科目要重要的多,但是,在辅导班中他们的境遇刚好相反。这正是前文提及的教育需求起作用的结果。语文、政治这些科目的辅导成效不大,报名人数肯定不及英语、数理化这类科目,开班非但不能赚钱还有可能亏本。在主办者看来,按照家长的需要,提供合乎市场行情的辅导内容最为重要,因为那样才可能有更多的学生来上课,也才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艺术类培训在假期中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这一类技能的获得本应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应从孩子的兴趣的出发。而实际情况是,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作“选择”,孩子对于上什么兴趣班,什么时候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当“考级”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这种类型的培训的功利性就被突显出来。

小班辅导教育篇3

【关键词】课外辅导班课业学习态度小学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及家长意识到小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但市场上各种形式的小学课外辅导班蒸蒸日上,小学课外辅导班满足了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业成绩,但同时也加重了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正说明了家长思想上仍然受到“高分”支配。但国内外有关小学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影响的研究较少,希望此次调查能够补充小学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影响的理论,为家长及学生在选择辅导班时提供理论参考。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此次调查以开封市三所不同层次的小学为单位,随机选择四、五年级共24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对三所不同层次的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三所不同层次的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结果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新县街小学和河南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是72.36%、72.50%,辛堤头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是10.53%,远低于以上两小学。由于学生所上小学的办学条件不同,家庭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层次小学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辅导班上存在差异。学生学校和家周围课外辅导班越多,家长和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越大,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上课外辅导班时存在随众心理。

2.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小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看法的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小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看法的调查结果统计

由表2可看出:①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有85.43%的认为参加辅导班后成绩有所进步,课外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业成绩。②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中,53.69%的学生是由家长安排上辅导班的,学生自己要求参加的占37.58%。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影响上课外辅导班,也有部分学生是主动要求上辅导班。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有72.67%是自己愿意而非家长强迫,说明大部分学生内心是接受课外辅导班的。

3.小学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六个维度)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3

在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方面上,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巩固、课外学习、对待疑难问题、对课业的整体态度六个维度进行调查,用赋值法分别对参加辅导班和未参加辅导班的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进行统计分析,求均值,均值越小表明学生课业学习态度越好,通过比较均值来评价参加辅导班和未参加辅导班学生的课业学习态度的好坏。

表3:辅导班对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六个维度)影响的调查结果统计

由表3可看出:①在课前预习方面,课后巩固方面,课外学习方面,对待疑难问题方面,对学业的整体态度方面,参加辅导班学生的均值都低于未参加辅导班的学生,说明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在以上五方面的课业学习态度均好于未参加辅导班的学生。②在课堂表现方面,即课堂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和积极回答老师提出会的问题上,参加辅导班学生的均值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学生,说明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的学习态度差于未参加辅导班的学生。通过上课外辅导班,该部分学生对课堂知识提前有所学习,对课堂学习产生倦怠心理,且对课外辅导班老师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在课堂上,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脱离了辅导班老师严格的监督,其自律性太差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

通过调查可知,家庭、学校周边课外辅导班分布越多,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例越大,说明家长及学生在选择课外辅导班时存在随众心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大部分是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且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辅导班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在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受家长影响而选择辅导班,只有小部分是自己主动要求参加辅导班的,说明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参加辅导班时受家长影响较大。除了课堂表现方面,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外学习、对待疑难问题、对学业的整体态度五个方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均好于未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说明小学课外辅导班对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正向作用。

二、小学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课业学习态度影响的深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学课外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态度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此结论与此次调查预期结果相悖,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小学生仍然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虽然我国小学教育转入了素质教育阶段,但小学生实质上仍处于一种应试教育环境中,从小受家长、教师影响,认为高分生才是好学生,因此很多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为提高成绩选择上辅导班。小学生在选择上课外辅导班时大部分由家长安排,但很多小学生自己内心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学生想参加课外辅导班并不能说明学生在选择课外辅导班时主动性高,可能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机械地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

再者,小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更多时间在家陪孩子,且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为了让孩子在课余时有伴,家长为孩子选择辅导班,孩子在辅导班中找到归属感而喜欢学习。现在很多课外辅导班老师都很用心教学生,学生在课外辅导班学习既有同伴又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课外辅导班学习比在学校学习更快乐,因此很多学生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

此外,课外辅导班从学生本位出发满足了小学生学习需求。有些课外辅导班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辅导班之间存在激烈地竞争,课外辅导班老师为了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积极寻求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有些课外辅导班很受小学生喜爱。

三、针对如何正确对待小学课外辅导班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在课外辅导班选择上,家长和学生难免有些随众心理,盲目选择辅导班对家长来说不仅仅浪费了金钱,还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对孩子来说,不仅牺牲了宝贵的时间,还很可能会产生叛逆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选择辅导班时,很多家长可能只是单纯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课业学习态度。因此,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在选择课外辅导班时都应理性,全面考虑辅导班的利弊。建议如下:

1.家长要理性选择,根据学生需要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辅导班。由于课外辅导班形式多种多样,家长容易受其诱惑而盲目为孩子报辅导班。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时应根据孩子自身需求而定,当孩子反对或者不需要上课外辅导班时,家长一定不能盲目随众,强迫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此外,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学习态度远重要于学生的成绩,家长不能只追求孩子的高分,更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课业学习态度和习惯。

2.小学生要培养兴趣,协调好各方面的能力。小学生自身要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不能在学业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了标准的“书呆子”,要注意提高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以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做时代需要的人才。

3.辅导班要重建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课业学习态度与习惯。课外辅导班在教学课程上不能只局限于学生教材,应重新建设特色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主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而不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灌输。

4.教育者要深思——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自己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对于天性好玩的小学生来说,为什么会愿意牺牲掉玩耍的时间去参加课外辅导班,只是单纯受到家长的影响,还是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过早地接触了社会,是否过早地有了心理压力,是否过早地有了就业形势严峻的概念。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中,整个社会环境究竟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小学生,小学生过早的成熟无论对于小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利还是弊。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都值得教育者深思和研究。

(指导老师:李桂荣)

参考文献

[1]庄素梅.摒弃“盲目跟风”迈向“冷静选择”——关于郊区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10):58-59.

小班辅导教育篇4

一、宏观方面:社会转型的冲击

1.社会流动需求

社会流动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学家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将社会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1]自古以来,接受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向上层地位和职业流动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流动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社会成员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垂直流动的目的很难。很多家长意识到通过教育来实现孩子的向上流动较为便捷且可行。为了实现自己孩子的垂直向上流动,家长只好从小学起就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2.就业形势逼迫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新人唯学历是举,原因在于学历能够证明一部分大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录用单位在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判断新人能力。还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指出,只招985或者211学校的毕业生。社会给学校划分等级的同时,也把毕业生无形地分为了三六九等。名牌大学学校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让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初能够进入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成为许多家长的夙愿。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招聘新进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努力学习,拼命考上大学,希望将来能够找份理想的工作。可惜,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对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深有感触。在文凭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只有具备重点大学学历的毕业生才能获得好职位、高薪水。因此,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为了孩子能够考入重点初高中、考取名牌大学,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3.经济利益驱动

当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经济总量上升迅速,但是人均生活水平并没有随之改善。房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在飞速上涨,而教师的工资涨幅远远没有跟上物价上涨步伐。教师的一切开支都要依赖自己微薄的工资。在知识经济时代,某些教师为了摆脱经济压力,不得不暂时放低师德要求,用自己的知识来换取金钱。另外,由于社会上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滞留在社会上的师范类毕业生难于就业,开办辅导班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

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或者开办辅导班,并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挂钩,很多地区对教师有偿家教和开办辅导班实现一票否决制。但是有些教师仍然利用假期开办辅导班以赚取报酬,在校教师的身份为其开设校外辅导班提供了便利,学生家长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辅导。此外,很多商家注意到教育辅导的市场,他们在学校周围、小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点投资办起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由于商家的参与,让辅导市场充满了竞争,对辅导班的宣传更加迷惑和诱人,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来一个娃娃,还你一个人才”。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辅导班在学校周围随处可见,这些辅导班的举办目的无疑是追逐经济利益。

二、中观方面:学校资源的限制

1.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时代诉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拥有“两重”的学校发展传统:政府的优势教育资源一般集中在重点学校,而学校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在重点班级。为让孩子成为重点学校里重点班级的一员,学校围墙之外家长间的争夺战从来没有消停过。

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大多数农村教育资源贫乏,很多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重点中小学。而这些重点中小学数量有限,教室本就拥挤,又要接纳这些借读生,原来只能容纳60名学生的班级被迫扩充人数,导致班级人数较多。在这样的班级进行教学,教师很难做到优差“兼顾”。学习成绩好、善于表现的学生自然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则容易被忽视。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授课的速度往往取决于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牺牲品。因此,校外辅导班成为校内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所以选择课外辅导,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永远在班级中处于领先地位,也将自己的孩子送至辅导班。

2.教师观念陈旧

教师队伍中很多人的陈旧观念没有更新,认为“严师出高徒”。他们从来没有给过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常常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肆无忌惮地对学生进行指责,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而没有学习好课程。所以学生不得不参加课外辅导,以补回课堂上失去的知识。

目前,学习成绩通常是评价中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老师喜欢拿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比较,老师在批评成绩差的学生时会说:“你看,某某同学成绩那么好,还在报辅导班学习,你就不能多学习点儿!”此外,家长在和教师交流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时,教师往往会建议家长带孩子上辅导班,认为单凭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补比不补强,多补比少补强”已成为家长的共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的特性之一就是集体成员之间的竞争性。在这种社会舆论引导下,家长听到老师这样的引导之后,为了让孩子在班级这个场域里面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主动送自己的孩子去辅导班也是人之常情。

3.考试制度不完善

考试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不同的作用。当社会出现了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之后,为了从人群中选拔出管理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人类发明了考试。它基于社会需要而产生,其社会根源在于脑体分工。[2]然而如今的考试制度(如高考制度)却在逐渐偏离这一轨道。摆脱唯分数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高考选拔制度,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学习的高考选拔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国不健全的考试制度的弊端。考试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手段,考试分数的高低代表了学生的学习好坏、能力大小,也决定着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依然是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3]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考试不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而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有些模拟测试题目常常超出学生本阶段学习的范围。这就促使很多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班,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进入课外辅导班;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笨鸟先飞,进入课外辅导班提前学习高年级知识。由此可见,现行考试制度促进了课外辅导班迅猛发展。

三、微观方面:学生家长的依赖

1.家长过度偏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社会、学校的事情,家庭在孩子教育和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我国传统儿童经典读本《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教育成功与否,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且影响深远。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家长偏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往往不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条件没条件都要送孩子进辅导班,只要是考试考的科目一律补,期待以此确保孩子考高分、上大学。家长的这种家庭教育观念是辅导市场火爆的直接推动力。

2.家长过于繁忙

在城市中,学生家长存在两类庞大的群体,即上班族和商人。上班族中普通工人一般时间比较规律,但是他们没有寒暑假,一般在假期会送孩子去辅导班。在上班族中,处于领导或者教师身份的家长,一般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艺术方面的特长,他们一般也会选择政府举办的少年宫之类的辅导场所。一些经商的家长,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忙于自己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不用说给孩子辅导功课了,他们更愿意出点钱把孩子送进课外辅导班,孩子在辅导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学习,自己便可以放心地料理生意。

3.家长文化贫乏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主要是教育的产物。很多家长自知自己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教育,没有多少文化,希望孩子不要再重复自己的老路。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普遍认为,谁受的教育多,谁掌握的知识资源就多,谁就更有可能具有更大的力量在社会等级体系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许多中小学在放假期间各科都布置了大量的寒暑假作业,这些作业不但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也给许多家长带来了很大压力。受文化程度限制,对于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许多家长也束手无策。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假期作业,将学生送入辅导班无疑是许多家长的无奈之举。

课外辅导热是一种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敢问辅导班来之缘由?需求决定供给,辅导班的繁荣得益于社会、学校制造的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家长的追捧。如何给过热的课外辅导降低温度?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谈到等级制的时候指出,驳斥等级制并不能给我们指出一条出路。必须得到改造的是那些使得这一等级制得以存在的条件,不管它们是现实中的条件,还是思维中的条件。[4]按照布迪厄的理论,要给辅导班降温,必须消除辅导班迅猛发展的外在条件,即实现教育公平,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扭转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举的局面,转变家长盲目追风、攀比的心理,最终走向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流动[eB/oL].baike.省略/view/183609.htm.

[2]杨为学.中国考试通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于静.中小学学生“校外补课热”的社会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18).

小班辅导教育篇5

关键词:教练技术项目驱动型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51-02

“项目驱动型”班级文化建设是依托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兴趣驱动形成的“项目单元”(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社团等)展开[1],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维度整合辅导员工作项目,尽管“项目单元”符合学生自身兴趣,具有朋辈群体监督、专业老师引入等优势,但由于辅导员自身往往并不具备学生专业学科背景,导致一定程度上辅导员思政教育职能的弱化,因此,围绕“项目单元”引入合适的教育方法,以凸显和强化辅导员工作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势在必行。教练技术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被广泛引入,辅导员自我转换为教练式的辅导角色,运用教练技术提高沟通能力,更好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变化、引导学生思考。

该文依托项目运行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教练技术原理,发挥职业优势,将各类问题(时间管理、学业困难、职业导航等)通过教练技术的应用,将“给答案”转变为“激发思考”,实现辅导员从“权威”到“协作者”的角色转变,打造适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班级文化。

1教练技术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教练技术起源于体育界,教练技术的核心内容[2]是教练以中立者的身份,通过一系列有策略性、方向性的实施过程完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帮助其不断突破思维,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种新兴管理技术。随后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导技术,被运用到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教练技术的优点是引导学生自我负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已广泛运用于学生的思想教育[4,5]、心理辅导工作[2,6]、生涯规划教育[7,8]当中。

很多大学生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自我认知、环境适应、自我能力提升,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等方面容易迷茫,从而缺乏行动的目标和动力,而教练技术倡导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在行动中获取力量。而且通过一系列有策略的干预行为,帮助大学生厘清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心态,通过不断挖掘潜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达到目标。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教练技术是帮助和推动其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辅导员来说,教练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在工作开展中与学生可能发生的对立情绪,形成良好的辅导员与学生间的互动生态。

2教练技术在“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2.1基于教练技术重塑“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

首先需要依托班级已有的各类“单元项目”打造特色制度文化,包括大学生文体兴趣小组、社会实践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等,为教练技术的应用提供平台;同时,建立班级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职(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半月记”项目记录册、易班网络平台等;并且在教练技术的应用中贯穿“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工程师文化内涵,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核,全面建设“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凸显和强化辅导员工作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

2.2教练技术在“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中的应用原则

经典的教练技术有五大核心原则[9],将其引入“项目单元”可以解读为:第一,对每个学生项目的开展都持尊重态度,承认学生共同关注同一课题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二,每个学生项目都有选择方向、决策的权利;第三,相信学生拥有依托项目小组自我提升的一定资源和能力;第四,项目小组的集体行为及决定背后都有积极的因素在里面,不能消极看待问题。第五,引导小组同学,让他们明白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任何人和任何情况抱有乐观和希望的态度。从以上原则分析,教练技术在“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强调对学生通过项目小组提升自我的完全信任和接纳,这也应当贯穿教练技术应用的始终,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所有互动过程,是所有技术、工具的出发点。

2.3充分利用辅导员的工作阵地,形成网络化、项目化的“教练技术”平台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于教练技术的引入,尤其是对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以“单元项目”为特征的班集体,一定要避免陷入“只顾技术,忘掉本职”的工作习惯,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充分依托辅导员工作阵地:一方面,打造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特色班会,通过体系化的班会课程设计,形成班级良好学风养成的常态化机制,有针对性解决在校大学生各阶段的问题(时间管理、学业困难、职业导航等),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根据每年各类项目申报、结题答辩,形成教练技术应用的工作契机;依托易班网络,打造“辅导员-学生”的网络交互文化载体。

另一方面,要建立教练技术应用的多维度反馈机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创新学院为例:(1)自我反馈,通过建立的“职(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形成学生的自我反馈;(2)项目反馈,主要依托前期工作中建立的半月一次的项目记录册,强化的朋辈教育的功能;(3)辅导员工作反馈,利用辅导员独特的工作优势,通过宿舍巡视、成绩监控、日常交流等驱动主动获得学生反馈,最终将三方面反馈获得的信息,灵活指导教练技术在“项目驱动型”特色班级文化中的应用。

3结语

“项目驱动型”班级文化建设是基于目前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辅导员班级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通过教练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项目化”、学徒式教育带来的辅导员思政教育职能弱化问题,但是,教练技术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策略并不能涵盖辅导员工作情境的多样性,因此,在利用教练技术强化思政教育职能的同时,仍然需要进一步明晰、整合辅导员工作情境,以真正助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魏晋,姚瑶,等.应用型人才闲暇时间管理能力的“项目驱动型”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15,13(1):133.

[2]于荣霞,赵平,陶庆宇.教练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18):196.

[3]韩威,邓宇.教练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中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1):8-12.

[4]李丽,张怀强.教练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高教学刊,2015(22):41-42.

[5]王富强,李钦红,安肖婷.教练技术应用于德育理念的必要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64-65.

[6]郑雪.刍议心理教练技术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5(30):255-256.

[7]蒋茜.运用教练技术优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2.

小班辅导教育篇6

一、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存在的现状

1.课外辅导班缺乏有效监管,质量良莠不齐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恰好滋养了课外辅导机构的成长,但是当前我国缺少对类似课外辅导班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监管,使得这种有偿的课外辅导市场比较混乱,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辅导班都是临时租用某个商场或单位办公楼进行授课,设备都比较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教师的资质要求也不严格,大部分是毕业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缺少教学经验,上课内容缺少技巧,一节课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因为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缺少管理,所以在收费标准上更是无人监管。

2.家长存在盲从心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中国家长的一致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就比别人差,所以就想尽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是自愿参加课外辅导的,都是家长的意愿,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喜不喜欢,家长觉着这个有前途、有发展就会让孩子去学习。有的家长更是离谱,参照别的家长的意愿给自己孩子报名辅导班。这样盲从的心理,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逆反的心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去发现孩子的兴趣而盲目报班,不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上了辅导班却不见成效的原因。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他们喜爱的东西,再进行重点的培养。

二、分析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利弊

1.有利方面

首先,参加课外辅导班对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非常有利的,在更专业的环境对孩子的特长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课外辅导班和学校里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在这里学生们是一个有效团体,通过相互配合可以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如音乐、乐器、舞蹈等,还可以陶冶情操。

再次,小学是一个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紧张,所以小学阶段最适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第四,面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孩子会充满了好奇心理,趁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培养,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去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

第五,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培训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对家长来说降低了自己的压力。

第六,对孩子特长的培养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孩子的智力,树立他们的信心,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七,在学习的枯燥生活之余,兴趣培训班可以在无形中减轻孩子学习中的压力,也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技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因为学习的内容是孩子自己非常喜欢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非常主动,乐意接受。

2.弊端方面

首先,有一部分课外辅导班的教学内同是未来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会对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课堂上的内容已经在课外班中学习过,所以孩子上课时就很容易不注意听讲,影响上课秩序,给教师带来了困扰,影响师生关系。另外,孩子白天在学校学习一天,课余时间还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就缺少了一定的沟通时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矛盾也没有时间去相互了解,给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压力。

其次,这种讲授课堂知识的课外辅导班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不错的学生来说,无非是一种浪费,是金钱的浪费,更是时间的浪费。这样的辅导班比较适合学习不主动、课后不爱复习的学生,如果课堂老师讲的都会了,自己也可以进行复习和预习,那么就真的没有必要参加这种辅导班了,倒不如多出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长期的这种课外辅导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降低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特别重,调查了解到,很多小学生说自己的作业太多,做不完。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倡导“减负”的教学方式,虽然学校的作业开始变少,但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并没有增加,中考对于每个小学生的家长来说是当前重要的问题了,所以他们在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得不为自己孩子的未来着想,如果别的孩子都参加辅导,报班、考级,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家无忧无虑,那势必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奥赛班就受到了家长们的青睐。参加辅导班似乎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

三、结语

总地来说,课外辅导班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我国在这方面仍然缺少严格的监管,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班的利弊,通过孩子的选择和兴趣进行选择,坚决不能盲目选择。正确的选择和学习才能使课外班学习达到效果。在教育问题上,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和影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才是教育应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小班辅导教育篇7

近日,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陆续返回校园,其中很多孩子,度过了一个奔波而忙碌的暑假,他们的辛苦和紧张程度,与平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刚从“辅导班”中走出。

我对它进行了一些调查。结果让我吃惊。城市与乡村

先看看这个“市场”有多大。浙江杭州,文北巷深处的一个寒假作文班。依稀传来了新年的钟声,整个杭州城复归年前特有的平静。文北巷深处的一个寒假作文班却仍然挤得满满当当,家长和学生都是蛮拼的。

刚放暑假没几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离婚的冲动与想法,我顿感惊诧。因为,我平时听到的,都是他夫妻如何恩爱,家庭何等幸福;看到的,是他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是在“晒娃”,就是在“秀恩爱”。

看见我僵硬的表情后,他开始娓娓道来。原来,他的婚姻危机,不是因为夫妻感情破裂,而是来自对孩子教育的巨大分歧,以及其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和长期困扰。

他是留美归国的,对美国式教育非常推崇甚至迷信,只可惜他留学是在博士阶段,错过了基础教育时期,也就想在孩子身上进行全程的美国式教育实验。

但是,他的妻子是个“虎妈”,一心想培养出个“牛娃”。在孩子幼小时,二人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分歧还可以弥合。随着孩子长大,分歧越来越大,也越难以相互妥协。终于,在这个暑假,夫妻为孩子上辅导班之事,爆发了“离婚大战”。

原因很简单:妻子认为,上海的教育资源虽然很好但非常紧张,竞争也非常惨烈,别的不说,就说中考,将会有大概40%的学生被淘汰出局,失去上高中的机会。到高考,又是一轮残酷的淘汰赛。如大学读不上名校,就业就会困难。也就是说,孩子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不是等长大以后再自由选择的,而是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出现了。比如学区房会决定了孩子的起步。而一步跟不上,会步步跟不上。有钱的,当然会买学区房。但他家没有钱,因此唯一能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是“鸡血”,也就是辅导班。

生活中的常识与经验告诉她,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孩子前途与命运的“分水岭”是“幼升小”,而不是“小升初”和高考,更不是别的。因为,在她看来,上海目前的整体情况是:一个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有希望考上好的初中;而上了好的初中,也就意味着顺理成章地上好的高中;上了好的高中的,基本上都能考上好的大学。

所以,她认为,孩子的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甚至从一出生就要为十七八年后的考大学而谋划布局,而不是等长大了再说。也许,等长大了,就一切来不及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孩子出生前就争相买好天价学区房的原因,也是那么多家长,在孩子的幼儿园时期,就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甚至顾不上吃饭,带着孩子“赶场”一样地去上各种兴趣辅导班和课程辅导班的原因。同时,妻子告诉他,这种情况,不仅在上海发生着,在北京、南京也是如此。

但无论妻子怎么苦口婆心,他都是一点儿也不认同妻子的这一套。他觉得,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而且终将毁了孩子的一生及幸福。他认为,孩子长大了,无论读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自由选择,只要其快乐就好。妻子却认为,如孩子从一出生就输了,长大了会输个彻底和精光,还何谈什么所谓的幸福快乐与自由选择呢。

就这样,在很长时间里,夫妻二人争个不休,吵个不停。最后,他发现,也许解决之道,就是离婚了:自己净身出户,把孩子和房子都留给妻子,孩子的教育和将来,全权交由妻子决定。

他不仅是来找我倾诉的,更是想征求我的意见。听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他夫妻间争吵的场景,而是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的画面。于是,一个下午过去,我也没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我知道这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从我内心里,是坚决支持他的;但从现实考量,又似乎必须支持他的妻子。

我曾以为,他的妻子只是个别的“虎妈”。到后来,当听到一个同事说她暑假里会比平时更忙,因要带孩子参加各种课程辅导班时;又听到一个朋友说他这个假期已推掉了几乎所有事情,因要在家专心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辅导班时;再听到一个孩子刚一岁的妈妈已加入了“2020年幼升小”的QQ群时……我才意识到,在上海,已是“鹰爸”“虎妈”遍地了。

至此,我对像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辅导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老家的此类情况,也充满了兴趣。只是,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根本不知道辅导班为何物。

等回到家乡,一个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小村庄,蓦然发现,我的那点经验,已成了老黄历。镇上,在小学对面的整整一条街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公司连锁店式的,有家庭作坊式的;有暑期的,还有常年的;有明的,也有暗的;等等。街上充满的,是为各类辅导需求定制的“套餐”广告。

调查下来,我发现,大大小小的辅导班,总共有30家左右。它们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最初只有一两家,规模也很小。后来,辅导班越开越多,生源也旺盛起来。近几年,更是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据说,每年一到8月上旬,县里的教育部门就会来检查。因此,有的辅导班会在此之前结束;有的暂时关门,等检查后再继续;还有的,就转入“地下”了。

在一家辅导班楼下,我看到一个男孩在徘徊。一打听才知道,他不是来参加辅导班的,是来接参加辅导班的妹妹的。我就与他攀谈起来。

他生于2001年,从2010年起,就参加各类辅导班,前不久收到了县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此时,他的父母还是想让他参加高一的学前辅导班,他苦苦哀求道:“我已连续参加了6年半的辅导班了,无论周末还是寒暑假,这下真的快要吐了,实在撑不住了。看在我中考成绩这么好的份上,今年就饶我一次吧。我从9月开始,再硬拼上3年,你们说什么是什么,让我参加什么辅导班,我都听。”

父母实在觉得他有些可怜,也就作罢。接着给了他一个新的暑假任务:天天接送妹妹参加辅导班。

我发现,家乡暑期辅导班的如火如荼场面,其实并不亚于上海,似乎大有“天下乌鸦”之势。只是,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前者的各类辅导班,还处于一种“非法”状态,有“市场”但还未“市场化”。家庭与学校

再说说为什么这里面没有赢家。

调查发现,很明显,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并不是主动愿意参加辅导班的,因为平时的课业本来就很重,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可以休息,可以玩耍,却还要继续上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会觉得学习是一个没有盼头的过程。再加上,孩子的天性还是爱玩的,是希望有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的。

在参加辅导班的人中,年龄小一点的,比如幼儿园的孩子,不懂得反抗,就被家长带着参加。大一点的,比如小学的孩子,虽然有的开始很抗拒,但被家长逼迫着,也没有办法;后来发现,同龄人都参加暑期辅导班了,没有同学玩了,自己很无聊,也就跟着同学去参加了。再大一点的,比如中学生,有的因为平时学习不好,就想通过辅导班来提高成绩;也有的,认为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该讲的不讲,都是放在辅导班上才讲重点知识,因此,也就只能参加辅导班,否则学不到什么东西,无法应付升学考试。

那么家长呢?

对城里的家长来说,一般是愿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业余爱好的,会主动考虑帮孩子选择一些兴趣辅导班,但前提是要适量和适当。然而,现在的兴趣班已完全变了味,成了“幼升小”、“小升初”等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不学不行,且多多益善。

至于课程辅导班,如果不是为了升学,除个别觉得孩子成绩差而想补习的家长外,大部分是不会选择的。因为,他们平时都要上班,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整天忙忙碌碌,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当然是很想用来休息的,但现在要全部用来陪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休息日过得比上班的日子都累。

对农村的家长来说,考虑最多的还是花钱。对于课程辅导班,家长几乎都是不愿意让孩子参加的,觉得平时已向学校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把本应教给学生的都教好,凭什么课堂上不认真教,却在假期里补习基础课?明摆着就是为了挣外快。但是,谁也不想、更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出局,当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参加辅导班后,也就开始强迫自己的孩子跟着参加了。这是一种被迫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那么老师呢?当然,他们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这些年,社会上对老师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主要是认为老师办辅导班就是为了挣钱,在市场中放弃了师德。我访谈了家乡办辅导班的几位老师,他们也是有难言的苦衷。总结起来,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为生活所迫,二是应家长要求。

另外,一些商人看到辅导班很有市场潜力,因为现在孩子的钱最好赚,也就在寒暑假里雇佣老师和大学生办起了辅导班。正是这样,该镇的辅导班,在2000年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

可见,学生、家长和老师,在辅导班问题上,各有委屈,似乎都是带着被迫性的,也都不是赢家,但又都欲罢不能。最多,赢家是资本。因为一些商家,不仅在城市里投资开设辅导班,也在农村投资开办辅导班。该镇上,有五六家辅导班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连锁店。只是在一些社会舆论中,辅导班问题的“黑锅”,却让教师背了,这是我此次调查的发现之一。文化与社会

那么,到头来,又是谁输了呢?毫无疑问,主要是学生。

首先,孩子应享有的正常家庭教育,被辅导班给取代了。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因为,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辅导班,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万事大吉了。而在城市,也不是没有任何影响。毕竟,时间是有限的,学校和辅导班的时间占据了孩子几乎所有的生活后,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就被相应地缩小了。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学校教育虚化,家庭教育淡化。

其次,一路在辅导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只是长成了一个个被灌输的机器,一定程度上,其主体性是被剥夺的,也就缺乏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8月中旬,一个在纽约一所著名大学任教30余年的华人教授告诉我,以他在美国学习和从教共40年的经验发现,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的智商和能力,丝毫不比美国的同阶学生差,甚至有的还显得略高一些。但一旦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差距就明显地拉开了。当然,对在美国出生并上中小学的华人,不存在这个差别。他指的是在中国读完高中和大学,再去美国相应地读大学和研究生的人。

究其原因,是中国学生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缺乏自由思想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而这背后,不能不说,中小学时代的辅导班对此做出了一定“贡献”。一旦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辅导班消失以后,问题就出来了。

既然辅导班的问题这么多,且学生、家长、老师都有苦处,那么为什么在当下社会还是一种越演越烈、欲罢不能的盛况呢?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仅仅是金钱、市场和资本吗?

其直接原因,是社会的教育政策及其指向出了问题。

首先表现在“大学等级化”和“就业出身论”上。人人都想考一个好的大学,因为将来就业前景好。而所有阶段的辅导班,都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的。其次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和投入的不平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优良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尤其是那里的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市中心;二是地区政策不公平,当下社会有一种说法是“寒门难出贵子”,很大原因在于农村地区、落后地方、城市郊区、穷人家里,考上大学尤其是名牌高校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也就很难再培养和向社会输出精英人才。其实,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被迫让孩子上辅导班,除了从众心理以外,还有“吊丝逆袭”的心态。

间接原因,是文化的运行机制出了问题。

因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会推动社会教育的良性发展;而一个不良的社会文化,会破坏教育政策的正常运行,使其偏离政策落地时的本来轨道。辅导班就是如此。

小班辅导教育篇8

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由此可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为师之德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的学识、品格、能力、教育艺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班主任师德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言传、身教、形象,潜移默化地疏导、启迪、支配、感染学生。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师德存在的不足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有今日的辉煌,我们班主任(辅导员)功不可没,他们从事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科学管理,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是,在当前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群体难免会存在师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弱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部分重点规范了高校教师与国家的关系,强调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党和人民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坚定不移地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职院的班主任(辅导员),特别是青年班主任(辅导员)理想模糊,信念缺失,把做好本职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工作马马虎虎,缺少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发生一定偏差。班级管理一团糟,学生、家长怨声载道,已经影响到了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敬业精神缺失

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班主任(辅导员)过于追求物质利益,以工资待遇高低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的班主任(辅导员)本身并不热爱这一职业,只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地方去才暂时滞留在这个岗位上,班级管理敷衍了事,个别人往往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第二职业,辅导员转岗现象严重,这些行为违背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为人师德欠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职院班主任(辅导员),要用自已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但在现实中部分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意识淡薄,有的班主任(辅导员)纪律意识淡薄,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自由散漫、仪表不整洁、举止粗俗。

4、关爱学生不够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部分重点规范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强调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履职尽责,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作动力的源泉。但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个别班主任(辅导员)关爱学生的意识淡薄,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不太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不大了解,有的班主任(辅导员)甚至迁怒或歧视学习较差或表现不佳的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给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

二、高职院班主任(辅导员)应具备的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敬业精神

教师最大的美德莫过于敬业精神,没有敬业精神,谈不上业务的熟练;没有敬业精神,更谈不上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具有敬业精神的班主任(辅导员),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会以“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苦中有乐,只有乐教勤业,加强自身修养,不计个人得失,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育人中有所收获,才会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唯有爱,班主任(辅导员)才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把辛苦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当作乐趣,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爱,只讲付出,不图回报,这种爱非常高尚,它是教育学生联络感情的基础,是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良方。

3、身正为范

总理2009年9月4日在北京35中调研时对广大教师说:“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温总理告诫我们老师身正为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是路标,学生顺着标记前行。我们的班主任(辅导员)这个路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班主任(辅导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三、班主任(辅导员)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师德的本质就是要求班主任(辅导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班主任(辅导员)自己要会做人,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去追寻真、善、美。班主任(辅导员)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智慧能力的发展给予有力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能够很好地调节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愉悦、自由、个人权力的尊重,获得知识的乐趣。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模范,班主任(辅导员)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总之,新时期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书育人,责任重大,班主任(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育人工作要与时俱进,要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成为“德”、“能”兼备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更要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提高道德素养,提高业务修养,要不断学习,敢于创新,改进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班主任(辅导员)。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2]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

[3]周济.爱之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

[4]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小班辅导教育篇9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辅导

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的新时期,学校体育在搞好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辅导,如何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些问题就成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我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又不在教学课时之内,受国家教育法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制约,带有“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性,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本位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课外活动的项目、器材、以及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以吸引学生的主动注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某些个性不知不觉地从课外体育活动中凸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课外体育活动从内容设计上对学生的行为要有张有弛,不能放过了头,到达一定的界限时,教师可宏观调控,用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也要避免人来疯的现象。在项目的设计上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第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当设计一些较困难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中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协调自身的心理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组织活动上还应考虑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对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及时表扬,才能发挥其效果,对不善表现的同学,积极地鼓励他们去参加活动,通过活动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活动能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管理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泼,而且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最多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学生的体质、终身体育意识、参加活动的兴趣、活动的习惯以及现代人所具备的体育活动能力、心理素质等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第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领导、体委会、体育教研组、学生科、班主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如果抓好了,可以得到全校各方面的支持,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能大大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体育教研室制定课外体育比赛及活动内容的计划,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这种形式可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也确实存在弊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教师同时辅导几百名学生,课外活动效果无法保证,走马观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而且安全保护差,久而久之,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因而会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影响锻炼的效果,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我认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解决。

1.领导重视,制定计划

要真正落实好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组建课余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对课余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必须克服随意性,时间、内容和场地应统一安排落实。

2.班主任积极参与辅导

课外体育活动,要依靠和发挥班主任的力量。班主任要严格筛选,除具备其他任职条件外,还要懂体育,热爱体育,发挥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参加意识强、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特点。他们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称职的辅导教师,他们热爱和了解自己班的学生情况,和学生较密切,他们的参与,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安全性,巩固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积极参与辅导

学校普遍容易开展的传统项目有: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每个班基本上都会有校代表队的运动员,这部分学生随班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体育特长作用。把在代表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同学,这样既可起组织与示范作用,又可以提高自身动作的熟练程度,在合作中,共同学习与提高,共同享受体育的乐趣。

4.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往往一个班有多项活动内容,或者同时要分成几组进行活动,各项目小组都需要辅导员,在此情况下,我们教师就要随时发现“小先生”,采用毛遂自荐或学生之间相互推荐的办法,从班级中产生“小先生”——辅导员,在同年级班与班之间进行互换辅导,这种同级辅导,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增强班级之间的友谊。

5.不同年级间的相互辅导

不同年级的相互辅导就是低年级可以聘请高年级的同学作指导,高年级同学也可以拜低年级的能者为师。一所学校里,有的班级擅长篮球,有的擅长足球,还有的擅长跑、跳、投,广播操、韵律操等,这样各班可根据自己本班的活动内容跨年级聘请辅导员,从而可参与活动的人数,同时壮大辅导队伍,加强班级之间的纵向联系,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6.体育教师参与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首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各自负责自己所任课的班级,在辅导上要与上述几种方法有所不同,应与体育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侧重加强对新授课内容、难度较大的运动的技术、技能的辅导工作,这样使教师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技能得到复习巩固,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做到时间、内容、场地器材和辅导人员的“四落实”。

(2)课外体育活动要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学年、学期计划。

(3)改革体育教学考核模式,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

(4)适时地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以“赛”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

小班辅导教育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6、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7、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四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通“心语热线”,进行电话咨询辅导。

3、在学校宣传窗设立“心灵广播”栏目。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视试点研究,增强科研意识

1、试点班老师要善学、勤学,阶段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在班主任例会中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更新方法。

2、试点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展示。

3、试点班要重视调查分析、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不断地积累资料,逐步在校内进行推广。

四、具体工作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心理咨询室开始开放(每周三中午12:00—12:30)。

4、开通“心语热线”。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六年级学生)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7、开展心里健康辅导示范课活动

8、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9、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

10、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z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与上岗资格认证方案》、《z市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二)、探索多渠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设立“心语信箱”。

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根据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布置合理的环境,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

3、个案教育。

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心理健康老师应重视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