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概预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56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概预算;核算管理;预算审查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投资额度巨大,概预算工作质量对于项目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影响显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概预算是工程建设单位控制成本,实现预计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和必要措施。它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时间为标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和设置,明确规定了工程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各项费用。工程费用的编制以国家制定的定额和市场价格为依据,当定额或市场情况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程概预算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如期推进。由此可以看到,科学编制并实施建筑房屋项目概预算,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发生,控制成本支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是项目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提升工程安全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房屋建筑概预算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概预算应有作用的发挥。深入分析概预算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推动房屋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建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是建设单位管控工程实施状况的重要手段。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工程概预算失准,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甚至导致工程投资大幅超出概预算范围,导致成本失控,给项目建设单位带来造成重大损失。房屋建筑概预算中常见问题如下。

1.1工程概预算缺乏成体系的管理,概预算执行质量不高

房屋工程概预算是以整个房屋建设工程及为对象进行的成本估算,涉及到的内容丰富,环节众多。在进行相关审查时,就必须采取多个相关部门就分管部分各自核对审查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参与审核的部门和单位彼此间协调、配合力度不够,致使概预算审查工作缺乏整体性,许多环节存在漏洞、缺陷和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对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概预算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实际工作中,各个责任单位缺乏统一的调度和协调,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对概预算管理、审查工作进行约束和指引,不仅造成了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混乱和质量低下,比如某项费用概预算和实际发生的数额严重不符,差距过大,出现预算失控现象,还导致大量漏洞的出现,为少数单位和个人钻空子谋取私利创造了条件。

1.2工程概预算中所使用的设计图纸与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图纸是工程实施建设的蓝图,也是编制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正常来讲,房屋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为保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详细调研项目现场及周边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工程设计,确保设计图纸能够如实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部分设计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前期调研做的不够细致,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许多部分凭空臆想或者单纯依靠以前的经验,导致工程设计理论上没问题,但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由此导致施工过程屡屡受阻。为保证工程正常进行,就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设计变更,从而产生了大量概预算范围以外的费用支出,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招标过程中违规情况严重

招投标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单位和个人出于经济利益的原因,进行暗箱操作,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给工程合同等后续工作埋下了隐患。招投标程序不规范,往往意味着工程合同中存在大量漏洞,最终导致工程实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概预算,给项目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2关于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改进建议

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长期以往,势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的顺畅发展。基于这个原因,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与控制,提高概预算的实施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共识。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2.1建立健全概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概预算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实施的方方面面,要真正、充分发挥概预算管理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将工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概预算管理体系中,统筹安排实施。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体系中各部分协调高效,配合有力。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实施的原则,加强各部门在概预算审核环境的配合力度,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概预算审查、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2.2严格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开展施工设计

设计人员要认真对待设计阶段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细致收集工程现各项信息,深入了解设计目的,把握设计思路,科学开展施工设计工作。要确保施工设计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图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正确选择定额,结合建筑市场实际开展概预算编制工作,要确保定额种类、数量和实际情况相符,做到不多项、不少项。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房屋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建筑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出更加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成本控制和效益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作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深入推进概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概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概预算管理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严格按照概预算控制工程项目费用支出,强化工程施工管理,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水平,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房屋建筑工程领域概预算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但实际工作中,项目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影响工程概预算的不确定因素极多。建筑单位要高度重视概预算管理有关工作,认真梳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影响概预算管理与实施的有关因素,不断完善概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消除隐患,科学控制施工成本在适当水平,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2

(1)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广泛应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通过做好可行性研究,使项目的投资决策工作建立在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是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的内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包括的内容,应视项目的性质和范围而定。整体性民用项目的投资估算,从费用构成来讲应包括该项目从筹建、施工直至竣工投产所需的全部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企业流动资金等。二是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的影响。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决策、基建规模、工程设计方案、投资经济效果、并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具体为:其一,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其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其三,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颧,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其四,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其五,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其六,项目投资估算是进行工程设计招标,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的依据。其七,项目投资估算是实行工程限额设计的依据。实行工程限额设计,在一定的投资额范围内确定设计方案,以便控制项目建设和装饰的标准。(2)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指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的概略讨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设计概算分为三级概算,即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建设项目总概算。建设项目总概算是确定整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需全部费用文件。它是由各个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概算汇总编制而成的。概算的作用分为:一是概算是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反映;是国家据以批准初步设计的经济文件:是向国家和地区报批投资的文件:二是概算是国家控制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概算一经有权机关(或称主审单位)批准,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法定依据。三是经批准的概算是编制固定资产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的依据。(3)施工图预算。一是施工图预算的内容。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的文件。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以施工图为依据,根据预算定额、取费标准以及地区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预算价格进行编制的,所以称为施工图预算,也叫设计预算。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包括建筑工程预算和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分为一般土建工程预算、卫生工程预算、电气照明工程预算、特殊构筑物工程预算及工业管道工程预算。二是施工图预算的作用。其一,施工图预算是落实或调整年度建设计划的依据。由于施工图预算比设计概算更具体、更切合实际,因此可据以落实或调整年度投资计划。其二,在委托承包时,施工图预算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依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签订承包工程经济合同,明确甲、乙双方的经济责任。其三,在委托承包时,施工图预算是办理财务拨款、工程贷款和工程结算的依据。建设银行在施工期间按施工图预算和工程进度办理工程款预支和结算。其四,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其五,施工图预算是加强施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其六,施工图预算是实行招标、投标的重要依据。施工图预算是建设单位在实行工程招标时确定“标底”的依据,也是施工单位参加投标时报价的依据。

二、工程建设预算编制所用方法与精度

估算、概算和预算,其主要区别在于其设计深度不同,因而编制方法与深度亦不同。编制估算的依据是项目建议书,工程设计方案,同类项目投资资料等:概算依据是初步设计和概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预算或约略的工程量等;预算依据施工图设计和设备安装定额。在编制方法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估算方法。其方法有:生产规模指数估算法;分项比例估算法;资金周转率法;单位面积综合指标估算法;单元指标估算法;流动资产投资估算法。建筑工程概算的主要编制方法有三个,具体是:扩大单价法:概算指标法:类似工程预算法。设备安装工程概算编制方法有三种,预算单价法;扩大单价法;概算指标法。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法两种。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3

关键词:造价管理;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一直沿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建安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建筑市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表现在不少项目上特别是大中型项目和重点项目上,常出现投资“节节高”的现象,即初步设计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额,施工图预算超过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竣工决算造价超过施工图预算。经过作者多年从业经验,就本文阐述个人观点,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模式,优化建筑工程概预算与造价的系统管理。

一、建筑工程概预算与造价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实行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基本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可分为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称为前期工作,在前期工作中主要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估算、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有关文件,可行性研究被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控制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并作为资金筹措的计划依据。立项后的主要工作是实施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当主管部门将计划任务书下达后,设计部门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并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按照设计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设计的价值量的货币表现,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投资估算,并且通过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后进行竣工决算,竣工决算反映出工程实际造价。以上所述就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全过程。

我国的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是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工程造价是分阶段、分部门管理,由于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不同,管理的角度不同,很难协调一致,没有一个部门自始至终地进行协调管理。由于多头管理、责任不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基本建设投资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必须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工程概预算与造价的全程概预算与管理。这个部门必须是从事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管理的专职机构,既要管决策阶段,又要管实施阶段,既要管计价阶段,又要管计价依据,不仅要管理估算、概算、预算,而且要管理结算、标底审定和施工合同,形成一套科学的造价管理体系和由投资、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组成的造价管理网络。

按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龙头是投资估算。正确的投资估算对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举轻重的作用。因此,工程投资估算必须有根有据,深入细致,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建设期间材料价差及其他动态、风险因素,保证投资控制在合理水平。

设计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全面优化,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建安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而过去对工程设计中的经济效益指标不够重视,设计方面存在着保守和追求高标准的现象,设计概算突破投资估算的现象较普遍。因此,把好设计关是控制基建规模,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要加强工程设计人员的经济核算观念,在设计部门推行投资限额设计,建立设计人员经济责任制,使设计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严格控制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目的。

批准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投资估算应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突破。因此,要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以保证投资估算真正发挥控制作用。

二、加强建安工程概预算与造价基础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管理仍然沿用“定额+费率”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属于“静态”管理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整个基建经济活动都是“动态”的,用“静态”的定额来衡量,难免失准。尤其劳务市场的活跃,材料价格的放开,价格波动非常频繁,定额中的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增大,品种增多,用“静态”的定额来管理,建安产品价格难免失真。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4

【关键词】概预算;建筑工程;关键性

一、建设工程概预算的概念

建筑产品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而每个建筑产品的结构类型、工程规模、装修标准不同,施工条件、施工周期、气候条件等也各异,因此不可能对建筑产品确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是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及各种规定的要求,事先进行经济上的计算。建设工程概预算,是指在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建设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经济上的反映,是预先计算和研究建设工程价格的费用性文件,是对工程投资进行决策、分配、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的主要依据。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之前应掌握以下主要文件资料。

2.1设计资料设计资料是编制概预算的主要工作对象。它包括经审批、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及设计选用的国标、市标和各种设备安装、构件、门窗图集、配件图集等。

2.2建筑工程概预算定律及其有关文件概预算定额及其有关文件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资料和计算标准。它包括已批准执行的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该地区的材料预算价格及其它有关文件。

2.3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方案)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定单位工程具体施工方法(如打护坡桩、进行地下降水等)、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等的主要施工技术文件,这类资料在计算工程量、选择定额项目及费用计算中都有重要作用。

2.4工具书等辅助资料在编制概预算过程中,有一些工程中直接计算比较繁琐也较易出错,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计算过程,概预算人员往往需要借助于五金手册、材料手册,或把常用各种标准配件预先编制成工具性图表,在编制概预算时直接查用。特别对一些较复杂的工程,收集所涉及的辅助资料不应忽视。

另外,建设单位发放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招标文件内容及其在材料、设备、加工订货方面的分工也是施工概预算编制的依据。

三、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

建设工程概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任务书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施工预算完工结算竣工决算。

3.1设计方面控制预算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角度影响设计,由工程造价人员对每个设计方案作出估价,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预算来衡量和控制施工图纸设计,供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设计限额时参考。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造价,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最佳计方案。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观念,要克服当前某些设计中不结合地域实情,片面追求高标准的现象。片面追求高标准的,必须修改设计。因此,搞好概预算编制和审核,才能保证工程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目的。

3.2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控制预算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因之一,计算的正确恰当与否,将给工程造价指标带来很大影响。在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应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工程勘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各类标准图集等相关资料,深入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研究,了解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材料预算价格。尽可能多的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第一手资料,控制好工程造价预算。对工程总造价影响较大的桩基工程和相对复杂的保温防腐项目,特别要注意工作内容漏项的问题。严格按照清单计价范围,掌握项目施工过程,完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增加项目变更,保证预算造价的有效控制。

3.3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也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在实施中更应密切关注,搞好动态分析,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材料订货,确定合理要素价格,减少风险。尚未实现的产品的成交价,只有竣工工程的结算造价才能真正代表市场价格。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工程造价人员对具体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4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熟悉。对图纸、当地法规文件、地方特色一定要了解透。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还要深入工程第一线,因为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图纸上的有时候差别很大。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要关心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为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深造和提高搭建平台。

3.5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静态”管理是对造价预算实务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统一管理,全国有统一法定的定额,这是定数。但是市场中的人工、材料等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整个市场都是“动态”的,单一的用“静态”的定额来预算,难免造成工程风险投资增大。尤其是人才、材料市场波动得非常频繁,城乡区别大,定额中的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增大,必须引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对市场经济中的政策变化和价格起伏。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建筑项目资金能够科学的使用,创造最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必要的程序和方法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及方法在项目施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蔡兆霖.改进设计概预算工作的建议[J].建筑工程.2007年07期

[2]徐刚.设计概算为什么不能控制建设项目投资[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3]认真审查概算严格控制投资[J].投资研究.2009年05期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经济问题;管理对策

电力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人们的基本生活、生产也有重要影响。在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了项目的概算、预算以及工程建设的造价工作等。经济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成效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并加强经济管理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与实际价值。

1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问题

1.1造价环节问题。

(1)决策。电力工程建设造价环节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造价决策方面。在决策阶段,主要的经济问题一般为两个方面。其一,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于当前的电力市场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做好定量分析工作。还有的决策人员为了使电力工程尽快上马建设,对于电力、电量的估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误差性,无法保证估算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与相应的建设指标存在严重脱节,使电力工程建设缺乏可行性。其二,一些决策人员没有对电力工程进行严密、反复地论证,单纯关注工程的整体进度,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过高。

(2)设计。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环节中的造价工作是整体造价管理的核心部分,伴随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其规模的逐渐扩大,浪费现象及“三超”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设计环节造价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造价人员实践经验较少,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此外,一些造价人员没有与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导致造价工作严重失真。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覆盖范围也较广,但是,很多造价人员在此环节的造价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任意提高费用支出数额,使得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1.2概、预算环节的问题。电力工程建设的概、预算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环节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工程建设的概算与预算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电力企业无法做到“自主定价”,相关部门制定的指导价与概、预算环节不匹配,导致概、预算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其次,一些电力企业及工作人员在这一环节大幅增加投资额度,无法保证概、预算环节的可控性,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大幅增加。

2如何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

2.1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若想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经济问题,电力企业首先应当严格控制概、预算环节。某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开工之前,为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对于概、预算环节加强了控制。该企业要求相关人员对于概、预算工作的定额加以合理分析、确定,若无法保证定额的合理性,出现定额不全的现象,工作人员应当严密监测相应的过渡系数。此外,该电力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分析,并将这些不同的制约因素加以统筹规划,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该企业还要求概、预算环节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用新型的编制软件,如电力概、预算软件等,以此保证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由于该电力企业对于概、预算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避免了这一环节经济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严格控制造价环节。

(1)决策。在造价决策阶段,电力企业就应对其严加控制。电力企业与相关人员应当首先划分出电力工程建设的有关区域,还要选择相应的设施、设备,对于所要应用的工程技术也要加以选择、分析。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确定好以后,造价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接下来,造价人员就要对具体的计价进行严密、反复、科学地论证,着重分析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造价上下浮动的主要因素,还要对工程图纸加以验证。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决策阶段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2)设计。在造价设计这一阶段,相关人员要控制好工程造价,针对工程造价的雏形来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工程材料、工程技术等进行细化分析。在此环节中,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工程造价的最优性,并非单纯指造价最低,而是需要在设计环节的造价工作中将造价工作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此将不同的重要参数加以分析、比对、权衡,从中找出最优值。

(3)施工。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环节,因工期较长、变动因素较多,且一些施工单位为谋取利益随意增加施工项目,以此导致这一环节的造价工作经常出现问题。电力企业应当对原材料加以严格控制,主要应当控制好原材料的数量、价格等,并要求造价人员根据相关的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开展工作。此外,造价人员还应当将造价工作与施工情况相结合,避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这样,才能确保造价工作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要,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2.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还应在工程建设中,对经济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电力企业应当采取“权责统一”的模式,对概、预算人员及造价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可以承担一部分职责,并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一旦电力企业发现相关人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就要及时加以惩处。此外,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电力企业要召集专业人员参与到制度讨论中,以此确保造价工作及概、预算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严重损失。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与政府部门实现密切配合,加强双向沟通,以保证政府制定的指导价与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等相匹配。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让管理人员具备科学化管理的思想并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电力企业还应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除了考察其是否具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看其是否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对于经济管理是否敏感等。这样,管理人员的素质就会不断得以加强,以此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是其建设过程中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及有关部门若想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就一定要针对经济问题加以分析。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造价管理与概、预算环节。电力企业及相关施工单位应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此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春平.电力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013(24).

[2]林瑞宗.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若干问题与对策[J].通讯世界,2014(24).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概算;工程造价;概预算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72-02

一、水利工程造价及特点

水利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即业主的建设成本。水利工程造价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水利工程的价格,其构成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单件性、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水利工程造价的计价也具有单件性计价、多次性计价和按构成的分部计价等特点。

1.单件性计价,是指水利建设工程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或企业按品种、规格、质量等成批地规定统一的价格,而必须通过特殊的程序,如编制概算、预算来单独确定每一个项目的造价。

2.多次性计价,是指为了适应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各阶段管理的需要,在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多次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工作。如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编制投资估算确定工程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招标阶段编制标底和报价、施工阶段进行工程结算、竣工时编制竣工决算来多次确定工程造价。

3.按水利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是指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按照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别确定造价最后汇总而成的,而不能不进行分解一下子计算出来。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

我国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还没有工程概预算制度,基本建设的工程费用实行实报实销的办法。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新的设计机构和着手建立计划体制性质的工程概预算制度。当时的这种概预算制度,是完全借鉴与前苏联的经验。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以及概算、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确定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修正办法;确定概预算各种编制依据――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设备预算价格等制度,及相应的审定、管理权限等。

从1951~1952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这些办法都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概预算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分别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技术设计预算。概预算文件经相应机关批准后,即成为基本建设的基本文件。在这一阶段,根据全国统一集中管理为主的原则,水电部先后颁发了《中水定额》及《水总定额》,并初步制定了取费标准和重要材料预算价格,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预算管理制度。

(二)概预算管理制度的削弱时期(1958~1976年)

1958~1976年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1958年“”开始,经济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政策,不讲经济效益,甚至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把概预算制度说成是“繁琐哲学”而加以破除。刚刚建立起来的概预算管理制度被削弱了。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不再编制工程概预算。其结果是“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花钱大撒手,吃大锅饭”之风盛行。

1966年我国爆发了“”,直到1976年,全国上下处于动乱之中。“”使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制度和定额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来批判,我国从上到下管理概预算工作的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概预算的专业组织被撤销,概预算专业人员改行,大量的资料流失,我国的概预算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三)概预算管理制度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1年)

“”结束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1977年开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就着手整顿、健全概预算制度,组织概预算定额编制和修订工作。197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重申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指出“三算”的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整顿和加强,要加强责任制,提高“三算”的编制质量,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经济定额、标准、规范等基础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主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应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加强概预算工作和编制依据的制定与管理。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全面部署了这一工作,于1986年起陆续编制颁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水利概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重建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造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好为标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善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也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引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制度。1999年水利行业组织了全国统一的水利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注册管理。1999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9月3日,国务院体改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将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及国际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惯例,建立新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工程竞争的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从现在起,直到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要实行“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造条件,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缩短过渡期,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俊锋.浅谈《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4版[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6,(3).

[2]孙富行,田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概算的特点及发展[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7,(2).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7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水利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了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并对今后我国水利工程概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概算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及特点

水利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即业主的建设成本。水利工程造价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水利工程的价格,其构成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单件性、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水利工程造价的计价也具有单件性计价、多次性计价和按构成的分部计价等特点。

1.单件性计价,是指水利建设工程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或企业按品种、规格、质量等成批地规定统一的价格,而必须通过特殊的程序,如编制概算、预算来单独确定每一个项目的造价。

2.多次性计价,是指为了适应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各阶段管理的需要,在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多次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工作。如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编制投资估算确定工程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招标阶段编制标底和报价、施工阶段进行工程结算、竣工时编制竣工决算来多次确定工程造价。

3.按水利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是指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按照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别确定造价最后汇总而成的,而不能不进行分解一下子计算出来。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

我国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还没有工程概预算制度,基本建设的工程费用实行实报实销的办法。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新的设计机构和着手建立计划体制性质的工程概预算制度。当时的这种概预算制度,是完全借鉴与前苏联的经验。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以及概算、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确定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修正办法;确定概预算各种编制依据——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设备预算价格等制度,及相应的审定、管理权限等。

从1951~1952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这些办法都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概预算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分别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技术设计预算。概预算文件经相应机关批准后,即成为基本建设的基本文件。在这一阶段,根据全国统一集中管理为主的原则,水电部先后颁发了《中水定额》及《水总定额》,并初步制定了取费标准和重要材料预算价格,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预算管理制度。

(二)概预算管理制度的削弱时期(1958~1976年)

1958~1976年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经济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政策,不讲经济效益,甚至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把概预算制度说成是“繁琐哲学”而加以破除。刚刚建立起来的概预算管理制度被削弱了。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不再编制工程概预算。其结果是“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花钱大撒手,吃大锅饭”之风盛行。

1966年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直到1976年,全国上下处于动乱之中。“十年动乱”使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制度和定额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来批判,我国从上到下管理概预算工作的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概预算的专业组织被撤销,概预算专业人员改行,大量的资料流失,我国的概预算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三)概预算管理制度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1年)

“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1977年开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就着手整顿、健全概预算制度,组织概预算定额编制和修订工作。197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重申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指出“三算”的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整顿和加强,要加强责任制,提高“三算”的编制质量,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经济定额、标准、规范等基础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主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应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加强概预算工作和编制依据的制定与管理。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全面部署了这一工作,于1986年起陆续编制颁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水利概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重建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造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好为标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善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也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引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制度。1999年水利行业组织了全国统一的水利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注册管理。1999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9月3日,国务院体改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将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及国际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惯例,建立新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工程竞争的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从现在起,直到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要实行“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造条件,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缩短过渡期,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俊锋.浅谈《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4版[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6,(3).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8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水利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了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并对今后我国水利工程概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概算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及特点

水利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即业主的建设成本。水利工程造价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水利工程的价格,其构成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单件性、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水利工程造价的计价也具有单件性计价、多次性计价和按构成的分部计价等特点。

1.单件性计价,是指水利建设工程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或企业按品种、规格、质量等成批地规定统一的价格,而必须通过特殊的程序,如编制概算、预算来单独确定每一个项目的造价。

2.多次性计价,是指为了适应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各阶段管理的需要,在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多次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工作。如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编制投资估算确定工程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招标阶段编制标底和报价、施工阶段进行工程结算、竣工时编制竣工决算来多次确定工程造价。

3.按水利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是指工程造价的确定是按照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别确定造价最后汇总而成的,而不能不进行分解一下子计算出来。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发展过程及回顾

我国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还没有工程概预算制度,基本建设的工程费用实行实报实销的办法。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新的设计机构和着手建立计划体制性质的工程概预算制度。当时的这种概预算制度,是完全借鉴与前苏联的经验。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以及概算、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确定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修正办法;确定概预算各种编制依据——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设备预算价格等制度,及相应的审定、管理权限等。

从1951~1952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这些办法都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概预算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分别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技术设计预算。概预算文件经相应机关批准后,即成为基本建设的基本文件。在这一阶段,根据全国统一集中管理为主的原则,水电部先后颁发了《中水定额》及《水总定额》,并初步制定了取费标准和重要材料预算价格,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预算管理制度。

(二)概预算管理制度的削弱时期(1958~1976年)

1958~1976年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1958年“”开始,经济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政策,不讲经济效益,甚至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把概预算制度说成是“繁琐哲学”而加以破除。刚刚建立起来的概预算管理制度被削弱了。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不再编制工程概预算。其结果是“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投资大敞口,花钱大撒手,吃大锅饭”之风盛行。

1966年我国爆发了“”,直到1976年,全国上下处于动乱之中。“”使国家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制度和定额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来批判,我国从上到下管理概预算工作的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概预算的专业组织被撤销,概预算专业人员改行,大量的资料流失,我国的概预算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三)概预算管理制度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1年)

“”结束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1977年开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就着手整顿、健全概预算制度,组织概预算定额编制和修订工作。197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重申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指出“三算”的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整顿和加强,要加强责任制,提高“三算”的编制质量,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经济定额、标准、规范等基础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主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应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加强概预算工作和编制依据的制定与管理。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全面部署了这一工作,于1986年起陆续编制颁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水利概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重建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造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好为标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善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也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引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制度。1999年水利行业组织了全国统一的水利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注册管理。1999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9月3日,国务院体改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将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及国际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惯例,建立新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工程竞争的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从现在起,直到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要实行“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造条件,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缩短过渡期,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俊锋.浅谈《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4版[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6,(3).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9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在科技的推动之下,我国建筑业水平突飞猛进,建筑工程规模在不断拓展的同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合理控制建筑成本,需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才能减少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概预算工作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等。本文主要分析工程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综合解决方案。

1、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前期准备不充足,导致大部分单位工程概预算工作存在各种预算定额问题。定额为工程概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工程预算定额会直接影响到概预算结果的正确性,但是,部分企业在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大多会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降低了项目的概预算准确性。在概预算编写中,无法收集全面的资料,违背了相应的工作原则等,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进度。

1.2、建筑工程概预算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项目概预算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熟悉各项施工图纸与定额,还需要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概预算。但是,在大部分建筑工程的概预算中,缺乏完整详细的数据,项目内容计算不正确,甚至会出现漏算、多算的严重现象。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明确提出概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导致委托内容中存在漏洞情况,不利于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概预算编制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无法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和监督,难以及时发现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进度。

1.3、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作为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确保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其工作人员大多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比较低,概预算工作中数据经常出现误差。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工作质量低下,导致报告撰写中会出现各种错误,不利于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在繁多的概预算工作任务下,无法避免出现各种工作错误,部分单位的概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没经过上岗培训,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没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激励制度,降低了概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

2、解决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的有效对策

2.1、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企业定额

在编写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不断完善工程概预算工作。比如,首先应该熟悉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掌握建筑材料的种类,合理安全施工人员等。同时,深入研究工程建设的情况,合理估算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等,在遵循各项工作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概预算编写,确保概预算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促进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水平。会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结合“企业定额”方案,科学调整工程项目,提供工程预算报价。在长期施工实践中,企业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等。

2.2、逐渐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比较小差错,可能会导致整个预算失效。计算工作复杂繁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比较低下,工作误差大,违背现代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为了及时解决各项问题,需要不断调整概预算编制工作方案,逐渐引起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确保概预算编制质量,实现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3、提高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素质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趋复杂化,增加了概预算工作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确保概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概预算工作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使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相应的数据统计,进行实地考察,不断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技术方法,以提高概预算工作的准确率。同时,概预算管理部门可培养高素质的预算编制人员,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工作,组建专业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队伍,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2.4、完善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

概预算对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其工作质量。为了达到相应的概预算管理水平,可实施概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与义务,给予完成概预算工作的工作人员经济上的奖励,针对出现问题比较严重工作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质量。同时,不断创新概预算管理模式,科学调整预算工作需要运行的费用,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有效控制建筑成本,维持工程建设的预算编制工作的高效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概预算作为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正确的概预算有利于控制工程建设成本,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项目利润收益最大化等。目前,我国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存在各种明显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概预算工作并不完善,无法真正发挥其成本控制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分析我国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概预算工作的方式,提高概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展开,树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概预算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优化措施

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概预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会对工程建设成本、质量、进度造成影响,还决定了工程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增长,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投资的金额也有很大提升,为了保证资金更好的使用,就需要企业优化工程概预算工作。在企业概预算实施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概预算工作的高效率与科学性。

一、概预算工作特点

为了扩大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全面的监督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在不违反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利益。概预算作为高效率的监督管理方法,是企业优化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以现代企业发展方向来看,建筑企业推行概预算,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特点与其它行业差别较大,生产特点十分独特,而且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特殊,属于相对空间固定属性,而生产资料与人员却会发生流动上的变化,这种流动变化会导致设计方案遭到影响,也会导致建筑施工费用出现一定差异。所以,建筑工程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工程概预算工作进行投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施工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合理的概预算管理,对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概预算现有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概预算编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每个建筑企业都会制定出概预算计划,这种情况也表明了建筑企业对概预算工作的重视。但是我国推广概预算工作时间较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会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概预算的合理性下降,也会影响建筑企业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

(一)外在因素反应较慢

根据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目前采取的概预算编制主要根据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的概预算条例进行,通过条例完成施工成本的管理,并且优化现有的施工方案。采取该方法,可以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制定概预算编制计划,使概预算计划可以明确反应出当地实际生产能力。但是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外在因素(地质、环境、水文、地形、空间、材料、性能、工艺、设备等)导致施工材料、人员、设备出现问题,使工程建设成本上升,而目前的外在因素反应机制较为缓慢,无法及时反映出工程实际成本,如果在进行概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取反应速度慢的编制方法,无疑会导致企业经济收益下降,甚至会出现后续投资金额超量的现象。

(二)编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并没有了解编制工作的意义,导致概预算编制工作存在漏洞,或者编制结果不够完整。部分建筑单位为了快速回收成本,忽视了项目建设的要求,没有给概预算编制工作留下充足的时间,导致概预算方案效果下降,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水平过低的概预算方案,就会导致审查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在概预算工作中也会出现较大漏洞。如果概预算编制体系存在漏洞,就会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多次修改原有的概预算方案,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会出现概预算超标的现象,导致投资成本上升。

(三)招投标工作不规范

在项目准备建设前,开发商需要通过招投标工作寻找施工单位,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公众、开发商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且在满足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招投标阶段,需要保证招标者与中标者签订的合同合法、真实,尤其是制定的投标价格,必须符合市场价格,保证合同可以有效解决施工阶段出现的合同纠纷,而且可以对后期工程造价起到控制作用。虽然招投标工作属于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流程,但是实际操作阶段,可能会出现隐藏招标过程的现象,或者建设方直接与熟悉的施工方串标,这种方式严重破坏了招投标工作的原则,没有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活动要求。

三、工程预算工作优化措施

(一)优化设计方案

良好的设计方案决定建筑工程质量、成本以及效果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方案,在设计前认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和性能以及施工工艺与设备等方面内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最优方案。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初步设计编写工程预算,各部门要按照投资分配标准控制设计,确保工程预算得到有效控制。

(二)招投标规范化

要按照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公开性开展招投标工作,确保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各建筑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规范程序进行投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认真组织概预算,不断优化计价方法,将这些作为评标标准,从而使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避免工程预算出现不规范行为。

(三)完善预算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是控制预算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管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顾全大局,在预算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筑单位要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预算控制的所有成员的目标都能够达到一致。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全体成员责任意识,以整体优化为最终目标选择最优方案。

(四)规范工程设计图纸

针对施工设计图纸的预算信息,增强工程设计图纸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超支、超量、超标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认真设计施工图纸,做好审查检验工作,并派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图纸无错误、无漏洞、无缺陷,保证工程预算从一开始就得到控制。

(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国家政府部门要规范建筑工程投资建筑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部门对建筑投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投资建设环境,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依照规范化操作程序办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筑工程预算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合理的概预算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并且提高建筑投资的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利润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水平,需要从现有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科学的处理方法,通过专业的概预算工作,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加丰富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涛.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与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06):24-25.

[2]张玉.论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江西建材,2013,5(10):43-44.

[3]杨林.探讨火电安装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4,15(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