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十篇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十篇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40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1

【关键词】公路城市化思考对策

一、干线公路城市化问题出现的背景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我国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并相应地建立了两套法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曾经远离城区和村镇的公路日益逐渐成为城区道路的主干道,于是在一些城市就提出了:公路应当逐步改为城市道路,即“干线公路城市化”。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

(一)政府管理主体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而公路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其他事项管理主体上,公路也由其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则是由各地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规划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规划原则:包括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原则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原则。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公路规划的原则为: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公路有统一的命名、编号制度和规划控制区制度。

(三)建设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公路建设筹集资金,除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外,可依法向国内外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贷款。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公路建设进行投资。特殊情况下,还可采取符合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

城市道路配套建设中,城市供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技术标准上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不同路权要求。公路建设项目则实行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技术标准中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要求。

(四)养护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养护部门负责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高,养护资金由城市人民政府财政保障。

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低,养护资金来自中央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的消费税,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五)路政管理制度的差异

对于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公路没有这项制度。占用或者挖掘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应向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或者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公路没有占用费。开设平面交叉道口、设置非公路标志方面,公路有许可制度,城市道路不清晰。公路有控制区制度,城市道路没有。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对策

(一)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必须依法办理

将公路改为城市道路,必须按《公路法》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即国道规划局部调整由原编制机关决定。国道规划需要作重大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省道、县道、乡道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专用公路主要用于社会公共运输时,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申请,或者由有关方面申请,专用公路主管单位同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改划为省道、县道或者乡道。

(二)管理部门的确定上,即确定“谁来管”的问题

笔者认为,《公路法》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人民政府将公路的管理职责确定给建设主管部门是不合法,将城市道路的管理职责应确定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符合国务院规定。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管养问题

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一差异暂无条件统一,需要继续保留。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在养护和路政管理方面,除依法实施外,应当取长补短,面对新问题,激活新思路,按照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要求,把公路养管定位于城市道路的新标准和新档次上,根据城市化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化后的公路养管新模式。

1.积极探索养护管理考核机制。按照“要求更高,管理更强,执行力度更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制定出台《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以养护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奖勤罚懒,提高养护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大公路养护管理投入,在保证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关系公路畅通安全的路段和重要设施的资金投入,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3.改进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增量与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4.全力打造公路服务体系。以保畅通、保安全为着力点,以“树品牌、树形象”为努力方向,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努力打造更通畅、更安全、更便捷、更文明、更和谐的公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优良的公路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孟林:公路交通法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版.

[2]陈广华、徐小锋:从《条例》看公路养护机制走向,中国公路,2011,(7),34-36.

[3]杨世平:直面城市化新挑战,中国公路,2012,(2),80-81.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2

【论文摘要】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不论前期的设计工作,还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都需良好的控制和管理.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3

关键词农村客运网络化

统筹城乡运输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为贯彻落实这个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承担了宏观经济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专项课题《统筹城乡运输服务体系研究》。为了客观地掌握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发展情况,我们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中西部地区就农村客运网络化等内容进行调研。2008年年初,课题组赴山西省走访了省发展改革委、省运管局及有关城市的城乡交通的管理部门,以及对县域公交公司、农村客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同时对有关的客运场站及班线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现状

山西省交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国家积极的发展措施,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标准和优惠政策,把农村客运网络化工程作为惠泽百姓、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努力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农村城乡客运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底,全省已开通客车的乡镇数1198个、建制村25737个,农村人口2034万人(占全省人口61%)。全省100%的乡镇、92%的行政村通了客车,覆盖农村人口约1800万人,覆盖率88%。

现在全省农村客运线路2723条,经营户数1383户(其中公司化经营143户),从业人员约2万人;农村客车达到6510辆。

从2004年开始,新建乡镇汽车客运站358个,安装农村客运候车亭4395个、招呼站牌15811个,农村客运候车设施覆盖率高达72%,大大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效地服务了“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大地提升了交通部门和运管机构的形象和地位。

“十一五”期间,农村客运方面的基本目标是:95%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50%的乡镇拥有四、五级客运站,75%的乡镇和建制村设有候车亭或招呼站牌。

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基本情况见表1、表2、表3。

二、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重视、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农村客运发展的环境

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从2003年全面展开。长治、晋中两市及太原小店区等22个县沛、因确定为试点市县。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思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村通客车工作。

针对农村客运客流分散、客源不集中、道路条件差、开发成本较高、规划组织程度较差等原因,各级运管机构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出台优惠政策,整顿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不断营造有利于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时,省交通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促进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对农村客运车辆实行优惠政策,对农村客运车辆减免征收客运附加费(由原来的70元/座下降到32元/座、17元/座)、减半征收运管费和养路费;专门接送农村中小学生上学的客车全部免征各种交通规费等。各地采取了新开线路免缴、缓缴等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事业。2007年,山西省共11个地市对5490辆农村客运车辆实施减免有关交通规费共计4600万元(表4)。

以上措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积极性,加快了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的进程。

(二)鼓励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发展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客运的发展质量,山西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鼓励农村客运实行公司化运营,确定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的五条原则:一是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化运作,全面规划,组织引导,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二是坚持平川与山地、干线与支线、热线与冷线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原则;三是引导和鼓励发展统一车型、统一标志、统一班次、统一票价、统一核算的公司化和公交化经营的原则;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大中小及微型车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安全型、经济型、适用型、便捷型客车,引导和发展高档豪华车型,禁止报废、拼装车辆营运的原则;五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由运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通过开展服务质量招投标,推行客运线路统一经营,营运客车企业统一管理的企管线、企管车的管理模式,加大农村客运市场监管力度的原则。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全省各市因地制宜,进行公司化、规模化经营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引进国内有经验、有实力的农村客运企业对一个区域的客运进行整体经营,直接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分散的农村客运经营者以乡镇、村、客运线路为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投资人股、单车产权联结等形式,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通过产权入股的形式由企业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为争夺个人利益而超速、超载和抢客等老问题。

例如,2004年12月30日,清徐县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引进外地资金,成立了“清徐县乡客运有限公司”。40辆中型车往返于8条客运线路,覆盖了155个行政村,日发车150个班次,日运送旅客2100多人,老百姓花上一两块钱就能享受到城里人才有的公交化服务。标准的线路站牌,统一的车型颜色,规范的服务态度,文明的礼貌用语,不仅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也为全县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平遥等县在整合原有运输资源的基础上,引进外省客运企业,发展公交化农村客运模式,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大同的新南客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大力支持农村客运,投资700多万元,在大同市的天镇、广灵两县开设了新南城乡客运公司,实施公司化经营,公交化管理,实行了一元钱工程,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以上措施的实施,为农村网络化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为发展农村客运提供了新的模式。

(三)协调发展,合理搭配,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

与城市公交相比,农村客运具有巨大的不平衡性。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交通发达,车辆等级高,经济

效益良好,运力相对饱和;人口稀少的地区交通落后,车辆等级较低,由于经济效益差,车辆很少或干脆没有客运车辆。

针对这种现状,山西省采取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措施,鼓励社会兴办、开发农村客运企业。严格控制“饱和线”,适度搞活“潜力线”,放开发展“空白线”和“需延伸线”。申请经营冷线、支线和乡村短途客运的,运管机构优先办理开业手续,优先审批客运线路,优先办理营运证牌。山区、冷线经营者一定时期内不受运力额度限制,由经营者根据市场需要灵活投放运力。未开通客运车辆的班线上,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专营权。实行公司化管理的企业,实行冷热线搭配,由公司统一调度车辆。解决边远山区群众乘车难问题,开往边远山区的客运线路,由公司统一安排车辆专线经营,规费、管理费和经营收入由公司统一协调,既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问题,也解决了冷僻线路客运企业的效益问题。

这些举措有效地抑制了“热线过热”,避免了“冷线过冷”,为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以潞城市为例,政府在县级政府中率先对开通农村客运“冷”线的公司补贴1万元,大大调动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的积极性,并率先出资10余万元为全市1700余名7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免费通行证,使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府的温暖。

(四)解放思想、克服二元体制的影响、积极探索农村客运网络化的新途径

山西省在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农村客运的新途径,逐步向公路客运和城市公共汽车融为一体,由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遵循统一法律规章,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并对客运生产与组织进行统一管理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方向发展,并将这一项工作作为未来农村客运发展的目标。

长治市平顺县率先突破,县委、县政府专门发文明确:将城乡客运归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长治市委、市政府在平顺县召开城乡客运一体化现场会总结推广平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经验,其他各县市顺势而动,不到一年的时间,长治市12个县市中,已经有11个县市实施了城乡客运一体化。晋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将城市公交归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实现了中心城市突破,加快了向城乡客运一体化迈进的步伐。

在以上两市的带动下,全省119个县市区中已经有50个县市区开始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表5)。虽然山西省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一体化的实施有效地克服了城乡客运“二元”体制带来的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客运市场人为分割等弊端,为未来全面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积累了经验。

总之,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施,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交流,方便了农民兄弟的出行、求医、就学,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的好评。在山西省的很多县城,农村候车亭、招呼站牌安到了县城的大街小巷上,成为了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偏远的山村,原本以为会遭到人为破坏的候车亭、招呼站牌,却得到了当地群众自发的爱护和维护。

三、山西省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山西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广大农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改革也有所突破。但是,受全国公共交通管理二元管理体制以及山西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山西省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城乡客运的社会公益性与经营者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有机统一,开得通、难留住、发展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客运发展的瓶颈

经济效益差是影响农村客运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农村地区地域广大、居住分散,农民收入低、对运输价格高度敏感,农村客运呈现运价低、成本高、客流小的特点,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加之各种税费的压力(表6),大部分都处于保本或微利状态,有的甚至亏损严重。在一些偏远山区,有的农村班车一天只能拉几个人,收入仅为几元钱。

税费的压力使得本是微利的客运经营者雪上加霜,无利可图,造成经营者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山西省交通部门对农村客运或者说城乡客运实施了油价补助和部分交通税费优惠,但油价补贴没有完全抵消油价上涨和仅仅减免了部分交通规费,对减轻农村客运经营压力的影响越来越小,运输成本持续攀升,加之道路条件差,客源流量不稳定,盈利微薄,经营困难,开得通、难留住,少量客车被迫停运,难以保障经营者有利可图。

尤其是按照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交通部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使农村客运享受城市公交相同的政策,目前在山西省实施难度较大。

(二)城乡客运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造成客运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由于交通部门管理农村客运和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公交的二元体制各自为政,农村客运管理职能交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西省在全面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尝试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过程中,两个部门各自考虑自身的利益,没有统一规划,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向乡镇农村延伸,另一方面,农村客运向城市渗透,形成两个部门两种模式相互冲击的格局。

为理顺实施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农村客运、乡镇公交和乡镇管理的出租汽车归口不统一的问题,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对城乡公交、农村客运和㈩租汽车由交通部门统一实施归口管理,但由于缺乏上下统一的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大。如长治市平顺县政府于2005年8月以文件形式明确对城乡公交客运和出租汽车由交通部门统一实施归口管理后,交通部门审批的出租公司14辆暂新的桑塔纳出租车,由于没有城建部门的函,市交警部门不给办手续,经多方协调无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作为省会的太原市,受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影响,六城区改造工程涉及公共交通。原来由交通部门管理的六城区119辆城乡客车归口到城建部门管理。这119辆由交通部门艰难开辟的线路客车运行的线路均为太原市至各乡镇、村的班车,线路70%以上运行在公路上,同时造成班线客车和城市公交、出租车为抢线路、抢客源时常发生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公交出城、出租跨市常被认为违法而遭围堵,而班线客运进城则被扣留。

晋中市交通管理部门为规范客运市场,响应省政府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的号召,于2003年3月在祁县成立了祁县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在运力已经饱和的情况下,2004年4月由城建部门又审批成立了德源公司,使得运力大于需求,造成市场混乱和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交通部门的协调,两公司已经在祁县城乡线路实现大循环运营。

管理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谁都想管、谁都不管的漏洞,使得无牌无证非法经营的“黑车”大量存在,欺行霸市、倒客宰客、争客抢客等违章行为屡禁不止,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遇到无证经营、无序竞争

等情况时又相互扯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形象。

因此,城乡客运的管理体制必须做到统一归口管理,建立自上至下统一的城乡客运市场势在必行。

(三)税费不统一,挫伤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积极性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免收各种规费,享受政府各项财政补贴,运营成本低、票价便宜,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是未来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广大农民从中将得到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二元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农村客运还享受不到城市公共交通待遇,城市公交的延伸,将对交通部门经营多年的农村客运造成极大的冲击,挤压了正在进入正轨发展的农村客运市场形成极大的冲击,影响农村客运运营企业的积极性。

目前,山西省拥有农村客运营运客车为5950辆,公共交通车辆5589辆,出租车为33243辆。2007年平均每辆公共交通客车燃油补贴为20486元;平均每辆农村客运客车燃油补贴仅为3700元,比公交车少16786元。

以晋中市祁县为例,2007年,政府对交通部门管理的祁县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和城建部门管理的德源城乡客运有限公司50辆客运汽车发放公交燃油补贴24余万元,祁县公交客运有限公司40辆车燃油补贴为12万元,每辆3000元,德源城乡客运有限公司10辆燃油补贴为97440元,每辆补贴9744元。同样的客车,同样的线路同样的运营方式、同样的城乡客运,由于管理部门不同,燃油补贴迥然不同。

以上问题,使得企业由原来的大力支持现在变成持观望态度,严重影响了城乡客运的继续发展。政府在具体事务的协调过程中也处于两难境地,给政府也造成了困难。

(四)农村客运站场(点)建设投入资金不足

当前,山西省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全省投资总共2.6亿元,基本上做到了大镇有站、行政村有候车亭或招呼站牌。解决了老百姓的候车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山西省城乡客运站点的建设投入依然短缺,尤其是对于今后城乡衔接、公交化运营的站点有待于本着科学实用、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另外,山西省县城多为小县城,县域人口不足30万,县城汽车站多为70、80年代的老站,其在城乡客运网络中的枢纽功难以充分发挥,由于资金不足,难以维持运营,很多车站将办公场所和候车室进行出租,以补充车站维护、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费用,老百姓只能在狭窄的过道候车。

在资金的来源上,由于其社会公益性突出,没有经济效益,无法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县镇政府资金有限,所以还有待加强上级政府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

四、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建议

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是一项惠泽百姓、服务“三农”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导工程。鉴于山西省城乡客运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

(一)理顺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客运二元格局

长期的制度体制分割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成因之一,也是实现城乡统筹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建立科学合理、完善高效的组织制度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交通行政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

1、为打破山西省城市公交与班线客运二元分割局面,减少职能交叉,提高办事效率,必须理顺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明确城乡客运的归属问题,建议结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部制改革,将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乡客运由交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建立“一城一交”的大交通综合管理体制,逐步实行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交通建设城乡统一规划,交通运输市场城乡统一管理,交通信息资源城乡全面共享,最终实现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

2、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制定全省城乡客运税费政策。建议根据山西省财政状况,出台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指导性的公路规费征收意见,根据经营线路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一级城乡客运线路的车辆公路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按1/2征收;二级城乡客运线路的车辆公路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减免2/3;三级城乡客运线路的车辆全免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的车辆规费征收优惠政策。

3、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统一城乡客运资源配置。在运行机制上坚持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公交化运营模式。充分利用原客运线路经营年限到期的时机,对原有经营主体推出股份合作和公司收购的过渡模式,按“服从大局、维护利益、政策补偿、对等配置、运力置换”的原则,灵活安排线路走向和车辆数量,合理安排班次,降低运营成本,解决客运企业不愿经营冷线的矛盾,提高道路、站场、车辆等客运设备设施的效率,为城乡客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力。

(二)确立高效的客运市场主体,走规模化道路

建立统一、规范、合理、高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市场首先要确立市场经营主体。从目前山西省客运市场来看,各地市的城市公交客运基本上都是一家垄断,而道路客运主体多而分散,在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条件下,应引导客运市场主体进行整合。

1、全面整顿山西省城乡客运市场,清理超范围经营企业,鼓励高资质的企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和开展网络化经营,提高山西省城乡客运市场的集中度,推动客运朝企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规范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山西省城乡客运运营主体的等级,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运营效率。

2、转换经营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鼓励山西省城乡客运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经营,找出适应各自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3、在政策上,积极引入省外或国外的道路客运企业进入省内市场合资经营,并予以适度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先进的组织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多元化经营,增强山西省城乡客运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4

一、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发展状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东联、西进、南拓、北移”的发展思路,加快城市交通建设,使我市城市交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近几年是我市历史上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最多、速度最快的时期。改造了津河路、北园路、宁阳路、宁城路,新建了环城西路、人民路、世纪大道,拆迁建设了山门南路、中溪中路,使城市主干道进一步拓宽,城市道路脉络逐步连通,城市外环道路框架初步拉开,基本形成了“八横四纵”的城市路网体系,同时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挠我市城市交通的瓶颈问题。2003年,我市城市道路长度达53.2公里,面积0.872平方公里,较2001年分别增长8.8%和21%。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较快。我市公共交通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自身发展来看,我市公共交通车辆已发展到454台,其中公交车118台,出租车336台。从横向比较来看,与面积大、人口多的临安市相比,我市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分别多出70台和120台左右。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尤其是公共交通车辆经过数次更新换代,提高了城市品味,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三)城市交通整治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市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大量农用运输车、摩托车也进入了客运市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市客运市场秩序,带来了诸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隐患,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我市城市形象。为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农用运输车及摩托车非法载客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为客运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当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三年两个一流”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建设尚未启动,城市内部路网也未彻底连通,车辆分流难以实施,各类车辆混杂无序。

二是尚无大型停车场。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公共场所随意停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

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市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仅为0.85‰,与全国文明城市2-2.5‰的标准相差甚远。除城市中心几条主干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机非隔离仅用交通标线区分,机动车道分行也仅用隔离墩进行分离,安全系数不高。部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少数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虽然我市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市民乘车困难。市民平时候车时间长,人流高峰期公交紧俏,夜间公交车踪难觅,无形中降低了市民对公交的热情。另外,公交公司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出租车行业上。部分出租车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少数出租车在营运过程中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三)城市交通管理人力不足。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道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城市交通流量也日益加大。目前各类城市机动车辆已发展到25000台,过境外地车辆每天约2000台次,尤其是宁阳路平均日车流量高达8000台次。然而,我市城市交通管理队伍却相对薄弱。尤其是城关交警二中队,现有交通民警32人,其中具备执法资格的正式民警仅有4人,警力严重不足。尽管该中队近年来不断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但由于受警力不足的局限,而未能彻底改变交通管理局面。

(四)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尽管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车、违章掉头、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情况普遍存在,骑自行车穿越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市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极少数机关团体及企事单位干部、职工不仅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经常性地出现违章行为,给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关于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当前,我市城市交通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要达到“三年两个一流”和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要求,仍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之一。建议市委、市政府确立“城市公交优先”原则,将公共交通发展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在全市倡导优先选择公交,礼让公交的良好风尚。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

一是要提高公交营运质量。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点,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

二是要提高公交车辆质量。逐步将现有公交车更新为现代、舒适、环保型的“大公交”,时刻保持车容车貌清洁、美观,加大载客容量,提高城市品味。

三是要提高公交行业管理质量。公交公司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司乘人员的驾龄等多方面资质严格把关,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的整治力度,为公共交通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一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按照“外抓大联网,内抓大配套”的总体思路,尽快启动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的规划建设,加快城市内部路网连通的后续建设,并对各类车辆进行科学合理分流,缓减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

二是强化交通配套功能。将建设大型停车场纳入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先期在旧城区增设临时停车泊位,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停车需求。将长途汽车站迁至城市外环地带,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注意实现与公共交通的对接。

三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拆改、更新和增设,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确保交通安全。

(三)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关键在于教育和管理。

首先,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控制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尤其要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控制,确保交通安全通畅有序。要实行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评价制度,防止乱投乱建,破坏城市交通环境。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5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框架;智能交通系统(itS);城市交通;物理框架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市民购买汽车,城市交通问题随之而来。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各类交通问题的出现急需进行交通规划和管理。针对这类问题,在加快城市交通基本设施的建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采用先进技术使人们的出行信息化,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衡阳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众多学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万俊希在《成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最终将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出适合成都的智能交通系统方案,对成都市itS规划有一点的借鉴作用。赵建光在《吉林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中,通过对吉林市交通现状以及itS需求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适用于吉林市的itS系统。孙胜阳在《地方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中对地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运用江苏省itS进行举例,验证了地方itS的规划方法。张浩在《物联网环境下智能交通系统模型设计及框架研究》中将物联网环境和智能交通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环境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模型和体系研究。马卿在《智能交通系统在洛阳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分析和发现洛阳市公共交通问题,运用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洛阳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刘亭在《锦州市智能交通发展研究》中通过分析锦州市交通现状和发展智能交通中的不足,确定锦州市itS发展建设模式。

一、衡阳市交通现状分析

(一)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

一是街道狭窄,车流量大。尤其是一老城区为代表。二是由于城市布局建设不合理,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大型商家大都集中在几条少数几条主街上开市经商,使街道商业化。三是城区街道职能规划不明,或者城区力度不够,导致交通混乱。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衡阳市道路系统规划采用的方法不够先进,较多城市道路存在规划不合理问题。二是停车设备太少,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中,未将未来机动车停车问题考虑进内,导致机动车停车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拥堵。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衡阳市仅有少数主干道安装隔离栏,大部分道路仅用交通标线区分。交叉口路口基础设施地下,不能起到分流的作用,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首先,交通线路设置不够科学,由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的影响,公共交通线路的布设不够合理,且存在公交车次少、高峰期班次少、夜间停运时间早等问题。其次,公交站点布置不合理,公交司机不按公交站点停车等问题。另外,衡阳市出租车管理不规范,公交司机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诸多行为,且存在不打表收费的现象。

(四)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衡阳市民安全意识不够高,首先,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行驶,随意停车超车等。其次,行人不按交通规则出行,不走人行道,随意穿梭于道路之间。再者,摩托车电动车司机则随意穿梭、超速、逆行等。市民安全意识不强成为衡阳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衡阳市itS需求分析

(一)适度进行交通规划,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由于衡阳市城区内道路狭窄,车流量较大;城市布局建设不合理;且街道职能规划不明,导致各类交通问题的出现。解决该类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动手解决,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对道路交通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才能使衡阳市的交通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促进衡阳市运输行业的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市民,促进衡阳市各方面的发展。

(二)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市民出行质量

衡阳市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例如道路路网容量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路标不全,路面状况较差,红绿灯设备、监控设备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都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时有发生,降低了市民的出行质量和舒适度。针对这个现象,本文提出了增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网,提高市民出行质量的观点。

(三)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增加公共交通分担率

当前衡阳市公共交通存在问题较多,其一,表面繁荣,实则混乱。其二,车辆虽多,车况却差。其三,道路虽多,路面却窄。其四,公交停靠站虽多,但缺乏统一管理。其五,硬件不佳,软件更没到位。导致市民对公交的热情不高。然而,公共交通是最完美的一种出行方式,环保、省油费、人均出行成本低等等。因此,针对衡阳市公共交通的一系列问题,只有从各个方面对公交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出行的方式,最终增加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更好的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作用。

(四)增设停车基础设备,增加停车设施利用率

衡阳市停车场设置偏少,而且没有大型停车场,停车泊位少,导致车辆随意停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堵,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行车道成了临时停车场,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针对这个问题,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首先,提高已有停车设施的利用率,利用交通规则约束市民的乱停乱放的行为,可以适当采取罚款、培训教育等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的目的。其次,增设适量的停车基础设施,随着衡阳市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停车设施逐渐滞后,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机动车辆数量。只有增设停车设备、增加大型停车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

(五)优化交通管理,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主观上,市民参与交通手法意识较低;客观上,对于市民的违法行为,交警未能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这些现象导致衡阳市交通混乱不堪,因此只有从多方面进行整改才能使衡阳市交通有条不紊。首先,应该从培养市民的交通安全和规范意识开始,让市民能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其次,要求交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当场处罚,从而有效控制和缓解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

(六)合理规划公铁交叉点

衡阳市在铁路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市区内有多条铁轨穿过,由于铁轨的铺设,导致对道路的截断。针对公铁交叉点,应合理规划和布置,适当设置高架桥、天桥以及其他方便市民出行的方法。

三、衡阳市itS设计

表1衡阳市itS用户服务表

服务领域服务

1交通管理与规划1.1交通法规监督与执行

1.2交通运输规划支持

1.3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

2交通信息服务领域2.1出行前信息服务

2.2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

2.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2.4路径诱导及导航

3电子收费3.1电子收费

4智能公路与安全辅助驾驶领域4.1智能公路信息提供

4.2安全防护驾驶

5交通运输安全领域5.1紧急事件救援管理

5.2非机动车及行人安全管理

5.3交叉口安全管理

6运输管理领域6.1运政管理

6.2公交规划

6.3公交运营管理

6.4长途客运运营管理

6.5出租车运营管理

6.6货物运输运营管理

7综合运输领域7.1旅客公铁联运服务

7.2货物公铁联运服务

8itS数据管理领域8.1数据采集与接入

8.2数据检验与存储

8.3数据加工处理

美国国家itS框架以面向过程方法为指导,包括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相关标准等。通过以上对衡阳市交通现状分析和对衡阳市itS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起衡阳市itS框架。主要包括用户服务、物理框架和个子系统相关服务。

衡阳市itS用户服务定义采用层次结构化的形式,分为服务领域和服务两个层次。衡阳市itS体系框架用户服务共分为10个服务领域和29个服务。具体的情况见表1。

物理框架是逻辑框架的具体实现,分为系统、子系统、模块和模块间交互的框架流。下面对本文衡阳市itS的物理框架进行构建。关于各个系统的建设如图1所示。

图1衡阳市itS物理框架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衡阳市的交通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itS发展现状以及地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分析了衡阳市itS现状,并对衡阳市itS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itS的需求进行了衡阳市itS设计。

本文对衡阳市itS进行的设计是根据衡阳市itS的现状和需求进行的设计,确定用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具有针对性,再此基础上建立了衡阳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案设计。该设计对衡阳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万俊希.成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2]赵建光.吉林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孙胜阳.地方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

[4]张浩.物联网环境下智能交通系统模型设计及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5]马卿.智能交通系统在洛阳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

[6]刘亭.锦州市智能交通发展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7]mitretekSystems,inc.BuildingQuality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throughSystemsengineering.2002.4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6

“十五”以来,我县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高,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与运力,服务能力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部署,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模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坚持市场导向、宏观调控。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依托我县骨干客运企业,对现有城乡旅客运输经营者,根据其经营主体和经营年限,按优化线路和自愿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造和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公交客运的“航母”企业,统一经营我县的城乡公交客运,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三)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加大对公交客运营运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交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道路保障情况和安全通行要求,研究制定统一的城乡公交车辆投放技术标准,加强公交客运安全管理。

(四)、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客运与农村客运互补发展,实现各种客运方式“零换乘”,促进道路运输质量、效益、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按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妥善处理好新开行的公交客运线路与目前在营的班线客运线路之间的关系,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公交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

(六)、坚持公益性原则,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运输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车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站场。

随着农村公路油路改造及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完善,推行“路、站、运、安”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只要道路通行条件达到客运要求,要及时商请公安、交警、路政、运政、安监、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该路客运通行条件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开通客运线路。

加快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乡镇、农村客货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招呼站点建设。区域经营范围内,可采取站、运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交经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客运站、停靠点(招呼站)。客运站点的建设按照国家交通部一至五级划分,参照国家交通部站点建设补助标准由政府进行补助。

(二)、合理规划,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网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突出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干线公路客运与农村公路客运并举,统一纳入县域公交客运网络。使其成为以各客运站为节点,连接各条客运线路的“多层次客运网络”,各种客运方式互为补充,协调优化。

1、在××县城至昆明之间、与毗邻县之间,加快县际公交客运发展步伐。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运力投放计划,合理投放运力,不断提高客运车辆级别、档次,增加安全系数,增强服务能力。在目前已开行的××——昆明、东村——昆明、鸡街东村——昆明、××——青龙——安宁、××——东村等几条线路的基础上,至2008年底还将开行××——团结——昆明(老昆富公路)、东村——禄劝、县城——散旦、县城——散旦——款庄——赤就——县城大环型线等线路的公交客运班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幅射到市区和相邻各县以及县内几个主客流集散地的公交客运一级网络。

2、以乡镇为中心开辟农村客运新模式

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行政村),每一乡镇将配套一个农村客运站。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村、罗免、赤就、款庄4个农村客运站。散旦客运站于2008年底将建成使用。以各乡镇为中心,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开避农村区域客运。至2010年底,逐步形成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以各乡镇区域为经营区域、以农村客运站为枢纽、以各条通村公路为线路、以各行政村和学校为结点的农村公交客运网络。根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适时投放安全系数较高、符合国家有关营运技术标准的客车运营。在管理上实行“三定、四统一”,即定区域、定站点、定班次;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驾驶服务人员,统一服务标准。运营时间上结合农村客流的特点,在核定经营区域内灵活调度,灵活发班,逐步实现农村客运与干线客运有效衔接,形成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

3、在县城城区范围内和大营、永定、者北集镇范围内,开行城镇公交。根据集镇路网、厂矿、单位、学校、村庄分布,统一编制城镇公交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打通县城及几个主要集镇内客运线路微循环,开通城镇公交客运,以解决人民群众上下班、上学、赶集、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目前拟开通永定——大营——工业园区——兴贡——永定的环县城公交客运线路、县城——北营工业园区——者北街、县城——沙锅村——明熙苑、县城——元山——松林等主要短途公交客运线路,经营上以城市公交为主,出租车客运为辅。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形成完整的城镇公交客运三级网络。

4、结合我县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实施,适时开通旅游客运,其线路一端在旅游景点,以运送观光游客为主,分定线旅游和非定线旅游。以填补班线客运与包车、出租车客运之间的空白,使多种客运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分工。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公交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必然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城市公交线短,客流集中,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经营效益稳定,而农村公交客运点多、面广、线长、客流不稳定,道路通行条件差,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效益低下或无效益,导致各经营主体往往投热弃冷,即热衷于经营“热线”客运,而不愿经营“冷线”客运。通过市场竞争往往不能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由我县交通局组建“××公交客运集团公司”,作为我县经营县际、县内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物流的“航母”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多方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可由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农村公交客运公司、货运物流公司等组成,使其经营的线路、区域“冷热”搭配,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到2010年,运力达到:县际公交客运班车100辆、2000个客位,以中级以上中型客车为主;旅游客车20辆、200个客位;城镇公交车30辆;农村公交车70辆;客运出租车30辆;货运出租车200辆、800个吨位以上。经营范围涵盖到广大农村各行政村,实现“路运并举、通路通车”。管理上实行经营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益,又有利于政府监管,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达到“三赢”的效果。

(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

城乡间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而形成的客流。我县是农业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我县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物流就是要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农村物流,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既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客货运输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并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人货混装,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

发展农村物流,就要以农村公交客运为依托,农村客运网就是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站兼营物流中心(站),农村客运企业兼营农村货运物流,组建物流车队(组),发展货运出租车,在保证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保证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五)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县交通局做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投资我县公交客运,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不断加快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县道路运输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自律工作,为客运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7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评价一个交通体系的优劣,主要看公众的交通利益是否得到保障。道路空间应为整个社会所共享,而不能仅为少数富裕群体使用。因此,交通规划师必须树立公众利益优先的思想,并将社会公平原则体现在构筑交通空间的过程中。

从古到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变化,道路的服务对象,在设计者的思想中经历了从为人(统治者)到为车,再到为人的变化过程。“人本位”的思想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半个世纪小汽车时代的辛酸苦辣之后,认识到以车辆移动为目标的“车本位”带来的种种危害之后不约而同提出来的。许多国际建筑师会议都一直强调城市规划是为人,而不是为车。“我们需要行走,不仅为了生存,而且是为了快乐”。人的活动应优先考虑,要创造一个步行的天堂,不能让汽车到处横行。

反省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车本位”的思想一直占了上风,“人本位”的思想则很难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制定中的“车本位”思想。从交通发展战略来看,非常流行的做法是“1小时交通圈”或“30分钟交通圈”等来概括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衡量的标准是小汽车出行所需的时间;在规划的观念上,认为自行车的大量使用是交通结构不合理的罪魁祸首,自行车和步行则是道路交叉口通行不畅的首要原因。

2.规划内容上的“车本位”思想。交通调查的内容除居民出行调查外,主要是机动车出行调查、道路断面和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调查、车速调查和停车调查等;交通预测的内容和成果主要是机动车的吸发量、oD分布、流量分配;交通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路段和交叉口的饱和度及道路的服务水平;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满足机动车出行为目的的道路网规划;道路断面设计也主要以机动车交通为中心。

3.设施建设中的“车本位”思想。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的是快速路、主干路、高架路或立交桥等满足机动车运行的设施,而为步行、自行车提供空间的支路网建设则严重滞后;同时,人行道被路边停车、马路摊贩蚕食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机动车道一再拓宽,而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则能省则省。

4.运营管理上的“车本位”思想。长期以来,交通畅通一直是以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为衡量标准,公交、行人和自行车的速度则无人问津;自行车所能行驶的路线日益减少。有的直接从干道上消失;交叉口信号灯留给行人和自行车的时间非常短暂,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道路“路权”上实行的是小汽车优先,公共交通、行人和自行车处于从属地位。

此类例子还有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上的车本位思想,这种观念实质上起到了鼓励个人机动化交通的作用,反映出小汽车优先的政策倾向。因此,面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树立“人本位”的思想。

“人本位”的思想观念,就是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交通运行效率、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加强对居民出行需求选择的研究,根据居民出行意愿和意愿的满足情况,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城市交通规划要注重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规划和步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这些内容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增加支路网规划的内容,提出对支路网建设的要求;城市道路的线型和断面以及交叉口的设计也要考虑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要求;在设施建设中要合理分配资金流向,加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设施的资金投入;在运行管理中要重视维护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路权”,保障行人安全等。

二、车与路

交通拥堵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路与车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一是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二是道路增长相对过慢。以北京市为例,90年代汽车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而同期道路年增长率仅为3.5%.随着轿车加速进入百姓家庭,车多路少的矛盾将更加严重。

解决矛盾的途径一是“限车”,二是“增路”。拓宽旧路和修建新路,可使大城市交通矛盾得到部分缓解,但只要有了路,就会唤来更多的车,车多增路、路多增车这个循环不会无穷尽地进行下去,因为路的终极是土地的极限。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大量的土地用来修建道路或停车场。因此,增加道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尽量限制车辆的使用。

车与路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大城市还将长期存在,既然不能“路服从车”,“车服从路”就成为缓解矛盾的必然之举。国外大城市中限制小汽车的办法,有的采用法律规定,有的则采用经济手段。如有的城市在某些地区上下班时间不允许一个人使用一辆车,只允许合乘车通过。在美国,这种合乘车的人数曾经达到上下班人数的17%.有的城市规定单号牌照的轿车只能在单日行驶,双号牌照的轿车只能在双日行驶。有的城市采用提高市区内停车费用的办法。有的城市还征收拥挤税和拥挤费,日本在高峰时间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必须购买特别通行证,伦敦进入市中心收费区域的车辆每天必须付拥堵费5英镑。

国外汽车的税费分三个环节设置,即销售、持有、使用。购买环节的税费,对汽车需求及汽车工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其设置和调整是以限制或鼓励汽车工业为目的。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将汽车与其他商品同等对待,征收相同的税种和税率。如日本的汽车税在40年代曾高达120%,目前已降到5%以下。持有环节的税费,是按月或按年征收的,一是为满足对汽车日常管理的费用,二是按汽车的档次征收级差汽车税,已达到鼓励使用省油、符合环保要求车辆的要求。在使用环节,通过征收燃油税,体现多用车多交税。欧洲附加于汽油价格中的税约占汽油价格的50%以上。

三个环节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和产业政策需要及时调整。目前世界各国的基本政策取向是:鼓励汽车购买,限制汽车使用。由于汽车用油量与道路使用的频率成正比,燃油税又是修建道路的主要资金来源,对用车人来说,这种政策可以迫使他选择更经济的交通方式,主动节约能源;对政府来说,则可以得到扶持汽车产业,加强道路建设的双赢结果。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汽车税费,其征收重点在购买环节,政策取向实际上是抑制购买,鼓励使用,汽车收费与道路使用的频率和强度等都不挂钩。养路费每年定额征收,没有体现“多用路、多付费”的原则。此外,尽管60%以上的汽车是行驶在城市道路上,但养路费却划归公路部门所有,负责城市道路建设的城建部门无法从中分羹。城市道路只能从一笔数额不大且要用于消防、中小学校舍维修等20多项用途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抽取一些用作建设资金。

因此,我国的税费改革势在必行。有识之士早就建议:改征汽油税或燃油税,且适当向城建部门倾斜。通过“费改税”这条纽带,缓解车与路的矛盾,促进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

三、供与求

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它具有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需求目的的差异性、实现需求方式的可变性等特征。

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它具有供给的资源约束性、供给的目的性、供给者的多样化等特征。

从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特点可以看到:需求是可以调节的,而供给是有限制的。但供给必须满足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需求,保持交通运输系统在可接受的负荷状态下运行,否则城市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样,由于供给的短缺,必须对需求进行调控,即发达国家城市常用的交通需求管理(tDm)。

交通供给与需求是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观念差异,处理这一矛盾的手段和实施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交通供需关系的处理上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过分强调供应不足。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我国大城市道路设施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但实际上道路与机动车之间在数量上并不存在比例关系,车辆增长与交通量的增长也并非线性关系。从经济和资源上讲,我国大城市道路建设要满足需求是不可能的。因此道路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防止交通拥挤的过度恶化和为大多数地区提供必要的可达性。

2.供给方向上的偏差。目前的交通供给过分集中在快速路、主干路、高架路、立交桥、地铁、轻轨等高投资的交通设施上,忽略了城市支路网的建设和常规公共汽(电)车的发展,对于停车、加油、步行、换乘等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管理和服务的供给则一笔带过。这种方向上的偏差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低效率。

3.对部分需求的忽视。交通方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应该看到自行车在我国城市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适用性,国外的研究表明,摩托车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我们在对待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方式的态度上,往往采取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另外,对于步行交通的忽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交通供需关系的正确处理,必须建立在综合而均衡的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建立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和效用评价的基础上。供需关系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总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把握正确的供求关系尤为重要。正确的供求关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观念。在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的同时,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并用的需求管理体系,使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相适应。应从城市土地利用着手改善可达性,减少交通需求;尽量使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加均匀;鼓励和保护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公共交通,从而达到供需关系的相对平衡。

2.保持供给方向的平衡。保持基础设施与服务供给的平衡;保持个人机动化交通与低成本交通设施供给的平衡;保持高等级道路与一般道路供给的平衡。交通服务的供给应涵盖交通的管理、法规、价格、运营、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政策。

3.交通需求管理应当体现社会公平。在符合使用者收费的原则下,各种交通方式都应有其存在的空间,使用者应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要关怀低收入阶层、处境不利者和易受伤害者的交通需求,向他们提供使用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机会,以及必要的财政补贴,但在方法上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4.正确应用价格机制,实现交通资源的有偿使用与合理分配。逐步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使用收费制度,让个人机动化交通使用者承担全部成本,消除政府隐性补贴;税费的支付尽可能与使用行为直接挂钩,引导使用者作出对社会有利的选择。

四、通和达

“畅通”和“易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要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出行时耗,又要确保人和货物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建设高等级的道路和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实现“畅通”;通过加强支路建设,发展覆盖整个城区的地面公交网络和规划合理的停车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易达”。

从机动性转向可达性,是城市交通领域根本性的观念转变。可达性(ccessibility)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城市交通网络整体来理解可达性指标,整体可达性反映了这个城市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城市道路网质和量的合理性、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特性的控制指标;二是从城市的某一点、某一区域来理解可达性指标,包括从城市其它各点、各区域到特定点、特定区域的方便程度,这对商业等公共设施比较重要,而从某一点、尤以区域到城市其他地方的方便程度,对城市居民而言更具意义。

在对可达性的理解上,仍然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通”就是“达”,只要城市道路能够服务到的地方,就认为满足可达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将可达性理解为机动车能否达到的层次上。如为了加强城市与地区的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通常修建一些放射性的快速路和城市干道,作为改善可达性的主要措施,而公共交通是否延伸到该地区,该地区的居民到达公交服务设施的方便程度如何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实际上是追求机动车的可达性,而忽视了人们采用其它交通方式的可达性。

二是公共交通能覆盖到的地方可达性当然就高,但被忽略的仍然是居民公交出行的方便程度。如上海万体馆地区,有高架路、多条城市干道、公交线路和地铁一号线、明珠线在此交汇,该地区还是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所在地,但由于交通组织混乱,换乘困难,大大降低了该地区的可达性。再如上海某地铁站附近居民小区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将小区的出入口设在背离地铁车站的另一侧道路上,居民到地铁车站极不方便。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8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化改造;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5-55-4

Studyon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inpublictransportation

――takinganyangCityasanexample

FengXiagnjunHouDianxin

(anyangpublictransportCorporation,anyangHenan455000)

abstract: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publictransportisanewtransportmodetobreakthe“binary”managementsystemandoperationmechanismofurbanandruralpassengertransport,andtorealizethepublictransportoperationofrailsandroadsinurbanareaandtowns,countriesandvillages.inthispaper,anyangCitypublictransport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transformationwasthoughtandexploredindepth,theimplementationofthe“three-step”strategywasproposed,athree-levelbusnetworkwasbuilt,threemodesoftheacquisitionofstate-owned,joint-stockoperationandexpirationoftheacquisitionwereadopted,thetransformationofbuseswithintheareaandthescopeofpublictraffictransportationwaspromotedstepbystep,torealizeintegration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publictransport.

Keywords:publictransportation,publictransporttransformation,urbanandruralintegration

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城乡交通资源,实现城市与县、乡、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作,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城乡均等化发展的新型交通模式。实现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是事关民生的公益事业,是践行群众路线、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行动。

一直以来,安阳市城乡客运市场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经营局面,城乡客运由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和“城乡公交”三种形式。城市公交实行国有企业管理,运营规范;现有农村客运班线基本上是个体经营和个体挂靠经营,放任无管理,政府监管难度大;“城乡公交”具有统一组织形式,但管理较为松散,文明服务意识差。

1现有体制下城乡客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1.1现行城乡客运体制导致公益性与逐利性矛盾难以协调

目前,安阳市农村客运车辆基本上是个体私营车辆和挂靠车辆,由于个体经营者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忽视社会公益性,致使政府公益政策落实不到位,如:车辆班次延误、不准点,青少年学生、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乘车得不到优惠、边远农村群众乘车难等问题。

1.2现行城乡客运体制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一是采用承包经营、农村客运股份制公司经营模式,公司与承包经营者在利益格局上形成两张皮,承包经营者各自为政,公司和政府职能部门疏于管理,也管不了。二是由于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农村区域格局发生改变,致使城区公交与农村客运线路重叠交叉,共营路段增加,两者利益矛盾增多。三是农村客运公司虽有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但管理松散,存在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1.3现行城乡客运体制满足不了群众的出行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客运班线“散、小、弱、差”、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现,已不能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农村客运票价监管难,随意涨票价现象比较普遍;其司乘人员文明服务意识淡漠,抽烟、聊天、说话粗俗等不文明现象严重。由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农村客运班线的首末站、节点中转站、港湾式停靠站的建设滞后,同时,车辆更新难,由于个体车主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效益,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营运车辆的档次难以提高,满足不了群众出行需求。

2实施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

2.1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如何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统筹、城乡统筹,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乡公交恰恰属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需要在公共财政支持下逐步实现均等化目标[1]。

2.2理顺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的需要

我们现行的产权模式和管理体制已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实施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公车公营和个体私营的多元分割格局,整合和优化城乡公共交通资源,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协调发展。

2.3引导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如何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关键[2]。完善、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的公共交通可以合理引导和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逐渐改变其生活消费观念,为农民进城消费提供交通便利。公共财政多投入一分,农民消费出行成本就减少一分,而带来的消费拉动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却会倍增[3]。

2.4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

实施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城市公交布局将会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将会得到整体提升,服务质量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如此一来,有利于消除一些不和谐音符,提升安阳整体品位,美化安阳对外形象,改善安阳投资环境,增强安阳区位竞争优势。

3周边城市和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

3.1邯郸

邯郸公交总公司运营范围为中心城区和邯郸县县域,由中心城区向外呈放射状,由15条线路通向邯郸县各个乡镇,最长的线路单程22公里。2010年,采取邯郸公交总公司控股51%、邯郸万合集团(由邯运公司改制成立)持股49%,两家合作改造、开通了邯郸至永年县城、邯郸至成安县城2条线路。

3.2长治

2005年采取财政补贴、企业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由公交总公司收购了长治至路城县的70台个体车,并新购车辆100台,对此条线路进行了公交化改造。2012年,长治市政府出台文件,长治通向各县城的客运线路,个体车辆8年经营期满后,市公交总公司优先收购进行改造。长治市下辖的长治县、长子县将县城区的公交线路委托长治市公交总公司管理,由县财政负担运行费用,实行“免费公交”。

3.3新乡

2012年,新乡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任务。其中,新乡县由公交总公司实施,封丘县、原阳县、获嘉县、辉县、卫辉由新运公司实施。新乡县政府委托新乡公交总公司经营新乡县内客运线路,新乡市公交总公司投资2000万,收购新乡县12条线路,最高单车补偿22万。又投入3000万新购100台车辆,线路公交化改造后,票价下降30%,刷卡更优惠,让群众享受了公交服务。

3.4邢台

2001年,邢台公交公司在南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南和县成立了南和公交分公司,在县域内实现公交化运营,各大乡镇、较大自然村全部通行公交车,解决了南和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0年5月,又开通了市区至南和县城的111路公交车。从而,在市区和南和县实现了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点对点连接、各乡镇、村枢纽辐射,公交线路联网成片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形成了倍受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认可的“南和模式”。

3.5嘉兴

浙江嘉兴市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出台了《嘉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之后,连续五年将“公交优先”列为民生工程。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对民营化的城乡公交线路经营到期后,由国有公交企业经营,并鼓励未到期线路经营者提前终止经营,接受国有公交企业整车收购。改革涉及的民营公交从业人员根据自愿选择原则,由国有公交企业安置或自谋职业。到2011年,以承包挂靠经营方式为主的202辆民营城乡公交车,全部挂上了“国字号”。

4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结合安阳实际,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4.1统一协调原则

各级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要树立“大交通、大公交”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发挥公交资源网络化优势,实行资源共享,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

4.2公交优先原则

各级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要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使城乡公共交通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布局合理的线网站点,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快、更好地服务。

4.3有序推进原则

对现有农村客运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应根据线路经营年限和自愿原则,通过对经营线路收购、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进行整合,成立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有序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工作。

4.4便民利民原则

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开设公交线路,始发站、线路走向、停靠站点的设置,要尽量方便群众,努力做到“零距离”换乘。新投入的公交车要全部采用智能iC卡付费,让群众享受各种优惠。

4.5划区经营原则

根据规模经营的要求,综合考虑道路走向、热线和冷线合理搭配等因素,将经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由原先按线路划定改为按区域划定,实行热线补冷线的合理搭配,以解决支线乘客出行难问题。

5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工作

5.1科学编制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规划

要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高效、互惠互利、合理布局、网络优化的发展原则,制定出《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结合安阳市的路网实际、线路分布以及群众需求,统筹规划城乡公交线路和站点,坚持“三同步”原则,即公交线网同步规划、公交场站同步建设、公交企业同步发展的原则。从方便群众的角度考虑,建设、完善交通换乘枢纽及配置,形成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服务优质、畅通有序的公共交通网络运行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经济、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5.2统一城乡公共交通运行标准

统一营运车型,投入营运的车型要求与路况配套,同线路车辆原则上要求同等档次。统一运价标准,本着“公共服务、让利于民、低票价”的原则,合理确定票价。统一标识编号,实行统一的标识编号,在车辆前后和车身标明线路标志。统一税费政策,统一运价标准,统一服务标准。按“五定、四统一、两保”(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票价,保零距离换乘、保安全有序运行)的要求规范运行。

5.3完善城乡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快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首末站回车场等站场建设。对乡村道路的站、牌等交通设施的维修、更新和养护,统一纳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构建以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公交智能化平台,积极推广iC卡,方便市民乘车结算,同时,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不断提升智能化公交综合服务能力。

5.4加大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制定有利于公交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助机制。市财政要设立市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和减免相关企业税费,主要用于实行公交化运营企业的营业性亏损补助、政策性亏损补助及车辆技改、购车贴息补助。加大公交场站建设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公交发展所需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对公共交通用地按划拨方式供给。对公共交通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首末站回车场等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市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补助。

5.5加强运输市场监管,维护运输市场秩序

交通、公安、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探索创新执法模式,加大对全市“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努力净化市场经营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公交客运市场,促进安阳公交客运行业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6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步骤

6.1构建“1+3”公共交通一体化格局

“1”即一个中心,以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由安阳公交总公司为主体,向外延伸公交线路,覆盖安阳县各个乡镇。“3”即以林州、内黄、汤阴为三个副中心,将公交线路开通到各个乡镇,覆盖到各个行政村。

6.2构建三级公交网

一级城乡公交网,是指安阳市建成区内公交线路、通往各县(市)的公交线路。二级城乡公交网,是指安阳市通往四区所辖乡镇、村的公交线路;各县(市)城市通往所辖各乡(镇、街道)、村的公交线路。三级城乡公交网,是指县(市)内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之间的公交线路,乡(镇、街道)到所辖村的公交线路。近期目标:3至5年内,加快形成一级、二级的城乡公交网。远期目标:构建三级城乡公交网。

6.3按照“三步走”进行改造

第一步:按照安阳市构建“1+4”都市圈的发展战略,目前,安阳至白璧、安阳至柏庄已开通公交线路,安阳至汤阴、安阳至水冶还没有开通公交线路。因此,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要以开通安汤、安水公交线路为突破口。沿中华路延伸50路公交线到汤阴县城,恢复沿107国道的安阳至汤阴县城的10路公交线,恢复安阳到水冶的6路公交线。以这3条线路公交化改造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

模式一:国有收购。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公交总公司统一收购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收购价格由车辆现值、剩余经营期预期收益、奖励组成,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公平公正作价评估,制定收购方案。对“提前终止经营”的个体车辆和持靠车辆,在收购日期截止前签订收购协议并按时完成交车手续的,除获取车辆现值和剩余经营期预期收益外,可以进行合理收益补偿。模式二:股份制改造。可以采取市公交总公司控股的形式,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评估作价后入股分红,发起成立新的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

第二步:安阳县域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安阳县政府委托市公交总公司经营县域内所有客运线路,可以成立市公交总公司安阳县分公司或者安阳县公交公司。可根据线路情况,选择具体的改造模式,可以是一次性收购安阳县域内所有车辆,也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造的形式。

第三步:安阳至林州、安阳至内黄和林州、内黄、汤阴县域内的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

各县市按照“政府主导、国有主体、公车公营”的原则,根据实情确定运营主体和改造模式,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对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进行收购改造,实现公司化运营。也可以待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经营期满后退市,不再审批新的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统一开通公交车,期满一条,开通一条,逐步实现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

7推进安阳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

7.1形成一个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顺利实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政策措施,做好政策协调、宣传,社会稳定、接待和日常事务等工作。

7.2建立一个支持公交优先发展的长效政策

结合安阳市实际,根据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快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全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推进模式和实施步骤。市政府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县两级政府分级分担原则,建立完善对公交的专项补偿补贴机制,包括刷卡优惠政策补偿、指令性任务补贴、新增或更新车辆补贴、车辆环保化改造补贴、燃油上涨补贴等。

7.3制定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估机制

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涉及运输企业、个体经营户的切身利益,改革中如何平衡运输企业、个体经营户、基层群众等多方利益,如何筹措改革资金,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原有的农村客车顺利退市,完成新老车辆和运营体制无缝隙交接,是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每一条线路、每辆车的残值进行评估,广泛征求客运业户意见,科学制定车辆置换和货币补偿方案,由个体经营户自主选择,原个体经营户签订收购合同并收到经济补偿后,退出经营市场。

7.4构建一个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工作督查机制

市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进度督查通报制度,加强督查考核。要列入县市区和各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县市区、各职能部门要强化领导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对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从严查处,确保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7.5建立一个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综合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企业经营成本考核。明确公交企业的成本标准,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以促进公交企业控制成本、规范营收。加强服务质量考核,采用行业管理部门抽查、社会各界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组织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公交行业健康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建设市区智能公交系统行业管理平台,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营运效率,彻底改变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尽快形成高效、畅达、舒适、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新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意见[C].2013.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9

关键词:公交优先运营管理快速公交保障措施发展战略

城市公交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客运的主体,公共交通在整个交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所完成的客运量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量的5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1公交优先的涵义

公共交通由准公共交通(包括单位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及合乘小客车等)、传统的路线公共交通(即巴士交通)和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及城市高速铁路等)三部分组成。为了发展公共交通,我们提出了公交优先。从其内涵来说是政府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给予公共交通发展的优先地位,获得财政、税收的优惠以及国家立法的支持,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上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前提。

2公交优先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实现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石油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能源消耗高峰时按每人每km计算,若小汽车为100%,则公共汽车为8%,地铁为5%,无轨电车为4%,有轨电车为3.4%。在道路资源利用上,小车占用70%道路资源,却只承担承担约15%的运输量。由此可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有利于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

公交优先是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优化、拉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效措施。公交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上,技术含金量最低的自行车(电动),却正在成为最快的城市交通工具;而设计时速高达200多公里的高级轿车们,却“爬”、“趴”在了不断拓宽,但仍拥堵不堪的城市马路上,交通高峰时,城市的道路便成为了停车场。这是一条已经失衡、“变态”,甚至正在濒危的城市交通“生态链”。优先公共交通,能优化交通运营体系。

公交优先是公共政策体现社会利益的反映,是对低收入者出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关系到他们就业与生活的重要措施。

公交优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法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按一次出行计算,私家车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为公共交通的10倍以上,尽管公交车也会影响环境,但环境的损害远远低于私家车。而如果采用电车,则几乎没有环境污染。城市环境的恶化,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汽车的尾气、噪声、粉尘。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城市环境改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纵观国内外各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许多城市都经历了鼓励小汽车交通、修建更多道路、拥挤无法缓解、重视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交通的过程,尽管其中有些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容忽视的。而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很早就开始重视并长期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策略,依靠发达、可靠、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维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不但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能源得以有效利用,而且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长沙目前的交通状况及主要问题

长沙的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需求增长势头强劲。至2008年,全市机动车保有总量稳步增长,达到了59.4万辆,比07年增长了8.5万辆,增幅16.7%,新增机动车驾驶员10.4万人,增幅为14.5%。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刺激交通需求增长势头继续强劲。

目前长沙的公共交通以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等为主。2008年末,长沙市拥有公交车3458辆,比上年增长141辆,拥有公交停车场38个,公交停车面积为18万平方,公交停车位为2276个,停车场与能停放的车辆数比例为65.8%。长沙公交线路为120条,公交线网里程为914km。在6条道路上设公交专用道,总长约72。公交客运量为7.7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7%。出租车拥有6280台,客运量为36173万人次,增长率为8.5%。长沙在未来几年将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将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

长沙的道路建设也在有序发展,至2008年城市道路里程548.8km,其中新建主次干道39.7km,长沙市区已编控规区域(地域面积320km²)宽度6m以上支路里程达492km,支路面积5.1km²。

表12008年长沙市公共交通及设施情况

2尽管如此,但长沙市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功能区域距离的加大,人们出行的半径增大,居民每天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显著增加,这使得城市的运转效率下降,总体运转成本增加。长沙中心城区道路白天断面交通总量为700495pCU,由于交通出行及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路段高峰时段交通负荷过大,尤其是过江大桥,在上下班期拥挤堵塞。中部过江走廊白天交通流量为125377pCU,占跨江总流量的60.3%,高峰小时饱和度近1。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出租车流量大,仍存在打车难的问题,此外,公交线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设施仍然缺乏;公共汽车车内拥挤,晚间运营时间较短;线网密度还有待提高等都是目前长沙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长沙市的客运需求是以工作、学习出行为主,而当前的交通方式结构与这种需求特点不相吻合:早晚高峰期公共交通难以满足出行的准时性和可靠性需要,其主导作用不明显;出租车、单位小汽车和私家车的大量使用增加了交通流量,造成大面积交通堵塞。虽然公共交通在运输效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如果在方便性、快捷性、准时性和舒适性方面对公众的吸引力不足,势必使部分交通量分流到其它出行方式;如果仅仅靠加宽、修建道路反而会付出土地资源浪费、城市运转效率降低以及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沉重代价。

4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及发展战略

公交优先包括政策优先和规划建设优先,也是“百姓优先”、“效率优先”。公共交通优先目标的实现既需要依靠公交线网与站点优化、公交运营管理现代化以及公交优先通行方法等技术保障,更需要资源配置、社会监督等方面的行政保障。本文分别从宏观政策、微观方法、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等方面阐述长沙市实现公交优先发展的保障措施。

4.1政策优先

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引导,促使全社会尽快认识到和享受到公交优先的的益处。

首先要树立公交优先发展和优先通行的全局观念,政府应为公交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同时改革公交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

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措施有:①提供财政支持;②规范补贴制度;③调整客运价格;④实行用地划拨;⑤加大科研投入;⑥实行公共交通线路特许经营管理;⑦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公交优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深化体制改革则重在更新企业经营理念,使公共交通逐步由公营化向公私混合型、私营化方向过渡。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应更多地运用私营经济成分来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弥补公营的不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公私合作交通治理模式。在推进城市公交私营化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监督和规范私人机构的行为;并且加强宏观调控;公共交通私营化需要一个鼓励竞争的政策法规体系。

4.2规划建设优先

公交优先,规划先行。制定和实施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一方面制定科学先进的公交体系规划,另一方面规划一个能体现和实现公交优先的道路网。

传统的公共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的车辆数、线路网络、换乘枢纽场站设施用地等。而公共优先发展规划则更强调公共交通主干线网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城市用地的布局。

根据长沙市的土地范围和总体规划设想,优先制定公交发展规划,以公交专用道为骨架,特别是在新建扩建区,要以公交规划引导土地利用布局,确保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优先发展公交车,同时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为长株潭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轨道交通建设要根据长沙的实际情况有序发展,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公交系统内部的协调,更要与城市铁路、地铁等客运方式有效衔接。规划根据市民出行的变化规律、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土地开发利用、布局和规模,以及主要商贸、旅游、居民点的客流及变化,按照分工合作、相互衔接的原则确定公交线网、站点及停车场的布局。

建设优先则做到基础设施投资分配、计划安排和工程设计向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交场站、公交车辆、服务设施)倾斜。如设置公交专用道,配备足够的公交停车场,对重要交叉口采用局部拓宽的处理方式,在集中换乘点和主要交通枢纽建港湾式公交停车场,改进停靠设施,开辟大间距的干线公共汽车等。公交专用道应以常规公交为基础,形成主次结合、快慢结合、远近结合、结点沟通的公交线网结构。

4.3智能化公交管理体系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的道路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智能化的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和需求管理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旨在通过道路实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对交通容量进行评估,对交通信号和交通流向进行优化,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智能化的交通运营管理系统旨在减少出租车等运营车辆的空驶率,减少道路占用,提高交通营运单位的效益。智能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信息自动收费等技术,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进行有别于非中心区域的通行收费和停车收费,费率要随着交通拥挤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调节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流量。

目前针对智能化管理长沙已有了一些成果:2008年10月,长沙总投资1500万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正式启动。该系统覆盖城区五一路、韶山路、黄兴路等99个主要路口,在此区域内实现主干道的绿波控制。该工程还同时建设25个交通流量信息采集点,对交通指挥中心进行系统集成等。在城市道路及其交叉口的管理中,给予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权等。

4.4建立快速公交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且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准时性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实力还不允许大规模建设地铁、轻轨,在客运需求量不足以维持大规模地铁、轻轨系统运营经济性之前的长沙,建设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发达便捷的公共汽车网络是可行的。

长沙可结合城市道路网络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在做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和配合。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涉及到土地利用、车道或道路占用、交通信号优先、与其他公交线路协调、车辆选型、站台改造等多个方面,为了降低建设和运营风险,采用研究、试点应用、完善、推广使用的建设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5结语

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篇10

一、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XX年底,中心城区共有公交企业10家,其中市公交集团为国有企业,其余9家为民营企业。10家企业共拥有各种型号公交车4450辆,经营线路175条。市公交集团拥有车辆3706台,经营线路138条(不含中心城区周边参、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拥有公交车辆744台,经营线路37条。按载客量,市公交集团占据市场份额的88%左右,主要负担中心城区公交客运。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12%左右,主要承担二圈层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交换乘驳接。中心城区全部公交车辆折合5821标台,万人拥有车辆量

17.67标台,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23.22%。

近年来,为建设“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国有主导的城市公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做法有:

1、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公交运力

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5220

标台(市公交集团4436标台),公交线路174条。到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增加到5821标台(市公交集团

4963

标台),公交线路增加到175条(较上年新开行12条,调整优化取消11条)。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了公交运力,日载客量由XX年的244.7

万人次增加到XX年的291.6万人次,上升19%。

2、推行ic卡票制改革,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市公交集团公司推出ic卡并相继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后,

ic卡发行量快速增长。XX年底为93万张,XX年底增至143万张,2018年7月达到202万张。ic卡票制改革吸引了大量群众乘坐公交车,公交出行分担率有较大提高。

3、试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交管部门在一环路、蜀都大道划定了两条公交专用道,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投入运行。据初步测定,车速由原来的12公里/小时提高到15~20公里/小时,部分路段可达30公里/小时,公交车运行时间节约20%以上,快捷性得到初步体现。

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出行难局面,车速过慢、乘车拥挤、舒适度低等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XX年底,中心城区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由XX年的14.7%提高到23.22%。

(二)主要问题

在国内同类大城市中,市的公交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为站点远、乘车难、换乘难,从而导致公交车速度慢,准点率低。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车候车时间过长,车内拥挤不堪,上下车秩序混乱,群众反应强烈。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市民大量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出租车等方式出行,大大增加了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道路负荷;而道路负荷大、拥堵又导致公交车的运营速度更慢,促使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以外的方式出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公共交通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线网、场站、路权、行业监管、内部管理及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得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

1、线网

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分明,分工不明确。这是影响公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线路重叠过多,线路走向设置不合理,对市民出行考虑不周。许多居民小区没有公交车经停,居民公交出行困难,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已在着手进行线网优化,但尚未达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的标准。

2、场站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场站建设常被忽视,旧城区原有的公交场站也被大量挤占挪作他用。一环路以内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公交场站。市公交集团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快,但场站建设滞后,目前使用场站仅50个,计835余亩,按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计算缺口近50%。场站缺乏直接影响高峰班次的投放,当前在运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加大高峰期车辆的投放。

场站不足还严重影响到公交线网的优化。市内缺乏中转站首末站造成线路过长,加大了优化线路的难度。一个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是例子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广场地铁中心枢纽,就没有规划和建设公交场站。

3、路权

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中,道路资源最为紧缺。长期以来,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2018年5月之前,一直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仅在几条最重要的干道上设置了公交优先道。由于相关管理未能合理配套,这些公交优先道经常受到大量社会车辆的违法侵占,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运营速度的降低使公交车发班频率和准点率降低,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提升。

路权涉及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区路网存在大量的瓶颈路段、双向6车道的路网不完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4、政策

城市公交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参与经营的企业,应不分国有和民营,都给予“国民待遇”。比如,市公交集团推出ic卡优惠票价和对特殊人群的免费优惠后,民营公交线路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相关补贴而未能实行同样的优惠票价,不能刷卡,从而形成“一个城市两种票价”的现象,参与公交服务的民营企业和乘坐民营公交的市民对此有较大的反映。

在7月10日报送给市政府的《关于我市民营公交企业运营情况的调研意见》(成政协办函〔2018〕35号)中,对政策问题已经提出了明确建议,市级相关部门现正着手研究制定方案,本调研报告中就不再作论述。

二、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要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平均每天新增500余辆机动车上路,主城区的电瓶车已达120万辆,道路资源难以承载社会车辆增加的压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结构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合理匹配、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对小汽车采取不限制购买,但限制使用的办法,出台一些调控政策,在不同的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区控制小汽车使用。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措施也应该继续加强。

同时,为适应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建议修改《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予以相应调整。

(二)加快线网优化建设,根据线网需求合理配置车辆

要加快实施公交线网优化,逐步形成公交快线网和干线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公交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线网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公交线路重复;降低非直线系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换乘系数原则上不超过1.4,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各层次间建立方便、快捷的换乘场(站);凡是具备条件的中、小街道,原则上都应该开行支线公交;新增或延伸线路,向新建的大型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等院校、工业园区等延伸,扩大公交线路覆盖率。市公交集团现已在市区53个片区中开通8条支线公交,应加快进度,争取在2年内基本完成。

同时,为适应线网优化的需求,建议增购高性能大容量公交车和小型公交车,使车辆结构尽快形成合理的比例,在适应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和干线、支线公交对车辆不同需求的同时,提高公交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

(三)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

公交场站是线网优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公交场站的规划力度和规划执行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主城区,旧城改造要规划地下公交场站,要求开发商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有效地解决首末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公交场站的深度开发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公交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交场站建设。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建相应规模的公交场站。场站建设要实行综合配套建设,要对整个区域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选择一个场站建设作为试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

正在修建地铁,轻轨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轻轨和公交汽车的效率,要系统规划三者之间的换乘驳接枢纽,有机衔接,以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综合效益。

(四)推广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

公交运营速度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核心问题。要下决心在具备条件的交通干线上实行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使公交出行较私人交通出行更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应该遵从“专用、快速、大容量和线网整合”四条原则。加快配置先进科技设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度管理公交系统,也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行公交专用道的道路条件是双向6车道。目前这样的道路并不是太多。一些干线如新华大道、红星路部分只有4车道。建议加大这些路段工程的改造力度,尽快在这些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为实现路权向公交倾斜的宏观目标,建议市交委、交管局参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道路的技术规划设计。

(五)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鼓励民营公交企业整合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对公交企业经营线路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经营;要提高公交企业进入门槛,严格禁止挂靠经营和收取保证金等办法的承包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