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十篇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十篇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07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教育学师范生理论实践能力

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这样的一个学科定位,给教育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多少年来教育学教学总是“很理论(理论性强)”,让人感觉到听教育家、大师说话,总是似懂非懂,对于还没有登上三尺讲台的“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带来死记硬背教育理论教条的苦恼,教育学很重要,但是总让人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对学习教育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教育学内容与实际教学教育需要远离了,学生只剩下为考取教师资格证而学习书面知识的动力,至于是不是有用,好像只有让“时间”来证明,实践性根本谈不上,多么神秘。那么,如何让教育学教学回归实践,在课堂上增强教育学的效果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教学的科学策略,让教育学、教育教学艺术等理论学科的教学成为师范生走向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全面把握教材的系统结构,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对教材去粗取精。

当代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教育理论不容易,必须合理调整教育学固有的繁杂的体系结构。赫尔巴特在创建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教育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他将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一般教育学”(方法论)和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继赫尔巴特之后,赖恩把教育学划分为历史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在系统教育学中划分出基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明显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为实践论部分,然而又同时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新型人才观,把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整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如: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条件、教师素质观、学生(人才)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育的方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方法等板块,让学生掌握教育技能,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突出当前教育学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的重点。那么,教育学新的理论结构就会成为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个成功开端,使学生在纷呈复杂的教育学理论丛林中走向条理清晰的教育理论和行动实践。

二、教学过程把握“五个特性”,激发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教育植根于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活动规律,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哲理性、社会性、探究性、现实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在这些特性中,可以发现教育理论不是学生想象中高深莫测的、远离实际的理论,而是可以探寻和把握的理论,增强学习动力。

1.把握教育理论的哲理性,在思考中形成、完善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

在教育理论中要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就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在古代典籍里承传下来的很多教育原则都还很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借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明辨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

哲理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了教育理论的思辨性,也能深深激发学生思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责任完成过程中言教与身教、经师与人师合一的重要性,其中“身教”要求既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又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

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这些教育学家的论断千百年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教育价值。

又如人们常说的“短板理论”——阐明了学生素质要全面发展,以德育为首,品德素质起关键作用的道理。“短板理论”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它揭示了人才价值取决于最欠缺的品德水平。再如“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等这些在身边的生活中就能够感悟到的、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会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成为为人师者终身的教育思想,闪耀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2.寻找教育理论的社会性。

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社会生活的缩影。如家庭教育要贯彻鼓励原则:“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比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现代教育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等思想,还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又比如“教学必须遵循量力性原则”——学生的“力”在哪里?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包括承受能力)会怎样?根据“量力而行”的原理,学校为什么要减负?怎样给学生减负?教师如何发扬民主?等等。

学生常常问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为实现社会教育目的服务,教育的理想追求和社会现实的需求之间是否矛盾?例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思考:杜威提出教育民主的根源与现实有何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教育理论根源的剖析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杜威的民主社会思想广泛吸收了这些思想的精华,但是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既不要一个理想国式的等级社会,又不要卢梭式的纯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寻找一个人性的自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与平衡点,一个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互相交流合作互惠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已经淡化人的身份,人们不能够再依靠身份来获取社会财富,而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贡献的标准来获得个人的利益。在这个社会里能够互相交流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联盟,而不是我们人为地去构造一个集体”。这样,深入理解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目标的双重目标性就容易了。

再结合现在我们提倡的“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获得起点公平的讨论,深入思考教育发展的价值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3.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增强教育理论学科的探究性。

教育学课堂必须提出富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如“高考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方法改革”、“教育公平就是起点公平吗”,等等。

教育学课堂的任务首先应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教育-社会问题的兴趣,进而把握好教育理论,并发挥教育理论的实际作用。再如让学生讨论一个需要广泛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话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如何给学生减负?高考要不要废除?高考制度应该如何改革?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些问题就很能把书本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的知识结构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知识网络。

4.突出教育理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生活性,让师范生走进社会、走进教育。

比如:教师为什么要做到言传身教合一、为人师表?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如何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等。我们在教育理论课堂中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通过历史案例资料来促进学生理解教育价值问题——教育是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的。如给学生提供对教师的社会使命的深刻认识的案例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死;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很多学生反思这个案例之后认识到:从这位中学校长的信中,读懂了教师职业的神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是通过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教师的神圣职责。比如我们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生活的各种矛盾,在中小学学生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对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等事例可以启发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育机智,形成教育的生活艺术,通过个人表率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如教育均衡问题,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民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说明了生活中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古代教育家哲学家的言论中都能找到教育的良方。

三、深入课堂,回归实践检验,让理论找到“原点”。

理论最终会在实践中体现它的实际意义,课堂,包括名教师的课堂、普通教师的课堂、师范生自己的实习课堂,都可以寻找到理论的原形,透过理论的原形,再回到自己实践的原点,感悟理论的效用。

1.微格教学,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效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这既是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最切合学生的实践问题。通过微格教学,把每个实习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录像展示给他们看,也可以通过录像与别人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确立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基本素质发展方向和课堂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育教学特色。

2.教学观摩,探寻教育理论的原形。

学生在观摩教学之后,通过名师和一般教师的教学案例的对照比较,寻找教学成功的标准,为自己实施课堂教学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让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以总结探索教育教学理论运用的过程。

(1)我是如何理解教育理论的?

(2)在他人的课堂上是否存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3)有教育理论指导的课堂和无的放矢的课堂是否一样?

3.指导实习,反思教育教学理论的意义,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成”知识而不是“占有”知识的生命成长过程,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生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讨论、观察、体验、感悟,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课程理念的实践贯彻,在教学之后,必须认真对照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转、围着死记硬背的知识转。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学习必须走向生本的课堂,走向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础的课堂,体现教育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指导教育生活实践的本质特点。所以,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真理;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实践是教育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支点,也是学习掌握教育理论的支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教育知识,如果教育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加强现有教育理论的运用为原动力,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会为教育原理的应用提供真实的舞台,为师范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1.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3]王立群,刘宇.关于实践教育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6,(4).

[4]公共教育学情趣化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7).

[5]汤广全.试论教育学的主体性[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1).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2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地理教学中怎样运用课本图像进行教学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课堂提问高中地理怎样进行地图教学怎样进行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目标教学浅议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反思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地理案例教学之精髓浅谈地理教学反思在课改中的作用谈如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巧用名言名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反思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反思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时时反思,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育的对象时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当好一名地理教师,应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特定内容、特定对象的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识图、析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指导与学生读图有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如“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的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应选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出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环境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地形、气候、河流特征间的关联性)。二、是否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新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我们应反思,在地理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是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课后要问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否体验到活动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四、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3

课题研究虽然不是高不可攀,但也应该量力而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作为教师个体来说,从事重大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容易出成果的还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也有实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2009年是教师素质提升年。作为中学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科规律教学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1、有价值。

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也就是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2、有能力。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思考入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

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

二、小课题研究选题途径

要想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先从学生的生活和习惯出发,根据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按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原则,确认所需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的课题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发散加工和收敛加工,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学习和思考,在理解课题的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如观察、问卷、实验等等,进行实践探索和分析处理,在统计的内容上进行研究课题的总结。最后,进行课题的评价,看是否反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新颖实用,并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学情况,这样,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研究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理论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实践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1、准备阶段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定,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实施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要充实,一手资料是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老师们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4、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5、理论依据

要求:一是少而精;二是针对问题;三是能指导操作;四是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能让人理解与把握。要防止搞目录式,似贴标签。

例如:《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中的理论依据是这样写的:

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

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系统论》等是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依据的撰写是装点门面,机械搬用,大而空洞,指向不明。在小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也可以不写理论依据

四、可供参考的课题研究方向

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2、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

3、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

4、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5、新时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6、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7、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8、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9、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0、新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研究

11、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1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13、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预防”、“疾病治疗”的研究

14、特殊生理问题(肥胖、矮小、残、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5、“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7、单个目标(“承受力、适应力……”等)教育培养的个案研究

18、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9、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怎样解决课时目标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21、课堂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22、课堂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23、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的性

24、怎样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25、怎样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6、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27、教师讲授的必要性是什么

28、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

29、怎样回应学生的质疑

30、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31、怎样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32、教师即时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33、学生倾听教师讲授的技巧是什么

34、学生怎样倾听同学发言

35、学生之间怎样展开有序讨论

36、学生应该怎样做课堂记录

37、学生应该怎样纠正错题

38、教师怎样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愉悦感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4

教育教学现状

虽然一些人极力的回避应试大谈素质教育,但国家从来没说不要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不仅是国家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和家长之需要,再看教育现状,尤其省内教育市场——高考。我们的学校生源不比别的县市少,考生素质不比人家差,我们的教师也出自生省内外的各大高校,而我们的上线人数呢?考好的是人家的一半,少的是几个甚至没有,这样学校有存在价值吗?这样学校学生都有问题吗?这样学校教师都不合格吗?不是的,是教育管理体制(解决见量化改革和秦市高考之我见)和教学改革方向之差所致,必须尽快改变过去教研教改和教学中不合理的方向方法,适应现代的学生现代的教材和教育,给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一张合格乃至优秀的答卷,给我们的学校以继续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研究教改和教研。

教研教改之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改革几乎伴随教学没有间断的进行。而真正成功的改革,应该改过之后几十年不变,生命力还是极其旺盛,不应该今天也改明天也革,那不是改革,是对改革的歪曲。而教改现在就是这样。教育科研人员只研究课本的科学性,(由于竞争)大量的教师使用教材,独立摸索教材的使用,很少共同精确研究教材的使用方法,几年这样,十几年还是这样,几十年呢?对自己的教学了解是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同一课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对教师定位应实是求事不应太高。教师不应该是教学改革和研究者,而应该是教学执行者,教学之最佳执行者。教材有些年级和学科已执行了几年十几年,至今却没有人给出一个使用方法。只有参考书泛滥成灾(重复没有直观操作程序,作用甚微),没有一个单位(人)对其它人进行系统教学交流。我们的教育,相当于五千人重复地研究一个,最多几个课题,而教学也是五千人研究百十左右课题。由于独立教学,错误时无法快速校对,正确时无法百十人共享,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就是教研和教改方向之错。

教研教改新方向

如此说来,教研和教改方向该动了,必须朝有利于教育教学方向动,必须有助于教师互助交流方向动,必须朝资源共享方向动。

过去这样的教学交流也有。小范围听课互助,大范围县市省优质课。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起了一定作用,那是历史之产物,但也必须随历史之发展而被淘汰。优质课由于是一节课,它只从微观教学研究,缺乏宏观教学研究,优质课的影响力是孤立的,有的是片面的虚假的。它不易同步影响,同时还受教师水平和学生水平限制脱离教学实际不易执行。当我们研究衡水之教学经验,不仅盯住他们的名师,复习资料,有一点不能忽略,这就是对教学全程监控,这一点必须足够注重视。它有什么作用呢?消极的讲教师不能不好好干;而积极呢,你干不好,有你学习的空间,而且是全程同步学习空间,有现在的过去的,甚至还有将来的这样对教师就直观形象同步,可操作,作用力大,一此名校除了有好的用人机制外,还应该有闭路或相当于闭路系统。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到这些名校购买一些这样的光碟,就可以提高我们水平,它可能脱离了我们的学生教师资料的实际,我们必须把外校的先进经验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利用我们的名师,构建适合我们自己的全程教育系统,这样即经济又实用,还有效果,完全不必闭路监控就能初步实现。现阶段各校电脑摄影机已为这种教研提供了有力之工具,但现在这些器材,利用率不高利用方向不对,电脑除服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还应该为教学服务,不仅去用它查资料写教案出试题,写论文,讲优质课,更应用于教学传播,而用它把用摄影机实录存储下来,以供其它同学科目年级教学之参考,这比参考书直观,比听课实用,以研究几个题用处大,会解决所有教师之通病,彻底走出教师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阶段,改变过去各种低级的劳作方式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把大量教育教学理论做成了案例影响一代教师,影响一代代学生,改变一大批教师教学习俗,极大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运作呢?

教学实录制做和应用方法

我们选择一个小学校一科的一个年级的几个在中考高考中优胜教师,用摄影机做出天的教学实录,实录不是某课的,而是一节一章一册的,必须实出一个实而不是剪辑,平时讲课怎讲就怎讲,教学方式方法不求新,其它教师易操作即可,实录时显示使用的讲义教学参考书,用以比较不完成时下节课的补救措施,体现课下学生作业内容的及解决学生学习的教育行为,这样的教研的有益之处应该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需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制成压缩光盘放入其他学校,全面地同步的影响同一学科的其它人。如果有效全面开花。其他教师每天在教学时间内利用50分钟(还可以回家看)象影碟一样观察对比,找到每个问题说法正确吗?怎么就正确;这样教学准确吗?怎么改进就准确;这样教学简洁吗?怎么教学就简洁;这样课堂结构合理吗?怎么布置就合理;这样效率高吗?怎么就高。不仅研究宏观布局,还能研究微观处理.

我们的教学有几十年,对于教学该一种比较最佳说法了,而且应该用这种说法培养一代名师进而影响几代学生,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同时提高素质。难道这样不能全面快速提高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吗?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5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

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6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

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7

现将关于第三种教学力量的研究探索,做以下简要介绍。

一、学习小组是教学的第三种力量

以往的教学观,教学主要由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获得教学质量的两个要素。现在我们提出重新认识小组的作用,教学由原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组成,变为由教师、学生和学习小组三个方面组成,把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第三种力量,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小组怎么运作作为教学质量的三个生长点。

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科学运作,除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使课堂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成为具有育成分活动的场所,使教师教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具有德育成分的过程,使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锻练自己具备合群、开朗、活泼、友善的性格等多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

二、小组建设是关键

把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第三种力量,小组建设是关键。小组建设有几个主要方面,一是小组建设的内容。小组建设的内容有组名、组规、组训、组歌、小组目标等。二是小组建设的分工。小组建设的分工有组长、学科组长、学生助教、组员等。三是教师对小组建设的指导和培养。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协调和培养作用。教师对小组力量要保护性使用,充分考虑让学习小组学习力所能及的知识。四是小组状态最重要。小组状态首先体现在学生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小组运行机制顺畅这几个方面。例如,小组中学生人人肯学、个个认真,学风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又如,独学、对学、群学、助学、发言、提问、质疑、评点、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研究探索高效进行。再如,面对一个学习任务,小组积极讨论怎样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小组建设和学校生源一样重要,生源好,教学质量才会高,同样,小组力量强,教学质量也才会高。因此,学校和教师通过创建先进学习小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三、班级授课制与小组合作制结合

从授课的角度来说,我们普遍实施的是班级授课制,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看,我们提出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制结合。例如,教师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先自学,再对学或群学,教师的引导穿插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独学、小组群学完成教学任务。再如,一次作业或测验以后,通过小组运作,做错的题及时得到订正并使学生真正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三种力量如何各有侧重,三种力量如何协调配合,将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习小组是教学的第三种力量,我们以如下举例来说明:

1.作业或测验中的错题,通过小组运作,实现高质量订正。

2.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对学或群学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及时理解。

3.教学中的部分作业批改,通过小组的运作高效完成。

4.课堂上经常有数分钟的微型检测,由小组批改并及时订正。

5.充分发挥助教作用,实现高效“一帮一”或“一帮二”,由此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后进生问题。

6.知识作为一种信息,经过碰撞,会增加能量。一个知识点,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讨论、提问质疑、反复叙述表达,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会增加见识,有助于形成“德识才学”中的“识”,而“识”的形成,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7.在知识链的某些节点,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在教师引导下由学习小组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完成。

8.教师科学、适时地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了,学生想学了,什么方法都能学好。

9.小组中有一个十分得力的组长,每天都想着怎样提高小组的学习成绩。

10.小组中有几个十分得力的学生助教,每天都想着怎样教好学习有问题的学生。

以上10个方面的举例,可充分说明学习小组是教学的第三种力量,学习小组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得力助手。

四、小组学习可促进学生心理、认知、行为的积极变化

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有质量的小组建设完成后,学生的心理、认知、行为等会有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积极变化,无论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看,都有特别的意义。

在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动互动中,人的自尊心功能会更加显现。“我”怎么能比别人差呢?于是学习更加专注、认真。“我”的发言别人怎么看呢?于是发言前准备更加充分,发言更加重视正确、流利、得体,有时甚至注意到幽默风趣,等等。在同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动互动中,人的表现欲功能会得到更好利用。人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一个地方懂了,他一定会主动积极地发言和加入讨论,人的角色心理也会得到有效利用,学生在小组分工中都有自已的角色,如果他是外语组长,他一定会加倍地学好外语。又如,作为学生助教,首先有一种“角色心理”,因为“我”是助教,所以首先思考,“我”怎样教?“我”怎样教好被教学生?作为被教的学生,有一种“自尊”心理,“我”要事先做准备,在对学中,“我”怎样才能有好的表现?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显然有利于学习的高效。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 运用 原则 要求

创新教育是对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深入,它强调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创新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想,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必须把创新思维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怎样把创新思维运用到课堂上?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思考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把它具体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呢?

1.以前老师只需要知道语法点、生词和课文内容。但是现在老师必须研究教材,按自己的计划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问路”这一课,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有关句子的问与答。而且要给他们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学生知道路,但表达不清时,他们该怎么办?或者,他们不知道路,但还想帮助一个陌生人时,又该怎么办?然后帮助他们学习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的组织。以前。教师在课堂上只讲知识,然后学生课后记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记不住,因此课后就必须花费许多时间,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在课堂上运用创新思维后,教师可以找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当堂记忆,比如单词,当教师教一个动词时,学生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其他学生猜,然后集体拼读,或者让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提问他们,如果他们是作者,他们在课文中会写些什么。然后他们就会有学习的欲望。

3.设计问题的艺术。它能使你的课堂变得轻松,能激发和帮助学生学习和与老师合作的自信,设计问题必须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必须要有意义而且有趣味性。

4.家庭作业的布置。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选择,有些能完成的很好,有些他们感觉有趣,然后他们就会进步。例如:以《项链》这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布置三个作业,第一,设想一下,马蒂尔德知道事情的真象后她会怎样?就此让他们另外写一个故事。第二: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的同学或朋友。并说出从中学到了什么?第三,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例如:“马蒂尔德是怎样借项链的?“她又是怎样丢的?”等等,然后他们有选择的完成,除了在课堂上用这些方法外,我们在课后也有一些方法,例如:自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小说让他们读,然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组织英语角,或者给一些话题让他们讨论,例如:“你认为中国和美国有什么不同?”“你对生活和成功的态度是什么?”等等,然后他们就会自己思考并与别人讨论,或者给他们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比如,著名大学的介绍、名人的介绍、著名歌星球星的事故,让他们阅读,记忆并讨论。在功课方面,他们必须思考,想象,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也能知道一些重要事情,思考自己的生活,未来和为人处事。

为了成功地把创新思维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必须对老师提出一些要求。在传统社会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处理再次发生的事情,教师是照搬知识的人,但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创新,教师必须知道怎样帮助学生培养用创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有了更多的要求。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他们必须有转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创造新理念的方法,当知识老化的时候,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因此,转变观念非常重要,英语教师必须接受英语的变化,更多的注重听和说,因此必须继续学习英语,练习口语和听力,不能只是照搬语法。

2.教师对现代教育的理解

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为了过去和现在,而是为了未来”。教育是为未来的发展,如果一个老师只盯着分数,那么教育就会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的社会。教师应有现代的教育理念,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创造性教育,个性教育,抓住目标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3.教师素质的提高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今,教师更应该是一个泉眼。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不仅是在知识方面,而且也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精神,我们就跟不上时代潮流。英语是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我们不精通英语,我们就不能向别人学习,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来到说,教学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和不断关心自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与别的国家竞争,进而取胜,只有把创新思维运用到教育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发展个性、增长才干,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学会”为“会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深化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一次升华,是克服应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质需要。

我认为,“减负”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减轻书包重量、晚到校、早放学、少留作业。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减负”的灵魂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反对题海战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加班加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发展的机会,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是减去过重的、不必要的负担,必要的负担还要保留。例如,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社会、国家、家庭、个人前途的责任不但不能减、不能丢,还要发扬光大和进一步加强。试想,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怎能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怎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不经过一定的挫折教育,怎能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了责任,怎会有学习的动力?

过重的负担减下来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是怎样做的的呢?我痛心的看到,有的学生课堂上听讲不认真了,作业不做了,负担减到了“零”,成绩严重滑坡。还有的学生,走出校门离开老师,走出家门离开父母,就变得不明是非,无所事事,把时间打发在游戏厅里,或三个人一帮、五个人一伙聚在一起逛街、扯皮,熟不知,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三年,瞬息即逝。把青春、前途做赌注,结果输了个净光,给自己和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真可谓,旧的负担减去了,新的负担又来了。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篇10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8)

09(B)―0014―01

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部分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智力投资,渴望子女成才,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学校也力不从心,家庭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盲区。

一、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为此,家长们一定要抛弃“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思想。

二、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五爱”教育。“五爱”教育是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又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社会的竞争认识模糊,导致心胸狭隘,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家长要经常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读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孩子思想尚属单纯之际,给予正确的教育,儿童易于接受,易于形成习惯,易于稳定巩固,可以为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好基础。要注意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的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从幼年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逐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非常重要。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也可增强他们的体魄。

三、家庭德育的方法

1.统一要求。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因此家长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重智轻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理解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要配合一致,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