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十篇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十篇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52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1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0-03

inthe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in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

wanGJinjinZHanGLinlinGUoYiCHenZukun*

YunnanUniversityoftCm,Kunming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the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tocultivate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methodsByrestructuringteachingcontent,pBLteaching,caseteaching,discussionteachingmethod,multimediateachingmethodandsoon,tobuildavarietyofclassroomteachingandcombinetheorywithpractice.Resultscultivateth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tCmclinicalthinkingability.Conclusion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isthekeyto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

Keywords:Clinicalnur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achingmethods;training;Clinicalthink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中医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的概念、辨证分型、护理措施,更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规范辨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突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关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学时少的情况,我院此课程为54学时。为了更好的讲解本课程及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学会本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医护理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临床。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观是其认识论的基础,辨证施护则是其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整体观念使我们在临床护理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把握疾病本质和规律。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考虑到疾病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会诸方面因素。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辨清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并及时把握证候的变化,随证修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护理,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医临床护理多年,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我院采用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教材,以常见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运用护理程序“施护”,教学内容较多,但本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因此,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极其重要。

首先是对整本教材进行重组,依照临床分科,教学重点在内科部分。其次是对每一疾病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内科疾病归为七个系统,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关节经络疾病。以系统为单元进行讲授,每一系统先作概述,简要回顾该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证候及常见证型,简述护理要点。每一系统选择2~3个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其余疾病学生按教学思路进行自学。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板块进行阐述。将辨证施护作为一独立内容,由辨证要点、一般护理、分型护治构成,保证辨证施护的完整性,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中医特色。

通过实践证明,该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理清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所学课程内容也了然于心,而且还能掌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该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上。

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充分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系y疾病为单位,讲授完该系统2~3个重点疾病后,布置课后开放性思考题,一般以该系统未作课堂讲授的疾病病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该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中医护理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病例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思考。然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充分展开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节奏;做出初步判断,拟出临时诊断。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体检及实验室资料,学生再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再进行展示、总结。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从教师准备资料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出相关作业;而同学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义。

2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在进行每个疾病的讲解前,均会先导入一个该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该疾病的学习。讲授该疾病后,再重新回顾导入的典型病案,请学生回答该病案的诊断、护治原则,护理措施,并对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选择的病案要符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法刚应用时,因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诉、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格式来排列。随着教学的进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则应贴近临床实际,按患者的叙述方式来描述病案,以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采集病例资料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4讨论式教学法病例讨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4次讨论课,一般情况下以两个系统疾病为一个单元,每讲解完两个系统疾病后,会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给出4~6个关于该两个系统的典型病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首先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请学生在1个小时内就4~6个典型病案进行小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中众人的智慧,对病案作出诊断(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护治原则,护理措施。然后随机请各小组1~2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该教学方式同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播放相关影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教师长时间单纯的理论讲授造成学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疾病各证型时,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症状、体征,单纯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空洞,学生难以想象出该证的症状、体征,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症状、体征的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体可以插入症状、体征的典型图片,形象、生动,贴近临床,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张鼓胀病人的图片,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鼓胀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应积极协助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医院参加临床见实习[3],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4]。中医护理教育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35(8):123-124.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5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护理方法

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讨论

讨论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1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2李丽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与康复,2003,6(3):11.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3

【关键词】门诊;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作者单位:130012吉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门诊是医院面向大众的窗口,门诊也是患者首次与医护人员接触的地方,医护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就诊的患者,心理压力极大,特别不想承认自己是肿瘤疾病的患者。作为门诊的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主动积极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寻找实施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能有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方案。本文对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通过心理分析,将来我科门诊就医患者的心理归纳为

1.1孤独紧张心理,由于患者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且对病情又不了解,如果接诊医生和护士的态度生硬,就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紧张心理。

1.2抵触怀疑心理,在未明确诊断前,患者对家属带其来肿瘤医院就诊这一举动持以怀疑态度,认为我得的不是癌症为什么来肿瘤医院就诊,即使被家属说通,但进诊室后也不配合医生诊疗,抵触情绪大。

1.3焦虑抑郁心理,由于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素质和个人经历等不同。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或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与自身症状一一对比,认为自己得了癌症,所以来诊室就诊时,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害怕医生证实。

1.4悲观恐惧心理,如一经医生明确诊断,证实是恶性肿瘤.由于患者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不足,极易产生悲观恐惧心理。害怕失去生活能力,成为家人包袱,害怕手术留下后遗症,放化疗后的副作用。担心未成年子女的未来,担心医疗费用过高,致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更难的困境。更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在反复的治疗过程中,家人会讨厌自己,甚至会抛弃自己。

1.5急切求好心理1],很多患者缺乏疾病的转归知识和医学知识,马不停蹄的求诊用药,恨不得立竿见影,马上收到疗效成果。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不想在医院停留太久,只求尽快找上一个好的医生了解详细病情,把病治好,节约支出。此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比较敏感,医生和护士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家属及患者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心理影响。

2应对措施

2.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门诊护士是患者在新的环境中首次接触的人员,所以应主动热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待患者如亲人使患者及家属感觉到家一样。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严肃紧张环境,逐渐减轻其紧张孤独感。

2.2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患者初来就诊时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得肿瘤疾病就是得了不治之症,来就诊时不配合。这就要求护士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向患者讲解有关于疾病的简单知识,使患者明白肿瘤不等于癌症,不应选择逃避,应该积极面对。

2.3运用细心的判断能力,有研究2]报道患者有广泛的信息要求,希望更多了解自身疾病的进程和治愈的可能性,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等信息。所以护士应依据其文化素质和社会背景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判断出患者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比如要策略性的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经试验证明有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介绍一些成功的病历,给予一定的保证和支持。让患者能够改变老的观念,积极配合。从而减轻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经济差的患者护士首先表示出同情和关心。及时向医生反映并主动介绍各项治疗费用,尤其是遇到特困患者,符合条件者尽量减少不必要检查。使用价位较低的药品,使患者及家属感到医院是以治病为主,一切都为患者着想。

2.4向患者介绍今天出诊的是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使患者放心在这就医。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及家属尊重,并正确引导患者,服务患者,这样才能得到相互信任与合作

3讨论

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是门诊就医患者的正常心理,但是如果不能恰当的应对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护理人员若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一些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顾虑,拥有正视疾病的积极态度。使机体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意志力。所以护理人员只有掌握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才能提高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肿瘤专科门诊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门诊;肝炎患者;护理人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是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肝炎是常见的严重传染病,常常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吉林省人民医院从1992年起在护理工作中,边学习、边探索,依照肝炎患者的特点,在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采取行为干预、行为指导,使人们重视自我保健,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达到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健康长寿,自我保健的目的[2]。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肝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护理工作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肝炎患者的特点

门诊肝炎患者停留时间比住院患者相对短;每日就诊人数较多、业务量较大;每个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有所不同,且愈后各有差异。

2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

2.1尽早治疗的心理在门诊多数患者及家属都迫切期望尽早就诊、尽早治疗。尤其是外地来就医的患者,更希望及时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关心、安慰和交流,希望及早明确诊断,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以缩短在医院滞留的时间。

2.2紧张焦虑心理肝炎患者的病程较长,恢复较慢。有些患者因身心受到伤害与折磨,表现出紧张恐惧、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对治疗缺乏耐心等心理。

2.3自卑、厌世心理部分患者较为突出,由于社会的偏见,谈“肝”色变,怕传染,甚至错误认为“低人一等”,处于自卑状态。也有些患者因病情加重,经济负担过重,常表现出沮丧、绝望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厌世心理。

3健康教育的目的

护理人员在门诊对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提高预防保健意识,使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减少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身心负担,缩短病程天数,提高护理质量[3],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4健康教育要求

健康教育内容易于患者执行;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接受。

5健康教育内容

5.1接诊教育是门诊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4]。当患者在门诊第一次与医院亲密接触时,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表现出紧张、忐忑不安,渴望医务人员的关心、安慰。此时接诊的护理人员要体谅患者的心情,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作自我介绍、解答疑问、消除顾虑,使患者愿意与护理人员交谈、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发挥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5.2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健康担忧,常表现出不良的心里及消极情绪,影响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心理要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运用尊重性语言、情感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当家庭成员患病时,家属对患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醒他们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5],促进早日康复。

5.3相关知识教育口头讲解、面对面咨询。门诊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向就诊患者及家属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与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减少复发的措施等;门诊科室专设热线电话,采取护患之间“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满足患者求医问药的需求;门诊科室墙壁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以防治肝病知识为主,言简意赅,字迹工整;门诊科室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护理人员发给每个就诊的患者,让患者通过自己阅读来获得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4药物治疗教育有些肝炎患者“求医心切”,但不要“有病乱求医”,建议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不要相信药物广告或其它药物宣传,更不要购买低价而质量差的药物,否则会加重肝脏损害,这是因为很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增加肝脏负担。治疗时应强调合理用药,避免长时间、大量应用药物,久而久之会产生耐药性,使肝脏产生病变,病情会更加严重。

5.5饮食、生活指导教育护理人员针对疾病的特点进行饮食教育,如饮食中主副食应如何搭配,副食中各种营养质量的掌握,常见副食搭配的禁忌,辛辣食物的控制以及个别食物对疾病的影响等[6]。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高蛋白(如瘦肉、豆制品)食物等,戒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及家属多了解肝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等,指导家属在患者理解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日常生活中患者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如毛巾、牙刷、餐具及剃须用品等,教育患者加强自我保护,防止交叉感染。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营养,适量运动,如慢走、打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肝炎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知晓饮食、用药指导及自我保健知识等,使综合满意度均在96%以上,患者再次复查仍选择本科,并介绍亲戚朋友到本科就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科的知明度,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小结

健康教育是提高医护质量,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措施。门诊不仅是疾病诊疗中心,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科建立了具有门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运用健康教育有助于增进及改善护患关系,是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端。护理人员不仅要给患者适当的治疗与护理,还要利用热线电话,面对面咨询,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安全用药,饮食及生活安排等等,对改变患者卫生习惯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控制肝炎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陆巍,周峥,何登玲.乳腺癌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临床路经表的应用研究.护理研究,2005,19(3):511-512.

[2]郭秀娥.加强门诊健康教育的管理.医学文选,2000,19(5):263.

[3]齐秀云,杜桂茹.门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吉林医学2008,5(29):872.

[4]刘莉,拱中华.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吉林医学,2008,5(10):831.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2组,各750例。对照组中男性384例,女性366例;年龄16~69岁,平均(41±1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81例,心血管疾病193例,消化系统185例,急性创伤191例。观察组中男性361例,女性389例;年龄17~71岁,平均(42±9)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94例,心血管疾病187例,消化系统180例,急性创伤18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4]中关于危重症患者相关标准;②经评估需要进行院内转运。(2)排除标准:①患者已处于病危状态;②合并多种疾病,情况较为复杂。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由急诊医师及护士在确定转运后携带医疗设备及急救所需药物等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医师在转运前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知转运的必要性及风险性。(2)根据患者病情划分等级:从患者生命体征、循环支持、呼吸机支持、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意识形态(GCS)及临床主要问题6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分级。Ⅰ级:①在外界生命支持条件帮助下,生命体征仍存在波动;②泵入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③已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支持条件较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cmH2o,吸氧分数(Fio2)≥60%;④mewS评分>9分;⑤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9分;⑥其主要问题包括严重心律失常、重度呼吸困难、反复抽搐及可见致命性创伤等。Ⅱ级:①在外界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体征保持相对平稳;②接受1种血管活性药物泵入治疗;③人工气道已建立,呼吸机支持条件较低,peep<8cmH2o,Fio2<60%;④mewS评分5~9分;⑤患者处于轻度昏迷状态,GCS评分9~12分;⑥临床主要问题包括持续性高热、严重骨折、剧烈头痛、外科急腹症、心电图怀疑心肌梗死等。Ⅲ级:①在无外界生命支持条件帮助下,生命体征保持稳定;②可不接受血管活性药品;③无需人工气道,可进行自主呼吸及咳嗽;④mewS评分低于5分;⑤GCS评分>12分;⑥临床主要问题为常见慢性病症。(3)根据患者病情分级配备对应医护人员:Ⅰ级:医师为主治及主治以上职称人员,急诊工作时间2年以上,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护士为n2以上能级护士,熟练使用急救设备。Ⅱ级:医师为住院医生职称人员,急诊工作时间2年以上,掌握并熟练使用急救技能;护士为n2以上能级,熟练使用急救设备。Ⅲ级:医师需具有住院医生职称或规培人员,具备1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掌握急救技能;护士为n0或n1能级,可熟练使用急救设备。(4)根据患者病情分级配备相应转运所需医疗器械及药物:Ⅰ级:医用仪器包括转运用氧气筒1瓶,转运监护仪、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口咽气道、除颤仪、便携式吸痰器、插管用物;主要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地西泮、胺碘酮、多巴胺、利多卡因、硝普钠冻干粉、阿托品、20%甘露醇、羟乙基淀粉、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医用品包括纱布、剪刀、止血带、碘伏、输液器、留置针、动脉采血针、舌钳、开口器、吸痰管、注射器等。Ⅱ级:仪器包括转运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除颤仪、便携式吸痰器及氧气枕2个;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咪达唑仑及0.9%氯化钠注射液;医用品包括纱布、碘伏、输液器、留置针、舌钳、开口器、吸痰管、注射器等。Ⅲ级:仪器设备包括简易呼吸气囊及氧气枕1个;药品准备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医用物品包括碘伏、留置针、输液器及留置贴。(5)确定转运后核实上述资料,电话联系接受科室,告知预计到达时间,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1.4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①记录2组转运至Ct检查室、专科病房、介入室及手术室所用时长;②记录2组患者与自身病情相关(意识状态障碍、生命体征波动)、与医护人员相关(检查时间过长、转运护理不到位)及与设施药品相关(器械故障、药品准备不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转运时间比较:

观察组转运至Ct检查室、专科病房、介入室及手术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6

关键词:肛肠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4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02-01

心理护理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护理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采取最佳护理措施,为病人服务的科学。《内径》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则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1]可见忧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的恢复,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我对本院肛肠科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征进行了临床心理学分析,在这方面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1对象和方法

在肛肠科住院病人中,用随机的方法,抽样56例,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对象中,男37例,女19例,25―37岁19人,38―50岁29人,50岁以上8人。

从临床心理学学角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了五次,全部肯定者为典型特征,肯定三个者为基本特征,肯定两个者为似是而非,肯定一个者为否定特征。同一病人在同一问卷上,可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在统计处理上,以表1所示。

本次问卷属于诊断性测试,目的在于归纳肛肠科住院病人住院期间的一般心理特征,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参考。由表中可以看出,羞辱是肛肠科病人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其次是恐惧、疑惑、否认。我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肛肠科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其预后。针对患者存在的这四方面心理因素,故采取以下心理护理:

(1)羞辱心理:肛肠科病人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患者都有严重怕羞的心理,认为这种病见不得人,不好意思给医护人员说,不愿意让医生检查。女性患者尤为严重。针对这一心理,临床上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多解释、多介绍、勤于病人沟通。给他们讲解有关肛肠的解剖结构,说明肛肠疾病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治疗宜早不宜迟,不要因为怕羞而延误治疗,使病情恶化。通过上述措施,解除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尽快接受手术。

(2)恐惧的心理:①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病室的环境,用文雅的举止,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②有的患者是惧怕手术时疼痛,手术后排便时切口疼痛,又怕留下失禁或狭窄等后遗症。针对以上心理,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告知手术时医生会给其采取骶管麻醉,能达到手术中完全无痛的效果。也会注入长效局部,防止术后痉挛性疼痛,可达术后一周左右。[2]术后多食粗纤维蔬菜、水果、多饮水,每日3000毫升左右。勿食用干硬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及时用温开水清洗,按时局部用药,同时保持外阴及肛周清洁,防止感染。并同医生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治愈率。③通过暗示、说服、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自己的注意力,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疑惑的心理。①由于肛肠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自己看不见病变部位,常常对医生的诊断产生疑惑。例如:患者王某,男,30岁,工人,门诊以“肛肥大”收住院,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问话不愿意回答。通过护士态度诚恳的与其沟通,逐渐了解到原来其妹妹直肠癌去世的,故其怀疑自己也患了此病,且忧心忡忡,对生活感到绝望。了解了他的心理活动后,我们详细向他介绍了肛肥大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比,明确否定了其患有直肠癌,并在精神上给与安慰及疏导。通过上述心理护理,解除了病人忧虑情绪,精神好转,愉快接受了治疗,一周后出院。②加强有关肛肠科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肛肠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4)否认的心理: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护士应主动的,有分寸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病人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承认疾病,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2结束语

因此,通过上述心里护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护士在心理护理中,不仅是患者的贴心人,也是医生的好助手,更是直接的实施者、宣传者。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必须热爱及忠于护理事业,视病人为亲人,还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好心理护理措施,因人施教。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探索肛肠科病人特有的心理活动,利用护理心理学,为患者服务,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应用好心理护理,这是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且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中医学基本常识及针灸学》,安徽科技出版社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7

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分析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发挥主导作用。除了对沟通的科学理论及运用艺术的解释和掌握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患者就医时心理和心态要有比较切实的分析和掌握。现总结如下:

1 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首先要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每个人有两方面的属性,既自然人和社会人,而医学中的生物医学模式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相对应,这就对患者心理心态分析有了很大的帮助。

2 健康人一旦成为患者后,其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作为自然人,病人感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痛苦的煎熬,失去了健康与快乐,作为社会人,他们又失去了原来社会角色带给他们曾拥有的东西,如:病人失去了原有职位的尊严,自我实现的价值,愉快的心境,家长的尊严,亲情关怀等。由于这几方面的失落,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发生极大的变化,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所以要认识病人的这个社会角色。

3 患者就医时心理状态常常因人因事而异,表现不同的个性化,但有其共同的特点,如果掌握其规律性,面对患者时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医患沟通艺术,督促患者迅速进入角色,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患者就医时常见的心理状态

4.1就医时有“讳疾忌医”的现象,患者因受疾病折磨常会有强烈向医生诉说的愿望,为什么又有“讳疾忌医”的现象呢?心理学家曾研究一个人得病后的心理一行为反应:①原有角色、权利丧失,这时会有惆怅感;②生病后有耻辱与犯罪感,认为有病就是不健康,是不光彩的事,是因为做错了事对自己的惩罚,因此患病后就“硬撑”着以致延误了有利的治疗时机;③无价值感与孤独感,疾病使人感到自己无价值,好象海滩上的一粒沙子,从而感到孤单;④询问:为什么我会生病?为什么我得受苦?得病是否命中注定?当遇到这些患者时,要理解他们,不要指责和批评,要耐心解释帮助他们分析病因、治疗方法、积极治疗的预后等,使他们对待疾病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4.2对疾病的恐惧、焦虑而引发的急躁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有:①震惊与否定。许多病人最初听到诊断时,特别是性质严重的,就会产生震惊,出现暂时的意识紊乱,行动无目的。当处在震惊状态的人是极力否认自己有病:“我自己感觉没病,是不是化验室弄错了”、“我怎么可能得癌症呢?我不信”等,为此对诊断产生怀疑。②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③误诊、误治。④社会压力。不能上班、不能履行社会及家庭义务所产生的负疚感。⑤忧虑。因为生病需要不能满足(人的共同需要就是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即:生存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时会变得烦躁、忧郁、晕头转向。人是活动的生物,不活动就会引起内向,内向就是忧郁。他忧虑长时间不活动,是否能恢复到病前的活动水平。正如不活动可使肌肉萎缩一样,也会使精神活动受到限制。⑤由于急躁心理,把医疗作为一般的消费行为,总认为就医如同购物,“我给你钱,你就该立竿见影地治好病”。对于这种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要作出标记,对他们要同情、关怀与安慰,运用医学知识、药理学的原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的临床意义、后期效果等加以说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他们一起谈论,了解病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摆脱烦恼,使他们忘掉疼痛和受限制的身体及不必要的担心。识别病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识别病人得到满足的效果,并提出与补充准确的计划来帮助病人满足需要。

4.3就医过程中易产生愤怒情绪,这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歧视、经济压力、难于确诊、难以治愈、需要不能满足等,常使患者产生无望的情绪而生怒,甚至拒绝治疗。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并针对性的解释、说明和鼓励,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化解病人暂时的愤怒而形成的医患矛盾。

4.4得病后产生情绪的倒退与依赖的反应,是病人对疾病的一种防御措施,他们希望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同情、温柔、谅解及坚强,他们希望医护人员具有“双亲”那样的品德而得到家庭般的保护、温暖、指导、支持、榜样、期望及判断。我们应理解病人的希望,并采取积极的办法实现病人的希望。

4.5现代医学科学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共同完成的。作为医护人员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了解自己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地、不失时机地与患者沟通。既要懂得治病救人,还要全面的治人,运用心理学治病,配合药物治疗,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8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3-02

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给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心理造成很大负担,治疗过程中为患者的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院心内科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和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4例患者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经过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中13例为高脂血症患者,18例为心绞痛患者,29例为冠心病患者,34例为高血压患者。

12方法对所有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并针对不同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加强。

121注重培养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定期组织护士参加院内及科内的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对护士的道德培养,使护士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对患者充满爱心,对护理工作充满责任心,遵守科室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水平,要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出白衣天使的高水平和高素质[1]。

122加强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嘱将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时间进行调整;合理地指导患者的饮食,嘱其注意控制胆固醇、脂肪、盐分的摄入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充分的了解,以对其焦虑、恐惧等心理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这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所以要将患者的下肢抬高l5o-30o,并每天定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尽量缩短卧床时间[2]。③预防便秘的护理:顺利排便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长期便秘会引发腹压上升,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甚至引发猝死。所以护士要反复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粮,也可在早餐前饮用少量蜂蜜;护士每天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2次以上,使肠蠕动增加,利于排便[3]。④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液是否外渗,如有渗漏,立即停止输注,以避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对于微量泵的运转情况也要密切观察,出现报警时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及时地排除故障。⑤防止输液反应的护理:大量并快速的输液会引起血容量的增加,继加重心脏的负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所以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认真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如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⑥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情况时,要立即就地平卧休息,并舌下含服03mg-06mg的硝酸甘油,或10mg消心痛,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如患者突发呼吸和心跳骤停时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病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又稍有上升,但是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停药后各项指标上升明显。显效患者数=痊愈患者数+好转患者数。

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的数据应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4例患者中痊愈15例,痊愈率为1596%,好转77例,好转率为8191%,无效2例,无效率为213%,总显效患者数为92例,总显效率为9787%。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漫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特点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技等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护理不但要对患者的病情、价值观、愿望等进行监测,还要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指导,从人性化角度关心和鼓舞患者,使其早日康复[4]。

参考文献

[1]杨莹,赵曦,王霞护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85

[2]陈丽萍,吴少琼,王丽娜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22-123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9

【关键词】中医护理理念;儿科临床护理;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4-02

中医护理理念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临床辨证、现代管理、营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保健与疾病防治的护理技能,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中医护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儿科与其他的科室相比而言,有着一定的特点,小儿机体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之中,在生理、形体与病理方面均有着独特之处,且患儿年龄越小,这种特点也就越加的显著,因此,中医护理理念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具备一定的独特之处。

1中医护理辩证施护观念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领域为保护人类健康、防止疾病形成的一门专门性的学科,也是研究预防疾病以及中医预防保健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学科。

中医护理精华是中医整体衡动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依据为中医的“病因、八纲、经络、气血、脏腑”,以“和阴阳、顺四时、均劳逸、慎起居、节饮食、勤锻炼、调情志”为辩证施护原则,并以疾病个性与共性为出发点,因时、因地、因人的开展护理,以达到护病求本、扶正驱邪、标本缓急的目的。

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辩证,即将望闻问切等资料、体征与症状收集,通过综合的分析理清疾病的性质、原因、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根据以上治疗确定好具体的护理方式,辩证理念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也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原则,是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原则,即使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护理理念重视人、病、证的三位一体,强调疾病与人体的共性和个性,并根据这些共性与个性制定出法、理、护一致的护理措施。

从中医理念而言,人与自然、人体自身均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局部的病变,还需要将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有机联系。从这一层面而言,中医护理观念与现代护理观念中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的健康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时的掌握好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再根据辩证护理的原则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以小儿发热为例,此类疾病是小儿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很多家长不熟悉病因,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实际上,对于小儿发热,除了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之外,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如酒精擦拭、冰袋降温、温水浴、饮食疗法、通便疗法等多种护理措施,当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对症治疗,切忌病急乱投医,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反而会导致患儿疾病加重[2],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必须要采取辩证护理的原则进行治疗与护理,对于不同病症的处理措施如下。

表需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有汗、尤怕风、稍怕冷、或欲呕、或有喘,此类发热主要由外表受风引致,皮肤内外调和不均,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固表调和法进行辩证治疗。

表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周身不适,主要由外表受寒凉导致热量难以正常散去积聚在皮肤位置所引致,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解表散寒法进行辩证治疗。

里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大便不通,精神无异常或尤为充沛,或伴随腹胀、腹痛与手足潮热出汗,主要由于大便不通导致的内热。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通便泄热之法进行治疗。

里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且热度较高,全身大汗,伴随口渴、口干或者乏力,主要由于无形之热过度散发,皮肤难以收敛,大量散热,加之内在阳气被消耗而导致,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以选择冰袋降温法进行治疗。

以小儿腹泻为例,该种疾病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引起患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甚至死亡的情况,对于此类患儿,可以采取以下的中医护理措施:

腹部穴位按摩:用拇指、中指、食指或无名指指腹按摩患儿丹田、中脘、肚角、脐部、天枢等穴位,每次选择2、3个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min,80-200下,肚角以3-5下为宜,丹田则以50-100次为宜。按摩时用力要适当、手法要轻柔,以患儿舒适为佳,一般1次/d即可。

中药灌肠:在灌肠前对患儿即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患儿信任,灌肠时关好门窗,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灌肠完成后,开窗通风。

将以上两种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芦金萍等将120例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按摩加中药灌肠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方式,护理结果,见表1。

可见,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按摩加中药灌肠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种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的。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篇10

【关键词】急诊患者;搬运;问题;对策

急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离不开搬运工作这个重要环节,搬运是否得当,对患者的生命、疾病的转归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据文献报道,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明显高于其他科[1]。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在患者搬运环节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专题探讨急诊患者在搬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科完成急危重症病人院前急救和院内转送搬运共388例。其中男220例,女168例,年龄16~89岁,平均58岁。颅脑外伤52例、脑出血75例、脑梗塞55例、严重创伤并休克32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消化道出血并休克30例、肺心病38例、异位妊娠并休克30例、酒精中毒34例,其他20例。

1.2方法

搬运工作主要由专职医生、护士共同完成,必要时需家属或陪人协助完成。搬运过程根据病情备齐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如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呼吸气囊、多功能除颤监护仪、便携式吸痰器、微量泵、急救药品箱等。

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对患者的疾病缺乏预见性的判断而急于搬运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因病因、伤情的未知成份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临床医护人员为了明确诊断,往往重视仪器的辅助检查,对疾病缺乏预见性判断,在没有掌握搬运的适应症,缺乏仔细、认真体检及初步处理的情况下,急于将患者向车上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缺乏急救措施,途中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失去抢救时机。更有甚者,搬运环节没有医务人员的陪伴,致使患者在辅助检查时或返回急诊科的途中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险情,严重时使患者失去急救机会。

2.2缺乏敬业精神

由于急救工作环境条件差、抢救任务重、对待遇不满等,使急救护士产生情绪障碍,部分医护人员服务观念滞后,缺乏奉献及敬业精神。

2.3搬运人员动作粗暴,忽视搬运的

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常由护工和家属参加搬运工作,他们往往忽视患者应取的正确,或搬运时只求速度,上下车时由于动作不协调或体力不足,造成患者半空坠落;多人搬运时动作不协调,采用拖、拉、推等动作,上下坡不减速或过度使劲,甚至用车撞门,造成搬运工具不平衡、震动大,引起患者管道脱落、堵塞、骨错位、损伤神经血管。如对大咯血、大呕血患者采取坐位,对心衰患者采取平卧位,对脑外伤患者单人托抱,对气胸患者屏气支撑,对骨折缺力点固定,这就可能加重患者的疾病。不少医务人员对保护颈椎的意义不重视,使一些伤势并不严重的伤病员,在错误的搬运中因颈椎错位而伤势恶化或导致终身残疾。另外寒冷季节不注意给患者保暖等。

2.4搬运前后沟通协调工作脱节,搬运时忽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搬运前未与患者家属沟通,未向家属告知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搬运前后未与相关科室周密的联系,如诊疗辅检科室的预约、病区床位的安排等,个别情况下未把患者护送到病区,而让家属陪伴入院,延误了诊疗时间,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搬运者随意与旁人或家属交谈,未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造成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认识,引起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2.5搬运工具陈旧、品种数量少,缺乏专人保管

目前医院内常用的搬运工具为平车、轮椅、担架,设备陈旧,缺乏定期保养维修。在长期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家习惯用担架、轮椅作为主要的搬运工具,对新研制的搬运工具了解较少,如不知道铲式担架、过床易,加之认识误区,又反过来遏制搬运工具新产品的开发及使用,使之落后于临床,不能满足临床之需要。

3对策

3.1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使命感

医院定期举办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班、座谈会,抓好临床实例分析,以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运用移情来考虑问题,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遵循全心全意为病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服务的道德准则,使他们的工作目标价值与医德情感保持稳定与持久,激发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同情心,增强对搬运环节与疾病转归关系的认识,使群体的护理行为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3.2重视急诊环境管理,加强与相关科室的衔接

包括急诊科与相关科室的合理布局,各科室的标志应清晰可见,秩序井然,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搬运频率和时间。超级秘书网

3.3健全搬运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量化考核

建立搬运程序、注意事项、搬运工具维修及保养等制度,搬运工具做到定点、定位、定量放置,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如条件允许可配备多功能搬运工具。并将搬运环节纳入质控内容,务必使搬运环节的有关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

3.4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判断、应急和审慎能力

平时加强三基训练,常备不懈打好基础,还应重视从多渠道进行业务培训及定期的专科业务考核,使搬运环节实现得法的良性运行。

3.5防止法律纠纷

危重患者在转运、检查中存在很大风险[2]。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部门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护士应估计至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的电梯。搬运前应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并根据病情备齐相应的急救药物和器材,整个搬运过程有医护人员的参与与陪伴,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